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十篇

时间:2023-12-20 17:56:0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1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

现行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兼顾历史,方便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制的,既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也适用于探测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要求。由于新旧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学习中应从其编制原则出发,以新旧规范差异、修改理由入手,重点放在新增加及有变更的内容上。该文针对新规范的修改特点和当前业务工作要求,对把握和理解新规范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1总则学习要点

总则是整个观测规范的总体要求,它确定了观测工作的共性要求和规则,学习总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观测各项目同时在“0.0”分采集正点数据。要素观测上没有时间差,相互配合更客观;地温和雪深的人工观测时间调整到45~60 min进行。

(2)自动站按采集器内部时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器每小时对计算机进行时间校正,当需对自动站系统进行时间校正时,必须针对采集器的内部时钟进行调整。

(3)自动观测系统对供电、防雷、防水等环境要求高,因此与自动观测仪器密切相关的配电、防雷和仪器的接地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自动站仪器技术性能”中的“准确度”,要求≥95%的“观测误差”落在“准确度”范围内。对明显的“野值”,应按“异常”记录处理。处理时注意与大气本身的“脉动性”相区别。

2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要点

在气象要素观测中,“新规范”对部分观测项目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并对仪器维护和记录的订正查算做了具体规定,较大篇幅地增加了新型观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安装维护内容。因此,在学习“气象要素的观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更新,充实了大量新型观测仪器,应掌握新仪器的探测原理、安装和维护要求,并正确处理和掌握同类仪器之间的区别,以及探测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

(2)能见度观测给出了“夜间灯光能见距离与白天能见距离的关系表”,日常业务中,注意区别不同条件下(黄昏和凌晨、月夜、黑夜)同一目标物所反映的能见距离的差异。

(3)视程障碍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满足服务需求,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增加了雾和沙尘暴的等级定义,以及“扬沙”、“浮尘”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1-3]。当出现能见度

(4)规范了“备注”和“纪要”栏的填写。其中“备注”栏主要记载台站沿革、环境变化,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的说明。“纪要”栏主要记载台站所在行政区域发生的、与天气气候有关的事件,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来在“备注”栏记载,现在改为在“纪要”栏记载。

(5)为确保气候学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要求,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20∶00—08∶00、08∶00—20∶00时定时降水量仍由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记录只作为降水强度记录。

3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

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2003版“新规范”在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方面的修改原则是:增加了计算机编制报表内容,对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予以删除或简化,以满足人工观测、自动观测记录处理的不同需求;统计规定和处理方法上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判别的有关规定,以适应计算机处理技术要求;统计项目、报表格式等尽量与原规范保持连续和统一,减少不需保留的中间结果;对疑误记录、缺测记录的处理进行合理的简化,以便于操作处理。因此,该部分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 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

(2)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J文件),由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以及相应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标识由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2部分组成,以记载每组观测数据的质量认定和更正处理情况。

(3)“新规范”明确计算机检查观测记录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内容,台站应根据本站具体情况,修改审核规则库,且台站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未实现“机审”内容的审查和“机审”疑误信息的处理上。

(4)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

(5)在定时观测时,不论是人工站,还是自动站记录缺测,首先应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可作为正式记录[4]。当自动站记录发生缺测时,仅在02∶00、08∶00、14∶00、20∶00 4次(或3次)定时观测和其他发报观测时次进行补测;当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风向除外)缺测时,用前、后2个定时数据内插值代替;当连续2个或2个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须按缺测处理。

(6)当降水自记迹线有缺测时,若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缺测时段的累计值,则按缺测处理。“新规范”删除了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8)在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偶然出现的缺测现象中,可能采用同类记录相互替代。但如果长期替代,就失去了平行观测的意义,故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仪器。

(9)降水自记记录(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

4参考文献

[1] 李文选,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09.

[2] 段宝敏,许嘉玲,贺春江,等.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1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2

【关键词】:资料统计;要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

1、太阳能资源概述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

1.2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

1.3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内蒙古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区年总辐射量在每平方米5500兆焦耳以上的太阳能丰富地区和年总辐射量在每平方米5000-5500兆焦耳之间的太阳能较丰富地区所占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1%。

2、额济纳旗太阳能资源详查

额济纳旗一年中长时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透明度好,空气干燥洁净,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3406.1小时,年降水量仅为35.2毫米。

2.1资源测试

⑴规范标准引用

本资源评估测试采用中国国家气象局于2004年执行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标准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本规范既适用于自动观测方式,又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同时,也考虑了我国气象部门拓宽服务领域的需求和地面气象观测新技术发展的现状。本规范承接了197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观测方法的连续性,规范了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涵盖了1996年颁布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的内容,新增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所需的地面状态观测、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根据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扩充了部分观测要素的测量范围,摒弃了过时不用的部分观测项目和内容,部分内容和计算公式与WMO得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取得了一致。因此,本规范不仅适用于我国气象部门不同类型、不同观测方式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且其他部门不同专业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也可参照使用。本规范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以及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有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成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⑵测试仪器

资源测试所采用有国家气象局气象计量站标定的北京华创升达CAWS600-SE自动气象站测试仪,测试仪器的相关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3、不同的太阳能资源数据比较分析

3.1太阳能资源数据获取

采用不同的手段获取太阳能资源数据,目前用于太阳能资源评估的主要数据来自于卫星扫描和实地测量。卫星扫描数据主要借助于气象卫星对地表进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近红外及可见光光谱扫描,通过对海拔高度、臭氧密度、水蒸气、气溶胶、悬浮微粒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获得相关数据。卫星数据覆盖范围较大,记录的时间较长,能够获得十年或二十年的卫星扫描数据,但精度较低,有效范围约几百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实地测量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测地点进行定位测量太阳能资源,有效范围及数据的精确程度都比卫星数据要好,但是,实地测量的测量范围有限,测试时间较短,仅能得到有限区域的有限时间段内的测试数据。

⑴卫星扫描

以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扫描数据为例,该数据是在卫星扫描的基础数据上与“基线地面辐射观测网”数据中心数据进行修正整理。通过输出不同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得到该位置(有效范围1°经纬度,自1983年至2005年22年平均的太阳能月平均日辐射值

