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

篇1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门诊病人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治疗,他们更渴望了解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与和口腔常见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有的放矢,满足病人和家属的要求。口腔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而口腔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口腔科门诊不同职业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和方式的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5~8月在我院口腔门诊进行治疗的病人265例,包括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和退休人员。纳入标准:①经过门诊治疗后的病人;②年龄7~82岁。排除标准:①病人不能配合或7岁以下;②交流沟通有障碍的病人;③不愿意参加调查的病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门诊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和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对在门诊治疗期间的入选病人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较小年龄的儿童可由家长代为填写问卷。发放问卷265例,回收265例,回率收100%。

1.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等)。②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包括口腔常见病、口腔致病因素、口腔致病环境、口腔保健方法、口腔病防治方法、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以及心理辅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宣教内容。③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墙报、宣传小册子、影像资料及与医务人员交谈等宣教方式。

2 结果

2.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多选) 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1调查结果,在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方面,得出以下印象:①更多的病人对口腔疾病预防三阶段体系中的第二阶段内容关注,对第一阶段内容关注不足。这表明人们口腔健康意识中基础预防意识相对薄弱。②对“致病因素”健康教育需求方面,体现了文化程度、个人的经济状况与疾病的预防意识成正比。③对“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和“心理辅导和帮助”的健康教育需求明显少,这可能反映出我们在口腔健康宣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

2.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单选) 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2调查结果,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似有职业倾向性。学生更愿意选择“影像资料”,知识分子、商人、退休人员更喜欢“与医务人员交谈”,而农民选择“影像资料”较多,工人对“宣传小册子”选择最少。这可能与人们平时获取信息途径、社交方式有关。

3 对策

3.1 加强第一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教育 根据三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思路,在健康教育内容上加强对第一阶段预防口腔疾病的宣教力度,强调“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减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率。加强口腔癌、牙颌不良等疾病的预防措施宣传。如口腔癌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不良习惯往往需要20年才会致病,长时间的吸烟、饮酒是重要因素,常年吃过烫和有明显刺激性食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1]。预防牙颌畸形贯穿人体生长发育阶段,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宣教,如哺乳方法、睡眠位置、吮吸和咬唇习惯、张口呼吸习惯、儿童膳食的硬度等。

3.2 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引导 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宣教计划,如对学生群体着重放在龋病预防的宣教。在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同时,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加强对致病因素的宣教,传授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的方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预防的层面上来。加强口腔疾病会对全身乃至心理造成影响的宣教,尤其是中老年人,使他们更重视口腔健康。

3.3 以人为本,健全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实行多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使之喜闻乐见。对于学生、农民尽可能提供影像资料,对于商人、知识分子、退休人员尽可能地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方式宣教。形成多种宣教方式共存的模式。

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人们对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宣教方式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随着个人身体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要适时实用、有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洁牙习惯和牙症石的关系。方法:对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检查口腔牙洁石软垢牙渍菌斑发生情况,并分析牙石症发生和个人洁牙习惯的关系。结果:牙结石的形成与个人定期洁牙习惯成正比例。结论:患者对牙科服务的利用与他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增强广大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定期洁牙习惯是早期预防口腔常见疾病如牙周病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牙石症;洁牙习惯

为普及和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了解部分人群中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本文作者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探讨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健康状况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南京市2005年1月~4月期间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做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检查。男453人,女355人,年龄22-74岁。按统计学原理,分析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

1.2 调查者: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口腔专业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调查前对专门设计的南京市牙防办口腔健康教育调查表格的每项内容进行过集中培训。

1.3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在简易牙科椅上,使用一次性口镜,镊子,牙科探针,按调查表要求进行检查,分项记录。

1.4 统计: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人工统计。

2 结果

2.1 有关定期洁牙习惯调查结果,见表1。定期做一年一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占3.6%。一年两次洁牙者占1.2%。偶然洁牙者占25.8%。从未洁牙者占69.3%。

2.2 接受定期洁牙意识调查结果,见表2。一年一次占55%。一年两次占8.4%。不能接受者占32.1%。

2.3 口腔卫生检查结果,见表3。牙结石存在人群占64.5%,软垢占14.2%,牙渍菌斑占28%。

2.4 健康教育从未获得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者占15.5%。得到口腔专业人员宣教者占17.9%。从大众媒体宣传获得者占75%。报告定期做口腔检查人群占2.8%。

