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十篇

时间:2023-03-18 08:19:28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篇1

电气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以下四个问题经常出现在电气工程中:

1.1材料与设备方面市面上用于电气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种类繁多,当前缺乏针对电气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进行合格性检查的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尺寸不合要求、零部件如开关插座质量差、材料强度普遍较弱等问题屡见不鲜,造成漏电现象,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这些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电气工程的质量,电气工程的整体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1.2电线管安装方面在电线管的铺设和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无视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不注意在电线管安装过程中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出现如忽视管壁的厚薄、管子的埋藏深度、金属管毛刺没有处理好、壁管以薄代厚等问题,从而给建筑物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1.3导线穿管包扎方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导线的穿管和包扎不规范,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导致留下了安全隐患。

1.4安装防雷装置方面建筑的防雷装置用于保障电路线路的安全,在现代电气工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重视防雷装置的安装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在安装防雷装置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对防雷接地地点不清、防雷设施施工不规范等主观因素,进而在防雷接地的设置上存在问题,建筑物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2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对策

电气工程的质量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利益,并非儿戏。如果简单地将电气工程与科学实验划等号,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从施工的源头开始着手改善。

2.1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好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因为这些材料和设备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对于电气工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在进入施工单位前,监理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格,与合同条件和设计条件相符,并签字同意后才能进场。与此同时,安装单位还要在材料设备使用前提交使用审批表,必须严格控制其质量,经过程序审批后才能使用,并且要提供相关的安全证明,如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和使用说明书以及电路图和出厂证明等。

2.2严格把握好电气工程设计和开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的设计环节中,要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充分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设计的工程招标过程中,结合包括工程和相关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对设计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筛选方式,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在信誉度、业绩、等级较高的设计院。而设计院在进行设计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满足电气工程设计的需求,做到既要重视施工图纸的质量,又要重视对设计方案的审查。电气工程与建筑工程中的其他工程息息相关,因此,要注重与其他工程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对于施工的材料和设备,在设计时要切实考虑实际的应用状况,用料符合该电气工程的实际需要,活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2.3加强对电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气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其中主要包括施工准备环节、施工阶段以及重点施工环节。因此,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的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电气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准备环节阶段,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做到将施工图纸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做到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又要确保质量体系的完善,避免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提前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对于电气工程进度计划和人员计划,要做到实时更新。在施工阶段,为确保电气施工阶段的质量体系与国家标准体系和规范相符,施工人员需要以国家电气施工和验收标准规范和及相关法律文件为基础,严格遵循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进行电气施工。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实际与施工图纸不符的情况,应尽快征得设计方的同意,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电气工程中的每一个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验收工作,避免监督重于形式的情况发生。最后在重点施工阶段,严格选取最佳材料和设备,把握好每一道材料质量关。与此同时,对于管件的接驳和电线管的铺设要做好质量控制:电线管的铺设要注意埋管的深度,保证明管和暗管都要顺直;认真而正确安装导线,连接要规范,防止导线受损;注重包扎时的松紧度,不能包扎不紧或不到位;加强防雷装置的安装。

3加强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电气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提高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迫在眉睫。在电气施工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施工操作方法和流程,确保施工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设立和落实有效的预防和管控机制在对电气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上,责任人要认真把握在施工中的相关操作规范,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提升整体的施工效率。明确项目责任人,做到权责一致,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停工整改,进一步确保各项设备的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质量控制篇2

关键词:水汽质量腐蚀结垢整套启动控制途径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新建300MW机组越来越多,在基建机组的每次整套启动过程中,化学工作者总要面临着水汽品质调整的任务。机组在首次启动时,汽水品质从不合格到合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缩短这一过程,本文针对凝汽式、有汽包的300MW机组,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1、基建机组系统内杂质

1.1杂质来源

管道轧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温氧化轧皮;存放、运输、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腐蚀产物;焊渣、泥沙污染物;凝汽器泄漏带来的盐类;锅炉补给水带来的盐类;金属腐蚀产物。

1.2杂质除去时机及手段

凝结水主管道、给水主管道、省煤器、汽包、水冷壁、集中下降管、水冷壁上下联箱等部位的杂质,除去主要手段为:化学清洗、大容器底部沉积物的人工清除、冷热态水冲洗、吹管时的排污换水,经过以上步骤后,这些部位的杂质基本清除干净。但随着机组的整套启动进行,锅炉温度、压力的逐步提高,未彻底清除的腐蚀产物、泥沙污染物又会重新溶解下来。这时,只能靠锅炉排污和凝结水精处理来除去。

再热器、过热器的杂质,主要靠蒸汽吹管时除去,清除不尽的腐蚀产物、泥沙污染物,在整套启动时,由蒸汽带入凝汽器,通过凝结水精处理除去。

高、低压加热器汽侧杂质,在整套启动时,汽侧投入后,通过疏水的排放清除。凝汽器泄漏和锅炉补给水带来的盐类及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腐蚀产物等主要通过凝结水精处理来去除,这些杂质在基建机组中不占主要地位。

2、基建机组启动过程中的化学工作

机组的化学加药系统要随机组的试运及时启动。在凝结水泵启动后要启动凝结水加氨装置;除氧器水箱水位较高时,启动给水加氨及联胺装置,并通知主控开启除氧器再循环泵,将加入的药品混合均匀;汽包见水后,启动磷酸盐加药装置。

从机组上水时就及时分析各水水质,控制各阶段水质。凝汽器水质合格后,才启动凝结水泵向除氧器上水;除氧器水质合格后,才启动给水泵向锅炉上水;汽包水质合格后,锅炉才点火;蒸汽品质合格后,才进行汽机冲转。

