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自动化十篇

时间:2023-12-05 18:05:59

工业智能自动化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1

(一)智能仪表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除2009年外,增长率维持在20%~30%,远高于全球仪器仪表市场的平均水平。然后,基于嵌入式系统内核并成功移植到自动化仪表中,引发了自动化仪表结构的根本变革,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自动化仪表取代传统的电子电路。传统的模拟工具,通过单元电路实现具体功能,仪表控制单元之间缺乏联系,利用嵌入式系统作为仪器的主体是由特殊模块的硬件组成,特殊应用软件包括完整的命令识别、数据处理和自适应学习功能。

(二)智能仪表功能

智能仪表的软硬件体现为集成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目前,智能仪表在煤化工中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1)精度高。智能仪表可实现自动范围煤化工生产现场的开关,当数据误差可调范围测量范围小,测量范围可调根据目标变化的测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也保证了测量的高精度,具有在煤化工生产现场数据采集的重要意义。(2)随着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具有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对微处理器计算能力有帮助的反馈调节,机械设备根据煤化工的监测和反馈信息领域的自我学习和修复,进一步调整为监测对象的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案,如温度补偿、压力和急救站运行。(3)TCP/IP协议在嵌入式设备中的使用与互联网的推广介绍,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可以与远程设备通信,包括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无人操作,特别是在高风险的“有毒有害场所”,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减少污染风险,保障人身安全。这也是智能仪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小型煤化工与大型煤化工所配仪表的区别

根据生产规模、产量及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可以将煤化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小型和大型。针对这两种情况,自动仪表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自动化程度低,单一的小型煤化工产品应配置单回路控制,简单的联锁保护或无联锁保护系统。根据煤化工企业的现代化要求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要求生产持续稳定进行,因而企业必须要具高精度、智能数字仪表,可靠性高,运行稳定,安全和快速反应系统毫秒SIS系统,耐用的智能控制阀。DCS系统需要在控制模式、程序、手段、提示等方面不断完善。在生产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连续控制,联锁停车步骤,安全阀控制时间进入SIS系统,操作人员按启停按钮,系统可实现自动启停。

三、现代煤气化装置核心仪表配置系统的要素

为了控制现代煤气化工厂,有必要了解现代煤气化工企业的生产模式。煤气化工厂现代化主要是在氧蒸汽高温和强烈的放热化学反应在高压下煤的气化炉,因此有必要对所有和气化炉相关设备、仪表、阀门、电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反应炉内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稳定有效。如果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状态失常,设备运行事故造成的损坏,会出现严重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你需要对操作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核,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还需要配备DCS,SIS仪表联锁保护。操作装置的可靠性取决于仪器的可靠性。因此,化工企业需要考虑仪器系统的最佳分配时间,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以节省资金。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自动化仪表(1)DCS应根据系统的选型大小选择,最好预留剩余空间30%进行系统扩展和技术改造。(2)SIS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SIS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选择需要谨慎。(3)仪器的选择可根据所需仪器的类型和功能确定仪器的等级。(4)选择现场联锁点仪表,一般采用3取2,可减少仪器传输数据的失真。(5)控制阀的选择非常重要,根据工艺介质的种类,对阀芯进行特殊选择。

四、煤化工企业智能自动化仪表应用

目前,智能仪表已经在现代煤化工企业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智能自动化仪表的特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煤化工现场作业的智能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以及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等方面。

(一)智能检测

目前,对煤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范围包括6个主要控制功能DAS、MCS、SCS、FSSS、DEH(MEH)。各模块的功能与集成单元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对机组进行数据检测、过流保护和报警控制、设备控制等功能,功能集成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智能仪器仪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使用,通过检测生产线良好测试程序的编写,集强度、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定点采样,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生产效率。污水、煤渣、煤灰和吹灰系统的处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二)数据传输

智能自动化仪表的特点是通信网络的参考。智能检测数据存储在本地,由于有限的存储工具,不是大数据的积累,当嵌入式设备的网络功能,提高了检测的实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如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成分检测的成分,通过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终端、显示终端,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局域网中的废水得到金属离子的含量,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现场控制

现代大型煤化工企业在4-20mA信号叠加HART通信为高危作业更多的煤化工企业仪表信号模型的控制系统,如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的手动控制,危险因素高,和自动化仪表在现场检测装置,通过有效的治疗,现场数据通过反馈系统的变化检测策略,调整检测可以完成国家控制现场检查,降低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事故。

(四)远程监控

当自动化仪表故障,设备报警处理和反馈,通过网络发送警告,及时了解现场设备所产生的图像和视频监控可操作数据和设备,这是智能仪表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加强远程监控功能,避免因设备老化严重泄漏而造成的数据监测不准确和炉渣、废气、废水的污染,实现终端的功能安全、易操作。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2

关键词:智能仪表;现状;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30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又因为仪表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今年,仪表的智能化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前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智能仪表的研究和发展。

一、我国智能仪表的发展史及其技术特点

(一)智能仪表的发展史

最先的仪表是以模拟技术为特征的电动组合仪表,然后是仪表经历了以混合技术为特征DDZ―S系列,然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制造出了新一代智能型压力变送器,从此标志着数字化表智能仪表的诞生。这一款智能型压力变送器具有高精度,灵活组态的特点,虽然这仪表的初期使用费有点高,但是它的较低的运行费和维修费弥补了这一缺陷,后面的几年,智能仪表在很多公司被广泛使用和制造,由于缺乏相关的智能标注,仪表高精度的特点并不突出, 加上相关的体制并不健全,所以它的市场并不是很广。

