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8:44:15

印刷企业

印刷企业范文篇1

一、印刷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

成本是印刷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费用和支出,有些费用和支出是有效的,有些是无效浪费。将无效浪费压缩至最低,使其转化为企业的利润,这就是成本控制应达到的效果。当前印刷市场严重萎缩,纸张、油墨、PS版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印刷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创新管理理念,实行精强化管理,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有效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是印刷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印刷企业成本的构成内容和影响因素

印刷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有简单有复杂,如何有效实施印刷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了解印刷企业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影响这此成本变动的因素都有那些,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简单了解。(一)印刷企业成本的主要内容。1、物资采购成本。印刷企业在采购直接构成产品的材料物资纸张、油墨、PS版等材料时所支出的材料价款、运输装卸费、保险费等,因其在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将近60%,是印刷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源头。2、生产加工成本。印刷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加工费用,其中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人工(生产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这是印刷企业成本除原材料外主要的成本构成,涉及环节多种类复杂,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3、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包括职工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夜班工资等)、职工福利费、职工社会保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职工住房费用、职工辞退福利等各项支出。印刷企业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性企业,因此人力资源成本是印刷企业背负的较沉重的一部分成本,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4、质量成本。印刷企业质量成本主要指为防止印刷产品发生质量问题而产生支出、评估及保证印刷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发生质量问题后进行善后处理的支出。质量成本的支出与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质量成本的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5、销售成本。企业销售成本包括货品包装运送费、客户接待费、联谊活动费等。销售成本支出是印刷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成本,但也最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如客户流失等),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二)印刷企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印刷企业成本是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对成本的影响排查企业各岗位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成本增加因素,以寻找成本增加的源头来减少损失。1、销售环节对成本的影响。许多印刷企业都认为销售部门是承接印刷业务的能产生多少成本?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业务人员签订单时未注明送货批次,出现重复多次送货运输成本;货物包装要求未注清楚,包装不合规造成的材料人工的重复浪费;生产周期签订不合理不能按期交货,造成的货款无法正常回收;产品质量要求不符合客户标准,引起的交货纠纷、客户投诉产生的经济损失;付款周期过长企业需垫付材料款而带来的资金成本;来料加工订单中不明确客户材料运输到厂还是运输到岸,出现额外支付的车皮费及仓储费等等。2、物资采购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印刷企业在采购材料及物流仓储等方面管理不到位给企业效益带来重大影响如:订货合同对付款方式没有标注清楚甚至口头订货,使供应商不能及时送货;进货时不按验货规程操作,出现纸张规格偏差,纸张质量不符合要求,使印刷品出现质量问题,重复制版、印刷或装订;采购合同中没有明确纸张运输装卸中纸张破损的鉴定及补偿标准;材料储备量没有标准,多采购或少采购形成库存积压、过期失效或增加采购次数。3、印刷品生产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印刷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要经过制版、印刷、成品装订等三道工序,人员参与多工序复杂,每个节点都会出现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问题。产品生产过程中纸张、油墨、Ps版等主辅材料消耗;水、电等能源动力的消耗;生产工艺流程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生产排产对印刷成品周期的影响;设备故障引起产品拖期交货或出现质量事故;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及合格率,出现的退货损失、废品的损害等。4、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作为印刷企业人工成本占到印刷品加工费的近三分之二,人力资源管理对印刷企业成本的影响可想而知,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薪酬制度不公允,无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企业退职政策不合规引起劳资纠纷;职工入职不进行岗前培训造成的工作失误;岗位设定不合理,管理岗位及机台人员富余,降低劳动生产率等等。5、产品质量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印刷企业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退货、废品;产品质量意识淡簿,生产单位只重产量不重质量;只有质量管理制度没有执行力;质量管理不注重过程控制质量事故频发;产品质量检查没有统一标准出现与客户要求不符的矛盾。

三、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许多印刷企业管理者仅将成本控制工作挂在嘴上、浮在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一谈管理就讲成本控制杜绝跑、冒、滴、漏,一落到实处就无人问津、顾左右而言他。重经营轻管理,认为企业的效益是销售人员营销出来的,不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效益。各部门自扫门前雪,具体工作时不交流互通,不考虑上下环节的需要及对企业整体效益的影响,只求部门工作方便。(二)成本控制缺乏整本观念,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印刷企业认为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把原材料采购、仓储管理、成品运输、印刷服务定价、设备采购及维护、职员定岗、厂房土地、资金周转等方面的资源损耗没有涵盖在内,成本控制缺乏整体性、全面性。成本控制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存在于印刷企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成本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如印刷用纸张计划随意变更,没有控制损耗严重,因品质问题纸张张力不够、掉粉等出现次品、补版等时有发生。这样必将导致印刷企业效益不断下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成本控制管理有制度无落实。每个印刷企业都有大量的管理制度、措施规定,但仍会出现随意变更生产计划、采购任务,质量事故层出不穷次品补版现象不断等情况,究其原因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上墙、工作完成的现状存在于许多印刷企业,长期下去必然使职工责任心淡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四)对成本没有进行动态管理近年来印刷用纸张价格疯狂上涨,传统的采购模式及营销策略对印刷原料价格上涨及管理无法做到及时反馈和积极应对,印刷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对滞后,使企业因原材料涨价承受沉重的成本压力,造成越生产亏损越多的被动局面。

四、印刷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成本控制要从加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做起。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人,成本控制管理更是如此,员工既是制度的建立者又是制度的落实者,那么建立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全员管理素质就尤为重要。首先应对企业管理层开展成本管理教育,增加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可通过成本构成、成本运行轨迹、成本与企业效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讲解培训,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意识。其次,对机台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等进行各层级的培训。培训应分阶段分层次,先了解后交流再进一步探讨,使成本管理深入人心。(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根据印刷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不科学合理的特点,充分结合印刷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包括管理决策、客户营销、材料采购、仓储保管、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考核、评价及监督、激励机制,使成本控制制度形成闭环管理,达到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三)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管理措拖。成本管理制度定的再多不落实成本控制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需将成本控制措施与职工职责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考核、有奖罚。同时切实抓好印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控制,使成本控制覆盖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形成点、线、面的网络化管理。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四)利用信息化管理助力成本控制。通过信息化管理使成本各环节的数据清晰透明,降低成本控制的操作难度,如采购环节: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各种材料的库存量及预计生产量进行比对,从而分析出采购量,达到合理维持库存量的目的,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再如生产环节:通过优化印刷工艺流程进行合理排产加快产品生产周期,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利用信息化管理对纸张从出库领用到生产成品再到废品纸边损耗等流转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提高原材料的使用及回收率,全面提升成本控制效果。

五、结束语

印刷企业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传统行业,经历了多年的竞争发展如今又迎来了互联网时代新的挑战,不断强化印刷企业的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用新科技新思路助力经济效益的实现,完成印刷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是印刷企业在市场重大转型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鸿云.浅谈印刷企业的成本控制[J].中国外资,2013年(1).

[2]樊志杰.浅谈印刷企业中的成本控制[J].品牌研究,2014(11).

