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22 07:21:56

综合英语课程

综合英语课程篇1

关键词: 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课程内容 职业设计 实施过程

一、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和以“外语加技能”为特色的经贸类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重要学习和能力训练组块,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有机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人际沟通,掌握自我推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能运用所学5项技能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有效学习,以及课后自学、复习和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实施,对实现“掌握开展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等知识目标和“会做较强的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内的商务日常工作”、“会通过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帮助开展基本商务活动”等能力目标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在高中阶段养成一定的英语学习习惯。综合英语主要着重于从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能力,显性指标是学生必须通过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CET-4。本课程共计2学期120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但重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从学生的学习背景分析入手,继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客观分析,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渗透及训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彼此交互反思反馈、互相促进,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引领下,指导大部分学生在一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课程的职业定位设计

本课程的特点是语言的基础训练和提高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照搬项目化教学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和模式,主要依然采用学科教学体系。所不同的是:本课程坚决杜绝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或传统的结构—功能式的解剖式教学方法,以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载体,重视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层次。

(三)课程实施方式及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三、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现代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外语能力为任务驱动,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项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搜集信息,进行背景知识的查询和拓展,领会语言能力提高的技巧,培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和职业素质,最终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推销、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主题上网查询背景资料;能够根据组员性格特点、个人专长进行合理分组,并做好小组合作活动;能够策划、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校园内外完成调查问卷;能够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定位,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进工厂、车间、超市参观,并就自己关心的主题开展一般英语学习研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长期(学年)和短期(学期和月、周)的学习计划,并重视计划的过程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够找准自身的学习风格,并就自己的弱项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加以运用,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能够大胆上台表达观点,具备自我分析和自我推销的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进行适当整合,用PPT的形式开展全班交流活动。

2.知识目标

熟悉构词法基本规则,并能运用构词规律分析词源;掌握所面临问题与挑战的英语表达法,并能进行即兴评论;了解翻译技巧——词义的引申,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句子的功能(主题句、细节支撑句和总结句);掌握四级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增补,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时间顺序法;掌握叙述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省词,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按照步骤法;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词类转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空间转换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分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合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比较和对比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it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优劣对比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as的译法,熟悉机构或组织的撰写方法;掌握英文广告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倍数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否定句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

3.素质目标

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按规范办事、做事细致认真;能与他人交流、很好地沟通分享,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能面对出现各种机遇和威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感知社会,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对未来进行职业准备规划;能开拓性地设计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具有创新精神;能较好地概括、编写与职业相关的文案;能运用英语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质量较高的四级作文。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情境教学范例: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再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由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组编。该教材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日常交际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交际任务及其交际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说、考一体化,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学生自我表达训练一体化。3.内容表现形式:选用以任务型教学为导向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强化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3.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回答问题,采取百分制考核;期中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40%。

参考文献:

综合英语课程篇2

关键词:平衡教学法;综合英语;意义与形式

综合英语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也不应该是机械的朗读和背诵。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去阅读、欣赏英语课文,并且吸取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中的精华,使之成为学生自身具有的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每周6~8课时。英语专业课依据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分别设置课程。顾名思义,综合英语是将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灵活过渡,使学生的五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 平衡教学法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kehan于1998年发表的《语言学习的认识法》中提出平衡教学法,即“形式与意义的平衡,及对二者注意力的交替”。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信息处理的自然规律,使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形式与意义之间平衡交替,最终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peter skehan同时提出平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①选取一定范围的目标结构。②选取符合使用环境的任务。③选择并操作任务使其达到平衡的目标。④通过控制注意力尽可能使学生注意到形式。⑤重复训练。

五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四原则又最为重要。第四原则的操作可分为任务前、中、后三个步骤。www.133229.CoM在组织任务前活动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语言形式。在进行任务中活动时,应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在意义与形式间切换。在任务后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表现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不论何种活动,皆以达到意义与形式的平衡为最终目标。peter skehan最为担忧的是如何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这种平衡。

3. 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平衡法

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分为教授和练习两部分。教授是为了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其中既包括词法语法知识,也包括文语义文化甚至文体知识。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语言再创造,逐渐形成其内在的语言体系。教授与练习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3.1 教授中的平衡法

目前国内综合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多讲授生单词新语法,而忽略文章本身的意义。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背好单词就能学好英语。有些老师课堂上过分专注单词,在讲课文的同时穿插讲相当多的单词。这无疑会分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不少新单词,却没能清楚文章的脉络,更不用说对美文的欣赏。

