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裂缝修补方案十篇

时间:2023-12-20 17:33:43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1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裂缝;处理;程序

1. 前言

(1)混凝土裂缝在现阶段水利建筑物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枢纽工程,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轻则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加剧混凝土碳化、侵蚀及钢筋锈蚀,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重则影响结构稳定,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水工建筑物通常位于水下及水位变幅区,使得水工混凝土裂缝成了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

(2)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 各类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均有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允许宽度的相关描述。只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将裂缝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对水工建筑物质量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3)水工混凝土裂缝处理是针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进行修补的过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水工混凝土裂缝,有相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裂缝的处理效果。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施工单位发现裂缝就擅自处理,甚至只是采用简单的表面涂抹,根本不对裂缝性质进行区分,反而掩盖了裂缝的真实情况,导致问题严重化。施工期水工混凝土从发现裂缝到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如何从程序上进行规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2. 裂缝的发现和观测

(1)施工期水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由施工操作(如混凝土制作、浇筑、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包括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局部束缚等)引起的裂缝;由外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浇筑脱模后,应及时做好混凝土表面的检查,至施工期结束前,还应做好日常巡查,特别是在进行会影响到混凝土应力调整的作业前后,应注意进行例行巡查。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现场应做出明显标记,并及时做好登记和观测工作,做好检测记录。

(3)水工混凝土裂缝按外观可以划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放射状裂缝等。初期观测应详细记录好发现裂缝的时间、具置、大致形状走向、长度和宽度、是否有渗水、是否有溶出物等,观测裂缝是否继续在发展。每条裂缝布设观测点一般不少于三组,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外两组应在裂缝的首末端。初期观测过程中如果发现裂缝存在明显发展的趋势,应立即停止后继相关施工。在初期观测结果显示裂缝发展基本稳定后,应对裂缝深度进行进一步检测,以便下一步对裂缝性质进行判定。

3. 裂缝分类定性

(1)在经过一个观测期,一般不少于1个月,裂缝发展稳定,获得了一定的观测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出裂缝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还是表面浅层裂缝,较严重的裂缝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检测以确定。裂缝检测一般可采用凿开法、钻芯法、超声波法等。

(2)一般浅层裂缝可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商定处理方案进行后续处理;当裂缝情况比较严重,各参建单位对裂缝情况难以判定或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采用专题会议的形式讨论确定。专家一般应包括水工混凝土制作、裂缝处理以及水工设计、施工等方面专家。

(3)裂缝处理专题会议上,各参建单位应提供的详细书面报告,包括施工过程的图文相关资料等,针对裂缝部位的描述和分析,必要时可要求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演算或复核。专家经过现场踏勘、听各参建单位汇报、检查资料后,讨论形成书面意见。专家意见一般包括裂缝现状描述,裂缝成因分析,裂缝性质及危害性判定,裂缝处理原则和大致处理方案等四部分内容。提出裂缝是采用表面浅层处理、内部封堵、结构补强还是其他加固措施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的建议,给出大致处理方案。

4. 处理方案细化

4.1 开始裂缝处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处理方案进行细化,并提交监理单位进行审核,监理审核通过后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修补工作。

修补裂缝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表面修补法:对于表面浅层裂缝(宽度小于S L191允许值),可先表面清理,然后采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等材料对裂缝表面进行涂膜,以达到修补目的。

(2)开槽充填法:当裂缝较宽且不深时,可采用沿裂缝混凝土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进行填充的方法处理。

(3)注浆法: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进行处理。在裂缝处设置注入管,表面进行适当封堵,将配置好的修补材料注入裂缝以修补。修补材料可因地制宜选用,比如环氧、聚氨脂等有机化灌材料和树脂砂浆聚合物等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等。

4.2 如果裂缝严重影响结构强度或可能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与安全,除对裂缝本身进行表面或内部处理外,还需进一步采取比如加箍、加撑、加锚杆或加大构件断面等加固措施综合处理。

5. 裂缝处理及验收

(1)施工期水工混凝土裂缝应在裂缝发展基本稳定后进行修补,并宜在开度较大的低温季节进行;修补材料强度应高于原混凝土,其变形性能宜与混凝土接近;活动性裂缝应采用柔性材料修补。

(2)裂缝处理过程应留图文资料,监理全程旁站监督。较复杂的裂缝处理应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采用专业的器材、合格的材料、按照批准的措施方案,严控施工过程。

(3)裂缝处理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质监站等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浅层裂缝一般可采用表面检查观测来判断处理效果;用注浆法进行处理的深层裂缝或者贯穿裂缝,注浆后应进行钻孔取芯、压水或超声波检测,以评价处理效果;对重要部位应适量钻孔进行取芯检查,观察缝面浆液结石的充填情况,并测定其力学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大于或等于设计指标为合格。对于有些处理完毕仍然会对水工建筑物结构或者耐久性产生影响的裂缝,应按规定进行质量缺陷备案。

(4)裂缝处理检查验收通过后,相关资料应做好归档工作。在工程完工移交时,应与运行管理单位做好交接,特别是问题比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在运行期间,应继续定期观测。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diseases existing Bridges in our country, directly affect the bridge structure safety and service life, therefo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aily maintenance work of the bridge,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ll bridge diseases in the bu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safety and service lif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bridge transport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common diseases of the brid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桥梁病害;维修加固;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 bridge diseases; Maintenance; application

一、桥梁使用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1、 基础的沉陷和不均匀沉降

由于地基的密实下沉而引起沉降,这对于任何一座桥梁都是难以避免的,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而超出一定范围则将对桥梁产生有害影响。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桥梁基础,由于受到土基压实下沉和底下水位上升的影响,往往还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扩大基础加固法。将桥梁基础扩大底面积的加固,称为扩大基础加固法。扩大基础底面积应由地基强度验算确定,当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仅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变形时,底面积应主要由地基变形计算来选定。增补桩基加固法。在桩式基础的周围补加钻孔桩或打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并扩大原承台,以次提高基础承载力、增加基础稳定性,增补桩基加固基础的优点是不需要抽水筑坝等水下作业,且加固效果明显。其缺点是需搭设打桩架和开凿桥面,对桥头原有架空线路及陆上、水上交通有一定影响。对单排架桩式桥墩采用桩基加固时,如原由桩距较大,可在桩间插桩。先可凿除原有盖梁并浇筑新盖梁,将新旧桩顶连接起来。但此时必须检查盖梁在加桩顶部能否承受与原来方向相反的弯矩,如不能承受则必须加固原有盖梁或浇筑新盖梁。加固原有盖梁时,可再盖梁顶部增设钢筋。当桥台垂直承载力不足时,一般可在台前增加一排桩并浇筑盖梁,以分担上部传来的压力。打桩时,可利用原有桥面做脚手架,在桥面上开洞插桩。增浇的盖梁可单独受力,也可连接在一起,使旧盖梁、旧桩和新桩一起受力。

2、墩台裂缝

现象及原因 ,网状裂缝。此种裂缝多发生在常水位以上墩身的向阳部位,裂缝宽0.1-1.0mm,深1.0-1.5mm,长度不等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外部水化热和气温的温差,或日气温变化和日照影响而产生物温度拉压力;或是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而引起。 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台上部的裂缝;主要原因是基础松软或沉陷不均。墩台身的水平裂缝裂缝呈水平状;原因多为混凝土浇注接缝不良所引起。由支撑垫石从下向上发展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墩台帽在支撑垫石下未布置钢筋所致;也可能是受到过大的冲击力。桥墩墩帽顺桥轴线横贯墩帽的水平裂缝主要由于局部应力所致。因梁和活载的作用力集中的通过支座传至桥墩,使墩顶周围其它部位产生拉应力。双柱式桥墩下承台的竖向裂缝由于桩基下沉不均或局部应力所致。支撑相临不等高墩的盖梁雉墙上的垂直裂缝裂缝多仅次于雉墙棱角部位及中线部位;严重时部分混凝剥落露筋;要是由于局部应力所致。墩台盖梁上自上至下的垂直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桩基下沉不均引起盖梁不均匀受。

