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十篇

时间:2023-03-27 20:18:52

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篇1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二、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附图{图})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

(附图{图})引导幼儿看哪幅画最稳定,告诉幼儿1,2,3,4画得太分散,而且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教师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幼儿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越多越好。再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组成小鸡,长方形组成小鸡的房子。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绘画,教师稍加指点,幼儿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幼儿绘画篇2

一、多种方法提高绘画技能

1、联想创意法。为了让幼儿心中有想法,笔下有形象,我们进行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训练幼儿下笔有“神”。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各种人物、动植物形象跃然纸上。如:变圆、变椭圆、变三角形游戏,幼儿用画笔在已有圆圈上添画,变换出太阳、饼干、烧饼、小娃娃。在已有的椭圆形上添画,变换出大肥猪、小乌龟、小兔等形象。又如:拓印活动:用手指点画,各种树叶拼画,手掌拓印变换出大公鸡、树叶、螃蟹等,丰富了绘画各种素材。

2、拼图辅助构图法。将零乱的绘画素材变成一幅主题突出的画,需要幼儿学会构图,具有构图能力。首先开展各种摆放拼搭游戏。利用几何塑料玩具让幼儿在白纸上摆放拼出花、太阳、房子、高山。开展棒棒圆片变小人活动,让幼儿摆放出人物的各种动作形态。将人物生活类的、运动类的动作造型组合摆放在白纸上,形成完整的主题突出的图画,逐渐养成构图意识。

其次利用折纸形式,学会简单的构图布局。在绘画中,我们利用折纸的方法,在白纸上折叠出各种虚线,预设好画面的布局,幼儿在画画时逐渐掌握到,纸的下方三分之一折叠的虚线处是要变成绿色的草地,纸的上方三分之一处折叠的虚线处是天空、蓝天白云,纸的中间可以画出人物情景。当幼儿有初步的布局意识后,我们鼓励幼儿不能一味模仿老师画画,简单布局,而是根据自己画面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画面。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形成一定的构图能力。

二、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画面内容

1、故事添画法。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创意画面的后援。幼儿熟悉掌握画点、线、圆、动植物基本外形的绘画技能后,我们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画面的情景内容,使得画面丰富饱满,有童趣。同时我们和幼儿一起参与“图书节”、开展故事会、参加故事情节表演、提线木偶表演等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将所看的书的故事情节和对人物角色造型的理解,演绎到幼儿的画面中去。通过幼儿的眼睛心灵,将活动中的快乐迁移过渡到画面内容的设计中去,展现到画面中去。

2、大胆用色法。幼儿对颜色认识有一段的认识过程,起初幼儿画画只是单纯的玩笔,摆弄笔,有的幼儿甚至将笔接龙拼成长长的笔。接着幼儿开始学着用单色笔涂满一张纸。到了中班,幼儿开始对色彩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告诉幼儿,每个盒子里有24种颜色,鼓励幼儿把自己认识和喜欢的颜色大胆用起来。接着告诉幼儿实物和颜色要相配,让幼儿知道红的花、绿的草、蓝的天。最后教给幼儿用色的方法如:涂色法,让幼儿知道涂色均匀;渐变法,让幼儿知道颜色可以由浅入深;对比法,让幼儿知道红和绿、蓝和黄、黑和白的对比关系,通过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让画面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渲染画面,释放表达幼儿的情感,增强画面的丰富和童趣感。

三、注重“三心”,增强绘画信心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那种状况,如:刚刚宣布开始画画,有些急躁的幼儿就将画送过来,画面上的娃娃经常没有头发,没有背景。或者有的幼儿耐心不足,将画好的画,在最后送画时将颜色全部圈黑,送交给老师。面对这些状况,老师们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首先要保证绘画时间,保证绘画安静的氛围,让幼儿尽快进入绘画的状态。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它包括绘画常规和绘画时的“三心”养成问题,而许多老师讲究常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忽略培养“三心”教育的问题。“三心”就是“静心”、“耐心”、“用心”,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能静下心来观察,耐心细致地画完每一笔,用心回忆生活经验,理解绘画主题,用心去创新,画面情节会丰富有趣。

