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师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23:30:55

工艺美术师论文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1

关键词:探究;技艺师傅;职业心理

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师普遍存在 “技艺的师傅”的职业心理,注重专业技术,技艺精深;忽视理论研究,理论贫乏。

一、这种职业心理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师徒式,正统的美术教育和民间工艺美术都是如此,这种师徒教学方式代代相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越来越丰富和精深,这给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起了基础性的作用,但这种师徒方式的传承,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忽视理论的研究和教育。纵观中国古代的美术发展史,理论专著也寥寥无几。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不过一个世纪,由于漫长的古代美术师徒教育方式所形成的重视专业技术忽视理论研究的职业心理的强大历史根基,使得这种职业心理一直存留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技艺的师傅”职业心理在一些美术教师中明显存在。

二、这种职业心理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影响

从美术教育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美术教育由于高等院校美术教师长期存在重视专业技术轻视理论研究的职业心理,导致美术教育的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系科的教育科研工作严重滞后,美术教育理论非常薄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一些院校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因此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失去了前瞻性的估计。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一些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导致一些高等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硬件不齐,专业教师奇缺,胡乱拼凑而有名无实。一些设计专业教师也就由绘画的“师傅”临阵倒戈,从事设计教育,因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敷衍塞责。由于美术理论专业教师的匮乏,一些理论课程的教师居然由中文专业或历史专业的教师兼任,这不能不说是长期重视专业技术,忽视理论研究带来的悲哀!在近代百年的教育发展中,中小学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学科的基础理论。而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的美术课,长期存在随意性,教学体系不够成熟,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比较完整、合理的学科体系,其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非常薄弱。这不能说与美术教师的这一职业心理没有一定关系。

这种职业心理的存在,使这部分教师在自身能力上,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忽视美术理论和美术教学理论的研究,导致专业技术精深,理论知识贫乏。在教学上,也只注意专业技术和方法传授,自己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傅”。同时,在这种职业心理的影响下,一些院校的美术教育多重技轻道,在课程设置上,不管是绘画或设计都偏向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可有可无,在专业设置上偏向技法类专业的设置,理论类专业比重太少,结果培养一些像中世纪一样的匠人,而不是造就理论素养丰厚,并具有基本技术的综合型美术人才,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一门美术技能,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教育理论相当贫乏。虽然一些院校的美术专业也发现了教育和教学的问题,表面上似乎也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但因为缺乏理论研究和先进的理论思想作指导,表面上似乎进步了,但实际上也是在沿袭旧法,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使这些院校的美术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这问题在近几年已经引起了一部分美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也积极参与到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我们可认真审视一下近百年来我国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状况,与大量出版的画册、专业美术技法、美术画刊、画家专著等等书刊相比,由我国学者编写的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美术教育理论等著作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三、矫正这种职业心理问题之我见

1.美术技艺的传承是美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先行条件

美术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工具和技艺的基础上的,“正像人类文明是从使用工具开始一样,人类的艺术也是从使用适合于艺术的工具才产生的。”[1]“人类的第一件工具和人类的第一件艺术品是有同一性的。”[2]因为“(1)人类的第一件工具是以后所有创造物的起点和最初形态,第一件工具的创造,是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创造活动的胚胎,它孕育着人类由幼年到成年发展所有最初的因素、方面和关系;(2)人类早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可以分割开来的确定界限,因而他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在当时是混沌同一的;(3)从史前艺术的特征出发就其创造性的意义而言,人类最初那简陋的石器和后来精美的彩陶、玉器等等同属于史前艺术,它们的具体形态虽然不同,却没有根本性质的不同,后来的一切创造物都是对第一件工具的继承和发展。”[3]因此,人类的美术文化若要得到发展与延续,美术技艺的进步和对其传承是必不可少的。有史以来的各种美术教育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美术技艺的传承的活动。美术技艺传承构成了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本源,正是在这本源的基础上,才有了此后人们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做的诸多拓展和抉择。所以,美术技艺的传承是美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先行条件。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也是肩负美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美术教育活动之一,也有美术技艺传承的先行责任。当然,在人类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关美术技艺的概念和范围,也是与时俱进的,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时至今日,美术技艺不能简单理解为某种狭义的技法、技术或技巧,而应该是对史前至现时期对美术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对美术创作、创造最基础性的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一些教师受到了一些理论的影响,认为美术创作观念是最重要的,技能反而不那么重要。他们欣然地接受或认可了“反技艺”或“无技艺”的大旗,在教学中淡化、取消对美术技艺的训练的严格性和严密性。从实质而言,忽略美术技能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美术教育,最终否定和颠覆了美术教育学科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是单纯地强调技能的学习,还是极端地否定技能的学习,都是不足取的态度,我们需要将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学习兼顾起来,鉴于当前两者关系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2.科学研究是一切学科发展的生命线

