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十篇

时间:2023-12-19 17:4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1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论成绩怎样,总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下面一些现象:在数学课上不能积极思考、不能大声回答,上黑板做题感到害怕,考试时紧张,实践活动不愿参加,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不愿思考就放弃,抄袭作业,当别人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机时,挡不住诱惑,放弃作业。上课时思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是单独行动,不愿意与同学讨论,更不去请教老师。以上这些现象都表现了这些同学在人格心理方面还很欠缺,没有自信,耐挫力低,自控力差,人际关系淡漠,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重视文化教育,技能培养,而忽视中学生的人格心理培养,那将会贻误一代人的健康发展。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人格心理,按他们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引导性”心理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人格方面的心理品质有所提高。

二、人格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

1 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在各种情况下,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乐趣,那么,成绩肯定稳中有升。

培养自信的方法:

(1)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法。要尽量把自己的优点都找出来,无须过分“谦虚”,把找出的优点都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

(2)多抄些有关自信方面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写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比如:“我一定能学好数学”,“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上数学课时要积极发言,争取第一发言,多发言,发言时声音尽量洪亮。

(4)作为老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课堂上应让他们多回答简单的问题;布置的作业难度、数量不能大;平时应多指导、多鼓励;当取得成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

2 培养耐挫力

“耐挫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耐挫力强的人,在挫折面前不过分紧张,没有强烈的情绪困扰,能够找到适应和对付挫折情境的办法,从而保持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相反,耐挫力弱的人,对挫折过分敏感和紧张,一遇挫折便措手不及、惊惶失措,并且容易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中而不能自拔。

培养耐挫力的方法:

(1)面对失败,不要心灰意冷,要从失败中走出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把挫折当作进步的台阶、成功的起点。

(2)当老师指出你的缺点时,要想到老师是在帮助你,如果你理解了老师的出发点,你就能接受老师的批评。

(3)遇到难题时,应把一个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4)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不断地让自己经受磨难,对自己进行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最终能使自己经受任何残酷的打击。当面对挫折时就能坦然自若,无所畏惧,在平时练习中,适当地做些难题,一旦在考试中出现难题就能坦然面对。

3 培养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指个体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自控能力强的人善于控制其情感,支配其行为;善于克服困难,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自控能力弱的人,往往不能按社会的道德要求克制其直接欲求,很难经受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在数学教学中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

(1)明确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明确认真听讲是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做到控制自己,不做违反课堂纪律的事。

(2)数学考试要想考出高分,除了认真做题外,还要求在交卷前做到仔细检查。

(3)当你做作业注意力分散时,不妨给自己订短时间计划,计划完成时,给自己一些报酬。如:做完10道题目便可喝杯水,或看10分钟电视,就是设法把那些让自己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变成促进增强注意力的因素,这样心情容易变得愉快,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养成了面列诱惑也能增强注意力的习惯。

4 培养师生感情,增加同学友谊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于中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想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尤其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多鼓励、多多关注。

(2)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对他们要有耐心、爱心、同情心。

(3)不要给学生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4)鼓励学生向老师多提问。

(5)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闯的互助,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共同对付难题。

作为学生应:

(1)做到勤学好问、谦虚谨慎,这样可拉近师生距离。

(2)理解、体谅老师,当老师错误地批评了你,应坦率地和老师讲清楚。

(3)对老师关心、体贴,课上课下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2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教师;现状;建议

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规范管理。加强对中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目前中学生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进一步推进,但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中学生潜在心理疾患的出现,如何引导和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关注点。由于学习压力,现在中学生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作业,几乎没有了独立的交往时间,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弱化,导致心理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学生缺乏热情,无法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为隐性逃课提供了可能。

二、初中教师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1.钻研心理辅导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方法 为学生做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有辅导能力和辅导技巧,这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师教师要潜心钻研多种心理知识,掌握多种辅导方法。

例如,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在面临升学时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等等。根据这些特点钻研预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注学生团体的成长过程;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掌握关于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的知识。在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烦恼、身临其境走入当事人的私密世界,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运用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大胆质疑、用尊重与温情感化学生,使其走出心灵的迷茫区,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正方向发展自己的性格。