锅炉点火后通知主控开连排,以便取得有代表性炉水水样。

3、基建机组启动时的水汽质量控制

3.1从设计、制造、安装开始

机组启动时的水汽品质有很多方面在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就被决定。汽包内部装置是实现汽水分离的场所,它的制造安装质量就会影响蒸汽的品质,所以对排污管的位置和方向、加药管的位置、旋风分离器的高度等必需严格控制;汽包水位高低也会影响蒸汽质量,汽包水位过高会导致蒸汽带水,引起蒸汽品质不合格,因此对水位计指示水位与真实水位的关系也需引起化学工程师的关心;炉管及加热器的保护状态和机组建设工期会影响到炉管的锈蚀程度;取样、磷酸盐加药管道的安装,会影响到试运行时的取样代表性和磷酸盐能否正常加入。例如某厂由于场地原因,磷酸盐加药管弯头过多,有时磷酸盐就不能加入汽包。某厂2号炉因炉水取样管安装位置不合理,取得的炉水样中始终检测不出磷酸盐。因此,机组水汽质量的控制应从设计、制造、安装开始,建立一整套的检查监督机制。

3.2化学清洗是重要步骤

根据《火力发电厂锅炉清洗导则SD135-86》规定,300MW基建机组启动前必需进行化学清洗,清洗范围包括锅炉本体和炉前系统。针对300MW机组化学清洗的方法有很多,一定要制定出符合机组特点的方案。对于有下水包的强制循环锅炉或下联箱带有隔板的锅炉(多见在福斯特惠勒公司锅炉),一定要制定出确保酸洗中良好循环的措施。炉前系统的清洗,与正式设备相连的大直径管道可以考虑用法兰连接,避免使用焊接接连,减少切割引起系统的再次污染。清洗完成之后,对汽包、水冷壁下联箱、除氧器水箱(在参加酸洗时)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将杂物清理出系统后可减轻启动时的负担。据有关资料报道,1kg泥沙在热力系统中,若仅通过蒸汽携带将其排出系统外,则要污染10000t以上的蒸汽。外方在中国清洗的机组,对清洗后的清扫要求得非常严格,甚至用面团粘去小的颗粒,直至无肉眼看得见的固形颗粒。这一点值得国内化学清洗时借鉴。清洗质量的好坏及系统清理干净程度,关系到启动时的水质。

3.3冷、热态水冲洗是关键

根据《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锅炉经化学清洗后,为使水质达到具备点火和蒸汽管道吹洗的条件,要进行冷态冲洗和热态冲洗,这已引起各方重视。在带负荷试运期间,停炉后的每次启动前,还应进行水冲洗,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每次上水后,第一炉水全排,上第二炉水后,锅炉才开始点火,锅炉起压后还应进行大量排污。

3.4吹管是清除系统内杂物最佳时期

锅炉蒸汽吹管时,热力系统基本投运,产生的蒸汽又不进汽缸,这是清洁热力系统的最佳时期。但是,吹管完成后的清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吹管完成,为了保证系统的清洁,需对如下部位进行清理:凝汽器热水井、凝结水泵滤网、除氧器给水箱、给水泵滤网、汽包。

3.5补给水质量是前提

在某厂4号炉168h试运过程中,由于除盐系统失效后继续运行,锅炉补充水的二氧化硅高达700μg/kg,导致炉水和蒸汽的全面劣化。所以,补给水的质量没有保证,机组水汽质量控制无从谈起。

3.6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是基础

水汽质量控制的依据就是测试得出的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决定了水汽质量控制的基础。某厂试运中,凝结水突然出现较大硬度、钠离子含量显著升高,由于测试准确,及时判断出凝汽器的泄漏并进行停机检查,缩短了水质不合格的运行时间。基建机组凝汽器的泄漏往往是一根或几根铜管断裂,而非渗漏,这样的泄漏若不及时被判断后果是很严重的。

3.7精处理的早期投运是最有效方法

精处理的早期投运就是在机组第一次整套启动的冲转前即投入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并对凝结水进行了100%处理,以后精处理设备不管进水水质如何,机组启动(锅炉点火或汽机冲转时)立即100%投入,中间即使降负荷或解列,只要凝结水泵不停,精处理就不退出。这样,在整套试运期间,洗硅时间大大缩短,凝结水、给水、炉水、蒸汽的二氧化硅等项指标,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1]。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湖北省内9台300MW基建机组的试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8合理的锅炉排污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凝结水精处理主要作用是除去凝结水中的杂质,纯化给水。精处理的早期投运解决了系统中能通过蒸汽带到凝结水中的杂质问题,精处理对炉水的纯化表现在蒸汽携带系数比较大的那部分杂质。这也是为什么精处理对降低系统中的硅效果明显,而对炉水中的铁不是很明显。所以,锅炉的排污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试运初期,连排开度应在100%,定排每隔1~2h进行一次,以后视水质情况,逐渐减少排污量。在每次停炉的间隙,可能情况下尽量将炉水全部排尽。

3.9洗硅运行是重要措施

基建机组在带初负荷试运后,带大负荷之前,往往面临蒸汽硅超标,这就需要进行洗硅运行。这是因为,硅酸在蒸汽中的溶解携带系数最大。硅在蒸汽中的溶解携带系数受蒸汽压力和炉水的pH值的影响。蒸汽压力越大,硅酸溶解携带系数也越大[2]。

HSiO3-+H2OnOH-+H2SiO3

HSi2O5-+2H2OnOH-+2H2SiO3

在炉水中,硅酸与硅酸盐之间处在水解平衡状态。

如果提高炉水的pH值,OH-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硅酸盐方向移动,而硅酸盐的溶解携带系数比硅酸小得多,因此,饱和蒸汽溶解携带的二氧化硅将减少。但当pH值超过12,pH值对硅酸溶解携带系数影响减小,pH值太高炉管有苛性脆化的危险。

在洗硅运行时需注意以下二点:第一,洗硅时尽量将炉水pH值调高,但不宜超过10.0,减少蒸汽带硅量;第二,在洗硅运行时,尽量将汽机的调门开度关小,提高汽包压力,这样就做到了带低电负荷,实现洗硅目的。这在试运中电负荷不能按洗硅曲线的要求变化时,显得特别重要。

3.10合理的停炉保护方法是要点

基建机组的特点是:停炉随机性大,停炉的持续时间不确定性大,停炉后有时还需进行炉管检修。这就决定了保护方法多用带压放水、余热烘干法。这被证明是较有效的方法,但对停用时间长的锅炉,还需使用其他成膜保护方法。

