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十篇

时间:2023-03-16 12:31:28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截流;施工工艺

截流是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环节,水利工程整体品质与该处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置身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施工单位应对截流施工形成全新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截流施工技术,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助力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兼具挡水、泄洪、发电等多重功能,配套的各类永久结构均按照1级标准展开建设,次要结构为3级建设标准。发电是该水电站的核心业务途径,且能够满足下游的灌溉用水需求。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00m,死水位1398.00m,总装机容量1400MW。历史发展资料表明,其平均发电量达65.56亿kW。

2截流施工的方案构想

2.1导流方式

大坝、厂房采取多重导流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包含全年断流围堰、隧道过流等。本水电站工程中,各永久建筑物均采取1级建设标准,围堰等次要建筑物为3级标准。

2.2围堰结构设计

以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历史水文资料为分析依据,按20年一遇洪水流量7180m3/s展开围堰结构的设计工作。上游围堰所处位置为坝轴线上游约450m处,顶高程1360.00m,顶宽15.0m,轴线长338.57m。下游土石围堰所处位置为坝轴线下游约800m处,顶高程1319.50m,顶宽10.0m,轴线长151.54m。水电站所配套的各围堰均采取对称的布置方式,边坡均为1:1.8,取1311.50m高程,于该处分别设置马道,宽度标准为8.0m。

2.3上游围堰截流施工工艺流程

截流是维持围堰乃至水电站整体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上游围堰处以双向进占为主要方式,其中以左岸进占最为核心,右岸进占发挥出辅助作用。龙口宽度60m,左、右堤头进占长度为1.5:1。按照特定流程有序完成截流施工,主要有:测量放样预进占搭建施工平台戗堤裹头保护龙口合龙,具体如图1所示。

3截流技术要点分析

戗堤进占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设计图纸为准在现场测量放样,从而确定轴线、边线、顶高程等相关结构控制线,于该处插上彩旗以达到标记的效果。

3.1非龙口段进占

截流左右岸同时预进占,所用设备为挖掘机和装载机,产生的弃渣通过自卸车转运,统一堆放在戗堤端部,全程均按照端进法卸料,堤头全面抛投。龙口落差相对较小,在戗堤前沿全线均匀抛投。此外,视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堤头宽度,目的在于给后续的龙口合龙大规模施工创设良好条件。非龙口段进占施工期间应加强对现场情况的观测,若堤头抛投料存在流失的情况,应优先处理堤头进占前沿的上游,于该处采取抛投处理措施,从而形成挑角,发挥出该部分的防护作用,在此条件下向戗堤轴线的下游侧抛填适量石渣,若情况特殊还需采取防冲裹头保护措施。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预报信息,对于流速≥4m/s的情况,则以抛投块石的方式较为合适,以达到裹头保护的效果。进占施工期间,戗堤顶部碎石尾随铺筑,安排专员做好现场监管以及养护工作。密切关注截流戗堤临时断面堤顶高程情况,采取相适应的防控措施,要求该处始终稳定在水面高程上方1~1.5m的范围内。

3.2龙口裹头施工

按上述流程将截流戗堤预进占各项作业落实到位后,需通过钢筋石笼有效防护堤头,但在龙口束窄的条件下,流速将明显提高,因此还需考虑实际冲刷情况,可增加抛投钢筋石笼的数量,实现对堤头的全方位防护。

3.3龙口段施工

通过单戗堤双向立堵的途径以达到有效截流的效果,遵循左、右岸同时进占的基本原则;龙口段施工中,分多个具体区域,均由左、右岸逐步向中间推进。堤上采取四车道形式,以便给车辆通行提供充足的空间,其中重车道主要服务于大规模物质的运输,如大石、特殊截流材料等。为保证堤头车辆行驶期间的安全性,需严格控制汽车轮缘与戗堤边缘的间距,该值至少应达到2.5m,且要做好标识。各材料车队有序行驶,分别赋予特定颜色的旗帜,由堤头现场指挥员合理调度,高效完成卸料作业。大块石以汽车抛投的方式为宜,考虑到工程建设对于抛投强度所提出的要求,需要以堤头的稳定性表现为主要依据,合理优化堤头集料的抛投方式,部分区段可利用推土机赶料抛投。堤头抛投施工集多种方法于一体,除常规的直接抛投外,还使用到集中推运抛投和卸料冲砸抛投。戗堤进占施工效果受现场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以水情预报信息为准,提前15~20d组织预进占作业,在此基础上通过钢筋石笼防护堤头,给龙口合龙创设良好条件。进占施工应遵循沿全线均匀抛投的原则,若存在抛投料流失量偏大的情况,将严重阻碍全线进占施工,甚至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此时宜转为上游挑角抛投法,换言之,应在上、下游角抛投钢筋笼,改善戗堤中部和下游侧的条件,于该处形成回流区,再向其中抛投适量小粒径材料。龙口进占合龙期间,必须做到紧贴水面进占,且伴随施工作业的逐步推进,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戗堤后部,可采取适当增加高度的方式。截流施工现场如图2所示。