四、多种渠道提高绘画品质

班级开展每天一练,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每天在家进行练习。和父母到户外写生,在写实中积累素材,增加对生活和绘画的理解。鼓励幼儿去看各种画展,提高审美能力。开设假期画展,幼儿在假期中可以将学会的画,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画笔写意写实的方法绘画出来,将生活中的真实用画卷展现出来。

幼儿绘画篇3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语言。儿童画并不仅是一幅画,还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于三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困难,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然而,正是这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我想,首先应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欲望,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开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一切都很陌生,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笔宝宝跳舞》,向幼儿介绍笔宝宝住在盒子里,它们每天都要到纸上来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励幼儿在纸上涂鸦,教师用提示的方式"笔宝宝会不会跳圆圈舞呢?再跳一个方块舞好吗?启发幼儿画出图形。又如在进行横竖线交叉画网格这一技能的学习时,本学期活动"抓住大灰狼"的游戏情境,用网网住大灰狼,幼儿积极参与,并且能兴致勃勃跟随教师一起来观察网,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轻而易举地为横竖线交叉画网格奠定了物象基础。为了使幼儿绘画活动更直观,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还经常采用把纸剪成大树的形状,启发幼儿在上面画上大苹果;或者剪个纸盘,启发幼儿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等等。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激发幼儿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可以经常给幼儿一点小小的奖励,如:贴个小红花等,每当幼儿得到奖励时,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一番,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了信心,这样经常得到奖励,渐渐地,幼儿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初步的兴趣。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采用游戏的方法。(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让幼儿涂色。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小泡泡。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我觉得刚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 "添画、吹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帮助。比如:在绘画《毛毛虫》时,许家荣小朋友平时聪明伶俐,画得很快,然而毛毛虫的身体却总是画成三角形,他几乎生气了,说自己不会画,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你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他仔细看了看别人的画,悄悄地走到我身边说:"李老师,我慢慢地画,毛毛虫的身体就圆了。"说完后开心的笑了。

幼儿绘画篇4

[关键词]幼儿 绘画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205-01

目前,幼儿绘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1)以简笔画、临摹画代替儿童画的教,而忽略了幼儿自身体。成人指导过多,使幼儿机械地接受简笔画,妨碍幼儿思维的主动发展,其创造性和个性难以充分发挥。(2)让幼儿自由任意地涂画,使幼儿不能很好地吸取人类已有的经验,因而表现能力迟迟得不到发展。这些教育方法容易使幼儿绘画形象概念化,画面单调生硬,使儿童画的发展陷入一个狭窄、闭塞的空间。

针对以上现象,合理而科学的幼儿绘画活动教法的探索与研究就势在必行。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摸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谈点初浅看法。

1.首先要明确儿童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幼儿创造力是教学目的

在幼儿用幼稚的线条,五彩的颜色拼接似像的图画,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企鹅、这是松树、这是大海……”大人们才明白。这就是幼儿绘画中的气韵,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幼儿画中生动的“气韵”。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中便可以显示出来。

2.运用鼓励的原则,启发和诱导幼儿大胆绘画,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幼儿绘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教材,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本身情绪影响,我们就要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动机,更要善用肢体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幽默的口气、游戏的技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勇敢地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引发幼儿的内在冲动,并表达出幼儿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增强自信心、独立性。

3.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丰富表象的储存。通过借鉴和欣赏,提高幼儿多方位、多层次的艺术修养

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激励是幼儿绘画主要外界条件,心灵的大门。因此,所画东西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而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直接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造条件,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大自然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童话、神话、听音乐、看展览、看录像、自制面具、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中。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存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

借鉴和欣赏是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对不同画种、不同技法的作品进行临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是机械地重复别人的东西,而是幼儿自己特点的充分表现,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才是最重要的。

4.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技能,特别是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绘画基本技能的结构,是一个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与眼、手操作的协调系统,它包括幼儿手的动作,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掌握与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等的认识,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智力的门户、表现的前提,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其次指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如观察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再次指导幼儿有步骤地观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教给幼儿观察的顺序;最后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使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并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幼儿有其独特的造型能力,教师可多教如何构图和调色方法,以提高其创作能力。