(单位为KWh/m2/d)。

⑵实测

选用国家气象局气象计量站标定的自动气象站测试仪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进行太阳能资源测试,测试仪器灵敏度范围为7~14μv・W-1m2。响应时间≤35s(99%响应)。年稳定性≤2%。测试地点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01°04′,北纬41°57′,测试时间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

3.2分析

实测值与相应的卫星扫描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4、结论

经过从全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再加上实测太阳能辐射数据分析,得出的综合结论是:额济纳旗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太阳能发展潜力巨大,从实测的5年数据可以看出,年平均7178.39 MJ・m-2的太阳能辐射值在全国都位于前列,仅次于地区。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3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地面观测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99-01

气象观测不仅是气象工作的基本,还为气象测报提供了首要依据。地面自动站测报的数据是气象观测资料的重要依据,其精准度直接影响到对当地气候的评价与分析。如果测报质量低下,就会严重影响防灾减灾工作的及时开展,故而提高地面自动站测报质量变得极其重要。所以,除了需要我们在从事测报工作时仔细认真外,还要掌握一些工作技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地面气象测报的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测报方法,完善各种测报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测报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地面气象测报质量工作的各项潜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前预防。

1 影响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报质量的因素

1.1 测报人员素质。地面测报质量的好坏有多方面的原因,测报人员工作不认真导致数据的错误,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缺失,影响整个工作的质量。地面测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集中度有很高的要求,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1.2 规章制度执行。严格按照规定巡视检查仪器,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尤其对自动站采集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分析,接班时可以记录当时的人工站压、温、湿、风、地温等气象数据对照自动站显示的实时数据相比较,如果两者相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也就说明自动站设备运行正常,如果两者相差较大或是很大时,就要及时分析原因,考虑是人工站的仪器或是安装出现了问题,还是自动站出现了故障等,只有严格地按照规范中规定的程序做,养成习惯,就能减少差错。

1.3 良好的观测习惯。在气象观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不少麻烦。观测员根据每个班需要做的工作,给自己制定一套详细的工作流程,详细到每一个时次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可以制作成卡片随身携带。这样工作起来就会井然有序,避免出现疏忽和差错。

1.4 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气象观测记录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跟气象仪器的是否正确安装和平时的维护保养具有很大关系。在平时的测报工作中,由于仪器安装错误或者维护不当,造成的记录中断、失真或缺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应该加强业务学习与总结,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提高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确保气象自动站观测质量的操作要点

2.1 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经常检查百叶箱、风向杆、围栏是否牢固并保持洁白;保持观测场内整洁,浅草超过二十厘米时,应及时剪割;地温场要保持裸地及土质疏松,雨后及时耙松等。

2.2 按规定巡视仪器。每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态,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

2.3 做好仪器维护工作。严格执行仪器的操作规程,现用仪器设备每天小清洁一次,每月按规定全面检查清洁一次。定期检查维护各要素传感器,每月检查各电缆是否有破损,各接线处是否有松动现象。定期对自动站的传感采集器和整机进行现场检查、校验。

2.4 做好A、J 文件的质量检查工作。对自动站采集的原始数据月未转换形成的A 文件和J 文件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数值检查、相关性检查、逻辑检查等,对疑误信息进行人工判断处理,要善于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较好地处理疑误。

3 提高地面自动站测报质量的建议与措施

3.1 加强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对仪器的安装还是维护方面,都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对观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仪器的安装、维护和使用,观测人员都必须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的环节,由于这些环节都很微小,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对观测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存在于各站的14时地面0cm低温高于当日地面最高温度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进行观测的过程中,虽然其中的确是有一个仪器出现了问题,但是更好的还是属于仪器安置不当的问题,仪器位置安置不当,就很容易导致测到的数据出现偏低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偏低值更大。此外,水银气压表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观测员的视线与水银柱不齐,这样就会导致观测结果出现持续性的偏差,严重影响观测质量。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之前,一定要对仪器的安装进行系统的检查,确保其不存在任何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3.2 严格保证自动站测报设备正常运转。若要提高自动站测报质量,就必须改善地面自动站测报设备的质量。投入资金重点对老化和落后的测报设备进行了更换和专业维护,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通过强化专业维修人员培训,严格规范仪器操作规程,形成规范化管理和操控。同时针对设备埋设不规范、土壤层问题以及感应部分不密贴,设备受杂草干扰影响测试效果等自动站地面传感器维护不规范问题进行了专门处理,解决了传输线路老化、设备物理性损坏等关键技术问题。除此之外,气象局还加强了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填写巡回检查登记表,对设备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测报工作的需要,保障了地面自动站测报数据的准确无误。

3.3 用科技手段提高测报质量。高科技被运用到气象测报中已经是普遍现象,建立健全气象观测系统平台成为气象发展的主要方向。动态的监控平台从设备情况、测报数据、质量、值班记录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控。要提升地面测报的质量,必须对现有老化的设备进行淘汰,抓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及探测环境的保护。记录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备的更换和管理要及时上报。保证先进仪器的正常运行,测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进行动态监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反馈速度,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自动站数据的上传率和及时率,对提高测报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4 结束语

气象测报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要提高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就要求我们的测报人员保持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全面提高气象测报工作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系统的普遍发展,自动气象站已越来越普及。自动气象站对地面气象的观测比人工观测所获取的气象数据更加便捷,气象要素观测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有所提高,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好得反映出大气近地面层的真实状况。

参考文献

[1] 郑雪梅等.自动气象站仪器撤换方法与步骤[J].安徽农学通报,2009(12):19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4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collective observation of cloudy, veisbility and weather were introduced.bas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of collective observalion were analyz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ground observation.

key wordscloudy,visibility and weather;ground observation;collective observation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5

关键词自动站;人工观测;序列连续性;山西太谷

中图分类号P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43-01

太谷县位于山西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 ℃,年平均降水量405.8 mm。太谷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9年,2003年开展自动气象观测,使用长春DYYZⅡ型自动气象站。目前,太谷站自动站单轨业务运行。

1研究方法

选取太谷站2009―2010年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的20:00气温资料,通过对比差值和不确定度,分析2个序列之间的差异,采用序列的显著性检验分析与历史序列的差异[1-2]。

