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7:54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1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Knee Injury of Football Players

CHEN Li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e knee is the biggest joint i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one most prone to inju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the thesis researches into the causes of knee injury of football players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Knee joint injury, Football player, Biomechanics

1前言

众所周知,在足球运动中,球员经常需要急速起动,并在高速跑动中变速、变向、急停、起跳、冲撞等。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膝关节呈30°~50°时膝部力量最大,因而几乎所有的跑跳动作也都在屈30°~50°角时“发力”。以下肢为主要活动的足球项目,要求运动员需时常保持这一,发力点集中,髌骨软骨面承受的压力很大,在这一角度,髌骨关节接触范围最大,而这时膝的稳定又主要靠髌骨维持。这些解剖生理特点,都成为髌骨软骨在半蹲位受伤的潜在因素,猛烈地撞击、牵拉会使半月板、十字交叉韧带损伤;受到不同方向分力撞击,使膝关节起固定作用的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的损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膝关节损伤的建议。

2膝关节的解剖特点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两部分构成:即股骨的内、外侧髁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的关节面组成的股胫关节和股骨的髌面与髌骨的关节面组成的股髌关节。其关节囊广阔松弛,各部厚薄不一,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其外侧与肌腱相连结,内侧与胫侧副韧带愈合。股胫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髌关节是滑车关节,二者合起来为滑车球窝关节。从关节面形态看,关节头比关节窝大得多,可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固,同时又由于膝关节是处于全身最大的两根骨杠杆――股骨和胫骨之间,在站立、走、跑、跳中,都要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因而容易产生关节损伤。所以膝关节有一系列的辅助结构,如由半月板、髌韧带、交叉韧带和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等进行加固。〔1〕

3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原理

3.1髌骨劳损的损伤原理

髌骨劳损是指髌骨的关节软骨面(包括股骨髌面的关节软骨面)和髌骨周缘股四头肌张腱膜的附面部分的慢性损伤,即髌骨软骨病(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和髌骨张腱末端病。髌骨在膝关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护股骨的髌面,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和维持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的稳定性〔2〕。

生物力学证明,膝关节屈曲小于90°时,仅股四头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较弱;超过90°以后,其他三肌逐渐参与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到130°~150°时,发力点集中,力量最强。此角度不但发力大,而且灵活,有利于各种动作的完成。此时髌骨软骨面承受力量最大,关节面接触范围也最大。膝关节的稳定主要靠髌骨维持,关节稳定性下降,膝内、外侧副韧带松弛关节可有一定的内外旋活动,此时髌骨张腱所承受的牵引力更大,髌骨软骨面因“不合槽”的“捻错”和“挤压”,不但使它受到更大的压力,而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些解剖、生理特点都成为髌骨软骨在半位受伤的潜在因素。若这些力反复积累或一次暴力超过组织的生理负荷影响了局部的代谢,必然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如腱纤维和骨膜下出血、变化、增生、钙化,软骨肿胀、纤维化、龟裂或软骨剥落等。

3.2半月板损伤的原理

膝关节在伸直位置时,关节附近的韧带和肌肉均保持紧张,所以关节稳定无外展、内收和旋转运动。有外力作用于膝关节时,半月板也不容易损伤。但当膝关节半屈位时关节附近的韧带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膝关节失去稳定,如果同时处于承重状态,股骨髁在股骨平台上突然旋转或内外翻时,半月板既要完成伸屈时的移位运动,又要完成旋转时的移位运动,再加上内外翻运动,使半月板挤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在股骨髁内旋性牵引下,内侧半月板的边缘附着处可发生破裂。〔3〕当膝关节继续伸直时,将嵌入关节间隙的内侧半月板挤压发生撕裂,由于作用力的不同,造成各种类型的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有消除肢体上传的冲击力的作用。膝关节在屈伸加扭转、内外翻的过程中,半月板的运动发生不一致的矛盾,致使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发生剧烈研磨,是半月板发生损伤的主要解剖生理学因素。另外,如果起动动作不合理,落地动作不好或运动中摔倒,膝部受到冲撞,动作技术不协调,不熟练都会引起半月板损伤。〔4〕

3.3 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原理

内侧副韧带有调节运动和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其紧张度随膝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韧带的各部纤维均紧张;膝关节屈曲时,韧带的前纵部纤维紧张,后部纤维松弛,能限制关节外翻和胫骨的旋转活动;当膝关节半屈位(130°~150°)时,韧带各部纤维皆较松弛,胫骨可有较大的外展和旋转活动,内侧副韧带保护力量弱,膝关节稳定最差,容易造成损伤。当膝关节屈曲在130°~150°时,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使膝关节过度外翻,导致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外侧副韧带有加强和保护膝关节外侧部的作用。膝关节伸直时,韧带紧张和髂胫束一起,限制膝关节的内翻活动;当膝关节屈曲时,则韧带松弛,关节才有一定的内翻活动。由于膝内侧受到时直接暴力的机会较少,加之侧副韧带较坚固,其外面又有髂胫束保护,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比内侧低。当膝关节屈曲时,小腿突然内收、内旋,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外展外旋,使膝关节过度内翻,可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

4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4.1髌骨劳损分析

髌骨劳损是足球运动中最易发生的损伤。据统计有些运动员一场比赛会有一百多次甚至更多变换步型,中途又没有上下肢运动交替进行,使膝关节在连续疲劳下反复变换步型,造成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此时髌骨潜伏着受伤的因素。不但如此,而且足球运动中,身体动作间动静、快慢变换频繁,步型转换非常多,膝关节由半蹲位开始发力或扭转,髌骨张腱附属区所承受的牵张力更大,髌股关节面间易产生错动、拧扭、撞击和摩擦。假如这些作用力超过组织细胞的生理负荷,就会影响局部代谢,导致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从而引起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钙化和软骨细胞肿胀、纤维变、剥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长期训练会因负荷过大或细微损伤积累等原因导致髌骨劳损。长期负荷超过了软骨的生理限度,妨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硫酸软骨素的形成受到影响,关节软骨变化,就会导致髌骨软骨病的发生。足球比赛中跳跃动作、指定动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完成跳跃动作时,要求结合步法屈膝起跳,瞬间发力,对膝关节的冲击很大,此时,膑骨最易受伤。当人体腾空后,不同组别的跳跃动作在空中还必须完成相应的旋转动作,这时膝关节还必须二次发力,如头顶球等,就使得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容易损伤。

4.2半月板损伤分析

足球运动员的半月板损伤很大一部分是由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过猛导致的。此外因疲劳、心理素质、技术等原因导致的损伤也占一定比例。其具体原因主要是:

4.2.1动作过猛和不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导致膝关节肌力薄弱、机能运动达不到最佳状态,因此在运动中易造成半月板损伤;

4.2.2由于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转换快、变向多,最常见的是不正确的前冲止动以及屈伸时关节头和关节窝的不断摩擦引起半月板损伤;

