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改良土壤十篇

时间:2023-12-06 17:55:20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1

作者:吴万刚 何飞飞 邹冬生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土壤瘠薄,基岩,水土流失严重由紫色页岩为母基发育形成的紫色土土壤,土层浅薄,土壤层多为30cm以下,石砾含量大,母岩经常显露,有的区域几乎无土壤发育层。主要体现在:①紫色土的有效养分很低[3],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在1.78%,全N含量低,缺P严重,全P仅0.028%,速效P仅4×10-6,但全K与速效K含量较高,全K为2.09%,速效K约为100×10-6mg/kg。②紫色页岩风化迅速,崩解强烈,母质侵蚀突出。其物理风化迅速,风化崩解形成的岩屑成为径流夹带泥沙的来源,雨季初期降雨径流将春季风化的岩屑冲刷流走后,新风化的岩屑又为下一次降雨径流所冲走,如此风化一层,侵蚀一层,循环往复交替,使其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③表面径流系数高,侵蚀坡耕地,通透性较差。紫色土土层大多浅薄,富含母质碎屑,有机质含量少,结构水稳性弱,易分散悬浮,抗蚀力和抗冲力均弱,容蓄水量少,此地区常年雨量集中,暴雨较多,以致紫色丘岗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植被恢复是以恢复适宜的顶级植被为目的,而顶级群落又是在没有人类干扰,以及不同的气候、母岩、土壤和湿度条件造就的相应的植被群落[4]。因此,对荒坡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时,应考虑到所恢复地带的自然顶极植被类型,“尊重自然”与“改造自然”同等重要的辨证关系,这样才能形成适合当地环境的植被。笔者认为,应从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入手,采用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使紫色土土壤生态植被“短、平、快”地恢复。划分适宜的生态植被恢复区域由于衡阳地区内的紫色土土壤生态环境较脆弱,因此,应根据不同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地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地分区规划,按照乔、灌、草合理配置和农、林、牧相互结合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型地实施建立各生态植被恢复区。主要可分为:①退耕还林(草)区:即在25度以上坡地上,有计划有步骤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封山、造林、种草和荒坡禁牧,进行林草恢复建设;②防护林区:指已成形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区;③用材林区: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区;④经济林区: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区;⑤薪炭林区: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区;⑥特种用途林区: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区。遵循原生演替规律,构建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原生演替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进行的演替,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5]: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根据衡阳地区紫色土壤的山地生境,植被群落正处于“草本木本”的演替阶段。然而,有些地域是顺行演替,有些地域是逆行演替。故针对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四步骤植被恢复模式:一是种植先锋灌木、草。育灌适用于裸岩地及极端瘠薄的粗骨粒土地条件,在有土的地方,撒播生命力强的草本及灌木种子。严禁割草除灌、放火烧荒、开荒放牧等现象,实行全面封禁措施,使土壤立地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由于先锋树种具有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耐日灼、耐霜冻等特性,能较快地适应环境条件并且迅速生长成林。当灌木或草本生长到一定阶段,即覆盖度达到40%以上,土壤的立地条件得到改善后,再种植先锋树,一般多选用刺槐、芦竹等耐旱、耐瘠、繁殖能力强的树种,以此来改良紫色土土壤结构,并为下阶段的乔木适宜生境创造条件。二是栽种亚热带针叶林。当先锋树成林后,紫色土土壤立地条件相对会得到改善,在郁闭度达到0.3以上后,就具有了乔木良好生长的生境条件,适宜针叶树种的正常生长发育。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大面积栽种松柏、油松、松杉等耐旱、主根深且水分蒸发量较少的亚热带针叶树种,建立针叶林山体带,以此来改良紫色土土壤的结构和调节荒坡地的小气候条件。三是栽种水果型经济林木。水果型经济林木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当亚热带针叶树成林后,可在其行间栽种较耐庇荫的水果型经济林树种,如枣树、板栗、枇杷等,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四是去除针叶树,留水果型经济林木。水果型经济林木树种与针叶林树种比较,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自然枯损现象较小及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基于此,可通过择伐去除针叶林树木的措施,用以保证顶级生态群落的良好生境条件,促使水果型经济林木的早日形成。采用适宜的紫色土区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适宜的紫色土区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施用土壤改良剂技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应对紫色土土壤施用土壤改良剂。陈萌[6]等人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树脂和腐殖酸钠能改良紫色旱地土壤结构等物理性状。由于聚乙烯醇树脂可降低土壤的相对蒸发强度,聚丙烯酰胺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且在质地偏砂性土壤上的效果更好,蒸发量减少率达到34%左右。这三种聚合物混合使用后,能促使分散的土粒形成微团聚体,并进一步团聚成大团聚体,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致使土壤总孔隙度、传导孔隙度和有效水贮存孔隙度大大增加,无效孔隙减少,从而提高植被恢复效率。二是应用生根粉造林技术。生根粉能通过强化、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和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诱导植物不定根或不定芽的形成,调节植物代谢强度,达到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的目的。主要施用法为:①速蘸法:将幼苗浸于生根粉含量为500~200mg/kg溶液中30s后再移栽;②浸泡法:用3号生根粉,含量100mg/kg,浸泡24h,含量200mg/kg浸泡4~8h,再移栽;③粉剂处理法:移栽前先将幼苗基部蘸湿,再将生根粉涂于其基部,然后进行移栽;④叶面喷施法:将生根粉稀释成10mg/kg或40mg/kg药液后,直接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此法简便易行,在生产中使用十分广泛。三是采用固体水造林技术。固体水[7]是一种集微生物和化学技术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产品,为冻状胶体形式存在的束缚水,含水量为98%以上。当它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接触时,固体水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分解为液体水,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供水时间可长达3个月之久,被植物的吸收率达95%以上。由于固体水本身具有无毒、无味、不挥发、100℃不融化、0℃不结冰、分解后无残留、不污染土壤、对人畜没有任何危害等特性,故有利于植树造林。栽植方法:将固体水香肠式包装的一头切开,切口朝向树根,倾斜植入树木根部,然后将树根和固体水一起覆土,浇一次正常的启动水,水渗透后封穴。坡地植树要将固体水从上坡处植入,多风地段要将固体水从来风方向植入,效果较好。

根据衡阳紫色土区自然环境特点和原生演替规律,提出了植被生态恢复模式和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构建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提高紫色土区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地力退化等措施,改良紫色土区植被生态恢复途径;通过选择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被生根能力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法,增强紫色土区植被生态恢复能力。该措施和方法简单易学、易行、易推广,且灵活多样可靠性强,利于南方紫色土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科技管理与规划。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2

关键词:生物炭;性质;酸性土壤;改良机制

中图分类号:X71;S1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0997-04

Biochar and Research Advances of Biochar in Acidic Soil Improvement

ZHANG Xianga,WANG Diana,JIANG Cun-canga,PENG Shu-angb

(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many disciplines to biochar which has speci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beneficial effects to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acidic soil. With the changing of agriculture cropping patterns and structure in China,the phenomenon of the soil acidification in some region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biochar’s propertie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acidic soil by biochar are reviewed, and the outlook of the future research on biochar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biochar; property; acidic soil; improvement mechanism

酸性或弱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酸化会直接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并打破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土壤pH下降,导致土壤中有效硼、钼等含量下降,而土壤中有效铁、铝、锰等含量增加,使作物产生锰、铝中毒等,进而导致土壤中钙、镁等元素的缺乏,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1]。铝毒和土壤肥力低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2]。为改善土壤酸性和提高作物产量,石灰曾被广泛运用,但是石灰应用有很多限制条件,作用不长久并易产生负面效应[3]。

