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存在问题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5:57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修建农村公路所需砂石、水泥、钢材和运输机械以及人工工资等费用也不断上涨,致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不断增大。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不少村镇为修建公路,背上了多年都难以还清的重债。

1.2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不高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算很高,但调查发现,近年修建的农村公路,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并不多,大多数农村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例如:一是未按要求设置错车道、涵洞、边沟等配套设施;二是路基松软地段未处理平顺和压实,就直接灌注砼路面,而导致砼板厚薄不一,路面强度不够;三是工程材料配比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甚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所修乡村公路成为“豆腐渣工程”、前修后烂等问题。

1.3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进展缓慢

很多农村公路建设施工队多为民间施工队,无资质、无营业执照现象较多,施工能力无保障。这种低劣的施工队伍,“锣齐鼓不齐”,怎么可能修出质量合格的公路呢?同时也给工程监理人员增添了严重的负担,不少监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具体施工等工作中而淡化监理职能,致使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低劣,返工不断,不但拖延了工期,难以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任务。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就不足的工程经费更加紧张。

1.4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设施不齐全,存在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

由于农村公路的修建受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设计要求比国、省、县道公路均低,加上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受经费、材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乡村公路弯急、坡陡、路滑,危险路段、桥梁,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限载标志;路面未进行防滑处理和设置防滑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如不引起各级重视,将会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上述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及时解决,将会严重的挫伤群众集资修路的积极性,对农村公路建设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1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新机制

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联系当地实际,合理规划有序发展农村公路;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筹措资金;三是联系实际调整乡、村社投资比例。

2.2充实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力量,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实践证明:施工监管人员素质高,业务熟练,监管到位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根本保障。如何使众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一是应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分片区对各乡、镇、村分管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掌握有关政策,施工程序,质量监督等基本方法;三是交通局成立质量监理机构,下设若干项目监理组驻守工地,包村指导、跟踪监督,严格把关;四是购买试验设备,成立工程试验室,并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化验员,对全县“农建项目”进行跟踪试验检测,用试验数据指导和监控工程质量。

2.3堵塞招标漏洞,严格挑选施工队伍

为堵塞招标漏洞,一是要探索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对县、乡道建设工程项目,不但要实行公开招投标,而且要注重综合评审考察投标单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招标机构必须有公路管理部门的内行参与评标),做好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要对部分工程量不很大的农村公路,可尝试指定当地公路管理专业队伍承包修建,或集体研究指派施工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有实践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修建;四是要严格实行资金划拨制度。

2.4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农村公路行车安全,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足够重视。一是建议公路有关部门在测设规划农村公路时,从确保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降低坡度,增大弯道半径和增加弯道路面宽度,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也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施工;二是由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统一设置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以及桥涵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限载、限速等标志,并增拨或事先在总投资中提留专项经费,统筹安装到位;三是建议统一在农村公路进出口设置醒目的限制超重、超载的大型车辆进入标志。各乡、镇、村也要落实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管理农村公路,并由县路政管理部门统一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按政策制订车辆违规处罚措施,举报奖励办法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农村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要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破解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使农村公路更好的为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连君,王昌衡,郑京杰.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对策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4,(1).

[2]柳金洲,叶青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公路交通科技,2006,(2).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 建设 对策思考

1 在各级政府及领导的支持下,武山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1.1 农村公路的建设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和各级领导重视

(1)国家政策支持。2016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处于集中建设、加快成网的关键阶段,要实施一批具有旅游路性质、资源开发性质和产业发展性质道路的改造,推进交通扶贫脱贫工作,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各级领导重视。2014年11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带领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彦武、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彭思义一行,深入武山调研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详细了解了武山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并对武山农村公路建设工作o予充分肯定,认为武山县内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2 武山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2015年底,武山县15个乡镇全部通公路,344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近年来,在省公路管理局的支持下,武山县修建田间道路451条790.3公里,硬化蔬菜园区道路92条89.44公里。武山县的道路交通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县道为主框架,通乡公路为枢纽,通村公路为补充的“五纵四横”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了高速通省市、快捷出县城、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2 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显著

2.1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村有了便捷的交通,这不仅带动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加快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

2.2 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

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将客运停靠站与农村公路同步实施,全县乡镇通班车率已达100%,直接受益群众达32万人。随着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增加、路况好转,通行政村水泥路辐射面不断扩大,给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乡村公交班线及通车里程逐年增长,从之前通往乡镇的几辆班线客车,发展到目前通往全县15个乡镇的46条乡村公交线路、206辆公交车。农村客运、货运、物流市场的日益繁荣,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安全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城乡距离。