4.2.3准备活动不充分和长期大运动量训练会引起膝关节慢性劳损,另外由于在专项运动中膝关节长期反复屈伸、摩擦造成关节面的磨损及韧带变性,会引起半月板损伤;

4.2.4较差的心理素质和不符合要求的场地设施条件会影响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对运动员膝关节伤病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2.5训练水平不足和产科学的训练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紊乱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运动员身上表现为技术动作变形,反应迟钝,注意力和警觉性相应减退,不能对膝关节形成有效保护,故经常会导致半月板损伤;

4.2.6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人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保护意识差,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也是引起运动员半月板损伤的潜在因素。

4.3侧副韧带损伤分析

膝关节在屈曲位时可绕垂直轴作旋内、旋外的运动,此时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维持。如果受到撞击或较大的扭转力时,就会发生膝关节内侧和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在足球比赛中各种身体状态的转换如静止到加速,跑步中的急停、转身这一类动作都要求膝关节进行屈伸和扭转,而这时膝关节周围几乎没有肌肉的保护,其负荷量较大膝屈曲时,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使膝关节过度外翻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在完成一些高难动作的翻腾跳跃、“倒挂金钩”屈伸等高难度复杂技术动作和步法变化时,要求运动员做到动静疾徐、高低转折,长期从事这些高强度的训练,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势必造成膝关节的严重损伤。

5建议

5.1建议训练时的场地可采用人造草皮,人造草皮的优点是平整,有弹性,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5.2建议对于容易损伤的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用支持带加以保护,不论有无损伤,在训练和比赛中坚持使用支持带都是必要的。

5.3由于膝关节的病程多为急性,建议对于膝关节急性损伤,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既可以使损伤尽快愈合又可以防止急性损伤转成慢性损伤。

5.4建议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提高身体力量练习和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尤其是针对足球运动员易伤的膝关节部位的练习,如“扎马步”、负重静蹲和负重起蹲练习、股四头肌BME(brief maximal exercise)练习。

5.5建议女足运动员在治疗膝关节的损伤中一定要注意后期的康复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借助cybex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训练。

5.6强烈建议建立教医运三级预防制度。即一级为教练员负责制,二级为队医医务监督,三级为运动员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64-758.

〔2〕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73-286.

〔3〕吕志刚.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2

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早期常从一侧间室开始,造成负重面破坏,从而导致关节不稳,下肢力线紊乱,关节面磨损加快。当膝关节内侧间室负荷明显增大,发展到膝内翻时,下肢生物力线出现异常,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磨损变薄,以及软骨下骨小梁发生大量显微骨折,继发骨硬化、骨破坏和囊性变。据不完全资料显示,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各种骨关节疾病,而中国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约占1/3以上。在美国,膝骨性关节炎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功能丧失的第二位因素。在整个发达国家,膝关节炎退行性变是中年以上人群慢性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炎的发病势必增多,因骨关节炎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

骨性关节炎矫形支具

1990年,安德鲁免负荷1号骨性关节炎矫形支具作为一种治疗和预防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保护性支具,为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接受与应用。作为一种治疗中度骨性关节炎生物力学改变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可能性措施,受到患者的欢迎。作为预防和治疗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指南,足底外侧楔形垫,早在2008年12月8日的美国骨科手术学会(AAOS)上,就得到了一致赞可。足底外侧楔形垫在国外已有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其原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膝关节置换术类似,通过矫正下肢力线,减轻膝关节内侧负重,改善临床症状,但胫骨高位截骨术一般适用于中重度患者。足底外侧楔形垫的临床应用,可改变下肢的生物力学位置,更接近垂直轴,改变外侧倾斜位置引起的关节内侧应力重新分布,降低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过度负荷和外侧副韧带上的张力。通过步态分析研究发现,足底外侧楔型垫能减少膝关节额状面上内侧转力矩,使负重力线外移,从而减轻膝关节应力过于集中于内侧,减少内翻畸形。

63岁的李大爷能立即解除疼痛,是由于佩戴足底外侧楔形垫可以改变下肢生物力线的重建,恢复膝关节机械应力之间的平衡和组织对应力的对抗能力,减少关节应力和扩大了负载面。关节面由点状负重变成面状负重,从而迅速减轻疼痛。研究结果表明,足底外侧楔形垫为5度时,能减少6%内侧间室应力,10度时能减少8%内侧间室应力及膝内侧有效负荷。外侧楔形垫为5度时,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更好, 临床效果更明显。与普通弹力减震鞋垫区别在于,弹力鞋垫具有弹性,可使能量回归,减震,控制脚步的翻转,起运动保护作用;而足底外侧楔形垫可保持身体平衡及避震效果,保护身体免受运动伤害,使人体在行走或运动时,能提供适度的弹力和扭力,吸收地面反作用力,从而减轻膝关节内翻造成的疼痛。

足底外侧楔形垫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与英国国立索尔福德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合作为期两年多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组依据美国2008年骨科手术学会的临床应用指南,在国外研发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自身的特点加以改进,在三维步态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种预防和治疗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穿上三维步态研发制作的足底外侧楔形垫,患者便不再为关节疼痛烦恼。

李大爷就诊3个月后随访检查发现,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膝关节内翻畸形改变,踝关节负重力线改变,由于改变了异常的胫骨平台负重,从而使膝关节疼痛得到减轻。【110753】

专家介绍

白跃宏教授,主任医师,每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3

【关键词】滑膜炎颗粒;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31-03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0%[2]。我国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情况约占总人口的10%,为1亿人左右[3]。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为本病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4]。本研究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的患者进行了随访,旨在客观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2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55个膝关节,单侧160例,双侧50例,均行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手术。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5例患者应用滑膜炎颗粒治疗,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38-54岁,平均45岁;病程7个月-6年。对照组105例患者应用酮基布洛芬治疗,其中,男70例,女35例;年龄40-52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考《骨关节炎诊治指南》[5]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拟定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或等于38岁;②因骨关节炎引起的局部关节、肌肉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患者。③典型X线及MRI表现:膝关节X线片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内钙化,骨质增生,关节骨质破坏。冠状面MRI表现为T2加权像可见增生的滑膜,剥离的关节软骨、关节面、骨赘、关节游离体,破损的半月板等结构(见图1)。

1.3 排除标准 本临床研究排除了关节严重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哺乳或妊娠妇女;过敏体质者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仰卧位,下肢垂于手术床缘(支架固定),消毒铺巾。按标准关节镜探查切口置通道管。适当冲洗关节腔后即开始全面探查关节腔,我们习惯于按进镜后按髌上囊内侧沟内侧间隙髁间窝髌股关节外侧沟外侧间隙顺序顺序进行,最后对后侧间室和内外侧半月板进行清理,刨削增生的滑膜,摘除剥离的关节软骨、修平关节面、切除骨赘、摘除关节游离体,修切破损的半月板等(见图2)。

术后常规处理:①用弹力绷带对患肢适度加压,抬高患肢,并给予患膝冰敷48h,以达到止血和减轻疼痛的目的;②在医生指导下,按计划功能锻炼,鼓励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嘱患者多活动足趾,并练习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逐渐加强力量与频次,24h即可逐渐屈伸膝关节,利于患肢消肿,避免下肢血栓形成;③术前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辅助CPM机锻炼。

