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程师十篇

时间:2023-03-18 14:08:29

工艺工程师

工艺工程师篇1

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它一定存在一种内在社会伦理,同时工程活动作为工程师个人的职业活动,自然也就必须有相应的职业伦理道德。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活动屡屡出现问题,道路塌陷、水管爆裂、塌楼垮桥每有发生。据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5a间,全国已经有至少17座大桥发生垮塌事故,共造成200余人伤亡。2012年出现的大桥垮塌事故是近5a里最多的,有8起之多。在垮塌的大桥中,有近6成的大桥寿命不到20a。更可悲的是,曾获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的中国体育博物馆15a就变成危房。人们在痛斥这种“豆腐渣工程”和“腐败工程”的同时,也不断地呼吁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品质建设。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个性。艺术教育能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搭建平台。可以说,艺术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载体。

2当前卓越计划背景下的艺术教育问题

2.1教育地位不明确

卓越计划的提出和当前其他教育计划的提出一样,没有把艺术教育提到纲领文字中来,也就是说,两者是相对孤立的,正如艺术和教育两者在当前联系并不紧密一样。理论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分促进了艺术和教育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发展。因此它们在各自领域中有着各自的技术语言。例如艺术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始终不能从第二课堂走入第一课堂,多样的艺术形式仅限于美术、音乐、舞蹈等少量传统形式。艺术教育的管理始终不能和工程师教育管理步调一致,艺术教育的地位实际上仍处于从属位置等等。究其原因,长久以来的高等工程教育强调实践应用能力超越了人文素质,重物质而轻精神,导致人们在改革过程中很难扭转这种观念,造成现在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不匹配的局面。

2.2培养标准不清晰

卓越计划下,工程师培养的标准是非常清楚的,即是按照企业行业的人才规格培养。形成的是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时间短,见效快。这种标准易于操作,便于评估,属于硬件比较多,软件比较少的评估标准。而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注意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以及各种社会沟通交往的能力。与专业教育相比较,艺术教育显得形式更多样,方法更灵活,时间跨度长,见效慢。

2.3教育和管理模式不科学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各个在试点院校不断探索新的改革方案,涉及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学籍管理、学生管理、资金支持、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但是,长久以来固有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还是在许多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与大学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以至于在教育和管理的层面上显现出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大学里的课程既可以是专业课程也可以是选修课程,大学课程应该朝着层次性、综合性和开发性出发。而现今的课程教学似乎缺乏灵活性,艺术教育课程很难作为主干课程。由于偏重工科的管理模式影响,艺术教育被迫采用专业教育的方法进行备课、教学、实践、考试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统一的教规和教材。德国设计师G•马蒂亚斯就说过,中国的设计教育依赖的是按部就班的课时安排和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人们根本不重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这样的教育模式使中国的大学貌似中学。

2.4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现如今我国普通高校目前所实行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内容单一的教学活动。对广大工科类学生,大部分只能选择少量的艺术概论和艺术欣赏课等选修课,比如艺术概论、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艺术学科体系。课时不高,教师不重视,讲解不深入,学生不主动等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学生直言不讳地认为选修就是混够学分,在“选修课”这样的观念下,艺术教育是无法完成培养创造力和培养优秀人格的目标。学生想要真正达到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3适应卓越计划的艺术教育改革途径与对策

显然,卓越计划强调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由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路径就是发展,体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综合的大工程教育观。从改革的思路来看,应该先从政府、机构以及高等院校方面入手。

3.1政府、机构组织层面

3.1.1完善组织机构职能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脱节在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连接和维系。一般情况下,目前许多专业有着各自的专业委员会,经由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隶属于该科主管部门,如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筑企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水电信息专业委员会、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等。同时,相应专业还有相应的专业学会和专业协会,这些组织架构,完善了各自的专业教育体系,但是,在协调教育与其他部门(诸如艺术教育)上面,缺乏对政治和行政的监督权利。例如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明确定性就是“国家教委领导下的咨询机构”。虽然它有“接受国家教委委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指导、督促、检查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的义务,但是,显然它在政策制定、资金监管、人员安排上是没有说话权的,也就达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3.1.2制定共同的战略方向卓越计划有着一套完整的战略目标,这种背景下,教育政策必须和孤立的文化政策标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规划。艺术教育的一些应用和成果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战略方向的制定,应该是如前所说的专业教育部门与艺术教育部门之间的组织机构来协调,以此满足卓越计划的良性发展。

3.1.3合理分配经费支持众所周知,当前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力度远远不如对自然科学的支持,社科基金资金小,难度高,从很大的程度上伤害了从事人文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在英国,凡是学校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担任学校的艺术教育辅导工作,国家直接给予艺术家经费上的支持和赞助,英国文化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7000万英镑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教师能力。而我国艺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条件不足的困难,更不用说请人上课、拿到资助项目等。

3.1.4制定平衡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考察卓越计划实施取得的效果,为卓越计划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出台,但是可以看到,有关大学生德育、美育的评估一直是难点。为此,有必要通过公共管理,在卓越计划相关教育标准的制定方与实施方之外设立一个独立的评估部门,认真研究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异,综合考量,提出平衡方案并试点实施,同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

3.1.5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意识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高等院校一些艺术讲座和艺术欣赏,而是要让广大的学生,未来的工程师们理解艺术的深刻内涵与力量。西方国家美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各个地区开展艺术教育宣传,甚至将艺术教育深入到社区中,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艺术活动,以此来培养公民对艺术体验的需求,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并从根本上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这些对于我们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3.2高等院校层面

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研究,很多集中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探讨,如如何发展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开展项目合作、大力开发实践动手环节等等。高校是艺术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具体地方,因此,结合上述观念,在高等院校中实施艺术教育改革必须考虑如下方面:

3.2.1改变观念,提高艺术教育地位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承认各种艺术形式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艺术与科学一样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必须将艺术与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很多方面,如学习新文化促发展,纳入学校核心竞争力,学习质量,科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3.2.2动态的教育方法要针对艺术教育对象复杂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抽象等特点,充分考虑美学和学生个性的创造力,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艺术教育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上,还要继承一些独特的文化遗产,给予一些特殊的艺术家机会来学校教学。

3.2.3先进的教学理念卓越计划培养的是当代具有开拓精神的工程师,目光直指世界前沿。因此,艺术教育也必须迎合时代潮流,特别注意新科技和当代艺术,着眼于当今文化定位的探讨而不是纯的技术主题。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支持艺术教育措施,革新教学方法,实施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政策,为在正规教育中的卓越艺术表现提供广阔空间。

3.2.4良好的公共关系对外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府、机构、学校的关系,对内处理好艺术教育、市场经济、专业教育,以及为教师、校长、合作伙伴等进一步的进修拓展和协调服务、咨询、项目等,学校必须要借助公共管理平台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运行、管理和效率进行有效监督,为广大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

4卓越计划下艺术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

4.1健全组织构架

综上所述,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根据艺术教育特点和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应当形成专业教育、艺术教育之间的组织、监督、公共基金的三角关系(如图1),这三角又是分别建立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里,组织机构起着协调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作用,含有制定方向、制定质量标准、组织评估、制定资金分配条件、试点建设、宣传与合作等功能。这种框架组织,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政策、行政以及资金方面的监督管理,促进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也能有效地把握卓越计划的整体方向。

4.2改革艺术教育内容

卓越计划下工程师的培养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为了适应全面发展的新思路,艺术教育必须跳出框框,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讲座、课外社团活动,上升到以具体目标实施的项目操作上。由原来传统的艺术技巧、德育教育、美学教育,发展到涉及生态环境、人类行为、文化实践、公民意识、社区活动、国际合作、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跟上当代思想活动的步伐(如图2)。西方先进国家在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通过各种品质高、规模大、影响面广的项目,不但是学生、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到某种能力,更能针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拓展,有助于着眼于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符合卓越计划的发展思路。

5结论与展望

工艺工程师篇2

摘 要:本文指出了监理工程师审查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注意事项。

关键词: 监理工程师;审查;现场设备;工业管道; 焊接工艺评定。

前言

焊接工程是化工石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燃气、热力)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重要分项工程。焊缝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是整个工程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甚至列入施工合同内,要求焊缝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不低于95%。焊接工艺对于工程焊接质量很关键,焊接工艺正确与否,需要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验证。