2.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计划学习,能运用策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其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喜怒哀乐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学生中出现的不少心理问题,往往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诱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应作樾睦砀ǖ嫉闹匾部分。根据心理规律,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学DD智力问题;愿不愿学DD态度问题;会不会学DD方法问题,教师工作体现在要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关注青春期身心变化,疏导学生恐慌心理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莫名的烦恼。这时教师教师要及时排解学生的恐慌心理,让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引导他们做好青春期的个人卫生工作,特别是女生的经期卫生,帮助他们调控负面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和叛逆心理。

例如,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采取分析、疏导和支持的心理治疗法,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不再谈性色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常常爱幻想,喜欢异性,憧憬爱情,教师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反应,消除他们的“犯罪感”心理,然后再加以疏导,让他们知道早恋的危害,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个别学生的偏激思想和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倾听他们的“青春期烦恼”,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教育他们学会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因为有时候的放弃是为了今后更多的拥有,把他们从梦幻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4.加强情绪心理辅导,消除学生负面情绪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其情绪具有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等特征。他们通常遇到表扬时就沾沾自喜、碰到困难时则垂头丧气、消极自卑,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3

1 个案概况

个案描述 某女生(小丽)16岁 初三年级学生。她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原因是中考临近,心理感觉上十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晚上甚至都会整夜失眠。每当拿到考试试卷的时候,心跳就会急剧加速,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考试中如果遇到一点难题弄不懂,顿时就会脑袋一片空白,无心答题。此时,她总会寻找各个事由,离开考场,躲避继续考试。尽管她也会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要心静、要沉稳,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连试卷中的剩余题目连看都不想看下去。对此,小丽同学非常痛苦,整日闷闷不乐。她害怕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她的中考,影响她的升学。

初步分析 小丽同学的精神状态是典型的对考试场景的焦虑情绪,但此焦虑症状可能并不是特质性的焦虑,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近期感到特别焦虑呢?最近你有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感到不焦虑吗?

2 信息分析

收集信息

经过进一步多方面了解得知,小丽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的。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上能够吃苦耐劳、勤勤奋奋,这是她留给老师们的最大印象。她的考试焦虑情绪在初二期末考试时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并没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可能是太劳累造成的吧。可就在进入初三后期以后,这种现象平凡发生。她的这种内心不安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最近考试有个别科目差点不及格。

她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找她谈话,询问原因。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已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变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觉得原先喜欢她的人现在都已不喜欢她了。特别是她的父母时常以中考作为理由和借口,给她施加无形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她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完全是由于她的贪玩而导致的。他们很着急,就时不时责备她并督促她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以至于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父母都为她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激励她。可事实并非如此,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眼看着中考就要到来,小丽越来越着急。如果照此下去,考取重点高中的梦想就要破碎了。

问题定位

小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方面。由其心理反应可以判定这属于一般心理困扰中学习方面的考试焦虑现象。

商定目标

辅导对象之所以主动找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说明她也十分想要改变现状。因此,在同辅导对象商定后,我们达成了以下辅导目标:

2.1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以当前为关注点,以缓解或者消除眼前焦虑情绪为着眼点,帮助辅导对象改变其“考试不理想就完了”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观念,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消除负性情绪,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投身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2.2 终极目标(远期目标):致力于通过对求助者症状的剖析,使其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辅导对象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辅导过程要点

第一阶段:辅导者运用相当热情、积极尊重的态度与辅导对象进行接触,努力了解她前来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不合理信念而引发了心理冲突,从而造成了情绪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同她协商制定了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作认知方面的调整。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你能说说你对考试开始感到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丽:具体的好像是从升入初三时开始的吧?

辅导老师:那你能再谈得具体一点吗?

小丽:我在升入初三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把我当成是班级的主力,父母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有一科差点没考及格。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升入初三以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考试,考试时总是不在状态,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上课也总是走神。爸妈开始不满意我的学习了,认为这都是我贪玩造成的。我很担心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同学看不起,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辅导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导致你学习、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吗?