近年来人们对生物炭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肥力。笔者主要对生物炭的性质及其对酸性土壤的改良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生物炭及其性质

生物炭最早起源于巴西亚马逊流域,它是古代人们在发展热带酸性土壤农业管理实践中创造出的人工土壤[4]。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将这种土称为黑土,其上部的富碳层厚达35 cm,含有大量生物来源的黑炭,这与周边棕红色的氧化土有明显区别。现代科学家从这种土壤性质出发,希望能够通过类似古人的管理理念在贫瘠土壤上培育出高碳库的土壤[5]。黑土中的关键成分是炭,也称为生物炭,它是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及其衍生物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而成的。

1.1 生物炭的制备

生物质原料在裂解炉限氧的环境条件下燃烧发生裂解反应,产生的烟气在真空泵的抽引下经过冷却分离设备除了可以得到生物油、木醋液和可燃气体3种产品外,其裂解反应的剩余物质就是生物炭[6]。制得生物炭的性质取决于制备生物炭的材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和时间等[7,8]。而生物炭的产量则取决于高温分解过程的快慢。快速高温分解能够得到20%的生物炭、20%的合成气和60%的生物油,而慢速高温分解可以产生50%的生物炭和少量的油[9]。

1.2 生物炭的性质及其应用

生物炭的功能主要决定于其理化性质。而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又决定于制备生物炭的材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和时间等[7,8]。因此,制备生物炭的原料不同,制备条件的差异导致获得的生物炭的性质也存在很大差异。

生物炭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一般呈碱性。研究发现生物炭表面的有机官能团和生物炭中的碳酸盐是碱的主要存在形态,碳酸盐对生物炭碱的贡献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有机官能团的贡献呈相反的趋势[10]。X射线衍射图谱和生物炭中碳酸盐的量表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时,碳酸盐是生物炭中碱性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红外光声光谱和Zeta电位则表明生物炭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11]。

生物炭主要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含有60%以上的碳元素[12],具有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13],使其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机碳相比都具有更高的生物化学和热稳定性[14],可用于碳的封存固定。此外,生物炭可溶性极低,拥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15]。这些基本性质使其具备了吸附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强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12]。

2 生物炭与酸性土壤的改良

2.1 土壤酸化及其改良方法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氢离子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土壤酸度由低变高的过程,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然过程。土壤中存在一些天然酸的形成过程,但这一过程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人为的影响使得这一过程大大加速。影响土壤酸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沉降的增加;二是不当的农业措施[16]。控制酸沉降是控制土壤酸化的根本途径。但对于已经发生酸化的土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良,目前主要有两种改良方法,一是运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改良,另一种是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来达到改良的效果[16]。

目前,适当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被认为是防止土壤酸化同时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方法,此法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优点是可以较为快速地缓解或消除土壤酸化及其影响[17],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3]。因而,寻找和施用合适的改良剂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肥力、恢复酸性土壤的生产力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双重意义[18]。

2.2 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机制

生物炭中含有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这些碱性物质可以很快释放出来,中和部分土壤酸度,使土壤pH升高[19]。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改变土壤质地、增大盐基交换量,从而引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袁金华等[19]研究表明,稻壳炭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和盐基阳离子,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数量和盐基饱和度,它可使土壤交换性铝、可溶性铝和有毒形态铝含量降低,从而有效缓解酸性土壤地区铝对植物的毒害。

生物炭作为石灰替代物,可通过提高土壤碱基饱和度降低可交换铝水平、消耗土壤质子来提高酸性土壤pH,同时可改良酸性土壤一些养分的有效性[20]。生物炭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除C含量较高外,N、P、K、Ca和Mg的含量也较高,且在制备过程中C和N的含量由于燃烧和挥发的原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K、Ca、Mg和P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1]。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生物炭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其来源物料中元素的含量呈直线相关[22]。Yuan等[23]比较了由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稻糠、大豆秸秆、花生秸秆、蚕豆秸秆和绿豆秸秆制备的生物炭的元素含量,发现由于4 种豆科植物秸秆中的Ca、Mg和K含量高于5种非豆科植物残体中的含量,4种豆科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中这些养分的含量也明显高于5种非豆科植物残体制备的生物炭中的含量。生物炭含有的矿质养分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养分含量,如P、K、Ca、Mg及N素,生物炭通常对养分贫瘠土壤及沙质土壤的一些养分补充作用较明显[24]。花莉[25]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总P和总N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幅可达到40%,而pH可以提高一个单位左右。黄超等[26]的研究表明,红壤施用生物炭不仅可提高土壤碳库,还可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氮,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改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

生物炭富含有机碳,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含量,从而可提高土壤的养分吸持容量及持水容量[24]。施用生物炭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水平的提高[27],一方面是由于生物炭能吸附土壤有机分子,通过表面催化活性促进小的有机分子聚合形成土壤有机质,另一方面生物炭本身极为缓慢的分解过程有助于腐殖质的形成,能够通过长期作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生物炭能够有效调控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首先,生物炭独特的表面特性使其对土壤水溶液中的铵态氮、硝态氮、K、P及气态氨等不同形态存在的营养元素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同时施加生物炭后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8,29]。其次,生物炭能通过调节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避免N素损失。最后,生物炭与其他有机或无机肥料配合使用会使作物增产效果更佳[30]。

生物炭的孔隙度对保持养分离子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生物炭对养分的保持能力是通过对水分的保持实现的。生物炭的孔隙结构能降低水分的渗滤速度,增强土壤对溶液中移动性很强和容易淋失养分元素的吸附能力,如高pH条件下的NO3-和低pH条件下的盐基阳离子等[30]。生物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其可吸附NH4+、NO3-等多种水溶性盐离子,具有良好的保肥和去污能力[31]。生物炭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从而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生物炭所具有的强吸附性可以吸附大气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减少降雨时雨水的流失,最大程度地将雨水吸附到它所在的可耕层,供作物的生长需要,使干旱缺水地区的土壤能够长出植被,防止沙漠化[7]。土壤水分含量和有效性是世界范围内衡量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生物炭可以吸附和保持水分,并且可以增强土壤水分的渗透性[32,33]。而且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随施入生物炭数量的增加而增加[33]。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某些地区,施入生物炭可使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18%[30]。

此外,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及水肥吸附作用也使其成为土壤微生物的良好栖息环境,其多孔性和表面特性能够为微生物生存提供附着位点和较大空间,为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保护,特别是菌根真菌,可提高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及活性,增强泡囊丛枝菌根菌(VAM)对植物的侵染,同时调控土壤微环境的理化性质,影响和调控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进而增强土壤肥力。因此生物炭可作为微生物肥料接种菌的载体,增加接种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及对植物的侵染[24]。

生物炭也能改变有毒元素的形态,降低有毒元素对作物及环境的危害,有助于植株正常发育。许多学者认为,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大土壤pH,由此降低Al、Cu、Fe等重金属可交换态的含量,与此同时增加Ca和Mg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可利用性,一方面可减轻有害元素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伤害,另一方面可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摄取,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34]。Jin等[35]的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

3 生物炭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生物炭已成为最新研究热点,其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在农业土壤改良和作物栽培领域以及在土壤污染物质的生态修复领域等都有重要意义,在环境科学和土壤学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34]。然而,也有人认为生物炭固碳只是某些人的“美好愿望”而无法实现[10]。生物炭应用仍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外农场规模大,作物秸秆等生物炭制备原材料的收集和运输的集约化经营成本较低,处理率较高,而中国农田规模小、经营分散、收集和运输成本高,严重限制了生物炭的获得与应用。另外,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有效果,但其最佳用量及机理尚不清晰,其对中性或碱性土壤是否有效也有待探讨。生物炭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和田间的理论阶段,对于在生产上的推广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要考虑大量施用生物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如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有毒物质,且生产的高温分解过程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等[9]。

参考文献:

[1] 郑福丽,谭德水,林海涛.酸化土壤化学改良剂的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4):56-58.

