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十篇

时间:2023-12-05 17:56:24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91-01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英语阅读已不单单停留在对文章的逐层理解上,而是开始要求文章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笔者认为,在众多阅读法当中,略读对阅读理解的帮助非常大,是提高解题效率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合理的略读法,对提高阅读理解速度、提炼材料主干内容、透彻理解文章结构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拟结合人教版英语九年级“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一课的教学,谈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略读教学。

一、把握关键词组,掌握文章结构

无论是中文文章还是英文文章,在结构上都有一定的逻辑性。把握好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有效串联起相关的段落大意。在略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把握可以体现逻辑关系的关键词组(它是我们摸清文章结构的最好方式),对于短时间内理解文章大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略读文章的第一步是把握体现文章逻辑关系的关键词汇。例如,在本章“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一文的学习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全文分三个段落,其中第二段篇幅较长;其次,分析段落特点,寻找关键词汇:本文三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分别为“Last year”“Then one day”“Now”,是一个明显的时间过渡顺序;最后,分析文章结构的逻辑,考虑题目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文章可能是以时间为顺序阐述个人的学习经历,第二段篇幅较长最有可能反应出个人学习经历发生变化的过程。

通过逻辑词汇的识别,学生可以对文章大意进行初步推测,这对于我们通过略读进一步理解文章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除了例文中以时间为轴进行段落串联的方式,还有以逻辑词汇“first,second,third”或段落副标题等方式来体现文章结构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多总结,为学生顺利开展略读打好基础。

二、分析长难句子,理解段落大意

当我们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有了初步的理解后,略读的下一步是对文章做进一步的剖析,这就需要对段落进行粗略的分析。段落与文章类似,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汇来掌握。但对段落中的长难句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新词汇、新语法的挑战,这就需要结合原有的知识积累对长难句进行整体的理解。因此,略读文章的第二步是结合基础知识理解长难句。例如,在本章的“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一文中,有很多复杂的句子,如:“Studies show that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your brain is more active and it is also easier for to pay attention to it for a long time.”在这里,要让学生先不考虑新词汇的影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单纯对句子进行分析:首先本句是关于“Studies”结果的表述,包含了一个关于如果的假设,即“如果你对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其次,根据“如果”可以推测假设的结果应为积极的结果,应以“and”为连接词并列结构;最后,推测本句大意为:“感兴趣的事物可能对我们产生的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学生可以对句子的大意进行初步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成功地规避词汇对段落大意的影响,使学生在文章结构的铺垫下,进一步掌握段落大意。

三、推测生僻词汇,了解意思范围

随着略读过程的推进,学生对文章理解也在逐步的加深。虽然对生僻词汇的理解不是略读的必要步骤,但是在长难句分析的过程中,如能顺便将新词汇的含义进行推测,对文章的理解就可以更上一个层次。特别是在阅读理解中,有些题目的设计就是针对词汇含义的理解。所以在这里我们鼓励学生对词汇进行大胆推测。

因此,略读文章的第三步是结合长难句的含义推测词汇大意。例如“Good learners often connect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with some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一句中出现了“connect...with...”这个新词汇,本句的大意为“擅长学习的人常常将他们需要学的东西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结合“with”的含义以及作者对擅长学习的人的褒义评价,我们推测可能是将“需要”与“所学”结合起来。那么“connect...with...”即为结合、联系的意思。

通过分析句子的大意和褒贬含义,学生可以在略读的过程中对一些新词汇进行简单的大意推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上两步的分析,准确把握好全文的脉络,为深度分析文章打好基础。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乎着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练习,和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怎么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知识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后,笔者将自身对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方法写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确立学生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老师。更主要是现今阅读教学中基本对话大多数都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却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已。语文课文是有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分为精读部分与略读部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教师必须强调的,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自主阅读。美国著名航空工程师查尔斯・布劳尔曾说过:“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由此可见,创造的本质是自由、与众不同的,而教学中教师只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与鼓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阅读潜能就会得到最大发挥。

