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十篇

时间:2023-03-24 02:36: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1

一、营造阅读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样,要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课外阅读知识,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图书角”,通过购买丰富图书角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好书交换或者好书推荐,使学生之间形成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图书角读到更多的课外阅读书籍,积累知识,启迪心智。此外教师也可以创办“阅读乐园”,让学生通过读书卡、优美词句、警世名言的积累展示阅读成效,促进学生相互间交流沟通探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提供阅读时间,指导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感受课外内容的精彩世界,就需要学校在营造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熏陶情感,启迪心智,开阔视野,促进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学校,教师每周至少要为学生提供两节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假日期间,学生要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此外,在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外,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才会使阅读事半功倍,学生更加喜爱阅读,而不只是当成任务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报刊、杂文一类时可以进行泛读;阅读名著、故事、小说一类时可以通读,了解文章内容与表达的主要含义;对于比较经典的散文、古诗可以细读,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和蕴含的丰富情境……不同的阅读素材有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运用,真正使阅读充满效率,提升阅读的信心和成就感。

三、根据课内知识,拓展阅读素材

学生阅读的素材不是随便提供凭空而出的,教师需要根据课内知识和教材内容,为学生适时推荐科学合理的阅读素材,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又使学生基于课外阅读上对于所学的课内知识更加深刻,能够从中感悟到原本思考不到的情感,促进其对教材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例如:在讲解《窃读记》以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两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文章表达的情感更加理解,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推荐这两篇课文出处的书籍《城南旧事》,将课内知识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详细阅读书中的内容,理解作者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并通过作者对于读书的渴望、窃读的复杂心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阅读,喜欢阅读,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四、开展阅读活动,锻炼阅读能力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可以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精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活动中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到阅读的魅力所在,增强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升语文综合水平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好书推荐会”,让学生积极地讲述自己阅读过哪些好书,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哪些地方值得推荐给大家学习。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探讨,不仅对于自己?n外阅读的书籍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使其他同学能够了解和阅读这本书,扩大阅读面。也可以举办“阅读风采展示”,让学生将最近的阅读积累、阅读感悟通过文字、图画、朗诵等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促使学生对于阅读更加有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间得到相互的交流沟通,对于阅读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丰富自身文学内涵,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写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65-01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起到重要帮助,它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素材,在遇到开放式作为题目时,能够快速提炼出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且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找到合适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充实作文的内容,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写作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在学习方面自控力不强,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某件事中。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需要培养其对写作的兴趣,才能够使他们长时间专注于写作中。学生一旦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钻研写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写作的技巧。这样一来,写作就不会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尽可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素养。与课外读物相比,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通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对于固定的教学内容不敢兴趣。与此相反的是,课外读物多体现的是生活中的趣事,讲述的是各种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名人的传记。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外书籍,能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分析文章的能力。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会刻意将自己在书中读到的好词好句,应用到文章当中,充实文章的内容,避免内容空洞的现象。同时,阅读课外书籍也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不会出现模板式的作文。

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的读物。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多推荐故事类的读物;对于年级偏高的学生,推荐他们读一些名家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学习他人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积累书中优美词句,用到日后的作文写作中。

二、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中的故事,而需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学生才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与生活相脱节,那么学生所写出的作为则会显得空洞。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方面,课外阅读量的扩充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中发生的事,每件事体现的道理,提升自己的思考层次,使得作文更加有深度。

我们常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与我们每天生活的“社会”不能等同,两者差别很大。小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还没有机会真正与社会接触。但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帮助他们寻找通向社会的大门,使他们不仅能够了解身边的事情,还能够掌握世界重要事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老师应当严格的把关,筛选出符合学生心理能力、阅读能力的课外刊物,避免学生接触过多的社会敏感话题。通过多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同时也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升学生语文感知能力。当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生活的时候,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真正体现社会意识,展示自己的社会视野。

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慢慢积累

在作为学习的阶段中,教师应当将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阅读素养的培养方面。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提升阅读素养。写作素材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在面对任何写作话题的时候,都可以游刃有余,举出丰富的实例,充实文章的内容,使得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作者在写作时候的心境,同时了解在面对不同人物、风景时,作者的写作方式与写作技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对写作的理论进行讲解。但是因为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因为与实际缺乏联系,学生不容易记住,也不容易完全掌握。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就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边阅读、便分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在面对同样题材的作为时,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读过的文章,能够选择合适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