1.1对比差值

对比差值为人工观测值与自动站观测值之间的差值(Ui-Ai)。其中,Ui为第i次人工观测值,Ai为第i次自动站观测值,n为观测次数。对比差值应在±0.2 ℃之间,否则认为偏差超出正常范围。

1.2标准差和不确定度

其中,σ为对比差值标准差,Xi为第i次对比差值,X为对比差值平均值,n为观测次数。期望一个量的真值,按规定的概率(95%)落入的区间,即表示测量真值所在量值范围,用对比差值标准差的2倍表示。

标准差和不确定度反映2种气温数据的离散程度,不确定度应在0.4 ℃之内,否则认为偏差超出正常范围[3-4]。

1.3显著性检验

以1971―2000年气候累年值作为标准,对月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与历史长序列有无显著性差异。

计算该要素历史平均值x及标准差σ,若该要素的月平均值大于x+2σ或小于x-2σ,而人工观测值未达到此标准,则该要素有95%的机率与历史序列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对比差值

太谷站2009、2010年对比差值均为-0.02,二者之间差值很小,人工观测值略小于自动站观测。从对比差值的年变化来看,各月的对比差值均在±0.2℃之间,2009、2010年的年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对比差值为正值的月份主要出现在冬季,其余大部分月份为负值。

2.2地面温度(0 cm)

地温平均偏差为-1.9 ℃,各月偏差值范围为-19.5~9.2 ℃。各月平均最高地温差值范围为-3.8~6.0 ℃,各月平均最低地温差值范围为-25.1~1.1 ℃,冬季为负偏差,其他均为正偏差。其偏差超过自动站规范要求,偏差较大主要表现在冬季有积雪时段。因为在有积雪覆盖时,自动站的地温传感器没有取出,测的是雪中的温度,而人工观测的地温表放在雪面上,测的是地面温度,人工站温度明显低于自动站温度。

2.3不确定度

从2009、2010年各月的气温不确定度来看,2009年气温不确定度均不在0.4 ℃范围内,2010年只有4个月(1、5、9、12月)不在0.4 ℃范围内,不确定度季节性差异不大。

2.4显著性检验

从2009―2010年各月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24个月份中,有3个月自动站气温平均值与历史资料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应月份的人工观测气温平均值与历史资料之间同样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自动站出现的显著性差异不是仪器原因造成的,而是该月的气温发生显著性变化。从2年的连续观测结果可以看出,自动站气温观测仪器没有造成气温与历史资料的显著性差异。

2.5风速

自动站各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范围为-0.45~-0.21 m/s;人工站风速比自动站风速偏弱,各月10 min最大平均风速差值范围为-1.45~0.80 m/s,除1、4、9月为负偏差,其余各月均为正偏差,其偏差超过自动站规范要求;自动站与人工站出现15次大风。从2 min平均风速分析,人工站风速比自动站风速偏弱,从10 min最大平均风速分析,人工记录较自动站记录风速偏强,风速越强负偏差越大。

3结论

对比自动站替换人工观测的结果,表明人工站与自动站观测的气温之间的偏差很小,在允许范围之内;不确定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9年气温不确定度均不在允许范围内,2010年大部分月份在允许范围内;自动站观测的气温值与历史序列中的气温值无显著性差异[5-7]。因此,太谷站自动站观测替换人工观测对气温序列的连续性无明显影响。

4参考文献

[1] 王颖,刘小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对比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741-748.

[2] 张占峰,张焕萍.青海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对比分析[J].青海气象,2009(4):37-42.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4] 中央气象局.湿度查算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0.

[5] 刘学军.就如何做一名优秀观测员的几点浅识[J].山西气象,1996(4):36-38.

[6] 李玲.提高云、能、天观测水平的浅见[J].贵州气象,2003,27(3):47-48.

[7] 杨睿敏.加强观测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地面测报质量[J].陕西气象,1998(5):1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6

关键词:报表;预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35-1

0 引言

自动气象站是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本文就自动站报表预审的方法,谈谈怎样做好自动站月报表的审核。

1 人工审核

人工审核的重点主要是对还没有进行自动观测的项目(如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时数等)进行审查。

(1)云的记录的审核。云的预审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审查8个定时时次的总、低云量记录是否合理,云状的排序是否正确。二是云状记录是否与天气现象相配合。(2)能见度的审核。主要审核能见度的记录是否能与天气现象相配合,当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的雾、沙尘暴、雪暴、扬沙、浮尘、烟幕、霾天气现象时,是否记录了最小能见度,记录是否加了方括号。(3)天气现象的审核。审核逐日的天气现象记录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特别要注意夜间不守班出现的一些天气现象记录顺序是否颠倒。(4)降水量的审核。降水量的审核主要审核有降水天气现象的时段内是否有降水量,并与自动观测降水总量相比较,看是否有较大的误差,以便查找原因及时调整。(5)日照的审核。对日照的审核,应从日照纸审核起,审查各日日照时数是否合理,是否有超出可照时数情况,是否有漏算、错算的问题。(6)冬季积雪、电线积冰的审核。有雪深记录,是否记有积雪现象;雪深是否有漏测;雪深、雪压的观测或补测是否符合规范规定,是否在备注栏备注了。有电线积冰现象时是否记录有相应的雨凇、雾凇现象和起止时间;当电线积冰直径达到单纯雾凇达38厘米或雨淞达31厘米时是否测定了一次积冰最大重量和相应的气象要素值。

2 A(J)文件机审及维护

A文件的审核。A 文件审核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台站参数、天气气候概况、备注栏和纪要栏的维护。另一方面还要对人工观测项目进行校对。

对A文件审核出的疑误信息分错误及可疑两种。疑误信息为错误的记录,预审员必须与站里观测员结合实际集体讨论,能改的、应该改的尽量更改。疑误信息为可疑的记录应该逐条分析、判断,认真处理好每个记录,确保资料准确。

J文件的审核。J文件是由自动气象站采集分钟数据文件转换得到。在J文件审核中,J文件审核程序会对J文件的每个分钟数据与气候极值进行对比,若无气候极值时,则与可能范围值对比,对记录进行相关审核,对全部数据进行维护。当某分钟的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的值有突变会给出疑误信息和疑误时间。预审人员可根据给出的疑误信息对分钟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3 程序审核信息的处理方法

