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6:52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多元化,个性多样化

从大学生整体思想观念上看, 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 但是同时也产生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有害的思想观念。首先, 受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益原则的影响,青年学生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意识较强, 注意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潜能的发掘。大学生一方面重视集体和个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视个性的发展。多数大学生渴望成才, 但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衡的现象。其次, 受市场经济求利原则的影响, 大学生务实的精神日益形成, 讲求实效作风。很多大学生都把讲实话、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作为行为的准则。

2.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发达、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入侵、经济全球化中文化的交流, 更使一部分的人感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仿佛只是空论, 从而开始否定乃至摒弃马克思主义信仰。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迷失了方向。另外,伴随着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也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从而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时, 不能很好地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价值取向扭曲。

3.抗压能力脆弱化,面对挫折缺乏忍耐力与韧劲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绝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养尊处优。但是随着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压力的逐渐加大, 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缓解压力,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

4.理想信念教育在方法手段上与实际结合不紧, 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

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是教授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教育。过去,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而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惯于提要求和灌输。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 甚至是走形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得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手段单一、内容贫乏、形式呆板、方法简单等缺陷, 而这无疑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相矛盾, 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相冲突, 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背离, 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相脱节。现在学生面临学习、心理、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仅仅从思想方面提要求,往往无助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使得大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及时适应理论发展和社会实际。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 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政治素养,增强党员奉献意识,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精髓,才能行之有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

3.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规章制度和日常教育管理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体制来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反映,更应在各项具体制度中得以充分体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制度都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防止具体制度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要积极推动高校制度建设与完善进程,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定,用制度的权威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具有维护日常生活、学习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体现价值向导,使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受到制约,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遵循。

4.加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育学生的指导思想。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发挥其率先垂范的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思想活跃、善于思考、领悟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言

十报告中高度凝练概括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吸收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继承了中国传统百家文化的融合浓缩,融汇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当今时期时代特色的不朽观念体系,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的理论基础,合理的方法论基础和明确的培育发展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国家、社会与个人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24字的高度概括,并且从此三方面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1]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统一国民意识形态,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养成积极的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国民幸福感,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体,在价值观念层面起到一个统领全局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当今“四有好学生”树立了指导原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2]

1.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扩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看,核心价值观是贯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步骤,引领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和行为意识。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保证了其思想的先进性、行为的有效性、观念的积极性。要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把价值观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由此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可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传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任,所以要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因材施教,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探寻学生可接受的方法去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以保证学生精神圣地的高尚性,更加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效地在校园中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引领校园文化繁荣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做好铺垫,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受到洗礼。

(3)注重现实性,通过实践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成果才能站得住脚,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注重现实性,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主导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接轨,从而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逐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载体。在网络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网络动态和思想动态,因此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量的内容和信息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握网络发展的正确方向,发挥网络教育的特殊功效,重视传播载体的修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不良网络信息拒之门外,使得网络真正为大学生所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扩宽了思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背景下,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应当具有其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就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灌输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使得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而存在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缺少一个引领者,那么它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样也很难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下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有效高速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直接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路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今各大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环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表现。[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要正确地、简单明了地表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想,使大学生有所收获,并且对其价值观产生正确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上都有着重大的变化,这就使人们,包括大学生在内同事都具有了更多选择,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了更大的挑战,此时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着大学生走向人生的巅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现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的自理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都已经得到了显著得了提高,创造能力、竞争能力都有所发挥,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显现出了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把德育和智育、教书和育人、知识的传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和先进性原则,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如今我国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冲击,这也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其既要有健全的内容,又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和切合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的发展。[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出发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综合以上三大部分,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功与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保障。因此,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纽带,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为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积累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2]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09).

[3]宰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

[4]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日报出版社,2013.