但是随后随着计算机,数字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自动化这一工业领域,智能仪表的应用在这二十多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目前的智能仪表还是国外的占据了国际应用市场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着壮大我国智能仪表的伟大而又突出的问题,努力追赶国际前沿,提高我国智能仪表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二)智能仪表的技术特点和它的优势

智能仪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高精度,它能够精确地测量出静电压和温度等外界干扰对元件的影响,通过一些手段如数据处理等对延时性及其他问题进行补偿,这样就使智能仪表的精度大大提高。

智能仪表里面的装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元器件,这就使得智能仪表的功能大大增加,是智能仪表不但能够处理一些延时性补偿,还能对一些数据进行开方,等多重复杂性的运算。

相对于普通变送器,智能变送器具有大测量范围的特点和优势,一般,智能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普通变送器的四到五倍,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给诸多用户带来了很多方便,既减少了成本,又增加了通用性和互换性,是用户的首选。

因为智能变送器具有很高的通信能力,因此智能变送器的使用就很简单了,智能变送器既可以用手杆进行操作,也可以 将手杆连接到智能变送器的信号线上,在调整了零点和量程后就可以使用了。而具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俩种传送方式的智能变送器更是为现场总线通讯奠定了基础。

之所有智能变送器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离不开智能变送器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智能仪表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把复杂功能积聚在很小的芯片上,这就使变送器上的通信器能够识别出变送器自诊断出的故障信息,这一特点就大大的减小了智能变送器的维修费用。

二、我国智能仪表发展中的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我国智能仪表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DCS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以及相关制度和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智能仪表在我国工业自动化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工业中对仪表的高精度,低成本,低工作量的要求使得智能仪表的应用市场大大扩大,同时,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我国来看,仪表的发展方向也慢慢的趋向了智能化,这已经是仪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国外智能仪表的仍然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的智能仪表的科技含量还是明显的弱于国际水平的,这就明显的突出了我国仪表的智能化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智能仪表还面临着很严重应用问题。

(二)应对我国智能仪表问题的措施

首先分析一下智能仪表的自身的一些因素,难免仪表在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量上的问题,这就要求在选择智能仪表的时候要谨慎,合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得当合适的优质供应商,尽量避免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

然后分析一下环境因素对智能仪表的影响和我们给出的合理化建议。环境因素的干扰主要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但它们都是通过干扰源进入系统的途径对智能仪表造成干扰的,考虑到智能仪表发杂的工作环境,所以在设计环节我们要考虑全面,下面我们就仪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一下分析:对于半导体元件我们要选择性能要求好的参数合适的电器元件,通过减少焊接点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接触不良故障的出现;电源上可以采用压敏电阻来对电源变压器进行屏蔽和隔离,同时为了满足较高的供电质量,我们可以采用瞬变电压抑制器等方法;对于静电感应噪声和电磁感应噪声我们可以分别采用在信号线上附上一层金属导体屏蔽层和使信号线远离强电线的方法来减少;采用抗干扰性强的差动链接方法来使多个输入线号经多路转换器接至放大器,把采样保持器电路放在多路转换器输入端和放大器之间进行延时采样;选用测量放大器作为前置放大器,采用隔离放大器来防止共模干扰传入系统,选用程控放大器来提高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

三、我国智能仪表的发展方向及相关的建议

(一)智能仪表的智能化程度

智能仪表市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深深地受到它自身智能化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智能仪表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智能化阶段,但是我国飞速发展的工业水平对我国的智能仪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要加大对智能仪表的研究。

(二)智能仪表的稳定性和续航性

随着智能仪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很多新型的仪表的出现,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低质量的仪表,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需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作为依靠。

(三)智能仪表的开发投入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对智能仪表采取了相关政策的扶持,但是我国的智能仪表的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与国际水平,我国的智能化仪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家必须要再次加大在智能仪表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完善对智能仪表的扶持政策。

结语

我国智能仪表的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智能仪表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占有一席之地还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但是我们相信,坚持科学科研的密切结合,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下,我们的成功就在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永胜. 智能仪表技术及工业自动化应用发展探讨[J]. 自动化博览,2009,06:44-47.

[2]孙颖,王嵩,刘光宇,李睿. 智能仪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探析[J]. 湖南农机,2012,09:53-54.

[3]吴小平. 智能仪表的发展现状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9-20+23.

