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十篇

时间:2023-03-17 13:51:49

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篇1

项目介绍

休闲培训班总是设在离主流商圈不远的那条街道上。从熙熙攘攘的商业街离开,转个角就是这么一个嘴巴安静、手上热闹的地方。

如今,金融危机带来的裁员恐慌为培训班增加了“创业准备”这样一个新的功能,将休闲和创业结合了起来,帮助市民在休闲中做创业准备。现在,具有创业意义的休闲培训班更加规范,分成了初级班、高级班和讲师班,以应对不同水平的学员。学员们进入培训班只需要交学习费和材料、教材费,如果有考证书的要求,则会另交考证费用,由培训班统一组织报名考试。

市场前景

近年来,上班族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加大,到休闲培训班学习纸艺、茶道、插花、拼布……就成了缓解压力的一种潮流。不少白领、家庭主妇都乐意花几百到几千元去休闲培训班学点东西,既休闲又实用,还可以交到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普遍加大,不少人显然是随时准备“被迫下岗”,把学一些技术当做人生转折时的另一条救命出口。这种休闲和创业相结合的培训班更加火热。

经营提示

1.地址不要设置在闹市区,最好在覆盖几个社区的交通方便的次商圈。比较安静的地方适合培训,租金也比较低。

2.相较于以前的玩票性质,现在去上手工艺班和烹饪班的学员们,不仅自己学习态度要认真很多,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培训班更加专业,不仅要聘请专业讲师,课程规划也要更加合理。确保学员真正能将技能学到手、学得好。

3.培训班可以同时经营烹饪书、拼布材料、陶土成型器等学习资料和制作材料、工具。并给学员办理会员卡,承诺一定的购买优惠,非学员如果购买足一定的金额,也可以给予优惠。以便更长久的留住顾客。

4.有条件的培训班可以开一个门店,专门经营培训班教的手工艺品,同时展示、代卖学员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促进学员继续报名学习更高层次的手工艺制作,另一方面也是吸引新学员的好方法。

5.可以把教学过程制作成光盘,用作远程网络教学,扩大教学覆盖面,收取相对较低的教学费用。并在网络上开店贩卖制作材料和工具。

创业培训篇2

一、城乡妇女创业培训工作现状

大庆市的创业培训工作是年从零起步的。年4月成立了大庆市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计委、经贸委、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金融、农林、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大庆市妇联的首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是年4月20日在大庆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历时15天。当时,为增强培训效果,大庆市妇联在培训前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首期筛选了22名下岗失业妇女,对她们在创业中涉及到的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如何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如何掌握创业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创业心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知识、法规政策、公共关系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同时穿插了小额贷款等相关内容。培训后,专家又对每个培训者操作的具体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并给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妇女的小额贷款给予优惠,激发了下岗失业妇女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她们的创业信心。后各县区妇联陆续与当地就业培训中心合作办班,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的大部分学员都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近两年来,大庆市妇联创业培训工作,在省妇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大庆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畜牧水产局、农委等部门协助下,已初步建成创业培训体系和后续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培训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妇联系统共有取得资格证书的SIYB创业培训教师5人,已建成标准化创业培训基地3家。两年来开办项目培训班18期,参加创业培训妇女780人,其中实现自主创业189人,自谋职业506人,创业成功率达68.6%,实现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城乡妇女创业培训工作基本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妇女创业培训是新型的培训,不仅仅是办一个培训班的问题,还要在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减免税费、跟踪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庆市妇联的具体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妇女参加创业培训的热情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大庆市妇联先后开展了城镇下岗失业妇女现状、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家政服务业情况、全市保姆状况等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全市广大妇女的就业状况和创业的需求,有重点地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为调动广大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大庆市妇联充分利用举办劳动力转移招聘会等有利契机,积极向妇女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妇联免费进行种植、养殖、家政服务、计算机、缝纫、月嫂等培训信息,并通过电视宣传培训信息,通过各县区妇联组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使广大妇女了解参加创业培训的免费条件、培训内容等信息,消除广大妇女关于培训费用等方面的顾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培训。

大庆市妇联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精心培育宣传了一批妇女创业带头人,制作了“新时代新女性”、“巾帼风采”等专题专栏,带动妇女树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增强她们参与创业培训的信心。

(二)提高机制建设,构建与大庆农村经济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培训体系

为提高机制建设,大庆市妇联一方面围绕发展高效农业,逐步完善“妇女需要、妇联牵头、多方支持”的培训机制。在大同区试点“技能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立项并实施“棚室葡萄生产创业培训项目”,实际培训35人,新建棚室12栋,间接带动60多人就业;另一方面,围绕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建立“市场调节、妇联协助、企业参与”的技能培训机制。萨尔图区妇联协调辖区婉丽美容美发、裁剪学校为50多名春蕾妇女及林甸县农村妇女进行了培训,有29人就业,5人开店实现了创业。同时强化培训措施。大庆市妇联每年都制定创业培训工作计划,将培训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之中,以文件形式下达,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年培训率必需占妇女总数的50%,培训后就业率达到30%以上。还要求各县区妇联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资料与培训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大庆市妇联还不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需求的妇女提供分类培训。面向农业从业妇女,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了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鼓励女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2007年,肇州县妇联深入考察黑木耳生产项目,认为该项目非常适合妇女发展生产,在全县推行黑木耳生产技术,经过培训,永乐镇顾英梅,建立了生产黑木耳生产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收益;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妇女,大庆市妇联联合劳动力需求方大力开展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创业率,促进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向当地和外地第二、三产业的转移。龙凤区妇联围绕“基地进村,产业进户”的目标,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举办了手工艺技能培训妇女试点班,尝试了“定向与订单”培训相融合的新模式,培训后有27人,与大庆市荟粹园工艺品经销有限公司签定了加工协议书。

