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07:18:16

印刷工艺论文

印刷工艺论文篇1

1.理论讲述过于艰深

印刷工艺课程因为牵涉到许多技术原理,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很多教材照搬印刷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老师的讲解也照本宣科,文科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理解过于艰深的印刷原理,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个案实践教学

真实案例的讲解以及软件的实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如何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如何进行印前输出设定,这是课程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专业教师因为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对印刷工艺也是一知半解,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导致这一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忽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于课程作业,没有持续鼓励和深入指导学生努力完成最终印刷成品。学生作业最后往往以简单的彩色打印稿交付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主干课程横向打通不够

印刷工艺结课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也会陆续展开,但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谈设计创意,很少在相应的主题设计中指导学生结合印刷工艺来进行设计实践,这也影响了印刷工艺课程的后续效果。教学硬件设备和实训基地的缺失对绝大多数院校而言,为视觉传达专业配置动则几百万的印刷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不太现实。但是,印刷实训基地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院校也有长期联系的印刷厂供学生考察,但仅限于参观而已,对于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走马观花。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

印刷工艺课程在不同的院校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工艺基础》《印刷品设计与工艺》等,叫法颇多。课程名称各异,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各院校对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可以明确为: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印刷品的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流程,从而掌握印刷设计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即能迅速进入设计师状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也不能脱离设计来谈工艺。而过于注重印刷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讲授、忽视设计实践与设计创意的引导正是目前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积极提炼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注重结合设计创意来谈印刷工艺,加大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切切实实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范例教学

教学策略决定了把课程内容转换成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印刷工艺教学如果仅仅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罗列大量文字和图片的PPT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而拖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转化课程内容最典型的教学策略当属苏联学者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在上课时用一种直观图表,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数年教学实践,结合“纲要信号”图示法,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范例教学为中心,所有理论和技术讲解都围绕范例展开,利用图表归纳简化理论,结合印刷成品展示、印刷输出文件分解演示、分色菲林打样实物讲解,印刷材料工艺成本实物核算等形式来展开案例剖析,抽丝剥茧,有的放矢。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案例和教学上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印刷工艺,学生往往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刷品设计作业的实践中去。

3.细化印前输出指导,完善上机实践

印前输出指导和上机实践是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往往因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问题而把这一课程内容人为简化了。教师亲自上机操作印前输出,同时结合学生印前电子文件进行指导,这是印刷工艺知识落地式实践的重要步骤。笔者把印前细化输出指导分为三个层面,在具体教学中层层递进,相互穿插。第一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工艺印前输出指导。包括专色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印后加工的烫金、UV、模切等工艺在软件里的具体设置,都逐一实操演示。第二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品印前输出指导。如包装、书籍、报纸、海报等印刷品类型。这一层面强调解决各类型文件如何设置出血位和扣刀位,如何拼版,如何处理陷印和挂网等方面的问题,也须用软件具体操作演示。第三个层面是细化主流设计软件印前输出指导。这一层面强调对主流设计软件的优劣和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来挑选软件。笔者通常也会介绍一两款适合学生自学的拼版软件或插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学习,作为技术层面的补充。

4.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

印刷的整个过程就是把原稿(一般为电子文件)制成印版,以油墨为着色物质,把印版上的图文大量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印刷的最终产品称为印刷品。2也就是说,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包含设定印前电子输出稿到印刷出成品的整个过程。很多院校没有印刷打样设备,而印刷达不到一定数量印刷厂一般又不给开机,即使允许开机打样,费用也过高。于是,很多学生的作业形式往往就是一套没有任何特色的彩喷稿,印前输出电子稿也没有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严格来说,这其实没有完成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整个流程。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对印刷作业提出了“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强调用实验性观念做指导,以设计创意为中心,对印刷材料和工艺做极致性的探索和实践。在作业的具体要求上,笔者往往提供两个主题,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承印材料和特殊工艺,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设计一本富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小册子。另一方面,强调印制和手工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手段,尽力实现创作初衷,完成印刷成品。在笔者的详细指导和持续激励下,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展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承印物的选择上,学生积极寻找各类特种纸,甚至使用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在印刷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广泛采用数码快印和艺术微喷等接近印刷效果的方式来模拟印刷,找创意礼品店用热转印烫画机在布料、金属、木材等特殊承印物上实现印制等等;在特种工艺的实现上,学生更是集思广益,用指甲油模仿UV光油效果,用金粉和银粉手工上色模拟金银专色,找店家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用刻刀实现镂空效果等等。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充满激情,印刷成品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学生充分认识了设计、材料、工艺三者间的关系,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有高超的设计创意能力,又要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把设计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

印刷工艺论文篇2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技术;印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99-02

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专业中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电脑软件、硬件科技及环保技术的课程。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工艺的三大版块内容,其相互之间的前后关系及教学方法成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印刷工艺课程的现状

第一,印刷设备不断更新与换代,使得印刷理论需要不断更新;第二,课程讲解停留在理论和计算机模拟阶段,印刷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成为空想;第三,传统枯燥的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第四,学生实践环节的成就感缺失。

二、印刷技术与印刷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1.教学顺序的调整。印刷工艺的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常规教学步骤,从印前技术到印刷技术再到印后工艺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本文研究发现,在不懂印刷技术和印后工艺的情况下进行印前制作只是空想,因为毫无根据,艺术设计也落不到实处。因此,将印后工艺设置在课程开始前面部分是一次新的尝试。首先,一个优秀的印刷品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烫金工艺,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展现可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因为只有主动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让他们从现状中找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种启发式学习的开始。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拆分思考,可以借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进行了解和开拓学习,使学生从兴趣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解决问题。

