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要点十篇

时间:2024-01-02 17:47:45

税务管理要点

税务管理要点篇1

[关键词]内部管理;税务;实践;要点;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13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因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工资,同时像实验设备外借、场地租赁等都会增加学校的税收类型,税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对高校内部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各高校想要保证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应对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研究,以确保准确找到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点。

1 各高校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

任何税务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很难杜绝发生的概率,高校的税务工作也是如此,而税务管理岗位能够有效规避工作中的风险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的财产安全,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仍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单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工作内容是相通的,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且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税务能力进行考察,致使高校内部出现了税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管理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的税务管理质量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很容易使高校进入较为被动的局面,增加了高校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 税务管理信息化不足

税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快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已经成为了目前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式。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但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高校税务信息化的开展速度始终不太理想,始终还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税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主要反应在没有构建税务信息数据分享平台,校内不仅是税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像学校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等也需要对税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无法及时、快速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税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相应的税务信息,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税务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并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发展。

2 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要求

2.1 对税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高校相关领导必须要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税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并按照最新税法作为标准,本则及时纳税的原则,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改革标准的各项要求,保证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2 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针对部分高校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的问题,鉴于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必须设立专门的岗位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使高校即使是在新经济时代也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岗位要进行高校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以及申报营业税等内容的工作,确保各项涉税工作的执行质量,同时要保证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独立性,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设置专门管理岗位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对所有的税务工作内容统一进行管理与控制,为税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3 强化与税务部门的交流

我国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一直在进行改进,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革,始终还是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概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为高校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很容易遇到难易进行划分的法律法规,而且各地的税务开展方式都不仅相同等,这些问题都使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陷入了被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联系,按照税务部门的指导对模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本地的税务工作具体开展要求,制订出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准确确定纳税实践及纳税相关事宜,避免高校承担偷税、漏税的风险,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纳税形象。此外,要对本校涉及上税的活动进行公开化处理,使税务单位能够及时对本校的税务工作进行审查与指导。

2.4 构建税务信息共享网络

高校要对自身的税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对信息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处理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税务信息的共享网络,使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以便高校领导层准确对本校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各大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税务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校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加固处理,按照本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税务查询权限,以确保内部税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要设置信息自动处理功能,使系统可以自动对税务信息进行分析,当税务风险可能出现时,会及时向税务管理人员报警。

3 结 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税务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正面地对目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按照税务工作的开展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税务情况以及当地的税务相关要求,准确对本校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高校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税务管理要点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纳税,我快乐!

在这春风和煦的四月,在这繁花似锦的季节,在这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第21个“税收宣传月”。这是税务系统盛大的节日;这是广大纳税人喜庆的日子;这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节日。我在这大声地说“我纳税,我光荣!我纳税,我快乐!”。

纳税,真的快乐吗?请和我一起回忆一个小故事:我在读初一时,有一天半夜就被父亲叫起来,睡眼曚昽中。就听爸爸吩咐:“帮我拿起火把,我们挑粮食去仓库交农业税。”由于是小路,再加上我睡意犹存,一不小心,摔了一大跤……路程很远,到仓库时天刚蒙蒙亮。因为粮食不干,缴不了税,只好在仓库院坝里翻晒。直到第三天晚上,我和爸爸还在仓库熬夜,我当时很恼火,小声嘀咕:“交什么税嘛!这么折腾人!”尽管小声说,还是被爸爸听见了,差点被爸爸打一耳光。爸爸对什么税都认真对待,还常教育我说:“孩子,该交的税应该交,再穷也要交,不能抱怨!”

小时候的我总不明白,直到我参加工作以后,常与在地税工作的朋友聊天。我才真正地明白: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税收是祖国的血脉,税收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时,我才知道父亲的伟大!虽然他目不识丁,但对于税收却有很高的觉悟!

各位朋友,请想一想——如果没有税收,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是什么样子呢? ——“国将不国”一点也不夸张吧!因为国家的一切都要靠税收来实现。说小一点,我们的家庭有老有小,都需要吃、穿、住、用、行。需要过平安、稳定的生活,这其中,没有一项能离开税收。孩子读书的学校是靠税收修建的,治病救人的医院是靠税收支撑的,村村通公路是靠税收修成的……讲大一点,国防、军队的经费开支来自税收,铁路、航空的建设投资来自税收,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来自税收,农业税的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的免除、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等等,这一切,无一不靠税收,无一不是税收作出的贡献。朋友,难道我们还能说税收和我们无关吗?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税收工作吗?难道还有什么理由不依法纳税吗?

下面我要讲的这个纳税人更让我敬佩,那是河南省鹿邑县一等伤残退伍军人樊州让,因为他在部队中执行任务时,左腿摔伤,后被高位截肢,成为了一等伤残军人,他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申请退伍还乡。他仅靠一条腿的支撑,先后卖过水果、蔬菜、也摆过地摊,不论挣钱多少,他都按时交税。有人问他:“你是伤残军人,为啥不申请享受税费减免优待?”他却说:“我是党员,身残也要给国家做贡献。”后来他又患上了肺癌, 面对自己只有一条腿又患有肺癌的病情,他是那样乐观地说:“还是那句老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造福乡亲,无愧祖国。”当听到老樊的故事时,我惭愧啊!我们每月从工资里扣除的那一点点个人所得税,算得了什么?杯水车薪啊!微不足道啊!

朋友们,以上我讲的故事虽小,但却讲述了纳税人诚信纳税;体现了“纳税光荣,偷税可耻”;弘扬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所以我再自豪地说“我纳税,我光荣!我纳税,我快乐!”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关注税收、一起支持税收、一起维护税收!让我们普安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范文二:促进纳税遵从,防范税务风险

各位尊敬的纳税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里,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共聚一堂,以“促进纳税遵从,防范税务风险”为主题,共同研讨提高税法遵从度,有效管控税务风险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主题,谈几点认识。

一、对税务风险的认识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这几年经资本市场公开披露,或经媒体公开报道的“税务门”事件,这几个事件都是知名大企业税务风险爆发后自身蒙受巨大损失、有代表性、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实例:中国平安集团因税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其股价大幅波动,A股市场再融资计划受到影响;四川长虹集团虚开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国税部门查处,导致其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国美电器因涉嫌隐瞒销售收入被税务部门查处,遭遇空前信誉危机;谷歌在我国境内投资子公司涉嫌偷税,严重影响了其在华经营和企业形象……

由此可以看到,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的一个“定时炸弹”,如何应对税务风险的巨大挑战,将税务风险管理到位,是纳税人面临的重大课题。而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中也确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提高纳税人自我遵从度的核心工作理念。让我们一起从三个方面对税务风险进行深入剖析:

(一)税务风险的基本内涵。

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三类风险,即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在企业运转中,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管控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机制,而税务风险引起重视的程度远不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际上,税务风险的地位与企业面临的其他各项风险同样重要,影响同样巨大,一旦管控不当,往往会造成企业自身利益的巨大损失。这种损失的直观表现是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企业因不遵从行为而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企业的信誉。尤其在当前市场化条件下,很多企业上市经营、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的情况下,信息披露要求很高,税务上出了问题,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商业伙伴、客户的信任度。这对企业长远利益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计、无法弥补的。

企业做投资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但这一原则并不适用于税务风险。由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刚性,税务风险这根“高压线”一旦触发,给企业带来的只会是巨大的损失,而不存在所谓的收益。即便是从财务的角度上看,一些所谓的筹划和避税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这些行为一旦触犯到税法的规定,由此带来的损失却会是很多倍的放大,而且问题发现得越晚,采取措施越不及时,企业的损失就会越大。

对于企业而言,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税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因多缴税款或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二是因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受到税务机关的查处而增加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税务管理水平,企业发生的各种交易行为,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方式和准确度,企业员工的税收遵从意识等等,都会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二)税务风险管理的提出背景。

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所有企业管理者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税务机关优化纳税服务,实现管理方式变革必须解决好的一个课题。税务风险管理这一课题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税收法律法规环境不断优化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盈利模式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变化,使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等工作变得任务更加繁重,职能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利用税法漏洞进行所谓“避税”和“筹划”的空间越来越小,纳税人遵从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纳税人必须高度重视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执行,依法合规纳税,才能保证在政策的“落地”环节不出现问题。

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客观需求,都要求企业将税务管理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对税收政策的遵从度,认真做好风险管控。

(三)税务风险的特点。

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来看,税务风险的存在往往并不一定是企业的主观不遵从或者故意避税等原因造成的。有的税务风险源自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的不到位,导致对涉税事项的处理与政策的规定出现偏离;有的风险则表现为企业对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预期所带来的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税务风险管理体现刚性。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点,这是税收刚性的基本体现。对于税收刚性在税收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体现在税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但归根结底,税收的刚性需要通过严格的企业遵从和税务机关的严格管理来实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应该认真履行法律的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也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各项管理和执法工作。一旦试图挑战这一刚性,就会带来税务风险。基于税收刚性特征,税务风险管理也必然具有刚性,而且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涉税事务的日益复杂而不断加强。在这一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经营发展必然要筑牢的一道防线,绝不可有任何的漏洞,否则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税务机关也会密切关注企业的税务风险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帮助企业避免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税务风险管理使税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都得到有效加强,为税收执法的公正、公平提供了又一工作平台。

第二,税务风险管理体现前瞻性。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税务风险的存在,绝不仅仅是在税收的核算、申报、发票领购、涉税事项报批备案等税务管理的具体事项中,更加深层次的诱因,往往是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等前端环节中。企业的重大投资、并购、重组、利润分配、关联交易,以及各类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点等种种事项,其中往往都蕴含着巨大的涉税风险。因此,税务风险的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具有前瞻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至企业的各项决策环节,就是在事前要做好对相关税收政策的充分研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活动内嵌到每一重大风险事项的全过程,这是避免企业因风险遭遇损失的最好方式。

第三,税务风险管理体现收益性。一般认为,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下的一项分支性工作,税务管理只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方面的费用,而不会产生什么收益。实际上,税务风险一旦管控到位,企业将受益无穷。潜在损失的避免,是税务风险管理的直接收益;而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积累的诚信经营、依法合规、严格风险管控等经验和做法,将沉淀为企业的一种无形的财富,如果能够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将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间接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将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收益。

第四,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企业形象。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自身信用度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资本市场上各类投资者也密切关注着企业的各类信息,由此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而在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趋势下,企业的纳税情况往往被国外的投资者和经营伙伴看作是对企业实力和诚信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不能有一丝疏忽,一旦发生问题带来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甚至生存,这个责任没有人能担得起。

二、税企共同做好税务风险防控的四个支撑点

风险管理不仅为纳税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也为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无论是国家税务总局还是北京市国税局,均在近年对税务风险管理,尤其是对大企业、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多次指出,要坚持大企业管理的风险导向,防范控制税务风险,引导和帮助企业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的自我防控,以风险为导向,前移管理重心,依据企业税务风险程度,实施有差别的税收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有效指导企业管控税务风险,总局也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从税务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六个层面,为大企业、重点税源企业搭建了税务风险管理的完整框架。北京市国税局也制定了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要求,基于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我们深刻总结了税务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近两年通过实践,我局确立了征纳双方共同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四大支撑点,即互信、互学、互通和共赢。

互信。是指税务机关和企业间建立起以诚信为原则,以和谐征纳关系为目标的良性关系。企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主体,企业自身的努力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企业已经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实施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高素质从业人才,有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税务管理,提高税务风险辨别和管理能力,实现自我遵从。税务机关基于企业的实际遵从情况和法律赋予的权限,给予企业的政策辅导、风险提示等服务,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外因。税企双方的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以诚相待,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共同掌控好风险管理的要点。

互学,即税务部门要积极向企业学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交互式的税收管理。由于重点税源企业往往具有经营结构和层级复杂、经营业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涉税风险事项日益增多的特点,税务机关向企业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税务机关将税法规定与企业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提供准确的政策服务的前提;同时,税务机关也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参与到税收管理中来,积极邀请企业政策研讨,听取企业对政策的理解,税企共同识别政策执行的主要风险点,达成共识,这既是对税务机关工作的帮助,也是企业了解税务机关政策执行要求的有效途径。

互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明确指出纳税人有对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对纳税程序的知情权,也负有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直接涉税信息和报告其他重要涉税信息的义务。用好权利,履行好义务,都需要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充分沟通和信息交流。因此,互通即税务机关主动为税企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方式,双方能够就自身掌握的信息充分开展交流,税务机关及时将政策法规执行要点、涉税管理具体规定以及关注的主要风险事项及时提示企业,企业则应将自身诉求及时反馈到税务机关。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源泉控制。

共赢。通过“互信”、“互学”、“互通”,税务部门实现依法治税,纳税人实现对税收政策的自我遵从,税务风险自我管控,纳税义务有效履行,达到税企双方共赢的结果和目的。这是征纳双方都希望看到的成果,也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三、西城区国税局风险管控的主要举措

西城区国税局承载着上级税务机关和辖区内纳税人的期望,为纳税人管好风险,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全面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有效举措。

制定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指引。制定《西城区国税局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指引》,将占我局所得税税源规模95%的230余家企业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框架。在这一指引中,我局明确指出了重点税源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需要重点防控的十类风险项目,为企业确立了重点事项的风险管控标准以及税企双方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使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开展重点税源企业驻厂调研。在详细研读总局《重点税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基础上,以《西城区国家税务局落实<重点税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全貌;按照调研提纲,组成调研团队,深入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内控制度、财会及税务核算管理方式,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实现自我遵从。目前,我局已经开展了对中化集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以及部分电信行业骨干企业的调研工作。