现行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规定:在掌握材料的焊接性能后,应在工程焊接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的规定进行。

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根据NBT47014-2011(JB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第三章“术语与定义”:为验证所拟订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称为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一是验证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二是评价施焊单位焊接的焊缝的使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包括制订焊接工艺预规程、按照焊接工艺预规程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汇总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按规定格式记载有关试验数据及验证性试验结果(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性能、确认试验记录),对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进行评价的记录报告。能够满足要求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经批准后成为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生产的焊接工艺文件。

审查焊接工艺评定,监理工程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性判定焊接工艺评定结果

如何判断一项焊接工艺评定结果是否合格,并能应用于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上,首先应确定该项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和评定合格标准是否符合《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规定的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有冲击韧性要求时)核定其使用的范围。对其中的不符合项应采取追加试验和评定的方法,或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确认变更后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修订后,名称更改为《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对于2011年10月以前报审的焊接工艺评定,遇到了执行GB50236-98版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变更问题。除允许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辑上的更改或补充外,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不允许变更的,因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进行特定焊接试验时发生事件的记录。“编辑上的更改”是指如母材或填充金属分类号的调整。“补充”是指诸如由于标准的修改而引起的变化。在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可以附加补充文件,只要这些补充文件被试验记录或类似数据证实是原来评定条件的一部分。但是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所有变更(包括日期)都必须进行再确认。

3.检查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单位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成合格接头的能力。

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并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不允许将焊接工艺评定的关键工作(如焊接工艺预规程的编制、试件焊接等)委托另一个单位完成。试件和试样的加工、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试验等可委托其他试验机构完成,但施焊单位应对整个工艺评定工作及试验结果负全部责任。

工程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众多,各施工应独立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不允许“照抄”或“输入”外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

4.结束语

1)本文讨论的是针对现场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含药芯焊丝电弧焊)的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查。

2)监理机构应在现场设备、工业管道工程焊接前审查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的规定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但不排除已有焊接工艺评定(执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的所有变更进行再次确认。

3) 审查过程中,结合设计文件,焊接工艺评定严格执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及《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规定,不排除评定规则允许下的母材、焊材代用。

参考文献:

[1] GB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S]

[2]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S]

[3]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S]

工艺工程师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59-03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企业是使用人才的地方,二者的结合点就是人才,为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及时为企业所使用,学校和企业都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前开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有一定的作用,但面太窄。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3年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主、基础课程实验课与必要的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年到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生产第一线集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完成学业时,实践学时占整个学习学时的四分之一强,通过与实际工程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重大改革计划,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的启动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为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的实际工程能力要强,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及训练,导致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知识面窄、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低下等,往往不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紧紧围绕“卓越计划”和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涉及的“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已经成为广西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途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要顺利实施,首先必须确定好培养目标。按照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美好蓝图的实现,蓝图的实现离不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与手段。

(一)确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工程人才方面,各国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情况,有欧洲大陆体系与华盛顿协议等标准,但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却有着共识: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紧紧围绕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坚持培养能掌握化工设计和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化学工程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内的化工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工程研究、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3+1”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显然不同。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主要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的课程结构,是先设置理论课程然后再确定实践课程的专业体系;“3+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则是以工程专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对工程专业能力的界定,从而转化为每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课程,再分析综合实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从而设定该学期的课程,因此课程的设计是先设置实践课程然后再确定理论课程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勇创新”专博相兼的培养目标,并开设充分体现在化工领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选修方向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巩固,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实践教学是“3+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因此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必须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用构建实验、实习、工程实训基地一体化,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前3年在学校进行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实践能力训练,掌握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后,再有计划地到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使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岗前培训及预就业的目标,从而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过程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七学期进行生产实习,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根据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立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而提出。真正做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而且,学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双导师制。我们聘请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学校一名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中级职称以上的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2人共同担任。根据预先设置的考核评分细则,由双导师评分,然后由企业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进行PPT报告答辩,最终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为了积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整合各方资源,采取以企业为导向、以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教师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深度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进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这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充分调动企业深度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进程

桂林理工大学不断加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桂林理工大学已和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捷力电池有限公司、广西中亚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集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企业积极介入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将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为了改变企业担心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会影响正常工作、泄漏商业机密、万一出了事负不起责任的观念,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和注意事项等,并按一定比例购买学生保险。企业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终端用户,通过在学校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并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要来设计获奖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渐向企业的需求靠拢;学校与企业委派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共同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以行业标准和专业素质要求为依据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共同评价、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及技能,因此,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化工岗位认识实习(2学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学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2学分)、工厂概念设计(2学分)、化工企业项目设计(3学分)、生产实习(6学分)和毕业设计。为保证学生第四年在企业的教学效果,企业也给学生配备导师,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合作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并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计划中各环节的业务指导和根据企业项目需要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并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企业在合作中将优先获得与工作岗位需求吻合、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且能尽快上手并能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桂林理工大学始终秉承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严谨治校方略,设立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工作1~2年,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工程应用型、创新型教师培养。“请进来”就是请企业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来校讲学或做专题报告,把工程意识、工程理论、工程实例和工程文化带到校园、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有利于将行业最新的发展技术引进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送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一线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工程实践,要求教师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工程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工程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工程项目研发工作。教师通过深入企业现场与工程师共同联合指导学生实习,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及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有效解决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提供一支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获得者高达80%)、结构合理(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比例也高达62%)、富有活力和发展趋势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既是“3+1”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生入校时,以自愿、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优秀者进入“3+1”人才培养试点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精细化工方向、精细化工方向、工业分析方向三个方向,分别确定学生在完成卓越计划的参与企业,从一年级就进行相关的企业文化教育。在进行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学习后,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努力做到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技能课的学习,做到实践技能扎实,为第四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做准备。第四年,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学习到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并努力培养“企业合格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实现顺利就业。

由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以胜任在企业现场从事工程项目的建造,产品的生产制造,或生产过程的运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创新能力和一定人文素质的生产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与工程实际零距离,消除校内学习与工程企业工作之间的“代沟”。由“纯学生”身份转变为“准员工”身份,有利于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有利于校企共同管理,有效缩小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同时也缩短了毕业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转型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了解企业,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参与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使实习环节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以致用,增强了职业素质,培养了从事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生产所具备的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获得在学校无法模拟的培养效果,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用于新员工再培训的费用和时间,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17)

[2]钟丽萍,施俊侠,张文峰.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械类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

[3]吴世先,叶晓东,蔡向兵.寓“四种能力”教育于工科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9C)

[4]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1(6)

[5]张晓琴.美、英、德工程教育认证的比较与借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2011C026);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2010C07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51)

工艺工程师篇4

一定的人才结构系统由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条件所决定,并受社会传统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先是机械化和电气化迅速发展,接着微型计算机、数控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社会生产又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国家通行美国的人才层次划分办法,将工程领域人员划分为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五个档次。从我国情况来看,则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含熟练工)、普通工七档。而在实际应用中,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操作工人,二是工艺技术人员,三是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职能层次的划分中,各层次人员是互相联系的:其中工艺技术人员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间层次,属过渡性工作的人员,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充当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与技术操作工人之间联系人。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的核心业务是工艺设计,两翼则与上下层次之间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其中工装设计与产品设计开发同属设备设计,有共同之处,现场工艺服务与技术操作同属应用技能,有相通之处。这样,工艺技术人员与上层或下层人员之间才能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当好联系人,同时做好对上、下层的工艺服务工作。

在三个层次中,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产品设计,但必须了解工艺,否则设计出产品难以制造;工艺技术人员侧重工艺设计,但必须了解设备和技术工人操作,否则设计出的工艺将难以实施;而技术操作工人侧重操作,若不了解设备和工艺也无法进行操作。因此,各层次人员的素质上具有主辅结合的综合性。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中,各系列人员在纵向上具有从低到高的等级,在等级范围上具有交叉性,即下一系列人员的高等级和上一系列人员的中等级横向处于同一级水平线上,技术业务水平相当,无地位高低之分。这样有利于各个层次的人员在自身特性及延伸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实际工作钻研和各种途径、方式进修,由初级向高级延伸发展;也可以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纠正“重设计、轻工艺、鄙薄操作技术”的不良倾向。