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没在动力,是学生学习之前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提出阅读要求,再对学生阅读课文进行适当的引导,切记不可太过容易要不然学生会觉得浮躁,而太过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比如教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懂一句话,二年级时则鼓励学生能读通、运用,有一定的感情,三年级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鼓励学生能够由句到段进行阅读理解,这样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学生慢慢的也就能够理解全篇课文内容了。

二、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与阅读练习

普通话朗读是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功,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中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以及语气停顿等,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参与朗读活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为了练习学生的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抒情性课文。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乡愁》,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读出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并对整首诗加以背诵,品味情感。再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对话情景再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热情。

三、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是充满期待与实现的心理活动,而思维则是具有发散性的特性。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因此,在阅读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思维模式就开启了,这时就会对接受读物的第一信息产生猜测、询问与期待,从而自主的进行阅读。

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踏进教师进行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这是牵住学生情感纽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插图与音乐《小燕子穿花衣》,引导学生进入那美好的春天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拓展,提高阅读效率与学习效率。

四、注意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对文本的单词、句子、段落直至语篇的解码过程。这个解码过程分为:信息辨认―信息转换―信息重组―理解隐含之意―综合运用评价信息。英语课堂的阅读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到达最后一个层次。

二、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影响因素有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

1.语言因素

指由英语语言本身造成的问题。包括:

(1)词汇量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词汇障碍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速度。

(2)语法

语法对阅读能力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学生对从句的熟悉程度和对复杂长句的理解上。

(3)阅读策略

只有具有应有的阅读策略知识和阅读技能,才能进行有效阅读。

2.非语言因素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其分析解决文本的能力、解题的思路、推理能力等。这方面比较弱的学生会导致解题的思路不开阔,很难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对学生产成干扰,学生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思维习惯等,就会在阅读时出现误解。

(3)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浓厚,越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另外,要摒弃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指字阅读、心译、依赖词典阅读、低声阅读等。

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育

1.阅读活动之前的诊断

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须对学生进行诊断,发现学生是否具备开展阅读活动的储备。只有清楚学生当前的阅读状态,发现其现有基础与课堂阅读目标之间的差距,才能开展支架教学,促成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1)文化背景诊断

要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材料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背景有所了解。比如,在进行一些商务文阅读时,有可能涉及英语国家的商务礼仪、风俗习惯等,可通过提问和讲解方式,将这些文化背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为进一步理解做好心理准备。

(2)语言基础诊断

由于不主张学生在阅读中查询字典,因此在阅读之前,要将文本语言难点进行处理,提前将相关词汇和语法点进行讲解。

(3)阅读策略诊断

常见的阅读策略包括跳读、览读、推理、词义猜测、归纳大意等。让学生事先了解这些策略的相关信息,以及如何在阅读中运用这些策略。

2.阅读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活动

(1)信息辨认能力

选择题型是提高信息辨认能力较好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单项或多项选择,考查学生对目标信息的辨认能力。其他的教学活动还有判断正误、归纳文章大意、制作图表理解细节信息等。

(2)信息转述能力

提高这方面能力可以运用角色扮演、配音解说、讲解故事等方法。比如,在讲解“Travel in the USA”这样的文章时,可以要求学生制作PPT和视频,进行配音讲解。

(3)信息综合能力

提高这个能力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给学生几篇材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综述材料信息。比如给学生准备几份“different ways of working”的材料,有temping,freelance,part-time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概要,将几篇材料整合在一起,写一份关于不同工作方式的报告,并比较各自的优劣。

(4)应用分析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一般应设计建构性问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常见的问题有“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hear the story?”“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等。

(5)推理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逻辑,对上下文进行推理,找出文中暗含的意思,构建这种能力的教学活动包括将文章的段落打乱,让学生将其还原成原始文章。选出几个段落或句子,让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所给段落或句子,并将其插入到文章中的适当位置。

(6)评价能力

评价能力一般通过建构式问答培养。经常问的问题包括“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7)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完成一个阅读项目。根据阅读成品的不同,可以是表演项目、口头陈述项目,也可以是文字制作项目。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项目,介绍中西方餐饮文化的不同。学生首先以所给材料为基础进行阅读,然后根据主题检索各种相关资料,最后做成海报、网页、展板、PPT或视频等在班内展示。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切实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锻炼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洁.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项目学习.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2]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4

1个性化阅读是个体的,也是全体的――教师的引导是前提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呢?可以借助游戏表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关注的热情;也可以根据课文主旨设计主干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还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从未亲眼目睹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兴趣,我就将悬念置于知识介绍之中,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贵州省有一个瀑布,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瀑布,还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呢!它就是――(生异口同声)黄果树瀑布。

师:不错!黄果树瀑布可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见过吗?