[3]张一帆.信息化管理助力印刷企业管理升级[J].广东印刷,2017(2).

[4]刘斌.做好印刷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8).

印刷企业范文篇2

营销战略主要分为市场细分理论、服务全面营销理论以及直接营销和人员推销理论:市场细分理论的目标主要是对市场进行细分、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与分析,从而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服务全面营销理论,就是企业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动建立全面服务的营销策略即实现外部、内部以及互动营销;直接营销和人员推销就是营销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提高营销技巧,实现企业的营销。

二、国有数码印刷企业营销现状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现国有企业在营销战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1市场定位模糊,市场细分不够合理。企业将经营重点放在了印刷图文等市场方面上,这样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没有任何的作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印刷大批量的产品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反而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研究发现,只有印刷500份以下的产品才是最经济的,因此国有企业将经营重点放在大批量的生产中是不合理的;其次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准确,企业在具体的营销中侧重盈利因素比较高的,而忽视了盈利空间有限,但是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新型市场,结果导致国有企业虽然能够保证业务范围的大而全,但是却导致很对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影响工作效益的提升。

2.2国有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不完善。通过调查,国有企业实施的是低价战略,虽然此种战略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激励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此种模式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模式下,传统的印刷企业的市场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了,因此印刷企业与数码企业之间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差距了,因此数码印刷企业实施低价战略已经不具有市场优势了,因此国有企业实施的低价战略只会加剧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而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的促进作用。另外国有企业的营销模式也不够完善,目前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仍然是以人员营销模式为主,而忽视了互联网营销,没有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2.3国有企业的缺乏核心竞争力。截止到目前为主,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竞争力:首先是国有企业的产品缺乏特色。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在服务上,国有企业都没有形成独特的特点,很多产品都是沿袭其它企业的模式,导致企业在于其他企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其次国有企业员工的素质技术不高,由于国有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员工对自身要求不高,他们的观念常常抱有“铁饭碗”的观念,因此他们不能主动的学习各种数码印刷技术,而当前数码印刷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素质的缺陷阻碍了印刷企业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基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的营销战略

基于国有企业营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国有企业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现状,并且结合市场因素,调整与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

1.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数码印刷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市场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一是数码印刷的市场主要是来自于个人消费和商业印刷,由于国有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在市场定位要要以商业印刷为主,但是基于国企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也要重视个人消费,因此印刷企业要基于数码印刷的特点,制定具有特点的市场定位;二是国有企业要将印后服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印刷行业中,印前的工序会越来越简单,而市场客户的需求则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发展,因此需要企业侧重个性化的服务,以标书为例,目前很多客户对标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印后服务所获得利润要占到总印刷利润的70%,由此可见印后服务对企业的重要性。

2.设计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的制定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基于当前企业所实施的低成本战略,国有企业应该对现有的营销模式进行调整:一是要增加现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生产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比如数码印刷企业要基于数码技术的优势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二是企业要改变当前全面低成本的战略,而是采取差异化的成本战略,企业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调整价格体系,细化市场,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价格体系的完善,比如企业要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产品,以此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另外企业也要侧重新型资源的盈利空间,随着新型资源目前对企业的盈利贡献度不高,但是其未来的市场价值非常大,因此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企业也要增加市场宣传,通过市场宣传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实践证明科学的宣传策略对企业的盈利空间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三是制定多种途径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在实施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要开展互联网营销途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开展产品营销。

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增强企业营销的重要内容:一是企业要重视数码印刷技术。数码印刷企业要重视技术的发展,及时根据市场技术的发展,调整生产体系。当然印刷企业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技术交流大会,通过技术交流,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从而将市场中最新的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人才引入到企业中;二是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也是数码印刷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成为近年数码印刷企业管理者头等关注的课题。从技能到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得到更多来自于企业的培训。通过此次调查分析看到,98%的企业都很重视对于新员工的内部培训,而新员工的来源主要是社会招聘或校企合作的学生。此外,他们都表示会根据员工岗位需求定期组织内部培训。与此同时,针对中高层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聘请外部专家或为员工提供外部培训学习机会,以培养更多优秀员工,带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印刷企业范文篇3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

本规定所称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是指外国机构、公司、企业(以下简称外方投资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中国公司、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营(包括合资、合作)印刷企业和外方投资者投资设立的外资印刷企业。

第三条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允许设立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资印刷企业。

第四条外商投资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接受印刷业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正当经营活动及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

第五条中方投资者以国有资产参与投资(包括作价出资或作为合作条件),须经其相应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拟投入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第六条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中、外方投资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并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印刷经营管理的经验。

(二)外方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印刷经营管理模式及经验;

2.能够提供国际领先水平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3.能够提供较为雄厚的资金。

(三)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四)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从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五)从事出版物、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合营中方投资者应当控股或占主导地位。其中,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的董事长应当由中方担任,董事会成员中方应当多于外方。

(六)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

审批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印刷企业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

第七条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应先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文件:

(一)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申请书。

(二)各方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项目建议书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各方投资者的名称、住所;

2.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及投资总额;

3.各方投资者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

(三)各方投资者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资信证明。

(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拟投入国有资产的评估报告确认文件。

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八条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需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申请设立文件。

(二)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

(三)法律、法规和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其他文件。

新闻出版总署应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九条申请人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文件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申请设立文件及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

(二)由各方投资者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署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合同、章程。

(三)拟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各方投资者董事委派书。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外经贸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行政部门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拟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进行审批。应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批准设立申请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备案。

对拟从事出版物、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及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含3000万美元)拟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行政部门应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送外经贸部审批。

第十条报送外经贸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行政部门需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申请设立文件。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

(三)法律、法规和外经贸部规定的其他文件。

外经贸部应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O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批准设立申请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十一条获得批准设立的申请人,持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及《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领《印刷经营许可证》,并按照《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外商投资印刷企业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十三条已设立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申请兼营或者变更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或者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或者已设立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兼并其他印刷业经营者,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印刷业经营者,应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再报外经贸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应的注册登记变更手续。

其他事项变更,按现行有关规定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应的注册登记变更手续。对于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住所或者经营场所、股权比例等主要登记事项,或者终止印刷经营活动等,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四条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经营期限届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经营期限的,应当在经营期限届满的180天前提出申请,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五条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应当在审批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有关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可以撤销该外商投资项目。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并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各级新闻出版及外经贸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擅自批准设立或者变更不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追究有关负责人及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大陆投资兴办印刷企业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印刷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含义;必要性;现状;措施

一、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定义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细”为核心,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业务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并在实践中落实,通过财务监督的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细致化,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保证企业资金流转顺畅、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财务管理手段。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三个转变为核心,即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财务工作领域的转变、财务工作作风转变,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并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

二、印刷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的成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控制成本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并且为企业减少财务风险提供了保障。通过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实都得到了保证。2.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会涉及生产经营的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企业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对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要作用,所以财务管理精细化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和准确,为企业的合理进行规划提供条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3.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管理便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让每位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利于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从而提升了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增强企业员工的自主能力,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机制。

三、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现状

1.评价体系不完整。目前印刷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体系,使得企业没有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在印刷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仅仅将过去的成绩最为唯一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预测,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2.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印刷企业没有独立的管理部门,现有的财务管理者也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兼职,他们缺乏专业的技能和水平,在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仅仅是对企业内部的活动进行记录。企业没有针对性的鼓励机制,员工的工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不能做到各司其职、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措施

1.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印刷企业要想实现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且让财务管理人员执行从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在印刷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一些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印刷企业还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从而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培训。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少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努力,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印刷企业的员工首先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为此,印刷企业可以给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财务管理精细化提供条件。3.提高印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有效的企业审计不仅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为了加大印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在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领导者首先要重视财务管理精细化,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从而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制度。同时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在部门中成立审计小组,让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以此来加强印刷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对印刷企业的发展,实现印刷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有重要作用。实现印刷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探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并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印刷企业增强竞争的实力,促进印刷企业在市场中快速的发展。

作者:闫海英 单位:河北新华第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印刷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158-159.

