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背景十篇

时间:2023-12-29 17:52:29

移动支付背景

移动支付背景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医院收费管理;新思维

一、移动支付概述

1.移动支付的概念

移动支付也可以叫做手机支付,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

2.移动支付的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移动支付是属于电子支付的一种,也就具备了电子支付的一些特征,然而移动支付也因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性

移动支付可以打破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消费者可以随时的查询账户的情况,以及进行购物消费。

(2)移动性

移动支付可以消除地域和距离的限制,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对所需要的应用、服务、娱乐和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获取,是具备了先进移动设备的移动性特征的。

(3)定制化

移动支付可以通过手机简易的操作界面和先进移动通信技术,消费者可以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服务和消费方式,简化了原来复杂的账户交易。

二、医院收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经济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医院收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规范的收费操作流程

目前在移动支付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网络化的收费方式,这种方式应用的是医院的内部系统,采用网络化收费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收费,但是这种收费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收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发生。同时有的医院网络收费并不能实现对收费的全过程覆盖,因此就会造成医患退款困难、不能分清收费权限、收费操作流程混乱的问题发生。

2.收费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在我国一些医院中还没有对收费管理电算化进行普及,有的医院收费管理还依靠传统的手工记账,一些收费还工作是由管理人员通过手工记录来完成,这样的收费管理方式既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还降低了收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另外大量的收费记录账本也不方便查询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医院领导及时的掌握时机的收费情况。

3.收费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大多数医院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一些收费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有的甚至是由医务人员来兼任,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收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随着收费系统的不断更新,有的收费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严重影响到了收费管理的效率,有的收费管理人员认为收费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在工作中缺少对收费管理工作的热情,缺少了对收费管理服务的意识观念。

三、提高医院收费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移动支付的经济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医院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收费管理水平,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健全收费管理监督机制

医院收费管理操作流程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监督机制:

(1)票据检查

为了提高医院收费管理的水平,医院要做好管理票据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严格的票据使用标准,对票据的购置、使用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审核,一方面医院要制定出收费票据管理岗位制度,设立专门的收费票据管理岗位,提高收费票据管理人员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收费票据管理的细节工作,对收费票据的使用和保存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票据报账要采用日清月结的方式。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对于收费票据的管理也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这样既可以提高收费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收费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

(2)严格监督收费流程

医院要做好收费管理环节的监督工作,对权责关系进行明确,将收费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对由于收费管理票据工作人员造成的失误要予以严厉的处罚,保证收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收费管理工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涉及到的业务比较复杂,因此收费管理工作就不能由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员工来兼任,这样是很容易导致权责不明确、收费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发生,而是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收费管理工作,明确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职责,这样也有利于医院对收费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加快收费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收费管理工作,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比较多的业务,收费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科室和人员也比较复杂,要保证收费管理工作的及时、准确、合理,就需要医院加快收费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医院要购置一些自动化的办公设备,利用先进的打印机、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来提升收费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收费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另一方面医院要从各个科室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收费管理软件进行升级,提高收费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人为失误给收费管理工作带来损失。同时,为了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蛟谑辗压程中得到及时的沟通,医院也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网络沟通,实现收费管理的网络联通,这样就可以使得财务部门及时准确的了解财务信息,也可以实现各个科室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

医院要采用信息化的收费模式,例如可以采用“一卡通”的收费模式,也就是说将挂号、收费一体化,在挂号的时候就是先预留现金,在就诊的时候患者就可以直接刷卡进行缴费,缴费过后余款可以直接退回,并不产生任何的费用,大大的节约了患者排队缴费的时间。

3.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院收费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收费管理人员来完成,因此医院要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提高对收费管理人员的录用门槛,既要要求收费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收费管理水平,还需要收费管理人员拥有先进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要有及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单位收费系统的变化更新情况,医院要定期对收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收费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先进的收费管理系统,避免发生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医院也要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要让收费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可以通过建立奖罚机制来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也给医院收费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对移动支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破原来传统的收费管理观念,树立移动支付的先进收费管理观念,从移动支付的角度提高自身的收费管理水平,为广大医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婧.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3.

移动支付背景篇2

2007年1月,在一场关于“金融与支付”的论坛上,当盛大网络公司总裁唐骏在台上大谈盛大电子支付业务时,引来下面众多业内人士低声议论。可能更让人们疑惑的是,唐骏声称,其电子支付在2006年底的美国路演中已经成为主要介绍业务之一。这到底是为了迎合美国投资者还是盛大的一颗真实棋子?

而对于电子支付界来说,更大的悬念可能还在于,2006年底传言变现实的“TOM-eBay易趣”组合,及其幕后站立的“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身影,这四者的结合一旦成行,对这个行业形成的马太效应足以改写支付业的游戏规则,影响多家支付商的命运。

让人难以捉摸的还有央行已经连续四次推迟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2007年3月,这个旨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身份界定和规范管理(即业界所谓的发放牌照)的政策传来最新的出台时间表―来自央行支付结算司的消息称,“结果4月份就会揭晓”。而将这几个时间点放在一起,留给了人们一个更大的疑问: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能够确定的是,以互联网草根姿态起家的电子支付已经不再是民间支付公司的独享地盘。包括盛大、腾讯身后的财付通、淘宝为后台的支付宝在内的支付平台,以及背景更为深厚、规模更为庞大的中国移动,无一例外都拥有数量巨大的终端用户和独特的渠道优势,这就像是为虚无缥渺的互联网世界寻找到了无数的落地出口,电子支付市场轻而易举的落入这些寡头地盘。

一场终端为王的商业游戏即将在电子支付领域声势浩大的上演。

“TOM-eBay易趣”的幕后身影

这就像是一场情节紧凑的商业大片。

2006年12月,传言中的“TOM在线接手eBay易趣”终于成为事实。与这场结合同时被证实的,还有另一则传闻―贝宝将以1.05亿美元投资联动优势,换取后者33%的股份。而在2005年9月,TOM在线已经和联动优势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市场联合开发与推广基于银行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手机支付产品及服务,传言中,李嘉诚基金会董事、TOM集团第二大股东周凯旋也是联动优势股东之一。

两个情节的结合点在于联动优势。这家2003年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公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一直是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独家运营实体,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业绩与背景不相符”而广遭业内人士诟病,但现在看来,当人们还在嘲笑的时候,它以及它背后的股东方已经在开始大手笔布局。