根据综合英语课时的充足性,笔者认为在讲解新课之前花两个课时详细讲解重要的生单词及语法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保证课堂上的练习频率,又可避免讲解课文过程中发散过广减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但涉及习语或词性活用等知识倒不如在课文讲解中进行,一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可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阅读能力,实现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课文讲解过程中,则不宜过多注意单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字里行间的意义上来。遇到前堂课介绍过的新知识,可简单带过稍加巩固,但仍以理解文章意义为根本目的。这样既可增强教授的节奏性,也可减轻学生的注意力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2 练习中的平衡法

准确性,流畅性,及复杂性是衡量内部语言系统的三个指数。准确性衡量语言系统无误程度。流畅性衡量交际的语速。复杂性衡量句法结构和词汇的复杂程度。在语言产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他必须决定到底需要更加注意哪一方面。注意了一个方面,另外两个方面自然会受影响。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掌握好学生语言产出的环境,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peter skehan的观点,所选的任务必须以意义为重心,体现真实的交际环境,任务必须完成,以及结果易衡量。

在综合英语课程的语法练习中,可就重要语法进行专项练习。翻译练习则可根据重要词汇设计,同源词、词性活用等皆可并入练习内容。口语练习中,可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新学词汇及句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及听力也会得到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应以要表达的意义为出发点,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形式上,以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 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巧妙运用平衡教学法,适当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有利于整个课堂的推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综合英语课程篇3

关键词:综合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互动小组讨论

1.导语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尽管目前的综合英语教学力求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整个教学仍然拘泥于词汇、语法、课文翻译的“老三段”模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或是过多地围绕语言点展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实,好的课堂气氛应当是活泼而不松散,严肃而不沉闷,紧张而不压抑,轻松而不懈怠,而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下面笔者就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精读和翻译等部分谈谈怎样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2.综合英语教学中,听说、精读、翻译部分实践环节的落实

2.1听说部分

听说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听说训练中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被动地听。还有一些教员甚至认为听说这个环节可以略讲,甚至一笔带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国自加入WTO以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就听说而言,应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方说,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用的句型或词组,让学生自己寻找搭档,临时编成一段对话;或者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情境,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用英语交流完成老师预定的任务。选材应该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如,我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听说部分就给学生讲到了这样一个话题:Jumping from Job to Job(跳槽)。当今社会,频繁跳槽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刚刚工作毕业的大学生,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我叫学生自己先做出判断,把赞成跳槽的学生编为A组,持反对态度的编为B组,并在黑板上写下:Arguments for和Arguments against。先分组讨论10分钟,在讨论中学生不会表达的单词我写在黑板上,然后A、B组进行辩论。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辩论开始后,同学们开始了舌战。没想到同学们在集体优势的发挥下,辩论进行得激烈而又有序。同学们不仅找出了许多论据,还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论证。虽然同学们的表达存在着一些语言方面的问题,例如语法、句子结构,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交流的兴致。最后,我作为主持人,高度评价了这次辩论会,同时做出了结论,并提醒同学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活动很有吸引力,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以后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其实,在听说实践环节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方法。比方说看图说话、故事接龙等等,选用轻松、活泼的主题,那么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精读部分

精读教学过程是综合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单词、语法,然后逐一翻译文中的句子,解释语言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即使教师精心备课,讲课很有条理,语言点讲得详细具体,但课堂上学生没有什么反应,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笔者认为,在讲解课文前,先应该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这可以预先布置学生自己去搜查相关资料。例如我在讲《新编实用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课后先去搜查中西方国家的人见面寒暄时所说的话,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学生们其实对文化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于是纷纷去图书馆,上网寻找相关资料。在正式上课前,我随意点了几位学生,让他们谈谈中西文化差异,其他学生适当补充,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联系本课当中提到的相关知识,我稍作补充。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精读课的教学中,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用情境导入法。例如,我在讲课文《Forgiving my father》一课中时,课前,我先用英语提问:“你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爸爸曾经对你做过错事,你会原谅他吗?”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纷纷发表观点。学生们用不同的形容词形容自己的爸爸,同时还回忆了爸爸和自己曾经的误会以及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作者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为什么作者要原谅他的爸爸呢?”很快就把学生的心拉进了课本中。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都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听,直到最后故事结束才解开心中的疑团。因此,在精读课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原来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上多讲、精讲词汇转到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发表看法、观点以及实际语言点的操练。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和练习机会,同时也在学生中创造一种积极开放、乐于接受所授语言及文化的心态。

