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6:08:43

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范文篇1

【关键词】先进文化;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的产物,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方针是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时代化,使社会文化不断进步,最终形成新时代的先进文化。

一、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艺术是提升群众素养的重要方针,国民的素养决定整个国家的风气。中国要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就要重视群众文化艺术的培养,提升群众整体文化艺术水平,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文化才能体现和谐社会,而和谐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凝集中国国民的力量,提升中国的实力,使中国国民在文明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也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为基础,结合多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而形成的新时代先进文化,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化艺术理念,是和谐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和谐文化的基础部分,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艺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意义,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文化艺术还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的提升,也可以增强群众的创造性,使中国在这个极度发展的世界上,坚实的占据自己的位置。重视群众的文化艺术的培训,加强群众的能力,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二、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是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的发展,不断优化文化艺术的内涵,进而提升对文化艺术的要求。群众文化艺术的形成,需要文化艺术的培训,而群体文化艺术的培训,不单单要求文化艺术素养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传播和管理的能力。艺术馆对于群体文化艺术的培训,一方面是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群众实现自我的发展。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对于文化艺术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要想实现个人的进步,就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知识,使自己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这个先进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是一件必须而且必要的事,它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客观条件。

三、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是全民艺术普及的必经之路

群众文化范文篇2

首先是戏曲娱乐功能缺失。纵观戏曲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戏曲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滑稽调笑风格,无论是创作戏曲的形式还是内容,都为群众喜闻乐见。一旦戏曲被“文以载道”观念挟持,承载政治宣传、道德教化和贯彻政策等本不该承载的东西,就逐渐走向严肃、典雅和“政治正确”而丧失戏曲本有的娱乐功能。不可否认,以振兴戏曲为目标的戏曲探索也在同时进行。但是,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创作者带着失去了娱乐功能的戏曲惯性也已经撞进了当下,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文以载道”观念的挟持,戏曲娱乐功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反而在更具娱乐性的影视艺术中加快消退。

其次是戏曲地方性逐渐消亡。中国戏曲伴随中国特有的农业文化特色特别是地方人文特色,始终与群众息息相伴。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诸如京剧、粤剧、川剧、闽剧、豫剧和莆仙戏、雷剧等全国300多个剧种方言艺术。可以说,方言艺术是中国戏曲最为重要的特征。但是,全球化带来的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地方方言逐渐退出现代社会话语范围。而戏曲生存的环境却是现代影视——普通话文化氛围。在此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新的观众群体追求的是所谓的现代美感和审美趣味。这一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拒斥地方方言的无边剧场。在这广阔的剧场中,带着浓厚地方语言和文化特色的戏曲只能削减自身的地方性特色以获得观众的关注,这进一步加剧了戏曲地方性特色的消亡。

再次是戏曲观众流失。缺乏娱乐功能或者娱乐功能被其他艺术形式的娱乐功能取代,戏曲逐渐远离群众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虑。很难想象,这样的戏曲如何在群众的审美视野里再度呈现娱乐本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真正地走进群众心灵,为群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喜所爱。总之,有着悠久历史的戏曲在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正在逐渐丧失其本有的属性和特色,独为本圈子孤芳自赏,为观众所遗忘,生存空间为现代娱乐所挤兑,走向贵族化和边缘化。

群众文化为戏曲新发展拓展空间

虽然学术界对戏曲的形成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先秦歌舞到汉代百戏,从唐参军戏到宋金院本到宋南戏直至元杂剧戏曲和明代昆曲,戏曲本身就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伴随着其固有的兴衰起伏。它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并不意味着戏曲的消亡。在全球化加剧扩张的现代社会里,戏曲要重获新生,必须走出时代困境。在戏曲面临生存困境的背景下,戏曲只有重新回到群众中间,重新融进群众文化乃至扎根群众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走出困境。戏曲是与生产者(戏曲的创作者)、消费者(观众)和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等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戏曲产生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反应群众的喜怒哀乐,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文化内涵,提高了群众的艺术品质,同时,群众艺术品质的形成又促进了戏曲向前发展。戏曲在与群众和群众文化的双向互动中逐渐发展,变革,不断获得新生。

第一,正确理解群众文化。群众文化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存在和发展着,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艺术活动形式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史,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社会生活、社会机制的有机结合。群众文化有着明显的社会性。正是由于群众文化具有显著的社会性,戏曲才有可能重新融进群众文化,在与群众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实现新的发展。