四、强加课外阅读量,符合时代的需求

在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考试中,作为通常是给定一段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内容的了解,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这种开放式的作文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语感的培养。多阅读课外读物,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在面对试卷中给定材料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出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同时结合该核心思想寻找自己看过的写作素材,拟定题目,开始写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语文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为了与时代的需求相接轨,老师也需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思考能力,这些都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占据了重要地位。老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知识面,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积累作为素材,分析文章中的内容,探索作者的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阅读来汲取更多有用的知识,通过写作来讲自己的知识输出。因此,可以说课外阅读与语文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谭文国,余兴莲,谭文凤;谈谈开展读书活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年08期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资源较少的问题,促使教师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的弊端

1.学生的兴趣不够

从根本上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导致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实施,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力。

2.课外阅读的指导性不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为主要目标,并没有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只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没有为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也没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换言之,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

1.挑选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升为课外阅读教学,其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意识,引导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挑选趣味性较强的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就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挑选趣味性强、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读物,如绘本读物、童话故事等。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利用故事的紧凑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分析,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阅读与学习了《韩信巧布背水阵》这一课后,教师抓住学生对韩信的敬佩和崇拜,组织学生阅读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提升,能够支撑课外阅读的开展。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分析古诗的中心,总结故事表达的精神和内涵,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正视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领略故事拥有的精彩内容的同时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运用自身的探究能力与阅读能力完成相应的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外,教师应该将学生个人的课外阅读上升为集体阅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生的阅读方法、角度和技巧,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了《孙悟空龙宫借宝》的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在学生集体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故事的情节,并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教师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积累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4

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对学生而言,读书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文章,必须走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读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指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他们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 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这种道理就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对我们认可的东西产生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系列能风靡全球了。

2. 课外阅读要能净化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正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多少实用的东西,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堂·吉诃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如《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净化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

二、 “儿童急走追黄蝶”——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该怎样读书的问题了。

主题句:开放——全新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他们就会生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阻断不了。那么,怎样既让孩子有兴趣,又让他们读有益书,读书有益呢?比较折衷的办法是: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益的读物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但有些书里也有小学生不宜的内容,比如《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水浒传》里血腥的打斗场面,《哈利·波特》中的冒险行为,等等。这就要求在阅读前教师加以引导,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切实提高学生选择、鉴赏的能力。

主题句:习惯——汲取知识的动力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但结果往往是习惯形成了,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让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于1978年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长度是25分钟。在这个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老师,当然还有学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什么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自己的读物。“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孩子们看看,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校长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个星期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 每个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我也在班内推行了午间20分钟的阅读课外书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不错,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得到了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后,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主题句:沟通——心灵相通的纽带

从教育的角度说,让学生喜欢读书,教师就应首先喜欢读书,要培养学生成为“读书人”,教师首先应成为“读书人”。教师通过读书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才能在推进课外阅读活动中承担起推荐读物、组织指导阅读活动与评价的任务,才能以一个学习者亲身验证过的方法指导和影响学生。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读”来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里的“读”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虽然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但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徜徉,获得心灵上的熏陶。总的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了解前人的优秀文化,获得心灵上的触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让他们在课后自由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描写动物、四季、景色的文章、诗歌、古诗词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名篇,在选择课外书籍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操之过急。同时,鼓励学生做摘抄,将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和段落抄录下来,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备下“粮仓”,还可鼓励学生写一些读后感,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两力”

“两力”指的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理解语句以及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写作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广泛地涉猎课外书籍,包括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学习课文《秋天》前,有经验的教师会搜集一些描写四季的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对四季的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课文来也会轻松许多。同时,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描写四季景色的素材,对日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小学教材中的许多修辞手法,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把名家名篇中的修辞与课堂所学结合比较,加深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这对提升学生的“两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修辞内容时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自由自主地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涉猎名家名篇,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手法,促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难的部分,学生“怕”学,老师“怕”教,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毫无亮点和吸引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写作素材、词语积累不够。阅读课外书籍,要及时摘录其中的语句。生动优美的,富含哲理的,表达独特的……这些语句韵味无穷,越读越妙,永远有品尝不尽的余香。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慢慢品尝其精妙,从中欣赏到日出日落的壮观雄伟,领悟到祖国山川的如诗如画,品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蕴涵,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可贵品质……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理解、欣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

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中心思想,或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或是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或是对英雄人物的称颂。好的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比如,爱国题材的文章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描写生活的文章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描写景色的文章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以及审美情趣;描写亲情的文章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描写社会的文章可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语文老师应为学生精心选择阅读书籍,加强对他们课外阅读的指导。