[5]文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论[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

项目简介: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研究(课题编号:JG14DB332)。

作者简介: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3

关键词: 大学思政教学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培养策略

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最集中和最根本的价值内涵,对学生行为准则和思想动态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高校作为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通常在思政教学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同时代前沿精神。时代前沿不仅能体现群体接纳与追求的前沿精神,还能彰显民族的时代人格和核心价值观,促使民族不断前行和发展。通常前沿精神追求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社会背景下,通过不断创造实践而产生的精神集合,其时代先进价值理念和历史规律相契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大学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使学生认同新时代前沿精神。

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理想。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党和群众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百年强国梦想。大学生作为这个梦想的中坚力量,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需要加强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繁荣发展与自身人生理念相结合,在理性思考中了解中国梦内涵,明白只有在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才能实现中国梦理想[2]。从这一层面而言,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理想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在大学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和个人成功学理念,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引领,培育“四有”新人。同时需要关注公共领域和整体国家社会,重视公共能力培养,始终树立“培养具有独力人格的公民”的教育理念。此外,思政课需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出发,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整体把握,坚持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原则,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前我国呈现多元文化价值观,西化与本土、现代与传统、非主流和主流等价值观鱼龙混杂,因此思政教学中应该明确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多元价值观和文化掺杂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思政教学而言,教育主旨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旨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加以充分反映,因此将核心价值观培养内容渗透到思政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对接性和适应性。大学教师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应该对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渗透在思政教学中,优化组合现有思政教学内容[3]。这样才能有效展现核心价值观主旨思想,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先进文化和人文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同理想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

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成员生活在文化氛围中,接受着文化氛围的陶冶,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身价值观。校园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高校可以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发,优化新媒体运用,积极组织“法律知识专场”和“校园文艺活动”等,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善用新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另外,大学生在校必修课程就是社会实践,只有将社会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为依据,加强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发展和完善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因此加强社会实现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四)提高思政教师素质

思政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鼓励教师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具有全面性及综合性特点,涉及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建设等内容[4]。思政教师必备的素质就是政治思想素质,而这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属性,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从而有效落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导向作用,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和内化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紧密联系,在思政教学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需要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提高思政教师素质,强化网络监管。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自身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实现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仕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5,21:60-62.

[2]唐仕钧.论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29:48-50.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项发展目标实现的思想前提,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做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不仅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能够有效提高这一思想自身的落实程度。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于思想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概述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体系,并引导大学生严于律己,使自身言行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第二,全面深入地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现状,是引领工作良好开展的主要前提。第三,引领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方法,是在高校的学科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第四,全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将这一差异特点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是这一引领工作开展的良好途径。

将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据,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还能为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良好思想基础,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群体期望。此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我国先进的价值思想和观念,还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因此,有关人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案,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

二、引领工作的具体开展策略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使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应以马克思核心思想为根本指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育核心,将“两大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立足基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育效果的衡量标准。同时,高校还应与家庭和社会加强联系,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观念体系。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教育质量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用水平。因此,高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的思想水平更好地满足这一引领工作的素质要求。此外,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自身更牢固地掌握职业道德要求,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这一价值体系,进一步促进引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构建以科学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科学合理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构建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全面认识了解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及认知必将发生很大改观,使引领工作发生质的飞跃,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理应用网络

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给大学生的认知观念带来多方面影响,高校在开展引领工作时,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科学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观念体系的良好渗透。可将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基础,构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引领工作的效率。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5

【关键词】会计专硕;课程思政;课程特色;融合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等会计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教育发展阶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会计“德”与“术”的融合教育,思想政治和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越发显得重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2021年3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展望2035年,将基本实现打造会计强国的战略目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执业能力与会计强国的地位相匹配;会计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升等。上述远景目标均与会计课程思政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新时代我国会计专硕课程的特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应如何设计?如何有效实施?这些问题急需会计教育界、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深入探究。

一、文献综述

1.从单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设计角度。本科层次的《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应融入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1],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对接分项设计[2],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财务会计思政教育实践。《政府审计学》作为会计专业课程,要挖掘课程中“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国家治理”的思政理念[3]。2.从会计专业和学科建设角度。殷俊明等[4]采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路,从“立德”和“树人”两维度设计了会计学专业思政的具体建设路径。董必荣等[5]认为突显“价值引领”、瞄准“两性一度”、明确“建设目标”、打造“卓越团队”是学校会计学金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徐经长[6]认为新时代会计学教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要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治理的关切。3.从会计人生教育内涵拓展角度。栾甫贵[7]论述了拓展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内涵、引入人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张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诠释人生,用人生哲理深化会计教育,以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等。也有学者从职商维度,剖析了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本质内涵与能力要求。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探究了本科层面的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思路和举措。依据《纲要》的规划任务,本文以绿色会计教育为特色,从绿色会计专硕(绿色MPAcc)教育层面,探讨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融合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和实施措施等,以丰富中国特色的MPAcc教育理念,落实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有利于指导培养单位课程思政教育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与教育目标

