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认识十篇

时间:2023-12-18 17:49:48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1

关键词:Asiin认证;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意义;专业人才

引言

当前,Asiin认证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一个针对工程、信息科学等众多专业学科的认证机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当中,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培养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甚至能够与国际工作进行直接对接的网络工程人才[1]。但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网络工程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晋中信息学院为例,开展Asiin认证对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研究。

1Asiin认证对网络工程品牌课程建设的意义

1.1解决课程学术化严重,知识不易理解的问题

在对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市场调查中发现,通过引入Asiin认证,解决了晋中信息学院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将教学的侧重点置于对专业建设的学术性层面的问题。在教学中,除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客观学习要求,在引入Asiin认证后高校又在制定了与工程学习素养相关的内容[2]。此种方式对于输出高才人才具有显著的推动性,同时避免了晋中信息学院原本没有考虑到理论课程已生涩难懂的问题。并解决了教师一味地在专业建设中融入学术性内容,只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困扰,甚至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心理层面产生学习压力的问题[3]。而学生在获取网络工程品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获取渠道不仅为教师讲授,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不同获取渠道的方式,能够针对基础知识较差、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积极影响的作用。在此部分学生的认知下,网络工程品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从枯燥且无趣的氛围逐渐转变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课程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学习难度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会使此部分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循环,因此,将Asiin认证引入到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当中有效解决了传统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方式存在的漏洞问题。

1.2解决理论内容占比较大,实践性不强的问题

Asiin认证对晋中信息学院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除了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显著性的学术性问题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理论内容的占比,提高了课程整体的实践性。我国教育产业在没有Asiin认证引入时,针对此专业课程的建设尚处于一种探索式教学阶段,因此,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占比较大,由于没有系统性的教材作为支撑,导致教师无法在传统专业知识内容上对其进行延伸,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仅停留于课本层面,根本无法深层次地感知此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同时,缺少实践性专业内容,也会使学生学习脱离实际,无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致使人才与社会生产需求呈现一种脱轨的现象。而将Asiin认证引入到晋中信息学院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当中,不仅可以深化专业知识的层次,同时还能够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1.3解决建设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在针对网络工程品牌专业课程的研究中发现,在未引入Asiin认证前,晋中信息学院没有重视起对课程的专业建设,不仅专业课程课时较少,教师也缺少对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思维,学生在此过程中,只属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4]。并且,教师也没有完全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监督职责(具体表现为: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使用不灵活、对专业知识的剖析不够深入等),最终导致教学效果输出不理想。但在将Asiin认证引入到晋中信息学院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后,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建设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Asiin认证对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2.1完善了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体系

为了解决上文提出的多种问题,本章将对网络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中发现,Asiin认证解决了工程品牌专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并做到了对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及知识点的有序延伸。即在Asiin认证背景下,教师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实现了对课程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冗余知识内容的删除[5]。同时,在Asiin认证的指示下,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置于了打造“金字塔”式专业体系,即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历届学生就业情况,将课程内容规划成了通识类由浅至深的学习系统。在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选择“金字塔”式专业体系中不同的学习层数,以此实现了在满足高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避免深度过于显著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现象出现。

2.2实现了建设方法与模式的改革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指示下,无论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专业课程建设构思层面而言,教师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层面而言,高校强调了专业课程中四个不同的教育板块,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的实现层面而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思考,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也从课本转移到了实践,教师更加重视在专业建设中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总之,在Asiin认证背景下,建设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均已实现,且实践的效果较为显著。

2.3营造了良好专业建设环境

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内专业环境,是实现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市场的这一需求,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加大对专业建设环境的建设,将实际生活与实践工作联系起来,并由学校安排学生参与到实践工程专业建设中,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建设与改革网络工程品牌专业的重要性,也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6]。总之,在Asiin认证背景下,学生做到了在校园中便于参与到社会实践,也通过真实的环境感受到了社会激烈的竞争氛围。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2