借助中介机构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管理。我局确立了10类风险管理重点行业,选出每个行业中一到两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税源企业作为深度管理对象,税务机关与税务中介一起参与到重点税源企业的涉税审计和汇算清缴工作中,挖掘行业涉税共性,发现涉税风险点,并从税收监管的视角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中介的审计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推广对整个行业的管理经验。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政策执行情况风险提示。明确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税务中介在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中的法定责任,构建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提醒机制,以《税收政策执行操作工作规范》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规范指引。对政策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以《重大涉税风险事项提醒问询函》的形式,向企业发函进行核实,督促企业在规定时限内自行纠正。明确不按规定执行政策,会造成由理解偏差造成的客观违法转变为明知故犯的主观违法的后果。通过对我局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重大涉税风险事项进行提示,我局已为部分重点金融企业、电力企业等及时管控风险提供了有效帮助。

(二)扎实推动税务风险管理服务工作。

我局将政策服务作为税务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核心,树立“帮助纳税人管好税务风险就是最好的纳税服务”的理念,搭建起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服务平台。

构建政策服务模式。在对税收政策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我局成立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团队,与大企业、中介机构一同研讨税收政策执行要点、口径和风险点。截至目前,我局开展了文化转制企业税收政策、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基金行业政策等多场专题政策研讨,对所得减免税、资产损失、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等10余项税收政策的执行要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基于我局纳税服务站这一政策服务平台,自去年以来,我局已经组织了对合并纳税企业及下属成员企业、大型商业企业、电信企业、金融企业等一系列政策培训工作,为企业指明了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值税政策执行等方面的风险。

税务管理要点篇3

1.税源建设体现现实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税源下滑,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导致经济税源减少的因素,又有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保持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严峻。各级地税部门要从客观现实认识到加强税源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税种、行业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保障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税源建设摆到地税工作的突出位置。

2.税源建设具有基础地位。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经济税源需要通过强化税源管理来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近年来我省地方税收管理实践证明,税收管理的基础必须是税源建设。离开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提高对税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内容上突出税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税源监控的制度和方法。

3.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是经济的缩影。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把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税源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培植好税源、保护好税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税源建设的主要目标

4.地方税源发展壮大。落实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地方税源增长点,不断促进税源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增长。

5.税源清楚数据准确。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税源分布、结构和发展等情况一清二楚;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管理规范有序,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更新。

6.税源管理程序规范。税源管理程序规范、标准统一;征、管、查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督有力、运转高效。

7.税源管理效能提高。税源管理成本不断降低,征收率明显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按期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达到95%以上。

8.税源控管能力增强。建立起税源监控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体系,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源流失,努力完成全年地税收入任务。

9.服务税源措施到位。地税人员的经济税收观明显增强,能正确处理好依法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执行到位,服务税源措施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构建服务型地税部门。

三、大力培植地方税源

10.用足用好政策。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各级地税部门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执行支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基础产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11.抓住服务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生工程建设、鼓励再就业、扶持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服务重点。要认真落实好省局“支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12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开辟纳税成本的“洼地”、涉税服务的“高地”。

12.积极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息广泛的有利条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在高度重视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为产业发展、企业节能增效、企业加强管理、企业产业调整提出建议;要认真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行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继续完善窗口服务功能,大力推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不断扩展和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建设12366服务热线;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认真落实“两个减负”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纳税服务工作标准,强化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的纳税服务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创优地税政务环境。

14.坚持依法治税。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行公开办税,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收入质量,既要防止违规减免税,又要严禁买税、卖税、引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依法保护好纳税人合法权利,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完成收入任务、涵养税源、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地方经济与地税收入协调发展。

四、创新税源管理机制

15.及时掌握税源状况。要认真组织开展税源调查工作,掌握政策性、经济性税源增减情况,把握经济发展趋向与税源演变的关系,摸清税源底数及其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地税收入趋势;要建立健全动态税源数据库,使各级地税部门、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范围的税源都一清二楚;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税源的调查,掌握税源的变化趋向。

16.抓好税收分析。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掌握税收动态变化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涉税信息,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在微观上查找原因;要重点分析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掌握税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规范征收管理,有效防范税收流失,挖掘税源潜力,有针对性采取强化税源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17.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要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认真落实省局“两个减负”工作方案,切实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升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继续开展优秀税收管理员评选活动,激励税收管理员学业务、增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8.实施税源分类管理。要从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实施税源分类管理;要建立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分区域的税源分类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要实行跟踪管理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要加强纳税申报管理,抓好纳税辅导工作,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方式;对纳税意识较差的企业要从规范账务核算、严格审查收支情况入手,加强纳税检查,整顿秩序;对核定征收户,要加强巡查巡管,全面实行计算机参数定税,公平税负;对流动性、零散性税源,要加强源头控管,建立和完善、代扣制度。

19.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要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要重点加强对建筑安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资源垄断等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零负申报、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各级基层地税部门要设立纳税评估专业岗位,充实评估力量;要落实评估工作责任,明确评估工作任务;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值;要充分应用好纳税评估管理系统,提升纳税评估工作水平;要组织开展优秀纳税评估案例评选,总结交流纳税评估经验;要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处理。

20.强化“以票控税”。加强对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管理,加强发票的监控和检查,提高发票使用率;做好发票开具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的日常比对工作;大力推行有奖发票,促进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加大对代开发票的管理力度,坚决防止利用发票引税、买税、卖税;稳步推进税控装置;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加大对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广告、娱乐服务等使用假发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理检查,整顿和规范发票管理秩序。

21.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要认真按照省局的要求,重点抓好大型连锁超市及电视购物、建筑安装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专项检查;同时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性地对营利性医疗及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服务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拍卖企业、非居民企业、3年以上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专项检查。

22.建立综合治税长效机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努力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方式,明确相关部门的护税协税责任和义务,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建立地税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定期交换制度,拓宽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实行部门联合办公,完善代扣税收办法;建立健全税收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税协税环境。努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管理新格局。

23.建立税源管理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从税源管理的各环节制订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行为。要积极探索建立户籍管理、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税负管理、税款入库、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工程项目税收管理、征收方式认定、纳税评估、巡查巡管等工作标准,为税源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

五、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2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重视税源建设,把优秀人才充实到税源建设岗位上,把税源建设工作优劣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税源建设工作具体措施,明确税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深入基层、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税源建设规律和发展方向,及时解决税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25.优化资源配置。要结合机构改革,根据税源分布情况,从提高税源管理效能出发,优化税源管理机构设置。要进一步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税收管理员占全体地税人员总数比重不低于40%,使税源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任务相匹配;要顺应经济税源向城市和城镇集聚的大趋势,对税收管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选调一批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人员从事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税务管理要点篇4

【关键词】 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002-08

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重要。随着2003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及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逐渐引起大中型企业高管层的重视。要搞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厘清企业税务管理、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等内涵并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和设计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明确并理解企业税务管理的内涵及内容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构建和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

