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感悟十篇

时间:2023-12-04 18:02:14

家校合作的感悟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1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三层次 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06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04年9月——2006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05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2

2、孩子在这一学期,总体来说比以前有长足进步,明确了奋斗目标,看到了发展期望,有了健康向上的心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

3、你要领悟并领悟独立自强,领悟方面要领悟并领悟运用工作不依靠别人,目标性更强,时刻安排好。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发挥你的优势,争取在下个学期取得好成绩。加油。

4、有些任性,做事拖拉,领悟拈轻怕重,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5、从开学到此刻短短几个月时刻,你各方面的进步是家长有目共睹的,平常父亲母亲都很忙,没有时刻照顾你,这是咱们觉得对你最亏欠的,能够有此刻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平日里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期望你继续发奋,取得更大的进步!

6、光阴似箭,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即将面临中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7、你是个可爱文静多才多艺的小姑娘,领悟自觉,成绩优秀。你的字也得十分棒,但胆子很小,上课要大胆回答,期望你在下学期的领悟和以前一样棒。

8、这个暑假你长大了很多,懂得了自觉领悟,能合理安排时刻,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期望你制定计划后能坚持并严格执行,那样你的暑假生活会更精彩。

9、雅欣是个懂事的孩子,深受大家的喜爱。在那里十分感谢老师们一学期来无私地奉献关爱和辛勤地教导,坚信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发奋下,咱们翰林小学和翰林娃务必会共同成长,务必会越来越棒!

10、在新的一年里,望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作为家长也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咱们共同发奋使学生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多谢。

11、领悟态度端正了,领悟成绩务必会提高。今年,咱们家长很高兴看到孩子这一可喜的变化: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对领悟感兴趣了,能主动领悟了……咱们有信心,就这样发奋下去,务必是领悟最棒的!

12、翔翔钟爱上学,钟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作为家长咱们很欣慰。期望翔翔在以后的领悟中能提高做作业的速度,继续持续好的品质,十分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忙!

13、你在这个暑假进步了很多,父亲母亲为你感到骄傲,尤其要提到的是在这个暑假更懂得体贴父亲母亲了,每一天下班回家,你总是为咱们准备好拖鞋,晾好开水,真的多谢你,虽然你说这些都是小事,但在父亲母亲眼里,这是大事,说明你长大了,懂得爱了,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更加会得到别人的爱,开学了,祝愿你能够获得更多,天天愉悦。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3

一、要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自觉,靠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教给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凭自己较丰厚的语文素养去引导和激发学生旺盛而持久的学习情趣,凭自己的学习经验去陶冶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正因为如此,要学生去联系生活活学语文,教师就得煞费苦心甚至可以说是苦心孤诣地去诱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1.要从感性的角度去引导。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认知阶段,他们最容易被新、奇、异、美的事物感动。语文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一点,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新求异思维,从存在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事、物,情、景、理入手,引导他们感悟生活,领悟其中的奥妙,就很容易激发他们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每年的第一次寒冷、第一次酷热、第一次最强烈的台风,久晴后的第一场雨,久雨后的第一次天晴,等等,都是语文学习的好材料。语文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这些“第一次”,然后作文。如果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立竿见影的提高,就要马上采取读例文、出小报、推荐投稿等激励措施,巩固成果;用开感悟、体验会等形式给有收获的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让他们谈切身体会。这样做,其他学生定能从这些“榜样”“模范”们的事例中,深刻感悟到生活与语文关系之密切,找到学习的捷径。

2.课文教学要教给学生联系生活“活”学语文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教学,虽然我们不一定从文学的角度去鉴赏,但只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理解分析,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或者说学而多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文教育界就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展开过教学大讨论,认为“少慢差费”是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会“少慢差费”呢?学术界没形成共识,但教学离开学生的认知水平、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是主要原因之一。新教材跟旧教材相比,无论是课文,还是综合性学习,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我们的教学就更有理由引导学生去感受教材所赋予的生活魅力。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中的广告词学习,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整理各类商业广告,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分类品评广告遣词用语的形式、技巧和手法,我们只需作点拨式的讲解,学生即可体会广告词与语文、商品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其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又譬如学鲁迅的《风筝》,我们可以边教课文边让学生联系实践,说或写童年时期类似的生活经历;也可以谈谈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学学主题的提炼方法,等等。学朱自清的《春》,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对春草、春树、春花、春雨的感受、体验,去“悟”作家描写这类事物的角度和技法,从对比中找到可资学习借鉴的绝妙之处,反省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的不足之处、语言储备的贫乏之处,写作技法的蹩脚之处等。这样做,课文教学的“例子”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学生观察、体验和加工生活的能力才能显著提高。

3.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写作范例,去感化学生“活”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名作家的创作经验虽然魅力无穷,但学生往往觉得太高深、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及,容易产生可“登堂”却不能“入室”的心理障碍。语文老师本身的创作实例或下水作文最具吸引力、感染力,最有说服力,因为教师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感受同一生活,并把它诉诸文字。这样的写作实例,既能让学生对老师的写作指导心悦诚服,又能使他们觉得文学创作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收到激励他们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多下功夫积累语言材料,多花时间饶有兴味写作的效果。这方面,笔者有较深刻的体会。2008年,笔者在学校开设了“古代诗歌鉴赏和写作专题”研究课。“神六”发射升空那天,辅导课刚好上完古代格律诗的鉴赏和写作,笔者便要求学生仔细观看电视台直播“神六”发射、运行及返回的新闻,并对学生说老师要和他们一起写作格律诗。第二天上语文课时,笔者把自己连夜赶写的《七律・贺“神六”》作为教学素材,把自己酝酿诗的过程和感受详细讲给学生听,把写作时字词的推敲和斟酌过程加以剖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明白诗歌写作确有奥秘:一定要对写作对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但并不神秘,只要留心写作对象,具备一定的语文修养,谁都可以成为诗人。教师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把自己的写作体会作为教学素材,比讲授课文更能激发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学习主要靠学生自觉,靠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教给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凭自己较丰厚的语文素养去激发学生旺盛而持久的学习情趣,凭自己的学习经验去陶冶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同样要注重方法和技巧指导。

1.要教会学生用感觉器官去细心观察体验生活。

这是教师一提,学生就懂,卑之无甚高论的问题。但我们的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时却常常被忽视,非教师启发不可。笔者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只停留在能识别文章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描法,而不太懂这些描写是用什么感觉器官感受到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用一堂课的时间,既教他们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也教他们怎样用各种感觉器官多角度去感受同一事物,并以课堂及周边环境作为实例,让他们去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后面的课文,如《生命,生命》、《春》、《济南的冬天》等,只要一点,学生就明白了;要他们写自己的生活,不少学生能把真实、具体的感受从多个角度用文字描述出来。由此可见,方法和技巧指导很重要。