5.改变给幼儿一纸一笔的做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在的绘画活动往往只给幼儿一纸一笔,无法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教给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方法,如竹签、棉团、色纸等,运用喷、洒、印、拓、吹等多种技能,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肯定幼儿独特的潜能,鼓励多方式的绘画创新方法,让幼儿带着喜好的情绪,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使幼儿学习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采取游戏的形式,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幼儿绘画篇5

界定民间美术植根于乡土,来源于人民大众。刘忠红在《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一书中对其有更明确的阐释:“民间美术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生活与审美结合的文化艺术,被鲁迅先生称作‘生产者的艺术’。”民间绘画是民间美术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独立性的绘画样式,如年画、扇面画;二是附属性的装饰图案,如剪纸纹样、风筝、脸谱、泥塑、刺绣等。

二、民间绘画理论特征

民间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应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从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可以看出民间绘画具有内容多样、色彩丰富、构图简洁的特点。

1、内容上———趋利避害、求吉纳祥民间绘画流传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容囊括了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等多个方面,蕴含着浓厚的乡韵、乡风、乡情,且多运用谐音、象征等手法,通过典故、寓言故事,来表达吉祥、喜庆、教化的意味。如剪纸和刺绣图案中常借鉴的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桃、竹、鱼、莲、牡丹、喜鹊等,几种吉祥物象并置又会组合出如五福捧寿、三羊开泰、年年有余、金玉满堂、喜报三元等吉祥寓意。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吉祥意味,与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趋向息息相关。不仅如此,中国人民融合了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作品体现出意味深长、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特点。

2、色彩上———色块丰富、自由奔放世间的色彩纷繁多样,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炼,总结出了“五色论”———青、赤、黄、黑、白。民间绘画中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论息息相关。首先,民间绘画的色彩多为红、黄、蓝、绿这样的饱和色,色彩纯度高,色块单纯艳丽、鲜明饱满,这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充满着喜庆吉祥的韵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间绘画多运用色彩对比,如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现代色彩理论指出,红与绿,黄与紫是互补色,互补色并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更显艳丽;再者,民间绘画用色也会注重色块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将一种颜色设为主体色彩基调,其他颜色的小面积色块起反衬和装饰的作用。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黑红搭配,在脸谱、春联中经常会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原始美感,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3、构图上———画面饱满、散点透视中国民间绘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与西方“焦点透视”相对应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视点可以自由游动,画面饱满,这在民间年画中多有体现;二是具有中国装饰绘画构图特点,如剪纸纹样中的太极式构图。

三、民间绘画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建议

1、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2、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民间绘画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再者,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再进一步揭示民间绘画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

幼儿绘画篇6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未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未重视绘画活动的创造性环节

教师采用固定模式,提供的范例只是模仿的样本,幼儿不需经过创造,只需模仿事例便可以直接地取得艺术效果。教师的示范只是展示了创作的动作过程,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样本来获得成果,与现有的指导方法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体系。当这种教育形式被摒弃时,大多数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不能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未能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激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

2.美术活动中,缺乏对孩子交流的情感反应

教学中采用固定的模式,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着重于作品的完成,缺乏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作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看重画的过程,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并通过画面使幼儿认知、感情等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有一节中班会话教学活动,绘画教师通过设置某种情境,出示一幅热带鱼的范画(热带鱼有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组成),教师讲解示范后,幼儿悄无声息地照着示范画作画,其画面的构图、热带鱼的造型与色彩均与教师的示范图雷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未能主动地参与,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式样,机械地模仿而已。

3.以成人的眼光、框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大而化之,这样就不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并且教师只对少部分幼儿的作品给予表扬,挫伤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因而使幼儿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作品丧失信心。

二、在绘画中培养幼儿想像力的方法

1.家庭绘画教育方面

(1)肯定幼儿的绘画行为。自幼儿能抓得起笔时,幼儿就开始了“艺术”创作。这时候儿童的画虽然毫无章法,但也毫不节制。如果家里有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家里就必定被画得一塌糊涂。一般家长很难理解此时地乱涂乱画对儿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仅从“惜物”和“整洁”的角度出发,要求幼儿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涂画。其实,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绘画反映了儿童自己的思想、情趣、爱好以及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幼儿的绘画,认识到蕴藏在“乱七八糟”的涂鸦中的教育价值,肯定幼儿的绘画行为。

