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现状分析十篇

时间:2023-12-15 17:54:34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1

关键词:移动网络环境;学习现状;影响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设备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人类的学习也向终身化和自主化发展。以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学习已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全面进行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使移动学习教育覆盖范围更广,且教育应用功能仍在不断提升。而我国虽然在移动学习领域起步晚,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日益成熟,涵盖移动学习理论探索及交互应用技术、教育APP及移动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及移动教学设计等,比如教育部的移动教育、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以及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1-2]。本研究通过问卷[3]调查本院在校学生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现状,并对该环境下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及分析,为后续课题的开展做好基础工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来自全院6个不同系部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涉及理、工、文、艺术等学科,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实效性。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本院大学生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认识和态度、学习期望以及移动电子设备运用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调查问卷共发放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本研究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现状问卷和该环境下学习的影响因素问卷。(1)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现状问卷设计。根据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关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由4个维度22个问题组成的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者、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媒介、移动学习环境4个角度设计题目[4-7]。①学习者现状:包括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认知情况、在该环境下的学习态度(多选)、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如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持续时间)。②学习资源现状: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资源载体、课程APP的功能。③移动学习媒介:包括大学生持有的移动终端设备、信息网络制式、学习设备运用情况。④学习环境: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费、对学习环境的要求。(2)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影响因素问卷设计。通过对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媒介、移动学习环境、移动学习有用性、移动学习易用性及使用态度的信效度进行分析,对该环境下的学习进行多维度验证[8-10]。

2调查结果

2.1学习者现状

2.1.1学习者的基本信息(见表1)调查数据显示,我校能很好地自主学习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形式丰富且具有吸引力及他人的监督和指导下才能很好地自主学习。提示在针对我校学生开发和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应注重学习资源多样性,在保持丰富和趣味的同时兼顾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2.1.2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认知状况(见表2)表2数据显示我院大部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听说过移动学习,这为推广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2.1.3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态度(见表3)表3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持肯定态度,大多数学生态度积极,并期待该模式进入课堂教学,说明后续将进行的“基于移动终端的APP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以药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的研究课题在我校信息化教学进程中具有现实意义。2.1.4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见表4)表4数据表明,从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来说,调查对象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不同于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该环境下的学习多发生在查找信息及无目的打发时间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较少,说明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要有学习目标的引导;从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来说,调查对象最喜欢且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APP软件进行移动学习,其次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线学习,说明课程APP的开发具有广泛的需求;从移动学习持续时间方面来说,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单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视频的时长在6~10分钟更适合移动学习,因此,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适当控制单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长对于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十分重要。

2.2学习资源现状

2.2.1学习资源载体目前可供移动学习的信息载体很多,本研究选择我院使用频率较高的PPT、视频、图片等资源载体进行偏好调查,结果见表5。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最偏好的是PPT,认为其信息量大、与课程结合紧密度高、阅读性好及学习效果佳;其次是视频,其具备的直观性、视觉性被多数调查对象所喜爱;受欢迎程度第三的是文本,其原因可能与案例、习题、操作规程等学习常用资源呈现形式为文本有关。此外,调查对象还关心移动学习资源对自主学习的适用性及资源查看的便捷性。因此,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应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及操作方便性。2.2.2课程APP的功能目前国内的移动学习APP使用最多的功能有资料查阅、资料下载、在线测试、答疑及交流互动等。根据对我院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1.7%的学生希望使用课程APP查阅资料;40.3%的学生希望使用课程APP下载资料;分别有21.4%、18.4%和10.0%的学生希望使用课程APP在线测试、答疑和交流互动,具体见表6。与传统学习对比,移动学习具有独特优势,比如移动学习设备便于携带、移动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自主选择性更强,这就要求在课程APP开发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使教学目标更明确。2.3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媒介现状2.3.1移动终端设备的持有现状移动学习离不开移动终端,本次360名(占100.0%)调查对象均拥有智能手机,198人(占55.0%)拥有笔记本电脑,43人持有平板电脑(占11.9%)。因此,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具有广泛的设备基础。另外数据显示,本院学生手机安装的操作系统主要有安卓(Android)系统(60.8%)、苹果IOS系统(37.5%)及塞班(Symbian)系统(1.7%),2.3.2信息网络制式移动学习需要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变革、上网速度的改变、网络模式的变化等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学习。目前我国常用的网络制式有4G、3G和WAP等方式,占比高达94%以上。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中,100.0%的人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通过将手机接入互联网,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并将它们下载到移动设备上进行长期学习。2.3.3学习设备运用情况从学生运用手机上网的时长来看,我院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长为1~5个小时,内容涵盖新闻、视频、小说、游戏、聊天以及信息搜索,下载内容包括手机APP、音乐等。2.4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环境现状2.4.1学习资费状况移动环境下的学习费用对移动学习影响比较明显。本次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均希望移动学习能在免费环境下进行,其中41.9%的学生只接受免费移动学习,能接受移动学习资费超过10元/月的仅5.3%。具体见表8。2.4.2对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环境的要求在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网络速度是制约移动学习的一个因素,大部分学生(占59.7%)认为移动网络制式下的速度较慢;51.9%的学生认为网络速度及其稳定性会大大影响学习情绪和积极性;76.1%的学生受到过网上其他信息的干扰,如广告推送、不良信息等。因此规范移动学习软件的范围和内容、过滤非法信息能有效降低移动环境对学习的干扰。调查中我们发现,要求环境比较安静的学生占33.1%,而对环境无所谓的占了60.0%。这体现了大学生在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过程中,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影响因素信效度分析

信度是指经多次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信度系数越高,表示问卷或量表的测验结果越一致、越稳定、越可靠。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各维度进行信度分析,评定标准见表9。本次调查问卷各项目的Cronbach’sα系数均超过0.70,整体高达0.851,可以直接判断出问卷的各个项目之间具有相当高的内在一致性,也可以判断出问卷的内容拥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因此基本可以判断它们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良好。调查问卷各维度信效度系数见表10。分析学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数据显示,各个维度的信效度均符合建议标准[11](Cronbach’s0.7;CR0.6;AVE0.5),所有测量维度的均值均高于4.0,说明学生对移动学习持肯定态度。其中,学生对移动学习环境的评价最高,表明移动学习环境得到学生充分认可;评价最低的为移动学习媒介,原因是个别学生受移动设备或移动网络的影响,导致了参与性偏低。

4结语

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均有智能手机,这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先决条件。同时发现在我校进行移动学习发展空间较大。但也应注意到,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移动学习的模式不够了解,缺乏对移动学习的正确管理和指导,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因此,除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自我约束力外,还应有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学习策略,引导其自主学习,创设移动学习目标、情景化知识体系、学习效果反馈体系等,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2]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25,36.

[3]黄家荣,周天梅.移动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39-140.

[4]刘根萍,吴凤秀.温州在校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09-114.

[5]熊志刚.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方针.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7]邓烈君,俞文韬,陈玲,等.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以江南大学为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29-31.

[8]蒋小花,沈卓之,张楠楠,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29-431.