第二,群众文化有利于丰富戏曲的形式和内容,为戏曲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群众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形成新的内容和形式。在群众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通过群众文学、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等活动种类和相对稳定的活动形式表现其内容。戏曲本身就扎根于群众和群众文化,受到群众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价值选择的影响,受到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影响。摆脱贵族化而重新回到群众文化当中的戏曲,结合现代技术表现手段,以虚拟的表现手法结合舞蹈,将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实现场景的诗话和写意。

第三,戏曲融进群众文化是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现代传媒的泛滥带来同质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也带来了大众文化审美疲劳。戏曲作为最具地方色彩的艺术之一“是一种广大的、普遍的存在,是一种戏剧中间最普遍、最深入群众的东西。它会成为一个广大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4]正因为如此,戏曲成为人们拒斥现代传媒文化艺术的最佳选择。也就是说,戏曲只有重新融进群众文化,恢复其本来的群众性、社会性才能被大众接受进而达到娱乐大众之目的。

戏曲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思考

戏曲与群众文化结合,使戏曲与群众文化、现代群众生活相和融合而更具表现力、吸引力和生命力,关键在于使戏曲成为“好戏”。那么,什么是好戏?古今中外对什么是好戏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爱听唱,看动作;有人重新奇夸张,看热闹;也有人要求表演好,动作语言感情化”因此,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戏剧应当“要有一个主题,然后才知道如何用种种的艺术手段掌握它。主题,是内容;艺术手段,是传达内容给观众的形式。主题一认定,一切艺术手段的运用就有了中心;只要运用得法,整个戏剧就可以统一起来。”这就意味着,戏曲与群众文化结合,融入群众文化,关键在于有确切的主题。而如何实现这确切的主题,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才能挖掘出真正为群众所喜所爱的主题,守护戏曲本有的文化价值,进而运用得当的艺术手段,才能成就一部好戏。

在二十世纪,戏曲为了在现代生活中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挖掘传统老戏的排练,在数量上增加了剧目的数量和种类,一方面立足传统老戏对传统老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剧作者(创作主体)、导演、演员和观众(文化、社会环境)的合力。因此,现代戏曲融进群众文化直至突破固有的模式裂变重生,取决于创作主体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环境。

戏曲创作主体的开放意识

首先,形成戏曲创作主体的开放意识,主要表现在艺术修养、生活经验和价值追求方面。布莱希特曾对中国戏曲的演剧技艺做出如此评价:“这种演技比较健康,而且(依我们的看法)它和人这个有理智的动物更为相称。它要求演员具有更高的修养,更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更敏锐的对社会价值的理解力。”

创作者的开放意识带来更高的艺术修养。这意味着创作者不能用固有的戏曲观念来审视现代剧,而应该赋予戏曲更为广泛的意义,综合优化各种文化元素,在强调突出戏曲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同时,突破固有的戏曲创作方法。创作者的开放意识带来更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意味着创作者不能躲在书斋里闭门造车,而应走进现代社会生活,体验现代社会生活,了解现代社会的变迁,在社会变化发展中丰富知识和经验,增加创作素材的积累。创作者的开放更敏锐的价值追求。这意味着戏曲创作者要真正了解现代社会真善美,把握现代社会思想潮流,从价值追求上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认同并表达他们的价值追求。

其次,营造开放的文化环境。开放的文化环境孕育出来的戏曲,才是“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的戏曲,也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戏曲。开放的文化环境拒斥政府行政行为介入戏曲的形成。戏曲作为艺术的一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的喜怒哀乐,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先秦歌舞、汉代百戏、唐参军戏、宋元南戏直至元杂剧戏曲和明代昆曲等等都是在民间社会中凭借其出色的审美意味自然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戏曲只有大胆走进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群众自主选择的方式,才能真正建立观众基础。但对于一些趋于边缘化乃至即将消失的剧种,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群众文化范文篇3

以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用战略和全局眼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繁荣群众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发展力,才能为构建和谐港城提供精神支撑。

在更高层次上确立群众文化发展理念,发掘和谐港城建设的源头活水。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品德情操,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地区的实践反复表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谐活力的建设。文化兴,则精神振;精神振,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港城注入亟需的精、气、神。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的过程,就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神鼓劲、化解情绪、沟通感情、增进融会、激发干劲的过程。必须要从建设和谐港城的时代高度,不断打开群众文化新视野,开拓群众文化新境界,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必须要从和谐港城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拓宽群众文化的领域,积极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相交融互动,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从和谐港城的发展要求出发,加强对现有群众文化的体制、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的开发、艺术生产的机制等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使群众文化与和谐港城建设的步伐同步。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优化群众文化服务,努力提升和谐港城建设的文化魅力。连云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群众文化方面,既有体现古海州特色的古城群众文化,又有体现沿海特色的滨海群众文化,更有体现内陆特色、中原特色的诸多地方群众文化。近年来,连云港从建设国际性滨海城市目标出发,推出了“在海一方”、“连云港之春”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但从整体来讲,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充分、特色建构上的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连云港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形成。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擦亮连云港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必须要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品位上下功夫,通过增加投入、加大建设,盘活资源、优化配置,激活机制、引进民资,立足山海、彰显特色等带有基础性、长远性和先导性工作,真正让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走进城乡、走进家庭、走进市民,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群众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凸显群众文化的和谐魅力,彰显人文关怀,推动和谐港城的构建,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群众文化范文篇4