3 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牙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保健轨道,加强群众口腔保健教育是关系到全民口腔卫生有重要课题。宣传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卫生工作者和大众媒体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一代一代人口腔卫生健康意识形成需要一代一代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1)定期做一年一次和一年两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分别占3.6%和1.2%。这部分人群对口腔卫生保健自我意识强,意识到定期洁牙可早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偶然洁牙者占25.8%,他们对口腔健康关注较弱,需通过教育宣传培养健康的卫生意识。从未洁牙者69.3%占人群的一半以上,这是个对自己口腔卫生状况不关心的群体。他反映出大多数人缺乏口腔卫生基础保健治疗意识和预防为主的观念。

(2)口腔卫生检查结果和口腔保健治疗习惯的因果关系是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保健宣传课题从人群中未洁牙人群占69.3%与患牙结石者64.5%,相近的比例说明,牙洁石发病率与未洁牙人群发生率相近。

(3)医务工作者要到基层单位去宣传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通过我们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接受定期洁牙一年一次者达55%,一年两次者达84%。无法接受者达32.1%。使从不洁牙的人群69.3%下降到32.1%,降低37.2%。这是牙病健康保健教育宣传产生的直接效应。

篇3

【中图分类号】 R 16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1-0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 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时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龋,且此期为儿童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牙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学时期乳恒牙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合关系刚刚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会对牙龈产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引起牙龈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2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与设计

2.1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进行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卫生知识,如口腔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识,如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为,如正确刷牙、漱口,选择保健牙刷、药物牙膏,纠正不良习惯(偏侧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预防牙周病要不断地彻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恢复牙颌系统的功能3个阶段进行。此外,还应设立实习课程,如自我观察牙龈颜色与形态、牙菌斑附着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与牙刷的选择等。

对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文字、电化、艺术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传单、标语、图书、画册、各种报刊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电化宣教有录像、电影、幻灯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艺术宣教包括歌舞、说唱、戏剧、小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生动活泼。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学校讲课的方式进行。

2.3 注意事项 (1)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响,往往以成人言行为准则,做事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对他们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要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应鼓励和诱导,防止粗暴批评后使他们失去信心与自身口腔健康的责任感,且中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爱美心理明显增强,可以从文明与健康美学的角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2)学校的健康教育要与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密切配合。学校不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而且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这时需要口腔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合,协助选用有效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同时提供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腔健康。

3 结论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必然会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

篇4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时期。孕妇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妇女一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更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造成口腔内环境不洁的原因是: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改变组织反应,若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的存在,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易患妊娠期牙龈炎;由于妊娠和妊娠性呕吐等影响,使口腔经常处于酸性状态,使唾液酸碱度(pH值)稍有下降,容易引起牙腭侧面酸蚀与脱矿,使孕妇易患龋病,孕前已有龋病者在孕后龋病可加重;妊娠期的妇女因生活规律改变,又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需求,饮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均有增加,以及偏食等,且常忽略口腔卫生保健,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孕前已患牙龈炎者,牙龈炎症状可加重。而严重牙周病将直接导致或可能导致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和脑部先天缺陷儿出生。因为处于妊娠期,体力下降,身体活动减少,日常生活不规则而放松口腔卫生;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流产或早产的危险,而失去及时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机会,使病情加重,口腔卫生状况更差。有吸烟嗜好的孕妇,牙龈炎的情况一般较重,甚至可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而母亲的健康状况、情绪好坏、营养补充都将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对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有以下几点:

孕前期、孕期口腔检查与必要的口腔治疗

由于孕期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以恢复口腔健康。妊娠期前3个月为易发生流产的时期,要避免放射线照射,口腔治疗一般仅处理急症,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妊娠后3个月则应避免全身麻醉。

妊娠期龋病和牙龈炎的预防和治疗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为预防妊娠期龈炎,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3.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易引起呕吐,要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

4.选用含氟牙膏刷牙,预防龋病。

5.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少吃甜食,减少零食。

爱护牙齿要从孕妇做起。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为了您和您的小宝宝的身体和口腔健康,请您重视孕期保健。

孕妇的健康行为对胎儿的影响

1.妊娠期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营养是人体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生长发育,除蛋白质、脂肪、糖类外,矿物质中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与各种维生素也特别重要。孕妇营养不良将导致胎儿营养不良,影响其体格、大脑和智力的发育,也使口腔组织发生改变。如牙钙化不全、错颌畸形、唇裂或腭裂等。