2.3翻译部分

翻译是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综合英语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能力。翻译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翻译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基本功,还要求译者有广博的知识面。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如何实施综合英语中的翻译教学缺乏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故教学效果不理想。“综合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必须在不占用过多“综合英语”课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能利用“综合英语”课本身的优势,见缝插针,为学生穿插讲解基本翻译理论与技巧,同时在有限的课堂练习中进行有效地实践。例如,在教学生语言点时,教师可以自己用该词或词组先造一个句子,让学生即席口头翻译。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译能力。在课堂上中译英、英译中的练习中,让学生按照上课所学的表达方式先自己动手把翻译做完,然后教师把全班按“成绩搭配”分组,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修改。他们可以讨论用词、时态、句子成分的顺序等等,最后每组交上自己满意的答案,教师再逐一对上交的翻译练习进行讲评。这样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仅掌握了该语言点,而且在词汇与语法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有许多教员总是抱怨翻译教学枯燥无味,其实如果我们很好地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落实综合英语实践教学环节其实就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员应该以一种亲切、热情的人格魅力、感染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更加放松,从而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作者刘晓芳系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综合英语课程篇4

关键词:综合英语 精品课程 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2-02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与篇章结构、语言功能),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综合英语》课程的特点

《综合英语》课程主要有三大特点:(1)综合性:它主要表现为技能训练的综合性。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2)系统性:它具体体现在使用教材和知识点讲解的系统性,不断扩大词汇量、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等。口语练习、阅读和写作技能也循序渐进的加深。(3)实用性:它具体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在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

《综合英语》在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起着引领和主导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考试为中心(TEM-4,TEM-8),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再现产出的方式。学生要掌握的是词汇、语法、课文加练习。这种传统教育特点与当前改革的形势背道而驰,特别是与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不合拍,应当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将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基础为目标。

3 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精品课程的建设改革需要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来支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推进改革,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种。

3.1 科学合理配置的强大师资力量

本课程师资队伍中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分配较均衡,老、中、青三结合,同时还聘请校外的专家来学校指导教学。教师队伍中四位年轻教师曾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受英语专业技能培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特色鲜明。

3.2 教材的权威性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成效。我们使用的《综合英语》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4册,总主编杨立民)。该教材具有内在的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呼应,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

3.3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与课堂表演、演讲等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3]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实践操练得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2]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剧本时,除了对剧本的结构、人物、背景知识及文中的语言、语法点的传授外,让学生按角色朗读课文,并在学完整篇剧本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了解到在某种语境下的口头表达模式,提高了他们语言运用能力。如果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在学完课文后,不是学生做口头练习,其中包括复述课文,提出己见,或对课文中论点进行讨论或辩论,并选出两名学生主持讨论会或辩论会。这样做,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点。

(3)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综合性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我们采用了课前3~5分钟的小演讲(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轮流上台演讲),选题不限。有有关当前时事(如汶川地震)有寓言故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趣闻,有励志故事,有养生之道等等。如:There is no great success without great commitment.Confidence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Tips for learning English well; How to keep a good mood;How to keep fit.

演讲不仅锻炼了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演讲的胆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4]在阐明观点的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维,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接下来即“点评”演讲内容。在每次演讲后,学生们都会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点评演讲内容。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思维及口语综合性表达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改善教学环境。

多媒体软件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资料丰富,信息量大,其容量、使用功能、新颖程度为普通教科书所不及,在教学中显得十分方便。[4]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其视觉及听觉器官,紧跟变化中的设备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从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本课程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之以校园网、因特网,最大限度地实现多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电子习题、音视频材料、在线词典等)呈现形式的网络化。

(1)教学资源在线化、网络化:本课程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之以校园网、因特网,最大限度地实现多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电子习题、音视频材料、在线词典等)呈现形式的网络化。

(2)教学设计灵活、开放:本课程融会体验式、发现式、探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理念,依照“内容驱动”教法的原则,立足课堂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协作性和人文性,大量运用图、文、声、像等可视化、可听化手段,灵活采用讲解型、讨论型、交际型、任务型、内容型等授课形式,力求教学活动务实高效。

(3)教学、科研互为依托:本课程组按照“以研促教,以教立研”的思路,一方面大力开展教学科研,确保教学行为始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依托,也确保教革探索始终有明晰的方向和永不枯竭的目标;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现代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学习和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努力从教学实践中挖掘科研素材。

(5)第二课堂与《综合英语》教学相辅相成。

针对我系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第二课堂的丰富经验,在充分征求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英语专业教研室修订了实践性环节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围绕《综合英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有力衔接而修订。因为综合英语强调听、说、读、写、译这5项技能的全面培养,并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提高。

①在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初级阶段,设置了“英语语音模仿比赛”,由综合英语老师组织并安排初赛和决赛,因为综英老师承担语音和综英课的教学,充分了解学生语音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来进一步纠正学生的语音发音,同时检验综英和语音课的教学。

