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2 17:52:33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1

目的 通过对人体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重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协助指导教会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静力性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屈曲锻炼,扶双拐下地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防止术后膝关节孪缩,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实行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并给予康复指导。结果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HSS平分标准均为优良。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很有必要。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护理/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而手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现将我们对TKR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能否达到目标重要的一环,让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s,休息10s,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等。(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患肢直腿抬高练习。(3)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可预防坠积性肺炎。(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做准备,术后3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2 术后康复训练

2.1 手术当天 术后为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天患者摆放于伸直位,麻醉清醒后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2 术后第1天 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患者坐于床上,做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并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3~4次[1]。

2.3 术后第2~7天 拔除切口引流管后,除继续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伸屈锻炼,活动范围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2h,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或CPM机锻炼,即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如患者疼痛明显,可口服噻来西布胶囊在维持镇痛下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为20°,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每次1h,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或接近90°。

2.4 术后第8~14天 重点是加强患肢在不负重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用被动手法与主动活动相结合方法,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关节在无痛范围内有节律往返屈伸于膝关节和相邻关节之间,继续使用CPM训练,但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四头肌和绳肌练习,进而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肢尽量不负重,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避免患肢过度受力。

2.5 术后第15~20天 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的训练[2],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增强训练,采用等张,等长和等,距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边,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进行,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3]。

4 结果

本组8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经术后精心护理,耐心康复指导,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日常生活自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均为优良,TKR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不能早期配合康复训练,就会影响关节动态平衡,加重肌肉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双侧TKR患者术后无正常肢体功能代偿,肌力训练应是贯穿康复训练始终,康复训练应由小到大,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 贾 勤,朱红英.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59-01

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nuciate ligament)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近年来,随着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的选择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自2010年1月~2010年3月进行15例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术后运用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良好,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2岁。右膝10例,左膝5例;运动性损伤4例,交通意外损伤9例,日常生活中摔伤3例;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均在关节镜下行单束等长重建,其中使用B-PT-B结合挤压钉固定重建9例,使用绳肌结合钢板悬带固定重建6例,对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修整,内侧副韧带损伤行切开修补。

1.3 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平均住院11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病人关节伸曲正常,无关节不稳定和异常活动。术后3个月均能完成日常活动,6个月以后可以参加工作。按照Lysholm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术后6个月,

2 康复训练

2.1第一阶段(术后1~2周)康复目标:①维持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②减少并控制膝关节肿胀。③达到并维持股四头肌和绳肌平衡能力。

手术当日用弹力绷带从足背由外向内绑至大腿中上段,并用卡式盘式关节支具将膝关节锁定于完全伸直位,以起到稳定和保护膝关节作用。术后6h后即可开始指导患者行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减轻肢体肿胀。术后当日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1~2天开始行绳肌等长收缩。病情允许下还可作髌骨被动内推,防止髌骨关节粘连。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消退后,可扶双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或步行器辅助行走,并督促提醒患者锻炼应循序渐进,扶双拐行走时防止摔伤。

2.1.1踝关节屈伸运动 患者踝背伸和跖屈动作,练习时要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屈伸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

2.1.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平卧位,膝关节静止不动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s左右后再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

2.1.3绳肌等长收缩患者平卧伸膝位,主动收缩大腿后侧肌肉做后跟下压动作,每次15 min,每日2次。

2.1.4髌骨内退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侧缘,向内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次15 min ,每日2次。

2.2第二阶段(术后3~4周)康复目标:①提高患肢肌力②增加患膝活动范围。

术后3周开始病人休息时支具锁定于完全伸直位,康复训练时可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动作: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20~30°,维持5~10s再放下,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绳肌阻抗训练时俯卧位,主动屈膝并可在踝关节施加阻力。膝关节被动伸曲活动可利用CPM机进行,CPM被动活动有助于预防膝关节粘连,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恢复正常肌力和关节灵活度。要求全范围被动活动每日增加屈膝15°,达到120°。在行负重训练时需在完全伸直位的保护下进行,以防重建韧带过度牵拉断裂。撑双拐嘱病人依据耐受情况由部分负重至完全负重。终末伸膝锻炼:在患膝下垫一枕,保持屈膝30°,足跟抬高床面到患膝伸直,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待股四头肌肌力达3~4级后,行主动伸膝活动时在患肢脚踝挂重物练习,从1kg开始直到能放在踝部5kg重物。

