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十篇

时间:2023-03-20 09:35:21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篇1

2.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转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哈敏强,HAMinqiang

3.弦支骨架结构体系在上海某艺术中心的应用李时,汪大绥,LIShi,WANGDasui

4.有限单元法之梁柱单元的屈曲分析精度江晓峰,JIANGXiaofeng

5.Levy索穹顶结构找形分析宋杰,SONGJie

6.超长斜交网格钢屋盖温度效应分析郑毅敏,朱伟平,阮永辉,黄斌,ZHENGYimin,ZHUWeiping,RUANYonghui,HUANGBin

7.冷弯方钢管焊接纵向残余应力分析结构工程师 侯刚,童乐为,HOUGang,TONGLewei

8.无梁楼板斜筋的受力性能分析张涛,吴善能,ZHANGTao,WUShanneng

9.混凝土多孔砖受力性能研究及其块型优化马俊元,李翔,顾祥林,陈贡联,MAJunyuan,LIXiang,GUXianglin,CHENGonglian

10.基于抽样调查的湖南四地区农村民居震害预测赵世伟,罗奇峰,ZHAOShiwei,LUOQifeng

1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应勇,蒋欢军,王斌,张永鑫,YINGYong,JIANGHuanjun,WANGBin,ZHANGYongxin

12.不同轴压比下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任军,叶献国,RENJun,YEXianguo

13.局部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朱钊,傅翼,郭平,袁万城,ZHUZhao,FUYi,GUOPing,YUANWancheng

14.云南省昆明博物馆新馆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鄢兴祥,朱玉华,YANXingxiang,ZHUYuhua

15.不同基岩地震波作用下深覆盖场地的反应特征分析胡文凯,陈清军,HUWenkai,CHENQingjun

16.河南省广播电视塔风振控制方法研究何敏娟,李旭,HEMinjuan,LIXu

17.风洞试验数值模拟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贺晗,王国砚,余绍锋,HEHan,WANGGuoyan,YUShaofeng

18.高温下不同等级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郑永来,黄继辉,汪丹,杨林德,ZHENGYonglai,HUANGJihui,WANGDan,YANGLinde

19.预埋式槽型锚轨抗拔性能的试验研究徐淑美,周德源,毕大勇,XUShumei,ZHOUDeyuan,BIDayong

20.既有建筑混合隔震性能试验分析靳金堂,卢文胜,李梦,董海林,JINJintang,LUWensheng,LIMeng,DONGHailin

21.世博会浦西综艺大厅网架改建结构设计章静,毛德灿,万月荣,刘震文,ZHANGJing,MAODecan,WANYuerong,LIUZhenwen

22.外廊式砖混结构加固计算方法张凯强,李杰,陈心林,王伟,ZHANGKaiqiang,LIJie,CHENXinlin,WANGWei

23.施工临时措施对中承式混凝土梁拱组合桥受力的影响杨东辉,李国平,YANGDonghui,LIGuoping

24.外滩通道施工对相邻历史建筑影响的检测评估李宜宏,李强,LIYihong,LIQiang

25.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畸变屈曲研究现状姚行友,李元齐,沈祖炎,YAOXingyou,LIYuanqi,SHENZuyan

26.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综述张德明,叶爱君,ZHANGDeming,YEAijun

27.特大型LNG储罐抗(减)震研究发展综述张瑞甫,翁大根,倪伟波,任晓崧,ZHANGRuifu,WENGDagen,NIWeibo,RenXiaosong

1.某室外游泳跳水池钢屋盖设计与分析丁洁民,温家鹏,吴宏磊,张峥,薛晓娟,DINGJiemin,WENJiapeng,WUHonglei,ZHANGZheng,XUEXiaojuan

2.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丁旭坚,DINGXujian

3.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黄志华,吕西林,周颖,HUANGZhihua,LUXilin,ZHOUYing