②在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发展阶段设置了“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话剧表演比赛”。这两项比赛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思考能力、语言和肢体的表现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我系大二学生在本学年举行的这两项比赛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与综合英语平时的教学也是密不可分的。每次综合英语课的前5~6分钟,老师会将时间教给学生作一次简短的演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对他的演讲进行讨论或做出评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思辨能力,也给了每个同学多次机会走上讲台,锻炼了他们的上台的勇气。另外,每学期的综英课会有一二个单元让学生自己改编课文进行话剧表演,不仅大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对课文的驾驭能力和变现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而话剧表演比赛让他们的英语表演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是综合英语课堂的延伸和完善。

③在三年级的英语学习提高和完善阶段,虽然学生的综合英语课已经学完,但在口译和笔译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强化。两年的《综合英语》的教学为学生的翻译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后期《英汉互译》课程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因此,在三年级设置了“英语笔译实践”环节,这是是对学生翻译能力的一次非常好的检验。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及思辨能力,设置了“英语辩论赛实践”环节。

4 结语

《综合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项目组老中青三结合的团队精神。精品课程精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校领导及外语系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团队全体成员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团队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涌现出更多地青年骨干教师,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将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建设成为更具特色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何七香.《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之初探―― 以昆明理工大学建桥学院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52-153.

[2] 毛亮清.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气氛的几种有效方法[J].九江师专学报,2003(2):87-89.

综合英语课程篇5

关键词:ESP;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范健(1975-),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 开封 4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和河南大学12批校改项目的中期成果之一、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项目编号:SKL-2012-1602)、河南大学第十二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W-1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63-02

一、ESP发展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和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相对应,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随着二战后美国的崛起,英语成为国际交流间最通用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逐渐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向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相关的多种需求相联系。在此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统计显示,当今英语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

系统功能语法的创立者韩礼德在其《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一书中最早提出ESP一词。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ESP已经形成了一套颇具规模的教育理念。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句型操练法(sentence pattern drills)、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巧和策略的注重(skills and strategies)和目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二、ESP研究和课程设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ESP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教学改革的推进,ESP的发展渐入佳境。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007年7月在其基础上,教育部重新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将大学英语学习分为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层次。在较高和更高两个层次中,《要求》均明确指出大学生应该具有本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如较高层次指出大学生应能阅读专业综述性文献,更高层次要求学生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在大纲的指引下,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ESP课程。王芳敏在其硕士论文《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课程设置》中利用网络,对100所大学ESP课程开设情况作了调查。多数学校(61所)设置了ESP课程,但是课程的类型有限,最广为开设的是“商务英语”。对于大学,尤其是专业众多的综合性大学,如何全方位的开设ESP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仍旧是研究的难点之一。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为例,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院校,全校需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学院共28个,近80个专业,三万余名本科生。目前只有教科院和医学院将教育英语和医学英语作为专业课程进行开设,而大学英语教学目前主要限于公共英语教学,除此之外开设了一些人文社科类英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美概况”等。

三、ESP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课程设置

为了研究如何在综合性大学进行ESP课程设置,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资料,以“专门用途英语”为检索词,检索日期为200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0日,一共有1360条记录,同时以“课程设置”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共有172篇文章。文章有从特定的课程,如“商贸英语”、“医学英语”、“体育英语”、“旅游英语”等进行研究;也有探讨专业性学院、高职高专ESP设置,但基本上没有探讨如何在综合性院校设置ESP课程。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必须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纵观多位语言学家的观点,不管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如何变更,ESP教学始终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核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各位研究者和自身的研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在综合性大学设置ESP课程。

1.ESP和EGP教学的结合

因其鲜明的特点,ESP有别于EGP,但两者并非是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哈金森和沃特斯指出“虽然专门用途英语有其特殊的语言特性,但并不存在某种特殊的语言种类。换言之,“不应该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有别于普通英语的特种语言,两者之间的共性大于特殊性。”①1991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将英语学习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性阅读阶段。在学习者掌握了听、说、读、写等基本技巧之后,第二阶段应该能够读懂简单的专业性文章。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EGP和ESP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EGP旨在发展学习者的一般性英语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巧。ESP则是和学习者未来的职业需求密切相连。EGP是ESP的准备阶段,而ESP是EGP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为此,大学生在大学中完成EGP的学习,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可进行ESP的学习。

2.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和时段进行课程设置,分级教学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发展迅速,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在河南大学新生初入学的英语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具备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对这些学生来说完全是知识的重复,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师资资源。

面对这样的现状,分级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方法。通过考试,将学生按成绩和能力分为不同的级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缩短基础英语的学习时间。河南大学通过入学初的英语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三级的学生,也就是最好的5%的学生,只需要进行一个学年的英语学习。其次15%的学生进入到二级班,需要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而余下的80%的学生仍要进行4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分级教学一方面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重复。