小丽: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明白。

辅导老师: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其实是诱发事件,但她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我给你讲个事例吧,如果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他俩都认识的人,但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对此,你会怎么想呢?

小丽:我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看见了竟装着没看见,什么人?

辅导老师:那是你的看法,其实他可能正在想着其它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没打招呼又有什么呢?

小丽:好像也对呀,难道我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吗?

辅导老师: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像考试失利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碰到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你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没人敢考试了。

小丽: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前途和命运的考试,要是考不好就完了。

辅导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其结果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你的几次考试失利并不会糟糕到要死的程度。你一次考试失败是不是就代表今后的考试都会失败?就算中考失败了,是不是就不能上大学了?即使考不上大学,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出路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就非得考试要考得好吗?

小丽:确实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人的情绪主要是被自己的某些信念所困扰,其实你应该试着剖析一下你的其它想法是否也合理呢。

小丽:好的。以后我会在合理信念的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

辅导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但最后我也要提醒你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心理。

阶段总结:借助本次谈话,辅导老师对小丽的认知作了调整,使她的焦虑情绪得到释放。通过改变辅导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看法的转变,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试辅导;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6-02

辅导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一个单元学习阶段或者是整个学期学习阶段结束以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课一般是针对考试前的辅导课程,这样的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还在持续开展,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课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种辅导,知识水平再高,在考试中如果没有过强的心理素质就很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考试之前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现在的学生所需要的,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根据在新课改中各种考试辅导所取得的成效,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动机、思想动态等不尽相同,致使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思想心理的波动起伏很大。因此,要想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提高数学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进行辅导,让他们稳住自己的心态,树立起自信心,从容的应对考试。同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制定一个个短暂又明确的目标,一步步去实现,这样就能在心理素质、思想状态上拿下考试。

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认真的观察学生,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多多鼓励他们,一点一点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仅帮助学生燃起了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自己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明确考试辅导对自己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样班集体就会造就一种浓厚的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考前复习。或者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进行总结和方法指导,总结学生的复习状态和复习结果,让学生们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过程,然后再接再厉。

2.从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考前辅导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完善知识框架,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把握。数学考前辅导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其中所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开展考前数学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前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上,还要适当的进行知识的延伸,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具体开展。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的分配每个单元的复习时间,在复习每个章节时,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来辅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师在复习中要给予细致的讲解,点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通过多做典型题目来强化巩固,已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对于那些要求了解即可的内容也要涉及,简单明了地讲一下,不用做太多深入研究。

总体的复习过程可以是通过对范例的分析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然后让学生们做题来进行巩固,同时做好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单元达标检测,然后再开始具体的复习。复习开始前,让学生像新授课一样,也要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各种定理、公理和公式,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复习,再次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做题练习巩固。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情况各有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就可以,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过程中受益,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组成一个个专题,进行每一个专题的强化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需要拿来运用,因此在复习时不用考虑知识在课本中的先后顺序,根据问题中的问法、自己想到的解题思路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进行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答案。

经过这样的辅导训练,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同或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题思路,这样就是辅导后的最佳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保证强化训练的效果能落实到实处,所以教师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要及时批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作业,让学生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改错收集,根据对学生的错题收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解答指引,查漏补缺,进一步归纳总结深化对某一类题目的认识。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学习提高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5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

随着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掌握,学生的身心也在不断成长和完备,初中是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除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外,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和教育也应予以重视和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自身情绪、心理、行为、认识等都会发生变化,过度叛逆、心理障碍、情绪不当对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初中学校内部,教学参与者要做的就是有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自身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和状况,有效落实学生的心理辅导,提升学生自身身心保护和修复技能,指导学生少走弯路,保持正常成长和发展状态,落实对学生全身心的培育和辅助,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现代初中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稳定的,但少数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变心理状况和情绪,这是教师参与初中教学需要予以思考和重视的。

1.对学习失去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十几岁的花季阶段,是一个追求新鲜、个性张扬的阶段,新事物给予他们的吸引几乎超过学校课程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导致学生参与学习不积极、思想思维逻辑混乱、课堂参与意识下降及作业实践效率低等问题。