1.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绿色MPAcc特色教育是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绿色会计教育理念,制定绿色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将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绿色环保会计特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8]。这一特色教育蕴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进入新时代,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是马克思关于会计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著名论断和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马克思认为,“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会计的反映和控制功能,及其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的微观和宏观重要性。在马克思看来,企业的资本运动“是由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控制职能是会计的本质职能,没有对“过程的控制”,“观念总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传播、认知和践行马克思会计控制思想是当今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为对生态产品或产业价值全周期性的反映和控制的生态会计,将在经济社会生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蕴含着自然、经济和生态会计的关系。自然环境资源的“绿水青山”就是经济中的“金山银山”,需要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统一核算与控制,这一功能天然地由会计尤其是资源环境会计来承担。因此,新时代资源环境会计、审计的教育思想源泉是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研究设计绿色MPAcc会计教学内容,通过资源环境特色的会计、审计、财务等教学,培养会计硕士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其熟练掌握生态会计的知识和技能。2.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绿色MPAcc教育以绿色会计为特色,既包含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历史文化教育,又涵盖了马列思想及当代创新发展观的教育,同时蕴含了绿色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与法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融合教育。基于绿色MPAcc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和会计专硕总目标,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职业人才。其具体的教育目标为:一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塑造正确的会计人生职业观念,包括会计法治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责任观念、如实反映观念、诚实守信正直观念、绿色环保会计观念等。二是改善MPAcc学员会计心智模式,包括改善学生会计思维认知方式、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以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创新性地从事会计职业。三是获取全面而有特色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如绿色会计知识、职业判断的技能、解读经济利益的技能等),是会计教育必须面对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四是提升会计职业能力[9],包括理论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学习领悟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

三、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教高[2020]3号文件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指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据此,笔者认为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1.MPAcc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MPAcc课程思政教育是以思政课程中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借助专业课程,巩固思政课的原理,加深思政课程教学原理的应用,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道德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级会计应用人才。2.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该课程作为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体系、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与专业课程中的法规道德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会计专硕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内容,并与会计专硕专业课程中的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财务等特色内容共同构成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如在讲述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惩戒机制时,引述总书记论道德,“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基于中国特色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惩戒机制,使学员认识到褒扬会计诚信与惩戒会计失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评价和惩戒案例,提高学员对中国制度的自信并深化学员的会计职业理想等。3.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基本+特色”教育内容。MPAcc的核心课程由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等构成。笔者认为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包括“思政+基本+特色”内容。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核心课程对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传授,而且可以体现核心课程的思政引导,并与基本内容相融合。通过专业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从价值运动教育,到融入思政教育,再拓展到学生的人生价值教育等。另外,课程内容还要体现特色教育,如绿色会计特色内容,实现以思政为引导,以基本内容为核心,以特色内容为特点,培养全面而有特色或专长的会计人才。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四、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1.加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全国专硕教指委应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课程思政理念及《纲要》精神,组建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指导分会,研究并提出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的教育指导意见,开发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思政素材库等,并指导和督促培养单位会计专硕思政教育的规范建设。2.MPAcc培养单位探索实施“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MPAcc培养单位应按照会计专硕的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及特色教育目标,以课程思政为引导,以基本内容为核心,以特色内容为亮点,修订完善MPAcc教学大纲,探索设计并实施“思政+基本+特色”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3.各课程教学组实施PDCA模式。各课程教学组依据“思政+基本+特色”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理念,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模式,开展各专业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首先,细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实施过程教学法,包括教材使用、思政元素的采集和特色内容的引入,通过线下线上的传统讲授、讨论汇报、案例教学、慕课教学、影视教学和质疑教学[10]等方式方法,确保过程教学质量。再次,创新课程考核机制,实现全过程和“三位一体”内容全覆盖的考核机制,实施以“三位一体”全覆盖为考核要点,以平时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并以开卷、闭卷、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执行和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4.强化实践课程、毕业论文创作与课程特色思政的融合。MPAcc强调实践应用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所以在采用双导师制的实习实践课程教育中,既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也要在实践课中践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实践中应重点观察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实践依据。这些来自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选题,既有实践意义又有思政教育意义。进一步,在论文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论文创作中对学生学术规范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尊重已有学术成果、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即寓思政教育于实习和毕业论文创作。5.MPAcc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德才兼备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MPAcc的教育供给要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单位应不断与用人单位互动交流,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推动“思政+基本+特色”MPAcc的供给侧改革,实现MPAcc培养的总体目标。