学生只要达到基础英语要求,按照规定,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ESP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ESP课程,通过考试拿到合适的学分。在河南大学,EGP是必修课,ESP是选修课。笔者认为,从学生的专业角度考虑,完全可以把ESP列为必修课程。

3.根据不同的专业结构来设置课程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目前最通用的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二分法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职业和学术英语两个大分支,而学术英语又再次分为专门类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类学术英语(EAP)。三分法则将ESP课程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三个分支;每个分支又可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英语两个次分支。在综合性院校进行ESP教学,笔者更倾向于以学科分类为主线的三分法。

首先,《要求》的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均规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从学术角度出发,可以对所有学生开设“英文文献检索”和“英文论文写作”等公修课程。

其次,不必对每一个学科都设有专门的ESP课程,而是按照相似性将学科进行归纳。如医学院、护理学院和药学院可以设置统一的医学英语课程;社科类完全可以采用统一的阅读课程。这样可以避免设立过多的ESP课程造成师资浪费。除此之外,综合性大学学科众多,应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应用到课程中,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ESP教学。同时,教材应该不断进行重评估和更新,做到教材的与时俱进。

最后,ESP教学不必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全部掌握,应更注重学生语篇阅读能力和专业词汇能力的掌握。

4.完善ESP评估测试体系

ESP在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测试和评估。单纯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ESP教学应该从语言知识﹑文化背景﹑情感交流﹑应用沟通以及学习策略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除此之外,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也是学生ESP考核的重要方面。ESP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评估和考核的设置必须以学习者未来的发展为原则。除了单纯的笔试以外,应采取新型的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和文化素养。

专门用途英语的形成性评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以及教务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性评估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外作业的提交﹑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访谈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考核,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随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及安排。除此之外,可以建议学生参加职场采用率较高的考试来代替相关的ESP课程考核,如博思﹑托业﹑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等。

四、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置适切的ESP课程,是培养集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一身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综合性大学专业众多,学生人数众多,这些都是ESP课程设置的不利因素。但是相信随着中国ESP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及在综合性大学ESP课程的持续开设,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地提高,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服务,同时也利于学生的职业前景。

注释:

①Hutchinson,T.,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3.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Wilkins,D.A..Notional Syllabu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综合英语课程篇6

关键词:平衡教学法;综合英语;意义与形式

综合英语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也不应该是机械的朗读和背诵。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去阅读、欣赏英语课文,并且吸取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中的精华,使之成为学生自身具有的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每周6~8课时。英语专业课依据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分别设置课程。顾名思义,综合英语是将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灵活过渡,使学生的五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 平衡教学法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kehan于1998年发表的《语言学习的认识法》中提出平衡教学法,即“形式与意义的平衡,及对二者注意力的交替”。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信息处理的自然规律,使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形式与意义之间平衡交替,最终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Peter Skehan同时提出平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①选取一定范围的目标结构。②选取符合使用环境的任务。③选择并操作任务使其达到平衡的目标。④通过控制注意力尽可能使学生注意到形式。⑤重复训练。

五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四原则又最为重要。第四原则的操作可分为任务前、中、后三个步骤。在组织任务前活动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语言形式。在进行任务中活动时,应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在意义与形式间切换。在任务后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表现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不论何种活动,皆以达到意义与形式的平衡为最终目标。Peter Skehan最为担忧的是如何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这种平衡。

3. 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平衡法

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分为教授和练习两部分。教授是为了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其中既包括词法语法知识,也包括文语义文化甚至文体知识。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语言再创造,逐渐形成其内在的语言体系。教授与练习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3.1 教授中的平衡法

目前国内综合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多讲授生单词新语法,而忽略文章本身的意义。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背好单词就能学好英语。有些老师课堂上过分专注单词,在讲课文的同时穿插讲相当多的单词。这无疑会分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不少新单词,却没能清楚文章的脉络,更不用说对美文的欣赏。

根据综合英语课时的充足性,笔者认为在讲解新课之前花两个课时详细讲解重要的生单词及语法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保证课堂上的练习频率,又可避免讲解课文过程中发散过广减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但涉及习语或词性活用等知识倒不如在课文讲解中进行,一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可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阅读能力,实现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课文讲解过程中,则不宜过多注意单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字里行间的意义上来。遇到前堂课介绍过的新知识,可简单带过稍加巩固,但仍以理解文章意义为根本目的。这样既可增强教授的节奏性,也可减轻学生的注意力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2 练习中的平衡法