处理措施,墩台出现裂缝后,应加强检查和观测。首先应根据裂缝的特征,结合设计、施工资料进行分析,查明裂缝性质、原因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制定应对方案。常用的措施有:钢筋混凝土套箍或护套加固法。如桥梁墩台出现贯通裂缝,位防止裂缝的继续发展,使之能正常使用,可用钢筋混凝土围带或钢箍进行加固,加固时,一般在塘身上中下分设三道围带;其间距应大小而定,一般为墩台高度的1/10 左右,厚度10 采用-20CM。为加强于墩台的连接,应在墩台身内埋设直径10-25MM 的钢销直径的20 倍左右,把钢筋网扣在钢销上,埋钢销的孔要比销径大出15-20MM,先填满销孔再浇注混凝土,同时填塞裂缝。当墩台损坏严重,如有严重裂缝及大面积表面破损、风化和剥落时,则可采用围绕整个墩台设置钢筋混凝土护套的方法进行加固。表面封闭法即采用抹浆。凿槽嵌补、喷浆、填缝的方法使表面裂缝封闭;压力灌浆法即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材料灌浆的方法,将浆液灌满结构内部裂缝。表面黏结玻璃布或钢板等材料的方法,既可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又能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支座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支座是桥梁上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部结构的荷载是通过支座传给墩台,它同时还承受温度、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力,因此桥梁中是机械因素很强的构造。

现象,油毛毡支座已损坏(如破裂、掉落、酥烂等),从而失去作用;切线弧形支座滑动面、滚动面生锈,不能转动摆式支座的混凝土摆柱脱皮、露筋或其它异常现象;支座的滑动面不平整,轴承有裂纹、切口,滚轴又偏移和下降;支座螺母松动或螺栓脱落;橡胶支座出现橡胶老化、变质现象,梁丧失自由伸缩能力;支座边翘起、扭曲、断裂;座板贴角焊缝开裂;支座座板混凝土压坏、剥离、掉角。

原因 ,主要包括由于制作、施工质量不好和维护管理不善两的方面原因。座主体为锻铸体,存在气孔、裂缝及损伤等缺陷。焊接施工质量不良。金属支座的防腐蚀、防锈处理不可靠,因而产生腐蚀。支座安装时定位不良。各构件的紧固不良。支承面由于不清扫面积有尘土及杂物,使其功能下降。由伸缩缝处漏出的水或由泄水管溢出的水所引起的腐蚀。对锚固螺栓、安装配件等的松动、脱落置之不理。辊轴

处理措施,支座的修补可大致分为支座主体的修补及支座附近的修补。支座主体的修补方法有更换支座主体、更换或加固破损部分等。一般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的。用千斤顶顶起上部主梁面作为临时支承,使支座处于脱空状态来进行修补,完成之后,退回正常位置上。支座附近的修补有支座底盘混凝土剥离和破损的修补或支承边缘距离不足时对桥台或桥墩顶面的加宽。

滚动面不平整,轴承优劣文、切口以及个别辊轴大小不合适时,必须更换;梁支点承压不均时,应进行调整;支座座板翘起等应予更换或补充,焊缝开裂应进行维修加固;如要抬高支座时,可采用捣筑砂浆垫层、加入刚垫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块等;油毡支座损坏、掉落不能发挥作用时,摆式支座由脱皮、露筋或其它异常情况发生时,橡胶支座老化、变质、失效时,都须进行调整,加以维修加固;刚辊轴式支座辊轴的实际纵向位移大于允许偏差或有横向位移时,应加以校正。

二、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实际应用

1、工程概况

某桥梁位于省道上,其中心桩号为K56+382,桥梁设计全长为121.4 m,桥梁上部结构采取的是1×75 m钢架拱,桥梁下部采取的是组合式桥台,桥台设计标高为13 m,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20,挂车-100。桥梁于2005年投产运行,在桥梁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裂缝问题,为保证桥梁质量,满足通行条件,需要采取维修加固措施。

2、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措施

拓宽加固措施,进行拓展加固处理,可以采取就地改建方案。为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采取就地改造需要进行便道修建,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桥结构中的上下部构造进行拆除,增加施工费用。但应用就地改建方案后,其桥梁结构较新,桥梁外观较好。应用拓宽加固方案,则不需要进行便道修建,但需要对桥梁交通进行一定限制,这种加固方案可以应用初始墩台,节约施工成本,通过拓宽加固,可以满足桥梁承载及通行要求名,但外观质量偏低。

主梁加固方案,在应用墩顶梁端空间的基础上,布设横向悬臂梁,并在悬臂梁中安装预制微弯板;设计预制人行道梁,并安装于挑梁悬臂;在旧桥面板与人行道梁内侧之间,应用混凝土浇筑工艺,在进行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时,进行行车道浇筑;设计钢筋网于铺装层,提高其整体性能;在挑梁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桥面伸缩缝,应用聚氨酯材料进行伸缩缝填充,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桥梁承载力。

桥台后座加固方案,在桥梁加固中应用桥台后座加固方案,需要将桥台后座中路面进行清除,应用钢筋混凝土单向简支预制板,通过锚固钢筋将简支预制板与两侧墙连接,进行混凝土桥面铺设;在后座填料及钢筋混凝土板之间应预留出一定空隙,从而让桥梁运行中动力荷载直接作用于两侧墙中,增强侧墙摩阻力,实现加固目的。

主拱圈加固方案,通过调查后发现该桥梁中存在着薄弱构件,其横向系数尺寸较小,为此,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梁截面尺寸,将桥梁拱顶中部分横系梁进行改造,改造为横隔板形式,以此加强桥梁横向联系。因桥梁主拱圈其应力承载较大,容易产生较多结构裂缝,为此,可以针对拱肋等部位,采取钢筋网与混凝土喷射相结合的加固措施,从而提高主拱圈承载力。

桥梁主梁与挂梁正弯矩加固方案,在对桥梁承载极限计算时,如发现在荷载作用下,桥梁主梁截面强度不足,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其处理的主要措施为:将桥梁铺装层及油毛毡凿除,并进行打毛作业,在桥面铺装厚度要求下进行钢筋网布设,做好防水混凝土,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并提高其承载力。

3、公路桥梁维修加固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该桥梁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裂缝问题,裂缝多发,桥梁路面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桥梁结构安全性及应用性能不能满足正常通行条件要求。为此,在该桥梁中采取多种维修加固措施,其设加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裂缝处理及破损修复,外包层施工,并设置对拉杆,提高桥梁承载力。在完成桥梁维修加固处理后,通过检验,发现该桥梁承载力获得改善,满足了通行条件,实现了良好的加固效益。

结束语

公路桥梁属于基础性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效率。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或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病害,如裂缝问题,钢筋锈蚀问题,严重影响着桥梁承载力,导致桥梁性能下降,为通行带来不安全因素。针对这种问题,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采取维修加固措施。本文在分析维修加固基本方法的同时,提出维修加固技术方案,结合实际案例,证明了桥梁维修加固可以提高桥梁承载力,延长桥梁使用年限,提高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福森.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分析与维修加固技术实际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34:49+51.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3

1试验段设计思路

1.1沥青加铺方案设计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强度较高,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强度一般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防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针对反射裂缝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改善沥青加铺层性能;合理的沥青加铺层厚度;设置中间应力吸收层;处治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上述改造思路,结合方案比较需要,试验段共设置了4个加铺方案。老路病害调查及测量在2009年7月,现场检测在2009年7~9月,设计方案分布情况见表2。

1.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旧混凝土路面处理方式主要分成三种:病害处理、打裂压稳、碎石化。考虑到国道324线重车、超载车较多,为了保留旧混凝土面板强度,不建议对原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因此,试验段旧混凝土路面处治采取病害处理和打裂压稳处理两种路面处治方式。

1.2.1病害处理处治原则1)裂缝、断板、破碎板的处理: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采用灌缝、压浆补强或更换新板等方式对病害板进行修复,局部错台采用磨平处理,处治后的路段代表弯沉值应小于20(0.01mm)。2)脱空板的处理:唧泥、接缝传荷能力不足(弯沉差ΔD≤0.06mm)和错台量>10mm均可归为脱空板。通过板底压浆进行补强,其设计标准为:压浆完工后接缝处按平均弯沉差D1-D2≤0.05mm,平均弯沉值(D1+D2)/2≤0.20mm进行控制。