4.某椭圆形旋转钢楼梯的设计分析周彬,任晓崧,ZHOUbin,RENXiaosong

5.全混凝土无背索斜塔斜拉桥设计及施工李映,LIYing

6.江苏广电城结构设计陈锴,李时,张雪峰,CHENKai,LIShi,ZHANGXuefeng

7.主梁梁高对于连续刚构长期挠度的影响郭进,曹聪慧,石雪飞,GUOJin,CAOConghui,SHIXuefei

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群锚系统抗剪承载力分析苏磊,李杰,陆洲导,SULei,LIJie,LUZhoudao

9.千米级斜拉桥纵向风作用适宜体系研究陈倩茹,马如进,陈艾荣,CHENQianru,MARujin,CHENAirong

10.某飞鸟式拱桥空间有限元分析乔静宇,沈殷,QIAOJingyu,SHENYin

11.变截面梁桥合龙束径向力效应的合理分析模型郑和晖,刘钊,ZHENGHehui,LIUZhao

12.基于斜率模态的统一化损伤识别指标研究王晓亮,孟东,WANGXiaoliang,MENGDong

13.大跨度桥梁主引桥横向耦合地震效应研究蒋娜芳,魏斌,谢斌,JIANGNafang,WEIBin,XIEBin

14.大跨多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方圆,邓育林,李建中,FANGYuan,DENGYulin,LIJianzhong

15.行波效应对三塔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吴陶晶,王斌斌,WUTaojing,WANGBinbin

16.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李云,钟铁毅,冯卫军,LIYun,ZHONGTieyi,FENGWeijun

17.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回弹引起桩拉力的探讨巢斯,王磊,雷小虎,张金,刘伟伟,CHAOSi,WANGLei,LEIXiaohu,ZHANGJin,LIUWeiwei

18.结构工程师 风力发电塔基础设计改进研究马人乐,孙永良,黄冬平,MARenle,SUNYongliang,HUANGDongping

19.复合发泡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及承载能力试验研究李渊,马人乐,汤虎,陈辉,朱钊,朱倚天,LIYuan,MARenle,TANGHu,CHENHui,ZHUZhao,ZHUYitian

20.高温后不同冷却条件下钢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张有桔,朱跃,赵升,胡克旭,ZHANGYoujie,ZHUYue,ZHAOSheng,HUKexu

21.超大隧道衬砌管片接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兰学平,鲁亮,刘利惠,LANXueping,LULiang,LIULihui

22.某民国老文物库房建筑的抗震鉴定陈瑜,陆伟东,刘伟庆,CHENYu,LUWeidong,LIUWeiqing

23.某砖木结构受邻近基坑施工影响后的加固设计宋滨,林佳露,SONGBin,LINJialu

24.带外廊单跨框架结构房屋的加固改造设计高贺香,肖洪涛,GAOHexiang,XIAOHongtao

25.天津赤峰桥体系转换施工监控孙远,徐栋,SUNYuan,XUDong

26.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空缆线形计算贺耀北,石雪飞,王晓明,耿少波,HEYaobei,SHIXuefei,WANGXiaoming,GENGShaobo

27.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评述王英,林峰,顾祥林,WANGYing,LINFeng,GUXianglin

28.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综述朱玉华,黄海荣,胥玉祥,ZHUYuhua,HUANGHairong,XUYuxiang

1."碧玉蓝天"商务综合楼结构设计何莹,王晓哲,杜刚,傅纵,HEYing,WANGXiaozhe,DUGang,FUZong

2.顶部安装钢塔的高层建筑结构简化设计吴晓莉,陈乾,吴志彬,WUXiaoli,CHENQian,WUZhibin

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静力弹塑性分析原中晋,吴晓涵,吕西林,YUANZhongjin,WUXiaohan,LUXilin

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二元件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司林军,李国强,孙飞飞,SILinjun,LIGuoqiang,SUNFeifei

5.高层剪力墙结构分析的快速多极虚边界元法蒋彦涛,许强,张志佳,JIANGYantao,XUQiang,ZHANGZhijia

6.组合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龚治国,朱雷,朱春明,唐和生,GONGZhiguo,ZHULei,ZHUChunming,TANGHesheng

