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常用技术十篇

时间:2023-12-19 17:46:34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1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措施

急诊外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一方面由于社会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日趋发达,工业逐步机械化,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则随着环境的破坏逐步增加,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引起严重创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急诊外科创伤急救工作量相对较大[1]。而另一方面,创伤一直以来便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受伤较为严重,而伤害种类各不相同,稍有不慎,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高工作强度下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是急诊外科医护人员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而医护人员创伤急救水平的提升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率,减少治疗失误,将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文对现阶段急诊外科创伤抢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水平的相关措施,现报道如下。

1急诊外科创伤急救现状分析

1.1急诊外科现有模式带来的问题

我国无论是基础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均采用患者分流模式,而急诊外科并未设立固定的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会诊,急诊外科的存在通常仅起到患者分流作用,而医师通常由各科室轮流值班[2],仅能应对一般情况,而类似于多发伤,专业创伤等复杂情况往往束手无策,无法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治质量,而转科往往会耽误一定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很可能严重创伤患者就因此失去了最佳救治机会,造成严重后果。

1.2急诊外科目前存在诸多硬件限制

对于复杂情况的处理目前太过依赖于各专科,急诊外科通常仅有进行止血、包扎、补血补液、固定、术前准备的能力[3],并未拥有实际治疗能力,仅可起到简单处理,然后分流的作用,但急诊外科每日会面临许多需要立即处理的危重创伤患者,急诊外科时常会陷入只能诊断无法治疗的困境,例如患者伤情涉及2个及其以上专科,并均病情严重时,急诊外科进行分流,某一专科接诊进行手术面临其他专科伤情时会存在很大的技术困难,因此需要随时转科,通常患者会面临反复会诊的情形,过程中耗时较多,容易错过抢救时机。若急诊科拥有一批对各常见多发伤,复合伤情有熟练处理能力的各专科医疗团队,并拥有完善的配套医疗设施,则该类患者可在急诊科室内进行手术,节省抢救时间。

1.3急诊外科科室工作能力问题

急诊外科学科发展方向不明显,因此人员配置有着相当大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医院科室划分越来越详细的趋势,急诊外科与其它科室相比,缺乏了专业指向性[4]。因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仅处理简单的包扎、止血、补血补液、手术准备等操作专业性也并不强,造成了科室内成员学习热情低下,急救水平止步不前,而急诊外科工作繁重,待遇欠佳,工作积极性缺失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由此,导致的漏诊、误诊的发生率大大提升,而有过硬专业技术的医生均被指派往相应专科,造成了急诊外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陷入泥潭。

2急诊外科创伤抢救水平提升策略

2.1对急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

目前创伤患者在逐渐增多,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对此应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警觉性,提高自身对创伤理论及操作的技术水平,多进行学习及培训,对其进行规模化的考核,使其了解创伤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对那些并发症进行第一时间救治,对重症血气胸、失血、重型颅脑损伤、窒息和脑疝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需进行第一时间救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患者生命的成功率。

2.2创伤专业人员的数量以及水平加强

目前我国创伤的患者越多,创伤患者中多数为能量损伤导致的多发伤,已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救治,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应对急诊科的创伤专业人员的数量进行增加,且保证创伤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及时对创伤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定期对创伤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评定创伤专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应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以应对各种情况。

2.3提高协调和管理,改变救治方式

创伤多数为多发伤,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方式及整体意识,要求医院其他相关的临床科室做好正确且及时的配合工作,将传统的各科医生轮班制、多学科会诊的救治方式进行改变,要将各科医生同时上班,这样才可更好的解决严重疾病的共诊和共救,但本方式对整体意识要求较高,对重症创伤的患者需先进行诊断和治疗,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救治成功率。或者提高协调和管理,将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联系加强,可将多发伤情患者迅速送至相应科室,强调团队意识,科间协同作战,使救治效率得到提升。

2.4将检查及诊断放在第一位

急诊创伤患者多数因为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所以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医院无法实现急诊创伤独立诊断、独立检验设备、独立仪器,所以应在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优先完成检查和诊断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医院整体规划应进行改进,将更多的医疗资源输出向急诊科室,使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

3小结

综上所述,按照目前创伤患者越来越多的趋势变化,对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创伤急救水平,改变救治方式、管理方法,并根据医院不同情况对检查和诊断设备配置进行调整,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救治,提高创伤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抢救技能水平,对急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创伤专业人员的数量的水平加强,提高协调和管理,改变救治方式,将检查及诊断放在第一位,努力与医院相关科室进行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水平的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祥军,高伟,李占飞等.推进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救治提升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567-569.

[2] 刘中民.急诊创伤外科建设与创伤救治组织系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59-560.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颅脑损伤;早期急救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2]。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较急、变化快、出血凶、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的特点[2]。因此,护理干预在入院早期抢救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共抢救治疗重型脑外伤117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7例中,年龄3~76岁,平均42岁;车祸伤94例,殴打伤15例,坠落伤6例,塌方砸伤2例。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7例;治愈73例,好转32例,死亡12例,病死率12.24% 。

2急救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 迅速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取出口腔内活动假牙、血块、碎牙、泥土等异物,充分吸尽口鼻内分泌物,头偏向一侧,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昏迷患者有舌后坠时应放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本组有 12例入院时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例伤势过重死亡,5例手术后治愈出院。

2.2建立二条静脉通道 本组8例患者入院时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立即使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后,散大瞳孔均较前缩小,对光反射存在,防止了不可逆性脑疝的产生,为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若出血过多产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则按医嘱准备输血[2]。因此,在早期就需迅速建立二条静脉通道,以方便各种抢救用药。

2.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留专人守护,可间隔5~10 min观察瞳孔变化,本组12例患者入院后在10~30 min内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护理人员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脱水、急诊手术等处理,从而挽救了患者生命。如骨折 、胸腹损伤、泌尿系统损伤患者,若出血较多,血压下降,应快速补液,补血,同时请相关科医生会诊,共同处理。

2.4术前准备 对出血量较多,病情复杂,有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立即行抽血交叉、备血、备皮、术前用药等。并与家属做好沟通,随时准备手术,并严格与下一班交班。如需急诊手术,则应在做准备的同时,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也做好相应准备,专人护送患者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详细交接。