[2]钱燕关于中小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305-306.

印刷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策略

在包装印刷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某一角度来讲,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对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关联,还会影响包装印刷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其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对当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所谓的会计成本,其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通过核算包装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来获得总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则是该项会计制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包装印刷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实时关注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发展策略的合理性和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此外,在包装印刷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调整其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其核算策略,可以为包装印刷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包装印刷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目的。

二、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制度落实的不严格性

虽然目前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都已经拥有了符合自身发展特色且相对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但由于其会计核算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核算意识,所以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力度并不是很强。与此同时,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对于包装印刷企业在会计核算制度和落实情况方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使得包装印刷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形同虚设。

2.会计核算内部的不全面性

目前,我国还有部分的包装印刷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即只核算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成本。而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这类无形的包装印刷企业资产作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却被会计核算管理人员所忽略。

三、解决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策略

1.提高会计管理人员和业务素质

要想有效的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要树立起成本核算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核算工作的重视度,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应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发生的相关变化,从而更好的完善和细化成本核算制度的相关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让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自身出发,对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效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度,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支出的出现,使得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效益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在包装印刷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还需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成本支出和收入的关注度,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加算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更好的优化各项管理制度。

2.树立全方位的管理理念

就成本核算工作本身来讲,要想有效的解决其在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从整体上对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虑,树立起全面的会计核算管理观念。会计核算工作是包装印刷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的综合体现,属于包装印刷企业内部和外部成本的有机统一,所以,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该要综合性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核算人员需要从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增强会计管理者成本核算工作意识的方式,在核算包装印刷企业内部整体消耗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包装印刷企业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时产生的外部消耗。但由于也外部消耗不能够以具体的成本支出来确定其核算标准,所以,需要将包装印刷企业外部消耗的核算能够被准确的测量。在核算包装印刷企业生产成本时,核算人员需要以包装印刷企业现有的物质性会计成本为核算基础,对各种可以被测量的无形资本进行全面的考虑,并结合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改变以往只关注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弊端。此外,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为其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导致我国大部分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混乱、核算效率和质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核算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性,所以,完善会计成本的核算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包装印刷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不同产品来制定不同方案,从而使得包装印刷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生产规模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核算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利用法律法规和一些带有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文件来明确包装印刷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义务和权利,以及产生违法行为之后应负的责任,约束核算管理过程中随意调整会计报表中相关内容和数据信息的现象,保证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4.灵活使用多种成本核算方式

就会计核算这一工作本身来讲,会计人员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灵活性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合理的设置会计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式来选择具体的施工办法来对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与此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实际发展情况,对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适应包装印刷企业发展的核算方式。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需要结合包装印刷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情况对其选择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减少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便可以解决包装印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提高包装印刷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增强风险意识

就包装印刷企业自身来讲,其在生产经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这使得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工作任务量相对也比较大。与之相应的,包装印刷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环节内容较多,这使得包装印刷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风险相对也随之增加,而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管理风险相对也比较大。因此,在对包装印刷企业成本进行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包装印刷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管理技术和职业素质,还应该要拥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做好各项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预估,以便在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核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有效的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风险问题,做好核算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包装印刷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具体的核算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包装印刷企业决策者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会对包装印刷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当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包装印刷企业经营发展概况,对包装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包装印刷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还可以提高其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包装印刷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包装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淑娟 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祁虹.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07):176+178.

[2]汪婷.包装印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5,03(07):95-96.

印刷企业范文篇6

1.关于薪酬公平的理论分析

1.1薪酬含义

薪酬是指员工从组织中获得的基于劳动付出的各种补偿,包括经济性的和非经济性的补偿。其中:经济性薪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性薪酬和间接的经济性薪酬(直接的经济性薪酬主要有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红利等;间接的经济性薪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如各种保险、补助、优惠、服务和带薪休假等);非经济性薪酬包括工作本身、组织内部环境以及组织外部特征唯员工所带来的效用满足。

1.2薪酬公平

公平理论是以员工的投入和他获得的报酬相比较,员工在心理上对这种比较的结果加以判断,从而在员工的心理上产生是否公平的感觉。它既包括员工与其他人的比较,也包括员工现在与过去的比较,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探索公平理论在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即是所称谓的薪酬公平,它是指员工对于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及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这种公平性是员工将本人的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状况及企业内部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进行对比的结果,它可以得到以下两种公平的表现形式: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1.3薪酬满意度

所谓薪酬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获得企业的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与他们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心理状态。从广义上看,是员工对其劳动所得的所有报酬的一种态度;从市场的角度看,是人力资源价格给员工造成的心理态度;从分配角度看,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要素的回报是否符合员工心理的期望值。

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越高,薪酬的激励功能就越明显,员工就会更努力地工作,往往得到企业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得到更高的薪酬,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可能留住更多优秀的员工。相反,则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人才流失。员工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的成效,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薪酬激励就是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激励、发挥员工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4薪酬公平对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影响

员工薪酬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超出期望值表示满意,达到期望值表示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表示不满意。企业薪酬水平的确定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企业外部环境与员工个人素质等多方面有关。要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就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怎样处理好两个公平即外部公平、内部公平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好薪酬公平问题。

1.4.1内部公平性造成的影响

薪酬内部公平性不够是降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员工对内部相对公平的关注远远大于外部公平,员工不仅关心自己工作所获得的薪酬,更关心与他人薪酬的比较,他们会将自己的投入和所获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判断薪酬是否公平合理,当员工感觉到对自己不公平时,他的满意度就会下降。但是,薪酬与满意度联系的关键不是员工的实际所得,而是对公平的感觉。员工在实际比较时,往往高估、夸大自己的付出,低估他人的付出,影响员工做出理性的判断。因此,企业应关注员工对薪酬内部的公平感。

所谓的内部公平,就是薪酬管理中的内部一致性。这里讲的决定报酬的内部公平准则,依据的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员工个人特征,而是工作本身。这意味着组织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基础,或者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要求的某种组合。总之,内部公平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来支付报酬。薪酬体系要实现内部公平的目标,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多,得到的报酬也越多;二是从事这种工作时所处的环境越不好,这种工作得到的报酬也应该越多。

