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49

工艺实训总结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1

运用课前准备、实训组织、操作要领讲解、操作过程演示、学员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点评等方式方法,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培训教学中注重每个过程

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3)实训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训课所需要的操作任务书、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

(4)安全预控准备: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按实训操作要求,做好危险点的预控、应急处理的预案等。

1.2实训组织

(1)根据实训设备的总数和学员人数,兼顾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工位等因素。每个工位安排2—4人,以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2)分析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现状、工作经验等情况,现场进行搭配分组,并且选取技能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积极调动每个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学,取长补

短。

(3)做好实训现场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队形及安全观看位置,根据实训需要做好资料、耗材、测量仪表、使用工器具等分配工作。

(4)检查学员着装等是否符合实训现场安全要求,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说明实训现场和工作现场的不同点,强调实训纪律。

1.3实训操作过程的讲解与演示

(1)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

(2)讲解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演示工器具的操作规范及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讲解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准执行要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工艺、流程标准要符合规范。②实训演示要做到动作规范、

正确、清晰、合理、详细、具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注意提醒,防止形成不良的操作习惯。③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实训操作的顺序及每步的操作目的、实施方法、制作技巧

、工艺质量标准、危险点所在等,强调顺序错误或缺少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对关键操作步骤的技能和技巧作重点演示、重复演示。④注意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安全措施。引

导学员在实训中树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1.4做好巡回指导,规范学员操作

这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明确职责,独立操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帮助学员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学员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

(1)安全指导要全面: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2)操作指导要到位:应用关键过程跟踪法、关键点跟踪法等,检查和指导学员的操作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质量指导要规范:检查学员完成操作的质量。

(4)应急指导要及时:在实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确保实训质量。在巡回指导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培训中,对待学

员要用心、细心,教学指导要耐心,有信心。眼到。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的掌控等。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员操

作过程的正确、规范。腿到。巡回检查多走动,观察学员的站姿、操作姿势、操作步骤、动作规范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口到。针对学员操作中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细

致地讲解,使学员明白操作失误的原因,掌握解决处理的方法。手到。巡视指导中,培训老师要勤动手,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演示。保证学员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熟练这一过程,掌

握技能操作要领。根据学员在训练时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员出现普遍性问题,把全班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学员出现

的个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1.5做好实训点评、总结工作

(1)强调培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印象。

(2)对学员的实训操作过程、工艺、规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观摩,倡导大家交流实训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3)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并做好实训总结。

2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不同培训方向、工种、项目的实训教学,根据其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工艺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区别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2.1工程工艺类

在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架设、计量装置安装项目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演示法。①从实际观察着手:观看实物、图片、教学录像等,加强感性认识。②用操作流程引导:详细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规范等,强化理性实践。③基本技能反复练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地进行,静心多练,不能急于求成。④工艺细节讲窍门:在实训中,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⑤应严格执行标准:实训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要求。

(2)比较法。参照优秀示范案例,通过求异比较查找偏差,进行实训操作点评,及时发现纠正习惯性错误行为。(3)角色扮演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协同作用,观察别人好的做

法、技巧,学习优秀学员的技能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动脑筋,取长补短,协调互助,共同进步。

2.2运行、操作类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多功能电能表抄读等项目培训中多使用此法。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仿真实训。现场仿真操作,按照操作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前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预控等。严格按照操作实训要求完成。观察排查现场预设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排

除干扰,准确判断问题、故障所在,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2)案例分析。参照实际案例,现场实施仿真训练,对学员进行分组,设计不同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注重现场操作步骤练习,不仅需要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分析处理。强调重点环节,反复讲授,注

重交流研讨,提高培训效果。

2.3设备检修类演示法。熟悉需检修设备装置的特点、型号、安装作业要求等。严格按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分析数据、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明确每一步的工作内

容及注意事项,明确各部件的安装标准及验收规范,明确工作结束后的清场要求与手续办理,要严格规范关键工艺的指导,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排除故障类

(1)排除法。观察故障现象,比对正常状态,发现信息变化,参照显示屏的报警、运行信号的异常、后台信号与运行信号的联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注意观察其他的相关现象,以便缩小造成故障原