2.3 第三阶段(术后5~8周) 康复目标:①逐渐恢复关节活动范围②增加膝关节屈曲度。

术后第5周开始休息时支具必须锁定于屈膝10°,行负重训练时,支具也需屈膝10°位保持下行完全负重。此外利用CPM机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活动范围限制在10~90°,术后6周主要行下蹲训练。方法:两足分开与两肩同宽,膝关节完全伸直,两手抓床栏,上身挺直,缓慢屈膝关节,下蹲到45°,在该位坚持5~10s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次30 min,每日5次。同时还可进行固踏自行车训练,每次15 min,每日2次。此阶段重建物韧带处于最脆弱时期,一定要叮嘱患者行屈膝活动不能超过90°。

2.4 第四阶段(8周以后) 康复目标:①增加关节周围肌肉肌力②恢复本体感受器。

术后8周可弃拐行走,继续行0~45°的半蹲训练,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0~150°)。还可练习固踏自行车、平衡板恢复本体感受器。12周后去支具行走,但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13周开始进行耐力训练,如向前匀速慢跑。7个月开始练习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整个训练要求循序渐进,逐渐恢复竟技性体育运动。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3

方法:将8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实施系统康复锻炼,半年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与65.0%,P

结论:系统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膝关节镜术 系统康复锻炼 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5-01

膝关节镜手术具有直观、精确、创伤小、恢复快,检查和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而深受欢迎[1]。对我院近三年的80例行膝关节镜下治疗,并辅以系统康复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06月至2012年05月共收治80例行膝关节镜下治疗的患者,40例半月板损伤,27例为骨性关节炎,13例为付韧带、交叉韧带损伤。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0-58岁。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功能锻炼指导。即术后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肢的伸膝活动,逐渐的直腿抬高练习和膝关节的屈曲等活动。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康复锻炼训练方案,包括康复知识的宣教,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训练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了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程序。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行足趾、踝、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及双下肢蹬腿训练等。

1.2.2 术后。锻炼方法:①患者术后6小时,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床上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每次30-40min,每日3-4次。②术后一天开始做等张运动,即坐起,对抗小腿重力,伸膝关节屈曲伸直练习,不宜超过90°。③第三天开始将对侧小腿压在患肢的踝部,以增加练习的阻力,练习强度每次30-40分钟,每日3-4次。④术后三天开始CPM机被动锻炼膝关节功能,关节伸屈0°-15°,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50-100次,循序渐进。⑤术后第四天开始负重行走,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训练。半蹲训练,慢跑训练,骑固定自行车都可以增强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⑦指导患者三个月内坚持正规的功能训练,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和功能。

1.3 疗效评定。随访至半年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按照跛行、肿胀、支持、上楼、绞锁、下蹲、不稳定、疼痛等情况,综合评价,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半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2 结果

随访至术后半年,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与65.0%,P

3 讨论

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康复锻炼,对维持关节及韧带的正常张力有重要作用。因为粘连的形成始于手术创伤发生的即刻,术后三天水肿、粘连达高峰[3]。因而术后系统康复锻炼可减少关节内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达到最大运动范围,而防止髌上囊粘连、肌肉萎缩的发生[2]。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膝关节的反应性和膝关节的活动度一样,是膝关节发挥完整功能所必须。同时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患者自信心、自理能力和成就感,使其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席淑英.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4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多为严重创伤致膝关节脱位所致,治疗困难,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困难。我科2003-2008年对53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实施了一期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配合了手术前后指导并激励患者有效的行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17~68岁,平均36.94岁。左膝32例,右膝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伤后7天~7年,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关节不稳定症状,1例患者大腿肌肉萎缩,35例合并膝关节内外侧,双侧半月板损伤,7例合并内外侧、双侧副韧带损伤。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指导功能锻炼。手术前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1)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的方法:在肢体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s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2)直腿抬高的方法: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将腿伸直抬高,开始时可能只能抬高20°~30°,并由陪护协助下进行,经过锻炼后达到70°左右,且抬到最高点时嘱患者尽可能停留几秒钟。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肢护理 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伤口疼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及毛细血管充盈度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一般术后患肢用自粘弹性绷带从足背由外向内绑至大腿中上段,并将患肢膝关节完全固定在伸直位。如术后将患膝固定在半屈膝位容易造成伸膝受限[1]。

2.2.2 康复护理 膝关节功能恢复是要求伸直达到0°,步行60°,上楼梯屈膝90°,下楼梯105°,蹲厕135°,康复目标主要围绕以上要求进行。

2.2.2.1 第一阶段 手术当日~术后7天。(1)麻醉消退后即可行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尽量伸膝,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s后再放松1次,每日锻炼200次左右,分4~5次做完。(3)检测方法:将手掌放于大腿前面,嘱患者绷紧股四头肌,此时髌骨上移,推其不动,股四头肌处于绷紧状态,表明方法正确。(4)术后第二天开始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练习:平卧床上,伸直膝关节,先协助患者被动将腿抬高10°左右,然后缓慢放下,进行数次后指导患者主动练习。(5)术后第三天开始应用CPM(膝关节被动活动)进行锻炼:从30°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左右。屈膝速度不宜过快。