[4]李瑛. 嵌入式方法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高新闻. 智能仪表软件开发的自动化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3

【关键词】智能化;制造;工厂

一、智能化工厂

智能化机械工厂是以“智能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营实体。智能化工厂将逐步分层次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自动化制造工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数控设备中,除了各种数控设备和相关数控配套设备以外,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工厂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日本发那科开发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安装了三维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用于数控设备自动上下料和产品组装方面。视觉传感器能识别三维图像、能识别零件的位置和姿态,能抓取散放零件。发那科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安装了用于生产的视觉传感器之外,还使用了力传感器用于产品组装作业。

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专家都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视觉伺服”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方面,成为国内外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工业机器人的“视觉伺服”研究,包括从视觉信号处理到机器人控制的全过程。包括机器人运动学、控制理论;包括实时图像的识别与处理,以及三维信息的获取、处理和重构技术;包括实时计算技术等领域的融合;包括机器人本体标定和摄像机标定技术等。

“视觉伺服”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难点较多,较复杂,但是目前在数控技术领域已有较成熟的高速度、高灵敏度、高精度伺服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方面的视觉传感技术作为基础和借鉴,相信是能够攻克“视觉伺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

(2)智能化自动化工厂在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数控设备的基础上,智能化工厂将由工厂局部智能自动化、逐步分层次地发展到全工厂智能自动化和社会化智能制造。

第一层次: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国内外都有用于生产的实例。比如日本发那科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智能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几个用于人工上下料托盘,可以实现24h 连续运转。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智能加工系统,以4 ~6 台加工中心和装有带加工夹具的立体托盘架,能摆放待加工的大量毛坯件,可实现60h 连续运转。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第三代智能加工系统,称作“智能机器人化加工单元”,该单元就是用智能化机器人为智能加工数控设备的夹具自动装卸工件。与第二代加工系统相比,由机器人代替了人工上下工件,解放了工人的繁重劳力,减少了夹具,减少 了设备投资,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加工质量更加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个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

在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化单元”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系统。包括毛坯仓储管理,再制品仓储管理,成品零件仓储管理及其搬运、装卸、装配作业和质量检验等。

第三个层次: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系统。在第二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配置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全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智能化工厂的实现主要是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智能网络的可靠运行加以保证。具有实时资料搜集与传输功能、高效能计算机与分析预测功能、远程监控与诊断功能及模拟功能等。

智能化工厂最核心的部分是生产过程和全面经营运行的智能自动化,包括设计智能化,生产排序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测试检验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电力管理智能自动化等等,进一步发展到自动化无人化工厂(绝大多数设备可以无人值守)。除生产过程智能自动化外,还包括人力资源优化调度,物资资源(设备,工具,材料等)智能优化调配,并具有强化专案时程能力,时间弹性应用支配能力,完善调整生产周期,优化生产经营方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目前,这种工业网络智能工厂基本形态在技术先进国家有实力的技术先进企业已率先实现。但是用于工业智能网络不同于一般ICT 通信网络,有不少难点需要克服。工业智能化网络必须具有防水、防尘、防磁、防爆以及抗高低温和抗腐蚀的能力。在可靠性、耐用性方面都比一般通信网络要求高得多。

例如:Tata汽车有限公司在印度Gujarat投资4亿1700万美元建造一座先进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工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采用“智能化”制造技术,对于来自经销商的订单,可以及时对客户的偏好加以调整,满足个性化需求。采用“智能化”制造技术,可以追踪每种零件的来源,可以快速确认及解决任何可能产生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问题。此外,智能网络还可以与智能电网相连,以便在能源最为充沛或最便宜时段大量投入设备运行以降低成本。

智能化制造工厂,应该具有掌握整体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能力,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的弹性灵活运行,协调生产线,推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发展智能化制造工厂,绝对势在必行。这取决于三大关键要素:人性化操作接口,高功能高速度计算机运算平台连接及跨网络的云端运算与信息集成分析与统计。

第四个层次:智能化社会化生产。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由企业内部局域网经因特网向企业外部传输。这就是所谓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信息共享、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服务等。网络能为制造提供完整的生产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将加工程序传给远方的设备进行加工,也可远程诊断并发出指令调整。网络使各地分散的数控机床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统一优化调整,使产品加工不局限于一个工厂内而实现社会化生产。智能化社会化制造能够借助Internet网实现跨行业、跨国际智能化制造,进入Internet/Intranet时代。云计算借助Internet网整合了计算机资源,为智能化制造开了先河。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引领社会和全球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运用,同时将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步地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而扩大脑力劳动的比重,进入知识社会,智能社会。

二、结束语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4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发展建议研究

1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

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变化显著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讲,我国技术也相对欠发达,这些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减少这些差距,我国着重研究精准农业机械,不断提出实行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即促使农业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当代社会,我国农业部门也总结出了一些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的经验。例如,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促使农业机械自动化,以此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也开展了如山东寿光的智能蔬菜大棚,大棚采取自动采摘装置,这是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结合,而且我国也设计出了拖拉机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机械智能化,我国也不断向外国吸取先进经验。例如,学习英国的精准控制肥料的动力测量和日本发明的四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我国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智能农业的核心技术,以此促进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

2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

2.1工业机械的智能化

工业机械智能化能有效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业机械的智能化包括喷灌机械、智能红外湿度计等。喷灌机械是工业机械智能化的代表之一,它在计算机上通过精准变量的灌溉设备,能合理控制喷水量和随时进行喷水作业,能极大地减少水量流失,节约水资源。而对于智能红外湿度计来说,它会根据时间随时对植物、土壤的湿度进行读取。通过对湿度的读取和信息分析,能判断何时进行灌溉,这样能成为判断灌溉的有效指标。这样工业机械智能化也能有效减少土壤、水质的污染。