术后实验组应用滑膜炎颗粒由神威药业张家口药厂生产,按滑膜炎颗粒说明书,口服滑膜炎冲剂3次/d,每次1袋,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术后对照组应用市售酮基布洛芬,3次/d,每次50mg,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以7d为1疗程,治疗28天后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药物及相关疗法。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发生情况,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5.1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利用10分制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给患者一个标有0-10刻度的直尺,“0”端标明无疼痛感觉,“10”端标明疼痛感觉非常剧烈,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尺上划定某一位置,依次进行计分。

1.5.2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应用有关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半定量化判定评分标准和膝关节炎病情程度指数(Lequesene index)进行评分,观察项目包括:夜间痛、活动痛、晨僵或起床后痛、行走距离、日常活动,总积分为35分。临床痊愈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积分减少

1.5.3 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5]。

1.5.4 主要观察指标 ①在用药前和用药后按上述观察表内容逐项登记评定方法中的各评分②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version 17.0,SPSS Inc.,Chicago,IL)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病程、术后疼痛程度计分、症状总积分和主要症状积分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所有2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将两组患者疼痛计分(VAS)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经t检验,两组VAS评分术后与随访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与随访时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 将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的疗效评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愈显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愈显率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5。表5显示两组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的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2.4 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计分(VAS)实验组为(3.5±2.0)分;对照组为(3.4±1.8)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81.3±3.2)分,对照组为(81.1±4.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为(80.1±2.9)分,对照组为(81.5±4.5)分。最后随访时,VAS评分实验组为(1.1±0.8)分,对照组为(2.3±1.2)分;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89.9±7.3)分,对照组为(82.0±4.1)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实验组为(91.3±7.3)分,对照组为(81.9±5.4)分。3 讨 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至今为止尚不清楚。它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逐步渐进的病理过程,涉及全身及局部许多因素,可能是综合因素所导致。诸多因素中有软骨营养、代谢异常,生物力学方面的应力平衡失调,生物化学的改变,酶对软骨基质的异常降解作用的累积性微小创伤等。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疼痛,该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开始疼痛与负重有关,休息后好转,但逐渐发展为休息痛,活动范围减小,如果不及时进行外科干预,最终将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因此,尽快消除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范围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6]。

膝关节OA传统治疗方法为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关节内注射、理疗等,效果不确切。关节镜下清理术的作用在于:①清除了肿胀和退变松动的关节软骨、撕裂的半月板、增生的滑膜组织和骨赘等;②对关节腔进行大量生理盐水关注,清除了膝关节内引起疼痛的关节软骨碎屑、蛋白溶解性金属蛋白酶(如胶原酶等)、炎性致痛因子和钙磷结晶;③调整了关节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补充了电解质,改善了关节内环境,使滑膜炎迅速减退,正常的滑液得到恢复[7]。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应用等优点。膝关节OA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膝关节OA单行镜下清理术,不进行关节本身力学平衡和稳定性的训练,其终结疗效是不理想的[8]。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进行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早期训练使术后早期就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出院后继续坚持家庭康复训练,是保证良好疗效的关键。本组患者效果良好,与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并且我们注意到尽可能让患者晚些时间才完全负重,以免让患者关节再度损伤而引起滑膜炎。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康复治疗关键亦在于强筋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9]。夏枯草、女贞子、功劳草、黄芪、防已、薏苡仁、土茯苓、丝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等中药材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消炎发散、清热利湿、补益肝肾作用[7]。共奏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消除关节腔积液,促进关节康复的目的。本研究客观评价了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随访时,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而实验组膝关节疼痛缓解及活动程度改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经过我们的临床观察,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辅助治疗具有以下优点:①可有效缓解关节镜清理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临床症状。②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③避免了因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激素类药物对软骨代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artin K,et al.Weight loss and exercise walking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 Clin Rheumatol ,2001,7(4):219-223.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5-210.

[3]陈发祥,张朝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6例分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796-4797.

[4]董艳.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9例[J].临床药学,2004,13(9):70-71.

[5]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201-1205.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31.

[7]Coggon D,et al.Knee osteoarthritis and obesity.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1,25(5):622-627.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4

【关键词】滑膜炎颗粒;膝关节;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53-0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断裂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关节反复扭伤,容易引起关节软骨、半月板等重要结构的损害,导致关节过早老化和骨关节病的发生[1]。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2]。本研究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的患者进行了随访,旨在客观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33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患者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治疗,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6-54岁,平均35岁。对照组17例患者应用酮基布洛芬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25-52岁,平均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诊断标准①膝关节症状:韧带撕裂时伴有撕裂声和关节错动感,关节内出血,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多数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运动,甚至伸直和过屈活动受限;②膝关节查体时浮髌试验阳性,Lachman检查松弛、无抵抗;③膝关节核磁检查提示:关节内积血,前十字韧带肿胀或连续性中断,可以看到残端,股骨髁间窝外侧壁或股骨外髁后方和相对应的胫骨平台骨挫伤表现,(图1)。

1.3排除标准本临床研究排除了合并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哺乳或妊娠妇女;过敏体质者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项目1实验组1对照组总数(n)116117男(n)1616女(n)110111年龄(年)135.2(26-54)138.1(25-52)1.4治疗方法

1.4.1手术方法采用仰卧位,按标准关节镜探查切口置通道管,首先经关节镜检查确认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处理合并伤,清理残存韧带。按标准方法去同膝自体骨-髌腱-骨作为移植物,修整骨块通过标准模块,制作好移植物备用。按前叉重建技术制作胫骨骨道和股骨骨道,清理骨道内残留组织和检查骨道四壁完整性,清除骨道口软组织。在关节镜诱导下,近端骨块经胫骨骨道进入股骨骨道,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拧入股骨骨道内口固定骨块,调整骨-髌腱-骨移植物张力后经胫骨骨道外口拧入挤压螺钉固定远端骨块,再次在镜下检查前抽屉试验见移植物稳定起作用,前抽屉试验阴性,(图2)。

1.4.2术后常规处理术后2d内给予支具固定,30度主动功能锻炼3周,每天3-5次,第4周调整为60度,第5周主动屈膝锻炼至90度。术后1周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行走,6周后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术后实验组应用滑膜炎颗粒由神威药业张家口药厂生产,按滑膜炎颗粒说明书,口服滑膜炎冲剂3次/d,每次1袋,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术后对照组应用市售酮基布洛芬,3次/d,每次50mg,7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以7d为1疗程,治疗28天后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药物及相关疗法。

1.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记录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发生情况,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5.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利用10分制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给患者一个标有0-10刻度的直尺,“0”端标明无疼痛感觉,“10”端标明疼痛感觉非常剧烈,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尺上划定某一位置,依次进行计分。