2.2.2.2 第二阶段 (1)术后2~6周加强肌力训练:膝关节屈曲度进一步增加,活动度不受限制,以能耐受为度。具体方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2次,每次20min,直腿抬高练习每天2次,每次20min,逐渐增加下肢抬高悬空时间,并进行抗阻力训练,踝关节处置1kg沙袋,然后按上述方法练习,以增加抬高效果,这是需要克服阻力的训练[2]。(2)髌骨推移训练:每天2次,每天20min。膝关节屈伸训练,4~6周可以主动屈伸,由小到大,在床边自然下垂慢慢伸直。6周后主动屈伸0~90°。加强平衡能力训练,达到正确步态行走。每次练习完若患膝发热,即给予患膝冰敷。

2.2.2.3 第三阶段 术后6周~半年,肌力练习。可去除活动支具,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如侧向跑、后退、V行跑等。增加患肢肌力和关节灵活性,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3 结果

随访2个月~5年4个月,平均随访3.4年。53例患者关节不稳定症状均消失,1例患者由于受伤时间长达7年,患肢肌肉萎缩(比健肢细1.5cm),通过肌力训练,术后5个月复查,双侧肢体周径基本相同。53例患者术后复查膝关节活动度92°左右。术后6个月114°左右。

4 小结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是一项长期、细致、艰巨的工作。术后前2周,患者在院内进行康复训练。2周后出院,依据康复计划定期复诊。在康复训练中包括恢复膝关节正常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的关节稳定功能和运动功能。正确、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同时功能锻炼可使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间一度中断的联系得以恢复,并逐渐加强,改善血液循环,为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保护或恢复正常的肌力和关节灵活度。同时必须遵循早下地、晚负重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和断裂如不及时修复,可造成膝关节的失稳,引发膝关节周围其它韧带的松弛,半月板的损伤和关节软骨的退变,影响日常工作生活。ACL重建成为普遍采用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采用4股腘绳肌肌腱缝线纽扣钢板重建ACL,但固定材料价格不菲,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承受。我科采用普通4孔指骨钢板、双隧道悬吊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ACL,固定材料价格低廉,可大幅降低手术费用。术后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采取科学严格的康复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51岁,平均31.8岁,病程1-22个月,平均3.7个月。患者临床表现:打软腿9例,关节交锁7例,伴有关节疼痛9例,不能慢跑11例。查体: Lachman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1例,Lachman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前抽屉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1例,前抽屉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轴移试验阳性11例,合并1度膝关节外翻不稳1例。10例患者得到膝关节MRI检查,并证实ACL损伤,剩余3例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未作MRI检查。术前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膝关节评分为(47.77±1.96)。

1.2 手术方法[1]

做高位关节镜内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及手术器械,做关节内探查,明确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并处理前交叉韧带残端。将切取的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折叠成3-4股,对折处用缝线系住,保证折叠后肌腱长度≥6cm,测量其总直径,不少于6mm。从前内侧高位入路,用相应直径(与肌腱直径相同)的空心钻作胫骨隧道钻孔。通过胫骨隧道 ,在股骨外髁上钻取2cm深隧道,将股骨隧道贯通。用带尾孔导针,依次通过胫骨、股骨隧道,将肌腱对折处缝线从股骨远端外上方切口处拉出。将肌腱拉入关节内,标志线至股骨隧道内口处。股骨端缝线穿入指骨钢板的孔内,将钢板横架于股骨隧道外口,缝线拉紧固定。同法做胫骨隧道处肌腱,反复屈伸膝关节,屈膝45°,拉紧肌腱,打结固定。用支具固定膝关节在完全伸膝位。

2 结果

13名患者, 3个月及1 a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120°,至术后1 a随访时患膝活动度恢复与健膝一致。

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1a查体,其中12例患者(92.31% )Lachman试验阴性, 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 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 1例患者阳性。术后1 a,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观,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术后康复训练

3.1 术后第一阶段(1-2周) 保持肌力,防止膝关节不能伸直,促进伤口部位肿胀消退,预防血栓。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进行踝泵练习,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背伸、屈曲踝关节。做内收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练习,由被动练习逐步转入主动练习,每日3次,每次20 min。前2周用支具固定在完全伸膝位,进行髌骨内推练习, 10min/次,2次/d。1周后,抗阻力练习,即踝关节处置1kg沙袋。在患肢膝关节支具固定下, 1周后扶双拐下地行走。先部分负重,即足尖着地,逐渐过渡到前足着地负重。