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塑造灵魂,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在文学作品中学会认识社会,懂得分辨是非,辨别美丑。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荡涤灵魂的一泓清泉,启迪着学生走向积极向上的人生。

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争取能让学生受益多多!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语文综合能力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基本能力就好比是大厦的根基,而课外阅读才是使大厦不断变高的砖石和泥浆,也是大厦屹立不倒的重要保证。

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感触良多,并且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但是却很难取得足够喜人的阅读效果。这正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足够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需要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营造课外阅读热烈氛围,结合现状制定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升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中,教师一贯的思路是“布置阅读任务、考察阅读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阅读当中,但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反感。学生往往认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更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意义。这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一。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往往是“想起来了就施施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这样难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重塑需要针对以上两个误区进行。首先,教师应当有“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课外阅读培养意识,通过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所在,真正发自内心地产生课外阅读欲望,自主地、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应当做好长期发力、长期坚持的准备,将课外阅读培养和语文能力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转化成一种工作习惯,让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自然地、持续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方法生硬、做法死板的情况,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应当坚持三点原则,即兴趣引导、读物引导和自身引导。兴趣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飞的猫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教师继续解释:“在《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中,猫咪就是会飞的,大家不信就去看看。”如此,方可自然、流畅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读物引导,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和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读物是很多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单、富有趣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自身引导,指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多阅读一些小学课外读物,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读书热、交流热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过程中,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集体倾向和潮流倾向,认为“别人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所以,如果多数学生都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一些对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为了充分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当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在班级层面,由语文教师牵头,多和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述给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耳濡目染地产生出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组织课外读物读后感作文大赛或观看课外读物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置身于一种“以课外阅读为荣”的环境当中,自发地融人到课外读物的海洋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生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应当在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及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重塑思路、改进方法、营造氛围,利用先进的培养策略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7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内在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为此,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2.构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环境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注意: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他们喜好的读物;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他们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2.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8

随着我国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日益加快,社会各界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视,与此同时语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小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能力作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教师制订了一系列提高阅读能力的措施。本文就例谈小学语文课内与内外阅读结合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课内外结合

俗话说:阅读使人进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知识的海洋。阅读书籍成为当代越来越流行的课外活动,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成为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打下基础。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其阅读书籍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制订一系列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措施和策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一名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将课内外的读物相结合是学生在已有语文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对新接受的文章进行分析和品味。下文就例谈小学语文课内与内外阅读结合做了相关介绍。

一、小学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不够充足

当代很多小学越来越重视升学率,父母和家长对于小学生都寄予厚望,为了能让其学习进步,在周末和暑假期间给学生安排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夏令营等,或者是才艺班,如:钢琴,吉他,绘画等。由于学生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因此,阅读的时间都会大大减少。在课堂上学生更没有时间阅读,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被老师安排的满满的,课余时间教师也会布置许多习题,作业习题完全占据了学生上课间隙的休息时间,这种安排使学生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内外阅读时间不足,对小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二)阅读方向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经常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但是很多小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不同的文章,更不知阅读对语文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说要多读书多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提高其整体的学业成绩,教师只是布置大量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然而完成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往往会使学生对阅读课内外的读物的时间大大的减少,即使有时间阅读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其对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课内与内外阅读结合的具体方法

(一)开创新型的阅读方式

在上阅读课选材时要将课内外的东西相结合创建新颖的阅读方式,应多和学生们接触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点和面,结合这些东西和课文内容,推荐给学生一些合适的书籍,使其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在阅读中获得相应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上多找些时间和同学分享读书心得,课内外的文章都可以,在分享中多加交流,用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提升彼此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中,提高自我。

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深刻认识作者的情感以及当时抗日战争的困难,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革命烈士陵园体会一下当时的处境,用自己的内心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当时的情感,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给学生推荐几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书籍,让其结合课内外阅读感受那时八路军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加努力,提高其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水平。

(二)多开展一些与课内外阅读有关的课外活动

课下教师可以组合学生进行一些关于近期语文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情景再现活动,根据学生自身对课内外文章阅读的理解,关于一些文章内容的情景进行创设再现,或者对作者提出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辩论和总结。利用课内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打下基础,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课下时间,一些关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社团,可以请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随意组队,对自身感兴趣的课内外文章进行自由阅读,根据其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文章内容情景再现或者对其所要表达的观点进行讨论,内容要积极向上。请部分教师当该次活动的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然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进而带动其它学生对语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参与,树立榜样的作用,少数带动多数推动学生语文的进步,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帮助小学生制定合适的课内外阅读计划

