幼儿园语文课教案十篇

时间:2024-01-08 17:41:56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1

【关键词】教师;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5-0022-05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学者们已经就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幼儿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1〕教育者要根据课程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统筹安排英语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教育者在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时要考虑环境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关键作用,为幼儿创设尽可能真实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3〕……这些幼儿园英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则既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又符合我国汉语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者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仅受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动机以及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4〕还与教师的指导思想、英语水平、教育方法等密切相关。幼儿能否主动、有效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能否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幼儿园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双语幼儿园的两个英语活动案例,旨在探讨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一:Leaves are falling down(小班)①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1”和“许多”,并能积极参与活动。

2.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活动准备:

1.树叶若干,篮子一个。

2.一位教师事先藏在二楼的窗户下,负责扔树叶。

活动过程:

1.“one”和“many”游戏。

教师和幼儿围成半圈坐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正对教学楼二楼的窗户。

教师出示树叶,对幼儿说:“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看,一片树叶落下来了。”

教师喊:“one leave.”一片树叶从二楼窗户边落到地上。幼儿欢呼雀跃。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one leave.”又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幼儿非常开心。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不明白教师的意思,只是重复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教师说:“让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教师喊:“one leave.看!”一片树叶落下来。教师又喊:“many many leaves.”几片树叶一起落下来。幼儿兴奋地伸出双手接树叶。

教师告诉幼儿:“喊one leave,就落下一片树叶;喊many many leaves,就落下许多树叶。”

2.捡树叶游戏。

教师要求每个幼儿捡一片树叶。有的幼儿没有按指令完成任务,捡了两片树叶。

幼儿将捡到的树叶放进教师准备的篮子里。教师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只有一两个幼儿模仿教师的回答。

教师请幼儿看收集在篮子里的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又带领幼儿反复喊:“many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 leave.”教师又举起一片树叶说:“不,这才是一片树叶。How many leaves?”幼儿模仿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有的幼儿仍在捡地上的树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重复:“one leave.”

教师捡起五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five leaves!”

3.树叶落下来游戏。

教师边唱英文歌曲,幼儿边扮演树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当歌声停止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相应地捡起一片树叶;教师说:“many many leaves.”幼儿相应地捡起许多树叶。大部分幼儿没有按指令正确完成任务。

案例一是一个英语与数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希望幼儿能够“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然而从活动的实际效果看,幼儿表达的效果不好。例如,在捡树叶游戏中,教师要求每个幼儿只能捡一片树叶,但是有的幼儿捡了两片树叶;每次幼儿捡树叶后,教师问幼儿“捡了多少树叶”,幼儿不能用英语来表达“one”和“many”两个数量,只有在教师提示后才会模仿教师的回答。在本案例中,幼儿并不理解“one”和“many”的真正含义,教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够敏感,制订的目标过高。小班初期的幼儿虽然能背数到50~100,但会背数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数概念。小班初期的幼儿并不理解数的真正意义,不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要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要在之前的数学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数知识的学习,作为本次活动的铺垫。没有相关的认知基础,甚至没有掌握“one”和“many”的中文意义,幼儿不可能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在案例一中,教师试图创设“喊――树叶落下来”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一味追求活动的新奇性、趣味性,没有强调指导幼儿认知“1”和“许多”,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教育意义降低。虽然活动气氛很热烈,幼儿参与了活动,很兴奋地用英语喊出“one leave”和“many many leaves”,但是让幼儿真正感到好奇和兴奋的是“喊――树叶落下来”这一现象,幼儿并没有掌握数学概念“one”和“many”的真正意义,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每当教师问“有多少树叶”时,幼儿都无法作出正确回应。很显然,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恰当处理活动形式与活动意义的关系,没有根据幼儿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计划,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幼儿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案例二:Pumpkin and Jack-O-Lantern(大班)

活动目标:

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

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

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1.学习句型“They are the same”和“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the same”。

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制作南瓜灯。

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

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

3.“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束。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影响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的指导可以避免使学生陷入定势模式,从而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成功。”〔5〕教师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指导与建议对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指导语,幼儿可能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机会。在本案例中,制作南瓜灯环节应该是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好时机,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指导干扰了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教师在巡回观察时规定了幼儿只能从“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表情中选择一种表情制作南瓜灯,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不利于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更多的表情词汇。