2.要启发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感悟课文。

我们都知道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因为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比一般人强,“在一些平常事物上却能发现那些闪光发亮的东西,能够代表一个人最特出的性格”。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非引导他们用心“悟”不可。这种“悟”包括从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文章中“悟”――读别人的文章,其实是在“悟”别人的生活;“悟”自己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在用“心”写文章。正因为如此,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感悟课文的方法――用“心”去“悟”。为了让学生学会“悟”,笔者上过一次以“树与人”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课。我校是百年老校,校园树种繁多,姿态各异: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有的如雍容典雅的贵妇人;有的似彬彬有礼的谦恭君子,有的是桀骜不驯的猛张飞,有的像纤细柔软弱的病西施……其中艺术馆和饭堂一带的树尤其有特色,但学生往往视而不见,见其形而不知其神,不能发掘“树”的人格魅力。于是笔者把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索月球奥秘”改为“树与人”,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艺术馆和饭堂前观察、体验树,希望他们能“悟”到树的人格。笔者要求学生:①认真细致观察各类树的形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去“悟”树的“形”与“神”;②用比较法“悟”出树的“形”“神”跟人的“形”“神”的相同相通或相异之处;③把观察思考写成文章;④观察过程中有疑问可以讨论,有疑惑可以问老师。整堂课,学生情趣盎然,思维活跃,想象力、思维力并不比笔者逊色。部分学生的作文情文并茂,笔者不得不感叹他们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课文的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往往只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跟文本对话,因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读了几百甚至几千篇文章,写起文章来,仍然是搔破头皮也找不到写作章法和套路。笔者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要求学生真实回答以下问题:①你写作文时会不会联系学过的课文写法?②你学过、背诵过的文章,对你写作文有过帮助的有多少篇?大部分学生答的都是“不会”“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学透,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地学精读课文、背指定篇目,留下的印象不深,甚至除记得题目,其它都丢得干干净净了;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教学。为改变这种现状,教朱自清的《春》时,笔者采用比较法,联系当时的秋天景色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把校园的草、花跟课文比较,把顺德的秋风跟课文中的春风比较,找出其异同,然后用课文的写法去写顺德的秋天。这篇课文的教学和作文讲评共花了五节课,耗时确实多,但从学生作文反馈出来的信息来看,笔者觉得值得,因为学生学会了实在的东西。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校园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我校学生大多数每周要上五天半课,除寒暑假和“五一”“十一”这两个黄金周外,基本上是在学校生活、学习,很难有机会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新课标虽然设置了许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专题,但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家长和老师很难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空间。这点对学生学好语文的确不利,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有心,校园这个小社会仍有许多资源能够被开发和利用,足可以弥补学生因活动空间不足造成生活资源不足的负面影响。

第一,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定活动,都可以作为狭义的社会生活去发掘。我们应该事前提醒学生去感悟。

第二,我们要利用语文课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4

[关键词]妇女运动;中共建党;妇女工作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摇1009-928X(2011)09-0015-03

中共建党时期的女性参与,与辛亥革命时期、时期中国女性的觉醒关系密切。中共对妇女问题的重视,显示出一个新生政党对时代主题的敏锐意识和将其与共产主义结合的卓越眼光。

一、黄绍兰、博文女校与中共“一大”的召开

90年前,位于上海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住宿地和7月22日“预备会”的召开地。博文女校之所以会与中共“一大”结缘,与其地理位置上接近“一大”会址、学校比私宅更便于群体出入、女校暑期无人住宿等有关,更与女校校长黄绍兰关系密切。黄绍兰是湖北蕲春人,从小性情爽朗、才思敏捷。武昌起义时,黄绍兰投笔从戎,黄兴委派其赴上海与沪军都督陈其美等联络,并加入上海女子北伐敢死队。南京光复时,黄绍兰所在的上海女子北伐敢死队开赴南京准备参与北伐。南北议和告成后,革命军北伐之举停止,女子北伐敢死队也随即解散,黄绍兰随黄兴在南京留守府工作,一度担任辛亥烈士忠裔院院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张勋攻陷南京。黄绍兰临危不乱,安排来自各地的烈士遗孤送回原籍后,只身去往上海。1916年春,黄绍兰与黄兴夫人徐宗汉、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等在黄炎培、沈恩孚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支持下创办博文女校,黄绍兰任校长。

选址并落实博文女校作为“一大”代表住宿地和会址的关键人物是王会悟。从目前“一大”代表的回忆来看,只有王会悟提到过出面联系博文女校。据王会悟回忆:“党的一大将要召开时,我爱人李达同志把为大会安排会址和为外地代表安排住处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当时参加了上海女界联合会……与黄兴夫人徐宗汉、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等熟识。我想到博文女校已放暑假,有空教室,便找到黄绍兰校长,说要借教室开个‘学术讨论会’……我买了苇席子,铺在楼下的教室里。、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等代表抵沪后,就住在博文女校。”[1]1919年,以黄兴夫人徐宗汉为首的进步妇女团体――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诞生,会所设在博文女校。该会以“拥护女子在社会上政治的及经济的权力,反对一切压迫”为宗旨,组织女学生参加、声援福州惨案、抵制日货、兴办平民教育等。[2]王会悟在中华女界联合会中担任徐宗汉的秘书,一度还居住在徐宗汉家。而徐宗汉是黄绍兰创办的博文女校的董事长,有了这层关系,王会悟要说服黄绍兰帮忙便不是难事了。陈绍康在《难忘革命女杰王会晤》中提到1983年他访问王会晤时被告知:“博文女校很客气,不收借住费,我们党拿出廿块银洋钿由我带去,请黄绍兰接受旅行团友人捐助校方的献金,表示心意和谢意。黄校长收下了捐款。”[3]从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与中共诞生后一系列妇女工作的密切关系来看,博文女校成为“一大”代表重要活动场所并非偶然。尽管黄绍兰本身未必知道借住博文女校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博文女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仍是重要的。

二、王会悟在“一大”召开的前前后后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浙江桐乡的乌镇。她投身妇女运动的历史应该从创办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并在学校中反对童养媳、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脚开始。1917年(一说1918年),王会悟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进人湖州湖郡女塾读书。尽管是一所教会学校,王会悟还是在这期间接触了一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其中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她最喜欢的杂志之一。她曾勇敢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表达自己决心为民主自由而战的豪情壮志。以后,王会悟来到新兴思想荟萃、先进人物聚集的上海。经上海学联介绍,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担任文秘工作,结识了徐宗汉和黄绍兰等。这是她真正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