1.4.2外部公平性造成的影响

员工在企业内部比较的同时,还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同行业、同地区、类似岗位的人员相比较,如果薪酬水平低于外部市场的平均水平,员工的不满情绪就会油然而生。所以在薪酬设计时也应关注外部公平性。

所谓的外部公平,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同其他组织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组织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很显然,外部市场环境是影响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持公司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公司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高于其他公司,或与其他公司保持一致,否则公司就难以避免人才流失和企业的生存危机。有些企业骨干员工实际薪酬低于甚至远低于市场水平,企业成了人才培训中心,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在企业干两年,等到成为“熟练工”时,便纷纷跳到薪酬高的企业。由此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见,某些企业的薪酬政策没有做到外部公平,失去了外部竞争力。

2.某国有印刷企业薪酬公平满意度的调查

2.1企业现行薪酬状况

某企业是一家有着300余人的国有印刷公司,在管理方法上完全依照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自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较少,缺少自己的特点,薪酬管理就更

是如此。企业对薪酬的管理,是建立在对企业薪酬总量及结构设计上的控制来进行的,每年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工资总额预算,下年初按企业统一制定的工资总额发放目标,确定各月的发放额度。

2.2薪酬构成

企业目前薪酬主要由工资、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其他的福利项目构成。

工资。工资是企业为员工支薪酬的主体,为薪酬的其它部分(如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及其他福利)提供计算基础,也是员工能够最直接了解的部分,分为固定工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浮动工资及其它补贴等,其中浮动工资是根据各月的产量而定,约占员工整个薪酬的30%。

年终奖金。年终奖金该企业薪酬分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根据企业的利润情况,该企业按比例提取奖金,对员工进行分配。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险和住房公积金组成。这是国家法律规定必须为职工办理的基本保险项目。

其他福利。包括企业对员工的非工作时间报酬、津贴和服务。非工作时间报酬,包括假日、节日、带薪休假、事假,以及探亲假等;津贴,包括交通津贴、节日津贴或实物、住房津贴、购物补助,以及子女升学补助等;服务,包括班车、工作服、体育锻炼设施、娱乐设施、集体旅游、食堂与卫生设施及节日慰问等。

该企业像传统的国有企业一样,在薪酬分配上趋于平均化,同一级别的员工工资差异微乎其微(单单依靠学历、职称和工龄工资的差别),不同级别间的薪酬水平差距也仅仅在个百上千元左右,如表1所示:

级别经理副经理主管及技术人员组长普通工人备注

平均每月薪酬54734652372225001500其中:1、固定工资部分占70%,浮动(绩效)工资占20%,技能工资10%;2、该企业实行“同级同酬、同岗同酬”的分配原则,因此各级别只有学历、职称和工龄工资不同而已

薪酬级差82193012221000

级差百分比17.65%24.99%48.88%66.67%

2.3对现有薪酬公平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薪酬公平满意度的要素的分解,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企业内部员工发放问卷获得原始数据(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3份,回收率为95.33%),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检验,确保数据的有效与可靠性。如表2所示:

参与调查人数发出份数收回份数回收率

15015014395.33%

级别经理副经理主管及技术人员组长普通工人

参与调查人数1010451075

占比6.67%6.67%30.00%6.67%50.00%

2.3.1:企业员工对现行薪酬制度的调查情况如下:

对薪酬制度的总体评价:

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为满意非常满意备注

经理63100认为一般以上的,普工已占70%;而表示不满意的,主要是技术人员及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普遍表示对公平性,激励性及人才吸引方面不满

副经理52300

主管及技术人员1221750

组长14320

普工42525183

总数285539253

占比18.67%36.67%26.00%16.67%2.00%

对外部公平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为满意非常满意

总数3550322310

占比23.33%33.33%21.33%15.33%6.67%

对内部公平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为满意非常满意

总数2870281311

占比18.67%46.67%18.67%8.67%7.33%

由上述3表可看得出,只有45%的员工表示满意以上的,而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员工比例达到了55%。此外,从公平性的三方面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均在34%~48%偏低。满意度调查说明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重新设计薪酬制度。

2.3.2对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

员工对各类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不高,对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个人绩效、岗位价值、个人技能的不满意的为58%~69%,满意度较高的仅为6%~16%,反映出现行薪酬制度以职务、工龄等作为主要付薪因素,缺乏考核、奖金固化,以及忽略岗位价值和个人技能差异。如表所示:

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为满意非常满意备注

经理55000主要不满现行薪酬制度中以工龄、职务为主要付薪因素,而缺少个人绩效、岗位价值、个人技能方面的考虑

副经理73000

主管及技术人员2611620

组长23320

普工17251689

总数574725129

占比38.00%31.33%16.67%8.00%6.00%

2.3.3其他方面评价

在对现行薪酬的结构态度、对现行福利政策的态度、岗位分析与评价和竞聘上岗的态度、对现行薪酬公平感的感受、竞争淘汰机制、对待薪酬改革的态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满意度均在10%左右或者更低,多数员工要求对现有薪酬制度进行改革,重新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

3企业薪酬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现有薪酬状况和薪酬制度,企业员工对薪酬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3.1薪酬制度存在平均主义

约有30%的员工都认为:现有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薪酬分配中没有合理拉开差距,部分岗位的薪酬拉不开差距,相同岗位的工资差异较大,并且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分配上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企业未进行科学的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是薪酬设计的基础,评价的结果会成为确定薪酬的有力依据。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和责任、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价值的大小、工作环境和风险等。该企业没有进行详尽、科学、合理的工作分析,因而也无法进行工作评价。

3.3决策过程和程序不透明

现有工资登记对员工完全保密,透明度较低,另外,绩效考核虽然与员工薪酬挂钩,但考核分数不公开也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并且员工工资等级的确定随意性较大,并且一旦确定,长时间难以更改,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

3.4薪酬制度缺乏对外竞争性

由于国企经营者收入偏低,国企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经营人才流动出现严重失衡。国有企业几乎成为为非公有制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吸引优秀人力资源,留住明星级人力资源,必须使企业的薪酬制度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薪资调查,要考察同区域同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了解到各具体岗位的薪酬标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采用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函数所确定的工资水平。

3.5薪酬制度缺乏对内公平性

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只有当人们认为奖励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满意,激发动机。该企业的薪酬结构基本上还是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企业的经营者的薪酬与职工平均收入的差距远远低于同行标准,核心员工、关键员工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分配不公平,造成激励和约束作用很差。

3.6原有薪酬制度过分依据人的行政级别

该企业仍然与传统国有企业一样采用的是行政级别来定薪,缺乏薪酬调整机制,管理手段单一死板。在这种制度下员工想要多拿工资只有靠“熬”级别。薪酬分配过分依据人的行政级别,而与员工从事的工作岗位无关,忽略了岗位差异,挫伤了那些从事高技能、高知识、高能力工作岗位的人的积极性。在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视不足。员工因为级别不同而获取不同的年底奖金,由于级别评定只与学历、职称有关,所以能力强而学历低、核心骨干会感到极度不公平,导致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