1.2.2打裂压稳处治原则打裂工艺是用多边形冲击式、振动式或凸轮机等打击原有路面板1~2次,使旧路面板出现2~3条横向发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沉,以减小纵向、垂直方向的位移,使旧混凝土板与基层紧密结合、稳定。打裂前应对出现严重破碎、下沉、唧泥等结构性破坏的面板进行修复,打裂压稳后路面质量检验指标为:75%以上的路面出现不规则开裂,相邻裂缝围成的面积为0.4~0.6m2;最后一遍压实前后路面沉降差不大于5mm。

2试验段设置目的

试验段的4个加铺方案均在同一段内,施工条件完全相同,主要比较各个方案的抗反射裂缝效果,为当地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所有方案沥青表面层均为:左幅采用SMA-13改性沥青,右幅采用RAC-13橡胶改性沥青,可以全面比较它们的使用性能;方案B与方案C区别在加铺层的总厚度,方案B设置三层沥青加铺层共20cm厚,方案C设置两层沥青加铺层共12cm厚,比较使用效果、造价等;方案C与方案D两者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板处理方式均相同,着重比较中间夹层(玻璃纤维格栅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方案A与方案D着重比较旧面板处治方式(打裂压稳与病害处理)对防反射裂缝的效果。

3反射裂缝的观测及分析

3.1反射裂缝的观察试验段路面加铺改造于2009年12月底完成通车,通过收集旧板块的更换修补、基层强度测试、实测弯沉值的记录、试验段的划分标记及每块板块横缝的标记等基础调查资料,定期到现场进行观测,调查反射裂缝出现情况。2012年6月,对试验段进行例行观测时,发现了轻微的反射裂缝,距路面竣工时间为2年6个月。到目前为止,路面出现了较多裂缝,表3是截止2014年3月1日观测的裂缝分布情况。表3统计范围为双向4个车行道,不含硬路肩,其中裂缝长度L≥4m按两条计。

3.2反射裂缝分布情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试验段4个方案均已出现反射裂缝,各方案反射裂缝数量占该段旧水泥板块横缝总数的百分比和各方案路面修补面积占该段总面积的比例可见表3。1)试验段车行道总共出现了177条反射裂缝,占全线15.2%,A方案出现裂缝最少,C方案出现裂缝最多;从裂缝数量来看,左幅77条,右幅67条;试验段总体上路面修补较少,A方案上坡段局部置推移脱层,故修补面积相对较多。2)玻璃纤维格栅有一定的延缓反射裂缝的能力,但效果明显不如橡胶力吸收层。3)A方案右幅有长达400m路面完好,无反射裂缝,可见打裂压稳工艺可达到预期效果。相比病害处理,打裂压稳工艺具有施工快、费用省的优点,并且能够较彻底解决脱空板问题。4)由于对旧面板的处治不够彻底,B方案虽然采用了三层沥青加铺结构,但是反射裂缝还是很快的出现。

4结论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4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裂缝;修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7202

1 工程概况

某花园建筑面积97857m2;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八层,总高为94m。基础结构采用PHC500预应力管桩,上部结构质式为框剪结构。地下室底板为长方形平面,平面尺寸为100.68×67.6m,其长向靠中间有一条板墙后浇带将其分成南段与北段;短向靠中间有一条墙后浇带。地下室底板为550mm厚;地下二层层高为3.7m,外墙厚度为350mm;地下一层板厚为250mm,地下一层层高为3.6m,外墙厚度300mm。地下室顶板板厚180mm。

2 施工概况

本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地下一层顶板楼板面标高为-0.050m。泵送水平距离楼层外地面部分为12m,外墙砼采用三德P.0425散装水泥,龙海石子场出厂河砂(中砂),龙海石子场出厂粒径为5~40mm碎石。掺加71kg/m3粉煤灰,8.51kg/m3Point400缓凝高效减水剂,30kg/m3的FSP防水剂。塌落度要求120±20mm,混凝土初凝时间>5小时50分,终凝时间<7小时50分。

3 外墙裂缝情况

外墙裂缝于拆模后发现,地下二层裂缝合计61条,地下一层裂缝合计64条,其中南面的裂缝较多,裂缝方向基本上垂直分布;裂缝长度:从距地面400mm至板底约600mm,全长2.6m左右;裂缝宽度采用40倍带光源读数显微镜观测大部分在0.1~0.2mm之间,局部裂缝达025mm,少量裂缝贯通外墙。

4 外墙经观测存在特点

(1)裂缝出现较早。即在混凝土浇灌初凝后不久就发生,属早期裂缝,它的出现与基础沉降、上部荷载、混凝土温差无关。

(2)裂缝现象分布较有规律,所有裂缝均显垂直分布,裂缝长度基本与浇筑高度相同,裂缝间距在2-3m内,裂缝宽度基本相同。

(3)裂缝没有随时间发展。裂缝发现后,施工单位对裂位置、长度、宽度做了详细记录。现场选择典型位置做灰饼和红漆,对裂缝数量、长度、宽度每天安排专人进行观察记录。三个月没有变化,预计也不会再发展。

5 裂缝产生原因初探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目部从施工角度、从施工过程和裂缝存在情况分析,认为本次裂缝是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裂缝(塑性裂缝)。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高,塌落度大,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混凝土内水份大量蒸发,新浇筑混凝土产生收缩,极易在外墙钢筋位置,沿钢筋方向出现裂缝。

6 墙砼强度情况

由表1可见外墙构件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据裂缝情况原因分析,地下室外墙裂缝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

7 裂缝处理方案

依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和现场情况,选择具有建设部颁发的结构补强加固资质单位,采用环氧树脂化学压力灌浆和割V形槽填充环氧胶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补,以恢复其剪力墙的整体性及使用功能,防止钢筋锈蚀。

(一)对裂缝宽度≥0.15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化学压力灌浆进行修补:

(1)灌浆材料及封缝材料。

灌浆材料采用环氧树脂裂缝灌浆液,其主要成分由主液(E44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和真料等组成。其优点是;具有粘接性能优异、收缩性小、耐腐蚀、耐久性好等。封缝采用环氧胶泥和环氧砂浆。(合格证及施工配合比附后)

(2)灌浆设备。

自动压力灌浆器系列(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研制生产)

(3)压力灌浆施工工艺(采用YJ-自动压力灌浆技术)。

裂缝调查清洁裂缝安设底座封闭裂缝浆液注入拆除灌浆器拆除底座结束。施工工艺流程:

①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具体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拟实施化学灌浆的裂缝宽度、长度走向认真的检查,并做好具体的标记。

②基层处理:采用钢刷将裂缝两侧表面的灰尘、浮渣清理干净,宽度≥5mm。

③确定注入口及安设底座:灌浆底座的设置间距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为10~20cm。原则上缝窄应密,缝宽可稀,但每条裂缝至少需要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座。底座的安设采用原子灰进行固定。对于贯穿裂缝,应在剪力墙裂缝两侧均安设灌浆底座,一侧灌注时另一侧裂缝必须封闭。

④封闭裂缝:其目的在于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性的空腔。采用原子灰沿裂缝表面涂刮,封缝宽度以注浆时不能漏浆为原则。

⑤配制浆液:环氧树脂、塑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主剂在试验室预先配制好。主剂和固化剂现场配制混合后必须搅拌均匀,待反应热量降低后方可注入软管。

⑥安设灌浆器:将配好的灌浆树脂注入软管中,把装有树脂的灌浆器旋紧于底座上。

⑦灌浆。

a.机具内弹簧压力为6kg,注入起始压力为20kPa,逐渐增大至60kPa。

b.软管可装树脂为50g,有效注入量为40g;

c.确定树脂注入量可根据裂缝宽、深、长度计算:

W=a.b.c.d

式中:W—理论注入树脂量(g)

a—裂缝长度(mm) b—裂缝宽度(mm)

c—裂缝深度(mm) d—树脂比重

根据经验,实际需要用树脂约为理论量的1.3倍以上。

d.灌浆顺序应采用从裂缝下端依次向上灌注。

e.灌浆压力稳定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以满足灌浆要求,保证灌浆质量。

f.浆时,邻近的底座必须用堵头封死,以防漏浆。

g.松开灌溉浆器弹簧,确定注入状态,如树脂不足可补充继续注入。

首先,注入完毕:待注入速度降低确认不再进胶后,可拆除灌浆器,用堵头将底座堵死。

其次树脂固化后敲掉底座及堵头,修补表面封缝胶。

(4)修补质量检查。

灌浆结束后,随机选取三点通入压缩空气检查灌浆是 否密实。

YJ—自动压力灌浆器是一种袖珍式可对混凝土微细裂缝进行自动灌浆注入的新型工具。该机具构造新颖经巧,长度为26cm,重量仅110g。勿需用电、操作简便、施工快捷,可在水平、垂直待任何方向安设使用,在一些特殊工作面(如无电源、有障碍、高空、野外)尤其显示出优越性。注浆时根据裂缝长度可数个或数十个同时并用,不断注入树脂,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确认注入量况。

图1 YJ-自动压力灌浆器构造环氧树脂灌脂浆液(自配)配合比及性能见表2。

二)对环氧树脂压力灌浆修补好的裂缝和裂缝宽度<0.15mm的裂缝在外墙采用割V形槽填充环氧胶泥的方法进行修补,如下图:

图2 控制V形槽填充方法修补8 注意事项

(1)指派施工员林顺海跟班监督。

(2)浆液配制应控制在0.5t用完为宜。

(3)每次调制的浆液应控制在0.5t使用完,注浆过程应注意控制注浆起始压力,并逐渐增大,压力达到60kPa时应稳压。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5

关键词:箱梁;裂缝;养护;对策

长期以来,对箱梁裂缝形成的原因和养护对策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目前对桥梁箱梁裂缝病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桥梁整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当前的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就箱梁裂缝病害的形成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养护策略和预防措施。

一、箱梁裂缝病害的形成原因

箱梁裂缝病害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受力性裂缝,它主要是由于荷载导致的;一种是非受力性的裂缝,该类型的裂缝通常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1)桥梁箱梁受力性裂缝病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底模支架不够牢固或者支架地基的压实度不够、承受力弱,加上受到荷载作用的影响,使桥梁发生沉降,导致底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而当底模变形受到一定约束后,在构件的内部又会形成次应力,而在桥梁工程的前期阶段,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预应力筋也为完全参与受力,这就使得混凝土承受了过大的抗拉强度,进而引起了混凝土的开裂,导致裂缝病害发生。

(2)桥梁箱梁非受力裂缝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温度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养护是否及时等因素引起的。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从内外因、主客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箱梁裂缝病害的的预防举措

(一)筋孔道的排水处理

以往的施工经验告诉我们,预应力筋孔道在进行压浆后,水泥浆会出现泌水的现象,但有时水分未能被完全吸收,少量水会在管道中长期保存,这就为桥梁的裂缝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冬季来临,气温较低,积水容易结冰冻涨,使箱梁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对该问题的处理,排水是最主要的,要依据管道的设计制定相应的排水方案。

(二)增强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一定要彻底处理支架地基的问题,要防止因为地基局部密实度不够而导致沉降问题出现,对地基土的选择,要使用透水性能好的材料;支架地基的标高不得低于原地表标高,必要时要对土质较差的原地表土进行换填;为防止地基在雨天受到雨水的浸泡,要在支架地基的周围挖好排水沟;为确保支架的牢固性,一定要对底模进行整幅预压,预压重量要高于梁体自重的80%以上,通过预压测试,找出预压前后沉降较大的部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木支架难以控制沉降,所以严禁使用。

(三)规范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保证桥梁梁体强度的均匀分布;浇注时的速度要合理,在模板能够承受相应强度的前提下,要尽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尽量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得到延长,使底模沉降完成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提高浇注混凝土的速度,并分层分段的进行浇注振捣。在浇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采用保水性能好的材料进行覆盖,并保证覆盖物在养护期间的湿润,将养护工作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

(四)增强混凝土的性能

通过调整水泥用量,选择使用连续集配碎石、中砂,采用低水灰比或者掺加适量的高效外加剂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砂率,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能够有效的防止裂缝的产生。

三、箱梁裂缝的修补措施

对箱梁裂缝进行修补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开主要有三种类型:表面覆盖法、低压注浆法、和开槽法。

(1)表面覆盖的修补方法主要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细小裂缝,对细微裂缝的修补主要是通过在其表面涂膜实现的;

(2)低压注浆的修补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2mm~0.3mm之间的混凝土裂缝,施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3)对于宽度在0.5mm以上的混凝土裂缝,通常采用开槽法对裂缝进行修补,材料的配合比通常为:砂:水泥:聚硫橡胶:环氧树脂=28:12.5:3:10。

四、箱梁裂缝加固技术

(一)箱梁裂缝的测量及修补材料的选择

首先,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时,可以对裂缝灌注混凝土裂缝修补胶液,以达到封闭裂缝、提高结构耐久性、强度和抗渗性能的目的,进而使混凝土构件恢复原有的整体性。其次,当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可以采用聚合物水泥表面封闭法,聚合物水泥是在加固专用的改性环氧浆液配出后加入50g 525#水泥均匀搅拌而成,在封闭过程前后要考虑到梁体表面的整体性和美观。

(二)钻孔技术及注意事项

该环节是指在裂缝表面进行骑缝钻孔,并以此作为灌浆的导向孔,钻孔的方向要沿裂缝走向进行,裂缝交叉处也应钻孔,要避免钻到波纹管。钻孔的指标如下:孔径8毫米,孔深5厘米,孔距35厘米。

(3)裂缝表面及孔眼的处理

对所有的孔眼必须进行吹洗,保证孔眼的干净且未被堵塞,然后沿裂缝从上到下将周边3~4厘米范围内的杂质进行清扫,保证箱梁构件表面的整洁。凿除突出部分后,要采用丙酮对该部位进行擦洗,在不堵塞裂缝的前提下,对裂缝周围的油污进行清除。

(4)箱梁裂缝表面的封闭

首先,灌浆嘴底盘的铁锈必须清理干净,并用丙酮擦洗干净,然后将专用胶泥均匀的抹在底盘周围,厚度介于1~2毫米之间,对准孔眼后粘贴在裂缝上;根据裂缝的宽度和缝长,灌浆嘴的间距保持在3.5~4.0厘米最佳,每道裂缝至少须各有一个进浆孔的排气孔。

其次,为保证混凝土缝隙完全充满浆液,并保持足够的压力,使浆液不会出现大量外渗的情况,需要对已经进行处理的裂缝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浆液沿裂缝走向从上至下均匀涂刷两遍进行封闭,宽度通常保持在6~8厘米;并在上面分段紧密贴上一层宽度为5~7厘米的玻璃丝布,从而形成有效的封闭带。

(5)封闭性检验

在封闭带硬化之后,还进行压气实验,以保证封闭带的严密性,压缩气体通过灌浆嘴,气压控制在0.2Mpa~0.4MPa。此时,在灌浆嘴周围及封闭带上可涂上肥皂水,检查是否有气泡出现,进而检查封闭性的好坏。如果存在漏气现象,需要对漏气部位进行再封闭施工。

(6)灌浆操作

首先,灌注裂缝采用空气泵压注法,要保证灌浆嘴与压浆罐用聚氯乙烯高压透明管相连接时的严密性,防止漏气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合理控制灌浆时的压力,要根据裂缝宽度的大小、进浆的通畅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再次,对于灌注的次序,水平裂缝要由低到高,竖向腹板裂缝要由下而上。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6

关键词:化学灌浆;旧闸改造

一、化学灌浆定义

化学灌浆(Chemical Grouting)是将一定的化学材料(无机或有机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的一项加固基础,防水堵漏和混凝土缺陷补强技术。即化学灌浆是化学与工程相结合,应用化学科学、化学浆材和工程技术进行基础和混凝土缺陷处理(加固补强、防渗止水),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或借以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技术