就在过去的2006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国内几个地方悄无声息的启动NFC(非接触式支付)商用试验。据中国移动内部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个被普遍解读为“手机替代银行卡”的应用已经预计将成为中国移动在2007年之后的重头戏。如果成行,拥有过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无疑将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支付清算组织。

尽管TOM、eBay方都以沉默来回应这一传闻,但有来自这两方以及联动优势的知情人士都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三者的结合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6年5月,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就曾告诉本刊记者,2006年底到2007年初公司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但他当时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在此之前,联动优势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受韩国DANAL公司之邀,中国移动研究院组团前往韩国访问,张斌也在其中。DANAL是韩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和移动内容提供商,为SK电信、KTF、LG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被视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运营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尤其是在NFC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直到现在,联动优势在移动支付上的动作主要嫁接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上,这项2002年就已经开通的远程支付方式被业内公认为存在着操作复杂和支付安全系数较低等几道硬伤,业务范围也多局限在“非实物交易支付”,这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释放巨大潜力的一大瓶颈。

北京某电子支付公司总裁告诉记者,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是需要将手机终端层面的操作简单化,二则是要求支付运营商在商户市场上从线上走到线下,大规模扩大收单市场,而非接触式支付尤其是NFC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不再是传统的通讯工具,同时还是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终端,使得大量的面对面支付结算能够通过手机完成,这已经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

但抛开政策管制因素不说,向NFC跨越的背后实质是手机取代银行卡直接成为支付结算的终端介质,支付运营商的重心也成为发展商户和最终用户并重。对于联动优势这样的国内移动支付运营商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运营经验。

而eBay易趣旗下的贝宝正好能够补上这一块短板。

C2C支付的终端嫁接

贝宝的母体Paypal从一开始就是以账户支付的模式进行运营,这一模式的关键点在于Paypal能够将最终用户牢牢抓在手中。在被eBay于2001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到目前为止,Paypal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14亿个帐户用户,月资金流量达到20亿美元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要超过中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交易量。更值得指出的是,PayPal卡已经从网上走向线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并在支付结算业务上对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实质威胁。

在此之前,对Paypa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eBay曾一度寄以厚望,为此,还专门为Paypal取了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名字“贝宝”,并在中国独立运营。在eBay易趣的C2C业务过去几年遭遇了淘宝以及腾讯拍拍网等本土公司的强力阻击之后,对贝宝更是满怀希望。

2006年9月,担任贝宝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廖光宇取代吴世雄成为eBay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廖在加入eBay之前,一直拥有的是金融背景,在渣打银行中国区先后担任中小企业银行业务部总经理,信用卡、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业务部总经理,及个人银行业务部负责人。这一变化被业内普遍解读为eBay基本放弃在中国C2C市场的计划,而将赌注下在电子支付业务上。

有意思的是,2006年9月也是上一版本传言中央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出台的时间。但据某同情贝宝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后不久,贝宝就从内部渠道得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取得牌照,个中缘由除了其过于明显的外资背景,“可能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因素,”这位人士意味深长的告诉记者。

对于eBay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时的eBay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要么彻底放弃中国市场,要么改变行进路线。以合作的方式,选择“曲线救国”路径,似乎成了eBay在中国市场的唯一选择。

而TOM背后的李嘉诚背景,加上联动优势股东层的资源,使得三者的结合体拿到牌照基本不成问题。能够想象的是,“TOM-eBay易趣”不会简单的停留在电子商务的结合上,而联动优势背后的中国移动因素也使得Paypal从线上走到线下的支付模式拷贝到中国成为可能,“只是支付载体从卡片变成手机而已”,电子支付领域某资深人士认为,“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的真实商业价值在于将C2C帐户支付模式与数量庞大的手机终端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激活了贝宝的巨大商业潜能,“这已经成为中国支付市场的最大变数,”并开始牵引国内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几大领域的敏感神经。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胡滔就认为,单纯的第三方网关支付模式还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的位置,真正存在“能跟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全面开战”可能性的就是以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C2C支付模式。

“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虚拟帐户,在做本应属于银行业务的帐户管理和支付结算;另外更关键的是,依托自身的C2C交易平台,他们经营了大量客户,”在胡滔看来,“银行本有的优势一是能抓到最终客户群,另外就是拥有支付结算的通路和网络,现在这种C2C交易模式下支持的支付模式正在从两方面正面冲击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而更为可怕的是,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一旦成型,等于为贝宝的C2C帐户支付模式在中国市场寻找到了一个最具优势的渠道出口,中国移动2亿多的用户在理论上都将可以嫁接到这一支付平台上,而且这种对最终用户的争夺更是存在着取代性―手机应用比起银行卡来,对用户更具粘性。

终端为王

移动支付应用走在前列的日本和韩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事实例证。以韩国为例,“无线结算服务”已经成为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这3家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韩国手机用户申请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将手机当作信用卡”在韩国也成为一种常态。

同样在移动支付应用相对成功的日本,就在2007年2月,NTT DoCoMo与麦当劳结盟,双方宣称从今年10月起,NTT的用户将能够利用它们的手机,在日本3800家麦当劳餐厅支付电子现金。值得注意的是,NTT DoCoMo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在2006年投资了重庆一家叫“结算行”的公司,而后者已经获得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运营包括公共事业结算在内的各种支付服务。

市场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则称,在未来5年,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移动运营商不会看不到这一趋势。事实上,早在2003年之前,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充值卡直接进行话费之外的消费支付,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这一项明显“超出经营范围,进入金融业专营的支付领域”的业务在当时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但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移动的一些地方分公司又开始悄然推出这一项业务。在湖北武汉,不少湖北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消费结算,其发展程度甚至已经到了“湖北移动的用户去理发都可以用手机话费结算”。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中国移动总部还未公开支持推广这一业务,但在默许之下,不少地方移动公司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但手机显然不是唯一的终端王者。

一直不显山露水的盛大早在 2003年就推出了盛大网络电子支付系统,成为国内首批与主要商业银行实现直联合作的互联网公司。盛大电子支付业务负责人茅建忠称,盛大拥有4.6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全体中国网民在盛大注册3次以上),其电子支付平台最初即是从满足盛大用户的交易需求出发而建立。2006年12月,盛大网络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正式推出。而作为盛大网游商业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直接促进的预付卡的销售占据了2006年第三季度预付卡总量的22.7%。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从之前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到现在走向台前,盛大内部显然对这一业务定位进行了调整,而在其中起到作用的,正是其以机顶盒为代表产品的家庭娱乐战略。