[2] YUAN J H, XU R K. Amendment of acid soils with crop residues and biochars[J]. Pedosphere,2001,21(3):302-308.

[3] HTITT R F, SCHNEIDER B U. Forest ecosystem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8,10:19-31.

[4] RENNER R. Rethinking biochar[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cehnology,2007,41(17):5932-5933.

[5] SOHI S,LOEZ-CAPEL E, KRULL E, et al. Biochar’s roles in soil and climate change: A review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R]. Australia:CSIR,2009.

[6]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等.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80-11882.

[7] LUA A C, YANG T. Effects of vacuum pyrolysis condit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carbons derived from pistachio-nut shells[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4, 276(2):364-372.

[8] GUNDALE M J, DELUCA T H. Temperature and source material influence ecological attributes of ponderosa pine and Douglas-fir charcoal[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6, 231(1):86-93.

[9] 刘 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 科技日报,2009-07-12(2:1-5).

[10] 袁金华,徐仁扣.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4):779-785.

[11] YUAN J H, XU R K,ZHANG H. The forms of alkalis in the biochar produced from crop residu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3):3488-3497.

[12] 陈温福,张伟明,孟 军,等.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1,13(2):83-89.

[13] WASHINGTON J B, JOSEPH J P. Sorption hystersis of benzene in charcoal particles[J]. Environ Sci Technol,2003,37(2):409-417.

[14] 安增莉,方青松,侯艳伟. 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3):7-10.

[15] GERARD C, ZOFIA K, STAVROS K.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black carbon sorption and geochemical sorbent characteristics[J]. Environ Sci Technol,2004,38(13):3632-3640.

[16] 易杰祥,吕亮雪,刘国道.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1):23-28.

[17] LUNDSTROM U S, BAIN D C, TAYLOR A F S, et al. Effects of acidification and its mitigation with lime and wood ash on forest soil processes areview[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Focus,2003,3(4):5-28.

[18] 王 宁,徐仁扣,李九玉.添加植物物料对2种酸性土壤可溶性铝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59-62,68.

[19] 袁金华,徐仁扣.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5):472-476.

[20] NOVAK J M, BUSSCHER W J, LAIRD D L, et al. Impa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fertility of a southeastern coastal plain soil[J]. Soil Science,2009,174(2):105-112.

[21] CAO X D, HARRIS W. Properties of dairy-manure-derived biochar pertinent to its potential use in remedia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101(14):5222-5228.

[22] ALEXIS M A, RASSE D P, RUMPEL C, et al. Fire impact on C and N losses and charcoal production in a scrub oak ecosystem[J]. Biogeochemistry,2007,82(2):201-216.

[23] YUAN J H, XU R K. The amelioration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biochar generated from nine crop residues on an acidic Ultisol[J]. Soil Use and Management,2011,27(1):110-115.

[24] 何绪生,耿增超,佘 雕,等.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1-7.

[25] 花 莉.城市污泥堆肥资源化过程与污染物控制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6] 黄 超,刘丽君,章明奎.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7(4):439-445.

[27] KIMETU J M, LEHMANN J. Stability and stabilisation of biochar and green manure in soil with different organiccarbon contents[J]. Aust J Soil Res,2010,48(7):577-585.

[28] LAIRD D A. The charcoal vision: A win-win-win cenario for simultaneously producing bioenergy, permanently sequestering carbon, while improving soil and water quality[J]. Agron J, 2008,100(1):178-181.

[29] CHEN Y, SHINOGI Y, TAIRA M. Influence of biochar use onsugarcane growth, soil parameters, and groundwaterquality[J]. Aust J Soil Res,2010,48(7):526-530.

[30] GLASER B, LEHMANN J, ZECH W. Ameliorat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the tropics with char-coal-a review[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2,35(4):219-230.

[31] 张文玲,李桂花,高卫东. 生物质炭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153-157.

[32] CHENG C H, LEHMANN J, THIES J E, et al. Oxidation of black carbon by biotic and abiotic processes[J]. Organic Geochemistry,2006,37(11):1477-1488.

[33] ASAI H, SAMSON B K, STEPHAN H M, et al. Biochar amendment techniques for upland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rn Lao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leaf SPAD and grain yield[J]. Field Crop Research,2009,111(1):81-84.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3

1.缺铁的主要原因

1.1土壤因素 蔬菜作物缺铁大多发生在碱性尤其是石灰性土壤上,土壤中铁的有效性随着土壤pH的上升而降低,当土壤的pH>6.5时 土壤有效铁就会大量沉淀导致缺铁;石灰性土壤在含水量较高时,游离碳酸钙迅速溶解,产生较多的重碳酸根离子,使铁的活性变小,引起缺铁或加重缺铁。

1.1.1气候条件 降雨量是影响蔬菜缺铁失绿症发生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多雨促发缺铁,雨水过多导致土壤过湿,使石灰性土壤中的游离碳酸钙溶解产生大量的重碳酸根离子,同时由于通气不良,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逸出至大气中,也引起重碳酸根离子的积累,浓度的提高使铁的有效性降低,引起缺铁。

1.2防治方法

1.2.1改良土壤,降低土壤 pH,提高土壤的供铁能力 在碱性土壤上施用硫磺粉等酸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增加土壤铁的有效性;也可以用富含铁的红(黄)壤作为客土来改善土壤的供铁状况。

1.2.2施用铁肥 目前主要有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及尿素铁肥等。蔬菜上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浓度为0.2%~ 0.5%(尿素铁浓度为0.5%~ 1.0%),其中尿素铁肥效果优于硫酸亚铁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矫治缺铁症的铁肥品种。

2.缺氮症的发生原因

2.1吸氮量大、生长快或生长期长的蔬菜种类容易表现缺氮如夏季小白菜生产周期短,一般1个月左右,生长速度很快,每天需要消耗的养分量很大,而它的根系入土又浅,如果不经常浇施一些速效氮肥,植株就会因缺氮而发黄。同样,苋菜、芹菜等生长速度快的茎、叶菜都容易发生缺氮症。

2.2.1土壤有机质少、供氮能力低蔬菜耗氮量大,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基础肥力,基础肥力不高的土壤,供氮能力差,缺乏自身的调节能力。施氮稍有不足,容易出现缺氮症状。例如一些高山蔬菜基地,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供肥保肥性能差,种植的蔬菜就容易出现缺氮症状。

2.2防治方法

2.2.1少量多次追施氮肥 对一些土壤比较砂性、蔬菜生长期又长的菜地,氮肥宜少量多次施用,以防氮素流失,造成缺氮或因高氮给蔬菜带来的浓度危害。

2.1.2旺长期重点追氮肥 在果菜类的膨果期,结球菜的结球期及叶菜的速长期要重施一次肥料,对施肥不足的要及时补充氮素,尤其对果菜类的采收中后期要特别注意追施氮肥。果实采收期隔几天喷一次或浇施一次薄肥,以防果实采收引起的缺氮。氮过剩症的防治 对于氮过剩,主要是控制氮肥用量,合理地进行氮、磷、钾配合施用。有人对黄瓜做过氮肥用量试验:砂质土壤每 1000平米施用硫酸铵40kg,黄瓜生长正常,施50kg便生长不良,达到70kg时有严重的危害症状。