3.4戗堤闭气

截流合龙且满足施工要求后,应在截流戗堤上游侧抛投过渡料和砾质土料,其目的在于达到有效闭气的效果。抛投料时重点考虑的是自然坡度要求,具体采取1:1.5、1:2.0两种标准,但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为保证闭气效果,可适当增加抛投量。对于渗流量较大的区域,其施工条件较为特殊,在完成抛投作业后的实际情况易偏离预期要求,此时可进一步通过编织袋闭气。

3.5下游围堰截流施工

为最大限度缓解水流冲刷作用,在上游戗堤合龙后应随即进入到进占施工环节,全程应做到左、右岸同时进占,高程按1311.50m加以控制。根据下游围堰的现场施工条件,在截流时不设截流戗堤,充分发挥出围堰体型结构的作用,以达到高效截流的效果。优先完成围堰下游侧的填筑作业,待该处顺利合龙后在最短时间内将防渗墙的细石料回填到位,与此同时应抛填下游护坡钢丝笼,通过此方式可构成完整的防渗墙施工平台,围堰迎水面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4降低截流施工难度的措施

(1)密切关注水情预测信息,在工期许可的前提下,截流作业应尽可能安排在小流量时期,视截流流量选择相适应的截流方式,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截流期间应加强对区间流量的检测,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截流作业。(2)提高导流洞的分流能力。对于导流洞进口围堰拆除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残留的结构将严重影响导流洞的泄流能力,在截流期间形成极为明显的落差,流速也明显快于正常状态。针对此现象,应将导流洞进口围堰彻底拆除,使其达到设计高程处,以便提高泄流能力,给截流创设良好的条件,快速完成截流作业。

工艺流程篇2

关键词:油气集输;采油技术;原油集输工艺;原油脱水

中图分类号:TE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2-0140-03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

(1)将开采出来的石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相较于其它环节,油气集输铺设范围广,注意部位多等诸多相关难题,因此,一个油田油气集输环节技术水平的高低,可能会直接波及到整个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对油气集输进行相关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油气集输分类及设计原则

(一)油气集输流程分类

1.按加热方式。按加热方式可分为不加热流程、热水伴随流程、井场加热流程、蒸汽伴随流程、掺热水流程、掺稀油流程、掺活性水流程以及掺蒸汽流程。

2.按管线数目。按油井管线数目可分为单管、双管和三管集油流程。

3.按管网形态。按管网分布形态可分为米字形管网流程、环形管网流程、树形管网流程以及串联式管网流程。

4.按系统步站级数。按着整个油气集输系统的步站级数可分为一级步站流程、二级步站流程和三级步站流程。其中一级流程中只含有集中处理站,二级流程有集中处理站和计量站,三级流程除了拥有集中处理站、计算站外,还拥有增压接

转站。

5.按密闭程度。按着系统密闭程度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集油流程。

(二)油气集输流程设计原则

油气集输的整个流程,会因为油田内蕴含的油气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差异,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利用价值和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油气集输方案。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一种设计流程。尤其技术流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下:

1.整个油气集输流程,尽量全程封闭,以减少油气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2.最大限度地收集油田中所出产的油气资源,把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加工成为符合使用标准的原油、天然气等相关产品。

3.充分利用油田矿井中的流体压力,适当提高并控制整个流程系统内部的运作压力,以逐步扩大输出半径,减少中转环节,以避免中转环节造成的油气损耗。

4.合理利用系统中的热量,做好对整个油气集输流程的温度的整体控制,做好保温控制的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耗。

5.在同等条件限制下,采用相对性能较高,整体工艺及操作较为简便的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率。

二、国内外在油气集输流程上的现状

(一)原油集输工艺

在含蜡量过高,高凝聚油田中,国际上包括我国,普遍应用的是加热集输工艺,并在集输线路上多级布站,单井计量,单双管协调集油,最后经由大站对原油集中处理的联合工艺系统。另外国外一些国家对高含蜡原油开采过程中,出去加热外,还进行添加化学物质降低粘合度的方式进行单管油气集输。对含蜡量不高的油田,一般采用单管不加热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在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上,我国的大庆油田,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石油开采储备问题,现在油田的开采一开始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原油含水量的增加,开采时的原油特性有所改变,油气集输集输,也向着常温或低温集输工艺发展,并进一步简化整个集输工艺流程。

(二)多项资源混合技术

由于现在生活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长距离的油气集输必然要得到应用,同时也是一项世界前沿科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就已经对此项工艺流程进行开发研究。现今流行的工艺流程为多相混合油气集输技术,同时与电热技术配合,对于长距离油气集输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研究,现在工艺流程在不断地简化和自动化,加强了油气集输的距离和集输过程的保护。

(三)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对于含水量过高的原油集输,国内外通常采取两段式脱水工艺流程。其中,一段为脱出游离水,主要措施有大罐沉降和凝结脱水两项措施。二段脱水加装电机,交直流变电式复合脱水法进行脱水。对于一些含蜡量少,凝点较低的高含水型原油,主要采取热化学反应脱水工艺流程。

目前,在集输原油脱水方面,各国都在开发研制高效的游离水脱除器。现在国际上应用的游离水脱除器普遍采用卧式结构,整个沉降脱出过程大概需要30~40分钟,水驱采出伴生液沉降时间为15~20分钟,聚驱流程需要大概30分钟时间。因此,根据原油开采状况,研制并使用高效率游离水脱除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原油脱水