美术学科的科学研究可大致分为这几类:美术史理论、美学理论、美术批评理论、美术创作理论、美术教育理论、新兴的思想意识流派、经验、观点等。美术史可以使我们获得远距离审视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文化时代所持有的价值观,把握美术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宏观的美术知识,也可以提供很多美术历史事实,刺激我们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目前的美术状况;在推崇人文教育的今天,艺术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帮助学生体验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的精神品质。美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乐趣,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美术批评理论不仅指导推进美术创作,而且作用于美术教育、美术史及促进新兴美术流派和观点的形成与发展。美术创作理论则指导创作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规范与创新的维度中高水平地从事美术创作活动。美术教育理论可帮助师生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在整体上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美学理论、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美术创作理论、美术教育理论,以及新兴的思想流派、经验、观点等等与美术实践活动共同构成了美术文化,在不同的社会中满足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美术教师担负着美术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科研为根,教学为本,只有彻底放弃轻视理论的职业思想,积极参与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以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美术教育内容,逐步实现美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化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对美术和美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只有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改革美术人才和美术师资培养模式,才能尽快构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影响大和有实质性突破的美术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新型教材和教学模式,为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美术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下基础。我们美术教师应以科学研究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开展美术和美术教育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使我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研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3.从我国现代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为服务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或者为美术专业师资和素质教育师资而学美术,这些的学生不必也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但他们必须懂得审美,要成为具有艺术修养的一代新人。我们美术教师肩负着培养服务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美术人才或普及美术文化以提高社会整体审美素质的重任,作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首要任务是让自己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了解世界美术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遗产,培养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看来,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方能称职。

四、结束语

作为美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美术教师,拥有新时代意义的专业美术的技艺,全面的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教育理论以及广博的其他知识是基本的条件。在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美术教师才能既专业又全面地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完成创作、教学、科研和教改等工作。

注释

[1]朱隶著.《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2]邓福星著.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序第3页.

[3]邓福星著.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序第3页.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3-01

在20 世纪,重商实用主义逻辑下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社会性需求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在英国已经走上历史舞台,由莫里斯推进的新手工艺运动,把浪漫主义对美的神圣性、传奇化的推崇,转化成对于手工行会的认同。确保了艺术活动和社会需求相互作用,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手工行会关系得到肯定。以建筑艺术为领军,所有艺术门类随时准备合作,创造出和谐的完美。这是社会需求与艺术工作的和谐结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生产被理解,而不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艺术的灵光一现。

工艺美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艺美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缺失日益凸现出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软肋。中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工艺美术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特点,决定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产业、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全面提升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是与社会接轨,与社会接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工艺美术产业的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实实践教学实力,加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过程,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二、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西方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多方面能力。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必须创建并实施具有前瞻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工艺美术与经济联系紧密。工艺美术领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却是缓慢,一些过去被奉为真理的理论和观点不断被颠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而在这些新知识的接收、消化和传递上,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略显迟钝。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直接导致毕业学生知识老化。

