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13:01

外伤性范文篇1

本院从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12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8例;年龄5~67岁,其中20~50岁发病率最高,共9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6d。住院时间:10~136d。致伤原因: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65例,钝器伤19例,锐器伤11例,撞击伤3例,挤压伤2例,爆炸伤4例,其他伤4例。

1.2脏器损伤情况

小肠破裂1处87例,2处22例,2处以上11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1例。其中:脾破裂16例,肝破裂4例,胃破裂1例,胰腺挫伤2例,肾挫伤6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1例,颅脑损伤7例,脊柱、肋骨骨折4例。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105例。患者皆有腹痛,伴腹胀82例,恶心、呕吐40例,典型腹膜炎104例,体温高于38.5℃26例,血压低于90/60mmHg39例。腹膜透析74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46例(46/74),腹穿88例,阳性81例,占92.0%。B型超声波检查96例,阳性64例(64/96)。

1.3治疗和结果

本组116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或全麻下行手术治疗,3例合并重度脑外伤,1例失血性休克未手术。单纯肠修补96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1例。同时根据病情对合并伤进行手术:脾切除15例,肝修补4例,胃修补1例,膀胱修补1例。治愈114例,死亡6例(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2例死于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重度脑外伤)。

2讨论

2.1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腹部症状和腹膜炎体征。据报道,有1/3患者在入院时腹部体征不明显。影响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因素有[1]:(1)较小的破口由于外翻的粘膜,凝血块,食物残渣堵塞,大网膜的及时覆盖或反应性肠蠕动抑制、或痉挛,肠内容物暂不外溢,再加之小肠内游离气体少,且其内容物pH几乎呈中性,又相对无菌,炎症反应轻,当肠蠕动恢复或堵塞物脱落时,肠内容物逐渐外溢,才表现出腹膜炎症状。(2)肠壁挫伤严重,血肿形成或不全撕裂或较大的系膜血管分离,伤后早期有较轻度腹膜刺激征,但腹穿阴性或仅有少量血性液体,经过24h或数日,肠管因缺血坏死而发生迟发性肠破裂,出现明显腹膜炎症状。(3)合并颅脑外伤时,由于昏迷掩盖了腹部症状,当出现严重腹膜炎时才明确诊断。(4)合并实质性脏器伤大出血时,由于活动性出血和(或)休克,而掩盖了小肠破裂的症状。(5)肥胖,患儿不合作,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为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水平,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对早期诊断有所帮助:(1)详细询问病史,如受伤部位,暴力大小、速度、作用力方向,伤时情况及伤后症状。(2)认真细致反复体格检查,特别是腹部压痛的范围,腹肌紧张的程度,肝浊音界的变化,肠鸣音的改变等。(3)反复多次,多点的腹腔穿刺,据报道其阳性率在90%以上[2,3],本资料92%。腹腔穿刺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损伤小,确诊率高。对于腹穿阴性者,仍不能排除肠破裂,应加用腹腔灌洗结合腹透、B超检查。(4)诊断性腹腔灌洗,阳性率可达98.5%[4]。发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肠破裂:①含有胆汁或胃肠内容物。②白细胞计数超过0.5×109/L。③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细菌或肠内容物。(5)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据王信富[[4]报道不足30%。本组为38.3%。早期患者腹透阳性率低,但鉴于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空腔脏器破裂的有力证据,对于早期患者,要反复检查。(6)剖腹探查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对于部分难以正确诊断,又有剖腹指征者,应积极剖腹探查,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远小于延误诊断的危害。本组1例,因外院延误诊断,伤后6d才明确诊断,最后死于MODS。

2.2治疗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其预后的好坏,并发症的多少与治疗的早晚及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疗效最佳时限在伤后2~4h内手术,以后每增加4h,将增加病死率15%[4]。对于单纯性空回肠破裂,可行单纯性肠修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1)缺损过大,撕裂长度超过肠管直径50%或纵行裂伤较长,肠修补后导致肠腔狭窄。(2)多处肠破损集中在一段肠管上。(3)破裂口周围有严重炎症反应,修补后不易愈合。(4)肠系膜内或肠壁内有较大血肿和肠系膜已撕裂肠血运不良者。本组单纯修补96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1例,均未发生肠瘘,显示单纯性肠修补和肠吻合术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安全,有效的措施。

2.3腹腔引流

目前对于腹腔引流仍有争议。夏穗生[5]认为引流得当,有助手术后恢复;如引流不当,或未引流,可以引起严重后果。肠破裂后常引起腹腔污染,破裂时间越长,污染就越重。作者在妥善处理好腹内脏器,肠管等损伤后常规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去除异物、血块。并留置甲硝唑于腹腔内,然后放置有效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

2.4重视全身和合并伤的治疗

外伤性小肠破裂,由于受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因此在处理小肠破裂的同时,要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止痛、输液、胃肠减压,早期使用抗生素,有休克表现者,应抗休克治疗。积极治疗合并伤,力争在生命体征达到满意水平后及时手术。舒亦斌[6]报道腹腔镜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其中腹腔镜下空、回肠破裂修补术4例。腹腔镜检查,通过清晰放大的视野,配合置入器械显露及改变体位可准确发现损伤的存在与否,如能结合镜下处理技术,可使部分不能确立诊断的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免于剖腹,还能通过腹腔镜技术处理一些较小的创伤,避免了开腹手术,且腹腔镜下冲洗全面彻底;完成一些腹腔脏器的修补、止血、切除、吻合及造瘘等手术;对于显露困难、视野不佳或伤情复杂需中转开腹的患者,腹腔镜探查还可以帮助选择最合理的剖腹探查切口,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了切口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缩短切口的长度,降低开腹手术因切口选择不当而导致的操作困难和手术难度增加;对腹腔脏器扰动较小,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相对缩短,医疗费用相应减轻[6]。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正葆.外伤性小肠破裂256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7):403.

2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46.

3姜军,范林军.腹部空腔脏器伤的诊断与剖腹深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7(23):389.

4王信富.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治疗.实用医学杂志,1994,10(3):274.