2.产生叛逆心理。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存在和状态往往会出现不同意见和思维,初中生的状态比较明显一些,学生思维想法太激进、语言表达唐突、行为态度不端正、与人交谈几句就吵架等,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和辅助产生叛逆心理。

3.情绪不稳定。

一些学生在生活和家庭交往过程中,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或促发,情绪极不稳定,脾气和态度也会发生变化,经常无缘由哭闹等。

4.存在妒忌心理。

参与初中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自身获取的知识和成长是不一样的,学习课程让其身心充满压力,感到紧张,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产生妒忌心理。

二、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1.培养学生正常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与初中学校内部实践中,教师给予课程辅导的同时需要加大学生心理监控和辅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意识,良好的成长进步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进步思想,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状态和环境下成长和进步,对学生基本负责。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

教师在教育学生思维和身心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让学生参与室外活动和课外实践,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自由的状态,让学生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和释放,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正常心理健康环境下成长和进步。

3.鼓励学生参与人际沟通。

心理健康的不完善,使学生在参与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愿与人交谈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直低沉,这样不能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进步。教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参与人际沟通,试着引导学生走出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让同学、师生、亲人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对待。

4.营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围,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内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和参与实践中真正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松和释放,保证在初中生参与和实践过程中有良好、健康的身心环境和氛围,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和精神,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参与学习、不断成长的阶段,学生在此实践参与中需要保证身心有效良好地健康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真正落实初中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慧丽.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趋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初中物理;构建模型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在讲解知识点时,学生很难理解,从而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中物理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他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定性、定量、模型构建等过程表达出来的,非常抽象。所以,物理学中很多的知识点不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表达出来,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在黑板上板书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点声光并现,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课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界定

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强调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自主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因此,素质教育非常注重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充分意识到计算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建立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初中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等技术,丰富初中物理教学的手段,从而促进物理教学中学生认知方式的多样化,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1.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模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还能将物理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及时呈现,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变化过程,通过计算机辅助课件可以将这些变化的过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老师的教学构成了挑战,因此学生必须懂得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排除对无用信息对自己的干扰。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发现信息间的规律,如何分析收集到的信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信息的分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使课堂更加流畅,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思考,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加。

2.促进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初中物理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向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甚至利用计算机寻求网络的帮助,从多个层次来解决问题。学生的观点可以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种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教学过程形象直观

初中阶段往往是学生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深入。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都有畏难心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深入,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长此以往,学生就对物理课程产生了畏难心理,动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变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象的物理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物理课程中有的物理现象变化非常快,学生无法看清楚,也很难想象得到,这样学生必然无法理解这一物理现象。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例如原子的运动这个知识点,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原子运动的情况,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理解原子运动的规律,方便学生记忆。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无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变的形象直观。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知识的讲解更加形象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和推广,将会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教育的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7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8

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近年来受到了国内诸多高校的广泛关注,许多高校辅导员上岗前也参加了相应的岗前培训及考试.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对象的动态性和多变性,部分高校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培训定位不明确.初入职辅导员专业学科、年级分配、学生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工作特征的具体情况加以安排.在培训内容上强调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核心是学习的内容与工作需要相结合.然而,囿于传统思维观念的限制,一些高校组织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考核,“大多数高校只能说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很少有高校分析过应采用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基于什么样的培训动机,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因此,我们发现在很多高校出现初入职辅导员与专任教学教师培训课程一致、考核内容也完全相同的现象,没有体现辅导员专项或定向培训目标,缺乏辅导员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培训制度不健全.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在形式上是人为设计的构造人类行为互动的约束.”

培训制度的健全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目前,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及考核还存在较大的制度缺陷和制度执行困境,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评估考核体系.譬如,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一般要求入职前进行一定时间的脱产学习,然而,一些高校基于自身工作繁重性或人力资源短缺的考量,往往允许甚至鼓励初入职辅导员先上岗后培训或请假处理自身的教学和管理事务,教育培训规范化凸显不足;一些高校在培训考核上往往只采用走过场的“考勤叠加”或“提交训后感”或“划重点,开卷考”等单向性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客观、全面地把握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受训成效,也无法保证初入职辅导员学习和回应渠道的畅通.