事实上,电子支付现在盛大体系内还未成为一项独立性业务,但国内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已经将其旗下的财付通支付平台剥离出来,成立独立公司进行运营。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颖麒告诉记者,财付通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大而全的支付品牌”,而其母体腾讯1亿多的QQ实质用户无疑是支撑其财付通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背靠腾讯这个互联网终端之王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源,据刘颖麒介绍,腾讯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究用户使用习惯,对其支付产品进行研究。“在一个大的观察室里,我们能够看到使用我们产品时候,用户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嘴里在说什么话,走到某一步为什么会放弃等”。

这种从用户中随机选择进行研究的方式使得财付通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用户设置密码的时候,可能会设置一个跟QQ密码相同或者非常简单的一个密码,前者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会跟他去谈,看他设置后的一个感受,进而在流程中添加一个改善,比如限制他不能相同或者提醒,这样会使他在后期使用密码时操作更顺畅。”

同时,刘颖麒也认为,这种掌握终端用户带来的优势是其它的电子支付机构所不具有的。正因如此,尽管商业银行界对腾讯一直颇为戒备,但仍对与腾讯的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兴业银行都先后与财付通一起发行了联名的实体信用卡或借记卡――而这种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也是其它支付公司难以企求的。

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最后真正能主导市场的也可能只有这些能够直面消费者的支付运营商,而中国移动和腾讯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但要真正闯入这一市场,目前看来,“监管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牌照发放问题还是最大门槛。”

出逃路径

而对于其他一些一直忙于跑马圈地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来说,在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价值正在逐渐萎缩,面临商业银行挤压的同时,这些终端巨头的加入更像是一只突然出现趁火打劫的猛兽。

北京YeePay易宝CEO唐彬过去一年多更多是将自己作为布道者的角色来对待,他一直认为,“支付是国内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之一”,需求意味着市场,于是,电子支付在唐彬眼里就成为一笔具有巨大潜力的生意。

在2005年推出电话支付业务之后,YeePay易宝一度号称“以秒计算的速度”在成长。但在2006年,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固话运营商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电话支付业务,尽管还未真正铺开市场,但中国电信庞大的固话终端用户对于YeePay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无疑是如鲠在喉。

而在网上支付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拥有淘宝作支撑的支付宝,以及紧紧跟进的财付通,加上“TOM-eBay易趣”等直接掌握最终用户群的支付平台,市场占有的速度只能更快。在开始进入巨头语境下的电子支付行业中,单一的网上支付公司生存门坎已经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在2006年,国内最早的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与其母公司首信股份剥离,卖给了境外一家叫PayEase的支付公司,而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则与广州好易联合并,并引发了原ChinaPay总经理周烨率队出走组建了另一家叫汇付天下的支付公司。

仍然坚守阵地的第三方支付商也开始纷纷求变,据上海环讯副总经理文哲介绍,尽管目前环迅的盈利主要是依赖传统的网关支付业务,但环迅已经开始向账户支付和电话银行支付等支付手段的创新方向努力,同时从结算、担保、客服等多个细分层面进行模式创新。

但关键在于,缺乏终端渠道仍然是这些支付商的一大软肋,刘颖麒认为,“它们更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细分市场、行业应用上去发展”。唐彬称,电子支付现在进入了2.0时代,要“随需应变”,如果仅仅充当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这种插线板式的角色,“只有死路一条”,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更多的增值服务上。

移动支付背景篇3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有人说这结果与之前预判一致,有人说这次的消息并不意味着围绕2.4GHz标准构建的产业链就没有市场、没有未来、没有价值了;有人认为13.56MHz标准覆盖面广、支持者多,最终将成为移动支付标准;也有人说13.56MHz标准是国外标准,抛弃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等于将未来市场拱手相让。

与热火朝天、沸沸扬扬的标准之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移动支付的实际应用却很少。

冰火两重天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有8亿,其中已经开通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3.03亿,占全国总用户的37.8%。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据预测,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强劲增长,到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也曾有人预言,2011年将成为重要转折点,未来五年内移动支付将呈现井喷式发展。

与红红火火的产业发展预测数字相一致的是,监管部门设置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内的众多政府部门对移动支付密切关注,民间资本对移动支付热心追捧,金融业与通信业对移动支付的标准热切争夺,还有终端设备、卡、芯片甚至是互联网等各领域厂商争相进军移动支付――一时间似乎与IT沾边的厂商都要做移动支付了。

以电信运营商为例,在2010年3月中国电信成立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中国联通的支付公司也挂牌成立,据说名字已确定为“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有消息称,中国移动也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不久之后将会成立支付公司。而之前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将手机支付从小额支付转向信用卡、转账、大额交易等业务,也正是为此做准备。不仅是运营商,国内的国民技术、握奇数据、直通电讯等IT厂商也纷纷深耕移动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的发卡量已经超过千万。似乎所有人都看好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其标准的争夺也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下显得激烈胶着,但整个产业的发展似乎忽略掉了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最终用户的应用。像超市等商户对移动支付似乎并不买账,还都在观望,而最终消费者也并没有对此迸发出多大热情。

2009年年底,记者曾就中国移动在湖南推广手机支付试商用做过调查,当时体验的结果是半天之内去湖南长沙南门口妙高峰移动营业厅办理换卡的人只有记者一人;几个月前记者也曾到中国移动北京紫竹桥营业厅咨询换SIM卡做手机支付事宜,得到营业厅服务员的回答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可以办理此项业务”; 就在几天前记者到上海采访,在上海徐汇区桂林路的全家超市体验了一把手机支付,但营业员却告诉记者,“刷”手机的人没有几个,大多数人还是用现金或者刷银行卡的。

开卡权利益之争

曾经就职于中国电信,在互联网增值业务领域打拼多年,现任一家手机支付公司――锦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戎国强以“老业内人士”的身份,向记者介绍了他眼中移动支付产业迷局背后的本质。

