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0 17:56:06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1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2

1 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也离不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只有通过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要把学生真正置于阅读教学主人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再次是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帮助教师教;再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在“独立”,但“独立”不是指望学生无师自通,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办法也行不通,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在训练中,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其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训练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其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

3 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1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学生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2 引导和加强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能力,并随着理解课文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3.3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30%,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70%。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力,但完成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引导、督促。首先要在课堂内严格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其次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最后是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3.4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的实质就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和探索,自己理解、运用和发展的过程。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构建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更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的阅读教学结构。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中年级;激发兴趣;主动阅读;强化识字;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传播语文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小学中年级阅读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阅读的继续,又是高年级阅读的基础。由于中年级学生刚完成低年级阅读的5万字阅读要求,进入40万字阅读的领域,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水平欠缺、独立阅读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在较短时间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平稳地进入高年级阅读阶段。

在本人执教的20年间,大多任教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在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任务之一便是阅读教学,因为从小学三、四年级起,阅读量增大,问题变深,学生出现不适应,阅读方法技能的形成处于“盲区”。如何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为主。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进行多样化阅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起很大作用。

一、深入了解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有兴趣去认识和掌握新鲜事物,渴望掌握更好的方法,并且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情感性。例如,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书,喜欢教师的生动语言描绘,喜欢名家名篇的朗读等。学生对这些产生了兴趣,就推进他们向阅读文本靠近。随着走进文本内容,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社会情感,形成初步的价值、道德观,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阅读中,要遵循“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规律来指导学生阅读,使之对文本内容逐步加深理解。

二、发掘动力,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人们从事阅读的动力,但是光有阅读的兴趣,没有方法和技巧就达到阅读目的,有的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小学生内在阅读动力,小学生阅读非常需要强大的动力源泉,现今社会语文交际日益频繁,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要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就要适时创造条件,促进小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也就是阅读动机。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时,要对学生多创设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其思考和阅读欲望,产生阅读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强化识字,品词析句,夯实阅读基础。

由于学生刚完成低年级学习识字,低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所以识字量比较少,而认识字是阅读感知文本的基础,学生必须正确认字,大量识字,掌握一定的识字量。体会字的音、义在不同文本、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才能正确读书、看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涵。

要让学生懂得,理解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关键,理解句子是理解段的关键,理解段是理解全篇关键。理解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句、段,才能有助于对文本中心的领会;理解了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才有助于对文本内容深刻理解;理解了感情浓厚的句子,才能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文章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感受,理解了在文章结构上有重点作用的句子,才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所以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四、精心指导,悉心掌握方法。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掌握文本知识前提。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受到美的感染,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然而,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朝夕就能养成的,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科学的指导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读书。一要注意选择读物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选择时要符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心理;二合理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度,问题创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同一文章教师在不同的阅读进程中要提出不同问题,使学生经过多次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

2、读书方法。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掌握形式多样化阅读更是进行有效阅读的有力保障。

(1)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

(2)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

(3)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广泛阅读,丰富知识。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儿童心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管”齐下

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名人对话的过程,也是促进小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通过分析小学生不同时期的阅读心理和需求,教师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根据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小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认为教学生学会阅读,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笔者将进入小学的学生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学段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喜欢跟着兴趣走。他们对周边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喜欢观看图书插画,专注力和注意力也比学龄前提高了很多,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喜欢游戏和情境,有探知自然奥秘的需求。第二学段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自控性和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具备简单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第三学段小学生:逐渐步入少年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增加。他们开始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这个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广开渠道,让小学生“悦”读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小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不同学段的小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目,以达到小学生由阅读转向“悦”读的目的。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倡导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等视觉上有吸引力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其主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年级学生逐步从绘画中淡出,教师要增加中年级学生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童话经典、儿童诗、自由阅读等进行阅读教学,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结合古典诗词、神话经典、成长小说、综合课程等进行整本书共读主题探讨深度的策略研究,增加高年级学生自由阅读的量,同时进行自然科学阅读,将阅读与小学生文学创作相结合。