三、整合教师队伍,状大师资力量,大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全职教师只占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院校的客座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积极性的调动。现在相当部分正在从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全职教师原来都是学纯艺术的。他们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对于工艺美术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掌握不足。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工艺美术市场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工艺美术商业运作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工艺美术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艺术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工艺美术理论、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工艺美术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工艺美术人才的高需求。结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其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加入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事业。一方面能够加强目前师资队伍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工艺美术职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第三,聘请成功企业家、学术专家和兄弟院校教师担任客座教师,传递工艺美术行业的新动态、新讯息、新理念和新观点,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

四、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着力打造实用性人才

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需要每一位教师进行积极探讨和研究。建议采用课堂设计、大型模拟作业、工艺美术设计比赛、解剖经典工艺美术设计个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如以工艺美术项目为中心,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工艺美术企业从竞标到生产的各个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3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 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4

舞台技师,则指各种舞台技术工作的人员,也是舞台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因为舞台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技术,他们具有舞台艺术工作与技术工作的双重职能,所以他们的工作也便具有自身许多独有的特点。这些工作特点,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舞台技师之所以称之为技师,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首先具有技术性特点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懂木工知识,会木工操作;灯光技师,也要懂电工知识,并且会电工操作。如此等等。

但是,因为舞台技师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所以光有技术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使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使技术性成为为艺术的手段,将艺术性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布景技师,就要通过布景的制作技术,使布景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再现舞台典型环境、营造舞台情境服务;同样,灯光技师,也要通过自身灯光操作技术,使舞台灯光真正成为“舞台的太阳”和“舞台的魔术师”,为创造舞台艺术氛围、渲染气氛、表现舞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舞台作品的主题立意、呈现舞台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服务。

二舞台技师的工作,还要做到科学性与文化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所谓“科学性”,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舞台技师的工作,因为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而舞台技师的工作,关涉到许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尤以电脑技术与电子科学为代表。与此同时,科学性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准确、稳妥、安全等基本要素。所谓“文化性”,是指舞台技师工作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即在自身的技术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文化精神与文化品质。我们知道,科学本身也是具有文化美,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美”,主要包括科学理论体系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完整和谐所形成与显示的文化美,如科学理论的简练、对称、有序的形式美,科学内容的自然、严谨、和谐美,科学理论、公式以及科学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高度智慧美,科学家求真向善、积极进取的精神美与行为美等等,无一不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底蕴。

对于舞台技师来说,就要做科学与文化的“综合人”或“合成人”,因为科学与文化历来都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尤其是当代,许多高科技已渗透到艺术领域,例如网络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比较文学等观点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各艺术门类,其中包括舞台美术门类,如计算机三维动画和数码虚拟技术,就给舞美设计带来了崭新的课题。而在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同样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思想。

三、我们已正处于多元交汇的新时代,多元化成为各个领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舞台美术领域同样如此。为此,舞台技师在自己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做到多面性与专一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5

一、招生专业简介

音乐学(师范):四年制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舞蹈与形体、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钢琴配弹、音乐教学法、教育实习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音乐表演(非师范):四年制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歌曲写作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器法常识、曲艺常识、表演与台词、化妆、形体训练、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本专业设有音响导演方向。主要培养舞台表演、音乐编导及音乐制作人才。

舞蹈学(非师范):四年制本科。开设舞蹈基训、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舞蹈美学、基础乐理、基础钢琴、视唱练耳、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教学专业人才和其他行业舞蹈文艺人才。(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