3.7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薪酬支付考核方法简单,缺乏科学的付酬计量。而作为薪酬重要组成部分的业绩奖金与员工个人的实际工作绩效的脱钩,又使得薪酬制度的激励功能缺失,业绩奖金只是被员工当作是基本工资收入的附加,失去了激励的作用。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

4.提升员工薪酬公平满意度的对策

4.1建立并宣传合理的公平观

通过培训、沟通等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建立企业的公平观;通过规章制度、薪酬手册制定明确的薪酬标准,以此强化内部一致的薪酬公平观。在公平观的建设和宣传中,公司必须对“付出”与“有效付出”,“收入”与“部分收入”、“全部收入”等概念作明确地辨析,进而建立统一的公平标准。员工在工作中的一切努力是“付出”,但不等同于“有效付出”。不能把平均主义视为公平,公平最重要是体现薪的酬合理分配原则,使员工感到满意。

4.2加强岗位评价,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

岗位评价就是根据各岗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对企业中的各个岗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决定企业中各个岗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工作结构,开发一个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的薪酬级别和岗位待遇。岗位评价立足于岗位,从劳动多样性的角度设计薪酬,依靠价值定待遇,使不同岗位之间的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公司每个岗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岗位对公司的贡献。

4.3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设计,体现薪酬的公平性

公平的薪酬体系要求薪酬与岗位特点、员工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实际工作绩效相关联。其中,不同的岗位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所差异。员工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知识和经验;能力是指个人素质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从事同类岗位的员工个人情况可能不相同,能力也可能大相径庭。实际工作绩效则与员工个人努力直接相关,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物化表现。员工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实际工作绩效都是员工对组织的投入,应当与组织的回报相匹配。

组织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尽量使每个员工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相等以实现公平。就薪酬来说,应当存在差异,但差异必须是合理的,与员工的投入相对应的。如果薪酬差异仅仅因为员工的来源不同,就会令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产生抱怨,降低对工作的投入。

在薪酬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岗位与员工能力素质差异主要通过固定的岗位薪酬体现,岗位薪酬主要由员工的岗位特点、教育经历和工作经验决定。而浮动的绩效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的回报,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相关。

4.4通过合理程序和有效沟通,保证薪酬公平的实现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管和员工在员工的努力程度上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岗位的复杂性也有可能使绩效的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加上过于复杂的薪酬设计会导致过高的成本,这些都可能使薪酬分配的结果有失公平。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通过公开的程序和有效的沟通加以弥补,尽量将不公平的分配结果所带来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降至最少。具体有以下一些措施:一是给予员工选择薪酬形式和参与薪酬系统设计的机会;二是公开企业的报酬结构和计算方法,使员工了解薪酬决策的程序以判断其合理性;三是做好有关薪酬结果的沟通,对薪酬结果给予清晰、合理的解释;同时,主管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尊重下属,礼貌地对待下属,给予下属发言权。

4.5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将员工的薪酬分为两大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由岗位或技能决定的固定工资按付酬周期按时发放,绩效工资则是按照每次的考核结果,对照预设的达标值按比例发放。同时,一些非强制性福利、培训、精神奖励、晋升等也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绩效薪酬可以有效地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劳动的能动性,可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

4.6建立良好的薪酬公开制度

由于薪酬是衡量企业制度是否公平的重要标准,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岗位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上升空间与职业发展前景,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吸收外部人才,其作用有:一是薪酬公开可以给员工一个奋进的目标,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攻克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在人才育成的同时,保证企业低本、快速的发展;二是可以避免员工之间相互猜疑,影响工作情绪,有利于突出人才、留住人才、优胜劣汰;三是薪酬是一个企业对员工付出的回报,管理者要向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因员工的努力,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4.7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沟通机制

引入监督机制,保障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可以通过上级、同级实施监督。比如核定员工绩效薪酬时,可以采取上级建议、隔级核定的方法。这样既可避免由于上下级矛盾或过度亲密引起的过高或过低的判断;同时,隔级核定也使得管理者可以从更高层次审视该员工的绩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减少有限视野下对组织整体薪酬内部平衡的忽视。当然,最好的监督是员工监督。管理者要建立沟通机制,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与员工进行积极地薪酬沟通,充分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得以公正地执行。

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在薪酬公平满意度的两个影响因素中,薪酬的内部公平与其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外部公平。这反映了人们普遍关心组织内部的比较公平,同时也说明本次调查的对象在获得市场薪酬的能力上比较弱。

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则需加强岗位评价做好组织内部公平;做好薪酬调查,及时调准薪酬水平与结构,实现与市场薪酬的有效对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员工的个人公平;通过信号传递,实现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陈永革,张琳.论薪酬体系中的公平[j].上海综合经济,2003,(10);78-80.

[2]邓雪.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115-116.

[3]胡惠强.公平理论对于企业薪酬设计具有指导作用[j].中国劳动,2002,(12):45-46.

[4]金玉斌,郑常羹.员工满意度调查实战[j].人力资源管理,2006,(6):31-33.

李浩.提升员工公平感[j].企业管理,2003,(6):92-93.

[5]李浩.提升员工公平感[j].企业管理,2003,(6):92-93.

[6]李莉.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论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10):89-92.

[7]孙静.论薪酬的公平性问题[j].当代经济,2004,(8):39-40.

印刷企业范文篇7

关键词:印刷公司;营销管理;营销问题;营销对策

印刷企业是生产驱动类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多关注生产,注重技术和设备更新,对于市场营销缺少关注,导致许多企业的营销策略单一,缺少先进的营销手段,片面认为只要质量好,设备功能先进,就可以保证客户。因此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设备功能的先进,却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培育和挖掘市场,因此企业销售额与利润水平难以保证稳定,经营效果受到影响。面对行业竞争与不利的经济环境,印刷业的利润水平不断下滑,企业要赢得市场,实现利润,需要整合现有资源,注重营销,采取科学的营销策略。

1印刷企业营销管理的作用

1.1可以提升印刷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印刷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品牌影响力,而营销管理有助于提升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营销管理可以让印刷企业基于市场来进行决策,借助营销管理可以直接了解到市场变化、客户的需求情况,可以保证企业生产、销售、服务更加结合市场,有利于印刷企业保持利润水平。借助营销管理,企业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潜在市场,对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印刷企业要面对国内外同行的竞争,营销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1.2可以提升印刷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企业加强营销管理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借助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的变化,分析客户对印刷品的需求,有利于引导企业改进生产质量,保证新产品研发的针对性。部分印刷企业,由于没有深度接触客户,不重视在营销中强化品牌形象,因此品牌影响力较小,特别是与国外的先进企业相比,缺少社会认知度,难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力,因此企业销售业绩及长期发展受到影响。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市场营销与销售存在紧密的关系。印刷企业借助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升产品销量,还会保证宣传效果,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具有促进作用。