3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技术标准低

虽然按照《公路法》的要求,新建农村公路应当符合部颁标准要求,原有等外公路,应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量不大,且路上行驶车辆也多为拖拉机、农用车等体积、载重相对较小的机动车,所以,对这些公路的路面宽度、路线纵坡、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在建设中适当放宽了要求,使得农村公路中等外公路大量存在。

3.2 资金缺口大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的资金数量大,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十分有限的,而地方财力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但项目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修资金短缺。

3.3 建设和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有的业主对公路建设质量的意识淡薄,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按公路建设基本程序办理,如项目未经审批立项就开工,不合理的缩短工期,或为了赶工期,在尚不具备开工条件时,就催促施工单位提前进场施工,使质量控制所需的标准试验等资料无法正常获得,有的甚至在施工现场干扰监理工作,对一些违规操作视而不见,这些管理方式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失控。

3.4 质量监督不力

我县农村公路施工虽然全部实行监理制,但因点多面广,又缺乏高素质的监理人员,造成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监督不力,另外,如果没有了业主的支持,监理人员对某些不服从监督管理的施工单位束手无策,也使质量监督成为空谈。

3.5 养护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专业养护人员缺乏,使得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并且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让农村公路中部分乡道及大部分村道基本处于失养状态。

4 几点建议

4.1 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确保公路技术标准满足通行需求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行政村的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加强村镇路段标准化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型货车和大型重载车辆越来越多,所以要合理选择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及设计荷载等级,以免公路刚通车即破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2 适当提高工程投资,以保证工程质量

适当提高工程投资,严格监理制度,确保人员、设备配备充足,杜绝偷工减料及违规操作。对质量通病要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过村庄路段无法采用振动压实,就必须要求施工单位配备大吨位静碾压路机,以保证工程质量,不留隐患。

4.3 多方筹措,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落实资金是关键。各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思路,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的路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四点”办法,形成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营造千军万马抓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4.4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技术力量

今后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因此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界面清查、责任明晰、控制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建立定期的质量检查、不定期的质量抽查或巡查制度。建设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参与施工管理工作,一方面支持监理严把质量关,同时督促监理工程师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4.5 加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选定与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资格、资质、资历等情况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才能参与工程招标,不执行招标的项目,不给予补助。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3

摘 要 交通运输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飞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地区的地方公路建设步伐也不尽相同,这也对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在此,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公路建设事业,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为农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将以河北省农村公路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的探讨点,以此寻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河北省农村公路 现状问题 对策分析

“十二五”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农村公路作为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近几年,河北省农村的公路建设发展得十分迅速,从2004年开始的“村村通”工程,到现在已经列入“十二五规划”的连村路专项规划和帮扶村街道硬化工程,河北省农村公路正在逐步深入地向网络化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河北省农村公路的建设基本完成,其覆盖面积较广,为人们创造了许多价值。然而,对于河北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而言,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实河北省在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相关的养护办法以及细则,并成立了组织部门专门负责该省的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与此同时,上级领导在养护资金上也落到实处,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然而,就目前河北省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来看,它所建立的体系还十分的低级,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健全的长效机制。针对现在河北省农村公路在管养工作成效,它的整个运作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责权分不清,公路管养主体不明确,责任难以落实。由于工作职权以及资金的落实不到位,现在的乡村两级地方政府在对农村公路的管养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与资金支持,进而使得该政府所涉及的公路的不到相应的养护管理工作。同时现在的公路管理部门在观念意识中对农村公路的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而是更加注重于主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二,相关配套措施不够齐全,从而降低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在河北农村可以看见许多的超载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而根据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可以知道它是无法承受这样 重量的汽车行驶的。长期以往,造成了农村公路的严重破坏,使得公路使用年限的缩短,降低了公路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三,在公路管养工作中资金的不足以及管理人员的缺失也是农村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农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而对于灾后的修复以及管理工作乡村没有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从而造成了许多农村公路在灾后废弃的状况。而这样做是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的,也为农村的发展增加了一定的阻碍。

第四,农村公路的管理体制单一使得管养工作的绩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不管是在河北省还是在我国其他省市,每一个地区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手段,从而加强管理体制的适应性。然而在河北农村公路管理上采取的是统一的管理模式,没有因地制宜,从而降低了管理部门的灵活变动能力,降低了他们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相关对策分析

上文中提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河北省的农村公路管理上存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仍相对薄弱。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且给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在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划分责权,明确公路管理主体。在管理工作划分中,可以采取合同书的形式,让每一个乡镇都承担一定的农村公路管理范围。同时建立一套与之相配的评价标准,加强各个乡镇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同时,根据不同的管理范围以及管理难度,提供不同的管理经费,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利用率。

