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十篇

时间:2023-03-21 15:15:17

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平衡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年了,它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从观念和意识上有了极大的转变,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全体;重视教材解读,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但是走进课堂,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教学行为上也浮现出一些问题令人困惑。课堂教学变热闹了,但重形式的多而重实效的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但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少了;学生学语文的渠道增多了,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了,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被忽视了……我想,这个矛盾不仅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1 读写结合,训练平衡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等。为改变“读写分离”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多老师提出要将练笔挤进阅读教学,体现“读写结合”。怎么理解“读写结合”中的“结合”呢?我认为不能单纯理解为阅读课上有“写”的练习就叫“读写结合”。真正的读写结合应该是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体化,是阅读能力训练与习作能力训练的一种平衡。

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要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活动。作为阅读教学,肯定要把文本“怎么写”的问题,放在一个至为重要的位置来加以对待。因为语文学习中,如果抽空了“言语形式”去教学,语文课就不能成其为语文课了。而写作之前的心理准备、材料准备、情感激发,都需要获得适当读的指导,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搭好脚手架,把文本理解、语言训练、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环节用老师最为擅长的手段、学生最容易消化的方法揉合在一起。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写中促进思维,在写中学会转化语言。在《鸟的天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以榕树(或鸟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逐步训练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从而为今后脱离范本,自我表达形成知性的判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望月》一文时,把文本解读成三大板块――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从内容上分解成三大块后,王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写法特色的不同――“江中月”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有诗歌的味道,“心中月”有童话的味道。同时,在品写法的时候,王老师利用作者赵丽宏的原话,再次提炼出读法――“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立足“阅读本位”。第二课时,王老师立足“写法本位”,主要引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让生明白“江中月”部分作者按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写;先写景又写事,景物交融。其间,王老师还拓展了朱自清、贾平凹、斯妤的写月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写自己心中的月,读写结合,把学生带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2 顺学而导,习得平衡

当前一些教师误解了“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整堂课学生信马由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把课堂时间,课堂主体全交给了学生,却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是获得了学习的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增加灵活度,要在自主和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学习知识到发展能力顺利过渡。所以,当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时,教师的“铺路搭桥”就成了顺学而导的关键。

3 适度拓展,课内外平衡

语文学习离不开文本,我们教师应结合编者用意去理解文本、用好文本,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拓展文本,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舞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语文学习必须处理好文本学习与其他学习资源的开发,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篇2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很重要,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更大,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小学阅读教学的价值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的研究价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阅读教学就是很重要的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文的能力。(2)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有益于他们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我们在语文课本上所学到的文章都是很经典的,而且文质都很优美,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一方面可以学习文章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思维的启发也有一定的意义。(3)阅读教学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阅读教学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启发自己情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对于他们的审美情趣有一定的提升。(4)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学会阅读,进行终身阅读的基础。在小学时期就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受益终生。

1.2小学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较高的阅读素养,首先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压力大,现在业余生活的丰富,教师心情浮躁,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的缺乏这些所谓的原因,使得当前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高的阅读素养。其次是教师读书范围狭窄,大部分老师只阅读他们自己的参考书,并没有更多地涉猎其他课外的书籍,使得教师的人文素养偏低。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跟着学生一起阅读,产生共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动学生的情感。

(2)教师不能自己独立研究课本,过多的依赖于教学参考书,一味的根据教学参考书来进行教学,缺乏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教师在讲课时缺乏创新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很少阅读教学以外的书籍略显功利化。

(3)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味机械式的讲解知识,学生得不到情感的引导,不能产生共鸣,学生阅读兴趣淡化。

(4)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忽略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教师进行讲解时害怕学生听不懂过于繁琐,教师提问也过于频繁,更多的是侧重于课本内容,很少问为什么,使得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活跃。

(5)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阅读量较少。学校图书馆的新书数量小,而且种类较为单一,再加上开放时间较短,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首先应该学会远离浮躁,静心读书。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得以提高。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多读书,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合理的规划,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另外,还要平复自己浮躁的内心,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先做必做的,净化自己的心灵来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素养;其次,要读书万卷,教学有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应该热爱阅读,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也会爱上阅读,读书能使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丰富自己的语言来带动学生;再次,还要进行广泛阅读,进行科学选择,要直面经典,要关注现代,要注重人文,要重视专业;最后还要厚积薄发,读写结合。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必要前提,写对读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进行读写结合提升自己阅读教学的能力。