网络工程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学生评价等进行的认证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3月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育界、计算机相关行业学会、工程界等的权威专家、知名教授、工程师等组成专业认证工作组。专业认证可以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保证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相应教育要求,与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相匹配。网络工程教育认证更加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能力,注重学生的教育产出,可以实现从“教什么”到“学到什么”的转变。为了达到专业认证标准,学校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注入教育改革的动力。在专业认证的驱动下,学校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等得到了不断改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质量也提高了。

2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我们构建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使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我们确立“2+1+1”的分段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认知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3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应用模块、专业专长模块、校内实践模块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及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完成企业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CDIO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2.2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拥有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要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各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知识的运用与知识点的深、专、独。如果弱化了专业课程综合体系的整体关系,会导致相关课程间内容重复较多,课程培养目的分散,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专长课程群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3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据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企业工程师、外聘教授、学院专业带头人、实验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工程的人才优势,用好外聘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我们要本着“引聘、培养、合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进或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加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部分教师到重点工科高校、科研单位进修,鼓励并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切实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采用“带头人+团队”的人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带头作用,确定“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关系。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系级教学督导制、听课与评课制等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2.4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要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4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学校教学实训平台与企业工程实训平台,4个模块即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2.5探索多元的评价方案

我们建立“评价主体多方、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由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学校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切实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创新思维教学法;创新思维训练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81-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研发、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源自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系统建设、管理与维护的需求,课程体系的制订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反映当前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还应遵循“需求驱动、宽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强化工程实践训练。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包含侧重于素质培养的基础知识和侧重于能力培养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再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个人爱好特点和发展潜力,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并实践,进行组合式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的训练和素质的养成,达到了三者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的效果。

1.1 课程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专业,因此该专业知识与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根据青岛大学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发展目标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我们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1.2 核心课程群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具有与通信和计算机学科知识交叉,涉及复杂概念、协议和技术,课程内容来源于科技创新实践等特点。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和课程知识体系,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群。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管理、Linux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5门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学科基础课,计算机网络管理和通信原理是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信号与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是两门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网络原理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网络分层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信号与系统主要讲授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及分析方法,包括3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基本内容与应用、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奠定基础。通信原理主要讲授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基本技术措施,其中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如传输介质、数据编码、信道复用技术、差错控制、数据交换技术等)为学生学习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讲授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域、主要协议SNMP、管理信息库组成、远程网络监视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开发方法。Linux操作系统主要讲授Linux系统的用户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shell编程及基于C语言的模块编译等。通过学习这5门课程,学生能够分层次地逐步完成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系统配置、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2 创新思维教学法及实践

当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方法训练;(2)专业课程虽然内容丰富,但课堂授课只着重于单门课程知识本身,没有课程知识在网络应用方面的拓展;(3)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弱;(4)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2.1 创新思维教学法

科学思维的内涵是相信存在客观事实,愿意探究和认识未知事物;基于已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思考提出对未知事物的猜想,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事实。科学方法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科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事实的经验认知方法;一类是解释事实的归纳、演绎和推理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培养善于学习者和创新者为目标,教师应有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是学习新知识时以知识点为基础,逐个学习各个知识点,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掌握该领域知识的目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课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因此,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是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保障,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提出的创新思维教学法CTT=Function(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包含如下核心要素。

(1)Knowledge是课程知识点。知识是基础,知识包含低层次的经验知识和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观察报告、实验记录等经验知识是由一系列“是什么”组成的知识,而用来回答“为什么”的则是理论知识。

(2)Question是探究性问题。问题是驱动,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精心准备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进而参与课堂教学;课后通过研讨交流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

(3)Interactive是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思考,对探究性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教师授课时,可以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通过教师博客、网络教学平台和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增强师生间在课下的交流沟通,拓展课程知识应用。

(4)Experiments是实验。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可以验证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引发新的思考和问题。

(5)Function(…)是创新思维教学法的函数实现,需综合运用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这4个元素;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2.2 创新思维教学法实践