(二)多“管”齐下,让小学生“善”读依据不同年龄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可以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等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如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可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逃家的小兔,教师扮演兔子的妈妈,在情境创设和语言对话中,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之后,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故事,展开想象“兔子还会逃向哪里?妈妈又会想什么办法陪伴呢?”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续编这个故事,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最大化。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策略指导,如研究适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预测策略[1]。比如,在阅读时,教师先引导小学生从题目入手,猜猜文章可能写了什么,结合文章插图猜猜故事又可能怎样发展……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寻找猜测的依据,在猜测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提问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根据帮助理解文章、引发深入思考等角度分类整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梳理总结提问的方法、角度及运用提问策略的好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儿童诗,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想,还原画面等阅读策略进行教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这个时候的阅读更多是要关注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发声”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具体展示其在阅读中的思考过程,由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在同伴的思维基础上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思维疑难处做好标记,方便解疑,在能够引发思考的地方写下感想,记录好的语句,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文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有意识地整理,寻找儿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自己寻找儿童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说出来。通过这样思维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语文阅读 写作 一体化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的改革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带来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要完成的阅读量十分大,这样看来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必将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对我国多数小学调查表现,小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仍然没有较大的提高,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语言十分匮乏,还有些是由于同学们的阅读内容相同,写出来的作品也大同小异,因此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写作这一任务产生了恐惧感。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

就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同学们大多只是在读,并没有充分调动手、脑的合作,不对阅读内容做批注、不总结阅读大意,这就使得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真正实现。有些学生可能做了笔记,但是笔记却全是一本照抄,没有动用自己的脑子来记忆,部分语文老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这种现象给予重视,没有做到带领学生自主思考。与此相同,小学生的写作课堂中,学生们往往难于动手,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地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应该将其尽最大可能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具体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本着相同的目标,旨在通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量,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更好地在生活中使用语文。也正是凭借着这两者之间有着彼此分离又彼此相依的关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们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手、口、脑并用的现状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阅读写作一体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有:

2.1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味讲求学生的阅读量,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们阅读了极其大量的内容,但是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这就使得阅读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丰富方法形式,提高效率,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材料积累量,为写作积累经验。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引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阅读教学,并且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还要抓住重点,把握一段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并引领学生体会到这一中心思想,对于阅读内容的精彩之处,也要带领学生体验其精彩之处,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种方法。

举个例子,在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且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者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样能够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将更努力地完成课文阅读。学生们在阅读并完成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大概理解了阅读内容,并且得到一定的启示。只有这样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学生才能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并积累自身的语文知识量,从而奠定写作基础。

2.2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近年来,科学水平技术的飞速提高,我国多数小学中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也不太大,他们对好玩的事物极容易产生兴趣,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们呈现写作资源,让学生多多掌握这些写作素材,才能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将阅读内容以新形势呈现给学生,阅读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多媒体技术在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都呈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说,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播放最新发生的事件,让学生了解新闻,学生的素材积累量得到增加,写作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直观呈现有可能抹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科学使用先进技术,让其真正为阅读写作教学一体化提供服务。

2.3培养学生阅读做笔记的习惯

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完全不动笔,这样的学习方法存在着问题。阅读和写作不能彼此分离,老师要注重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做批注、写笔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转换。

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当讲解到有趣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也动口表达、动笔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感悟阅读内容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表述出来。这样的将阅读迁移到写作上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方法。

3、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占据重要地位,老师应重视把这两者相结合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文涵养,确保学生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协调发展。总的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老师应该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动笔写作,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真正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 四年级 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

1.引言

英语目前是全国普及通用的语言,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逐渐接触、学习英语知识和英语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锻炼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对话类的文章,而篇幅比较大的文章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会忽略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遇到篇幅比较大的文章时容易产生烦躁等不良的心理阅读障碍,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针对这个状况,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2.研究内容

2.1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

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接触设计到很多的阅读类文章,所以在开始实施阅读教学时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从最基本的开始入手,在正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逐渐的接触英语阅读方面的学习。可以从英语单词和语句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后逐渐的加大阅读的篇幅和文章量,这样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2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