3.11热力设备的提前投入

热力系统中的设备和管道能在空负荷或低负荷时投入应尽量在空负荷或低负荷时投入,不把在低负荷能完成的项目带到高负荷时进行。高、低加的水侧可在上水时就投入,旁路在炉升温时投入,小汽机也可在空负荷时完成冲转试运,高、低加的汽侧在大机冲转后逐渐投入。因为,这些系统在首次投入前未进行任何的冲洗,第一次投入时,表面附着物必将进入热力系统,对系统造成污染。在空负荷时,杂质进入系统,通过排放等措施,能将其排出,而在带负荷时将会带入汽缸。

3.12凝结水部分排放及疏水合格回收

在机组启动的最初时候,机组带低负荷,这时凝结水比较脏,而蒸发量又不大,可以将部分凝结水从凝结水泵出口或降氧器处排放掉,这也是减轻热力系统污染的可行方法。试运中时刻注意疏水对系统水质的影响,如某厂在168h连续运行前一天试运中出现过凝结水硅含量较低,但给水硅却较高。给水的污染主要来自高加的疏水,从运行记录可明显得到印证。这一天,在21:20之前由于泄漏高加未投入,20:00时给水硅为18.3μg/kg、凝结水硅为19.0μg/kg,而22:00时给水硅为62.4μg/kg.所以,高低加的疏水系统在首次投运时,将疏水全排,在后续的试运中出现不合格,也应及时排放。

3.13密切关注汽机真空及除氧效果

对碱性工况下的热力系统,极易发生氧腐蚀,所以要严格控制氧的含量。凝结水溶解氧的除去部位在凝汽器中,从除氧这个角度看,汽机真空系统的投入应在锅炉点火前甚至在凝汽器上水时就投入的好。试运中还应注意真空系统的泄漏和凝结水泵轴封的泄漏。给水的热力除氧在除氧器中进行,要维持除氧器的水温、压力,保证除氧效果。除氧器的对空排汽门要根据溶解氧量,及时调整。

质量控制篇3

[关键词]测量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19-2

1测量复核制度概述

1.1要求

为了严格测量质量的控制,在执行阶段必须按照图纸规范要求进行详细准确的测量设计、操作和检验,在每一个环节上把好关。测量桩点必须由交接双方进行现场的即时校对、确认,遗失位补桩、无桩位废桩等等问题现场修正,测量点线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

测量的图纸资料首先要专业部门人员进行详尽认真的复核,必须保证每一个数据对点正确无误,计算的两人要分别独立核算抄录之后再做比对,查实无误才可以进行。任何记录的原始数据都应该是在现场同步做出,严禁补记补绘,涂改无效,测量时必须有多余观测以达成闭合检核条件,内页工作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并相互校核,防止出现严重误差。

在由多个单位完成一项工程时,采用联合测量,先施工单位测量整体数据必须由相关单位确认复核,施工复测数据必须以超越管段范围相邻的测量桩点联测,,未经复核部门复测的工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施工。

1.2 控制网复核规定

控制网测量复核的周期规定;高铁、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复测周期为六个月;其他工程复测周期为每年度一次;冻土地区项目复测周期为每年开工(复工)前。

比较大型的工程,如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类的原测精测网复测由专业测量队或者负责部门专门委托之单位进行测量,平面加密网、水准加密网等工程加密网复测必须由专职负责部门按规范严格执行测量,定期报告测量结果并对其审核。

对于工程进行中随时得到的已知数据,必须坚持“先检查、复测,利用”的原则,定期进行复核,不复核的不入用。

2测量质量控制运作

2.1施工前的过程检查

2.1.1审查承包商测量人员的组成及数量是否满足测量施工需要

施工测量关系企业、个人和社会方方面面,测量人员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必须认真了解测量人员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

2.1.2 审查测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测量施工的成败取决于前期方案设计的好坏,好的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精度,节约人力、提高进度。因此在前期测量设计时,必须结合现场实地勘测,保证方案中控制点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视条件良好等等,使施工过程更精准便捷。

2.1.3测量施工前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控制

测量仪器的好坏和精度高低直接影响施工测量中各种数据参数,甚至会影响工程最后的质量和进度。应该根据具体施工任务量和难易程度来决定测量仪器的精度、数量,同时注意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提交仪器核对资料,避免产生因仪器误差产生的错误。

2.1.4测量施工环境的检查与控制

施工测量的环境大多数在户外,因此天气因素、施工环境、施工产生的震动等等外界因素,会不可避免的对测量数据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采取多次数据采集参考值来确定数据基准。例如,在做测量放线时,往往要在高层建筑物上几十米高的位置做定位放线,测量仪器所在位置的稳定性与否将很大程度影响测量读数的精确度,为了尽量避免仪器震动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的震动等等外在影响,可以采用搭建双层独立测量操作平台增加稳定性。

2.1.5测量施工设计文件的审查与控制

测量定位放线是在土建和安装施工图已获准的测量基准点上进行的,所以测量监理工程师要详细的核查承包商提供的基准点数,并且和安装工程师沟通确定定位放线数据,逐一检查现场建筑和安装施工图纸相对位置是否一致,在设备安装过程里,对于指定安装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遵照工艺系统安装进行细致严格的核查,保证细节数据准确到位,避免和减小误差值的产生。在二期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将安装基准点测量到位,以保证测量定位设计数据准确可靠,减少误差。

2.2施工过程的控制

2.2.1对测量基准点的跟踪检查

在施工现场,因土方挖掘和一些大型重型机械参与施工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基准点位移发生变形,以及混凝土或者不同土质受到外界温差影响,产生周期性的膨胀收缩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里对测量数值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在布设基点时就应当注意,选择稳定的地点,被外力影响少的地点进行测量,同时在测量前检要的检测基准点和定位放线位置,同时对工期比较长的工程,应该定期对控制点复查核对,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2.2对外业人员复查的控制

一般而言,施工测量的都是具有专业资格的测量人员来进行,但在面对现场具体复杂的实地情况时,不一定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尽如人意,技能突出、施工熟练的工程人员往往才能应对复杂的施工情况。所以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实地操作人员进行跟踪观察,了解实操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并专人复查测量数据,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2.3对特殊情况的控制