美术学(师范):四年制本科。开设素描、水彩画、油画、中国画、工艺美术、中外美术史、美术技法理论、书法、美术教学法、艺术概论等课程。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艺术设计学(非师范):四年制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分为环境艺术设计、影视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陶艺雕塑、形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开设基础图案、素描、水彩画、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工艺美术、字体设计、中国画、标志设计、设计原理、设计表现技法、设计制图、人体工学、透视学、C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书装设计、电脑设计等147门课程。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绘画专业(非师范):四年制本科。坚持传承和创新兼顾的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体系及现当代绘画体系,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技法,掌握基础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特艺术视角及鲜明的艺术语言。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绘画经典解读、绘画技法理论、专业绘画、专业实习、毕业创作等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绘画基础同时具备绘画创作和绘画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艺美术(非师范):四年制本科。开设素描、色彩、基础图案、设计理论、透视学、三大构成、中国画、装饰画、简笔画、民间美术、设计史、包装装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字体设计、广告招贴设计、CI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培养平面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设计师和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人才。主要培养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并具备独立开办艺术设计公司能力的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四年制本科。主要开设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美学、中外文学、传播学、播音创作基础、发声学、形体及表演、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基础写作、演讲与口才、影视文化等专业必修课程近40门。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质全面的知识型、研究型、娱乐型播音、主持方面的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四年制本科。主要开设有电视编导、电视摄像与构图、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导播、广播电视技术、戏剧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编导艺术、影视精品读解、电视音乐与音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功底、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能够胜任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和频道的策划、编导、主持和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四年制本科。主要开设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戏剧影视作品评论写作、戏剧影视编导、影视剪辑、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外戏剧史、中外影视史、电视节目种类与制作、影视语言学、传播学概论、艺术学概论、好莱坞电影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外国文学名著鉴赏等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尤其是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编剧)能力、戏剧影视文学作品评论能力,能够在各级电视、电影、广播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大中学校从事创作与评论、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实践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招生省份

美术类(含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绘画、工艺美术)

270

 

 

湖北、黑龙江、山西、浙江、福建、辽宁、江苏、河南、陕西、安徽、广西、广东、江西、甘肃、

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贵州

音乐类(含音乐学、音乐表演)

140

 

湖北、山西、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山东、四川、河北、

内蒙古、甘肃

舞蹈学

40

湖北、山西、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山东、四川、河北、

内蒙古、甘肃

播音与主持艺术

70

湖北、山西、河南、安徽、山东、

四川、河北

广播电视编导

70

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

山西、安徽

戏剧影视文学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6

[关键词]工艺美术 设计师 必备条件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31-01

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工艺美术设计受实用性的制约,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它比其他艺术创作更复杂,设计的范围更广泛,因此这就要求工艺美术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学识与修养。

一个出色的工艺美术设计师首先必须具备艺术家的才能,没有艺术才能便没有艺术的创作。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构成因素中,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灵活的构思,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是艺术家的主要内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其中,使用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孕育形象和进行艺术构思的基本条件。艺术才能的表现也包括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艺术修养,艺术家的思想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这就比抽象的理论更富有生动性,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不仅带来美的视觉感受,还能给人们心灵带来安慰,给人以精神的鼓舞,以及对生活的启示。

工艺美术涉及的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所以工艺美术设计师必需具备掌握多方面的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如装饰图案的组合,绘画、造型能力,色彩构成,材料的使用等。一切工艺美术种类,造型是最主要的;工艺美术造型手法的风格特点直接影响造型,使造型呈现出不同的格调和态势。色彩是以工艺材料 或附加材料来体现,色彩具有重要的精神影响和艺术表现力,但是没有造型,也就没有色彩;精美、切合的材料加上美丽适宜的色彩,构成了工艺美术品外观美的基础。材料是体现工艺美的物质条件,在贵贱不一的材料中,晶莹的玉石、坚实的青铜、质朴的泥土、充满活力的羽毛以及富有轻柔美的灯草、柔韧美的竹子、庄重美的木头、纯净美的象牙等等,都因表现着不同材料的不同个性特征而具有美的本质。因此工艺美术师对材料特性的掌握认识,因地制宜的运用好材料才能创造出实用美观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设计是实用性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设计者必须有较强的工艺设计理念和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因此设计师对工艺品的功能必需有较清楚的认识,掌握工艺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师还必需掌握消费心理学,对人们的喜好和态度变化有敏锐的直觉,才能设计出试销对路的工艺产品。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7