五、结论

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中国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基于绿色发展观,开展以绿色会计为特色的会计专硕思政教育,以马克思有关会计论和“两山”理念作为思想源泉,结合会计专硕教育特征,本文设计了会计专硕必修课程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体系和实施举措,以期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法规,融“政治—道德—法规—业务”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会计师。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会计教指委组织制定并完善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育标准,督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各培养单位根据《纲要》要求和自身特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有效提升教师课程特色和思政教学能力,将特色和课程思政内容嵌入核心课程,实施“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会计专硕用人单位严格以德为先,招聘德才兼备的富有特色的会计专硕毕业生,推动“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瑞平等.通识教育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9(2):72~79.

[2]章雁.关于本科“中级财务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7):103~105.

[3]王如燕.《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国际商务财会,2020(6):72~74.

[4]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

[5]董必荣,刘海燕.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5~79.

[6]徐经长.新时代我国大学会计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5):19~23.

[7]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87~92.

[8]郝玉贵等.绿色+MPAcc特色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20(13):114~117.

[9]王化成,支晓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1~332.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地方,做好青年的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面临着“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既有大学生群体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提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关键是领导干部,重点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为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工作、辅导员工作等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建工作中,以充分发挥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探索在班级、宿舍和学科中建立学生党支部的路径,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及“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团文化的引领和吸引力。学生社团活动融入并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社团,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爱国、励志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社团文化品位,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学生在参与丰富的社团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综合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效果。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以提高其凝聚力。建设好班级文化,也是为了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好了基础。班级文化是相对于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班级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是以班级的主要活动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必须立足不同班级,打造先进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提升班级文化氛围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力

“一定的思想理论要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其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特定思想理论(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化为教材体系,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阶段为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主要解决怎么教、怎么学和将课程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信念、品德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要分析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完成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首先,在理论向教材转化阶段,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相统一。其次,在教材向教学转化阶段,研究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注重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召力。再次,要确保两个阶段的前后一致和顺利衔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两个转化”的始终,以实现“理论——教材——教学——学生”的完整转化。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对用人单位访谈等形式的调查显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是: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仍较低。具体表现在: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诚信,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实干精神,过于追求物质待遇。企业要求职工爱岗敬业,学生却喜欢跳槽;企业要求职工遵守规章,学生却欣赏发挥个性、标新立异;企业要求职工发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学生却过分追求个人能力的展示。这就很有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爱岗敬业、诚信忠诚、乐于奉献等职业道德风尚。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抓好新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学初期,对陌生的校园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学校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及精品教育教学馆等,让他们了解学校概况,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各专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可以大有作为,从而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在新生入学时还可以通过军训、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等,培养学生忠诚爱国、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观念。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专业文化知识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以时代精神培育他们立足岗位、创新技能的优秀职业品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职业道德教育,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通过上好就业创业指导课,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与就业指导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实现政策引导直观化、学校指导具体化、学生主导实际化,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认识上更清晰、思路上更开阔、行为选择上更科学、实现就业创业的措施和路子更可靠;上好专业课,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渗透教育。通过积极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实施“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社团”等模式,不断渗透职业技能教育,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岗位要求,进而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通过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引导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转变就业观念,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更科学的方法、更务实的精神解决好自己的就业创业问题,实现学业、就业、创业和建功立业“四业贯通”。

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了解,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构筑桥梁。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入教学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将来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可以引入学校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坚持职业道德,塑造品牌形象;以共同理想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以行为创新为载体,苦练内功求发展;等等。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介,提升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新兴媒介的“喉舌”功能,掌握主流意识形态在虚拟空间的主导权。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上查资料、写博客、发飞信、聊QQ、加入校友录和各类论坛不再是一种时尚,而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运用“嫁接”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迅速融入、占领新兴媒介教育阵地并发挥作用。网络虚拟空间与传统的现实空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网络既相对独立存在,又是现实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切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提供支撑的现实载体,都能够“转移”或“复制”到虚拟空间中去,承载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发挥教育功能,成为这一载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拓展和延伸。比如,网络教学、网络谈心辅导等。