因的排查范围,观察应准确全面。

(2)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心中有数。依据:设备、装置说明书,逻辑框图、二次回路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一次系统图、配电网络图、管理系统图等,梳理分析故障。

基本分析方法与思路:主次分析、要因分析、相关分析、可能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查找故障方法有以下几种。回路测试:单一法、分段法、局部法。数据测试:向量法、定值参数比较法。故障巡查: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教学质量

一、抓好学生对技能实训重要性的认知

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特点是:理论课不愿意学,对实际操作兴趣也不大。而现在,社会上许多企业在中职类学校招收员工,其底线很低,只要身体健全就会录取,学生的就业前景看上去是一片欣欣向荣。但这种情况容易误导部分学生,他们会觉得平时在校学习时,学与不学或学的好与不好都不影响就业。而我们具体跟踪学生的就业岗位后发现,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所安排的岗位毫无技术可言,岗位工资也不高,这样就会造成比较高的流失率。而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同学,特别是经常参加比赛及获奖学生,他们在企业的岗位上就能很快上手,为企业的生产缩短了适应时间。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利润”就是其生命,“效率”就是其根本,所以,学生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那么,我们就要在学生实训之前,做好宣讲工作,让学生知道努力学习并掌握一技之长对今后就业岗位的重要性。再不断正确引导,并加强技能训练,他们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并能尽快立足社会。

二、提高实训教师的个人能力

一名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工种工艺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必须懂得与其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么实习指导教师自身就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自身的操作水平要高,经验要丰富。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实训时间是不一样的,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就要把制订的教学内容自己完成一遍。要仔细体会操作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并琢磨难点怎么合理解决,再把解决方法完善到实训计划里。这一切都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二)操作演示时动作、姿势要规范和正确。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学演示时的动作、姿势必须规范和正确,让初学的学生在模拟动作时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这样,在后续的熟练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要领才能统一和规范,加工制作的零件才能符合质量要求,从而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三)具有较高的工艺分析能力。每一个零件的工艺路线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零件,其加工步骤也可以有好几种。但工艺方案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和效率。一个不合理的工艺,不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严重时还会使工件报废。所以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自己具有较高的工艺分析能力,还要使学生也能逐步做到这一点。(四)实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解决现场训练难题的能力。在实训操作现场,学生在训练相同的动作时,因为每一名学生领悟的能力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问题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而实训指导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五)现场教学要做到制定的实训内容与工艺理论相互衔接。工艺理论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正确性,而实际操作则通过加工过程和结果来提升和丰富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实训指导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现场操作加工教学,还必须要把与其相关的工艺理论知识贯穿到整个实训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来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训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要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除了在教学上下功夫外,做好实训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让学生安全、守纪、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必须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明确实训目的,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高实训质量,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实训目的。在实训开始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实训前教育,向他们说明实习目的、要求及实训计划。实训教师还可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在实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并教育学生在实训场地服从管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为将来毕业分配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要使学生充分重视实训工作、收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必须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训成绩评定。评定要做到认真、公正、准确,绝不能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评定可参考以下几个依据:(1)学生本人的实习报告总结;(2)实训期间的技能考试成绩;(3)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在实训期间的表现评定。当然,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都有各自特点,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实训教学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并统一全体师生的认识,确保实训期间的安全和课题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实训的任务是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从意识,还要培养创新精神。实训指导教师责任重大,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成为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并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陈健,李明.浅谈中职学校专业实训课教学[J].职业,2012(12).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3

1引入模块化、层次化教学理念,完善电子实训教学体系

以往多数院校开设的电子工艺实习,大多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超外差收音机、稳压电源或声控台灯之类的简单电子小产品[3]。这种传统的实训内容单一,实习设备落后,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回流焊接技术和SMT等工艺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过孔插装技术的局限性[4],而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进行了实训教学改革,每学年针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十几个教学班,进行2周的电子设计综合实训[5]。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3个必选模块,包括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装配实习,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本内容的实训。设计项目改变原来的单一产品,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对于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行准备设计方案和电子电路,灵活安排开放实验室,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把“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相结合,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模块组成见图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充实实训内容