外伤性范文篇2

腹部外伤中,小肠破裂较常见,因为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是临床仍然有延误治疗和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病例[1]。综合本院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2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5~67岁,伤后入院时间0.5h~3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刀刺伤6例、坠落伤4例、踢伤2例、挤压伤1例。开放伤7例、闭合伤16例。脏器损伤情况:小肠破裂1处15例、破裂2处4例、破裂2处以上2例、横断伤2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5例,其中肠系膜破裂8例、脾脏破裂5例、肝脏破裂1例、结肠破裂2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1例、颅脑损伤8例、脊柱骨盆骨折2例。临床表现:除昏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有呕吐18例、有典型腹膜炎体征19例,伴休克5例,有膈下游离气体8例,其中22例进行腹部穿刺阳性19例。

1.2治疗方法和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小肠修补15例、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8例。根据病情对合并脏器伤进行治疗处理,其中脾脏切除4例、脾修补、肝修补、结肠修补、结肠造口各1例,十二指肠修补加空肠十二指肠减压、膀胱修补各1例。并发切口感染4例、盆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治愈2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发性脏器损伤加手术创伤合并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所致。

2讨论

2.1早期诊断本组资料显示,外伤性小肠破裂以男性为主,交通事故是常见的原因,早期确诊率低,本组病例入院3h后手术,最长1例长达3d才确诊,原因是小肠破口较小,腹膜炎体征出现较晚所致。影响早期诊断的因素有(1)破裂口较小(<1cm),由于外翻的小肠粘膜、凝血块、食物残渣、纤维蛋白、大网膜等堵塞或反应性肠管蠕动抑制或痉挛等原因小肠内容物暂未外溢,伤后数小时可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但当肠管蠕动回复或堵塞物脱落时,肠内容物外溢才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2)肠壁挫伤严重、血肿形成或者不全撕裂或者较大的系膜血管分离,伤后早期有轻度的腹膜刺激症状,但是腹腔内无游离气体,腹穿已无阳性发现,但是数小时后肠管因缺血坏死而发生迟发性破裂,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症;(3)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时,由于昏迷掩盖腹部症状,当出现严重的腹膜炎时才明确诊断;(4)合并实质性脏器破裂时,由于严重休克、腹内大出血而掩盖了隐匿的小肠破裂的症状,有时术中未发现,术后出现相应的症状而再次手术等。因此,小肠破裂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正确诊断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并发症、病死率的关键。

为了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治水平,必须做到:(1)详细询问病史;(2)认真细致反复体格检查,即使是初诊时无明确的脏器损伤体征,也绝不能轻易否认,尤其是对体质差、老年人等机体反应弱的患者;(3)反复多点、多次腹穿[2];(4)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血液检验能够间接反映炎症、机体失血等情况,B超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腹腔内少量炎性渗出[3],腹部立位平片能够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这也是空腔脏器破裂最有力的证据,对于合并严重颅脑外伤和脊柱骨盆骨折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不仅能够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还能够了解其它脏器的情况,尤其是实质性脏器破裂、腹腔内出血,对腹膜炎所致的腹腔炎性渗出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4,5];(5)手术探查时要常规系统的检查胃肠道,以免遗漏诊治[6]。

2.2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小肠破裂,应尽早手术,对于合并休克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准备[7]。对有以下情况者应进行剖腹探查:(1)伤后持续剧烈腹痛,腹膜炎症状逐渐加重;(2)腹部开放伤无法判断是否伴有脏器损伤时,经过保守治疗观察,出现腹膜炎体征时或者损伤后直接出现肠管外露或肠液外溢;(3)X线检查提示膈下或腹膜腔内有游离气体;(4)腹腔穿刺阳性。术中要系统的完成探查,特别注意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或伴有血肿的系膜缘小裂口,发现前壁破裂者必须探查后壁。

小肠破裂,手术以简单的修补为主,有以下情况者需行肠切除术:(1)破口周围有炎症,修补后不易愈合或破口较大;(2)破口周围有大面积挫伤或肠壁系膜缘有血肿,有肠管坏死可能;(3)肠管破裂修补后有肠管狭窄可能或一段小肠内有比较集中的多处裂口;(4)系膜严重挫伤或断裂及肠管系膜分离血供障碍。本组行单纯性肠修补术15例、肠切除术8例,均未发生肠瘘,显示单纯性肠修补和肠切除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安全可行的措施。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式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并发症、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2.3腹腔冲洗引流腹腔冲洗一般用温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吸出冲洗液体清亮,尤其注意膈下、脾窝等不易暴露且易积液感染的部位,如果感染严重,还建议用甲硝唑注射液腹腔浸泡冲洗。目前对于腹腔引流仍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应该根据术中探查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对于单纯性单发小肠破裂,裂口较小腹腔内污染较轻,腹腔彻底冲洗后,可不放置引流,但是对于多处破口、破口较大或合并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的病例必需放置引流,有的还需放置多处引流,保证引流通畅,但是不可把引流当作保险措施和代替规范化的手术操作[8,9]。本组放置引流20例,有1例腹腔污染严重,术后腹腔渗液较多,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而发生盆腔脓肿,后经直肠戳孔引流而治愈。

2.4重视全身和合并症的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应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抗休克、治疗合并伤、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首先要建立快速通道,有条件的要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测定,要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多通道输液,甚至在补液同时应用升压药物。本组死亡1例是由于多发脑挫裂伤致昏迷掩盖了腹膜炎体征,多发的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再加手术创伤最终导致MODS所致,因此,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外伤性小肠破裂病死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腹腔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这样方能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整体救治水平[10]。

【参考文献】

1黄庭.外科临床思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34~337.

2于峰.腹腔穿刺432例临床应用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53.

3董菲,吴顺营,董晓兰,等.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29~130.

4徐海滨,黄海,陈珏.手术治疗腹部多脏器损伤55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2005,7(4):393~394.

5郑正葆.骨盆骨折合并小肠破裂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浙江临床医学,2004,6(5):415.

6李秀芳,林乐江.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治34例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2,4(2):128~129.

7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118,147~150.

8夏穗生.重视外科引流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195.

外伤性范文篇3

【关键词】睾丸疾病;阴囊;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Themanagementoftraumatictesticulartorsion

WANGBin,SUNWei.DepartmentofUrology,BeichenHospitalofTianjinCity300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presentourexperienceinthemanagementoftraumatictesticulartorsion.MethodsClinicaldataof5caseswithtraumatictesticulartorsionwerereviewedretrospectively.Results2casesweregivenmedicalaidswithin6hoursaftertrauma.3casesweremisdiagnosedatthefirstmedicalexaminationandlatercorrectedbyCDFI.Surgerywasperformedon2confirmedlydiagnosedpatientswithin6hoursanditprovedasuccess.Amongthe3laterconfirmedpatients,onesurvivedthesurgeryandtheother2losttheirtestesduetonecrosis.ConclusionEarlyconfirmeddiagnosisisimportantforthepreservationofinvolvedtestesandCDFIisusefulinconfirmingdiagnosis.

【Keywords】testiculardiseases;scrotum;colordoppler

闭合性阴囊及其内容物损伤,主要表现为睾丸破裂、睾丸挫伤、阴囊血肿和睾丸脱位,外伤性睾丸扭转极为少见,极易误诊为睾丸挫伤而行保守治疗,导致睾丸坏死、感染或萎缩。故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探查至关重要。自1998-2008年我院共收治5例外伤性睾丸扭转患者,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例,年龄17~53岁,平均35岁。左侧睾丸扭转2例,右侧3例,均为鞘膜囊内扭转。

1.2就诊情况5例均有阴囊钝性挫伤史。首次就诊时间均在伤后6h内,确诊为外伤性睾丸扭转2例,误诊为阴囊血肿1例,睾丸挫伤2例。误诊者于伤后24h内确诊1例,24h~4天内确诊2例。伤后均有剧烈疼痛史,伴恶心、呕吐2例,疼痛向腹股沟或下腹部放射3例,低热2例。阴囊均有不同程度青紫肿胀,触痛明显,睾丸触诊分界不清,提睾肌反射减弱或消失。1例发现睾丸抬高,睾丸举痛试验(Prehn’s征)阳性。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5例,均显示睾丸肿大,其中睾丸血流明显减少1例,血流消失4例,伴阴囊血肿2例,伴片状低回声2例,鞘膜积液2例,血WBC>10×109/L3例。