3.2 第二阶段(3-4周)肌力、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训练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120°,拄双拐下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渐进的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至4周末活动度达到90°-120°。在可调式支具固定下行渐进的膝关节的屈曲、伸直训练,每天按5°-10°的速度递增屈膝角度,每日2次,每次30 min。下地时支具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扶双拐行走由1/2着地负重至完全负重,逐渐适应后弃拐行走。在保持原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正常韧带的本体感觉对于膝关节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前重建技术只能使膝关节得到局部的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恢复其本体感觉[2],此期可进行简单有效的骑固定自行车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3.3 第三阶段(5周以后) 增加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参加轻微体育锻炼。5-8周膝关节活动度练习不超过120°, 9-12周膝关节活动度增加至120°-150°。进行半蹲训练,带支具直腿抬高。9周以后去除支具。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可骑固定自行车,单腿站立,软垫上行走,每日2次,每次30min。给予行走步态指导,避免产生与膝关节直接相关的病理步态,如提髋步态、画弧步态、股四头肌麻痹、膝关节不稳定步态等[3]。第13周,开始向前匀速慢跑训练。术后4个月可适当进行游泳、骑自行车运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术后7-12个月,开始侧向跑步、后退跑步训练和向前变速跑步训练。1年后取消活动限制,可以进行较高风险的活动如旋转性、跳跃性活动。

4 讨论

ACL修复重建术后,正确的康复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将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到最佳程度,是术后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本组病例采用科学严密的康复训练程序,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监督,掌握尺度,循序渐进,防止训练过度和偏废训练。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应用支具收到良好效果,术后早期病人肌力不足,本体感觉尚未恢复,佩带支具可起到抵抗不正常运动应力,增加膝关节稳定的作用。谷莉等学者认为[4]术后股四头肌力和本体感觉恢复的呈正相关趋势,提示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下肢肌力训练贯穿康复训练始终,进行肌力强化训练,特别要加强肌肉力量韧性的康复,注重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本组病例均按照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逐步实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赵晓勇,苏江宁,李旭明等. 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8):591-592.

[2] 高树海,朱卫洁.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J].潍坊医学报,2005, 27(4): 300.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6

[关键词] 关节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14-02胫骨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附着部,多因间接暴力而至撕脱性骨折,直接导致的病理变化之一就是前交叉韧带松弛,致使膝关节稳定性下降,继而损伤软骨及半月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1年1~12月共接诊28例,有25例均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腔清理、骨折处复位及内固定术,术后配合科学的肌肉力量训练,骨创治疗仪,蜡疗,中药熏洗,手法、CPM关节活动度训练器及冰敷等康复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3~46岁,平均31岁;左膝14例,右膝11例;车祸伤11例,运动伤10例,摔伤4例;骨折后2 h~15 d,平均5 d。按照Meyers 及Mckeev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侧副韧带损伤9例。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关节腔内积血肿胀体征,关节不稳及前抽屉实验阳性等,术前X线拍片及MRI也明确提示髁间棘撕脱骨折、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

1.2 方法

1.2.1 术前指导

向患者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包括床上练习解大小便;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给患者示教并熟练掌握术后各阶段功能训练方法、目标,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1.2.2 术后病情观察与处理

术后接患者回病房,注意交接输液通道,遵医嘱连续硬膜外麻醉后6 h去枕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术区渗血、引流管道及伤肢末梢血运情况。为减少或避免切口出血、关节腔积血积液,术后患肢常采取内衬棉花腿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伸直位(膝关节下禁垫物品)并抬高30°。术后3 d伤口处每次冰敷20 min,以减轻关节肿胀及疼痛。术后随着麻醉的消失,切口处的疼痛接之出现。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使之痛苦不堪,必须加以重视,除保持安静的环境、心理疏导、改变、术区冰敷等外,使用自控镇痛泵(PCA)在缓解疼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少量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及嗜睡、尿潴留、血压下降、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处理[1]。

1.2.3 功能练习

1.2.3.1 踝泵练习 下肢肌肉有效收缩促进血液回流,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减轻肢体肿胀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就可进行踝泵练习,最大限度趾屈和背伸,速度不宜过快,缓慢用力,全范围屈伸踝关节,于极限位保持5~7 s,每次屈与伸为1组,每组15次,每天3~5组,并贯穿始终。

1.2.3.2 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练习 在闭链运动中,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同时收缩,膝关节受到垂直压力,很少受到前后作用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2]。因不引起关节活动,故术后24 h即可进行,每次收缩并保持10~20 s,放松10 s,尽可能多做,不少于500~1 000次/d(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以分别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并贯穿始终。