2.从个案中讲解印刷理论。①胶印工艺。印刷工艺课程的理论部分完全靠PPT的讲解是行不通的,因此精装书籍印刷、包装印刷、精装礼盒印刷等成了现成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印刷品的了解可以引出有关印刷理论的基本知识,比如:通过印刷品是看不到网点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点放大镜让学生了解印刷的真实现象,通过网点的构成引导学生推理出印版的制作,而对于印版与网点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存在的一大疑点。可将重大疑点通过实际的实验器材来指导学生完成理解,比如借鉴传统菲林片的概念来讲解印版的制作流程,同时也要介绍最新的CTP制版技术,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印刷品的印刷流程和工艺,以便重点让学生掌握印刷的图像处理及文字处理的基本问题。对于拼版的制作及流程可以在此章节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拼版的流程、颜色的设置、出血线的考虑、纸张的尺寸等问题。②丝网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既能解决印刷理论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对印刷的好奇心。因为丝网印刷的印刷范围特别广,油墨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到普通油墨和特俗防水油墨等。而承印物的材料从普通纸张到特种纸的印刷,再到特殊材质的印刷,如:塑料、薄膜、有机玻璃、木材、金属、棉麻类等都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而学生对此项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绘制过的一些插图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完成衣服图案的设计与印刷。除此以外,UV的油墨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去展现,因此对于市面上的一些UV印刷成品的效果,学生也就很容易能掌握。在这个章节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同时激发学生利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艺术创意设计,这个环节的理论及实验部分成为了本章节的重点。③覆膜和双裱工艺。任何印刷的成品,封面和外包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无论是书籍还是包装封面都是需要通过覆膜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同时为了加厚其封面就会采用双裱的工艺,让封面和外包装更加厚实。学生在这个章节中很容易能够理解覆膜和双裱的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双裱在包装工艺中的重要性,因为许多厚实的包装成品,学生在理解印刷的时候会产生疑惑,例如木板、双灰板的印刷是如何实现的。因此了解了双裱工艺,学生就很自然的从中获得了感悟,同时,借此工艺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创意特点,将不同的材质进行双裱合成为具有个性的装饰封面或是包装封面。④模切工艺。模切工艺是印刷后的一种成型工艺,他可以把印刷品不要的部分通过刀模的工艺将飞边去掉,同时能批量模切出一些异形的或者是一些点的图案,如图:左上图中没有通过任何印刷,仅仅是就通过模切工艺和击凸工艺制成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名片;左下图仅仅通过模切的形式做出了一张立体贺卡;中图通过点状刀模片切出了动植物的轮廓图形,使得模切工艺不仅仅是完成模切轮廓的功能;右图就是一本完全通过模切工艺创作的一本艺术类图书。通过类似的样例观看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模切的概念,比如一些立体的书籍,手撕折页,异形的贺卡等,仅仅利用模切就可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⑤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可以作为一个章节的实验进行讲解,之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是因为烫金和击凸可以通过相同的设备和物料完成。首先还是通过样例的观看来了解烫金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明白烫金和击凸工艺的使用范围和效果样式,通过大量的烫金和击凸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烫金工艺的流程和工艺,督促学生通过自主的形式完成烫金工艺和击凸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烫金的文件要求和烫金版的制作工艺以及烫金纸与承印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烫金和击凸工艺是整个印后工艺中最出彩的一种工艺。熟练的掌握烫金纸和承印物在转印过程中的温度、力度和时间之间的配合是关系到最终成品的效果。因此,熟练地掌握烫金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借烫金工艺发挥学生印刷创作的想象和创意是最终目标。⑥激光雕刻工艺。激光雕刻技术是印刷工艺技术中另一项非常出彩的工艺形式。学生必须了解雕刻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效果。激光雕刻的材质范围非常广泛,如:木材、纸张、金属等不同的特殊材质都可以进行雕刻。时常会在一些高档画册和礼盒的包装封面上运用雕刻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加强成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学生了解印刷工艺提升产品价值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激光雕刻的技术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实践练习。

3.回到设计原点进行印刷创作。将所有的印刷工艺和技术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之后,使学生重新回到设计的原点进行再创作,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印刷的理论和技术以后才能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艺术设计创作。在此环节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围绕一本印刷书籍的作业展开练习,首先可以从整体书籍的规划进行创意,从装帧形式到书籍封面再到书内的每一页的印刷形式都可以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装帧上来讲,学生通过印刷工艺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线装、胶装、环状、骑马钉装及其他特殊装订形式,学生在此环节中可以通过自己来完成装帧工艺。从书籍封面的印刷设计来看,指导学生要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烫金、击凸、镂空、雕刻、丝印等艺术效果进行艺术创作。书籍的内页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工艺效果,例如选用何种纸张、运用哪一种印刷工艺已成为书籍印刷的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印刷工艺进行梳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自己设计的创新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印刷工艺与印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印刷工艺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的渗透法,而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掌握基本的印刷工艺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能够独立策划印刷工艺与技术的完美创作。

参考文献:

印刷工艺论文篇3

丝网印刷工艺以其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历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根据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书籍五感”理论,“嗅感”、“触感”的实现势必要通过印刷或手工做出实物。在学时紧凑的课堂教学中,丝网印刷成为快速实现书籍成品制作的首选工艺。

本文旨在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在书籍设计课程中通过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科学统筹,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丝该工艺并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中。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

在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书籍设计/3+1(BookDesign 3+I)”概念中,一本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这是一个信息视觉化再现的过程。丝网印刷可定位在装帧环节。

丝网印刷的教学环节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学时比重是相对明确的,以其教学需要来看,该环节少则4学时,最多也只能分配8学时,更多实训操作只能靠课下训练作补充。在学时量占比小的情况下,任课教师更需明确: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务必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书籍设计课程重在基础性概念和设计技能的讲授,丝印工艺教学也应定位于技能培养,通过强化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工艺制作出美观的书籍实物。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但它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功能定位是不变的――丝网印刷是一种把书籍设计创意转化为实物形态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可有效传达作者和设计师的思想内涵,传递书卷的美与韵昧。

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设计

1.丝网印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以多媒体教学、案例解读和课下自学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刷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丝网印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以现场演示、实训指导和课下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不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印刷形式,并印制出效果丰富、富含美感的印刷品。

教学重点:在“课堂8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基础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每项环节工艺操作技能的实训指导;在“课堂4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的流程的讲解和“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实训指导。

教学难点:手工操作过程中经验性、技巧性的操作体会要靠学生大量实践才能获得,单一的理论讲授较难实现。

2.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堂8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在64学时以上时,用“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

(2)课堂4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低于64学时,可以尝试“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时间短促,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丝网印刷的流程,掌握“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操作技能――同时辅以大量的课下训练时间。受学时限制,其他环节的工艺如制版、晒版等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印刷公司完成。

丝网印刷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教学体会

1、重技术更要重思想

丝网印刷是一项技能和设计形式,为了丝网印而去丝网印的书籍设计终究沦为形式,只右赋予了深刻的设计思想,恰到好处地借用丝网印刷的特性传达韵昧的书籍才更易被人们记忆。教学中更应强调设计的思想性与创新性,强调书籍设计立意与视觉形式的统一性。

2、应保留丝网印刷的手工特质

手工作坊式的丝印工艺在个性化、手工特质的书籍制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丝网印刷从无到有、亲自体验的参与感,近距离感知纸张油墨等元素而独有的经验感,都将是机器印刷和数字化阅读无法实现的,丝网印因其不可复制的独有性而富有美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书籍设计课程中保留丝网印刷工艺手工操作的特质是很有必要的。

印刷工艺论文篇4

关键词:工艺落后 管理落后 技术人才 劳动强度 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

Abstrct:Labor productivity of print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of China is very low because of lagged technique and disqualified diathesis of employees. In this paper,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analyzed in both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print enterprises and technician training.