2.2.1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对于纯文字类的文章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文字与图片的相互结合,将阅读教学材料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 What is your job?》阅读教学时,给小学生准备了很多关于不同职业的图片,这些图片除了包括日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职业外,还包括了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职业,而这些职业学生并不是很常见,通过这些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设计了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通运用这样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后基本上掌握了文章里的重点语句与单词:“What is your/her/his job? a policemen ,a policewomen,a waiter,a waitress,a driver,a worker,an wegineer......”在阅读之后,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卡片,让学生自己设计关于自己未来的英文名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拿到卡片之后,非常积极、热情的设计关于自己未来的名片。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名片,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名片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单词和句型再一次进行了复习,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里重点内容的印象,调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2.2.2阅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对文章里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端详和阅读,而是要开拓更多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四年级下册《A new student》教学时,先运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和了解,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单词和语句进行了解,便于后面更好的学习与理解。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阅读文章里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情景,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里的内容。在下半节课的时间里,根据文章里的内容开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演课程,让学生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提问与讲解,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够较快的记住文章中的单词和语句,可以暂时将其写在纸条上来提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2.3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

2.3.1删改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

在小学生最初接触英语阅读的时候对于阅读比较懵懂,并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是一些篇幅比较大的文章,如果没有英语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教导,学生就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难以静下心来进行仔细认真的阅读。目前,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实施与完善,许多的学生已经逐渐喜欢阅读。根据调查发现,本班级喜欢阅读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目前有很多学生咨询符合他们阅读的英语文章与读物,通过不断的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

2.3.2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小学四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比较少,通过阅读活动的完善与实施,使他们通过短时间的阅读学习,提高对英语阅读的星都,特别是在篇幅比较大的文章方面更有耐心,为今后高年级的英语阅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平时的考试测试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不断的阅读与英语学习,增加了在英语方面的知识,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量。

2.4英语阅读教学提升计划

2.4.1丰富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很多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上的评价较为单一,通常采用的是随机测试或者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统一测试。但是单靠测试时无法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充分体现出来的。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当不断丰富学生阅读评价方式,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列入到评价体系中,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4.2给学生们推荐更多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

通过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能够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阅读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生活后,教学课本中的文章已经很难满足他们对于阅读的要求,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他们自身的需求选择一些比较生动、适合他们的读物,促进他们对于英语阅读兴趣的提升,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词汇量,促进他们学生英语阅读的水平。

3.结论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便逐渐的接触英语阅读,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涉及的文章会逐渐增多,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其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教学课程的实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剑英.小学英语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看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0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四年级 阅读教学 问题 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梁丽文.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3,(11):44-46.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等级阅读;创新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主动阅读,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成长,享受阅读的乐趣。新课程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同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不再只是“给学生钓鱼”,而是“教学生钓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个人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真正从阅读中获取知识。

一、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识字有限,导致读写困难

由于识字数量有限的初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常见的词,不常见的句,不会主动查找字典,读取信息,使他们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受其他外界的影响,就干脆放下书,转移其他目标了。因此,有限的识字也是导致小学生不喜欢阅读的一个主要因素。

2.从浅到深,没有寻求解决方案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当前的知识水平,对许多文本根本不能理解,甚至根本无法读懂。然后遇到一些不清楚的文字,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这段时间的知识水平,合理安排阅读材料,让学生爱上阅读,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

1.教师通常对学生说学习应该有意识,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如果老师安排特定的目标,学生会当作家庭作业,这是违背老师意愿的,不符合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精神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学生有抵触阅读的情绪,最后效果不大。这需要老师有序正确的指导,提供阅读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教室里阅读和学习的模式并不新颖

到目前为止,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使用有问必答教学模式,不利于头脑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高低年级学生创新阅读的主要方法

1.适当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叙事文章中,可以以阅读学生的形式来理解隐含的情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形、音乐、语言等形式来营造学习氛围,以唤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愿望,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本课的“秋天”,教师可以选择使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秋天带来的美好心情。

2.组织阅读比赛

识字是阅读的先决条件,阅读又是识字的基础,它们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诸如朗读之类的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有关语文的知识,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加阅读,让学生不仅对阅读产生爱好,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掌握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先决条件,只有阅读多了,才会有材料可写。小学低年级要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小日记,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一点一滴。例如,让学生学会写一个信息,使学生学会使用短语来表达。例如,综合运用“寻找秋天”,是让学生观察季节,发现季节变化的美丽有英语口语,有很多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绘画计划童话”是锻炼学生的口语技能,可以让学生增加类似的练习。教师在教学时间进行这样的小活动和小练习,使学生先写作,然后选出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使用阅读和写作组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