2.2语文老师要依靠自己,独立深入地研究课本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靠自己来分析文本,解读文本,不要过度的依赖参考书,使自己有一定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另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与学生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语文老师应该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是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要建立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最后教师还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一定的环境,使学生爱上读书。

2.4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通过个人活动的方式,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其次,还要提高阅读的质量,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书籍进行阅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使阅读形式多种多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语文是各门学科之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的教学目标,更是各个学科进行不断深化的基础。小学教学是开发小学生思想启蒙的基础性教育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阅读是一种靠读者视觉去感知课文并能从思想上把握文章内容实质上的意义以及表达形式的认知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认知世界、发展创新性思维等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具备它本身所独有的特色,而正是这些特色使学生能够在课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得到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赋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广阔思维的海洋中把潜在的自我创新能力搬到课堂,不仅仅教给了学生认识母语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有利于坚实学生创新思维锻炼的原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制定了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①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②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③注意积累、背诵、个人情感体验、交流与合作。小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阅读将对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是新课程中一个热点问题。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总结,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技巧。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持久性不够,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可以提倡多角度阅读。读出情趣,应当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充分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发挥兴趣的作用,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三、培养怀疑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各抒己见。学习贵在对所学的东西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关键,是学生从传统的思维中学会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分析问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各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也可以使阅读教学有情有趣。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篇4

一、优选适合小学阅读的材料,增加阅读量

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应尽量贴近小学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作品之外,可以更多的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以便他们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用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实现主动阅读。如在学完《拔苗助长》之后,我提示学生,课下继续搜集有关寓言故事,把寓意讲给大家听,这样大大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量。

二、实现小学语文综合阅读,促进自主学习

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句,是教学的要旨。但这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拓展阅读,从而学会知识的迁移和链接。如在学完六年级下册《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天气的文章,利用阅读课进行交流阅读心得,通过阅读交流,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积累了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拓宽阅读渠道,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进行阅读,去阅览室阅读,去书吧阅读,无论哪种阅读途径,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最终落实到提高能力上。教师要挖掘读物的价值,借助多种参考资料,让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思想境界中去。这样使学生感悟颇深,从而燃起读书的兴趣和欲望,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48―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弄清阅读的内涵。阅读是学生以获取文本的意义为基本目的的,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立足文本,学会阅读;延伸课外,自主阅读;培养思维,鉴赏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文本,学会阅读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景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读是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读,体验语言、体验形象、体验情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深处此景”。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所以要让学生立足文本,学会阅读。

二、延伸课外,自主阅读

教师应紧扣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优化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当然,教师还要推荐《读者》《语文报》等报刊给学生,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演讲比赛等节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培养思维,逐步创新

在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性的、能产生新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确定阅读目标,培养思维能力。确定阅读目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操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在师生的互动问答中揭示文章的内在联系、结构特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知。

2.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向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对这一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应向苏轼看山一样,寻求丰富多彩的答案。

3.坚持读写结合,发展创新思维。阅读是起点、是基础,写作是目的。在积淀了丰富的材料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读写结合,适当引用,这样才能充实文章内容,营造文章的意境。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大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事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中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通过写“读书笔记”、精编“阅读小报”、召开“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感受成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篇6

其实,如果关注了这两个概念,就会发现它们的一些联系与区别,从主体上看,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而阅读教学则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从实质上看,阅读是个人接受、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在意义目的、要求任务、方法过程、价值取向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清楚地认识阅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当你听完课后,你去询问执教者或是听课教师,他们也都会感到茫然。因为这是一个很少被人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不能代替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例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集体讨论“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时,有些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的理解多达十几种,真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甚至有的是误说错解,老师要么是“听其不语”,要么是言不由衷地说些赞赏的话。透过热闹的表面现象,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一些与过去矫正过的现象:因为老师过分注重多元,只是表面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因此学生对文本有好多种理解,甚至是错误的、违背实际的,老师却加以鼓励。