创新思维教学法包括作好课前预习(思考)、增加课堂研讨(实验验证)、增强课后交流3个教学环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辅以教师的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博客,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拓展知识应用技能训练。

(1)作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课程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查阅资料,思考并获得初步认知。

(2)增加课堂探讨。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以“问题驱动法”讲授课程知识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教学研讨,通过实验课验证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3)增强课后交流。学生课后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和教师博客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开发课下拓展知识的潜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得越频繁,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必然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 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

创新思维教学法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让学生建立起创新能力,而是需要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合到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特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群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和交流,对于课程中相互交叉和具有连贯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均采取记分制,对课堂与网络讨论、实验、课后作业和理论考试给予不同的权重并计分。

3.1 创新思维教学法训练举例

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包括3~5名学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进行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点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组织3~5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询和问题交流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或算法设计,准备PPT并在课堂研讨阶段进行宣讲,在课后形成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网络层知识点准备的探究性问题举例如下。

(1)课前预习问题:对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教师可给出一个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要求学生思考并构造拓扑图中结点的最短路径。教师可提示学生:路由器可以与相邻结点交换信息(即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或者将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汇集到某处计算处理(Dijkstra算法);又或者采用类似于交换机的自学习方法等。

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讨论,提出想法,进行总结,形成小组PPT;在课堂研讨时,挑选2~3个小组的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堂宣讲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发散、创新思维观点,分析算法利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配置路由器的RIP和OSPF协议、观察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过程、记录报文交换的内容、观察链路状态变化后两种协议收敛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直接验证理论算法,并在网络实验环境下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思想、优缺点及适用网络。

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完善算法和实验结果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

(2)课后研讨问题:子网划分和利用路由聚合技术构造超网问题。教师可给出图2所示的具体的网络拓扑,将给定IP地址空间22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配给局域网1和局域网2,保证每个局域网至少包含120个IP地址,要求学生给出R2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使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1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构造路由器Rl的路由表。

教师可提示学生如下知识点。①划分子网是从两极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而主机号就相应减少若干个比特,于是两极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②在路由表中利用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项可用来表示很多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也称为构造超网。③路由表项中包含到目的网络的表项、特定主机的表项、默认路由表项。

3.2 网络教学平台的辅作用

图3所示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了专业课程群教改成果,提供每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师教学录像、教学笔记、常见问题解答、研究型教学文档、课后习题等教学内容,并链接检测习题库以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询相关资料,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在探究过程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总结报告。

3.3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于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设置3个学分,主要在探索性实验开发环节,为网络工程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在学生中逐步营造研究型学习氛围,带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为期1年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开发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开展与教师和同组同学的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成功考研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近90%的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参加过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并且通过该项目提高了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4 结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法改革的实践,研究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验证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课下拓展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7

[2]谢钧,陈鸣,刘鹏,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9):81-84

[3]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2):66-68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4

1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是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起来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能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能力、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等。因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个重要能力。但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大家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在专业能力构成上的差异认识不够,很多学校不同专业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

在专业知识体系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应有:信息安全基础、安全模型、加密、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检测与防护、安全评估与审计等。从知识体系上来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基本上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及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基础知识的综合,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另外,目前的知识体系主要从防御角度出发,攻击和渗透的知识还很欠缺。如何在确保知识体系覆盖完整的条件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对应的网络安全课程,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专业来说是主干课程,而对计算机类其他专业来说,往往是扩展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专业一般将其细化为至少4门主干课程,如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强化网络安全课程,并开设相应的扩展课程,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条件上,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国内高校主要以密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见长,缺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师资,特别是缺少既有工程背景和网络攻防实战经验又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导致一些高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无法开设,影响了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许多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领会。一些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有些仅仅进行加密与解密、VPN、入侵检测或防火墙等方面的简单配置性实验,缺少网络对抗等复杂的综合性实验,致使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环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成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需要以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知识为载体,通过探讨知识发现问题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检测、评估、响应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程序思维、系统思维、过程思维、数据思维、人机系统思维等思维能力,而网络工程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对抗思维、逆向思维、拆解思维、全局思维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所特有的思维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从复杂系统的观点,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思想方法,追求整体效能。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观点出发,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不能简单地采用还原论的观点处理,必须遵循“木桶原理”的整体思维,注重整体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方法论与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以及理论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分析等,综合形成了逆向验证的独特方法论。

