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成绩

时间:2022-10-09 10:35:19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成绩

摘要: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较多,包含外界因素与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指学生自身,外界因素则包含教师、家庭与学校等方面。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会出现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缺乏学习兴趣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成绩。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质量不仅影响到后续的小升初考试成绩,也影响到其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并非只是提高学生的分数,而是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基础上深化理论指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等多项内容。对此,本文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及其学习兴趣培养角度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成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之一,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即意味着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习习惯等,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较多,如理论基础薄弱、解题方法不够恰当、学习自觉性较差等方面原因,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也需要面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还主要集中在频繁的习题练习上,运用“熟能生巧”的方式使学生依靠练习经验提高学习成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看,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在后续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整合学生素质培养与实质性数学成绩提高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上,锻炼学科思维,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一、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

(一)学科思维缺乏有效培养

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并且各个理论之间还具有多种交互性,这使得学生需要建立较好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缺乏足够重视,课堂教学也主要以自身为主导,带领学生按照固定模板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思维缺乏训练,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依赖性较强,在试题多变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进而影响解题效率和质量,数学成绩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理论知识。

(二)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重要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属于长周期性质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周期活动中,需要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所制订的自主学习成长计划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所讲解的教学重点也能够做好笔记进行着重学习,为提高数学成绩提供保障。部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由于缺乏相应重视,并且缺乏深入的教学统筹规划,使得学生容易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阶段,进而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造成影响。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计划可以稳步推进。

(三)解题指导缺乏趣味性

数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解题能力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基础、思维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等。在以往的解题方法指导工作上,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对于模板化的解题方法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进而对提高数学成绩造成影响,在后续的解题方法指导上,教师还应重视理论指导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

学科内容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巩固,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理论知识的特点。在复习指导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基础知识的演变规律和一般特点,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为后续深入复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复习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基础知识时,教师按照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规则体积计算和不规则体积计算的顺序帮助学生指导复习,对于简单的数字计算,学生只需在记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插入数字即可;在特殊图形面积或者体积的计算中,学生需要在应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逐步思考,思考特殊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顺序。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指导旨在巩固理论基础,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因为小错误而丢分,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如图1。图1从图1这一类型的试题中可以发现,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通常由几部分基础面积组成,教师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重视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与应用,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应用基础知识、思考面积或者体积计算的一般规律。在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讲解与解题应用的整合过程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进行学科理论知识学习,进而逐步树立起理论应用的学科思维,对其后续的数学成绩提高能够起到较好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帮助。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关键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此,为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阶段能够稳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教师可引入辅助学习工具,使学生在掌握某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工具的应用指导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一环,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由于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导致整体的学习效率较低。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教师也应尽量避免应用让学生大量做题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可根据思维导图工具的特性,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在知识点模块化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理清单元知识、公式性质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与思维特点,对于理论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教师可指导其通过画树状图来自主划分知识结构;对于思维灵活、但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学生,教师可在设置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使其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关联性进行填空,并回忆相应的知识点性质、用法或者注意事项。该种学习方法也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周期性考查和评价,以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周期性教学指导与监督管理,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能够进行纠错反思性学习。纠错主要起到强调知识点、查缺补漏、优化知识结构的作用,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因为思维惯性或者认识不够全面,导致频繁出现解题错误。对此,为使学生可以规避常犯错误,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常犯错误、知识体系缺陷等,通过依次纠错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理论知识大都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其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拓展学习思路,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上进行理论学习,创设情境有很多类型和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在以往的课程理论内容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单边输出来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虽然这种方法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在潜意识中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进而很难对理论的应用产生良好的热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理论内容。例如,“小黄身上有190元,在玩具店买了3个乐高玩具,每个乐高玩具25元,在小吃店买了2袋薯片,每袋薯片x元,小黄最后剩的钱刚好可以购买2本教材书,每本10元。问每袋薯片为多少元,价钱是否合理?”在将数学问题引入现实生活情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根据生活化教学中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当前的情境创设上,还需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与相关经验等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最后,在课后的教学点评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理论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可以逐步意识到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四)加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与其理论应用能力的高低具有密切联系,随着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下锻炼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定的主题,在小组内共同合作、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其理论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这样学习小组就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进行理论实践。例如,学生对体育赛事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体育赛事的特殊内容融入到数据统计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般需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同时根据所学理论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理论案例中进行实践探究,以此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等。此外,教师可以在讲解简单数据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如扇形统计图等,对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或者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使学生在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探究数学理论知识。该环节的教学培养工作可以建立在校园生活的视角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

(五)构建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阶段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方程》一章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口头提问让学生解决相关的方程问题,并在指导学生方程的特点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例如,教师设置x+28=48;x-136=32;29x=1;对于x/42=12的方程类型,要求学生通过口头回答说出相应的答案,以测试学生对方程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出发,使学生具有提高数学成绩的“实力”,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良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在后续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整体学情出发,针对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远虎.浅析提高小学高年级学困生数学成绩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2.

[2]彭剑.如何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J].2020(5):34.

[3]蔺继周.如何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4):1.

作者:蓝雪梅 单位: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