3.缺钙的主要原因

3.1土壤干旱 实践证明干旱条件下蔬菜特别容易诱发缺钙,干旱使土壤溶液浓缩,浓度提高,减少了根系吸水,从而抑制钙的吸收。大白菜结球时,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此时遇干旱缺钙尤甚。

3.1.1土壤本身缺钙 不同的土壤含钙量状况是不一样的,与土壤母质、质地、pH 有很大关系。

3.2防治方法

3.2.1叶面喷钙 对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根系吸收障碍的,土壤施用钙肥常常无效,一般适用叶面喷施。可选用氯化钙和硝酸钙作为喷施种类,前者常用浓度为 0.3%~0.5%,一般每隔7d 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可见效。据一些资料报道,喷钙时期与喷钙效果有关,番茄脐腐病以在开花时花序上下的2~3张叶片充分喷钙效果较好。

3.2.2控制肥料用量 对盐碱土壤严格控制氮钾肥用量,同时一次用肥不宜过量,以防耕层土壤的盐分浓度提高。肥料对土壤溶液浓度的影响与肥料种类和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

4.缺磷症的主要原因

4.1低温影响 低温也是导致蔬菜缺磷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低温减少了蔬菜对磷的吸收。有人曾用番茄在不同温度下对磷的吸收做过试验,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下降,番茄对磷的吸收显著下降,12℃与20℃相比,番茄生长前期植株磷浓度减少一半多。

4.1.1土壤供磷不足

随着土壤pH的增高或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减少。在酸性土壤上,磷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固定而失去其有效性;在碱性石灰质土壤中,磷以钙磷形式被固定。

4.2防治方法

4.2.1提高土壤供磷能力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农艺措施,提高土壤有效磷。对一些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应重视有机质肥料的投入。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4

[关键词]水稻高产 低产原因及表现 增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72-02

一、地理及环境条件

旧城镇地处泸西县西部,属丘陵地区,海拔1790-2189m,年平均温度大约14.8℃。此处大面积主要种植粮食产物是水稻,约795.53hm2。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地理、自然及温度等,其中30%面积,即265.20hm2土地的水稻产量并不高,均产只有6750kg/hm2,与其他地区高产量的收成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生产水平、土壤条件及周围地理环境和气候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青禾、木龙、旧城、督布抚、黑舍5个村委会的部份村小组集中体现低中产的情况。所以怎样挖掘潜力,如何提高水稻产量这方面便成为了主要目标,也是发展种植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二、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1.土壤质量

通过研究发现,出现中低产的稻田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胶泥田和冷浸田。

1.1胶泥田影响因素:①胶泥田土质、结构条件与冷浸田一样,通气性均不足。②由于土壤粘结力较强,耕种较困难,花费过多力气。③有益成分不足,且释放速度过慢。经过取样化验土壤发现其中有机质18.7%,碱解氮115.8-119.8g/kg,速效磷19.7 mg/kg,速效钾18.3.8 mg/kg。

1.2冷浸田影响主要有:①起初土壤温度较低,秧苗成长情况较差,成长速度也很慢,只有到土壤温度升高或气候逐渐变暖才有所改善。温度之所以对其生长有影响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微生物活动性能,使其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②缺少有益成分滋润。由于水热条件并不乐观,大多数有机质矿化速度较慢,导致养分含量降低,从而磷、钾等元素含量相应减少。通过对现有土壤进行采样化验发现有机质含量仅占到19%,除此之外,碱解氮也只有170.9mg/kg,速效磷、钾含量也各占约17.3、95.8 mg/kg。③土壤结构较差,质量不高,较粘重。除此之外其土壤通透性也低于正常值。④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较多。由于Eh值影响了经分解、还原的有机酸、H2S、Fe2+等物质元素的含量。Eh低,这些物质含量便多,从而对水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耕作制度

低产稻田大多数实行一季水稻,土壤有机质低难以满足水生长的需要,农户重施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造成水稻要么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要么生长过旺,加重病虫所害的发生而减产甚至无收。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水稻种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水稻种子繁多,大多数人并无法清楚识别其特性及种植条件,所以难免出现选种失误,种植收获率低下,给农技人员的指导增添了困难。

3.育苗技术

此地已经有多种育秧的方法。其中属旱育秧为主,并辅以薄膜育秧这一方法进行育秧。在育秧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①有的种植不合理。单位面积种植的秧苗过多,造成秧苗营养不足,导致其秧苗的抗病性、抗挫性降低;②有的施肥不合理。在施肥期不能达到合理、适量,而且肥料是农家肥,从而也出现秧苗营养不足的情况;③有的保护时间不合理。盖膜时间过久,导致秧苗适应外界环境能力降低,除此之外还造成了伤根烧苗的情况,有的盖膜时间过短,没有起到薄膜育秧增加有效积温应起的作用。

4.培养技术

4.1错过最佳时间。不能在最佳时间,即对秧苗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的时间段来进行播种,或者是出现移栽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其有效、快速生长的时间周期缩短,特别是2009-2012年的干旱制约了水稻的最佳移栽时间,从而秧苗不能利用5月期间的温度、日照条件等资源,还使幼苗期的有效温度积累进一步增加,对于气候影响这方面认识还有所欠缺。

4.2栽插不合理。种植方式并不符合要求。虽然都是条栽,但每个株与株之间的距离过远,这样对群体结构有所影响,每株所吸收的营养也不均匀,这样对水稻的生长及发育起到了严重的影响。

4.3施肥不科学。施肥最终要的是肥料的成分、施肥量及施肥时间,如果这3个要素把握不好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进行氮肥施肥,那么磷、钾、锌等元素含量相对降低,这样便会导致水稻营养失衡;如果肥料量不足,造成有机质含量严重降低,稻田也会受到影响;不能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肥,导致水稻不能合理、健康成长,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施肥时应了解其特性、土壤土质是否会造成影响,各方面应具体考虑从而使秧苗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长。

4.4水量灌溉不足。移栽到分蘖前后水库断水,靠天降雨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水份的需要形成早衰,结实率不高。

4.5防病虫害措施不足。通过调查发现,主要病害是稻瘟病和稻曲病;虫害则主要有螟虫、飞虱。在防治措施及耕种技巧、管理方面协调不足。

三、解决途径

1.土壤改善

1.1胶泥田改善措施:①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量,通过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②经常开挖土地并反复倒挖,通过改善其结构来增强土壤中有机物活性,提高养分输出。③通过土地质量及有机物含量,相应的做出施肥情况,如施肥过程中注意氮、磷、钾元素含量是否合理。

1.2改革耕作制度,扩种蚕豆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因地适宜,充分利用5、6月的自然条件,使秧苗能尽早成熟。

1.3增加水库蓄水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满足水稻生长对水份的需求。

2.冷浸田改善措施

一是改善土壤现状。具体为采取挖沟进行排水处理,可通过太阳照射土地使土壤温度得到提升以利提高土温,同时也可使其通透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也可以促进还原物质氧化,达到消减毒性及有益养分的增加。二是增加肥料用料,通过土壤现状来判断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施肥来补充所缺的磷、钾等元素。

3.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品种的优缺点,参考当地土壤及气候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品种。通过分析发现楚粳27、28及29已经种植了多年,其特性逐渐降低,参差不齐、混杂度高逐渐淘汰。引进筛选适合旧城镇栽培的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4.育秧技术提高

可全面推行旱育秧方法。由于旱育秧根部发达,其秧苗素质也较好。除此之外,其移栽后返青快,结实率也比其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充分利用资源。应进行土壤选择、环境培养,并根据合理播种、施肥期进行管理。

5.栽培技术改进

5.1适时早栽

在5月初便进行移栽工作。由于5、6月份晴天较多、气温有所上升、光照充足等特点,对水稻快长,健康生长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样便可避开8月低温的影响,将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