Keywords: lagged technique; lagge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talent; labor intensity; law ensur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各省的传统包装、书刊印刷业近期处于较不景气的状态,而广告印刷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与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速度。纠其原因,除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可靠的生产管理体制。

在东北,年产值几千万元就可以算比较大的印刷企业了,它们是东北印刷包装业的主体,也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的对象。

一、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东北印刷企业中受过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工人。很难相信的一个例证是,一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印刷企业,当印刷机需要维修时,印刷机长和车间主任却都读不懂零件上面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

总体来看,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基本现状是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人材更是极度缺乏。

二、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

为弄清楚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对在辽沈地区印刷企业中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工资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统计表中所谓A、B类高职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发展的历史不同,实事上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中专(或技校)层次的学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操作训练的教学传统,在学生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以设备操作为主线。

B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大专层次的院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的学术分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实训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从我们的统计表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印刷企业中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低。

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培养印刷工艺类人才的学校呢?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否定的。截止到现在,全国除老牌的几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外,几乎每省都有本科院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印刷技术专业则更多。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现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我对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大、中型印刷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东北印刷企业多半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东北,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是无序和非理性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印刷品的竞争力只看价格是否低,很少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决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团队。一般企业多采用增大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维持印刷企业的生存。在东北的印刷厂中,员工需要没日没夜的上班,即使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一周一般也要上六天班,而且这六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在机台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是,一周白班,一周夜班,每天也要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只有倒班。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印刷企业多半为民营性质,工人(或职员)的生存竞争很残酷,常会发生新来的大学生受排挤的情况,因此,印刷类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印刷企业就业的很少。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印刷企业,但有一统计,某老牌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在印刷企业工作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0%。实际上印刷工程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主要并不是在印刷厂里,他(她)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和印刷相关的行业,比如销售、网络、出版社等等较为轻松的工作。

客观的讲,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其优势在于综合素质高,善于思考、学习和理解新技术,能够较快的接受新工艺。但由于企业生存理念的问题,印刷企业内缺少技术及相关管理岗位。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的大学生多半只能或在劳动强度大的纯体力岗位,或在非技术的管理岗位上就业。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现状间的矛盾是造成北方的印刷企业缺少印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无法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东北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中,传授专业技术一直还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法。而这种传授技术方法的致命缺点是周期长且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在东北印刷企业中新技术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上讲,现在东北地区许多印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想培养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但由于企业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带他们。近两年,沈阳地区许多印刷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计划部门,也吸收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运行的结果多半不十分理想。其实,这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管理者自己都对生产计划部门具体职能和管理规律缺少了解,没有好的指导者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让大学生们自己去摸索,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运行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类失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没有作为,而大学生的感觉则是怀才不遇,这一恶性循环是使学生无法成长为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改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北方的许多企业可以多向外资印刷企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去学习,在一个有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印刷企业中,学生在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榜样可以学习,遇到问题有前辈们可以咨询,同时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证,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另一原因是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基本保证。虽然现在国家有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传统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工会作为监督机构,国家在此方面也缺少力度,现在北方很多印刷企业员工的权益没有基本保障,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老板随意安排员工加班却很少给加班费。工人的工伤、生病缺少合理合法的治疗和保障等。此情况近期虽有改进的趋势,但还很不够,这种生存环境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是一般是难以接受的。

三、东北印刷企业要振兴,高职毕业生理应成为主力军

以上我们对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那么,阻碍东北印刷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东北地区印刷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印刷企业主要有这样四个用工来源,1、印刷工程本科生;2、高职高专毕业生;3、中职毕业生;4、社会。

下表是我们对若干印刷院校(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由于中职毕业生在印刷企业的岗位以操作类岗位为主,故我们仅列出了印刷工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自从国家取消印刷工艺硕士学位以后,印刷工程本科便是印刷行业的最高学历。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现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少在近期,印刷工程本科生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生存空间难有大的拓展。在沈阳地区,现在工作在印刷企业的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过只有数十人。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即具有一定印刷专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面向生产一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印刷技术专业理论的高职高专生近期将成为振兴东北印刷业的中坚力量。

四、印刷专业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印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印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印前设计和图文处理已成为印前领域的基本技术。

(2)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被广泛采用。

(3)在印刷和后期加工方面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印刷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 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是:

(1)涉及的相关理论多而杂。

(2)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规范多且周期较长。

(3)实验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昂贵。

大力发展印刷技术的高职教育,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用心解决的,其一是印刷专业理论基础教学问题,其二是印刷工艺实训问题。

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问题一般不难解决,但印刷工艺训练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

(1)提早开设专业课,尽可能发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好,学校教学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体系和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提倡“按需教学”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印刷专业教学,我们的经验是,校企合作是决定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为许多印刷工艺技术主要应该是在企业中学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印刷设备,特别是彩色印刷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其维护等方面要求也使其不适合成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国内一流的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院校中,其设备与印刷企业的一线设备一般也都要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工艺实验室的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艺师的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德宝、曼罗兰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品牌印刷机大量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参与竞争,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发展和变化的严峻挑战,这必将使我国印刷行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印刷杂志社,《中国印刷》杂志2008.12.新生:《新劳动合同法给印企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索等》。

[2]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技术》杂志2007.12。连建军:《浅谈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印刷工艺论文篇5

关键词:印刷工艺;平面设计;组合印刷

印刷新工艺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语言和新的表现形式,使得平面设计在传达想法和信息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并互相促进发展。文章主要研究印刷新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1.1平面设计的含义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映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科技与文明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平面设计作品的载体也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审美也提高了层次,人们对平面设计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有限的平面空间的创意设计中,将画面主题或者设计思想传达给观众并获得观者的认同。这就要求设计师选择适合设计者想法的设计语言和表达形式,将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1.2印刷工艺的含义

印刷是将文字、图案、符号等原稿进行复制的技术。印刷工艺是将可视信息进行复制的过程,印刷工艺流程十分复杂,分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和发送等多个步骤,是一门集摄影、美术、化学、电子等技术的复杂技术[1]。印刷的意义在于传播,艺术作品在设计完成后,只有通过印刷进行大量复制才能够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工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印刷业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印刷,开创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化印刷结合的新时代[3]。

1.3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数字化时代,依靠纯手绘来进行传播已经不现实,印刷可以实现快速、大量的传播。另外,印刷工艺是设计与印刷的连接,若是没有设计与工艺,那么印刷只是作为一门技术存在于社会上,如果没有美的意识,印刷工艺就不能实现其价值。杉浦康平提出的关于书籍设计的“五感”理论更是将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扣得更加紧密。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都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学习,但这满足不了人们的“五感”需求。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感表现出来,恰恰是优秀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这一生命力是依靠印刷工艺实现的。只有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才能准确地表达设计作品的信息和传达的思想。

2印刷新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需要设计师利用形式语言对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整体布局进行创新设计,使受众接收到作品的信息或思想,让作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若是没有印刷工艺,那么平面设计只是存在于意识的设计,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来支撑平面设计作品的传播,那么作品的价值就难以完全体现,因此成熟的印刷工艺是设计实现其价值的前提。每一件精美的成品都是设计和印刷的完美结合。