准确性,流畅性,及复杂性是衡量内部语言系统的三个指数。准确性衡量语言系统无误程度。流畅性衡量交际的语速。复杂性衡量句法结构和词汇的复杂程度。在语言产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他必须决定到底需要更加注意哪一方面。注意了一个方面,另外两个方面自然会受影响。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掌握好学生语言产出的环境,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Peter Skehan的观点,所选的任务必须以意义为重心,体现真实的交际环境,任务必须完成,以及结果易衡量。

在综合英语课程的语法练习中,可就重要语法进行专项练习。翻译练习则可根据重要词汇设计,同源词、词性活用等皆可并入练习内容。口语练习中,可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新学词汇及句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及听力也会得到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应以要表达的意义为出发点,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形式上,以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 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巧妙运用平衡教学法,适当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有利于整个课堂的推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综合英语课程篇7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20-01

公共英语是一门除英语专业研究生外其他专业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现阶段,在高校趋于综合性培养目标的学科专业设置和金融危机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北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问题

1985年,原吉林医学院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北华大学成立,由原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和吉林师范学院、吉林电气专科学校四所学校合并而成。作为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211人,分布在24个学院,横跨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工商管理、风景园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数学、专门史、美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五十多个专业及学科。2015年10月,针对学校2014级的各个专业研究生,教师抽取其中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了封闭式的问卷调查,最后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75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得到研究生对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和其自身学习成果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公共英语近一年时间的学习,38.78%的研究生认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高”;49.45%的研究生同意“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认为能够流畅自如表达自己想法”的研究生仅占16.94%;“能够独立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的英文摘要”的研究生占17.71%;超过一半(约50.97%)的研究生“听说能力仍旧是其薄弱环节”;仅有近四分之一(约27.1%)的研究生“提高了其英汉互译能力”。通过统计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到结论,对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未能达到使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而且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现阶段对有关英语的需求。目前,学校仍旧运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模式进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分为“读写”“听说”两个部分,其中读写部分有80个学时,听说部分为20个学时,而在仅有的20个听说学时中,听的学时比例又明显多于说的学时比例。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研究生对于公共英语的学习时间仅有研一的必修课阶段,之后并没有安排其他时间进行公共英语学习。目前这种以阅读为主,并不重视听、写、说、译等能力的训练的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现今对英语能力有着更高要求的研究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的基础训练,对大学生来说是低级的重复,没有达到研究生阶段对专业英语的要求。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

为达到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将公共英语的学习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设置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设置依据各课程能够完成的交际功能进行,而非不同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的不同方面。“设置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保证两年学习时间不中断,研究生一年级进行英语必修课程学习,研究生二年级进行英语选修课学习”,近八成的研究生支持这样的课程设计。学校作为省属的综合性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科专业多样复杂,入学时每个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因此设置相关的英语基础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统一的培训以提升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显得尤为必要。78.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专业英语选修课,如医学英语、财务英语、艺术英语、金融英语、体育英语、林业英语等”;另外有多数大学生支持进行不同专业英语文献的选读。依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的相关要求,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本专业常用词汇量,能够阅读本学科的英文文献资料,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达到15万~20万英文词(包含著作、期刊、教材、文摘等)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量;能够英汉互译本专业各种资料,在借助词典的前提下做到译文通顺,并且理解无误;能够撰写英文的论文摘要,做到表达无重大语言错误并能够准确表达意愿;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每个大学生应该完成不少于10篇的英文文献综述及摘要等,这样的专业英语学习才能有益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除此之外,近六成的研究生希望开设较为实用的选修课,如有关报刊英语、高级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英语等。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开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提升了英语课程的实用价值。

三、结束语

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考虑本校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进行教学的现状,为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致力于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辜同清.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08).

综合英语课程篇8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学校层面

1.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专业技能技术代替学生全面素质的现象,学校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当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部,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偏离了轨道;认为让学生学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专业相对对口的好工作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今后上岗所需职业素养,偏离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

2.不少课程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科体系相对复杂,教学模式依然陈旧,实际已脱离市场和企业需求,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不接轨”,对未来职业岗位存在“雾里看花”的状态,毕业生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要求差距较大。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及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体错位。英语课堂教学通常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由于英语课程普遍被压缩,教师利用被压缩的课时,快速追赶教学进度,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一言堂”“满堂灌”比比皆是。学生未能通过英语上课和自我学习、实践,内化成为综合素质,学生也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A、B级英语过级率,虽然英语等级水平考试对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更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大学英语教材难以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还是把本科英语教材适当进行删减或者选出一些部分深化,或请部分一线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或由出版社组织若干老师编写;这些教材总体上相对缺乏实用性、应用性。虽然高职英语有《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等多套国家统编教材,但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学、实用的教材体系。