2.孕妇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有害全身健康外(包括口腔健康),还会使胎儿发育畸形。

篇5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5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以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为支撑,全面提升我市口腔健康水平。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口腔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具体行动

(一)口腔健康行为普及行动。

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用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教材,在口腔医务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等群体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全国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离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任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3.实施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加强无烟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严格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对于区域性口腔不良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二)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强化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医疗保健人员和儿童养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协同作用,预防和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2.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我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鼓励地方政府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下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

3.中青年(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管理。以维护牙周健康为重点,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牙线等口腔保健用品,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倡导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口腔洁治、早期治疗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

4.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倡导老年人关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积极开展龋病、牙周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服务。

(三)口腔健康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依托省级口腔专科医联体建设,规范口腔疾病诊疗行为。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植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动,创新人才配置机制。

3.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将口腔健康内容纳入现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口腔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口腔疾病防治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有效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成本效益。建立口腔健康信息网络报告机制,逐步实现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状况和防治信息的更新。

(四)口腔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口腔非基本健康领域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办口腔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参与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口腔健康服务筹资方,提升保障水平。依托“互联网+”,扩展口腔健康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居民口腔健康档案连续记录和信息交换,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口腔健康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健康口腔工作,完善协调机制,确定工作目标,制订本地区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强化组织实施,统筹各方资源,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健康口腔行动保障力度。

篇6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阶段性教育;口腔正畸;应用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该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儿童患者人数达到人口的50%以上。口腔正畸治疗是错颌畸形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使牙齿保持较好的美观性等优点,但治疗过程牙周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同时牙菌斑和牙石的存在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根据以上情况,我院为保证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对于收治的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阶段性强化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进行口腔正畸患者72例,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12-36岁,平均年龄(34.4±4.3)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40例,大专及以上20例。

1.2 方法

1.2.1 初诊治疗前的准备阶段 工作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治疗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向其进行介绍,对于疾病的疾病情况也要让患者有所了解,帮助其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了解进行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对于患者进行病情相关知识介绍的主要内容有解释牙菌斑在牙齿疾病中的危害、菌斑的形成过程以及预防方法等。对于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每天严格按照正确方法进行2次以上的刷牙,对于牙邻面和龈下菌斑进行清洁,使用含氟溶液进行漱口清洁,对于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了解[2]。

1.2.2 治疗阶段 对于患者在戴入矫正器后的刷牙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对于托槽和带环的清洁方法也要进行指导,建议患者使用含氯化亚锡的牙膏和含三氯羟苯醚的牙刷进行刷牙,对于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出相应的改进建立,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嫩食用过硬和过粘的食物,防止对于矫正器造成损伤。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错误行为及时进行指出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1.2.3随访 由责任护士对于患者进行每周1-2次的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如何在戴有矫正器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刷牙、饮食指导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并嘱咐患者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如果患者出现托槽、带环等附件脱落的情况要求患者尽快返回医院进行处理。

1.2.4 复诊 患者在治疗5周以后要回到医院进行复诊,工作人员对于患者口腔的清洁情况要进一步进行检查,要向患者强调采用正确方式进行刷牙和漱口的重要性,要求其严格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对于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按照计划要求在不同阶段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及时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护士长不仅对于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对于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制作相应的调查问卷表,了解其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评价方法 在治疗结束后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的刷牙和漱口方法、菌斑形成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如何进行正确饮食等。患者能够回答健康教育内容>85%为掌握,60%-84%为基本掌握,

2 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97%的患者能够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完全掌握,3%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有所了解。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对于牙齿缺损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对于治疗的效果提出了要求,更对牙齿修复的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牙齿缺损治疗方法,其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使得患者牙齿修复的美观性得到保证。但在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牙菌斑和牙石的存在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牙周卫生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急需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于上述问题进行处理。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收治的进行牙齿修复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方法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阶段性强化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患者的牙菌斑和牙周情况得到了改善,卫生情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增强了进行治疗的自信心,能够主动去维护自身口腔健康,认真进行刷牙漱口,有效遏制了牙菌斑的形成。但由于我院推行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时间较短,教育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通过更高的实践加以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采用阶段性强化教育方法对于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教育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正畸患者牙菌斑和牙周情况,对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对农七师各团场进行口腔健康抽样调查,对农七师各团场35~74岁居民随机选取,纳入标准为奎屯垦区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的人)。问卷为多项选择,现场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3.30%。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内容[1],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不解释题意,由参加者独立完成。答完问卷后逐个进行宣教。其内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数、时间、方式;选用何种牙刷;对牙刷的好处的认识;对龋齿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态度;就医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