从不同的角度看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得到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物理域看,是指网络空间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设备不扰、破坏和摧毁;从信息域看,重点是确保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认知域看,主要是关于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对国家政治及民众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域看,要确保不因网络信息传播导致现实社会出现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群体性聚集事件等。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涉及网络协议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安全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培养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杀、VPN、蜜罐等工具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能够制定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部署安全系统,同时具有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工作需求。

3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其网络安全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系统中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可采用的安全机制与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工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制定、安全事故监测等能力。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培养,可设置相应的主干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及扩展课程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如表1所示。通过开设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逆向、对抗和整体思维来学习并思考网络系统安全保障问题。

4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消化、吸收、巩固和升华,才成为学生自己的技能。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解决实验条件,与企业联合共建网络安全教学实验室;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实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演示和实践工具,弥补部分环节难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不足。通过完善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践、实习及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内实验包括安全测试与评估技术课程的信息收集、内部攻击、KaliLinux的安装与使用、Metasploit、缓冲溢出攻击、Shellcode、Web攻击、数据库安全、逆向分析等实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实践设置了加解密编程、PGP、PKI、VPN服务器和客户端、病毒与恶意代码行为分析、Iptables防火墙、Snort入侵检测、以太网网络监听与反监听、端口扫描、WinPcap编程、Windows和Linux安全配置等实验;另外还设置了两个综合实验——综合防御实验(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事件响应)和综合渗透测试实验(信息收集、缓冲溢出渗透、权限提升、后门安装、日志清除)。在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环节采用分工合作、以强带弱、小组整体与个人测试评分相结合等措施,确保让每个学生掌握相应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实践能力。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习和实践,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专业实践是一门2学分的创新实践和实习课程。通过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创新实践拓展和深化。一方面,积极鼓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让高年级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在竞争与对抗中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创新思维。

5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1

Computer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System

Ding Ming

(Heilongjiang Land Recla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Harbin150431,China)

Abstract:The cours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Major,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difference with the general education is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the systematic pursuit of the work process rather than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the systematic,therefore,I work with the current proc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s system concept,introduced the disciplin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Working proces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一、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创新。其核心是开发教师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不断获取知识与及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要求以职业岗位的技能培训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角色,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为辅助咨询者,按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模拟建设真实的、可操作的学习情境,完成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岗位课程体系

(一)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中必设的工作岗位。网络管理员行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基本就是大而全,不需要精通,但什么都要懂一些。所以,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最好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六个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因此,在以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六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程的学时,并通过校方联系相关计算机网络企业,组织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网络维护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的认证考试,如MCSA认证、Sun Solaris 10操作系统认证等。前者在Microsoft Windows 2003和 Server平台环境下对现有网络及系统进行实施、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设计的;后者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深入掌握网络管理的技巧,需要考生在Solaris网络管理方面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包括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接口层、网络(网际层和传输层)、网络应用和Solaris IP过滤器等。此外网络管理员认证还有中国国家软件等级考试认证、思科认证等。

(二)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突破了应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使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网页篡改、计算机病毒、系统非法入侵、数据泄密、网站欺骗、服务瘫痪、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而要求职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培养出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的网络安全工程师。

对于这门课程的体系建设,首先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网络安全漏洞、木马病毒、篡改欺骗及攻击现象等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认证考试,如CIW网络安全认证、NISC国家信息化网络安全工程师、NSACE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体系、INSPC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认证等。

(三)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体系

网页设计师是指精通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多项网页设计工具的网页设计人员。网页如门面,小到个人主页,大到大公司、大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等在网络上无不以网页作为自己的门面。当点击到网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网页的界面设计,如内容的介绍、按钮的摆放、文字的组合、色彩的应用、使用的引导等等。这一切都是网页设计的范畴,都是网页设计师的工作。