(2)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平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比如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纸,等等。要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来体验画画的乐趣和色彩的缤纷多彩。除了提供材料支持外,参与幼儿的绘画过程也是有力的支持。家长参与作画过程,不是要替代幼儿画画,也不是教幼儿画画,而是要通过开放性地提问启迪幼儿的思维,引导孩子观察。家长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美术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增长儿童的见闻。

(3)耐心“倾听”幼儿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作品都是极其抽象的,成人很难直接看出孩子到底画了什么。如果儿童画上的物体的形象清晰,容易识别,家长就对儿童的画大大褒扬;相反,如果儿童的画模糊难辨,家长就会说:“画的什么呀?看不懂。”家长这样仅仅从画的表面来评价幼儿的画好还是不好是不可行的。其实,儿童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仔细倾听儿童的画,将会发现在那一片混沌之后有着多彩的世界。

(4)及时与幼儿教师沟通。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沟通,既是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表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就儿童绘画方面的一些问题询问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家长在和教师的沟通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冲突,引发更多的思考,可以更好地在家庭中给幼儿的绘画以帮助。

2.幼儿园绘画教学方面

(1)教幼儿多观察美好的事物,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简化教师示范环节。首先,要放开幼儿的手脚,让幼儿直接去认识客观世界。因为绘画活动是一种以观察为基础的艺术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带幼儿广泛观察各种不同的事物,大到周围环境,如山水、树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小到一只蜜蜂、一棵小草等,都应成为幼儿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认识各种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色彩,积累起丰富的表象,教师在技巧上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就可以把各种美好的体验、美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在意愿画“春天的树”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画树上开满了花,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有的幼儿画柳枝垂入小河,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有的幼儿画大树发芽了,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有的幼儿画了一棵大树,几个孩子在树下高高兴兴做游戏……画面生动活泼,幼儿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其次,不要给幼儿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让幼儿借助已获得的技能去独立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比如画“鸡”,表现鸡的身体可以用三角形,也可以用蛋形、半圆形,还可以有各种变形。鸡的动态又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吃食,有的捉虫,有的相互打斗。如果教师只用一种模式给幼儿演示,幼儿脑海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种模式,画出的鸡的形象和动态必然会“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很显然,这种做法(下转第207页)(上接第205页)阻塞了幼儿绘画的思路和想像力。

(2)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绘画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绘画教学中,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非常重要,它可以激发幼儿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要鼓励幼儿以独具个性的方式,创造性地体现绘画内容,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并给幼儿必要的技能技巧上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潜能。如在一次添画活动中,教师先教幼儿折小狗,然后要求幼儿将折好的小狗贴在画纸上,再添画上有关情节,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添画、讲述,每一幅画面、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回味无穷的童趣。假如硬性地让幼儿照教师设计好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必然收不到上述效果,反而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失去最可贵的天真与稚气。所以,只有给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绘画气氛,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力。

幼儿绘画篇7

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课件-桃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

2、出示花苞图

提问:这会是谁的花苞呢?

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

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

教师: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

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

教师: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

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

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2、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启发幼儿印画的技巧

(颜料盘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我的桃花朵朵红)。

3、画好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小蝴蝶贴到桃花上,让蝴蝶飞来采花蜜。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么,那边还有很多小桃树都不高兴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开满一树的桃花,引来小蝴蝶采花粉呢。

五、幼儿操作印画。

1、观察桌上的用品,教师提出点画要求。

(手指上的颜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2、知道手指点画桃花,先将食指沾上颜料,在轻轻地按在桃树枝上,点画时先找好位置,再轻轻按下去,颜料不能太多。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利用儿歌表现出大小不同的桃花。

5、可以根据需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小草等与春天相关的内容。

六、体验成功乐趣。

1、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讲评。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

2、让幼儿在欣赏各种不同形式名字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设计一幅名字画。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创作。

活动准备:

1、艺术签名、范例:教师的名字设计的名字画作品。

2、人手一份黑色记号笔、8开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参观画展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展出的各种民间花鸟名字画、艺术签名,并总结名字画的特点:这些奇特的画都是用人的名字画成的。)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画展呀?里面有许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样的画呢。

想不想跟随老师去参观一下神奇的画展呢?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画展作品。)

在这些画里都藏着秘密呢,你能找到它吗?