二、化学灌浆目的

灌浆法修补混凝土裂缝,有助于恢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性能,并防止钢筋的锈蚀。

三、裂缝检测

具体针对混凝土裂缝分布状况,裂缝开展情况,裂缝性状(位置、走向、宽度、长度、深度、是否贯穿、有无规律性),裂缝周围情况(溶蚀、渗漏、钢筋锈蚀)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测。

裂缝长度检测采用的工具和仪器主要有米尺,裂缝宽度检测采用的工具有读数显微镜。裂缝深度代表性的采用钻芯取样。

通过检测蓟运河防潮扎一些闸墩底板存在有规律的裂缝,但这些裂缝宽度在0.1~0.2mm之间。由于该裂缝较细且浅,无法进行灌浆,建议在凿毛时适当凿深。

闸中底板的裂缝比较而且深,建议化学灌浆。为保证化学灌浆的处理效果,化灌处理施工最好在春季的2月~3月进行。

四、处理方案依据

根据和参照CEC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SL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裂缝按深度可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灌浆法适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的修补。蓟运河防潮闸经检测深度裂缝。因此适用化学灌浆对裂缝进行修补。

五、化学灌浆使用材料

化学灌浆材料为水溶性聚胺脂材料。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材料可灌性好;

(2)材料与混凝土粘结性好;

(3)材料固化后,收缩性小,无毒;

(4)施工工艺简便,好控制;

(5)灌浆材料性能指标满足表1要求。

表1 化灌材料性能指标表

项目 指标

粘接强度(潮湿表面)(MPa) ≥0.5

粘结强度(表面干燥)(MPa) ≥1

抗拉强度(MPa) ≥2

粘度(25℃)厘泊 100~400

凝胶时间(S) 20~200

不挥发物含量(%) ≥80

吸水膨胀率(%) 100~300

建议采用水溶性聚胺脂材料。

六、施工方案

①凿槽、封缝

沿裂缝(以裂缝为中心),凿一条宽度3cm、深度2cm的槽,清洗干净,刷去松动颗粒,将基面清理干净。

②灌浆孔的布设钻孔

钻斜孔为灌浆孔。依裂缝的开度不同将灌浆孔距控制在0.3~0.5m内,用电锤钻Ф14mm的灌浆孔,孔深为20~30cm。灌浆孔布设方式见图1。

图1

③检查

成孔后,用空气压缩机压气吹净孔内灰尘,压水检测钻孔和裂缝的通透性。

④裂缝封堵

用JH封缝材料将裂缝所开槽封堵。封堵平整、密实。见示意图2。

⑤安置灌浆嘴

灌浆孔造好,裂缝开槽并封堵后,安置灌浆嘴。防止灌浆孔湿、脏、进灰尘。

⑥ 灌浆

a.灌浆从下至上进行。上好的灌浆嘴全部拧下。灌一个灌浆孔,安置一个灌浆嘴。

b.灌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进浆顺利时适当降低灌浆压力。

c.同一条裂缝灌注连续进行,利于浆液在缝内均匀连续扩散。

d.同一条裂缝最后一个灌浆孔注浆结束后,屏浆10min结束。

e.待浆液固化后去掉灌浆嘴,磨平。

图2

七、结语

化学灌浆施工,可以解决底板混凝土裂缝问题,并且已经成功的运用在蓟运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中,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7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治理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rete cracking the common kind, analysis of various cracks of principle, according to reduce cracks of concrete component to the harm, enhance the durability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concrete crack repair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racks, the preven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基础建设工程中,但由于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混凝土裂缝就成为了混凝土结构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容易导致工程结构渗水、溶蚀或诱发钢筋锈蚀,从而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病害严重的甚至威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本文介绍了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常见种类,并根据相关裂缝形式,提出了数种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治理修补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分为收缩裂缝、结构受力裂缝、化学反应裂缝、温度裂缝及其他裂缝。

1.1收缩裂缝

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内部的收缩变形引起,混凝土内外部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外部因素有环境温度、结构特点等,内部因素有混凝土水灰比、水化速度、徐变量、密实度、骨料级配、含砂率及坍落度等。混凝土在凝结初期可能受到外部约束(支承,钢筋约束等)的拉应力而产生干缩性裂缝。混凝土在凝结后期可能由于外部温度变化较大,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而内部温度变化较小,变形也小,变形大的表面收到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而有产生干缩裂缝。收缩裂缝通常表现为裂缝宽度较小、长度较短,呈不规则状。

1.2结构受力裂缝

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就被称为结构受力裂缝。因为混凝土抗拉能力弱,一旦有受到拉应力就极容易产生裂缝。例如混凝土梁下部受拉区就极易出现裂缝。此类混凝土结构裂缝一般深度不大,大约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锈蚀,从而会降低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1.3化学反应裂缝

化学反应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外掺料、骨料、钢筋、水中的氯离子等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体积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反应裂缝为钢筋锈胀裂缝或碱骨料反应裂缝。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表面经腐蚀成铁锈后,体积增大的同时会挤压钢筋外侧混凝土,并使之产生垂直于径向胀压力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承载能力就将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沿钢筋方向的钢筋锈胀裂缝,如图1所示。而碱骨料反应是由于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产生的碱硅酸反应,反应生成碱硅酸盐凝胶。碱骨料反应能引起混凝土内部体积增大,从而产生裂缝。 图1钢筋锈胀裂缝

1.4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常见于大体积混凝土,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部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就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的凝结后期表面较浅范围内出现。

1.5其他裂缝。

①沉降裂缝

由于混凝土结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叫做沉降裂缝。建筑物产生沉降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基沉降差大、地基冻胀、地基土水平位移、相邻建筑物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沉降裂缝的产生。

②施工缝及后浇带裂缝

在工程实际中,有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法进行一次浇筑完成。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及后浇带接茬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交接处开裂。

2、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针对上述裂缝的原材料、施工工艺、设计等方面提出裂缝预防措施。

2.1收缩裂缝的预防

收缩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有:①控制砂石骨料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②选用干缩量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收缩量较小的粉煤灰水泥;③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降低水灰比;④浇筑前须将模板和基层清洗湿透,并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理的收缩缝;⑤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⑥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保障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并酌情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2.2结构受力裂缝的预防

结构受力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有:①混凝土构件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等原因,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②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 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③严格控制混凝土构筑物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④现浇混凝土构件中预埋管线应分布埋设,避免集中埋设;⑤避免在混凝土构件养护期间承受集中荷载;⑥承重架及模板的选用和拆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拆除时应注意拆除的顺序及养护混凝土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2.3化学反应裂缝的预防

化学反应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有:①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含土量;②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盐含量及碱含量,保证搅拌用水的硫酸盐、镁盐、氯盐含量及PH值满足规范要求;③加强对混凝土所用水泥的检测,防止使用含游离氧化钙多的水泥配置混凝土。

2.4温度裂缝的预防

温度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有:①保证良好的骨料级配;②尽量选择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③适当添加高性能减水剂、外加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混凝土热峰的出现时间;④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一般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³,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⑤采取合理的施工及养护工艺,采取相应的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差的施工技术手段,合理细化混凝土浇筑的作业,以利于混凝土缓凝,降低温度裂缝出现概率。

2.5其他裂缝的预防

沉降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有:①在地基基础施工前要对填充土或松软土进行夯实和加固;②地基浇筑前,要保证模板的刚度以及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并使地基受力均匀;③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严禁地基被水浸泡,必要时应设立相应的排水措施;④保证混凝土基础的养护条件和养护龄期满足规范要求,注意模板拆除先后顺序;⑤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域须对混凝土模板搭设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⑥设计时须防止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保证基础的整体稳定性;⑦合理在相连不同混凝土构筑物之间设置沉降缝,防止因两者沉降不一产生裂缝。

施工缝及后浇带裂缝的预防措施有: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位置及宽度及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机构60d后进行。