2.2动力机械的智能化

动力机械智能化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动力机械的智能化包括人机工程、拖拉机、自走式农机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动力机械的智能化,在动力机械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东方红LF954-C是中国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了顶尖技术,如雷达及视觉测量系统、远程遥控系统、自动避让系统、动力转向变速箱、电控悬挂系统等一系列控制和信息系统。且我国也通过研究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而设计出农业机械智能化导航,有效帮助在农业施工过程中实现地头转向控制和作业机据升降控制。这些智能化的动力机械适用范围广泛,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智能化水平。

2.3农机管理的智能化

农机管理的智能化能有效构建农业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在区域或全国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工作,这样能有效地发挥农机管理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农机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Web系统终端、APP和硬件设施。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应用农机管理的系统工程,他们通过计算机技术促使农场里的作业机械和无线通信来交换数据。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存储和整理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归纳到数据库。同时在农场也通常将设备安装在农业机具上,并通过地图对农业机具进行定位。这样能有效跟踪农业工作进程,有效地了解农业施工的天气状况。在国内农机管理的智能化也有应用,例如高校与农机公司通过合作共同研发“互联网+”技术,以此来对农机进行智能化管理;而且浙江大学也与北斗卫星应用研究院进行合作,共建“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以此用来定位监控农业机械;而在我国宁波市,宁波移动也与农机站建设了“智慧农机”平台……,这些都是我国农机管理智能化的代表。这些平台或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促进了精细化的管理服务。

3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无论是无人拖拉机的应用、智能大棚、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还是即自动化收割玉米和脱粒烘干于一体的自动化装置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化道路的发展。但同时,由于我国历史与技术水平问题,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也存在着挑战。

3.1我国农机服务产品化程度较低、农机市场主体培育水平不够

对我国来说农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持有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农机手持证人少之又少,因此尚未形成农机市场推广与服务产业的一体化进程。而且对于后期智能化农业设备的维护不方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阻碍。

3.2国家对农业机械专项补贴的资金不足

在我国目前存在补贴资金缺口,虽然国家日益增加农业机械专项补贴基金,但对于农业智能设备和机械设备昂贵的装备来说,资金还存在问题。因此为了更合理的走智能农业机械化道路,需要合理分配和安排各项资金。

3.3我国应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制造发展

虽然在农业机械制造发展上也有进步,但是我国由于历史与技术水平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缺乏自主品牌的研发精神,研发产品操作性不强,价格昂贵,研发生产的智能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这样会使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很难被应用和推广起来。

4对于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的建议

4.1促使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更具中国特色

我国在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时,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注重产学相结合。并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同时我国应不断向西方汲取先进经验、吸取他们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应用到本国实际当中,创造出具有农机本土化、国产化的智能农业化发展道路,以此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化的发展。

4.2国家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良好的政策能有效帮助我国农机的发展。我国可增加对农业机械专项补贴的资金,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实行的政策,以此促进农机装备的发展。而且政府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样农业机械智能化才能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3创建自主品牌研发,不断升级农业机械装置

我国应在已有的智能化农业成果上,不断对原有农业机械装置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行升级与改造。同时也需要创建自主品牌研发,不断提高我国智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也要不断升级改造管理模式、信息处理方式和机械装置。通过不断改造和升级机械设备,以此来实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5

关键词 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架构 智能控制技术

0 引言

随着德国工业4.0技术的问世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过程控制技术,进入到各种过程行业(如化工,制药、造纸、环保等)中。目前浙江省过程控制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动化相关人才需求很大,企业希望得到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仅能拥有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包括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人才需求的驱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变化,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在市场需求下,必须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对高职自动化类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首先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及专家指导,归纳出职业方向并分析现代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需求;其次,根据各个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改进岗位职业能力;最后,根据改进的岗位职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并构建有效合理的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1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1.1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岗位分析

为了确定本专业人才的专业定位,对10余家企业、1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分析。由于就业岗位种类繁多且就业单位数目较大,因此,将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职业分为4个职业方向,包括:过程控制方向、智能控制技术方向、仪器仪表检测与维修方向、自动化产品营销方向。通过职业方向,给出岗位技能需求。具体的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过程控制类、智能控制、仪器仪表检测与维修行业有比较广泛的就业空间。为了提升过程控制行业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产品供应和生产的效率。因此,为了适应先进科技和现代企业发展,对以往适应于传统生产过程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改进,加入了适合于现代智能控制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

1.2 高职工业自动化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工业过程自动化行业和岗位技能的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专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对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的意见,给出了与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各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首先,根据这4个职业方向细分为4种岗位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岗位、仪表检测与维护岗位以及自动化设备营销岗位,再依据不同的岗位群,分别给出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

2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对改进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对原有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使得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文献[1]的课程体系架构上进行改进,新的课程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改进后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不仅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架构的优点,也在原有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特点总结如下:

(1)整个课程体系架构由“职业方向”出发,确定对应的“岗位群”,再由“岗位群”生发出对应的岗位能力,包括:基本的素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最后确立对应的课程体系。基本的素质能力由通识类课程和综合素质来体现,职业基础能力由专业基础课程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由职业理论课程、职业实践课程和技术服务课程共同完成。把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作为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载体。

(2)首次提出以“职业方向”来确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课程的建立和设置要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发展。在众多工业自动化企业岗位中筛选归类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职业方向,一方面利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有清晰的概念,知道“要做什么”;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教师明确地建立课程体系。因此,通过考察相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趋势,制定出了与其相适应的4 个职业方向,分别是:过程控制类、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类、仪器仪表检测与维护类以及技术经济类。