(1)记录超气候极值。出现此类可疑信息,要根据数据的前后连续变化加以判断,分析是数据错误还是审核规则库设置过窄,并相应的修改审核规则库或按疑误记录处理。(2)相邻前后两时次变化异常。审核此类疑误信息,可用自动站数据质量控制进行逐分钟地面数据的检查并结合使用审核程序进行审核,检查各要素是否有跳跃或不正常记录的现象。(3)天气现象错误。审查天气现象的记录是否合理、正确,产生与消失时间是否有误,天气现象转日界是否有漏记、少记,能见度与天气现象是否能相配合等。(4)日极值审核。审查各极值与定时值的关系,审查各极值的出现时间是否符合日变化与天气变化规律,自动站记录有缺测,影响到日极值的挑取时,日极值是否因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中挑选;当极值超过历年极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特别是注意仪器异常时,各极值均为0的情况记录处理。(5)降水量与天气现象不一致。要审查分钟降水与记录的降水天气现象起止时间是否相配合,分钟降水合计量与小时降水量是否一致,定时与自动站降水系统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范围,滞后、阻塞、异常情况等是否按规范规定、技术解答进行处理,根据分钟降水强度、气压等要素审查普通雨和阵雨的区别,连续(无)降水上跨日期及上跨量、下月1日20~08时降水下跨量,因固态降水雨量计停用后,分钟与小时降水是否按缺测处理等。(6)附加信息的录入审核。封面基本参数、相关制作信息是否正确,特别是传输日期是否正确。该备注的内容是否备注完整和正确,更换仪器是否备注清楚。概况栏的月(年)平均值是否均以4次平均为准,各平均值数据是否正确。纪要栏的内容是否按要求填写,特别注意重要现象及影响的填写。要按照规范规定和数据文件格式的要求对封面、封底进行录入。可结合自动站自带的审核维护功能与审核程序交叉对附加信息进行审核。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Y文件)的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格式从2012年4月份开始应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11/不守班

4 结语

自动气象站报表是气象台站积累的气象原始资料,数据文件内容多且量大,预审人员要从平时点滴工作做起,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各项技术要求、不正常记录的处理及相关技术规定解答,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只有这样才一定能把报表预审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

[2]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2012.

[3]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M].气象出版社,200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7

关键词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3)03—296—02

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评估、气象服务及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气象探测环境是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基本保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1 周口市气象探测环境现状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是农业大市,辖区内有川汇、淮阳、商水、扶沟、太康、沈丘、鹿邑、郸城、项城、黄泛区农场10个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和西华1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以下统一简称台站),除鹿邑、项城外,现址均为20世纪70、80年代所建。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内部高层建筑的密集建设,给气象探测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周口各县(市、区)城区面积较2000年普遍增长2~4倍,淮阳、川汇、西华、郸城、商水5个台站建站时所处的城市郊区现在都已发展成为城区内部。从2012年10月进行的气象探测环境综合评分情况来看,全市11个基层气象台站平均得分67.1,超过90的只有黄泛区农场1个台站,被城区包围的5个台站得分均不超过60,最低为淮阳47.8。气象探测环境达不到规定要求,直接影响了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了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分析、气象预报观测的准确率和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2 周口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周口市气象局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2007年及时在规划建设部门进行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市局主要领导经常就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同地方领导协商,业务科、法规科、执法大队组成联合小组主动指导县局开展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依法制止了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但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效果并不理想,全市11个台站的气象探测环境综合平均得分仍从2007年的70.5下降到2012年的67.1,近一半的台站不得不通过迁站来根本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2.1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落实困难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是经济发展依然是社会的主旋律,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过于注重项目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忽视了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困难。

2.2 人们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是近十年来才开始引起各级政府和气象主管机构的足够重视,工作经验和办法可能有所欠缺,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是十分到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们对气象的关注集中于气象预报和服务,对气象探测的接触却很少,认识不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致使人们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2.3 城市规划人员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不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标准是由气象部门按照科学要求制订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对气象探测环境的要求和保护范围有更充分的认识。城市规划是由规划建设部门制订的,规划人员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不足,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容易导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出现矛盾。

2.4 气象部门自身的执法能力有限气象事业属于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公益服务是其基本属性,在群众心目中很难具有政府直属单位管理的权威性。另外,周口市气象局执法机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虽然对执法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规范了执法程序,但自身执法力量仍然过于薄弱,依法制止破坏气象探测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对策

3.1 积极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和专项规划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备案是气象事业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标准划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参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乡规划的具体体现,是保护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法定依据。

3.1.1 及时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台站的类别、地理位置、观测项目、探测设施、保护标准、保护范围、禁止内容、观测场地平面图等向同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保、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备案。备案后,气象部门还应当与规划建设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每年联系1~2次,以便全面了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3.1.2 认真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没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经批准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当地气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3.2 健全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日常运行工作机制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加强气象执法队伍建设,注重人员上培训,提高执法质量。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列入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内容,实行日常动态管理,做到经常查看台站周边情况,发展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单位领导应及时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查明情况。问题严重时,必须上报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防雷行政许可审批时,还应特别注意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对探测环境构成危害的,不予核准防雷装置设计;对已经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工程,不予办理防雷装置峻工验收手续。

3.3 依法制止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规范科学文明执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制止各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1)对事先未征得气象主管机构同意,也未取得规划建设部门行政许可,可能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工程,应当单独或联合规划建设部门一同查处,责令其改正。

(2)对于事先未征得气象主管同意,规划建设部门已经公示还未批准的建设工程,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第一时间书面向地方政府和规划建设部门行文说明情况,要求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必要时,可申请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行政函告当地人民政府。这一点,非常重要。基层气象主管机构必须经常留意探测环境周围的变化情况,经常留意当地主要媒体对于台站周围的重要工程项目的前期公示。

(3)对于已通过规划建设部门批准的,可能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工程,应当书面要求规划建设部门承担责任并予以纠正。规划建设部门不配合时,应书面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请求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不力时,启动气象行政执法程序。