本文作者:刘俊华工作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文化馆

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注重农村市场文化馆、文化站组织文化讲座,应该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策划文化讲座的具体内容,唯有贴近公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化讲座才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举办的文化讲座才会拥有热情的听众。尊重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应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途径,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创作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传播优秀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开办农民主办、农民主讲的“农民讲坛”,用群众自己的语言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使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搭建表演舞台,使他们由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为演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表现力强,既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明是非、知荣辱的积极引导,也是群众自我启发、相互学习的有效平台。

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增强群众文化讲座受众参与性的基础,只有群众文化团队搞好了,群众才有可能参与其中,实现预期的设想。一些一线城市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少尝试,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就一直大力推进示范团队建设,并出台《鼓楼区社区文化团队管理办法》,分级划管,将文艺团队分为品牌团队、特色团队、备案团队。品牌团队是区里的核心团队,在民政局登记,非企业法人单位,由民政局对它进行行政管理,文化馆进行业务管理,它有发票,可以有偿性服务。团队成员不能串团。文化馆以奖代拨,奖励文化指导员。特色团队是街道的核心团队,区级的成长团队。做法是在街道文化站进行登记,使其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备案团队,美誉度和知名度远不及品牌团队和特色团队,但具有一定的成长性,需要文化站和文化馆继续加以关注和支持。为此,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每年8—10万元的投入,支持品牌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鼓楼区如果有演出任务,这些品牌艺术团队和特色团队就马上到位,根据区里的演出要求无偿参与演出。这些群众性的文艺团队,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力,体现了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既是群众文化的参与者、享受者,也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

杭州市文化部门近几年也推出类似的做法,将群众文艺团队实行一、二、三等级评定,在经费上每年按等级进行奖励,在业务上文化馆进行辅导。杭州市余杭区除了为该区群众文艺团队评定等级、资金奖励外,提供文艺业务指导。区文化部门推出的“相约周末”文艺演出活动,为这些群众文艺团队搭建展示平台,由文化馆提供音响、灯光设备,为展示的文艺团队做好舞台保障,文化馆专业干部对团队节目进行辅导,前些年凡是愿意上“相约周末”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文艺团队,原则上都可以上台一展风采,文艺团队的积极性和展示的热情很高。通过演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今,余杭区的一级文艺团队能够为观众提供一台文艺节目,想想也真不简单。五、经费是支撑、政策是保障,抓好基层文化站,确保群众文化论坛的群众参与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拥有完备的经费是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没有经费是无法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的,同样,政策因素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群众文化论坛活动就有了发展的重要平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和障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尝试了以企业冠名的方式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收到较好效果.我们坚持家乡人宣传家乡企业的理念,统一制作了分赛区才艺大赛的背景布,利用舞台周围的彩旗、标语、图片对企业进行了宣传,为企业的发展鼓了劲、助了威、造了势,政企“双赢”效果已经显现。这一活动在群众参与面上、在形成丰满特色品牌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总之,吸引百姓参与群众文化讲坛的方法很多,在此,笔者只是列举了以上五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促进群众文化讲坛活动顺利的开展,从而促进我国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群众文化范文篇5

我认为黄龙文化周在我县来讲是大型的、有组织的文化活动,通过几年活动的开展,看出老百姓参与的热情和收到的良好效果,我想把这么好的活动再进一步扩大参与群体,更加注重活动的观赏性,使之发展成为“黄龙文化艺术节”,把黄龙文化艺术节发展形成为“文化*”的标志。

二、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品味,我县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县城现有府前广场、宝塔广场、站前广场、立交桥广场、百信广场、欧亚广场、纪念塔广场、南环休闲广场等大小广场十余处,无论哪里都开展的丰富多彩,有扭秧歌的、练太极扇的、跳集体舞的、合唱的、练健美操的、书法练字的、滑旱冰的还有走圈锻炼的等等,许多群众茶余饭后到这里休闲、娱乐,一部分参与、一部分观看。一位老退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广场溜达,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啊!”还有人说:“我们每天来看跳集体舞的,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听到那悠扬的乐曲,真是又养眼又爽心!”这些广场活动在今年的全民运动会闭幕式上也给了展示的机会,受到了全县人民的好评。一些老年人更乐于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我想广场文化是从审美意识、自我表现意识、群体意识等诸多方面来表现的内容,是集健身和情趣于一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的府前广场是一道很靓丽的风景线,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广场舞台,有舞台装置和音响设备,那将更加完美。还有一些广场需要增加健身器材来提升活动质量和空间,进一步拓展活动领域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走出去,帮助群众不断更新活动内容。