[9]何小亚,李耀光.初中生数学态度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2):37-43.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学思想政治 多媒体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47-01

在几年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政治课难,比数理化还难。它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兴趣,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为此,我们对二百名高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对政治教师利用网上资源,以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解。经分析、整合,发现一些地方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状一:

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仍旧落后,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教法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授课方便、快捷,节省板书时间。通过演示课件,可以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地表现出来,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仍不乐观。

首先,教师很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为了了解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情况。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如何?回答“知道一点”的占61%,您能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吗?回答不熟练的占59%;计算机作为工作学习的工具,您常用吗?回答有时用的占59%;你们老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上政治课吗?回答从未用过的占64%,偶尔用的占32%,一个学期中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次数情况如何?回答6次以下的占到59%。62%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的网络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基本满足的也只占到29%,完全满足的占5%。以上说明,当前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甚至连基本的操作都有困难,而且,校园网建设落后,影响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事实证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问卷看,你喜欢老师借助多媒体上课吗?回答非常喜欢的占34%,有点喜欢的占37%,不喜欢的只占7%,你为什么喜欢多媒体教学?回答能激发兴趣、课堂氛围活跃的占66%。你喜欢利用网络干什么?回答找学习资源的占58%,回答提供学习途径的占19%。你愿意用电脑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吗?回答愿意的有58%。希望学习资源能及时更新是的占42%。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习政治课的帮助大吗?回答较大的占33%,很大的占18%。这足以说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从学生的特点看,他们的感知和观察质量提高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信息量的要求大。为了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量,及时增加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吸收。

现状二:

多半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忽视了传统教法,甚至放松了对教法和教材的研究,结果得不偿失。

不可否认,通过网络,教师能很快地收集整合各种信息,满足学生追求新颖,丰富知识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从事实来看,还有一些不足。

调查发现,过多强调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法并不受学生欢迎。有这样的调查,你喜欢的政治上课形式是什么?回答比例最高的是两者结合,占49%,哪种形式让你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最多的是两者结合,占47%。多媒体政治课堂与传统政治课堂相比,教学的容量如何?回答基本一样的占55%,回答不如传统教学的占19%。

调查还发现,强调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法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从调查来看,喜欢多媒体教学吗?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因为老师讲得少,印象不深的占28%,回答因教学内容多,进度快,接受困难的占41%。多媒体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如何?回答最多的是“一样”占45%。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哪一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回答多媒体教学的占31%,两种差不多的占27%,传统课堂教学占19%,你觉得哪一种教学方式最能表现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回答最多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占55%。这说明,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法与传统教法各有所长,应综合运用,把两者真正融合起来。值得深思的是,教师却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不错的占到69%,很不错的占13%,说明了教师还没发现问题所在。

针对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现状,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一些启发:

1、教育部门真正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时,学校加快校园网的建设。

2、加快实现多媒体教法与传统教法的优势互补

(1)把多媒体教法和传统教法两种教学方式真正融合起来。不断钻研各种教法。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 下一代互联网;纯IPv6;网络互通技术;NAT64/DNS64翻译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IPv6-only interoperability in terms of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visiting scenarios,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We also analyze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applications, data, state, and OS. We propose a practical system for accessing IPv4 internet from an IPv6-only network. This system uses NAT64/DNS64 translation technology. We test the OS, web browser, and Internet applications such as web sites, instant messaging, and streaming in this system. We use these test results as the basis for a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deployment of IPv6-only network.

Key words: next-generation Internet; IPv6-only; network interoperability technology; NAT64/DNS64 translation technology

1 IPv6-only网络环境背景

分析

2012年6月的IPv6日,世界范围内全面启动IPv6。在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大范围开展现网IPv6试点。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与会专家明确了重视Android系统的IPv6二次开发,并主要采用双栈技术(RFC4213)[1]的方针。

随着IPv6研究工作和实际部署的不断开展,网络迟早会进入纯IPv6(IPv6-only)的时代。现在人们提出了很多IPv6的过渡计划,大多都遵循RFC5211[2]中提出的3个渐进阶段:准备阶段、过渡阶段、后过渡阶段。

目前很多的资源还在IPv4环境中,因此IPv6和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尤为重要。在IPv6-only环境下,现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访问网络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官方资料。

在研究领域,爱立信的J.Arkko等于2010年开始构建IPv6-only办公环境,并于2012年4月确定RFC6586[3]。WIDE Project从2011年9月开始在WIDE Camp构建IPv6-only实验环境,并提出草案[4]。

2012年11月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员会主办的IPv6过渡技术国际测试大会,对业内支持IPv6过渡技术的产品进行了摸底测试,推进了设备的产业化进程。

本文对IPv6-only的网络互通技术从过渡技术、访问场景、应用需求3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中涉及的IPv6-only network访问IPv4 Internet场景,采用NAT64/DNS64[5-7]翻译技术进行系统构建和应用测试分析,并对实际IPv6-only环境部署遇到的问题和网络设计进行讨论。

2 IPv6-only网络互通技术

分析

2.1 过渡技术分析

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商的网络环境以及网络地址的渐进情况如图1所示。在现网IPv4环境下,普遍采用网络地址翻译(NAT)技术解决地址缺乏问题。随着IPv4地址分配完毕和IPv6的发展,过渡环境中普遍采用双栈。新出厂的终端将支持IPv6,用户可以在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商提供的IPv6-only网络环境下工作。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8]分为双栈、隧道和翻译3种。3种过渡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应针对不同场景配置不同的过渡技术。

从IPv4到IPv6的过渡形态来看,对于IPv6-only环境的新用户,资源访问应包括4个类型:本地IPv6访问、一次翻译、双重翻译、隧道封装。

当用户访问服务器时,首先采用本地模式,即IPv6 to IPv6。若主机和服务器在不同环境下,主机尝试一次翻译,即IPv6 to IPv4。若一次翻译访问失败(应用层网关(ALG)发生问题等原因),主机尝试双重翻译,即IPv6 to IPv4 to IPv6。若一些应用(如IPSec)在双重翻译模式下无法工作,则采用隧道封装进行访问,即IPv4 over IPv6。

2.2 访问场景分析

本文涉及的IPv6-only环境的新用户,应用程序可能是IPv4或IPv6的,在边缘网络访问IPv4 Internet或IPv6 Internet。

对于IPv4 Internet的访问可分为[9]3种场景:

(1)使用IPv4访问IPv4 Internet。

(2)使用IPv6访问IPv4 Internet。

(3)使用IPv6访问IPv6 Internet。

场景(1)对应于现在的过渡阶段,大量资源都在IPv4 Internet上,很多应用还只支持IPv4。可采用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如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over6、DS-Lite技术等。用户设备作为隧道发起点,网络出口的路由器设备作为隧道汇聚点。也可采用双重翻译技术,如MAP-T、464XLAT技术。

场景(2)对应于的用户设备支持IPv6单栈。可采用一次翻译技术,如有状态的NAT64/DNS64、无状态的IVI技术等。网络边缘路由器支持双栈。

对于IPv6 Internet的访问,场景(3)即全网已升级为IPv6。可采用IPv6单栈进行本地访问。若有用户设备的上层应用仍使用IPv4,则需要进行用户侧的翻译。

2.3 应用需求分析

IPv6-only边缘网络中用户的应用需求可分为:

(1)IPv4环境下流行应用。

(2)IPv4/IPv6可以互通解决的各种应用。

(3)IPv6环境下的杀手级应用。

应用(1)包括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其中网络应用包括客户/服务器(C/S)架构和对等(P2P)架构的应用。