三个层次人员的分布呈三角形:最上层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人数最少;中间层是工艺技术人员和技师,人数稍多;下层是广大技术工人,人数最多,是产品制造的基础,离开技术工人和技师的话,不但产品造不出来,质量也不能保证,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品更难以实现。我国很多产品因竞争力弱,为保证优质品出口,只能把一般品及等外品销在国内。而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以上海电站汽轮机制造为例,从德国西门子引进的技术,只能生产30万千瓦以下机组,60万机组要合资合作生产。现在能生产120万千瓦机组,其汽轮机制造关键技术的解决,是靠几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带领技术工人和技师共同研究,经过上百次工艺试验而攻克的。没有技术创新,没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再先进的产品,如超超临界的超大型发电机组,也是造不出来的。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能以优良产品供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必须在战略上重视技工―技师培训和工艺技术教育,重视青年工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工人、技师和工艺人员的素养,以适应走向现代化的需要。

我们必须有战略眼光,将产品设计和开发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和工艺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重视技工、技师和工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促进这类人员成长。在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和技师上,我们需要拓展阶梯式人才结构系统,完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系列等级制度,大力加强对技工和技师的培训和技术教育。

二、机械工程认识论基础

工程是自然科学的应用学科,包括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信息工程四大类,其中物理工程又分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核工程等。工程属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物体、物质、物质生产、各类工程等,研究的是物的理,物质的化合和化分等,化合化分中物质有活动,是自然的,没有思想支配的,与人们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两回事。既然提到物的理,理是什么?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条理,二是道理。将小道理、中道理和大道理组合在一起,就升华为某项理论。

人们对工程的认识是从观察、实验和思考中得来的。具体说来:人们生活在工程领域里,参加了一些技术性劳动,观察到大量的物体的表象,经过梳理归纳,得到同一物体的几种表象元之间或表象元与内因的关系(元是物体内因和表象描述的基础单位,又称参元,含有元素、因素的意思),进行调查和思考,加深印象,得到对物体的初步看法,经过大脑加工,即分析和组合、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知识上升逐步形成理性知识,即物体的概念、物体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等的认识。然后进行限定方向的实验和必要的现场试验(没有把握,有一定危险),经过论证,得出同一物体的性质、工作原理和变化规律等,即得到技术知识和理论。如刚体的直线运动,有几个表象元S、v、a、t,得出相互关系的公式S=vt+(1/2)at2,再如牛顿第二定律F=ma,表示外因――力F是产生表象元――加速度a的原因,是其他物体对该刚体的作用,加速度a的大小与刚体内因――质量m的大小成反比。若为转动工件切削加工,切削速度v=πdn,其中d为工件直径:米,n为工件转速:转/分,切削速度v:米/分,所需电动机功率N=F・v/612,其中功率N:千瓦,切削力F:公斤力,切削速度v:米/分。若物体不是固体而是流体,研究的是一个液压系统,则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观察研究和思考,一是从油泵流出的油液到工作油缸,沿程对各个截面的相关参元的关系p+(1/2)ρv2+ρgh=恒量,p为压强,ρ为油液的密度,v为油液流动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截面处油液的高度,这就是伯努利方程;二是油液流过管路和流经局部的压力损失之和P=∑p+∑p.,P为总压力损失,p.为管路沿程损失,p为局部损失(上述P.p实际代表压强,俗称压力);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描述就知道液压系统的性质。为了增加油缸中活塞移动的稳定性,还可引入伺服控制,即在油缸内流量或压力发生小的变化时,将其变量v、p反馈至伺服阀,引起伺服阀的开口微调,使v0,p0,减少及消除这变化,使油缸中活塞移动稳定。加了伺服控制,原液压系统就变成液压伺服系统,增加一个方向的观察、实验和思考,其参元的相互关系用二阶微分方程表示。

人们对工程的行动是从技术知识、理论到实践应用取得经验的过程。知识从广义来说,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和经验相对应地结合在一起,所得到的知识才能说是完全的知识;否则将造成片面性或局限性。人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了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操作经过多次重复,熟练而形成技能,进一步提高则转化为技巧,形成技艺。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个部分,操作技能属体力技能,心智技能属脑力技能;只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对应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技能。完整技能水平有高低,只有达到技师(一般工艺水平)和高级技师(高级工艺水平)要求,才能称高技能;若技能不完整,则施工将发生困难,甚至陷入险境。工程技术领域里,实践是指产品和工艺设计、现场技术性劳动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艺试验,实践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除产品和工艺设计、技术性劳动、工艺试验外,还可包括其实习、见习等方式。在接受工程项目时,人们先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若别人已做过这事,则要了解实施情况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对技术操作项目,要检查工具、设备及材料是否备好,对技术设计项目要检查有关资料和技术文件、手册是否备齐,然后进行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实践的主要作用,一是促进了解和理解实情;二是养成技能,发展能力;三是积累实践经验,或获取较为完整的试验数据;四是检验所用的技术理论、采用的手段方法是否正确。

三、技术操作工人的类别和知识、技能、能力解析

通常我们称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为技术操作工人。对手工工艺劳动、操纵设备生产或控制设备运行等我们均统称为技术操作。人们的各项具体劳动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技术操作工人也不例外。不同岗位的技术操作工人在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比重和强度不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水平高低和复杂程度不同。按照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技术操作工人可分为技艺型、技能型、智能型三类。

1.技艺型:工人使用工具进行手工劳动,操作具有技艺性。这种类型工人要求有一定的技术知识,但更注重操作训练和实践锻炼,在操作技能上能达到高度技巧,有的还和一定艺术相结合。如币模雕刻工、金银首饰工、古建筑雕塑工、厨师和服装技师等。

2.技能型:实际是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并重型,简称技能型。工人熟练地操纵机器(包括使用工夹具、专用装置等工艺装备)进行劳动。它既要求具有部分技术理论知识,又需要通过操作训练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机械加工工人、印刷工人、炼钢工人等。

3.智能型:工人使用仪器仪表,调试设备或控制小型设备运行等。工人操作较简单,但必须以相当的技术理论知识为指导,要求有较高的心智技能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如电子计算机的软件调试工、机械自动线的调整工、制药的流程试验工、发电厂的锅、汽、电值班运行工、化工设备的岗位操作工等。

下面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各类技术操作工人的技能和能力结构。分别选择各自具有代表性工种,如车工(技能型)、钻工(技能亚型)、厨师(技艺型)、计算机软件调试工(智能型),对其具体的技能和能力项目组成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抽象和比较,从中找出反映本质的特征(具体内容略)。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对技术操作工人可以实行两种技术等级制:一是“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二是“技工――技士――技师――高级技师”。前一种适合于技艺型和技能型的技术操作工人,后一种适合于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

第二,从技术操作工人系列中晋升技师的主要条件,一是工艺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知识和特高技艺水平,有绝招或杰作,并能总结经验、编写教案者;二是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较为完整的高级技能,能完成一部分高级作业,并从事现场技术操作指导相关或一般的工艺服务者,或能从事专项工艺试验者;三是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高智能水平,能对运行程序和参数提出意见,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者。

四、技师职称和职能方面的讨论

当前对技师职能、职称的认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不够一致。人们一般对人员档次和职能层次往往混淆在一起,如认为技术员就是工艺员,实际上两者只是职能相当而不是相等。由于人们对职能和职称的认识模糊,不能认识到技师既是职称又是职能的双重性。

笔者认为,职称是规范化的职业档次,是人们在社会上所处地位的反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涵盖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是工程师,副高级职称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职称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缺少涵盖技术工人的低级职称,因此尚不能覆盖全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操作工的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称号,同时也是职能,其中应知、应会标准是技术工人职能的具体化,工作实例是技术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反映从事的工作岗位。技师和高级技师称号既是职称,分别属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也是职能,负责完成部分高级作业、现场技术操作指导和工艺服务,或负责工艺试验,是工艺人员中的施工人员或工艺试验者。