2.5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 遵医嘱及时使用脱水剂。保持病房安静,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病情允许时采取头高位,防止患者因头痛引起的坠床或自伤,可适当约束患者。

2.6重型脑外伤早期心理护理 在抢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重的疾病",还要注意"急的心情",特别对于入院时有颅内出血而神志清楚的患者,入院时患者常恐慌、躁动不安,护理人员应体贴关心患者,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给予患者及家属信任与安全感,同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要紧张,及时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尽早发现病情变化,提供抢救信息。

3护理体会

3.1护理措施规范化、程序化 为使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我科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制定了规范化的抢救程序。

3.1.1安置在急诊室,专人守护,绝对卧床,躁动时适当约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1.2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1.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3.1.4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留置导尿。

3.1.5做好术前准备。

3.1.6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呼衰。

3.1.7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

3.2掌握专科知识,随时保持谨惕 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不能单凭入院时头颅CT检查而忽视观察。若病程中患者出现意识水平下降、鼾式呼吸、瞳孔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警惕不典型多发伤的发生,如迟发型胸膜腔出血、四肢线性骨折等。本组病例中10例合并有多发伤,护理人员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医生,予以会诊手术处理。

3.3熟练急救技术,提高抢救效果 在早期抢救过程中,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解除呼吸道梗阻、有效、吸痰、协助医师气管插管等都需要护士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分秒必争,有条不紊,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机。护理人员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加强各种操作技术的学习,在抢救中临阵不慌,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3

关键词:急诊护士;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效果

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早期以自然灾难为主,近代文明以来人为造成灾难逐渐增多[1]。在面临各种突发或灾难性事件的威胁和挑战时,迫切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援,而急诊护士是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体伤害救援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训练一支具有反应迅速,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强,技术精堪,高实践水平的急救专科人才队伍[2],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2012年1月~12月对本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观察,急诊护士应急救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配备护士1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均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大、中院校,全部接受过一般的护理专业训练。从事急诊护理工作长短不一,最长17年,有1人最短6个月,有1人,其他的从事急救工作在1~10年,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规范的急诊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参差不齐。有2人未参加过大批量群体性伤害的救治工作,不熟悉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流程。

2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如何提高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使伤害的程度降到最小,成为广大急救工作者当前最迫切、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3]。因此注重对急诊护士的应急意识及救治能力的培养,使急诊护士具备应对群体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科学的急救理念、扎实、全面的医疗护理能力,才能实现成功、有效的救治。

3 加强急诊护士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救治能力的培训

3.1培训目标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技巧。急诊护士由于平时应对群体群伤的救治实践机会少,容易导致对一些知识及急救技术的遗忘和生疏, 提示牢固掌握各种群体性、灾害救治知识不仅从日常抢救工作中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和巩固。因此,对于群体性灾害事件救治知识的学习应与平时的培训相结合,关键时刻才能有效应对。

3.2培训方法

3.2.1注重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①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定义、种类、特点及救治技巧培训和学习,增强急诊护士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认识。②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汇报程序等,增强急诊护士的现场救治能力。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复合性损伤、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颅脑外伤、骨折、休克、 挤压综合症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④大批量伤员的救治知识:掌握成批伤员的抢救流程,才能使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⑤自我保护知识:现场的救治原则是"先自救,后救人"。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更好救治伤员。⑥做好现场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3.2.2 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培训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务科及护理部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及气道维护技术等。②每月1 次业务学习,由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授课,均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各个方面,如: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各种创伤急救、急性脏器功能 衰竭的急救与处理、急诊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急诊常见法律问题和防范措施;常见急救技术,如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的建立及维护、急救监护技术、急救仪器参数的设置、调节与报警处理、除颤术、洗胃术等;③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本月抢救的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采取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根据平时急危重症的抢救情况随机提问相关的急救知识,每周制定几道题,供晨会提问,题目以小精、实用性为原则,让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救治能力。

3.2.3 加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定每周操作示范及考核制度,每周进行一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示范,由护长或高年资的护士随之抽考,不过关者督促其加强训练,要求人人掌握使用方法。尽量安排年轻的护士担任操作示范,然后大家点评存在不足之处,相互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既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使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得到持续地巩固和提高。

3.2.4制定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急诊科是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部门[4]。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规范、程序化的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伤员的关键,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加强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抢救程序及技术的培训,以便遇到类似抢救能沉着应战,忙而不乱。

3.2.5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突发性是突然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涉及的伤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混乱,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最佳的救护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通过经常性摸拟演练,强化急诊救护观念,提高急救人员的规范应急、应变能力。情景摸拟演练的方法:定期组织大型仿真急救演习,设置不同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摸拟演练,让参训者身临其境,完成各项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群体性外伤人员。①在进行突发性群体伤害救治演练中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区域划分要求,即红区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黄区为病情严重,症状显著需立即处理的患者;绿区9为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重的患者。②所有参与抢救的护士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具体分工:急救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在红区;急诊本科室护士在黄区;外来援助护士协助急诊科护士在绿区。③每个抢救区域均安排有本科室责任心强、 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管理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④由护士长事先设定模拟急救场景和内容,选派5名护士分别扮演以上不同区域的角色:A护士由资深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预检分诊组的管理及指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性质,受伤人数,轻伤、重伤人数到达时间,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伤员到达医院,预诊分诊医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分检;在短时间内迅速评估病情,准确分检,标志明确,分类救护。B护士负责急救组:根据分检结果,红色标志的患者放置抢救室,抢救护士采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开放呼吸通道、静脉通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开放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使伤病员得到最好的救治。C护士所在组负责后勤、物资、联络及患者的转运、护送检查等工作,准备充足的急救常用的抢救药品、物品调集平车轮椅等搬运工惧,当储备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需要,汇报院总值班调配;D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工作组:负责输液、监测生命征、清创、包扎、记录、执行医嘱,维持秩序,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各角色要明确分工协同完成,指挥准确、得力,配合默契。演练结束进行总结,提出各自的指导意见,最后由护长进行全面点评。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心理素质和协同能力及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援能力。

4 结果

14名护士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急救技能的操作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见表1。

5 讨论

5.1当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以后,成批伤员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因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故对医院内的应急救护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发生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收治成批伤员,一直是医院面临的难题[6]。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加强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保证[7]。

5.2 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意识的培养急诊护士有如军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应居安思危,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应急意识、急救情商的培养。如模拟情景演练等,培养一支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应对突发大批量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5.3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晨,王一镗.灾难救援的人道理念[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6.