(一)企业税务管理内涵

对企业税务管理内涵的界定,国内近几年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1.不同观点评析

(1)杨抚生、李树林(2002)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以遵守国家税法及各项税收法规、政策为前提,充分运用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税法对纳税人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活动。

(2)任寿根、周瑶(2006)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由税务决策、计划、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组成,使企业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管理活动。

(3)张武平(2007)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税款,同时追求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事先策划和安排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以获得企业最大的税后利益。

(4)王家贵(2007)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一系列全过程管理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析和研究、筹划和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等。

(5)何慧玲(2008)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纳税人)为了实现最大税后收益,在能够获得一定税前收益时,利用合法途径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6)贺新华(2011)认为,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法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预测、协调、组织等活动,实现对企业税费支出的控制,从而获得最大的税后效益。简单地说,就是以合法的形式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7)杨东(2012)认为,税务管理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纳税成本的最小化,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对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分析、筹划、监控、预测、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的总和。

通过对以上不同观点的分析,可以总结以下两点:

第一,第(1)(2)(3)(5)种观点目标过于微观,把目标界定为“税收成本最小化”,而且税务管理过程过于模糊,即使有税务管理过程也过于微观。

第二,第(4)(6)(7)种观点虽然强调了税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以及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只限于“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没有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全方位去考虑。

2.税务管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定义税务管理,不仅要考虑税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各个环节,还要考虑到税务管理的不同层次。所以,税务管理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前提,利用有用的涉税信息,持续地提高税收成本效益和降低税收成本的行为,该行为包括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四个环节,而且涉及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层次。该定义明确了企业税务管理的战略层次目标是满足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运营控制层次目标是持续地提高税务成本效益,日常管理层次目标是持续地降低税务成本,信息管理层次目标是及时提供税务管理信息。企业税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与税务管理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内容的界定

1.不同观点评析

对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内容的界定,国内近几年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1)张武平(2007)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放任自流的被动纳税;中级阶段是税务会计师、税务律师专业管理;高级阶段是企业全面税务管理。

(2)何慧玲(2008)认为,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报税、配合税务部门检查、税收筹划、制定企业税收政策和程序、税务风险评估及管理和提供其他税项支持六个方面。

(3)于淼(2010)认为,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涉税活动管理和企业纳税实务管理两部分。通过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罗列为税务信息管理、税务计划管理、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纳税实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五方面。

(4)贺新华(2011)认为,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税务申报管理、国家财税法规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税额统计与分析、涉税合同审批、涉税问题分析、专题税务策划、涉税决策支持、税务沟通与协调、企业内部的税法宣传和税务培训、涉税管理流程再造、税务咨询管理等方面。

(5)杨东(2012)认为,企业实施税务管理的运作流程主要由配置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收集税务管理相关信息、制定和实施税务管理具体方案、方案的反馈和重评四个部分构成。

通过对以上不同观点的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内容太琐碎,缺乏一定的高度;第二,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战略层面的内容;第三,太注重涉税的具体事项;第四,只讲到某一环节的具体程序。总之,只限于“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没有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多层次以及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多环节去考虑税务管理的内容。

2.税务管理的内容

对税务管理内容的界定,要在把握好税务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税务管理的层次性,而且要考虑到税务管理的过程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内容,本文认为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务战略管理层面即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战略决策过程中的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税务运营控制层面即供应、生产和销售经营战术策划过程中的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税务日常管理层面即税企关系、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管理过程中的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税务信息管理层面即涉税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过程中的税务信息策划、税务信息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二、企业税务风险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管理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前提,利用有用的涉税信息,持续地提高税收成本效益和降低税收成本的行为,该行为包括税务策划、税务控制、税务效益度量和税务业绩评价四个环节,而且涉及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层次。企业要进行税务管理,就必然有税务风险的存在;而税务风险的存在,就导致了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

1.不同观点评析

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涵的界定,国内近几年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1)刘蓉(2005)认为,税务风险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

(2)王震寰(2006)认为,税务风险是由于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而需要补税、罚款甚至接受刑事处罚的一种可能性。

(3)蔡昌(2007)认为,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没有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多缴或少缴税,导致未来利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4)苏丽洁(2009)认为,因涉税行为引发的企业税务风险包括多缴税和少缴税两方面。具体说来,其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未缴或少缴税款)违反了税收法规的规定,导致其面临补税、罚款、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其二是对税法理解不准确,未能合理地利用相关税收政策而导致多缴税款,致使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5)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在 2010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税务风险包含了两种可能性:其一是纳税人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循税收法规,从而导致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其二是因为纳税人未能正确理解税法规定,未能充分理解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导致多缴税款的可能性。

(6)罗威(2012)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种,它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或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处罚导致了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的可能性。

通过对以上不同观点的分析,可以总结以下三点:

第一,税务风险是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第二,税务风险是税务管理中未来可能的损失,没有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收益;第三,第(6)种观点虽然强调了“企业经营活动中”,但没有从税务管理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全过程去考虑企业税务风险。

2.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不确定性是税务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只要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税务风险就存在。但是企业税务管理者认识能力有限,对税务管理过程中的事项不确定性认识程度肯定与其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把税务管理过程中事项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程度叫做客观税务风险,税务管理者主观认识税务管理过程中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叫做主观税务风险。至于税务风险的内涵,本文认为,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管理者在税务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涉税事项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未来带来可能利益和可能损失。至于一项税务风险事件会给企业带来税务收益还是税务损失,就看税务管理者怎样去认识和管理税务风险事件。如果主观税务风险和客观税务风险基本一致,而且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税务风险事件,就能为企业增加税务收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损失和税务风险管理费用;反之,就会为企业减少税务收益或者增加不必要的税务损失和税务风险管理费用。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1.不同观点评析

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涵的界定,国内近几年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1)刘蓉(2005)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或其他税务主体对税务责任不确定性的管理。

(2)张剀、邹国金(2009)认为,税务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及流程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都具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

(3)盛立中(2009)认为,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链条上大部分涉税事项都存在潜在的问题。

(4)许鲁才、张晓(2009)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以不影响正常经营目标为前提,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因税务问题而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等税收负担,而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过程。

(5)罗威(2012)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以避免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为目标,以自身经营情况和税务风险的特征为切入点,建立的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本文结合以上不同观点,可以总结以下三点:

第一,税务风险管理是对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第二,税务风险管理是对税务管理中未来可能产生损失的控制,没有考虑到税务管理中未来可能收益的管理;第三,第(3)种观点虽然强调了“企业经营的各个链条”,第(5)种观点中虽然强调了“建立的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但没有从税务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全过程去考虑税务风险管理。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综合以上对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内涵的综述,本文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者在税务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风险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素及内容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素

结合COSO 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1)内部环境,总体上是指企业管理者确立的税务风险的理念和税务风险容量,具体是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者的个人品性以及经营活动所处的涉税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者看待和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