7.自锚式悬索桥主梁面内弹性稳定分析魏标,李建中,WEIBiao,LIJianzhong

8.新型抑制屈曲支撑极限承载力分析余绍锋,郑维科,邓长根,YUShaofeng,ZHENGWeike,DENGChanggen

9.拉索动力特性实用计算方法兰成,马如进,陈艾荣,LANCheng,MARujin,CHENAirong

10.基于MATLAB的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温度场分析高皖扬,陆洲导,张克纯,GAOWanyang,LUZhoudao,ZHANGKechun

11.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比较研究蒋建,JIANGJian

12.悬索桥考虑主缆振型的建模方法及其风振响应研究邵亚会,赵林,张文明,葛耀君,SHAOYahui,ZHAOLin,ZHANGWenming,GEYaojun

13.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特点康仕彬,朱宇,邓育林,KANGShibin,ZHUYu,DENGYulin

14.一种抗震结构拓扑渐近优化设计方法刘齐茂,燕柳斌,LIUQimao,YAnLiubin

15.基础隔震钢桁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杜炎,钟铁毅,李宇,DUYan,ZHONGTieyi,LIYu

16.室外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抗震性能评价问题的讨论楼梦麟,李常青,LOUMenglin,LiChangqing

17.卵石层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设计及试验分析周永明,翁雁麟,益德清,ZHOUYongming,WENGYanlin,YIDeqingHttP://

18.路堤堆载对邻近桥梁桩基影响分析王国粹,杨敏,熊巨华,张坤,WANGGuocui,YANGMin,XIONGJuhua,ZHANGKun

19.锻锤基础设计要点与隔振系统研究张晶,ZHANGJing

20.负弯矩区腹板开洞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李华,陈涛,顾祥林,LIHua,CHENTao,GUXianglin

21.国内外若干面板钉节点试验简介张锋,刘灿,熊海贝,ZHANGFeng,LIUCan,XIONGHaibei

22.碳纤维布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冯展磊,顾祥林,张伟平,刘丽梅,FENGZhanlei,GUXianglin,ZHANGWeiping,LIULimei

23.木结构平屋面改坡屋面工程熊海贝,徐硕,XIONGHaibei,XUShuo

24.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错层计算分析及处理余琼,边冯博,YUQiong,BIANFengho

25.沿海及跨海桥梁下部结构防腐与加固姜海西,肖汝诚,JIANGHaixi,XIAORucheng

26.海洋平台动力响应分析研究进展及展望王琳琳,祁德庆,WANGLinlin,QIDeqing

27.某办公楼采光顶及护栏玻璃失效分析樊葳,杨燕萍,胡劢,FANWei,YANGYanping,HUMai

28.中等跨度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施工控制方法蔡亮,CAILiang

1.中运河桥方案比选杨云蓉,YANGYunrong

2.复旦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结构设计任玉贺,钟宇,余梦麟,RENYuhe,ZHONGYu,YUMengling

3.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屋盖结构设计虞终军,陆秀丽,YUZhongjun,LUXiuli

4.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排架结构温度作用非线性研究施卫星,符佳勇,李振刚,SHIWeixing,FUJiayong,LIZhengang

5.有限元四步加-卸载法确定结构分叉点和分支路径王天英,邓长根,吴天河,WANGTianying,DENGChanggen,WUTianhe

6."半顺作半逆作法"基坑开挖中地下连续墙有限元分析谢小松,徐伟,XIEXiaosong,XUWei

7.独塔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应力分析张国泉,戴少雄,ZHANGGuoquan,DAIShaoxiong

8.四面坡顶轻钢空旷结构表面风压数值模拟郑德乾,李天,顾明,ZHENGDeqian,LITian,GUMing

9.宁波姚江大桥抗震性能研究结构工程师 王斌斌,袁建兵,刘延芳,叶爱君,WANGBinbin,YUANJianbing,LIUYanfang,YEAijun

10.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祁德庆,李瑞,王剑平,QIDeqing,LIRui,WANGJianping

11.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王保建,熊巨华,朱碧堂,WANGBaojian,XIONGJuhua,ZHUBitang

12.静压桩桩尖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李镜培,何建锋,梁发云,LIJingpei,HEJianfeng,LIANGFayun