工艺。

三、我国在油气集输流程上的发展

我国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开采石油,最初的油气集输系统也是从那个时候产生的,随着工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各种大型油田也不断地被发现,并进行开发和开采工作,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从最开始的单井集油,到现在的高效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前后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也是我国在油气集输领域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下面就介绍下我国这一个世纪以来前后经历的油气集输工艺五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一)单井集油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单井集油,即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多数使用的是单井集油,单井加工的操作流程,只要石油,不收集天然气。原油的加工也仅限于沉降法来脱水以及除沙,属于最简单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浪费较大,原油加工较为粗糙。代表油田:出矿坑油田(1906年)、延长油田(1907年)、玉门油田开发初期(20世纪30年代初)。

(二)选油站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

随着玉门油田的开发规模逐步扩大,地面油气集输工程开始逐渐形成系统。将几口井所产的油气集中到一个选油站内,原油在开放式的罐体内,经过沉淀脱水,经过油泵输送到集油站内,装车外运。这种由管线和部分简单的相关系统形成的开放式集油流程,就是油气集输最原始的系统。该系统最初由前苏联巴鲁宁首次使用,故又称巴鲁宁流程系统。代表油田:玉门油田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末)、克拉玛依油田(20世纪50年代)

(三)密闭集油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进入60年代全国工业大发展进程加快,相继开发出了一大批储量丰富,质量过硬的大型油田。这类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封闭式为主,多种集油流程共存的油气集输系统。这种系统先后开创了单管密闭,井网排状流程,后来又发展成井网“米”字形流程。这种流程由单管输出,通过计量站和集油站进行分离、脱水等相关处理。这套流程在油气的集中环节,做到了初步的密闭式收集,但进行脱水阶段,还是开放式的,有一定的油气损耗。

这一时期,是油气集输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许多油气集输方案和工艺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发出来的。包括加热保温集输、设备工艺创新等。后来发展出来的常温油气集输,也是在这一时期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的。这一成果使高含蜡原油的集输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代表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等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出来的大部分新型油田。

(四)“三脱三回收”集油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

随着技术革新,和人们对石油认知的加深,我国油田采集者们充分的认识到了老式油气集输方式在资源利用上的浪费。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三脱三回收”的油气集输方案。即原油的脱水、脱气以及从脱离出来的天然气中脱轻烃,回收轻烃,采出水和废水中残留的原油这一整套的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充分采集利用石油采出过程中的全部资源,即原油、天然气、轻烃及采出水这四种资源,确保资源不流失。从7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技术攻关上,成功解决了各脱出和回收环节中资源流失的问题,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同时增加了除原油外另外三种资源的深加工系统。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各大主要油田都完全掌握了“三脱三回收”的全套技术流程,并实现了产出自重合格资源产品的要求。

(五)油气高效集输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各大油田都把节能降耗作为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来对待。特别是“十一五”计划以来,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各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更是变为硬性指标。各大油田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方面,突出了高效节能问题,研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使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进入了高效时期,并在世界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四、结论

由于石油开采在不同时期所含有的伴生物大不相同,所以在石油开采方面,油田开发者应时刻注意油田开采伴生物的变化,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环境下,对不同伴生物原油进行规划不同的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油气集输工艺,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油田开采可以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同时应该鼓励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做到逐步替代矿石能源,在新能源开发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使自己不受能源的制约,以促进自身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宗明.天然气集输管网系统最优规划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

[2]魏立新.基于智能计算的油田地面管网优化技术研究

[D].大庆石油学院,2005.

[3]孙宁.油田企业能耗评价与优化决策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2008.

[4]伍力,吴捷,钟丹虹.多目标优化改进遗传算法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12).

[5]罗锐妮,白静.防蜡降粘增油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及认识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S1).

[6]刘扬.模糊优化与多目标优化的类同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0,(1).

工艺流程篇3

介绍工艺流程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18级电商对口班

课时

45分钟

班级人数

28人

授课时间

2019年5月

教材

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实用语文操练”中的口语交际部分。本课安排在《听话与说话》《电话交谈》《交谈》《演讲》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但是对“指向应用”的专业性介绍依然存在薄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整理工艺流程步骤的方法,用恰当的语言去介绍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理清介绍思路,能根据不同听众去适时调整介绍内容和方式。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清介绍工艺流程的思路,明晰工艺流程步骤。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听众去适时调整介绍内容和方式,会写工艺流程介绍稿。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电子商务一年级的学生,该学段学生大多十五六岁,他们思维活跃无所顾忌,想说什么说什么,但却还没有掌握很多正确的表达方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不抓紧时间加以培养和引导将来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人及关键甚至求职就业。

教材处理

介绍工艺流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章表达与交流中的内容,是口语交际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每个人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影响其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去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说话的水平,让我们的求职更加的顺畅。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信息化

工艺流程篇4

【关键字】地暖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地暖的发展历史:在公元前1300年,土耳其王族的宫殿中就有了地板辐射采暖的雏形,现代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北欧和北美早已广泛使用,截至1999年,韩国约有85%的住宅建筑安装了地暖系统,加拿大为65%,瑞士为48%,德国为41%:日本将地暖住宅当成改善人们居住质量的举措。未安装地暖的住宅很难出售。我国的地暖是从韩国传人的。最早兴起于我国东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宅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地暖在我国推广普及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由于它具有经济、节能、舒适等一系列优越性,所以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