(三)积极协调配合,创立543(选准“五个载体”,做到“四个结合”,培训“三个层面”)的培训格局

“五个载体”:一是以妇女培训基地为载体。妇女培训基地包括妇女培训学校、妇女培训站、农村科技培训基地等。二是以大型企业为载体。2005年,大庆市妇联组织大型企业到基层培训,石油管理局卡蒙雷服装有限公司在三道沟乡办起了培训课堂,培训了80多名妇女,先后有9人开起了缝纫店,其他妇女直接到服装公司就业。三是以“本土能人”为载体。“本土能人”包括科技致富女能人、农民技术员、女经纪人等,她们在当地都具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像杜蒙县的包淑珍。四是以社会培训资源为载体。社会培训资源包括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人才中心、农委农业发展中心等培训机构。五是以先进的发展模式为载体。先进地区指本土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如杜蒙县泰康镇的养牛基地。

“四个结合”:一是培训与转移相结合;二是培训与创业相结合;三是培训与扶贫相结合;四是培训与致富相结合。

“三个层面”:一是做好农村妇女的培训;二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三是做好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

(四)整合社会资源,提升“三合一”的培训高度

创业培训是帮助下岗失业妇女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创业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推动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大庆市妇联妇联实施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三合一”的创业培训。

借助市劳动保障局培训中心学校,大庆市妇联积极与教育、卫生、劳动、农委、畜牧等相关部门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善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设施,为城乡广大妇女创业培训和实现就业提供服务。为提升培训高度,大庆市妇联首先依靠行政驱动,择优选拔培训学员。在每次创业培训开始前,大庆市妇联都专门下发通知,按照妇女创业培训对象选拔要求,严格选拔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女经纪人、下岗失业人员,要求各县区妇联一定由专人带队,集中组织参加培训,从而确保培训人数和培训质量。为鼓励下岗失业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大庆市妇联与市劳动局联合探索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相结合,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城市就业促进新模式。

同时,大庆市妇联聘请名家名师,开展高层次培训。根据创业培训对象实际需求,在创业培训中,先后邀请东北林业大学、大庆农业大学、大庆畜牧局等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创业培训学员授课,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拓宽了行业眼界,增强了创业本领,较好地引领学员创业。2007年9月举办了畜禽养殖创业培训班,为全市养殖大户送上一顿丰盛的科技大餐,特地邀请了畜牧专家、畜牧兽医教授,前来为近百名畜禽养殖大户传经送宝。11月,在全市种植业妇女创业培训班上,邀请了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讲授蘑菇菌的栽培新品种、育苗新技术。林甸县还协调《农家女》杂志社,为两名妇女提供免费的“小老板创业”培训,在北京接受了10天的专业培训,提高了创业本领。大庆市妇联派家政公司经理田雪参加了全国妇联举办的SYB创业培训班,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五)发挥典型作用,创新“典型引路与情景教学”的培训方法

在妇女创业培训中,大庆市妇联十分注重学员培训实践,通过到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场、农贸批发市场参观考察,开展情景教学,让学员百闻不如一见,在眼前成功的“案例”中寻觅创业良机。畜牧养殖班授课结束后,大庆市妇联组织全体学员到杜蒙县养牛专业村南阳村参观学习,由市畜牧专家教授为学员开展现场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庆市妇联还通过选树“农村十佳新女性”,组织“巾帼创业创新奖”、“巾帼创新业明星”等,培养树立了一大批妇女创业典型,涌现出创业明星王玉珍、家政服务明星李文荣、种植大户单亚霞、养鸡大户尹树玲等先进典型,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创业和再就业之路。

(六)强化跟踪服务,确保创业培训所带来的创业效果

大庆市妇联将妇女创业培训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在政策上引领,培训上补给,更重视在创业过程中的技术帮扶,跟踪服务。

一是创业扶持。杜蒙县刘金连,参加大庆市妇联举办的“小规模大群体”养鹅创业培训班后,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市妇联邀请有关专家上门为其制订兴建养鹅孵化场的规划,2006年从政府专项扶贫款中为她协调5余万元,买来两台孵化器,上了养鹅孵化生产线,今年孵化规模已到40万只以上,鹅雏销售已覆盖东北三省。2007年她还参加了全国妇联的培训,刘金连现在已是市人大代表,金连孵化场已成为省示范基地。

二是技术支持。在妇女创业培训中不仅请教授讲台传经,而且还请专家现场送宝,确保妇女创业有人扶,技术有人帮。肇州县利用“科普之冬”之际,通过农业专家和讲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授课妇女80%上掌握了2-3项种养植方面的新技术,能够达到独立操作。