[关键词] 口腔修复工; 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美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R78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69-01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加强,人们日益意识到未来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修复技术,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美学和人体审美知识。在口腔工艺技术教育中,要求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融入口腔医学美学知识,能使将来的口腔修复工以全新的审美观、价值观,推动口腔工艺技术实践、教学、科研向更高、更快的水平发展,使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1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培养口腔修复工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时展的要求。高索质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独到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索质和外在美及内在美的索质体现。同时,作为口腔高级修复工还要有审美能力、透视能力、索描能力、雕刻能力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实际上,在学生德智体美培养目标中,医学美学是医学教育中一种最为基础性的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素质[1]。它对其它方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和助推作用,可成为提高和扩展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美学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由匠人型向文化型的转变。

1.2 是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21 世纪的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一转变,激发人们全方位地认识人类的生老病死和健美问题,要求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必须努力去适应人对美的追求。新医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新医学及分支学科的诞生。口腔医学美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补了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空白。口腔医学美学在实现口腔工艺技术最高目标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3 是深刻体现口腔医学美学价值的必然要求

口腔医学美学是以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医学方法,维护和增进口腔颌面健美的一门学科。它常以正颌、矫正和整复口腔颌面部外形与功能作为诊治手段,提高整体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2]。因此,在口腔工艺技术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精细的操作技术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行为。由于口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地位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特点,口腔工艺技术与医学人体美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在基础理论、科学实验,还是口腔修复体制作中,都蕴合着十分丰厚而深广的美学思想及基本原理;而患者(求美者)对口腔颌面部的美学体验也更加深刻,因此口腔工艺技术学科的美学价值体现远非其它医学技术学科能比拟。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中,有必要反复强调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患者口颌面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树立良好的口腔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形成创新汰旧的开拓性意识,从而使口腔修复工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自觉地考量到患者的美容效果,明确地提出取得美容效果为重要目标,使口腔工艺技术在医学美学原理的观照下,达到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能力的升华。

2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在提升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医学人文课程人才共用、资源共享的优势,精心整合、设计《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计为34学时:理论课程30学时:第一部分为美学基础和医学美学基础,由《美术学》和《医学美学》的教师承担;第二部分为口腔医学美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美学课程,由口腔各亚专业教师讲授。实训课程4学时:第一个实训内容色彩构成实验,由口腔比色技师指导;第二个实训内容视觉原理实验,由眼视光学专业的教师指导。

2.2 切实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培养与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格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应加强专业教师医学美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等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学位;鼓励参加全国性口腔美容医学年会,鼓励专业教师加强与义齿加工中心的经验交流,尽快造就适应口腔医学美学教育需要的“医文兼容”、“医美互通”的“双师型”的教师。

2.3 逐步改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可根据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特色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定位、特色及培养目标,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初期,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的口腔医学美学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材编写研究、参与教材编写,着重突出口腔工艺技术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的教材。

2.4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应认真对待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置,积极探讨口腔医学美学教学改革思路,尤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深入义齿加工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3]、案例教学[4]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口腔医学美学的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真正享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口腔修复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审美技能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艺术型、文化型的口腔高级修复工。

参考文献

[1] 彭庆星.医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4.

[2] 潘可凤,张秀华.口腔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31.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8

关键词: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多媒体技术 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使课程教学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高校《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显现出强大的优势。

一、《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特点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是纯理论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其又包含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及制作过程的理论,其学科的特点是既具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一般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是工艺美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的结合。一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的宗旨是分析古代优秀的设计产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思维,寻找和挖掘作品美的真实性和艺术效能。因此,教学形式主要是以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为主线的,是融美学、工艺美术评论和工艺美术设计、创作为一体的。另一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讲授各种基本艺术形式的表达方法,即基本技能、技法,讲授一定材料的运用、工艺制作过程等。因此,艺术类的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艺术设计学科更全面理解,对艺术设计实践性与创造性更深入理解,在理论与应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靠的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及一些必要的挂图,最多加上一些幻灯机、投影仪等辅助工具。在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知识量接受的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虽然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但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性,也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静止呆板,枯燥乏味,特别是遇到一些工艺技术性强的环节,教师需要大量的口头解说去说明,尽管老师想尽办法花大量的时间、用很多词汇去描述讲解,但由于不直观、很抽象,因此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像《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样的纯理论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往往不愿意承担教学,排课的老师要做很多思想工作才能把课程安排下去,从而使《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样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必修课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运用电脑网络技术,把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载体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颖手段。多媒体教学及其它教学辅助手段,如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综合地使用更为现代化教学模式锦上添花,高校《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显现出强大的优势。