1.5.2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3]。

1.5.3主要观察指标①在用药前和用药后按上述观察表内容逐项登记评定方法中的各评分②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1.6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version 17.0,SPSS Inc.,Chicago,IL)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

2.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病程、疼痛程度计分、症状总积分和主要症状积分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将两组患者疼痛计分(VAS)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经t检验,两组VAS评分术后与随访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应用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1术后1随访1差值1组内比

较P1组间比

较P实验组13.5±2.511.1±0.712.4±1.51

2.2术后及随访按疼痛程度计分(VAS)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计分(VAS)实验组为(3.5±2.5)分;对照组为(3.6±1.9)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79.2±4.1)分,对照组为(80.4±5.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为(81.1±3.1)分,对照组为(80.7±8.5)分。最后随访时,VAS评分实验组为(1.1±0.7)分,对照组为(2.6±1.3)分;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89.9±7.3)分,对照组为(80.9±2.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实验组为(90.9±8.1)分,对照组为(81.4±6.3)分。3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4]。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通过关节镜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5]。

由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期关节肿胀、疼痛发生率较高,术后康复治疗关键亦在于强筋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6]。夏枯草、女贞子、功劳草、黄芪、防已、薏苡仁、土茯苓、丝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等中药材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消炎发散、清热利湿、补益肝肾作用[7]。共奏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消除关节腔积液,促进关节康复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滑膜炎颗粒和对照组酮基布洛芬均能改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期关节疼痛症状,滑膜炎颗粒组效果明显高于酮基布洛芬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并且滑膜炎颗粒可明显改善术后关节腔积液、关节肿胀症状。我们在治疗及随访中发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患者多为青壮年,对生活质量普遍要求较高,而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满足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要求。

综上所述,经过我们的临床观察,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具有以下优点:①可有效缓解术后膝关节的肿胀、疼痛症状。②服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很小。③避免了因外用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章亚东,侯树勋,张轶超,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同期移植术[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7):581-585.

[2]马燕红,程安龙,江澜,等.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13-415.

[3]敖英芳,马勇,崔国庆,等.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86-89.

[4]白正武,闫新峰,张明,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4):1903-1904.

[5]贝涛,赵劲民,丁晓飞,等.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两种固定方式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2):9817-9822.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5

体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每周有约200次的落地或下法[<<o1,下肢骨骼肌肉系统要承受高达8一14倍体重的GRF冲击,重复、巨大的冲击力诱发了极高的下肢损伤率。自由操作为体操中损伤率最高的项目,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落地阶段,踩、膝关节是主要的损伤部位。这不仅造成日常训练时间的大量缺失,影响后续的比赛成绩,而且有可能引发踩关节附近部位的病变。落地损伤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需共同而对的难题。落地过程中,运动员可以通过调节关节刚度来改变身体姿态、GRF峰值以及内部关节力矩,关节刚度调节成为运动员运动能力或身体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关节刚度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避免运动损伤。遗憾的是,尚未见到有关体操落地中下肢关节刚度与膝、踩损伤风险评估的文献报道。此外,由于人体个性化的关节刚度值存在差异,很难通过在体实验确定关节刚度调节对冲击力、关节力矩等的影响,而计算机仿真方法,可有效解决在体实验中的下肢刚度定量改变的难题。

因此,本研究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体操运动员不同膝、踩关节刚度的膝和踩关节生物力学特征,量化自由操落地阶段关节刚度调整对膝、踩关节内外负荷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关节刚度与膝、踩关节损伤机制关系的理解,为降低自由操落地诱发的膝、踩关节潜在损伤风险提供依据。

中国男子体操队现役运动员1名(国际健将级,世锦赛冠军),年龄22周岁,体重59 k},身高163 cm,体操训练16年,完成动作为自由操键子小翻接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简称“后团720旋”),自愿参与本研究,下肢没有任何肌肉和韧带损伤史。

1.2二维运动学数据采集

仪器设备:2台高速摄像机(CASIO EX-F1),拍摄频率300Hz,快门速度1/320 s。摄像机安放在自由操场地的两个相邻对角线延长线上,两机夹角90度,拍摄距离分别为27 m和35 m}`A}。使用三维PEAK标定框架 (美国,PEAK公司,28个M arker点)。

告知运动员基本程序、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受试者签署协议书。运动员的动作来源于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子体操队队内选拔赛,对后团720旋落地站稳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采集,动作选取、运动学数字化解析同文献。

1.3计算机仿真

采用文献[19,20]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个性化人体参数测量、创建14环节人体多刚体模型和自由体操落地垫模型、进行模型有效性和仿真精度验证,然后完成自由操后团720旋落地的计算机仿真。利用关节力矩变化量对关节角度变化量的微分方法计算下肢关节刚度}2},获得运动员完成该动作膝、踩关节在矢状而、冠状而、水平而的基准关节刚度(定义为100% k),然后分别模拟不同膝、踩关节刚度(60% k,100% k,140% k)条件下的落地动作。

1.4月泰、踩关yi冲击动力学评估

后团720旋动作,带有两周转体动作致使落地后身体带有一定的水平旋转速度,会同时影响下肢关节矢状而和冠状而的负荷。本研究中左脚GRF略高于右脚,因此以左脚为例,选择GRF峰值负荷率、GRF峰值负荷衰减率、膝关节矢状而和冠状而力矩、踩关节矢状而和冠状而力矩、膝和踩关节肌肉合力做功(正功、负功)[19,20]等指标,量化下肢关节刚度变化对膝、踩关节内外负荷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受试者

2结果

后团720旋双脚落地,体操运动员一般采取前脚掌落地方式。足尖触垫到GRF峰值(约11.8 BW)时间为54 ms,水平GRF峰值(GRFh)约为2.5  BW(表1)。峰值负荷率约219.5 BW/s,峰值负荷衰减率为88.6BW/s,落地冲击缓冲后基本站稳(约0.9   BW ),合计376ms,仿真获得的基准关节刚度(100%)的GRF一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不同关节刚度的仿真,到达GRF峰值后下降到第一次最小值时间不一致,进行时间归一化处理,截取基准关节刚度(100%)足尖触垫到第一次GRF最小值 (180 ms),该阶段膝、踩关节负荷相对较大,常用来分析落地冲击动力学特征。

   

下肢关节刚度对膝、踩关节运动学角度影响较小,仅说明实测运动学关节角度变化情况。膝关节屈曲角度(矢状而)可有效减缓落地冲击力,到达GRF峰值之前具有较大的角速度;受落地垫弹性及体操规则影响,踩关节背伸运动范围(矢状而)较小;冲击的前30 ms,膝、踩关节具有较大的外展/外翻角速度(图2)。

下肢关节刚度变化对GRF峰值、踩关节力矩峰值影响不大;下肢关节刚度增加40%,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增加11.6%,屈肌力矩峰值降低5.2%;关节刚度降低40%,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降低21.9%,但会增加膝关节冠状而力矩峰值;膝关节伸肌、屈肌力矩做功与关节刚度关系变化趋势同关节力矩;踩关节背伸、趾屈力矩作功随关节刚度增加而增加(图3,表1)。