应用(2)指针对现有特定社会需求或科学研究而开展的需要IPv4/IPv6互通解决的应用,如异构或同构网络间大数据传输等科研应用。

目前运营商的地址短缺问题也可采用大规模网络地址翻译(LSN)或者地址+端口(A+P)等方式解决,此类应用也列于应用(2)。

应用(3)指通过IPv6能够提供更好解决方案的应用,如网络安全等。

3 IPv6-only网络构建及

应用测试

3.1 网络构建分析

IPv6-only网络构建可通过4个维度进行分析:

(1)应用:可分为普通应用程序和应用层网关(如嵌入地址的网络内容)。

(2)访问:可分为本地、一次翻译、双重翻译、隧道封装。

(3)状态:分有状态和无状态。

(4)操作系统:可从IPv6地址角度和域名解析角度进行分析。RFC4291[10]和RFC5156[11]中列举了各种用途的IPv6地址,如单播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地址、6to4、Teredo等各种特殊的地址。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选取IPv6-only边缘网络环境中,新用户使用IPv6访问IPv4 Internet这个典型场景进行第一步的网络环境构建和互通技术分析。

3.2 网络构建

我们于2012年5月初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4号楼办公区构建IPv6-only实验网络,针对IPv6-only访问IPv4 Internet场景,采用NAT64/DNS64技术。

系统构建如图2所示。网络翻译器下行连接网络控制器、无线网络接入点(AP),对用户终端提供网络连接;上行连接三层以太网交换机,接入中国科技网(CSTNET)。

本实验环境采用A10 Networks的AX2600-GCF网关实现NAT64/DNS64;用户终端关闭IPv4,只打开IPv6;采用无状态地址分配[12],NAT64转换前缀为2001:cc0:2003:2::/64;DNS64服务器地址为2001:cc0:2003:2::243;网络配置时间为2012年5—7月。10名研发人员使用PC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在此网络环境下测试。

3.3 网络应用测试

网络应用测试主要测试IPv4环境中流行的应用,包括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网络应用包括客户/服务器架构和对等(P2P)架构的应用。

3.3.1 操作系统

测试了Windows7、WindowsXP、Ubuntu10.04、Fedora16、Android4.0、Mac10.6等操作系统。

Windows7、Ubuntu10.04、Mac10.6、Android4.0支持IPv6-only。其中,采用Android4.0的用户终端需进入开发模式配置静态IPv6域名服务器(DNS)。Mac10.6系统用于邻居发现的地址(默认IPv6地址)和用于接送发送标识的地址需指定为同一地址。

WindowsXP不支持IPv6-only。其原因是WindowsXP没有安装IPv6的部分支持协议如DHCPv6等。

Fedora16无法支持IPv6-only。在实验中配置了IPv4后可使用IPv6。Fedora的网络管理器的IPv6基于IPv4连接。2012年5月更新的Fedora17可支持IPv6-only。

3.3.2 网络应用——网页

在IPv6-only环境下,我们测试了IE9、Firefox、Chrome3款浏览器,均可访问IPv4(只有A记录)网站,其中Chrome须在配置页面打开IPv6功能。

目前的网站分为仅有A记录(指向IPv4地址的记录)的网站(Yahoo中国、新浪等),以及同时具有AAAA记录(指向IPv6地址的记录)和A记录的网站(、等)。

访问网站时,根据NAT64/DNS64工作机制,DNS64首先查询AAAA记录,当存在AAAA记录时,客户端直接通过路由器进行IPv6访问;当AAAA记录不存在时,查询A记录,DNS64将网站地址转换为IPv6地址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NAT64翻译发给路由器后,访问网站。

我们进行了将DNS64设置为仅查询A记录的实验,顺利访问Yahoo中国、新浪等IPv4网站,验证了NAT64/DNS64机制的有效性。

3.3.3 网络应用——视频

我们访问了新浪、搜狐、优酷、土豆、酷六等网站的视频,其中仅新浪的大部分视频可顺利访问。经抓包分析,新浪的大部分视频采用按照域名对视频文件进行查询的方式,而其他网站视频采用的是按照IPv4地址进行查询。NAT64/DNS64无法解决IPv4地址嵌入的情况。

3.3.4 网络应用——客户端应用程序

我们测试了QQ、MSN、Renren、Skype等即时通信客户端程序,均无法通信,即利用数据报协议(UDP)的客户端通信基于IPv4,无法在IPv6-only环境下工作。

根据RFC6120[13]中对可扩展通信和表示协议(XMPP)的定义,服务器的标识等应采用域名。因此相应地,Web QQ、Web MSN、Web Renren、Web Weibo等基于XMPP协议或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通信可以正常工作,除非嵌入IPv4地址。

3.4测试结论与讨论

从测试结果来看,构建IPv6-only网络环境是可行的,满足办公的基本需求。目前很多硬件软件都支持IPv6,但并不能完全支持IPv6-only,推荐采用最新的操作系统,如Window7、Mac10.6、Fedora17、Android4.0、Ubuntu10.04以上版本。

本次实验采用网络层的翻译机制NAT64,对于嵌入IPv4地址的应用程序,需要设置应用层网关配合NAT64工作,或采用应用层的翻译机制。以文件传输协议(FTP)为例,工作方式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有IPv4环境中的FTP协议[14]和IPv6环境中的FTP协议[15]。在本次实验场景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在应用层对嵌入IP地址的FTP指令及相应连接参数做逐条翻译,如EPSV到PASV,EPRT到PORT等[16]。

IPv6-only的实际部署,如对于不能访问的采用地址进行索引的视频的处理、只支持IPv4的网络程序等,需要网络内容服务商(ICP)的支持。现阶段仍推荐采用双栈。

实验采用手工配置DNS和无状态自动分配地址,需进一步测试基于路由器公告(RA)的DNS自动发现和DHCPv6功能。

4 总结及未来研究计划

本文对IPv6-only网络互通技术从过渡技术、访问场景、应用需求3方面进行分析。对IPv6-only网络中的用户访问IPv6 Internet的场景采用NAT64/DNS64进行系统构建,在基本应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近期讨论的实验包括IPv6-only环境中IPSec等安全性测试和FTP等需配置应用层网关的应用测试等。

未来我们将着重于IPv6-only环境下双重翻译和隧道技术的应用及基于科学问题的网络互通研究。

IPv6-only是IPv4/IPv6过渡的完成阶段,面对目前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中提出的面对各种场景的过渡技术,IPv6-only如何在应用、访问、状态、操作系统等4个维度上同现有网络环境实现更好的互通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将促进IPv6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NORDMARK E, GILLIGAN R. Basic transition mechanisms for IPv6 hosts and routers [S]. RFC4213. 2005.

[2] CURRAN J. An Internet transition plan [S]. RFC5211. 2008.

[3] ARKKO J, KERANEN A. Experiences from an IPv6-only network [S]. RFC6586. 2012.

[4] HAZEYAMA H, HIROMI R, ISHIHARA T, et al. Experiences from IPv6-only networks with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WIDE camp autumn 2012 [R]. draft-hazeyama-widecamp-ipv6-only-experience-02. 2012.

[5] BAGNULO M, MATTHEWS P, VAN BEIJNUM I.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S]. RFC6146. 2011.