三是信息服务。大同区八井子村板兰根种植大王张春玲,以前经营主要靠两条腿推销,在创业培训中,增加了培训网络知识,她学会浏览网页,发展了网上交易。如今,她在家坐在电脑前就可销售,现在她已经签订了10000亩的板兰根收购合同,而且还收购板兰根大青叶约3000吨左右,并在八井子村大队前面建起了更大的中药材自由交易大市场,大大拓展了销售空间,效益增加了30%。

三、城乡妇女创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妇女创业的相关政策还不配套完善,缺乏妇女创业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

二是培训经费不太充足,目前创业培训300元/人的补助费标准偏低,仅够用于集中培训,为确保培训效果,在生产实践和跟踪服务环节中还需要加大经费投入。

三是创业培训的方式还需要创新,培训的手段还需要改善。后续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省、市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是培训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提高。SYB创业培训这一新兴的培训模式经过几年的开展,虽初具规模,但还不成熟,还需进一步探讨和提高,创业培训的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培训的跟踪后续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改进城乡妇女创业培训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创业培训的良好氛围。针对无创业经历,对政策和市场缺乏了解帮助广大城乡妇女及时宣传到位。大力宣传创业成功女性的典型事迹,帮助广大城乡妇女树立创业信心。发挥专家优势,通过建立创业专家指导团,帮助创业者建立创业理念,常年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向社会公开征集创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召开项目推进会,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妇女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宣传创业的优势政策,努力营造妇女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成立妇女创业指导中心。承担市妇女创业培训服务工作管理、质量监控、资金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开展示范性教学等项工作。建立有特色的创业项目资源库,并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工作机制,为广大妇女提供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服务。

(三)成立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组织。建议政府:一是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发展法律援助、管理咨询、财务评估、信贷服务等创业中介机构;二是配备后续服务专业人员,开展示范性培训,并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建立有特色的创业项目资源库,征集、开发、购买一批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

(四)提高创业培训补贴。加大妇女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创业培训管理,只有适当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才能更好地保证各培训机构做好后续服务,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依据培训质量、创业率核拨培训补贴,实现培训与创业的有效衔接。

创业培训篇3

一、我国农民创业培训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星火培训”、“燎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等一系列部级农民培训工程,这些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确立了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近1100万人获得绿色证书、转移就业680万人,数百项实用性强、效益高的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农村经济社会获得全面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空心村”、“老人农业”现象凸显,在农村“省事田”、“懒人田”、“撂荒田”随处可见。这种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现状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悖。此外,新生代农民大都不愿也不会种地,“二十年后谁来种地”亟待解决。一方面,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急需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顺畅,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企业家从事农业生产;此外,随着近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成为劳务输出地区的共识。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的转型期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民转移和农民创业,2009年农业部等六部门共同颁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在政府主导下在全国推广实施。3年来,各省、市按照“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已初步体现出农民创业培训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品牌效应。

二、我国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一)农民创业培训的内涵

模式一词在学术界使用频率极高,它是一个外来词汇,英语表达为“model”,意为尺度、样式和标准,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归纳到理论高度,使别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由此可见,培训模式指的就是形成培训的样式,是反映某地区社会、经济、资源、文化等特点的培训样式。基于此,相关学术界研究成果认为,农民培训模式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时期,针对在业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或短期再教育活动的标准样式和规范体系。一般来讲,创业培训指的是对具有一定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自主创业所必备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可见,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形成适合当地经济、资源文化等特点的农民创业培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

(二)全国农民创业培训规范

2003年以来,江苏、天津、湖北、甘肃、重庆等16个省(市)先后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业部充分借鉴各试点地区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经验,于2009年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试行) 》文件,用以指导全国的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该文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农民创业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培训考核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培训内容部分由“激发农业创业激情”、“提高农业创业能力”、“选择农业创业项目”、“市场考察”、“编制农业创业计划书”、“专业学习与实践”和“启动农业创业计划”七个环节组成,整个培训时间不得低于120学时。

该规范说明详细、规定明确,成为全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标准和样式,是我国农民创业培训的最初模式,为全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三、国内外农民创业培训模式与启示

(一)东亚农民培训模式

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农业强国普遍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各国出台法律法规与奖励政策、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投入足够经费等措施,大力支持农民创业培植,培养农业发展后续人才,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根据各国的农业资源条件、地理情况、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培训模式可概括为东亚模式、西欧模式和北美模式三种。其中东亚模式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是指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难形成较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该模式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相符,借鉴性强。

1. 日本农民培训模式

日本政府采用分层次教育的方式指导农民创业,依据培训目的,指定不同类别的培训机构指导农民教育,培养各类农业人才。具体可分为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大学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就农准备校教育和农业指导士教育五个层次,分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应用型人才、转岗类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实践人员。此外,日本以农协为中介对农民创业扶植,实行以商社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结合的方式,最大化维护农业从业者利益。