统计方法:采用PE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结果

调查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表2。

讨论

在本次调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对口腔保健知识判断正确、全面的人数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断正确人数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全口清洁,回答正确人数仅31.10%、22.86%。说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很差;认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现象的仅占27.90%,说明传统观念是形成群体健康心理过程中较难突破关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调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的仅占19.90%、17.40%、11.80%。口腔中有烂牙、缺牙及时就诊、修复仅占23.60%、21.30%。说明正确口腔保健行为人数很低,还存在着有知识、无行为的现象。口腔保健知识是否能转化为行为是关键。口腔保健意识差,必须强化宣传牙病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及早治疗的行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不断重复,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响到人们保健行为的原因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口腔保健行为[3]。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篇9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共生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27-02

Analysis of oral medical courses in clinical medicine(general direction)symbiosis provided teaching

Peng Chun1,Song Jin-lin2

(1.Affiliated Yongchuan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2160,China

2.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14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ong Jin-lin,Email:.

Objective:Clin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necessary oral medical knowledge supplement 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comprehensive,has the good symbiosis. At the same time,in the stomatology clin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should follow the prevention,diagnosis,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principle,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oral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symbiosis

临床医学中全科医生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可避免地面临常见口腔疾患甚至是口颌系统的急症处理。因此,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一般而言,临床医学全科医生的培养正逐步规范为“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再进入临床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根据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全科医师技能标准的规定,并未将口腔医学的技能纳入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设置的共生性。

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环节

1.当前我国人口中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低。高发病率的口腔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在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特别是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更为严重,大量的儿童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由于对口腔卫生的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等知识教育基本为空白,在乳(替)牙期,出现了大量的龋坏、口腔溃疡、牙周疾病等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科医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的职责。

2.因口腔疾病带来的全身的其他疾病患病风险认识不足。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疾病引起的感染和炎症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会加重一些病症。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牙周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会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是牙周病可能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原因。还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正因为对口腔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足,所以在社区人群中对口腔疾病不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知识淡薄,加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对口腔诊疗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有效的分诊和治疗,所以增加全科医师口腔医学课程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3.执业口腔医师严重不足且区域分配不均。执业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专科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据资料统计,受过正规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的口腔医师不超过3万人。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口腔医师的比例,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口腔卫生需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在掌握了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后能有效缓解口腔医师不足的矛盾。

4.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口腔诊断治疗不可或缺。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分布广泛、诊疗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服务比较周全、完善和方便病人就诊的特点。同时,由于90%左右的常见和多发口腔疾病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治疗,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临床全科医生应完成所辖区域内居民日常口腔疾病的治疗,进行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5.口腔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疗特点的需要。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是全科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全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能对常见多种疾病作出预防意见和早期治疗。大多数口腔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而减少患病风险的。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接触人群广泛,覆盖面大的特点,有效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口腔疾病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使社区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口腔卫生知识指导,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早发现和早治疗来治愈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尽可能早的发现社区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并通过病例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诊疗方法。对于不需要专业设备要求的常见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就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完成治疗;对于需要龋坏、牙列缺失、错颌畸形、牙髓疾病等需要专业设备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可以提出转诊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整体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出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医学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通常将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在全科医师的培养中也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设置。

1.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全科医师通过口腔医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腔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全身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全科医师对口腔医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增长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新。

2.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全科医师在将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不能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全科医师预防和发现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从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童口腔学入手,结合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群分布,选择重点内容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讲解内容要根据全科医师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具体的治疗方法等,而是重点讲授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机体功能的影响;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讲授中,除了要讲解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特征:如,牙源性感染,要尽早消除病灶牙对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带来的影响等。此外,增加介绍咀嚼习惯养成和儿童口腔卫生,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3.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画面新颖、注释明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可以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宜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ed,PBL)。PBL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教学体系中,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常见疾病教学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口腔粘膜病”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加以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粘膜这一较特殊部位的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口腔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内口腔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以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保障口腔疾病带来的一些对其他疾病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并不排斥,具有很好的共生性。因此,在建议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适当增加口腔医学部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64-65.