2.1热敏技术的创新应用

对于印刷来说,色彩是设计师最看重的因素。若是在平面空间上实现色彩的动态变化,那么平面设计作品的成品将会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热敏技术的出现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热敏技术是利用热激光来进行曝光的,即在正常条件下感光层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使用热敏技术的印刷成品保存不会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4]。除此以外,热敏技术中使用的材料比较易得的同时,没有银盐成分,这让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热敏感温变色材料解决了印刷单色的问题,通过感温变色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色彩,这样直观的视觉变化可以使读者获得一种参与感,这样的互动更吸引读者。书籍设计《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是TBWA上海和企鹅出版集团联手打造的一本书,是以一种特殊的参与方式,针对3~5岁的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儿童绘本。设计师将企鹅、全球变暖与感温油墨联系在一起,使用了特殊的冰冻和热敏技术,在温度改变的同时,画面也会产生剧烈的改变。这种直接的画面变化,让孩子们在阅读时产生巨大的好奇,在孩子们满怀求知欲的情况下,向他们讲述全球变暖导致小企鹅家园消失的故事,这种直接的参与感更能给孩子们埋下爱护环境、守护地球的种子。在冰块融化、小企鹅无家可归的画面变化中讲述“全球变暖”这个主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让其直观地体会到主题。热敏技术的出现使温度成为阅读的一部分。《修辞学就是设计艺术》将热敏技术用在封面设计上,覆盖在四个颜色层上面,每一层都由不同的艺术家进行设计。当它被安静放置的时候,就是普通的黑色;当它被阅读的时候,书本感受到手心的温度就会展现出它内里的花纹。让阅读充满温度,是设计和印刷的追求,热敏技术将这一追求变为现实。在数字化时代,纸书已经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电子阅读已是一种大势,如何将人吸引到纸书上是印刷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热敏技术的感温变色不仅增加了阅读趣味性,还增强了纸质作品的竞争力。

2.2光栅立体印刷的创新应用

立体印刷是传统平面设计的延伸,与传统印刷相比,光栅立体印刷过程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原稿的形式、图像处理和印后加工处理方面。光栅立体印刷原稿的获取方法分为立体摄影与软件制作。立体摄影又分为直接摄影与间接摄影,直接摄影主要在多角度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并在感光材料上进行图像记录。相机以拍摄物为中心进行圆弧拍摄,光栅板与感光片同步移动,当相机完成拍摄后,像素布满光栅,再经冲洗就可以得多视角光栅合成图像。在使用间接摄像这一方法时,镜头之间的距离应当模拟人眼的瞳距。软件制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虚拟实物,多角度进行渲染,再对单张照片进行分层处理,制得立体图表现物体的深度关系。光栅立体印刷使得在有限的二维空间欣赏同一作品的不同方面成为现实。日本波普艺术家田名网敬一在最新东京展览上展示了立体光栅版画,这是立体光栅版画的首次登场。田名网敬一一直在日本视觉艺术与流行文化界活跃,他将自己童年时期经历的战争等作为作品的灵感来源,实际的体验和记忆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5]。光栅立体版画更是将他迷幻、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更为完整地呈现出来。当角度改变时,画面就会改变,让观众在二维空间多层次体会作者的奇幻世界。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仅仅注重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光栅立体印刷工艺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每一个设计师在创作时都要充分考虑设计主题的表现形式、作品制作方式及最后的呈现效果,创意是灵魂,印刷工艺是主体,二者息息相关。光栅立体印刷技术使得作品在二维空间上动了起来,让画面充满了生命力,让观众在平面的空间上感受到画面的变化、设计师的内心世界,光栅立体印刷使在二维空间上多角度欣赏作品成为可能。

2.3镂空工艺的创新应用

镂空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康熙字典》的解释为“镂,刻也”。由此可见,镂空是一种雕刻工艺。最早的镂空工艺主要应用在玉雕、核桃雕、陶瓷和剪纸等方向,而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镂空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从小的传统手工制品到国际品牌的镂空款式,从包装设计到风景园林的设计。镂空工艺在运用时,从外在形态上看是在做减法,但是从艺术的角度上是做了加法。在服装设计上,镂空工艺被广泛运用,镂空设计的礼服一直因为若隐若现的性感、欲拒还迎的风韵广受女性欢迎。在平面设计上,镂空工艺使作品获得空间感,给观众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神秘感,这样的神秘让人充满想象,而观众这种内心思想的联想是由镂空工艺创造的物理空间引起的。传统的镂空工艺因刀片自身厚度受到局限,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人们在镂空一些精细的图案时容易出错。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高超、水平精湛现代镂空得到发展。现在由于激光技术的引入,设计师们不用再考虑技术上的局限,可以毫无顾虑地设计复杂的图案。EricStandley将许多张经过镂空的纸版重叠起来,每一张纸版都经过精密的分析研究,再通过色彩搭配,构成有规律、精美的纸雕作品。他将哥特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结合,又将东清真寺风格的曲线加入其中,呈现出的效果令人十分惊艳。设计应该是改变生活的,印刷工艺是一种实现设计的手段,改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工艺。将镂空工艺用在电影小票上,将座位号和行号用镂空工艺打印在电影票上,在不能准时到达影厅,在昏暗的影院里又不方便打开手电筒的特殊情况下,只需拿起票根对准大银幕,光透过孔,就可以快速轻松地查看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缓解迟到的尴尬,又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小情趣。“闪亮的电影票”就是设计与印刷改善生活方式的最佳案例。

2.4刺绣工艺的创新应用

平面设计是一个传达理念的过程,设计会受到设计主题及材料语言的限制,因为对美的追求,刺绣工艺开始被用于印刷业,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语言更加丰富。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误以为刺绣只和纺织业、服装设计有关,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师的大胆设计打破了限制,将刺绣工艺用于书籍封面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将传统刺绣工艺用于书籍设计,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6]。YouWillNeverBeForgotten这本书的封面,灰色的底给人一种冷酷、理性的感觉,而黄色刺绣表情符号给人一种立体、有温度的感觉,这两者的搭配同时传递了理性与感性的感觉,让人立刻联想到理智与情感的双重讨论,事实也的确如此。刺绣与传统印刷的组合,将有趣的灵魂和美丽的外表完美结合在一起,唤起了消费者的兴趣。这样特殊的书籍封面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对书籍产生好奇,既展示了作品的内容,又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吸引读者重回纸张的怀抱。同样将刺绣工艺加入设计中的还有OneThing专辑封面。专辑封面用一条线织出画面来表达“用全力做我们最想做的一件事”,专辑封面看不到团员的照片,而是绣出小男孩乐团的LOGO,从封面的设计到内容的展示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刺绣线条与图案。将刺绣与照片结合运用到专辑包装设计中,充满新意,而涂鸦式的刺绣线条表现出了小男孩的童真和趣味。