5.2有机肥使用

施肥可以防止土壤退化,使稻田可以充分吸收有机物,使水稻单产量增加。由于有机肥一般含元素较多,如钾、磷、氮等,这样可以改良土壤,促进微生物健康、快速繁殖,从而提高了养分的产出量,可为水稻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生长条件。由于化肥、有机肥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通过对这些产量低,见效慢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分三期:前期可施用量大约在以下范围内:农家肥15.0-22.5t/hm2,13-5-7复合肥1000-1200kg/hm2,硫酸锌则为15-30kg/hm2;之后施尿素,其含量大约为150kg/hm2;后期则施穗肥,施尿素45-50 kg/hm2。

5.3规范化条栽

除充分利用5、6月自然条件外,应尽可能的利用可使其生长的条件资源,使其充分吸收土壤中有机物,从而提高水稻单产。株与株之间水平距离可保持为27cm,垂直距离可保持为13cm,移栽量为28-29万丛/hm2,每从2至3苗。

5.4灌水合理

传统的灌溉一般为淹水,较不合理,现今应使用“浅、湿、干”好气灌溉这一方式来改进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提高根系活力,为其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除此之外,还提高对营养的利用率,使水稻能尽早成熟。通过水稻生长周期及发育情况,对水需求有一定的不同,这时也应做出相应灌溉处理,不能一成不变。

5.5防病虫害措施加强

对于病虫草的实时动态应进行监测,有所针对性的使用杀虫农药。如:①可以在移栽后的5至7天期间,通过野佬、丁草胺等来进行大田化除。②稻瘟病。进行种子处理,防止叶瘟蔓延,在初期便进行有效预防穗瘟和稻曲病,用三环唑加井岗霉素防治。③螟虫杀除。在螟卵孵化即1、2龄幼虫高峰期可用药物进行处理。④飞虱处理。可在低龄阶段使用吡虫啉等物品来进行防治处理。

参考文献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5

关键词 秸秆还田;低产;砂姜黑土;山东宁阳

中图分类号 S15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38-01

砂姜黑土是低产的古老耕作土壤,其低产原因主要是旱(包括春旱、秋旱与冬旱)、涝(渍)(即明涝暗渍)、瘠(缺氮少磷)、僵(耕性不良)[1]。宁阳县砂姜黑土面积为8 466.67 hm2,主要分部于鹤山洼与乡饮乡交接洼地,以及文庙街道办事处、泗店镇、宁阳沟以东,葛石镇、宁磁南路以南的区域,当地人称之为“宁阳鸭屎土”。宁阳县砂姜黑土质地黏重,剖面各层次质地多为中到重壤,在各层次中以黑土层最为黏重,湿时滞水渍涝,干时开裂漏水,由此形成了砂姜黑土易涝易旱的特点。多年来,宁阳县砂姜黑土容重、有机质含量情况如表1所示。该文通过秸秆还田,探讨其对低产砂姜黑土的改良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每年10月8日在玉米收获后播种冬小麦,供试冬小麦品种为良星99,播种量为112.5 kg/hm2,次年6月15日小麦收获后直播玉米,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播种量为37.5 kg/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乡饮乡杨庄村进行,选用地力水平一致地块,均已进行6年秸秆还田。共设3个处理,处理1:直接秸秆还田;处理2:施用301菌剂堆沤还田;以不进行秸秆还田作对照(CK)。每个处理面积为666.67 m2。

1.3 测定项目

对试验地块于每年9月玉米收获前取土样,跟踪测试其容重、有机质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4个定位监测点容重平均由2006年的1.63 g/cm3下降到2012年的1.47 g/cm3,下降了9.8%。

2.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4个定位监测点有机质平均由2006年的15.20 g/kg上升到2012年的17.30 g/kg,提高了13.82%。

2.3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2种有机物料还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小麦分别增产4.28%、4.43%;玉米分别增产4.58%、10.93%,堆肥的增产效果明显,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相对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低产砂姜黑土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提高,2种有机物料还田(堆肥和直接还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幅分别为小麦4.43%、4.28%,玉米10.93%、4.58%。

分析秸秆还田后低产砂姜黑土土壤容重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秸秆直接还田后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而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呈负相关。有机质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秸秆还田后,秸秆附近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土壤微生物活动层,加速对秸秆中有机态养分的释放,既改善了土壤结构,又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玉米秸秆在夏季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迅速腐烂,变成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料,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2-3]。

秸秆还田经过堆沤处理后,调整了C/N比,释放出的有机养分有利于作物吸收,以及对土壤结构等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较明显有关;而秸秆直接还田易引起病害和漏风跑墒,因此增产幅度较小。有机物料还田的增产效果玉米要大于小麦,特别是堆肥还田更显著,主要原因是砂姜黑土区玉米比小麦对钾素更敏感,而2种有机物料还田都是在施有足量N、P化肥基础上增施的,这样有机物料提供的N、P养分的效果,就可能被化学N、P肥所掩盖,而提供的钾素效果在玉米上就凸显出来(对照区后期玉米上已出现明显缺钾症状)。有机肥配合N、P化肥使作物年产平均稳定在13 200~14 550 kg/hm2的高产水平,也表明对原来低产的砂姜黑土而言,增施有机肥可造成一个无机促有机、以有机保无机的良好土壤生态系统,这是快速培肥、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4-5]。

4 参考文献

[1] 李凤,王春雷.驻马店市砂浆黑良培肥技术模式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06-108.

[2] 丁兆运.枣庄市砂浆黑土的改良利用途径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2000(4):80-81.

[3] 何静安,毛合琢,张洪程.砂浆黑土的改良利用[J].河南农林科技,1981(5):15-17,22.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6

关键词:耐盐碱植物;乌鲁木齐;园林绿化;应用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温差比较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状态下,便有大量的盐碱地分布,种植耐盐碱植物既可以改良乌鲁木齐地区土壤质量,又可以进行环境美化。

1 耐盐碱植物在乌鲁木齐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1 如何选择耐盐碱植物

1.1.1 耐盐碱植物的选择。乔木以及灌木、还有一些藤本类植物将会是进行盐碱地改良的不错选择。乔木我们可以选择落叶乔木或者是常绿、半常绿乔木,能够适宜于乌鲁木齐夏季风速大,冬季风速小,降水不均的气候特点。还可以选择落叶灌木、常绿灌木以及藤本类植物,例如白蜡、黑松、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怪柳、紫穗槐等。

1.1.2 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盐碱地区如果要形成良好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十分重要,在选择树种时要十分慎重。耐盐碱植物中含有一系列的耐盐性,根据这些耐盐碱植物的耐盐性适应特点,可以划分为聚盐植物(即吸盐植物),由于这种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适宜于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海拔较高的盐碱地。此外划分的植物还有泌盐植物,从盐水中提高吸水能力的植物以及不透盐性植物,这种植物由于根系胞透盐性十分小,植物一般生长在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土壤中。

1.2 耐盐碱植物在绿化中的应用

1.2.1 耐盐碱植物对土壤的改良。选择适应性强的灌木、乔木、亚乔木以及耐盐碱的草坪地被植物可以适当改良土壤,使盐碱土地不在那么的疏松。将乔木、亚乔木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并在盐碱区较重的地方种植具有绿化作用的丝棉木、毛白杨等植物,在景观带种植李子、枸杞等乔木丰富绿化的树种,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1.2.2 耐盐碱植物对气候的调节。由于乌鲁木齐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分布不均,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改良土壤品质进而影响气候,调节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量。