地热是一项系统工程,讲究的是三分产品七分安装。不仅要选择高质量的管材、保温材料和控制系统,还要根据用户房间的结构、朝向、布局有针对性地做好方案设计、施工安装和质保服务等几个方面。这样既能避免埋下隐患,又能使系统性价匹配,达到舒适、节能的总体效果。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供暖效果或导致系统寿命大为降低,另一方面会在长期使用中加大系统能耗,增加使用费用。所以在安装地热时,一定要遵守科学的工艺流程,总结起来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熟悉图纸

主要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布置品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图等内容。管路设计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热管要根据采暖房间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划分成组,各组盘管的长度应尽量相等;加热管的间距应控制在20~30CM;

(2)每回路用管量应控制在100±20M,避免极端的管环路长度;

(3)建筑物中面积较大的房间可多布置几个环路。

2 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配合甲方、监理单位进行室内找平层的检查工作,如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如存在地面平整度不够、地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地面杂物堆放等情况)或具备条件的工作面无法满足地热工程进度计划,在此情况下不应进行地热工程施工,具体如下:

(1)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应齐全,并已经进行技术交底;

(2)协调工作配合流程,避免与其他工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特别是所有后期所需的地面孔洞应打好,避免以后的任何钻孔工作;

(3)保证施工现场水电管路施工完毕,厨房、卫生间也应已做过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地面应平整清洁,无的钢筋、水电管线及任何影响施工进行的设备、材料、杂物等;

(4)施工现场应有水电供应,有专用的材料存放地,同时应保证施工温度比小于5度。

3 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可遵守以下步骤:铺设保温层—铺设反射膜—铺设地暖管—分集水器的安装—热电头执行器安装—第一次打压—充填混凝土—第二次打压—找平层及地面的铺设。过程中用以下几点应注意:

3.1 保温板的铺设

(1)整板放在四周,切割板放在中间;

(2)板与板之间用胶带连接;

(3)平整度,高差不允许超过正负5MM;

(4)缝隙不大于5MM;

3.2 反射膜的铺设

(1)反射膜铺设一定要平整,不得有皱褶;

(2)遮盖严密,不得有漏保温板或地面现象;

(3)反射膜方格对称整齐,不得有错格现象发生(方便计算管道间距,反射膜方格间距为5MM);

(4)反射膜之间必须用透明胶带或铝箔胶带粘连;

3.3 管道的铺设

(1)与设计回路相符合;

(2)管道铺设间距与设计相符合

(3)如管道回路之间实际铺设长度差距大于30M,则从新调整及时通知甲方;

(4)管道与墙体之间距离在100CM~150CM;

(5)坚决制止出线管道交叉现象;

(6)分集水器到地面部分管道必须加保温套管

(7)管道端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8)埋设于地面下的管道中间不得设有管件;

(9)加热管道与分集水器支路连接之前,加热管道穿越地面处要有套管保护;

(10)加热盘管铺设后,为填充混凝土之前,禁止穿硬底鞋在上面行走或搬运、堆放材料设备;

3.4 分集水器安装

(1)为保证分集水器将来维修,分集水器所在位置保证分集水器可整体拆卸;

(2)分集水器安装时上沿高度不低于600MM;

(3)分集水器路数应与设计相符合;

(4)分集水器的进回水两端应安装压力表、自动排气阀;

(5)分集水器安装完毕临时用反射膜进行覆盖保护,防止落水泥、油漆等污染物;

3.5 热电头执行器安装

(1)与温度控制面板连接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

(2)与分集水器连接是否紧密;

(3)开启、关闭是否正常;

3.6 混凝土填充

(1)混凝土必须在加热管充0.6MPa压力的条件下才可填充;

(2)混凝土养护周期一般为48小时;

3.7 水压试验

步骤:经分集水器慢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

(1)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地固定和保护措施;

(2)试验压力应不小于系统静压加0.3MPa,但不高于0.6MPa;

(3)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4)升压至规定试验力后,停压,稳压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5)稳压1h后,补压至规定试验力值,15min内的压力降不超过0.05MPa无渗漏合格,地面采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4 竣工验收

(1)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2)竣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有关规定;

(3)管道构件无渗漏;

(4)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

(5)验收、调试和竣工验收,均做好记录、签署文件立案归档;5 注意事项

(1)在加热管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管道被污染,每回路加热管铺设完毕后,要及时封堵 管口。

(2)垫层应采用人工抹压密实,不得用机械振捣,不许踩压已铺设好的管道,垫层达到养护期后.管道系统方允许卸压。

(3)分水器进水处装设过滤器,防止异物进入地板管道环路,水源耍选用洁洁水。地暖系统每年在使用前应清洗一次过滤器。

(4)铺设在地面下的地暖管距地板面仅约30—40mm,砸碰、敲击地面容易伤及 地暖管,因此铺设地暖管道的地面严禁敲砸、撞击,严禁在地面上楔入钉子等尖锐物件,以免损坏地管。特别是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应避免切割瓷砖时将地暖管切割损坏。