第二,提高农村公路的硬件设计。在相关路段设置禁行标志以及限载设施,从而减少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在道路旁设计一些广告宣传语,以加强人们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意识,便于管理者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三,扩展资金筹集方式,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力量。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采取责任承包制,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筹集资金。同时也可以将农村的发展与农村公路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将每一条公路分配到每一个村落,然后根据该村的绩效收取不同的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以为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资金。

第四,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具体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以农村道路损坏原因为根据。自然灾害频发区应该建立专业的道路养护小组,而流通量较大的道路则应该采取责任制将责任分化到每一个村落。

三、小结

其实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在河北省,更是我国各大省市在道路管理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它限制着农村公路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影响着农村未来的发展。针对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应该在现有体制下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现有做法,而这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一步登天。与此同时,提高人们的养护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肖明鸣.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广东科技.2009(06).

[2]王立安,周发泉.农村水泥砼路面损坏的成因及对策.民营科技.2007(11).

[3]徐锦栋.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特区经济.2008(07).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农村公路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城乡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公路网络架构中的重要部分。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从2003起全面实施农村通乡和通畅(通村)工程。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惊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建设发展相关问题,如施工力量及技术实力低下;公路建设资金不足、公路规划不合理等各种问题,农村公路网建设的质量水平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

1.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员居住又相对分散。多年来,落后的交通建设设施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信息十分闭塞,“买难”和“卖难”问题仍然很严重.严重困扰着农村人口的消费和创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农村公路交通的不便利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富得快,全靠交通带,农村公路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农民脱贫致富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它,往来不畅,信息不通,里面的资源出不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点得不到改变,三农发展永远是一句空话。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其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公路建设规划不合理

缺乏对农村公路建设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造成实际施工过程和早期整体规划设计脱节,对公路的设计走向、通达要求和技术等级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而只是为了迎合某些上级领导的意图,在规划时往往大量使用耕地、林地,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农民的出行方便。设计方面,乡村公路大部分是在乡村老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但老道路的线形并不能满足公路的设计要求,造成公路建设质量不高和重复建设,影响了农村公路网络的系统布局和通达性。

2.2道路等级低

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占公路网总里程的80%以上,但整体等级水平还偏低,路况较差。在农村公路的施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单纯的将农村公路施工设计分为等级较差的施工路线,致使实际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放松要求,在施工材料、路面结构、路基强度、安全设施等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后续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对公路实际情况进行勘察,致使农村公路在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

2.3建设资金不足

资金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筹集充足的资金才能正式开始施工。然而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落后,农民没有多余的钱来建设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筹集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地方集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因此,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首要问题,

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要深入农村,实地考察,根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要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以农民的需求为主,以乡镇为圆心,向四周发展明确建设目的、长度、设计路线等,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3.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

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公路建设的价值,高质量的道路才能真正为当地的居民带去帮助。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的质量管理,一旦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制止,保证各项施工的质量都能达到要求。

3.3多元融资,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农村大部分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支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对农村基本建O的资金投入比例。通过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渠道吸收投资、筹集资金。应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区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建立以国家包括省级以下各市、区级政府对建设农村公路相对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的公共财政投入框架,以及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多渠道投资机制。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5

引言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先导条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但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在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一剖析,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使农村公路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一、农村公路建设现状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依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提升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强化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遵循“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改革开放后,国家投入大量车购税、国债、以工代赈等资金将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有效改变,近期先后实施的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通达工程等,使农村公路总里程明显增长。

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了会提高农民的收入,传统封闭式的农业经济开始准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经济,农产品更快地走进了市场,活跃了农村经济。农村公路建设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拉近了城乡时空距离,为统筹城乡发展作了铺垫。农村公路建设使农村面貌改变,使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使农民群众可以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改善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不明确

农村公路建设因为资金无法按时到位,对公路建设的进程造成了影响。公路建成后,对于其养护管理工作不重视,同时还缺乏完整的养护方案。当前,我国还没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在公路管理上所下的功夫不够。因此,有的公路建成后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养护,造成公路使用不久就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要保证农村公路的实用性与耐用性,在建设前就必须认真做好前期整体规划工作,为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技术人员不足

公路建设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主要管理人员业务指示器欠缺,不尊重科学技术,使得农村公路网总体规划不科学,工程建设质量低。在项目多的情况下,相关的技术人员明显欠缺。有些地方虽然已经有技术员,但其工作思想方法依旧非常老套,这些老功臣领导不了解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只凭自身经验工作,这样就存在很多不不按程序办事的现象。并且对于科技进步与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