[2]谢少清,朱禧庆,朱娟,等.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职能定位及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28):2663-2665

[3]张亚卓.我国急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4]林绍鹏,林佩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8

[5]林佩仪,江慧琳,许松青,等.群体伤害事件原因及特点的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9-361。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 救治 医疗领域

1 现有的创伤救治存在的问题

创伤救治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部门科室。虽然以急诊科为主,但是在调配过程中,难免出现诊疗类的疏漏。另一方面,创伤救治过程对院内时间有极高的要求,必须不断缩短院内救治的时间,盖因为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的“黄金1小时”概念,一般严重创伤的病例中,50%死于早期创伤现场(创伤发生的1h内),而30%死于创伤早期,该时段多发生于伤后2h~4h时间段。基于上述原因,如何有效的实施早期临床创伤救治,尽快进入救治阶段,则为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伤者死亡率的最关键因素。

临床上对于急性创伤的救治,仍然较为混乱,并未形成范式的治疗体系,不同医院常常根据自身医院的科室设计、特色功能、人员配备、甚至是院体的建筑结构开展相应的创伤救治工作。另外,临床上对于将创伤患者分至专科救治,亦或是由专业化的创伤急救科医师救治,仍存在争议。而在此过程中,限于医院的人员能力限制,往往无法有效的最大发挥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势,很难抓到伤患者的主要矛盾,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转科或会诊当中。对于专科的设置,虽然可以达到时间的缩短的目的,但是如何将创伤专科的医生有效的融入至救治体系当中,使之更加有效的协调各科室对于伤患者的救治,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与完善。同时,创伤急救医治的主要目的是兼顾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两个目的。

2 对创伤救治效率提升的思路分析

而移动互联则可对创伤急救医治所面临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开放性,使之可以快速的更新各种救治方案及内容。而从协调性上而言,由于当今智能手机的长足进步及发展,各种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均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可以有效的为临床创伤救治提供相应的例子,并开发对应的APP,快速的搭建架构。从联络的角度出发,由于医生的APP终端直接连接手机,因此可以同各科室内的医生完成联络,而且开发特性也可以支持APP的不断升级,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3 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在科技及教育层面已经广泛应用。可以推测,在医疗教育乃至应用领域,移动互联技术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的定义为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其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其为信息产业,乃至社会的其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科技尖端的医疗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开展较早,且程度较高。如以电子病历取代传统病历、以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书本教授、以电视化技术开展腹腔镜手术等。但是,在创伤救治领域,却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除了限于当前技术手段难以对复杂的创伤情况进行相应分析判断之外,数据库容量过小亦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有别于其他科室的治疗方式创伤科对于医生的要求更高。而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完善临床一线大夫的救治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医生的救治能力。而如何将两者结合,是整个流程的关键。

4 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领域的解决思路

众所周知,创伤救治的关键是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机能。而一般的信息化技术受到场地、人员、设备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的使之结合。其最核心的因素是因为一线大夫受到仪器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以PC手段对患者的情况同步调用数据库,而以携带式笔记本电脑体积又过于庞大,而以移动互联技术,则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难题。

限于使用的屏幕大小,移动互联技术和传统的PC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基于上述原因,与传统的数据库类型的软件不同,移动互联技术对于临床信息的要求非大而全,为小而精。因此,需要首先对上述的信息进行整合精简后,方能进行相应的软件编写,而该过程,则必须由相应的临床大夫相配合后方能完成。基于上述理由,该APP必须同一线大夫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得数据进行精简分析,并整合全部内容,再以胸外、脑外、心外等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依据,再进行编写。

综上,以此思路对创伤救治的APP进行编写,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将在短时期内实现创伤救治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建强,和陈凛.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06):463-465.

[2]刘侃,陈琪,周红.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06):17-18.

[3]白建忠,吴宗明,李一凡.多科协作创伤救治模式探索[J].创伤外科杂志,2008. 10(03):247-250.

[4]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拓宽学习的途径――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03):8-11.

[5]程晓斌,毕玉田,黄坚.严重创伤病人院内早期救治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08):636-638.

[6]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东南国防医药,2005.7(03):32-35.

[7]张连阳.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02):100-102.

[8]王正国.创伤救治研究新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04):341-343.

[9]赵晓东.而立之年的中国急诊创伤救治走向何处?[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07):1-3.

[10]程晓斌,毕玉田,黄坚.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建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03):226-228.

[11]班宇侠,舒艳,刘利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J].北京医学, 2012.34(10):903-904.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5

【关键词】 五官科学; 战伤救护; 模拟训练系统

颌面外伤及五官科各器官损伤在战伤中占有较大比例,伤残率、伤死率都很高,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因此,五官科救治技术在战场急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卫勤训练的需求[1]。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模拟训练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国家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2]。我们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五官科战伤救护模拟训练系统,旨在提高学员野战条件下诊断和抢救伤员的能力。

1 系统特性

1.1 内容系统性 五官科伤病情比较繁多、复杂,处置原则各不相同。该系统汇集了口腔科、眼科及耳鼻咽喉科常见战伤及多种急症,同时兼顾对理论知识的展示及操作技能的演示,保证学员对五官科全部伤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提高学员战场环境下正确处置各种伤病的能力,减少伤病员减员。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展示一些新装备与器材,使学员了解战伤救护的最新进展。

1.2 病例真实性 该系统整理了大量五官科伤病员的病例及诊治过程,包括伤病员分诊、各项检查的逐步完成、诊断和常规救治处理等各项程序,学员通过人机互动方式进行模拟训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1.3 操作实用性 学员在模拟系统上可以反复进行练习,直到掌握为止;每个场景处理完毕后系统会给出反馈和说明,出错时有提示,选择正确方能进入下一环节,完成后会给出整体评测结果,随时体现学员对五官科伤病救治技术的掌握情况与存在的不足。