工艺流程篇5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环保、节能、舒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各类新型化学纤维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大量应用到纺织生产。舒弹丝聚合物是由1,3-丙二醇(PDO)和PTA(或DMT)2种主要原料制成,是源于玉米等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原料,采用清洁环保生产工艺研制并生产,是源于杜邦的、唯一一种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弹力短纤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性。相比石化法生产的锦纶6纤维,生产同样数量的舒弹丝可减少30%的能源消耗和减少6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且是可回收、可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纤维。具有低碳环保、极佳的舒适弹性和拉伸回复性、柔软细腻的天然手感和悬垂性,以及易护理易清洁的特点,可与棉、毛、丝、麻、天丝等各种纤维任意混纺[1]。由于混纺纱线弹性较大,用做经纱时张力不稳定,难以织造,故本文利用舒弹丝和羊毛混纺纱做纬纱进行纬向弹性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工艺探讨。

1产品设计

粗纺法兰绒、板司呢是制作女装的理想面料,市场面广量大。但品种花色变化不大,产品没有新意,穿着过程中常常易起毛起球,影响服用和外观。舒弹丝具有极佳的舒适弹性和拉伸回复性,采用一定比例的舒弹丝与羊毛混纺,可提高面料的服用性和档次,赋予传统产品新的价值和活力是该产品开发的目的。粗纺法兰绒织物编号为TX18151,粗纺板司呢织物编号为TX18152。

2纱线设计

2.1原料选择为提升产品档次,原料选用70支羊毛和2.5旦×38mm的舒弹丝混纺,混纺比例为:70支羊毛70%、舒弹丝纤维30%。考虑到舒弹丝纤维染色接近涤纶,需高温高压,染色较困难。为节省时间,本文试验选用黑色羊毛与本白舒弹丝混纺做成混色纱。羊毛主要指标见表2。

2.2纺纱经纬纱线密度为76.9tex,经纱粘胶纤维含量较高,单纱捻度应稍偏小,为44捻/10cm;纬纱含舒弹丝纤维,呈弹簧状,抱合较差,故捻度应偏大掌握,为48捻/10cm。试制样品投料数量较少,为便于操作,采用环锭纺纱。纺纱工艺流程为:原料开松和毛(BC262和毛机)梳毛(BC272H梳毛机)细纱(BC584细纱机)络筒(1332P络筒机)。各工序技术参数:和毛:黑白是2个极端色,容易产生毛粒和混色不匀,因此原料开松后,应先进行假和,再按常规方法和毛,油水比为1∶3.

3.加入适量的柔软剂和抗静电剂,和毛后闷毛放置24h。梳毛:将闷好的原料喂入毛斗,经梳理分割成无捻粗纱条,喂毛周期控制得当,本着“勤喂入、轻定量、小速比、低车速”的原则[2],合理调整锡林与道夫的隔距,三联梳毛横铺直取,力求梳理、混色均匀,粗纱成条均匀,纤维喂入量188g/51s;毛条标重(3.6±0.1)g/35m。细纱: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控制粗纱、弱节纱等纱疵。

3.1舒弹丝因自身弹性发生收缩,长度变短,纺纱时应调较大牵伸1.37倍;钢丝圈10#;转速250r/min;毛纱定重(1.54±0.04)g/20m。络筒:采用电子清纱器重点清除粗节、细节、大肚纱,保证纱线条干均匀,在成形良好的前提下调小络筒张力,以保持纱线弹性。

3.2工艺参数织造工艺参数见表3。TX18151织物采用平纹组织,织造充实率为79.2%,纬经比为0.95,为了减少起综频繁、经纱摩擦,增加综框页数至6片,穿综顺序为1、3、5、2、4、6,穿筘采取1、3、5入1筘,2、4、6入1筘的花穿法,便于织造及减少跳纱跳花的发生。织造上机图见图2。为了保证成品纬向弹性达到要求,上机幅宽接近200cm,比常规产品宽20cm左右[3]。TX18152织物采用2/2方平组织,结构较松,4片综顺穿,织造顺利。但方平组织中相邻的2根经纱组织点完全相同,如果穿入同一筘齿内,则会相互纠缠形成绞纱,实际操作中将组织点相同的2根经纱分穿在不同筘齿内。

4后整理为了体现舒弹丝产品纬向丰富的弹性,制定整理工艺时要重点考虑幅宽的控制和定形程度,幅宽太宽则弹性较差,尺寸不稳定易收缩变形,幅宽较窄会造成织物手感板厚,呢面起皱不平整。

4.1工艺流程坯布检验生坯修补缝筒洗呢脱水缩呢湿检复洗脱水烘干中检熟修反正面剪毛蒸呢成品检验打包。

4.2工艺参数洗呢:因织物较轻薄,传统的洗呢方式易出现条折痕,故洗呢采用滚筒式工业洗衣机,使织物在无机械压力的状态下进行松弛整理[4],能充分消除织物应力和张力,既能防止疵点,又能改善织物的手感。工艺参数:冲洗15min,水温40℃,洗剂3%(owf),正反转换频率3min/次,运转15min,带水出机。缩呢:缩呢系数2.3,幅宽154cm,加缩呢剂少许,2孔3头,缩呢时间约30min,下布。