2.1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的整合我们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大纲[6]。对于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对于产品设计,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种常用电子器件的技术参数,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了解电子新工艺、新技术,强化电路设计和动手能力。教材对于电子实训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电子技术实习指导》,内容包括印制电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实习三大部分,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焊接技术、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线路板设计、电子电路仿真、典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并通过对T-2906FM收音机的焊接调试和安装,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熟悉SMT器件的组装技巧。我们进一步整合了实训内容和各部分学时分配方案,重在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学时分配见表1[7]。

2.2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是针对电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一般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后进行。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技术的基本机理,观看焊接工艺视频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际制作组装FM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了解整体电路的调试方法,熟悉完成一件电子产品的全过程,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Protel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等软件,已成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必备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设,丰富了“电子设计与综合实训”网站资源,使教学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要现场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讲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印刷板设计的布线技巧和仿真结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体要求。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8]。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总结报告3个部分组成,尤其是电子产品制作环节的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作品的外观组装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调试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效果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例如FM收音机的灵敏度和覆盖调整等具体参数。电子设计综合实训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我们各部分的考核比例为:印刷板设计20%;计算机仿真20%;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及装配35%;出勤及实结报告25%。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4

一、项目教学法的宗旨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实施环节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大体分为5个阶段:

(1)教学分析和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方案。

(4)检查评估。

(5)归档总结。

对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在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完整的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各实训环节的专项能力。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把组装SMT小型收音机的任务和要求向学生作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训项目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实训项目工作的最后结果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实训项目工作完成后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2)作出项目实训计划。每个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4)按计划实施,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5)自我评价、回顾及总结。实训完成后,学生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6)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3.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的专业技能。通过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艺流程和手工进行补焊维修技巧,并能进行正确安装小型SMT电子产品。在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还增强了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加强了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学体会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自行制定实训项目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对项目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和组织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指导、确定相应的项目考核和评价标准,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控铣床;实践教学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重要环节,需要对旧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探索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对工程训练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改革创新传统工程训练模式,提高人才工程训练素质,加强培养动手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现代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把教学方法改革也不断融入到工程训练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工程训练的实训质量和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工程训练必须以工程项目和制造加工为背景,体现工程设计和产品制造方向,为学生提供全套的亲身参与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关于产品从设计到完成产品生产的工业环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到产品的整个过程性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继承“工程训练”的优良传统,结合先进装备与技术,把传统的训练放方法与现代工程训练方法有机融合,构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法鼓励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有现实意义。

1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以教师为指引者”、“项目为引导线”、“学生为主动参与者”。三者之间相互沟通,密切联系,有机结合。

1.1教师为指引者与工程训练

教师在工程训练基础项目的实践操作中的指引,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置与选择,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实训设备操作演练,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及过程评价等方面。教师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手把手演示设备操作,教授训练内容转变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转变传统的“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改变的全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1.2项目为主线与教师及学生

在基础训练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教学。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根据教师提供零件图纸完成零件制作,围绕教师所提供的零件图纸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对图纸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选取合适的毛坯材料和合理的加工方法,进行设备加工实践。通过完成所有加工工艺,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目标,最后对零件的整个加工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项目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引导线,所有的实践过程都是围绕项目来执行,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整体加工工艺分析能力,项目工程的管理能力。同时,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充分体会到课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零件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成就感。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项目的设置。项目的难易程度、综合性以及适应性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合理设置。教师对设置的项目进行一一汇总,形成项目清单,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和制定加工工艺。最后通过实训教师设定加工工艺路线和学生自己设定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工艺路线。

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实训中的实施过程

2.1安全知识考试

每次实训前一周学院统一组织实训学生安全知识考试,只有安全考试通过才可以参加上机实训。

2.2加工准备

通常情况下,项目教学法在上机实训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读图,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读懂零件图(如凸轮、壳体、板状、支架等)。②制定加工工艺,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编制由直线、圆弧等构成的二维轮廓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文件。③零件定位与装夹,根据实训教师所提供图纸,合理选择铣削加工常用夹具(如简单压板、虎钳等)装夹零件,会选择定位基准,并找正零件夹紧。④刀具准备,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用数控铣床刀具。根据数控铣床特性、零件材料、加工精度、零件批量等合理选择刀具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并确定数控加工需要的切削要素。