1920年8月,李达以中国留日学生总会理事身份来沪参加中国学生联合总会的工作。由于女联与学联常有往来,王会悟与李达相识。当时,王会悟在上海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最早加入青年团的成员之一,深得陈独秀赏识,而李达也住进了法租界老渔阳里陈独秀家,参与编辑《共产党》月刊及组党事宜。李达在陈独秀寓所寄住期间,写下大量宣传救国、针砭时弊的文章,王会悟帮助誊抄付印。王会悟晚年回忆起这段时光还曾爽朗地笑谈:“李达是湖南人,我是浙江人。他说的话我不懂,我说的话他不懂,于是我们就用笔来交谈。我们是‘以文会友’啊!”[4]1921年4月,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在陈独秀家举行了朴素简单的婚礼,不久移居南成都路辅德里(今老成都北路7弄),这里后来成为平民女校和中共二大的会址。婚后的王会悟很快投入到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中。当时李达安排给王会悟的工作包括给各地代表写通知、发通知,寻找会场和代表住宿处。关于会场选定方面,王会悟回忆:“我同李达商量,建议到李汉俊家开。因为李汉俊住在他哥哥李书城的公馆里。李书城曾在黄郛任内阁总理的政府里当过部长。在上海李书城有好几处公馆,李汉俊住的就是其中的一处,如果在此公馆开会,就比较安全,很为可靠。李达同意后,我亲自去找李汉俊谈。李汉俊一听要在他家里开会,立即从椅子上跳下来,表示不同意。当时他心里很害怕,我们谈到中午12点,他仍不同意。以后我又找他谈了几次,建议会议上午开,并在他家楼上开,以便好掩护。楼下家里人来人往,买菜、做饭、洗衣,都可掩护楼上开会。即使客人来可在楼下接待。楼上开会也不会被发现。最后李汉俊同意了。这样,党的‘一大’开会会场问题就解决了。”[5]7月31日,会议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被迫中断后,又是王会悟建议将开会地点转移到嘉兴南湖。关于这一点,王会悟回忆道:“提出到杭州西湖去开会。我说到西湖开会,等人可能被人认出。我又说,我的家乡在嘉兴,嘉兴有南湖,有游船,可以到嘉兴开会。董必武很同意我的建议,大家也同意,最后决定去嘉兴开会……到南湖后,又到烟雨楼参观一阵。大约在11点左右,各位代表到南湖游船上开会,我在船头上坐着放哨。那天游客不多,湖中连我们的游船约有五艘。南湖会议开到6点多钟结束,我们马上离开南湖,当晚就回到了上海。”[6]关于这些细节,、刘仁静等中共一大代表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7]王会悟出色的会务工作保障了中共一大的圆满召开。作为全程参与中共一大的唯一的女性,王会悟的贡献不可磨灭。

三、中共历史上最初的妇女工作和女性参与

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便积极地为开展妇女工作做各方面的准备。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中共立即对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进行了改组。新纲领除继续高喊时期关于女性参政权、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婚姻自由的诉求,还提出了“社会上一切职业都许女子加入工作,并要求工钱与男子同等”、“拥护女工及童工底权利”、“女子参加一切农民、工人的组织活动”[8]等口号,显示出了妇女运动与阶级立场的紧密结合。

1921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了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妇女声》的目标是要超越以往“妇女解放”口号的不彻底,宣布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应当在阶级的历史和民众的本能中寻找有利的解放手段。《妇女声》由王会悟负责组稿,作者包括陈独秀、李达、邵力子、沈泽民、王会悟等人,其中以“会悟”署名的文章最多。在1958年12月11日致上海革命纪念馆筹备处的信中,王会悟还提到“王一知和王剑虹两同志,善写诗、写文,她们是《妇女声》月刊的勤快投稿者”。王剑虹(后成为瞿秋白夫人)与丁玲、王一知(后成为张太雷夫人、著名教育家)同为湖南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来到上海后,一度服务于中华女界联合会,结识了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从此跻身中共早期妇女活动家的行列。从王剑虹发表在《妇女声》上的文章来看,她已经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妇女解放问题。如创刊号上的《女权运动应移到第四阶级》一文,她极力呼吁知识妇女组织团体,加入无产阶级革命军的前线,努力反抗一切掠夺和压迫,从根本上去改造社会,建设自由平等、男女协作的社会。《妇女声》中的文章涉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方向、前途、根本性质、方式方法等,尽管是比较初步的见解,仍对促进妇女解放运动与阶级斗争相结合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1年冬,借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平民女校在南成都路辅德里诞生。翌年2月,平民女校开学。陈独秀、李达、沈泽民和邵力子等在《妇女声》上发文致贺,李达更评价其为“新社会的第一步”。据王会悟回忆,平民女校分初、高二个班级。[9]从当事人回忆可知,高级班学生有蒋冰之(即丁玲)、王剑虹、王一知、王醒余(王剑虹姑姑)、薛正源(小学教员)、高语英(教师高语罕妹妹)等,她们大都具有小学甚至中学文化水平,受影响,不满于一般女校的贤良教育,追求改造社会的办法。丁玲就提到:“我的朋友王剑虹认识在上海办妇女刊物的王会悟,王会悟告诉王剑虹上海有一所平民女校,要我们去。我和王剑虹就去了。我们是为着寻求真理而到上海去的,当时想半年后就能得到的中学文凭丢了就丢了,大学不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10]初级班学生有钱希均(后成为毛泽民夫人,参加长征)、秦德君、王(黄)淑英、卢亮、张怀德等十多人。有些是共产党骨干的女眷,公开招生时也有一些逃离封建家庭的女子或贫苦女子加入。

高级班学生对女校的教学内容很是认同。王会悟在《入平民女校上课一星期之感想》一文中写道:“国文教员邵力子先生。他所选的国文,是从现今报纸上、杂志上、小说上所载的名著译文及评论的一类文字,和那贵族女学所受(授)的什么节妇传,什么太史公牛马走的文章,真是有天上人间之别了。作文教员陈望道先生。他的教法与一般国粹先生完全不同。他第一教我们作文法,他说,先前的作文是重文字,现在的作文是重意义的。”在高级班充当教师的还有陈独秀、李达、沈雁冰、沈泽民等。一些党的负责同志或从苏联回国的同志,如刘少奇、张太雷、恽代英、施存统等也会到校向学生作政治时事讲演。王会悟感慨:“这一课别的女校是没有的,也可说是平民女校的特点了。”[11]

初级班学生组成工作部,分缝纫、织袜、编织三个组。“学生每天是做半天工,读半天书,挣得的工资,可供自己生活、学习所需的费用。”[12]秦德君在回忆文章中提到:“到了上海以后,叫我先到闸北、虹界处的健华铁工厂内的袜厂做学习女工。还给我三十元洋钱去交押金,说是等到我学成后,到上海平民女学校组织学生劳动……恰好,上海平民女学校,极需要人参加筹备开学,工作部的事情正等着人干。我就这样做了平民学校的工作部部长。”[13]

除了理论学习和勤工俭学外,平民女校的学生还一起参加党团组织开展的革命活动。王会悟回忆道:“我们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到工厂去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人搞罢工斗争。这方面的工作多是由李启汉同我们联系。我们到小沙渡、杈袋角一带的工厂比较多些。”据王一知回忆,女校的积极分子主要到各工厂、特别是一些女工工厂如纺织厂、绸厂、烟厂等去进行宣传鼓动、贴标语、发传单、听工人的生活诉苦等等。钱希均也提到:“女校学生参加了当时工人运动,如1922年日华纱厂罢工。工人生活十分困难,学生参加了募捐活动,与先施公司的职员一起,在南京路上劝募捐款……工人运动的各项斗争差不多都去参加的。”[14]在追悼黄爱、庞人铨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等活动中,也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参考文献:

[1]王会悟.我为一大安排会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史资料,第一辑[C].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2]倪兴祥.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7-98.