2. 韩国农民培训模式

在韩国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三个层次:即“四H”教育、农渔民后继者教育和专业农民教育。“四H”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使农民具有聪明的头脑(Head)、健康的心理(Heart)、健康的身体(Health)和较强的动手能力(Hand);农渔民后继者教育,是为农业后备劳动者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其目的是培养年轻力壮的农民从事农业,缓解农业从业者老龄化给农业带来的压力;专业农民教育是韩国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所进行更高层次的农民创业培训,重点培养和扶持具有较高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种养殖户。

创业培训篇4

关键词:创新 企业 员工 培训 选拨

当前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其培训费用也日趋增长。尤其是央企甚至规定,企业领导有培养下级的责任,并将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培训下级作为考察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见,企业员工培训已成为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培训如何走出俗套,创造出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理念及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

一、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很多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例行工作来看,甚至觉得培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其让员工参加培训,还不如加强管理,让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来得更好。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员工培训是一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必须树立一种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

的确,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结精神。同时通过不断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力和办事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它和企业其他投资一样,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二、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培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被培训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在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上,应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基层员工,其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其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挑战新,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养。

培训方式的老化是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亦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方式不断创新改进的同时,应适当聘请外部专家以及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一来可以开拓员工的视野,二来亦可以提高本企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

三、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对员工进行培训,其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由于员工接受培训到其产出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难度。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被培训者来说,会认为考核只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培训的重要性。由于考核方式较为松懈,必然导致被培训者在接受培训时经常人在心不在,或忙于其它事情。

因此,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四、培训师培养及选拔的创新

培训师的培养及选拔是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提,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培训师基本上由各部门主管兼任,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师对被培训者的优缺点及需加强的知识点了解较为透彻,易做到对症下药,但容易受自身知识面及结构的限制,很难进行技能及知识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和大的进步。

因此,企业一方面在采用一线主管给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亦应加强专职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可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创业培训篇5

__县有女性人口24.53万人,其中未就业女性约占9.8万人,__县2015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249人,创业培训1155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妇女3987人,创业培训妇女693人。在开展传统的计算机、中式烹饪、电工等技能培训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之外,我县还率先在永州市开展了电子商务创业培训,重金聘请__电商学院和淘宝大学优秀讲师现场讲授电商创业知识内容,今年共培训6期,结业学员超过240人(妇女156人),其中库区移民结业60人以上,精准扶贫对象80人以上。另外,为重点扶持涔天河库区移民转移就业和精准扶贫对象充分就业,我县还开展了“林下经济”种植、旅游酒店管理和服务、农家乐产业等特色培训。

1、创业意识不强。有的妇女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创业失败,干脆不去创业;有的思想保守,满足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创业意识;有的守旧观念重,愿意依靠男性生活,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愿意吃苦受累自己创业。

2、传统观念影响。由于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会上还没有形成鼓励、支持、帮助妇女创业的良好氛围,导致许多女性宁愿相夫教子,也不愿创新创业,心理弱势成为女性创业的最大心理障碍。

3、文化程度低。我县大部分未就业女性集中在农村,她们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既使参加了创业就业培训也理解不了学习内容,参加培训象在听“天书”,更别说能学以致用创业成功。再者由于目前创业不景气情况增多,广大未就业女性缺乏较多榜样的力量,不敢创业。

4、信息渠道窄。女性信息渠道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接触了解和朋友交流,单一的信息渠道容易造成后知后觉,女性创业在政策运用上明显弱势。胆量太小,不敢借力。女性天性胆小谨慎,在创业投入多数选择稳打稳扎、小步慢走,这种“输不起、亏不起”害怕心理,致使她们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5、创业困境大。很多妇女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一无技能,二无经验,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创业资金的筹措,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

1、加强政策扶持,着力优化女性创业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扶持、工作机制、资金保障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与支持。此外,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创业精神,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激励妇女自主创业、勇创大业,还要通过对创业典型的强力宣传,给创业女性造势,为成功女性喝彩,使创业女性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的认可,真正做到让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营造关注支持女性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

创业培训篇6

经过反复不断地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笔者认为对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来说,“体验式”是一种创新尝试,不仅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而且还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因为“体验式”教学是指授课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或者对过去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形式。当前,它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在各类型的职业培训当中,“游戏活动”和“拓展训练”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学习模式为:开始于体验,之后内省、讨论、分析及体验、评估。

一、“体验式”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1.与传统讲授法比较而产生的优势。以下图呈现的学习金字塔为例,它是20 世纪60 年代缅因州的贝瑟尔(Bethel)研究发现的,该项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教学方法下,学习者的学习保持情况。金字塔显示了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指导下学习24 小时之后,对新学习内容可回忆的百分数。

其中,在金字塔顶的是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学习24 小时后的保持率仅为5%。而“实操练习”和“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的学习保持率则分别为75%和90%,这两项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体验为主,换言之运用“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者得到的学习保持率最高。

2.学习者能通过活动体验强化认知能力、产生深刻的记忆。“体验式”教学的一般表现形式是通过组织一些小小的体验活动,强化学习者已有的认知能力,使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体验式”教学拥有完整的学习链条,即体验、回顾、联系实际、应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在青年教师培训中的成功经验

目前以我校为例,工作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42.6%。这批青年老师思想新、头脑活、能钻研、肯吃苦,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专业素养尚显稚嫩,与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一专多能、教研科研同步发展的高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明显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进行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青年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重在“操练”和“技能”,我们在培训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策略》的课程中,为学习“体验式”教学的有关理论专门设计了一个“体验式”教学案例:

在此案例中,我们在创设一个情景的同时也创设了一个实践者园地,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在其中积极、愉快地体验成功或失败的过程,这些体验都能给予学习者深刻印象和长久反思。作为教师的学习者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误区,例如:自己是否曾因为“教材内容太多”、“设备资源不足”“赶进度”等原因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是否因为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而埋怨学生等等,反思能帮助青年教师看到自身的不足、正确判断症结并积极找寻改进的措施。

2.通过“体验式”教学,彰显青年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我们开设了《成功教师职场攻略》《新教师教学发展》等培训课程,其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拓展活动――《拍卖会》充分调动了教师们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的欲望,最大程度地让教师发挥教学潜能,引发教师们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可以说,“体验式”教学能让作为学习者的教师们在体验中了解:如何改变观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和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合职业教育特点;如何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创业培训篇7

关键词:农民;四位一体;创业培训模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编号:2014SJB698)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19

1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培训内容与农民创业需求贴合度不高

通常培训实施单位按照培训委托单位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但要开展好培训,需要承训单位、委培单位、农民三方共同努力,衔接协调好。而目前的情况多数是“两两双向”沟通的局面,即委培单位组织培训学员,委培单位寻找承训单位,承训单位面向培训农民进行培训,这样“委培单位――培训学员”、“委培单位――承训单位”、“承训单位――农民”两两沟通的形式,容易导致三方协调沟通受限。承训单位只是在后期培训时面对培训对象,其不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往往导致培训内容具备较强的通用性,而缺乏针对性。在培训质量上重在整体完成度,而缺乏实用性。致使在培训方法上理论授课多,而实践少。

1.2 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中央及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通过创业贷款扶持、创业园区软硬件保障、税收优惠等一系列细化措施促进农民创业,但一些政策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应用服务不到位,农民获得政策的途径狭窄且滞后。有的扶持政策具有时效性,农民获知政策时已经过了时效期。许多地方在落实国家出台的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时不到位。政府在农民使用政策过程中指导不足。农民无法得到权威的政策解读,不知如何应用。许多政策出台的初衷很好,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所限,在政策应用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创业热情。

1.3 创业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专业性

目前,农民创业服务大多集中在金融政策、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服务。创业服务主要体现在面上服务,点上的服务很少,服务泛而不精。农民创业服务需要做到多样化,做到精准服务,这需要政府部门以农民为本,从农民的创业实践中找准服务关键点,在各个关键点上设立服务项目,例如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应用服务、为没有创业成功的创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务、为创业农民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等。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求服务专业精准。

1.4培训与创业实践衔接脱节

专门针对农民的创业培训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正在逐步积累培训经验,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培训与创业实践服务体系。多数农民创业培训是政府委托相关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机构作为盈利机构,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培训质量上很少下功夫。农民创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能够真正实现创业。而培训机构培训后,无法解决农民回归创业实践时出现的问题,导致培训与实践脱节。

2 “四位一体”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

为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地在培训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积累培训经验,形成了许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主要有依托院校培养模式、现场示范培训模式、产学研互动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等,这些培训模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多是针对具体条件而设定,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因此综合目前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构建“效能培训+发展支持+创业平台+跟踪服务”四位一体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2.1效能培训

具备学习愿望的培训学员以及优质的承训单位是创业培训能够达到效能的重要因素。政府具备调动各类优质资源的能力,依托项目选择承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加强监管,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效能培训奠定基础。

政府相关部门准备在开展以马铃薯种植为主题的农民创业项目培训。政府首先组织培训报名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通知等多种形式,与基层农业组织一起深入农村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将有愿望学习这一项目内容的农民集中到一起,调研其对马铃薯种植创业项目的具体需求,调研后形成项目内容,围绕理论与实践设置培训单元。例如安排马铃薯种植专家现场讲解种植要点与注意事项,马铃薯种植成功人士讲解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和创业经验;政府政策制定部门人员解读与马铃薯种植相关的金融、土地、工商等方面创业政策、操作流程等。

培训项目内容除了兼顾农民培训需求,还应真正围绕最终的农民创业实践过程设置。政府在确定培训内容后,拟定培训要求,选择承训单位,承训单位可以是农业协会,也可以是职业院校,有意愿承担培训的单位拿出具体培训方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选,选出有利于农民创业项目实施的承训单位,

优质的承训单位应具备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培训实施前,做好与委托培训单位的交接工作,充分了解培训学员的真实状况。按照培训项目要求配备培训师资,依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加强培训管理,注重培训过程反馈。例如根据学员情况编班,配备班主任。通过“一人一卡”开展培训考勤。在每个学员的座位上放置席位号,一方面强化学员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提升考勤效率。同时应关心农民学员的家庭、学习、心理变化,提供贴心优质的培训服务。

2.2发展支持

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持、成功人士的经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开发农民创业发展支持平台,农民通过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应的支持。

政府在农民创业政策支持上应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例如编印政策指南,在指南中逐一解读农民创业所需的各类政策;录制专门的政策宣传视频;开发专门的政府政策解读APP;优化政策申请流程等。