戎国强认为,现在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背后实际上就是掌握密钥的开卡权之争,因为开卡权决定了用户是属于谁的。中国移动推2.4GHz RFID射频卡,手机用户需要到移动营业厅更换新的已经写入了电子钱包、添加了支付功能的SIM卡。戎国强说,中国移动已经为2.4GHz的技术研发和POS机改造等投入了几十亿元。为什么中国移动下这么大血本投入?因为只要开卡权在中国移动,它就既能圈住老用户,又能以交叉补贴的新业务吸引新用户,还有所有用户支付业务带来的收益。其实,中国移动心中惦记的不只是像用电子钱包买超市东西、买电影票等封闭环境中的近场支付收益,用手机直接刷银行信用卡是它心中更大的目标。只不过,最新消息看似是要断了现阶段中国移动用手机刷银行卡的念想了。

而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系也一样,戎国强认为,它们不满足于现有金融业务的收益,不甘心将前景那么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拱手让给别人,再加上金融市场规范、监管的要求,看到日本等国外的NFC技术应用得挺不错,于是主张移动支付采用13.56MHz技术,将来用户开卡是到银行来开,那么银行就能牢牢掌握住客户,将来客户形成移动支付消费习惯,对银行而言也不用担心业务收入减少。

标准之争背后是利益之争。但在这样的争斗中,戎国强认为浪费的其实是民众对移动支付产业的热情,白白消耗的是从终端到芯片的很多行业资源,这些资源是重复或者无效的,丧失掉的是大好的产业发展机会。他认为,移动支付的业务链很长,涉及面很广,用户群体很散。越是这种业务,越应该从原点,即应用出发来制定标准,落地执行。

一切从应用出发 有木有?!

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落地执行,其实最终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应用。应用体验好,方便、易用、安全,老百姓就会爱用,整个移动支付市场才能真正活起来。

移动支付背景篇4

好好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非得用现金买的?再进一步,信用卡好像也不太重要了吧?改变似乎也就在这一两年,移动支付入侵生活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先是手机、再是可穿戴设备―未来还有汽车,感谢它们,我们能随时随地埋单。不过在享受的同时,Visa亚太地区Visa Checkout业务负责人Greg Storey想要给消费者提个醒:别忘了安全。在他看来,支付越便捷、场景越丰富,对安全的要求就越高。这个看上去难以两全的矛盾,肯定是要解决的。Visa作为老牌支付巨头,想要在新时代保持自己的领先位置,推出一个在任何场景都确保安全的系统是关键。

C:手机等设备正在取代银行卡,成为支付的主要途径,支付公司该如何应对这种改变?

S:这背后其实是消费习惯在变化。“千禧一代”消费者认为支付应该是随时随地的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手机、手表、眼镜都开始有了支付功能。对于商户来说也是一样,它希望把握产生消费决策的场景。即使你去商店买东西,也可能是在路上开车临时起意想买件衣服。未来支付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一切可能的消费场景。首先是技术上的,你要保证自己能够适应各种终端,这里不单是指你要兼容iOS和安卓系统,而是真正的“Anywhere”。比如说汽车,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将有2.5亿辆汽车连接互联网。这些汽车都将成为支付终端。例如在加州,我们的Visa Checkout业务已经试验了开车时通过语音购买必胜客的比萨,到了店门口直接提货。如果你的支付产品无法灵活对接各种支付场景,你就会被边缘化。

C:所谓的“适应各种场景”只是开发新的应用吗?这背后的核心是什么?

S:确实有个核心,那就是安全。当我们身边有四五个移动互联网终端可以支付账单的时候,安全挑战就变得很大。要让支付同时变得更便捷和更安全,只能不断提升技术。在信用卡刚刚出现时,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也很大。过去50多年,包括Visa在内的支付行业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建立一个全球兼容的、安全的支付体系。支付公司的重要性在于对接银行,核心的安全技术创新都是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个本质并没有变化,需要明确的是,卡片本身没有被边缘化,它只是不再是实体的了。但是归根结底,任何支付行为还是围绕着一张“卡”,它代表着账户、身份。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张“卡”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依然安全。消费者的需求总是领先一步的,我们无法预测五年后人们会用什么方式支付,我们能做的只是建造一个高度兼容的、高度安全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能够适应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支付场景,然后当某个场景成熟了,比如开车时下单,那么我们就可以适时把它推向商业化。我们认为,只有到这个适应新时代的安全体系足够完善了,移动支付才能真正爆发。

C:做到这一点单靠支付公司够吗?

移动支付背景篇5

早在去年“双12”期间,阿里就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与当地商超等零售巨头合作推出“支付宝付款满100元直减50元”促销,率先拉开对传统商业零售企业移动支付入口的抢夺,以及消费需求的激活。此后,在很多城市的商超均长期推出“支付宝钱包付款九折优惠”活动。

目前包括物美、苏宁、万宁等众多商业零售企业,以及海底捞、望湘园等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支持包括“二维码付款”在内的支付宝钱包等支付。今年春节期间,在腾讯将旗下的微信和QQ两大战略平台同时推出“抢红包”活动背后,正是要快速扩充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平台的用户群体。因为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QQ红包,都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卡后才能提取红包。

在完成了移动支付入口的海量用户聚集之后,微信支付也快速建立面向用户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应用场景。包括对京东、大众点评、美团、同程、携程、一号店、微店、大麦、去哪儿等在线电商、旅游等平台融合,以及7-11便利店、卜蜂莲花等商业零售企业的合作。

这让市场进一步认识到,移动支付抢的是入口,但干的却是打通和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中枢的事。无论是腾讯和阿里,都不会轻易放弃。

电视金融零售首当其冲被革命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入口和用户的抢夺,显然只是腾讯和阿里这轮红包大战第一步。如何快速完成对金融银行、商业零售、餐饮、电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传统产业的颠覆后重新定义,则关系到整个移动互联网商业生态圈的建立和完成。

电视、金融和商业零售已成为最先被“红包大战”改写并重新定义的三大行业。其中,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产业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正面临着来自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持续冲击,传统的刷卡消费正面临着来自扫码消费的冲击,大量的银行卡、信用卡都沦为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中的一座座连接银行桥梁,并快速消灭有形的银行卡和线下的银行网点,直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一系列金融业务的超级聚合。

被认为是资产包袱过重的大量线下商超、连锁分销等商业零售企业,同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促销、推广、营销甚至是结算、服务等一系列变革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企业的卡券促销、会员管理,甚至是日常促销推送,完全可以借助微信、支付宝钱包等第三方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此前大量商业零售企业的海量促销广告、促销单页、促销活报“粗放式投入”,只知道要做却不知道给谁看,最终会在微信平台实现精准化推送和推广,甚至还可以在提前预知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背景下,面临消失。