3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治理办法

就给大家介绍下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治理办法,见表1。

表1:混凝土裂缝修补治理方法一览

其中我们又选取了几种常见的典型裂缝修补法作详细介绍

3.1树脂灌注法

树脂灌注法通常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灌注材料。环氧树脂除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还能抵抗大多数混凝土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树脂灌注法可适用于细微裂缝、收缩裂缝的修补,但无法适用于修补裂缝数量极多、渗水裂缝等情况,例如公路隧道二次衬砌表面的渗水裂缝就无法修补,如右图2所示。 图2 公路隧道渗水裂缝

3.2聚合物侵入法

3.2.1重力渗入法

重力渗入法是将低粘度的液态树脂涂刷在混凝土结构面不小于0.1毫米的裂缝的表面上或在水平表面上沿裂缝构筑临时的围堤,使低粘度液态树脂溢于其表面。

3.2.2真空渗入法

真空渗入法是首先将裂缝表面密封,抽取空气,再在大气压力下用纯环氧树脂浆料注入裂缝中,适合修补多重封闭无规则表面裂缝。

3.3钉合法

钉合法是先将需要修补的裂缝开槽,然后用金属“缝合U形钉”跨过裂缝嵌入槽沟中,用无收缩砂浆或者黄阳树脂基粘合剂固定。此法适用于不损坏周围结构的场合下来封闭活动裂缝。

3.4 表面开槽封闭法

表面开槽封闭法具体维修步骤如下 1)混凝土表面刷毛处理2)使用高压水和丙酮两次清洗裂缝③环氧胶泥前部混凝土表面缺损④用环氧树脂胶泥或J-302混凝土再浇剂水泥浆液对其表面封闭。⑤对楼板及其他防渗部位涂抹弹性防水材料并粘贴复合材料加强防护作用。此法主要用于修补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

3.5灌浆法

灌浆法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裂缝中,胶结材料跟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作用。灌浆法主要使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适用于裂缝宽度0.2毫米到0.4毫米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根据灌注浆液不同还可将灌浆法划分为①普通水泥灌浆;2)聚合物灌注;

3.6柔性密封法

柔性密封法通常是沿裂缝边缘开一凹槽并填入适当的柔性材料,解封底部使用隔离层,通常用于修补活动裂缝。

3.7 钻孔嵌塞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灌注墙体中的裂缝。如果要求密封防水,孔中应填入柔性沥青来代替砂浆,如果灌注栓塞作用比较重要,则孔中灌注环氧树脂。

3.8 粘贴法

粘贴法是用柔性密封带盖住裂缝,仅将带的边缘部分粘住。

3.9附加钢筋法

1)附加钢筋法首先将裂缝封闭,然后贯穿裂缝平面大约90°的方向钻孔,将环氧树脂注入孔中,再将钢筋插入使之粘合形成整体。2)外部施加预应力。通过后张法施加应力,来加强结构件的主要部分或者封闭裂缝。

3.10 加固补强维修

当混凝土裂缝属于贯通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需要采用加固维修法。加固维修法是采取加固处理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常见加固维修方法根据材料分为碳纤维加固裂缝修补、粘贴钢板加固裂缝修补等方法。

3.10.1 碳纤维加固裂缝修补法

碳纤维加固法主要是将抗拉强度极高的碳纤维用环氧树脂预浸成为复核增强材料,然后用环氧树脂胶黏剂沿受拉方向或垂直于裂缝方向粘贴在需要补强的结构上,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是粘贴材料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同时受力,增强结构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延伸性。

3.10.2粘贴钢板加固裂缝修补法

粘贴钢板加固裂缝修补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建筑结构粘钢胶粘贴钢板,使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形成一体,以达到加固补强的作用。此种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部分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但不适用于强度等级低于C15的混凝土构件裂缝修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混凝土裂缝原因的研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采取相应的裂缝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概率。而对已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构件采取有针对性地修补治理方案,制定详细的处理措施和整改标准,我们完全能够显著减少裂缝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危害。希望上述介绍的混凝土裂缝防治原理能给广大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帮助,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稳定性,为业主交付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车俊宝,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11.1。

[3]肖翔,李振青,周晓燕,姚志毅,陈彦生,病险水工程裂缝修补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吴文栋,刘文杰,卢桂霞,曾 尤,高速公路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与防治[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1。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压浆补强工艺;病害防治;

1前言

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前,对这些沥青路面裂缝须及时分析病害成因,采取裂缝封闭、路面热修补或铣刨重铺等措施进行处治。否则,这些裂缝势必会反射到面层,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畅通,而且会因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导致道路结构病害进一步蔓延发展成永久性破坏。

2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1路基排水不畅引起的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要求能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抗御自然因素的影响。但土质路基的亲水性较好,受水的影响较为明显,水分易渗入其内,使其含水量增大,压实度降低,回弹模量减少,弯沉值增大。

道路有时受总体规划限制,设计标高较低,道路两侧多为渔溏,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加之大部分涵洞受标高限制设计为倒虹吸,导致排水不顺,雨季期间路面容易积水,导致路基泡水软化。路基在外界水分的长期浸泡和行车荷载的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裂缝。路面出现的大量较长、较宽纵、横向裂缝可能是由该原因产生的。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开裂

由于道路所处地区气候变化较大,加之重型施工车辆出入频繁,沥青面层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和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将发生疲劳效应,使抗弯拉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减少,发生疲劳开裂。如夏季骤降暴雨后,沥青表层温度在短时间内可骤降30度左右,会产生较大的温缩应力,反复作用,使裂缝从表面逐渐向下延伸,直至贯通沥青面层。

2.3 基层反射裂缝

道路基层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由于5%水稳层大都在04年9~10月份高温季节施工,基层施工完毕后未采用封层养护进行保湿,而且大都在暴晒2~3个月后才进行沥青面层施工,基层中的水分大量散失,在干湿变形和温度变形产生的内应力作用下,形成干缩开裂,产生的裂缝对应反射到沥青面层。

2.4 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

桥台、地下人行通道和涵洞与填方接头处,由于材料介质不同,长期在行车作用下易形成横向不均匀沉降裂缝。

2.5 施工接缝处理不当

路基施工中横向施工接缝搭接过少,压实不当,易产生裂缝。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该道路中出现的线形规则、贯通全宽的横向裂缝大多属于由于施工接缝处理不当产生的。

3综合处治方案及浅层压浆处治机理

参建各方根据对该道路路面情况的调查,结合相关沥青裂缝处治的经验,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该路段的病害处治方案。

3.1综合处治方案

具体为当沥青路面裂缝未出现基层唧浆、路面沉陷时,采用浅层压浆+灌缝的处治方案,即先向裂缝压注水泥静浆以封闭路面基层裂缝,然后对路面裂缝进行灌浆。当沥青路面裂缝发展至网裂、沉陷、坑槽、塌边等破损现象比较严重时,采用浅层压浆+热修补的处治方案,通过向裂缝压注水泥静浆以封闭路面基层裂缝,恢复基层密实度,然后对路面层采用热再生修补技术修复。

3.2浅层压浆处治工艺机理

综合处治方案中的浅层压浆全称为道路浅层化学灌浆处治方案。即在常规的水泥浆液里添加特种化学药剂,以加强改善路面翻泥浆及基层松散脱空现象的处治。

浅层压浆采用岩土工程压浆填充原理,就是通过外力加压,使配置好的浆液在周围介体中通过渗透充填,挤压扩展形成浆脉。由于基层介质不均匀性,通过钻孔孔道加压灌入一定配比的浆液,一方面灌浆孔向外扩张形成圆柱状浆体,钻孔周围介体被挤压填实,紧靠浆体的介体遭受破坏和剪切,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体较远的基层介体则发生弹性变形,颗粒被挤压紧密,提高了基层强度;另一方面,随着压浆的进行,原基层将在压力下产生裂缝,浆液将顺着裂缝进行渗透,浆液在基层的各个层面中向各个方向进行挤压延伸,形成了厚薄不一的片状、条状及团块状浆体,纵横交错的浆脉凝结硬化,改变了基层结构,形成了复合地基,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提高了基层的承载力,增加了基层稳定性。