农村公路修建过程中,施工队伍基本由当地农民组成,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了解一些简单的施工,而先进、专业的技术完全不知晓,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创新,要是遇到技术问题都是靠经验解决,没有科学性。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要么放弃,要么忽略不计,没有任何技术反映,给公路施工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农路管养资金落实、养护质量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来自行业内部,没有明确的外界监管体系,缺乏有效的外界监管。此外,道路养护的信息未做到完全公开,百姓对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行使监督权。

(四)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不完善

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重省县道轻乡村道的倾向,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有的乡镇之间互相推诿、谁都不管的局面更加严重,也有的乡镇把交通部门拨入的养护资金用于建设新路。因此,个别地方出现了所谓“一年建,二年丢,三年变成泥水沟”的现象,之后不得不又重复建设,造成巨了大浪费。

三、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公路建设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通过召开党群联席会、村社干部会、村支两委会、群众大会、院坝会等,采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要抢抓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契机,乘势而上,力争用较短的时间,进一步改变兰州市农村公路建设面貌。同时,要注意做好“两个结合”,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改变贫困山区面貌、推动农村致富的富民安康工程相结合。三要明确职责。要进一步明确县、乡、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建管并举,积极实现新时期农村公路效益最大化。四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基层技术力量,加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兰州市农村公路持续快速、健康有效发展。

(二)提高施工队的技术水平

施工队的技术水平对于工程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乡村施工队,交通主管部门可通过组织相关技术培训或到大型道路工程工地现场进行学习,掌握大型工程施工队的施工情况,提高乡村施工队的技术水平,实现建设的需求。并且还可以和这些施工队保持长期的联系,以便在农村公路建设遇到问题的时候,随时和他们沟通并及时解决;(2)要求施工队接纳经验丰富、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依据其自身特点,对其资金管理、人员管理等技术进行培养,以便于使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款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确保施工队伍的稳定性,使农村施工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

一方面,要规范项目招标行为,地方政府和工程立项方应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工程及主要原材料统一采购招标计划,形成有效的责权明晰、相互制约的机制。同时审计、监察部门也应作为工程招标及施工的监督与检查机关,主要负责对招标过程和结果及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和审计,以确保该项工作真正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交通质检部门应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工地,对工程所用的材料以及施工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质量问题,不留遗患。

(四)建立长效的养护机制

事实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养护管理模式十分必要。要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专业养护和县乡养护合二为一。要按照建设与管理分离的原则,对原有的道班、工区进行合并,组建专业化的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推向市场,从而达到精简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体制;管理 对策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公路运输中拥有便捷、及时、灵活、直达的特点,其适应性强、服务面广、基本能够实现零距离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同时,要统筹兼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当前,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还不够健全,责任主体还不够明确统一,管养资金的来源和供给还得不到保障,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在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与老百姓便捷出行等方面仍有一定距离。

一、农村公路现行管理养护存在问题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仍未完全建立。2008年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虽然明确农村公路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落实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但由于早期群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未建立,人员配备等均不到位,管理办法对人员落实要求从内部调配与实际目前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相矛盾,目前各县区、乡镇等虽然设置农村有养护管理机构或明确管理责任单位,但实际上还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等,没有彻底解决机构人员根本性问题,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到位。

2.养护补助经费不统一、群养公路养护经费标准低。现行群养农村公路养护分为专养和群养,群养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公路养护建设资金,其中福建省2008年核定群养县道小修保养经费为6000元/公里·年、乡道为2000元/公里·年、村道为1000元/公里·年,其中县道养护经费标准能达不到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不低于7000元/公里·年标准,与专养县道公路养护经费4-5万元/公里·年也相差较大,更不用说随着近年来养护成本、人工费用跨越式增长。养护经费标准不统一、群养标准低,致使群养农村公路普遍存在失管失养现象,养护质量得不到保证或未养护,养护工作互相推诿、扯皮,养护工作未能有效开展。

3.农村公路历史欠帐多,基础较差,养护成本相当大。目前农村公路仍在完善,重点还是解决通的问题上,重建轻养仍普遍存在。早期建设标准低,桥涵附属设施、边沟、挡墙及标志标线不够完善,完善农村公路功能需投入资金较大;同时随着城乡交通公路一体化的发展,车辆急剧增长和超限运输存在,且向大吨位方向发展,农村公路超负荷运转严重,加快农村公路损坏,致使许多农村公路早期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也增加农村公路养护成本,同时随着近年来人工费、材料费增长,养护成本也呈现逐年提高现象。总体上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投入大,公路功能未能正常使用和发挥。