(3)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智能控制技术”类课程。目前,各大国家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王晓明在经济日报《从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中提出,“智能制造”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现如今,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在过程行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离散制造行业的智能仓储和智能物流系统,工业现场的智能巡检系统,RFID射频识别系统。由于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需要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因此,为了适应现阶段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把“智能控制技术”作为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方向。要将与“智能控制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加入到课程体系架构中,并特别加入“小型智能工厂”作为“智能控制技术”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主要是电子信息自动化、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实现分析、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技术。电气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让控制的机器能够自行运行,且不受到人工的实时控制,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人工控制机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得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互交融,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出现了很大的飞跃。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自动化控制的影响情况。

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之人脑更加快速和准确,而且可以承担大量的重复性计算工作,因此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工作也就应运而生[1]。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于1956年,其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多门学科。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控制机械进行自动化生产,在人工智能技术下完成实时控制,能够完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解决人类的劳动强度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人脑仿真,使得计算机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具有的优点也不一样。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具有社会能力、自治性、响应性以及能动性等几个重要的人工智能特色,复杂的人工系统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模,并且完成对人类的仿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身复杂的系统完成机械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并且形成了其基本元素的结合。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完成相应的建模和仿真任务之后就不需要人类给予实时干预,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当然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周围的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对于环境之中的事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电气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一)数据采集和处理。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此项过程均属于智能化处理过程,在具体的应用中人工智能系统完成了对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测和响应。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针对全部开关量、模拟量等进行智能数据采集,并按照相应规则完成对所有数据的甄选,然后将数据进行保存或者对数据做出响应执行另外指令。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分类、筛选、备份以及垃圾数据删除等[2]。

(二)图像层次管理。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企业往往存在着图像管理流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电气企业或者运行比较复杂的系统,很多类型的设备都需要进行图像层次管理。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实现了对系统中的图像层次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图像层次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使得他们能够及时查看图像并且作出选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图像层次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可输出自动化控制过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控制过程记录,并且可以图像记录的方式来呈现出整个控制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某一阶段或者是全部过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对控制过程中的图片输出来反应控制的成果,方便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完整的掌握电气自动化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情况,方便查看以及及时了解系统运行信息。

(四)保存系统运行各项资料。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完整的保存系统的运行资料,为寻找故障问题源提供相应的信息情报。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导出各个时间段、生产区间中自动化生产的各项资料。人工智能技术为相关记录工作者减少了麻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极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电力企业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实时跟踪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属于人类一项先进的研究成果,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能够自行完成生产工作。当然,人工智能技术最为重要的作用还是对于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实现了跟踪控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引进的先进电子设备进行控制,通过输出的图像、保存的录像以及相关记录等来完成对相应设备的评估。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之中,尤其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于其工作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电气自动化企业才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企业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主要是电子信息自动化、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实现分析、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技术。电气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让控制的机器能够自行运行,且不受到人工的实时控制,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人工控制机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得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互交融,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出现了很大的飞跃。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自动化控制的影响情况。

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之人脑更加快速和准确,而且可以承担大量的重复性计算工作,因此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工作也就应运而生[1]。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于1956年,其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多门学科。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控制机械进行自动化生产,在人工智能技术下完成实时控制,能够完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解决人类的劳动强度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人脑仿真,使得计算机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具有的优点也不一样。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具有社会能力、自治性、响应性以及能动性等几个重要的人工智能特色,复杂的人工系统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模,并且完成对人类的仿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身复杂的系统完成机械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并且形成了其基本元素的结合。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完成相应的建模和仿真任务之后就不需要人类给予实时干预,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当然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周围的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对于环境之中的事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电气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一)数据采集和处理。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此项过程均属于智能化处理过程,在具体的应用中人工智能系统完成了对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测和响应。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中针对全部开关量、模拟量等进行智能数据采集,并按照相应规则完成对所有数据的甄选,然后将数据进行保存或者对数据做出响应执行另外指令。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分类、筛选、备份以及垃圾数据删除等[2]。

(二)图像层次管理。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企业往往存在着图像管理流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电气企业或者运行比较复杂的系统,很多类型的设备都需要进行图像层次管理。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实现了对系统中的图像层次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图像层次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使得他们能够及时查看图像并且作出选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图像层次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可输出自动化控制过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控制过程记录,并且可以图像记录的方式来呈现出整个控制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某一阶段或者是全部过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对控制过程中的图片输出来反应控制的成果,方便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完整的掌握电气自动化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情况,方便查看以及及时了解系统运行信息。

(四)保存系统运行各项资料。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完整的保存系统的运行资料,为寻找故障问题源提供相应的信息情报。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导出各个时间段、生产区间中自动化生产的各项资料。人工智能技术为相关记录工作者减少了麻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极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电力企业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8

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整合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进程中,“工业4.0”已成为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新兴业态的发酵剂。

“工业4.0”纳入“两化融合”路线图

在2011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理念被首次提出。它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并由此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代表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通过制造新秩序的重新建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可以看出,“工业4.0”与我国力推的“两化融合”战略具有很高的共通性,两化融合是工业4.0实现的基础,中国版的工业4.0某种程度上即等同于两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出,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并将取代传统的机械和人工生产模式。