1.4 突出实战性 该系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逼真的战场环境,通过各种影像、声音营造紧张的战伤急救情景,使学员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沉浸于紧张的伤员救护氛围。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 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系统学习篇,主要使学员系统地学习五官科常见外伤、急症和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实例演练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伤员的受伤情况、治疗过程,使学员直观体会战伤救护过程,培养其战场环境下对伤员的急救思维能力与救护能力。

2.2 系统学习篇 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系统学习篇内容设计

2.3 实例演练篇 具体流程包括:伤病员进入—伤病情描述—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分科处置—进一步确诊—专科处理—是否后送—预后估计。伤病员伤情用文字、图画或动画进行模拟,尽量做到伤情描述直观形象,与虚拟的战场环境相配合,使操作者感受到实战气氛。各种实验室条件、设施、模拟化验单等贴近实战环境,锻炼学员全面素质。预后估计是对治疗效果、处置是否得当、治愈时间、能否参加战斗等作出评价,同时也是对整个救治过程的一个总结。系统在实例演练篇提供考核评估功能,将五官科救治技术的各考核点编入程序中,每项均有详细的操作要求与评分标准,每个场景中的伤员处理完毕后,系统会自动进行评估并指出处理不当之处。

计算机模拟野战救护是一种新的现代模拟训练方式,目前外军的虚拟现实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广泛运用于各军兵种的单兵单装训练、作战指挥训练以及战役战术训练等各个层次[3]。我们设计的模拟训练系统以其特有的突出实战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为五官科伤病救护技术的训练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斐,曾峰,勾朝阳.多媒体课件在五官科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22):3739.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6

1疾病种类的变迁与特点

①创伤急症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三类,即创伤、急腹症和外科感染。创伤: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及汽车进入家庭。创伤由原来单纯切割伤、烧烫伤、电击伤和溺水等发展到以严重车祸、跌落伤为主。车祸特别是摩托车车祸占欧美发达国家创伤第一位。目前我国车祸伤已占外伤的三分之二。从受累及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来看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车祸伤与传统的单一损伤不同,多为累及多系统的严重复合损伤。如严重的颅脑损伤伴肺挫伤、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及骨折等。常合并创伤性休克,危及生命。②急腹症:急腹症仍然以阑尾炎、肠套叠、嵌顿疝以及各种肠梗阻为主。但近年来以外科急腹症为表现的内科疾病越来越多地被收入外科急症病房,并经手术治疗后再次转入内科治疗。如以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为表现的淋巴瘤,通常在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得到证实。又如,过敏性紫癜首先表现为急性腹痛、血便等腹部症状,而非皮肤表现,以致以急腹症手术最后发现为过敏性紫癜。另外。川崎病表现为急腹症,少数合并阑尾炎,手术后仍高热,最后诊断为川崎病。这些不典型的内科疾病使急腹症所涉及的领域扩大了。成为目前外科急腹症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外科医生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准确判断,避免漏诊与误诊呤J。③感染:外科感染的发病情况也有明显变化,外科破伤风,丹毒、蜂窝织炎等明显减少,而坏死性筋膜炎等重症软组织感染显著增多。

2患者的处置

据文献报导。创伤病员如伤后处理得当,观察严密及与有关方面有较好的联系,有一半是可以救治的。多发性创伤及复合伤伤员的伤情估计、复苏,决定处理的优先次序及避免易犯的错误是目前创伤外科中对伤员生死攸关而又复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能正确判断、处理,不仅对挽救伤员生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避免细胞缺氧而致重要脏器衰竭和其它创伤的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必需的,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急救接诊时立即进行的。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创伤学会建议,在接诊创伤病员应依次做好以下工作:(1)快速对伤情作出初步估计;(2)建立和维持呼吸道通畅;(3)保持有效的呼吸交换;(4)维持和恢复有效血循环量;(5)进行有条不紊的全身物理检查;(6)即刻对可疑骨折伤员行外固定,避免屈曲可疑脊椎伤伤员;(7)避免不必要地移动伤员,坚持绝少搬动(即急诊室至放射科至病房至手术室的辗转搬动)。

3创伤患者的处理原则

(1)抢救先于一切,应是“抢救一诊断一治疗”或抢救与伤情估计同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确定性治疗,必须在抢救工作获得一定成功后,才着手进行。绝不能因进行诊断而延误抢救时机。(2)把挽救伤员生命放在第一位,保留肢体,防止感染,避免和减少残疾依次放在二、三、四位。力争四个要求都能达到。(3)手术应分轻重缓急,先懈决主要矛盾,以挽救伤员生命。如情况允许再对次要的创伤进一步处理,以免干扰抢救。(4)有气胸的伤员,应先做胸腔闭式引流,以免伤员在麻醉和手术中挣扎发生张力性气胸。(5)当背、腰、臀部和胸、腹腔脏器同时有损伤时,一般先做背、腰、臀部的清创、然后再进行剖胸、剖腹,以免胸腹部术毕翻身而血压骤升,甚至心跳骤停。但胸腹创伤大出血则例外。(6)术中发生休克,应暂停手术,抢救休克,待循环稳定后再继续手术,且不可以侥幸心理,硬闯休克关,这种做法常致伤员死在手术台上。

4治疗技术的发展

(1)微创技术: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人们认识到微创技术不只是手术切口小,而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以及手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都较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创伤、急腹症领域也逐渐开展微创手术,并且显示出更大的优势。(2)吻合器的应用:急腹症患者的急诊手术往往需要简洁快速,力争在短时间内结束手术。肠吻合器的应用可以减少肠吻合时间,减少出血,特别对于短肠综合症病例,在行延长手术时,优势明显¨。J。对于较多的切断吻合,吻合器更不可少。(3)创伤的治疗:对于实质脏器的损伤,目前多强调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尽量保守治疗。即使手术探查也应尽量保留器官。特别是肝,脾外伤造成的失血性休克,在抢救休克时,通常输注新鲜血后,血压仍不能维持稳定或仍有活动性出血时,需剖腹探查,在快速止血的同时进行器官修补。需切除脾脏的病例可尝试将切除脾脏切片后回植于大网膜内,对于肾损伤的治疗,宜先行增强CT检查,如无肾蒂和肾盂输尿管断裂,可保守治疗。