[6] BAGNULO M, SULLIVAN A, MATTHEWS P, et al. DNS64: DNS extensions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S]. RFC6147. 2011.

[7] IPv4 Exhaustion and IPv6 transition [J]. Nikkei Network, 2011, 10(7):30-35.

[8] AMOSS J J, MINOLI D. Handbook of IPv4 to IPv6 transition: Methodologies for institutional and corporate networks [M]. New York, NY,USA: Auerbach Publications, 2007.

[9] 崔勇. IPv6过渡场景分析 [R]. 北京: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2012.

[10] HINDEN R S, DEERING S. 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 [S]. RFC4291. 2006.

[11] BLANCHET M. Special-use IPv6 addresses [S]. RFC5156. 2008.

[12] THOMSON S, NARTEN T, JINMEI T. 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R]. RFC4862. 2007.

[13] SAINT-ANDRE P. 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 (XMPP): Core [S]. RFC6120. 2011.

[14] POSTEL J, REYNOLDS J. File Transfer Protocol [S]. RFC0959. 1985.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4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用户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规范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最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出现,不利于网络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加重视网络安全论文问题。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网络运行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网络安全健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态势预测是态势感知技术的最高级别,能够为网络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传统的预测方法和理论并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安全预测的需求,近几年人们逐渐开始应用基于卡尔曼算法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此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 基于卡尔曼算法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分析 

在进行卡尔曼算法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实施之前,首先利用人工免疫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网路环境安全态势分析,以便找到网路安全态势中的预测值,顺利完成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分析,提高网络安全性。所以本文采用人工免疫网络安全态势对网络安全实施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1.1 网络安全态势的卡尔曼算法分析 

从网络安全方面来看,网络安全态势代表的是一种离散时间动态系统状态,对此系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系统中描述状态向量的过程方程及其观测方式进行统一表示。从这方面来看其过程方程的表述方式为: 

式中:[x(n)]表示的是该系统在离散时刻[n]的状态向量,这个向量是不可观测的,只能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来;[F(n+1,n)]表示的是此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状态转移矩阵模式;[v1(n)]代表的向量属于过程噪声向量,它在系统中主要表示的是转移中间的加速性噪声。 

式中:[J(n)]代表动态系数时间[n]的观测向量;[C(n)]代表动态系统的观测矩阵;[x(n)]代表经过[C(n)]的描述变成可观测的数量;[v2(n)]代表观测的噪声向量。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计算,可以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再依据分析过程中设置的安全态势值[J(1),J(2),…,J(n)]进行相关分析,这时可以知道当[n≥1]时,可以利用方程式求出[x(i)]的各个分量。

1.2 卡尔曼预算算法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卡尔曼预测算法的步骤如下: 

首先要分析初始条件: 

2 仿真实验分析 

2.1 实验环境和参数的设定 

仿真实验的分析利用am anel+ +中模拟配置相同的20台主机构成服务器,同时选择部分合适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各种攻击计算方式对网络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观测,以便为后来的计算铺垫基础,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服务器有3种,分别是:内打印机、虚拟ftp、数据库等服务器模式[2]。然后分别将这些服务器的参数设置为0.5,0.21,0.8。 

2.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态势值分析 

在详细网络安全系统的分析过程中,在各个数据参数配置完成后进一步分析其安全性能,可以根据以上计算公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网络安全态势值,并将计算结果与网络攻击强度进行比较[3?4],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网络攻击强度越高,相应的其网络安全态势越高;而当网络攻击强度下降,其网络安全态势也随之下降,二者是呈正相关关系。正因如此,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当某一攻击在短时间内再次出现时,这个网络仍然能够保持警惕性,起到较好的预防攻击作用。 

2.3 卡尔曼预测算法的预测结果 

卡尔曼预测算法的公式为: 

利用式(7)分析整个网络安全态势,并对此网络进行预测值分析,然后将计算结果和网络中的实际值进行分析、比较,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此预测算法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变化趋势有基本的一致性,表明本文的算法是可行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也可以将此预测算法与卡尔曼预测算法进行比较,证实其有效性。 

3 结 语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网络安全态势模型不能对安全态势值进行安全预测,导致网络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不利于网络信息多样化的发展。利用卡尔曼预测算法提出一种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网络安全性。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此算法比较准确地预测了网络安全态势值,具有较大的实际预测价值,而且更加适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促进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多角色环境;用户界面定制;学习过程跟踪和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27-03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的时空限制日益消除,人们逐渐从传统的学习环境步入到网络学习环境(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NLE),网络教学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NLE发展的初期,网络教学单纯的以课程为核心,即将各类课程资源到网上,实现课程的数字化改造。但是随着NLE的发展,人们发现课程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任何课程学习都需要环境。如何建设一个优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课程、教师以及其他各类资源在这个环境下有机地联为一体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已成为一线教师和网络课程研究人员关注的热门课题。我们在网络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下面将对网络学习环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设计思路,以期更好地促进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

2网络学习环境分析

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习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实现随时、随地获取资源

网络的优势就在于资源开放和共享,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网络学习环境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空障碍,开放性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一网络终端的接入方式下都能满足教和学的需求,使教学信息和学习资源得到高度共享。

(2) 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预设

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存在无穷尽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都是用户所需要的,单纯数量级的资源堆积会给用户在辨别、使用的过程中带来困难。因此,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预设性,即有一定的计划性、预期性和规范性,提供给用户的内容应该是经过筛选和整合的,对学习的内容结构、学习过程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的。

(3) 实现有效的交互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交互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网络学习环境下所提到的交互更多的是指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人的行为,它有多种表现形式:①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网络课程提供了一个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对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缺乏合理的设计,就会使网络学习演变成对用户上网水平的考验,增加用户的学习负担。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在界面、布局、导航等方面的设计都要从减轻使用者认知负担的角度出发。②学习者与学习伙伴、教师的交互。网络学习中虽然起主体作用的是学习者,但是,教师、学习伙伴等因素都会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造成影响。网络环境中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的良好的人际交互可以减少学习者的网络孤独感和困惑感,增强网络学习的吸引力,营造和谐的网络学习氛围。

(4) 实现学习活动跟踪和评价

反馈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用户之间不再面对面接触,网络学习变成一种高度自由的行为,学不学、学多少完全依靠自觉性。现在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有各种交互工具,可以为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提供方便,但是,很多反馈信息是零散的,针对性差,使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习活动的反馈信息,无法及时给出学习评价和建议,从而影响网络学习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开发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使信息的反馈变得规范化,使教学的评价变得有针对性。

3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出发点所涉及的设计重心将有所不同。从物质角度出发,会侧重互联网技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等;从教师角度出发,会侧重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从开发者角度出发,会侧重开发工具、界面展示、内容导航等。本节侧重从开发者角度出发,介绍我们在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对多角色环境设计、用户界面定制、学习过程跟踪和评价几方面的设计思路。

3.1多角色环境设计

网络学习具有明显的目标性,不同成员角色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期望值都是非常明确的。学习者希望通过与学习材料、教师以及学习伙伴的交互来完成新的知识建构,教师希望通过网络学习环境更好地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因此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多角色的定位,其次是所有操作流程的设计都应该围绕着不同角色的目的展开。