2.3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包括两部分:①手工编程,根据教师所提供项目图形编制由直线、圆弧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等进行零件的简单加工程序编制。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能使用UG等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利用UG等软件完成简单平面轮廓的刀具路线生成和NC代码生成。

2.4数控铣床操作

数控铣床操作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操作面板,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及关闭机床,熟练操作系统操作面板和机床操作面板操作面板。②程序输入与编辑,能通过手工或者DNC输入加工程序并能完成程序的调用,修改,删除等工作。③对刀,对刀并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合理设置刀具参数。④程序调试与试运行,程序校验、单步执行、空运行并完成零件试切。⑤参数设置,通过操作面板设置机床有关参数。

2.5零件加工及检验

包括以下加工类型:①平面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平面、斜面、阶梯面等的铣削加工,并达到图纸设计要求。②轮廓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由直线、圆弧组成的平面轮廓铣削加工,并达到图纸设计要求。③曲面加工,运用软件生成加工程序进行圆锥面、圆柱面等简单曲面的铣削加工,并达到图设计要求。④孔类加工,运用孔循环指令(如G81,G83等)进行孔加工,并到达图纸要求。⑤槽类加工,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槽、键槽的加工,并达到图纸要求。⑥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精度检验。

2.6任务评价及交流总结

在每个同学项目完成后,会有两份成绩评定表,分别是项目过程评价成绩和项目展示评价成绩。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展示评价分别有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而教师成绩评定表则包括安全文明生产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自测与教师检测成绩相比较来测试学生工件检测能力及水平。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总结项目所学知识点,交流改进。

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主动参与工艺设计,从简单训练开始,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参与实践。学生能在实训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学习,而老师转换为学生实习的指引者,实现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互换。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能充当学习中的“从动学习者”",而应成为“主动参与者”,实现教学活动角色之间的转换,以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积极动手参与为中心开展工程项目创新训练的实训实践教学活动。总之,以教师为指引者、项目为引导线、学生为主动参与者的实训实践教学方法体现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理论讲解、机床的基本操作讲解、加工工艺路线分析、项目过程评价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主动”则体现在自定加工工艺、独立设备操作、对项目的疑问及时提问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训教师对实训设备的详细讲解、操作演示及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训设备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达到对设备熟练运用、积极动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彬彬,李英芝.基于项目制的“2+X”创新工程训练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7().

[2]高颖.现代工程教育背景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2).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4]江旭.金工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

[5]周娅,魏德强,等.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1(12):-l0.

[6]杜媛英,尚长春,等.有特色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教改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O(5):57.

[7]杜鑫,李文星.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6):-.

[8]刘燕,秦维勇,等.构建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6):36-37.

[]粱延德.我国高校工程训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6-8.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6

(一)实训教学体系结构不完整。传统的实训教学体系一般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动手、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在教师讲授或演示环节中,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要点操作设备完成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未对实训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讲授时听不懂、提不起兴趣;在学生动手环节,学生对实训内容不深入了解,便照着实训资料上的文字内容去做,或模仿别的同学操作,往往会导致实训结果失败;教师评价环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训报告,而学生缺乏对实训内容及结果的思考,就在实训报告上把实训的文字内容照搬、把结果填上就交给教师,这样的实训教学体系结构变得机械和呆板,学生缺乏积极性,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训教学不够切合实际。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及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应用化工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和药品合成乙酸乙酯等,大多数学生搭好仪器后就坐在实验台前等待反应完成进行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学生将实训项目当做应付了事的学习任务对待,实训效果自然不好。此外,实训的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产,如合成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练习涉及的设备不够多,学生实训的强度达不到要求,如乙酸乙酯的合成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常见的玻璃仪器,而实际生产中,化工产品的合成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反应釜之类的大中型设备,实训操作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大中型设备的感性认识缺乏。