2.5组合印刷的创新应用

每种印刷工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在“眼球经济”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单一的印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组合印刷顺势而生。人们力求将不同的印刷工艺相结合,使印刷作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将印刷与设计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度[7]。组合印刷相比单一印刷,更容易做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例如荣获2020亚洲标签大赛全场印制大奖的白酒酒标。这幅作品整个版面大量使用烫金,与版面中的中国元素十分契合,白鹤、鲤鱼、空中楼阁等都有描金效果,凸起的部分结合上光油,使标签更有立体感。还有收获网上一片夸赞的北京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新生诠释了“校史三部曲”第二部——“楸木”,这一系列通知书为新生们讲述学校10年南迁历史。“楸木”系列通知书分为三部分,“楸”作为封套,整体为竖向暗色木纹,对角压印烫金的“楸木”二字,暗色木纹与金色的搭配显得端庄大气,这样的封套给新生营造了一种仪式感,让新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木”是录取通知书的主体,采用镂空工艺,整体图案是一棵树的形状,形状与北京林业大学含义契合,图案分十折,一折代表10年中的1年,代表学校10年南迁历史。图案整体趋势呈现“聚—散—聚”,寓意只要坚持,不断努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依然可以获得成功。正如通知书设计师胡贤明所说:“工艺和材质是设计的一部分,它们是最直接和受众产生交流的。”烫金和镂空工艺组合打造的录取通知书给人的仪式感[8],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组合印刷作为多种印刷工艺的组合体,集中了各种工艺的优势,规避了缺点,组合印刷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组合印刷在设计领域掀起全新的风潮,更能展现出设计作品的独特性,体现了设计的最大价值,即创意实现。

3结束语

对于作品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创意,如果想让作品充满吸引力,作品就必须具有创意。在表现形式上,创意是构成整个设计的精神和灵魂,而印刷工艺是赋予这个灵魂的重要一步。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不但能在视觉上给受众传递一种信息,更能在理智和情感上带给受众一种深入具体的体验,从而让平面设计散发出出乎意料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柯书晓,吴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印后工艺[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2):112-114.

[2]贾彦金.平面设计专业中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东印刷,2021(2):64-65.

[3]陈怡蓉.Risograph数字孔版印刷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4]郑浙东,王立军,蒋文燕.试论平面设计中的印刷色彩模式[J].中国报业,2019(4):92-93.

[5]马浩轩.基于“平面设计在中国”的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6]章雷.做有温度的纸质图书:以《纸本的青云谱》为例[J].名作欣赏,2018(35):67-68.

[7]陈平.标签组合印刷方兴未艾,国产组合标签机崭露头角[J].印刷杂志,2021(3):7-10.

印刷工艺论文篇6

【关键词】版画;版画技术;印刷工艺;平面设计;痕迹

在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中,总会在一个章节讲到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另一个章节会讲到印刷科技的进步及新材料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会有学校会把印刷工艺和设计教学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印刷工艺的相关知识,在材料选择、设计理念、细节呈现上会有很多艺术表达上的缺陷。只有少数专业艺术院校会把丝网印刷与设计教学结合,但相对于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国还远远不够,拿日本、韩国来说,版画教学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之一,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习者对肌理、材质、色彩、黑白灰、印刷手段及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认知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甚至专门研发了针对小学、中学、成人不同使用人群的版画工具和教程。众所周知,印刷术、造纸术都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他们的出现为版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国际上公认现存最早的版画是我国唐代“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直观的说,文字印刷是印刷术的开端,图像印刷是版画的起源,版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其装饰性、图像性是密不可分的。

一、版画技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三大块与版画技术结合紧密,一是海报招贴设计,二是书籍装帧设计,三是包装设计,另外在标志设计及构成训练时也常常有木版画和丝网版画的训练。其优势主要是:

1、版画技术教学讲究工艺美、材料美和肌理美,在木版印刷工艺中,从板材的选择到纸张的选择都有很多讲究,不同的板材有不同的属性,三夹板较松疏,容易上手,木版的自然纹路也能很好的还原,木味较强。硬木质地紧密,适合制作精细的作品。纸张及印刷材料的选择的可能性更强,宣纸、竹纸可以印出细腻、水墨的质感,水彩纸、手工纸可以印刷出凹凸强烈的感觉,在视觉上有立体感。在设计教学中,加入这些课程以后,学生的设计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创意和软件应用阶段,他们会从实际操作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作品呈现出多种可能性。

2、在设计方案选择上,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反馈会带来更多的启发,会更好的筛选方案、材质,在招贴设计中,丝网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我们看到美国、日本的大师作品原作时会发现很多都是丝网作品,原始设计完成后,经过丝网印刷后,纸张的质感、颜色之间的叠压关系不同大小形状网点的选择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相当于作品的二次创作,效果上是加分不少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非常接近包豪斯“从干中学”的理念的。另外,设计时会有针对性的去创作,例如很多高档户外滚动式的广告设计就是丝网印刷,国内许多专业学生、教师都不是特别了解其制版及印刷原理。

3、风格化的影响及引导,当下设计中应用最多的是丝网版画技术,真正意义上的丝网技术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在艺术上具有广泛影响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波普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波普艺术本身得益于美国物质文明和实用主义精神,崇尚大胆进取、开放自由的天壤土壤,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形式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进程及技术革新。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艺术。波普艺术来源于流行文化、商业美术,同时又引领着时尚的潮流,并且对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丝网技术介入艺术和设计,其特殊的风格也同时影响着艺术与设计,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常常把明星肖像,政治人物肖像或者超市中名牌产品的图像进行机械的复制,艺术性、绘画性被削弱的同时也呈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视觉冲击力,对20世纪的艺术界影响深远。《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瓶子》等众多丝网印刷作品的设计风格也一直影响到现在。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把丝网技术引入版画艺术教学,又牵扯到设备、印刷材料、场地、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国内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

二、版画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单纯把版画纳入教学环节的可能只有少数的公办艺术专业院校才能做到,那些针对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学生的版画教学,在学科上属于绘画艺术范畴,全盘照搬并不适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作为上海的民办高校,不但要努力解决好经费、设备、场地、师资、技术能力等实际问题及限制,同时,艺术设计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也受到诸多制约,也包括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书写教学大纲等。还要面对学生绘画基础相对薄弱,艺术理论严重缺乏的现实情况。在这点上,要发挥我们艺术设计教学重创意的优势,降低绘画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增强带有设计性、装饰性的版式训练及版画技法训练,又能贴切设计教学的专业课程,例如:设计基础、字体设计、色彩训练及三大构成等专业课程训练,目的主要是要增强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及自信心。

版画技术介入教学我们分为三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筹备阶段,首先在2008年成立版画社团,招收范围涵盖全校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主体,各学院各专业不同年级都可参加,由2名版画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招收固定学员20名,采取学分制教学,每周四课时的版画课程学习,由于没有场地最初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版种都是单色手工刻制印刷木版画,形式是平面构成和藏书票设计,由于木版画便于操作,印制后视觉效果强烈,这种实验性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同时邀请沪上知名版画家、学者举办讲座并进行现场技法演示等学术活动,使学生在艺术理论上得到增强与提高,对版画艺术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是专业化发展阶段,学院依托社团于2010年成立版画印刷工艺工作室,工作室暂开放60多平米,拥有木版、丝网、铜版、综合版等版种教学实践能力及各类印刷设备,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首先将”木刻版画”有机的导入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课程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主.同时学会一些基础的,入门级的版画基本技法.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讲授什么是版画, 介绍主要的四种版画种类;凸版、凹板、平板和孔版。2、讲授版画的历史、版画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3、怎样欣赏版画艺术.4、版画制作的实验环节, 每位学生必须动手实践,指导老师将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进一步提高版画技法. 该课程是理论和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同时通过大量创作实践、达到基本具备版画参展的创作能力。