三、农村文化:今年夏天,长春地区农民艺术节启动仪式在我县府前广场举办,我县优秀农民歌手参加了这次艺术节的演出,充分展示了我县农村文化的成果。今年在前岗举办了欢乐庄稼院活动,省、市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建立了农民书屋,搞了三次演出,省、市电视台录像并播放。还有我们比较有特色的在省、市乃至全国较有名的农村文化:巴吉垒镇诗歌被国家授予“巴吉垒诗乡’,杨树林乡农民画参加了国际画展,小城子迷语闻名全国,前岗琐呐参加了农民艺术节。但是尽管部分乡镇文化较有特色,但就整体来看,相对县城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还是比较薄弱的,现在的农村文化不规范,层次低,我们要把群众文化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农村,想办法提高农民素质,普及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活动精品,以点带面,总结推广,工作的触及面还需延伸。

四、比赛文化:比赛文化是我的一个新提法,我想无论任何活动通过比赛和竞技都能不断的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发现人才,推动群众的参与意识。比如说,我们今年参加农民艺术节演唱的农民歌手王铁石等,就是今年合家欢杯歌手大赛上发现的。尤其在农村,这种竞赛式的文化活动,农民在农闲期间的参与意识相当活跃,我想这种比赛活动形成一种文化,让人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找自我、找乐趣、找感觉、找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水准,在这种比赛文化中提高全县全民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及竞争意识。

群众文化范文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均等化;特殊群体文化服务

文化馆的建立,其目的和价值在于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的人民群众指的是人民群众这一整体,当然包括了留守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体现了文化馆服务的均等化,也为文化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县级文化馆而言,应该充分了解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多渠道来强化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使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现阶段国内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现状以及问题概述

所谓的特殊群体,乃是指生活困难的家庭与个人、限制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生存质量较低的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因其自身的遭遇,故而在社会流行文化圈面前表现得难以融入。由此使得其长期面临着文化生活困顿的状态,久而久之,其审美水平同社会一般审美水平出现脱节。此外,前述群体收入水平有限,故而其文化诉求亦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是无从谈起。作为文化馆而言,其成立目的便在于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文化服务,由此可见,特殊群体抑或是边缘人群,文化馆亦应当给予其文化诉求给予关注。面对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文化馆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不过在实践当中,依然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使得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诉求尚且未能得到有效的应对。

二、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意义

从文化馆的定位来看,其乃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结构的组织,因此,通过给予特殊群体文化诉求以积极的回应,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文化馆承担着宣扬群众文化的重任,其日常工作包括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工作,让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富足,在社会公众当中寻找和发掘文化骨干力量,对其加以针对性培养,以此达到充实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的目的。同时,文化馆必须对社会公众现阶段的精神文化诉求做到精准地了解和把握,这样将确保文化馆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上,文化馆可以组织社会公众进行合唱、书法、美术创作、乐器演奏等形式。文化馆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实情,将各种优秀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整合,以此推出适宜本地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内容。通过文化馆所拥有的扎实群众基础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将确保其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使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福祉得到切实的保证。面对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诉求,文化馆应当积极加以应对和呼应,结合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和创设文化服务契机。