现场施工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过程,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同方面不同情况的问题,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施工因素,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与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坦率的沟通。在与众多施工人员进行工作交流时,如果施工人员与监理工程师产生矛盾甚至抵触情绪,极有可能因各种负面情绪,对工程事故或者质量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瞒报谎报等等的态度,这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监理工程师应当抱持公正、科学、诚信、守法的原则,鼓励施工人员就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的来汇报和沟通,征求监理人员的意见,对有问题的部分共同详细查明、合理处理,对抱有消极怠工或者故意隐瞒现场施工问题的,应当严肃认真的进行惩罚。对于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监理工程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的与技术人员交流、协调处理有关困难,保证整个施工进度流畅,质量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2.2.4测量施工的事后控制

在测量施工进入完成阶段,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到位。在审查过程里,采用合理正确的方法检测测量数据是否无超差或者有误用情况的发生,及时调整保证安全。

3测量成果交验

3.1整理测量记录

外业测量必须填写测量日记或各分项测量记录,必须及时的整理和收集重要的资料数据,保证永久性和重要性的控制检测标志处在稳定安全的位置,并保证测量标志不被隐蔽、涂改、破坏,测量标志周围不可架设电线等危险物品。

3.2作好整理报告

测量工作每进行到一个节点,都应当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对工程中随时产生的技术性难点重点、技术创新、组织操作经验等等方面做出总结报告。如有发现测量误差,必须在专门部门校正修改之后才可施工。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篇4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的基础,其也是直接影响中药材的未来发展和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的现状出发,总结影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因素,并总结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对策

中药制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继承了传统中药制剂方法,以中药为原材料,进行针对性的加工和处理后制成的剂型。中药制剂是当前临床疾病治疗常用药物,随着当前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多。但其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1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现状

中药制剂剂型较多,包括中成药、中药成方制剂、单味药制剂、协定处方制剂等。当前临床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当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效果仍需不断提升,我国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取得的进展为:①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测标准正在不断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颁布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获得了更多的法律及质检规范支持,为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②中药制剂的检测技术及方法正在逐渐建立和完善,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中药制剂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正在逐渐增多,多指标检测、药代动力学精细处理、微量检测等检测方式越来越多,薄层色谱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效果正在不断提升。但当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仍存在较多问题,质量控制效果更待提升。

2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当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较多,对2015年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取材因素、生产过程、存储及运输过程、人为因素均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详见表1。

2.1取材因素

中药材的取材是中药制剂生产的基础,也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首要原因。由于中药材种类较为繁多,且其来源多较为复杂,可来自于野外采集,也可来自于人工培育,而中药材的产地、品种、栽培过程、采收时间、存储方式等均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进而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

2.2生产过程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和漫长,其制作工艺和环节较多,制作过程中任意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进行投料,其中涉及中药的味数及数量,其直接影响制剂的生产质量及药效,部分药剂含量过高时将增加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药材粉碎、萃取、混合、干燥、浓缩等,在操作过程中,温度、次数、时间等均直接影响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含有多种剂型,且其剂型、给药途径使得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生产工艺存在较多差异,若剂型错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疗效。

2.3存储及运输过程

中药制剂类型较多,在存储及运输过程中,不同剂型、不同性质药剂对包装、存储及运输需求存在差异,若不加分辨极易导致药剂变质,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影响作用。相关采购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将直接导致劣质药材流入;在制备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味根据古方进行制备,将影响药剂质量,且制备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也直接影响制药效果;在药检过程中,相关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也将导致劣质药物流入市场。

3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策略

3.1加强药材采购监管

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中药材原材料相关质量监测法律法规的出台,加大对中药材原材料的监管,避免劣质药材混入市场;相关制药单位也许加强对药材的选购,禁止采购来路不明的药材,并加强对已采购药材的检查,对于不合格中药材进行规范化处理。

3.2规范生产过程

相关部分需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监管,并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制定针对性惩处制度。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水源及医疗卫生环境。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实施生产制备过程,选择合适的加工和处理方式、剂型选择等,并做好记录,严格控制每一步的称量准确性,严格规范化制药过程。

3.3规范存储及运输过程

中药制剂需严格采取无菌包装,并根据实际剂型、性质等选择合适包装,根据药剂实际性质选择合适储存环境,并及时登记记录,运输过程也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避免不合理包装、存储及运输出现。

3.4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对采购人员、制备人员、药检人员、运输人员等各阶段人员的专业知识针对性教育,及时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各阶段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责任性。提升采购人员的药材辨识能力,并熟知国家相关规范,按流程进行采购,不断提升制备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制备过程;不断提升药检人员的的监督力度,严查每个步骤,避免遗漏和差错;加强运输人员对各项要求的熟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存储及运输。

4总结

当前人们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及人员需严格规范中药制剂制备的全过程,以提升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效果,提升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篇5

关键词:上虞制梁场,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

 

1.工程概况:

杭甬客专HYZQ-2标上虞梁场共承担曹娥江特大桥、上虞特大桥和余姚特大桥共535孔预应力简支箱梁制梁任务,其中32米箱梁476片,24米箱梁59片,架梁起讫里程为DK70+330.340~DK91+245.700,线路长度20.915公里。

2.施工准备

在预制箱梁的生产过程中,对各道工序的施工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预制箱梁质量的好坏,在描述制梁各大工序控制要点前,先说说梁场建厂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梁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大临建设

梁场建厂第一步就是大临建设施工,临建工程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箱梁施工的顺利生产以及箱梁生产的质量保障。

a 制梁区:制梁区是箱梁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区域,所以第一要做好地基处理,施工前严格进行地质勘探,根据地质勘探资料选择地基处理类型(桩基础或扩大基础)。

b 制梁台座:箱梁预制主要是在制梁台座上完成,且需要几十次重复利用,制梁台座施工的质量尤其重要,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特别要注意制梁台座端部钢筋的加强及顶部角钢包边固定的牢固性。

c 存梁区:存梁区同样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并且根据勘探资料进行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四个支点的不均匀沉降,并进行沉降观测,对于不均匀沉降超标的及时进行处理。

d 钢筋加工绑扎区:钢筋加工绑扎区应尽量的宽敞,并且要特别注意排水。

2.2 工装设备

梁场建厂的同时就要计划好工装设备的进场时间,特别是要提前考虑好模板及大型设备的拼装场、拼装工期以及大型设备的取证时间,尽量减少工序交接的工期耽误,减短首梁生产的准备时间。