第三步是艺术设计教学应用阶段,首先在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版画课程。在教学课程设计中,考虑到教学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我们把新课程更名为《印刷工艺与设计》,名称的更改有去绘画性利设计性的考虑。教学中版画印刷课程围绕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排课安排的研究展开,目的是把艺术设计教学与版画印刷技术相结合,以版画印刷工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相关设计的完成与拓展,并加以材料特征属性和印刷原理知识的讲解,将学生的设计方案更有效的进行后期分析和调整,同时把实训工作及时融入教学,而不是像以往把实训和一般教学分开进行,让教学有更好的延续性。

三、版画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

国内艺术设计教学强调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学习,当我们学习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的时候,大概分为创意设计阶段,之后是印前的数字化处理阶段,最后是正式印刷阶段。

在创意设计阶段课程前,我们已经给学学生上过木版手工印刷课程,课程名称和改进前是一样的,都叫平面构成,只不过让学生以刀,学习平面构成的同时,对版材的性能和质感有所认识,另外,相对于以前简单的肌理课程,此次的课程让同学们对痕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油墨的厚度、凹凸的变化、印刷的力量等经历体验,这点非常重要,在现代艺术或现代设计中可触审美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一种古老又先进的艺术理念被重新呈现。

第二阶段数字化处理阶段,课程适合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要求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及相关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照相制版会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应用软件来处理图像),在讲授软件的同时,会把丝网版画制作的课程同时跟进,我们把同学们利用软件或手绘完成的图像进行分色,分色分为两种,一种是四分色,就是四色还原图像或图片,另外一种是多版分色及套色,也就是说你的设计中有多少个颜色就分出多少个版来。这两种都是要出菲林的,和我们在商店看到的商品的工艺、原理是一样的。

第三阶段是印刷阶段,和以往相比相对应的课程是工业印刷原理及工艺,其中主要讲解的印刷原理和版画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都是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重点是胶印印刷。由于价格昂贵,学生一般都是去打印店打印完成作业,对自己作品中的色彩、质感、层次都没有更清晰的概念。我们把制版也放进课程,每个班分为几个小组在版画工作室进行制版,学习调感光胶、涂布感光胶、曝光、冲洗等制版方法。在印刷阶段和制版阶段一样,也是小组作业,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利用工作室。印刷中,不同纸张的质感、颜色都不相同,对油墨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宣纸比较薄,容易将油墨化开,印刷力度掌握不好图像就容易模糊。水彩纸相对比较粗糙,纸张有凹凸变化,印刷的时候力量就要加大等。同学们在进行丝网印刷的时候,由于印刷材料的不同,呈现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比如说有的颜料比较粘稠,覆盖力较强,有的颜料较稀薄,印刷出的效果就比较透明,容易产生复色,掌握了诸多不同,大家会更好的利用这些偶然性。

印刷工艺课程主要讲授的四种印刷方式;凸版、凹板、平板和孔版及它们的印刷原理及四种印刷方式的各自特点与印刷品设计的逻辑关系,这些新课程从理论上和原理上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逐步地理解和基本掌握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方法,最终能达到正确地利用印刷工艺来完成印刷品设计并将设计表现为最佳视觉效果。

除国内个别印刷专科学校有《印刷工艺与设计》课程外,大部分艺术院校则是把版画印刷课程作为选修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没有专门安排课程将版画课程融入课题设计中,这方面没有太多可借鉴之处,笔者在近几年教学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认为该课题对于高等艺术设计类院系教学改革体系的完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国外相关专业的做法是将版画印刷课作为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工作室来拿学分,专业教师负责教授设计,工作室教师负责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设计方案的版种及印刷方法并完成印制,在这里,我们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提升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版画的技术性、艺术性、趣味性引导并紧密结合设计专业课程,尤其是完善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课程的教改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 .《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印刷工艺论文篇7

中职印刷技术专业丝网印刷实训教学丝网印刷以其适应范围广,印刷方式灵活多样,印品墨层厚实,承印物多样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江门雅图仕职校印刷技术专业丝网印刷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和开展,是在为了更好适应雅图仕公司丝印人才和印刷市场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

一、公司丝印调研及分析

1.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有六大事业部:综合产品事业部、纸袋事业部、咭书事业部、精品装事业部、贺咭事业部、印后中央加工部,其中有五大事业部设有丝印科组,从事丝网印刷的技术人员和员工有上千人,然而较少员工专门学习过丝网印刷,较少技术人员只是在校学习期间部分课程讲解过丝网印刷。

2.学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雅图仕职校印刷专业开设有印刷班、计算机制版班、特种印刷班,均以胶印人才培养为主,没有建立丝网印刷实训室,没有健全的丝网印刷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3.调研结论

丝网印刷在公司乃至印刷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与胶印实训教学相比,丝印实训成本更低,本学期学校针对11级6个印刷专业班第一次开设了丝印实训课,实训物料花费不足万元。因此,独立开设丝网印刷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很有必要,也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丝网印刷实训室构建

1.熟悉丝网印刷工艺

丝印实训室的建设必须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和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丝印实训室前必须熟悉丝网印刷生产工艺流程。

图1是传统丝网印刷工艺,绝大部分工序可在学校进行实训教学,只有印前底片制作需要在制版公司完成,主要是该工序设备投入非常大,在这方面雅图仕职校可以有效利用公司印前资源。

根据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中职学校可以针对膜版制作、印版制作、丝网印刷和成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等工序作为实训教学。

2.丝网印刷实训室建设

结合丝网印刷工艺过程,根据雅图仕职校实际情况,丝网印刷实训室主要建设三个实验室:一个是绷网实验室,主要用于丝网绷网;一个是晒版实验室,即黑房,主要用于膜版制作和印版制作;一个是丝网印刷过程实验室,需要带有水槽且连接公司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心。

三、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具体实施

中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让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能。同时,实训教学也并非是完全抛弃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训教学应该是实操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逐步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界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文章:

1.课堂教学少讲、精讲、多练

逐步减少理论讲解时间,在讲解理论过程中注意图标、模型、演示、实验、实物、录像等教学媒体的运用,边学边干,讲练结合。例如,在讲解丝网种类的时候,如何区别尼龙丝网和涤纶丝网,除了从外形和手摸之外,还可以运用燃烧法,因为尼龙和涤纶燃烧现象是不一样的,中职学生对实验是很好奇和感兴趣的。

2.根据上课内容改变理论上课形式

一般理论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枯燥,有时可以考虑进行“角色换位”,即学生上讲台讲,老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听,进行适当的引导。每次实训结束,都要进行实训作业总结,这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讲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实训和别人的实训作业进行“找茬”和“挑刺”,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3.“生产式”丝印实训实施

“生产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理论,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新实训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生产者”的角色,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参与设计并了解实际丝印工作的一般步骤和工序,学会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下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实训习惯,从而出色完成实训任务。下面以丝网手工绷网实训教学过程为例,说明“生产式”教学实训的具体开展和实施。