我国在1954-1956年实行职务工资制时,曾规定技师的工资等级与工程师相当,条件是工人技术等级在六级以上、现从事技术工作者,这规定至今仍适用;在实践中,有些单位将从事技术性管理工作的工人出身干部也定为技师。在“”前后上海市又任命一批工人工程师,其中有“技术革新闯将”、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工人工程师大部分脱产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少数留在生产岗位从事高技艺性劳动;在1980年,又根据本人的文化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情况分别套改为工程师或技师。后来人事劳动部门提出在企业中开展工人技师评定,选择技术工人中尖子,授予工人技师职称,与工程师相当,但不占用干部编制。另一方面劳动人事部门又提出在事业单位系统,在有些部门或地区实行技师聘任制,并开展技师职务考评工作。上述情况说明我国对技师设置问题的认识有摇摆,政出多门,前后不一,各部门、各地区之间未能统一,尚未定型。

这里顺便提一下英文字technician的翻译问题,可译为技术员(职业档次和职能)或技师(职称和职能);《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将从事一般工艺工作的人员定义为技术员,而将从事工艺试验工作人员定义为技师,英文都是technician,顾名思义说明了在职能上技术员和技师具有对等性。

各国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传统上也不一致。欧洲一些国家将经过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作为培养技术员和工程师的基础。如德国双元制的毕业生,几年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经行业协会的专门培训和考试成为师傅,也可通过二年制专门学校教育成为技术员。而德国培养工艺人员有两个层次,除了技术员(职能为工艺员)属一般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以外,还有经过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工艺工程师(职能为工艺师)属高级的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这点是可以借鉴的。另外,本文提出技师、高级技师,其职能为完成高级工作、现场施工指导和工艺服务,或从事工艺试验,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理论知识、经验和较完整技能,属于一种工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应当进入而且实际上也已进入工艺人员行列,只是有人不承认技师具有职能罢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张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摇摆,加上旧传统影响造成“唯有读书高,工字不出头”,学生争先恐后去读高学历,以致社会上产生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亟待做好人事劳动有关制度建设,改变当前倒挂局面。

必须指出,技师的具体要求是随着时展和技术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有传统技师和当代技师之分。以机械加工和机床产品装配调试为例,单一车工或铣工完成高级零件已成历史,因一方面高级零件的技术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机械加工分工细了或走向高级综合化,单一车工不可能完成机床主轴、长丝杆等加工工作,需磨工等配合才能完成上述工作;机械加工中正齿轮加工,由车工完成齿胚,然后由一系列滚切(或粗滚和剃齿)、齿表面渗碳淬火、磨或绗磨来完成,对伞齿轮或螺旋伞齿轮要通过特种机床和刀具加工来完成;同样单一铣工也不可能完成主轴箱的加工工作,还需经过镗工等配合,或由加工中心,才能完成上述工作。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机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机床的操作要求降低了,而对各道工序的刀具位置、空行程工作行程以及切削参数等的调整,则增加了要求,这是一种心智技能要求高、操作简单熟练的高技能。以产品装配调试为例,这是以钳工为基础的工种和专业工艺,但其对钳工传统手艺要求降低了,只需要简单的榔头敲击、锉削、錾削、锯割、钻孔、攻丝即可,现需要加强立体画线、轴瓦研配、部件研配和装配手感手艺,机床床身导轨可用铲刮机铲花(若对修理钳工,还需要铲刮手艺),因为机床床身导轨已经铲花、表面硬和绗磨,总装时只要对其相关部件配合研磨即可;若为精密机床,还可采取静压导轨系统;对装配质量的检查,早已不靠听运转声来判断,而是靠各种仪器、仪表来检测;机床装调技师同样要求较高的心智技能和动手相结合的高技能,如能看懂机床装配图、总装图和主要零件图以及电气原理图,能根据机床性能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因此当代技师是以工艺划分类别,再划分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级,如一般机械加工技师、局部机械加工技师(可分为车磨、镗铣、齿轮、大件等)、高级机械加工技师、一般机床装调技师、数控机床装调技师、高端机床装调技师等。当代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了,而心智技能要求提高了,所需的技能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完整的高技能,所需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理论水平要求相应地提高了,对技师要求具有高中文化和一般的或局部的工艺理论水平,对高级技师则要求具有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和全面深入的工艺理论水平。过去强调经验积累,现在需进行较多的工艺试验。我认为学校不可能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点早已过时,完全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师,在学校打好基础,工作两三年后即成为专业技师。

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有一批高技艺或高级作业的生产者、技术工人出身的施工人员、工艺试验人员和高水平的智能操作人员,这批人的出身主要是技工学校等中职毕业生,需要解决职称以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促进其队伍成长。某一机床厂有一位中专毕业生长期做钳工,能胜任外圆、螺纹和齿轮磨床的总装和调试工作,被派往美国从事产品技术服务,够得上评高级技师,也可评为工程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某汽车零件公司系统内技工大多为技能亚型,即熟练工(技术等级只有初级和中级),有一次要在工人中找一些有绝招的尖子评工人技师,结果非常难找,最后找到一名车工中的熟练工,单一做加工活塞环外圆用的凸轮(特殊曲线)的上报充数。这说明要根据技术操作人员的不同类型,按照不同条件来选取评定技师,不能把高级工与技师混为一谈,不能取消高级工,不能搞一刀切。

五、技工―技师系列等级制模式

为了全面培养懂技术、会操作、会管理的操作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以及技术操作工人分类来确定技师、高级技师的条件,可在技术操作工人及延伸中试行下列技工―技师等级制。由于智能型操作人员情况多样,难以归纳,本文先针对技艺型和代表性技能型操作员工,提出其各个级别在职能上的原则要求,列表如下:

机械类的技能型(技术操作和延伸)员工,按工艺性质可细分为:机械加工、各类产品装配调试、铸造、锻压、焊接、冷冲压等专业。

工艺工程师篇5

关注本栏目的读者是否记得,去年我们曾邀请过一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的老专家,专门介绍他花了26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正而设计出的“技工―技师系列等级制”模式?不到一年,这位年已84岁高龄的老人又几易其稿、数次电邮,向我们推出了他新一轮的相关研究成果。他就是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离休干部、原《上海职业技术培训》杂志副主编张固先生。

张固,原名张正铎,1929年生于上海,17岁在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8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并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运动,不久因其地下党身份暴露而奉命撤退去苏北华中党校学习。1949年上海解放,20岁的张固受党组织委派南下回沪,担任上海市军管会劳工处秘书。此后40年间,他一直在上海市劳动局系统内从事技工教育的管理、培训、教学与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他当过行政机关的科长和技工学校的校长,也做过基层企业的划线钳工和维修钳工;系统学习过电机专业和机械专业,也专门研修过液压传动和液压伺服系统;主持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多部教材的编写,也负责过《上海职业技术培训》等期刊的编辑工作,勤恳、扎实、埋头苦干却始终乐此不疲。他曾多年担任上海市技工教育研究室负责人,被同事们尊称为“万宝全书”般学识渊博的“老法师”。离休后还曾受聘担任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德合作跨企业培训中心项目中方专家等职。

工程技术涵盖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支撑技术(管理技术、后勤技术、服务技术等),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制约。工艺技术为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的组成。[1]

设备制造要靠工艺技术,工艺技术是设备制造的基础;紧跟产品开发和升级,工艺技术要不断地实现创新。每个设备制造企业都需要有工艺部门和完整的工艺系统,需要研究工艺流程的选择和工艺方案的确定、改进:如何选择最合适、最先进的装置和装备,如何适应新产品开发及时调整老工艺、老装备和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精密工艺加精湛施工出精品,精品出效益;工艺落后、粗制滥造出等外品、次品,造成亏蚀。工艺技术是个实践性、科学性、条理性很强的技术,属应用技术。工艺技术由工艺设计、工艺装备和完整的高技能组成,其中工艺设计是核心,工艺装备是基础,完整的高技能是工艺实施的保证。随着工程技术的长足进步,工人文化技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先培训后上岗得到普及,所需技能已从老传统手艺发展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并重的综合技能。虽然基本操作技能较老传统来说面缩小了、要求降低了,但仍需一定的零件加工、装配、调试、使用或维修的基本技能;而心智技能要求则提高了,需要相应的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者结合形成综合技能,经过一定生产实践后,则形成完整的高技能:其中操作技能方面熟能生巧,知识方面增加一定经验,形成相对完全的知识,用于实践,则心智技能水平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者高水平结合而形成的完整的高技能,能完成高级作业和进行工艺试验,能进行工艺服务,已成为工艺技术的组成部分;随着工艺开拓及创新的开展,试加工和工艺试验已成为工艺技术开拓及创新的必经之路,工艺上能否应用,主要由试加工或工艺试验得出的技术数据来说话。