1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苏小卒,张荣,王磊,陶湘华,SUXiaozu,ZHANGRong,WANGLei,TAOXianghua

14.不同环境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张大伟,顾祥林,李翔,张伟平,ZHANGDawei,GUXianglin,LIXiang,ZHANGWeiping

15.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安装钢梁节点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胡克旭,陈晓翔,芮明卓,张聿,李立树,HUKexu,CHENXiaoxiang,RUIMingzhuo,ZHANGYu,LILishu

16.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研究进展胥为捷,薛伟辰,XUWeijie,XUEWeichen

17.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及展望张杰,吕西林,ZHANGJie,LUXilin

18.桥梁新型减隔震支座的研究进展焦驰宇,李建中,JIAOChiyu,LIJianzhong

19.体外索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悬臂施工中的应用屠琳珠,陈德伟,TULinzhu,CHENDewei

20.考虑材料时变效应的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灌注方案设计孙九春,徐清,SUNJiuchun,XUQing

1.再述上海高层建筑减轻自重的问题冯克康,FENGKekang

2.平安全国后援中心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李可,LIKe

3.广州市南沙新客运港结构设计阮永辉,郑毅敏,王聂,盛荣辉,RUANYonghui,ZHENGYimin,WANGNie,SHENGRonghui

4.V形墩及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设计的探讨魏华,方健,侯小强,WEIHua,FANGJian,HOUXiaoqiang

5.桥梁施工方法与主梁有效宽度魏红一,胡世德,WEIHongyi,HUShide

6.兰墅大桥索塔受力分析董冰,苏庆田,DONGBing,SUQingtian

7.赵家沟大桥系杆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孙九春,吴冲,SUNJiuchun,WUChong

8.超高层建筑模板体系连续梁模型动力特性区间分析骆艳斌,徐伟,周虹,叶可明,LUOYanbin,XUWei,ZHOUHong,YEKeming

9.战时人防荷载下全埋的单建式人防工程的动力分析翟宇辉,ZHAIYuhui

10.结构工程师 大跨度桥梁风荷载模拟及程序编制赵建飞,谢步瀛,ZHAOJianfei,XIEBuying

11.土成层性对桩水平响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姚怡文,YAOYiwen

结构工程师篇2

    关键词:结构计算 设计软件 设计制图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毒品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

    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不幸的是,计算机时代的现实是,所有(即无一例外)商业应用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都受制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软件作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的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不正确的结果产生时,它们通常并没有“错”到立即被识别出来的地步。更进一步,有时结果有重大错误,但如果工程师对“正确”的结果是什么直觉也没有(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缺乏经验),也就不可能意识到结果的错误。计算机的危险在于,很多工程师假设(并且几乎所有的工程师确实希望)计算机总是产生“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假设和希望常常会使工程师对潜在的和经常的错误放松警惕性和敏感性!

结构工程师篇3

结构工程师考试采用网上报名和缴费,考生需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下载证件照片审核工具软件,报考人员在注册上传照片前,必须预先使用该软件进行照片处理,只有通过审核工具软件处理后新生成的报名照片才能被网报平台识别,使用其它软件处理的照片将会无法上传至报名系统从而导致报名失败。考生完成注册后,同时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上传处理好的照片。

注册结构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从事桥梁结构及塔架结构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考生应考时,应携带2B铅笔,黑色或蓝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三角板,橡皮及无声、无编程功能的科学计算器。

(来源:文章屋网 )

结构工程师篇4

职称评审单位推荐意见

该同志在任职期间通过项目主管及工程师的培养和带领下,工作严谨务实、兢兢业业、不断自我提升和积累,具备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能独立分析完成项目和解决疑难课题。

该同志毕业以来始终从事本专业工作,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在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评价。

介于该同志在工作中的优良表现,已具备初级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的晋升条件,同意推荐上报。

推荐人:

结构工程师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观

作者简介:孙玉周(1974-),男,河南新野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晓芬(1980-),女,河南许昌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10-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国家产业发展与调整对人才需求提出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建筑学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建筑学有关结构技术方面的教育长久以来不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结构的基本概念知识,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结构知识,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时,增强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此,基于“卓越培养计划”,对“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错位的建筑技术艺术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目前建筑学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造型艺术的表现和形式空间语言的表达这种现象,他们觉得这是建筑语言的重点,而建构、技术、施工等因素,在建筑创作中则是辅助的;而他们大部分的建筑观念是感性意识大于理性思维逻辑,同时学生在关于建筑设计的参观调研中几乎全部把注意力放在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上,调研报告中很少提及有关实例建筑的结构概念、建构逻辑,施工等,更多是关于建筑整体及局部的照片。

2.学时少,量大面广,学生学习被动

在教学上,本课程一般为36学时,学时相对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加之授课媒体的局限性,很多的工程实例,尤其是新的建筑技术成果难以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也很少能到工程现场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参与机会少的矛盾也造成了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强,最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另外,“建筑结构与选型”的教学内容包括:平面结构(如梁、桁架结构、刚架结构、拱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如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薄膜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楼盖结构和楼梯等结构型式,每一种结构型式都有其独特特点,量大面广,前后衔接较少,内容跨度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配到每种结构型式的学时少,所以学生对结构概念方面的透彻理解存在难度,只能浅尝辄止。

3.学生的畏难心理

对多数建筑学类学生而言,结构是土木类学生的必修课,和建筑关系不大,加之先前修的高等数学和建筑力学课程中有些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甚至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力学概念都不清楚,加剧了这种畏难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多数学生容易放弃,而不是努力克服,所以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教学时难以到达教学目标。

二、改变错位艺术观,树立整体的建筑观

如前所述,学生普遍存在轻结构的观念,针对这一点,在“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的绪论中应在强调结构方面做足功课,可先引入几个重大的因轻视结构而导致的事故。例如,2004年5月23日,巴黎戴高乐机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2E终端楼部分坍塌,造成4人死亡。调查结果显示该建筑在追求外观以及功能的同时,对新型结构的认识不够,安全系数偏低,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再引入著名建筑师重视结构的名言,例如,密斯曾指出:“结构体系是建筑的基本要素,它的工艺比个人天才、比房屋的功能更能决定建筑的形式。”[1]奈尔维说:“我的所见表明了: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建筑物的普遍规律,它所必须满足功能要求、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和决定建筑细部的艺术处理,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2]因此,学生要改变以往轻结构重感性艺术的观念,树立建筑创作中的整体概念。最后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目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结构技术方面的课程,并不是要达到像结构专业那样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学习这些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各种各样的结构概念,以便在处理工程技术问题时有科学的分析能力,对典型的结构体系有较好的理解,能正确地认识建筑物设计中的全局性问题,掌握一些近似的估算方法,了解一些宏观的估计,以便具有定性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重组和优化

教学中依靠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如上面提到的,“建筑结构与选型”教材内容中要讲到的结构类型就有十几种,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都是很困难的。要做到有效率地授课和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精选内容,重点讲概述性内容,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结构型式有总体的认识,而不只拘泥于对公式的讲解。让学生较好地了解每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掌握它们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紧贴工程实际,优化教学内容,适时适量补充现今建筑行业产生的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等,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时效性。结合结构体系的总体概念重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结合注册建筑师考试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和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问题,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2.“沙龙式”课堂

以往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做笔记,不懂的问题一般都是下课之后或是通过发电子邮件向老师请教,这无疑使大部分学生特别被动,而且上课、课下复习的积极性都不高,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学效果不好。通过“沙龙式”课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把不懂的内容找出来,课堂上再认真听教师分析讲解,这样还能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讲解理论性的知识点,还要快速把理论性的内容讲解完,专门安排时间和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把不懂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课程进行期间适当抽出几个学时作为专题讨论时间,题目由教师和学生讨论来决定,比如说大部分学生普遍对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章节内容不甚理解,教师可在专题讨论中系统地将这一部分内容重新讲解,然后和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在专题讨论中请有工作经验的建筑师、工程师从实际工程建造的角度跟学生交流,使学生从实际建造的角度理解理论性的内容,同时也使遗留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3.多媒体动态演示建筑的结构逻辑