1.2.3 耐盐碱植物对环境的美化。选择适宜种植在美化带的观赏植物,既可以调节盐碱地带来的危害,又可以防治盐碱地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在很多观赏带都有着很好的美化作用,既可以吸引旅游观光者的目标,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 如何利用耐盐碱植物做好乌鲁木齐园林的绿化工程技术措施

2.1 栽培方法

2.1.1 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在乌鲁木齐很多地区,土壤含盐性较高,排水不畅,在这些地区进行了绿化措施时需要作为重点绿化区域,采用特殊方法。在进行植物栽培前需要开挖60~80cm的坑穴,将底部夯实,并且用泥沙浆作防水层,留一定的排水孔,然而这种方法费用较高,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2.1.2 地下暗管排水、排盐法。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技术操作,盐碱地一般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带有盐碱成分的水分会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待水分完全蒸发后便会遗留盐分在地表中。随着乌鲁木齐的气候恶劣,土壤条件的人为破坏,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给绿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铺置合理的排水网管,降低水位,便可以有效防治盐碱地的产生。

2.1.3 原良法。原良法又被称为树穴土壤改良,该种改良法措施成本较低,见效十分快并且美化效果十分好,但是这种改良法需要进行一定的工序:图纸技术会审――现场实地勘探――方案计划的编制――清理平地――测量定位放线――修建三级排水系统――进行种植地形的处理――对土壤进行改良――种植乔木、灌木植物――树盘围捻蓄水――横、立支撑固定――全面养护管理。经过这道工序,便能够在原土树穴内进行绿化措施。

2.2 技术措施

①在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乌鲁木齐等西北地区的土壤特点以及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从而判定耐盐碱树种的选择。②应该进行合理配置,将地被覆盖,实行绿化植物的综合配置,有效抑制土壤重新盐碱化。③选择较小规格的苗木经过施工处理,使根系受害程度降到最低,随着树木的年岁增长,树木的抗性也不断提高,也可提高绿化成效。④通过植物绿化对地形进行改造,降低地下水位,使大树拥有较高的种植水层,防止盐碱化现象的恶性循环。

3 结语

由于乌鲁木齐地区的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更应该注重耐盐碱植物的绿化作用,参考盐碱良的标准,做好脱盐排碱的土壤改造基本建设工作。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绿化措施,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性。

参考文献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7

关键词: 盐碱地;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景观

Abstrac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line-alkali soil, tree growth caused by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plant community is not easy to form,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reeled. The saline-alkali soil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gardening art closely, not only creates a rich and colorful landscape landscape greening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salt modified, making its way from landscaping, greening, improv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make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and accelerate the Tianjin area landscaping the cause of. The \r\n keyword: saline-alkali land; landscape; soil improveme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土壤乃万物之本,其在营造舒适和谐的景观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尤其是近几年,“盐尘暴”与“沙尘暴”成了一母同胞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元凶,其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需结合对土壤的治理。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土壤粘重,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园林绿化工作也相应的具有其地域性、独特性,即在排盐的基础上, 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 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 抑制了盐分的上移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 吸收水分进行蒸腾,降低地下水位,有效的防止土壤生盐渍化, 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二、盐碱土的涵义与类型

盐土与碱土及各类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土壤中含有大量易溶性盐分,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6%~2%时即属盐土,氯化物盐土的含盐下限为0.6%,硫酸盐盐土的积盐下限为2%,氯化物-硫酸盐及硫酸盐-氯化物盐土的积盐下限为1%,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5%,土壤溶液中含一定量的NaHCO3,土壤胶体的交换性钠占总交换性阳离子量20%以上,一般pH>9的土壤称为碱土。

中国土壤学会于1978年根据盐碱土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等,将我国盐碱土分为盐土和碱土两大类,其中,盐土又分滨海盐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余盐土和碱化盐土6个亚类;碱土又分草甸碱土、草原碱土和龟裂碱土3个亚类。

天津地区土壤为典型的滨海盐土亚类。

三、盐碱地的危害:

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 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结构粘滞, 通气性差, 容重高, 土温上升慢, 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 水分释放慢, 渗透系数低, 毛细作用强, 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 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 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萎蔫甚至死亡。

(二) 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 尤其在干旱季节, 盐类集聚表土会对胚轴造成伤害, 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在高 PH 值下, 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 而使原生质受害,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 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 造成细胞中害。

(三) 影响植物正常营养吸收: 由于钠离子的竞争, 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 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 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四、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最为厉害,氯化钾次之, 硫酸镁, 氯化钠, 氯化镁 , 氯化钾又次之, 碳酸氢钠, 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们从土壤中除掉。

(一) 物理改良

客土抬高地面,形成坡度,相对降低地下水位。

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 透水性差, 结构不良的土地, 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 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及时松土, 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 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微区改土,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

(二) 水利改良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是水盐运动的特点,只要控制土壤水分,即可有效控制土壤盐分。

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 促使土壤脱盐。

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 在田内灌水洗盐, 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排盐: 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 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 沟内先铺鹅卵石, 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 然后填土。

(三) 化学改良

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 可使 PH值降低, 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

施用大量有机质或含有机质的肥料, 如: 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有机垃圾及腐殖酸肥料等。

(四) 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 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

四、2 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

(一)基调树种

指能体现地方特色并在全市普遍绿化的主要树种,一般选 1-4 种为宜。据调查资料表明, 在 43 种乔木中, 白蜡生长好、生长快、寿命长, 喜湿耐涝, 亦耐干旱, 少病虫害, 抗烟尘, 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有较强抗性。白蜡对盐碱土壤适应性强, 在土壤含盐量 0.43%之内, pH 值 6--8.6 之内, 生长良好, 而且白蜡根系集中分布层是 0--50cm, 属浅根性树种, 客土种植时可降低换土深度, 节约绿化资金, 故选定白蜡为天津市基调树种。

(二)骨干树种

行道树:白蜡、国槐、苦楝、垂柳、臭椿、合欢、法桐、毛白杨、梧桐。

绿篱: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莸、紫叶小檗。

花篱:火石榴、贴梗海棠、连翘。

垂直绿化:爬墙虎、五叶地锦、紫藤、凌霄、金银花、蔷薇。

水边:垂柳、沙枣。

(三)一般树种

充实园林绿化内容, 种类越多越好, 但同样以乡土树种为主, 在观赏、环保或其他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它们主要是: 构树、国槐、君迁子、新疆杨、杜梨、海棠花、金银木、洒金柏、白玉兰、紫穗槐、毛刺槐、银杏、刺槐、金叶女贞、木绣球、荚迷、枸杞、杜仲、五角枫、柽柳、火炬树、卫矛、腊梅、桑树、榆树、枫杨、丁香、紫叶李、旱柳、碧桃、珍珠梅、红瑞木、紫薇、紫荆、龙柏、花石榴、木槿、凤尾兰、月季、绣线菊。

(四)藤本树种

盐碱地城市, 受自然条件( 土壤、水分) 制约, 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与绿化投入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而垂直绿化相对于地面绿化, 有投资少、占地小、绿化面积大、效果显著、管理方便等优点, 因此在天津地区应大力推广庭院的垂直绿化。垂直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棚架式、墙面绿化、山石与溪边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五) 绿篱植物

城区现有绿篱植物主要是大叶黄杨、龙柏球, 金叶女贞、金叶莸、紫叶小檗、小花石榴、贴梗海棠、瓜子黄杨等。

(六) 节水植被

譬如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地被:景天属、马蔺、鸢尾属、紫菀属、小冠花、苜蓿、地被月季、野牛草、马鞭草等。但要注意保护野生地被植物二月兰、曼陀罗、蓼以及多样性水生湿生植物荷、睡莲、蒲、菖蒲、千屈菜、水葱、苇、莎草等。