工业4.0以生产流程为基础,融合“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实质是聚焦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联动整个制造产业价值链,帮助制造企业提升运营效益,化解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并以工业智能化推动生产力跃升。

在德国智能工厂典范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工业4.0”产生的运作绩效非常显著。分解生产管理指标会发现,在交期承诺上,安贝格已实现100%小量客制化订单以及100%订单24小时内交货;在不扩厂、不加人的基础上,安贝格的生产量提高了8倍,良率高达99.9988%,而同时,安贝格的库存水平接近于0。

将德国提出的“工业4.0”理念纳入中国“两化融合”路线图,消除其水土不服的弊端,无疑更符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重新定义制造产业

有专家曾指出:“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环节渗透,并彻底改变制造业。过去的制造只是一个环节,但随着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加剧,它的含义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从而彻底改变了工业的生产模式。”

伴随着“工业4.0”浪潮而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迫使制造业必须重新思考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如制造服务化、定制化。

未来的一切产业市场脉动都将扭转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意味着就连最为传统的制造产业也必须接近顾客才能迅速地响应市场。

如今,在C2B(Customer to Business)和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模式下,消费者在制造厂商自有的营销平台上直接下单的情境已不再只是脑海中的画面而已。个性化订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微电商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对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对制造业而言,能否为客户量身订制服务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甚至能否存活的关键因素。

正如《风口: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创业新机会》一书中所言,通过与产业上下游族群“合谋”,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方式得以改变;通过物流智能化、去中间环节化,企业的物流及销售方式得以创新;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本获取方式也变得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企业价值的创造方式。

建构“工业4.0”驱动变革模型

作为“工业4.0”的两大主题之一,智能生产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已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武装车间的制造企业非常关注的议题。

自动化并不等同于智能化。应用了自动化设备,建立了无人化工厂,企业就实现了工业4.0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互联工厂的探索实践中,实现智能化生产,走向智能互联,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是必须恪守的核心。

从工业1.0、2.0、3.0,再到工业4.0,作为服务本土制造业时间最久的ERP厂商,30余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制造产业的变迁,同时拥有超过5万家的庞大制造客户群体。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的鼎捷软件认为,在ERP、APS、MES等软件系统支撑下,在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生产,将会带给制造企业更为智慧的运作,催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据鼎捷软件总裁叶子祯介绍,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沙锥模型”原理,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策略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对应“工业4.0”理念中的不同驱动变革的类型,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从最开始阶段的追求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进阶到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速度,再到产业领先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关键策略,再找到与“工业4.0”的对接点,才能借用对应的解决方案,准确跨入“工业4.0”的追逐战中。而这也是鼎捷软件现在及未来将要协助制造企业伙伴实现的目标。

在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策略指引下,企业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化转变人工生产实现,这样的策略定位对应“工业4.0”的“智能工厂”驱动类型,可采用设备自动化(FA)的系列解决方案。在实现了设备自动化后,这类企业就具备了智能化的能力。

定位在“高效率、高速度”策略的企业,对应“工业4.0”的“智能生产”驱动类型,在这个阶段,ERP等软件应用成为核心,它能与智能工厂的自动化设备串接起来,很好地连接制造执行系统。

而在最高层次的创新策略阶段,对应“工业4.0”的“智能互联”驱动类型,在这个阶段,“随需而至,随需而制”是核心诉求点。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企业实现纵向、横向的全面整合,形成从研发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价值链闭环。同时,随着转型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从B2C转向C2B。

“智能生产是鼎捷最擅长的领域,也是过去30年一直在钻研的领域。而为了帮助处于不同策略阶段的企业抓住工业4.0的契机,鼎捷的商业模式会相应的向上(智能互联)和向下(智能工厂)延伸,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价值服务。”叶子祯认为,转型喊了那么多年,这一次对企业而言,真的不一样。

共创智能制造生态圈

在面向“智能工厂”的商业模式拓展上,鼎捷已积极行动,并有所举措。近期,鼎捷与研华科技的战略合作尘埃落定,这意味着鼎捷为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将贯穿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及智能互联三大驱动环节,未来交付给用户的将是全周期、一体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智能系统产业的领导厂商,研华科技在中国台湾上市多年,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21个国家、92个主要城市,拥有超过7000名员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集成、硬件、软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服务和全球物流支持等产品与服务。在设备自动化领域,研华科技更拥有覆盖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人机界面、工控运算平台、PAC运算平台、数据采集及电机驱动等多个种类的丰富产品系列。

此次战略同盟的达成,鼎捷可借助发达的物理信息系统(CPS),弥补自身在物联网层级解决方案的不足,提供给客户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圈。而研华科技将会借助鼎捷ERP、ERPII等全系解决方案,弥补其在“工业4.0”智能制造顶层架构中信息化能力上的不足。

在鼎捷与研华这样的外部智能系统厂商共同构建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生产线的物料将会被快速的标识为信息产品,并通过CPS系统快速在物联网中进行交互,同时将信息提交给MES系统和顶层的ERP、PLM等与生产计划、物流、能耗和经营相关的系统。最后指令通过顶层的智能互联网端快速下达,从而实现无人化的敏捷生产,并达到资源利用及生产效能的最大化。