(三)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一般为笔试或者统一做某个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实训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实训注重技能的特点,实训课程成绩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有部分学生感觉平时成绩很容易得到高分,就降低了对期末考试的努力程度,反而容易滋生“混”考试的心理。由于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且差异较大,而实训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这不仅不利于对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全面技能水平评估,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能力进行判断的确切依据,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四)缺乏情境式实训教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在培养贴近职业实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培养的环境莫过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多数情况下,这一环节会被安排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为2至4周时间)。由于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尚未在实习情境中得到技能锻炼,实习就即将结束,这样,实习效果和情境教育将会打折扣。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一)项目引导实训,完善实训教学结构。为使学生在实训开始前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对实训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即把实训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独立项目小组去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实训成绩作出鉴定。项目式教学环节如下。1.项目设计。由学生根据项目题目预习和查找相关项目资料,设计项目的实施报告并提交教师修改。例如,在《表面活性剂》这门专业必修课的实训教学中,教师把“肥皂的合成”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项目小组去查找相关的实训资料或者认真研读实训内容,写成项目实施报告提交教师修改,实施报告中包括项目所需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项目岗位组成、小组成员分工及实施过程等。2.项目修改。教师修改学生提交的项目实施报告并与项目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经修改后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3.项目实施。学生根据修改好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训。实训内容由项目小组协调分成不同的工艺岗位,在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记下实训数据和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做好记录。4.项目评价。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并给出实训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查找、物品准备、仪器设备的调试等)、项目分工合作情况、项目进展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并总结形成项目最终报告的能力。

(二)项目实训教学侧重“实际、实用、实践”的学习情境。通过项目实训从而实现产品的合成,并基于产品的合成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尽可能真实的岗位环境,在情境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项目实训技能要点,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豪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如以合成肥皂为例,由原料的准备、皂基合成、盐析、皂基分离、混料、均质、熔化、加香、成型、包装组成整个工艺流程作为一个模拟生产的实训项目,项目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每一个工艺步骤在实训项目中都有具体的要求,对应的生产岗位有哪些,在项目小组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实训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岗位工艺操作技能,主动思考和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并逐渐形成化工工艺流程的观念。学生不仅能在模拟生产的学习情境中逐步构建满足专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还能真实地体验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安全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体验面对新的项目时通过自己的学习去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种迁徙能力在将来职业中的重要性,让项目实训教学有了较为真实的载体。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第一步“看”———展示教学样品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整体、细致地观察和感悟实训教学样品。与此同时,教师要从玉料品质、设计特色、工艺水平、文化审美等方面简要介绍该样品。例如,笔者曾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安先生的作品《慈》(见附图)作为吊牌实训教学样品,在向学生展示时作以下说明:“该作品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上乘密玉;作者将其精心设计为椭圆形侧面人物头像;采用浅浮雕和整体哑光、局部亮光的工艺精心制作;佛像以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为原形,用以表达慈祥、慈爱等美好寓意……”笔者以此来启发学生用心鉴赏作品并深入思考。本步骤实训教学的目标如下: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客观准确,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创意思维得到激发。

二、第二步“议”———讨论教学样品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训教学样品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样品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教师可预先拟出几个讨论话题,实际讨论过程可不拘泥于这些话题。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争论激烈的焦点,教师可以特写式展示样品,点睛性指明要点。例如,在对《慈》这一教学样品讨论时,笔者预先拟出了这样的话题:若采用其他玉料制作则有何优劣?若设计成方形款式和正面头像,艺术效果如何?若采取高浮雕和单一抛光工艺制作,视觉特色如何?若取材于公众陌生的人物头像,产生的文化审美价值如何?……通过这样的引导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实训教学样品玉料的独特品质、特色设计、匠心雕琢等。本步骤的实训教学目标如下:学生对实训教学样品产生共鸣,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创意、创新、创作的激情进一步增强。

三、第三步“画”———动手设计画稿

教师指导学生用软笔在纸张、玉料上绘制实训教学主题“图样”,俗称“写生”,就是让学生用白描手法精炼地描绘物象。如请学生参考实训教学样品,设计一款人物头像吊牌。设计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示有关要点:因材施艺———也叫“相玉”,要充分利用、巧妙展示玉料的材质;去繁求精———也叫“简画”,要用少而精的线条恰当生动地表达形象;离形得似———也叫“神似”,要使自然造型合理贴切地转化为艺术造型;视觉完美———也叫“审稿”,要使画稿整体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完美性。学生绘图设计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纠错。本步骤的实训教学目标如下:使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巧思奇想,百花争艳,妙趣横生。