(4)对于已造成危害气象探测环境事实的建设工程,要及时拍摄相关影像证据,聘请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机构,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到场测量相关数据。根据测量数据、相关证据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启动气象行政处罚。同时,书面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人大,加大政府干预和人大监督力度,

3.4 不断加大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要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当地主要媒体宣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在各级气象门户网站上设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栏。要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机,在城市繁华地带举办气象法制展板,积极向群众宣传,并邀请地方领导参观,提高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要及时宣传一些成功制止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案件。通过宣传,使人们自觉形成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意识

3.5 科学选择气象探测场地当前,中国气象局正在强力推进基层“一流台站”建设,台站探测环境通过改善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台站,要积极向地方主要领导汇报,会同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在充分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和气象探测环境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科学选定台站位置.同时,做好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备案工作,确保气象探测环境不再受到破坏。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8

关键词:农业气象;报表预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是做好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情报、服务“三农”和进行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的基础。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使用价值体现在其观测记录是否准确,准确度有多高,对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科研贡献值有多大。为保证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做好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是第一步。而对观测资料进行严格审查是第二步,这一步也是确保上报报表质量好坏,确保资料准确与否的重要一环。丰都县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报表有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报表、土壤水分测定记录报表和自然物候观测记录报表三种。报表预审是一项非常精细、十分重要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错。通过做好审查原始观测资料(观测记录薄)和校对复算报表。可以提高农业气象观测报表预审的准确度,对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准确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审查原始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气薄上的观测数据是农业气象观测员从观测地段直接采集的第一手资料,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报报表的质量,决定了农业气象服务是否及时准确、服务质量高与低。因此对原始资料进行严格预审是必须的,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忽视的。

1.1 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薄的预审

1.1.1 封面检查

封面上各项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有无缺漏。

1.1.2 地段说明及各测点分布示意图

地段说明是否描述准确、到位。查看地段选择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首先通过对地段面积大小、位置等分析地段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查看地段中各测点选取是否合理、测点位置排列、测点距离田边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1.1.3 发育期观测记录

检查作物发育期观测是否有遗漏,并依次填写。检查发育期始期、普遍期、末期记载是否正确。通过对两相连发育期间隔日数和发育期观测日期与多年均值进行比较。如相差悬殊,应对其进行分析是人为因素,还是气候原因造成。检查发育期记录正确与否,与常年值比较差别大的,是否备注加以说明。检查是否按照发育期先后顺序记载,特别是发育期交叉出现或者是同一日出现2个或以上发育期时,更要仔细查看。

1.1.4 植株高度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高度测量;通过对前后2次测量高度值分析高度变化是否合理正确。测定高度如有倒退,检查是否备注说明原因。检查高度计算是否正确无误。

1.1.5 植株密度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按时进行了密度测定。结合田间工作记载、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密度记录变化是否正确。复算密度测定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1.1.6 生长状况评定

检查各发育期普遍期是否进行了生长状况评定,有无遗漏。通过高度、密度记录变化情况以及观测发育期日期与多年值比较,分析生长状况评定是否客观真实。评定前后有变化时,是否注明原因,与田间工作记载、自然灾害等有无矛盾。

1.1.7 作物产量因素及产量结构分析

检查作物产量项目记录是否齐全,有无遗漏。分析方法和步骤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计算是否正确。理论产量分析与实产是否相差悬殊。如悬殊过大,是否结合产量因素分析原因,是因为实产统计数据不准确,还是产量分析取样代表性不够。

1.1.8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

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检查是否出现气象灾害,出现灾情有无观测记录,记录是否合理。通过本地植保站、乡镇农服中心了解本地是否出现作物病虫害,分析观测地段是否有病虫害发生。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是否进行了当地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1.1.9 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大田调查,各项调查记录是否合理,有无缺漏项。

1.1.10 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是否仔细分析了作物生育期间光、温、水匹配情况,各要素值计算是否正确,有无矛盾。出现灾情是否分析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否总结分析了作物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弊,进行了产量增减分析。

1.1.11 田间工作记载

是否记载了作物生育期间的所有农事活动。有无进行作物生育期间氮、磷、钾等成分分析。

1.2 土壤水分观测记录薄的预审

1.2.1 检查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值

检查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凋萎湿度测定原始记录,测定是否规范,填写是否正确。

1.2.2 土壤湿度各项记录是否正确

检查土壤重量含水率、相对湿度计算是否正确。如有异常值,可以通过检查是否更换土盒,还是抄录错误所致,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1.2.3 作物发育期是否填写正确,有无遗漏

固定土壤湿度测定地段兼作物观测地段,应将作物发育期普遍期日期填写在对应的土壤湿度测定日期栏,检查是否填写作物发育期,填写是否正确。如未填写,检查作物普遍期是否有测定土壤湿度。

1.2.4 干土层是否测定

通过高温、干旱情况,分析是否应该测定干土层厚度。测定了干土层厚度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正确。

1.2.5 降水、灌溉

检查降水、灌溉日期填写是否正确。通过对降水记录和田间工作记载结合分析,有无遗漏矛盾的地方。

1.2.6 纪要栏

纪要栏是否记载了与记录有关的事项。

1.2.7 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评述

检查土壤水分年变化情况,对作物水分供应情况分析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全面,有无遗漏。土壤水分年变化和降水以及灌溉的关系等评述是否正确、清楚。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9

(1.新疆石河子市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哈密气象局)

摘要:以验收程序为线索,分析了如何检查场室环境、气象记录资料、质量报表、预审登记本、预审单、查询单等,从而找出质量问题,完成验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地面测报检查员以及地州级地面业务管理人员提供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 :地面测报;质量;验收

“百班”、“250班”无错是气象业务主管部门为提高广大测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促进业务质量提高,充分发挥观测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加强测报队伍而开设的一种竞赛活动。测报人员符合业务优质评比条件,达到连续百班无错情者,经地区验收合格,报省(区、市)气象局审批表彰和奖励;达到连续250个班无错情者,经验收合格,报中国气象局审批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可见,检查验收是荣誉认定的必要程序,作为检查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到熟悉各类规范和各项业务规定,并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检查,统一标准,严禁感情用事、走过场或放宽标准尺度。

