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2 14:40:42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及对策

【提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丰富文化底蕴,培养文学素养,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上述教育目标方面处于特殊的位置。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小学高年级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黄金时期,然而现阶段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认知、方法、引导、评价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习作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对习作教学存在一定困惑,因此本文针对当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习作教学的对策,为教师的习作教学助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对策

一、新课标中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习作的目的:“为了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①习作教学以习作课程为载体,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小学生在中、低年级积累的习作技能,为进入初中提升习作能力做充足准备,因此习作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写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习作教学认知不足

陈旧的习作教学模式化严重,教师一味地追求结果,习作教学中急于求成,忽视了习作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收获较少,甚至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多数教师对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对习作教学重视程度不高,设计习作教案的过程中,难以找到相对应的理论指导,只凭借已有的习作认知去组织课堂,没有考虑到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学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难以收获实质性的习作知识。

(二)习作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语文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一职,为了迅速达到教学目的,经常采用无实物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抽象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再者,习作课堂中教师不停讲解技巧方法,学生只顾记笔记,依赖于教师讲解的习作模板,学生对习作思路不清晰,习作时频繁记流水账,产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习作导入引导欠缺

部分老师为节约时间,习作导入准备不充分,教师在习作中和习作后也缺乏适当的引导,学生只知道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完成习作,但习作过程中又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把一些曾经写过的、老套的事例重新写一遍,习作缺乏个性和新颖,难以开展优质的习作创作动力。

(四)习作评价反馈笼统

习作教学中习作评价单一,差异化的习作评价欠缺,不同的习作分数使得学生产生落差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的互相评价和家长的评价都未涉及。教师把个人的感情色彩带到习作评价中,评价习作的标准仅仅停留在是否使用“好词佳句”,漠视了习作讲评环节,学生只知道习作错误的地方,无法发现习作中的优点、闪光点,不利于激励学生习作。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中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习作创作,因此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性的策略。

(一)完善习作教学认知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情合理分析,对习作教学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使习作课达到预期的效果。1.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习作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展现,时刻关注学生的习作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学生的习作例文《心愿》中:“我的心愿是每天下雨,因为它使得小草发芽,小花开放,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雨给大自然带来美丽”。部分教师认为习作应避免出现儿童化的语言,应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清楚,习作才有灵魂。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开始向初中过渡,过高的习作要求与学生的现实习作情况不符,忽略了学生习作的独特性,教师要以开放的视角,将大语文教育观落实到习作教学中,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肯定与鼓励,为学生习作营造快乐的氛围。2.相互学习交流,鼓励打造特色教学教师要向前辈教师不断汲取经验,参加赛课或者培训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习作课堂,对习作教学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研究。结合不同学段的习作目标、设计符合学情的习作课例,打造特色教学。例如设计习作微课《肖像描写》,从肖像描写的概念以及肖像的局部照,使学生掌握肖像描写的关键是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举例介绍肖像描写中巧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巩固。学生在课堂的有效时间中迅速理解一个知识点,满足学生实用,易用和想用的要求,真正提供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思路,使学生带着问题达成习作目标。3.分析学生学情,加强提升衔接意识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习作的“黄金期”,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还未全面建立,学生在习作上处于被动地位,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有效科学的习作教学计划,达到写话到习作之间的衔接过渡。例如以“写人”习作为例,低年级学段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高年级学段要求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写出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和人物的内心,同一话题在不同的学段逐渐攀升,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样,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学段要求、遵循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有效地过渡设计,在习作教学中循序渐进,有效衔接,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螺旋式上升。

(二)采取多样教学方法

习作教学方法要不断优化组合,积极创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习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调动学生感官、发挥学生习作的主动性,让学生乐于习作。1.运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较少,教学设计可以围绕习作的主题带学生进入情境体验。例如六年级下册习作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主题中,课前准备真实感人的文章素材、广告或者小片段,进行情感的渲染和熏陶。例如选取央视一则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视频片段,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到此景,用一双稚嫩的小手,颤颤巍巍打来一盆洗脚水为母亲洗脚的感人视频。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媒体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与家人一起亲身经历的小事,回顾事情的经过与当时的心情,捕捉习作中的小细节,促进学生积极表达。2.讲授与讨论结合,注重习作交流分享讲授法是教师明确习作要求,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列提纲等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习作的思路。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一个问题,学生互相探讨进行总结。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讲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学生课下提前通过书籍或者网络,搜集文化遗产资料,上课前首先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总体的介绍,将涉及到的小故事、传说、寓言讲授给学生听,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将搜集到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相互分享,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习作的交流表达。3.重视朗读与分享,带领学生体会情感朗读法是一种用有声语言的艺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大声朗读优秀范文,不仅锻炼诵读能力,而且读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悟和启迪。例如,教师选取优秀学生的代表习作,在课堂中为学生集中展示,一位学生在写到父爱时:“流年里的父爱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学校离家路程不是很远,但每次看见同学的爸妈来接,我心里未免有些难受。我也渴望能牵着爸妈的手一起回家”。优秀习作范文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小作者自然流露的深情。

(三)重视习作导入

正确的习作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提高习作质量,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习作。1.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课堂之初,教师找准习作课的引入点,进行情景导入,利用课前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习作的求知欲,防止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主题“推荐一本书”,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扮演“我是推荐人”的游戏方式,让学生重点关注推荐书的理由,或者内容的新奇有趣,语言的优美生动,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的个性鲜明,思想的给予启迪,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活动课堂中,提升对推荐书游戏的兴致,从而使习作导入新颖、生动、有趣。2.引导注重启发,发散学生表达思维习作前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快速打开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支架,例如让学生写一件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线,学生对表格进行填写,使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事件脉络进行回忆。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主题,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人物卡”,让学生在卡片上填写印象最深的人物,填写为什么想对他说,因为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逻辑思维能力。3.引导对象全面,营造学生学习氛围习作引导的交流体现在习作中和习作后。习作中分为小组交流和教师个别引导,小组交流后学生完成互相评价,教师安排小组进行交流共享,分享印象深刻的事件,比较同学习作之间的优点与缺点。教师个别引导是给一些习作思路不清晰的学生进行解惑,对习作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个别引导,从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学生全部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阅读、修改,从而营造一个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习作评价反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②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使习作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1.评价主体多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习作评价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把习作中发现错误明显的字词句、标点的错误、优美的词句勾画出来,用五角星的数量指标来评价的习作。学生互评是小组成员之间随机抽取习作进行修改给出意见,讨论之后分享学生优秀习作。师生共同评价是教师选取其中若干篇习作投影到屏幕上,教会学生修改习作。家长评价是对学生的字迹、词句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评价,从而实现习作家校合一的多元评价体系。2.评价标准全面,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③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步情况综合评价,评语做到人文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评语中说:“你的文笔秀气,如同你的为人一样,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你在习作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实了习作素材,老师希望你在原来的习作基础上多阅读,提升文章的质感,相信你的未来定会一片光明”,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形成对话,唤起学生进一步完善习作的渴望。3.讲评典型对比,促使学生借鉴学习讲评典型是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投影,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后以代表上台对习作进行评价,最后老师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评和总结。通过典型性文章来指导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习作的构思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不同特点的习作进行对比,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促使学生习作的借鉴学习。讲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认可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总而言之,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习作更是打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完善习作教学认知,更新教学理念,让习作教学有梯度、有秩序,让习作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的习作课。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设计激情的导入和精彩的引导,优化评价反馈体系,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达到教师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习作,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谭建邦2014《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第7期。

苏红2016《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方式》,《新课程》(上)第10期。

董银苹2019《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第9期。

作者:韩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