移动支付背景篇6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一、引言

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将造成商业银行在支付功能方面的向边缘化方向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及价值的实现方式发生改变。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对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认真地分析与审视,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深对技术变革为其所带来各方面影响的认识,深化业务流程,并对新的价值网络进行重建。

二、“互联网+”背景下,银行金融发展的现状

1.第三方支付

我国的互联网银行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自2008以来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网络购物占比31.5%,基金占比14.7%,航空旅行占比10.4%,电商B2B占比7.4%,电信缴费占比4.3%,网络游戏占比2.4%

2.移动支付

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3250亿美元,与2013年2354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38%,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仍将维持在40%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快跑。

3.网络金融搜索

将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技术、大数据与金融咨询、贷款初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就是所谓的网络金融搜索。2011年10月,融360成立,其是一种金融垂直搜索平台。在该平台中,融资者能够通过智能后台系统获得各家银行与出借机构贷款产品的搜索、比较服务。相关数据表明,该机构的月申请贷款于2013年5月已经突破人民币100亿元。

4.众筹融资

2015年上半年,我国众筹平台总数量已经达到211家,其中53家属于2015年上半年新诞生的平台,成功募集46.66亿元。众筹平台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和上海三个地区,其中北京平台数量处于绝对优势,占总平台数的27.5%。

5.网络借贷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已达1575家,相对 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其中,2014年新上线的网贷平台超900家(含问题平台),这些平台平均注册资金约为2784万元,相对于2013年的1357万元,增长了1倍。2014年新上线平台的注册资金多数介于1000万元至5000万之间,占比高达61%,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平台多达48家。

三、“互联网+”背景下银行的发展策略

1.对改革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要想良好的经营与发展,既需要全面的认识变革,又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但是,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总体来说,其员工的知识结构单一,一般为只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员工与只懂得金融业务的员工,对于IT金融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为此商业银行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应该从人才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既要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重用,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能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从而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更好地发展。

2.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强数据的积累与挖掘

过去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提品与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密集知识与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为基础,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该种优势已被明显削弱,现代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为基础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深度挖掘数据应用方面经验的学习力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数据体系进行整合,并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使对数据进行深层挖掘的目标得以实现,对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使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3.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并向电商平台进军

银行的中介角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弱化,而且,在现有的电子商务交易中,支付产业的中心日益向非金融的数据增值业务方向转变,已经不再是传统模式下银行主导的清算结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了银行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与中间产生的结算,因此,各大银行为了更好地发展,可以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与互联网社区、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合作进行开展并加强,从而对数据通道的来源进行掌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

四、“互联网+”背景下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1.推出受公众欢迎的接地气产品与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一,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进行加强,使电子渠道得以不断的拓展,并使网络渠道能够覆盖整个商业银行,开发手机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网上银行、自助终端等各类服务。第二,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力度,尽所能推出受公众欢迎的接地气产品,促进市场口碑的快速提升。第三,不断开展能够吸引客户的营销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使传统的媒体广告投放模式得以改变,并引进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谜语等形式来博得客户的关注,使其市场知名度能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2.努力打造简单、实用的集成化产品体系,避免客户流失

第一,为了方便客户的操作,可以对一站式的集成化网络金融平台进行创建,促进商业银行产品线的形成与发展,推动相关业务的关联推荐与实时跳转,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可靠、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大对外行客户的引进力度,为方便所有客户,通过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进行购买,可以研究并推出能够支持不同银行、不同支付工具的网络交易账户,从而使商业银行具有“人无我有”的产品优势,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第三,加大粘性较高的互联网工具的引入力度,使客户迁移成本提高。研究并推出社交性强的互联网工具,例如对战游戏与即时通讯等,从而使得客户的日常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断提升客户对一体化平台的依赖性。

3.创新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

第一,提高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并与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化手段相结合,对与客户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了解并熟知客户的习惯与偏好,并努力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第二,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引进,使应用推广水平得以提高。对业务开发平台进行开放,通过预留开发接口,并保证在允许第三方机构在与资质认证相符合的基础上,与客户业务平台进行连接,同时对增值服务与场景应用进行开发,实现“三方”(银行、合作企业、客户)共赢。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扩展客户渠道。对客户体验进行不断地优化,从客户的角度、以客户的方式同客户进行一定的沟通,提升客户的传播意识,促使客户成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品牌传播与业务推广的推动力。

五、我国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理念的实践――以工商银行为例

1.系统内实现全网覆盖与金融电子化

截至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有营业机构17000余家,全国范围内,已有ATM9万多台,POS机100多万台,已经有大概32%的客户在家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对相关业务的办理,无需到工行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与自助银行等渠道的业务处理量在全部业务量中占据了80%。在2012年,工行电子支付结算金额约人民币332万亿元,结算的笔数超过了130亿笔。

2.开发工行e支付

为了使客户对于便捷、小额支付、安全的要求得以满足,工行推出了工银e支付的快捷支付产品。只要持有工商银行的账户,并且在工商银行预留过手机号码的客户,在工行门户网站或者是B2C交易过程中,可以自助完成“工银e支付”服务的开通,在对小额交易过程中,只需凭借手机的动态密码对身份进行相关的验证即可完成,既方便又安全。

3.对网络融资业务进行开展,并开发出网络融资新产品

(1)通过“网贷通”业务的推出,为个体与小微企业服务。2009年,我国的小微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而工行针对该问题,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手段,推出了“网贷通”业务。该产品具有高效、独立的特点,与一般的小企业贷款不同,其不提款不计息,小微企业仅仅需要签订一次借贷合同,在合同的期限内,在网上就可以完成请款、提款与还款等各项业务,十分便捷有效。

(2)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与网上购物的需要相适应,工行推出了“逸贷”快捷贷款业务。该产品服务范围涉及网上购物以及刷卡消费等方面,其将诸如稳定性的工资客户等资信状况良好的优质客户作为基本的目标客户。凡是与条件相符合的客户,在工行特约的商户以及与其有所合作的网上商城进行购物或者是刷卡消费时,只要持有工行的银行卡,通过网上银行、短信银行、手机银行、POS机等快捷渠道即可实时申请贷款,“逸贷”采用信用贷款方式,不需要任何抵押,通过系统的自动审批,实现贷款实时到账。