设备制造业中工艺人员的职能,一是负责工艺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设计、编制工艺文件和手册,测算产品生产成本,对制造技术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改进;二是负责工艺装备设计、制作和配置,包括刀具、工夹具、工艺装置和设备等;三是能动手完成试加工所需的部分作业,或能动手完成高级作业(必要时直至超级作业),[2]并能进行工艺试验;四是按工艺流程组织和指导施工,检查技术操作工人执行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产品标准情况,提供咨询和工艺服务,分析和解决施工中工艺问题;五是负责员工的工艺技术培训和配合劳动人事部门进行技能考核和鉴定。

在实践中,工艺技术人员有工艺设计和工艺施工两个类别,现在两者既分工又协作,工艺设计参与一定施工,工艺施工参与一定设计,是人员职能互通的有机整体。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造技术,是企业产品设计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间性人才,充当两者的联系人。在技术业务方面,工艺技术与设计技术、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共同性和相通性。

一、工艺人员在机械产品制造企业中的职能和特点

工艺技术按工艺性质来分,有机械加工工艺、产品装配调试工艺、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工艺、冷温冲压工艺、冷温挤压工艺、冷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各项工艺技术在各行业中应用时,其具体内容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可按行业分成不同的方面,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航天器制造、轻工机械制造、仪表仪器制造等。

工艺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工艺和工装设计,也能动手完成部分作业;另一类侧重施工和工艺服务,须动手完成高级作业(必要时直至超级作业),也能完成部分工艺和工装设计。工艺人员可分为两个层次:工艺员和工艺师,施工员和施工师。工艺员、工艺师加上施工员、施工师共四种人员,再加上总工艺师,则有五种工艺人员。

机械加工工艺人员的技能和能力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工艺设计(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文件编制等)、工艺装备设计和制作(包括完成安装调试)和现场施工技术(包括完成高级作业、进行工艺试验、进行施工指导和工艺服务)。工艺人员的职能特点:一是工艺设计和工艺施工两类人员有共同的基本能力,即都能进行初步的工艺工装设计及初步的工艺施工(对其设计的工装进行总装调试等工作);二是在初步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工艺设计人员的专门能力向纵深扩展,成为全面的工艺设计人员;三是在初步工艺施工的基础上,工艺施工人员的专门能力向纵深扩展,成为全面的工艺施工人员。

各企业在产品的精度、产品复杂程度、产品功能和企业生产规模上均有不同:有的生产整机,有的生产部件;有的生产组件,有的生产零件;有的产品精度高,有的精度低;有的产品较复杂,有的很简单。在生产批量上,有单件生产、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之分。企业的生产规模上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之分,因此呈现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企业的产品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以致从零件加工到总装调试难度均高,不论企业规模大小,生产批量多少,工艺任务都十分繁重,因此都有设置工艺员、工艺师及施工员、施工师直至高级工艺师和高级施工师的必要。

下面从总体来评价两类工艺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先从人员的来源及长成说起:一般来说,工艺员、工艺师、高级工艺师是由工程院校毕业的,有中专、专科、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等,经过一段工作实践后长成起来的;而施工员、施工师、高级施工师则经技校、职校、中专培养后,先做技术工人,经过相当时期的技术钻研和业余中专、大专、高职、本科进修而长成的。从其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来看:工艺员、工艺师、高级工艺师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技术理论知识掌握较强,心智技能多,操作技能少。具体来说是将一部分技术理论知识和工艺设计与工装调试的实践结合,形成完全的知识,形成较强的心智技能和少量操作技能;尚有很多技术理论知识,虽在学校学习过,因不用或极少用,缺乏经验,尚不能成为完全知识。而施工员、施工师、高级施工师则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技术理论知识掌握较弱,但在施工中,技术理论和现场实践并重,获得一定经验,形成相对完全的知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并举,形成相对完整的高技能,成为相对全能的工艺应用人才。还有少数知识分子精力旺盛,喜欢各处去动动手,成长为能文能武的高级全能的工艺技术人才,这是人们理想的工艺人才,但为数极少;也有个别技校优秀毕业生,入学文化程度不高,参加工作后,能刻苦钻研技术,业余进修大学本科及专项进修,从事工艺装备和流水线的制造和设计,兼小型企业的管理,达到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经济师的三师合一,成为全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前,因制造技术条件限制,人员素质不同及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要求工艺技术人员多数成为全能人才,只要相对全能或部分全能就可以了。

由于数控技术的应用,使机械制造技术发生重大变革,成为智能制造,如软件控制、工艺技术智能化、机械加工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人员智能占主导,而操作技能变得简单,只要从事一些装卸、对刀和手动调整工作(部分调整由心智技能控制)即可。当前已出现机械工艺施工人员的各种技能所占比重中,心智技能比重超过操作技能比重的情况,除半数左右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高水平结合成为完整技能外,尚有半数左右心智技能单独应用于实际。至于机械工艺设计人员则心智技能比重大大超过操作技能的比重,心智技能是主体的,占大部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技能只是少量的。因此,工艺技术人员(包括工艺设计人员和工艺施工人员)的全能化程度有所提高,都能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施工,做到基本工作全能即基本全能。因此,有工艺设计偏重型和工艺施工偏重型两种基本全能的工艺人才。至于施工员、施工师、高级施工师的职称,可分别评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这样可以彰显他们的技术水平。若实行有障碍的话,也可分别评为工艺员、工艺师、高级工艺师。

二、机械类工艺人才的技术类别及其培养

(一)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讨论

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我国将工程技术人员按职能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技术操作工人,二是工艺技术人员,三是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造技术,是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人员与技术操作工人的中间层次,充当两者的联系人。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人员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上层,一向由大学本科及以上(包括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来培养,定位明确;而高职院校的定位则不清,有的等同大专,成为本科的浓缩,有的说要培养高技能人才,但因缺少具体表述难以实施,两者争论不休。

工程技术涵盖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支撑技术(管理技术、后勤技术、服务技术等),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制约。工艺技术即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的组成部分。按照工程技术教育的层次应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层次相匹配、相对应的原则,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培养工程设计开发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工程制造技术的人才,这样是合理的。

(二)机械类工艺人才的技术类别和高职专业目录建议

高职教育的专业要和当代工程制造技术的类别相对接,而确定当代工程制造技术(即工艺技术)的类别,要立足当代工艺和装备的技术状况。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技术和材料成形技术。按工艺性质,以前分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装备、产品装配调试工艺和检测仪器、铸造工艺和装备、锻压工艺和装备、焊接工艺和装备、冷温冲压和冷温挤压工艺及装备、冷热处理工艺和装备、表面处理工艺和装备、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装备等项,它们都是单一工艺技术。如其中的机械加工工艺和装备原涵盖机械加工工艺和普通金属切削机床使用,而现在工艺技术上已有长足发展,如刀具已优化为增加氮化钛等涂层的硬质合金或高速钢等材料刀具,可提高加工精度0.5~1级,提高切削速度30% ~50%,可实现钢件的高速干切削;机床则从普通机床发展为有凸轮等机构组成的自动机床,发展为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控机床和多轴、多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再使用数控软件FSM技术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高精度零件;精细加工不断发展,加工精度则从1/10、丝级,发展为μ级,进一步提高到0.001μ,即纳米级,用在轴承零件等制造上;使用的检测工具从钢皮尺、游标尺到千分尺、μ表、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等,加工时机床使用具有负反馈作用的校正尺,进一步则使用光栅装置,直到带有传感器的高精度仪表和电液伺服系统等;发展为一些零件少无切削的机械冷加工,如镦头、搓丝、切边、打花键等。另外,还结合管理和后勤需要,采用计算机数据管理、柔性生产、敏捷生产等制造技术,或采用系统集成技术,组织精益生产。由于工艺不断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系统集成不断拓展,现在机械制造技术已发展成为2~3种工艺技术(工艺设计技术、工艺施工技术)交叉的综合集成的技术,可分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机液电组合的装配、调试和诊断技术及数控机床的装调和维修,仪表、传感器、仪器和检测技术,金属薄壳件制作技术(金属薄壳件形状、结构、用材,包括板材冷冲压、焊接、粘结等工艺),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包括冷温挤压加工技术、热锻压加工技术等),金属特种冶炼、腔模制备和工件铸造技术,金属桁架结构件制作技术(桁架基本结构、组合、钢铝用材,包括结构件冷作、焊接、拼装等工艺),碳纤维树脂合成材料成型技术等。