三、如何做好特殊群众的文化服务

要做好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文化馆方面需要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健全,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吸引特殊群体参与其中,紧扣时代主题,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内容,使特殊群体文化服务更“接地气”。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分析。1.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服务的过程当中,不仅应该向普通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落实文化权益,文化馆还应当把农民工群体、老年群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群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群体、残疾人群体、留守儿童群体以及生活困难群体作为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其文化服务诉求的了解和掌握,为其组织和开展适宜其精神文化服务诉求的文化服务内容。2.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设施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普通群众参与度非常高,而特殊群体参与度则较低。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要使文化设施覆盖全体群众。尤其是可以为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多开办一些图书阅读、培训讲座、广场舞会、艺术展览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特殊群体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产生提升自我的诉求。3.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健全,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唯有创设了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才能够确保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做到掷地有声。同时,文化馆应当在坚持开展线下文化服务工作的同时,把握好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全新工作机遇,依托信息化技术打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全新局面,这样,依托线下文化服务以及线上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有效地推动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工作登上一个全新的阶梯,这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亦有着积极的意义。很多文化活动都是线下展开的,残疾人出行不方便,参加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参与度特别低。但是如果展开线上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则能够使这部分行动不便、出行困难的群体,通过接受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实现对自身文化服务诉求的满足。4.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吸引特殊群体参与其中。文化馆应当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此种创新表现为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以及文化服务形式的创新,唯有坚持工作创新,方才能够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特别是特殊人群的认可和接受。在进行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创新体系构建时,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将文化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特殊群众个人价值方面囊括入服务质量提升考核因素内容中。5.紧扣时代主题,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针对留守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应该紧扣时代主题,致力于文化脱贫,满足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对于扶贫政策、国家相关的救助政策措施不够理解,文化馆提供文化服务,就需要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节目之中,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最关心的内容中提供文化服务,确保与时展同步。6.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内容,使特殊群体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文化馆在面向特殊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当中,必须给予地域性文化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文化馆所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无论是内容抑或是形式,均应当同地域文化做到密切结合,这样一来,将让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更加“接地气”,更能够得到特殊人群的关注、认同与参与。尤其是县级文化馆,所服务的群体多数为县、乡镇、乡村的群众,对于大众化的文化更感兴趣,尤其是本地特色文化活动(如黄梅戏、枞阳民歌、枞阳胡琴书、枞阳大鼓书和门歌等等),这些特色文化活动、民俗活动能够更多地吸引老年人群体等特殊群体参与,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弘扬本地民俗文化。

四、结语

在上文中,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国内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现状以及问题概述、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意义、如何做好特殊群众的文化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文化馆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服务机构,其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供给职责,并非仅仅为普通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而是应该覆盖全体群众,对于特殊群体更是应该充分发挥扶持和帮助功能,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层面的精准扶贫。为此,作为文化馆而言,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共同服务工作开展的综合水平,进行有效的市场发展规划,同时在综合服务能力培养方面投入必要的精力,从而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满,李慰椿,杨双琪.基于老年人特殊群体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0):19-20+24.

[2]程梦娜.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的文化服务与精准扶贫[J].青年时代,2019(6).

[3]刘学哲.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思考[J].参花(上),2016(9).

[4]李欣.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体系的职能定位与运营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7):124-124.

[5]姜冬云.加强公共文化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浅谈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J].剧影月报,2013(5):133-134.

群众文化范文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群众文化不仅是历史社会文化的传承,也与当前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1]。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主要是指群众自我开发、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的开展主要以群众活动为中心,更加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群众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我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当前社会的文化状态。以下对群众文化现象和建设进行简单概述。(一)文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需要完成所从事的工作之外,还会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以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十分广泛,群众文化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且群众文化会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群众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二)文化建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群众文化不仅能够体现出国家的特色,也能够体现出民族的特色。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群众文化特有的标志,也是其能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想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注重发展群众文化,使群众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所体现,从而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作用。下面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一)群众文化具有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群众文化最基础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对娱乐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与人之间都希望能进行深入的交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逐渐减少,而群众文化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群众文化门槛较低,群众只需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乐趣,就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能够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3](二)群众文化具有团结功能。群众文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为社会成员能够聚在一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统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集体活动也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愿意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因此,群众文化能够发挥出团结人民群众的作用,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三)群众文化具有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在我国,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群众文化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愈加广泛,甚至具有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我国要成为文化强国,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损失,需要建立群众文化作为基础保障,并且要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的价值,促使群众文化不断丰富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这样一来,能够为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群众文化具有发现人才的功能随着群众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而且还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拥有才艺的人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凸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而不断挖掘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4]。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越长,作用就越发明显,除了具备多种社会功能外,还能够充分凸显出文化价值。随着我国文化强国理念的贯彻,群众文化价值不仅能够引导社会文化更好发展,还能够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一)群众文化引导主流文化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主导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主导文化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文化的地位,还有助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并且能够促使我国文化得以健康发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且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要为群众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主流文化的发展。(二)依托群众文化发展精英文化要想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正确区分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精英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作为发展动力和基础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从发展内容和发展主体上看,又有着些许差别。精英文化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而群众文化则是以普通的人民群众为主。精英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只有实现二者的统一,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5]。(三)依托群众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为了能够促使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需要形成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走向市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得到群众文化的支持,只有得到群众文化的支持,才能够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经济效益,而群众文化能够为文化产业的打造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四、结语综上所述,群众文化为我国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但能够发挥出多种社会功能,还具有多种文化价值。在当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作用,要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从而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金亮.关于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探讨[J].大众文艺,2019,(13):11-12.