在案例二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具有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的理念,但在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方面存在欠缺。案例一中,教师试图整合数学活动与英语活动,但是在制订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高有限;案例二的教师试图将英语活动与主题教育整合,但是未能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足以支撑英语学习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幼儿园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缺少英语与中文主题整合的课程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对幼儿的多元文化导入等都会导致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目前,一些双语幼儿园拥有专职英语教师,但人数不多,这些专职英语教师不得不轮流负责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英语活动,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无法科学设计和开展整合双语课程。有些幼儿园从园外聘请外籍教师、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培训机构教师等来担任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很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与组织英语活动,更谈不上开展整合双语课程。他们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无法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迫切需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是有效实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幼儿园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院校还应该重视幼儿园英语教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是良好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师资源,他们既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技能,是担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合适人选。学前教育院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的培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专业学习,提供英语教法培训,锻炼学生的幼儿英语与主题活动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们成长为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幼儿园英语教师提供机会。

二、研发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课程教材

一些幼儿园已开始进行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尝试,但这种整合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么是整合单词、儿歌、歌曲、对话等不同形式的语言内容,要么是整合各种活动方式,要么是将英语作为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一种语言补充,还难以实现科学整合。例如,在计算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英语数数,“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our class?Let’s count!”或者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发口令,如“Attention! Left, right, left. Turn right!Turn left!”因此,如何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以同一主题架构中英文课程,使英语教育内容尽可能与当前课程内容相配合,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的经验成为他们英语学习的支撑,这成为研发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幼儿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开发大班的“小小美食家”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我喜欢的美食(了解食物的中文名称)、美食的另一个名字(学习食物的英文名称)、我会做美食、开美食中/西餐厅等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和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 like……”“Here you are.”等简单的英语对话,还可以丰富和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活动和主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然而,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需要研究英语活动与主题活动各领域如何渗透,更要关注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及生活经验的连接,这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既懂幼儿园课程又懂幼儿英语教育的专家,带领幼儿园英语教师一起研究和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为幼儿园英语教师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载体。

三、注意必要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6〕因此,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的了解。对于外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不教文化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有这样的见解:“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7〕

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识到英语活动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传授,适时向幼儿介绍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在进行文化导入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因为“成功的双语教育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拥有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8〕教师应有意识地比较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启发幼儿发现不同文化之间诸多的相通性和特异性,提高幼儿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幼儿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幼儿多元价值观的萌发。

参考文献:

〔1〕〔4〕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0,248-255.

〔2〕〔3〕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94,412.

〔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6〕萨皮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2

英国:国家出台早教课程大纲

早在2002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面向0至3岁婴幼儿和3至5岁幼儿的国家课程,对相应的培养机构提供信息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英国的幼儿教育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教和学前教育均有明确的课程大纲和学习要求。根据英国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英国的早教(2至5岁)课程大纲分成以下方面:语言与交流、体格发展、人格、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识字、算数、了解世界、对艺术和设计的表达,并规定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学习目标。上述课程没有书面考试,但到5岁时,教师或保育员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参与课堂活动和游戏的情况得出判断,并记录下来,进而整理成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以供小学教师为其制订下阶段目标和补课所用。

法国:颁布《教育法案条例》

法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案条例》中提出幼儿教育应与小学教育保持一致。该条例规定,幼儿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儿童的学习分为学前学习期(2岁至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5岁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6岁至8岁儿童)、巩固学习期(小学三、四、五年级8岁至11岁儿童)三个阶段。法国的“幼小课程一体化”主要指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要尽可能地保持连续性,避免因小学与幼儿园对儿童的要求不同而让儿童产生焦虑。因此,法国小学教师需要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培训,而幼儿教师则需要接受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政府的课程管理者通常应当具有小学和幼儿教育两方面的教育经验。

新加坡:强调英语和母语学习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从美学和创造性表达、探索世界、语言和识字、计算机技能发展、计算能力、社会认知、情感发展等几个领域全面培养儿童。新加坡学前教育强调英语和母语语言的学习。“星光识字项目”旨在培养早期儿童能讲两国语言,使用有趣的大辞典、歌曲和游戏等形式来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这个项目也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这些都会为儿童进入小学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以英语和汉语教授的课程方案为主,以马来语、泰米尔语、日语等语言教授的课程方案为辅,并十分注重儿童的识字语言能力,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读儿歌、读诗歌等方式培养欣赏和获取语言的技能。同时,在培养儿童的算数能力方面,新加坡提出要帮助儿童按照物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掌握数的概念,学会加减运算等。

日本:实行多种外语教育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3

[关键词]幼儿师范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探索

一、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4

(一)幼儿园概况

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得到普陀区教育局及相关科室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今年暑期区教育局派遣基建队本园屋顶漏水、地管堵塞进行大修,当前本园硬件设施符合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现有规模6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1个。幼儿园占地面积23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9平方米。全园教职员工25名。教师14名。有教师资格证4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幼儿园发展基础