3分析与讨论

自由操高难度空翻带有转体的落地给下肢带来极大的GRF冲击,GRF成为落地冲击动力学中评价下肢负荷及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mo。本研究通过逆动力学方法仿真获得的GRF峰值为11.8 BW,到达峰值时间为54 ms,与文献报道[}zzo的体操落地到达GRF峰值时间基本一致。同时,峰值负荷率约为峰值负荷衰减率的2.5倍.说明从足尖触垫到G RF峰值阶段下肢承受极大的冲击负荷。此外,膝、踩关节刚度调整,并未引起GRF峰值的明显变化,与步态、跑步的研究结果(GRF峰值随下肢刚度的增加而增加)略有差别。这可能与落地垫的粘弹性有关,落地垫的缓冲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关节刚度增加施加于胫骨的冲击力。

冠状而较大的负荷是诱发膝、踩内收、外展/内翻、外翻的主要原因,经常伴随着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ACL)以及踩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遗憾的是,以往的研究意识到旋转动作落地给下肢带来较大冲击负荷,却未见体操落地水平GRF实验测试数据以及冠状而负荷的文献报道。冠状而下肢环节的负荷受GRFh和GRF垂直分量共同影响。后团720旋落地时垂直人体运动方向的水平速度较大,只能依靠足和落地垫的摩擦力(等值于GRFh,方向相反)制动,从而实现落地完全站稳。本研究中,GRFh约为2.5  BW ,数量级上接近跑步时的总冲击力(2-3 BW,会让胫骨向前加速,并对膝关节产生横向作用力;膝关节冠状而外展力矩峰值接近于矢状而伸肌力矩峰值,这与纵跳落地动作的冲击动力学存在较大差异。施加于膝、踩关节较大的横向作用力产生的内收/外展、内翻/外翻力矩,可能会导致膝、踩关节处于非正常位置,从而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

据报道,关节力矩、关节角位移、关节刚度以及运动表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下肢关节刚度对于保持膝、踩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膝、踩关节运动学角度的不对称,使得冠状而内收/内翻和外展/外翻两个方向的负荷存在差异。在落地冲击的较短时间内,下肢关节刚度代表着关节的压缩能力,决定着下肢关节的动力学稳定性,从而影响下肢刚度。下肢关节刚度增加,一方而,有助于抵抗落地冲击过程中下肢向下坍塌,防比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另一方而,会产生更大的膝伸肌和踩背伸肌力矩,使得膝、踩关节肌肉需要耗散更多的冲击能量。本研究中,膝、踩关节刚度增40%会增加膝伸肌力矩峰值12%,说明更大的膝关节刚度需要更大的肌肉活动能力。反过来,较强的肌肉力量可以增加关节刚度。比如,股四头肌、胭绳肌、胖肠肌肌肉活动能力的增加会增加膝关节刚度48%一400%,有助于减少施加于膝关节韧带(如ACL)的外部冲击力。同时,膝、踩关节刚度增加,膝关节冠状而外展力矩峰值降低,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足前部位先触地的落地方式,下肢关节刚度增加,会降低膝关节的角位移 (excursion,但会增加踩关节的角位移是一致的。因此,增加膝关节刚度,可以保护膝关节,降低膝关节半脱位(subluxation)的可能性。此外,更大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可以降低下肢刚度,有助于降低GRF冲击引发的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从而降低膝关节韧带的负荷,但膝关节冠状而外展力矩峰值增加,这一结果提示,关节刚度的下降可能是非接触性ACL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尽管有研究表明,抢篮板球的起跳动作,更大的踩关节刚度会增加踩关节背伸力矩,导致较少的冲击能量吸收。然而,本研究发现,后团720旋的落地,膝、踩关节刚度增加,踩关节会增加5%的冲击能量吸收。对比骸、膝关节,踩关节背伸肌群具有相对短的肌肉纤维,较长的肌腿;作为远端关节,踩关节具有更大的力臂,在水平位置上具有更大的质心偏移量;作为下肢中刚度最小的关节,落地冲击中,踩关节的缓冲时间最短,是落地冲击中肌肉峰值功率最高的下肢关节。因此,后团720旋落地,下肢关节刚度增加,踩关节附近肌群,如胖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等需要耗散相对较大的冲击能量。

本研究选择了下肢关节刚度这一重要的运动员可调整(modifiable)的身体内部因素、仿真自由操后团720旋的落地冲击,分析了不同膝、踩关节刚度对膝、踩关节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下肢关节刚度在预防膝、踩关节软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平时肌肉力量训练进行调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多刚体人体模型,没有考虑关节刚度调整对膝、踩关节具体软组织的冲击负荷影响;其次,本研究对象为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高质量完成动作,缺乏落地错误动作数据的比较;再者,本研究没有考虑骸关节,一方而骸关节具有较大的肌肉力量,另一方而,有研究提示骸关节的刚度对下肢刚度没有贡献。后续的研究应该补充落地不同错误的动作,分析冠状而不同内收、外展/内翻、外翻角度对关节内收、外展/内翻、外翻力矩的影响。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6

关键词:膝剌络拔罐;西医药物治疗;膝关节炎;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98-01

如今膝关节炎是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被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膝关节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慢性损伤、肥胖、老化、超负荷运动、饮食、性别、种族、环境、细胞因子以及免疫因素等等[1]。治疗它的最终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生理功能。刺络拔罐法是传统的中医疗效比较好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素问o皮部论》中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 试验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22,女40例,年龄43-79岁,平均(54.5±7.9)岁。病程平均(6.7±3.5)年。均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确诊[2]。即①膝痛在1月里大多数时间发生;②年龄>40岁,不能查滑液;③关节活动时有弹响;④关节边缘X线片显示有骨赘形成;⑤晨僵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针刺加电方法 治疗穴位选取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阴谷、委阳穴、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梁丘。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100~110°,用2-3寸毫针分别刺入以上穴位,使刺入鹤顶、内膝眼、外膝眼三针针尾呈等边三角形,刺入阴谷及委阳的两针呈60°角,直达骨膜,加电,选用疏密波,留针25-30min。七星针叩刺方法 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重叩以出血为度,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10-15分钟后起罐,出血量必须大于5ML。每次1-2穴,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间隔2d行下1个疗程。