3.施工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是箱梁生产最关键的,梁场技术人员务必要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以及梁场施工方案,以规范标准指导施工生产。

预制箱梁生产施工工序流程:

模板拼装、钢筋加工绑扎、钢配件安装→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管道压浆→封端

3.1模板工程

质量控制篇6

【关键词】 道路特点;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一、道路施工的特点

1、在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他们为施工做的准备非常短,并且施工的时间也非常的短,在城市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建设道路的资金常常是由政府出资来修建的,他们为了简短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的日常活动造成干扰,并且城市的道路建设过程中这些工程大部分都是政府的工程或者是一些城市中心的工程,所以这对城市道路的施工时间要求非常的严格,并且对道路的施工日期控制也非常的严格,很多施工方常常根据施工的日期要求,到排一些施工的计划,这就难免缺乏一些施工的严密性;一些施工的场地非常的狭小,并且拆迁的数量很大,城市道路的施工大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施工,各种各样的建筑拆毁量也非常的大,并且施工现场的场地也非常的狭小.

2、路基在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禁受住车量的载重以及外界自然原因的反作用力,为了保持道路路基的道路整体的稳定性,就要要求路基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保持结构上的稳定性,因为稳定的布局能够承受得住一定的运载量,和抵抗自然灾害的作用,为了预防道路路基的形状变化和形状的一些破坏,这就要求在建设路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充足的路基的强度可以保证路基较强的外力作用的影响下不能够超过路基影响使用的范围,即使是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的恶略的环境或者是一些车辆超重的载物,路基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抵御这些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的重大的破坏,从而减少道路的变化程度,这样就能够确保路基的正常使用,也不会因为道路的不通畅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交通,道路的整体情况也不会因为路况的不流畅而影响到,路基想要有一个足够的强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证路基有足够大的强度,影响路基强度的两个原因是,地面的积水和地下的积水,这些积水一旦过多就会使路基的强度大大降低,产生路基的变形,和影响道路的使用,在一些季节明显分明的一些地区,常常由于天气的突然改变,经常导致水温发生变化,还会使一些路基产生反复的融化现象,因此水的温度是导致路基的结构发生改变,外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路基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现象,所以路基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水温的稳定现象,从而确保在变化和恶劣的天气变化下水温状况的稳定和路基强度的稳定。

二、路基的道路质量控制

1、在路基准备施工前,应当按照工程的要求和一些特点,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科学有效的项目计划可以从整个工程在建设当中道路路基的质量要求,在路基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发生的种种状况,也可以在路基的提前设计时提前预想到,根据图纸并且应对实际的施工现场,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还要对施工人员的分配,要合理有效的计划好,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这样做也能够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做到规划的统一,合理的分配,充足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为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为施工节省很多的时间,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可以忽视,前期准备工作是整个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必要的前提。在正式的施工之前,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设计的要求来检查施工的质量,从提供货物的厂家到材料的验收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认证材料要加强,不要出现用错料,选错料的现象发生,出了对材料的质量作出要求外,还要对材料保存状况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放置材料的仓库进行严格的看管,从而保证材料的不被丢失,在一些施工单位组成的人员当中这些人的学历不是很高,他们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不扎实,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把材料合理的利用起来,从而导致了整体工程中质量问题的出现,由此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道路质量的管理体系,材料经过质量检验后,要根据正个工程的要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工程师一定要严格的对照材料的形状、质量、品格、以及数量等方面合格后才能够使用

2、在整个道路路基的工程结束后,要对路基的使用和质量的安全进行检测,来确定路基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使用,考虑到在下雨的时候地面的防滑和积水对道路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在地面设计上排水管道和水漏来处理积水,在全部的工程结束后,要对完成后的路基进行综合的检验,来检验他的牢固性,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通过细密的重量检验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进行使用。

三、道路的检测方法

1、在设计路基时,最重要的就是路基的质量问题,地基是所有建筑在施工时的重要一方,也是保证所有建筑在质量方面的基础,所以地基设计的是否合理,必定会对道路以后正常的使用和维修带来重要的影响,路基在正式的施工前,要对路基进行地基的检查,要依据地基所在的自然的环境,比如地基的水资源种类和土壤的种类进行具体,科学,深刻的分析,从而来确定施工的材料,结合着设计的图纸,依据图纸和材料的一些功能,来检查地基是否牢固,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杂物进行清除,从而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依据实施现场的道路情况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来选择适当的填料进行路基的进行路基的填充,为了确保路基完成后的质量要进行辗压方式来选定适当的工艺数量,再辗压进行时,要从轻到重来依次进行,在土层辗压结实后再使速度增加和时间的增加。

2、路基在确保使用后,同样还需要质量上的保证,要安装上排水沟,它的作用是将截水沟、旁边的沟,以及其它地方的水流,引到在路基范围之外的规定的地点,排水沟的纵坡与断面要求要与截水沟的基本相同,排水沟在平面的布置上,应当依据地理的环境和对它自身的要求进行设计,排水沟是我国在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个。

结语: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之一就是道路,它是一个城市在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就是道路路基的建设,路基在施工时,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质量的好坏却与它有很大的关系,施工现场的位置非常的狭小,施工的技术也相当的复杂,所以施工的人员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从而确保道路完成后能够经受住车辆的来往,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面临种种的困难,所以施工的人员要根据地理的环境人文的环境情况,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进行严密的检}查,从而保证路基的顺利使用,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序的到位规范和一些材料性能的熟练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方要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规范施工的步骤,提高道路的科技内涵,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环境保护工作中,检测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将检验得到的数据与额定数据相比较,可以明确检测范围内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适当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环境监测来促进环保工作质量提升,本文将针对检测期间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论述。

一、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分析

1. 环境监测中的标准方法

监测期间取样任务是在室外进行的,在实验室中对样品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存在的污染物质类型。如果检验污染物质的含量在生态环境容纳范围内,可以视为正常现象,具体情况还要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室内培养也能够达到样品对比的目标,将这种检测方法总结为标准法。