随着气象工作自动化进程加快以及OSSMO软件的普遍使用,验收工作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薄、表、自记纸上,而是更多的放在电子文档部分。本文根据多年地面测报工作方面积累的检查验收经验,浅谈如何做好地面测报质量验收工作,供同行参考。

1场室环境检查

1.1台站参数的检查

台站参数的检查主要包括现用仪器号码、检定证数据、器差等是否正确,气压简表中海拔高度、温度和气压范围是否适当等,重点检查软件参数设置是否正确,雨量传感器、蒸发传感器等停止使用或启用时参数修改是否及时准确等。业务软件参数经台站设置后存放在系统软件安装文件夹“SysConfig”中,检查该文件夹下SysLib.mdb、AuxData.mdb、Comset.ini、NetSet.ini等文件。

1.2观测场室、仪器安装、维护情况检查

观测场的检查包括观测围栏、仪器支架、踏板、小路、地沟、电缆管线、防雷、仪器布局、地温场、积雪观测场、南北标志、中心地理标志等的布设是否合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中国气象局下发〔2008〕491号文)的规定。

值班室的检查包括与观测场的相对位置、视频监视、防雷接地、供电、通信网络、时钟、“五制二图”等是否合乎要求。

仪器设备检查包括所有投入业务运行的仪器性能是否良好,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当地要素变化范围的数值要求,经法定检定机构定期检定取得检定(合格)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安装的高度、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合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是否按照规定保管维护等。

2质量报表、预审登记本、预审单及查询单的检查

作为验收人员在场室环境检查之后,首先要查看质量报表,初步核算被验收人员无错情时段的工作基数,并对照考核办法和台站任务分别抽查冬、夏各1个月的基数统计,在工作时段内基数无误的情况下,检查预审登记本、预审单等,查看每月预审发现的问题是否依照程序改正并计算错情。需注意的是预审员申报“百班”、“250班”无错时可以任意加取预审基数,但是每月报表校对的基数是操作基数,不能随意去掉,凡是和校对有关的错情也一并计入相应验收时段。

查询单的检查主要看被验收人员是否涉及到报表预审中提及的问题,建议检查人员从网上调取省区审核部门的电子查询单,而不单单看纸制查询单文件,查看台站在答复查询单疑问时,所述情况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并逐一落实查询单中问题所对应的人员。

3气象记录资料抽查

3.1报表及数据文件的检查

建议检查人员从网上调取台站发往省区审核部门的A、J文件进行审核,并认真分析疑误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台站提供报表与原始报表内容不一,如果是基准站可以借用软件或者Excel中的EXACT命令对人工、自动站A文件做精确比较,看人工观测要素部分是否一致;查看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是否正确,处理方法与备注是否一致;缺测记录是否能作缺测处理;仪器校检时记录处理是否正确;对观测数据有影响的操作和更换仪器是否备注;年报表中现用仪器登记是否与实物相符。

3.2工作日志的抽查

抽查全部工作日志,重点查看纸制值班日记(气簿-11)和OSSMO值班日志内容是否完整,有无不一致的地方,OSSMO系统日志中操作、修改等记录有无异常,参数是否为管理员修改,观测、发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监控日志中采集失败的数据是否卸载,通信组网日志中定时数据是否发送成功,每天日数据文件、日照数据文件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上传等[1]。

3.3气象报文文件查看

查看天气报、补充天气报、航空报、危险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和气候月报等报文回执时间是否在规定时限内,是否打印存档,报文数据与观测簿是否一致,天气复杂时的云天编码是否正确,有无漏发重要天气组或多发重要天气报情况。

查看有无过时报现象,重要天气报有无多发报、缺报,多种报文发报时间重叠时,顺序是否为危险报天气报天气报选航空报重要天气报天气加密报,以航代危在天气报之前,以航代解或解除报应在天气报之后[2]。

查看有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或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是否及时拍发航代危(或航代解),“00000”是否照实拍发;危险天气出现和解除时间是否错误。

查看气象旬(月)报有无漏发地方补充段,地温段、农业气象段与地方补充段顺序是否有误,数据是否和月报表一致,蒸发、日照等记录是否进行过修改,雪深观测数据是否正确输入,是否有漏输而影响旬(月)报报文的情况。

报文文件快速找错可使用OSSMO软件中查阅报文文件功能,由于文件名命名规则限制,回执报文文件需每月月底及时备份,在查阅报文文件对话框中选中回执报文存放路径,重点查看创建和修改时间是否在有效时限内(以确定过时报),同一时次是否有多个文件(确定多报),对于有疑问的报文同时查看相应时次的3个日志文件和气簿-11。如果回执文件没有按月备份,则直接进入发报用计算机内查看SYNOP文件夹下ReturnReceipt内容,这样留下的基本是不正常报文,逐一查对原因即可。

3.4实时上传数据文件的查看

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是指气象站通过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的地面气象记录实时形成的数据文件,该文件可作为实时上传的地面气象报告,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推进,实时上传数据文件将逐步取代天气报、天气加密报等报文。2011年2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地面处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动站日数据和日照数据上传的便函》,更进一步强调了实时上传文件的重要性。作为验收人员在验收2011年及其以后的“百班”“250班”,应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查看实时数据上传前是否对数据进行检查,调试仪器等造成的异常值是否在上传前进行了修改,自动站仪器出现故障时或者仪器校检时是否及时进行了人工补测,在发现上传实时数据有误时是否及时重新启动“定时观测”,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补传,是否按要求进行积雪加密报的观测和上传等。

4提高检查验收时效

(1)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技术解答以及熟悉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关于地面测报方面的文件是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的前提;(2)与台站观测人员交流,了解本地工作程序和习惯,必要时现场跟班,以发现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进一步确定查看方向奠定基础;(3)台站A、J文件和日志文件应按顺序全部抽查,其它气象资料应挑取季节转换时间或者天气复杂时节部分抽取;(4)验收“百班”“250班”时,对于被验收时段的观测记录,应首先挑取三分之一处和最后2个月的资料,例如张三“250班”时段为2011年1月至9月,应先看3月、4月、8月和9月记录,这样发现错情超出允许范围又不能外延情况下就不能通过;(5)验收过程中遇到难以确定的问题,可请教上级业务部门决定;(6)认真做出验收结论,对查出的问题与台站领导、当事人、知情人认真核实,召开台站领导、测报组及其它组有关同志集体座谈会,对于验收予以通过的人员进行公示,确定公示时间,以示对台站、被验收人员和验收人员负责。