[2]李珍娟.探讨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传播力研究,2018,2(13):29.

[3]盛进良.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价值探讨[J].文学教育(上),2018,(09):178.

[4]王燕.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讨[J].大众文艺,2014,(18):17.

群众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对于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富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和发展群众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功能,也可以有效地发挥文化价值,可以凭借群众文化的力量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所谓群众文化,就是指人们在工作以外的一种业余的文化精神活动,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娱乐和休闲的社会活动。群众文化所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逐渐演变成了政府为主导的,广大群众进行参与的,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公共性文化活动。所以,群众文化具备较强的社会功能,能够体现出丰富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群众文化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群众文化目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全面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现状以及变化。其中,群众文化在文化现象中表现为:人们除了进行生产生活和工作之外,还会自主地去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参加这些文化活动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放松和休闲。当前的社会是由自然环境、人和文化构成的,所以在进行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群众文化,即人的参与,并且涉及多个区域,不管是什么时期、什么民族还是什么地区,都需要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另外,群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表现为:群众文化的自身有着特有的特性,如民族特性,这是无法被任何文化取代的,而且不同的群众文化会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这是十分显著的特征。群众文化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体系和机制,还要有自身的构成部分,不断地进行管理和运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群众的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进行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多的,第一点,进行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保证文化产业走势良好,且具备自身的发展特色。第二点,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社会发展需求,使得社会得以全面发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熟知。第三点,群众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建设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得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得以科学合理地运行,保证我国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富强,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切实地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不断地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最后,发展群众文化还可以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文化思想教育,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群众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一)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在进行群众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吸引许多的有相同爱好的人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当中来,有效地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发展人的优良品质和独特个性,不断地发掘出每个人的兴趣,保证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坚定强有力的基础,为基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发展休闲和娱乐。群众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该项娱乐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满足,使得人们的身心得以放松,减少人们的生存压力。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使得人们的精神得以满足,加强人们的精神建设,缓解目前人们的激烈市场竞争。(三)加强社会的认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有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人们之间的交流十分便捷,加强了社会的认同感。在目前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展现自身的个性,所以在进行群众文化发展中,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这一想法,而且还保证了群众的群体性功能,使得社会认同感加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备自身的特色,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所以文化很不相同,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社会认同感。(四)促进团结和仪式。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可以说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且仪式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加强社会凝聚力,推动人们不断进行团结,建立良好的品质。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是生活中的一项意识,群众文化把人民群众聚集在一起,让大家进行交流和协作,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团结帮助。(五)保护文化遗产。群众文化的特点是群众性较强,涉及的范围较广,并且群众文化还可以使得人们进行休闲和娱乐,加强人们的团结凝集等,这些特点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行群众文化可以有效地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公共保护文化遗产,并且群众文化的建设者以及实施者当中一定会有文化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着等,他们的存在会深深地影响其他人也加入保护文化遗产队伍当中来,进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六)展现社会的形象。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展现出社会的形象,一个城市的形象,是社会进行发展的重要的象征。与此同时,群众文化还可以彰显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开展群众文化可以不断地弘扬社会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社会。

四、群众文化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一)群众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丰富多样的文化在进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的发展还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保证该项产业获利。文化产业想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依靠群众文化,毕竟群众是重要的消费者,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凭借消费者。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文化产业可以依靠经济来进行发展,进而达到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的目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二)群众文化奠定精英文化。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是互相督促、互相制约的关系,这是因为我国的文化是十分丰富的,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发展的基础,可以有效地带动精英文化,给精英文化起到了奠定性作用。群众文化进行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精英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以两种文化需要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和发展。(三)群众文化彰显主导文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主导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导文化可以有效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与此同时,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不断地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社会的发展。另外,群众文化所涉及的人是非常多的,在进行群众文化发展时一定要保证人们的身心愉悦,提高人们的文化建设和素养。(四)群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群众文化中得以产生的,体现出了多种的文化形式,所以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依靠群众文化,加大力度弘扬群众文化,不断地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让每个人都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群众文化所带来的益处。通俗而言,群众文化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柱,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一切的核心,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不断地研究群众文化中有关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部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勃.职工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187+214.

[2]张秋英.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才智,2018(06):210.