需要说明的一是综合集成指两个系统中两个以上属不同系统的子系统的综合集成,或是同一系统中两个以上子系统的集成综合。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由机械制造系统中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子系统和数控技术系统中的数控机床使用及编程子系统两者综合集成而成;再如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是由金属热锻压技术和金属冷温挤压两个同属机械系统的子系统集成,不是形成一个新的子系统,而是综合成一个综合集成系统――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同一系统中两个子系统还可集成综合为某类零件、组件加工技术,如金属薄壳件制作技术、金属桁架结构件制作技术;另外材料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碳纤维、树脂和成型子系统,可集成综合为碳纤维和树脂合成与成型技术等。二是综合集成中两个不同子系统的组合上有主有副,可一主一副,或一主二副。如上述例子中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子系统为主,数控机床使用和编程子系统为副;再如上第二例以热锻压子系统为主,冷温挤压子系统为副;再如第三例金属薄壳件制作技术中,工艺以冷冲压为主,焊接、粘结为副。两个子系统间不能主副不分,否则将形成一个新的子系统。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企业已不太欢迎单一技术的工艺人才,需要的是具有综合集成技术的工艺人才。如单一技术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人才,不会进行数控编程,不会组织数控机床加工,是难以适应企业现场需要的;同样,单一的数控技术人才,因不太懂机制工艺,也难以适应企业现场需要;这样企业就要对新进工艺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才能使他们适应现场工作。

工艺人才有工艺设计偏重型和工艺施工偏重型两类人才。为培养上述工艺人才,对应每一类技术,高职可设置一个专业,三个方向扩展。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后期可设置工艺设计扩展、工艺施工扩展、工艺试验扩展三个方向,以便深入进行专业技术学习。如上述的工艺设计扩展可设特殊零件加工、特形零件加工、小型零件加工、重型零件加工、无切削机械冷加工、组合机床和柔性加工单元设计、柔性加工系统和装备设计等模块;工艺施工扩展可设车磨类零件数控编程加工、镗铣类零件数控编程加工、大件(基础件)数控编程加工、小型零件数控编程加工、重型零件编程加工等模块;还有齿轮工艺、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模块,作为上述两个扩展方向的共同模块,是工艺设计和工艺施工一体化的模块;工艺试验扩展方向下面有一些模块,如一般工艺试验、高端数控机床试车、柔性加工系统和装备试车、创新工艺试验等,尚待逐步开设。零件机械加工行业面比较广,一般行业零件结构和机床大致相同;而一些特殊行业如航天、仪表、重型、电站等行业,在零件结构、大小和精度、使用机床选择上有特殊性,可单独设立专门模块,自选题材,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配合,编写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教材,以适应行业需求。学生在学习后期,可以选修一个扩展方向下的2个模块,另一扩展方向下的1个模块,或再变通些。工艺试验扩展方向下的模块,教学方面须积累资料,做好准备,学生选修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可暂缓选修,作为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用。如此可满足学生的志愿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集成后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术基础理论要求提高了,如金属塑性加工技术专业可考虑将“塑性变化知识”课提高为“塑性力学基础”课;再如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课,须充实金属切削原理内容,并增加数控刀具系统等;同时新专业的专业面有所扩大,深度略有增加。学校需要主副结合地精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训练,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编写教材,做好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训练的教学工作,为专业技术教学打好基础。各扩展方向下的专业技术教学模块,可采用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办法,完成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

此外,为了区别不同能级和有利于评定职称,对施工人员(即职称可评为技师类的人员)来说,在工艺性质相同情况下,可按职能的能级和产品来分等分类。按职能能级可分为一般、局部、高级和首席四个等级。同时不同工艺可按产品分类,特别是装配调试工艺,产品不同则技术大不相同,装配调试技师可细分为机床装配调试技师、发动机装配调试技师、汽车(还可细分为轿车、载重车、重型载重车、工程车)、机车装配调试技师、车辆装配调试技师等等。这样产生的技师类人才专业和等级目录如下:一般零件数控机械加工工艺技师,局部高级作业数控机械加工工艺技师(可分为车磨、镗铣、齿轮、大件等类),全面数控机械加工工艺高级技师,高端数控机械加工工艺首席技师;一般铸造工艺技师,特种铸造工艺技师,精密铸造工艺高级技师,特种冶炼精密铸造工艺首席技师;一般机床装配调试技师,自动机床装配调试技师,数控机床装配调试高级技师,高端数控机床装配调试首席技师;轿车重点部件装配调试技师(可分为发动机、前后桥、变速箱等),轿车局部系统装配调试技师(可分为车架和传动、转向系统、电工和电子系统,安全系统等)及轿车成品综合调试技师,轿车总装调试高级技师,高级轿车总装调试首席技师……以此类推,不一一列举。

这里对两种轿车技师的工作作一简要说明:轿车成品综合调试技师,不只是综合调试线的日常巡检、成品返修,还参与成品综合调试线的工艺设计工作,要提出调试线的工步安排、工位检测仪器及装置的配备、检测调整方法等,完成调试线的工艺设计,并对安装后的调试线进行调试、调整和试检测,做好主要施工工作。轿车总装调试高级技师,不只是总装线及成品综合调试线的日常巡检、运行中疑难杂症处理等,总装线全部工位工装的安装、调试和试车,是他的主要施工工作,总装线的工步安排、工位装备项目和装配集成方法是由他提出的,他不但参与并完成总装线的工艺设计,还参与并完成一部分工装设计。总装调试技师不但了解轿车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的功能和部件装调技术,与这方面工艺人员保持联系,还了解电工电子系统的功能和部件装调技术,与这方面工艺人员保持联系。他全面理解轿车的性能和技术要求,全面负责这些部件进入总装调试线后的成品总装调试和成品综合调试的工艺技术工作,成品综合调试技师实际上是他的副手。

从上述情况来看,技师(施工员)和工艺员合一人,高级技师(施工师)和工艺师合一人:他们具有很高的技术理论水平、很多的心智技能,只是操作技能相对较简单一些,要做一些简单拆装和手动调整工作;他们是设计和施工并举的职能全面的工艺人员。两例工艺人员的工作位置和工艺技术情况特殊,虽然不能代表大多数部件装调工艺人员、原件制作工艺人员,不能代表工艺人员职能结构的全局,但由此反映出:在工艺人员职能方面,工艺设计和工艺施工可以由同一工艺人员承担,全能的工艺人才就此出现。

(三)实施意见

首先要端正对制造技术即工艺技术的看法,把它放在和设计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少人谈到工程技术,就认为主要是设计技术,把工艺技术视为小头,有些人轻视施工技术,看不起施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工艺人员认为要到现场看摸滚爬,工作太辛苦,而评定职称则有时对不上号,对工作重要性又认识不足,不安心工作。为此,要一视同仁地看待设计技术人员和制造技术人员,在各个方面平等相待,以充分调动制造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要认清高职院校是培养工程制造技术及相关支撑技术的人员,是工艺人员的摇篮,这个定位是恰当的。现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工艺设计往往和工程设计放在一起,如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可以涵盖整个机械工程,这是浓缩的本科专业,而单独制造技术类专业开设者甚少。虽然培养高技能人才口号喊得很响,但具体措施不落实,鲜有设置制造类技术专业的,造成工艺人才后继不足,需要引起注意。今后职业技术院校可先与对口的重点行业联系,将行业中某某制造技术列入高职院校专业目录,逐步开办新专业。这样,既可逐步增加工艺人员的新生力量,又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注释】

工艺工程师篇6

关键词:手工艺;艺术设计教学;应用改革

在社会改革的不断发展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物质追求,而是更多地向往精神方面的需求,艺术设计领域也开始更加注重将手工艺文化和当代艺术设计内容进行结合。将手工艺融入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在实现手工艺和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同时能够带来良好的文化效应和市场经济效应,一方面充分顺应了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和市场机制对专业化设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时代精神。