部分小学生在课下空余时间阅读时,往往找不到头绪,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阅读,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进而就会造成学生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对于教师应该在课上,给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阶段阅读的图书,并给予细致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培养其平时阅读正确的方法,提高语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能力,利用课内外于都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当代教育中倡导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关于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改善,更要采取正确的实施方法,利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平.语文教学:关注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3(4)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够代表学生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所以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积累知识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课外阅读就是课内阅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智力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课外阅读特别关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性过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随意性较大,盲目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许多小学生并不能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好玩或者看热闹,甚至是跟风,还有一些孩子过于投身于卡通书籍和动漫书籍,而保持理性观点对待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缺乏独立自主选择合理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课外书籍选择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有许多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也有许多学生喜欢浏览式阅读,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翻来覆去地翻书而阅读却很少。事实上,读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但是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读书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果有的话,需要帮助他们改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保证阅读质量。

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

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疑惑,例如找不到好看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等,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是太少,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甚至认为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重要得多,只要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为严重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的地位与课内阅读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当对它们一视同仁,二者都要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1.遵循目标原则

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首先搞清楚我们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外阅读,答案就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这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方向,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阅读的高效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必须使活动具有计划性,让学生所做的阅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备课时,教师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学生所设置的阅读计划必须要反复推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由浅入深。

3.遵循兴趣原则

我们都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心甘情愿投入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它,熟悉它,掌握它,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阅读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传记的名字,如果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对这些内容进行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记忆就会不牢,如果我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记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偏爱的阅读方向,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在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价值、有涵养的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乐趣,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1.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

俗话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中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校园文化做大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中正在建设“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栏,阅读栏里包括报纸和期刊,学校每天都要对里面的报纸进行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杂志的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研讨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他们在阅读之中的所见所得,交流他们各自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活跃整体的课外阅读气氛,提升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

2.班级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单学校要设置阅读栏,每个班级中也都应当设置一个阅读角,培育良好阅读风尚。图书角的建立离不开图书资源,而图书资源的来源可以由全体学生集资购买,也可以由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从而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角,图书应当进行适当分类,也要在图书角周围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励志奋进的条幅,营造读书气氛。图书角的管理可以由班级学生轮流,定期对那里面的图书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教师应当进行合理指导

由于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学习经验也不丰富,所以,对待阅读普遍缺乏高效率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当传授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首先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优美句子的摘抄和疑难问题点的批注,阅读结束之后,也要引导他们进行心得体会的总结,做好读书笔记。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每天都进行阅读,每天都不能间断,将阅读真正作为自己的朋友,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不断对于这一方面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并且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①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获得与他们所接受的阅读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组成阅读教学的两个部分。形象的说法是两翼,缺一不可。 课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课内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吕淑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现在的语文教学重点放在了课内,课外阅读的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这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1.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做得不好。很多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功近利,认为课外阅读会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影响教学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很少有阅读的机会,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老师们安排在记课本、背课本上了。老师们对他们很少有应有的阅读引导。岂不知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引导得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搞得比较好,无论是阅读习惯、阅读范围还是阅读数量,都明显的好于其他班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知识面丰富;反之,阅读能力就差,知识面狭窄。

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考试大纲进行的,只有考试的内容才能成为教学的重点,除此之外的都会被打上“不必要”的烙印而被老师们封存。一切都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繁琐冗长,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啃书本,不愿涉足课外阅读,更不懂阅读方法。虽然语文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现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的话。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其次,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够。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阅读面不广,而且他们自身还不可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能。这样即使他们有阅读的愿望也会因为不能很好的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对阅读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整体的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

另外,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不是被老师们就是被家长们安排地满满的,为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很少能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喜欢或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即使偶尔有一点课外阅读也因为同学间、师生间没有交流而使课外阅读流于一种形式。

2.客观条件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2.1 阅读对象单一、阅读数量不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可在大多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寥寥无几。一本作文选都是多人传读;就连大多学生喜欢的故事书,也只是偶尔会有学生有一两本。这样学生就很少能有机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书籍,如科技书籍和生活书籍等。显然,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虽然造成这些原因的是多种客观因素,如本地的经济条件、各项设施条件等。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有意识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想读书、要读书。通过学生的阅读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对新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中的作品,有80%以上的甚至不能说出5部以上的书名。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

2.2 阅读环境较差。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学校、家庭是构成学生课外阅读场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