优势: 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基本能以“心语”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幼儿的“欣悦”:安全、健康、卫生、快乐、聪明、自信。“心语”是:用爱心去监护好每个宝宝、用细心去呵护好每个宝宝、用责任心去做好每项工作、用诚信服务于社会和家长、学习进取工作细致有创意、学会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同伴相处讲究尊重与宽容、发生冲突先找主观原因、当工作失败时不找借口、当工作成功时积累方法。

不足:

分层管理畅达不够、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不够、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不够。

二、学期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工作专业性、后勤工作规范性。

2、加强安全教育,把幼儿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3、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体现:共同性课程与园本特色课程相融性。即“礼仪启蒙教育” 特色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礼仪”作为切入口,形成幼儿园的礼仪教师、礼仪幼儿、礼仪家长。

(一)管理工作

1、 分层管理畅达,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

措施:1、对未尽后勤组长、教研组长等干部职责的当即撤销任职资格。

2、对不善自检、不服他检、不愿互检的教师,到期解除教师合同。

3、加强教代会、家委会的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

1、非专科生教师就读“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作专业化水平。

2、后勤三大员持证上岗,持证率力争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性。

3、提高员工人文素养:说话时做到三个有利于、发生与解决矛盾能找主观原因。

4、自觉遵守园规章制度:实施员工手册条例。

措施:1、园长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成

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帮助他

们在研究性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对于上班不迟到、进园后时不换校服、工作时不溶于幼儿之中、

说话时不注意三个有利于、碰到问题时强调客观不找主观原因、上班时间打手机、发短消息、上网(与工作无关)、吃东西,搭班未经领导同意随便换班等,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3、园长关注每一位后勤人员的工作实况,做到眼中有事情、环境清

洁做到“净美”两字。对于工作马虎拖拉者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卫生包干区:*教室卧室天天消毒、清扫、拖。每月底大扫一次。

*教室窗台与玻璃两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场天天小扫一次、一周大扫一次(前操场:用水冲刷、中操场:湿拖、后操场:湿拖)等。

(三)课程设置

1、实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相融与互补性。

体现:行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课程的内容是行动——幼儿怎么学?是备课的要点)。

2、拓展幼儿多元智能:开设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珠心算、阅读、东方之星思维课程。

本学期侧重研究:

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研究。

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3、实现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

4、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体现:具体可操作、整体、在最近发展区。

5、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应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实现选择性课程:(1)分级阅读中大图书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2)英语教学中大挂图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幼儿运用英语小卡。

措施:把上述条例作为活动评价指标。

7、实现礼仪特色课程在一日活动的渗透性。

按照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评价指标、参照《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设计渗透于一日活动的礼仪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

育”的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渗透、评价途径)。

8、开发0-2岁亲子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措施:早教兼职教师(朱、佳)广阅国内外早教信息、针对本园、本地区婴幼

儿身心特点,制定“0-2岁亲子早教课程开发”计划,定期开放散居婴幼儿早

教活动,积累早教课程内容,来填补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在本园的空白点。

(五)园本研修

1、提高教师“礼仪”特色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水平。

3、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园长引领、扶持教研组长开展园本研修:

1、以教研组为核心,依据《课程指南》、对新教材进行园本化实施,关注新教材主题活动的预设,重视对主题活动整体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多元游戏环境的创设,提高教师新课程园本化实施能力。

2、青年教师自学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学课程指导纲要及市下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以“笔试”、“实践操作”等手段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理的感知、理解、运用。

3、以“教育问题”为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内容、实施教研、科研、研训一体化。

(六)环境创设

1、创设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2、创设自理性的生活环境。

3、创设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4、创设自由性的游戏环境。

5、创设表现性的英语、音乐环境。

措施:1、为每个幼儿创设温馨亲近的心理环境。

2、购置适合幼儿各年龄段、开启幼儿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为评价指标:

(1)、教师能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有数量、质量、有创意。

(2)、活动时教学具布局合理美观、有顺序操作合理。

(3)幼儿入睡时教师视线面对幼儿、护理时坐在椅子上、午睡时巡视、幼儿被子不散地、午睡起叠被整齐美观、仪容清洁、仪表整齐。

(4)教学过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势有序不乱、幼儿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师带领幼儿看礼仪画、说礼仪画、展礼仪行(我是环境整洁的小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让散在地上的活动器具回家:把小推车、小斑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奥尔夫音乐小乐队,制定打击乐活动计划,让幼儿认识乐器、喜欢乐器,天天练习。

(7)各班都成立英语剧组,编剧本,排练英语剧(结合课程内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继续在“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总课题框架下确立本班“礼仪启蒙教育”子课题活动方案。

侧重:“感恩”教育:

*对爸爸妈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老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级组选择子课题内容。