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英语技能鉴定相脱节。高职英语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落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和动态的职业发展之间的链接还未建立。在社会上认可的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和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不匹配,学生需要参加额外的技能培训才能顺利通过社会认可的英语技能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手段不科学。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传递的只是英语知识的评价,而不能评价学生的英语技能;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情况相对比较好评价,但他们真正拥有的英语技能却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传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对其职业素质助推甚微。

(二)高职院校学生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素质偏低的情况。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合作意识差,难以融入企业团队中,更不能适应团队合作项目的要求;毕业生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主动性差的状况,其职业素质普遍低于其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还是较低,语言基础较差,学习动机模糊,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语用意识,英语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机械的记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是“以人为本”,达到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全面的、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发展。要围绕社会需求,制定就业导向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目标,制定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美国“职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大卫?斯尼登在其“社会效用理论”中曾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使职业者适合产业的直接需求。

立德树人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道德的知识和观念,而是在于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道德行动的种子,在于发展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学生的“知”与“行”的结合,保障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另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标准决定的。高职院校应深入社会和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特色,强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哪些核心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及素质;通过生源分析,明确培养对象现有的基本信息,综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并加以贯彻实施。要紧紧围绕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大学英语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以“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为原则,突出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英语技能训练,服务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要突破狭窄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的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交流所需要的英语人才,要改变大学英语一成不变的必修课体制,大胆鼓励开设限定选修及任意选修课程,转向实用化英语教学,满足就业岗位及职场交往时所需英语技能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致力于构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体系。要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与学生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的发展。改变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功夫在外”的局面。大学英语课程要全面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模式。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学习的内容,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学分制增加了教与学空间的自由度,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要,突出了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这是大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大学英语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融汇到实践活动中,英语教师要经常带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英语技能的真正需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有的放矢。要创设大学英语课程的语言运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各种场合与机会,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进行英语情景对话,给英语电影片段配音,学唱英语歌曲等,有意识地给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案,构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适应的评估系统。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终结性评估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水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和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情景模拟训练室、英语影视欣赏、英语专题讲座、英语协会、英文网站,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如英语词汇竞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

综合英语课程篇9

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整合创新实践综合英语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然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应有特色,没有彰显其“师范性”和“专科性”的特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教师教育的目标特征相对模糊,忽视专科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制、生源、培养层次等要素考虑不周,多为本科专业的简单压缩。

一、教学内容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

综合英语课程设计依托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主动建构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情景创设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目前的英语教学重点依然在词语和句法结构的操练上,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成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综合英语实际教学情况分析

尽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制、生源质量、师资等要素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但这种区别往往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被无奈或无意地忽略了。认为专科英语教学与本科英语教学的区别只限于学习年限短一些,学习内容少一些、简单一些,从而忽略了由于本科与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生源质量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加之两类不同层次的院校师资力量的差异,盲目地套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后果一,是失去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类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院校特色。后果二,是套用和模仿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难度大、形式呆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后果三,是教学计划往往不能够按时完成,带有随意性,失去了教学计划应有的严肃性。

三、综合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及成效

1.教学内容整合

把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训练纳入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说”为突破,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扎实、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是师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最基本专业素质。整合教材内容,根据课文的难易度和题材相近程度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突出“师范性”和“专科性”。

一是在语音教学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发音的基本规律,掌握英语各种语音现象的特点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语音训练。在语流中语调自然。为此,我们除开设专门的语音课外,在综合英语课上,我们将学生在语音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课文学习中,同时要求学生背诵所学习的课文的经典片段,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音基本功。

二是在语法教学上,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并能在综合运用中做到概念清楚,形式正确”。语法教学采用的是依托语篇分析,“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这样能使学生在语篇的层面关照语法现象,既突出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又做到不片面而孤立地讲解语法现象。

三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我们梳理《综合教程》所选用的文章,删除一部分难度较大、不适合专科学生学习的文章,删除与师专学生关联度不高的文章。按照文章的难易程度、题材的相近性、文体的相同性等条件重新编排五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补充《综合教程》中没有涉及而对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有帮助的内容。如从英美报刊、杂志以及维基百科等网络中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文章,补充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四是在相关课程的整合上,我们将英美文学、泛读以及英美影视赏析等课程涉及的内容,有条件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联动机制。例如,在综合英语中涉及到文学作品,就有意识地提前在英美文学课上做系统介绍,涉及到文化差异与比较的内容,就在英美文化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对于综合英语要求学生更多地阅读相关文章,则安排给泛读教师承担等。这样,形成了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多课程联动的一体化的网络状教学机制。