网页设计师即是专业的设计师,又是静态网站的开发工程师,不仅要懂页面的设计、规划、排版、HTML代码、FLASH动画甚至还要多懂一些代码,必须是全能型人才,特别是现在从2008年以后,W3C的推进,对网页设计师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确。

因此,针对当前行业特征,对于网页设计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也必须提出较高的标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对网页的设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理念。其次,要强化学生对网页设计所必备的软件工具,如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的实际使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同时注意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建设,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岗位对技术应用的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直接迁移”,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师与网页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张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杨海澜.“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6

关键词:企业网络组建;课程融合;工学结合

1、课程定位

企业网络组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学完网络基础这门专业课程的前提下的一门重要的接续课程。目的是通过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大型企业建立综合运营网络;运用所学过的网络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是网络综合运用能力、网络设备操作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为完成大型企业网络建设和维护企业网络建设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2、课程目标

此课程通过对大型企业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企业建立超大规模的网络,掌握大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在本课程中,将要完成的是网络硬件平台的搭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规划设计大型企业网络的能力;在各部门的数据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互通能力;在企业网络越来越大,能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稳定的能力;使企业网络接入INTERNET的能力;并能对在带宽有限,当网络出现拥塞时应保证重要通信的流量带宽。

本课程的目标可以从职业素质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职业素质目标

对学生职业素质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在网络建设中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及维护网络的全过程;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另外,可以通过课外其他训练,锻炼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学生就业的关键要求。那么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如下的职业能力:具有利用各种广域网技术进行网络互连的能力;具有利用访问控制列表加强网络安全性的能力;能根据需求,选择应用适当的网络技术进行方案规划;熟悉主流厂商网络产品功能、性能、特点,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具有利用交换机来实现VLAN的划分、实现交换机冗余的能力;具有利用路由器来实现在不同网络中传输IP数据包的能力。

2.3 知识目标

本门课程设计到的知识比较多,具体可以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规划IP地址和VLAN~选用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并通过HSRP增强网络的稳定性;为了便于配置和管理,通过配置VTP,实现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和管理整个vLAN;在大型网络中使用动态路由协议OSPF来实现网络互联;通过ACL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通过以太网通道,增加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实现链路备份;通过Qos技术,优化企业网络流量。

3、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CCNA Exploration教程也可以使用BENET3.0课程的课程体系,但是如果把两种课程体系适当的进行结合,那么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地方

3.1 确定本课题选取的教材

充分研究CCNA Exploration教程与BENET3.0课程的优缺点,找出本课题选取教材的依据。

3.2 确定课程体系的结构

本课程是汲取了两门课程体系的优点和精华部分作为理论基础以BENET3.0课程填充实战项目。

3.3 认证培训体系的确立和完善

授课内容包括认证培训,认证培训包括理论知识题库培训和操作习题的培训。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体系。

3.4 实训项目的提取与组合

BENET3.0课程的实训项目理论跨度较大,需要按照实际授课进度进行提取并与CCNA Exploration教程的操作题进行组合。

4、课程改革后的实践价值

4.1 企业项目进课堂

把企业网络组建的实际工作项目带进课堂,这些项目都是近两年最新的企业工作实际项目。

4.2 授课涉及认证培训

授课使用美国思科公司的网络认证考试培训教材,这些项目都是近两年最新的企业工作实际项目。

4.3 独特的考核方式

借助思科网络学院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考核,恩科网院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题库广泛,试题更新及时,对考试结果分析等功能。平时测验及期中期末考试,理论试题和上机操作题都可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

4.4 授课方式更加丰富

在教学上采用四种方式:传统的多媒体、机房授课;利用cisco电子书授课与练习;利用思科网院对在线试题进行讲解;在实验室演练实际工作项目。

5、课程改革后的的理论价值

5.1 提出课程体系的目标

本课程体系以培养初级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全面掌握网络知识并积累实际工作项目经验,能够达到初级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5.2 把两个体系进行整合