1.2.3.3 直腿抬高、侧抬腿、后抬腿、髌骨松动等适度练习 术后第1天即可从被动到主动行直腿抬高练习。第2 天可行侧抬腿、后抬腿、髌骨松动练习,以练腿内侧及外展肌力和防止膝关节粘连。术后10 d左右即可坐位伸屈膝及抗阻练习,以利于增强肌力。

1.2.3.4 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10 d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下肢CPM 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6°~ 9°,30 min/次,2次/d。每次活动后膝关节处均可冰敷30 min,以减少关节肿胀。

1.2.3.5 手法、理疗及中药熏洗 为减少术后引起关节粘连,在活动关节前使用蜡疗、中药(本院自制的下肢洗药)熏蒸,熏洗患肢1天2次,以软化瘢痕组织。也可采取手法推拿按摩来达到关节松动的目的。

1.2.3.6 注意整体练习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可能多的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2]。

1.2.3.7 本体感觉和神经的康复 应在第3周开始。当膝关节损伤或关节手术时,膝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3]。而一部分本体感觉要靠特殊的训练,除加强肌力外,一部分本体感觉要靠特殊的训练,如引导负重练习,站在平衡板上进行静止及活动练习、利用平衡训练仪进行训练曲线跨越、单腿站立、直线跑、往后跑等。电针治疗仪的应用,20 min/次,2次/d,以刺激神经恢复[4]。

1.2.3.8 渐进性的康复训练 争取2周膝关节屈曲达90°,6周后达120°,8周可基本达到正常。出院后继续加强以上训练,纠正异常步态,及上下楼梯练习,术后2个月内,一直带着支具,休息时将支具锁定在伸直位。渐进性训练,定期复查。

2 结果

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和关节功能情况分4级。优:膝关节无疼痛或不稳定症状,能工作或参加一般体育项目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良:轻微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偶而会有膝关节不稳,但上、下楼无困难。可:中度疼痛并伴有关节不稳定,影响工作,上、下楼有一定困难,膝关节屈伸受限。差: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上、下楼困难,膝关节屈伸受限严重。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了5~18个月的术后随访,优1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

3 讨论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直接引起前交叉韧带的松弛,膝关节不稳,最终造成膝关节的退变与骨性关节病的发生。术后康复训练日趋早期,快速、激进,期望在获得良好稳定性的基础上尽早恢复正常的膝关节运动功能[3]。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5]。完美的手术,配合科学的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方法与措施(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功能训练与物理治疗相结合,各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等),才能使膝关节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6-7]。

[参考文献]

[1] 崔快. 创伤性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61-4862.

[2] 张秀美,孙士英,刘茹,等.康复指导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B):337-338.

[3] 敖英芳. 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07-109.

[4] 张宁,李英丽.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05例康复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89-90.

[5] 朱兴建,杨兵,冯劲松.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J]. 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51.

[6] 严巍,刘长亮. 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2173-2175.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7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 膝关节; 周围损伤; 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 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 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 屈膝肌的锻炼 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 伸膝肌的锻炼 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 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 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 CPM运用 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 ~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 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 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 h后停10 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 h或Bid,每次1~2 h。

2.2 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 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足交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转贴于

2.2.2 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 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 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 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 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 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 cm左右,坚持1 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 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 kg开始逐渐增加到5 kg。

2.3 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 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 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 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 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 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 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 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 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 结 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 讨 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 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 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廖 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0.

[2] 宁 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 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 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5-57.

[5] 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系统; 膝关节; 康复治疗; 恢复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ZHANG L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on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Method:40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equence number and accor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single number) 2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double number) 20 ca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The patients with Lysholm score,IKDC score,the excellent rate of return and knee joint activ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Lysholm score,IKDC score,the excellent rate of return and knee joint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ystem; Knee joint; Rehabilitation; Recovery

First-author’s address:Meizhou People’s Hospital,Meizhou 51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28

膝P节是人体行走与运动的重要器官,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膝关节急性损伤已变成临床常见疾病[1]。其中,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较高,交叉韧带对稳定性十分重要,一旦其发生损伤,会残留严重的功能障碍,造成终身的伤害[2]。根据文献[3]报道显示,交叉韧带受伤乃至完全撕脱的患者多数是年轻人,年轻患者往往对术后康复存在更高的目标,更期望重返正常生活及活动,这就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康复治疗,特将系统性康复治疗应用于术后患者。本研究选取入院诊治的4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6年6月经本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40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试验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4~53岁,平均(28.39±2.07)岁;病程3 d~7个月,平均(3.21±1.29)个月;运动损伤11例,车祸损伤4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3~52岁,平均(28.34±2.75)岁;病程4 d~6个月,平均(3.28±1.17)个月;运动损伤12例,车祸损伤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试验细节,签署同意书,且配合度较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临床诊断需进行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②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良好、精神状态正常;③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2)排除标准:①严重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②心、肝功能严重损害;③代谢性病变等其他并发疾病;④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根据术后愈合情况,进行锻炼股四头肌、N绳肌、关节活动度、踝泵、站、行、走等基本治疗。