(2)目标设定,是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确保税务风险管理者采取科学的手段和程序来设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同时保证所选定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支持并衔接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还要与企业的税务风险容量相适应。

(3)事项识别,是指从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内部或外部原因中识别潜在的涉税事项,它包括了代表风险损失的事项、代表风险收益的事项和二者可能兼有的事项,风险收益被反馈到企业战略或目标制定的过程之中。

(4)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已经识别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管理依据。税务风险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既要对固有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5)风险应对,是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者在识别和评价可能的税务风险之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税务风险管理者选择包括回避、承担、降低和分担风险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把将要面临的税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容量相匹配。

(6)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者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税收控制政策与程序,以确保所选择的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得以有效实施。

(7)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借助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包括信息在税务风险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信息管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流动。

(8)监控,是指企业为了能够动态地反映税务风险管理状况,并使之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必须使整个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处于监控之下,必要时及时进行修正。监控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个别评价或综合评价。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根据前文对企业税务管理内涵及其内容、税务风险管理内涵和税务风险管理要素的分析,本文对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税务风险运营控制、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和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界定如下:

(1)税务风险战略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者在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战略决策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未来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2)税务风险运营控制是指税务管理者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经营战术策划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未来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3)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者在税企关系、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未来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4)税务风险信息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者在涉税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未来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的过程。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者对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要搞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的整体框架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以企业税务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者(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深度参与企业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包括税务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层面的风险管理,而每一个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又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要素,所以,本文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设计

要使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行,科学地设计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子系统是必要的。

1.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以企业税务战略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战略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让企业税务战略管理决策者(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深度参与企业投资、融资和收益分配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融资和收益分配战略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结合前文对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要素和主要内容的界定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本文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框架如图4所示。

2.企业税务风险运营控制子系统的设计

以企业税务运营控制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让企业税务运营控制决策者(企业供、产、销决策部门)深度参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战术策划,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供应、生产和销售运营控制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结合前文对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要素和主要内容的界定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本文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运营控制子系统框架如图5所示。

3.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以企业税务日常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让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决策者(企业财务和审计部门)深度参与企业税企关系、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日常管理,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企业税企关系、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日常管理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结合前文对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要素和主要内容的界定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本文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框架如图6所示。

4.企业税务风险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以企业税务信息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让企业税务信息管理决策者(企业财务和信息管理部门)深度参与企业涉税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管理,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企业涉税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管理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结合前文对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要素和主要内容的界定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本文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信息管理子系统框架如图7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只有以企业税务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以构建“让企业税务管理者深度参与企业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和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为目标,才能构建一个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杨抚生,李树林.税务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任寿根,周瑶.公司税务管理与筹划[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 张武平.企业税务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何慧玲.公司税务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5] 贺新华.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6] 杨东. 我国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探索[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7] 于淼. 油田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

[8] 蔡昌.税务风险防范、化解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 苏丽洁.论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23).

[10]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010(3).

[11]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 刘蓉.公司战略管理与税收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3] 王震寰.不可忽视的税务风险[N].中国税务报, 2006-08-07.

[14] 张剀,邹国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解析[J].税收征纳,2009(6).

[15] 盛立中.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J].上海国资,2009(6).

税务管理要点篇5

关键词:企业 税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3-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I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

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粘锘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 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 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 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 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 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 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 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 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 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11] 衡明霞.加强煤炭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0

[12] 申纪新.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税务管理要点篇6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全程管理,搞好动态分析

对待重点税源纳税人,我们应该全程关注其税款的申报缴纳情况,实现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由税收管理员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审核纳税人的相关纳税申报,因为税收管理人员对其税源情况和其他相关的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在纳税人申报之前审核纳税申报表,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报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保证重点大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能避免纳税人一时的疏忽造成被罚后果,既服务了纳税人,同时又宣传了税法。工业中重点企业一般都是税源大户,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纳税人,重点纳税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数额在基层征管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目前,桥西区地税局共管理正常纳税人5117户,其中年纳税人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123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23户.2007年共入库各种税款81560万元,年纳税50万元重点税源纳税人共缴纳税款77277万元,占全局入库税款的94.7%,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好重点税源纳税人对税收工作是重要性.如果重点税源户在税款入库上稍有差池,对我们的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新晨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税务管理要点篇7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全程管理,搞好动态分析

对待重点税源纳税人,我们应该全程关注其税款的申报缴纳情况,实现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由税收管理员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审核纳税人的相关纳税申报,因为税收管理人员对其税源情况和其他相关的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在纳税人申报之前审核纳税申报表,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报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保证重点大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能避免纳税人一时的疏忽造成被罚后果,既服务了纳税人,同时又宣传了税法。工业中重点企业一般都是税源大户,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纳税人,重点纳税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数额在基层征管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目前,桥西区地税局共管理正常纳税人5117户,其中年纳税人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123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23户.2007年共入库各种税款81560万元,年纳税50万元重点税源纳税人共缴纳税款77277万元,占全局入库税款的94.7%,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好重点税源纳税人对税收工作是重要性.如果重点税源户在税款入库上稍有差池,对我们的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税务管理要点篇8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企业跨国家、跨行业经营,集团化运作,其内部交易与财务核算日益复杂,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同时,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也日益成为各国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剖析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矛盾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汲取国际上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大企业税收监控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企业;税收监控;政策

一、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现状1.机构设置情况天津市地税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是以市局大企业管理部门为指导,建立以专设机构和非专设机构相结合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为加强全市大企业税收管理,管好全市的大企业与重点税源,2003年组建了市地税局直属局,专门负责铁路运输、邮政通信、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发电供电、供水供气、航空运输、海上运输、高速公路、银行保险信托等十大重点行业以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务局、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14户大企业的全职能税收征管工作,全市将近50%的定点联系企业成员单位均由该局管辖。各区县地税局的大企业管理部门统一设置于税管科,同时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负责其区域内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开展信息采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风险管理等具体工作。同时,各区县局可依据自身情况确定区县级定点联系企业。2015年2月,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处,专门负责、统一组织对大企业的个性化纳税服务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指导基层单位做好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的管理与服务。2.定点联系企业情况2008年11月,总局下发了《关于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选取45个大型企业集团作为总局层面的首批定点联系企业。2012年,天津市地税局与天津市国税局共同确定了36个市级定点联系集团,下发了《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在津成员单位共计842户,占全市正常开业单位纳税人24.5万户的0.34%,2013年度纳税122.48亿元,占同期地税税收收入1067亿元的11.48%。其中纳税超过千万元的有191户,不足万元的企业有73户。市级定点联系企业共计760户,占全部税务登记户数的0.16%。2014年度入库税款90.8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款的7.38%。其中纳税额超过千万元的有46户,不足万元的企业有66户。两级定点联系企业的分布,既体现出重点税源集中度较高的特征,也呈现出大型集团企业成员较多,经营情况不尽相同的特点。3.个性化纳税服务推行情况根据总局进一步加强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市地税局大企业管理部门紧密围绕该意见的内容,逐步推进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工作。一是召开税企见面会,构建税企高层对话机制。二是建立税企互动机制,为大企业提供贵宾服务。建立大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市局各处室对所分管的定点联系企业指定定点联系人,负责协调大企业提出的个性化涉税诉求。建立大企业走访制度。2014年,以总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以发送致纳税人公开信的形式,征求大企业的涉税诉求,为大企业排忧解难。4.税收风险管理情况通过几年来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不懈探索,市地税局大企业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模式、数据应用手段、企业税务风险特征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确立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以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为对象,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以建立上下联动制度为突破,以风险管理、税源监控、纳税服务为核心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2013年,市地税局印发了《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指南》,对大企业容易产生的税收风险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分流程税务风险特征库和七个分行业的税务风险特征库,具体为通用行业、银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和烟草行业。