群众文化范文篇9

(一)内容丰富多彩

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记录一个地方一段时期的真实记载,不仅只记录社会情况,也记录自然情况。在艺术门类上,群众文化档案管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并且每个门类上都有很多分类。并且每个档案都是工作人员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调查,搜集到各种创作素材以及工作人员对日常活动素材的调查、整理等工作,最终才能制作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所以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多类。

(二)形象性和多样性

现今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档案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容,主要差别来自基层人民真实的生活差异等,并且也体现出了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真实的记录了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为了更清楚的记载,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图片、实物等方法来真实的记录。

(三)群体性和成套性

由于每一次的调查都是集体一起来完成,所以在档案中每处都体现着大家的智慧和创意,所以每一个档案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大家一起来完成,这就使档案具有了群体性。并且从头到尾遵循艺术规律,这就保证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成套性。

(四)个体性

个人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很重要的一类档案,它是某个门类文学艺术人才的智慧结晶,也因为它只是一个人编制,这就因为编制人员的生活阅历、思想品味、审美意识、文化底蕴等不同,个人艺术档案都各不相同,从而每个个人艺术档案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也就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档案都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调查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虽然尽显不同,但是这些档案材料都真实记录的事实,其依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五)现场性

群众文化在搜集素材时,没有一套完整的文书和往来的规则来约束,只要求最大化的记住故事发生现场的模样,所以一般不能只通过文字来记述,多通过文、形、声等多个角度来记录。例如大型群众现场演唱会,就会通过照片、录像、录音等方式来记录现场。这是多角度的收集素材,才能使文档更加完善,使得历史更容易保存下来。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上的不足

首先调查的书面资料收集不全。社会调查是对基层人员调查的工作,但是在调查时,经常得不到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就导致收集到的资料不全,从而导致不能更好的记录历史。其次管理档案缺乏复合性,在群众文化单位主要是通过各种的社会活动来综合群众文化,但一般的社会活动是一次性的,缺乏连续的调查,这就导致了材料不完整、不连续,自然没有连续的活动,也就不会记录出完整的群众文化。

三、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措施

收集档案材料是整理档案的最基础工作,并且由于收集的途径复杂、收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材料收集比较困难,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档案材料收集的工作,应该创新收集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资料更加的真实、完善,继而整理出完善的档案。

(一)对重大活动的材料收集

对重大活动来说,不但要收集实施过程以及活动效果材料,也要收集到策划方案等全部资料。例如对于业余文学艺术的创作或演出,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乡镇文化站、单位等举办的群文化活动,对于这些活动都要提前进行调差,做到与活动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记录活动,从而使档案得以记录完整。

(二)加强收集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资料

群众文化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文化,所以就要多了解民间的艺术、人才。收集民间艺人的奇特技艺,例如特色的民歌、杂技、唢呐等,把这些民间艺术精华进行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完整的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才能帮助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重视对活动进行照片、录像、实物等材料的收集

在社会活动时要对活动多进行照片、录像等直观材料的收集。例如在书法活动中要注重摄影,在专题晚会,注重对录像、录音等材料的收集。并且也要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材料的保质期。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更加真实的反映文化艺术。

四、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在一段时间内,文化单位对社会活动的记载。它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以及群众文化事业的变化,对今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引导群众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艺术档案可以提供了群众文化单位选取群众文化队伍的依据。第二,可以供策划活动以及组织创作进行参考。第三,可以启示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与交流。

(二)有利于地区的发展

一个完整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以完美的表达地方文化情况,这就给考察地方提供了依据。并且也是“领导重视”程度,“工作业绩”等工作的有力佐证。这就可以为地区评比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为获得奖项提供依据。

(三)为职员评估提供依据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了各门类人才的文化艺术研究成果。所以在职员评比、考核或晋升等过程中,提供了强力、真实的依据,从而有利于活动进行。

(四)为群众提供资料

由于档案的大量素材,真实全面的记录了很多的素材,这就会使其他人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资料。例如《文化志》的编写时,里面的资料几乎全是通过文化馆中的珍藏文化档案。这些记录下来的档案,为其他人提供大量、真实的历史材料。

(五)对后世来说有很大的再生价值

群众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美术活动;开展策略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将群众美术文化活动落实到位,能够满足人们群众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实现美术文化传承的目的。文化馆要依据现状组织好文化美术活动,尤其是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确保相关活动更具实效性。

二、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的内涵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建设,然而在很多人的意识中,群众文化应该呈现出草根性。美术作品属于高雅艺术范畴,欣赏难度较大,但美术作品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其中不乏群众熟悉的“下里巴人”,如现代民间绘画。被视为“阳春白雪”的现代美术作品很多都在贴近生活生产,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使群众文化生活更为丰富。文化馆要认识到美术活动的价值,并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书画展览、创意设计、雕塑篆刻等,将民俗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保证群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从国家层面来说,群众文化建设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并推及地区乃至国家,大幅提升文化实力。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和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在心中形成文化自信。在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美术活动对实现传统美术传承及世界性传播的重要意义。例如,2年3月,作为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慈溪民间绘画赴新西兰交流展出,《被遗忘的文明》等25件作品在奥克兰市立博物馆展出,其中,《戴月归》等作品被该博物馆收藏。这样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可以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并在内心产生认同感,大幅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有效推动美术艺术的发展当前,国内美术活动持续增多,且作品形式更为多样,这对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头羊,各地文化馆应构建起更为健全的文化服务体系,在开展日常展览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如线上慕课、“文化走亲”“一人一艺”普及工程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美术发展,进而保证社会文化交流的切实达成。