生:(失落)没有。

师:(神秘的语气)想不想在千里之外的常熟欣赏一下它的真面目!

生:(情兴奋)想!

当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场”完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播放了黄果树瀑布视频,学生入神地欣赏,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此时此刻,他们的身心完全融进了黄果树瀑布,这也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作者的文字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接下来,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心灵交流,对课文的领悟已八九不离十了。

2个性化感悟是正确的,也是独特的――教师的重视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其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由此也出现了新的困惑:是不是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呢?引起颇多争议的要数《落花生》了,不少小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认为“像桃子和石榴那样高挂枝头,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人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做法也是合乎情理,甚至是很有勇气的。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学生真实的独特体验,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独特的体验似乎更有其存在的依据。教师此时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一千个哈姆霄特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共性”是文本的原意、价值的取向。由于孩子性格特点、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就会不同,投射到文本上,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而无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文中的石榴、桃子是作为花生的反衬而存在的,花生虽外表不美但很实用,桃子、石榴虽外表好看但不实用。再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生活中那些外表不美却默默无闻奉献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同时也让孩子时刻牢记真正的美是以“奉献”为前提的,这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个性化生成是课堂的,也是生活的――教师的素质是根本

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告诉我们是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这就是说个性化生成除了是课堂文化的本质内容,也是生活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重新整合教材的能力和大胆取舍教材内容的魄力,敢于把一些生活中的语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把握“生成”,生成精彩,留住精彩。

3.1教师要乐于倾听。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学时珍为何夜宿古寺一段。并围绕“李时珍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

【课文】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生1:我从“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中,知道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去了很多地方;从“走了好几个月,知道李时珍靠两条腿走了好几个月,我觉得他是个不怕累的人。

生2:李时珍察访药材为的是写作《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所以,我体会到他是个为民造福的人。

生3:我这样理解“察访”,察是观察的意思,访是寻访、访问的意思。李时珍不但要到处打听哪里有材,还要细观察药材,甚至还要向附近的人们询问材的药性。我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

生4:药材一般都长在山上,有的甚至长在悬崖绝壁上,李时珍一个快50岁的人,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采摘药材时会面临失足摔下悬崖的危险。我体会到他是一个为了百姓、不顾自己安危的人。

学生越说越想说,我也乐得当一个聆听者。尽管这38个字学习用了大概半节课的时间,可是我觉得非常值得。课文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李时珍的品质吗?如今,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其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2教师要善于肯定。笔者在执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课堂片段: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浅水湾的感受吗?

生:(基础较差)我感受浅水湾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基本上是原文)

师:(微笑)你感觉到人们都喜欢到浅水湾来度假,是吗?

生:(点头)是的!

师:(微笑)你读得真仔细。(生面带微笑坐下)

生:在浅水湾,轻柔的海风就像妈妈的手拂过我的脸,好舒服啊!

师:(竖起了大拇指)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比喻贴切,形象地说出了海风轻柔的特点。

生:漫步指的是慢慢地走,写出人们在海滩上散步的悠闲;倾听应该是仔细地听,那若隐若现的海浪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师:(抚摸着孩子的头)你很会找词语,你一定是读着读着,就钻进课文里去了。

生:海风拂面海浪轻,遍地黄金暖人心。

师:(鼓掌)出口成章!不愧是我们班的小诗人。

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得到了训练,个性化感悟进行了交换,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元的对话过程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成功、满足和自尊。不同角度的解读感悟不仅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文本,更为他们尽快实现、突破语言表达注入了催化剂和强心剂。