[3]陈绍康.难忘革命女杰王会晤[J].世纪,2002,(1).

[4]林伟民.真理永存,青春常在――通灵观访女界先驱王会悟[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2,(3).

[5][6]曹仲彬.八十年前的往事――访王会悟[J].党史纵横,2001,(7).

[7]一大回忆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64.50.

[8]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及章程[J].新青年,1921,(9).

[9]王会悟.我所知道的平民女校[J].妇运史资料,1980,(1).

[10]呼志强.青春记忆[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118.

[11]王会悟.入平民女校上课一星期之感想[J].妇女声,1922,(6).

[12]王会悟.党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女校[J].妇女运动史研究,1981,(1).

[13]秦德君.我的一个世纪[J].乡音,2002,(3).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5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其父为大有名气的浙江绍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章宗义,因第一次登台演出是6岁,艺名就叫了“六龄童”。上世纪60年代章宗义曾主演《三打白骨精》,受到主席的称赞,写下了千古名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章金莱的二哥名金星,艺名“小六龄童”,是一位很有出息的绍剧演员,在《三打白骨精》中饰演小传令猴,曾受到总理的接见。不想身患白血病,16岁时就夭折了。章金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艺名就叫了“六小龄童”。他的本行是昆剧。

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小猴王”是在1986年4月,一天晚上他来北京京丰宾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大会的父亲。“小猴王”与“老猴王”坐在一起,酷似(形神)毕肖,只不过“小猴王”正在青春年华,白细的面皮,颀长的身材,儒雅的谈吐,更是显得风流倜傥,气宇轩昂。

谈起儿子被选中去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老猴王”说:“我一方面高兴,一方面担心。《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非同小可,况且拍电视剧要完全抛开舞台动作,从头做起,谈何容易!如果孙悟空塑造不成功,整个剧就完了。我过去演出过36本的全部绍剧《西游记》,后来拍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感到有些困难。于是我把自己的表演体会,特别是拍电影的经验向孩子讲述。我认为细节十分重要,要抓住细节塑造人物。作为连续剧,应该每一个戏有一个特色。(六小龄童插话:每一集有每一集的特色)我演的孙悟空是‘猴、神、人’三者的结合,哪些时候他是‘猴’,哪些时候他是‘神’,哪些时候他是‘人’,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有句行话叫‘扮龙像龙,扮虎像虎’,当然,‘扮猴也得像猴’。但孙悟空不是一般的猴,是神猴,这一点不能忽视。”

“小猴王”说:“在拍《西游记》之前,我虽然演了不少武戏,但猴戏只演过两个,就是《闹龙宫》和《悟空借扇》。舞台戏大都是模仿我父亲,没什么创造。”

“老猴王”接过话头说:“重要的是脱形取神,尤其电视更要看神的一面,要看神采。我担心他眼睛近视三百度,眼神是不是能出来。”

“是啊,剧团给我放了两个月假,我一方面听父亲讲戏,一方面练眼神,练喜怒哀乐。”

“拍电影和电视,舞台动作不能太大,我过去一靠眼神,二靠面部肌肉来塑造人物,可这次他拍电视,脸上全粘了毛,面部肌肉根本用不上,只能靠眼神和动作,困难更大了。”

说起观众的反映,“老猴王”说:“前一阶段播出后,一般观众反映还不错,但我还是不放心。这次开政协会,见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大家十分鼓励。”

“小猴王”笑了笑说:“前几集刚播出,有人说我不像我父亲,还不如父亲的学生。我不以为然。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的表演是以父亲的表演为基础,但更接近生活。”

1986年国庆节,趁剧组节日休息“小猴王”来京,约我到他的住处相见,我携小女一同前去。半年没见,他显得更加成熟了,更健谈了。

他与我谈起他们最近要拍的几集的情况,我的小女儿对这位“孙悟空”大哥哥很有兴趣,拿出自己的小人书电视系列连环画《计收猪八戒》和《三打白骨精》,请“小猴王”签名。“小猴王”笑了笑,工工整整地写上“邹南小朋友指正六小龄童”。我们在一起合了影。

1988年4月全国政协七届大会期间,“小猴王”携女友到香山饭店看望父亲,我们再次相见。我问他最近的情况,他告诉我,他已经调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

六小龄童告诉我,《西游记》开拍之前,许多京剧老前辈都为他担心,李万春、袁世海、张春华都觉得没有锣鼓点,可能表演会很困难。李万春认为猴子还是应该勾脸。但从播出效果看,内行外行都觉得不错。高盛麟瘫痪了,还坚持看电视剧《西游记》;四川阳友鹤病重时也是非看不可。

六小龄童原以为这个剧只是儿童喜欢,现在是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中都引起反响。他收到了两万多封来信,年纪最大的是上海的105岁老人,最小的只有5岁。小学生不仅把孙悟空作为艺术领域中的形象,还作为生活中的人物,孙悟空自强不息的取经精神感动着他们、鼓舞着他们。一些中学生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心里话不愿意对父母说,而要向“猴王”说,这使六小龄童非常感动。他受了伤,许多观众寄药方和药来;他是近视眼,许多观众来信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大使馆的外国小朋友还给他送了花篮,以表达他们对“猴王”的爱戴。章金莱谈话时,“老猴王”插话:“我走到哪里,人们都叫我‘孙悟空’爸爸!”

关于今后的打算,“小猴王”说,他希望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能够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同时还想再创造其他的艺术形象。他自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西游记》中有不少孙悟空的化身就是他的本色表演。今后他主要是在影视界创造角色。现在不少电影厂和电视台都来邀请他了,不过他暂难应命,因为《西游记》艺术团的演出很忙。

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恋爱问题。“老猴王”悄悄告诉我,未来的儿媳妇原是《西游记》剧组的工作人员。

2004年春节我又与“小猴王”见了一面,那是在他的著作《猴缘》签售会上,地点在北京王府井书店。3月,他寄赠我题款签名的《猴缘》一册。

老同学毕业60年后再相聚

陈文

2月27日,300余名年过七旬的老校友从四面八方回到母校北京育才学校,他们欢聚一堂,为纪念小学毕业60年,也是为他们集结成册的新书《成长与感动》问世。

北京育才学校1937年创办于延安,首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学校几经变迁,于新中国成立前随党中央迁入北京,进驻先农坛,1950年秋校名由华北育才小学改为北京育才学校。这些老校友就是北京育才学校入京后招收的第一批小学生,也是学校创建初中后的首批中学生,他们是从马背摇篮成长起来的红色后代,在育才学校老师的关怀培育下度过了幸福美好的童年、少年时代。

一名育才校友告诉本报记者,毕业后他和同学们经常聚会,而今年是他们小学毕业60周年,所以与会的校友特别多,有的同学闻讯后从广州、厦门、西安、郑州等地赶来,还有从美国飞来的校友。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热烈拥抱握手,相互热切地问起近况,聊起从前往事,满场欢声笑语。更令校友们欣喜的是,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师也不顾高龄来到会场,师生相见分外亲。“我们在这里度过了9年难忘的时光,母校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不会忘记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我们写这本书是为了记录我们的成长,也是表达我们对母校的怀念、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成长与感动》一书的主编刘歌说。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6