精进管理 实现更智能的生产运作

必须看到,现阶段的制造企业仅仅有自动化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为冷冰冰的机器加上更多的手,更多的眼,更发达的脑,实现“智动化”,才是成为“工业4.0”时代互联工厂的核心。

对此,叶子祯举了一个案例,一家企业利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将生产到储运环节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可以提升总体运营效益的31%。而通过管理自动化,企业可进一步将从研发到订单达交到生产排程到采购备料的制造前置端所需时间再次缩短,还可继续提升总体效益的31%,从而使得对价值链的整体优化效益达62%。

可见,设备自动化与管理智能化的叠加,在提升制造现场作业效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外部协同运营管理效能,为制造企业带来更为智慧的运作,催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在“智能生产”这一深耕了30余年的领域,鼎捷将智能生产划分为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开发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售后服务智能化、财务服务智能化和经营管理智能化6大主议题,其下又分解成众多子议题。针对每个主议题及关联的子议题,鼎捷都设计了对应的“4.0成熟模型”,从LV1-LV4,代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准从低到高。

比如,针对生产管理智能化议题,鼎捷从流程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两个维度,设定了LV1准确掌握产出-LV2实时掌握进度-LV3实时监控异常-LV4自适应调控这一成熟模型,鼎捷将协助企业在这一模型中定位现状(处于何层级),并提供如何进阶到下一层次的产品与服务,以帮助企业从全人工的传统作业进入全自动的智能化作业。

转型C2B 迈向场景时代的智能互联

在实现了“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两大主题后,诉求创新商业模式的制造企业将开始构建产业互联网下的“智能互联”情境,从B2C转型C2B,这也成为“工业4.0”驱动类型中的顶层架构。

广州一家名为“尚品宅配”的家居企业,凭借其独特的C2B+O2O定制模式,在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而增长乏力的家具行业,仍能够实现60%的年复合增长,仅广州的一家体验店在2014年就实现了2亿元营业额。

凭借大数据的设计体系加上柔性的供应链,尚品宅配保证了高周转、低库存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使得其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并高效、快速的完成复杂的家具定制。

可见,以C2B模式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离不开“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双重支撑。“定制”和“规模化”,从来是站在现代消费的两端,势不两立。前者是一个高端消费的代名词,后者则往往意味着平价、大众和标准化。但“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实现,为两者间的串联提供了可能,“工业4.0”意味着大规模定制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为了协助已走在产业转型前沿的制造企业实现“智能互联”,鼎捷面对“工业4. 0”与“互联网+”共同构成的Prosumer新场景时代,从微企互联聚合到全渠道零售,同时整合智能制造,融合成跨界合作生态系统。

“简单来说,以消费者为中心,辐射到消费者的朋友圈、家庭、工作,围绕衣食住行各方面,通过全渠道零售,直接面对生产工厂。”叶子祯总裁介绍道。

这个生态系统被鼎捷解读为“企业互联的三环一线”,其中“一线”代表了从人工生产作业到智能化生产作业的管理精进过程,“三环”则指制造业的供应链环、流通零售的销售链环、微企的互联网环,并向外拓展到协同设计、协同服务、协同供应、协同生产、协同商业、协同物流等几朵协同云。

鼎捷将“三环一线”的生态系统架构在自身的服务云平台上,在“一线”的层面协助企业持续精进管理,实现智能生产;在“三环”的层面提供信息服务、运营服务,协助企业形成自己的生意运作。这也将全面改变企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配送模式,协助企业构成智能互联网。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美,追赶需要时间和超乎常人的坚忍。

如果说“工业4.0”是德国在面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制造成本双重侵袭下,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

那么,融入“两化融合”精神的“工业4.0”路线图,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9

关键词:化工自动化 仪表仪器 检修 维护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化工行业发展速度日趋迅猛,并且化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化工生产过程基本上均是高温、高压亦或是有毒、有害的,因而化工可谓是相对比较危险的一大行业,所以,应当加强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以及维护,大幅度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实现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以及维护呢?以下对此予以详细介绍。

一、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

一般情况下,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种的类型,比如按照传输的信号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数字仪表和模拟仪表;按照组合形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基地式仪表和单元组合式仪表;按照所采用的能源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现场仪表和架装仪表;按照是否具有接入系统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自动化仪表和非自动化仪表等。众所周知,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自身的使用范围以及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所覆盖的范围均比较广,所以,上述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分类方法并不足以比较清楚的界定各种各样仪表的类别。

二、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重要性分析

仪器仪表硬件软化,主要体现在控制电路中应用一些接口芯片控制一个系统的一个复杂功能,编程软件植入仪器仪表中取代常规的逻辑电路。嵌于仪器仪表内的微型计算机,与其他高端计算机一样,力普变频器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在运行时,可保证复杂程序计算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仪器仪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线性化处理、自检自校、测量值与工程值的转换以及抗干扰问题影响。

通过仪器仪表处理这些问题,既减轻了硬件的负担,同时丰富了处理功能的方式。自动化方面的仪器仪表进对数据可进行检索、优化等作用。

三、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以及维护

(一)普通的维修人员对仪表故障处理措施

当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发生故障时,仪表相关的维修人员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故障发生前后的状况,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基本工作状况,之后进行断电操作,深入了解、观察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相关的器件,特别需要对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接线处进行查看,观察是否存在烧焦或者是变形的现象,接着对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电路以及接插件之间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现象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对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进行通电处理,对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散热器以及变压器是否过热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假如存在异常的现象,需要及时对其再次进行断电操作处理,对发生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的查看。