四、第四步“做”———上机制作作品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琢玉机器、工具等进行雕刻、抛光操作。这是学生设计创意的最终呈现,是把画稿转化为作品的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提示有关施艺要点:刀法美———刀法是琢玉的基本技法,要力求贴切、有力、精湛和优美;线条美———要把自然复杂的线条单纯化、几何化,视觉上力求舒适,走势上力求规律;纹饰美———纹饰题材要得当,要繁而不乱、张弛自如,要富有节奏和韵律;造型美———以总体饱满、局部圆润的原则,琢磨出壮美或柔美的形体款式。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教师要现场观察,精准指导,防止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步骤实训教学目标如下:学生熟悉并掌握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基本刀法和线、面、体的相应操作工艺,能够基本完成去糙、抛亮、上蜡等流程工序。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琢磨”,才能赋予自然玉料以艺术生命,从而创作出为人们喜爱的玉饰品。

五、第五步“评”———点评学生作品

教师对学生设计制作的玉饰作品开展主导性点评。教师要以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训教学样品为参照,认真分析并讲评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点评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有实训作品按上、中、下若干类分级,并组织学生相互传看作品,使大家知己知彼并取长补短。点评时,教师要从总体上对玉料利用、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文化审美等方面,分项剖析评述学生的实训作品。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项目教学法以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控加工实训中,可促使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极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数控人才的独立操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数控人才最为基本的要求。鉴于此,学校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并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植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操作的目的。整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实施,直至运作评价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可为其今后上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的植入有利于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1.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中需要反复地练习,整个过程较为枯燥。而项目教学法的植入,除了可以使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节奏之外,还能使其独立完成模拟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数控加工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1.3有利于模拟真实生产环境。项目教学法是依托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展开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模拟,以及各个区域的设定,来实现教学目标。当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进行实训课程的学习时,仿佛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现场,由此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对数控操作环境的模拟,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4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上岗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正因如此,实训成为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由于实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练习是必然需求。虽然采用单一的操作实训也能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要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并且也无法使学生对零件加工的操作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单一的操作实训,过程比较枯燥,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会影响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的植入,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实训,由此可使实训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植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2.1项目准备。在数控加工实训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确保项目任务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既能够满足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需求,又能够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确定实训项目的情况下,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一件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的实训小组,要求实训小组利用数据车床完成对产品的加工。实训小组要分解项目任务,分别完成产品草图绘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程序优化、加工方案实施等任务。2.2项目实施。在确定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之后,学生要围绕项目目标制定生产加工计划,分析图纸中的内容,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实训小组要对零件图进行识别,确定加工工艺,选择所需的加工设备、耗材,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下料加工,在完成加工之后检测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若发现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差错纠正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总结由各小组组长在完成项目后总结重要环节的内容,包括项目执行依据、项目操作方法、项目工作结果等,并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做好记录。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分析项目实施的不足之处,对小组组长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自评、自律的能力;教师总结由指导教师完成,教师可向每个小组下发一份实习作业活页,内容包括实践图纸、理论依据、操作步骤、材料记录、实训体会等方面,要求小组学生完成实习作业活页的填制,在此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的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数控加工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将实训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4项目评价。在项目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全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给予学生一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3结论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符合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特点,能够满足数控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项目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数控加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数控加工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俊.项目教学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43-44.

[2]尹振乾.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开发[J].现代职业教育,2016(6):75-77.