2印刷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目标与产品定位狭窄。印刷企业的客户多为出版社、广告公司等,印刷产品包括图书、期刊、企业画册、产品目录、说明书等。企业的目标客户集中于出版社,广告公司。虽然这类客户的需求稳定,产品利润较高,但是对于产品质量、交货周期要求高。而部分印刷企业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包装产品印刷服务缺少关注,不注重细分市场,对于目标客户缺少深度开发。而当前印刷市场中包装印刷的比例在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全国印刷业总产值中,包装类印刷品的比例接近80%。并且包装类印刷还有稳定增长的趋势。而许多印刷企业的目标客户组合不太合理,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包装印刷缺少开发。特别是当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新媒体的产生,传统出版物受到了冲击。印刷企业的客户订单在缩减,因此印刷企业要重新选择目标市场,保证产品的合理定位,获得不同层次的客户,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2定价策略缺乏竞争力。部分印刷企业采用了高质高价的定价方式策略,导致价格缺乏竞争力。当前市场上存在多层次的客户需求,对于产品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有高、中、低三个层次,但是一些企业的定价没有与质量匹配,沿用一贯价格策略,所以易失去大批潜在的新客户。原有的老客户如果缺少灵活的定价方式会导致订单转移到竞争对手中。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印刷市场存在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同行为了获得订单打价格战,市场秩序发生了变化,行业利润受到了影响。企业的订单价格如果缺少差异化的策略,难以应对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不能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虽然盲目降价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采用非价格措施获得竞争优势是印刷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2.3不注重营销渠道建设。许多早期成立的印刷企业,当时的印刷市场存在很大的需求,因此存在客户主动找上门给业务的情况。一些缺少市场意识的印刷企业不注重积极构建营销渠道。在市场竞争加剧后,才开始强化营销渠道建设。当前企业的营销渠道主要是销售人员借助个人的关系开发客户,另外包括与贸易商合作共同开发客户。虽然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是共同的弊端体现在营销成本高,业务难以快速拓展。在当前信息时代,更多的客户借助网络获得供应商,如果企业的营销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印刷企业要注重网络营销渠道建设,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4促销措施不够多样。促销是企业借助多种措施向客户传递产品与服务信息,以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为挖掘客户创造条件。当前许多印刷企业的促销手段还处于探索发展期,仅仅借助公司网页和行业展会来推广业务,促销的效果难以保证,客户特别是国外客户对于企业缺少深度认知。因此企业的促销策略还需要完善,加强品牌建设与产品推广力度。2.5不注重销售团队建设。部分印刷企业的销售人员将重点工作放在了跟单与提供服务,虽然也注重开发客户,但是不注重引入现代营销理念,缺少竞争意识,还局限于等客户上门,营销采用提供报价的原始营销模式。企业在发展中不注重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化与系统化培训,缺少深度的激励,销售人员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比如业务技巧与维护客户关系有所欠缺,业务开拓缓慢,销售业绩难以提升,所以如何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印刷企业的营销对策

3.1企业的产品策略。营销策略的关键是产品策略,印刷企业的产品策略要满足客户对印刷品的多种需求,要保证提供产品和服务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要围绕市场营销。产品的策略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要形成产品体系。对于产品的策略要考虑到功能、形式、顾客的心理期望、产品附加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印刷企业针对产品策略,要分析产品的特性,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产品策略。如针对书刊、画册、包装彩盒的印刷,核心目标是满足阅读、宣传和包装的需要,在满足印刷品质量的同时,可以提供设计、物流配送等附加服务等。此外,企业针对产品策略还要注重品牌建设,注重科技创新,要主动适应市场,更新产品,以满足目标客户的多种要求。3.2企业的价格策略。企业的营销要注重借助利用价格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价格作为营销要素中唯一的收入性要素,要结合成本形成策略。印刷行业是服务行业。印刷品的定价要结合市场需求、行业内竞争对手情况。传统的成本加成法难以作用于不同层次的产品,价格要体现出差别化。比如,广告公司印刷品的价格比较敏感;政府机构对于价格不太敏感,但是对于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包装市场的客户差别大,对价格敏感,产品的分类多。因此营销要采用差别定价策略。比如,可以采用折扣定价策略,对于老客户适当给予折扣优惠,以保证老客户的忠诚度。3.3企业的渠道策略。营销大师科特勒指出:“营销渠道是指产品生产者转入消费者的方式。”当前,国外先进的企业针对营销特别注重渠道建设。有效的营销渠道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达到市场的时间。营销渠道也是企业开发市场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营销目标的保障。营销渠道要结合流通环节。在企业内部,企业要实现印刷环节摄影、设计、制版、印刷、装订、运输的快节奏,实现印刷全面响应客户需要。企业要建立客户管理系统,注重完善客户资料库,销售人员要熟悉客户资料,提高对客户的跟踪服务效果与信息分析能力,以便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3.4企业的促销策略。促销是企业借助多种途径向客户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以吸引客户关注商品,以实现增加销售的目的。促销方通常分为人员促销与非人员促销。人员促销采用销售人员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方式推销,非人员促销是借助传播媒介,如广告、公共关系、产品推广等。促销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向客户传达多样化的产品信息,以激发购买欲望,实现巩固市场地位的作用。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印刷企业要注重网络促销,注重完善主页网站的内容,以全面展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还要注重利用网上平台与搜索引擎来加强促销,以实现推广企业产品,维护企业形象的作用。3.5企业营销队伍建设。当前部分印刷企业不注重销售队伍建设,销售人员缺少市场意识,业务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制约着销售业绩的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营销知识,还要有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针对营销队伍建设,企业要注重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帮助销售人员掌握新的营销方法,掌握更多沟通技巧、合同管理、财务知识等相关技术,为营销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此外,对于销售人员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发挥激励制度的推动作用。

4结语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期,在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印刷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管理呈现出新特点,需要面对新状况和新问题。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营销管理需要结合存在的问题加以科学、有效地调整,企业营销管理要加以变革和优化,建立营销管理新机制和新体系,企业营销管理要体现出核心优势和独特特点,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颂贤.我国企业营销管理的关键问题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

[2]李子争.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8(21).

[3]王丽莹.中小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

[4]甘忆辛.基于新媒体信息平台的营销管理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9).