政府从社会、院校招募各类科技人员,成立农民创业技术支持团队。定期开展技术支持活动,向社会公布技术咨询电话。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考察、选择创业项目,分析、编制创业计划书,在农民创业过程中能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与辅导。

成功人士的经验能够帮助创业农民少走弯路,而且对于农民成功创业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农民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榜样的及时指导与鼓励,往往能够帮助他们化解难题,把握机会。同时,通过榜样示范能够带动一方农民进行创业致富,产生连锁效应,而且创业者之间能够交流、互助。

2.3创业平台

政府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以及农民创业的实际情况,开发农民创业基地、网络创业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载体。以乡(镇)为单位,提炼当地的农业特色,邀请专家调研评估,确定当地可开发的创业资源,鼓励农民在这些可开发的项目上创业,并在这些项目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在当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成功创业大户,政府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将这些人引入创业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新创业农民与农业大户结对,使创业基地不仅能为农民创业提供基地,更能为农民成功创业创造条件。

积极开发网上创业平台,进行网络创业项目孵化。制定引导性政策,鼓励农民接手孵化成型的创业项目,开展后续创业实践。培养和塑造农民网络创业典型,并培训乡村干部、科技致富带头人等,积极促进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创业。

2.4 跟踪服务

通过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创业致富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初衷和落脚点。政府成立专门的分级分类服务机构贯穿农民创业实践过程,加强农民创业过程的跟踪服务,解决好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

创业培训开始阶段,指导农民如何围绕所需进行创业知识学习。培训之后,有专门的人员跟踪指导农民开展创业市场调查、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选定项目后,通过专家服务帮助农民落实创业计划书,将创业流程更加细化。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以能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为目标设立服务,始终将服务贯穿农民创业的始末。

“四位一体”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效能培训为农民创业打下基础,通过政府创业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以创业平台助力农民创业,以跟踪服务为农民创业解忧,实现了从培训到成功创业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淮安农民创业培训发展的SWOT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7).

[2]曹慧芳,等.“1+3”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2).

[3]朱宏伟.甘肃省农民创业培训问题研究――以培训机构为主体[J].现代农业科学,2009,(01).

创业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部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0.5%,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创业培训篇9

培训问题:多个因素交叉导致

培训不能带来价值,涉及原因很多,但主要可分为几方面:认知层面、操作层面和制度层面等,每个环节做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培训达不到相应效果。

首先从认知上来说,许多企业往往把培训的作用过分高估,存在一培训就灵的想法,出了问题就找培训,但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这样,就会出现培训的悖论:一方面不断加大培训,另一方面,企业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及时交货问题、人员流失问题依旧不断,甚至出现越培训越糟糕的情况。

从操作上说,许多企业培训的各个环节做的不太到位,往往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了培训失败。如培训调研没有针对性、组织环节漏洞百出、培训评估走过场等等。这也导致了企业培训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培训就事论事,出了问题才进行救火式培训;培训赶时髦,往往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讲究气氛,人员反应热烈就是好培训;培训结束了就万事大吉,没人管没人问等等。

从制度上来讲,培训没有与其他制度相结合,人员看不到培训的收益,培训处在“要我学”的状态,没有变成自动自发的“我要学”等等。

培训认知:培训不能保治百病

培训“保治百病”的看法在很多企业都有,但这只是一相情愿。培训不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这是培训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企业出现问题时,首先要端正想法,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而盲目的培训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产生相反效果。

人员绩效不高是企业培训的重要原因。其真正原因是什么,需要仔细分析,通常来说,人员绩效不高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包括企业经营环境,企业内部流程制约等,这些通常是人员无法左右的因素,需要企业层面来解决。而内因又包括人员的技能、态度、经验等因素,如果是人员的知识欠缺、技能不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而人员经验不足,就需要给他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而如果是人员态度有问题,还要分析,是企业的激励有问题、管理有问题还是人员自身等等。如果人员对激励有意见,这时最需要的是改变激励方式而不是培训。而属于人员本性不佳,是很难通过培训改变的,这就需要企业制度出面了。

培训调研,有针对性才有高价值

培训的源头是人员需求,对症下药的培训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这就需要开展培训调研,而这正是培训的难点。要真正调研出人员的需求,关键要做好几项工作:确定调研参与者、设计合理的调研流程、调研汇总分析。

确定调研参与者: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特别要避免的是:把调研问卷一发,人员填写上交,人力资源部一汇总就成了培训需求。这样需求没有经过核实确认,存在很大随意性,不太真实。恰当做法是:让任职者本人和上级一起参与,人力资源部起组织和协调作用,这是因为对具体岗位的需求,任职者和上级是行家,他们对岗位知识要求相对清楚,而上级在场,可以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员盲目提要求,盲目培训的状况。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性/管理型岗位,还可以有相关的技术专家或咨询顾问参与,这样了解的信息会更加真实。

设计合理的调研流程: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岗位技能需求、人员绩效差距等,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然后分析人员现在掌握的程度,还欠缺什么;下一步就是对人员需求汇总整理,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最后就得出人员真正的培训需求。当然,这其中每一步都可以继续细分:人员需求包括知识、技能等,知识里面可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技能也可分为操作技能和通用能力等。掌握到什么程度,还可分为初步了解、基本掌握还是完全精通等等。