3.3师要精于表演。在《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中,教师扮演了一个忙碌而又疼爱孩子的妈妈。清晨,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烧早饭、洗农服,边洗边想:“明明快要考试了,营养一定要跟上,今天下班后买点河虾、鲫鱼……”孩子吃完早饭,妈妈送他去上学,然后赶着自己上班……学生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中发现母亲为自己做了那么多,自己却从未对母亲说过一句谢谢。重温了母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肺腑自然流露,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开放式教学分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改革也在进行。而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农村初中存在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缺乏等现状问题,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农村初中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现代化农村初中。

一、加强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是指对英语听说、精读、泛读、语法四个方面的训练,其构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泛读即英语中的阅读,它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与检验,对于学生的词汇量、理解力、知识面的要求都较高。而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存在起步晚,语言环境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与城镇同年级的学生相比其阅读量相对偏小,而阅读在中考中所占比重大约在50%左右,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更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1.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气氛严肃,教师自顾自地在讲,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开放式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全平等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习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单纯的讲授。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那么陌生,使他们不再那么“畏惧”教师。例如,教师在授受完课堂内容后,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每个人是否对本堂知识完全理解,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进行单独讲解。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再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化技术早已进入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就是教育课堂的一大改革。利用多媒体技术,即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可以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展示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通过给学生播放英文电影或脱口秀等娱乐节目,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英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口语能力。

3.制定具体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措施

(1)分析题型

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准确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大意,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推理和分析总结能力。阅读理解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完成句子、判断正误几大类型。根据题目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直接解答题、字句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归纳概括题。

(2)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①阅读文章所给问题

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在阅读相应的问题时既可以将其作为理解检查题,也可以作为阅读材料的提纲,同时可以判断哪些题型可以通过通读来解决,比如概括文章主题、给无标题文章选标题、指出作者思想观点、意图等等。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先阅读材料,再看问题,回头再看材料内容,然后选择答案。而笔者指导学生时要求学生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选择答案。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②寻找主题句,理解重点,把握全文

大多数材料都有主题句,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文章的其他内容一般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说明的。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开头,有的是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的主题句则在文章的中间,阅读时若能把握住主题句,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来说,运用演绎法的文章,主题句往往是在文章的开头。据统计,阅读材料中阐述性的文章有60%―90%其段落的开头为主题句,表达该段的主题思想。而采用归纳法的文章,主题句一般在结尾。因此从段落的开头句和结尾句中常常能尽快认识到该段的主题大意。学生在做题时,应先用短暂的时间大体扫视一遍阅读材料,注意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其所属的体裁风格,以及文章内容安排的大体轮廓,重点分布等。认真阅读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几句,尽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节和论点。

③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a)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b)不要查找工具书。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有的同学一见到生词就头疼,应告诉学生碰到生词时不要惊慌,不要养成看到生词马上查找字典或词典的习惯。学生应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生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来猜测其词义,如:同义词、反义词。通过同位关系、因果关系或定语从句等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一旦抓住了一个片断的思想,其中具体细节、事实则可以大胆放过。生单词更无须计较,要尽可能地向前搜寻,保持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以便迅速找到有关信息。

④按意群阅读

不良的阅读习惯是逐词阅读,一目一词。这种阅读方式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而且更主要的是它影响了学生获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弄清句义而反复阅读,造成了时间上更大的浪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句子的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更能显示出这种阅读方式的缺陷。而如果能按意群将句子中的词自然分开来,一组一组地扫描,用目光捕捉词组的信息,则能促使阅读速度成倍的提高,理解也能更加有效。

⑤学会略读和查读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快速通读和浏览全文,对文章的内容有总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对故事性的文章来说,五个“w”就是脉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时要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句、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

如果略读是快速扫描文章,获取大意,最后决定是否值得细读,那么查读则只是寻找某个细节或某个事实。查读就是查找,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在文章中查找某个具体时间、地点、人名、地名、事件、数字等。因此学生要先读问题,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已有线索迅速判断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正确估计答案来源。扫视全文,捕捉相关信息,一旦找到线索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题。