4 基层浅压浆补强工艺

浅层化学灌浆处治主要施工工序为:布孔、钻孔、制浆等工艺

4.1布孔

一般来说,基层松散区从裂缝或破损处的中间至边缘逐渐增加,调查发现,边缘区脱空松散范围是中间脱空松散范围的1-4倍。因此,孔的布置既要考虑浆液的扩散半径,还要结合路面基层松散范围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脱空松散区。一般情况下,布孔原则为沿裂缝线布设一排,间距约100cm,最外钻孔距裂缝端头小于50cm。

4.2钻孔

钻孔采用ZJ200型金刚石钻机(或风动钻孔机),孔径ф38mm-ф51mm,孔要保持垂直又要圆。灌浆花杆在路表以下20cm不得开孔,具体孔深按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4.2.1当路面结构层无设排水垫层处,钻孔要求穿偷透路面底基层,达路基96区范围,压注深度不少于75cm。

4.2.2当路面结构层有设排水垫层时,钻孔底距离底基底面至少应保留5cm,以免灌浆浆液渗入排水垫层,阻塞排水通道,压注深度不大于65cm。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9

关键词:市政 路桥 桥梁 加固改造

由于城市交通流量不断增大、车辆载重量越来增大,超载现象也比较严重以及其它各种因素作用和影响下,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的市政路桥,路桥结构会发生破损、危害、缺陷等现象,威胁到桥梁的正常使用。下面对几种常见的病害时进行一下介绍。

一、市政路桥病害的类型

1.裂缝

裂缝是市政路桥中最常见的一种的病害,几乎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桥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裂缝。路桥的裂缝一般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对市政路桥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一样的。严重的裂缝,如一些较长较宽可以横贯整个桥体截面的的裂缝或网状裂缝,将会对市政路桥产生很严重的危害。同时,一些裂缝可以带来其它的危害产生,如钢筋锈蚀、混凝土破损等,这些病害与裂缝互相作用,将对路桥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也是路桥中常出现的一种危害。当这两种危害发展的比较严重时,会产生比较多的顺着钢筋方向的裂缝。如果这种情况发展的比较严重,将给桥梁的安全性带来致命危险。

3.混凝土内部气泡及毛细孔隙

桥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浇铸时搅拌不均匀等原因就会在内部产生一些气体残留,形成内部气泡或毛细管孔隙等,这些气孔或微细管道为空气、液体提供了向内部渗透的通道,久而久之,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会受到破坏,降低了桥梁的强度和寿命。

4.剥蚀

桥体结构、表面等部位长时间经过超负载压力或汽车碰撞、刮碰及雨水浸蚀等,表面混凝土容易被剥蚀,主要表现在桥体表面发生的蜂窝孔、露石、脱落等,如果不及时对表面进行修补,剥蚀部位将会越来越大,造成结构损坏。

5.地基不均匀沉降

桥墩在多年使用中,除了要支撑桥体横梁等上部结构的重量外,还将承受自然界的风力、水的冲击力等各种力的作用。同时,由于现在载重汽车的重量越来越大,桥墩受到过重压力,这些都会使桥墩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二、桥梁病害分析

桥梁病害种类较多,原因也是错综复杂。下面对这些危害的原因做一下分析。

1.内部原因引起的危害

由于混凝土自身凝固时产生的缺陷,例如气孔、微细管道、气泡等,使自然界中的雨水、腐蚀物质等可以通过这些空隙就能渗入桥体结构内部,造成钢筋腐蚀、混凝土损伤等破坏,影响桥体的强度和耐久性。

2.外部原因引起的危害

由于外部力量超过桥梁负载引起桥体结构疲劳、裂缝、破坏等,以及施工时方法不正确引起的结构裂缝、混凝土结构损伤等。

3.裂缝原因的分析

通过大量实践及实验数据可以说明,除外力碰坏外,其它所有的混凝土的损坏基本都是从首先出现裂缝开始的。因此,检查混凝土结构中损伤情况,第一步就是从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开始调查、了解。混凝土引起裂缝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结构型裂缝

由外部载荷等引起的裂缝称为结构性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原因、分布位置及裂缝宽度等均与桥梁承受的外部负载有关。当出现此种裂缝时,往往表示桥体结构承载受力可能不足以支撑负重,需要及时解决。

(2)由变形引起的裂缝非结构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是由桥体结构变形引起,如外界温差较大、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桥体自身结构发生变形时,在桥体结构内部会产生内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但随着裂纹的出现,内应力也就得到释放。

这两种裂缝所产生的危害有明显的不同,所以检测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原因产生的裂缝,以设计好加固改造方案。若没有仔细分析研究就盲目对裂缝进行修补,不仅无法加固桥梁,还可能潜藏着突发性事故的危险。

三、市政路桥加固改造方法及要点

1.桥面加固改造方法

(1)局部修复方法

局部修复方法适用于局部桥面破损后的修补,主要是将混凝土层的表面松动的部分用铁凿清除掉,深度以露出钢筋为准,然后用清水把断面清洗干净后,就可以用相同标号的水泥修补桥面,养护好后即可重新使用。

设计要点分析:此方案设计时,要注意局部破损实际状况,如果深度较深,应以除掉松脱结构需出钢筋为主,如果深度较浅,可用简单直接修补即可。

(2)重新浇筑混凝土

此方法适用于桥面的破裂和损坏的面积比较大,而且破损程度特别严重以及混凝土质量不好或施工不良等引起的危害。如果用其它方法不能有效修补时,就必须重新浇筑混凝土。修复施工时,将破坏或存在危害的部位桥面全部拆除,清除干净后,可铺入适量的钢筋网,重新浇筑混凝土。

设计要点分析:此方案设计时要了解原有桥面设计强度,使用相同强度的钢筋和水泥标号,以使修补后桥面的强度和承受力达到原桥面设计时的标准。

(3)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一般使用时间较长的旧桥,整个桥面普遍会出现较多的裂缝、剥离等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无法进行局部处理,但又无法把原有桥面重新浇筑混凝土。这时可以采用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在原有桥面上面,重新加铺一层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补强层。这样即可以修补大面积的裂缝、剥离等危害,又增加了桥面的强度,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设计要点分析:设计时,要考虑到车流量及路面承受车辆压力的实际状况,以设计相应的补强厚度和材料。

2.加大截面加固法

地面裂缝修补方案篇10

关键词:公路 大中修 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71-02

公路使用一定的年限后,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当破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须进行大中修,以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中修工程,即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的小型工程项目。大修工程,即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定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1 项目综述

1.1 项目概况

X038高新路(高刘至新仓)是目前合肥地区重要的干线公路,其中K16+000~K26+816.959段于2004年改建,路面宽9.0 m,路基宽12 m。

近年来,随着使用年限及交通量的不断增长,X038高新路部分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提高X038高新路道路使用性能,结合道路实际损坏状况及老路弯沉检测情况,对X038高新路择段进行大中修工程设计。

1.2 设计路段的确定

根据老路弯沉检测资料、路面破坏状态调查资料及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计划,确定X038高新路K16+000~K18+600、K22+611~K22+960作为设计路段,全长2.949 km。其中K16+000~K16+987.5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段,长约0.988 km,采取更换损坏板的方式进行维修处理;K16+987.5 ~K18+600、K22+611~K22+960段确定为大修补强段,长约1.962 km。

2 老路破坏状况调查

2.1 老路路面结构层钻芯取样情况

X038高新路老路结构层钻芯取样工作委托安徽国顺交通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检测公司实施,芯样情况表明,大修段沥青层厚度为7.0 cm,二灰碎石层厚度约20 cm,芯样完整,基层以下为石灰土层;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厚度24 cm,二灰碎石基层厚度20 cm,面板损坏处,基层芯样松散。

2.2 交通量情况

根据交通量月统计报表,计算得出该路段2009年日平均交通量为7511辆/日(折合成小客车)。结合该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预测竣工后12年的交通量年增长率为3.4%,交通量预测结果如表1。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2年,根据累计轴载计算设计弯沉值。

2.3 沥青路面老路弯沉检测情况

由贝克曼梁法测定本段老路回弹弯沉值:(0.01 mm)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

K16+987.5~K18+600段老路代表弯沉值为:40.9(0.01 mm)。

K22+000~K23+000段老路代表弯沉值为41.3(0.01 mm)。

3 老路路面状况评定

在仔细研究有关规范要求与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X038高新路路面状况进行评价。