5成品指标

成品主要物理指标见表5,成品各项指标均符合FZ/T24003—2006《粗梳毛织品》标准。

工艺流程篇6

1、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工艺及要求:

① 截割后,首先将掘进机退后(距迎头不得小于5m)、截割头落地并将掘进机闭锁,使用截割头防护罩将掘进机截割头罩住 敲帮问顶 站在永久支护下挂网、联网 前移临时支护。

② 临时支护完毕后,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按照规程要求打锚杆(索)眼、安装锚杆(索)。

二、施工机具

1、顶锚杆眼施工机具

顶锚杆眼施工采用MQT-130型风动锚杆(索)钻机配合1.2m长B19六棱中孔可接长组合钻杆及Φ28的合金钻头打眼,采用MQT-130型风动锚杆钻机配合专用联接器安装。

2、帮锚杆眼施工机具

采用ZQS-50/2.6气动手持式帮锚杆钻机配合1m、2.4m麻花钻杆及Φ28mm的双翼钻头打眼,采用ZQS-50/2.6气动手持式帮锚杆钻机配合专用连接器安装。

3、锚索施工机具

采用MQT-130型风动锚杆(索)钻机配合B19六棱中孔可接长组合钻杆及Φ28mm的合金钻头打眼,采用锚索张拉机具(MQ18-250/40)对锚索进行张拉。

三、锚杆(索)施工安装工艺

1、打眼前,严格按中线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再施工,锚杆(索)眼深度与锚杆(索)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钻杆上做好标记,严格按照锚杆(索)长度打锚杆眼,保证施工锚杆(索)外露符合支护要求。

2、顶锚杆施工安装:

(1)进行临时支护,铺金属网、锚梁定好眼位,开始打眼。

(2)施工锚杆孔:使用锚杆钻机及配套钻杆、钻头按定好的眼位施工锚杆孔,打眼先开水后开风,停机先停风后停水。打眼时三人合作,1人监护顶板,1人持钻机、1人扶钻杆辅助打眼工作。

工艺流程篇7

1、利用红外线加热装置;

2、结合使其产生阴离子;

3、将大蒜在大蒜发酵诱导液内浸泡;

4、捞出后,置入远红外线加热装置内;

5、分步骤进行加热发酵即成所需的黑大蒜;

6、大蒜发醇诱导液是由重量体积百分比计;

工艺流程篇8

关键词:水解酸化 抗生素废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SBR)

抗生素的工业产生的废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污染物浓度高、残留的抗生素大都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加上它的色度大、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很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它属于典型的难以处理的污水类型。

一、工艺流程

在工艺流程中为了确保生物处理环节的有效性,再加上工业污水的水质复杂不均以及pH值变化过大,所以在工艺设置上,多采取中和调节-沉淀-气浮预处理的工艺流程来降低SS浓度和调节pH值的大小。通常还根据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杂质的浓度过高,导致了可生化性逐渐降低的趋势,我们选择了水解酸化的工艺流程以便有效地提高废污水的可生化性,为提高后继的处理环节中污染物的除去率目的。

二、工艺选择

2.1 气浮药剂用量

经过一些学者的实验和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的气浮药剂,据试验的数据显示,这些药剂处理高浓度的抗生素工业废水的能力都得到了很高的SS与CODCr去除率,国内的有些学者才用分散型水介质阳离子PAM处理SS浓度68500mg/L,CODCr浓度50000mg/L硫酸庆大霉素制药厂所产生的废水,SS与CODCr的去除率分别高达到98.7%和75.9%。与它不同的是本工艺流程处理中对气浮药剂的选用是采用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型的PAM。聚合氯化铝配制浓度为1%,PAM配制的浓度为0.03%,将配置好的聚合氯化铝分别加入浓度200mg/kg, 150mg/kg,100mg/kg,把PAM分别加入浓度为10mg/kg,5mg/kg,3mg/kg,然后进行气浮药剂的实验,测定出、进水中SS和CODCr浓度。

2.2 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工艺流程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污水的酸度、停留时间将厌氧消化反应控制在酸化和水解阶段。它是利用产甲烷菌与产酸菌的世代周期、pH值以及生存环境等条件的不同,经过水解酸化的不断处理,流出的工业污水中那些较为难以分解的一些大分子就会逐渐降解为一些比较容易分解的小分子颗粒,从而确保了抗生素生化毒性的降低,保证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的可能。本文阐述的水解酸化的工艺流程中设置了2个5m×5.3m×5.3m的反应器,他们的有效容积达到120m2;每一个反应器底部3.4m~1.5m处设有XY型弹性的药剂填料层,填料占空间占整个反应器容积的40%左右,当水解酸化的反应器里面布设了填料,既可以通过挂膜的方法,进行废水的上流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解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阻留和过滤细小的轻质杂质污泥,从而大大降低了出水COD浓度、SS以及污泥的流失率。然后通过2台抽水泵的运行,不断地向2个反应器中注水,让气浮后的工业废水能够在水解酸化的反应器中长时间的停留,停留最佳时间为分别为26h、13h、6.5h。然后在测定出、进水中的NH3-N、BOD5、CODCr浓度以及出水中的所有的有机挥发酸(VFA)的浓度。