5急诊创伤外科治疗所需的辅助技术

(1)深静脉导管的应用:对于创伤急症患者来说,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在抢救休克时必不可少。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尚没有恢复或短期内胃肠功能缺失的患者,静脉营养也很重要。长期静脉营养需要建立稳定的深静脉通路。因此对于危重创伤急症患者来说,人院时即建立稳定有效的静脉通路已成为共识,可根据情况选择多种方法。①超声监视下深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或股静脉):近年来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深静脉穿刺较为流行。优点是迅速、安全。较适合于短期静脉输注或肠外营养患者。②PICC(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较适合于长期需要静脉输注和肠外营养的患者。由于从外周进入导管,因此感染、脱管的可能性较少。通常可以维持6~12个月。③植入式输液港:适合于长期需要静脉输入和肠外营养的患者。由于整体埋于皮下,因此感染、脱管的几率更低,且便于日常护理。通常可维持12~24个月。但价格昂贵,手术难度大,临床推广困难。(2)肠外、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或广泛肠管切除、胃肠功能缺失的患者,肠外营养尤为重要。营养的不足可减缓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应做到早期营养干预。①肠外营养:目前静脉营养着重强调减少副作用,特别是减轻肝脏的损害和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同时强调保护消化道黏膜功能。②肠内营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是维护肠道功能的最符合生理的营养方式。在胃肠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配方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如整蛋白类、短肽类、短肽与单氨基酸混合类、单氨基酸类,适合于不同胃肠功能的需求。同时肠内营养可降低肠外营养的合并症。

6创伤救治中常见的失误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7

关键词:车祸伤; 院前急救; 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大量涌现,交通事故愈加频繁,带来的后果是愈演愈烈,常常是非死即伤,还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车祸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之一,不仅给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负担,甚至负面影响。但是当前社会车祸又无法避免,而且车祸的致伤致死原因很多,比较复杂,导致的创伤也比较严重,许多伤员存在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等,这无疑给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对当前车祸伤院前急救研究很有必要。

据统计,在中国车祸所致的重伤患者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30min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现场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生存及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研究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抢救伤者生命、提高伤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院前急救是指通讯、运输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未到达医院之前所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医疗发达水平的程度。

因此,研究对车祸伤现场的有效抢救、安全转运等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制658例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423例,女325例,年龄15~72岁。其中颅脑损伤143例,胸部损伤95例,腹部损伤82例,脊柱损伤64例,骨盆损伤25例,四只损伤224例,泌尿系损伤6例,其他19例。其中伤情过重,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6例,院后于急诊手术中死亡4例,抢救成功638例,成功率达97%。

临床资料显示,3%的车祸伤员因得不到有效的或者及时的抢救而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场抢救伤员的重要性。

2 院前急救

那么,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抢救车祸伤亡者,如何提高伤亡者抢救成功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快速反应 在院前急救中应提高急救反应时间,即接到呼救电话至救护现场所需时间。调度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问清楚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伤员人数、受伤情况及联系电话,立即通知一线医务人员出诊。一线医务人员及司机必须24h保持通信畅通,并且检查好相应车辆、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随时待命,接到急救指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带上相应的设备上车直赴现场,保证出诊工作及时到位,提高抢救成功率。若遇重大交通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案,保障抢救伤员运行机制良好运行,最大限度地做到"救死扶伤"。 在现场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必要时请求相关部门支援,如遇到道路堵塞请求交警支援,优先放行。

2.2伤情评估 急救人员接到急救指令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到达车祸现场。立即运用“一听二看三模四问五测”的检诊程序,检查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瞳孔及伤口等基本情况,查看颅脑、胸、腹部、脏器官等重要器官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检查有无骨折、大血管或神经损伤和休克等严重症状,方可“对症下药”,尽可能细致而全面地对伤情进行评估,为后期即院后抢救做好铺垫。

2.3急救处理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现场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现场处理。判断伤情后及时施行现场抢救和护理,包括摆放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气管插管术、建立静脉通道、止血、抗休息及心电监护。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因此控制出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止血带可使肢体远端血运完全断绝,因此必须记录使用时间,每隔30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h。保持昏迷伤员呼吸道的通畅:解开领口,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周及口腔异物,舌后坠这应用同期导管插入咽腔和用钳将舌牵出固定于口外,必要时行环甲膜切开术。对休克患者应去枕平卧或双腿下肢抬高15°,头偏向一侧,切忌头低脚高位,原因是头部放低后妨碍颅内静脉回流到右心,且使颅内压升高,从而降低脑组织灌注压,对脑供血不利。车祸伤多为复合型伤,常累及多个器官,伤情复杂,休克发生率高,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选择粗、直、避开关节部位的血管,以便快速、大量补液。补液原则:先晶体后胶体,晶体、胶体比例为2:1。

2.4搬运护理 严重车祸伤时为预防脊柱损伤,全部给予颈托固定后,3~4个人同时用力搬运,保持头、颈、驱赶成直线位置,预防继发脊髓损伤。对有骨折伤员进行固定后再搬运,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新的损伤。脊柱损伤的伤员要用铲式担架搬运,胫腓骨骨折应用夹板固定时,将伤者骨折小腿轻轻拉直,尽量减轻其疼痛。在骨隆突部位和空隙处要加软垫,以免皮肤被夹板磨伤。用绷带捆绑夹板时要注意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宜。包扎完备后要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询问是否疼痛,严防伤肢远端发生缺血性坏死。

2.5安全护送 按先重后轻的顺序,快速、安全的运送患者,既有利于现场环境的疏散,也有利于轻、中重度和重度患者的进一步救治。重度患者用复苏型救护车,轻、中重度患者用普通救护车运送。充分利用车上设施,对重度患者实施急救,同时通过通讯设施联系急诊抢救室、放射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报告患者数、伤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作好各种记录,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建立绿色急救通道,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CT、X线摄片检查和输血、手术等紧急治疗。

3 后期观察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特护记录单。①根据病情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并记录在特护单上,各种抢救措施也详细记录。②观察意识情况,休克早期脑循环缺氧不明显,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休克中、晚期,因脑组织缺氧,脑细胞由兴奋转入抑制。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应设专人护理,必要时加床栏。③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说明休克加重,患者皮肤粘膜疲点、出血斑或开放性骨折部位渗血不止应考虑DIC的可能,同时准备好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醉等抢救药,并报告医生。