4.对银行系电商平台进行建立,并实现多层次商户模式的构建

(1)上线融e购,建立工行自己的电商平台。工商银行在2014年1月12日上线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融e购,其是通过对消费与采购平台、销售与推广的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金融平台的建立,实现“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其中“三流”主要指的是用户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2)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将“名商、名品、名店”作为自己的定位。在融e购商城中,不光有各类百货、服装、家电等商品,而且还有贵金属、汽车等大额产品,同时还包含了教育培训、美容、旅游等各类服务内容,还有大量的金融产品。

六、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以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地认识与了解,并对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与现有的资源与优势相结合,并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力量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实现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与超越。

参考文献:

[1]彭邦泰.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2(03)

移动支付背景篇7

公交卡是NFC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打通线上线下的移动支付领域,NFC支付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释放。而支付宝做公交卡NFC的目标当然不仅仅是公交卡应用这么简单。

支付宝NFC项目负责人曹寅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支付宝对包括NFC在内的各种移动支付技术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且在NFC领域有着很好的技术储备。“线下支付的场景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移动支付方式去解决所有问题。就NFC来说,在近距离的高频小额支付场景中,它有着很好的使用体验,公交服务正是这样的使用场景。可以说,我们做NFC跟做其他移动支付技术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力争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给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使用体验。”

此次支付宝与OPPO手机合作,采用的是NFC卡模拟的技术,即嵌入式安全模块eSE方案,安全芯片(SE)集成在手机通信芯片模块。在支付过程中,NFC芯片作为非接触通讯前端,将从外部读写器接收到命令,转发到SE,然后由SE进行回复,完成交易。

NFC同POS机、二维码一样,都是线下支付的入口,除了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最早且最积极推动的,要数银联与运营商。有意思的是,纵观国内外,涉足NFC领域的均为银行机构以及运营商等行业巨头。在中国,银联与运营商之间的技术标准之争持续了数年,去年终于统一,由银联主导。事实上,运营商做手机NFC支付的路径很顺,由SIM卡来支持,说得专业点即SWP-SIM(Single Wire Protocol-SIM,单线协议-SIM)方案,用户换一个SIM卡即可,运营商直接获得用户。而银联则想了个在手机中插入MicroSD卡方法来实现,大费周章。现在,运营商向银联妥协后,双方开始逐步合作推出“手机钱包”,联通的沃支付、移动的和包都是采用了NFC手机、NFC-SIM卡以及银联移动支付通道的应用。今年年中,上海地铁、中移动以及浦发银行也联合推出NFC手机地铁支付。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将此次合作生动地形容为“银联的跑道,中移动的房子,浦发银行的应用” 。

众所周知,线下是银联的根本。第三方支付的二维码之所以遭到央行的打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二维码通过简单的软件解决方案就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支付环节,绕过了银联。前段时间传闻银联正在测试自己开发的更安全的二维码,绝不是空穴来风。移动支付的路径之争,有可能决定银联未来的生死。银联的网银在线支付没做好,可能只是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线下是必须保住的,因此银联不会放过任何保护住线下支付入口的机会。NFC是银联从2006年就开始主推的移动支付方案,背后还有国家意志的助推。央行倡导的“构建中国移动支付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印有“Quick Pass闪付” (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的金融IC卡,均与银联推行NFC支付有关。

移动支付背景篇8

关键词:移动情景 移动支付 支付确认方式 支付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24-02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高和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大支付方式中传统的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等消费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各种购买需求。基于此背景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新兴的互联网电子支付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根据央行的2013年第三季度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来看,第三季度全国共有移动支付业务4.98亿笔,同比增长300.97%,交易金额达到2.90万亿元,同比增长490.20%,可见移动支付呈现高位增长的趋势。

1 移动情景下的支付确认技术

移动情景也可以称为移动支付的情景,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下用户使用其终端设备(例如手机)进行对消费或者服务进行账务的支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情景下进行移动支付已经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例如:1)普通密码确认,2)指纹密码确认,3)语音密码确认等。不同的移动情景下,用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会对用户的支付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

1.1 移动支付的分类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近年的发展势头迅猛,支付模式多种多样,移动支付发展根据支付场景的不同,可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近场支付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在现场及时用手机向商家支付,且在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网络而使用手机射频(NFC)、超声波、红外等通道,进行与自动售货机或POS机的本体通讯。如,国内推出的手机公交卡、门票以及支付宝当面付等均属于近场支付。

远程支付是指用户与商家非面对面接触,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在应用程序中选购商品或服务,确认付款时,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由服务器端完成交易处理的支付方式。如谷歌手机智能钱包、支付宝钱包等。远程支付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支付、短信支付和基于智能卡的远程支付三种技术方案。

1.2 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

相对于不同情景的移动支付下搭载的支付确认方式,国内外都有各自的研究和应用。国外对于支付确认识别方式的研究比较超前,指纹支付已经可以商用,例如iPhone6推出后搭载的Applepay,使用了Touch ID来进行指纹确认,安全便捷,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国内公司也有报道称正在研发基于六大生物识别技术的支付确认模式:指纹、声纹、人脸、掌纹、笔迹和键盘敲击。

这些高科技技术,如今正式确立并且已经成功可以适用在移动支付段的有:指纹确认方式、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方式的方式。这些技术相对被人们所熟知,而其他技术还处在展望的阶段。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体系已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已渐趋完善,各种技术趋于成熟,迫切需要我们把关注焦点放在用户体验上,即追求良好用户支付体验为目标。

移动支付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如图1):购买请求,收费请求,认证请求,认证,授权请求,授权,收费完成,支付完成,支付商品。而目前对移动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授权请求、授权这两个环节的技术方丽,在购买请求、收费请求以及收费完成、支付完成等环节有进行移动支付用户体验的研究,而对于认证请求、认证这两个环节,对支付确认方式体验研究的就更为稀少。为了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论证符合用户交互行为并且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移动支付确认方式,为用户带来易用安全的支付体验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影响支付体验的因素

支付体验按支付产品涉及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界面用户体验,产品用户体验,支付服务的整体用户体验。进而影响支付体验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因素:视觉界面、交互流程以及支付确认的方式。