手工绷网实训课的工作任务是“采用尼龙丝网绷好一个网目线数为70目/in的木质网框,网框大小为30×40cm”。首先,给学生播放在公司自制拍摄的气动绷网过程视频,观看后引导学生总结绷网的一般步骤;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并设计完成手工绷网的步骤和方法;再次,教师检查各组设计完成的绷网步骤;最后,在没有明显大错误的情况下(允许小的错误)让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手工绷网。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总结得出教师在设计实训工作任务时需要把握以下4个原则:(1)该工作任务有清晰的说明,学生一看便知。(2)能将具体教学理论和实际技能相结合。(3)学生有自行设计方案的机会。(4)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实训中遇到困难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克服和解决。

丝网印刷是印刷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雅图仕职校印刷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是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重要部门之一,故我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建立健全丝网印刷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出更加适合公司和印刷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印刷工艺论文篇8

“红塔山・经典100”烟包如此精美的整饰效果都是通过印刷工艺和印后工艺综合表现出来的,不仅充分体现了绿色印刷的理念,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下面,笔者将以我公司生产的“红塔山・经典100”烟包为例,与读者一同欣赏这款烟包产品的绿色风采。

印刷工艺的选择

在“红塔山・经典100”烟包的印刷纸张方面,我公司选用了转移光柱镭射卡纸,这是一种环保型可降解纸张,其所表现出来的熠熠光泽效果可以显著提升这款烟包的档次。

我们知道,烟包印刷最初采用网印工艺表现拉丝效果,但是所使用的网印油墨大多为UV油墨,墨层较厚,印刷后的气味较重,且生产周期较长,不适于批量生产。后来,凹印工艺凭借色彩艳丽、印刷速度快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烟包印刷中,但由于其使用的油墨以醇溶性凹印油墨为主,由此造成的有机废气排放问题一直为烟包印刷行业所诟病。为尽可能降低有机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行业内生产的“红塔山・经典100”在印刷工艺方面,均采用了局部用醇溶性油墨印刷、实地满版用水性油墨印刷的组合印刷方式,使得这款烟包的VOC含量指标可以完全满足YC 263-2008《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为了将我公司承印的“红塔山・经典100”烟包打造成一款最具环保优势的烟包产品,我公司通过对烟包上条形码白色底框的印刷适性、条形码的识读性以及叠印在底色上的红色(咖啡色)细小图文的印迹扩张和模糊程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制版和油墨供应商的配合下,对印版制作参数和水性凹印油墨配方进行了反复多次调整,最终实现了对“红塔山?经典100”烟包的水性凹印油墨全版印刷。

印后工艺的选择

在烟包印后加工工艺中,电化铝烫印工艺、压凸工艺具有突出的表面整饰效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大大提升了烟包的附加值。“红塔山・经典100”烟包背面采用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印章图案;“百年经典”四字以突出的红色为底色,并采用了镭射光柱字体,经过压凸工序后显得更加醒目、大方;品牌名称“红塔山”采用的是在镭射光柱纸上印刷的深红色半透明字体,色彩鲜艳、亮丽,经过压凸工序后显得更加醒目和富有立体感。“红塔山・经典100”烟包还采用了两种防伪烫印技术,一种是在“龙马抱塔”图案上选用了椭圆型明暗交替变动的激光全息防伪电化铝烫印技术,另一种是在“红塔山・经典100”印章标志上采用了专用的红色电化铝烫印技术。

在印后加工设备方面,我公司采用的是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MK920SS双工位自动平压平烫金设备,其性能稳定,一次走纸即可完成两次烫印或烫印后再压凸工艺。

我公司采用该设备对“红塔山・经典100”烟包进行印后加工的实现过程具体如下。

(1)“红塔山・经典100”烟包小盒的印后加工工艺主要包括5道工序,即品牌名称中文、古塔图案和“百年经典”印章压凸一次,品牌名称英文压凸一次,全息防伪电化铝和圆圈压凸一次,全息防伪电化铝和“经典100”红色专用电化铝烫印一次,模切一次。由于长荣MK920SS双工位自动平压平烫金设备的每个工位可控制3组全息防伪电化铝的跳步作业,实现全息防伪电化铝烫印和压凸工序一次完成,因此烫印次数可由5道减少到4道。

(2)“红塔山・经典100”烟包条盒的印后加工工艺主要包括4道工序,即品牌名称中英文、古塔图案和“百年经典”压凸一次,全息防伪电化铝和“经典100”红色专用电化铝烫印一次,全息防伪电化铝和圆圈压凸一次,模切一次。采用长荣MK920SS双工位自动平压平烫金设备,烫印次数可由4道减少到3道。

由此可见,采用长荣MK920SS双工位自动平压平烫金设备对“红塔山・经典100”烟包进行印后加工,不仅减少了烫印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还缩短了两道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了因纸张变形或规矩变化造成的套印误差,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设备利用率。

此外,我公司的模切设备采用的是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MK1060模切机,该设备的模切幅面较宽,模切精度较高,并带有清废功能,可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完美完成“红塔山・经典100”烟包小盒/条盒的模切工艺。

印刷工艺论文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手段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印刷从最初人工雕版印刷,到活字排版印刷再到现在的电脑激光照排。无论是从效率还是印刷质量上都得到了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可变印刷技术及设备日趋完善,印刷技术的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个人电脑,数码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印刷技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技术管理印前过程。工作流程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大多数企业都以实现CTP输出为目标,从实现数字化着手开始,逐步实现数码摄影、数码打样、PDF输出、色彩管理、数字工序管理、网络传送,最终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DTP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DTP (Desk-top Publishing)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一词出现在1985年,它实质上就是通过个人计算机进行文字图像综合处理的整页拼版系统。由于桌面出版软件具有汉字处理功能,加上汉字PS库的建立,使我国具备了应用桌面出版系统的技术条件。1994年以后,桌面出版技术首先在我国广告制作与设计领域推广应用,并广泛应用于报业、书刊及包装印刷业。

CTP印刷技术

CTP(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是指经过计算机将图文直接输出到印刷版材上的工艺过程。传统的制版工艺中,印版的制作要经过激光照排输出软片和人工拼、晒版两个工艺过程。CTP技术不用制作软片,不依靠手工制版,输出印版重复精度高,网点还原性好,可以根据完善的套印精度缩短印刷准备时间。

数码印刷机的发展

数码印刷机(Digital Press/Printer)的出现使数字页面向印刷品的直接转换成为可能,将传统的印前、印刷甚至印后操作融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系统统一完成。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中介物理媒介存在,所有产品在与顾客见面之前都以数字方式在生产系统中存在、流通和处理加工。最终由数码印刷机呈现出来。数码印刷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印版,属于无版印刷方法(Plateless Printing),因此具有可变信息印刷(Variable Information Printing)和按需印刷(On-demand Printing)的能力,将成为正在逐渐兴起的按需要个性化印刷市场的主要生产技术手段。相对于传统印刷,美国国家印刷协会和胶印经济研究中心的Andrew Paparozzi说:“数码印刷有时是对传统印刷的一个补充,有时候它又是传统胶印有力的竞争对手。”传统印刷是“生产后再销售”的生产模式,而数字印刷是“销售后再生产”的生产模式。因此,数码印刷一旦与网络结合就可以构筑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按需生产和服务体系,满足逐渐发展成型的个性化印刷、出版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印刷工艺论文篇10