地面测报业务的发展要求观测员要有一定的数据质量控制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必须实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掌握数据质量监控方法和独立处置数据质量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地面测报业务的检查员,不仅要具有观测员的认真负责、审核员的缜密心思,还要与时俱进,紧贴测报业务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做好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参考文献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10

【关键词】航空气象观测;硬件;软件;操作平台

1.引言

航空气象观测是民航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为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机场保障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观测服务。2010年,民航黑龙江空中交通管理分局从芬兰Vaisala公司新引进了1套MIDAS IV型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航空气象观测设备之一,自从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提高了该机场气象保障和服务能力。但由于该型设备的操作平台仅仅是一种基础性的终端操作平台,其业务功能与我国民航气象行业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为此分局组成了1个科研组,在前期研究成果[1]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要求,充分开发现有硬件资源,重新研发了MIDAS IV终端操作平台软件(版本号MRDS5.0,以下简称操作平台),实现了自动读取处理观测数据、自动监测特殊天气、编发航空天气报告、制作气象观测报表、统计分析查询打印等一些列航空气象观测方面的业务功能。作者将MRDS5.0的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成文,供同行参考。

2.操作平台介绍

2.1 硬件结构简介

操作平台充分利用了目前哈尔滨机场现有的相关硬件资源,其硬件配置主要有自动气象观测设备、通信及相关网络设施、直属平台配置硬件等,其中:(1)气象观测数据的观测、探测及传输等通过机场目前配置的MIDAS IV型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来实现;(2)通信及网络设施,是指用来实现相关数据信息交换、航空电报发送等业务功能的民航通信转报设备、机场场内局域网络等设施,全部利用机场现有的设施;(3)操作平台配属硬件主要有工作站1台、A4和A3规格打印机各1台、音响设施等。操作平台相关硬件配置及工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软件功能简介

民航航空气象观测员的业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密切监测天气演变状况,编发例行天气报告和特殊天气报告,整理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气象观测报表等。作者设计的这个操作平台最终全部实现这些业务功能。

操作平台的主体软件和操作软件设计在Windows XP及以上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其开发环境使用Delphi[2],编程语言使用Pascal,相关支持平台有Office excel、Oracle等。软件整体结构按其功能设计、划分为数据读取维护处理及储存单元,特殊天气监测告警单元,编辑发送航空天气报告单元,统计气象观测报表单元,其它综合功能(含参数设置、查询、打印、帮助等)单元,并由平台主窗体控制。

图1 操作平台及关联设备结构示意图

2.3 主要技术指标

(1)具有标准、美观、友好的Windows人机界面:操作平台实现简体中文显示,具有标准、美观、友好和便捷的人机互动功能,配上音箱具有很好的告警效果;操作方法简便易懂,只需要短时间培训,就能够很快掌握操作和维护方法;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只需调整数据读取方式,就能够适应目前我们民航使用的大部分自动气象观测设备。

(2)连续接收、分析、处理、存储、显示实时观测数据:连续从观测设备接收、读取各类气象要素实时观测信息,除部分欠缺的气象要素需要人工判断、录入外,其它常规观测数据通过操作平台自动录入,并按照民航气象观测规范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平台主窗体上、存储在指定位置和相关表格里。

(3)编辑、发送航空天气报告:依据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编辑发送例行航空天气报告、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其中对编发特殊天气报告设为人工和自动监测两种状态,如设置为自动监测状态,那么操作平台将自动监测各气象要素,当达到特殊天气标准时,自动以声音和图像信息进行提醒、告警。

(4)统计、制作和打印月总簿、年总簿:当每月观测结束后,即可利用操作平台统计制作和打印该月观测月总簿;当每年观测结束后,即可利用操作平台统计制作和打印该年观测年总簿;可以随时对历史资料进行月总簿、年总簿回检统计。

(5)设置了较为完善的错误陷阱,对运行过程实施监控:操作平台具有较强的数据录入和运行操作过程纠错功能,避免初始数据录入出错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行出错;依据民航行业规定和规范,连续监控航空气象报文的编发过程;连续监测数据线路状态,监控数据采集、信息交换等情况。

(6)查询气象资料和提供帮助信息: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查询各类气象要素数据,包括例行观测数据和特殊观测数据;查询编辑、的各类航空天气报告;查询某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的一个或几个数值范围的相关统计信息;查询系统帮助信息和版本信息等。

3.研发技术措施

3.1 观测数据读取

根据业务需要,读取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风向风速、能见度(MOR)、跑道视程(RVR)、现在和近时天气现象、云况或垂直能见度、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修正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降水量等,其中部分气象要素包括1min、2min、10min数据。

针对MIDAS IV特点,操作平台接收观测数据的方式设计为:首先,MIDAS IV通过端口服务器将CAACLINE数据存入气象信息网,该数据采用RS232通信协议,每1min发送一组实时数据,利用串口通信技术将数据写入气象信息网ORACLE 11g数据库;然后操作平台直接访问气象信息网,读取其数据库中的数据,根据CAACLINE数据通信协议进行解析,逐次分解出各项观测要素数值,最后屏显在操作平台主窗体上(如图2所示),并另存入指定的位置。

图2 操作平台主窗体示意图

3.2 运行过程监测

3.2.1 特殊天气监测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规定[3-5],要求对重要天气现象、风向风速、能见度、跑道视程、云况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当达到特殊天气标准时及时实施特殊天气告警,这是航空气象观测服务于航空飞行、保障其安全和正常的重要职能之一。这项功能已经在本观测操作平台上得以实现,其监测标准和方法依据民航局相关规定来执行,比如:

(1)地面风,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平均地面风向比最近报告的风向有≥60o变化,且平均风速在变化前或变化后达到≥5M/S时;当平均地面风速比最近报告的风速有≥5M/S的变化时;当平均地面阵风比最近报告的阵风有≥5M/S的变化,且平均风速在变化前或变化后达到≥8M/S时;当平均地面风向相对于跑道为正侧风,且平均风速由<15M/S变为≥15M/S,或由≥15M/S变为<15M/S时。

(2)主导能见度,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主导能见度数值由≥800米变为<800米,或由<800米变为≥800米时;当能见度数值由≥1500米变为<1500米,或由<1500米变为≥1500米时。

(3)跑道视程(RVR),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RVR数值由≥600米变为<600米,或由<600米变为≥600米时;当RVR数值由≥800米变为<800米,或由<800米变为≥800米时。

3.2.2 操作运行监控

除了对气象要素进行特殊监测外,操作平台还具有较强的操作监控、纠错的功能,避免了数据录入出错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行出错,主要监控项目和方法:

(1)连续监控对观测数据的编辑操作,其中包括:设置要素数值门限(如云量不得超过8/8),设置要素数值演变幅度限制(如场面气压每小时演变幅度超过3hPa告警),设置特定符号监控纠错功能(如不得出现非规定的云状和天气现象符号),确保气象观测满足“三性”要求(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

(2)监测航空天气报告的编辑、发送过程,确保符合航空气象电码规范和民航通信要求。

(3)监测月总簿和年总簿的统计制作过程,确保符合民航气象业务规范。

3.3 编发天气报告

编辑、航空天气报告,是民航气象观测部门向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机场保障部门等提供气象观测服务,并参与全国、全世界民航气象情报交换的主要形式。

航空天气报告包括例行航空天气报告(即 METAR报)、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即SPECI报和SPECIAL报)。其中在气象服务期间正点和半点定时编发的航空天气报告为METAR报;当各气象要素的某一组或几组达到了特殊天气标准,随即编发的航空天气报告为SPECI报、SPECIAL报(其中SPECI报与METAR报一样也参与气象情报交换,而SPECIAL报只限于机场内使用而不参与交换)。报文编辑使用的风向风速、能见度、跑道视程、云况、温度、露点温度、气压等要素采用10min数据,天气现象采用实时信息,电报格式及报文编辑方法均依据中国民航局的有关规定[6]执行。以编辑METAR报为例,其电报编辑样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航空天气报告编辑项目主要包括:1)电报冠字及流水号: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依次自动产生;2)电报等级: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自动产生,其中METAR报使用GG等级,SPECI报和SPECIAL报使用FF等级;3)收电地址:操作平台自动产生,可在人工干预下根据航班信息添加和删减;4)发报时间和地址: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依据当前时间自动产生;5)报文内容:操作平台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在人工监控、干预下自动产生,并通过气象信息网读进、编入预报员编发的趋势预报报文。限于论文篇幅,实现报文编辑的具体技术措施不再详细介绍。

3.3.2 发送天气报告

发送航空天气报告必须在人工监控、干预下进行的,这是因为发送出去的航空天气报告关系到航空飞行的安全和航班的正常率,必须坚决杜绝错误报文意外发出的可能性,因此暂时没有开通自动发送报文的功能。

操作平台设置了2种发送航空天气报告的方式:一种是将报文转入气象信息网,通过气象信息网发送至机场通信转报站,其前提是配置有气象信息网且具有发送电报的功能;另一种是通过操作平台主机的串行接口连接外接的调制解调器,直接向机场通信转报站发送。其中如果设定为串行接口发送,其通信参数按照机场通信转报部门的有关要求来设定,比如操作平台目前设置为串行接口发送电报(如图1中流程),其通信参数的波特率设为300BPS,奇偶校验设定为None,数据位设定为8,停止位设定为1。

3.4 制作气象报表

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报表包括月总薄和年总薄,其版面设计、表格格式、统计项目、数据记录方法、合计和平均值统计、极值挑选、极值日期挑选、风的统计、天气现象统计、各类日数的统计、跨月跨年的技术处理、初终日期统计等,均严格按照中国民航局最新版本的《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的有关要求实施。每月的月总薄包括1张封面、1张文字说明、21张观测数据统计表,共计23张。每年年总簿涉及1张封面、1张文字说明、4张全年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共计6张。

考虑到制作月总簿和年总簿所涉及的数据量较为庞大,统计制作的报表较多,同时也是考虑打印输出的方便,观测操作平台采用了调用Microsoft Excel的方法来制作气象报表,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在调用Microsoft Excel制作月总薄和年总薄前,事先利用Excel软件编制好月总薄和年总薄模版,在操作平台软件程序的文件中,月总薄和年总薄模版分别保存为“月总薄.XLS”和“年总薄.XLS”这两个文件;在进行月总簿、年总簿的统计制作过程中,首先使用COMObj自动化应用程序,调用CreateOLEObject函数创建OLE对象Excel,返回Variant类型的数据变量,将预备好的表格以WorkBooks方式打开,再依次调用WorkSheets,然后将相关数据写入相关的工作表格里,并按照规定的统计方法完成统计、计算、存放。调用Microsoft Excel的详细技术方法及统计制作月总簿、年总簿的技术方法过程略。

3.5 其它综合处理

其它综合处理技术措施,包括数据库的控制、数据资料的储存交换、平台相关参数的设置、电报发送地址的编辑、特殊天气标准的编辑、打印输出、数据信息统计查询等,其实现的技术过程相对较为简单,本文不详细介绍。

4.结束语

MRDS5.0操作平台研发工作始于2011年,完成于2012年,2012年通过民航东北地区空管局验收,随后在哈尔滨机场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还推广到沈阳、大连、长春和齐齐哈尔等机场。经过近2年在各机场的运行情况表明,操作平台技术处理措施方法得当,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要求,在我国东北各大型机场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班正常率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操作平台兼容性强,操作和维护简便易懂,只需适当调整就能够适用于我国民航目前大部分机场使用的气象观测设备。

参考文献

[1]黄红兵,刘均力,卢玉宝等.AWOS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C].民用航空气象服务与技术交流论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肖雪莲,里希纳.Delphi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细则[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1.

[4]民航气象行业标准第1部分-观测和报告[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08.

[5]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