学习者是所有学习活动的中心,需要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直接的学习内容和方便的辅助工具,使其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和交流,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网页和无边无际的聊天;教师是网络学习环境不可缺少的因素,需要为他们提供一整套方便的工具,使其能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状态,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工作量。

3.2用户界面定制

网络学习环境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不同的成员角色其目标不同,所以在多角色环境下尤其需要考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导航,使用户可以快速、直接地定位到自己的目标位置,而不是把大量时间浪费到寻找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因此针对不同的成员角色,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又可以定制的界面,集中呈现该角色最常用的内容,以及最紧急的任务。

3.2.1学生界面定制

在面向学生定制的界面上,将体现学习者最常用的学习活动和工具,一般需要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见图1):

(1) 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现经过网络教学设计人员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

(2) 其他资源:与学习相关的其他资源,比如各类参考资料、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整体学习状况分析等,学生可以借此功能扩大自己的知识获取范围,同时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学习状况和借鉴优秀的学生作品。

(3) 作业内容:向学生提供需要完成的习题作业。

(4) 习题自测:向学生提供各单元的自测内容。

(5) 电子文件夹:每个学生专属的电子文件夹,存放其各阶段的作业成绩、自测成绩、讨论课成绩、教师评语及各种学习档案等,供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6) 互动区: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区,方便学生加入到同学之间的交流或者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中,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发送信息。

(7) 学习工具:提供各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网络学习。

(8) 教师留言:提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留言,内容可以是对该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状况的分析和建议等,使学生经常性地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

(9) 消息公告: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一般性消息通知或作业点评等,面向所有学生用户。

3.2.2教师界面定制

在面向教师定制的界面上,将体现教师最常用的管理活动和工具,以及需要完成的指导任务,一般需要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见图2):

(1) 资源管理:教师可以在此或修改各类与学习相关的资源,如向学生推荐的学习资料、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等。

(2) 学生管理:向教师提供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并显示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总体评价,该评价由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参加讨论情况等数据生成,供教师参考。

(3) 作业管理:为教师提供作业、收缴和管理的功能,并提供教师对作业批改成绩和评语的记录和反馈功能。

(4) 成绩记录:向教师提供每个学生在各单元的具体学习状况,如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作业情况、自测情况、参加讨论情况等,教师可以在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5) 互动区:提供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功能,浏览及回复学生的信息,并记录教师对参加讨论的学生的评价信息。

(6) 其他工具:提供辅助工具帮助教师进行管理。

(7) 消息:教师可在此面向全体学生的消息,比如一般性的通知、典型作业的点评、问题解答等。

3.3学习过程跟踪和评价

网络学习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师生交互不足,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在网络这样一个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网络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使教师“积极干预”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从而增强学生对网络学习的信心,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

对学生用户而言,一旦其开展网络学习,系统就需要记录其学习内容、各单元的学习顺序、学习时间、测试成绩、作业成绩、参加讨论情况等,并根据这些记录数据形成一个科学的分析评价,同时根据教学计划给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所有的这些记录数据、评价和建议既要提供给教师供教师管理使用,也要提供给学生本人供学生自我评价和激励。

对教师用户而言,需要随时掌握与学生学习过程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提供各类成绩数据,并结合各类信息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信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结束语

优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实现高质量网络教学的有力保证,但是建设完善的、高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者、网络教学设计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努力,同时相应的技术设施也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仅从其中的一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希望能对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美]Matthew Pittinsky, 吴蔚编译. 互联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从网络课程到更广阔的视野[J]. 开放教育研究, 2005,(5).

[2] 李立匣,严继昌. 网络环境下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06,(6).

[3] 李盛聪,杨艳.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性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6,(7).

[4] 肖俊洪. 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交互活动研究―教师角色多重性对学习的积极影响[J]. 中国远程教育, 2006,(3).

[5] 施庆平,虞芬. 网络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1).

投稿日期:2007-2-28

作者简介

姓名:陈叶芳,李荣茜

通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315211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6

[关键词]企业;局域网;授权管理;大数据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1

在当前的企业环境下,随着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环境的深入应用,企业环境内部工作得以有效展开,伴随着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出现,工业环境生产安全的整体水平也得到提升。通信网络在工业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存在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1 当前局域网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各个行业企业都对信息技术有所依赖,并且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局域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体,其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的局域网体系,对实现企业环境内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畅通业务流程、构建完整和高效的企业环境内部供应链都意义重大。同时,深入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对推动工业环境安全监控同样意义重大,海量的数据需要由局域网实现从数据获取终端到数据处理中心传输。从这样的角度看,局域网的稳定运行,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面向局域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体系的构建,从国家到地方,大到法律法规,小到各级部门,均已得到充分重视,标准和规范也日趋成熟。例如:从法律法规的层面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都是我国近年来在该领域不断研究和发展的成果。从企业组织内部的角度看,企业会依据自身的数据特征以及技术引入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面向组织环境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方法。从局域网实际运行的角度看,其运行与管理工作主要倾向于局域网的安全。通过统计近年来局域网的运行状况可知,安全性问题是威胁局域网正常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进一步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局域网的安全问题来源于多个层面,自下而上为物理环境安全、网络环境安全、应用环境安全以及数据安全。局域网发展初期,物理链路以及相关中继设备等从质量方面看尚有待提升,因此在其工作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不稳定特征,成为了影响局域网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但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物理环境的安全水平随之提升,从网络环境的角度看,由于其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及协议等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呈现出静态特征,因此,这一方面的安全防范技术也相对成熟。但局域网的发展本质是要服务于企业的数据需求,因此近年来局域网在应用领域的成果较多。随之而来因为应用代码而造成的安全漏洞问题同样显著增加,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诸多软件,成为病毒和外部恶意攻击的重要端口。除此以外,数据安全性问题在大型工业环境中同样突出。相关统计表明,每年有超过60%的数据安全问题源于数据的误操作,从而导致数据的完整性遭到威胁以及泄漏问题大量涌现。

2 切实加强局域网管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局域网的平稳运行对当前企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局域网的运行与管理工作,已从较低的物理层、网络层向更高的两个层级转移。因此,安全与管理工作也应向两个较高的层级实现转移。具体而言,企业局域网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展开。

2.1 网络物理与网络环境故障管理

考虑当前物理层相关硬件设备已经趋于技术稳定的状况,故障管理应适当倾向于对网络环境中众多连接设备的故障总结与管理。具体而言,局域网连接设备由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相关设备组成,要切实展开对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稳定特征的判断,首先需要对设备的工作状态有所了解。如定期对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故障检测,根据设备指示灯的闪烁来判定工作状态并且加以统计分析。除此以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来实现对此类网络设备数据的处理和工作状态的统计,从而得到更多有关网络工作状况的信息。

2.2 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加强分析

大数据意味着当前局域网环境中更为海量的数据形势,同时也意味着更为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对于局域网安全而言,数据的传输、分析和处理行为,以及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呈现出的状态,都必然会呈现出相应的特征。通过总结和统计这些特征,以这些特征为参考,来判断局域网环境中的诸多数据以及数据传输行为,从而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是大数据技术的最终价值所在。