[2]黄实华,徐仙星,郑静,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03):153-155.

[3]李正阳.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7),576-580.

[4]吴王喜.牙周病可能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J].广东牙病防治,2007,(4):192.

篇10

组织志愿者专家队伍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以下简称“西部行”)公益活动的项目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开设医生培训班、口腔健康教育课,提供免费进修机会等。

据活动发起人和组织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介绍,西部行活动始于2007年9月,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西部地区人群口腔健康意识,并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口腔医疗骨干,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看牙难问题,进而推动当地口腔医学发展,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5年间,西部行活动已走过内蒙、广西、陕西、宁夏、云南、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甘肃省是2012年9月底启动的第八个省份,也是西部行活动接下来一个年度的重点服务地区。

5年间,他们不断汇聚全国口腔医学界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输向西部;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摸索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口腔健康促进与发展之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这条21世纪的口腔健康“新长征”之路值得奉献与坚守。

都是观念惹的祸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凡得过牙病的人,都会对这句俗语有深刻体会。这其中不仅蕴含了口腔疾病发病时难以忍受的痛楚和其由量到质逐渐演变的发病过程,也反映出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痛不看病”的心理。而王兴教授更深刻地指出,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居民口腔健康观念的严重落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落后不仅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30年改革开放,从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到第三次,从全国约70%的人不刷牙,到70%的人刷牙,且其中的20%使用含氟牙膏,并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从全国上下只有几家寒酸的口腔专科医院,到如今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地市县都设立了口腔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随处可见;从5000多名口腔医生配备到如今近20万人的口腔医师队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观念、口腔医学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步固然值得欣慰,但王兴教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达到29%,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而牙周健康率只有14.5%和14.1%,更有37%的成人和86.1%的老年人牙齿缺失,全口无牙的老人达到6.8%。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口腔医生人均数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且口腔医学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

另外,王兴教授指出,我国大部分民众认为口腔疾病只影响进食、说话,正是这有所偏颇的观念,造成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轻视。他强调,口腔的营养条件、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细菌的大量滋生,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口腔卫生环境,很容易“病从口入”。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疾病并非只是局部疾病,它还关系着全身健康,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甚至会对孕产妇及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

以上种种,都在证明一个问题:转变传统观念迫在眉睫,逐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至关重要。而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决定了这一工作需要全国口腔医学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培养老百姓身边的专家

“有数据统计:我国龋病人群就诊率仅为10%,也就是说有90%的人得了牙病而没有来看医生。可就是这10%的病人,就让各个专科医院、口腔门诊,甚至私人诊所都忙得一塌糊涂。”王兴教授指出,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因此他认为,我国口腔医学界目前最紧迫的难题就是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建立起高水平的口腔医学队伍,满足人们逐步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整个口腔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满足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口腔医学会一直是发展我国口腔医学科学的重要社会力量。自1996年成立起,学会一直积极利用自身的平台开展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普及活动,进行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并打造形成了“全国爱牙日”“微笑中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目前学会主要肩负两大重要任务,都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关联。一是促进口腔医学领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组织各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国际间、国内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等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医生自身临床技术和整个口腔学科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各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推广新技术、新的诊疗手段、新的设备等,提高现有口腔医学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006年,王兴教授开始担任学会会长。之前他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而这个人才,“不只是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专家,更应该是能够为老百姓做口腔健康教育的专家。这个专家不再高高在上、满嘴健康术语,而是就在老百姓身边,真正懂得如何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且能够真正转化成生活习惯的常识。”只治不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这种专家,能让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王兴教授说,此次西部行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专家,打造出符合当地需求、更能推动西部口腔医学发展进步的人才队伍。

2007年9月20日,在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5天后,西部行第一站内蒙站活动正式开启。

在这之前,学会并没有类似活动经验,经济能力也非常有限。为了能够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学会组织了5批专家深入到西部地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目的就是要摸清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学会领导亲自带队,采取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口腔医务人员座谈、深入社区医院与群众交流、考察医院设备及开展医疗工作能力等方法,摸清了当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通报全国,以争得全国口腔医疗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作为行业内最高学术团体,我们有责任让全国口腔医学界的同行认识到一个现实:西部地区太落后了,受实地条件制约,他们很难同东部地区同步进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尽绵薄之力支持他们。”

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和信念,王兴教授带领学会的同仁们开始了这场口腔健康“新长征”。