[3]潘月栋.试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41-142.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课程开发;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选修课程

在中职选修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农林副产品加工课程资源开发按照基础操作模块、特色产品生产工艺模块、技能操作实训模块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化、基础知识单元化、工艺过程系列化、实践操作实用化的特色。

一、必要性分析

在浙江省中职选修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基于地方资源特色和区位特点,对建设特色学科、促进实用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对科学提升农林业经济效益、节约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1.提升农林资源开发水平的需要

在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地理环境优越,农林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农林副产品加工要在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利用森林资源的废弃物、剩余物,如树皮、草根、果壳、花卉、叶片、锯屑等,提升产品附加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就是瞄准这一迫切需求,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把合理利用当地农林资源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学生,既让学生掌握致富的方法,又使得资源与环境得到保护。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对于优质高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重大意义。

2.提高农林副产品加工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从相关调查看到:在林区散乱分布着家庭作坊式农林副产品加工企业,有的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生产加工基本常识,主要凭经验进行土法操作;管理者对加工工艺知识的了解大都比较肤浅,对降低成本、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增加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策略。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对培养农林产品加工实用型人才有重要作用。

3.建设特色专业的需要

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对密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前景,以开发特色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带动职业办学特色的形成,放大职业教育品牌效应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程开发过程

1.准备工作

(1)设定开课对象。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面向中职在校生或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在课程试验磨合阶段,可作为涉农专业纳入选修课弹性学分管理学制,也可以作为非涉农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或科普特色课程,还可以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短期培训内容。在课程定型推广阶段,可以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加工等课程进行整合,成为一个独立的农林副产品加工特色专业。

(2)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农林副产品加工的基本单元操作和具体产品的加工工艺,让学生学会利用林产加工的剩余物制造产品的技术和思维,为建设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多贡献。

(3)规划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构。根据农林副产品加工生产的实际知识技能需要,研究制定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知识与技能结构框架,按照基础操作模块、特色产品工艺模块、技能操作实训模块进行分类,明确相关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与地位。

2.编写教材

教材按照基础操作模块、特色产品工艺模块、技能操作实训模块三大块编排。基础操作模块汇集了农林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对比较复杂的原理和工艺计算进行了删减处理。特色产品工艺模块涉及各种具体农林副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对涉及比较复杂工艺计算或化学化工过程的部分进行了删减或仅进行粗略介绍,目的是使本教材符合中职学生的基础及基本的教学要求。技能操作实训模块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并结合学校校内外实习条件拟定内容。

(1)基础操作模块。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对教学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与归纳,按照共性的知识要素进行单元化编排。例如离心泵、容积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等,都依据其“传质”特性归入到“流体输送”单元中。这样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共性、对照不同点集中讲解,从而提高授课效率。基础操作模块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热力过程、机械过程、新技术单元操作等基础知识。

(2)特色产品工艺模块。对教材中涉及的生产工艺过程,按照类别进行合理编排,形成了科学的系列。例如人造板的生产工艺中就以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整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这样编排是为了便于学生比较类似生产工艺的异同,并且理解这些不同之处对生产的重要性。系列化的工艺过程编排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展认知、培养比较和分析思维能力等均有显著功效。特色产品工艺模块包括:造纸、人造板、热解产品、水解产品、树脂深加工、栲胶、精油等实用专题内容。

(3)技能操作实训模块。在造纸、制板、木醋液、木焦油、明子干馏、木煤气、生物柴油、木炭、活性炭、酒精、酵母、糠醛、木糖醇、松香、松节油等生产实践项目里,设计了对应农林副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离心泵、容积式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过滤机、换热器、板式塔、文氏管吸收器、填料塔、混合澄清槽、离心萃取机、干燥器、液化设备、冷冻机、离心机、搅拌器等机械的操作训练,涉及设备电器电路连接、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的操作、工艺参数及生产操作弹性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指标检测、污染控制与后处理等的实用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

1.选修课

在教学资料及教学计划编写基本完成之后,利用每周四上午的两节选修课实施教学。略过基础模块,直接选取专业模块中的实用技术进行单元化的教学,即一课时就完成一项实用技术的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较短暂的教学周期取得实质性教学进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还可以检验教材编写的内容,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

2.教学观摩研讨

课题组通过教学研讨课,在全校教师面前现场演示教学过程,广泛征集并听取改进意见,促进了相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研讨课的沟通,课题组获得了学校机电组的大力帮助。机电组在教学内容上与本课程基础模块有衔接,为我们提供了教具和技能操作教学方面的帮助,使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开发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得以纵深发展。

3.合班专题讲座

由于学校大力支持特色专业的建设,现已形成不定期合班专题讲座制度。不定期合班专题讲座主要面向非农专业学生,通过专题讲座让他们对农林副产品加工的种类、工艺等有一定了解,激发他们从事农林副产品加工行业的职业热情,为他们将来继续深入学习农林副产品加工方面的知识技能做好铺垫。