2、园长指导教研组长设计子课题实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图文)、期末阶段小结。

(八)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2、加强对教工、家长有关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家园一致教育质量。

措施:

1、以“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托幼机构保育工作手册指标为考量标准。

2、完善园长、教研组长、后勤组长对保教分层管理网络,加强对日常安全卫生保健的检查、反馈与调整。树立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思想。

3、后勤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检查,找出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卫生保健要素,确保幼儿的卫生健康。

(九)家庭、社区工作

1、实施家园一致教育。

2、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

3、实行家园社区联谊敬老活动

措施:

1、举办1—2次家教指导讲座、建立与家长网上互动的制度。

2、定期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活动有计划小结、有家长反馈。

3、在重阳节开展敬老节活动方案、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1—2次。

三、内容安排

9月

1、工作计划交流:本学期班级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四大员工作计划:保健员、保育员、保安员、营养员)。

2、各班确认一个“感恩”研究专题(参上述:礼仪启蒙教育中感恩课题)。

3、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4、班级家长会:(1)向家教讲解班级计划、(2)讲解以家园联系栏和网站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感知课程安排和幼儿发展情况等、(3)听取家长合理建议。

5、继续学习与笔试《教师成长手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10月

1、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重点观察:*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操作、整体、

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

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幼儿学习

主要行动方式: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

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学习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研究

重点观察:*主题墙是否反应主题活动内容?师幼共同布置,体现发展性。

*区角游戏内容是否是学习主题活动的预备与后续?

3、消防、抗震演习。

4、家园社区联谊——“重阳节”活动。

11月

1、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感恩活动教育研究

重点观察:*礼仪活动能否体现生活性、情境性?*活动过程能否面向全体?

*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体验?在行动中学,师、幼、物能否有效互动?

2、秋游

3、级组感恩课题实验研究(课题方案与实验研究交流)。

12月

1、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重点观察:*教师引导启发性 *幼儿学习兴趣性 *教学活动环节的小结提炼和自然过渡。

2、迎新年活动

形式: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向家长开放活动。

内容:*“礼仪启蒙教育——感恩主题”教学活动。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小乐队演出(有结合课程内容剧本)。

*班级英语剧组演出(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有剧本)。

2012年1月

1、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2、撰写礼仪—感恩教育文章: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5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1、成绩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Du、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 整理)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

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 整理)

十二月、元月:

1、加强冬季锻炼,提高幼儿运动素质,举办第七届“小小运动会”迎接新年。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6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同文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15-02

1 引言

牌头镇地处诸暨南部,自明清以来,地方有识之士兴教办学,教化南乡子弟,人才辈出,形成了独特的同文教育文化。时至今日,全镇中心幼儿园、镇小、镇中、高中结成教育联盟,共同打造“同文教育品牌”。围绕建设“阳光同文(幼儿园)――活力同文(小学)――尚德同文(初中)――品质同文(高中)”的特色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同文办学文化。2009年幼儿园被评为诸暨市传统民俗教育特色幼儿园,民俗传统文化更多面地被幼儿所感知,走入幼儿学习生活。传统民俗教育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融入了幼儿教学,促进形成了幼儿园教学特色。实践中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古为今用,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改编创新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民俗教育传承与创新视域融合架构活动,充分发掘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教育活力元素,致力实现传统民俗教育创新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

2 三个板块:构建“同文新芽”课程

以幼儿活动为中心,以同文教育为背景,以传统文化为线索,以游戏互动为载体,以“同行・同言・同乐”为行为主轴,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民俗教育创新课程方案“同文新芽”。

第一板块:集体教学创新让教学回归幼儿 充分挖掘优秀、健康、向上和正面反映生活的以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游戏“金三角”载体为主的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内容、范围、进程等,设计并实施教育教学方案,形成一系列幼儿园传统民俗集体教学游戏创新活动。此系列中汇集的许多创新民间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方案,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力求使理念具体化,成为幼儿教师们便于掌握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在参考和借鉴这些方案的过程可基于自己的课程设想和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和应用。

第二板块:民间游戏创新让游戏贴近生活 从原有的游戏素材中筛选、分类、汇总,整理出一系列游戏素材,发掘创新元素,研究每个游戏新的价值、玩法、规则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全体教师的自我探索、交流分享、归纳总结,汇编成小、中、大各年段创新游戏方案。一类是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如跳橡皮筋、系手绢等,在户外活动中实施;一类是以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如玩花线、翻洋片等,在区域活动中实施;还有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如《打大麦》《金锁银锁》等,利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灵活组织。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让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板块: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传统民俗节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以爱的情感交流为落脚点,赋予传统民俗节日舞台化创新,创新汇编了一套“同文儿童节”活动方案,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