2. 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

虽然标准方法所得结果科学可靠,但不同地区所面对的环境问题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监测阶段,还需要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方法。根据所总结的方法制定的监测流程,被称之为统一方法,应用起来更加娴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质量控制也更高效地进行。

3. 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

将监测得到的成分替换成试验样品,以相等的成效为依据,实现检测目标。该种方法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时间,人工操作添加的情况下,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通过分析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点

(1)全程序空白实验。检测样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的,因此在对质量进行控制时,要重点针对实验室部分来开展。通过检验样品试剂中含有的成分,能够轻松判断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种类,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也可以判断一段时间内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成果。试验程序需要实时监管,全程记录所产生的数据。其中空白试验能够帮助判断检验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质量控制只有形成体系后才可以完成目标,虽然试验只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部分,但对质量影响却是最大的,由此可见加强该部分质量控制对最终结果的重要意义。(2)平行双样实验。试剂分析阶段,二次验证结果可以降低数据误差。但由于监测任务面临的数据较多,很难人为的判断最佳离散形式,试验期间对数据进行随机划分,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针对同一组试剂,可以同时进行平行试验,更详细地了解其中存在成分,所得参数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质量控制有了明确的主体,检测任务开展时便不会发生遗留数据的情况,工作人员在试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试验流程进行完善,作为质量保障。样品分析是试验重点内容,如果发现参数异常要及时检验。(3)加标回收实验。环境监测是以环保为目标来进行的,因此检验样品中含有物质时会考虑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向试剂中添加其他物质,将其中的某种成分析出,但反应充分后计算单位样品中的可回收量,以此来推算监测区域内的整体可回收量,所开展的环境监测也更真实有效。

2.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要点

(1)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所采集的样品应当具备普遍性,能够反映监测区域内的整体情况。室外部分的质量控制应当从样品采集阶段进行,避免出现样品选择过于片面的现象,可以分别选取不同的位置,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采样前对器皿洁净程度进行检验,一旦掺杂其他物质会影响到实验结果。从源头控制质量,为后续试验任务开展发现质量保障基础。我们应做好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工作。(2)薄弱环节的监控。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相对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难度要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室外的环境监测行为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实现对薄弱环节的有效监控,将很难取得环境监测的积极效果。(3)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在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中,如何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成为了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来看,环境监测的结果最终都是以报告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将会导致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

1. 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必要措施

质量保障是与流程控制为依据开展的,虽然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繁重,但只有理清其中的要点内容,便能够实现提升质量的工作目标。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具有极强的目标性,通过监测可以帮助缩小污染成分范围,治理起来也更轻松高效。

2. 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必要手段

保障环境监测任务完成质量,能够帮助判断有效的污染物质治理手段。环境保护是地方规划发展的前提保障,也是解决生态失衡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各个实验环境质量控制,是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在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环境保护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环境监测是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必要选择

通过采取具体的环境监测手段,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了满足,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效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认识到开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性,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结语

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研究发展较早,现已日益完善,而采样质量控制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待进一步展开。展望未来,环境监测中的采样质量保证和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也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中研究的热点。同时对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及在综合考虑采样误差和分析误差的基础上,对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探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质量控制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他有关审计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时,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时,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第四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评估和追究制度,依据有关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和本办法评估审计项目质量,追究有关人员对审计项目质量应承担的责任。

第五条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第二章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由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参加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组具体承办审计项目或者实施单个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第七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

第八条审前调查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下列基本情况:

(一)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三)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

(四)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五)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六)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

(七)以往接受审计情况;

(八)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九条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三)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四)审计档案资料;

(五)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六)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第十条审前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式:

(一)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

(三)查阅相关资料;

(四)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五)其他方式。

第十一条审前调查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必要时,可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后进行审前调查。

第十二条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审计工作方案应当具有指导性。

第十三条审计工作方案由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下级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实施。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十四条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五)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五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

确定审计目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相关政策;

(二)政府、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审计项目的要求;

(三)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

(四)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验;

(五)审计的时间和经费预算;

(六)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工作目标具体化。

第十六条审计组应当分析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审计组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依赖内部控制的,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在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不依赖内部控制的,在实施审计时直接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对规模较小或者业务简单的审计项目,可以直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第十七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第十八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事项一般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

第十九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

审计组应当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第二十条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确定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审计步骤和方法应当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第二十一条确定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时,应当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审计组组长可以委托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主审,履行审计组组长授权范围内的职责,但审计组组长应当对主审履行职责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审计组组长具体负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可以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二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审计实施方案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二)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

(三)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的适当性;

(四)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

(五)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六)审计分工的恰当性;

(七)其他需要审核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实施审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工作方案调整的;

(二)审计组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

(三)审计组人员发生变化,足以影响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的;

(四)审计中发现重大违法案件线索,需要改变审计内容和重点的;

(五)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

(六)其他需要调整的。

第二十五条审计实施方案中下列事项的调整应当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

(一)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

(二)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水平;

(三)重要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四)审计组成员。

第二十六条审计实施方案中下列事项的调整应当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组组长;

(三)审计工作起止时间;

(四)审计组所在部门认为需要报审计机关领导批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审计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办理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批手续的,可以口头请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同意后,调整并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束时,审计组应当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审计组应当将审前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评、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以及审计实施方案调整情况加以记录。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对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的恰当性负责。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审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负责。

审计组组长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

审计组成员对审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调整不当,造成重大违规问题应当查出而未能查出的,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第三十条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

第三十一条审计证据的形式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口头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以及其他证据。

第三十二条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第三十三条审计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后附有审计证据支持。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必要时可以附有审计证据或者相关资料。

第三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下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一)通过检查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承诺书、会议记录、文件、合同等资料,以及审计人员编制的汇总表、调节表、分析表等材料;

(二)通过监盘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实物资产盘点清单和现金、有价证券盘点表等材料,并由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三)通过观察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

(四)通过查询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查询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口头答复记录,并注明查询事项、内容、方式和查询结果等情况;