三、当前群众文化美术活动存在问题

(一)内容形式单一

从国内各地文化馆开展的群众美术活动来看,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美术活动较为推崇传统中国画、油画等“正统美术”,而民间绘画、剪纸之类的艺术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艺术不够了解,社会美术具有的原生性难以呈现出来。另外,很多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艺人年龄较大,后继无人,导致群众美术活动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所以,当下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是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推广。

(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美术活动时,一般由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干部完成组织领导工作,不过,落实到具体辅导工作时,很多基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失误,例如,部分人员的艺术素养较高,专业能力较强,但有些人并不具备美术基础,相关组织工作无法有序展开。另外,一些专家、学者并未认识到群众美术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深入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这导致主导思想与工作方法不够合理,群众美术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群众的美术基础差异较大,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群众美术活动应呈现出公共特征,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参差不齐的群众美术基础对活动开展的影响非常大。参与活动的群众中有些人艺术修养高,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其进行辅导的难度不大;有些人则不具备专业基础,若想辅导效果达到预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关注点放在基础薄弱的人群上,那么专业基础较强的群众参与感会大幅减弱;如果不够重视基础薄弱的人群,则大部分群众参与的意愿会降低,明显会对群众美术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四)美术展赛活动忽略群众性

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文化馆选择的方式主要是展览、竞赛,并会给予优秀者适当的奖励以提高群众参与的意愿。然而,从活动现状来看,能够获奖的通常是专业美术工作者,普通群众只能扮演陪衬角色,这对群众参与热情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如果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么美术活动就无法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活动也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可行措施

(一)开展关于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培训工作

要想使群众文化交流更具实效性,相关职能部门就一定要依据实际需要构建合适的平台,使群众参与活动更为便捷。例如,文化馆可以将艺术展览、美术讲座等活动落实到位,在年初制定年度美术活动计划,下发有关单位,按需自由选择时间场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就近了解到更为丰富的美术文化,并展开深入的探讨。对普通群众来说,若想大幅提升美术认知能力,欣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文化馆要确保群众接触到的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此才能大幅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各地文化馆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式,除了将公益培训、座谈之类的活动落到实处以外,还要尽可能多地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这样可以使活动效果更加理想;还要通过引导使广大美术爱好者主动参与到创作中,并能够获得专业人士的辅导,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

(二)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

文化馆要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确保相关人员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并不断提升艺术修养,这样在展开群众美术活动时才能切实完成好组织、辅导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前行的脚步,多学习,多交流,用更为先进的美术理念指导工作,提升鉴赏、创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如集结美术专业毕业生形成艺术普及社会联盟,按层级扩大队伍人数,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教育辅导的实效性,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美术活动时也能够获得需要的指导。

(三)宣传美术活动

美术馆和文化馆要分析群众对美术形式的了解程度,要从群众擅长和熟悉的剪纸、绘画、刺绣等形式入手,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开展群众艺术展览,吸引群众关注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也可以搜集民间特色美术形式,添加一部分美术装饰、美术概念,组织群众进行创作和展览;可以开展相关讲座,对群众进行文化普及,使群众对美术展览有正确的了解;在展览时也要举行笔会、游览会、美术辅导活动,从而起到宣传美术活动的重要作用。文化馆平时可以在小区、企业、街道张贴一些美术展览的宣传海报,或者向附近的群众发放传单,增强美术活动的宣传力度。文化馆还要推进数字化发展,加快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结合微信公众号展开更广泛、更快速的线上宣传。

五、结语

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是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文化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正视群众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多种措施提升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使更多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群众美术活动中来,进而促进群众美术活动的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周梓芸.浅谈文化馆如何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美术活动[J].黄河之声,0(21):-.

[2]王俊萱.基层文化馆群众美术公共文化活动研究[J].美术文献,0(6):21-22.

[3]康玉华.探讨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J].参花(上),(11):1.

[4]韩小英.群众文化美术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索[J].大众文艺,7(14):20.

[5]王赛赛.群众文化活动中美术工作的开展刍议[J].大众文艺,6(1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