4.缺乏有效管理和必要技术指导。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除要求有效管理机制外,还需一定熟悉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必要技术指导,目前乡镇虽指定一名副科级干部负责县、乡、村道管理,但更换频繁且大部分未配备专业养护人员和实现机械化养护,养护方法简单粗糙,农村公路养护主要依靠当地的政府发动群众采取性养护,缺乏养护必要知识,又未能得到及时必要技术指导,特别对于一些技术性养护工作,如桥梁、挡墙等一些大中修养护工程,养护治标不治根,养护工作未彻底,养护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发展对策

公路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扶持力度的有利契机,同时本着“层级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分清事权,实行分级管理,理顺层次关系,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确保农村公路“建养并重、建即有养、养即到位”,才能构建交通和谐发展。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道路;照明

众所周知,农村山区公路技术标准较低,交通安全设施缺乏,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2010年我国公路交通事故数据显示,某某省农村地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514起、死亡5000人,分别占全省事故总数的52.2%和71.8%,农村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已经占交通事故的极大比例,不容轻视[1]。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与事故特性,得出影响交通安全问题所在,并主要从工程的角度突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为改善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降低农村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率提供指导。

1 当前我国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特征

1.1 事故多,死亡率少

当前我国农村山区公路里程、农村地区机动车以及驾驶员数量的迅速增长致使农村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农村山区公路建设,道路等级不断提高,道路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山区公路的事故致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

1.2 下午和黄昏事故多

我们知道,下午2点到4点是人一天中最容易产生睡意的时段,也是农村地区群众出行的黄金时间,故下午事故发生较多;黄昏时分光线变暗,农村山区公路缺乏照明设施,驾驶员往往比较疲劳并抱有急躁心理,故黄昏发生事故亦比较多且发生死亡事故的比例也较大[3]。

1.3 交叉口事故多

一般来说,农村山区公路交叉口、出入口接入频繁,路通组成复杂、冲突点众多、几何设计不规范、视距不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是导致事故频发的客观原因[4]。

1.4 碰撞事故多

农村山区公路道路宽度不足,交通组成复杂,超车现象严重是造成正面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路口众多、车辆安全性能较低是导致侧面碰撞事故多发的原因[5]。

1.5 摩托车和小货车事故多

摩托车和小货车是农村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由于摩托车安全性能差,多为碰撞事故的受害者;小货车数量众多,失修失养,且改装车量较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导致在事故中小货车比例较大。

2 当前我国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组织原因

农村山区公路交通车辆挂靠现象普遍,运输组织化程度低,车辆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使用权被层层转包,外来车辆挂靠专业运输企业,司乘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使原来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检查、动态监控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同虚设,行车事故频频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呈上升趋势。

2.2 人员原因

从文化素质来看,农村山区交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相当单位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个体和社会其他运输业户从业人员多数均未通过岗位培训。道路运输企业缺乏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高级人才[6]。

2.3 公路原因

很多山区公路桥梁引道过短,且紧接急弯,外侧临水塘;小半径急弯多,导致视距不良;桥梁坡度过大,竖曲线半径过小,无法观察对向交通情况大部分道路宽度不足,车辆错车困难;部分路段两侧分布有水塘,缺少防护;全路段缺乏照明设施。

3 农村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积极改善道路线形

在公路改造中,要保证弯道处有充分视距以及横断面改造。修复、加固路基路面,对于不同的路面破坏程度分别采用利用沙石、沥青等整平以及重新铺设等方法。改善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保证交叉口处视距充分,结合出入口管理技术改建交叉口,使其具有满足行车要求的合理间距;保证出入口的视距和间距,合并过多出入口,改建接入位置不合理的出入口。在交叉口、出入口的改善对策中借鉴接入管理技术,提出适合农村山区公路交叉口的改善对策。

3.2 改善交通控制设施

在必要的位置合理设置标志标线;改善存在问题的标志标线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危险路段应设置对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临水临崖处设置安全护栏。如若有摊点等其他障碍物侵占道路空间则严重影响交通行车环境,增加安全隐患。故应清除侵占道路空间的障碍物,保证道路通畅无助。

3.3 合理提供交通照明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桥梁;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和负载量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大型运输车辆逐年增长,特别是超载的车辆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到了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公路断交、桥梁坍塌事件。所以,保持桥梁的完好状态,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做好公路桥梁养护工作必需面对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管理技术方案,保证养护的工作质量,尽可能地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年限。通过防互与治理相结合,提前检测出公路桥梁可能存在的病害及隐患, 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的抗自然灾能力,也就是保证施工质量。对原有构造物和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以及沿线设施采取分期改善或增建措施,全方面提高农村公路桥梁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