1.3扭转程度与处理方法全部行手术探查,其中扭转180°1例,伤后20h手术复位成功。扭转360°3例,1例首诊确诊,6h内手术复位;另2例伤后24天确诊,睾丸坏死切除。扭转>360°1例,1例误诊后,睾丸坏死切除。

2结果

于6h内探查的2例患者均复位成功,睾丸获救。6h后探查3例者中,1例扭转180°复位成功,睾丸获救;2例睾丸坏死切除,其中1例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复位成功的3例随访1.0~1.5年,睾丸无萎缩。

3讨论

闭合性阴囊及其内容物损伤,主要表现为睾丸破裂、睾丸挫伤、阴囊血肿和睾丸脱位,外伤性睾丸扭转极为少见,极易误诊为睾丸挫伤而行保守治疗,导致睾丸坏死、感染或萎缩。

3.1外伤性睾丸扭转的诊断外伤性睾丸扭转为泌尿外科急症,表现为外伤后突发阴囊疼痛,临床少见。由于没有发病年龄、起病时间上的特点,并有明确的外伤史和不同程度的阴囊青紫肿胀,当体检时未注意到外伤性睾丸扭转的存在或因疼痛、阴囊肿胀等原因常难以检得睾丸扭转的特异性体征:如睾丸位置抬高,横位或斜位、Prehn’s征等,如未做进一步检查而行保守治疗,会导致睾丸坏死。有报道睾丸扭转的平均获救率不足50%,与首诊不能确诊而延误手术时机有密切关系[1]。本组2例患者均在伤后6h内就诊,仅有1例首诊时阴囊瘀血肿胀较轻而疼痛较重,与外伤程度不一致,检查睾丸位置抬高、呈横位、Prehn’S征阳性、提睾反射消失,及时手术探查,睾丸获救。另1例首诊时经CDFI检查确诊,及时行手术治疗睾丸获救。另3例首诊时局部瘀血肿胀较重,外伤表现明显,未进一步检查,按外伤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首诊误诊,睾丸被切除。提示对任何阴囊损伤都不应轻率做出单纯性阴囊挫伤、阴囊血肿或睾丸挫伤的诊断,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睾丸扭转。闭合性阴囊损伤导致阴囊血肿、鞘膜积血、组织水肿而引起睾丸肿大、疼痛,体格检查时难以准确评估睾丸伤情,需借助影像检查辅助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既能显示睾丸的形态学改变,又能反映睾丸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诊断睾丸扭转灵敏性达82%~100%,特异性100%,准确率97%[4]。睾丸血流灌注信息是鉴别睾丸扭转和睾丸挫伤的唯一依据,挫伤睾丸的血供基本正常,而睾丸扭转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外伤性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但要注意的是:睾丸扭转早期或不全扭转时仍有血流,或扭转睾丸周围有炎症时血流增加,误认为睾丸血流,所以,切不可因为超声提示有一定血流而否定睾丸扭转的诊断。此外,还可选择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定位。放射性核素99mTc阴囊睾丸扫描被认为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金标准,受累睾丸因血流受阻而表现为放射性不积聚的“冷结节”[2],虽然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睾丸扭转的准确率高,但大多数医院缺乏检查设备,且该项检查费时,不适合基层医院及急诊诊断。而CDFI既能显示睾丸的形态改变,又能反映睾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诊断睾丸扭转灵敏性高达82%~100%,特异性100%,准确率97%[3,4],本组中5例均经CDFI检查确诊。外伤性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1)仔细了解病史,阴囊虽有明确外伤史,应注意临床表现与暴力程度及阴囊伤情是否一致。(2)注意睾丸形态改变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否相符。(3)血流存在与否不能作为诊断外伤性睾丸扭转的惟一标准。由于伤后阴囊和鞘膜血肿压迫睾丸、睾丸血肿和组织水肿、睾丸白膜坚韧顺应性差、伤后血管痉挛等因素,闭合性睾丸损伤普遍存在血流减少。外伤又可引起阴囊内睾丸周围血流信号增强而掩盖睾丸内血流信号的减弱或消失[5,6]。(4)必须坚持双侧对照,将患侧睾丸内血流信号与健侧睾丸内血流信号对比。(5)重复检查,避免误诊。(6)可疑者应积极手术探查。

3.2外伤性睾丸扭转的治疗睾丸扭转的处理原则为应立即手术探查,尽早进行睾丸复位,挽救睾丸活力。由于睾丸对缺血极为敏感,扭转后是否发生坏死与扭转的时间和程度有关。Pavlica等[7]认为扭转发生6h内行手术治疗,睾丸挽救率达100%,6~12h者睾丸存活率为70%,12~24h者睾丸存活率为20%,24h后睾丸多无存活可能。Cornel[8]等认为持续扭转90°、180°、360°、720°时发生睾丸坏死的时间分别为7天、3~4天、12~24h、2h。因此复位越早越好。对侧睾丸是否需要探查要根据术中情况。我们认为一般不必行对侧睾丸探查,除非术中发现扭转的睾丸存在解剖变异,对侧精索明显较长,扭转睾丸又未能获救时需探查对侧睾丸。本文6h内手术2例,睾丸均获救;6h以后手术3例,仅1例不完全性扭转睾丸获救,另2因睾丸扭转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术中复位后用温盐水纱布热敷10min颜色仍无改善,切开睾丸未见动脉性渗血,行睾丸切除。

总之,在阴囊及其内容物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时,应提高对外伤性睾丸扭转的认识和警惕性,在临床体检及灰阶超声拟诊为睾丸挫伤时,应进一步作多普勒血流检查,以避免罕见的外伤睾丸扭转被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BlaivasM,BattsM,LambertM.Ultrasonographicdiagnosisoftesticu-lartorsionbyemergencyphysicians.AmJEmergMed,2000,18:198-200.

22PetersCA.Testiculartersion.In:LiberationJA.ReconstructiveUrologicSurgery.3rded.StLouis,Missouri:Mosby,1998,587-592.

3郭跃东,扬爱平,刘占先,等.彩色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886.

4JacobR.Congenitalanomaliesofthetestisandscrotum.//WalshPC,RetikAB,VaughanED,eta1.Campbell’Surology.7thed.Philadelphia:SaundersCo,1998:2184-2185.

5胡玉刚.睾丸扭转30例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06,28:1068.

6SparksRA.“海绵会阴”教学模型在美国家庭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46.