二是发挥新兴媒介的“耳目”功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多元合理诉求。如果说大众传媒的“喉舌”功能是上情下达,能够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价值导向,其“耳目”功能则是下情上达,为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合理诉求提供畅通的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如果独尊传媒的“喉舌”功能,进行单纯意义的理论灌输,既不符合新兴媒介平等互动的价值理念,也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规律相背离。只有坚持其“喉舌”与“耳目”功能并重,方可“去塞求通”,实现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刘贵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2]刘川生.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求是,2009,(4).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7

关键词:思政教育 教育观念 有效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7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45-0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创造能力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等等都依赖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导,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领会国家下发的各类教育文件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落实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然而,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基础,增强了大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机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抨击,抹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这种思想是极为可怕的,如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将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尽管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性,对现阶段所面临的任务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缺乏团结合作精神,不懂得从集体利益出发,将自己置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薄弱,一旦遇到问题,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学生开始注重享乐,产生极大的物质欲;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还有极少数大学生无法接受社会的考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无数事实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暴露的缺陷不容小觑,亟待得到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因此,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落实国家教育政策,逐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这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树立大国形象和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为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对这种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长远考虑,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正确的道路和恰当的选择,才能为之注入动力。

1.教育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得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必须对这一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保障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人发展要求,促进大学生价值的实现。另外,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学校片面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注重学生对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甚至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标准,忽略了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一味的知识灌输只会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对大学生个性、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教育环境的营造。对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出现了动摇,甚至有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功利、享乐的思想价值观念,学习上缺乏热情,生活上缺少斗志,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极为不利的。从家庭环境层面来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家庭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升,然而贫富差距过大,一些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另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丰厚,大学生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家庭父母离异、冷暴力、物欲横流等,这对学生的价值观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3.教育热莸谋浠。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了多个方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这一系列指导思想都与我国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经提出,党中央就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与实践,更是对党中央及人民价值观塑造的一次伟大理论创新。高校要充分响应党与国家的号召,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部改革需求。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基础,只有将其落实在具体实践中,转化为一种内部精神力量才能体现其理论价值。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出以来,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真正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体现了先进性与优越性。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化思潮的引领者,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在大学生的身上得以实现。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日趋成熟,拥有完善的体系与发展机制,这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着力发展的一个重点,这是高校实现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间的经济、政治交流日益密切,这也使西方的文化思潮不断向我国涌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价值观教育亟待加强。近年来,社会上涌起的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正冲击着主流价值观,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大学生所固有的思想产生强烈碰撞,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仅局限于政治方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制度化、神圣化,在大学生党员中的体现较为明显,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很少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识比较淡薄,违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改革。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仅包含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内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涵盖了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鲜明的、正确的思想发展道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体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我国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和谐校园的建设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实现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和谐文化首先要能够反映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大学生风采,体现对校园文化的深刻认识,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学校要全面构建健康的校园环境,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同时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局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势所趋。因此,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科学的教育策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充分发挥,真正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大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那些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要循循善诱,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改善其中不合理因素,加强引导,有序推进,使其人格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元,反映多种多样的社会事实,从大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潮。

2.理论实践教育融合发展。要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或红色之旅,使学生能够深入基层,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这一实践经历,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而且能够增强他们对社会、对我国现有国情的基本认识,进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3.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思维倾向,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载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办学特色、校风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示,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感染力。因此,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观念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真正内涵与价值。而且,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逐渐兴起,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一些特殊的实例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4.注重辅导员引导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充分引导。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学生除了接受课堂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外,基本上很少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活动,当遇到一些问题时,也缺乏求助路径。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者,也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大作用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团队,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组织辅导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活动,从选聘到入职到培训,都要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健全入职管理体系,确保能够为学生指点迷津,解决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思想问题。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清醒的头脑面对挑战,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良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编号:JYZW2015-11)、2016年高校W生工作研究“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LX2016Y027)。]

参考文献:

[1] 李楠,李军,郝雪.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沈阳建筑大学学生思政工作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2)

[2] 王丽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探析[J].教育观察旬刊,2015(12)

[3] 邝泉声,冯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实践[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9):69-69

[4] 马海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8):134-135

[5] 黄彦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学习党的十报告体会[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3

[6] 梅练.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界,2013(5):34

[7] 段瑞芳,李芳欣,杨洪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2014(11)