1.2.2 对照组:采用塞来西布胶囊口服,0.2g/次,1次/d,并采用玻璃酸钠于关节腔内注射,2ml/次,1次/w,1个疗程为5w。

1.3 疗效标准:按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痹病的疗效标准评定[3]:显效是指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与生活;有效是指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明显进步,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是指疼痛虽然减轻,但关节功能仍存在障碍,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显效22例,显效率71.0%,有效7例,有效率22.6%,无效2例(6.4%),总有效率93.6%;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显效13例,显效率41.9%,有效7例,有效率22.6%,无效11例(35.5%),总有效率64.5%。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复杂,学界普遍认为本病与衰老、炎症、创伤、肥胖及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关节酸痛、肿胀、冷酸、活动受限为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证实由年老肝肾不足、气虚血瘀、阻滞经络、复感受风寒之邪、痹阻气血而使微循环不畅,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缺血、缺氧,造成代谢产物瘀滞所致。本文通过针刺患者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阴谷、委阳穴、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梁丘来疏通经络,配合梅花针刺络拨罐使其气血疏通,吸拔阴寒痼冷,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较单纯电针治疗或刺络拔罐优势显著,且具有疗程短、疗效快、患者疼痛轻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此外,该治疗过程均采用一次性银针与一次性梅花针,因此无交叉感染之虑,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出血倾向者以及孕妇应慎用或不用。综上,采用针刺加电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徐胜军,王艳,赵辉.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J],2009,08(5):194-195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7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膝关节;中药熏蒸;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28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36-03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而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副作用少的特点,以及方便、快捷、精确、直观等优点[1],便于被患者接受。本科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早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熏蒸膝关节,再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促进了患肢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减少肌肉纤维组织的粘连,增加了关节的活动度,使患者能早日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医院骨科的住院患者120例(拆线后均Ⅰ级愈合),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7.32±10.91)岁;平均病程(10.76±5.48)个月;均单膝。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44~75岁,平均(58.6±10.46)岁;平均病程(10.10±6.12)个月;均单膝。两组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提出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临床加放射学检查的两套标准,即必须有膝关节痛,骨赘2项中的1项,以及至少有下列3项中的1项:年龄>44岁,晨僵

1.3 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ACR标准者;年龄44~75岁;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膝关节软骨无明显的损伤(排除Ⅲ~Ⅳ度损伤);120例患者均实行膝关节镜手术;随访时间≥12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膝关节肿瘤、结核、感染、类风湿等疾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功能衰竭而不能耐受刺激者;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确定疗效者;患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察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本中草药过敏者;有精神病患者[5]。

1.5 方法

1.5.1 治疗组方法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20 g、红花20 g、当归25 g、生地20 g、川芎20 g、赤芍20 g、鸡血藤30 g、青风藤30 g、豨莶草30 g、制附片15 g、细辛10 g、 川牛膝12 g、白芷15 g 。

中药熏蒸治疗法:将以上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先加凉水6000 ml,浸泡30 min,煮沸后再煎45 min后离火(药渣保留于煎汁中),患者平卧于治疗床,将患肢膝关节距药面20~30 cm,温度控制在41~44℃[6],盖上治疗巾,进行熏蒸,每日1剂,30 min/次,2次/d,15 d为1个疗程。中药熏蒸治疗法于膝关节镜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该方法具有疏通关节经络、疏通气血、活血止痛、加快微循环、清除血凝块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功能锻炼仍然按照对照组方法进行。

1.5.2 对照组方法 术后第1天,患肢行髋、踝、趾关节的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运动;术后2周,患膝关节在无痛状态下行被动屈曲、伸展运动训练;术后5~6周,加大患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角度,逐渐过渡到助力、主动训练,并行股四头肌等肌肉渐进性抗阻力训练及肌耐力训练。

1.6 疗效评价及方法

术后2、4周及3、6、12个月定期嘱患者门诊复诊,术后3、12个月复诊时按照Kujala评分标准[7]评价患者的关节肿胀消退程度、行走疼痛缓解程度、膝关节的活动功能,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方法[8],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比较

术后2、4周及3、6、12个月治疗组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比较(n)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术后3、12个月HSS评分的比较

术后3、12个月治疗组疼痛、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患者长期受风寒湿邪侵袭以及外伤、频繁活动等急慢性损伤,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等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进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出现无氧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引起组织缺血,损害肌肉组织,肌组织变性挛缩,导致局部内压过高,引起疼痛、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老年女性发病率常高于老年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通过膝关节镜手术可恢复骨与软组织间的动态平衡,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恢复张力。

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熏蒸膝关节,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供给,带走致痛物质,降低骨组织与软组织间的高压,有效祛除疼痛,同时促进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物对末梢神经的刺激,使无菌性炎症得以控制,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提高痛阈,减轻疼痛,起到了消炎止痛的作用,且上述药物普遍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指标的功效,使用这些活血化瘀药物,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通畅,及时清除代谢废物,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有效防止了纤维组织粘连的再次形成,从而提高了手术疗效。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方便、经济、有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疗效确切,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1.

[2] Lange AK,Vanwanseele B,Foroughi N,et al.Resistive exercise for arthritic cartilage health (REACH):a randomized double-blind,sham-exercise controlled trial[J].BMC Ceriatr,2009,9:1.

[3] 胡炯,杜宁.早期骨性关节炎客观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骨伤,2009,22(5):402-40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0-94.

[5] 梁朝,余志勇,闫立.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2,58(17):1478-1481.

[6] 唐刚健,靳贺,靳嘉昌,等.不同温度熏洗药对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8(17):1472-1474.

[7] Kujala UM,Jaakkola LH,Koskinen SK,et al.Scoring of patellofemoral disorders[J].Arthroscopy,1993,9(2):159-163.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8

关键词 中老年人 膝骨关节炎 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4-0057-03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膝骨关节炎导致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解本社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社区预防提供依据,我们对本社区同一样本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进行十年前后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龙柏社区共有31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常住人口31 857人。2002年3月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取年龄为50~70岁的在住居民600人,其中502人接受了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于2012年3月对同一样本对象进行回访,其中外迁87人,死亡17人,拒绝33人,实际回访365人,失访率为27.29%。365名对象中,男118名,女247名;平均年龄(69.30±6.56)岁。对365名回访对象按2002年的诊断方法,进行体格检查、X线摄片、流行病学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参照相关文献自行编制《社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项目,身高和体重,膝关节疼痛程度及既往疾病史等。采用历史对照方法,与十年前同样本数据进行比较。

1.2.2 体格检查

由专责医生进行膝关节的检查,内容包括膝关节是否肿胀,关节功能检查,关节疼痛的特点。并摄双膝关节正、侧位片。

1.3 诊断标准

1)疼痛程度 采用由Budzynski等[1]提出的疼痛六点行为评分法(the 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无疼痛为0分;有疼痛但可以被轻易忽视为1分;有疼痛无法忽视,但不干扰日常生活为2分;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为3分;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的日常生活均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活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为4分;有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要休息或卧床休息为5分。

2) X线异常 按Kellgren等分级方法[2]:正常为0级;可疑骨赘为1级;肯定骨赘,关节间隙可疑狭窄为2级;确定为关节间隙狭窄,中度多发骨赘及有些骨硬化为3级;严重骨关节间隙狭窄合并有骨囊性变,骨赘及硬化皆存在为4级。

3)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按照Altman临床和放射学综合标准[3]:①膝痛+晨僵(38岁)+活动时骨响声;②活动时骨响声+晨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膝关节炎患病率