思科公司的CCNA Exploration教程与北大请鸟BENET3.O体系进行整合,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公司,思科公司的《cCNA Exploration》教程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讲授,是认证考试的培训教材。北大青鸟BENET3.O体系包括对国内近几年网络公司实际工作项目的搜集和整理。

5.3 “原生态”基础教材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美国,企业网络组建的设备和内部工作标准都由美国制定。授课教材是美国思科公司出版的CCNAExploration教程,该教程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明晰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6、教学方法的特点

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7、课改的创新部分

7.1 “一个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初级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全面的网络知识并积累实际工作项目经验,能够达到初级网络工程师的程度水平。

7.2 “合二为一”

本课程将CCNA Exploration课程与BENET 3.O课程进行整合,提取两门课程的精华之处。用实际工作项目代替枯燥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授课。

7.3 “三位一体”

本课程将课程讲授、认证培训、实际项目演练合为一体。可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学习课程的同时又获得了认证培训同时积累了工作经验。

7.4 “四种方式”

在教学上采取四种方式:传统的多媒体、机房授课:利用cisco电子书做练习和实验;利用网络在线的方式获取远程服务器的章节习题;在实验室演练实际工作项目。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7

(解放军理工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培训班两种学生类型,参考先易后难教学理念,按照TMN层次结构分别提出网络管理教学设计,首先是基本网络管理模型,然后是基于SNMP的网元管理内容,进一步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态势的相关平台。

关键词 :网络管理;TMN;教学设计

第一作者简介:吴君青,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jupiwujun@163.com。

0 引 言

网络管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描述和表达问题,具有熟练的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1-2]。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只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但是网络管理的教学内容选择性较大。从网络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规范化的、可定量的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从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教师需要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3]。此外,学生类型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希望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班学生希望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因此,整个教学设计的选择性较大,如何适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易后难”是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4],首先介绍简单的、基础性的、容易理解的概念,然后学习比较复杂的、能够使用简单概念描述的抽象概念,最后学习那些综合性的、依赖于前面概念的知识信息。TMN层次结构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网络管理层次结构[5],该层次结构中,网络管理可以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业务管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TMN层次结构,按照“先易后难”方式,实现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1 TMN层次结构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

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

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 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1],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详细关系见表1。

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

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 Clemm编写的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2]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具体知识分配见表2。

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

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 Source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

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

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 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表3。

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

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 考核指标安排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4。

对于培训班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5。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 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整体的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详细的成绩百分比见表6。

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 (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

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 结 语

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对规模因素、鲁棒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具有苛刻要求的复杂系统,包含广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笔者提出基于TMN层次结构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注重在整体上介绍网络管理的相关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对象,除了学习管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方法;对于培训班的教学对象则侧重于原理性知识和实际工具的结合。总体教学设计中都考虑了学习资源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网络管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环境的建设,一个典型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教学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实验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Subramanian M. Networ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12:61-67.

[2] Clemen A. 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M]. Indianapolis: Cisco Press, 2006: 24-25.

[3] 陈鸣, 胡谷雨.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3-47.

[4] Scardamalia M, Bereiter C. Knowledge building: theory, pedagogy, and technolog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12.

[5] Martín A, León C, López A. An intelligent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efficient network management[J]. Revista de Sistemas de Informa o da FSMA, 2012 (10): 10-18.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8

一、课程改革历程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网络营销已成为网络时代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门课题,回顾我们开设这们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如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内容,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没有一种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使许多教师感到难以着手。相关的任课教师开始了《网络营销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首先从课程名称上改变,将《网络营销学》改为《网络营销》,即寓意于不讲理论、不强调知识体系,注重讲求网络营销工作中的实际技能的学习和训练。[2]但究竟哪些技能是属于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介绍的,各个任课教师都以不同的理解,来确定自己的授课内容。如有计算机背景的教师,更多的是将课程设置成网络营销工作的训练课,如表单制作、购物车制作、留言板制作、网站建设等等;而市场营销背景的教师,却把网络营销讲的与市场营销不分彼此,学生感到非常不满。社会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不认可,用“四不象”来形容我们的毕业生,网络技术手段,不如计算机专业、商务运作能力不如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自动化办公不如职高学生,心态不如中专生。