(二)当前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受现行税收属地管理体制的影响,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天津市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基本是在分税种管理为主,日管业务属地管理不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属地分散化管理的弊端,是容易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不利于对大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控管。征管层级相对较多,未能建立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发展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目前,天津市地税系统内部仍然是根据税种功能划分业务部门,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要与流转税、所得税、稽查、征管等部门进行协调,难免出现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力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税部门管理和定点联系的大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一些大型中央企业的分支机构级别与市级税务机构是平级的,高于具体负责管理的分支税务机构,税企层级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现象,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统筹开展工作。2.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不够及时,无法实现有效防范事前风险。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目前基本是依据企业申报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实施管理,这些信息的获取基本是在企业纳税义务发生之后,不具备前瞻性,无法实施有效的税收分析及纳税评估,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二是税源管理机构无法掌握整个企业集团的全貌,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平台仅是简单记录企业的基本信息,未能登记集团公司或总部与下属公司间的关联关系,无法有效监控关联企业。综合征管软件只能对简单的日管业务进行操作,不具备实施税收分析与纳税风险评估的功能,对大企业海量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目前地税部门获取大企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改造过的“二手”信息。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企业管理的成效。3.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健全。天津市地税部门管辖的大企业,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风险实行实时管理和监控。由于大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性不尽相同,控制风险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区别,因此需要对存在不同税收风险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管理,以切实防范和规避税收风险。4.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大企业纳税人的涉税问题十分复杂,需要的纳税服务层次相对较高。就天津市而言,由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成立时间不长,人员基本是从其他业务处室抽调或调配组成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直接从事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直属分局,从整体管理状况来看,也比较缺乏同时掌握税收管理、法律、经济分析、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日后实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客观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应对大企业的专业财务管理团队,征纳双方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经验借鉴

1.以服务纳税人为理念,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与差异化纳税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不仅要求税务机关实施日常的征收管理,还要与大企业建立一种透明、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关系。特别是综合功能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将大企业纳税人作为客户,充分考虑大企业的差别需求,与纳税人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因此,主要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都将协调处理好与大企业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职能来履行。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大都改变了以往“填报纳税申报单之后才进行检查”的方式,转向“通过对于大企业的实时和预先管理”来协调与大企业的关系,实现一站式服务。2.大企业税收管理侧重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税务审计作为税收执法的主要手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将税务审计的功能分解为风险评估、审计选案、审计策略、审计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等具体的环节和步骤,根据不同类型的大企业细化各个环节的操作,达到以审计手段强化管理的目的。同时,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非常注重建立行业分析部门,既有助于管理者对各行业存在风险的全面了解,又能够使政策制定者系统了解行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实现了最佳的管理成效。3.注重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机构效率。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资历,其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在各自领域内的行家里手,诸如会计师、税务师、律师、金融分析师等,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鉴于大企业纳税人需要的纳税服务层次相对更高,因此,增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的频次和力度,也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另外,为确保专业管理人才不至于外流,发达国家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对更好的物质待遇。4.重视现代化信息征管手段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电子申报、计算机审计等多种信息化征管手段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三、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一)强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在防控大企业税收风险方面,总局层面已经做出了初步的尝试。2009年,颁布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从设立税收风险管理岗位、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四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性规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指引》中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亟需借鉴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机构实施税收风险管控的经验和做法,在操作层面进一步细化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与规程。首先,通过收集企业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点。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识别税收风险点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分析企业财务和税务数据,剖析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并与行业内其他相关企业做横向比较。这是识别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最直接途径。二是采用调查问卷。设计真实、可信度较高的大企业电查问卷可获得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便于管理机构了解企业的税收风险状况,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其次,评估分析大企业税收风险,对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量化,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排序。针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点进行成因分析,估算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尽可能量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的程度大小,以准确评判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第三,制定差异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根据税收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低、中、较高、高风险四个层级。实施差异性的风险应对策略:(1)对于高风险的大企业,采取严格的监控手段,包括避税调查、专项检查等措施,派驻专门人员监督企业的风险,集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实施税务审计。(2)对处于较高风险的大企业,通过增加检查和审计频率,扩大审计范围来切实防控风险。(3)对处于中等风险的大企业,引导企业签订遵从协议,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专题税收审计,协助其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4)对于低风险的大企业,主要通过强化纳税服务,满足和回馈其涉税诉求的方式,引导其主动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形式规避风险。最后,及时反馈和提示税收风险,提高大企业税收遵从度。通过与存在不同风险的大企业构建沟通机制,帮助大企业及时知悉税收风险内控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确定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以有效引导和加大管理力度的形式,降低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通过纳税人提供的信息反馈,对相关业务流程设计加以改进和完善,力求将大企业税收遵从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税务审计定位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核心环节和主要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搜集大企业海量涉税数据,并加以深度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威力。以行业管理为主线,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从企业单点管理到整体行业管理的转变,完善健全行业风险特征库,增强行业风险识别能力。根据区域内行业集中程度、纳税能力等实际情况组建行业管理小组,归纳总结行业税收特点,查找行业税收风险点,研究行业税收风险应对策略,全面提升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二)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是指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大企业信息、共享征管信息,交换管理信息、工作指令,加工处理工作信息和信息的网络系统。面对大企业纷繁复杂的各类海量信息。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难以实施对大企业的有效控管。发达国家的管理大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高效运作的现代化信心管理网络,从而对大企业的各类涉税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监控。构建大企业税收综合管理平台应包括对大企业基础信息库的建设维护、对税源监控的实施、风险分析评估的执行以及应对的结果、风险反馈和改进机制的运转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风险管理流程的闭循环。预留多元化数据的传导接口,逐步引入工商、海关、审计、公安、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的涉税数据,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为日管提供准确、全面的分析数据。现阶段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功能全面、快捷高效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企业税源管理分析平台。目前,虽然我市地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已经普遍使用了综合税收征管软件,但由于综合征管软件中有关大企业组织结构和关联业务记录的缺失,缺乏对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亟待建立能供各层级管理机构共享的大企业税源管理分析平台。一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和关联业务的基础资料库,将大企业的详细资料纳入“一户式”电子台账实施基础管理;二是建立大企业申报资料库,以便汇总申报数据与其分支机构申报数据的比对;三是实现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对接,便于从财务软件中自动提取数据;四是建立大企业分析预警指标库,要求大企业报送信息时做到责任到位、时间到位、质量到位、人员到位和衔接到位,打造信息化监控平台,使对大企业的日常税收管理工作延伸到其产、供、销数据链的分析;五是聘请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共同研发大企业分析模型,建立分析、预测和监控平台,提高监控数据质量,实现集中优势、智能优势和效率优势,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采集难的矛盾。其次,畅通税源信息渠道,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实施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进行分税种管理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征管工作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整理和筛选,为税源监控和分析提供依据。立足于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全面采集涉及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交易、物流、信息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管理、海关、技术监督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运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包括注册登记、资格认证、资金流向、关联票证等信息。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实现资源资源共享、高效利用,为全面动态掌握大企业涉税信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鉴于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经营领域广泛、关联交易频繁、内部结算复杂、税源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健全现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管理体系,改变常规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的模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和大企业分行业经济税源分析模型,强化对大企业税基、税源的综合分析,对大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全面实施监控。对于特大型企业可采取派驻税收管理员进入的方式,实施全方位直接化的税源监控管理,掌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权,将大企业的涉税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三)为大企业提供集约化与个性化纳税服务优化服务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整个纳税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纳税服务业务创新的难点。发达国家加强大企业纳税服务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引入客户式管理理念,与大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注重在税收管理与执法中为大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和高质量的纳税服务。因此,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应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构建优质、高效的大企业纳税服务机制。一是加强权益,切实维护大企业合法权益。为大企业开辟办税“绿色通道”,及时受理和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对其提出的涉税问题的建议与意见,视情况不同转相关部门处理,并适时将处理过程与结果向企业反馈。分析大企业在涉税方面的机制性缺陷和不遵从风险,帮助大企业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部门实行的实时和预先管理的方式,注重管理前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发设计着眼于大企业风险超前预防、及时发现、实时解决,实现税企共嬴的操作方案。制订针对大企业特点的管理服务办法,内容涵盖税企信息反馈、税企恳谈会制度、前台预约服务专属通道等方面。真正做到对大企业的科学高效管理与服务。三是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与大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定期或不定期以通气会、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动沟通。宣传税法,回应大企业关注的涉税问题,促进大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涉税业务处理的做法和经验。鉴于大企业税收管理涉及的税种较多,范围较广,需要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构建有效运作的上下级之间和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四是进一步扩大税收遵从协议的谈签范围。遵从协议的谈签可以使大企业的纳税具有确定性,也可使地税部门提前知晓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为大企业交易和经营活动的税收后果提供预先的制度安排。只有不断完善和丰富遵从协议内容,加大遵从协议的谈签力度,税务部门才能更好帮助大企业防范税收风险,节省和控制征税成本。