2.1 视觉界面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现阶段,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都有其不同的视觉界面,视觉界面设计对支付体验的影响主要在:图标,色彩,布局等方面。视觉界面设计都以扁平化为主,在支付确认的环节大多以弹出的模态视图为主,视图的颜色大多以灰白为主,让人感受到平和安定。例如在指纹输入的方式下,会在屏幕中跳出模态视图,用红色的指纹图标和一行小字,提醒你用已确认过的指纹来输入密码,出错后会有红色文字提醒,能让人感受到支付方式的便捷性。

2.2 交互流程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比较良好的移动支付的交互框架,多采用宽而浅的树状结构,主要栏目的面包屑导航不超过三级,并且时刻有全局性的导航条或者返回上―层的按钮,让用户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支付的交互流程尽可能采用线性流程。在线性流程的引导下,能缩短用户学习的时间,降低用户的出错率,提高用户的支付体验。

支付环节的交互流程一般分为三步:输入金额,密码确认,支付成功/出错。用户在流程中需要时刻了解支付的进度,所以最好每一步都有简明友好的操作提示,这样能正向提高用户的支付体验。总之,移动支付属于生活服务工具,交互流程的设计在保证安全性和可控性的前提下,应以效率和便捷为主,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流程操作。

2.3 支付确认方式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上文提到移动支付所能搭载的各类不同确认技术,现阶段部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能应用到支付的环节中,而有些技术则相对欠缺,还不能应用到商业支付中去,但是可以作为后期展望性研究。

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对于用户的体验是不同的,最普通的数字密码确认,一直让很多人满意并且使用,但是在公共场合使用数字密码,难免会造成密码被他人了解,安全信息泄漏的隐患。

iPhone5S搭载了Touch ID后,指纹密码输入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指纹密码的确认方式在于私密性较好,不论在公共场合或者私密场合都能使用,并且安全性较高,指纹作为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具有高度的唯一性,能较好地保证用户账户的安全性,用指纹密码的确认方式比较快捷,当有支付的模态视图弹出时,你只要手指按住指纹识别区域2-3秒,就能成功支付,相当快捷。

现在输入密码认证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语音,例如微信已经推出用语音登入的功能,要开启语音锁,事先你需要将你的声音录入微信,然后在登入时,对着话筒说出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当音色校对正确后就能开启使用,同样的方式在不久也可以用在支付环节上。

这些支付确认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当然也面临各自的问题,如何方便、快捷、安全、高效地进行支付,与这些支付确认方式息息相关。而上述“视觉界面”以及“交互流程”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在前人已有相关研究,通过不同的“支付确认方式”来研究用户体验则鲜有耳闻,故可作为―项创新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3 不同确认方式对支付体验的研究

对于不同确认技术的支付体验研究是一个情感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用户的四大类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认知&行为体验”以及“关联体验”。

3.1 理论框架

前人已经在支付体验上有过一定的研究。在“认知&行为体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名叫可用性(Usability),可用性是交互式IT产品/系统的重要质量指标,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高效、好记、少错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即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他的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在Jennifer Preece,Yvonne Rogers Helen Sharp的《交互设计》中提到,可用性可以细分为以下六种目标:1)能行性2)有效性3)安全性4)通用性5)易学性6)易记性。

在“情感体验”的因素中又包括了信任感、便捷性、稳定性、准确性等体验研究。根据《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支付交互设计研究一孙玮伟》的用户调研数据研究表明,如图2。可以得出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体验因素主要有使用成本、交易效率、网络状况、操作简便性、资金/信息安全性。而所相对应的体验因素就是安全性、易用性、以及效率、信任等问题。

3.2 研究流程

后期对支付确认技术进行深入的支付体验研究,需通过以下几步关键环节进行开展:

1)变量筛选,从前人研究用户体验的因素中,挑选出对支付确认方式有效的因素。

从“情感体验”中筛选出信任感、便捷性、准确性三个要素,从“认知&行为体验’’中筛选出安全性、易用性俩个要素如图3,作为研究的基本要素框架。

2)变量控制,需要重新制作交互原型,确保视觉界面、交互流程都保持一致,仅保证确认方式的不同,排除用户的“感官体验”、“关联体验”的影响,着重研究用户在不同确认方式下的支付流程中的“认知&行为体的验”和“情感的体验”,力求达到创新性研究的目的。

3)模型设计,根据筛选的变量和已控制的变量,推测出不同支付确认方式对于支付体验影响的结构模型,并且需要在后续的实验中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别如图4。

4)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在正式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通过制作的交互原型,让用户使用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之前筛选的变量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模型是否需要修正。最后通过寻找用户实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分析不同的支付确认识别方式带给用户支付体验影响力度,力求能总结基于移动情景下不同支付确认方式设计的原则和规范。

4 结语

移动支付背景篇9

移动近场支付市场规模的增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支付方式(现金、银行卡)向移动近场支付的迁移;二是移动近场支付提供了新的支付场景,扩大了支付市场规模。在传统支付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前者占主要部分;在传统支付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国家如中国,移动支付将带来更多的市场增长,未来移动近场支付将成为主要的电子支付形式。

竞争将主要围绕用户体验和收单网络

近场支付是线下支付的新变局,在这场新变局中,银联是防守方,互联网支付企业是主要进攻方,手机厂商、运营商和银行也希望分一杯羹。

推广近场支付与当初推广银行卡支付的过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推广环节包括发展持卡人和商户两个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环节,即一方面发展持卡人、培养消费者刷卡支付的习惯,另一方面建设银行卡受理网络。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卡是同质化产品,卡组织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受理网络的成熟度。而近场支付产品各家的方案各不相同,能否推广除了受理网络之外,还要取决于支付产品的竞争力,即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市场推广能力。

相较于受理网络,获取用户更为关键。空有受理网络而无用户使用的话,发展用户将很困难。而用户体验佳、用户基础庞大的话可以争取收单机构和商户的支持,迅速建立受理网络。

NFC Vs.二维码:二维码为短期替代方案

二维码、NFC等不同支付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将决定近场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

如果获得预期的政策地位――例如二维码标准出台、交易清算资格开放等,互联网公司将以更高调的姿态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二维码支付前期投入少、普及速度快,在NFC手机和闪付POS机尚未普及的阶段,由互联网支付巨头推进的被动二维码模式在短期内有望迅速追赶由运营商、银联、银行和手机厂商推进的NFC模式,甚至有可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银联在被动二维码市场上的作为,取决于其对被动二维码和NFC的战略选择。