三是培训方式不丰富.英国政府曾在《教育:一然而,一套科学有序、合理有度、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还是能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效果.综观当前,初入辅导员职包括高等学校教师几乎不分门别类地参加了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于诸如学生党团建设、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等学生常规事务管理却鲜有介绍,既少有案例分析,也少有情景模拟,这种“大一统”的培训内容往往脱离辅导员工作实践的具体需要,难以深入解读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也难以使受训的初入职辅导员真正把握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技巧.另外,当前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方式上还多停留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一封闭模式,且受训时间较短,这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教学教育方式也难以使马上步入学生工作的新辅导员真正收到实效,致使许多学员缺乏受训的意愿和热情.

四是培训投入不到位.一个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过程需要必要的资金、物质、设备、人员做支撑.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经费一般要占全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的一定比重.当前,为确保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大多数高校或教育部门也已经建立起了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项经费.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对于辅导员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一些高校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将辅导员培训的经费支出分流到各院(系)自行负责,没有形成统一的辅导员培训组织机构,导致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资金投入和培训质量上参差不齐.同时,在师资选择上,受困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师资数量的稀缺及经费“支付危机”的限制,一些高校也无法或不愿邀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这也是阻滞初入职辅导员在教育培训中真正收到实效的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加快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1准确定位,设立和强化科学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目标

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首先要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意义,即为什么要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怎么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通过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更好的掌握辅导员工作的技能和本领,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好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绝不是可有可无,也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等流于形式的简单过场,而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瞄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瞄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需求和关切,引导初入职辅导员真正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过程、环节、步骤,做到规范清晰、条理清楚、环环把握、有机衔接,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完善规章,促进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全面推进初入职辅导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有赖于一套健全的教育培训制度为载体,以保证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设.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快关于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管理的制度研究,确保教育培训管理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过程中有章可循.要加紧制定和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初入职辅导员评估制度,确保初入职辅导员的各项培训、考核在内容、指标、程序上有据可依,避免教育培训工作走入偏门.要加强对初入职辅导员培训班、培训课堂、培训基地、培训组织机构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譬如,以英国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为镜鉴,英国在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上设立了全国性的引导标准,并对初任教师的表现进行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监控与记录,不但激发了初任教师的积极性,也给予他们一定的约束力.

3拓宽思维,构建合理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方式和方法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初入职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规避或减缓辅导员职业恐慌和职业倦怠.为此,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要加强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科际整合,寻求特定问题的共享解释.要多采取课堂交流研讨、案例解析、情景示范、角色扮演、现场观摩等方式帮助初入职辅导员更具体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要推进校本培训建设,把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整合党校、行政学院以及专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知识补给功能和智力支撑作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组织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及优秀辅导员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沙龙,积极利用自媒体工具,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随时随地分享和讨论工作经验或心得.同时,学校也可根据老辅导员的实际经历组织编写诸如《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或《辅导员工作案例汇编》等初入职辅导员自学资料,帮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内容.

4加强投入,确保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真正收到实际成效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9

一、非智力型辅导个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同时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和辅导时,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 情感交纳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积极的刺激,或者成为消极的障碍. 所以,在辅导时我们更重视非智力因素. 对于非智力型学生的辅导较为简单,而对于心理型学生的辅导相对就显得复杂许多.