2012年接受回访调查的365名居民中,排除外伤性、风湿性、糖尿病性膝关节炎,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者为245人,患病率为67.12%,其中男77人(31.43%),女168人(68.57%)。2002年502名居民中,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者为260人,患病率为51.79%。同一人群十年间患病率增加了15.34%,其中男性患病率增加20.22%,女性增加12.73%。

2.2 临床症状和体征

2012年调查的245名OA患者中,BRS-6评分≥2分患者的构成比较2002年明显增加;具有晨僵和骨响声患者构成比较2002年明显减少(表1)。

2.3 不同性别、年龄的OA患病率

男女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均在66~70岁年龄段为最高,占该年龄段人数的81.18%。70岁以后年龄段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患病总体趋势呈抛物线状(表2)。

2.4 X线异常率

365名回访对象的X线检查异常率,2002年为89.32%,2012年为94.79%,十年增长了5.47%(表3)。且X线检查异常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5 膝关节疼痛率

365名回访对象主诉有膝关节疼痛率的从2002年的56.99%,上升到2012年的68.77%(表4)。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4-5],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骨蛋白多糖、尤其是硫酸软骨下降,软骨细胞破坏,聚集能力下降,含水量减少,抗疲劳能力减弱,导致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运动减少及膝关节周围肌力(特别是伸膝肌肉)的减退,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肌肉对膝关节的保护和支撑作用也随之减少,这也是膝骨关节炎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的原因。从两次对膝骨关节炎的调查分析来看,其患病率从50岁开始上升,到66~70岁年龄段为高峰,70岁以后逐渐下降,呈抛物线状。类似情况以前未见报道,推测其原因可能是7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活动度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减低,对疼痛的适应性增加,但其真实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次调查发现有26.02%的居民虽有X线异常,但无膝关节疼痛症状。说明虽然X线检查已经发现膝关节有异常改变,但对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刺激不足,未引起炎性反应,可能暂时不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症状。同时,肌体的抵抗修复能力、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膝关节的稳定性、年龄、休息、保暖、恰当运动、治疗、药物等因素,对膝关节疼痛是否出现也有一定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虽然X线改变依旧,但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因此在临床诊断膝骨关节炎时,X线诊断必须结合临床才有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 安建雄, 倪家骧, 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25.

[2] 冯琼华, 余国荣, 卢光, 等. 高选择性去神经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8): 721-722.

[3] Altman RD.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osteoarthritis[J]. Semin Arthritis Rheum, 1991, 20(6 Suppl 2): 40-47.

[4] 吴端贝. 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X线分析[J].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 16(23): 1099-1100.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9

【关键词】消痛贴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valuation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Xiaotong Plaster in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101 cas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aotong Plaster in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From June 2009 to August 2009, 101 patients diagnosed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gived Xiaotong Plaster for one month . ISOA score before treatment and final follow-up were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laster. Allergy reaction of the skin was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up for an average of 13.3 months(12-14months). ISOA was 4.14±0.63 poi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0.74±0.12 points at final follow-up. There was statistical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t =-8.51). The incidence of allergy reaction was 10.89%.Conclusions Xiaotong Plaster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the remission of local pain and activity limitation in early 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but allerg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used.

【Key words】 Xiaotong Plaster;Knee;Osteoarthritis

1引言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多发于中老年患者[1]。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痹症”,治疗关键在于强筋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2]。宇妥藏药研究所研制的奇正消痛贴膏由独一味、水柏枝、棘豆、水牛角等高原特有的天然药物,经现代超低温真空脱水冻干技术工艺精制而成,含有散瘀痛、强筋骨、祛痹痛作用极强的活性药物成分,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笔者所在医院将奇正消痛贴膏用于我院门诊101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2临床资料和方法

2.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09年8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8例,年龄39~76岁,中位年龄51岁。病变发生在双侧膝关节的共41例,右侧膝关节34例,左侧膝关节26例。101例患者全部获得12~1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3个月。

2.2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本研究的101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3]:①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行走困难,尤其是上、下楼梯疼痛加重;②膝关节周围疼痛,不同程度活动受限,髌骨研磨试验多为阳性;③X线检查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如胫骨或股骨内外髁唇样增生,关节间隙不对称或变窄等。

本研究的101例患者均符合Kellgren-Lawrance X线分级标准[4]的0-2级,即为早期骨关节炎。其中0级:正常;1级:可疑关节间隙狭窄和可能唇样增生;2级:肯定的骨赘和可能的关节间隙狭窄;3级:中度多发性骨赘,肯定的关节间隙狭窄、硬化和可能的骨端变形;4级:大骨赘,明显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硬化和骨端变形。

但应排除如下情况: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治疗未满1个月或未按规定用药或各种原因中断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③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3给药方法清洁局部皮肤,将奇正消痛贴膏直接贴于患部关节间隙,根据疼痛范围决定所用药物的贴数,每日2贴,每贴8 h,间隔4 h,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对本病具有作用的外用和内服药物。

2.4疗效观察

2.4.1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按照Lequesne[5]制定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进行评分标准,分别对疼痛不适、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受累程度3个部分进行评分,正常为0分,最重8分。总分1~4为轻度,5~7为中度,8~10为重度,11~13为很严重,≥14为极严重。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最终随访时的ISOA。

2.4.2 过敏反应 记录患者有无发生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红疹、水泡等过敏反应症状。

2.4.3疗效评定标准[6]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疼痛略有减轻,关节活动功能略有好转;无效:疼痛症状无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3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分析变量为治疗前和最终随访时的ISOA评分。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给出。满足正态分布变量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被认为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101例患者全部获得12~1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3个月。治疗前的ISOA评分平均为4.14±0.63分,最终随访时的ISOA评分平均为0.74±0.12分,经配对t检验,t=-8.51, P<0.05;说明最终随访时的ISOA评分远远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过敏反应1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过敏反应,其中瘙痒4例、红疹2例、红肿4例、起水泡1例,过敏发生率为10.89%。所有过敏患者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停止用药3~7d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

4.3疗效评定本研究中,61例患者效果明显,认为使用消痛贴膏后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显效率为42.96%;73例患者则自觉疼痛略有减轻,关节活动功能略有好转;有效率为51.40%,仅有8例患者疼痛症状无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无改变,无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4.36%。

4.4典型病例患者女,67岁,双膝疼痛5年余,行走活动时疼痛加重,上下楼梯时尤甚。体格检查:双膝关节稍肿胀,膝关节间隙和髌前区压痛,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浮髌试验阴性;X线片示股骨及胫骨骨端出现唇样改变,髌尖有尖形骨刺,软骨下骨质硬化,诊断为双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予消痛贴膏外贴双膝关节,每日2贴,经1个月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X线片示骨质改变无加重。