第二阶段:基于岗位技能教学改革。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针对专业学生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内容整合,强化实践教学,从而走出了课程体系的束缚,课程的建设思想从学科体系向职业技能体系转变。[1]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因而,在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实训,尤其是课程考核中,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为创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硬件条件,在我院建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机房,以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在《网络营销技术》课程建设上,进行了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始了新的课程改革创新,《网络营销技术》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2]对于学习领域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情境。

通过大量的企业需求调研,结合电子商务及应用领域的发展动向,整理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营销十大工作岗位,通过专家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行业专家的多次研讨和论证,对每一岗位进行严格的“岗位描述”。[3]采用倒推的方法,通过岗位描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能力(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训练目标(工作流程的实施)学习目标(实施工作流程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由上述倒推必需够用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采用多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全方位保障教学设计效果最大化)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随时检验,能力测评、岗位测试、综合测试、模拟考试、考核等)教学评估(以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认可度、全国性专业领域大赛、就业率作为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

二、课程建设思路

我们开设一门课程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背景下进行的,课程的开设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那么首先要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大潮的需要,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商贸营销领域,培养具有一定的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开展商务活动,具有信息技术和商务知识,并且能适应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类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4]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定位指明了方向,网络营销技术在专业中的课程定位中可归纳为:(一)技术与商务融合的实务性课程。电子商务就是要强调现代技术与商务的融合。这门课程也是传统与网络对接的一门课程,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专业,很多课程与传统课程没什么差别,而这门课程不同。(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核心骨干作用,靠这门课程培养基于互联网的营销类人才,(三)职业能力培养起支撑作用。对专业学生的重要的职业能力要靠这门课程来培养。通过学习先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国贸理论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我们会发现还没有一门课程整体系统的介绍学生将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因此这门课程要解决如何搜集商业情报,如何网络推广企业、如何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如何网络个人创业的问题。从而确定了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进行网络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平台策划、网络推广、网上客服、网络营销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中小企业网络商务应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应用为宗旨,以就业对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先,教学中以实践为主导,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这门课程课程设计的思路是:解构岗位能力,重构学习项目。通过解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来重构学生可以学习的学习性项目,来构成我们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首先,来分析专业岗位,电子商务岗位主要分两大类,技术类和商务类,面对网络营销这门课程主要是商务类岗位,以培养学生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重构出五个渐次递进的学习向项目。[5]如下图:这一系列项目相对独立而相互联系,任务难度逐步增加,遵循了工作过程的逻辑要求,经过这五个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贸易的能力。课程开发遵循校企资源共享,师生企业共建。在学习性项目开发过程中,每个项目均有一个以上业务相关度高的典型中小型企业全程参与与支持,并且让课程开发团队充分共享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相关应用案例。企业主要的技术和业务骨干全程参与了课程建设,如提供编写思路、参与部分项目任务撰写、承担了部分关键性的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践项目的开展等任务。

四、教学内容选取

首先是针对就业岗位来选取教学内容,也就是: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推广、贸易类岗位来选取教学内容;我们每一个项目都是企业共同参与,每个项目细分出来的任务模块,都是基于企业的真实业务,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任务繁重的现状,针对学生能够学的、适应企业及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来选取教学内容。

第一是,适应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军网络市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企业网站来谈网络营销,不是搞营销就是把企业的网站推广出去,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进来,这样可使中小企业有没有网站,一样可以进行网络营销。

第二是,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通过学习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导入到企业的角度,以员工的身份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最后来综合提升学生能力,起持续强化效果。使所学内容与认知水平和现实情感相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是,适应学生今天学会学习、明天对口就业、将来学会创业的内在需要,内容选择上做到学习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的选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实训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通过精心设计和营造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岗位工作环境相吻合的项目学习情境,以有利于学生从“校园学生”身份转换为“企业员工”角色过程中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情感的培育、职业态度的养成为标准。[6]