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创造条件邀请英语界的权威人士或者外国朋友来校,让学生真正实现和外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能力的社会,即使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也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5.分层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然要求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教材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课外辅导,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价等分层教学,从而使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师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针对个体差异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分层。例如,可以将求知欲强,具有较好英语基础,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编为A组;将有一定英语基础,但学习兴趣不强,需要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的学生分为B组;将英语基础薄弱,厌恶英语学习的学生分为C组。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既方便了教师,又使学生感到轻松,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应对当前的环境和局势。针对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现状与分析,只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相应的重视,教师不断更新理念,相信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小蕙.关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若干思考[J].农村初中英语教育,2009.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

1引言

我国新颁布实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语文教学与学习应当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话关系既不是平常简单的问答,也不是形式与表象的交流,而是在认识活动中,主体之间能发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升华。在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及阅读文本、学生与阅读文本、教师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等多种对话关系。教师弄清这些对话关系,则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2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本质上指的是教师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强调对话,首先要以一个读者的心态去感受阅读文本。在新颁布的语文课标中,就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在加深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思考与感悟,获得美的感受。为使学生有所思考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教师首先就应当有自己的感悟,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首先,教师应对阅读文本的声音进行认真倾听,在亲近文本时,运用现代人的身份和自身心境进行解读,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例如阅读完《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在感动儒家仁政思想的同时,也认真反思梁惠王治国政策不合时宜的具体原因;阅读完《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时,教师应思考学生如何才能理解生存与生命的真正意义等。教师对文本的这些理解、反思、感动等心理活动,即为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感悟。

3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现代阅读理论中,指出文本的意义需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构建,这也说明文本的意义应当由读者自己进行构建与生成,不可复制。中国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曾提出“有我之境”的观点,其指的是以我观物,所观之物赋予了我的色彩。语文阅读为走进文章美妙世界中的一项过程,教师应当让学生成功进入有我之境中,同阅读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例如,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其对文章进行感知与质疑,进而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充分激l出来,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经常还未能进行充分感悟,教师便让其进行情感交流,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常被教师与学生之间反复的问答所代替,学生难以自主获得文本的意义与感悟。在此种形势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文本对话时间,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切实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其次,学生在经过认真阅读后,会将相关的各种知识及经验激活,从而产生深刻的感悟;最后,不同的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自主积极性。学生阅读文本这一过程不可省略,只有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倾心对话,才可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4教师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当好对话者这个角色,平等介入有关阅读文本的对话中,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传递给学生,在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促进整个对话过程的互动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到以下两点。

4.1对学生进行认真倾听

当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欣赏学生的表达,将学生文本理解的深度及偏差准确判断出来,并决定需要补充哪些内容等。例如,莫泊桑的《项链》这一堂课,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在此过程中,认真去倾听学生的理解,并做好记录。完成讨论后,教师再将自己与学生对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认识及理解做好小结,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使学生与教师、阅读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为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审美差距,教师就应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认真倾听。

4.2确保教学相长

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比较稚嫩,因而教师需做好帮助与引导工作。同时,教师应以宽容、平等的形态同学生进行对话,在启发学生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予的精神方面的馈赠。例如,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笔者采用分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翻译关注的同时,注重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完成阅读后,有的同学学会了举一反三,对邹忌的劝说及齐王的做法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些笔者备课时未注意得到的细节也被学生发现。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得到了提高。

5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指的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并共同获得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以及合作学习、互相探讨的乐趣。在关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的质疑与解疑,在将自我真诚展现出来的同时,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在讲授《项链》这一课时,对于持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性格是虚荣的学生,另外一些学生提出了质疑,马蒂尔德为了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可,从而作出众多的努力,能简单评价为虚荣吗?学生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充分丰富了自己的视界及对事物的看法,实现了共同进步。

6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为其本质所在,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有效促进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理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全面弄清与文本之间的多种对话关系,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认真倾听,大力推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在促进阅读教学效果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卫星.“对话”,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2(05):226-227.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五年线;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为广大学生在以后的阅读生涯当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进行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并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热情,并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思考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功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学生有朗读与背诵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以阅读文章为中心,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合为一体的训练方式。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必须要以“读”为主,当然还包括了朗读与默读,以为读为本。而在阅读课上也必须要尽量地多给学生们读书时间,創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记学生们能进行自由地阅读,有感情地阅读。在读的过程当中对文字的内涵与情绪进行感悟,比如说在进行《金蝉脱壳》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反复朗读进行重视,每一次的朗读都必须要带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们的疑惑,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熟悉课文。最后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将四、五段课文进行背诵。