5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常有多个关节受累。最常受累的是膝关节,病变主要影响关节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等组织[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本病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退步,关节软骨发生变性、断裂、甚至脱落,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继发滑膜、关节囊、脂肪垫充血、增生肥厚、纤维化、骨化所致[7]。而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痹”首见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大量见于《内经》,《素问》设“痹论”,《灵枢》设“周痹”专篇,早就有关这方面的系统认识。其含义是指机体因病邪闭阻经络血脉而致营卫气血运行不利或脏腑不宣而发生的病症。肝主筋、藏血;肾主骨、藏精。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风寒湿邪困扰筋骨,从而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便,活动功能障碍;由此,骨痹是由于年老体衰,肾精亏损,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的局部和全身骨关节退行性变。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以X线片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来诊断,因为有些患者X线片显示有骨赘形成或关节间隙狭窄,而临床表现轻微或无症状,据X线资料研究表明:X线片上有增生性改变的可能占全人口的一半左右,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日后发生关节炎症状[8]。治疗上,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院推出骨关节炎治疗的金字塔方案,即以患者的教育、锻炼、减轻体重等措施为基础,必要时辅以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的情况下依次加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急性发作时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皮质激素,有不可逆障碍时可行关节置换。我们认为早期骨性关节炎可辅以中医药治疗,治疗关键在于强筋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2]。

藏药奇正消痛贴膏方中独一味可强筋骨,干黄水消肿痛,水柏枝、棘豆、水牛角则清热解毒,凉血,发散生肌;姜黄、花椒温经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去瘀止痛,消炎发散作用。尤其本方运用独特润湿剂可促进药物快速溶出,直达患病部位,局部药物浓度迅速达到最高,形成巨大药物离子堆聚集于患处,同时润湿剂药物作用使疗效叠加,达到起效迅速、药力强劲、药效持久的作用。

本研究应用奇正消痛贴膏进行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最终随访时的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由治疗前的4.14±0.63分降至0.74±0.12分,且无论从患者自述疼痛的改善还是局部压痛和关节活动改善情况来看,奇正消痛贴膏独具有明显的优点。对本组101例病例的临床实际观察中,患者使用奇正消痛贴膏后初次主述的感觉良好,绝大部分(94.36%)的患者能在治疗后消除或缓解疼痛,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且外用剂型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避免了胃肠刺激,作用较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奇正消痛贴膏亦会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共有11例患者发生皮肤过敏,4例症状较轻,仅局部烧灼感、轻度发红及瘙痒,另有6例贴药部位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明显,仅1例患者产生较严重的水泡,各症状发生情况均较对照组严重。所有过敏患者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停止用药3~7d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皮肤过敏并未影响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改善。可以跟患者解释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参阅药品说明书。其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①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②皮肤过敏者停用;③孕妇慎用;④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症状严重,可以联合使用其他药品,协同治疗。

本研究证实奇正消痛贴膏具有较好的疗效,考虑到它同时具有便携、易贮、见快、使用方便卫生等优点,值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似病理改变的疾病患者的进一步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46-947.

[2] 牛 洁, 殷海波.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 2007, 19(2):66-68.

[3] 何本祥.潮式关节冲洗、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 15(8):39-40.

[4] 孙 钢, 张 磊, 张洪美, 等. 膝骨性关节炎分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4, 17(6): 332-334.

[5] 聂 宇,魏玉玲,梁克玉.消痹灵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现代康复,2007,19(10): 8-9.

[6]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59.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篇10

关键词:短跑;屈蹬式;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29-01

一、短跑“屈蹬式”技术的由来

1、片面的理解“屈蹬式”技术

“屈蹬式”技术,单从字面上讲就是后蹬腿要屈着蹬地。这与我们“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的传统技术理论相比,可谓是180°的大转弯,短跑界不少人误认为,后蹬技术已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快速前摆”技术。从冯敦寿等学者对《第十届亚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步态和支撑技术分析》一文的分析看,我国优秀短跑名将郑晨、李涛的个人技术,并没有因加强“快速前摆”的技术训练,而摆脱后蹬角度大和腾空时间长的落后技术。与世界优秀选手在技术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快速前摆”技术的怀疑和对“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的重新认识。

2、短跑的专门练习内容陈旧

众所周知,只有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和正确选择各种专门练习的方法,才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采用的专门练习仍然是50年代的陈旧内容,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实践证明长期使用这些分解技术的专门练习,将导致运动员动作僵硬、技术脱节以及股后肌肉群容易被拉伤等不良现象,为此,短跑的专门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更新换代。

二、动作特点及要求

1、动作要求

要求摆腿屈膝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盆骨前转动幅度加大,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

2、动作特点

屈蹬式技术动作幅度小,后蹬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支撑与腾空时间更趋十合理,利于步频的提高。屈蹬式技术利于人体水平位移速度,提高了跑的向前性。屈蹬式技术的屈蹬动作,使腿部肌肉储存了一定律性能量,不易过度地拉长腿部肌肉而致受伤。

三、“屈蹬式”技术的科学依据

1、“屈蹬式”技术解剖学原理

“屈蹬式”技术从解剖学角度讲是指膝关节具有一定的角度,而髋、踝关节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该技术完全符合膝关节的解剖特点,对重心前移没有影响,另外,人的任何运动都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而产生的,上述分析足以说明:“屈蹬式”短跑技术符合人体的解剖学特点。

2、“屈蹬式”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屈蹬式”短跑技术有利于大腿的快速前摆,“屈蹬”时,由于屈膝送髋且膝关节基本固定,使得股直肌和髂腰肌被动拉长收缩得到了适宜的初长度,从而在后继动作的固定收缩时,能产生最大的肌力,所以摆腿动作有力。由于足蹬离地面刹那,膝关节具有一定的曲度,故使得转动半径一开始就较小,这样,就可避免肌肉做无用功,充分利用肌肉的收缩力量,快速省力地完成前摆动作。“屈蹬式” 短跑技术有利于减小后蹬角,并可协调步幅与步频的关系,从动作观察中发现:在后蹬阶段,如果阻止膝关节过分后伸,即可使小腿与地面保持较小的夹角。后蹬时间相对减少,进而支撑时间也相对减少。这就实现了在步频相对稳定或稍有增加的情况下而增大步幅的目的。

四、正确理解“屈蹬式”技术

“屈蹬式”技术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场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短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力学原理的。它的优点在于蹬离腿膝关节的屈度加大,促使髋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膝关节的运动幅度,使重心移过支点的速度相对加快,并且使一定的重力矩值与最大后蹬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匹配,从而使身体前移的技术更为经济实效。

“屈蹬式”技术关键在于大小腿的快速折叠,而不是前摆速度,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大小腿折叠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前摆时阻力臂的大小。折叠角度越小,前摆阻力臂越小,而前摆时的角速度就越大,那么大腿带动小腿前摆的速度也就加快。

结论与建议:

1、提高对“屈蹬式”技术的全面认识,转变以“前摆”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改进技术动作的同时,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具体分析。

2、加强腿部屈、伸肌群及多关节肌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并注意股后肌群与股前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

3、创立与现代短跑“屈蹬式”技术相吻合的专门练习。其目的是为了与现代短跑技术结构更为接近。

总之,“屈蹬式”技术的完整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确立快速折叠的指导思想,创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现代短跑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永虎.对短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沈阳体育学院报[J].1999-11-23,1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