2.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英语课程运用了双向互动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采取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学生众多学习活动的一个节点。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上课之前,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基本完成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课文语篇的分析、语言难点的克服等。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原本应该由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全部由学生完成。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视听说材料、网络资源等运用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内容,使学生的教师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将课堂教学定位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通过课堂教学的引领,开拓课外学习基地,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组织各种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如英语剧社、英语诗歌赏析和朗诵团等,开展各种有专业特点的课外活动,如英语口语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英语教学技能大赛等。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技能训练不足的缺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综合课程整合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现有的“综合英语”教材,合理整合有关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二是过去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把听、说、读、写、译技能分解为离散的五门课程,导致不少学生出现技能上的“偏科”,并最终影响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综合英语被简单地认为是这五种技能的相加。现在我们对课程的整合极大地增强了综合英语课程的联动效应,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倍增效应,克服了将英语语言技能机械划分、分割的弊端,使五种技能训练相加而得数大于“5”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是摆脱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束缚,创建符合师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由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迅速成长。

五是在教材建设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使用的教材并开发相关的辅助教材,为自主编写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开发了一批对课堂教学有良好辅助作用的多媒体课件,多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深入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综合英语课程篇10

摘要: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综合英语教学,能让学生在积极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通过协作与对话在无形中获得了知识,应该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得以贯彻。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综合英语

1.引入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一门综合性语言训练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语言训练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核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中心。苏飞(2012)指出“传统教学方法过度强调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强调面面俱到” 张华强(201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仍然有许多综合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占用了80%以上的课堂时间,这从本质上背离了综合英语的教学目的,急需一种理念指导综合英语课程改革,而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指导综合英语教学的全新理念。

2.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

建构主义是西方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理念,其主要理念认为如果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则无法有效获得实用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是基于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外界刺激与原有知识交互产生新的认识,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与别人协作与交流来完成,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设计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法,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互相交流和协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建构了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活动展示时间占课堂70%,而教师反馈和讲解只占大约30%;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能力,布置任务指示要明确;教师先给予正面反馈,再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并修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否则学生不会认真对待,但又不能太难,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图表和道具等资源。

3.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3.1 背景知识教学

综合英语教学中,每篇课文讲授前都要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背景知识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认为教学中要让学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性,通过布置任务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此部分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作业。

具体教学步骤为:

1)学生预习时需要找一条对课文理解比较重要的知识背景,做成幻灯片;

2)课堂上随机叫两名学生为全班做背景知识介绍,讲解结束后随机抽取下面的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对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同时对学生的讲解点评,指出做的出色的部分和有待改进的方面,也可以修正学生的英语语音和表达;

4)课后教师将学生所做的幻灯片装订成册,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准备讲解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多用一些图片,在学生讲解后修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用法,同时还安排了互动环节的设计,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

3.2 课文内容教学

传统的课文内容教学往往是逐句讲解,从句法到用词,面面俱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讲解的内容很多,学生却记住很少。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具体任务进行教学。根据这一理念,将学生分组后,每个组给一个课文相关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好理解文章,运用原文的语言。

具体教学步骤为:

1)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设计出具体任务,课上每个小组抽签决定自己任务;

3)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在课堂展示;

4)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课文内容,同时和学生对课文相关观点和内容进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全班面前作报告,可以让学生讨论的时更加认真。每个小组可以选一名小组队长,由队长派代表在班级面前做报告,也可以让所有组员上讲台,每人完成一部分,来完成整个任务的报告。

4.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实证效果

4.1 测试成绩分析

在2011年到2012年第一学期,笔者在针灸对外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应用了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所用试卷为北京市大学生分级考试测试卷,学生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学生开学初成绩主要分布在60-69分段,且有一半处于不及格水平,全班平均分仅为58.82分。

经过一个学期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授课后,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如表2所示。

通过数据显示,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成绩,虽然两次考试难度、以及学生心理状态不同,但学生成绩还是有明显提高,第二次测试平均分高达 85.3分,这从客观上说明了这种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4.2 问卷调查

在学期结束后,笔者进行了小型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39名学生中,29名学生表示特别喜欢任务型教学法,占总人数的74%,其它学生觉得任务型教学法一般,占26%。33名学生喜欢学生讲解背景知识部分,占总人数的84%。31名学生非常喜欢课堂讨论报告式的课文内容讲解模式,占总人数的79%。

总之,大部分学生对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持支持态度。但问卷显示有15名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法会浪费课堂时间,占总人数的38%,这说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有的学生建议在任务型教学活动展开后,教师应该提供更多反馈,这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5.结论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占用时间长,课堂上讲解内容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如何改进这种教学方法,更好上好综合英语课。

总之,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是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指导学生自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英语的运用水平,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

参考文献

[1]苏飞、吴青.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情境词汇教学法.读与写[J].2012(3)

[2]张华强、曹宗成.综合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科技信息[J].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