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十篇

时间:2023-11-27 17:54:13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1

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其中很多知识很难单纯用语言描述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笔者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PPT课件制作,不能只是简单展示要讲授的内容,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把枯燥的课本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它为教学所用。在严谨地科学表达的同时,积极运用对学生有启示作用的效果,特别注意发挥PPT自身所带的动画功能,提升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数控加工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1)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要简洁,一定要经过教师细细推敲,文字数量要合适,突出重点难点,不要把书上整篇的文字都放上去,否则密密麻麻,就像在阅读电子书一样,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理解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效地选取内容在PPT上进行表达。对于确实需要较多文字来阐述的内容,可以采用分项分点、加编号或项目号,演示时逐点播放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文字要逐步引入。一张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不要一放映幻灯片,就一下子全部显示出来。让文字随着讲课的过程,逐步引入,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且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清楚教师讲到了哪一部分,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讲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而程序指令是一行一行的。笔者在制作课件时,从不将一个零件加工的所有指令直接一次性显示在屏幕上,而是逐行逐行显示,每讲到一处编程轨迹,讲到一段加工路线,便给出一行或几行指令。学生即使是注意力分散了,回过神来,也照常可以清楚讲到哪一部分了,而认真听课的学生则更加明白各道工序加工所对应的指令,并且在讲完一道工序后,会积极思考如何编制下一道工序的程序指令。

(3)文字的字体、字号要合适。文字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笔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般选用宋体文字并加粗显示,文字的字号要尽量大些,不要太小,一般标题用32号以上,正文用28或24号。对于那些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不同的颜色来标示或加着重号,以引起学生注意。

2.图片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大部分都是零件图。笔者认为零件图毕竟属于工程图样,图片颜色可以略微单调一些,要避免过于鲜艳、过于花哨、过于吸引人眼球,因为这样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保证图片一定要清晰,数值一定要清楚,尺寸和形位公差正确。笔者在教学中,会把书上的例题用AutoCAD或者CAXA电子图板重新绘制,把图框和标题栏加上去。使学生看到的图样是一张张完整的零件图,与将来去车间实训拿到的零件图样格式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规范画图的好习惯。

3.动画

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编制加工程序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如果教师枯燥地对着一张零件图讲授如何编制加工程序,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没什么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将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转化成动画的形式,学生就会很清楚,一条或几条指令执行下去会在工件上切削出怎样的轮廓形状。他们就会比较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明显会增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动画,在讲完一条或几条指令后,播放相应的动画,展示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整个动画围绕着切削加工的过程来进行。此外,动画演示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循环播放,播放一次后,学生不明白,还可以多次播放,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运用此方法明显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在设计动画时要注意:动画设计要紧紧围绕所讲授的内容来进行,在符合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艺术性、新颖性越高越好,但是,要删除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义效果,不要做那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动态效果。比如有些课件上,会看到一个类似图标的东西在动来动去,而实际上这个东西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这样会使学生无心听课,总是盯着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动画,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视频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拍摄与零件图相应的切削加工视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笔者在教学中,会对应书上的每一个例题,去实习车间做一次切削加工,边说教边操作,并把视频录制下来,把它插入到幻灯片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实际加工的氛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毡尖笔”功能,在零件图上突出显示加工路线

充分利用PPT的“指针选项”功能。在PPT软件放映模式下,右击鼠标可以打开快捷菜单,选择“指针选项”,在这个“指针选项”里,包括:“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笔者在讲授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时,在讲授加工路线时,给出一条指令,讲这条指令时,会对应地在零件图上用“毡尖笔”画出加工路线。这样学生会很清楚每条程序指令所切削加工的是零件图上的哪部分。

2.利用数控仿真软件,纠正学生常见的编程错误,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仿真软件是很好的实体加工模拟软件。在生产中,经常是先用仿真软件模拟成功后,才到机床上试切并加工,这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刀等事故。笔者主要运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课堂练习,这种方法有两大好处。

(1)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的很多作业都是编程题,学生把编写的程序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批改作业相当辛苦,而学生对一些细节问题却并不太在意,比如在小数点编程时,经常有学生漏掉小数点。

对于数字的输入,有些系统可省略小数点,有些系统则可通过系统参数来设定是否可以省略小数点,大部分系统小数点不可省略。所以,在进行数控编程时,不管哪种系统,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好不要省略小数点的输入。