我们大家的西部行

2007年自内蒙开始,2008年在广西、陕西,2009年在宁夏、云南,2011年在青海、贵州,2012年在甘肃,祖国的西部大地上留下了王兴教授和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这不仅是口腔健康知识和技术的西部行,也是活动工作人员的西部行,是全国大专院校、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等所有参与活动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西部行,更是广大支持活动的商家企业的西部行。正是所有参与者的甘愿付出,才使西部口腔医院和医疗工作人员、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惠颇丰。

为了切实促进当地的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先进的口腔健康技术带到民众身边,学会除了组织口腔医学专家举办现场咨询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外,还特别开展了“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目前已在5个城市举办了5期中小学校保健教师培训班,有1257名保健教师参加了培训,更有250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课,还在3个城市举办了社区群众口腔健康大巡讲;针对适龄儿童开展了免费窝沟封闭治疗,至今“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已惠及5000名学生;同时,还开展了“口福行动项目”,计划在每个省份为100名贫困无牙颌老人免费镶复全口义齿,至今已超额完成1200余名。2012年该项目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

在推动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方面,西部行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1. 举办不同形式的口腔医疗技术培训班

近6年来,西部行活动分别在内蒙、陕西、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了牙周基础培训班、口腔修复技术培训班、种植牙技术培训班、口腔正畸技术培训班、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培训班、根管治疗技术培训班等多种类型的临床技术培训班共35期,有4000多名基层口腔医生参加了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会专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讲师团,邀请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专家参加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的医生普遍反映学习班质量高,老师讲课水平高,讲课认真,实用性强。所以几乎每次西部行办班都是爆满,受到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

2. 免费安排西部目标地区口腔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自开展西部行活动以来,已经免费安排西部行活动目标地区医院的口腔医生共31人到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进修学习。这些进修人员回到原单位后都能积极运用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 组织志愿者医生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为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引进口腔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口腔疑难病例的处理,学会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开展的医生晋升职称需要到基层锻炼的有关规定,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各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生参加西部行活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志愿者医生团队。自团队开始组建以来,已经有72名医生到基层40余家医院开展1~3个月的临床实践活动。他们克服了条件艰苦、水土不服等困难,坚持在基层开展医疗教学传、帮、带,解决了基层医院口腔医疗方面的问题,受到各合作医院的欢迎。许多志愿者医生还为自己所在医院和参加活动的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把这一项目延续下去。

4. 设备捐赠

为改善西部口腔医疗条件,学会动员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相关设备器械企业参与西部行活动,向目标地区捐献了大批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材,极大改善了目标地区的医疗环境和设备,为提高西部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7年8月25日起,已经陆续向各目标地区医院捐赠汽车、设备等物资763台件,已经足够装备6个专科医院。

5. 设立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

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2012年,学会决定每年出资50万元设立“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专项支持西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科学研究。

在全国口腔医学界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得到目标地区政府、口腔医学界同仁和人们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2009年的阶段总结会概括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工作经验。卫生部、各西部省份、学会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活动各项内容得到了尽快落实,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全国各医学院校、专科医院、口腔医务工作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使活动踏踏实实落到了实处,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各项丰富务实又极具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切实符合当地所需,能够解决当务之急,因此才受到当地口腔医学界的认可和欢迎,这是活动成功的核心。

相信旗帜的力量

回想过去几年,王兴教授颇多感慨。每年不同省份西部行的启动,他们都会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而他也表示,今后也会继续坚持,还会做更多、更广泛的宣传,这是因为他一直将西部行定位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从项目启动,他就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仅靠对几个局部的改进,解决不了整个系统发展的问题,他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界愿意为提高西部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的决心;也让当地领导、各级专科医院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发展当地的口腔医学,由‘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更要倡导一种公益精神,倡导人们在潜心发展自己的同时,将视野放在全国,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民”。

很显然,他们做到了。西部行的“象征意义”、旗帜作用越来越凸显,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他们的队伍也逐步壮大,更多的专家志愿者和医院加入进来。王兴教授也说,即使他不再做会长,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一轮一轮做好、做精。

如今,这股从东部各个城市喷薄而出、不断汇聚的强大力量,正有序地涌向广袤的西部大地。这股力量北上南下,所到之处暖意浓浓,烘热了农牧民的胸膛,更滋润了高原上的格桑花。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将浸润整个西部大地。

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