有条件的教室可以安排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教学资源,利用图开阔学生理解和扩展接受知识的视野,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初级阶段的初级阅读能力训练是学生进入高级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基础,而且学生学好语文课程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对教科书的学习,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必要的阅读习惯,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在增强。

参考文献:

[1]杨艳侠.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听说读写的相互结合,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具备较高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尊重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前提下,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们的语文修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主人

语文的课程标准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丰富学生们的语言,培养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也不能脱离课本和学生的阅读,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然而,我们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学会独立阅读,使其具备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了,教师的教才能具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成为阅读实践中的主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较强,因此,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其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教师只有充分的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且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才可以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实践中真正的主人;其次,教师应该明确其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服务,其应该努力的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不可以迫使学生来适应教师;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且民主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两者应该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相互合作,这样在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兴趣的同时,还满足了不同等级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需要。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无师自通,单一的教师讲解,学生接收的教学模式也行不通。教师需要通过加强日常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现出其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在语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该有意识地将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渗透进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其可以通过日常的阅读训练,逐渐的领悟出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

3.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依据语文课标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明确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是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逐步的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很高,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行探究性阅读方式;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可以自己理解文章内容,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教师在进行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通过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蜕变;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读书和思考,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建立有效的可以发展学生智力的新型阅读教学结构;五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授予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深化阅读,强化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站在新课改的高度去思考,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阅读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和思考的同时,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挖掘出文章精华。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珍.上出有“语文味”的阅读课[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67-68.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篇10

一、充满哲理思辨:阅读技能培养新设计

在阅读认知过程中,要进行文字辨认、词义理解、句子加工、篇章分析等各种技能活动。阅读技能的培养途径、方法和手段,需要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才能改变阅读教学中常常把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误认为技能培养的状况。洪编教材,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少整体阅读思想的指导、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采用“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编写体系,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构建了阅读技能的培养体系。

1.在语文技能协调发展中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改变过去诸多教材以单一内容为主线的编选体系,洪宗礼把它概括为“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一本书”是说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教学体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每个单元像珠子一样,都是听说读写思的“集成块”。“一条线”是说单元相互连贯,教材是听说读写思训练的多股交织的“集合体”。在整套教材、单册课本、教学单元乃至单篇课文中,都能将读、写、说、综合实践以及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为一体,用阅读来带动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等活动,同时又以写促读、以说促读,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2.在教材结构元素中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结构包含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等四个系统。其范文系统多用主题合成单元,如“长征之歌”、“至爱亲情”、“金色年华”、“民俗风情”等,有助于学生对同类题材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对朗读、诵读和速读等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无益处。知识系统融入单元前的导读、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专题学习及附录当中,知识的积累引导阅读、促进阅读,促进阅读技能的训练。助读系统,课文的注脚、富有启发性的读中评注、九年级上下两册中十一个单元的“学会读书”系列所介绍的读书技法和策略,对阅读技能培养有着直接的帮助。作业系统,整套教材每篇课文的作业,都有阅读技能训练的因素,很多阅读技能训练还明确了训练方法和要求。

3.在教学关系的辩证处理中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试图对语文教学作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关系作辩证分析。例如:教材阅读技能的培养,在单元编排中都有分与合的问题。从分的角度看,单元内的讲读、扶读、自读,构成了一个从“教”到“不用教”的上升螺旋。从合的角度看,每个单元螺旋都是一个多种阅读技能的“集成块”。再如:从度与量的把握来看阅读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必须适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和思维状况,不能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和可能。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量力性原则,赞可夫提出高难度的原则。单元内精读、略读、诵读三类课文的选择难度递减,既注意量力,又注意难度,能够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二、观照阅读方略:阅读技能培养新范例