一、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性

手工艺发展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表现在将打磨的兽骨作为一种装饰品。手工艺的概念包含很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技巧和智慧。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更为注重对技艺的传授和培养,现代手工艺的发展在注重技艺培养的同时更为重视技巧和艺术表达的联系。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满足人们传递知识的需要,手工艺传承的过程中在家庭、村落和手工作坊之间营造了一定稳定的环境,能够保证手工艺的稳定发展。手工艺传承最为基本的内容是手工技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手工艺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下掌握手工艺产品的生产技巧和相关的艺术理论法则,提升手工艺术设计的美感。手工艺课程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对传统手工艺的良性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课程的合理配置将传统手工艺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型传承,既保留传统手工艺优秀精华,又能根据时代要求赋予手工艺新的生命力。

二、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改革的重要性

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手工艺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独特性强和制作形式的自由化,是一种具有亲民性质的艺术活动。传统的手工艺发展大多选择人们熟悉和了解的材料来作为基本制作材料,材料的选用比较日常生活化。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手工艺课程的开展对学生来讲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本身的文化底蕴,对手工艺文化本身来讲,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对手工艺文化的深入研究能够进一步发现手工艺在民族情感、创造力实现、价值观等方面丰富的价值。通过对手工艺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能够对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丰富完善

手工艺在不断的发展中衍生出了自己多种形式的手工艺,在编织、剪刻、风筝和陶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借助手工艺课程能够了解不同文化形式,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三)能够对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手工艺的设计发展和现代社会以营销为发展目的的一些工艺品不同,其设计本身更加注重人性化、精神化的内容。手工艺以自然作为其基本的设计源,以和谐设计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和人自身的心理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手工艺的发展追求回归自然的情感,在不断探索中能够对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三、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宏观技术层面

1.加强对手工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手工艺设计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之外,需要各个高校加强对手工艺艺术设计特色化办学的探讨。手工艺设计要能够体现本地化、本土化的特点,手工艺设计教育的重要目标要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在手工艺的设计中能够充分显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较为偏远的民族地区,手工艺的设计和发展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入,在手工艺设计中体现较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2.进一步确定手工艺教学体系

高校手工艺专业建设发展中教学体系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要注重和实践应用关联较大的手工艺。设计艺术的教学一般的课程教学相比对技术性、艺术性和职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且和社会实际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手工艺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确定手工艺教学体系。

3.加强手工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现阶段各个高校手工艺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手工艺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聘请的手工艺教师一般只注重教师的的学历和职称情况,选择的任职教师也是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总体上手工艺教师队伍素质较低。为此,手工艺教学需要引进民族民间工艺大师进入课堂,通过这些大师将手工艺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4.加强对手工艺教学硬件条件的改进

手工艺教学的教学硬件主要是实训室的建设。通过手工艺实训室的建设能够对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为学生的手工艺动手操作提供场所的支持,促进手工艺艺术的深入发展。

(二)在微观应用层面

1.手工艺教学课程的安排

手工艺教学课程的安排可以根据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比如以云南手工艺课程教学开展为例,可以围绕《云南民族艺术》《少数民族居民》《民族插画》等内容来进行。

2.加强具体地方特色手工艺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

手工艺教学课程的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为此手工艺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对课程教学的教材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3.加强手工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手工艺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展需要实践教学基地,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作坊、具有民族特色的营销企业等,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充分满足学生手工艺学习的动手实践需要。

4.将手工艺文化实践环节融入艺术教学中

将手工艺文化实践环节融入艺术教学中具体表现是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参观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民族文化博物馆、民间艺人的住所进行参观,从而进一步了解手工艺文化发展以及手工艺的制作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艺术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设计师。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在手工艺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因素,同时手工艺艺术设计师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高校艺术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下突出自身本土化和特色化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手工艺艺术设计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周诚 单位湘南学院

参考文献:

[1]纪向宏.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J].中国轻工教育,2011,02:17-19.

工艺工程师篇7

引言

微电子产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壮大,微电子企业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高技能型微电子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微电子制造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在“校企共培、角色渐变”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校企共同构建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和学生素质提升并重的课程体系。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微电子技术专业针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中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岗位而开设的一门核心主干课,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是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岗位之一。目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经过多年的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1.高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面向高职学生、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目前出版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教材讲述理论知识的偏多,近年面向高职出版的教材尽管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内容,但多数停留在设备介绍上面,关于企业实际工艺操作流程介绍还不够。

(2)缺少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条件。集成电路制造实验设备比较专业并且比较昂贵,设备维护费用高,目前开设集成电路工艺课程的学校拥有集成电路制造实验室的学校相当的少,和实际的生产工艺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

(3)教学组织上大多数才用的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介绍的工艺原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老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

(4)课程考核模式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笔试的形式,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导学促教的功能难以发挥。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成电路工艺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源于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教学做”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挖掘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潜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要求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流程的原理,工艺流程的操作过程以及工艺设备的操作方法等。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背景和生产环境相比与传统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集成电路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生产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实施

3. 1 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按照项目化设置

通过长期的教学和企业实践,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以制作具有电路功能的芯片为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划分,把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对应一个项目,按照项目来组织教学。课程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条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因此,实践性教学基地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实施的场所保障。

(1)校内外实践基地。我校已经建成了生产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工艺中心的设备及生产环境和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基本一致,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任务需要。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三将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微电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资深工艺技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通过“教学做”的不断实践,从而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生就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连接。

(2)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和重庆的主要微电子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上有着长期的校企合作。同时,我校的教师深入到企业调研,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从而使我校的专任教师具备企业工程师素质;同时,企业派工程师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材等。通过学校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及鉴定,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成为我校的企业兼职教师。

3.3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贯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根据项目化课程内容,选择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为教学场地,展开教学组织活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是一个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环境,因次学生到中心学习必须参照企业员工的着装要求及相关规定进入实训室。

首先,由指导老师给学生介绍工艺的原理、设备及操作工艺流程。然后指导老师给学生做工艺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旁边观察学习,老师演示工艺操作以后,紧接着由学生自己来动手的操作,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整个过程老师和学生教学做一体。在组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工艺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由学生自己首先思考,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老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给学生提出建议。

3.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对课程的考核注重对过程的考核。

课程的成绩由出勤率占10%+平时课堂表现占60%+期末综合测试占30%组成。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的认定根据各个项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表现来给予评定,最后总成绩为各个项目学生所得成绩之和。因此,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实施必须全程积极参与,否则将会影响期末成绩的评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

4. 结束语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面向岗位的要求进行设置,在教学组织实施中,以项目化为导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思想,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企业对集成电路工艺员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集成电路工艺不断有新技术的出现,企业对集成电路制造人才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课程在以后的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资金资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2011jgkt0015)

参考文献

工艺工程师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艺和造型上的不断更迭、创新。因为唯有创新,方可传承,并且能继续发扬光大。然而,当前高校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对工艺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不相适应,市场紧缺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是当前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关键需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诉求

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简述为:应用与创造并行,智商、情商并重,培养专业基础好、设计实践能力强、职业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师资,二需设施,三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所以,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从多方面展开。

首先,明确师资队伍的需求。受传统教育观念与市场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工艺美术院校很少设置项目实践的课程,教师也较少从事此类的设计活动。一些真正的工艺美术高手在民间,他们熟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但却因为未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未能从事教学工作,造成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匮乏。此外,一些工艺美术院校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队伍,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情况时有出现,造成了师资的浪费。校企合作的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将校外的企业资源(工艺美术大师)引进校内,补充了校内师资在实训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帮助了校内教师的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外界的资源保障。

其次,共享设施平台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与传统的“书本式”教学是分不开的,设计活动本应是贴近生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意服务形式,所以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还需加强其实践教学,使其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设计活动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工艺美术的设计及其制作需要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工艺、师资、资源等,这些不是一个学校的实验室所能解决的。校企合作的优势便在于可以在互惠的基础上,将校外企业的设施变成校内学生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早一步进入生产车间,零距离接触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此外,校内师生的资源可帮助校外企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

再次,创新理念教学的要求。每一所院校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都有所侧重,因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院校在教学模式上理当是有所区分的。目前,我国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停留于纯艺术范围的研究,而较少延伸至工艺制作、商品市场等范畴,这不仅局限了工艺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工艺美术的发展既需要培养人才的审美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其设计实践能力、市场营销的把控能力,这就需要在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上有所改变、创新。