当然,学生理解的地方我们固然应该尊重,但是教师的引导也不容忽视。没有了教师的引导,没有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方向的层层推进,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停留在初始理解的层面,那他们的感悟,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地在向“阅读”层面滑坡。我想,这亟待我们去关注。

二、学生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引

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导”不容忽视。如果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掌握了阅读方法,汲取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感情,可见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例如,在讨论“通过阅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时,老师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不妨这样设想:老师在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筛选、整合,概括地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求学生说得简洁明白,教师适时采取渗透概括的方法,捕捉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与阅读教学之间仅仅一步之遥,教师的解读能力和教学智慧在课改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阅读愿望有待阅读教学的激发

小学语文阅读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阅读学习;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改革中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新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逐渐被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传统式教学的影响,当代小学生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有待改进。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教学行为阻碍着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不平衡,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阅读培养经常停留在形式化,不能将训练做到实处。阅读教学也需要强调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漏洞,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乎着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许多教师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阅读短文的题目进行解答后进行统一的讲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时无法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学生在许多阅读的环节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要求学生对阅读短文进行分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当代小学语文学习中已经产生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样的教学会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带给学生更生动活泼的阅读学习体验。其次,小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较低。小学语文的教学一直处于对文字的学习中,这部分学习的内容较为枯燥,面对喜欢新奇事物的小学生,小学语文阅读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一般有教师的直接讲述为主,学生很少动脑思考,对语文阅读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因此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学习兴趣较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对学生经常展开大篇幅的讲述,对阅读短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但这样过于细致的讲解也导致了学生的疲惫情绪,学生逐渐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要。缺乏思考的学习促使了学生学习的懒惰性,只有学生真正发现自身问题,才能对自己的学习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最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较少。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对学生的讲述会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文字语言的含义。在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短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向关联性较小,尤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对与生活相关联较小的学习内容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走神。在生活中启迪学生的阅读行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处于对应试教育的教学,当代教师更主要的是强调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及固定的答题思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教育相对较少。

小学语文阅读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97―01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感阅读教学是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播与学习,更有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与渗透。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和强化,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在朗读中感悟

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无需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就会从文章的词句、人物的形象中感受到美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如《最后的姿势》一文,谭千秋老师在地震中誓死守护学生生命的形象让人敬佩和感动。笔者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并抓住描写谭老师在地震突然袭来时,简短有力的话语和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义无返顾地“拉”、“撑”和“护”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了谭老师临危不惧的无私大爱。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话,在朗读中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从饱含深情的话语和动情的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谭老师的伟大人格和无私大爱,此时无须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们已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2.在诵读中理解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仅锻炼了记忆能力,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脉络和文采等能够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受到情感意志的感染。如《詹天佑》一文中“勘测线路”这一段是要求学生掌握背诵的。学生在背诵时会从“两边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稍不小心,便有坠落深谷的危险”中深深体会到詹天佑他们勘测线路过程中沿途的地势是多么险峻;进而在同学们内心激起共鸣,他们会联想到:这是一条“争气路”,即使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克服它,把铁路修好,扬中国人的威风,给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3.在默读中思考

默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默读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在默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随时停下来进行玩味思考。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将会更为深入和透彻。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受刑后的司马迁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边读边画边想,了解到司马迁在遭受了酷刑后,他的意志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也没有气馁,而是将悲愤化作了动力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史无前例的辉煌巨著。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想到这是何等顽强的毅力啊,对于课题中的难点“发愤”一词无需多讲学生就已经明白了。

4.在略读中积累

略读,粗略地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课文的大概意思,也可以判断课文的重点是什么,要点又是什么。略读课文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文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借助略读课文教学进一步熟练掌握,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为课外自读做好准备。

当然,略读课不等于略读,略读作为一种方法,是以训练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略读能力为首要目标或基本任务。略读,也不等于不读,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他们浓厚的读书兴趣,同时,他们会产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喜欢阅读的人。