[8] 黄乐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4(12):51-51

[9] 娄洹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风,2014(23):263-263

[10] 吴迪.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6)

[11] 王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索[J].科技视界,2015(12):121-12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思想政治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6-02

前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为实现适应思想政治领域全新变化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施策略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会议汇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是青年人群,需要在青年群体聚集的高校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挑战

现代社会发展中文化的多样化是其主要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多元化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改革开放带来的效应是人们思想的转变,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高校学生受到不同种类的价值观念影响,容易引起价值观的迷失,增加价值选择的难度。(2)高校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当代学生深受来自各国文化的影响,各国文化存在高低的差异,我国民族文化受到诸多外来文化的挑战,需要为当代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1]。

2.面对多媒体信息化的挑战

自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获取各种需求信息,多种多样的电子产物出现在市场,使思维活跃的高校学生迅速投入到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国内政策法规的发展速度远不如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由此造成互联网世界政策法规的疏漏,长期发展下使得沉溺于互联网世界中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沉溺于互联网时代容易引起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对社会法规意识逐渐淡化,导致了部分学生在网络世界出现行为过失,甚至道德思想的严重偏差[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1.发展战略的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方向,均指向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建国之根本思想,两者皆源自于社会主义形态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均是将青年群体团结一致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2.发展方向的关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高校是青年群体教育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发展需要依附于高校思想政治达到有效发展。现代社会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必将经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高校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选送人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要发展方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一致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1.将两者结合形成全新教学工作

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主体主要掌握在青年群体中,高校作为青年群体的主要区域,我国已经在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多年。当代新课改的发展方向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这些发展方向均表明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方向。由此也可以得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可以相互融入的。新时期对青年群体的要求是必须严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战略目标,同时保证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程度,将两者结合形成全新的教育体系将非常高效的同步开展两项政策。

2.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定位是育人教育,拥有其独特的地位。有效合理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需要配合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首先各高校需要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教育环境,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其他科学学科的教育应尊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至教学内容。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自觉负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3]。

四、结论

通过全文所分析的内容可以得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党在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便以指出,其重要战略方向便是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11):72-75.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9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在价值多元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进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更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科学制定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内容

(一)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政治信仰是人生观的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首要标志。它一般指人们对某一种政治学说或制度表现出的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的遵守和执行的态度。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向往、行动动力,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基础,决定着价值观的方向,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关注的应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问题。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确立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信仰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应是积极向上、理性自主的。通过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教育与学习和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政治信仰,使大学生寻找到并确立起一个能支撑自己命运的精神支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理想信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一种精神力量,鼓舞斗志、激励创新,助推着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事业不遗余力、不懈追求。这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所以,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指引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着眼。

(二)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全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内容,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新世纪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有时代精神。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中,坚持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科学的将两者合理的统一。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理念更新不到位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往往只重视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就业情况等硬性指标,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项同等重要的任务,不管在受重视程度还是支持力度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其他学校管理工作之间都有天壤之别,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多在宣传上能与教学、科研享受同等待遇,高校不会主动自觉地作出相应的人、财、物投入。部分高校在处理德育和智育关系问题上“一手软,一手硬”,对中央提出的“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只是片面理解,表面应付,形式化比较严重,并且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不良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核心价值观培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忽略了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总之,这种认识不到位、投入不齐全以及客观条件的不达标,导致“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有效地付诸实践当中。