关键词:诗禅一致 艺术精神 思维形态 会通观

诗论中的活法是在禅宗活参的启发下提出来的。活法、无法之观念,均由彻悟中来,彻悟之后,有法皆活,死蛇活弄,故能运用自如。承认有法,又注重活法之重要,由有法而倡活法,由活法更进而主张无法,亦出自佛禅。禅人未开悟之先,有修有证,必依于法;大彻大悟之后,则无待于法。诗人作诗,非无法度可寻,然成诗之后,无法度可窥,如刘禹锡称白居易之诗是“行尽四维无觅处”,谓无法得其成诗之法也。

《五灯会元》载谷隐与金山昙颍的一次对话,隐曰:“语不离窠臼,安能出盖缠?”师叹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①以无法建立万法,关键乃在一悟字,“栗太行曰:诗贵解悟,识有偏全,斯作有高下。古人成家者如得道,故拈来皆合,拘拘于迹者末矣。”②由无法而建立万法,成其无法之用,亦在彻悟,“诗人未开眼,不知有自心自身自境,堕于声色边事者,皆循末而忘本者也。”是以禅人之“开眼”(彻悟),以明诗人彻悟。诗人悟后,方知有自心之为本,遂不外求,亦不从人之后,无取法用法之观念,发声为诗。只有对艺术作品的深刻参悟,才能达到圆融无碍、澄澈两忘的境界,这不仅是审美顿悟的极致,更是审美创造的终极境界。

悟是中国本有的概念,是审美认识由事理不明到豁然贯通的飞跃。钱钟书引陆世仪《思辨录辑要》中语:“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悟本是禅学术语,《说文》释“悟,觉也。从心,吾声”;《玉篇·心部》训为“悟,心解也。”悟分顿、渐,渐悟指佛家传统的长期修炼方式;顿悟即顿然悟得禅理而成佛的修炼方式。佛禅开悟之后,人与道合,心生则万法生,法法皆活,于是而有死法、活法;未悟之前,依文求义,死在句下,是为死句、死语。佛法要求人们破除一切偏执与极端,否弃概念、判断的纠扰,从对名相的执迷唤醒内心固有的佛性。般若是先于概念作用之前的,将一切矛盾、枯寂的世俗意象转化为圆融、活泼的直觉意象,从而超越对立、脱落粘著。“禅人求悟,在能去法缚而得活法”,禅家所说的“法”是不见世间真相的“障”,石涛说:“从案臼中死绝心眼”,就是要人在摆脱法障、化解纠执,一任生命玄机自然流布,超越以名相求佛道的俗谛,进入名相皆尽的真谛境界。在审美活动中,由于理性活动、逻辑知见形成理障,抑制了感性洞见,而无法抵达妙悟。《金刚经》云:“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非法亦非法,无心亦无法”,“心即法,法即心”,要完成心对法的超越,就要藉法悟入,顿见真如。然随着诗歌技艺的发展、成熟,诗人越来越无法摆脱语言对他们视线的遮障。

钟嵘《诗品》抨击诗歌创作“资书”、“援引”的陈弊,他标举的“直寻”不仅使现象本质予以还原,还对“动天地,感鬼神”通天之道予以还原,将长期以来因“补假”和“用事不直”而分裂的主体与客体有机地联结起来。许文雨在《钟嵘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灵妙,实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直寻”依靠的是审美直觉,是形象的表情达意功能,其中虽不排斥理性的参与,但这种参与需要以直接可感的形象为主体,使之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进而感染、震撼其心灵。“现量”是王夫之借禅学范畴而提出的,其强调诗人在创作时要忠实于自己对审美对象真切完整的审美经验,而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妄加判断,割裂美的完整性。可见,“现量”是通过直觉活动穿透事物的外在形态进而把握其本质的心理能力,是事物显现尚未形成概念知识的“灿烂的感性”③状态,是审美认识与审美感情的结合。即在感觉经验中展现真理与直感的交流,同时抉发出心与物之特质。钟嵘的“直寻”,王夫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就是要创作者直面感性世界,以创造性直觉“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亦禅宗所谓“直接扪摸世界”,凭借艺术领悟、体验真实。诗人心灵与自然两相交融,无需逻辑推理而瞬间灵感迸发,醍醐灌顶,思绪流于笔端、言筌流于唇齿,抵达天人合一之化境。

“渐悟宗派判分,体裁别异,甚言语悬殊,对疆阻绝,而诗眼文心,往往莫逆冥契。”④作为悟道的途径,艺术创作和参禅悟法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唐宋文人谈禅尚悟以禅喻诗、以诗论禅的诗句举不胜举,尤以“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为诗禅一致的注脚。就诗禅关系而言,唐人的“以诗悟禅”到宋代已变成了以禅助诗,强调以禅法为借镜而不惟禅境为归。钱钟书说:“盖唐人诗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瀛奎律髓》所圈句眼可证。”⑤“名词”的联缀是诗境自然呈露的需要,是唐诗尚“境”的体现;“动词”的营构是诗境情韵流淌的法门,是宋诗重法的表征。后者正是唐、宋诗学接受佛禅妙悟理论影响的不同结果。禅宗获得禅理以悟为绳,禅宗那梵我合一的世界观,以神秘的直觉体认为特征的非理性认知方式以及自心觉悟、不假外求的悟道观给诗学以极大启发。说禅作诗,本无差别,诗在感情世界、联想和象喻与禅宗躬身自求、超越时空、梵我合一方面具有一致之处,因为“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⑥。

中国诗学在禅佛之悟的启发下扪摸世界,既然禅宗以为世间万象本是无差别、变动不居的,那么人们就不应该拘泥于文艺的形式或法度,而应该找到它的规律。艺术重在作者心性的修持,把握住主体的心性,就可以把握住创作的诸多形式和限制。诗法虽然不同于禅法,但原理有相通之处。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余谓万法总归一法,一法不如无法。水流自行,云生自起,更有何法可设?”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要消除知解和清规戒律对自身的束缚,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自性本心,禅宗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体会本来面目。参诗也要最终破除诗法、格律,在诗法、格律中取得自由,它以“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的自然主义哲学为根本。

苏轼喜以禅喻诗,他称赞好诗为“每逢佳处辄参禅”;韩驹《陵阳先生室中语》云:“诗道如佛法,当分大乘、小乘、邪魔、外道。”自明胡应麟《诗薮》以来,认为“汉、唐以后谈诗者,吾于宋严羽卿提一悟字,于明李献吉得一法字,皆千古词场大关键。二者不可偏废,法而不悟,如小僧缚律;悟不由法,外道野狐耳”。《诗薮》对严羽论诗采取了理性分析的态度,“严氏以禅喻诗,旨哉!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然禅必深造而后能悟,诗虽悟后,仍需深造。”这里辨析了禅悟与诗悟的相通相异,即看到了悟触发的瞬间,一者万法皆空,一者万象冥会的玄幻与具象的差异;又看到了一者不立文字,深造在前,一者要锤炼文字,悟后还需深造的差异。诗悟乃秉情而悟,禅悟则因悟而达至理。