2.3 做好数据授权管理控制

当前数据的滥用是造成数据安全威胁的首要因素,对数据进行授权管理与控制可成为切实提升局域网安全的有效途径。此时,数据的授权控制要远远大于管理的价值。控制不仅是要展开合理的授权,还意味着要以一种动态的特征实现数据授权,是授权与回收授权的有效结合。面向不同的岗位进行授权,确保岗位能够获取到充足的数据展开工作,同时也避免岗位接触到太多不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信息和数据的外泄提供端口。在岗位发生变化时,或通过统计发现某些数据不必要获取时,须对相应的授权予以回收,避免形成安全隐患。

3 结 语

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在企业的工作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工业环境中,其价值更为突出。相关工作人员,唯有不断以实际环境中的安全需求和安全威胁特征作为依据,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获取良好效果,使局域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坚实基础。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计算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先驱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互联网也在成为了连接国际的一道桥梁,大量的资源与数据通过网络实现了共享。云计算的出现更是加快了数据处理与共享的进程。然而,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所以,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顾名思义是一种基于网络基础的新型的计算方式。与传统的计算方式不同,云计算是分布式的网络计算,它通过互联网先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拆分子程序,再对这些较小的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相应的用户。比起传统的计算方式,云计算对用户终端设备的要求较低,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进行信息的处理,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讲,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云计算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能较为安全的进行数据的存储,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第二,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方便快捷。第三,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的交互。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存储较为安全,能够避免一些意外或者故意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窃取、损坏,能够较好地保存数据的完整性。但是,云计算毕竟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式的网络会降低云计算的安全性,所以,还是要注意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并利用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提高安全性。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2.1存在技术隐患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针对于普通的用户,端口或网络有时会不稳定,会发生服务器故障,服务器连接中断等现象,由这些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过程中断,或是数据存储过程中断,或是其他服务中断,都会导致数据出现问题,可能发生数据无法进行处理,甚至是无法获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计算失败。目前针对这种状况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措施,一旦发生这种状况,用户只能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状态。除此之外,虚假地址、虚假标签等问题也影响着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些计算机无法正确识别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因此,加强技术的研发十分必要,只有加强相应技术的研发,才能更好的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2.2病毒攻击

病毒和黑客一直是威胁互联网安全的大问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也面临着这样的威胁。虽然相较于传统方法,云计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但这只是相对的,依照目前的技术,云计算无法实现完全的保密。因此,出现了一些云计算环境遭受黑客或病毒恶意攻击的现象。这是用户终端设备,也就是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性低导致的。现如今,病毒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固有的防护系统不能很好地应对软件或邮件带来的病毒,计算机被入侵,信息和数据被盗取,使得用户信息泄露甚至遭受损失。因此,用户终端应针对病毒,及时更新和下载相应的防护系统,来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2.3云计算内部的安全隐患

对于云计算环境的安全现状来讲,不单单有外患,还有内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互联网也逐渐跨越了国界、时区,这种开放的机制导致了安全性的降低,更加广阔的范围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网络漏洞做一些违法犯罪、侵犯他人权益的事情。虽然云计算可以较好地对数据进行保存,并具备一定的隐秘性,能够保障一些商业信息、资料、文件,但是信息的传输是有相应的过程的,如果在进行传输中被人截取,就会发生信息的泄露,这就是云计算存在的内部安全隐患。用户信息的保密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用户外的其他用户,但是内部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使用和得到资料,这时,保密性就完全消失了。如果企业或者机构的内部人员进行一些操作,云计算环境中储存的信息、数据就会泄露出去,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或者是信誉方面的损失。法律法规问题也严重的威胁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并未出善的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安全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条,导致出现问题没有相应的法条可以参照,不能很好地执法。立法问题是目前威胁云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定有效地、严格地措施和方法,才能更好的维护云计算环境下互联网的安全。

3.加强安全性的措施

3.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便是要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由于云计算环境下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多元素的、多领域的、多方面的问题,如果用户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再坚固的防火墙、技术再高超的服务商也无法防护用户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此,用户应学习并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充分地认识网络,了解安全漏洞,增强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用户才能自觉地更新系统,下载安全软件,增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能,才能从终端进行防护,抵御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才能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是保护用户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加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也能维护平台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因此,相关平台应严格监管身份认证的过程,加强验证技术,保证用户的信息以及数据的安全,避免人为操作或者管理原因带来的安全隐患。用户也应该加强防范意识,不将密码泄露给他人,保护好自己的信息。用户在操作云平台和进行云计算时,也要保持安全意识,并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按照步骤进行缜密的操作,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提升平台数据的安全性能。比如,在进行操作和计算时,尽量不要使用公共网络或是公共计算机,而是使用安全系数更高的家庭网络、工作网络进行操作。还要使用较为复杂的、安全系数高的密码,避免同一密码长期使用的状态,定期更换相应的密码,这样就能提升操作中的安全系数。

3.2加强技术研发

现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不到位,防护技术不够强,因此,加强技术研发迫在眉睫。由于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信息或数据丢失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应该加强研发保持服务器通讯的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并研发数据追回技术,即便服务中断,相关数据也能继续保持完整性,实现计算的断点续传。加强网络系统的甄别技术,及时发现并阻止虚假网址等,保护用户网络安全。同时,针对黑客迭生,新型病毒出现等现象,防护技术也应该进行革新,针对新的技术,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及时进行防护系统的更新。计算机自身的防火墙也应该被充分运用,这些安全工具都是防御黑客、病毒袭击的有效措施。用户应该及时更新系统防火墙,不要因为无法浏览部分网址而关闭防火墙。还应该定期地对防火墙和其他安全组件进行组合,实现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同时,数字签名技术等新型的认证手段也可以用来提升安全系数,更好地解决网络安全漏洞,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3.3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术措施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第一,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提升数据安全性能的方法。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无论是云端与终端之间、云端管理、云端储存,只要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进行加密,都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还可以用两种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多重保护,客户端与存储服务器之间进行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同时,用DES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强数据进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数据库时,就可以进行多重验证,大大的增强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二,使用过滤器技术。可以通过使用websense和vericept这些过滤器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相应的数据,还可以拦截一些较为敏感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第三,使用数据认证技术。在建立和维护云计算环境时,构建信任关系并确立安全服务等级。并定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设置权限,建立有制度的、低风险的云计算环境。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只有技术层面完善了,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4建立以及完善相应的法规

目前出现的各类侵犯隐私以及盗用、窃取个人信息的状况,究其根本,是我国没有针对网络数据的法规政策,无法从法律的层面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心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为了更好地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国家也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处理互联网问题的法律和政策,针对现时段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以及解决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让互联网的世界也能有法可依,使网络环境更加和谐,更加安全。

4.总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更是方便了人们的互联网生活。然而,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为此,文章分析了云计算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安全漏洞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方便用户更好、更安全地用云计算进行网络数据处理和资源的分享。

参考文献:

[1]何永峰.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1:63-66.

[2]王海英,王琳琳.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黑龙江科学,2015,06:94+97.

[3]任帅,李笑满.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信息通信,2015,08:129-130.