一、农村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标准低

由于桥梁在设计及施工方面存在缺陷,以及在时间上受到碳化、酸化、冻融现象、盐害等各种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桥梁结构的钢筋和混泥土等腐蚀严重,有时还会遭遇不可避免的如山洪、泥石流、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尤其是对于早期修建的桥梁,会因为资金不足、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施工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当一些超载的车辆通过桥面时,致使桥梁内部结构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出现裂缝断裂沉陷等。例如在早期修建的一些公路梁桥,几乎早就已经难以承受目前一些大型车辆的负载量。

(二)施工质量差

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把关不严,造成桥梁施工质量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按图施工,而没有对地方公路桥梁设计进行地质勘探,忽略了当地基底要求承载力的大小,从而致使完工后在运行使用时导致桥梁基础下沉,彻底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三)养护管理不善

桥梁的护养工作一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护养工作一直的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当地政府普遍认为,只要把重点放在修建好桥梁的工作上而忽略了修建完工后的护养工作。致使一些桥梁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被忽略,最后小问题促发大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修补,任其恶化,从而加快了桥梁的损坏。

(四)水冲刷基础

对于一些修建在河道周边的桥梁,通常会因为公路部门忽略对桥梁上下游河道的管理,导致桥梁基础冲刷严重。由于部分桥梁于上下游河道掠夺性采砂超量,导致河床标高下降。如果桥基受到严重冲刷致使基础,会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

(五)人为破坏多

说到人为破坏,也是致使桥梁受到破坏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大部分情况下公路桥梁沿线的居民护路爱桥的意识薄弱,例如诸多桥梁栏杆都属认为的损坏,及影响了桥梁的美观,又影响到了桥梁的安全性。

(六)基础倾斜或下沉导致桥梁上部破坏

一般的重力式或梁式桥台的台背填土都相对较高,一旦超过4.5m台背土压力就会使桥台朝向河的中心推移,并且易发生下沉从而导致向后倾斜,最后造成整座桥下沉致使桥面彻底损坏。同样,拱式桥较梁式桥笨重,且多为超静定结构,对基地要求较高,水平推力较大。如果基地承载力不足或基础埋置深度不够就会容易导致基础下沉或推移。而且基础的变化肯定会使得原来的拱轴线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大致集中反映在1/4拱圈、主拱圈顶部以及拱脚处剪力、弯矩明显增大。对于空腹式拱桥来讲,因为腹拱较为薄弱,使得拱圈累计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了拱上构造的外加应力,最终会造成靠近拱脚处的第一跨腹拱最先受到损害,导致开裂甚至挤碎。

二、村公路桥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桥梁管理体制

建议在公路养护部门专门设立一位桥梁养护工程师。其作用在于做好桥梁调查工作,以便建立一个桥梁管理数据库,从而对每一座桥梁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评定,并定期做出及时的完善制度。

(二)制定农村危桥改造计划

关于农村的危桥,针对其病害情况,依次进行分析和调查,如若可以进行加固就应采取补救措施,如若不能就必须将其视为废桥进行拆除,避免不必要的危害。对一般病害的桥梁要及时的采取养护维修措施确保其使用安全性。

(三)避免桥梁的过度使用

通过对桥梁的技术评定状况等级采取限行限载措施。如评定等级为三类以上的进行桥梁限载,评定等级为五类的进行桥梁限行措施。并设立警示标志,避免进步恶化已有危桥。

(四)按危桥病害类型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与损坏程度一般的桥梁可以采取常规性维修和养护措施;对损坏程度严重甚至危及安全的桥梁,必须及时采取限载以及加固等应急措施;对与一时难以修复且中断交通的桥梁,要迅速设置绕行标志或抢修便道;对与维修加固或需重修设计的桥梁,应将其交予有能力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

(五)加强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力度

1.农村桥梁的管理工作应按事权界定,以乡镇为主体实行区域负责制,也就是各乡镇必须对辖区内的桥梁明确其管理职责,建立起健全的责任制,并制定好日常养护规划和定期维修计划。

2.广大人民群众应和当地政府共同监督,共同努力,加强对桥梁的监护。如果发现任何有损桥梁安全的行为或事项,应及时制止并坚决做出惩戒。

3.有关部门必须肩负起桥梁日常巡查与监督工作,建立相应桥梁档案。并对设立警示牌的危桥加强驾驶人员法规素质教育和安全驾驶技能培训严格依法行政。

(六)发动、拓宽危桥并改造筹资渠道

农村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资金的筹集,所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尤为重要。这也就要求社会各界捐资、政府投入、村民参与共同筹资,对农村公路及时安排危桥改造。

(七)规范程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做好农村公路网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国道、省道及县道干支公路的作用,尽量减少农村桥梁,可以利用路网规划可以合并的桥梁。并拆除危桥从而消除事故隐患。