一是心理型的成因比较复杂而且顽固. 例如:有遗传的因素、有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有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成因复杂. 因此,我们先对学生进行诊断,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学生A,他不存在智力障碍,但在心理上对学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数学课的学习. 发现这个问题老师没有简单处理(责备或批评),而是细心观察了一段时间,对他的情况了解得很全面之后,制定了辅导计划. 首先老师把他当一个自然人,尊重、爱护、信任他,体谅他有时的过激言行. 对于学习中的每个微小进步,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利用各种机会接触他,和他交朋友,不失时机地交流感情,了解他的愿望和要求. 告诉他后进是暂时的,我有能力、有信心帮他进步;同时老师也充分相信他有决心、有能力能够尽快提高. 老师适时的鼓励和帮助赢得了他的信任和爱戴,他就自然肯花时间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从成绩一位数达到两位数,最后到及格. 记得有一次考试竟然考了92分,他欣喜若狂,老师也同他一样高兴并及时把他的好成绩告知他的父母. 思想工作做通了,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学习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少,心理类型也不尽相同. 辅导中的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再加上教而得法,导之以行,辅之以实,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智力型辅导个案

一学完初三“二次函数”这一章.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道题: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x = l,图像过点(-2,-5),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提问第一名学生,他回答: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ax2 + bx + c,由条件可得到x = --1,4a - 2b + c = -5,第三个条件不知道如何用!第二名同学补充:,然后解此方程组,求出a,b,c. 这时第三名学生举手要求回答:根据第一、三条件可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为(-1,0),(3,0),可设y = a(x + 1)(x - 3),再将点(-2,-5)代入,很快可求出a.

第三名同学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初二年级开始,数学科让他上数学课时可以进行自学,并推荐一些课外资料让他阅读. 教师经常和他就某些专题进行探讨、交流,如上题回答完后,还让他在班级中做主题发言,进一步激发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这绝不是偶然的,平时在对他辅导时,一旦发现某些闪光点,就提示并鼓励他在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到目前为止,该生已经有几篇小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对于智力超常的学生,关键是在“导”字上下工夫. 同时教师要充分信任他,给他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而提高他的求异品质和创造能力,那么他的未来人生必将受益匪浅.

三、诊断型辅导个案

现初三某班学生,从小学开始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差,据家长讲,为了提高他的数学成绩,在校时老师经常给他单独进行辅导,在家请了家教,效果都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他进行了长期跟踪,力求弄清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实例一

很明显,这样的题目不会的根源在于他对绝对值、正负数、数轴的概念不太清晰,因此在源头堵住漏洞比反复跟他讲解题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辅导不应是单纯的补课、反复讲,而应通过提问、观察等多种途径诊断出学习困难之所在以及造成困难的真正原因,确定病因,对症下药.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辅导的有效性才会凸现出来.

四、研究的结果

回首几年来的艰苦历程,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辛勤地耕耘之后有了并不太丰硕但很真实的果实. 在几次学期末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满意率和喜爱数学科的学生逐年在增长. 这些事实雄辩地说明了我们数学组进行辅导有效性研究的成功之处.

当我们的研究经历了证实与证伪的磨砺之后,我们认为:辅导绝不是单纯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帮助他们学好数学,而是一个教人教心的、德育的过程;辅导的过程必须是优化的、科学的,它的切入点也必将落在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上;辅导的方案必须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五、反 思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篇10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实施,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进入初中学习,只是由于原来小学生的学习,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还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在小学阶段不是特别明显。然而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很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变化,有些原来学习不错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的个性智能在学习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其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尤其是进入初三之后,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这种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吞噬了,再加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不高,在这种形式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就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实施教学和辅导。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由于我校的教学班级比较少,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那就是课堂教学仍然实行整体教学,但也注重个性差异,课后实施分层辅导。现将具体做法说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从而不断完善,让分层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了解差异

分类建组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期中考试的信息反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上、中下两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二)作业设置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并且在作业的批改上实行几中不同的尝试:一种是在自习课上面批或是课后找到学生面批,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得到直接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种是让学生交换批阅,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再联想到自己的作业中的问题,加深认识;第三就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自己批阅,提高自主意识。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好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巩固练习题目;二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中下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三)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中下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好中上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同时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小实验器材,培养他们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科学幻想,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节目,从中受启发,让自己也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对中下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好中上学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四)过关考查

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和深化题是供中下生选做,好中上学生必做的。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同时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层次,保护差生的自尊心,避免优等生的自大心理。分层只是暂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可鼓励其提高一个层次,对于后退的学生,先提醒鼓励,若跟不上则指导其降低一个层次。

(二)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主体,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你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驱力。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