2、教师: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名字中包含着长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访问调查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名字的意义。)

1、你们有没有名字,你叫什么名字呢?(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2、我们的名字都很特别,昨天我们调查过了,大人为什么给我们起这个名字?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幼儿相互交流)

3、刚才,你们已经和好朋友交流过了你名字的意义,现在有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呢。(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回答)

4、原来呀,我们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福、愿望以及深深的爱呀!(教师点出名字的含义)

三、介绍名字画,及其创作要求。

出示范例作品,向幼儿介绍名字画的创作要求:根据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进行装饰设计。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一幅画,老师的画里有些什么?(出示教师的范例作品,幼儿自由讲述)

2、我叫“黄爱琴”,“黄”看起来像一块田,黄又是黄颜色的黄,使我想到了春天里有黄的迎春花,油菜花,等;长辈们给我取名“爱”,希望我美丽可爱,有爱心;琴是弹琴的琴,琴声会发出许多小音符。我是根据名字的形状和意义装扮自己的名字的,你们瞧,这就变成了一幅名字画!(教师结合范例讲解创作要求)

3、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变成有趣的画,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名字呢?找个朋友去说一说吧。(幼儿讨论交流,并知道名字要写得大些才显得画面饱满生动。)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作画材料以及作画场地。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卡纸颜色,进行创作。(播放《百家姓》音乐)

3、教师指导:根据名字的字型和含义,大胆、夸张地进行装饰。

五、展示作品、幼儿交流。

幼儿绘画篇8

【关键词】示范画 幼儿 创造力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0-01

绘画是幼儿的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它展现了幼儿头脑中的世界,是具有情感和活力的。示范性的绘画作品,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画来指导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头脑中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

一 用示范画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主要受其情感动力因素影响。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调动幼儿探究发现的积极性,使其感受美,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进行有意识地绘画创造。如可以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想象性的示范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如在大班教学中采用想象添画。笔者先出示几幅范作让幼儿们欣赏,并请他们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笔者就开始示范画法。完成示范画作品后,笔者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根据自己的想象示范添画,画了几笔,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就有模有样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接着,笔者再启发,这名幼儿想到了“龟兔赛跑”。于是,笔者就引导大家一边回忆龟兔赛跑的故事,一边指导幼儿在画面上添笔:一棵高大的树,一只睡觉的小白兔……其他幼儿看了也都跃跃欲试。这种作画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容易操作,加上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画活动中,画出了“刺猬采苹果”、“大象浇水”、“小鸟捉虫”等生动的画面,并且还为自己的画编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 用示范画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创作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当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常常是让幼儿临摹示范画,最后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并把幼儿绘画当成临摹绘画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一个班里的孩子作品雷同,毫无个性和特点。因此,不能用教师的结论去将幼儿思维定向化,而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一种平等、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欣赏示范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发挥幼儿不同的个性。

如在教学大班幼儿“我爱秋天”这个绘画主题内容时,由于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的音乐、语言、科学等知识,对秋天已经有丰富的认识。笔者就先让幼儿欣赏示范画作品《丰收》,再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讲讲自己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交流中,幼儿们说出各自眼中的秋天,接着,笔者再组织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这样,各式各样的秋天作品就展现出来了。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使用示范画时,要时刻注意示范画只是幼儿创作的辅助工具,只是一种启迪,而不是一种条框限制、一种模式。

三 用示范画带动创造能力

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能使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示范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想象,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如小班初期的幼儿们绘画圆形,虽然圆形的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现很多种物体,可以借此来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思维。笔者首先出示多张不同的圆形物体示范画,接着向幼儿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给他们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幼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笔者就鼓励他们画下来。这样,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各种圆形就精彩呈现了。