汇总不同人员的共性差距,就形成企业总体的培训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就可以形成了企业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体系。如按职能分:销售系列/生产系列/技术系列等;按照人员职位层级分:基层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决策人员等。而根据人员的类别层次有针对性培训,就避免了人员深浅不一、赶时髦、一窝蜂的现象。对人员的共性需求,企业集中重点培训,而对人员个性差距,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辅导、进修、自学等方式来解决。这样培训效果会大大提高。

培训组织,细节决定了成败

许多企业按照需求组织了一场培训,经常会发现因考虑不周、缺这少那,造成培训效果不好。这主要是由于不注重培训细节,导致期望很好的培训失望收场。

由于培训从策划、组织、实施到结束,要延续很长时间,而且牵扯到人财物、部门协调等,因此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一招不慎,可能全盘皆输。细节决定了培训成败,根据培训流程,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人们特别注意。

培训课程设计:涉及到具体课程的培训,最好还需要进行一次专项调研,尤其是请外部讲师授课时更有必要,要把人员对此课程培训的问题点、关注点写下来,包括人员对以前培训的不满,原先做过的各类培训状况等,把这样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培训讲师,让讲师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就有效的避免培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看法。而通过调研,让人员带着问题上课,人员的参与性会大大加强。

讲师选择:讲师甄选是培训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讲师分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两类。对外部讲师甄选尤其注意:聘选讲师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去聘请,避免盲目求名气,牌子大就是好讲师的倾向。这样花钱不少,效果不一定好,这就好比前段时间请世界顶级CEO来中国传道布教一样,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当然,聘选讲师还要避免盲目杀价、贪图便宜的状况,高质高价,低质低价的规律在聘选讲师时还是适用的。许多企业因为贪图便宜,结果请的讲师课程讲的很差,人员没学到东西,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企业的总成本更高,得不偿失。另外,聘请外部讲师,时间一定要注意。对重点课程,一定要提前预定讲师,因为知名讲师日程安排比较紧。根据经验,可提前2—3个月左右,很多企业,往往等到要培训了,赶紧临时报佛脚,这样就很可能找不到好讲师。

培训准备:培训准备是出问题较多的环节,这时事情繁杂琐碎、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常常让组织者手忙脚乱,这时制定一个倒计时的活动安排表是个好方式,把培训组织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准备事项按照时间次序全部填到表上,并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和检查人。如提前2月,要与讲师联系确认,提前1个月要做培训课程调研,并把结果反馈给讲师;提前10天要确定场地设备情况;提前7天打印讲课资料,下发培训通知;提前3天左右讲师行程确认,各类评估表格印制;提前2天各类辅助材料准备完毕;提前1天布置会场,调试设备,安排接机等等。通过这样倒计时的安排,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组织中的各种遗漏,做到有条不紊。

培训实施:培训开展以后,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许多组织者常常感觉到讲师来讲课了,工作就完成了,他们也就松了一口长气。殊不知这个时候也有许多陷阱摆在那儿,搞不好照样把培训搞砸。最常见的问题有:讲师的跑题、偏题,培训的冷场、次序的混乱、各类培训材料的紧急准备等等,这就需要组织者事先准备好各类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避免因这些问题导致培训进行不下去,如:带头配合讲师的活动,避免冷场;把人员的意见及时反映讲师,让其作相应的调整,安排专人负责各类材料的应急准备等等。

培训应用:把知识与制度相结合

如果培训结束后就万事大吉,简单的上完课就了事,结果没人管没人问,这样的培训对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有限。培训结束后,还需要做好几个工作才算圆满。这主要有培训评估、培训应用等。

培训评估:检查培训有没有效果,值不值,在培训前就应该设定相应的目标,如本次培训要达到什么效果,通过什么手段测评等。在培训前把这些信息告知人员,可以大大提高人员对培训的关注度。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考评、现场操作、提交培训新得/报告等各种手段,就可以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衡量。当然,也不能指望一次培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培训应用:培训结束后,最关键的是要把培训内容用于实践,用于日常工作中,促使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企业需要设定相应配套实施措施,来保证人员的学习效果,如时间管理/计划管理课程,就要求人员根据时间管理法则列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计划,并作为日常工作检查的依据。针对销售技巧培训,要通过定期的人员模拟实战、角色扮演等趁热打铁,强化培训效果。针对企业外派培训,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讲授给其他人分享等。而把培训效果与考核挂起钩来,强化人员的行为,这样的效果会更佳。

培训支持:培训是个系统工程

如果企业的培训有声有色,培训几方面也做得很好,但这时培训并不一定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措施的支持,单靠培训的力量是有限的,企业必须要系统考虑,把培训与其他措施紧密结合,这样的价值才会有效发挥,从总体说,有两个工作要做好:人员要端正思想,要有配套制度。