1.3.2 试验组 实施系统性康复治疗,(1)第一阶段(术后0~6周):对于效未过的患者,告知患者家属帮助其揉搓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进行700次,告知患者尽量多次活动,同时预防关节再次受伤;协助患者扶拐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术后2~6周渐进性负重至75%;自主的进行坐位或卧位的直腿抬高练习,从能够抬起开始,4~6周逐步增加到90°;进行多方向抬腿练习,每组进行10次,分5组进行,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同时加以渐进性抗阻力练习。(2)第二阶段(7~12周):进行静力性训练,比如:直腿抬高练习逐步增加到120°;然后是动力性练习,主要包括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训练,每组20个,4~6组/次,组间休息30 s,1~2次/d;协助患者走动恢复正常步态;可在患者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进行20 cm以下的迈阶梯训练。(3)第三阶段(13~20周):先进行推髌骨训练,各个方向均20次,2~3次/d;训练1周后,进行关节弯曲锻炼,如滚球锻炼等;2周后,对患侧关节冷、热敷替换进行,热敷根据医嘱可采用中药药方,每10分钟更换1次,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温度,避免过烫或过凉,以免对膝关节刺激过大;4周后开始关节屈伸活动,以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4)第四阶段(20周以后):加大训练强度,渐进性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告知患者每日需进行的练习,如关节牵拉练习、踏板练习、扶墙下蹲等;同时加以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如推拿、按摩、针灸等。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回访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1)Lysholm评分:主要是膝u分,包括疼痛、肿胀、不安定度等8项,总分100分。

(2)IKDC评分:主要是功能评分,包括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等,总分100分。(3)回访优良率:疗效参考Lysholm评分改善程度,并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其中95~100分为优,会参加一般体育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85~94分为良,参加体育活动后会有些许不适症状,膝关节屈曲稍微受限;65~84为可,日常活动后有不适症状,不能参加一般体育活动,膝关节屈曲明显受限;小于65分为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4]。(4)膝关节活动度(ROM):根据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的中立位法进行评价,解剖学立位时的肢位,记为0°,并从开始位至终止位的范围应用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记录.根据本次试验及结合膝关节的屈曲运动正常范围,设定其运动受限的情况,具体如下:20°~130°:膝关节伸展受限;20°~90°:膝关节屈曲、伸展均受限;0°~90°:膝关节屈曲受限;0°~130°:关节活动不受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回访优良率比较 试验组回访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53,P

3 讨论

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最有效的临床手段,术后恢复途径乃是重中之重。在我国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多为年轻人,其对术后康复有着更高的目标,若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将抱憾终生[5-6]。以往临床对术后患者采用传统手段治疗,该种方案治疗周期较长,且康复内容不是很细致,训练安排规律性较差,患者自我实现能力较差,临床恢复率低,影响术后膝关节康复疗效[7-8]。

系统康复治疗与传统手段相比,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患者安排具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康复规划,分别从肌肉练习、关节活动度、下肢步态、平衡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加以物理手段辅助治疗,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清晰了解训练内容,便于根据其执行[9-10]。从患者术后意识尚未恢复开始,帮助其揉搓下肢,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形成深静脉血栓,降低心、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11-12];逐步加强关节活动度,可以有效避免关节僵硬及二次损伤等情况[13];进行肌肉练习,改善肌力情况,丰富了康复训练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治疗配合度[14]。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向其详细介绍训练安排,有助于加强患者对医生认同感,改善医患关系,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治疗内容缺陷,不断完善训练模式[15-16]。逐渐增强膝关节及肌肉对抗阻力的锻炼,促进软骨组织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淤血消散,关节及周围肌肉组织恢复速度加快,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尽早恢复[17-18]。通过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缓解关节痉挛,改善组织粘连,促进骨痂形成,对康复训练有协同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回访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膝关节各项功能恢复较好,回访疗效较好,有助于其预后,满足患者期望值。

参考文献

[1]郝永红,刘宏丽,孙鸿安,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98-399.

[2] Dave L Y,Leong O K,Karim S A,et al.Tunnel enlargement 5 years after 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 reconstnlction:a radiographic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2):217-223.

[3]刘绪凤,高士杰,尹艳平,等.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36(1):119-120.