3.2心理护理。车祸患者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不良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出现加重,呼吸、心率增快,机体免疫力和适应力降低。急救者应沉着冷静,以熟练的技术和温和、亲切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3其他护理。应给患者保暖,预防感冒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4术前准备。这类患者大部分需要手术才能解除病因,因此在积极补液抗休克的同时还应迅速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如备血、备皮、更衣、皮试、包扎固定及各种导管的插试,这些工作要注意在抢救措施执行后方才执行。

4 体会

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患者的生死。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和能力。

4.1出诊护士应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护士平时出发抢救前要准备好相应的护士设备,决不能马虎大意。在出诊的路上,要想着具体现场不同伤者的临时抢救方法和护理方法,方可临危不乱,做到有备无患。在现场抢救时一方面要学会安抚患者情绪,争取他们配合抢救,协助医生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察患者伤情变化情况,及时向医生回报相关异常情况。

4.2出诊护士应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事院前急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车祸,发生什么样的车祸。白天黑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作为护士人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自己不能先于患者倒下,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很重要了,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能克服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再者,车祸伤现场惨烈,甚至惨不忍睹,伤员病情复杂,变化快,在抢救中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如稍有延误和疏忽就可能危及伤员的生命。因此,抢救伤员时应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技术操作,实施各种抢救措施要恰当、有效。

4.3必须具备明锐的观察能力。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各专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应用,加速了技术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它的临床活动可以概括为4句话和16个字: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平安转运。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

4.4熟练掌握急诊护理技术。作为急诊的专业护理专业,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包括急救CAB(C即胸外心脏按压,A即气道管理,人工气道的建立,B即人工或机械的呼吸支持)。血管通道的建立包括从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术护理到维持通畅和安全使用;从气管切开护理、插管护理到呼吸机的使用;从紧急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到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从一般现场的止血、包扎和固定到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总之,凡屡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和安全转出所需要的一切急诊检查和救治技术都应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院前急救护士要具有风险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在抢救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果患者清醒的要交代清楚伤情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并请患者积极配合;客观、真实、及时、完整、规范的书写护理文件,防范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4.5加强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交通伤害、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增多,急诊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其中,只有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参与现场抢救,同时能组织、指挥和协调现场的整体抢救工作,使现场抢救、分诊和运转能科学合理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4.6化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由于各种突发车祸现场和紧急状况下,气氛紧张、人多、环境混乱,有人把院前急救工作现场比喻为火山地带,急诊护理人员就是火山口工作的人。车祸常常见到复杂的车祸伤情导致患者及家属心情不佳,此时就需要与急诊护理人员及家属加强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最佳救治护理方案,及时化解矛盾,调节冲突,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具备专业的协调和沟通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7重视心理护理。车祸伤员由于损伤意外突然发生,缺乏思想准备,同时面临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问题,因此常表现惊慌失措、恐惧万分或暴躁。车祸伤员中青年男性居多,大多处于事业和家庭的重负时期,遇到突发车祸致伤后,在躯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严重的创伤。迫切要求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手段,以温暖的语言,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给伤员以信任与安全感,主动与其沟通;同情关心安慰伤员及家属,使伤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总之,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医务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迅速果断,群体协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使严重车祸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减少死亡、伤残和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佩燕.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3(3):173.

[2]陈仕英.车祸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 (16).

[3]黄静明.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43-1244

[4]朱维莲.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7, (17).

[5]宋观志,赵晓琴,刘唐威.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6]肖立辉.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抢救成功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S1.

[7]王力,刘思文,张庆辉,等.急诊病人救护流程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03.

[8]张宝珍.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08.

[9]张劲松,吴昊,张芹,等.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0]韩继媛,孙鹏,唐泽海,等.急诊医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06.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8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护生急救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急救水平的关键所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并在抢救时具备分秒必争的意识。急救意识是当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要敏锐地观察病情,果断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为此,我院急诊科在如何强化护生急救意识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对象

2002年-2005年共带教护生189人,其中本科生60人、专科生95人、中专生34人。平均年龄为:21+0.56岁。实习时间均为2周。

2 方法

2.1 提高实习护士主动参与急救的意识

2.1.1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尽快使护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习护士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初次面对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往往观望等待,束手无策。他们一方面想为病人服务,帮助其解除痛苦,成为带教老师的帮手;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唯恐好心办错事,给工作造成损失。我们在带教工作中体会到实习护士普遍存在这一思想矛盾,是实习初期的巨大障碍,如不尽快解决,将对实习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习护士初接触急诊科时安排带教老师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成长过程,讲述如何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实习护士一到急诊科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为了尽快让护生适应和熟悉急诊日常工作程序和抢救操作技能,我们还安排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进入科室第一天介绍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人员结构、各班职责。让学生尽快对急诊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1.2 熟悉常见的急救程序及常用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等讲解常见的抢救程序及技术操作,如现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抢救程序、人工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实习护士明白护士是各种急救护理措施与病人联系的枢纽,抢救时做到快、准、稳。准确使用各种仪器、物品定位等。现代急救的特点,反映在新技术的应用。急救护士不单是只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而且应具备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2.2 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急诊护理工作中“急”字尤为突出,时间就是生命。带教老师需让学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遇到伤病员外伤出血、骨折、休克,尤其是对心博骤停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患者的生死存亡,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的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病人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为此我们采取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即:老师事先设计好数个不同病情的模拟病人,让护生自己在20分钟内同时处理3-4个病人,必须根据病人的体征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预诊分类、果断救治,延误时间就会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群体配合急救训练: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如设计一心博骤停病例,由5名学生共同抢救,限时5分钟内复苏成功。要求先根据模拟病人的临床表现意识状态、呼吸、心率情况,作出快速判断,然后立即进行群体抢救:学生1(胸外按压)、学生2(人工呼吸)、学生3(给药)、学生4(心电监护、电除颤)、学生5(记录抢救过程)。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准,每三个循环轮换一次。整体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求每项操作每人必须轮作一次。许多护生反映通过模拟训练,更真切的体会到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操作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增强了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急重症患者多时,可让护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并强化时间观念,感受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培养护生迅速稳健的急救意识。