2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与能力

由于学生在品词评句方面相对较弱,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情感、意境上的理解、体会。而作者的文章是透过语言文字来对情感进行表达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也必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品词与评句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教会学生抓关键字,以及重点词句的技巧与方法,并且还要求他们要抓得准,评得对。比如说在进行《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有一句“鲜花伴着骨灰”,就可以指导学生品析“伴”和“拌”这两个字的用法。

3调动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感悟并发挥想象力

语文和生活当中的阅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方面进行全面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们通过自已对于生活以及文章的独特理解来丰富内心,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将自已的想法进行表达。比如说在进行《地震中的父子》这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从文字流淌出的意境里去感受那父与子之间的情亲,从中理解什么是无私、伟大的父受,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教敬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将一些地震防灾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如果在地震的时候,应当要怎样保护自已?”来引出话题,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同学的观点以及看法进行总结:“地震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及时向户外跑,或者躲在课桌底、墙角,同时还要互相帮助等待救援。”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水平,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当重要的。而要将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成功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点,告诉学生们在阅读的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要心平气和,用心专一,不可以一心二用;(2)第二,鼓励学生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文章的时候要将自已心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够明白作者在文章中的用意;(3)培养学生在进行阅读当中的动手能力----碰到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或者段落的时候,可以先用铅笔勾画出来。当文章阅读结束之后,再使用小笔记本将勾画出来的字词、或者段落进行摘抄,通过这种长时间的阅读与积累,就能够顺利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3)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内容;其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时间,第三,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扩展学生的思维格局。比如说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当中,可以暗示学生在四十年后碰见尊敬的老师时会说一些什么,然后再述说一下平时家里是怎样尊敬师长的。

3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游戏”

将阅读转化为一种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顺利地把阅读转化成游戏呢?父母做为学生们的启蒙老师,学生的家长在教学过程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所以,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家长能够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比如说在举办亲子活动的时候,邀请学生家长与自已的孩子在校园当中举行一个阅读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并且对各个班级进行测评,在班级当中选出“书香家庭”,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予的鼓励与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让学生们喜欢阅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立竿见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按照步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来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强化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成学生们学习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阅读来引导学生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参考文献 

[1]李秋萍.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4-137.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课文阅读;误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一、课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过去,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是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刘道义,2000)后来,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课文首先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课文阅读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点从此由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转到重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意义的理解及做相配套的阅读理解题上。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视了学生英语阅读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忽略了对其听、说、写三种交际能力的培养,似乎这些交际能力只能在平时的专门口语听说课中和专门的写作课中才能培养。其实不然,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选用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同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

二、目前导致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的兴趣低,动力不足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不能让学生见啥读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并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在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篇幅长度适中。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能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阅读材料太长不但会耗掉较多的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疲劳,从而失去阅读兴趣。(2).难易要适当。阅读材料的生词量一般不得超过3%。文章太难学生读不懂就会失去信心。材料的难易度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3)题材、体裁要新颖多样。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使他们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4)阅读材料的思想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内容健康,读了开头想要快点知道结尾的有益材料,尤其是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启发他们思维、触动他们灵魂的好文章。

(二)学生的视幅有限

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试图理解和记住所有的内容,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看,唯恐错过某个细节,他们的视幅就在一个到几个词之间变化。而实际上阅读过程就如同欣赏风景一样,欣赏者所看到的应是全貌,而非局限于某个具体事物。有限的视幅遏制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因此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养学生纵观全文、扩大视幅的习惯。

(三)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力差

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力差,结果,阅读过程中他们常常前看后忘,所以不得不频繁地回视,阅读不能做到一气呵成。有时甚至为集中攻破某部分的理解,他们的目光会停滞在这部分相当长一段时间,阅读效率很低。还有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不能用英语思维,而是用中文思考,这样做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影响对文章的正确、全面理解。