3 多维度、全视角的课程实践

把现有一日课程内容用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出来,使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俗传统创新教育的开展在同一过程中综合进行,改造“老房子”,建构“新房子”。

在环境创设中渗透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穿融会到所要创设的环境中去。因此,以“同言・同行・同乐”为纬线,以动态的民俗教育创新活动内容为经线,形成相适应的课程实施环境,幼儿园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显现出圆融和谐的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现代活力,幼儿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互动中使环境和课程得到不断丰富。

在户外活动中实施 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创新。幼儿园早操音乐选择上,小班选择童谣《拉大锯》和《圆圈舞》对接,中大班选择《斗牛舞》和《圆圈操》对接。在晨间活动中,主要选择一些小型的一般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个人游戏,如斗鸡、跳绳、踩高跷、跳竹竿、滚铁环,户外体育游戏有跳跃类的跳房子、跳皮筋,创新探索有奔跑类的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有综合益智类的打陀螺、打掸子,有杂技类梅花桩,有集体类“荷花荷花几月开”“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多种经过整合创新的游戏活动。

贯穿在自由活动中 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创新内容很适合在幼儿零散时段的自由活动中。在操作中主要把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精选。精选贴近孩子生活、富有情趣、朗朗上口并富有韵律感的,如《小老鼠上灯台》;精选有关季节转换和民间节日以及地方性语言的,如《九九歌》;精选有生动教育意义的,如《小乌鸦爱妈妈》;精选能与游戏相结合的,如《金锁银锁》。第二环节是演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采用游戏互动、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第三环节是创编,如猜中指、踢踢板板等语言游戏玩出新花样。

在实施活动中动态重构 整理汇编小、中、大各年段一系列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古为今用,σ咽占运用的传统民俗教育内容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有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的改编嫁接。如诸暨有越剧《九斤姑娘》《红楼梦》等好听的地方戏,而《拉大锯》是一首传统的民间童谣,一直在我园幼儿生活中传诵,将童谣谱上越剧的旋律,幼儿不仅可以吟诵,而且可以歌唱。童谣最后一句是“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看什么戏呢?小朋友一问一答地在进行:“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宝玉黛玉红楼梦;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张生莺莺西厢记……”顺应《拉大锯》中看戏的内容,正好将我们这些诸暨的地方戏越剧编进去,将越剧的传统剧目巧妙地进行嫁接,幼儿既演唱又表演,自然产生了越歌表演活动《大家一起去看戏》。

在区域活动中同构 寻找和筛选有益于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同区域活动有机整合起来,积累总结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方案和组织指导方式。在建构区域活动方案的时候,以主题目标为大目标,教师紧紧把握主题活动研究的线索,制定各区角具体活动小目标,使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配合,班班有特点。

通过节日活动延展 开展“追随儿童・同星绽放”同文儿童节活动,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使传统民俗文化通过节日活动延展。幼儿园同文儿童节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包括以关爱、祝福、迎新的庆生折纸节,以孝敬、团聚、感恩为主题的重阳民游节,以团圆、喜庆、祝福为主题的闹元宵猜谜节,以友爱、包容、和谐为主题的端午守擂节。

研修专题活动,助推课程发展 课程发展幼儿园倡导的专题研讨活动,也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如“让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专题研修活动,教师们从中汲取了营养,教师观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扩展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积极参与建设具有民俗特色的区域游戏教育资源,与幼儿、与课程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在多元评价中验证 为更好促进幼儿发展,科学建设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幼儿园基于课程实施效果,编制了“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评估的范畴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体能发展、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和美感发展,评估表列出了传统民俗教育过程中须予以重视的发展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表现指标。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方法多元等多元角度展开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4 园本课程与幼儿成长相得益彰

在保持传统民俗教育特有的风格基础上,秉持“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的理念,倡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和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指导作用,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格养成充分整合,赋予传统民俗教育新的价值,使课程完整体现了儿童的人格。本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推动了幼儿园文化和特色建设,成为教育教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双重价值相得益彰。

5 结语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实丰富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构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课程,本身即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显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时展不会也不能淹没传统文化的光芒,而且还会更加凸显出其对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优秀民俗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值得予以重视,不断发掘、探索,并创新应用于教学实践,使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释放出现代活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丽.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上海市教育委T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7

反思一: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并会影响其一生。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并不只是简单的课程更替,它实际上还是与课程关系密切的人们的知识观、教育观以及儿童观的变革。因此,对课程改革的反思首先意味着对这三者的反思。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如今,关于教师“要不要教?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最基本的教育学问题,还在令不少老师左右为难,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初衷。