2.3 提高护生的观察及应变能力

对就诊病人而言,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另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病人[2]。在急诊分诊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一看、二摸、三测的方法来了解判断病情。即一看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面色;二摸脉搏的强弱、快慢;三测血压及尿量,并随机对护生进行提问,从护理角度出发,分析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

对急危重病人入院后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其病情变化;例如接诊一高处坠落伤者,可能要求判断是否有颅脑外伤、胸外伤、腹部闭合伤、各种骨折,是否有多发伤、复合伤等,通过接触病人,观察病情迅速判断哪一个是主要问题,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家属做解释工作等。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可以启发护生在短时间内思考的能力,指导其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适应尽早发现、尽快抢救的要求。带教中意在使学生明了,作为一名护士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应做什么、怎样做,如何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结合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抢救准备,主要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救治等。

2.4 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需要高素质的老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我们首先明确临床带教教师是护士兼带教的双重任务,做好带教工作也是护士重要的职责之一。对年轻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外,还要有较为丰富的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激励学生,并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与体现,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取得护生的信任和敬慕。

3 结论

急救护理是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能动性工作[3]。无论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严重烧伤或是心、肺、脑等各种脏器的损伤,都要求急诊护士具备急救意识。因此在急诊科带教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在掌握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做到稳、准、快,在接诊、分诊和病情观察上,要求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迅速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些,有赖于各科理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我们急诊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强化急救观念,对她们今后的护理生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初铁轶,王莉莉.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6卷第3期:55-56.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9

一、进步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门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作为门急诊科的医务职员更是医院的一面镜子,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必须要有优质的服务质量。护理职员规范、得体的礼节对进步护理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对门、急诊各护理岗位接待伤病员及来访者的服务礼节作了严格的规范,提倡起立服务、微笑服务、走动服务,陆续对我科*的个人礼节(行为举止、仪表姿态)、社交礼节、电话礼节、交*礼节、查房礼节等进行各种规范,并进行了严格的练习,随时讲评,定期评选,促进培训的深化,并纳进护理质控治理体系。例如接听电话,四部电话不管铃声何时响起,随时都能听到我科*耐心、礼貌的回答,而成了我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如见到来访者*实行首问负责制一声您好、请问,接待伤病员“请坐”,在执行各项护理操纵中如对病人造成不便时必须先道歉等等,使规范的服务用语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巡诊*对侯诊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以减轻患者因侯诊而产生的不耐烦情绪。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科*仪表、仪容整洁,精神面貌好,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使用率进步,强化门、急诊*的形象、爱心意识,从而切实改善并进步了门急诊服务质量。

二、加强岗位培训,培养一流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工作的根本保证,门、急诊科护理任务重,医护职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进步医护职业素质,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进步急诊抢救配合能力,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组织全科医护定期开展抢救技能配合的练习。组织全科*学习新仪器的使用;开展季节性常见疾病急救护理知识讲座;年初安排*到心电图室学习心电图,定期对我科10余种抢救仪器、设备使用、急救的六大技术进行练习考核,编辑急救护理手册,利用晨*、护理教学查房进行理论知识和急诊抢救程序的温习,并制定同一的规划,按不同层次、不同职称,从理论知识、技术操纵、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定期考核,达到高水平相应职称标准。使*有良好的应急心理和业务素质预备,目前,全科医护急诊意识增强,应激能力强,是九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部分*已经把握了多项高难度的护理技能操纵,如气管插管术、心电图知识、电除颤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股静脉穿刺术等护理操纵。使医护配合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进步临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科室大部份医护职员学习积极性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已毕业2名。

三、用辛勤的汗水,让生命之树常绿

1、门、急诊科担负着门诊.急诊病人的诊治.收留.体检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意外灾难性事故的抢救及120、122的出诊工作,医护工作任务重,综合素质要求高,面对众多的门诊.急危重患者,门急诊科*从不叫苦叫累,任劳任怨的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主任、*长带领大家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在短时间内把握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为进步急诊抢救成功率,组织全科医务职员每星期进行业务学习,并请相关科室专家来我科进行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开展各项急救技术练习(院前急救、除颤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急救四大技术、大批伤员来院时的抢救流程),全面考核抢救室各种监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急诊科全体医务职员熟练使用呼吸机、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萨博机等,并留意仪器保养,把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在8小时以外时间,经常可以见到急诊科灯火通明,那都是全科医务职员为了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而苦练技术,在今年5次大批量伤员的急救中,全体医务职员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进抢救中,全科16名医务职员在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科室参加抢救,从夜班下来的、在家休息的,带病的,她们忘记了劳累和病痛、忘记了饥饿,没有任何怨言,经常用柔弱的双手扶平病人的伤痛,她们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我是*:我是*,我是茫茫大海上一缕柔柔的海风,当你生命的小船颠跛在不平的波浪中,我愿轻轻的、轻轻的吹你走向正常的航程,我是*、我是无垠大地上一束大阳的光影、当你生命的脚步蹒跚在泥泞的沼泽里、我愿偷偷的、偷偷的扶你走向正常的航程。

2、抗击非典的日子里,门、急诊医务职员直面“非典”病毒的袭击,不顾个人安危,以高度的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全力以赴地做好防非典工作,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与辛劳的汗水,谱写了“救死扶伤”的新篇章。使我市无一例非典病人

3、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导诊*对行动不便、老年、小孩、残疾、孕妇等患者实行全程陪同就诊。先后多次下医疗队为官兵及老干部体检、送医、送药,免费到贫困地区义诊,多次到社区开展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工作,免费为孤儿院送医送药。

四、加强组织领导、争创一流治理

1、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需要同一思想熟悉,增强创建意识,才能保证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急诊科在科主任、*长密切配合下,对门诊、急诊全科医疗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好院里各部分、各临床科室与科室的关系,使门、急诊科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较好地完成上级赋与的各项门诊、体检、急诊抢救、“122”出诊、急诊病区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任务,向主任除了每周3天门诊外,还担负着体检、下医疗队、首长巡诊工作,*长在工作中严把护理质量关,应用分享式的治理模式进步护理治理质量,做到层层控制、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曾多次带病上班。另外,不管是凌晨或深夜,只要抢救病人,总能看到主任、*长穿梭在抢救第一线的身影。