印刷企业范文篇8

(一)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落后

报纸印刷企业往往是从报社的附属印刷厂发展独立出来的,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由于过去它主要服务于上级报纸,所以它的重心在印刷品质和安全生产,根本不用考虑市场的占有率、现金流的风险和税收的规划等因素,造成了固定资产购置时随机性和偶然性。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因此没有制定一套多部门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车间负责用,设备部门负责买和修,财务部负责账务处理。这三部门各司其职,但缺少交流沟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人操作不当,设备部事后修理,财务部根本不懂的局面,给企业造成损失和浪费。

(三)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报纸印刷企业要想管理好固定资产,就要了解固定资产的效率是多少,就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财务核算。按生产线归类固定资产,编制该生产线的产出-耗能表,如配置的人数,人工成本,耗用的新闻纸量,油墨量、版材量、水电费、维修(配件)费,和产出量。这些基础数据中,有的需要印刷车间准确的统计才能完成,如人数、新闻纸耗用量、版材量、配件费和产出量,有的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良才能完成,比如油墨量和水电费。

(四)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固定资产的购入、改良、移动、报废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收集并交给财务人员做账务处理,有些固定资产的移动、报废没有通知到财务人员,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落后,没有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科学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和数量。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程序单一,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及合理预期,因此没有购买企业最适合的设备,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没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由于产能过剩引起浪费,带来现金流的风险。

(二)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

报纸印刷设备一般都是大型机器,试运行时间比较长,有的超过一年,这一年里,货款的大部分已经支付,但没有验收报告且管理层没有确认机器设备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使得这货款无法转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费用无法在税前抵扣,没有给企业带来抵税的好处。

(三)财务人员没有介入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财务人员不是设备专业人员,对各生产线没有精细核算,所以财务人员无法计算出各生产线的产出效益值并横向比较,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比如保养工作都是由使用车间工人完成,有的工人没有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会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还会加速设备的损耗,增加该生产线的维修费。如果对每条生产线进行精细化核算,在互相比较中,就会发现问题并能找出原因。

(四)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

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按其职责共同管理,由实物管理部门定期盘点,财务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对账面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意识淡薄,或者管理都认为盘点就是财务部的事,但缺少各部门的配合,盘点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固定资产盘点中不能及时发现差异,或者发现差异也没有进行账务调整,甚至无使用价值或已经淘汰的固定资产仍在账面显示。因此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造成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制度

在原有的采购流程中,增加业务部的市场调研情况报告,确定固定资产能满足的预期值,这样对固定资产的选择才有的放矢,即能满足需要,又不过多占用资金。对于准备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时的残值要在第一时间内登记入账,并且要账实核对,实物要统一上交,统一保管,统一处理,建立更健全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从而更好的保护企业固定资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如果遇到特殊原因而无法马上验收,且试运行时间超过一年的,管理层应责成设备科先出具印刷设备达到印刷要求的证明,财务部依此证明及印刷设备的购置报告、招标报告、厂商合同,来计提折旧,使得会计处理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也使得企业得到税收延后的好处。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由设备部、车间、财务部三部门共同制定盘点制度,规定盘点的时间,规范盘点流程,确定账实不相符的处理方法。2.重视卡片管理。当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甚至位置移动应及时变更固定资产卡片,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相符。3.财务部应与设备部、车间配合,做好生产线的精细核算工作。

(四)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着重加强一线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一线工人操作及维护技能。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保养可以减少日后大量维修费用的支出,使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

四、结语

印刷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包装印刷数量分析宏观调控

作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包装印刷业,承担着为物质产品“梳妆打扮”的责任。它作为产品的辅助和补充加工过程,属于物质生产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港口和临海产业的崛起,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某种程度而言,拥有工业和服务业双重内涵的包装印刷业是连云港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其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连云港市产品的质量与美誉度,不可小视。

一、课题的提出与假设

近年来,我国印刷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和其它印刷品印刷)得到了高速发展。2007年,我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近9.7万家,从业人员约340万人,2006年,我国印刷产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部门监管不力、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我国印刷业出现了较多问题,如盗版盗印活动猖獗、伪造变造学历学位证书、非法印刷假冒商标标识等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假包装、假商标、假标识、假广告宣传品等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源头。对此,国家高度重视,2001年以来先后修订、出台了《印刷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15号)、《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第19号令)等法规规章,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印刷业的管理。国家在1998年对印刷业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又先后于2001年、2004年两次对全国印刷业进行了整顿与规范,关、停、并、转了一批印刷企业,对新办印刷企业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对各地区印刷企业发展数量进行了规定。江苏省作为印刷大省,2003年拥有各类印刷企业9417家,当全国总数的17.8%。江苏省面临的印刷业宏观调控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在各市原有印刷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发展规划。

作为江苏省印刷业的“洼地”,连云港市印刷业特别是包装印刷业的发展水平位居全省末流,不仅企业数量少(2003年全市包装印刷企业有51家,仅占全省包装印刷企业总数的1.6%),而且企业规模偏小、设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当然这种格局与当时连云港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一致的。近年来,江苏省提出了振兴苏北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将连云港市摆在了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位置,为连云港市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②在连云港市快速崛起,港口经济与开发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对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的发展调控过严,则会导致其印刷生产能力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出现大量印刷业务“外逃”、产品印刷成本提高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严重阻碍连云港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印刷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即GDP)相结合是比较科学的参考。”③连云港市的包装印刷业发展水平(具体体现为包装印刷业工业总产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体体现为地区生产总值)有着紧密联系,呈正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将用收集到的1999年至2006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包装印刷业工业总产值,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两者的函数关系,从而为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并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宏观调控参考。

二、构建关系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当研究对象主要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其它因素可作为随机因素而被忽略时,可以用一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其间的关系。”④

(一)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观察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工业总产值随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X、Y之间总体呈现一种线性关系。我们可以选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其间的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即用该直线近似地描述散点的分布情况,称为y对x的回归直线,a,b称为回归系数。

(二)确定回归系数

a=-b,b=

由数据计算出a和b,就得到确定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确定的回归直线。(见表2)

b==0.014

a=4.375-0.014×374=-0.861

回归直线方程为:y=-0.861+0.014x

表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确定回归系数中间数据表单位:亿元

(三)相关性检验:R检验

相关系数r是表示变量y与x间相关程度的一个系数,可以判断回归方程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信。

=,0≤≤1,越接近1,y和x的关系越接近线性。将表2数据代入上式,得:

r==0.9969,设置显著水平α=0.01,自由度f=N-2=8-2=6。查表可得相应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0.8343。显然,r>r,通过相关性检验,即回归方程是高度可信的。

(四)运用课题进行产业发展预测

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用回归方程来预测未来的情况。另外,从欧美以及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印刷业发展进程来看,包装印刷业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包装印刷需求就越多,包装印刷业也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将达15%,即2008年GDP为697亿元。将此预计值代入回归方程,就可以得到2008年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工业总产值的预计值,即8.9亿元,与2006年相比,年增长率达19.5%,远高于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对于全省包装印刷业增长率的预测,也高于连云港市1999至2006年包装印刷业产值14.2%的年均增长率。

三、课题在包装印刷业调控与管理中的运用

可以预见,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将会随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而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期。“对印刷企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在总量、结构、布局上达到科学、合理、供需基本平衡,竞争有序。”⑤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连云港市的特殊情况,积极调控,通过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鼓励连云港市的包装印刷业做大做强。

(一)推进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结构和产品调整

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吸引外资、联合、合并、股份制等方式对包装印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努力建设一批如中金医药包装、根深纸杯包装、天印纸箱包装等主业突出、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另一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引导中小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包装印刷企业形成总量合理、分工有序、相互补充、协同配合的格局。

大力调整包装印刷企业的产品结构。目前,“包装印刷正向中高档、多品种、多色发展”。⑥鼓励企业在中高档包装印刷机上的投入,提升连云港市中高档包装印刷生产能力,提高精制产品在包装产品中的比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健全管理机制和服务举措,为包装印刷业超常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包装印刷企业来连投资办厂,并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绿色”审批渠道为企业服务。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管理职能,督促包装印刷企业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依法经营,确保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对各种违法违规印刷经营行为,特别是印制侵权假冒商标和产品标识的,坚决予以查处,为印刷包装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对落后的印刷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在审批中严格把关,宁缺勿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推进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革新