外伤性范文篇4

【论文摘要】回顾性分析30例肝外伤诊治的临床资料。30例肝外伤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非手术治疗3例;术前死亡1例;26例手术治疗,其中5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18例采用单纯肝缝合术、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部分切除术,全部治愈,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采用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术,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合并胆瘘。提示诊断性腹穿可作为肝外伤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采用合理、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肝外伤的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

肝外伤的发生率在因腹部外伤的剖腹术中占15%~20%,在国外的一些主要创伤中心,甚至高达35%~45%。目前,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停留在15%~20%的较高水平,未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高肝外伤的诊断和处理水平,降低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是肝外伤的研究重点。我院1999-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例,年龄7~63岁;致伤原因:车祸、重物砸伤及钝器闭合伤28例,锐器致开放性腹外伤2例。

1.2诊断方法30例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治疗证实为肝内血肿,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

1.2.1治疗方法手术治疗26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者5例;18例行缝合止血、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用纱布绷带做肝周填塞、肝动脉结扎后出血停止,术后5d抽出绷带未在出血,其中1例合并胆瘘,引流1.5月闭合。

1.2.2非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腹部查体仅右上腹轻压痛,血流动力学稳定,行止血、补液及B超动态检查等处理,住院10天出院,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

1.2.3结果1例因损伤严重,术前准备中死亡。

2讨论

2.1诊断方法遇此类患者,简要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肝破裂后行腹腔穿刺,采用右侧卧位2~3min后于右下腹行多点、多方位、多次穿刺,往往可出现阳性结果。本组30例中26例穿刺阳性。由于B超、CT在此类患者中诊断性高,若条件允许可检查,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损伤严重的患者切勿因检查而耽误抢救时间。我们认为,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率高、简单快速,实用且不增加患者负担,但需有经验医师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并发症发生。

2.2术前复苏术前复苏是提高肝外伤生存率的关键。对于出血量大,损伤严重伴有休克的患者,可在上肢、颈部建立多根通道,先输注晶体后胶体液、血液,必要时可在桡动脉加压输血,为手术赢得时间。术前休克与否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强调术前复苏、诊疗同步,边诊断边治疗及建立输液通道。

2.3手术方法选择手术时剖腹切口要大,暴露充分。

2.3.1单纯缝合或明胶海绵、带蒂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此法适用于1~3cm深的肝脏损伤,即AASTⅠ-Ⅱ级。要点是兜底缝合,不留死腔,无张力,以免术后再出血、感染。注意的是肝实质的损伤往往超过肝表面损伤的范围,要剪开肝被膜探查,但尽量不向纵深扩创,以免加重肝脏损伤。本组1例因刀刺伤致肝脏右叶膈面一1cm长裂口,出血已止,单纯缝合一针,术后B超示肝内血肿,虽康复出院,但不失为一教训。2.3.2清创性肝切除术,原则是破到那里,处理到那里,失活的去除,存活的缝合[1]。此法适用于AASTⅢ~Ⅳ级肝外伤。本组大多数患者均采用此法,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2.3.3纱布填塞术的应用。此法止血不可靠,术后易出现感染及再出血。我们认为此法操作简单,若运用得当,对于难以控制的复杂肝破裂仍为一应急救命措施,特别是基层医院。本组2例采用此法,均获得成功,但1例术后胆瘘发生,引流1.5月闭合。我们掌握的指征是:①基层医院,受技术、条件、经验限制,无法处理的严重肝破裂;②大量输血造成凝血机制障碍;③出血难以控制的严重肝破裂。纱布于术后3d分次拔除。

2.3.4合并近肝大血管损伤的处理。此类损伤少见,死亡率达70%以上,属AASTⅤ-Ⅵ级[2]。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若仍有大量血液涌出,提示存在肝后腔静脉损伤。本组1例患者合并腔静脉破裂,探查术中死亡。此类患者数年来仅有1例,无成功经验,但参考文献,Pachter曾经经肝暴露肝后腔静脉抢救5例成功[3]。

总之,肝破裂无固定手术模式,因具体情况而定,可用一种或几种达到止血目的。本组有1例行纱布填塞同时肝动脉结扎成功。

3非手术治疗患者选择

自1972年以后,国内、外陆续有非手术治疗成功的报道[4]。本组3例因无腹膜炎、生命体征平稳,非手术治疗成功,手术病例中有5例已经停止出血,可见部分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必须掌握的指征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弥漫性腹膜炎及其他重要脏器合并伤,具有严密观察和立即中转手术的条件及高质量的B超、CT动态监测[5]。

参考文献

[1]夏穗生.肝脏疾病引起急性大出血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腹部外科,1998,11(4):145.

[2]耿小平,肝外伤的外科处理.腹部外科,1998,11(4):187.

[3]FekicianoDV,PachtherHL,Hepatictraumarevixied.CurrProblSurg,1989,26(7):459-461.

外伤性范文篇5

【论文摘要】回顾性分析30例肝外伤诊治的临床资料。30例肝外伤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非手术治疗3例;术前死亡1例;26例手术治疗,其中5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18例采用单纯肝缝合术、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部分切除术,全部治愈,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采用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术,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合并胆瘘。提示诊断性腹穿可作为肝外伤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采用合理、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肝外伤的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

肝外伤的发生率在因腹部外伤的剖腹术中占15%~20%,在国外的一些主要创伤中心,甚至高达35%~45%。目前,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停留在15%~20%的较高水平,未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高肝外伤的诊断和处理水平,降低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是肝外伤的研究重点。我院1999-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例,年龄7~63岁;致伤原因:车祸、重物砸伤及钝器闭合伤28例,锐器致开放性腹外伤2例。

1.2诊断方法30例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治疗证实为肝内血肿,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

1.2.1治疗方法手术治疗26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者5例;18例行缝合止血、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用纱布绷带做肝周填塞、肝动脉结扎后出血停止,术后5d抽出绷带未在出血,其中1例合并胆瘘,引流1.5月闭合。

1.2.2非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腹部查体仅右上腹轻压痛,血流动力学稳定,行止血、补液及B超动态检查等处理,住院10天出院,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

1.2.3结果1例因损伤严重,术前准备中死亡。

2讨论

2.1诊断方法遇此类患者,简要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肝破裂后行腹腔穿刺,采用右侧卧位2~3min后于右下腹行多点、多方位、多次穿刺,往往可出现阳性结果。本组30例中26例穿刺阳性。由于B超、CT在此类患者中诊断性高,若条件允许可检查,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损伤严重的患者切勿因检查而耽误抢救时间。我们认为,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率高、简单快速,实用且不增加患者负担,但需有经验医师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并发症发生。

2.2术前复苏术前复苏是提高肝外伤生存率的关键。对于出血量大,损伤严重伴有休克的患者,可在上肢、颈部建立多根通道,先输注晶体后胶体液、血液,必要时可在桡动脉加压输血,为手术赢得时间。术前休克与否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强调术前复苏、诊疗同步,边诊断边治疗及建立输液通道。