严羽以为诗禅尚有界限,“以指指月,而月非其指”,王士祯则认为二者都是“舍筏登岸”, “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在他看来,语言、外物不过是筏,即到达彼岸的手段,感悟才是真正的目的。感悟在诗家来说不是别的,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对应,即情感对景物的直接把握。他认为“禅家悟境”和“诗家化境”相同,是因为二者是在达到物我等同、生死无别的认识中,将自性本觉与宇宙本体融为一体,而获得解脱。大慧宗杲拈出妙悟一说,言:“如今不信有妙悟底,反道悟是建立,岂非以药为病乎?世间文章技艺,尚要悟门,然后得其精妙,况出世间法。”这种妙悟式的参禅方式,在其本质上与审美过程中最高级阶段的主体观照方式相一致,乃是一种洞彻、体悟本体的最高形式,叔本华认为其最根本的认知方式,乃是一种超逻辑的直观方式。而超逻辑直观的最高形式,就是审美直观。审美直观的目的,直接是服务于感性个体的生存价值与生存超越,这种生存价值的超越就是要摆脱意志的束缚。审美直观必须是超时空的,直接指向终极的实在,指向绝对的本源。⑦主体不再按根据律诸形态的线索去探究事物,而是栖息于、沉浸于眼前对象的亲切观审中,超然于该对象和任何其他对象的关系之外。钱钟书化去了玄学和禅宗神秘主义的魅影,诗悟可以超越禅宗的文字蔽障,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在《谈艺录·妙悟与参禅》指出诗、禅的相同处在于“悟”或“妙悟”上,不同处在于禅不着言说、不立文字,诗则必托诸文字。禅悟离语言而得空寂,诗悟运语言而得妙诣,禅宗于文字,以胶盆黏著为大忌,禅宗破除对逻辑的执着,使用无意义的语言,使人们在言语道断处返回自心,妙契同尘。

铃木大拙认为禅悟的主要特征是:不合理性、直觉的洞见、信实性、肯定性、超越感、非人格性的品质、向上超升感、刹那性。艺术创造和审美感悟同样不依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认识对象,而是依靠感知、理性、情感诸种心理因素的彼此渗透。禅宗谓人人皆有悟性,与诗家所说“人性中皆有悟”⑧有相通之处。禅悟与诗悟都讲究某种机缘的触发,借助联想、类比等心理活动来获得顿悟,但悟不会自然生出,只能有感而成,触景生意而有所悟。钱钟书说:“锲而不舍,一时,思力洞彻障碍,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如果论其工夫即是修,言其境地即是悟”,“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正揭示了其间的贯通与冥契。

诗和禅在运思方式上都需要借助于个体的内心体验,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象喻和言外之意,这使它们有了相互沟通和彼此渗透的可能。审美感悟的内容无法言论的,它只能显现,审美主体只能如大慧宗杲所说的自悟自证。参禅悟道与审美经验的获得很难通过文字授予他人的,即使不断重复也不可能得到一模一样的体验,独得之秘而难以言传,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具有相通心理默契。另外,从审美欣赏角度而言,真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都具有某种精奥微妙、不可言传的本质,它存在于意外、相外,是不可以直接从文字表征中认知的,对于它的体验与把握,只能通过妙悟,即通过审美直观的形式来实现。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论,创作主体也只有通过妙悟,把握艺术品的这种审美特质,才能正确认识艺术的审美规律,从而在创作过程中,遵从艺术的审美规律,创造出符合艺术的审美特质的优秀作品,正云:“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是也。

与活法密切相关,吕本中提出了悟入说。惟悟方可自得,只有下功夫悟入,学诗之路才能畅达。禅与诗的相通之处,关键在悟的方式,悟在严羽这里是指学诗、品诗和作诗要凭藉感兴直观,不靠才学、推理、思索,而靠直觉、顿悟,达到“词理意兴,无迹可求”。诗中的“解悟”乃“因悟而修”,不能舍思学而不顾。严羽以禅喻诗,“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而他最欣赏的“透彻之悟”实质就是妙悟。严羽强调诗道在于妙悟,妙悟的获得不在言句,因为妙悟在于心解,而不在于言句,“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严羽的妙悟说,正是对于艺术所独具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规律的深刻洞见与正确把握。它的获得不是理论的论证、逻辑的推理和学识的堆积,而是个体生命那活泼的灵心。“妙悟要穷心路绝”,心路断绝,单刀直入,当下即得,是一种自见本性、直指本心的观照,要求破除思维活动中的主客分别而达到梵我为一的境界,妙悟之后,诗作方能“当行”、“本色”。

对于如何达到妙悟,培养主体产生妙悟的能力,严羽指出:“先须熟悉读楚词,朝夕调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⑨严羽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提倡对古人名作的“熟参”,通过反复玩味得其神。“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傥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⑩郭熙批评“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的蹈袭之弊,但是说要像禅家达到悟境那样,首先不求其工,其次经过艰苦,终于达到纵横自如和自然悟入的地步。钱钟书说:“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素而有所入也。学道学诗,非悟不进。”{11}又云“悟有迟速,系乎根之利钝,境之顺逆,犹夫得火有难易,系乎火具之良枯,风气之燥湿。速悟待思学为之后,迟悟更赖思学。”他认为悟虽人性所本有,却有待于“思学”,“思学”须要“跳越”,就是悟。悟有解悟和证悟,前者弃舍思学,而后者“正从思学中来,下学以臻上达,超思与学,而不能捐思废学”。这种“由思学所得之悟,与人生融贯一气,不弃言说,可见施行”,正是道与诗的会通之处。

① 释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卷一二《金山昙颖禅师》,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19页。

②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参见郭绍虞主编《四溟诗话·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06页。

③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④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6页。

⑤ 周振甫、冀勤编:《钱钟书〈谈艺录〉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⑥ 见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上编卷三《微喻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3页。

⑦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9页-第253页。

⑧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9页。

⑨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页。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7

天府之国,佳处甚多,就从“都江堰”说起吧。

“都江堰”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分洪”的作用。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穿越千年,造福至今,引人遐想,给人启发。不论是“深淘”,还是“低作”,要做一件利己利人之事,得谦虚用心,直面现实,科学规划。

教书育人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能否做到"科学合理,泽被后世",值得教育人反思、感悟、践行。受区教育局委派,有幸赴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挂职学习,唯有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悟,以求得学而有效,学以致用。

树德实验中学是青羊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地处浣花溪畔,毗邻“杜甫草堂”。佳木葱茏,花自芳菲,静雅得宜,书声琅琅,非常适合读书工作。