连云港市的包装印刷企业多是通过国有单位改制或集个体单位发展壮大而来,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对包装印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新闻出版、经贸委等部门应制定连云港市高档包装印刷设备引进和印刷技术革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印刷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通过开发新品来占领市场,并辐射周边地区。

(四)内引外联,积极鼓励外来资本投资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业

应充分利用连云港市的港口、园区和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印刷包装园区,并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和引导,吸引外来投资者,从而提高连云港市印刷业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印刷产业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制定全方位的印刷人才战略,全面提升印刷从业人员素质

要推动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通法律、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人才队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职业技术学校和包装印刷企业应通力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主导,加强印刷业技术交流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连云港市包装印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继续做好企业法人法规培训、持证上岗的同时,有序开展印刷经营人员和印刷机操作工的职业鉴定培训。

(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自律管理作用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调控,推动印刷行业实现管理的社会化。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协会对本行业规划、协调和监督的功能,强化行业统计和产业发展研究;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和行规、行约,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印刷包装市场;加强印刷企业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有关成果的推广运用,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会、信息交流会等活动;开展行业的评优创先工作,通过印制质量评比、诚信企业表彰等活动,在包装印刷行业倡导守法、诚信的优良行风,引导企业争创优良业绩、优质服务;通过开展人才、技术、职业、岗位、管理、法规等培训,组织行业、技术竞赛,协助管理管理部门共同推进印刷队伍素质的提升。

在连云港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包装印刷业提出了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包装印刷企业应明晰目标,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推动包装印刷业“黄金”发展期的早日到来,并为连云港市的社会与经济腾飞提供支持。

文献参考:

①《亚洲印刷技术论坛召开我国去年印业产值3300亿元》,/070613/101,1706,3052441,00.shtml。

②《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

③《中国印刷业怎样进行结构布局》,中国新闻出版报。

④孙建军:《定量分析方法》(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印刷企业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印刷业管理,维护印刷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图片、挂历、画册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等。

本条例所称包装装潢印刷品,包括商标标识、彩色包装盒(袋)、纸制包装用品、印铁制罐、以介绍产品为内容的广告宣传品等。

本条例所称其他印刷品,包括文件、资料、图表、票证、名片等。

本条例所称印刷经营活动,是指经营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活动。

第三条印刷业经营者必须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印刷管理的其他规定,提高质量,不断满足社会需要。

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印制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

第四条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印刷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中,包装装潢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由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印刷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印刷品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印刷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印刷企业的设立

第六条国家实行印刷经营许可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

第七条设立印刷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的名称、章程;

(二)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三)有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备等生产经营条件;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五)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印刷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印刷企业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

第八条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出版物印刷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证向公安部门申请,经核准,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后,持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印制出版物。

第九条设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证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后,持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印制包装装潢印刷品。

第十条已经设立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申请兼营出版物印刷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经核准,方可印制出版物。

第十一条已经设立的出版物印刷企业申请兼营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许可证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经核准,方可印制包装装潢印刷品。

第十二条申请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其他印刷品印制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证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后,持其他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或者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可以从事本条例规定的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设立印刷出版物或者其他印刷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同意,并报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依法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四条设立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同意,并报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审核批准后,依法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五条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各类印刷企业。

第十六条印刷业经营者变更主要登记事项、停业、转业、合并、分立或者迁移,须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并向原办理登记的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单位内部设立印刷厂(所),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保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备案,并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必须依照本章的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八条本章的规定适用于排版、制版、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单项印刷经营活动。

第三章出版物的印刷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出版物印刷企业及时印刷体现国内外新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出版物,重视印刷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提高印刷质量,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十条出版物印刷企业不得印制国家明令禁止出版的出版物和非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

第二十一条印刷出版物实行印制合同制度。出版物的每一个印刷品种,委托印刷单位和承接印刷企业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印制合同。

第二十二条承接出版单位委托印制图书、期刊的,印刷企业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图书、期刊印制委托书;承接出版单位委托印制报纸的,必须验证报纸登记证;承接出版单位委托印制报纸、期刊的增刊的,除验证登记证外,还必须验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者准印证。

第二十三条承接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印制的,印刷企业必须验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

第二十四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制出版物的,印刷企业除必须验证委托印刷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批准文件外,还必须验证本印刷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

第二十五条承接境外出版物印制的,印刷企业必须持有关著作权的合法证明文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印制的出版物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

第二十六条委托印刷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制的出版物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或者版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承接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承接印刷企业不得销售、擅自加印或者接受第三人委托加印受委托印制的出版物,不得盗印出版物。

第二十八条承接印刷企业不得将出版单位委托印制的出版物纸型及印刷底片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九条印刷企业不得编印、征订、销售出版物,不得假冒或者盗用他人名义印制、销售出版物。

第四章包装装潢印刷品的印刷

第三十条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不得印制假冒或者伪造他人的商标标识和商品包装装潢印刷品,不得印制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虚假广告、说明等宣传品。

第三十一条承接以介绍产品为内容的广告宣传品印制的,印刷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证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核发的准印证,并验证委托印刷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广告经营资格证明。

第三十二条承接商标标识印制的,按照国家有关商标印制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承接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的,印刷企业应当将印制的成品、半成品、废品和印版、纸型、底片、原稿等全部交付委托印刷单位,不得擅自留存。

第三十四条承接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的,必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审核;印制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

第五章其他印刷品的印刷

第三十五条印制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图表等,按照国家有关复制国家秘密载体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印制布告、通告、重大活动工作证、通行证、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票证的,委托印刷单位必须出具主管部门的证明,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承接印刷企业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准印手续,在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制。

印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有价票证或者无价票证、有单位名称的介绍信、工作证、会员证、出入证等专用印件的,委托印刷单位必须出具委托印制证明。

承接印刷企业对前两款印件不得留样本、样张;确因业务参考需要留样本、样张的,应当征得委托印刷单位同意,在所留件上加盖“样本”、“样张”戳记,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第三十七条印制宗教用品的,按照国家有关宗教印刷品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由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进行违法活动的主要专用工具、设备,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的印刷企业,擅自从事出版物印制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管理的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没收所印制的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所印制的出版物总定价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的印刷企业,擅自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的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没收所印制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和违法所得,并处所印制的包装装潢印刷品总定价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出版物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管理的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所印制的出版物总定价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一)非法承接印制他人委托的出版物的;

(二)假冒或者盗用他人名义,印制出版物的;

(三)盗印他人出版物的;

(四)非法加印或者销售受委托印制的出版物的;

(五)编印、征订、销售出版物的;

(六)擅自将出版单位委托印制出版物的纸型及印刷底片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转让他人的;

(七)未经批准,承接境外出版物印制的。

第四十二条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的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所印制的印刷品总定价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一)非法承接印制他人委托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的;

(二)盗印他人包装装潢印刷品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承接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