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迫使我们要加强学生就业生存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有创新思维。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落后和不健全,教学内容与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实际应用脱节。[2]因而,院校要依据自身条件,制定出合乎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工艺美术专业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设置上,应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理念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工艺美术的培养教育中,也应有机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手段以及工艺美术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方法、技术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

(一)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稳固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师是培养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学的主导,因而,建设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组织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学院教师的组织结构应调整为:1.学科带头人牵头,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制定前瞻性课程体系;2.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培养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并支持与鼓励其参与国内外学术调研与交流;3.鼓励其他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培养其实践能力,以此加强整个教学队伍的建设。

此外,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院校还应注重“双师”制度模式的建立,即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1.邀请一些行业的工艺美术大师来校演说,借此弥补学生在工艺美术实践运用设计方面的不足;2.对外聘请知名设计师来校兼职讲课,可将一些市场营销背景等信息引进工艺美术的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的工艺及其制作技能,借此掌握专业的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向;3.在搭建兼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校内自身的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不应放松,专业实践的教师还应以提高自身实训能力,加强整个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

(二)致力校企合作的搭建,丰富实践教学的范围

由于学院很难建立起独立、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实验实训室,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对行业信息及发展的了解,加强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市场及工艺美术相关的工艺技术的掌握。采取校企合作的互利模式,是教育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与途径。而要保证学院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就必须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首先,企业为学校提高实训基地,为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设施基础,有利学校教育的发展;其次,学校师生的资源是企业的人才库,为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帮助其增加市场盈利。因此,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是以企业的实训基地为平台,亦可以是院校的优势学科或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合作。可以采用“1+1+1+1”的模式(1个校企合作的项目带动1门学科课程,培养1个学生队伍,完成1个项目成果),建立起与企业一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三)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工艺美术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在保证学生掌握工艺美术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对学生加强技能实践、设计策划与管理能力的训练,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其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形成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突出重点,抓住几门实用性专业课进行强化训练,使课程安排既有联系性又有针对性,从而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

1.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制度对专业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依照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及认知规律,把课程划分为艺术基础与设计理论类、营销传播与设计创造类、实训教学与设计实践类三部分,从而形成循序渐进、首尾相连、完善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在艺术基础与设计理论类的课程设置上,采用“2+1”的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大一、大二的学生以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为培养目标,使他们从观念上完成从艺术到设计的转变;而大三的学生已经划分专业方向,主要安排学习专业课程,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设计的理念和技能,为大四的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营销传播与设计创造类的课程安排上,以理论结合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以分析品牌成功案例为主,聘请校外成功企业家演说为辅,为学生将设计与营销的理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最后在实训教学与设计实践类的课程应用上,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假期课堂教学等多样化的模式,同时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承担重要设计任务的形式,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项目策划管理能力,让学生既具有了扎实的造型及理论基本功,又具备了实际动手能力。[4]

2.创新应用型人才课堂的教学模式

工艺美术的教学应是在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中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不再仅局限于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桥梁,是为学生与知识建立联系的纽带,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自主建立审美、形成思想的关键一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已不适合现今的教学需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依照不同的课程内容、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可采用高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移动应用平台等。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W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求知,在教学上要发扬学生自我的艺术思想。教师对学生要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复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课堂的气氛保持良好的灵活性与互动性。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可采用诸如小组教学、案例展示、实训培养、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三、结语

人才培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5]而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发展亦需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所以,在建设和发展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下,院校应依据自身特点树立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任务、克服困难、严格执行,逐步形成适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把组建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的课程、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以期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若鸿.浅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2015(1)

[2]周峰,刘莎.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J].研究论丛,2010(2).

[3]刘永福.广西民族工艺美术人才的现状与培养[J].艺术与设计,2010(2).

[4]李茂丹.试论河南地方本科高校美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2(3).

工艺工程师篇9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

课程体系不完善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

传承方式单一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

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

增强师资力量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工艺工程师篇10

摘要:

高职教育中的师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针对女教师群体其综合素养中的“艺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长期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相关路径进行实施,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师资水平。剖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活动实践,探讨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机构依托下的艺术素养养成可行性路径,通过载体和平台的搭建,艺术氛围的营造,并结合不同专业背景下女教师的特色,使活动有乐趣、组织有目的、提升有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会;女教师;艺术素养0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艺术素养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艺术素养是展示高职教师内涵、突出自身内在气质和体现教育工作者风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工会组织服务教师、服务教育的职能,深入探讨艺术素养的构成要素,探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拓展工会工作范围,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内在凝聚力。

1高职院校女教师艺术素养养成背景分析

高职院校女教师具有业务能力强、技能水平扎实和专业素养高的独特优势。但是自身的修养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除了强调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外,还应注重个人内涵和具有外在张力的艺术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女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素养,完善自身。高职院校女教师具备易于接受艺术熏陶、兼修内外之特征,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具有对教育、对个人和对社会的三重功效[1]。

2高职院校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因素思考

高职院校在提升教职工的艺术素养方面,选择女教师这个群体进行培养和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这不仅在于女性通常对艺术敏感度较高,也在于女性对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着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女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迸发出更多女性特有的细腻艺术气质,更好地显现出迷人的艺术气息。

1)艺术环境的营造对女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艺术素养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艺术环境的营造为整个院校的女教师艺术素养提供了天然的滋养。很多女教师愿意和从事艺术专业的教师互相探讨,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2)艺术素养是女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艺术可以使生活的内容更充盈,生命的内涵更饱满,人生的内涵更丰厚。艺术会给人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终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素养的提升将丰富女教师的人生,提高幸福指数。最终,让女教师更有激情地工作,更优雅地生活。教育职能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职院校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帮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综合素质,而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高职院校工会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和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多种平台发展女教师的艺术特长、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3高职院校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只有通过多读、多听、多看,多进行艺术实践,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艺术素养[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纺织服装与艺术见长的高职院校,拥有较为深厚的艺术底蕴,院工会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推动着本院艺术不断走向校外,彰显学院教师不断提升的艺术素养。例如,在搭建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女性艺术素养培育平台中,女教师得到了更多艺术熏陶;通过举办以女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艺术、书法、舞蹈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结合各专业特征开展的校企联盟、指导大赛等专业活动,让更多女教师通过多渠道参与到院校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提高了女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展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

1)以女工俱乐部活动为载体,为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搭建平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成立了女教师经纬编织俱乐部,俱乐部拥有固定的房间用作成员学习交流和艺术作品展示,俱乐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举办各类手工作品制作培训,如十字绣、苏绣、发夹制作、皮质钱包制作、毛衣编织、纤维艺术编织等,2014~2016年,俱乐部都举办了全校范围的编织作品展,邀请了诸多的校外领导、专家前来参观指导,彰显了学院女教师特有的魅力,为提升学院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活跃校园艺术氛围。院工会不仅在全校范围内经常举办教工摄影、书画等艺术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而且还选拔推荐优秀教师艺术作品参加校外艺术作品展评活动。如组织女教师到苏州镇湖镇绣品街进行采风;不定期地邀请各类艺术类专业专家到校进行艺术系列讲座(服饰美学、整体造型服装搭配、音乐欣赏、昆曲欣赏等),开拓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女教师的艺术鉴赏力。不仅如此,院工会还和常州市妇联、政府宣传部门、地方美协等机构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组织女教师参加这些机构所举办的各式各类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以及美术作品评奖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走出去开拓视野、请进来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工会活动中,不断给予女教师艺术的滋养。

3)在校企合作联盟、指导专业竞赛中融入更多的艺术人文关怀。提倡校企合作、建立巩固的合作联盟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尤其女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院工会为了让女教师群体更快更好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不断提供艺术实践机会,让女教师在紧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舒缓。艺术类专业性赛事不仅让指导大赛的女教师获得了更多指导经验,而且在指导过程中的融入和参与也强化了自身对艺术规律的掌握。院工会在学院整体的竞赛要求和平台搭建过程中,不断输入艺术滋养,为女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更多进步的可能性。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会如何发挥作用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这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工会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也能不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妇女工作,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有利于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升幸福指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女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将自身的素养传导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

参考文献:

[1]钱晓蓉.高职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9):28-29.

[2]葛春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