2、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我科全体医务职员能够严格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急诊科成立之初,科室领导便对各项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实行严厉的赏罚措施,例如接听急救电话,电话铃响不超过两声,出诊速度不超过2分钟;付班*24小时在科室待命、应急班*24小时在医院待命、本科室医生、*离开医院必须留下联系方式给科室或向科室领导请假;对成批接收的伤病员、危重病员的抢救,全科医生、*在接到联络信号后,必须在5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工作,由于急救工作出色,今年被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评为“122”急救中心先进单位,科室的先进事迹多次在闽北日报、广播电视报、南平电视台等媒体上报导。一年来门、急诊科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圆满、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科室职员、物品、车辆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

五、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

外伤急救常用技术篇10

一、进步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门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作为门急诊科的医务职员更是医院的一面镜子,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必须要有优质的服务质量。护理职员规范、得体的礼节对进步护理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对门、急诊各护理岗位接待伤病员及来访者的服务礼节作了严格的规范,提倡起立服务、微笑服务、走动服务,陆续对我科*的个人礼节(行为举止、仪表姿态)、社交礼节、电话礼节、交*礼节、查房礼节等进行各种规范,并进行了严格的练习,随时讲评,定期评选,促进培训的深化,并纳进护理质控治理体系。例如接听电话,四部电话不管铃声何时响起,随时都能听到我科*耐心、礼貌的回答,而成了我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如见到来访者*实行首问负责制一声您好、请问,接待伤病员“请坐”,在执行各项护理操纵中如对病人造成不便时必须先道歉等等,使规范的服务用语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巡诊*对侯诊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以减轻患者因侯诊而产生的不耐烦情绪。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科*仪表、仪容整洁,精神面貌好,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使用率进步,强化门、急诊*的形象、爱心意识,从而切实改善并进步了门急诊服务质量。

二、加强岗位培训,培养一流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工作的根本保证,门、急诊科护理任务重,医护职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进步医护职业素质,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进步急诊抢救配合能力,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组织全科医护定期开展抢救技能配合的练习。组织全科*学习新仪器的使用;开展季节性常见疾病急救护理知识讲座;年初安排*到心电图室学习心电图,定期对我科10余种抢救仪器、设备使用、急救的六大技术进行练习考核,编辑急救护理手册,利用晨*、护理教学查房进行理论知识和急诊抢救程序的温习,并制定同一的规划,按不同层次、不同职称,从理论知识、技术操纵、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定期考核,达到高水平相应职称标准。使*有良好的应急心理和业务素质预备,目前,全科医护急诊意识增强,应激能力强,是九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部分*已经把握了多项高难度的护理技能操纵,如气管插管术、心电图知识、电除颤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股静脉穿刺术等护理操纵。使医护配合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进步临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科室大部份医护职员学习积极性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已毕业2名。

三、用辛勤的汗水,让生命之树常绿

1、门、急诊科担负着门诊.急诊病人的诊治.收留.体检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意外灾难性事故的抢救及120、122的出诊工作,医护工作任务重,综合素质要求高,面对众多的门诊.急危重患者,门急诊科*从不叫苦叫累,任劳任怨的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主任、*长带领大家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在短时间内把握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为进步急诊抢救成功率,组织全科医务职员每星期进行业务学习,并请相关科室专家来我科进行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开展各项急救技术练习(院前急救、除颤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急救四大技术、大批伤员来院时的抢救流程),全面考核抢救室各种监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急诊科全体医务职员熟练使用呼吸机、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萨博机等,并留意仪器保养,把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在8小时以外时间,经常可以见到急诊科灯火通明,那都是全科医务职员为了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而苦练技术,在今年5次大批量伤员的急救中,全体医务职员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进抢救中,全科16名医务职员在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科室参加抢救,从夜班下来的、在家休息的,带病的,她们忘记了劳累和病痛、忘记了饥饿,没有任何怨言,经常用柔弱的双手扶平病人的伤痛,她们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我是*:我是*,我是茫茫大海上一缕柔柔的海风,当你生命的小船颠跛在不平的波浪中,我愿轻轻的、轻轻的吹你走向正常的航程,我是*、我是无垠大地上一束大阳的光影、当你生命的脚步蹒跚在泥泞的沼泽里、我愿偷偷的、偷偷的扶你走向正常的航程。

2、抗击非典的日子里,门、急诊医务职员直面“非典”病毒的袭击,不顾个人安危,以高度的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全力以赴地做好防非典工作,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与辛劳的汗水,谱写了“救死扶伤”的新篇章。使我市无一例非典病人

3、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导诊*对行动不便、老年、小孩、残疾、孕妇等患者实行全程陪同就诊。先后多次下医疗队为官兵及老干部体检、送医、送药,免费到贫困地区义诊,多次到社区开展健康指导及疾病宣教工作,免费为孤儿院送医送药。

四、加强组织领导、争创一流治理

1、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需要同一思想熟悉,增强创建意识,才能保证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急诊科在科主任、*长密切配合下,对门诊、急诊全科医疗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好院里各部分、各临床科室与科室的关系,使门、急诊科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较好地完成上级赋与的各项门诊、体检、急诊抢救、“122”出诊、急诊病区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任务,向主任除了每周3天门诊外,还担负着体检、下医疗队、首长巡诊工作,*长在工作中严把护理质量关,应用分享式的治理模式进步护理治理质量,做到层层控制、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曾多次带病上班。另外,不管是凌晨或深夜,只要抢救病人,总能看到主任、*长穿梭在抢救第一线的身影。

2、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我科全体医务职员能够严格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急诊科成立之初,科室领导便对各项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实行严厉的赏罚措施,例如接听急救电话,电话铃响不超过两声,出诊速度不超过2分钟;付班*24小时在科室待命、应急班*24小时在医院待命、本科室医生、*离开医院必须留下联系方式给科室或向科室领导请假;对成批接收的伤病员、危重病员的抢救,全科医生、*在接到联络信号后,必须在5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工作,由于急救工作出色,今年被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评为“122”急救中心先进单位,科室的先进事迹多次在闽北日报、广播电视报、南平电视台等媒体上报导。一年来门、急诊科深进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圆满、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科室职员、物品、车辆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

五、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