阅读技能是阅读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可分为普通阅读技能和专业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适用于各种阅读材料,它包括基本的阅读技能精读和评读、常用的阅读技能略读和浏览、高效的阅读技能默读和速读、突破性的阅读技能问读和查读等等。培养普通阅读技能通常采取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猜测阅读、比较阅读、对话阅读、整体阅读等策略。洪编教材中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有着清晰的思路,共设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35个点,解决了阅读训练序列问题。

1.教材的知识系统提示阅读技能的养成方法

洪编教材在七、八年级作业练习中分散介绍阅读要求、强化阅读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集中安排十一个单元,突出阅读学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训练,成为“学会阅读”系列单元,作为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九年级下册五个单元“学会阅读”系列较详细地介绍了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方法。从信息获取方式角度看,有默读、略读、精读、速读等方法;从信息反馈策略角度看,有质疑阅读、感悟阅读等方法,既有显示思维流向的“发问”,又有反映语言再现能力的“复述”;从信息处理形式角度看,有圈点、批注、提要、撰写心得等多种方法;从信息储存途径角度看,有熟读成诵和摘记卡片等形式。

2.教材的范文系统引导阅读技能的培养路径

范文系统循环编选教读、扶读、自读课文,精选和编配一定数量的扶读课文,作为阅读学习过程中由教读到自读的中介,助以读中提示,为教读的“举一”过渡到自读的“反三”架设桥梁,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洪编教材“单元合成”在扶读课文编排上注意选文的特殊要求,其内容比教读课文略浅,但又比自读课文稍深;语言表达形式上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明显的类似处。扶读课文的读中提示多采用评点式和鉴赏式,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语言知识、篇章结构等分析过程都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借助扶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根据读中提示“寻文觅路”,从接受教师的启发逐步过渡到独立的自主阅读。

3.从阅读的质和量上保证阅读技能的目标达成

洪编教材除介绍“走进图书馆”、“网上阅读交流”、语文实践活动等课外阅读学习方式外,还重点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名著荐读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打破历来课堂上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扩大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洪宗礼主编的《语文读本》倡导“高级阅读”,即阅读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水平,因为学生阅读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如果同他们现实的生存状况基本接近,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一种“同级阅读”。从阅读技能训练角度看,则近乎机械的重复训练。《语文读本》内容,有的与课文内容相联系,有的与课文某些写作方法有共同点,有的选用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用课外阅读加深和补充课内的阅读。

三、呈现人文色彩:阅读技能培养新蓝本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如朗读与诵读、悟读与赏读、用读与写读等等。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适用于专业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如感知积累以培养语感的阅读策略、唤情融情以体验情感的阅读策略、引发审美以欣赏意境的阅读策略等等。洪编教材课文的助读提示、作业的阅读要求、单元后的诵读欣赏、专题中的阅读训练、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及“学会阅读”系列,既注意技能训练材料的人文性,又重视阅读技能培养的可操作性,为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培养指引了一条富有人文色彩的绿色通道。

1.用教材助读系统指导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助读内容,多数课文还有读中提示,为阅读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明确到位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会读书”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要“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读出文章味道,培养良好的语感。再如七年级下册课文《月迹》、八年级上册课文《苏州园林》、九年级下册课文《出师表》等,都加注了读中提示,便于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教材还专门设计一个单元――九年级上册自由读写单元,让学生仿照“读中提示”范例,自己编写“读中提示”,训练对读物进行圈点批注的阅读技能。

2.用教材作业系统明确语文阅读技能的训练要求

洪编教材的作业练习形成了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综合训练序列。练习中对阅读技能的要求很清楚,便于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共有35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编配了诵读欣赏内容,有33个单元的课文后面安排了练习;课文156篇,其中有146课安排了练习。在146课的练习中,共有练习题569题,其中除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外,有阅读技能要求的题目共有122道,这当中要求朗读的有29题,要求诵读的有17题,要求背诵的有45题,要求速读的有2题。这些题目中,几乎涉及了各种阅读技能的练习。其中积累性背诵的段篇已超过50,如果加上每个单元后的诵读欣赏内容,背诵篇目不低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朗读、诵读等训练有助于学生感语、品味、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积淀语感过程中体验人文情怀。