[4]张灵丽,李昕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2B):564-565.

[5]李英英.早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18):105.

[6]闵重函,周瑛,荆琳,等.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6,29(5):397-403.

[7]许磊,刘宁.系统康复训练对青年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65-268.

[8]庞红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528-531.

[9] Ordahan B,Kücüksen S,Tuncay I,et al.The 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on func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5,28(3):531-537.

[10]郭韵,杜良杰,李建军,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65-68.

[11]许琛.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的恢复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14-515.

[12]陈柯,张杰敏,张馨梅,等.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J].西部医学,2016,28(4):560-563.

[13]谢卫梅,姚晓红,陈惠冰.康复训练路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2133,2135.

[14] Grooms D,Appelbaum G,Onate J.Neuroplasticity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a framework for visual-motor training approaches in rehabilitation[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15,45(5):381-393.

[15]⒐龙.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11):1885-1887.

[16]康宁,杨自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0):918-921.

[17]董晓艳,刘静,张建平,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52-454.

[18]刘长英,余敏,陈华龙,等.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髌骨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0B):3676-3677.

[19] Biau D J,Greidanus N V,Garbuz D S,et al.No difference in quality-of-life outcomes after mobile and fixed-bearing medi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J].J Arthroplasty,2013,28(2):220-226.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9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29例58个关节。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其中退行性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关节结核3例。均为双膝,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取膝前正中切口,自髌骨内侧缘切开关节囊,切除滑膜,松解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将髌骨翻向外侧,清除半月板叉韧带组织,股骨诸面及胫骨之截骨,试关节屈曲间隙与伸直间隙相等,内外侧软组织平衡适中,搅拌骨水泥,安装假体,固定后修整髌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髋骨是否转换,放置引流1枚,逐层缝合。同法行另一侧膝关节。

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手术当日~术后第2天):抬高患肢,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挛缩,同时防止患肢外旋和足跟受压,并保持足高髋低位。此期可行股四头锻炼、直腿高举锻炼、踝泵动作及伸膝动作。

术后中期(术后第3日~术后第2周):术后第3~7天,此期锻炼目的是加大关节活动度,其次是恢复肌力。此期可行膝关节主动贴床屈伸训练及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术后8天~2周,此期重点是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术后3周:进行患肢行走步态锻炼和患者平衡能力训练,同时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此期患者可拄助行器在平衡杠内行走,亦可行有支持的屈膝锻炼,或固定自行车蹬车运动。

术后第4周~3个月内:在轻度坡面上独立行走,除屈膝功能训练之外,还应进行伸膝功能训练,同时尽量独立完成穿裤、袜等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①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将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再抬高患肢,锻炼仍继续,同时应予病人心理支持。②由于患者的年龄承受力不同,因此术后功能锻炼的进程也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③康复训练期应注意增加饮食营养,合理休息,每日功能锻炼的强度以次日不感觉疲劳为度,预防假体松动,告知患者术后2个月内避免坐矮凳,体胖者劝其减肥,应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压力。④

出院后仍需坚持康复训练。

讨 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方法[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医护人员及时全面的指导,深入细致的康复护理,病人有效的配合功能锻炼是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手术精细,皮肤切口小,术后疼痛相对轻,对机体整体美观影响小,术后可以较快恢复关节的功能。但随着关节镜手术治疗越来越广泛,数量不断增多以及术式明显复杂,相应的并发症也有增多趋势。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及正确合理的术后康复护理是及早发现、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本科自2004-2006年施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103例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3例,男70例,女33例。年龄18~80岁,平均47岁,其中半月板损伤42例,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8例,韧带损伤3例,创伤性滑膜炎10例,退变性关节炎1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18例。

1.2 治疗及预后 本组患者术后恢复好,平均住院时间13 d,无并发症发生。3~6个月随访,术后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5为优,70~80为良,60~69为中,≤59为差。优良率为100%)[4]。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关节镜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很多患者对该手术不了解,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可以用书面材料、模型演示、已手术患者的现身说法等方法简要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简要的过程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为其介绍膝关节镜检查的优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处理方法及成功病例,尽快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

2.1.2 一般准备 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及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1.3 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要领,使患者正确领会并掌握。在术前教会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每次15 min,3~4次/d。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患肢固定,患者仰卧或坐卧,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持续10 s,然后放松10 s,再做第二次收缩,如此反复,每次10~20 min,3~4次/d,以检查髌骨不能上下滑动为有效)、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抬腿高度为10~20 cm,持续10 s,每次5~10 min,2~3次/d),为术后完成康复计划打好基础。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①根据麻醉类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反应;②术后1~3 d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与出血。