1.《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在导论中说:“学好中国工艺美术史,要多见、多思考、多欣赏、多鉴别[1]。”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跳出传统教材固有的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与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来深化对实用技能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并由此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学生对技能知识的人文内涵进行全新的学习领会,使之与创造性、实践性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克服静态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讲授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我们应当通过这些艺术品与祖先对话,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学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料,播放中央台考古节目“探索发现”中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再现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制作石器、玉器、青铜器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感受中华创造灿烂文化的历程。

2.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集成,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发挥这种特性,能够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可以大大促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例如在讲解《中国工艺美术史》陶器的制作过程时,如果事先拍摄图片,把整个制作过程和步骤按顺序排列下来,或者直接下载一段陶艺制作的视频片段,那么学生一目了然,直观简洁,会很感兴趣,效果较好。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描述,那是很枯燥的,学生听了半天也不懂,主要原因是缺乏图像信息的直观性。

3.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材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自行完成,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东西也会受到冲击和更新。例如:周公庙遗址有“西周殷墟”之称,出土龟甲片上可辨文字超过2200字,是最新的考古发现,也是对原有殷墟考古发现甲骨文的补充。如果只讲解过去的东西,学生会感到缺乏新意,感到知识陈旧。又如在讲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法“失蜡法”时,我们可以把上海博物馆的“失蜡法”的制作步骤拍摄下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再介绍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铜禁,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了。还可以再扩展,介绍南阳本地淅川县境内出土的铜禁要比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禁还要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两者艺术性及差别作比较。增补这些知识点,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讲它的繁柔特点时,我们可以播放很多艺术种类的图片,比如缂丝、刺绣、建筑装饰、家具、瓷器图案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白清代的艺术特征。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工艺美术实例加以说明,比如在南阳的社旗境内有一座清代著名的山陕会馆,建筑高大辉煌,建筑装饰华美秀丽,其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繁柔精美,并且都附以吉祥寓意,这些正是清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2]的装饰特征。

4.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发挥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始终未能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学习也丧失了主动性,只能机械地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对《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的兴趣索然。为了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讨论”、“探究”成为现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汉画像石艺术一节时,我们启发学生探讨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和汉画像石的原本状况,讨论汉画像石到底是不是黑白的?汉画像石有彩色的吗?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搜集到的彩色的汉画像石图片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总之,学生可以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自动自主地去搜索去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有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的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营造这样的课堂气氛,把声音、图像、文字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时,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且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一跃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可以播放与《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内容有关的影视剧,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唐代的艺术特征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剧《大唐盛世》片段,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包容和自信,从而理解那时的艺术特征是丰满圆润,是那样的华丽高贵。再给学生播放图片,比如书法、器物、石刻、壁画、服装等,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进而加以说明,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烈地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使得艺术类大学生急剧增加,艺术类理论课教学受到严峻挑战。过去传统的理论授课是小班进行,一名教师一般只能培养有限的几十名学生,因为教师讲授,人多了学生听不清楚,教学效果不好。采用多媒体手段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多媒体教学使得艺术理论课教学采用大集体上课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解决理论老师缺乏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