(二)具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课堂传授、教学网站、在线网络教学资源交流互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展现自己的才干能力。

1.项目教学法。在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阶段,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角色的特色要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案例法。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4.企业实习教学法。《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组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网络营销校外实习基地”,在理论课完成后,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企业实习教学。

5.仿真模拟教学法。从仿真实验入手,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让学生到阿里阿里巴巴网站上参与阿里巴巴提供的仿真模拟实训,从实训中了解所学所训内容的应用环境和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学中练、练中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9

1.1科学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012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以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基于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学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的师资、科研、实验等条件,细化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建立分层的多目标的人才培养多元目标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人才产出质量。

1.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构成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向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徐明等人依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等方面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归纳为“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安全保障”等能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工程基础能力(认知能力、软硬件基础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信息管理与处理等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专长能力与创新、创业的能力。

1.3课程体系模块化模型

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以及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善于构思、设计、构思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应用为目标、能力为核心,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工程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群(子模块)组成完成特定能力的培养,形成“主干课程->课程群->课程模块->课程体系”的结构。每一个子模块由若干相关的课程组成,完成特定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特定的能力。课程群中各种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统一设计课程目标,将内容整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数理基础、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三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项目开发、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1.4基于CDIO的工程能力培养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前沿工程大学自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创立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它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做中学”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CDIO的“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层的项目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1)通过专业认知与“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层递进的能力培养,避免了重复技能的训练;3)通过综合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合作协商的能力;4)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与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CDIO的“做中学”最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5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依托

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四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校内教学实训平台与校外工程实训平台,四个模块即工程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专长能力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2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篇10

1.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三个平台,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生涯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六个板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板块,占总学分36.9%;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三个板块,占总学分58%;生涯教育平台贯穿于四年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和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班等选修课程,占总学分5.1%。课程在设置上妥善处理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并通过引进、改造、借鉴等途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符合专业、经济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结构。

2.创新教学环节安排

为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避免在今后学习中产生盲目性,学院对新入校的新生在第一学期即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网络工程实训。利用学院锐捷网络基础实验室、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H3C网络工程实验室和云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平台,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了解网络,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学习网络。通过综合布线工程的现场讲解,通过网络互联通信的现场操作,通过网络安全攻防的现场演示,让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直观且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更加明确地进行网络工程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的集中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这“一主线”;加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的实践训练;搭建起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五平台”;保证素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八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2.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制(修)订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四个层次。除公共实践外,共设置了21个课内实验、6个课程设计、3个实训教学,外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教学共58学分,占总学分的28.4%(不含公共实践学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实验项目,合理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课外科技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岛式实验台”,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分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的复杂过程。另外,针对学生网络基础的不同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开出不同的“菜单”,因势利导地进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和订单式实验选择,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网站配置与管理(低级要求)”、“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中级要求)”、“网络仿真与网络编程(高级要求)”。同时,通过设置科技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三、以内涵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加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对相关知识平台进行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取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其他内容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老师答疑为辅”的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讲细讲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精讲、选讲,通过对课程的网络化改造,在满足既定的教学要求下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另外,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又进一步指出,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网络综合技能人才,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教材、文献的能力。安徽新华学院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依托,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NetworkFourthEdition》教材,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胆尝试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双语思维层次”梯度模式,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表达计算机网络知识,思考、解答问题,即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3.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一改传统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考核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理论课程考核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课程总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与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法,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能力、实验过程中疑难问题的排除能力以及实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此来探索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突出双证教育

为进一步突出“双证”教育,提高网络专业技术证书的考证率与通过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网络工程师人才,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2012年,安徽新华学院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H3C网络学院。网络学院以“专业务实,学以致用”为理念,积极推广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计划,并通过课程植入、考核置换等方式积极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目前学院已有160多名同学拿到了H3CSE证书(网络工程师证书)。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