5.在精读中升华

精读,就是反复仔细地阅读,其在于深入、准确、创新地理解课文,要仔细研读,慢慢推敲,阅读速度相对而言较慢。谈到精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孩子要学会的学习内容,教育目标是指孩子要领会的教育含义,前者需要制定规划,抓住重点,后者需要有效的引导,这不是一节课所能够完成的。再者是教学内容,课堂内容很多,有重点有难点,但无论哪种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去解决,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活动的丰富性,递进性和层次性,要保证孩子能力的螺旋式进阶。

小学语文阅读篇9

一、根据个性设计教法

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不只是认知活动参与其中,还有许多个性因素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依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来设计教法,给他们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的空间,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莫高窟》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我当小导游”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关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个体的情感体验各有不同,学习的方式各有不同,所得也各有不同。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与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汇报时,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读一读,也可以用说说自己的感受……有了自由的空间,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二、依据教材适时想象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从而进入诗的意境,得到美的陶冶。想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在充满想象的境界中,也会迸射出无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造,尽情表达。

例如:在指导阅读《秋天》一课时,要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更红更娇”的秋天的太阳,“更甜更美”的秋天的空气,看到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

三、以“读”贯穿始终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通过“读”,唤醒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运用了自由读、指导读、齐读、有感情齐读等各种各样关于的“读”的训练,让朗读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读到逢蒙威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时,引导学生要用快速、紧张的语气;当读到嫦娥奔月时,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咀嚼文章内容,想象“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所表现的意境美。让学生在朗读中以声传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把词语、课文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四、配乐欣赏韵文

在苏教版的诸多文章中,有许多韵文。因此,我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常选择一些音乐,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音乐的情感性质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大海中永生》缅怀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课文中庄严肃穆、悲痛的情绪却又很难用画面去表现,音乐便显示了它神奇的力量。凭借音乐的渲染,学生似乎能够感受到亿万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敬仰和热情歌颂。

小学语文阅读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形成;世界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看书,看好书的形式越来越多。因为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有助于语言的积累,锻炼学生使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一)课外阅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因为对于很多爱看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书籍中找到,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已有的概念弄明白,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课外书籍读的越多,那么掌握知识就会越快,这样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问题也可以非常容易明白,做家庭作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说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候没有受到英雄人物的生活和战争方面的书籍影响,没有被书中的英雄的精神感染,可以说他们就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为学生创造交谈,让他们找到能为之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籍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般来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领会、理解和记忆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当内容形式多样化,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还没有理解,但是另一项内容就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脑力劳动遇到的困难较多,就需要多阅读各个方面的书籍,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

(一)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明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没有进展,仍然只是星星点点,没有系统的安排和考虑。究其原因可以知道,因为不少教师将课外阅读看的没有那么重要,甚至觉得课外阅读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一天不读就不受影响,可今天读也可明天读,选择起来比较自由。但是这种教育教学观念是不牢固,也是不正确的。

(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足

很多教师还是习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然后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觉得这是正事。一旦学生看起课外书,就会感觉那是分外事,在看与学习无关的闲书。这种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甚至学生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教师都不会过问,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看书,其意义和作用得不到明显的体现。

(三)对课外阅读的评价缺失

对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都会有一定的意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是一种形式,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存在缺失,同时也存在相应的评价和检查,这样的激励监控机制也没有。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对策

(一)重新认识阅读,把握正确的目标

为了能让学生重新认识阅读,应该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阅读规律,但是形式要变,鼓励要多。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猜测文章的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他段落,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激情表演等方式进行阅读,通过小游戏感受阅读的其乐无穷。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将其作为整个学习生活的部分。同时学校要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籍,发挥网络阅读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有效地利用一切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的习惯。并且,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有机会地读书。这些习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会逐渐形成,并且教师和家长要做好监督,时常提醒。

(二)指导学生经典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首先,要精选读物,让学生享受经典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学段的情况,推荐不同的书籍。由于学生的年龄、性格的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高年级的学生喜欢传奇和惊险的小说。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读物包括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还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读物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其次,在读法上教师还可以作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随时记忆,写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都能进行。比如,在文章紧要处勾画,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等。还可以写摘录式的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效果绝对不能放手不管。因为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比如,在赏析交流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行为,可以阻止学生开展赏析交流,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还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代表,学生会比较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感。还可以在成果展览中评价。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读书的热情。比如,让学生学会背书,写读后感,会背古诗等。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者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