一、 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特点

(一)数量繁多,分类清晰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也持续增长,据统计,现在全国已有 1 000 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超过10 万人;加之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频繁,“艺术设计”理念的引进和出版商的不断努力,高校艺术类教材出版发行的数量猛增,极大促进了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市场热潮。现在的艺术类教材的划分不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简单的绘画、美工和音乐三大项,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细分成:国、油、版、雕、视传、环艺、动画、工业造型、服装、声乐、器乐、表演、史论、构成、透视、印刷、计算机 软 件 …… 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几乎都能找到相 对的教材。图书出版市场与高 校教育资源的合作,也催生了大量套书教材的出现,有些套书甚至有30多本分册。

(二)观念不断探索创新

图书出版市场与高校教育资源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教材的总体水平。以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精选———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系列教材为例,教材的编著者吕敬人、吴国欣、朱钟炎以及肖勇,他们都是常年行走国内外并熟谙设计动向的先锋者,对设计的领悟和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经验,这对提高该系列教材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翻看近十年的艺术类教材,可以看到无论是教材书籍的开本、材料、印刷工艺、版式设计还是正文字号、字体、间距、配色都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籍设计有较大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类教材多采用普通纸,以宋体、黑体的黑白印刷印制,且很少有图例;而近几年出版的艺术类教材,纸张和各种印刷工艺的应用层出不穷。如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 指定教材,在版心与裁切边缘留出了大约60mm 的空白区,这种留白在大面积文字的页面中给读者一种透气、舒适的视觉效果,也减轻了学生对记录理论知识产生的不适心理与抵触情绪,为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提供了极大便利,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课堂教学的“国情”。这个空白区在特殊情况下同样可以被“征用”为版心区,正文中偶尔出现的一些图例,也为整本书中重复的空白区域增添了一点趣味(图 1)。

保持教材内容与设计的与时俱进是编著者非常关注的事情。如由彭晓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 2006年9月印刷出版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一书,书中的图例便使用了彼时刚刚举办过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招贴,可见著者更新速率之快。

(三)采用新的印刷材料和工艺

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纸张、印刷器材等印刷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为我国书籍设计使用更丰富的印刷材料和先进工艺,提供了极大便利。艺术类教材作为体现艺术专业特色的学术书籍,其鲜明的学术观念,更是促使其积极将更多的材料和印刷工艺应用书籍的设计中。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我国书籍设计所采用的普通纸黑白凹凸版印刷,现在的教材已经大量使用特种纸和特种印刷工艺相辅相成的印刷方式。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在封面设计上使用了 UV印刷和圆形裁切的工艺,包括封底粘贴的防伪标签,也采用了激光防伪技术。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邬红芳和赵宏斌编著的《图案设计》,封面更是采用了银色专色印刷。

(四)重视图形和色彩的应用

1.图形的使用。图形可以是图案、插图,也可以是图片。近几年艺术类教材中大量使用的图形元素,一方面发挥装饰、协调版面的作用,一方面又增加了书的阅读趣味。例如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设计师在底边距上使用了排列竖线和颜色特异的方法,以此实现装饰和标题引导的功能。同时,页眉页脚的设计同样具有上述的两个作用(图 2)。不少教材的页眉页脚,都采用将文字图形化或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标识形象,对书籍风格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2.色彩和留白手法的使用。特种纸张和先进印刷技术使图片、插画具有很强的色彩表现力,促使艺术类教材大量采用彩色印刷,同时书籍设计中色块的使用对营造书籍内容的风格气氛、协调版面的点线面构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仍以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为例,该书单页净尺寸为 210mm×285mm,在整本书的设计中却大量使用了面积为 185mm×265mm的橙黄底色,既起到了版心作用,也起到了铺就全书色调的作用。

二、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不足之处

(一)出版发行过于急功近利

为了追求书籍出版的商业利润,实现学术价值,一些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设计方面看,都出现了大尺度的抄袭现象,过于急功近利。“汇编辑录之作过多,创新实用著作甚少……不少出版物都是在同一水平上抄来抄去。”[1](p58)艺术史论都要从原始社会的岩洞“涂鸦”说起,广告招贴总会从“兔儿为记”的针铺子起步,出版社发行的教材雷同程度越高,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就越严重。有的出版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便招集了几个讲师,摘录截取出一套教材,便打着专家学者的旗号出版发行,不仅内容雷同度高,而且设计工作也不尽人意。

(二)印刷工艺易被忽视

印刷工艺与教材类型的相适,在我国现代书籍的设计中也常被忽视。“在书籍精神的关照下,为表达内容服务。所采用的材料视内容而定……只有适宜到位才能使材料得以展现优良的功能。”[2(]p122)对于教材书籍来说,应当遵循便于书写课堂笔记的原则。然而为了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和较高的市场发行量,不少艺术类教材都选用铜版纸。其实表面光滑的铜版纸并不利于书写,而我国的课堂理论教学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纸张的合理选用,在书籍设计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书籍设计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书籍信息和版式设计的结合,仍然是我国艺术类高校书籍设计需要提高的方面。“国内的书籍设计资讯方面已基本能与国际接轨,但一些设计师对于国外设计思想的处理功力还欠火候,不能很好地加以消化吸收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另外设计师的设计审美感上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国外设计师在书籍设计制作方面非常专业,比如德国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纸张对视觉的刺激、人眼对油墨的感觉、字号的大小都会有仔细的研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可以说是近似于科学的活动。而中国的书籍设计师在这方面的观念还比较淡薄。”[3(]p64)

三、关于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艺术类高校教材书籍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应当如何改进并不断提高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出版商的急功近利,一方面显露出我国文化产业的浮躁,另一方面也考验着中国设计师的职业责任感。教材,特别是艺术类教材的设计,向读者传达的不仅仅是知识。书籍设计师赵健说:“设计师肩负着引领社会民众审美趣味和水平的责任……应该通过设计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能够平等地对待人、社会和自然———那么教材所包含的这种审美趣味或许会成为读者艺术修养的一部分,甚至会成为未来某项设计工程决策者拍板的标准。”[3(]p66)可见,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是一件具有极大社会效应的严肃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加强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改变出版行业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严格的审查监督体系来监察印刷出版业的虚假现象,为高校教材的出版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二)明确教材的属性和使用群体的使用习惯

书籍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是利用图形与文字向读者呈现一个便于阅读,容易理解的学术思想体系。但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书籍设计师应该注意面向不同群体时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阅读的便捷性。例如艺术类教材的设计,包括字距、行距、字体、字号、图片的位置及印刷工艺的选用,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与阅读的便利。这就要求书籍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了解不同书籍使用群体的不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