三、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了人文素养。

”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兴趣着手,设置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应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文章所谈论的内容设置出特定的情境,开展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挖掘学生阅读潜能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必须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不断被挖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模仿高考阅读理解题,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科学地设计问题:1.细枝末节问题。2.主旨大意。3.推理判断问题。其中推理判断题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测试,它检测学生是否能利用已知的文字信息,来挖掘隐藏在课文内部背后的作者写作动机和倾向。

(三)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高效地查找信息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捕捉有效信息,最后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大家都知道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技能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四)根据文章体裁灵活变化教学方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不同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使用教师所教的一些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例如:人物传记类文章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所以时间是贯穿文章的主线。可以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time chart,再在全班进行展示,展示的同时复述课文。

四、结语

总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涉及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加以训练,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断总结方法和技巧,在吃透文章的基础上,科学推理,杜绝凭空臆想,随意揣测,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9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打下英语阅读的基础。教学实践表明,以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引导,激发其阅读欲望,为阅读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首先,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见导入形式有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观看影片、唱歌等。其次,在授课中运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导入之后设计以下几种阅读形式: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问题,快速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再次阅读,捕捉具体信息。再者,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促进兴趣,兴趣促进成功。当学生的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时便产生成功感,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和收获。

2、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努力增加课堂内的英语阅读练习

2.1 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

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

2.2 采用语篇教学法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可按照读前阶段(pre-reading)、阅读阶段(reading)和读后阶段(post-reading)实施课堂阅读活动。读前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心思想、文章的背景,使他们对篇章有比较深刻的第一印象;阅读阶段引导学生采用预测、扫读、跳读等技能进行阅读,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智能趋向有效地获取信息,提高语言监控能力,改善阅读策略,对疑难段落进行再编码;读后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测活动,获取反馈信息,以检查学生是否把握住文章的意义。

3、创设丰富多彩的周边阅读环境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

3.1 从视觉上增加语言积累

学校可以在各种专用教室、办公室、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场所都贴上了英语标牌、格言或警句;利用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英语角、班级英语小图书馆等英语宣传栏目,内容不拘一格地增加英语阅读题材,如:教材疑难知识问答、学习方法介绍、优秀习作刊登、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小幽默、小练习等。通过校园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使学生在了解、感知校园信息的同时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

3.2 从听觉上接受语言熏陶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和学生交流;还可以利用广播或闭路电视等,定期定时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英语儿歌或英语儿童电视节目等,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接受英语语言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

4、英语阅读教学与听、说、写相结合

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哪一项能力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否则,阅读就成了图书收藏了。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后,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5、加强阅读的人文与体验

(1)阅读益智阅读中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又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更深层含义并作出评介,让学生在不断进行再创造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问答、复述、改写、编写提纲或写读后感,训练思维,开发智力。(2)阅读明理学生阅读时随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获取他们成功的秘诀,借鉴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在体验着社会,体验着人生,领悟人生哲理,增长社会经验。(3)阅读中的文化体验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对阅读材料中具体的个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进行理解、了解其背景、渊源、文化含义、宗教含义等,了解该知识或现象所反映,或代表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基于教材,基于话题,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后加强训练和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必要的阅读技巧,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漆增军.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2]余世明.漫谈高中新教材英语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2009(14).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要想让学生的英语阅读提高,就要打好阅读的兴趣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主动阅读的动力,从而让他们自己发展阅读能力。可以说这点是初中阶段就要重点打好的基础。笔者在实践中,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短小精悍的笑话、童话故事、广告等形式和载体开始,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本身有兴趣。二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针对阅读技巧差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技术,如,不让他们养成重复阅读的坏习惯、让他们掌握跳读和略读等常用技巧等,从而让他们在初始阶段就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猜测的能力

阅读总会遇到一些生词、语法、习语、哩语等学生不掌握的内容,这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机会,比如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这就说明了阅读本身是一种阅读游戏和语义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单词量和语法掌握不深的初中生来说,更要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猜测,让他们通过上下文、语法规则等来确定可能的含义。比如,对zoology,biology等单词来说,如果告知学生-logy词根是表示学科、科学的意思,则他们就会根据zoo等词源来合理猜测出词语的意思了。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猜测的乐趣和阅读的,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猜测并顺便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