(五)通过函证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函证单位或者个人的回函,编制函证记录,注明函证事项、范围和回函结果等情况;

(六)通过计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计算表或者计算工作记录,注明计算的事项,所根据的相关数据,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等;

(七)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对比分析表、比率分析表和趋势变动表,分析和说明异常变动项目、重要比率或者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情况。

第三十五条审计人员可以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不能或者不宜取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的,也可以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拍照、转储、下载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

第三十六条审计人员在收集实物证据时,应当注明实物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和实物证据提供者等情况。

审计人员在收集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资料时,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电子数据资料的运行环境、系统以及存放地点、存放方式等情况。必要时,电子数据资料能够转换成书面材料的,可以将其转换成书面材料。

审计人员在收集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时,应当注明鉴定或者勘验的事项、向鉴定人或者勘验人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人或者勘验人资格等。

第三十七条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难以实施或者实施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追加或者替代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仍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应当由审计组组长确认,并在审计日记中予以记录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三十八条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

第三十九条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编制汇总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审计人员应当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相关程度排序;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第四十条经过分析、判断和归纳的审计证据,应当编制索引号排序,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之后;必要时,可以附在相应的审计日记之后。

不能附在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审计日记之后的实物证据、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资料等,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编制书面材料,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审计日记之后。

第四十一条审计组组长应当督导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工作,审核审计证据。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第四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对其收集的审计证据严重失实,或者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行为承担责任。

审计组组长应当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四章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第四十三条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第四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

第四十五条审计日记的要素包括:

(一)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人员姓名;

(三)审计分工;

(四)实施审计的日期;

(五)审计工作具体内容;

(六)索引号;

(七)页次。

第四十六条审计日记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一)审计事项的名称;

(二)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三)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

(五)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第四十七条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其他人不得删改。

审计日记应当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简明扼要。

第四十八条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事项,应当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当在各自的审计日记中分别记载。

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

第五十条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包括:

(一)被审计单位名称,即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项目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

(三)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即审计事项所属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即简要描述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金额、数量、发生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以及相关依据;

(六)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及复核日期,即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意见及实施复核的日期;

(七)索引号及页次,即审计工作底稿的统一编号及本页的页次;

(八)附件,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据及相关资料。

第五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应当通过审计证据的索引号来体现。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上予以注明。

第五十二条审计日记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对应关系应当在审计日记中通过索引号加以注明。

第五十三条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实施审计;

(二)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执行;

(三)事实是否清楚;

(四)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七)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必要时,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日记进行检查。

第五十四条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组组长应当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

第五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发现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的,以及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审计组组长对复核意见负责,对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五章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第五十六条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第五十七条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二)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三)被审计单位名称;

(四)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年度****审计";

(五)内容;

(六)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七)签发日期。

第五十八条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五)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真实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的符合程度。

合法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度。

效益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度。

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七)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九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

第六十条审计报告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第六十一条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

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保留。

第六十二条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

第六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二)事实是否清楚;

(三)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六)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第六十四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后,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第六十五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决定书。

第六十六条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问题,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六十七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六十八条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

(一)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三)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四)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五)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第六十九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和法制工作机构的复核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

第七十条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第七十一条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提议,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同意后,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所在部门和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第七十二条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

第七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并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七十四条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审计决定之前,应当根据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自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要求举行听证的,审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七十五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发。

第七十六条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将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有关单位。

第七十七条审计机关组织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需要汇总编制审计报告的,应当由审计组所在部门或者审计机关分别编写审计报告,报送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由其按审计发现的问题金额和性质汇总,形成统一的审计报告。

汇总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汇总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汇总的审计报告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审定。

第七十八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公布审计报告,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七十九条审计组组长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的,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反映的事实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负责。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编制的审计信息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应当承担责任。

第六章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

第八十条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材料,建立审计档案。

第八十一条审计档案实行审计组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对审计档案反映的业务质量进行审查验收。

第八十二条审计组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及时收集审计项目的文件材料;审计项目终结后,立卷责任人及时办理立卷工作。

第八十三条立卷责任人应当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文件材料归入审计项目案卷:

(一)结论类文件材料,主要是审计报告及审计业务会议记录、复核意见书、审计组的书面说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等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审计决定书及相关文件材料、审计移送处理书及相关文件材料等;

(二)证明类文件材料,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

(三)立项类文件材料,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政府的指令性文件、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举报材料及领导批示、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记录等相关材料、审计通知书和授权审计通知书等;

(四)备查类文件材料,主要是不能归入前三项的其他文件材料。

第八十四条文件材料按照审计项目立卷,一个项目可立一卷或者若干卷,但不得将数个项目合并立为一卷。

跨年度的审计项目,在项目审计终结的年度立卷。

第八十五条立卷责任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则排列文件材料:

(一)审计项目案卷内的文件材料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和备查类的顺序排列;

(二)结论类采用逆审计程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三)证明类按照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与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审计事项对应的顺序排列;

(四)立项类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五)备查类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六)审计项目案卷内的每份或者每组文件之间按照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批示在前报告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基础性文件在后的顺序排列;

(七)审计日记以人为单位按照审计组组长及审计组成员顺序排列,可以单独立卷和存放。

第八十六条立卷责任人将文件材料归类整理、排列后,交由审计组组长审查验收。

审计组组长按照有关规定对文件材料进行审查验收,并签署审查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或者向有关机构提出改进意见。

第八十七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将检查合格的审计项目案卷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审计组所在部门在移送审计项目案卷时,应当做好该被审计单位审计资料库的建立或者补充工作。

第八十八条审计组成员对文件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立卷责任人对卷内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归档的规范性负责。

审计组组长对审查验收意见负责。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归档的及时性负责。

第七章审计项目质量责任

第八十九条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员、审计机关领导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和本办法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第九十条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包括下列处理形式:

(一)责令改正错误;

(二)告诫、批评教育;

(三)责令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培训、转岗;

(六)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上述形式外,可以并处取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资格。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非审计人员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主动改正错误或者情节轻微的;

(三)其他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的情形。

第九十二条审计机关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和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审计机关主要领导为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审计机关其他领导、相关审计业务机构、法制工作机构、人事教育机构、监察机构、机关党委、办公厅(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工作机构。