[4]刘伉伉.云计算环境下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张超.云计算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叶娇.云计算环境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0:39+41.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8

    论文摘要:目前来看,信息脆性风险已经成为网络通信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想更好解决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信息脆性风险进行分析,以保证网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不同领域信息安全。本文主要从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概况、网络通信系统与脆性环境之间的联系、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评估等方面出发,对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评估进行分析。

    随着网通通信系统不断的发展,不仅其规模越来越大,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系统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起来。随之而来系统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而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网络通信系统易受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而使系统出现脆性风险,甚至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基于网络系统脆性风险建立脆性风险评估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脆性风险。如何更好的对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评估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概况

    (一)脆性定义

    脆性是系统受到外界打击时而产生的崩溃,这种崩溃在脆性产生之前并没有相应征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脆性是其系统自身特有属性,其是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时才能显现出来的,一旦显现出来,就会给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脆性特点

    脆性是伴随着复杂系统而存在的,基于脆性定义,系统脆性特点进行分析。现在网络通信系统中脆性不能明显的显现出来,只有当其受到强烈干扰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并将脆性随时激发出来。随着网通通信系统不断的发展,其脆性可能随时被激发。因此,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问题是具有隐藏性的;因网络通信系统容易受复杂系统干扰,当其受一定条件限制时,其系统有脆性联系的系统就会受脆性的影响而产生崩溃;因网络通信系统进化方式较多,再加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结果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得状态脆性变化形式更加多样化,系统脆性损失也变得多样化。在系统脆性的影响下,系统工作状态会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其脆性持续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性,甚至影响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网络通信系统子系统之间常会因为熵相互争夺,而使其熵值降低,从而使网络通信系统信息出现非合作博弈。此外,网络通信系统脆性也具有连锁性、延时性和整合性。网络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受外界干扰,其系统脆性就会随之产生逐渐崩溃,但是系统崩溃是可以延时一段时间的,毕竟系统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组织性。再加上脆性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在对系统脆性进行研究时,需要全局分析。

    二、网络通信系统与脆性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对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对系统和脆性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系统脆性风向与系统漏洞相似的,是风险客观存在的条件,而威胁和攻击则是风险的主观条件。不管是主管条件还是客观条件,主客观条件在时间相同条件下,其风险对整个通信系统安全是有一定破坏性的,甚至使整个通信系统处于不稳定且不安全状态中。一般系统与外部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不仅相互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外部规定性。也就是系统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即便在环境因子不用情况下,其也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其组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不同的系统结构性质。但是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呈现一种特性甚至产生与环境相适应趋势。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其系统涌和环境也有一定依存关系。而正是因为系统和脆性环境存在上述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脆性系统两种。封闭式脆性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其与外部环境在信息和能量等方面没有相应沟通和交流的,而开放式脆性系统则与外部环境存有信息、能量及相关方面的沟通。从整体上来看,开放式脆性系统是易受脆性环境影响的,其脆性风险也相对较高。理论上封闭系统的风险性虽然低于开放性脆性系统,但是要想真正的降低系统风险并保证其安全,还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开放性,毕竟系统是变化的,而系统变化过程中是需要相应信息、能量及相关因素支持的。随着网络变化不断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就使得网络系统脆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对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进行相应分析并评估。

    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评估

    对网络通信系统脆性风险进行评估,除了了解系统信息脆性风险概况、与外部环境关系外,还应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建立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结构模型,以便进一步对系统脆性风险进行评估。脆性系统受内外因的影响而易引发脆性事件。一般脆性事件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一旦这些因素某一刻在系统上发挥作用,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崩溃事件。而这一时刻内所有脆性事件构成的系统脆性事件而他将其制成脆性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脆性环境。当这些脆性事件在系统上产生作用,就会使脆性发生变化,甚至使其概率处于崩溃地步。而通信系统脆性风险结构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脆性事件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的分析构建的。

    脆性结构一般可分为脆性事件和脆性因子。脆性事件作为脆性环境的直接构成要素,其不仅具有重复性多边形,同时也具有难以预测性。而脆性因子则存在于脆性事件中,其具有隐藏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因此,对脆性环境分析,可以基于脆性因子进行分析。脆性事件在某一时间内受外部环境干扰后会出现系统崩溃事件集。在实际分析中,可以通过假设空间系统n个脆性事件(I1,I2,……In),求出发生概率。正常情况下,当系统概率超过零0时,系统崩溃概率将会在0-1之间,在I1作用下,系统的脆性风险期望则为E[RI2]=Pipi,(i=1,2……,n),脆性风险则为E[RIi]=E[RIi]+…+E[RIn]。而构建这种线性叠加需要所有脆性事件来保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脆性事件是有多种联系的,这就加大了对具体脆性事件分析和预测难度,更无法对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新对系统脆性事件进行分析,并辨别出脆性事件中存在的因子,再以不同脆性事件因子危害性为依据,对影响网络通信系统崩溃程度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得到脆性风险结果。为了使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风险评估更加准确,还需要对系统信息脆性熵进行进一步分析。熵作为度量脆性事件集,可以以脆性事件集空间概率形式来对平均函数进行分析。因脆性事件空间中的概率都有一定的风险,使得多有空间脆性事件都存有一定概率风险,再加上熵度量值是由脆性事件集空间概率决定的,使得熵成为整体结构的唯一决定。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熵来减少脆性事件的不确定性,以降低脆性风险。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方向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生活和社会不同领域中。而在网络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却常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网络系统信息脆性问题。因此,人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同风险越来越重视,相应网络通信系统研究人员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开始对网络系统信息脆性问题进行了上述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通信系统信息脆性问题将会有新的体现,仍需要相应研究人员对网络通信系统脆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为化,江全元,曹一家.基于风险理论的复杂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J].电网技术,2009,4

    薛萍,武俊峰,刘洋.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脆性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2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者;沉浸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07-03

一、引言

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比如,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学习,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教育在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有学习者反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时,他们的沉浸度会有所降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

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1.沉浸、沉浸性与沉浸度

Csikszentmihalyi指出沉浸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沉浸:最佳体验的心理学》,1990)。根据Csikszentmihalyi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沉浸就是指一个人专心致志投入到某一事物中的状态;沉浸性就是指某一事物所具备的、能让一个人沉浸其中的特性;沉浸度就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投入程度。而本研究中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沉浸度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时,学习者的投入程度或专注程度。

2.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国内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为检索源进行检索,发现有关网络环境下“沉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教育游戏和对沉浸的理论研究这几方面,不难看出这些研究都是具体到某一方面的,还鲜有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沉浸问题作全面、整体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内涵、原因、建议这些共性的问题作了探讨,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影响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因素

通过对有关沉浸理论的文章进行研究并结合Csikszentmihalyi的观点,我们得知沉浸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受内在动机(如兴趣、自制力)的影响,但是这种内在感受的实现需要外在条件(如反馈、环境、和技能相对应的挑战)去激发。因此我们认为影响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的因素不仅包括内因还包括外因,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观点并结合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影响学习者沉浸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如图2所示。

1.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沉浸主要受内在动机的影响,而产生内在动机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对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在兴趣的牵引下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学内容上,从而达到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的状态。相反,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者就不会有求知的内在动机,自然也就无法“沉浸”在学习中。

2.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自制能力薄弱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时,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时间,自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有计划的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最优化。但这是以学习者本身具有较强的自制力为前提的。如果学习者本身自制力薄弱,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按照既有目标和计划进行学习,或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严格要求自己,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在遇到难以理解或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也只是一带而过,不会真正沉浸其中进行深入思考。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网络环境下,尤其是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制定好的。虽然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但这个“支配”是有前提的,或者说,学习者只能在小范围内支配自己的学习。以教学内容为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在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先学哪一章哪一节,后学哪一章哪一节。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学习网络课程以外的内容。只有依据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才能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沉浸度,使学习效果最优化。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可能即时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更改。若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实际情况不符,或者说产生“脱节”,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学习者的沉浸度自然会降低。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篇10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设置;研究性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82