2.3 SBR负荷

SBR工艺流程具有厌氧与好氧两个过程不断交替进行,它的优点是耐冲击负荷性能强、脱氮除磷处理效率高、各工序可根据水量、水质灵活调整,无须二沉池、占地省、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等特点。它主要是用于那些间歇排放以及小流量污水处理工程。高浓度的抗生物废水通常都是采用好氧-厌氧等多种方法进行联合处理,好氧性反应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一步地处理那些在厌氧环节中出水,使其能够达标排放标准。本工艺流程中对SBR采用了2个5.2m×6.3m×5.4m的反应器,他们中最大的有效容积为125m3;污泥的浓度高达2000mg/L;排出比为35%。排水1h,沉淀1h,进水1h,通过不断地加入自来水或调节池的储水,就可以调节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500mg/L,1000mg/L,通过调整操作的时间分别是8h,6h,4h,可以调整污泥负荷0.05kgBOD/kgSS·d~0.2 kgBOD/kgSS·d,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出、进水的NH3-N、BOD5、CODCr浓度,以确定SBR对负荷的承受能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三、结论

运用气浮-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硫酸卷曲霉素是切实可行的,不同负荷处理结果表明系统抗冲击性能较好。本工艺较适宜的运行条件为:气浮工艺PAM浓度5mg/kg、聚合氯化铝浓度100mg/kg;水解酸化反应器废水停留时间13h;SBR反应器污泥负荷为0.14kgBOD/kgSS·d。在此参数下运行,出水水质能够达到COD

参考文献:

工艺流程篇9

关键词:地铁;施工流程;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地铁施工的总括

本文对地铁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的研究,以某一地铁施工工程地段为例进行研究。地铁施工采用明挖施工的方式进行。

进行降水施工前,我们需要设计具体的方案来规划好基坑的整个动态施工过程,主要由15个阶段性的过程构成,而工况又可以分成8类,包括了挖、加注花管、加土钉、加铺索、加支撑、换支撑及拆支撑。

本文选取的地铁案例是地下三成双柱跨岛式行,总长度为156.7米,宽度约为30米,车站的顶板积土厚度大概为3米,地板深入地下大概是23米左右。总共可以分为三层。

土建工程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包括了风道、通道)。车站还建有四个风亭,布置在车站的东西两侧,出入口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同时还包含有两个出入口和1个紧急疏散口。车站西侧为盾构始发,东侧为盾构到达。

二、地铁施工中的施工流程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选取该地铁工程中的某段地铁,研究其施工流程。首先要进行的是对施工场地的维护,从基坑开挖到设计好的标度高时,接下来就应该进行垫层和防水施工。最后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

每个阶段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从下往上进行铺设地网,随后在垫层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对底板进行防水处理,在底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自下而上拆除。现在,应该对施工的车站、侧中板进行处理,上面的操作同下面一样。在拆除支撑后,车站的主体结构大体来说完成了,然后进行管线的铺设和基坑的填满工作,最后修复路面。

三、基坑降水分析

基坑降水在地铁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基坑降水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展开。

基坑降水主要采用了两种降水原理,包括了降水井预先降水和随着基坑的开挖做明渠排水。一般而言,第一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在某些特殊的地层上,一般在施工现场会优先采用,在花费上来说,虽然比明渠排水大,但是能显著提高工程运作的效率;第二种方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法来说更为安全,能保证基坑的积水不多,方正涌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基坑排水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基坑边缘地下管线的保护。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叙述。其一,地铁施工施工要遵循短开挖、早封闭的原则,由于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容易遭受内外侧压力的挤压,使之压力失衡,加上过往车辆的运行,容易引起基坑的不稳固,出现管线被挤压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开挖的过程中做到对管线的时时防护。第二,在进行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要摸清楚管线所在位置,这样在施工中就可以尽量避免对管线的损害,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四、钢筋的施工

(一)钢筋的加工

由于地铁建设属于地下建设,对于钢筋的要求较高。在选用和对钢筋进行加工中,钢筋要必须要根据相关的制定标准和国家规定进行选择。第一,我们选用钢筋的原则要首先查看他是否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书,是否达到了国家标准和施工的准则。同时是否具有相关的检验报告。在使用钢筋的现场,需要现场抽样进行物理学的实验。如果遇到钢筋断裂,很可能是因为钢筋的机械性能不好,也可能是施工人员对钢筋的焊接不牢固所引起。为了降低施工危险性,我们需要对钢筋进行抽检,包括钢筋是否符合设计的尺寸大小,钢筋的机械性能是否能达到物理所需要的承载量。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钢筋进行及时的清理工作,安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铁锈,油渍,会使得钢筋的寿命减短。在使用钢筋前也需要对钢筋进行清洗处理。对于有颗粒状存在钢筋和存在有锈迹的钢筋,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替换,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地铁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按国际GB标准对钢筋进行检验。