结合学习及思考,从教学教研、民主管理、学校文化三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一、变则通,转变缘于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7年,树德学校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捆绑发展”, 2008年,学校被成都市教育局确立为成都市初中学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首批打造的10所学校之一, 2012年12月即通过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验收。以改革为切入点--推行《学教案》,落实课堂"导、学、教"三部曲。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变讲堂为学堂,推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体验式”课堂强调学生的感受、感悟,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血肉

“体验式”是注重“活动”、“操作”、“实践”、“协作”“反思”,对即时的感受,主体的领悟,以分享总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观点、态度的培养,着眼“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2.“体验式”德育追求动态的自主、合作,使德育教育由外在走向内化

“体验式”德育既强调每个学生的亲自尝试,又强调教师对每个合作团体、每个学生个体的精心指导,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德育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公民意识、生活能力,能够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体验式”德育并不与传统德育相违背,相反它注重渗透到传统德育中,是一种通过提供机会、亲身感受的德育过程,是对传统德育进行拓展或者补充。它关注整体动态的表现。学生团体是核心主体,要求将个人的知识、感悟和集体智慧构建在一起,在合作、互助中共同进步。

案例:树德学校规范学生的发式,男生没问题,女生对学校的规范争议很大,最后经过"同学议事会"的讨论,学校同意,女生的发式可以有五种,并公布标准式样。有参与、有民主,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合作,培养教育“协作者”主人翁意识

1.同学议事会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成立背景:2010年成都,凌晨三点,本该在床上睡觉的九年级女生却还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愤怒的家长撕掉了女儿的作业,并让女儿带信给班主任:“请不要再透支娃娃的生命!”树德中学的李校长就想从“家、校、生”加强有效沟通的角度来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合理,提议设立了“同学议事会”。

同学议事会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广开言路的场所,集调查、建议、监督、反馈于一体。自成立之日起,学生提案质量逐步上升,逐渐触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同学议事会"201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

2.校委会的运行放大学校科学管理效益

树德学校的校委会由教师层面的教代会、学生层面的学生会和同学议事会、家长层面的家委会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拥有学校管理的监督权,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参与、协调、咨询、建议权。有效监督校长权力。

案例:石室中学的民主管理体现在致力于家长全方位深度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全体家长的民主选举,学校成立了班级、学校和校级三级家委会。家委会领导下的家长学校、家长爱心基金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值周日、社团活动特聘教师等一系列活动,无不彰显学校民主管理的思想和家长的主人翁精神,充分推动了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三、塑文化,提升人生“真善美”境界

找准文化渗透的突破口。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人者,仁也。从“知礼,懂理”入手,整合有利的育人资源,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有效的教育途径,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化,培养"知礼、懂理、合作"的现代中学生。

案例1:“校训”的提炼、确立、引导是很好的文化渗透。

草堂小学校训:“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学校以"杜诗"为突破口,追求诗意人生,促进了个人和学校的内涵提升发展。

案例2:开设“师生讲坛”,用故事和感悟引领积极人生。

利用午间开展“树德知礼大家谈”活动,每天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讲身边的事、谈身边的人,同时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应变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老师也要参与。

案例3:打造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品质。

16中正在全力打造“五境文化”。“五境”的核心是“敬”,敬人敬己,以爱为本,人生天地,敬乃“规矩”。和"敬"密不可分的是“孝”,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品质;“诚”是人之底色,凡“诚”者,做人做事必远离浮夸、肤浅、虚伪。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8

每次谈到“师德”,总能感到自己内心的忐忑,自己工作八年以来,没有什么能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故事,又不太会用华丽的词藻赞颂教师。虽然我和诸多老师一样,头上有着“教师”这神圣的二字,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还喜欢看些娱乐八卦,娱乐圈中有很多出轨事件,在爱情和婚姻中,失去了忠贞也许就违背了道德,明星们违背了道德经过一段时间的吵吵嚷嚷之后,可能会被另一个头条掩盖,被大家淡忘;即使是普通夫妻违背了婚姻道德,他们伤害的可能只是自家的孩子,但是如若作为我们——教师,违背了道德,我们影响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这是不会随着时间被大家淡忘的,而且我们耽误的也不仅仅是一两个孩子。因此,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要从我们平时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去感悟、去积累。

说起工作,我再次的很惭愧,其实自己最初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顺应找工作的大趋势,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安心,我选择了这份被大家称为神圣,被大家羡慕的职业。在刚开始工作的这一段过程中,我调整着心态,学习着方法,让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悟。

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教师首先要善良。提到善良,我就想起了我高三时的一位英语老师,李老师,他戴着一副眼镜,个头不高,而且很瘦,上课的时候他的经典动作就是把两只手放在腰的两边提提他的腰带,在课业压力繁重的高三,李老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重点单词、短语、语法,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老师是个良心活儿!”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我,哪能那么透彻地理解老师的这句话哪,只是觉得李老师提腰带的经典动作特别搞笑,顺带着我就记住了他在做这个动作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在,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会时不时地想起老师的这句话,用心去慢慢地感悟这句话。

善良是一种人性美,一种道义美,一种良知美。一个善良的教师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在我看来,一个善良的教师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的。这种责任心体现在我们平时工作的一点一滴中,这种责任感在我们学校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作为我们学校的带头人,我们的校长,他要为我们全校的学生负责,为我们全校的老师负责,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负责,因此带着这种责任心,他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为要整理材料,要安排工作,我们住校的老师吃过晚饭很久之后他才离开学校这样的情况那是数不过来;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因为身上的责任感,他们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当然,我最了解的还是我们学校那些吃住都在一起的年轻教师,挑灯夜战,伏案苦读,这些我本以为是在我们参加重要考试之前才会有的,但是现在,我经常生活在这种氛围中,因为身上的责任,每天晚上我们办公室的灯在10点之前基本上都是亮着的,孙老师想着要把孩子们做的每一项作业批改完,因为她认为这是必尽的责任;张老师教两个班,她想着要为两个班的孩子负责,因此每天晚上要把两个班的孩子的作业都批改完;王老师生怕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每晚都在钻研如何让最后一个不会这类数学题的孩子学会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自己不善良,没有责任心,都觉得自己无法挺起腰杆儿在我们许寺学校待下去。这一切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虽然一天下来我们都很累,但是就像《超级演说家》中一位以扮演吉祥物为职业的选手说的那样“我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我的心是满的”,的确,我们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心慌。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9

1 整合优质阅读资源,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渴望。小学阶段要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仅仅课本上的信息是微不足道的,必须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作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十分发达,学校实现班班通工程,微机室联网,家庭里基本都安装了网络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均能实现网络阅读。尤其是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几乎是无处不在,在公共场所、学校、一些服务部门等都有无线网络。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图书供学生阅读,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的图书供学生阅读。

例如,每学期开学初,笔者与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小图书管理员进行研究,推荐阅读书目,确保阅读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推荐以图文并茂为主的阅读篇目,主要是一些漫画作品和涂鸦画系列,如《365夜故事》《经典童谣》《三毛流浪记》《阿凡提的故事》等图文版或注音版书籍;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推荐给学生的书目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必读》及四大名著系列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在精选图书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阅读进度,实现高效阅读,让每本图书都能发挥它的价值。