2.落实各项制度,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特别是要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把关工作。

3.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将还没有列入改造的危桥做好加固和养护等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安全。争取将农村桥梁改造工程建设成为一项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八)建议组建公路桥梁调查组

建议相关公路养护部门培养公路桥梁专业技术人员并组建一个公路桥梁调查小组,与之配备先进公路桥梁检测仪器设备。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全面复检和记录,然后依据公路桥梁的现状,及时制定一个相应的维修护养方案。其次就是要统筹好桥梁维修资金,可以及时的对公路桥梁进行加固维修,尽早避免不安全的隐患问题,以此来延长农村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运营效率,使运输车辆的通行能力得到保障。

三.结束语

要想搞好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公路桥梁在技术上的指导力度,以质量第一为中心,重视设计工作,加强检查力度和设计质量监督过程,从工程源头抓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贵池区农村公路现状

贵池区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151.7公里,其中县道213公里,乡道1093公里,村道844.7公里。至2011年底,全区19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其中通水泥(油)路率达82.8%。因农村公路等级本来不高,建设标准较低,加之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农业开发、重点项目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常被当作施工便道使用,越来越多的超载车辆随意通行,远远超出农村公路正常通行能力,对其造成极强的破坏力,许多道路刚刚建成不久就出现路面网裂、龟裂、坑槽等病害现象,过不了多久,以上这些病害就呈快速蔓延之势。公路的大面积被损害,一方面不能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另一方面使公路无法产生正常的效益,投入的建设资金得以大量浪费。

二、贵池区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贵池区农村公路网形成后,特别是农村“村村通”工程建成后,部分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认为行路难的问题解决了,反正是水泥路使用寿命较长,无需再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这种思想也就弱化了公路养护工作。

2、建设资金不足,导致进行低标准建设,增加了养护压力

贵池区每年开工项目的较多,但项目资金难以全部落实到位,大部分项目需要地方财政配套建设,由于地方经济状况较差,在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上级补助标准低,加上部分项目需赶工期,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附属设施不能配套实施,公路的使用寿命短。

3、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比较健全但不能全部落到实处

受主观认识不够、职责界定不清、资金筹集困难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畅。虽说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养护管理公路,但一涉及到讲责任摊任务时,特别是解决正常通行的问题时,沿线地方政府就认为保持公路正常通行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事,与已无关,这样就造成管理体制不顺,受害的是公路的损坏日益加剧。虽然贵池区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公路养护政策,诸如《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但由于体制不顺,管理机制虽然初步建立但相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比如贵池区于2009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并列有专项经费、配有专职养护作业人员和养护机具,但养护机构不能有效正常运转,养护人员难以路为业,列有专项养护经费无法满足正常养护的全部需要,配备的养护机具只停留在扫帚、铁锹等人工保洁的水平,应对雨雪恶劣天气保障公路正常通行无从谈起。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给农村公路养工作注入更多新的动力与活力,养护效率较低,养护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养的几点建议

1、明确管养主体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在地方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主体是统一的。从方便管理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贵池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对乡、村级公路,应属当地镇(街道办事处)、村统一管理,这样,责任主体清晰划分,会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2、落实养护体制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保证

贵池区沿线各地方政府应尽快落实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应明确乡村公路管养实行以村为主体,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统一领导的养护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由镇(街道办事处)政府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区交通运输部门的指导,统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区地方公路管理局则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实行分片区负责,利用道班对所在地安排专人驻道班现场管理;另一方面可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并采取百分制的办法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农村公路管理站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各级责任主体可结合各自实际,通过组建养护作业班组或实行公司化养护等模式,采取季节性、日常性、养护公司分段和村民承包养护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对进行公路养护。

3、落实资金渠道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源泉

贵池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分为日常养护资金、养护工程资金和管理人员经费。其中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路面保洁、路面病害的简易处治、路肩边坡培护、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桥涵疏通等工作,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用于路面改善、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等工作;管理人员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及日常管理开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须纳入区级财政财预算,并随着公路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而逐步增加,以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需要。虽然每年贵池区政府要安排比例专项用于县、乡、村道路养护补助,并按照“五二一”(每年的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为:县道不低于5000元/公里,乡道不低于2000元/公里,村道不低于1000元/公里。)的方式,除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可通过各镇(街)每年拿出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的30%至50%、交通运输部门筹集部分、区财政配套部分共同作为养护基金,弥补养护经费的不足。还可以采取转让公路旁树木经营权和广告招租等方式实行“以路养路”的方式筹集资金,缓解养护资金的压力。