“建筑结构与选型”的理论性强,各种结构体系的特点仅仅用文字和书上图片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留下鲜明的印象。这门课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工程实例来体现结构体系,教材中的图片不能将它们的特点清晰展示出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地穿插工程实例建成后的图片、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照片或视频等,把以前用传统教学中难以讲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上清楚地讲解出来。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明显地增大了上课时段的知识信息量,还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抽象难懂的内容。巧妙精心地编织教学课件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根据结构逻辑逐一演示(见图1)。例如薄壳结构的受力特点,可按图示顺序演示其受力计算简图到受力分析图再到不同类型的特点,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也使学生能清晰理解薄壳结构的特点。

(2)以造型―空间―结构的顺序演示(见图2)。意大利千禧教堂的礼拜堂呈桶形平面,采用了弯柱斜梁的刚架结构,这一过程可以按照从造型到室内空间再到结构的顺序演示。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教完典型的结构后安排学生到对应的建筑项目施工现场或已建成工程进行专门的实地调研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带着一些预留问题去参观调研学过的结构概念和相应的类型特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根据课堂上所学结构选型的原则评价施工项目结构体系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际,这个过程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讲解。让学生把之前建筑设计课程已完成的作业重新设计,对之前没有细致考虑结构概念的方案认真地配置结构类型,这势必会与以前的方案发生矛盾,以此强化结构意识。这种方法让学生发现结构概念学习对于建筑方案创作的价值,能够提高他们对于建筑创作的整体性认识,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目前有些建筑设计院项目流水线式作业过程的弊端,促使他们在学生阶段培养从整体考虑建筑创作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四、结语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基本目的是对各种常用的结构型式进行系统归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的概念,同时又结合国内外各种结构体系的实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开拓其建筑设计思路,改变学生固有的轻建筑结构技术的思想,上升到建造的层面,将建筑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适应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建筑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结构工程师篇6

结构师考试网权威2017年黑龙江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公布】,更多2017年黑龙江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公布】相关信息请访问结构工程师考试网。

【导语】最新消息!2017年黑龙江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成绩现已公布,参加本届考试的考生自2018年1月9日起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点击左侧导航中“成绩查询”或者点击下面链接进入成绩查询入口。

【2017年黑龙江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结构工程师篇7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从事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间里,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公司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机电安装及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及安装验收规范》、《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金属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制造安装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

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的和无损检测的相关知识,通过做这些工作,对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的制造安装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安装及焊接变形控制更加合理、无损检测合格率相对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期间,通过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检中心学习培训先后取得了水利水电工程质检员资格证书、超声波II级、防腐蚀质检员、射线II级无损检测专业资格证书,整理个环节质检的资料,出具无损检测报告,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必须要要认真、负责、细心、严谨,同时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公司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质检工作的核心,本着“科学,准确,公正,合理”的质量检测宗旨,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

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工作掌握了也些无损检测方面的知识,这些对我在从事的金属结构无损检测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这几年在对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的检测工作的检测过程中,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的关于金属结构无损检测检测方面的工作经验,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们的部门是公司的窗口服务部门,工作就是跟业主打交道,服务上如果上不去就会影响公司的形象,让业主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印象。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在2007年全职从事无损检测工作以来,经过古城,苗家坝、以及苏丹阿特巴拉水电站的机电安装的无损检测工作,得到国内外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这样也督促我使我在工作上要更加精益求精,在服务态度上要求自己更加认真、负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质检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和枯燥的工作,在工作中将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制造安装验收设计规范;

第二,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责任心,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公司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

第三,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多向领导及同事等有经验的人请教。加强无损检测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走向的了解,加强周围环境、同行业发展的了解、学习,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拖拉;

结构工程师篇8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

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不幸的是,计算机时代的现实是,所有(即无一例外)商业应用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都受制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软件作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的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不正确的结果产生时,它们通常并没有“错”到立即被识别出来的地步。更进一步,有时结果有重大错误,但如果工程师对“正确”的结果是什么直觉也没有(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缺乏经验),也就不可能意识到结果的错误。计算机的危险在于,很多工程师假设(并且几乎所有的工程师确实希望)计算机总是产生“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假设和希望常常会使工程师对潜在的和经常的错误放松警惕性和敏感性!