3.用语文专题和实践活动培养语文阅读技能

洪编教材中编排语文专题共10个、语文实践活动12次、综合学习与探究11次。专题学最后一个是初中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其他都是用阅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养成获取信息的阅读技能内容。专题学习分阅读参考、思索质疑、讨论研究三个栏目,如七年级上册的专题《狼》。这一专题设计好就好在把读、写、听、说、思糅合在一起,把“读”放在第一位。了解认识“狼”靠文章选读;比较分析“狼”要拓展阅读;评点欣赏“狼”的形象则离不开搜索阅读。有关“狼”信息的获取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技能训练和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这里不但要阅读教材,还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浏览网络信息;不但有精读、默读、略读、速读、疑读、查读的练习,还有悟读、赏读、用读、写读等等的练习。这是语文阅读技能的综合应用。

七年级、八年级的语文实践安排,近一半活动与阅读技能是直接相关的。如“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离不开阅读技能的应用,而“赛诗会”等活动则是语文阅读技能展示和提升的大好机会。九年级的综合学习与探究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主动搜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整理资料,占有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说,综合学习与探究是阅读技能形成、应用和提升的重要演练场。

四、关注文体特征:阅读技能培养新尝试

文体是文字作品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样式。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体特征的规定性,需要随文体的不同来选择阅读方法、调整阅读策略。洪编教材有关文体常识分散于读中提示、课后作文练习以及综合学习与探究中,应用文示例等内容安排在附录里,这与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不同。“语文版”国标本按文体组织单元,进行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训练。从整套洪编教材看,文体意识主要是通过以写促读、读中评注来培养的,教材对文体阅读技能培养作了有益尝试。

1.洪编教材不同文体课文的编配及分布

从单元编排体例上看,七、八年级大多用主题来统帅课文合成单元,九年级则以阅读技法为主合成单元,单元内的文体意识不很明显。但从整套教材的阅读技能培养看,文体意识还是有所体现的,同类文体的阅读技能相对集中地训练,写实作品在前三个学期侧重记叙文、说明文,后三个学期侧重议论文;文学作品选文占66%,七、八年级侧重散文、诗歌,九年级加强了小说、增加了戏剧。

2.用诵读欣赏和课文评注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

“诵读欣赏”是洪编教材单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全套教材35个单元,有35次诵读欣赏,有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这种阅读技能持之以恒的训练。诵读欣赏的内容有97段(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独白、对联、警语等等,其中古诗词有38首。这些不同文学体裁作品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不同文体的差异。

课文评注,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注读。整套教材的示范注读,每册两课,共有12课,对经典散文、短篇小说和诗歌标注读中提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还示范说明不同文体阅读技巧,从而帮助培养阅读技能。如对朱自清《春》、《绿》、《背景》的评注,对写景散文、写人散文的叙写顺序、层次和表达意图、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都作了提示。再如对鲁迅作品《孔乙己》和《故乡》的评注,扣住小说的特点,抓住细节对人物的肖像刻画、心理描写、动作和语言的叙述进行了分析,对小说中情节的深刻含义以及环境描写所预示的变化也作了提示。教材对贺敬之和徐志摩的现代诗歌的评注,也紧扣文体特征,对诗歌《回延安》和《再别康桥》当中词语的锤炼、诗句的节奏、情感的表达、想象的再现、意象的概括、修辞的手法等等都作了赏析。

3.用以写促读的方法增强语文阅读中的文体意识

洪编教材中没有把文体知识单独排列出来,而是融入单元合成的“写作”或综合学习与探究,七、八年级教材中的“写作”把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注意点分在多个单元中以系列的形式介绍出来。九年级下册课本第一个综合学习与探究谈及戏剧剧本的写作,比较全面地探究剧本写作的注意点。写作技能的训练,也是文体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技能培养目标应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洪编教材对阅读技能的评价思想体现在九年级下册中的专题“我心中的语文”里。编者提示学生按照七至九年级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对语文基本技能进行分项评价,作自我检测评估,共列出22条分三个等级来衡量,其中涉及到阅读评价的有10条。这10条大致是从课外阅读总量、阅读情感态度、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技能养成四个方面评价阅读,这个评价标准有利于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技能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徐宗文,任范洪.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 方韬.从结构思想看“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的理论基础.江苏教育研究,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