2 丰富阅读途径,规范阅读行为,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要完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本上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这一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读到他们喜欢阅读的书刊。尤其是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建立校园广播站,每天定时开播,播放内容有经典的作品泛读,有优质小播音员的主题广播,还有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效率的专题讲座,更为突出的是请专家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培养的讲座,从各方面共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规范阅读行为的专家讲座,有时聘请专家现场讲座,有时利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视频光盘,每天早上定时收听音频广播,精选有声阅读作品,为学生提供泛读示例。通过这些泛读和亲身体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感悟阅读行为的技巧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在感悟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比如每周二早上课前10分钟进行“我阅读,我成长”的专题朗读活动,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阅读成果的快乐,有意无意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从而保持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 整合教育装备资源,创设自主阅读环境,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新课标明确提出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语文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时刻贯穿这一新课程理念,进行广泛深度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加大开发课程资源的力度,整合教育装备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阅读服务平台,实现高效阅读。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他的图书馆工作五定律中说过:“让每个读者有书可读,让每本书都能找到读者。”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图书宣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图书资源,通过宣传发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落实综合阅读、大阅读教学观,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学校公共场所设置看板等,为学生阅读创作条件。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为学生购置必要的图书,供学生阅读课使用。另外,还在教室前边和楼道转角处为学生开设“快乐阅读吧”,在书吧里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报纸和杂志、经典的文学作品等,比如《思维与智慧》《德育报》《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新科学读本》《小学生作文》《意林》《鲁滨逊漂流记》《告诉孩子你真棒》《海底两万里》,以及童话、名著等系列作品。学生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读的书,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还会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学生养成读书随笔的好习惯。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简单重复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另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学校校园网络的搭建,为阅读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新闻消息的方式把学校搞的读书活动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和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读书活动,保持学生阅读的稳定性。还可以发挥校刊、校报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交流学生的阅读成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4 整合装备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积累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典型事例等信息,要随手摘录或写出心得。通过写笔记、摘录、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思和写的习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例如,在进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我国民族节日活动盛大场景的视频,学生在欣赏这些快乐的民族节日时,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看完后,教师用PPT课件提示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节日活动,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几分钟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所悟所感,再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习作,大家一同欣赏,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共同提高。

5 结语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要素,它能洗涤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行大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行科学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淀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家校合作的感悟篇10

【关键词】中职德育体验式教学必要性关键点

德育是学校文化教育的基本;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为此,笔者根据自己数年来的中职德育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的教改目标和当下学生实际,进行了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价值观和教学方法[1]。它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要求教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感知,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

一、中职德育课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职德育课现状的需求。

当前中职德育部分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漠视学生个体的独特生长环境,漠视他们的内心潜藏的愿望、热情等显示生命所指的方向,造成学校德育对学生生活的疏远,德育的内容只注重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缺乏生活的情境性和生动性看,以致部分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抗拒心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德育课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生命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道德,将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即“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2]。

(二)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

中职学生跟普高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普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升学,而中职学生他们大部分毕业即将面临着就业,这更需要他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中职德育教学要更多的模拟社会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积累、反思,从而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他们以后的职场成功做准备。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重要指标。学校德育教学只有充分重视校外德育途径的作用,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内化)、从信到行(外化)的转化,才算见到了效果,其途径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三点,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有必要开展体验式教学。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教”转化为“学”,把“学”演变为“活动”。在活动中创造兴奋点,创造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能够在体验中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一)在情境中体验

由于生活的瞬息万变,学生对现行教材的热情和兴趣往往不能被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对教材进行精妙的加工整合,创设多样的生活化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活动,达到“身临而入境”、“感受而动情”、“体验而理晓”的目的。如在讲到《犯罪和刑罚》一课时,我采用《天上会掉馅饼吗》这个故事作为引入。当取款机纷纷往外吐钞时,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好多同学听到这样的问题,异常兴奋。大家都认为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不捡白不捡。接下来老师在引导学生回到真实案例中来,一人遇到这样的事,他一下子从取款机里拿走了36.6万元。但结果呢?因为触犯刑法,锒铛入狱。虽然不是学生亲身经历,但这个真实的案例,一下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教师的预设效果。

(二)在游戏中体验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3]如在《如何理财》一课中,我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假设学生现在每人手头都有十万块钱,然后大家模拟进行投资,每个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讲自己的投资组合,并分析利弊;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首先明确投资的多样性和风险性,然后再强调学生没有点到的几种投资方式,并对这些投资途径进行比较,学生在老师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选择,这样学生的认识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模拟投资中体验到了投资的风险和乐趣。

(三)在辩论中体验

中职生总是希望自己的一些认知能够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得到较好的评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可以适时、适度地创设辩论会等情境,从而诱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以此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职业《全面地看问题》一课时,教师针对鹿城区创建浙江省文明示范城区的工作,发动学生进行辩论“发现您身边的美与丑”,围绕鹿城区能否创建成功展开辩论,同学们通过辩论发现在我们身边美丑并存,随着文明城区的创建,丑陋的现象越来越少,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丽,人民生活更加文明有序。同学们通过辩论前积极的准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整个过程不仅结合学生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而且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在实践中体验

德育来自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生活世界,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课堂活动。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在课堂中体验是学生学生生存的一种方式,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才能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探究,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用以指引更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例如:在学习《政治经济生活》中《多彩的消费》这一内容时,笔者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一年级的学生对消费具有盲目性等特:围绕着“体验—探究—感悟—践行”这一模式,开展了以“请您来当家”为主题的消费实践活动。全班分为8组,每组模拟一个家庭,每个家庭五千元的收入,请各个小组充分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消费支出,在分组汇总汇报之后,再请他们分析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从而引出消费的合理性。再请同学们对现在中职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置于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获得了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在活动体验后,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彼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自我反省、自我感悟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领悟到如何合理消费。在整个过程中,笔者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悟理,在活动体验中成长,从而提高了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布置实践性课余作业,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德育课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实践性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归纳和整理能力。这种作业不一定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如我们结合课程中“保护资源环境”的教学内容,组织了“拯救温瑞唐河”的活动课,以母亲河温瑞塘河受污染问题的研究为专题,组织学生调研三个主题查访污染源、研究法规政策、提出改善方案。学生们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梳理后,最后以听证会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在校园和社区进行宣传,加入到环保活动中,为治理温瑞塘河尽责尽力。

三、中职德育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点

(一)贴近学生,合理设计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必须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中职德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

(二)不断深化,引导到位

体验式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体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非常重要。但体验式教学法绝对不能只停留在情境表面,为了体验而体验,必须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挖掘情境背后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的有所感悟,理念得以提升,最终将理念和知识化为行动。

(三)及时反思,领悟升华

体验式教学方法,它只是中职德育课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贵在体验,重在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感悟,从而让理念得以提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四)尊重差异,引导调控

由于中职学生个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体验感受也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的尊严,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美国谚语有:“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4]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在德育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晓燕、姚晓玲:《体验式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2]张恩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