(1)沥青路面病害主要表现为坑槽、沉陷为主;

(2)沥青路面强度采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作为评价指标。

K16+987.5~K18+600段:

K22+000~K23+000段: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K16+987.5~K18+000段PSSI值为:81.13(0.01 mm)。

K22+000~K23+000段PSSI值为:80.5(0.01 mm)。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指数90>PSSI≥80时,路面强度评价为“良”, 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90时,路面强度评价为“优”。

(3)沥青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

路面综合破损率DR经计算为:52.3。

沥青路面状况指数PCI为: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沥青路面状况指数PCI

结合沥青路面强度指数(PSSI)及路面状况指数(PCI)评定结果,可以看出该段路面结构强度较强,面层损坏严重,考虑到沿线病害较多,且多为坑槽、沉陷,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故进行大修补强设计。

(4)水泥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

路面综合破损率DR经计算为:23.5。

水泥路面状况指数PCI为: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沥青路面状况指数PCI

4 病害成因分析

4.1 水泥混凝土段

K16+000~K16+987.5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段病害主要为面板破碎、板角断裂、裂缝。

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路面基层、底基层等压实不足,经行车荷载作用下面板出现裂缝、板角断裂。

(2)雨水经裂缝及构造缝下渗,使得基层水毁,基层强度不足,经行车荷载作用下引起面板破碎。

4.2 沥青路面段

沥青路面病害形成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公路超载现象严重,导致部分路面出现沉陷等结构性破坏,出现大量龟裂、沉陷。

(2)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或冻胀作用,形成纵、横向裂缝。

沥青面层出现裂缝,雨水下渗,导致基层及路基水毁损坏,路面结构产生沉陷、坑槽等病害。

5 大修方案设计

5.1 补强方案拟定

5.1.1 沥青路面段

沥青路面段老路沥青层厚约7 cm,沿线沉陷、坑槽病害严重,结合路面状况评定及路面补强结构计算并依据业主意见确定大修补强方案如下。

K16+987.5~K18+600段铣刨原3 cm沥青上面层,对沿线病害进行处理后加铺补强结构:4 cmAC-13C+6 cmAC-20C+≥20 cm水泥稳定碎石。

K22+611~K22+960段对沿线病害进行处理后加铺补强结构:4 cmAC-13C+6 cmAC -20C+20cm二灰碎石+≥10 cm级配碎石。

对纵、横缝采用密封胶灌缝处理,对沉陷、坑槽、伴有沉陷的龟裂进行挖补处理(挖除老路面层及部分基层,重新20 cm基层)。

考虑水稳加铺层边缘难以压实,故对老路面边土路肩宽50 cm,深20 cm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反挖换填。

对起终点衔接处采取挖除老路结构层进行平顺衔接。

5.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段设计方案为:对严重破碎板、角隅断裂并有基底破坏等情况板块采用板块换板修补措施,对部分角隅断裂并有沉陷采取沥青砂+环氧树脂修补措施,对轻度裂缝、面板纵横向构造缝采用密封胶灌缝处理,对中等、严重裂缝采取以裂缝为中心线开槽进行灌缝处理,开槽宽度为20 cm,深度为5 cm,对表面坑洞、沉陷进行沥青修补处理。

5.2 平纵面及横断面设计

该项目平面线形完全拟合原平面线形。

纵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现有道路平、纵面,以现状道路中心高程控制设计,做好起终点衔接。

标准路段路面横坡度为2%,超高路段维持原横坡,横坡度于基层进行调整。

5.3 排水工程、路肩及沿线设施

补强路段抬高后土路肩予以培土,硬路肩按照行车道结构一并补强处理,路面雨水以横坡方式排出,拆除原路缘石重新做路缘石,原路基排水系统予以恢复、完善。

路面建成后,路面标线予以恢复;并根据现有交口情况增设缺失的道口标柱;更换损坏的标志牌,增设缺失的标志牌。

拆除损坏的公里碑,重新做公里碑。

路面补强抬高后,对沿线的警示桩予以抬高处理,并重新刷漆,缺失的警示桩予以增设,损坏的予以更换。

沿线交叉予以顺接,顺接路面结构形式根据不同道路等级采用不同结构形式。

5.4 沥青路面铣刨及病害处理

(1)采用铣刨机进行铣刨作业时应严格按预定厚度正确铣刨,应避免损坏下面层。铣刨应对不平整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突出部分加大铣刨厚度,对于低凹部分减小铣刨厚度,以使整体横坡度保持均匀一致。铣刨处理后,应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对铣刨后的旧料应避免泥土或其它杂质混入并及时收集,运送至拌和厂储备利用。

(2)对于局部病害的处理,技术人员现场确定挖补面积、位置,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①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病害连片、集中处理”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的轮廓线。

②沿所划轮廓线用切割机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现实际损坏深度大于设计中挖补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则应继续开挖至稳定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程量。

③采用人工持风镐配合凿岩机挖除原路面或采用合适的破碎机具将路面破碎。开挖时注意不使机械左右摆动,忽上忽下,挖槽要做到槽底稳定、清洁,槽壁水平面顺直,竖直面垂直。

④由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坑槽或沉陷,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对底基层及土基进行处理,如土基中含有淤泥,还应将淤泥彻底挖出,换填新料并夯实,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潮湿路段,应采取措施引出地下水并在基层下面加铺一层水稳性好的材料,最后重做面层。

⑤用小型压实机具或铁制手夯将填补好的部分压(夯)实。新填补的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

(3)对沿线纵、横缝采用密封胶灌缝处理。

道路密封胶是含沥青的人工合成胶,渗透性好,结合力强,优于传统沥青灌缝。其具有的优点是:灌缝效果好,能够做到饱满、平顺、整洁和美观;便于小型机械和人工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施工成本低。

(4)施工期间应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交通组织方式,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预告牌。

5.5 水泥混凝土路面段施工方案

5.5.1 混凝土破碎板的挖除及恢复

(1)切割:破碎面板维修前,先在破碎板上距横向缩缝4 cm且平行于横缩缝切割一道深约5 cm缝,防止破碎面板时引起相邻板块破损,整块板破碎后人工进行洗边,凿除4 cm宽砼,并将切割表面凿毛。

(2)破碎及清理:机械在破碎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面板周围的混凝土板块和触及基层,防止损坏完好的基层。机械在清理已破碎面层时人工要积极配合,同时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基层是否完好。尽可能的保留原有拉杆、传力杆,若拉杆、传力杆发生损坏,应该重新补设,应将破碎的混凝土碎块,清理运输运到指定的堆放场地。

(3)基层强度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整平;损坏、松散处应进行处理。基层损坏厚度小于8 cm,可直接浇筑与原面层标号相同砼;损坏厚度大于8 cm,应用C15素砼进行补强,其补强层顶面标高应与原路面基层顶面标高相同;厚度大于20 cm时应进行分层处理。

(4)浇筑混凝土。

5.5.2 拉杆设置

原混凝土板拉杆予以修复利用。

5.5.3 各类病害处治措施

(1)破碎板采取更换水泥混凝土板。

(2)板角、板边断裂出现沉陷、错台纵向位移1~3 cm左右时,采用同厚度的沥青砂+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并碾压密实。

(3)裂缝宽度在10~30 mm时,以裂缝为中心线,两侧各10 cm宽度范围内用曲线开槽器进行开槽(槽宽为20 cm,深度为5 cm),清除缝内杂物和灰尘,采用沥青砂+环氧树脂进行填缝。

(4)面板纵、横向构造缝及裂缝张开宽度在10 mm以下时,采用密封胶灌缝处理。

6 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和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今后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将成为一项主要任务。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也是不同于新建、改建工程设计的,它是通过对老路沿线水文地质和老路建养史的资料搜集,对老路路面强度、路面破坏状况等的调查和评价,结合公路管养部门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要求和远景规划要求,对老路的局部损坏进行改善、增建等维修措施,以达到预期目标要求,以及对相关附属设施进行完善的一项公路工程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JTGB01-2003.

[2]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JTGH10-2009.

[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JTGD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