反思二:课改改什么

我们的幼儿园一直没有停止过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早前的综合课程改革,到今天的主题网络、项目教学、适应性发展课程,还有国外引进的建构主义、蒙式教育等,种类繁多。大家都力图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事实上,课程更讲究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且有效。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托宾(Tobin)在他的《 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文中提出:许多美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推广建构主义、活动区角、自我表达、方案教学。但作为一个教育人类学者,我担心这些教学法将如何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中,以及在贯彻这些方法时,如何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在实践中行不通,再好的理论也没用。因此,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本土文化为前提来展开变革。

反思三:如何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

如今,不少幼儿园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园本课程。从园长到老师,上下一致地要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但要建立园本课程并非易事。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认为,从南到北,他几乎没见过成功的例子,而且越来越看不懂幼儿园在做什么。我们要学会用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去做好一件事,当然我们还需要一双善于识别的“慧眼”。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应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自己是否具备相当的资质?是否具备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能力与勇气?

反思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点放在哪里

国内外教改的经验告诉我们,教改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恰恰是当前幼儿园课改的瓶颈。教师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时间用在与幼儿的互动之中,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得益彰。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在忙于创造自己的园本课程,忙于搞科研,忙于做文案工作……这些是否有价值,是我们必须权衡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因为做这些事,减少了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思考,将会得不偿失。

例如,幼儿园英语班的老师难道不应该把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吗?我所熟悉的一个孩子,从上小班以后,回到家里经常念念有词。起初我以为是小孩子在做游戏,不太在意,后来才发现他是在说英语,当时我认为他这样念是由于口齿不清。然而,当我有机会到他的班上听英语汇报课时,我才发现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事实――老师就是这么念的。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8

[关键词]多元文化;农村幼儿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28-04

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都较为缓慢,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办园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低是制约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域、社会、经济、人口的特殊性及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对策、模式上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有所不同。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探索适合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困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不高,是新疆农村社会发展历程中许多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当地特殊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从幼儿园(班)数量上看,截至2005年,新疆各级各类注册幼儿园(班)总数为1077所(个),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76240人,占25.99%。农村幼儿园(班)377所(个),在园幼儿107447人。幼儿园的短缺直接导致大量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一直偏低也是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2004年,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比率为10%。调查发现,偏远农牧区家长的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十分淡薄,非农牧区的农村家长也有1/3认为幼儿园传授的文化知识极为有限,没有必要送孩子入园。从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来看,新疆农村的幼儿教育机构大多附设在小学,称为“学前班”,并由小学负责管理和教学。如喀什地区6个县的双语幼儿园中,拼音、写字、算术等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一些幼儿园的班级墙面上贴满了汉语拼音表、汉字笔画表等。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地域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北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优于南疆地区的幼儿园,郊区农村幼儿园优于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优于其他农村幼儿园;不同乡镇对幼儿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各地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各地区教师的教学及汉语水平不均衡,管理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农民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也不均衡,这导致乡与乡、园与园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于南疆,因此对农村幼儿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也更多。此外,在同一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偏向城市、偏向公办幼儿园、偏向重点幼儿园等倾向,这使得新疆各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各地教育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幼儿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三)学前双语教育实施进退两难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提高儿童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雒蕴平,2003)。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涉及的“双语教育”是对母语为维吾尔语的学前儿童进行维吾尔语及汉语双语教育。2005年7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在新疆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截至2007年,新疆农村地区共建成双语幼儿园1335所,接受双语教育的学前儿童达9.34万名。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进程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匮乏。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如疏勒县,截至2007年,农村在园幼儿达到3769名,教师只有110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师资的专业性严重不足。对南北疆地区农村幼儿园的262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当中有42%为非幼师专业中专学历,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262名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7.8%,专业对口率很低。此外,双语教师(既懂维语又懂汉语的教师)严重不足。如和田地区某乡镇6所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中6位教师都是只懂维语不懂汉语的维族教师,根本无法进行双语教学。

退,则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单一的维语教学或者单一的汉语教学都会影响少数民族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入学准备、入学后的语言适应及学业成绩等。调查发现。许多维吾尔族儿童在汉语教学的幼儿园中受教育状况和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在新疆地区,开办双语幼儿园是推动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既保持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又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双语教育的实施绝不是要消退民族文化。而是要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自在状态转向自为状态,有效地保存民族文化的精华(孙钰华、冯江英,2008)。在新疆农村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日益显现。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使用的双语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内地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及实施中,也存在与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比如课程设计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同时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将学前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及少数民族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些都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2005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

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要求各地以农村为重点,在幼儿教育薄弱的乡、村积极推行在小学附设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由自治区教育厅报送的《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经费预算方案》也通过审议,并正式下发。2006年,按照以点带面、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原则,自治区组织召开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会议,指导各地、州、市制定2006~2010年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二)经费投入