五、 园林工程具中体施工方法:

(一)渗管排盐

在一些大型绿地中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次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级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综合以上条件一般一级管水平距离5~15m,深度1~1.2m,纵坡0.1%~0.3%为宜。目前一级管多使用5.6cm波纹塑料管或20~30cm的砖管,二级管均用砖管。砖管的施工方法与城市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大致相同,只是不抹管箍,管外加填15cm的建筑用粗砂或粗炉渣作滤料用即可。波纹塑料管的施工更为简便,在设计的深度和坡度挖宽30cm的沟,填滤料铺管即成,管与管之间硬性接口,以防在渗水过程中把泥土带入堵塞渗水管壁。

(二)客土抬高地面

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即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

(三)大穴换土

采用大穴换土的治盐措施,能较好、较快的改变土壤盐碱状况,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具体措施就是将其它地方较好的土壤客运到施工地点,如果不是耕层土壤,可以加一些腐殖酸、微生物肥等营养物质,培肥土壤。但无论客土的盐碱程度如何,若不加以排盐和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很快就会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变成盐土。

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促进其生长。实践证明,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四)铺设隔离层:

在穴底铺设10cm厚的鹅卵石为隔离层,在穴面铺5~10c的中砂为覆盖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穴周和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栽培植物在短期内不受盐害。

随着树木生长,耐盐能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了树木的稳定而旺盛的生长。

六、结论

在保证园林绿化美化效果好、速度快的前提下, 根据天津地区的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其治理工作,然后结合栽植技术和管理环节,降低园林绿化成本,创造一个和谐的, 可持续的发展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刘惠媛,魏坤峰.提高盐碱地绿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中国园林,1997年增刊.30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杨赉丽主编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李瑞春天津市盐碱地区绿化技术的研究 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 12-13

5. 王凤亭 浅滩盐碱地的绿化 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 1-4

6. 刘惠缓、魏坤峰 提高盐碱地绿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园林中国 1997 年增刊: 130

7. 张万均 盐滩绿化经济合理技术途径的探讨 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 68-71

8. 路美玲 滨海地区园林绿地建设的改土技术 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30-31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8

关键词:土壤固化剂;粉砂土;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TD5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起步于1988年,快速发展始于1995年,至201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达7.32万公里。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基层(砂砾)、石灰粉煤灰基层(沙砾)、石灰稳定土基层等形式。但采用水泥、石灰或粉煤灰对道路路基、基层土壤进行固化处理的措施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技术和经济上均不尽人意,存在早期强度不足、易出现裂缝、水稳性差、易软化等缺陷。为解决道路基层材料的不足,土壤固化剂以其独特的路用性能受到普遍关注,这种材料具有改善土壤水稳性、增加强度、降低于缩性特点。

本文采用不同掺量的两种固化剂对粉砂土进行改良,对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原材料技术指标

1.1 固化剂

固化剂一种可以快速而显著地改变土壤的矿物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从而把丰富的土壤资源改变成性能优良的工程结构材料。本文试验选用的添加剂为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固化剂掺量为:4%、6%、8%和10%。

1.2 土

试验采用低液限粉土进行试验研究。用比重瓶法测定其比重为2.64;用流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其液限为21.2,塑限17.8,塑性指数为3.4,其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土的技术指标

2 试验方法

2.1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按照现行试验规范,通过击实试验,可以得到各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是用重锤锤击土料,以使土密度增加,土在一定的击实效应下,如果含水量不同,则所得的密度也不相同,能使土壤达到最大干密度所要求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土料粉碎、拌和和击实过程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加固手段,但该过程是任何类型的土壤固化剂在固化土壤时都必需的,因为固化土壤的密度和土壤固化剂在土体中的均匀性,对试件强度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用同一能量击实不同配比的各组测定土样,确定出做试块时达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时的用水量,是保证固化土壤强度的一种必要的有效手段。

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土的击实结果见表2。

表2 击实结果

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固化剂对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本文采用现行规范进行试验研究。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3。

表3 7d强度结果

2.2.1 固化剂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图1 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掺量与7d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图

实度为96%、97%和98%时,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使用掺量为10%时做路床,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6MP以上,能够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0.8 MP的要求。压实度为96%、97%和98%时,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6%时,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1MP以上,能够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0.8 MP的要求;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8%时,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0MP以上;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10%时,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42MP以上。这说明,固化剂的掺量对稳定土具有显著地影响,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掺量以节约经济造价。

试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无论是采用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还是采用DHT土壤凝合素改良的土,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之增大。究其原因,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能够使其电化学反应得到充分的反应,将土壤、土颗粒的亲水电荷取代或变性,使土壤永久失去亲水的电离成分不再吸水,同时使土壤的密实度、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表现为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其7天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

2.2.2 压实度对固化剂稳定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从传统理论来说,压实度增大,试件更加密实,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就越大。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的掺量为4%时,压实度为96%和97%的抗压强度都为0.38MP,但压实度为98%时,其抗压强度又有所增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的掺量为6%时,压实度为96%的抗压强度都为0.52MP,但压实度为98%时,其抗压强度又有所增加;掺量为10%时,随着压实度增加,抗压强度随之增加。压实为96%、97%时,掺加固化剂试件强度变化不大,与预想的固化效果相差较大,具体原因需增加室内试验做进一步的探索。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掺加DHC土壤凝合素稳定土的变化规律比较理想,即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2.2.3 不同的固化剂种类对稳定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尽管土壤中粘土成份偏低,无粘性的粉砂颗粒偏多,固化难度较大,添加固化剂的稳定土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但是不同的土壤固化剂对稳定土的稳定效果是不同,从图3-图5可以看出:在压实度为95%、96%和97%时,掺加DHC土壤凝合素的土7天抗压强度都要大于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结合经济因素,选择与其相应的固化剂。

结论

经过对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稳定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1)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之增大。固化剂的掺量对稳定土具有显著地影响,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掺量以节约经济造价。(2)从普遍规律来看,采用固化剂的稳定土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3)掺加不同的固化剂土,其7天抗压强度是不同,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结合经济因素,选择与其相应的固化剂。

参考文献

[1]柯劲松.EN-1土壤路基固化剂及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5年第4期.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9

论文关键词:土壤调理剂,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

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压力下,如何利用大面积的盐碱土发展可持续农业,这是国际上和农业科学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宁夏区域经济发展黄金地段的引黄灌区,现有盐渍化耕地14.8万hm,占耕地总面积的33.54%;从宁夏总体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看,局部地区有加重趋势,急需改造治理。盐碱地改良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改良利用的核心是减少土壤有害盐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而在盐碱地应用土壤调理剂可以调节土壤水、肥功能,达到水土保持,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因此,筛选并研究多种土壤调理剂的配合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及其机理,是当前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降低改良物质的用量及成本,并将其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富源四号(96D10);供试土壤为水稻土,土样取自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通伏乡五香村,pH值为7.81,全盐为4.72g/kg,有机质含量为16.8g/kg,全氮含量为1.09g/kg,全磷0.78g/kg缓效钾含量19.41g/kg,速效磷含量为60.13g/kg,速效钾含量为151.6g/kg。土壤调理剂来源及成分见表1。

1.2试验方法: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根据推荐用量只设施用和不施2个水平。测定项目:①统计不同处理出苗率和保苗率;②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测定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土壤盐分含量和八大离子组成;③统计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苗数,作物收获时考种考察产量构成三因素,单打单收分别计产。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参照文献[4]的方法。叶片SPAD值的测定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

表1土壤调理剂来源、成分及施用量

 

土 壤

调理剂

来 源

成 分

用 量(kg/666.7m )

脱 硫

废弃物

内蒙海渤湾电厂

pH 5.09 ,CaSO .2H O 89.8, CaSO .1/2H O 0.20, CaCO 5.55.