虽然对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存在着严重的忧虑,但你会吃惊地发现很多结构工程师对这些忧虑表现得多么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这些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在许多结构工程师购买和使用软件时表现得最突出。例如,选择结构工程软件的最基本标准包括:软件广告出现的频率;肆意宣扬超凡技术能力的大幅精美广告;低售价;用引人注目的可视性窗口菜单和生动的界面形式来衡量的易用性;用结构系统自动建模的简单性来衡量的易用性;只需很少或根本不用学习;简单的使用说明和手册(一两本使用说明就够了,而9本10本使用说明简直是糟糕透顶!);五彩缤纷的包装。而下面的标准却鲜见。例如,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者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质量的保证;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QA/QC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通过专职技术核查员和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的一系列独立和规范性核查制订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并按一个或多个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定期地对软件进行校核。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最年轻的结构工程师被赋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的主要责任。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正忙于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公司。经常可以看到,缺乏经验的年轻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时对所用的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这些工程师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判断程序的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接下来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和其他方方面面。他们的困难还在于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由于受到挫折或一知半解,缺乏经验的的工程师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我们令人难堪地观察到,结构工程师多么频繁多么容易,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无知藏进计算机的黑匣子里。

结构工程师篇9

论文摘要:在工程结构计算中,应该合理的利用计算机的验算速度的快捷,但不能让计算机替代结构工程师的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工程设计经验的积累、工程设计思想的思考、工程结构计算过程的理解。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工程中,就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但是现在很多刚离校就业的大学生们,完全依赖着计算机,以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为准,进行工程设计,这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进行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教育和提醒,是当前应该注意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1结构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这一批结构工程师从走出校门,就在计算机上进行结构工程计算、设计。他们不再经历老一代结构工程师们通过手工计算的过程。甚至迷信计算机,以为计算机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简单地信赖计算机。随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但又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结构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所掩盖了。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的滥用开始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计算机被抬高到了是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结构工程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结构设计工程中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大家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大量的结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已有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使年轻的一代结构设计工程师们相信计算机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他们变得如此依赖计算机,以至于丧失了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在现实工程实践经验中,工程结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模型是千差万别的,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依靠计算机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结构工程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结构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结构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

2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建筑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工程师应该知道,工程结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应该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是在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结构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谁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

结构工程师篇10

1引言

在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办的独立学院相继出现。而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独立学院抓住这个良机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但是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让这些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何让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都对独立学院的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与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等。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目前,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存在“老的老,少的少”现象,即由两三个退休的老教授和大部分年轻的硕士毕业生所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的梯队很难建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不合理。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要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需要。因此加快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注重培养年轻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年轻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书,缺乏实践经验。而土木工程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等相对较长时间到一些企业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更好把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情况教授给学生。另外,建议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积极报考相关的注册师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国家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每门课程教材的编写都是在本课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下进行的,所以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内容难免会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地方。这就非常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整合,把在其他课程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罗列出来,在教学过程对这部分内容仅进行简单回顾,甚至不讲。节省的课时用在实践教学及其他内容上。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在《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已进行了详细介绍;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已经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有详细讲解。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1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结合实际工程例子,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梁的分类时,结合一些实际工程图片,告诉学生那些是悬臂梁、简支梁、外伸梁、两端固定梁、过梁、圈梁等等。再如讲解受弯构件受力三个阶段、三种破坏形态,可以考虑应用一些商业软件,把整个过程在形象再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联系,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结合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走产学结合的路子。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主要环节。本课程有“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两个课程设计。本课程与毕业设计也有紧密联系,学生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内容大部分要运用混凝土结构的知识进行计算。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建筑图集等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关键一课。

5改革考核学生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很多基本理论、公式、图表和构造要求等等.如果仍采用闭卷的形式会学生只会死机硬背一些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论公式的内容和含义。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进行考核: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对于图表、公式的应用和构造要求部分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时可以参考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只许带教材或相关规范。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学习和查找规范的意识。

6结论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