端正思想:来自管理高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培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高层的支持不仅包括费用方面的支持,还需要他们的亲身参与,包括作为培训讲师给人员授课,作为人员接受培训等。只有这样,他们对培训的认知才会深刻,企业才能形成一个重视培训和学习的氛围。许多高层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足够了,不需要培训了,给中基层培训就可以了,事实上正好相反,越到高层越应该培训,高层视野的高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而培训恰恰给了高层开阔的视野。

成功地开展培训,直线经理作用必不可少。育人是直线经理的一项重要职责,部属技能不达标,直线经理要负相应责任,而不是全部推给培训主管。直线经理应参与培训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调研、组织、实施、应用等。事实上,不能认为只有大家一起参加才是培训,培训更多的是日常辅导,在职学习等,这就需要直线经理充分做好育人的角色,把自己技能提高的同时,把部属技能提升上去。

让公司的全体员工确实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非常关键。“人们往往并不按照正确的或必须的去做,而是按照要考核或奖励的去做。”企业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奖惩激励制度,向人员表明培训及课程对他们的重要性及对他们职业发展的帮助会提高效果。把人员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制度设计:企业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与管理有关,管理问题不解决,光培训员工的技能是无效的,所以系统的培训首先应当从解决问题的根源——管理着手。通过科学的职位分析,列明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通过考核体系的设计,让人员明白自己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差距,了解自身不足。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得职业生涯发展,让他们奔着希望目标前进,参与培训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大加强。

创业培训篇10

关键词:培训考核 创新 培养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改善人才运行机制,才能跟进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激发人力资源的效能和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达到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目的。

1 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第一对技术工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人员精简、岗位调整、和生产任务的不断加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必然。因此,应引导技术工人向一专多能发展。培训部门想方设法为职工一专多能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为提高关键岗位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效果,炼钢厂聘请职教中心专职教师与厂技术专家组成师资队伍,对生产关键岗位骨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采取ab班重复教学方式,职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解决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的工学矛盾。

第二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强化生产操作岗位培训。2009年炼钢厂开展了7个工种400多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为达到公司提出的以鉴定促进培训工作的目的,厂培训部门利用职教中心和厂内的教育资源开展鉴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为依据,实行培训合格证制度,只有培训学员按规定课时完成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级别的培训合格证后。才能参加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第三对新上项目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在新上炼钢工程项目时,炼钢厂组织了70人的培训队伍赴包钢、太钢学习,参加培训人员全部是生产线上的骨干和技术精英,临行前先在厂内进行基础理论、安全、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培训,让他们对新上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经过讨论,制定详细的培训大纲,分段培训计划、学习要求及考核标准,把外出培训与厂内部培训融为一体。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岗位培训,培训结束每个职工都通过了考试考核。因此,回来后马上能在本厂的生产线上上岗操作,保证了新项目的顺利投产。

第四“借用外脑”增强企业培训实力。为了尽快提高职工技能水平,适应生产需要,确保新设备正常运行。炼钢厂认真抓好职工的学习培训,邀请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到厂,对车间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选送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无论在厂内或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车间组织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它职工。依靠这些骨干先学后传,使更多的职工在较短时间,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复合型工人。

第五 “一问一答学习提纲下载法”,培训组织者不再需要把受训者集中起来,而是把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一问一答学习材料,定期通过微机局域网或下发书面学习材料的形式直接介绍到培训对象的桌面,由学员自学,辅以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检验和评估手段,以实现培训目标。

2 以理论、实践考核相结合为形式,促进考核创新

职工培训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培训考核是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学习后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职工是否掌握培训要求。只有强化培训考核,才能提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2.1 强化培训考核与评价,加大奖惩力度

为搞好培训考核与评价,炼钢厂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人考核领导小组。针对各车间对培训认识高度的不同,制定措施,严格管理,加大对职工培训的考核力度。考核以实效、有作为和工作业绩为第一尺度,杜绝一切形式化,车间将技能考核当作职工业绩考核的重点来抓,与外出培训、职工转岗、岗效工资的分配严格挂钩,使技能考核成为衡量职工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加快了职工“学、帮、赶”的步伐。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培训考核方案和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将考试结果与利益挂钩,扣罚一定比例的奖金,还要进行强化培训,加大培训的奖惩激励力度。

2.2 实施培训考核,提高职工素质

一直走在高科技前沿的炼钢厂计控车间实施的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已在全厂普遍推广。该车间负责全厂自控、电气、网络设备等的维护保养工作,是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车间,现已发展成一支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职工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4人,占车间职工总数的70%。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师6人。

随着炼钢厂自动化设备日益增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对技术职工的考核问题,由于不好量化,一直以来没能体现出对职工技术含量的考核。为加快pc维护工和电工的技术融合,调动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计控车间率先推行技术考核,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操作便捷、方法科学、内容详细的技术考核制度,每半年对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考核,将职工的技术考核成绩作为计发奖金的依据。考核实行理论、实践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故障的判断能力、检修能力、检修质量、检修速度、检修记录、检修汇报以及安全现场涉及问题等,考核采用百分制,理论占总成绩的35%,实际操作占35%,职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及班组综合评议占30%。每次考试,由车间统一出题,集中考试,严格监考,统一判卷,为了将职工培养成三电一体的多面手,每次考试都将计算机、仪表、电气知识按比例加在每个工种的考题当中,使职工能够掌握全面的技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