2.3手术方法选择手术时剖腹切口要大,暴露充分。

2.3.1单纯缝合或明胶海绵、带蒂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此法适用于1~3cm深的肝脏损伤,即AASTⅠ-Ⅱ级。要点是兜底缝合,不留死腔,无张力,以免术后再出血、感染。注意的是肝实质的损伤往往超过肝表面损伤的范围,要剪开肝被膜探查,但尽量不向纵深扩创,以免加重肝脏损伤。本组1例因刀刺伤致肝脏右叶膈面一1cm长裂口,出血已止,单纯缝合一针,术后B超示肝内血肿,虽康复出院,但不失为一教训。2.3.2清创性肝切除术,原则是破到那里,处理到那里,失活的去除,存活的缝合[1]。此法适用于AASTⅢ~Ⅳ级肝外伤。本组大多数患者均采用此法,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2.3.3纱布填塞术的应用。此法止血不可靠,术后易出现感染及再出血。我们认为此法操作简单,若运用得当,对于难以控制的复杂肝破裂仍为一应急救命措施,特别是基层医院。本组2例采用此法,均获得成功,但1例术后胆瘘发生,引流1.5月闭合。我们掌握的指征是:①基层医院,受技术、条件、经验限制,无法处理的严重肝破裂;②大量输血造成凝血机制障碍;③出血难以控制的严重肝破裂。纱布于术后3d分次拔除。

2.3.4合并近肝大血管损伤的处理。此类损伤少见,死亡率达70%以上,属AASTⅤ-Ⅵ级[2]。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若仍有大量血液涌出,提示存在肝后腔静脉损伤。本组1例患者合并腔静脉破裂,探查术中死亡。此类患者数年来仅有1例,无成功经验,但参考文献,Pachter曾经经肝暴露肝后腔静脉抢救5例成功[3]。

总之,肝破裂无固定手术模式,因具体情况而定,可用一种或几种达到止血目的。本组有1例行纱布填塞同时肝动脉结扎成功。

3非手术治疗患者选择

自1972年以后,国内、外陆续有非手术治疗成功的报道[4]。本组3例因无腹膜炎、生命体征平稳,非手术治疗成功,手术病例中有5例已经停止出血,可见部分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必须掌握的指征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弥漫性腹膜炎及其他重要脏器合并伤,具有严密观察和立即中转手术的条件及高质量的B超、CT动态监测[5]。

参考文献

[1]夏穗生.肝脏疾病引起急性大出血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腹部外科,1998,11(4):145.

[2]耿小平,肝外伤的外科处理.腹部外科,1998,11(4):187.

[3]FekicianoDV,PachtherHL,Hepatictraumarevixied.CurrProblSurg,1989,26(7):459-461.

外伤性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方法对6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脾破裂全部采用保脾手术治疗,58例治愈,治愈率96.6%;2例死亡,死亡3.4%。结论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脾脏是腹腔内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闭合性腹外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开放性腹外伤中脾破裂占10%[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脾脏解剖学及其功能的深入认识,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不再仅仅限于施行单纯的全脾切除术,保脾手术就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我院1994.2005年期间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60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10~55岁,平均30.2岁,就诊时间1~48h。车祸伤45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6例,刀刺伤7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或CT确诊。脾损伤按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订的Ⅳ级分类法[2]: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25例,Ⅳ级4例。给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高引发延迟性出血。

1.2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左肋缘下斜切口,游离脾周韧带,无张力托脾脏于切口外。对裂口深在0.5~3cm者,则清除裂口血凝块和失活组织,用“7”号丝线,细长圆针,贯穿裂口底部,行间断单纯缝合或间断褥式缝合进行修补:针距1.0cm,边距0.5~1.0cm。缝合时裂口边缘加盖凝胶海绵,使进出针均经过凝胶海绵。如果裂口对合困难或渗血多者,则填入凝胶海绵后打结。对裂口深长、多发性裂伤且局限于脾脏上下极者,我们采用脾脏局部切除术。具体操作:结扎所切脾段分支血管,上极结扎胃短血管,下极结扎胃网膜左血管。大多数脾脏在正常与无血供组织间出现一清晰的界限,在保留侧距此界限(切除线)约1.0cm,用“7”号丝线,细长圆针做一排间断全层交锁褥式缝合,在线下垫凝胶海绵打结。脾断面覆盖凝胶海绵间断缝合固定。还纳脾脏于原位,观察无明显渗血后,用大网膜将脾脏包裹(注意脾脏正确解剖位置,防止脾蒂扭转)。常规用生理盐水,0.2%甲硝唑溶液彻底冲洗腹腔,在脾脏周围放置引流管。

2结果

本组60例中50例康复,其中10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未发现近远期并发症。

3讨论

3.1脾脏功能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临床意义是:①脾脏具有抗感染、免疫功能[3]。脾脏内富含有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共同作用于抗原,发挥免疫效应。脾脏切除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发生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的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病死率高达30%~80%[4];②脾脏具有一定造血、储血、滤血功能。脾切除后这些功能丧失,容易影响血液流变学变化。血小板数量减少,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③脾脏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巨噬细胞、NK细胞、干扰素、Tuftsin等吞噬溶解肿瘤细胞;④脾脏对性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3.2保脾治疗的适应证脾破裂保脾治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脾破裂的程度、出血量的多少、自身凝血功能的强弱、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以及伤后抢救是否及时恰当,严格掌握外伤脾破裂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可以采用保脾治疗:①经B超或CT确诊的Ⅱ级脾破裂;②连续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稳定或血压偏低,经积极输血量小于400ml后,血压恢复稳定者;③没有合并腹腔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④动态B超检查或腹腔穿刺,腹腔积血没有进行性增加,腹膜刺激征轻或无;⑤儿童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疗效优于成人,可以适当放宽标准[5]。

3.3保脾术的手术方式术中保脾技术的熟练掌握是保脾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保脾手术的4种主要术式讨论如下:

3.3.1脾破裂修补术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保脾手术方式。适用于小而浅的Ⅰ~Ⅱ级脾损伤,损伤仅达脾实质周围区。我们的经验是:首先把脾脏提出切口外,在直视下清除血凝块和碎裂的脾组织。由于脾实质质地较脆,为了避免缝线切割脾实质而造成出血,我们采用7号丝线或肠线行深及创底的间断U型缝合,线结下可采用大网膜或明胶海棉为衬垫。若创口过深、过宽,可采用水平褥式缝合。缝合时切记不要留死腔,避免感染或迟发性脾破裂。

3.3.2脾动脉结扎加缝合修补术对于Ⅱ~Ⅲ级复杂性裂伤以及脾门裂伤,出血速度快,术野不清,单纯缝合难以奏效,可先行脾动脉结扎,立即控制出血,为缝合修补创造条件。由于有胃短动脉以及脾脏和胃网膜左血管之间的侧支循环,脾动脉结扎后不至于引起脾脏坏死。为了避免脾动脉结扎修补术后发生脾梗死,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距脾门3~5cm处结扎脾动脉为宜,尽可能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和胃短血管;②尽可能保留脾周围韧带;③结扎脾动脉前应暂时阻断脾动脉,观察脾脏血供情况,必要时可选择结扎脾段动脉。

3.3.3脾部分切除术主要适用于Ⅲ级脾损伤。脾脏血液的阶段性供应是脾部分切除术的理论依据。对于深而大的脾脏撕裂伤,不能行脾修补术,脾脏横断、脾动静脉分支损伤者宜行脾部分切除术。为了更多的保留有活力的脾组织,可行不规则切除,脾断面血管缝扎或电凝,断面行U型交锁缝合并用大网膜覆盖。

3.3.4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对于Ⅲ~Ⅳ级的脾损伤,由于出血迅猛,往往伴有休克,迅速行全脾切除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条件下行自体脾移植是保留脾脏的唯一方法。去包膜自体脾片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已成为规范化手术。我们的体会是:移植的脾片大小要适宜,一般2cm×1cm,厚度不超过0.5cm,脾移植的量占全脾的1/4~1/3就足够恢复脾脏的功能。

总之,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6]的原则下,在熟练掌握保脾技术的前题下,采用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5.