税务管理要点篇9

本文以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理论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类型、影响因素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构建系统的金融服务外包的税收政策体系,并得出本文的结论,即在我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之际,要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大方面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防范,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服务外包;税收政策

一、服务外包的含义及我国当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

服务外包其实质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非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源管理先后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税收专管员专责管户的模式和八九十年代的征、管、查三(两)分离的模式。从而使企业能专注核心业务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服务外包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服务外包业按提供的服务内容,可分为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按发包、接包方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随着各个时期税制结构、征管手段、管理理念等不断更新,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税源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现行税源管理模式的确立也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现行税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初步实现了信息管税

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各级税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信息化建设已与日常税源管理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科技手段、信息技术提高税源管理的质效,已经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普遍共识。

(二)以管户制为主要特征

为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各级税务机关普遍实行了责任区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通过加强责任区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强税源的日常管理。但无论是责任区管理,还是税收管理员制度都是以管户制为核心,其工作的思路是通过税务管理员来加强某一地理区域内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与责任区管理相比,更加细致、更加科学,但仍没有突破管户制的管理思想。

(三)更加突出了纳税服务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近年来,税务机关的征收部门除了履行传统的税款征收职能外,已把纳税服务工作放到了突出位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咨询活动,提供了点面结合的各类特色服务,纳税服务工作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纳税人的遵从度和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现行服务外包业的税收政策及不足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当前针对服务外包的税收规定来自于财政部《关于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意见》(财企[2008]32号)(财税[2009]63号,以下简称63号文)和(财税[2010]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等文件。现行的税源管理模式逐步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如下:

(一)税源管理导向不够明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纳税人的数量急剧增加,税务机关管理和服务的纳税人越来越多。而税务机关由于受机构、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每年新招录的公务员极为有限。税务人员少,纳税人众多,已经成为当前税源管理的一大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以管户制为特征的责任区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上级机关的各个部门都强调自己的工作重要,导致基层工作没了重点,什么事都在做,什么事都做不深、做不透。如何将有限的征管资源配置好,将其用在刀刃上,工作中的针对性不强,管理的成效不明显。

(二)分类分级管理不够深入

因为各级税务机关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所有现行的税源管理模式还是以属地管理为主。目前分类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在基层税务机关所在的行政区域内,这种分类管理很不彻底,难以显现出这些行业或类型纳税人的整体特点和管理规律。 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根据纳税规模的大小对基层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少,对重点税源的实际监控管理不到位。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

(三)综合治税网络不够完善

目前,税务机关已可以从若干政府综合治税成员单位获取涉税信息,但由于是跨部门获取信息,在工作的衔接、配合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由于信息获取面不够开阔,获取渠道不顺畅,涉税信息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同时,基层综合治税机构的建立和运作都存在不少问题,其未能将有关职能部门无法掌握而就发生在基层的涉税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给税务机关。畅通信息采集渠道,明确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健全、完善综合治税网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四)信息管税还有较大潜力

然而,在日常工作由于纳税人主动提供的信息可靠度不高,数据质量是信息管税工作的生命线,导致税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质量不高,事倍功半。为了开发而开发,为了评比而开发,为了考核而开发,开发、建设过后没人维护、没人使用、没人完善,创新而不务实,创新而不创优,创新而不坚持,最终之前的努力成为一场空,留下的只有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心涣散。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上级税务机关的业务部门往往习惯于定期以某一个或几个工作主题进行数据分析和任务推送,但由于事项较为单一,不综合,未进行系统分析,这不但加重了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负担,干扰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而且造成了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到了工作质效的提升。

(五)纳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有较大改进,办税服务大厅的环境更整洁了、设备更先进了,服务态度更热情了,一些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的理解过于肤浅,喜欢做表面文章,习惯于等着服务、被动服务。一些税务机关出台的措施不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从如何方便自己为纳税人服务出发。工作中往往是给纳税大户带红花,此外,税务业发展不快,虽然其业务量增加了,收费提高了,但是整个行业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未能真正成为税务机关的好帮手,一部分中介机构甚至出现了唯利是图的情况。