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需要承担责任的,由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和追究。

第九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每年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对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对参加审计项目的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九十四条审计机关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检查和了解,对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由法制工作机构及时报告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

第九十五条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对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责成各有关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处理决定,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十六条被处理人员若对处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八章附则

第九十七条本办法在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行范围。

第九十八条审计机关办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参照本办法执行。

质量控制篇9

【关键词】粮食;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要点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粮食工作的稳步推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加之粮食的战略性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做好粮食的质量控制,以满足人们对粮食质量的有效需求,可以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提高粮食的质量,本了较为相信的论述。

1.粮食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1.1收购粮食质量检查

粮食的收购者要严格履行其检查义务,要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明码标价,还要将所收购粮食的质量标准和种类进行公示,还要将公示放在收购场所的醒目位置。在粮食收购阶段,要严格检验程序,通过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运用来做好粮食的收购行检验。收购的粮食要及时进行分类及整理,要将不同收获年度的粮食进行分别存放,以防止粮食的霉变和病虫害的发生。整体阶段一旦发现粮食的霉变及病虫害,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销毁或者处理。另外,粮食的仓储设施也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要严格存放的标准及规范,还要鼓励对不同等级和品质的粮食进行单收和单存。

1.2粮食出库质量检查

在粮食的出库质量检查中,要严格按照检查的标准进行检测。对那些在储存期间使用过化学药剂并在残效期限内的粮食,要通过药剂残留量的检验来实现其质量检查。对那些出现了异常气味及色泽发生改变的粮食,还需要增加相关的卫生指标检验。在省级粮食部门的检查中,还要将辖区内粮食可能受到的污染情况,通过增设相关卫生检验项目来进行质量监管。总而言之,粮食的出库检查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的重要措施,是质量监管的核心内容,为此一定要严格进行粮食监管活动的开展。

1.3扦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检验机构取样检验须对样品代表数量负责,在扦样中扦样人员要选择适宜的工具,工具的选择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在扦样点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储粮形态、储粮方式及储粮条件等因素,以保证扦样点设置的科学合理。扦取的样品量还应适宜,在实践中一般把样品一式三份,在经过对方的确认后才能进行封样。还要合理确定样品的代表数量,如果现有的扦样工具不能达到储粮深度,在样品代表数量的填写中,要按照测算后的数字进行填写,而且还要得到被扦样单位的认可,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样品数量的准确性。在样品的登记工作中,要做到记录的全面准确性,将登记样品的产地、收获时间、入库时间及储存方式等相关信息都要进行记录,这些数据对检验人员的检验结果分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1.4检验标准必须正确

检验标准是检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保证所使用标准的正确性。检测中要严禁将原粮标准用到成品粮是否合格的判定中,也不能用质量标准来判定卫生指标是否合格。检测机构要在检时要严格进行标准的选择及执行,要注意检测工作结束后检测数据的收集和整体,要将整理汇总的检测数据结果及时的反馈给被抽查单位。

2.坚持质量体系健康运行的条件

粮食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提高粮食的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指导粮食质量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还能通过完备的体系将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实现粮食质量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2.1外部质量监控

外部控制也就是指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实践中也将其称为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信息,通过外部控制能够及时的发现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试剂的纯度、蒸馏水的质量等问题。通过外部控制能够增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从而促进实验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监测站的外部质量监控中,最主要的就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是实现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2内部质量监控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简称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常规程序,通过内部质量监控能够实现对粮食质量稳定性的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便于校正工作的及时开展。内部控制的精密度是指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平行性是指在同实验室中,同一分析人员、同一分析设备、同一分析时间,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品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而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问三个因素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3做好监测站的内部质量监控

监测站的内部质量监控需要通过内部手段来实现检测目标。一些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能够有效的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内部质量监控中有很多操作方法,要保留样品进行再检验。对那些没有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和将易保存的样品留样,以进行再检测,这样能够实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要在内部质量控制中,认真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工作,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以实现检测人员素质和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检测中,一旦发展存在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内部控制中还要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在检测出检测结果的异常时,要及时的排除因素实现异常原因的查明,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实现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行。在监测站的内部质量控制中,利用质量控制图,能够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分析。通过质量控制图能够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通过图示的对比能够有效的统计出差异性,最终实现对检测数据的科学分析。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检测来查出偏差的原因所在,所以非常利于及时采取措施以实现偏差原因的消除。

3.结语

粮食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做好粮食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从粮食生产的源头上保证粮食的质量。实践中,通过粮食检测技术应用的科学控制,能够有效的减少仪器设备给粮食生产和检测造成的制约和影响,为此粮食生产企业要加强相关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制度和周期监管工作,以实现粮食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粮食质量的检测人员还要加强其粮食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学习,以实现其检测职责的合格履行,最终实现粮食质量监督生产职能的充分发挥。 [科]

【参考文献】

[1]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与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及安全监管手册[M].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0.

质量控制篇10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控制程序是指具体措施和方法,它是驾御、控制审计工作全过程,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审计质量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审计质量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审计质量控制首先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全面控制,其次是对单项审计项目的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意义

(1) 质量控制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汁准则要求的基本规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贯彻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定审计项目乃至所有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独立审计准则以及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2) 质量控制准则是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遵循的管理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和业务控制三大块,而业务控制也即质量控制居于核心地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干被审计单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水平。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非常重要。

(3) 贯彻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质量控制准则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质量控制准则所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我国质量控制准则从框架上看,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使所有审计工作富恶化审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程序,使各审计项目的工作遵照审计准则进行。从内容上看,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主要包括: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主要内容及要点包括: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完善的审计准则等法律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执行业务的全体人员,以保证所有执业人员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有重大影响。负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及要点主要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项目复核,监督与考核等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关系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联系

1、两者的目的相同。两种准则的目的均在于保证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合理运用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审计工作均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特定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审计准则的落实,真正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这两套准则只是作用方式的不同,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两者都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审计的质量,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制定了一套多层次的职业规范体系。该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因此,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区别

(1)两者的内容不同。质量控制准则围绕质量控制,包括了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应达到的要求;独立审计准则规定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过程及报告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