四 用示范画增强表达能力

绘画和语言是幼儿童心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将绘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让他们用笔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语言描述绘画作品。而在绘画教学中,最好的范画应是来自幼儿的,在幼儿作品中挖掘示范画,发现幼儿画面中的闪光点。

在教学大班幼儿时,笔者经常在幼儿中找出精彩作品,把它们作为幼儿示范画,先让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再组织幼儿进行欣赏和交流,接着要求他们说说:“你觉得这幅画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改进一下会更好?”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学会了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用语言表达绘画作品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示范画,而使示范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有效、科学、巧妙地运用示范画,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地想象和尝试,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作品,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篇9

【关键词】绘画日记;“说写”能力

一句话引出的思考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幼儿的书写与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将绘画和书写结合起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说他们早期的书写就是一种绘画。那我们要如何利用绘画,来培养幼儿的说写能力?我想到了用绘画日记的形式,在指导过程中将绘画知识技能渗透进去,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前书写技能。并通过幼儿对绘画内容的口述,让幼儿有了很多说的机会,即培养了孩子的前阅读技能。

具体指导策略:

一、创设绘画日记的环境,做好画日记的准备

(一)精神环境

(1)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幼儿在较安静的环境中能够活跃思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幼儿在受压抑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画日记画的愿望,即使画了,也不能画出一天中所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而也失去了画日记的意义。

(2)做好家长工作, 100﹪的鼓励和支持幼儿。有了她们的鼓励和支持,幼儿更有信心做好一件事,才能坚持下去。

(二)物质环境

(1)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举例来说,带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可以去爬山、旅游、动物园、游泳……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做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2)教师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技能。要先引导幼儿用符号、标记等来表示一些简单的事物,为幼儿画日记画做好准备工作。

(3)提供能引起孩子内心共鸣的图画书、图片。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3)为幼儿提供丰富作画的材料。包括桌椅,作画空间,作画的纸,作画的笔等。

二、绘画日记的具体流程

(一)确立绘画日记的内容

1.幼儿说——从生活中寻找绘画日记的内容

可以是幼儿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思所想,没有局限性,比如活动中学过的诗歌,故事;幼儿园发生的事;家里发生的事情;心里所想的内容等。不要求说得很多,甚至是一句话,只要敢于表达就应该肯定。

指导要点:能说清楚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干什么就好了。对小中班幼儿的要求可低点。

2.幼儿画——记录重点内容

我们对幼儿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鼓励幼儿“原生态”的绘画,表达方式自由,无拘无束,幼儿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指导要点:要求幼儿把当天所经历的最感兴趣的画下来。

(二)帮助完善日记内容

1.幼儿再说——口语表达

日记初步完成后,幼儿依据自己日记画再现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口语表达。有了日记画的情境,孩子们便有话可说了。在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幼儿“说”的能力。

2.成人添“画”——完善日记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作画能力都还有限,天真稚气的想法有时只能表达一部分或无法表达。这时就需要再次述说日记内容,家长或教师在充分掌握幼儿日记画的主要内容后,帮助幼儿补充文字等,完善日记画。这样以来,绘画日记变得更完善,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组织评价沙龙,养成画日记的良好习惯

幼儿的“作品”需要肯定和鼓励。每次绘画日记创作完成后,尽可能将幼儿的成果展示和评价。同时,抓住典型,让孩子将自己的绘画日记展示给每一个幼儿。

评价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玩具或学习用品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激发幼儿的画日记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说写”能力。并养成画日记的良好习惯。

实践成果:

1.最初的困惑。

一开始有部分孩子不会画画,中班的某幼儿诺大的一张纸只画了小小的潦草的圆圈,没写一句话。经了解,家长觉得画日记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用引导,而有的家长也带孩子外出游玩了,到处看了,回家以后孩子还是说不会画,我认为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耐心不够,二是引导孩子观察方法的问题。实际上,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马上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画日记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作画的兴趣,更能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能力。效果还不错,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