(二)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统一、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的整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教育者按照教育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教学。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主要分布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当中。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有限,一般一章内容只有2一4个课时。因此,课时较少导致教师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没有进入系统化状态,必影响教育的效果。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和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承担着改革带来的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三)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首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没有彻底普及。当代大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手段,然而,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或高校的投入不到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形式,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申请多媒体教学。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自主性更强、求知欲望也更加强烈,他们渴望在一种公平的、被尊重的环境下学习,这种单向灌输的教育形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以及大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过程中互动不足。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和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互动性恰恰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实践活动偏少,比例偏低,组织难度较大,没有稳定的经费保证,缺乏实践活动基地,实践内容和形式雷同,实践教育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最后,其他教育载体的建设相对落后。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公寓、网络、社团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对于系统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首先,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学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而日益与社会密切接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冲击,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其次,虽然高校努力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但学校的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严重的体制及机制脱节现象。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仅仅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三育人”的工作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最后,方法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起不到作用,往往还会降低或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仅仅靠学校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思想理论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结合时代特征,组织以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舆论宣传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校的教职员工,教育广大学生,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帮助大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进行引领的能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教师素养、增强示范作用,为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要确立教育的目标是想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首先就应从培养教育工作者入手。因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学中与大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最近感应群,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起到了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培养教育的示范者,提高教师素养,即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示范者,从而奠定培养的坚实基础;新课改实施后,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受益者,教师是辅助影响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身为示范,才能培养出国家期望的优秀大学生、接班人。可以看出,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国家政治信仰、思想导向与所学知识、个人精神面貌、人格魅力等相结合。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素材,不断深化和拓宽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事件给学生以思想传递和导向。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自我,无论在政治思想素质还是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在教育内容上,除注重大学生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思维、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教育外,要特别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文明风尚的养成。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思想营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且运用多种形式,使其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教育的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在教育手段上,应当体现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上。当前,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气息,在用好学报、广播、电视、橱窗、讲座等传统媒介的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积极掌握和运用网络、移动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拓展信息传递渠道;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防范有害信息传播泛滥;要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借助 QQ、QQ 群、Email、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扩大正面信息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优化校园环境, 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形成一种有利于陶冶学生、感染学生的高格调校园文化环境, 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如定期举办报告会、专题教育活动、人文科学知识讲座, 围绕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集中教育活动, 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活动,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等, 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熏陶,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要通过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 憎恨假恶丑, 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一个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系统工程。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N]. 人民日报,2004-10-15.

[2]闫英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0(11).

[3]刘光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篇10

一、引导师生树立和践行科学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基础,世纪里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团结和睦的纽带。

(一)加强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自身的核心价值如何有效地内化为高校师生的价值标准,外化为他们的行为表现,成了问题的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1、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高校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集中反映,其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核心。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第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任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2、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高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中有一些表述是过去不曾提到过的,比如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的准确表述,特别是对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和实践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的界定,既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明确了内容,也为与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封闭的思想观念划清界限提供了参考,诸如此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有很大的益处。

3、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内容。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而导致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教育效益不佳。高校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生动形象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展现出来,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理论教育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高校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二)积极推进校训、校风等高校精神文化成果入耳、入脑、入心

校训在今天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对学生告诫和训导的界限,而成为规范全体师生言行的座右铭,它具有历久弥新,穿越时空的震撼力。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校风反映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它既是对全体师生言行的约束,又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的精神力量。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校训、校风以及相关的教风、学风,用其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真实性强、说服力大、形象生动的精神文化成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育学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二、构筑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和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一)积极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造就师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1、必须正确审视人文精神。从经济视角看,社会生产力发展越快,社会事业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社会发展氛围越浓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凝聚大学人的精神力量,团结一致向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历史视角看,人文精神一定具有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它应该让人们既能够看到历史的足迹,又能够看到现实的追求,既能够看到他的优良传统,又能看到它的创新硕果,感受到他与时俱进的脉搏。

2、提高师生的精神品质。要注重高校规划建设中的文化定位。我国高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极速推动下紧迫发展起来的,在实施进程中未能从理论上、占率上和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致使现有很多高校建设缺乏文化内涵。高校建设要以形成标志性的特征为目标,使无论建筑、绿化、景观还是思想、文化、学术都经得起岁月的磨洗。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高校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规划和办学理念,对广大师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无形中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内心中去,因此,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在丰富完善师生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广大师生的素质修养。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物质景观,都是一本立体多彩的教科书,一旦被用心“翻阅”就会赋予他们蓬勃的力量,进而使意识和品格得到升华。即便日后离开学校,他们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纪律意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还会有优秀的“文化胎记”。“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价值与责任认同

(一)丰富文化科技活动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业余时间,培养健康的娱乐方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应从科技、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科技素养。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接受新科技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育活动是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设施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社团活动是开发大学生组织协作能力和施展才艺的有效途径,起到了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提供了健康的休闲方式。

(二)打造精品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准确定位自己,自觉地把个人的远大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珍惜时光,勤奋刻苦,自觉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奖来报效祖国做好思想、知识、能力上的准备。其次,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劳动协作意识。让大学生深入基层、农村参与劳作,使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体验到农民生活的困难和落后状况,体验共同劳动的合作精神,使其心灵得到震撼,从而转变思想、端正态度,逐步改掉当代独生子女特有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出优良的品质。这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的。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