2陈孝平.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9.

3HawKinsML,WynnJJ,SchmachtDC,etal.Nonoperativemanagementofliverand/orsplanicinjures:effectonresidentsurgicalexperience.AmJSurg,1998,64(6):552.

4夏穗生,主编.现代腹部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3.505.

外伤性范文篇7

本组共63例,男44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44岁。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17例,交通事故致伤36例,刀刺伤12例,高空坠落致伤8例,其他伤7例。右肝叶损伤39例,左肝叶损伤15例,两叶肝均有损伤6例,肝门部损伤3例,合并肝外脏器损伤27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1989年)分级标准: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3例、Ⅳ级9例、Ⅴ级1例。非手术治疗(NOM)8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有6例为NOM中转手术。单纯缝合25例,大网膜填塞15例,缝合并用明胶海绵压迫10例,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7例,纱布填塞5例,肝右动脉结扎1例。本组病人痊愈58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早期失血性休克,另3例死于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肝脓肿1例,肝肾间隙脓肿2例,均行经皮穿刺引流治愈。

2讨论

2.1诊断肝损伤的伤情多较复杂,病情凶险,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肝损伤的诊断可根据腹部受伤时,有内出血及腹膜炎体征辅以特殊检查得到确诊。但是,部分肝破裂病人就诊时血压、心率正常,腹痛不明显,易被忽视;部分病人另有较严重的合并伤,致使肝破裂的表现被掩盖或忽略。这些均提示肝破裂的诊断有其特殊性。外伤性肝破裂多死于失血性休克。对于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体会如下:(1)肝破裂的辅助检查可借助腹腔穿刺、B超或CT,首选腹腔穿刺。(2)多方位穿刺及动态观察反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3)对于伴有腹部以外严重合并伤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以免漏诊和误诊。(4)B型超声、CT检查仅为可疑病例的第二选择。(5)术中不可仅满足于肝破裂的诊断,还应全面仔细地探查脾脏等其他脏器。

2.2急救肝损伤多伴有失血性休克,必须及时、有效地复苏。术前复苏的重点是:(1)迅速建立多条输液通道,最好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联合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这既便于抢救复苏,又利于术中观察。(2)迅速输入平衡盐溶液或林格液,并同时输注羟乙基淀粉、血浆。(3)如出血量大,应补充新鲜血。(4)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妥善处理合并伤[1]。根据复苏效果、病人全身情况、肝损伤的程度及分类、合并伤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2.3手术治疗对于肝脏损伤手术的主要要求是控制出血,彻底清创,消灭死腔,充分引流。在重度肝损伤时常常需几种术式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1)单纯引流:对于Ⅰ~Ⅱ级轻度肝损伤,伤口已无出血且无需清创者,行单纯肝周引流。(2)清创缝合或加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探查(同时清创)肝实质内损伤范围和程度,不需做其他修补时做单纯缝合或填塞缝合。(3)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对创面清创止血填塞缝合后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或严重肝外伤血液循环动力学情况不稳定,无条件行过多操作者,采用伤侧肝动脉结扎(无肝硬化表现者)。(4)清创性肝部分切除:对于局限一侧的严重肝损伤组织破碎片并有大片肝组织坏死或肝叶段主要血管、胆管断裂伤者则行清创性肝切除,即切除失去血供的毁损肝组织,尽量保留正常肝组织,结扎或修补血管和胆管,大网膜覆盖创面,腹腔充分引流。黄志强[2]指出肝切除的指征为收缩压>60mmHg,动脉血pH值>7.2,体温>32℃,无凝血障碍的证据。(5)肝周纱布填塞:纱布填塞止血对损伤严重而一般情况极差的患者可作为暂时压迫止血的应急措施,为决定性手术创造条件。采用此法的体会是:(1)为防止拔除填塞物时再出血,主张在纱布与肝创面之间衬一层带蒂大网膜,使纱布不直接接触创面。这样,既可清除死腔,又可防止拔除纱布条时再出血。(2)肝周填塞而不是伤口内填塞纱布。填塞纱布要抹凡士林,以免取出纱布时粘连创面出血。(3)一般在术后48~72h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正常后取出填塞物,以减少术后再出血或肝周脓肿的发生[3]。术后在肝创面及膈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并注意保持通畅。其作用为防止残余积液引起感染,同时,便于术后观察出血情况。

2.4非手术治疗(NOM)部分肝破裂病人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4]。笔者所掌握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1)血流动力学稳定;(2)无腹膜炎体征;(3)腹腔穿刺阴性;(4)B型超声或CT检查确定肝损伤程度为轻度(Ⅰ~Ⅱ度);(5)未发现其他内脏合并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我们所掌握的中转开腹的指征是:(1)经输液或输血后,血压和脉率仍不稳定;(2)反复行B型超声、CT检查,腹腔内积血量明显增加;(3)腹痛加重或怀疑有其他脏器损伤;(4)腹腔穿刺极易抽出不凝血。

2.5合并伤的处理肝损伤常存在合并伤,这也是肝损伤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处理程序按胸→腹→脑→四肢脊柱先后进行[5]。在剖腹探查时一定要全面、仔细地探查其他腹内器官,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汪维生,梁力健,吕明德,等.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诊断与处理.中国临床医学,2002,9:379-381.

2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0.

3齐生伟,陈振生,徐振元.创伤性肝破裂98例.创伤外科杂志,2003,5(1):95.

4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5-467.

外伤性范文篇8

【论文摘要】回顾性分析30例肝外伤诊治的临床资料。30例肝外伤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非手术治疗3例;术前死亡1例;26例手术治疗,其中5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18例采用单纯肝缝合术、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部分切除术,全部治愈,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采用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术,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合并胆瘘。提示诊断性腹穿可作为肝外伤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采用合理、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肝外伤的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

肝外伤的发生率在因腹部外伤的剖腹术中占15%~20%,在国外的一些主要创伤中心,甚至高达35%~45%。目前,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停留在15%~20%的较高水平,未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高肝外伤的诊断和处理水平,降低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仍然是肝外伤的研究重点。我院1999-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例,年龄7~63岁;致伤原因:车祸、重物砸伤及钝器闭合伤28例,锐器致开放性腹外伤2例。

1.2诊断方法30例中29例做诊断性腹穿,26例抽出不凝血,1例当时阴性,1天后抽出不凝血,1例因刀刺伤血液自伤口外溢未做诊断性腹穿,1例阴性,治疗证实为肝内血肿,4例行急诊CT或B超诊断。