2.初步的效果总结

(1)幼儿作画取材广泛。有静物,动物,人物,花草,想象等等。大部分幼儿的日记画得很漂亮,构图丰满,色彩鲜艳,文字说明恰当。作画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2)通过这种“绘画日记”的途径,培养了幼儿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养成幼儿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的良好习惯,积累绘画创作素材,锻炼绘画能力和口述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说写”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美术;绘画情感

引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叫什么,幼儿就画什么。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评判成为衡量幼儿绘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幼儿美术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心中美的事物,慢慢理解美的含义。

1.绘画情感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1绘画情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每位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因此其所具备的情感也不一样,所绘画出的作品自然也不一样。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情感是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会将认为重要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画的比较大,在整个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也最多。例如,在画“我的妈妈”时,有的幼儿认为妈妈的卷发很好看,就会在“妈妈”的头上画上满满的卷发,有的幼儿觉得妈妈的眼睛很漂亮,就会将妈妈的眼镜画的很大。这样的画法虽然夸张,但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看法与想象。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正是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绘画的。

1.2绘画情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美国著名心理艺术心理学家加登那曾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道:“艺术作品大致就是知觉、感受、制作三个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而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为[1]。”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感受,才能对其进行绘画。由此可见,绘画情感是幼儿绘画的整个基础,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更好的描绘世界。如当教师放一个苹果在桌上,让幼儿进行绘画。有的幼儿会将苹果涂上满满的红色,因为在他的感知中,红色的苹果才是好吃的。有的会将给苹果画上一个笑脸,因为苹果会让他想起笑脸。

2.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的措施

2.1重视颜色对幼儿绘画情感的影响。经过观察发现,幼儿通常不会对物体固有的颜色所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上色[2]。如当幼儿心情不好,或者生气沮丧的时候,多会用黑色及深蓝色这一类较为深沉的颜色。当幼儿开心时,就会用一些比较亮的颜色进行绘画,而且还会适当的加上太阳、小鸟等。因此教师要始终帮助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行绘画,让幼儿逐渐喜欢上绘画,爱上美术。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包括我们居住的房子、马路上的汽车还有身边同学朋友的表情。帮助幼儿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更好的感知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野外踏青时,让幼儿在野外画上自己所看到的最喜欢的事物,锻炼幼儿独自观察、发挥想象、动手绘画的能力。

2.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自身的绘画能力有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多鼓励幼儿,对有进步的幼儿有给予肯定与表扬,表扬时不要过于笼统,要具体指出幼儿进步的地方。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最初,家长可以告诉幼儿,美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你的绘画来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可以给幼儿一张白纸,让幼儿随意的画画。家长与教师在根据幼儿画画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指导,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作兴趣或表达兴趣。

2.3将幼儿的作品保留下来。幼儿的每一幅画都表示了他当时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与感受,可以说是幼儿自身经历的一个记录[3]。但年幼的幼儿没有保存自己喜欢东西的习惯,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将幼儿的画的好的作品保留下来。这样不仅是一种珍藏方式,也是可以激发幼儿绘画情感与绘画兴趣的方式。当一段时间过后,幼儿通过观赏自己的作品时,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有哪些地方是有进步的。

2.4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绘画技巧。在幼儿的世界中,绘画是一种表感与看法的方式,不是模仿也不需要考试或竞争。教师与家长要更加重视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绘画的技巧与绘画的质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给幼儿提供示范,不要对幼儿的绘画制定统一的标准,不要桎梏住幼儿的创造力,要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世界,扩散他们的思维。如此才能让幼儿逐渐养成绘画的习惯、保持绘画的渴望[4]。

2.5教师与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幼儿对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作品是教师与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内心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当时的感受。所以,在幼儿绘画完毕后,家长和教师要多于幼儿沟通,做孩子的倾听者,听他们讲诉他们画了什么,为什么会画这个。

3结论

幼儿对语言的使用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时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让绘画成为幼儿表达自我感受与感情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培养幼儿观察世界的能力,重视幼儿累积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才能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

参看文献:

[1]黄佩营.美术教育中幼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4,08(36):148.

[2]陈亚西.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31):35-36.

[3]李群.论幼儿绘画兴趣的再培养[J].长三角(教育),2012,05(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