2.2.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的方法 ①术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②每2 h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皮温及末梢动脉搏动情况;③引流管要定时给予挤压,保持有效通畅;④麻醉过后,即可要求患者进行主动的踝泵功能练习;⑤使用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是目前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药。

2.2.3 注意切口部位有无渗血、疼痛是否加重,膝关节镜术后需在关节腔内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以便将关节腔内积液和积血吸引出来,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指导患者绷腿运动,有利于肢体血循环、消肿和排出积液,并警惕关节内积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如果在放置负压引流管情况下或拔出引流管后仍疑有关节积液、积血、关节肿胀时要报告医生,可通过关节穿刺抽吸积液,并注意观察积液的颜色、性质、判断有否活动性出血。

2.2.4 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膝关节功能锻炼原则: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强,均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

2.2.4.1 股四头肌及膝关节活动锻炼 ①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及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股四头肌是运动及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向患者说明肌四头肌锻炼的重要性。②鼓励患者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绳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强患膝稳定性。③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2~3周在直腿抬高训练基础上,加强膝关节屈伸锻炼,一般要求在术后第3周屈膝达到90°,30 min/次,2次/d。术后第4周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在术后第6周屈膝能够超过120°,15 min/次,2次/d。同时进行压腿训练以保证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在床侧进行,先悬垂小腿而后极力伸直,在伸直最大程度维持10 s放下,15 min/次,2次/d)。在膝关节伸直基础上,增加患侧单腿负重半蹲训练(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关节,下蹲到45°,在该坚持5~10 s后站起,反复进行,15 min/次,2次/d)。开始时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进行双腿半蹲,随后过渡到患侧单腿半蹲,一开始半蹲后可以立即站起,在肌力恢复后再进行维持45°半蹲训练,下蹲幅度不超过45°,否则有加重损伤可能。

2.2.4.2 患者主动锻炼效果欠佳,术后第3天或加压包扎解除后,可用被动关节活动器(CPM)进行锻炼,由于CPM机具有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损伤关节滑液的代谢,起到止痛消肿作用,30 min/次,2次/d,角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10°直至100°~110°,速度也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疲乏为度。待患者能主动屈膝70°,且膝关节无疼痛时,可停用CPM机训练。应用CPM时应注意:检查其功能及是否漏电;使用前先调好角度与速度(速度缓慢,屈曲角度以能耐受为宜);如关节出现疼痛或肿胀,应减少活动量,局部做红外线照射,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2.2.4.3 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关节本体感觉即运动觉和关节位置觉[5],康复训练可通过恢复本体感觉反馈作用而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到最佳水平。肌肉力量可恢复部分本体感觉,但大部分本体感觉恢复需要进行特殊康复训练,如术后3~4周踏自行车训练,15 min/次,2次/d。术后5~8周走平衡板训练或软垫(单腿皮具限制活动范围10°~45°)15 min/次,2次/d。术后9~12周走平衡板训练(单腿皮具限制活动范围0°~45°)或软垫上慢跑,15 min/次,2次/d,并同时增加肌肉灵活性训练,可进行侧向踏台阶,15 min/次,2次/d。术后13周~6个月向前匀速慢跑,30 min/次,2次/d。术后7~12个月开始侧向跑步训练、后退跑步训练、前向变速跑步训练每种训练时间均为15 min/次,2次/d,使关节适应各种力量的变化而提高关节动态稳定性。

3 出院指导

3.1 一般功能锻炼和活动 术后10~14 d拆线,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下地活动根据手术类型决定,半月板术后3~5 d可扶拐下地行走,10~20 min/次,3次/d,术后3周根据耐受情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训练,术后6~8周方可开始独立行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穿戴可调式活动支具12周逐渐增加负重及活动范围,加强平稳锻炼;软骨成形术后3周开始骑自行车训练,术后6~8周方可完全负重行走;滑膜清理术后根据耐受情况于3~6周开始耐力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患膝疼痛、肿胀为宜。

3.2 病情观察与复诊 继续锻炼膝关节的伸屈功能,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外伤和过度劳累,控制体质量。常规患者1个月内门诊复查,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如发现伤口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4 讨论

关节镜监视下的膝关节手术是诊断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围手术期系统的整体护理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制定有康复计划,并经常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或家属主动参与计划的实施,掌握配合治疗护理技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牵伸孪缩组织,松解粘连,防止术后并发症。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纤维化,锻炼的难度不大,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相结合,可较快地改善和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但由于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病种与方法不同,尤其重视个体化护理与功能锻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鸣,刘时璋,易智,等.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治疗.现代康复,2001,5(3):54.

[2] 陈秀云,刘瑞兰,沈运,等.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3):325.

[3]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