[中图分类号]F2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不仅有法律、策划等理论知识,还有各种土木建设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内容,这方面知识需要拥有良好的地理信息掌握技术、测量、招标管理等技能,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是该专业技能学习的必修内容。但目前该课程的学习与网络环境应用紧密程度低,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研究性教学改进教学内容。笔者通过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分析现今该课程学习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该课程的改进建议。

1 基于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特点

1.1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共享,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由于该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该课程在学习时需要进行文献的借鉴、大量调查和假设,在缺乏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的经验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查找分析,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探析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自身的探究,主动性强,教学模式较开放。

1.2 创新性强

由于房地产开发需要对项目作出评估并进行策划,原有的项目规划通过大量的语言描述,使计划书看起来杂乱无章,缺乏总结归纳。但是现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划书,可通过作图,将各部分内容以系统化的简短语言描述出来,并对图形加以绘制,使各部分实现列联分析,加强各部分相关程度。通过网络计划图的勾画,以此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如果只落实到书面上,只是对理论的复制粘贴,通过网络计划书的勾画,才能看出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1.3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由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多专业知识,理论学习过多,长时间积累却缺乏实践应用会导致学生实际分析能力下降,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可有效将学习理论以网络信息共享的形式适时应用于策划管理,对于地理信息知识可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区域分析。同时,对于营销、估算等内容利用网络计算工具可实现数据的精准化,确保不会出现人为失误。

1.4 贴合时展

现今作为网络沟通交流的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环境,针对此现状,现今教育教学也逐步将网络应用于学习当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有大量的网络策划图、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将课程向网络化环境发展,贴合时展的理念,有效促进了该课程的革新,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网络应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网络设计、网络搜集、网络借鉴等手段,更加深入了解该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增强专业能力。

2 基于网络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难点

2.1 开发建议书的述写

该课程内容重点就是对开发与管理阶段的策划述写,一项工程的完善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准备工作,而开发建议书就是对投资项目做一个整体构想,以规划性的建议探讨该项目的开发价值。而建议书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等方面,这些内容都需要有详细数据调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可了解某项工程的调查内容,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基于实际数据,学生可获得详尽信息,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2.2 计算机应用

通过对拟建项目开发建议书的了解,之后需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经过进行网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里可增加数据支撑,以确定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通过网络获得的大数据,成为房地产研究设计中的重点,使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将计算机应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2.3 开发设计环节

一般开发设计环节需要有明确的项目策划书,但是书面性的项目策划书体系过于庞大,内容比较杂乱,不便于翻阅与查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发设计,可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图,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做出直观清晰的网络规划图,建立大体框架的雏形,便于翻看与整理。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房地产设计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房地产的建设施工起到了引导作用,缺乏这一环节,房地产工作便无法开展,以致这一内容成为该课程的难点。

3 基于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影响因素

3.1 网络信息共享程度

研究性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需要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比如法律、项目策划、营销等方面。目前我国与该课程资源相关的网站大约有4 000多个,其中涉及了房地产的综合网站、各企业信息、中介服务、法律规范改革等不同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有一些私密性的信息并不对外公布。因此,在研究性教学基础上,学生可利用学校内部的知网、外文数据库、超星、维普等与企业联合的网站,学习到相关课程的信息,可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信息共享的便利。

3.2 网络应用程度

基于网络环境对于该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掌握教学过程网络信息和网络数据的掌握程度,因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需要用多方面信息与数据的结合才能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单靠经验理论不能得到,需要经过网络的数据库查找验收,因此,网络的应用程度对该课程的深入具有重要影响。

3.3 网络教学方式设置

由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因此,目前教育方式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对于网络课程的应用并未普及。学生在进行法律知识、人员管理、土地所有权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时,这种理论授课的方式可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但是对于项目策划、课设方面的实践学习,如果依然采用这种形式,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今房地产的形势并不乐观,如果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课程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会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缺乏实践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网络环境下开展该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与改进,找到更多实践数据分析项目策划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课设能力。因此,固有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时宜,需要改进。

4 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构建

4.1 先进行教学方式设置

首先,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应主动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找到相关数据和信息内容;其次,分组讨论(也可自主探究),组内探究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内容;此后,小组内进行课题设置(自行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相关内容,各组员进行分块管理,然后大家讨论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最后,分析课题的结论,反思探究过程的问题,并对课题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提出新问题。

4.2 网络应用更明显

一是对课程内容的网络深化,即房地产的内容知识通过网络分析,比如某地产公司的项目策划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只做了关于开发环境、施工规模、技术三方面内容的评估,它缺失的内容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以往文献,通过借鉴文献,并根据当地建筑环境进行实际分析,作出符合当前发展的风险评估,并作出网络计划图,以直观的网络规划形式将课程内容应用。二是对网络信息数据的应用,现今属于大数据时代,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数据信息利用也不能基于某一年或是某一项,必须要经过多项数据的分析处理才能做出全面分析。比如对于房地产开发的融资,融资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依靠经验和简单的经验进行规划,因此,在网络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可分析多年来某项目的融资情况,网络分析大大减轻了人力分析的困难。

4.3 研究性教学基于实际

房地产行业现在处于低迷时期,那么对于其开发与管理的教学需要基于现今实际,分析各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通过网络,可学习得到一些实际的教学内容分析,比如依据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增幅统计发现,虽然现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但是依然有接近四成的富豪加入房地产建设行业,可是依据2014年对于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的评估发现,在2013~2014年间,整个房地产行业持续亏损,即使效益高的企业也仅有2.6%的利益获得。以往人们热衷于房地产投资是因为其经济效益获得高,那么在低迷的时候依然有多人愿意投资房地产行业,基于这个现状,教师可结合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规划,让学生基于实际分析房地产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房地产的开发存在多大的风险以及提升房地产竞争优势的项目有哪些。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网络的多方面数据,网络调查等方式,自主研究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发展态势及房地产行业的行业规范。基于实际的研究性教学,可通过网络环境的运用,很好地得到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通过对实际的分析,学生也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经验应用出来。

4.4 网络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知识点冗杂,主次不清,并理论教学占据过多课堂时间,使得网络教学内容因缺少课时,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那么在网络教学中,应将知识内容区分成主要和次要两方面,合理进行课时分配。对于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比如管理学的概念、城市概念等,只在理论课堂讲解,网络教学不应浪费时间再讲解一遍,对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等重点内容优先讲解,增加课时。并利用计算机设备,对于知识点进行作图分析,对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数据教学要严谨,最好使用基于调查的数据,防止出现分析纰漏。

5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而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传播、策划、估算、处理项目的内容与数据,使该课程专业内容的学习更加完善。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结合网络的优势,通过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特点让学生更加了解该课程内容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促进课程设计的更加完善,不断提升课程专业性。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李悦,韩璐,陈双.房地产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协同教学”实践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7).

[3]张研,包恩和,周月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4(11).

[4]贾晶.《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6).

[5]王洪海,范海荣,高秀青.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6]谢婷,刘樱.“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