(二)钢筋的焊接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是钢筋的焊接过程。钢筋在焊接过程中有许多技术要求。其中,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条,焊机和接头等都是有严格的技术指标的。因此,在钢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到严格把关。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形成密闭的环境,因此需要对钢筋的焊接处进行封锁。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水锈和油渍对钢筋的侵蚀,造成钢筋的损毁。在进行焊接后,技术人员需要对焊接的痕迹进行处理,也就是需要对焊瘤进行处理,对于钢筋在底端部位的一些弯曲,和扭曲的地方要进行切除和校正。

(三)钢筋的固定与安装

钢筋的固定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钢筋固定中药确定钢筋固定绑扎的级别和钢筋种类及数量。钢筋的根数需要根据不同施工而选择不同在成型后,接下来技术人员需要做的是使钢筋更为稳定和固定,一般使用网架和骨架进行固定。用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稳定。

五、混凝土浇筑

本文研究的地铁路段主要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一般使用的混凝土型号是使C30P8的防水混凝土型号。运输混凝土的车一般有特殊的规定。从运输车到混凝土进行浇筑,首先需要使用车辆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随后用输送泵将混凝土从车上运送到施工现场。每个作业现场所需要的输送泵不同,大致需要2――4台。在输送过程,需要人工手动调节,以防止混凝土的泄露。在施工现场,一般采用阶梯式的分层浇筑的方法。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气泡的减少,要充分搅拌。在浇筑时,要注意浇筑的角度和位置,防止因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而造成混凝土的断裂。

六、施工培训

由于目前我国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使用的是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只懂得粗浅的施工劳工劳动,对于技术层面这一块了解的不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应该在地铁施工进行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结语

本文根据某一地铁施工进行地铁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地铁明挖施工这一技术,同时针对这一技术的某一些重要环节进行解析。

参考文献

工艺流程篇10

【关键词】基坑工程;施工流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工程作为其重要的施工内容之一,它的质量问题不仅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我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要求来对其进行处理。下面我们就对基坑开挖的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基坑开挖的工艺流程

在基坑开挖工作前,施工人员就要对首先要对基坑开挖的基本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基坑开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目前,我们在建筑基坑开挖中,人们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主要为: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边和清底。

二、施工要点

1、在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建筑工程基坑开挖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设定,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2、在建筑基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是采用分层开挖的施工原则来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对其开挖的深度进行严格的要求,以避免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出现超挖的现象。而且,我们在对其进行施工出口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基坑结构的稳定性,还要采用相关的支护结构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人们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3、当我们在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对其基坑结构的开挖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用相关的防护措施,来对其地基土层结构进行保护,防止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建筑的基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而且我们在对基坑进行开挖时,我们还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在基坑中预留一层土层结构,进而有利于人们对建筑基坑的整修,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4、施工人员在基坑开挖的完成以后,施工人员还要对水平标高、边坡斜度以及基坑的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复检,进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5、在基坑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事先留足回填工作所用的好土,在将多余的土方采用一次性运走方法,将其运离施工现场,避免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受到土方的影响,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破坏。

6、在基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降水工作,比如排水管、集水井等,进而表面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受到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7、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来对设施相关的排水设施,并且对其基坑周围的支承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有效的避免,在基坑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受到雨水的影响,而出现塌方的现象。

8、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也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其基槽进行相应的修帮和情底工作,使其基槽之间的尺寸符合工程施工相关的内容对其进行确定,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9、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冲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在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10、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

三、基坑土方开挖中应注意的事项

1、支护结构与挖土应紧密配合,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分段、对称、限时的原则。

挖土与坑内支撑安装要密切配合,每次开挖深度不得超过将要加支撑位置以下50mm,防止立柱及支撑失稳。每次挖土深度与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有关。当采用分层分段开挖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m,分段的长度不大于25m,并应快挖快撑,时间不宜超过1d~2d,以充分利用土体结构的空间作用,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

2、要重视打桩效应,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对一般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地基卸土,打桩时积累的土体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和倾斜,所以打桩后应有一段停歇时间,待土体应力释放、重新固定后再开挖,同时挖土要分层、对称,尽量减少挖土时的压力差,保证桩位正确。

3、注意减少坑边地面荷载,防止开挖完的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材料和工具设备等,尽量减轻地面荷载,严禁超载。基坑开挖完成后,应立即验槽,并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基坑,防止暴露时间过长。如果发现基底土超挖,应用素混凝土或砂石回填夯实,不能用素土回填。

4、当挖土至坑槽底50m左右时,应及时抄平。

一般在坑槽壁各拐角处和坑槽壁每隔2m~4m处测设一水平小木桩或竹片桩,作为清理坑槽底和打基础垫层时控制标高的依据。

5、在基坑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应保持井点降水工作的正常进行

土方开挖前应先做好降水、排水施工,带降水运转正常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降水后的水位是否达到设计标高要求,要保持开挖面基本干燥,如坑壁出现渗漏水,应及时进行处理。

6、开挖前要编制包含周详安全技术措施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四、土方开挖安全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采用先挖底脚的施工方法。2、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3、基坑(槽)挖土深度超过3m以上,使用吊装设备吊土时,起吊后,坑内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吊点的垂直下方,垂直下方严禁站人或堆放其他物品,起吊设备距坑边一般不得少于1.5m,坑内人员应戴安全帽。4、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卸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用饭都汽车运土,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5、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设置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或悬挂危险标志。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质量问题不仅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还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施工中,就要对其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从而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