(二)专业的维修人员对仪表故障处理措施

对于专业的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维修人员而言,他们检修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发生的故障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信号测量方法。通常情况下,信号测量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别:万用表测量法、逻辑笔测量法以及示波器测量法。专业的维修人员应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资料,对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挑选,进而实现处理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故障的目的,在部分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维修效果,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维修工作人员还会借用多种方法实现仪表的检修与维护工作。

(三)对自动化仪表的芯片以及线路板进行故障检修与维护

为了对自动化仪表的芯片以及线路板进行故障检修以及维护,可以采取使用相同型号的自动化仪表对产生故障的自动化仪表的元器件进行相对应的替换。假如在完成替换工作之后,故障不再发生,那么只需要对自动化仪表的芯片以及原线路板进行相对应的检查。

(四)对自动化仪表运行程序方面的故障进行检修与维护

在自动化仪表运行程序方面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操作:按下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中的复位键,或者是重新启动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然后传递给运行程序以初始化的指令,进而既可以使自动化仪表的运行以及作业得以恢复。假如在这种情形下,自动化仪表仍然没有恢复正常的运行,那么久需要对仪表的程序存储器进行相关的检查,观察其是否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损坏。

(五)对维修工作人员的要求

对于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维修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准确了解以及掌握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各个元器件所具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的用途,还需要具备将以上知识用于实际检修以及维护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对维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进行相关的反应。

除以上情况之外,在对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以及维护过程中,维修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瓦数偏大的电烙铁焊接集成电路中所具有的管脚,与此同时,需要尽可能对焊接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进行相对应的控制,尽可能缩短焊接所花费的时间。相关的维修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先将烙铁的插头拆除措施,然后再进行相对应的焊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集成电路受到过热的影响亦或是避免集成电路受到静电感应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自动化程度近年来越来越高,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更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以及维护的相关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其的认知,顺应时展的潮流。在面对突发的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方面的故障问题,首先要保持镇静,对故障相关的信息予以详细的了解,并且详细的分析故障原因,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阳张宝宝.浅谈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与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3,11(4):123-124.

[2]袁彦彬.有关智能型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及其维护分析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31):213-214.

工业智能自动化篇10

关键词:工业经济;智能制造;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引言

工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信息技术是现展的一种趋势,制造業的发展早已趋向于智能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向。如今智能化和工业化逐渐融合,使得原有的工业经济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工业经济革命正在带动人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经济智能制造

(一)工业经济及智能制造定义

工业经济,又名资源经济,顾名思义,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一般来说,智能即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知识是智能的基础条件,智力则是获得和运用知识能力。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的能力。智能制造是由智能机器人类专家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是一种通过人和智能机器共同合作,将人类智力通过机械和计算机展现出来,它是制造自动化的更新,通过进一步扩展,将智能化融入工业经济,展开的一场工业经济革命。

(二)工业经济智能制造的特点

工业经济的智能制造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过程,为了使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资源消耗最少,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工业经济智能制造的生产中,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使生产活动形成一个开放性而且不再孤立的过程,并且与相应的产品相关的生产单位或者企业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立体系统。

在工业经济的智能制造发展阶段,给传统模式的制造生产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传统生产制造模式相比,智能制造使整个生产制造的环节变得更为灵活和稳定,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的核心内容上,传统模式的生产制造主要是以生产的产品为核心,通过企业当中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等协同工作来生产制造产品,在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当中,影响产品的属性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工人、原材料、生产工艺等。而在智能制造的生产制造模式当中,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利用,整个生产环节都能够依靠网络形式连接在一起,各个生产环节的在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下能够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共享,生产制造过程的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效降低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更高。

三、我国工业经济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

在现阶段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有效结合下,引领了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并且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这一革命的发展为我国在工业经济时代的智能制造引导了正确的方向,促进了我国制造生产领域的升级转型,在这一变革当中我国智能制造模式逐渐转变成将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产品以及整个生产设计制造过程中,并且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又将传统制造业向开放性、服务性的方式转变。

2、社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带领下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崭新的市场和需求,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乡镇人员向城镇涌入,并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制造业的内需增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设备的市场需求。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是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需求。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村现代化的共同发展下,有效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更强、更大发展,并且在其发展的带动下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和消费,创造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的挑战

1、制造业不够强大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制造业的强大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空前壮大,并且我国也成为了国际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与其他制造强国相比还算不上强大,主要体现在我国智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够不足、产品质量相对较低,对相关的生产制造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在生产制造的结构上不够完善,再加上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强国之间还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距,使得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不够强大的形势,同时这种差距的存在也表现出了生产效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受到我国制造业不够强大的影响,使得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够充足,进而导致我国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所依靠的创新驱动力、知识驱动力不足,并且在智能制造环节中的技术含量较低,导致了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品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其次是核心的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基础制造装备核心技术、基础原材料等方面。最后是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的缺乏方面,导致智能制造产品缺乏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在我国智能制造方面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这一行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3、资源配置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在我国工业经济现阶段的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虽然很多只要生产企业在大量的资源利用下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但是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化配置,导致发展阶段出现了资源配置率低的问题,再加上没有相应保护环境的意识,导致后续的环境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