1.2.1治疗方法手术治疗26例,剖腹发现出血已停者5例;18例行缝合止血、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术或清创性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3例严重肝外伤中1例死亡,2例用纱布绷带做肝周填塞、肝动脉结扎后出血停止,术后5d抽出绷带未在出血,其中1例合并胆瘘,引流1.5月闭合。

1.2.2非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腹部查体仅右上腹轻压痛,血流动力学稳定,行止血、补液及B超动态检查等处理,住院10天出院,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

1.2.3结果1例因损伤严重,术前准备中死亡。

2讨论

2.1诊断方法遇此类患者,简要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肝破裂后行腹腔穿刺,采用右侧卧位2~3min后于右下腹行多点、多方位、多次穿刺,往往可出现阳性结果。本组30例中26例穿刺阳性。由于B超、CT在此类患者中诊断性高,若条件允许可检查,但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损伤严重的患者切勿因检查而耽误抢救时间。我们认为,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率高、简单快速,实用且不增加患者负担,但需有经验医师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并发症发生。

2.2术前复苏术前复苏是提高肝外伤生存率的关键。对于出血量大,损伤严重伴有休克的患者,可在上肢、颈部建立多根通道,先输注晶体后胶体液、血液,必要时可在桡动脉加压输血,为手术赢得时间。术前休克与否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强调术前复苏、诊疗同步,边诊断边治疗及建立输液通道。

2.3手术方法选择手术时剖腹切口要大,暴露充分。

2.3.1单纯缝合或明胶海绵、带蒂大网膜填塞加缝合,此法适用于1~3cm深的肝脏损伤,即AASTⅠ-Ⅱ级。要点是兜底缝合,不留死腔,无张力,以免术后再出血、感染。注意的是肝实质的损伤往往超过肝表面损伤的范围,要剪开肝被膜探查,但尽量不向纵深扩创,以免加重肝脏损伤。本组1例因刀刺伤致肝脏右叶膈面一1cm长裂口,出血已止,单纯缝合一针,术后B超示肝内血肿,虽康复出院,但不失为一教训。2.3.2清创性肝切除术,原则是破到那里,处理到那里,失活的去除,存活的缝合[1]。此法适用于AASTⅢ~Ⅳ级肝外伤。本组大多数患者均采用此法,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2.3.3纱布填塞术的应用。此法止血不可靠,术后易出现感染及再出血。我们认为此法操作简单,若运用得当,对于难以控制的复杂肝破裂仍为一应急救命措施,特别是基层医院。本组2例采用此法,均获得成功,但1例术后胆瘘发生,引流1.5月闭合。我们掌握的指征是:①基层医院,受技术、条件、经验限制,无法处理的严重肝破裂;②大量输血造成凝血机制障碍;③出血难以控制的严重肝破裂。纱布于术后3d分次拔除。

2.3.4合并近肝大血管损伤的处理。此类损伤少见,死亡率达70%以上,属AASTⅤ-Ⅵ级[2]。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若仍有大量血液涌出,提示存在肝后腔静脉损伤。本组1例患者合并腔静脉破裂,探查术中死亡。此类患者数年来仅有1例,无成功经验,但参考文献,Pachter曾经经肝暴露肝后腔静脉抢救5例成功[3]。

总之,肝破裂无固定手术模式,因具体情况而定,可用一种或几种达到止血目的。本组有1例行纱布填塞同时肝动脉结扎成功。

3非手术治疗患者选择

自1972年以后,国内、外陆续有非手术治疗成功的报道[4]。本组3例因无腹膜炎、生命体征平稳,非手术治疗成功,手术病例中有5例已经停止出血,可见部分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必须掌握的指征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弥漫性腹膜炎及其他重要脏器合并伤,具有严密观察和立即中转手术的条件及高质量的B超、CT动态监测[5]。

参考文献

[1]夏穗生.肝脏疾病引起急性大出血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腹部外科,1998,11(4):145.

[2]耿小平,肝外伤的外科处理.腹部外科,1998,11(4):187.

外伤性范文篇9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式;综述

1外伤性脾破裂的分类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分类,以及病情的估计有着不同的方法,在临床中常用的是Gall4级(型)分类和传统分度。

Gall4级(型)分类[1]:1级:脾包膜小范围撕裂或外周区域深度不超过0.5cm的浅裂伤;2级:浅的脾实质破裂,但不迁及脾门;3级:脾实质破裂已涉及脾门或脾部分离断;4级:脾脏广泛碎裂,脾门区裂伤,脾蒂血管损伤脾脏供血中断,脾包膜广泛剥脱。

脾破裂的传统分度分为3型[2],即:①中央型;②包膜下型;③真性(完全性)。本文主张依据临床表现为主结合B超分3度。Ⅰ度一般情况好,无休克表现,腹穿阴性,B超提示单一性裂伤,脾前有少许液性暗区,脾周无暗区;Ⅱ度:有休克早期指征,腹穿阳性,B超提示有多处裂伤,脾周出现液性暗区;Ⅲ度:病人入院时有休克,一般情况差,腹穿易抽出不凝固血,即不作B超。通常情况下保脾手术适合于Gall分级的1、2级或是传统分度的Ⅰ、Ⅱ度,而且最好结合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术中所见的脾脏破裂程度来决定是否行保脾术。

2保脾手术的常用方法

2.1ZT胶治疗脾破裂

[3]用纱布块暂时压迫损伤处止血,确定能行ZT胶止血法治疗后,术者用左手控制阻断脾蒂,以减少脾脏血液灌注量。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所需ZT胶,快速移去压迫损伤处的纱布块,此时使创面暂时干燥。将针头对准创面,距离创面约3cm,快速注喷胶。胶与脾创面接触2~10s即固化成薄膜,渗血停止。止血成功后,缓慢松开对脾蒂的控制。

2.2规则性部分脾切除术

[4]手术方法:①左上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或左肋缘下斜切口;②全面系统地探查后游离脾,尽量暴露脾于切口外,如决定保留脾上极者一般不分离脾胃韧带以保留胃短动脉及脾上极动脉:保留脾上极者,一般保留脾结肠韧带以免影响脾下极血供;③小儿肠钳阻断脾蒂血供,靠近脾门分离结扎有关脾叶段血管,放开肠钳后,脾即出现明撤的紫暗色缺血区;④自相对无血管平面向血运良好的健侧退缩1cm,用7号丝线行交锁“u”形缝合,针脚间垫明胶海绵双层三叠片(两片明胶海绵重叠,再折成三折),在缺血平面上切开脾包膜,用钳夹法切断缺血脾,所遇血管切断后用Ⅰ号丝线结扎,副脾予保留;脾块放回脾窝并观察15min,确认无出血后,置管行低位脾窝引流。

2.3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

[5]清除腹腔内积血,先用细乳胶管绕过胰尾处阻断脾蒂,控制脾脏创面出血,仔细清除凝血块及脾失活组织,然后根据脾破裂大小、部位以保留胃网膜左动脉为血供裁剪大网膜,将其向左转移,包绕在脾创面周围,用7号丝线或1号肠线距创缘1~1.5cm处进出针,行U形或8字形缝合修补,较深的创口或组织缺损较多者用大网膜填塞后再行缝扎,脾门处全层裂口用细丝线缝合修补,修补完毕,松开阻断之脾蒂,仔细观察无活动出血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2.4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