未来,Android手机也将推出与iPhone手机类似的按压式指纹识别,其NFC支付产品的体验与安全性也将接近Apple Pay。随着NFC成为新上市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以及闪付POS机的普及,长期来看预计体验比被动二维码更佳的NFC方案将占据主导地位,被动二维码作为没有NFC终端场景的补充。

产业链整合Vs.全产业链通吃

移动支付背景篇10

腾讯、阿里、百度布局O2O的武器

腾讯、百度、阿里三大互联网巨头,当然不会放弃将第三产业电子化的机会,各家正基于自身优势、根据不同的逻辑进行布局。

腾讯:微信+腾讯布局O2O的逻辑是以微信为核心,建立生态系统,延伸到不同的使用场景。

“微信是占用户时间最多的移动应用,微信把支付环节打通,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为O2O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这样点评。

根据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2.719亿。目前,围绕微信平台,与O2O相关的业务有微购物、微生活、微商户等,通过微信支付完成闭环。

微购物是移动电商整体解决方案,服装、百货行业对此已经表现出浓厚兴趣。

目前,服装领域的绫致服装集团(旗下品牌有VERO MODA、ONLY、杰克琼斯)、歌莉娅、佐丹奴等都已经对接了微购物。借助微购物,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进行购买,也可以从线下扫码跳转到微信上的页面,商户可以通过微购物解决缺货断码商品在不同门店的调货问题。

绫致服装集团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绫致在全国66个门店试点微购物,3个月带来了1000万元销量。据腾讯科技了解,GXG、欧时力等多家服装品牌将在今年第一季度集体上线微购物项目。

在百货领域,王府井百货、银泰、上品折扣等已经对接微购物。多家百货公司对腾讯科技表示,今年将重点开拓移动端。在自建APP和借助微信之间,多家百货公司表示更倾向于借助微信。例如,新世界百货的策略是与微信合作,而不会推出单独的APP。

在王府井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王府井股价连续两日涨停。可以看出,传统行业与微信的结合,为外界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长尾小商户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微生活、微商户已经深入到中小商户中。一些中小商户基于微信公众帐号、通过微信支付尝试O2O。

微信支付是打通支付环节,形成交易闭环的重要工具。脱离开微购物、微信公众帐号等平台,微信支付也可作为单独的移动支付工具,为传统行业提供服务。例如,微信支付与上品折扣、海底捞等达成合作,用户购物、用餐时可以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打车领域,嘀嘀打车用户可以用微信支付付款。

洪波认为,总体来看,腾讯围绕微信一个产品部署O2O,逻辑平滑,各项业务也比较顺畅。

“微信是天然的生态链。在O2O领域,腾讯占到了先机,战略最安全、资源最充足。”爱帮网COO马海平评价。

阿里巴巴:各点出击与腾讯以微信为中心布局O2O不同,阿里巴巴O2O在多个产品线出击。

在餐饮领域,阿里巴巴押宝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通过支付宝支付,整合了高德地图资源。

淘点点希望将餐饮行业做成“淘宝+天猫”的模式,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淘点点2月17日称,今年计划在全国20个城市招募服务商合作伙伴,先期补贴上亿元。

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王煜磊称,1月份淘点点日外卖订单就超过了12万单,“我认为可以出关大规模推广了。”

在打车领域,则是以“快的打车+支付宝”对阵“嘀嘀打车+微信支付”,为了抢夺打车应用场景,双方上演了一场短期不会停止的补贴大战。

在服装领域,淘宝推出微淘,对阵腾讯微购物。目前,微淘正在和部分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商谈尝试O2O项目,合作内容包括线下引流、会员管理、分成机制、成交转化等。

一位服装公司O2O负责人认为,微购物与微淘打法不同,微信更多是从线下到线上,微淘更多是从线上到线下。“微购物以解决缺货断码问题作为突破口。微淘起步稍晚一点,什么突破口还不清晰。”

“客户总量微信更多一些,消费用户阿里更多一些。微淘底层是手机淘宝,我们在手机淘宝的流量占比30%;微购物是从线下反推线上。目前没法用交易量去权衡哪个渠道好,关键看用户更习惯哪种方式,我们尊重消费者。”上述人士说。

阿里系的O2O工具有高德地图、支付宝。地图是O2O的基础服务,支付则助于上述业务形成交易闭环。此外,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正在对阵微信支付,抢夺百货商场、便利店、打车、自动售卖机等支付场景。

马海平认为,阿里巴巴在O2O上各个点击破,希望做入口、交易、用户关系全产业链。但背后有一定的战略焦虑。阿里巴巴面临两项压力,一是上市,需要弥补O2O短板。二是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在收购一些外部资源,挑战在于消化、整合能力。

“阿里在O2O领域做了很多布局,但目前看不出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洪波点评。

百度:地图+团购百度O2O围绕百度地图展开。地图原本是导航、查找地理位置的工具,百度将其发展成为生活服务的入口。

今年1月份,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之后,糯米网将于百度地图进行更深度的整合,形成地图+团购的O2O模式。

马海平认为,在O2O大潮中,百度在战略上是最焦虑的,因为没有特别强势的入口资源。百度最强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但在O2O产业链中,信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百度地图是百度O2O最好的资产。投资公司天灏资本2013年的报告称,移动地图市场被百度、高德软件和谷歌瓜分,百度地图居首,市场份额为35%;高德软件位居第二,市场份额28.2%;谷歌地图位居第三,市场份额约为21.3%。

“但地图产品不足以承担起O2O全产业链。地图作为生活服务的入口,用户习惯仍待培养。人们更多是用地图导航,用地图找餐馆的习惯还没有形成。没有什么比改变用户习惯更难。”马海平称。

他认为,百度地图与糯米的结合,是非常好的一步棋。但难点在于,糯米在团购行业排名并不领先,前面有美团、点评两座大山。“百度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经营赶超两座大山,有机会,但是很难。”

在百度的O2O布局中,仍缺少用户关系,支付工具用户规模也较小。马海平认为,短期来看,百度O2O最大的焦虑在于没有社会化用户关系、社会化电商的体系。短期来看,支付不会是致命的短板,但长期会成为短板。“支付会成为竞争的最后一击。腾讯与阿里的矛盾集中在支付领域,谁掌握了支付,就掌握了用户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