4、提高管养水平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根本目的

首先要提高人力资源专业素养。贵池区农村公路人员素质平均水平不高,需要定期加强对养护作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专家对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授课,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要细化评定标准,严格考核。要做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区交通运输部门应该根据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定期对全区农村公路进行检查评比,确定优、良、次、差等级。严格兑现奖励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好路率。

第三,要将日常养护与路政管理同步进行。为让农村公路不受损坏,在每个公路养护管理站配备一名路政协管员,协助让养护与管理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邢书芳《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农村公路存在问题篇10

洛阳位于豫西,大部分地处山区或深山区,其突出特点是坡陡,弯急,路基窄,路况差,地形复杂,改造工程量大,不利因素甚多,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带来相当难度。现以某乡村公路改造工程为例,列举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一些典型问题与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

豫西地区某乡村公路,是连接三个乡(镇)的一条重要县道,又是发展当地旅游事业的一条重要通道,并且是当年度重点扶贫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上千万元。该路段全长29.2公里,原为等外砂石路,路基宽4~5米,路面坑洼不平,弯急坡陡,临河傍山,地形复杂,且防护能力差,每到雨季,滑坡、水毁,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当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该工程施工图设计按山岭重丘三级路标准。道路沿线植被较好,为了保护沿线原始生态环境,平面走向基本沿原路布设,路基宽7.5~8米,路面宽6米,最小转弯半径15米,最大纵坡8%。路面结构为20厘米灰土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4厘米沥青碎石面层。该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路基拓宽改造工程于头年秋后进行,由地方政府组织民工建勤完成。路面工程于4月开工,于当年10月底完工。经交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优良。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路基改造工程量大,组织实施难度较大。因道路沿线均为高山峻岭,坡陡弯急,原路基过窄,按设计标准,改造量较大,又因工程为扶贫性质,资金缺口较大,这是该项目的首要难题。

工程沿河道走向,防护能力差。该工程大部分路段沿河道走向,路基临河傍山,特别到雨季,山洪暴发,水毁滑坡,对工程造成极大危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要求工程提高防护能力,完善排水设施。

部分地方性材料采集困难,质量难以保证。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些地方性材料天然沙砾石需就地采集,但因河道沿线天然砂砾缺乏,且粒径偏大,级配不合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施工组织不易协调,交叉施工影响作业效率。该工程沿线地域狭窄,路线长,出口少,施工期间车辆通行困难,材料进场与施工相互干扰,难以协调,有的标段还会造成停工待料,影响正常作业。

三、解决思路

该工程项目完成后,既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服务三农”的政策,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大门;同时,也为河南省乡村公路建设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宝贵经验。

(一)做好前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搞好施工图勘察设计。设计人员充分调查,向当地群众了解人口通行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特别加强了防护排水设施。施工图设计完成后,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施工图评审工作,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

组织民工建勤进行路基改造工程。鉴于路基工程土石方量大,防护砌筑量大,涵洞排水设施多等情况,为加强工程领导,解决资金短缺等困难,成立工程指挥部,注重发挥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民工建勤,发动沿线广大群众,人人参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分段包干,突击会战,保证了路基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组织当地群众采备天然沙砾料。在路面工程开工前,组织安排沿线群众采备天然沙砾料,堆放于路的一侧,以备底基层使用。这样,既有利于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又可减少路面施工各标段相互干扰。

搞好招投标,择优选施工、监理单位。鉴于路面施工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为确保工程质量,则通过组织招投标,选定实力强、业绩好、有经验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路面工程施工、监理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文明施工

建立健全工程组织指挥机构。为加强该工程建设中的组织领导,由县、乡两级政府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工程指挥部。各承包单位设立项目部,明确3项负责人,建立例会制度、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

各项目部均实行岗位责任制。主要是目标责任图标上墙,如组织机构图、工程进度图、晴雨表等。各标段现场设立责任牌,表明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责任人;各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操作手均挂胸牌、带臂章,做到人人岗位明确,责任明确。

加强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组织协调。若遇到矛盾,施工受阻,有人负责处理解决。如征地、拆迁、赔偿等方面,由乡、村领导负责协调。各标段施工期间运料与施工发生干扰影响,由指挥部负责协调。

(三)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市设由质量监督站,现场设有监理部(组),各标段项目部设有工地试验室及自检人员等,形成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现场从事技术、监理、实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均由从业资格的有资质人员担任。并在开工前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监理人员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三全”管理,并拥有质量否决权、计量支付签字权。他们严格按规范要求,随时进行各项指标抽验。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等原则,以确保每道工序合格,不留质量隐患。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各种进场材料,均送质监站检验,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对天然沙砾等地方性材料,如遇级配不好、粒径偏大等不合格者,则采取检出、砸碎、调节等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