三、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税收对策

目前,要完善高新技术(服务)和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对从事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的企业,暂不区分是技术性外包还是劳务性外包,统一划入技术性外包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立法层次,在所得税方面均考虑按高新技术产业统一的税收政策,参照其中的技术服务类行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建议放宽对服务外包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软件企业认定方面的限,提高认定依据的立法级次,尽快将现行的部门规章上升为系统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的法律条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建立和完善新型税源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

(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科学精细管理税源

1.打破地域限制,实施分类管理。在对纳税人类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扩大分类管理的地域范围,实施的是专业化的税源管理,而不是对什么类型的纳税人都要进行管理。即使条件不具备,各级税务机关也要在其内设部门中体现分类管理,将具有同一特点或者符合某些规律的纳税人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2.突出管理重点,实施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税务机关在管理税源中各自的重点和工作职责。对重点税源的风险事项、全局性的重要复杂事项、典型性的风险事项、重大疑点的风险事项要直接负责应对和管理,不断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撑。对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数据模式建设以及推广应用,要由省、市以上税务机关牵头组织,负责实施。

(二)完善综合治税网络,提升数据采集效能

建立、完善综合治税单位的考核机制。目前,税务机关从综合治税成员单位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实践证明,仅靠税务部门内部信息的应用是很难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综合治税是税务机关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税源管理手段。对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为组织税收收入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一方面要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拓展涉税信息来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工作交流等有关制度,细化落实具体工作内容,提升涉税信息质量。另方面要主动联合各街办加强基层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建立社区税源监控工作站。

(三)依托信息管税平台,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近来年,各地税务机关开发了许多应用软件,也建立了许多数据模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再不能盲目的发展,我们要留下经过实践检验有实际效用的软件和模型,否则我们就要毫不吝惜地将其清理掉,实现去“伪”存“真”。我们才能真正通过应用软件和数据模型来发现税源,管理税源,产出税收,提高效率。一是对数据的分析一定是综合分析,即是税务机关要对所掌握的、纳税人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二是要将分析出的一个个疑点信息都归集到一个个纳税人身上,一次性的将风险应对任务分配到各职能机构。

(四)强化纳税服务举措,大力引导纳税遵从

目前,虽然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较大提升,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申报纳税的程度。.转变服务理念,营造良好氛围。税务机关要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导向,努力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新型征纳关系。细化服务举措,提供贴心服务。积极探索征纳互动管理模式,经常开展纳税人之家活动,真正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做到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实行准入制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引入淘汰机制,不断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执法服务并重,提高纳税遵从。严密监控纳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针对不同的等级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使纳税人从遵从税法中得到实惠,从而促使其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

总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彬.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EJ].南方金融

2、姚勇,董利.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监管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

税务管理要点篇10

关键词:税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税收政策的日趋完善,企业中大量的涉税事项也越来越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合理合法的税务管理,对于企业顺利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税务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谈起,着重探讨目前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此文能引起企业对税务管理的重视,并通过高效的税务管理带动企业的经营发展,规避企业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一)合法性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依据国家的各种税收规章制度,对企业自身的涉税行为的一种自律行为;

(二)重要性

企业的税负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外在成本,它同时又具有高风险高弹性的特点,所以管理和控制税负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管理内容;

(三)专业性

企业的税务管理必须是建立在企业自身行业经营特点的基础上,规范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约束企业的涉税行为,优化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实现其管理经营目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无法应付如此繁杂的税务管理工作。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管理观念滞后,纳税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税收管理观念滞后,企业人员对税法以及相关的法规认识不足,经常把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混为一谈,税务管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大多停留在被动执行国家税务法规制度的水平上,不能充分利用税务管理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把纳税当成一个负担,少纳税、晚纳税甚至不纳税成为很多企业税收筹划的重点,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也不太规范,纳税申报资料有错报、虚报现象,漏税、偷税等违规、违法行为在企业中时有发生,企业税务管理的缺失不仅使企业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失,同时也给企业的信誉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专业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税务管理问题大都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对税收征管问题做研究探讨,很少有从企业(纳税人)的角度研究税务管理,导致企业的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大多数企业只是被动执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对税务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不但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配备的专职税务管理人员也很少,而且这些税务管理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担任,没有经过专业的税法知识培训,企业也没有给这些税务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他们只是满足于完成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等日常工作,他们没有动力、没有精力去研究最新的国家税务方面的法规政策,更没有能力为企业做合理的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人员的较低的专业知识水平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纳税成本。

(三)企业税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手段欠缺

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和保障。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应付税务执法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而做,包括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业务,企业自身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等,也没有借助外部机构的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税务筹划等一系列纳税实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致使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处于缺失的地步。

分析导致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多数企业对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比如现在企业中对税务管理一些观点:“关系论”、“技巧论”、“筹划论”等等,说明企业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税法体系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成文的《税收基本法》,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充分认识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完善相关制度

企业税务管理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言而喻。税收作为一项高风险和高弹性的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在企业利润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如何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庞大的税务支出,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核心内容。

(二)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仅凭财务人员担任税务管理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税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税务管理人员,这不仅是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涉税工作的同时,还应及时掌握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的纳税行为统一筹划、统一管理,使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随着企业涉税事务的日益繁多,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涉税人员不但要精通税收业务,掌握企业所在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税收筹划能力。企业应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利用专题讲座、继续教育和税务执法部门沟通座谈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他们成为企业税务管理的中坚力量,为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企业税务自查制度,完善涉税风险预防机制

定期进行企业的税务自查活动,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家税务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12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带着刚研发成功的税务自查软件对石化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务风险自查活动,该自查软件把企业的税务管理问题划分为近千个风险控制点,要求企业通过自查填报各问题点,从而达到发现税务风险、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企业应顺应国家税务部门的执法动向,建立自己的税务自查体系,完善涉税风险机制,首先要按照国家现行税法的要求,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企业纳税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及时整改解决,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其次,企业还应定期对本单位各种税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分析并提交税务分析报告;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收集行业内部的各种涉税信息,及时了解企业内外部的税务动态,对企业税务进行纳税评估,达到预防企业涉税风险、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

(四)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和提高。企业要夯实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负责,向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申报资料要经过专业人员复核,涉及税额较大、复杂的涉税事项要经过专业素质较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等等,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企业想尽快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仅靠企业内的税务管理人员是不够的,毕竟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受到行业的限制,了解到的纳税业务有限,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国家税法政策的走向。因此,企业应适当聘请一些社会专业机构的税务管理专家,定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税务管理咨询服务,这些专业机构的税务专家大都业务精通,对新政策把握准确,实践经验丰富,通过他们的指导帮助,可以尽快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税务法规的日趋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内容也会随之不断更新,企业在税务管理中也将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这些都需要企业在对税务管理高度重视的基础上,不断的研究探索出更适合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模式,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