[6]常规切除破裂的脾脏,排尽血液,去除未挫伤部分的脾包膜,制成长、宽均为3~4cm和厚0.2~0.4cm大小的脾片6~8片,放于生理盐水中漂洗备用,然后将大网膜摆平,用剪刀剪开大网膜前层,将脾片置于大网膜前、后层之间的潜在间隙,圆针细丝线将脾片固定2片,关闭网膜前层,最后将大网膜末端反折固定于胃大弯以减少肠蠕动对移植脾片的影响。

2.5介入治疗

[7]采用Seldinger法,平卧位,消毒、局麻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在X线透视下导管达腹腔动脉。以6~8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30~40ml,同时摄电影或录像动态显示腹腔动脉,观察其形态位置和肝、胰、胃肠、肾及其血管有无损伤。行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观察脾脏位置大小形态、血管分布、出血部位和损伤程度,并以此作为选择栓塞材料和决定栓塞范围的依据。先以4%碘化油5~6ml注入脾动脉内,动态观察可见碘化油到达出血部位,再将1~2块明胶海绵切成1~2mm大小颗粒,再混入少量76%泛影葡胺后一同缓慢注入所选择的栓塞血管内,从电视屏幕上观察,直至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速减慢或造影消退为止。再注入少量造影剂观察出血部位,若无造影剂外溢则栓塞结束后,退出导管后注入庆大霉毒24万u。

3讨论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和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以及影像技术的应用和不断提高,对脾破裂的治疗观点发生了变化,尽可能缩小全脾切除术的指征,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脾外伤的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3条:(1)明确脾损伤存在且限于儿童和50岁以下;(2)除外合并腹内其他脏器的损伤。而且是非开放性腹部外伤;(3)确认脾损伤无继续活动性出血。按照Gall提出的脾外伤4级分类。仅适用于1、2级的被膜损伤以及脾实质的表浅伤。

保脾方法主要有: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和介入治疗。具体可概括为:脾缝合修补术,局部粘合止血剂的应用,脾网膜网套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或栓塞术,自体脾移植术等。

【参考文献】

[1]杨文星,罗炳杰.36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0,22(6):1349-1350.

[2]兰明银,曾少波.脾破裂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J].急诊医学,1997,6(5):313-314,180-181.

[3]汪东文,马庆久,高德明.ZT胶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0,8(6):377-378.

[4]许焕建,阮萍,王荣泉,等.外伤性脾破裂脾部分切除术临床探讨(附74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3):180-181.

[5]王茂信,孟凡亭,刘栋滨,等.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8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9(4):239.

外伤性范文篇10

关键词:颅脑外伤;癫痫;护理

癫痫是颅脑外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外伤后2周,尤以24h内为最多,它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及神经生化改变,导致病情恶化,增大死亡风险,使处理更趋复杂。了解其发作的常见诱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于预防或减轻癫痫发作、改善患者预后必然起到积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2~65岁,平均39岁,均为脑外伤,其中颅内血肿25例,脑挫裂伤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45例外伤性癫痫患者中大发作10例,小发作31例,癫痫持续状态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及腰穿证实,发病前均无癫痫病史及癫痫家族史,外伤性癫痫早期发作时间常为受伤后1~2周。

1.2护理方法

1.2.1服药指导

1.2.1.1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症状、预后、防治及影响本病发作的因素,让患者及家属熟悉发作前的先兆症状及发作的主要表现,指导家属在患者发作时做好紧急处理的方法。

1.2.1.2采用合理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着重强调自行停药、换药、减量都会诱发癫痫的发作。

1.2.1.3争取家属的参与及配合,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告诫家属不可随便更换药物和剂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药物以及更换药物的品种,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短期或突然停药,病程越长,剂量越大,停药越要缓慢,少数可能需终身服药。

1.2.2心理护理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躯体的痛苦、家庭的歧视、社会的偏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常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等,时刻担心再次发病,出现生活不规律,甚至通过喝咖啡、浓茶、酗酒等方法来排解此种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中应告诉患者,既要正视现实,做好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尽量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为自己创造理想的生活、工作环境,努力消除发作诱因。同时,诚恳接受善意的帮助和支持,不要产生逆反心理。家庭成员应积极配合并给予关心、帮助、爱护,针对思想顾虑及时给予疏导,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2.3发作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1.2.3.1发作先兆的观察先兆症状是指在大发作前数秒钟内病人出现的幻觉、错觉、自动症或局部肌肉阵挛抽动等症状,而且在大发作后,常能回忆起昏迷前所出现的症状。如:耳鸣、感觉麻木、黑蒙、眩晕等。

1.2.3.2发作期的护理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的地方,即使来不及做上述安排,发现患者要倒下时,应立即扶着患者,顺势让其倒下,防止突然摔倒造成的损伤,随即头偏向一侧,迅速松开衣领和裤带,将毛巾塞于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不可强行按压抽搐的身体,以免骨折及脱臼。如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应及时治疗,尽快终止癫痫发作。

1.2.3.3发作停止后的处理发作停止后患者要经过长短不等的昏睡状态,此时只需让其舒适、安静入睡即可。有一部分患者则处于朦胧状态,会出现无意识、无目的的冲动、破坏、攻击行为,此时应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处理,同时对患者的行为严格限制,以保证安全。

2结果

经过我们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服药指导,配合心理护理,以及做好发作先兆的观察和发作期的护理,本组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除一例因用开口器时牙龈松动而出现牙龈出血,其余均无伤害的发生,无1例出现生命危险,出院后门诊随访1年均未出现癫痫症状的发生。

3护理体会

总结护理经验,我们认为,外伤性癫痫常见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服用抗癫痫药依从性差

患者在治疗期间中途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药量,容易加重病情[1]。

3.2患者心理状态和亲属的影响

如少数发作稀少或刚发病的癫痫患者对这种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积极求治或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而多数病人因长期发作和社会上某些人的歧视而感到悲观、失望、自卑、自弃。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治疗,也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2]。

3.3健康意识薄弱

生活不规律。如饥饿会使血糖降低而诱发癫痫;暴饮暴食,激发胰岛素过多分泌,使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动,也会诱发癫痫;过度饮水令胃部过度紧张,也易诱发癫痫;剧烈呕吐致大量失液,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而诱发癫痫;饮料中如茶、咖啡、可乐等含有中枢兴奋性物质而诱发癫痫[3]。

3.4不良嗜好

如吸烟、饮酒、玩电子游戏、电脑、玩牌等。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影响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由此诱发癫痫,故癫痫患者不能抽烟。酒和癫痫发作有明显关系,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产生酒精中毒性癫痫。玩电子游戏、玩牌等易导致过度劳累和紧张,其精神刺激与压力也容易诱发癫痫。

【参考文献】

〔1〕赵爱珍.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