1000

糠醛渣

宁夏平罗糠醛厂

pH1.95,SO 1.874, Cl 0.0198, Ca 0.154, Mg 0.1032, Na 0.0103, K 0.743, 有机质87.0g/kg.

500

DS-1997

山西省农科院

土肥所

主要成分是硫磺当其施入土壤后,在硫化细菌的作用下,单体硫转化为硫酸根,释放出H ,降低了局部土壤pH值,活化了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

150

丹路

菌剂

北京丹路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以蓖麻饼为载体制备而成,含钾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效菌量3亿个/g,有机质³50%,含N1.1%,P O 1.04%,K O0.31%,含硼、锰、锌等微量元素0.40%.

50

丹路

菌肥

北京丹路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精选多种有益高效活性菌株,采用多级大规模生物深层发酵工艺,将有益优质芽孢杆菌与天然植物有机养分科学复配,成为新型高效优质生物有机肥,N+P O +K O≥5%,OM≥25%.

300

抗盐碱

肥 料

深圳市幸福和庄

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含有“和庄”牌肥料增效剂的新型高效缓释肥料, N+P O +K O≥30%

40

康地宝

北京北农康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H0.47,Ca 8.39µg/ml,Mg 2.06µg/ml,K 0.01µg/ml,Fe 0.38µg/ml,Zn 55.5µg/ml,SO 2.41 mol/L, Cl 0.32 mol/L,总酸度15.5mol/L.

1

ORYKTA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美国内华达大盆地西部的PMMR公司

如何快速改良土壤篇10

关键词: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肥力与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93-0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福建省山地主要的造林的树种。杉木生长快、干形好、用途广,而且山区林业人对杉木经营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因此一直以来均为山地种植的首选树种[1];马尾松具有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特性,对土壤的适应性广,特别在石质性山地或粗壤地可以生长,常作为先锋绿化树种营造于瘠薄地块[2]。但是,由于杉木连栽易引起地力衰退,马尾松纯林病虫害危害严重等问题,杉木和马尾松造林都提倡营造混交林以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环境,其中杉木和马尾松混交是常见的一种混交类型,由于杉木针叶含有单宁及马尾松松针含有松脂,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凋落叶分解比较难,因而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比较有效。实践证明,针阔混交对林地肥力的改善有利[3]。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是木兰科(Magnd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用途广泛,观赏价值高,有较强的抗有害气体的功能[4]。该树种落叶量大且分解快,是一种良好的改土树种。2004年春,在建宁县黄坊乡开展了杉木马尾松鹅掌楸3种树种混交造林试验,探索鹅掌楸与杉木、马尾松混交作用,为闽北山地针阔混交林的合理营造提供参考。

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位于建宁县黄坊乡,地理坐标为北纬116°35′~116°59′,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建宁县北部,地处高山丘陵地带,境内3条溪流组成自然水系。东临本县溪源乡、泰宁县大田乡,西南接本县溪口镇、金溪乡,北与江西省黎川县樟溪乡、西城乡毗邻,乡所在地距县城23km。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雨量充足,年均降雨量达1 727mm,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无霜期260d左右。试验地设在黄坊乡44林班7大班4小班,海拔320m,坡向西北,坡度32°,Ⅱ类地,黄红壤,土层厚度100m以上,造林地前身为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主要植被有芒萁骨,拔契、桃金娘等。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004年3月,在黄坊乡44林班7大班4小班杉木酸枣混交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马尾松鹅掌楸的混交比例为3∶3∶4,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混交比例为3∶3,均采取多行混交,试验小区在山坡上沿上、中、下坡随机排列设置,试验设计随机区组,3次重复,每个坡位2块小区,每小区面积900m2(30m×30m)。造林前对采伐迹地劈草炼山块状整地,株行距1.5m×2m,造林当年抚育措施为全面劈草扩穴培土,造林后第2、3年抚育为全面劈草。

2.2 试验数据收集

2.2.1 试验林生长量测定 造林后,每年对试验林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树种量测树高和直径。2014年12月,对试验林全面调查,进行每木检尺,按不同树种测定树高和胸径,统计保存率和高径平均值,计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量,其中:杉木平均单株材积=0.000058061860D1.9553351H0.89403304,马尾松平均单株材积=0.000058061860D1.9553351H0.89403304,鹅掌楸平均单株材积=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株数。

2.2.2 试验林土壤采集和测定 2014年12月,在每个试验小区内按“之”字形路线随机布设4个土壤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挖垂直剖面并分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每个土层用环刀(容重圈)取原状土用于物理性质测定,并用自封袋在每个土层中取500g左右的土样用于化学性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参照文献[5-6]。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情况比较 从2种混交林中各树种生长情况可知(表1),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的平均单株生长量略高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的生长量,其中杉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3.2%、8.6%和20.7%,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4.5%、12.5%和31.1%,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单位蓄积量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相比提高了29.8%。经方差分析,不同混交林中杉木、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而平均单株材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杉木Fv=8.55*,马尾松Fv=10.13*),2种混交林单位蓄积量差异也达到显著(F蓄积量=9.37*)。可见,杉木、马尾松与鹅掌楸3个树种混交可以促进杉木和马尾松生长,而且林分蓄积量也有较大的增加。这或许是因为鹅掌楸为落叶的阔叶树种,其较为丰富的枯枝落叶及时腐烂分解,其中的有机质等增加土壤肥力的营养物质回归土壤,补充了土壤养分,保证了杉木、马尾松生长需要,因而树木生长加快。

3.2 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对比 山地土壤的结构状况往往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林木根系生长,一般来说,通透性较好的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强,林木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分生长也良好。通常情况下,土壤的疏透程度以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通气度等指标表示。从表2看出,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容重小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而孔隙度、通气度要高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以0~20cm土层为例,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相比降低了8.4%,而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了28.7%、22.3%、27.5%和12.8%。说明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相比结构较好,疏松透气,有利于保持水土和促进根系生长,进而促进林木地上部分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和蓄积量。由于鹅掌楸具有较多的凋落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频繁以分解枯枝落叶,同时也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

通过对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及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等化学性质指标测定(表3),可知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中的上述指标大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中对应的指标,如在0~20cm土层,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相比较分别增加了19.9%、49.6%、16.9%、8.9%、31.0%和13.1%,可见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肥力比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高。这是由于鹅掌楸凋落物量多且较容易分解,枯枝落叶中的营养物质比较及时返回到土壤中,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而杉木和马尾松落叶分解较慢,养分回归土壤较迟且少,因而杉木马尾松土壤肥力逊于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

4 结论与讨论

对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状况测定分析表明,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中杉木、马尾松的单株平均生长量大于同龄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对应的杉木和马尾松,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单位总蓄积量也高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而且杉木、马尾松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指标高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前者的土壤肥力状况优于后者。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是福建山区常见的一种林分类型,但由于杉木叶含单宁而马尾松叶含松脂,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凋落叶分解较难且慢,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比较有限。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特别一些落叶量大且容易分解的阔叶树一起混交,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的林分,不仅可以增强混交林的抗性,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和提高了土壤肥力。本试验中仅局限于杉木马尾松鹅掌楸多行混交林一种模式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对比,其它混交模式如插花混交、块状混交效果怎样,随混交林年龄增大,林分结构会如何变化,,均需要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俞新妥.杉木栽培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林建华.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7-139.

[3]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吴东驰.优良高山用材、观赏珍贵树种―鹅掌楸[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