近几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国家制定了《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总投资7600万元,用于2003~2006年的汉语教师培训。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经费、农村学前两年幼儿的伙食补助和读本补助、农村聘用教师工资补助等四个方面对7个地州进行经费扶持。从2005年起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在幼儿的伙食补助方面,自治区重点增加喀什地区农牧区幼儿学前两年的伙食补助费,规定每人每日补助1.5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同时还提供教材补助费、汉语读本(含教师用书)及音像资料的编写、审查、出版费用。此外,新疆还对农牧区聘用学前双语教师的工资进行补助:按每40名幼儿配备1名教师计算,由自治区政府每月补助200元,地区每月补助100元,县市每月补助300元,每年按12个月计算。这些经费上的支持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然而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却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由外部“输血”转为内部“造血”是提高新疆地区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依靠教育,而幼儿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奠基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必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好这一契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到每一个生活在该地区的儿童。目前,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困境与机遇并存,应该客观看待困境,利用机遇,从政府政策、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一)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中的伦理公平指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姚伟、邢春娥,2008)。为了保障农村地区幼儿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解决教育质量及教育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1 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农村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对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自治区政府应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由政府投资创办农村公办幼儿园,鼓励企业、个人创办农村民办幼儿园,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和师资支持。政府在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幼儿教育的同时,不能把幼儿教育事业完全推向市场,而应承担起自身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责任。

2 建立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准入与管理制度

新疆各级教育部门应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教育部门要对农村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规范办园,保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3 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

为使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首先,要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城市幼儿园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其次,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农村教师办理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等。用人单位应主动将这些列入聘用合同并遵照执行;此外,要把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列入整个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范围。

(二)政府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制度资源和实物资源(姚伟、邢春娥,2008)。从实物资源来看,中央和自治区政府都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比如有些幼儿园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园舍安全、卫生;有些应对玩教具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投入;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幼儿园则可以利用得到的经费投入教材、课程专项研究,提高幼儿园的软实力。

(三)做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工作

师资水平是影响新疆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问题。从长远来看,促进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农村学前双语教师师资培训体系。

首先,应进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多层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当地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可以开设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双语课程、少数民族文化类课程等。

其次,应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做好教师职后培训。新疆地域辽阔,地州之间距离较远,组织大规模的教师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各地可以尝试开展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职后培训方式,首先对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培训,再由骨干教师负责对所在园其他教师培训。这种形式的职后培训往往能顾及本园的实际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9

一、建立健全研究组织机构,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本学期一开始,我园就确立科研队伍,明确分工,成立了三个小组:一是课题领导小组,以园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人员负责科研规划,教师培训;二是课题核心小组,由课题小组长组成,分别负责分享阅读园本课程的构建研究、实施分享阅读环境氛围的创设与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开展分享阅读系列活动的研究和分享阅读活动的评价研究四大块,负责子课题组的定期学习、讨论、交流;三是由全园一线教师组成的大课题组,主要负责拟订小课题方案、实践操作、测试分析、阶段总结。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按教师教育功底的薄弱程度进行分层管理。在开学的几周内,我园组织科研骨干教师理顺了以课题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调整了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把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渗透到一日生活各环节。

二、加强课题实施的过程管理及教师培训工作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个人,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教师少走歪路,尤其需要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根据园方的课题实施三年规划,每一位教师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指标,正确定位,制订了自己的小课题方案,三年一个大目标,一学期一个小目标,分步实施。

我园的基本情况是教师文化程度不够高,经验型的教师偏少,缺乏一定的教科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我园正视现实,从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出发,因园而宜地开展科研工作。方法一是“让一部分人先亮起来”,抓住一批骨干教师予以重点扶植培养,以点带面,使其在整个幼儿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对其他教师则予以具体指导帮助。方法二是因人制宜,强化特长。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特长,我园根据注重小课题的选择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特长予以强化,做到扬长补短。方法三是教学科研整合为一,科研溶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研促教,帮助教师形成显性的教学特色。

我园努力为教师创设实践的舞台,多研讨、多指导、多实践。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展示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上好一堂展示课;平时引导教师有创造性地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子课题方案,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引导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思维碰撞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好研究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教科研工作与期末考核相挂钩,迫使教师自增压力,并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使自己不断提高。

三、营造宽松的课题研究氛围,优化课题研究环境

幼儿的语言学了正规的语言规范化集体教育活动以外,更多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我园语言环境创设的总体目标定位为:以幼儿为中心,营造一个家园一体化语言环境系统。具体做到三个保证:保证适宜幼儿听、说、看、讲的现代设施条件;保证创设丰富的语言信息环境;保证有促使幼儿运用语言的活动机制,努力为幼儿创设全方位的语言环境,并力求使语言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使环境在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之间架起桥梁。