三、多媒体技术手段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将二者完美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不应该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更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喧宾夺主,使教学过程显得华而不实。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秀的部分还要坚持,例如课程里的主要内容必须给学生讲解透彻,有些时候需要多媒体图片结合图像进行讲解,有些也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必要时使用多媒体手段会给人以锦上添花的感觉。如果认为先进技术好就一味地应用,用得太多了也会让学生厌烦。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突出它的实用性,并始终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作用。离开了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要下更大的力气备课,收集最新的教学资料、考古资料、最新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来服务教学,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上选取的图片、资料等有的比较陈旧,有的不够典型,不具代表性,有的因为课本容量问题一些旨在说明问题的资料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去收集更多、更权威的科研成果来为教学服务。

3.《中国工艺美术史》其概括性、普遍性较强,而地方性结合较少。在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怎样结合地方特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我在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时就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南阳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地方,有很多灿烂的工艺美术遗迹。在讲解过程中我就结合玉雕、丝毯、骨雕、石雕、汉画像石、画像砖、黄石砚等讲解;还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建筑进行讲解,比如府衙、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淅川荆紫关山陕会馆。又如在讲解楚文化时,我结合淅川出土的文物,如编钟、铜禁(失蜡法,比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禁还要早130多年)等为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再如在讲到古代的玻璃时,我讲解了我国在汉代就有玻璃,在南阳理工学院校园内就出土了汉代玻璃碗,说明我国在古代早就有玻璃工艺品,而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我国古代科技比西方落后,古代没有玻璃。然后再进一步说明我国的玻璃与西方的玻璃是有区别的,我国的是钠钡玻璃,西方的是铅钡玻璃。学生知道这些,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四、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变性,学生的思维会随之异常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紧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解决传统艺术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

[2]廖军.中国丝绸织物吉祥纹样及审美思想探源.丝绸,2000,(10).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工艺美术师论文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 设计 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师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艺术,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已经逐步形成环境艺术产业链。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环境艺术师正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2009年12月26日首批全国环境艺术师诞生。“环境艺术师”已成为了一项新的职业资格。目前,环境艺术师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国家建设部所属的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委员会集合了我国环境艺术的教授、专家和企业家。在未来的道路上,环境艺术师作为独立的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任重而道远。

一、环境艺术的定义与内涵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多伯对环境艺术的定义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见到的、具有权威性、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定义。他虽然是从艺术角度讲的,是“作为艺术”的环境艺术定义,但是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门类的陈腐观念。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等特征。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及学术带头人薛键教授对环境艺术广义的解释:“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环境艺术设计就其狭义: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上讲,叫法也算贴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解释:“环境艺术设计,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

实际上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景观艺术”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生态艺术。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环境艺术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

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类型。

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

二、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角色

尽管环境艺术师是一个新名词,然而在整个经济建设领域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在设计中运用艺术和美学原理,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城乡环境的艺术策划。在环境艺术师的脑海里,要始终遵循着工作中综合运用艺术、美学的原理,完成对环境从空间、形态、时间、文脉、功能、色彩等一系列的整体艺术策划,进行文案企划的编制:从艺术专项角度提前介入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确定原则下,对环境进行艺术规划,确定空间区域的审美原则,使环境达到美与和谐的境界,并进行总体艺术规划及详细艺术规划的图纸、文字说明、模型等辅助说明工具的制作与表现。对环境的空间造型、尺度关系、环境公共设施系统、环境肌理系统、环境色彩系统、环境声音系统、光环境系统、环境标识系统等做出艺术方案设计与艺术深化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配合委托方与建设方的工作,进行设计交底,施工监理、材料选择等各个环节的协调与指导,以确保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保证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施工质量与美学品质,从空间、体量、色彩、自然、人文、材料、工艺、成本等各个角度去实现环境艺术化。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作品时以艺术理论和艺术方法为出发点,最终以艺术效果为归宿。其基本作用和目标,是避免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中的凌乱,不协调、低俗、缺乏文化水准,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共同为保护与利用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美化环境,创建宜居城市、花园式住区、创造优美宜人的人类生存居住环境发挥积极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师就好比一盏明灯,他指引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他又如一名丰富经验的船长,凭着自身的艺术涵养让城市发展得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