4.校内外实践

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校内外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实训条件。通过参观、学生进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农林副产品加工过程形成具体认识,通过通用机械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绿色产品加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经济头脑以及环保意识。

5.检测与评价

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按照教学进度纳入正常的学期考核,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查或考核,并参照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行成绩评定。也可在每一个模块结束时进行复习巩固式的技能考查,到学期结束时累计汇总,得出成绩,同时以这些成绩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

四、成效

1.填补学科空白

随着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农林副产品加工课程资源和实践经验,在浙江职业教育界尚属先例,在国内也属罕见。在课程实践中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适应性、工艺过程实用性、教学进度与教学周期安排、重点难点过于分散等问题。

2.提升学生职业行动能力

从学生在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学习表现来看,本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专业模块。学生一课时学习一项实用技能,课程内容精彩,且教师采用了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随堂检测、阶段性测试、实训考核等多方面都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单元化的创业小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技能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很快得到提升。

3.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对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提高农林产业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反思

农林副产品加工工艺课程的推广实施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做支撑。除了进行上文提到的研讨、观摩等培训方式以外,还应当选派非本专业的教师赴相关高校进行短期培训、下企业蹲点实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由校际联合、企业赞助、政府扶植,合力打造农林副产品加工实训基地。这样既方便学生进行实训,满足学生实训的需求,也方便有关教师积累经验、提高指导学生的水平。经过一线教学实践打磨,提炼出了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实践引导学生对生产过程形成具体认识,通过通用机械的实践操作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绿色产品加工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经济头脑以及环保意识等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要素。这些经验总结对同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篇10

一、数控加工技能的构成要素与关联性分析

数控加工是通过加工程序对数控机床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机床对工件的自动化加工制造。数控加工技能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是指把自动化过程写成程序的能力,是思维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指人对机床进行控制的客观行为,是行动能力。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组成数控加工技能的两个重要因素,两种能力属性截然不同,但两者关联紧密。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思维能力,与人认知理解知识的维度和深度有关;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基于客观实际的行动能力,与人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状态有关。一方面,人的行为是生理机能的客观表象,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支配性;另一方面,人的行为感知是思维的信息源,对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通过实训教学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形成相关职业技能。常规教学模式把数控加工技能二要素分隔开实施教学,使实训课程教学局限在行为能力的单一要素上,导致教学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数控加工技能关联的主要要素有哪些?笔者从数控加工概念入手,对数控加工技能要素进行了细化分析。从数控加工概念来看,主要关联要素指向加工程序、数控机床、工件加工要求。从数控加工过程来看,首先关联的是对工件加工信息的认知和确定加工方案,其次关联到加工程序编写,最后关联到数控机床操作,实现工件自动化加工制造。工件加工信息的认知和加工方案是对数控加工知识的运用,前者是对制图知识的运用,后者是对工艺知识的运用。制图知识是系统性的科学知识,《机械制图》是制图知识的学科课程,应在课堂教学中预先完成学习;工艺知识大多是经验的科学总结,《机械制造工艺》是学习各种工件的工艺经验与理论。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项目化,即是把工艺知识融合到数控技能训练中,形成项目化实训课程。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平台分析

笔者认为,通过理解理论课程的要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要素。理论教学是传统教学活动,教材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室是理论教学活动的主体环境。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数控加工实训项目课程?笔者建议,从实训项目课程内容载体和环境载体入手。数控加工实训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内容属性分析、归类数控加工实训内容,可将内容分为操作和认知两类。从数控加工实训分析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入理解知识后,又促进和提高学生操作熟练水平。数据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的目标是将关联的两种内容融合到一个项目中,学生通过实训课程项目,有效形成数控加工能力。数控加工实训内容的不同属性和关联性告诉我们,实训课程项目内容载体在形式上与教材一样,但其本质不同。传统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而实训项目课程“教材”是任务的载体。而项目课程的任务可能是关于操作的表述,也可能是关于认知知识的阐述,内容间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任务的文本称为工作页,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的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