围绕着课题研究,在显性环境方面,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注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园内整体环境,二是在活动室中因地制宜地创设丰富的语言活动区域。另外,我园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我园提出了幼儿家庭式阅读,具体内容是建一个“幼儿小书房”,让幼儿有一个阅读的环境;至少订两份幼儿杂志,让幼儿有阅读的书籍;父母每天有30分钟的时间与幼儿一起“看看、讲讲”,让幼儿有阅读的时间。倡导家长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创设一个“书的世界”,鼓励家长订购《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等阅读类书籍。

在语言软环境方面,我园除了正常的语言教学活动和分享阅读教学活动,还通过多途径,构建让幼儿听、说、讲、演、看的氛围和机制,比如,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快乐读书日、自制图书、推普宣传等,引导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总之,不论显性或隐性的、物质或精神的环境都要为“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服务。

四、强化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相关理念的提升

自确立课题以来,方园长就亲自带领教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早期阅读及分享阅读理论,与教师共同探讨和设计适宜的科研方法,并尽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优雅的研讨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化科研意识,树立现代幼教新观念。要求每位教师主动收集资料、集中交流。并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会,交流心得。

如果把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每个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则是一个个体,每个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自明确方向确立课题以来,我园就把教学与科研整合成一体,纳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要求人人都参与幼儿园课题研究,强调个个都有责任完成科研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园还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讲座,争取机会外出参观学习。近几年来,我园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静态的理论学习与动态的参观观摩相结合,领悟观念与具体教育行为相衔接,不断夯实基础、开阔眼界,北京、西安、榆林都留下了我园教师学习的身影。

幼儿园语文课教案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语言课程;实践;整合研究

传统的一幅挂图、一盘磁带、一个游戏的语言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信息技术的适时运用成了幼儿园语言课堂的重要手段。它将语言、图像、文字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师幼互动活泼真实。对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动画激趣并渲染气氛,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乐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幼儿看到动态、真实的画面,听到如临其境的声音,从而可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产生想表达的冲动。例如,在我园30周年园庆上有许多精彩的节目,有老师表演的,还有孩子表演的。看完后,我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一下,许多孩子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这个时候,我把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通过电脑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他们顿时情绪高涨,个个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教学效果,绝非是传统语言教育课可以比拟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适时运用构建了语言表达的桥梁,主动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再例如,儿童诗歌《下雨诗》,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下雨时大树、花朵、雨滴、小女孩的心情,和春天一副生机盎然的画面,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赞美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儿用清楚、完整的Z言进行讲述,并扩展幼儿的想象。当时我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配上下雨的声音和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实践证明,视听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赏之后,教师通过提问:“雨点落在了哪些地方,它们高兴吗?”来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春天的雨。然后在与作品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反复完整地吟诵,使他们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更充分地理解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从而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当然,话匣子就打开了。

二、营造想象空间,激活幼儿的创造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既可以想象夜空的无限,也能幻想花草的世界。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

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骋,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指导的语言课程《半个蛋壳》,出示课件后提问:“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小老鼠拿着半个蛋壳有什么用呢?”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幼儿说蛋壳可以当小老鼠的衣服穿在身上,有的说可以当雨伞,还有的说可以用来当小船;生动的课件激发了幼儿的思维,他们能想出多种答案,并且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再例如,我执教的《有趣的图形宝宝》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制作了图形课件。首先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实物图形做朋友,然后请幼儿看课件,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宝宝的自述来巩固图形特征,利用图像、声音创设了学习情境,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图形宝宝向幼儿提出了任务,三角形宝宝的朋友站起来,圆形宝宝的朋友跳一跳,正方形宝宝的朋友笑一笑。幼儿非常感兴趣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记忆深刻。最后又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图形拼搭,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幼儿并不以为难,反而觉得是有趣的游戏,玩得开心尽兴,且又达到了活动目标。

三、多方面感受,激发幼儿的情感

普通课时,老师运用静态的挂图让幼儿欣赏,整堂课比较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兴趣都不高,无法让幼儿深入地理解诗歌,融入诗歌的情感中,而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例如,在学习诗歌《梦》时,我先引发幼儿思考什么时候才会做梦,然后,再抛出问题:你做过什么样的梦?让幼儿讨论,从而引出诗歌故事:《梦》,通过观看课件来理解诗歌内容,小草的梦是什么?大树的梦是什么?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动画多方位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在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教学并且非常有效。但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声画并茂等优势,有效开展幼儿语言教学,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中提高表达能力。就让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幼儿园语言教学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