在应用小数点编程时,数字后面可以写“.0”,如X50.0,也可以直接写“.”如X50.。若忽略了小数点,则指令值将变为原来的1/1000,此时若加工,会造成事故。

而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程序指令,却经常漏掉小数点,这样一旦养成这样不好的书写习惯,如果在不可以省略小数点的系统的机床上实操,忘了输入,后果相当严重。

如果用数控仿真软件来做作业,就如同在机床数控系统控制面板上,用MDI键盘输入数值一样,学生就不容易漏掉小数点。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编程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并不是特别容易,手工编程题目需要认真去计算各点坐标,并制定加工路线,进行程序编制。编程作业如果是写在作业本上的书面作业,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这样完全达不到做编程作业的目的,而且有些学生字迹不够工整,抄得一塌糊涂。这样做作业,没有太大意义。笔者申请使用机房,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作业,每人一台电脑,每个学生自己独自完成一次作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利用局域网复制别人的作业。虽然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编写出一个零件的加工程序,但总能编写几行,长此以往,积少成多,也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这样才能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构建和谐课堂,营造“教”和“学”互相促进的课堂氛围

1.教师不应一味地讲课,应要求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PPT的演示速度,诱导学生有效记录,强调适当记笔记的重要性。当然,笔记内容不能过多,如果全篇都是文字,学生不会去记。教师要把内容按层次展开,要求学生把重点内容写一遍,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笔者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对所讲到指令的指令格式记笔记,以加深印象,牢固掌握各条指令的指令格式,为编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师不应只是PPT放映员,要适时注意师生互动

上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站在桌子边或坐在椅子上,手不离鼠标,直接守着电脑放PPT,这样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会适时地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确实需要用鼠标的时候用鼠标,在不是必须用鼠标的情况下,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就可以在教室里走动,和学生互动,而不只是守在电脑边上做一名PPT放映员。师生互动的课堂,可以更加有效地交流和讨论一些所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机械制图;多媒体;动画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02

0 引言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从点线面入手然后慢慢的介绍三视图、相贯线、剖面线等一系列琐碎的知识,介绍完一系列的零件图后,最后介绍整体装配图等问题。这门课程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只有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基础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所介绍的理论知识、作图规则及技巧不仅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还为将来工作技工技术支持。这门课既可以用来表达二维图像还可以表达三维图样,既可以手工作图还可以软件做图。这门课程严谨不能出现一点纰漏,并且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等院校工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1 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且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知识量很大,在课堂上学生主要靠自己的感性思维去理解知识,全靠自己的感性思维而没有动手亲自实践,这样的学习效果根本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课堂知识枯燥乏味。该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初学习的,先前没有很好的基础,一时间还不能适应大学的课堂,课堂学习氛围低,师生互动效果差,并且学生课下亲手实践能力低,导致很多同学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考试能混过关,学生出勤率低,最终学生的自身专业技能低,最终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机械制图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根据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重新确立该课程的地位。多媒体动画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动画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课堂学生通过flas能够直观的读懂零件图,既直观形象又具有互动性,以往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课堂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提高了老师的教学速度和教学效率,但是相应的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眼睛一直盯着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加上老师翻篇速度太快,很多同学反映上课只是刚记住课下就忘了。很多同学再这样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瞌睡现象。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经过课程组的研究,通过将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出现的课堂氛围低、学生理解能力低、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模式,突出授课的重点内容,采用动画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多媒体动画教学的理论基础

(1)动画的概念。动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的播放静止的图片,在视觉上造成一副连续的画面,每两个图片之间均具有差别,当这些不同的画面在眼前逐一通过时变组成了一副连续的画面,即动画的本质就是运动的图片,化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图像。

(2)电脑动画的制作原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的视觉具有短暂的停留特性,在人看到一幅画以后,这幅画里面的内容会短暂的停留在脑海中。即动画就是利用这一个原理在前一幅画还没有消失时接着播放下一张图片,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前一副画的印象一般在0.25秒钟内是不会消失的,一旦播放的时间超过0.25秒画面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视觉上就达不到动画的效果了。

4 制作电脑动画常用工具软件

(1)二维电脑动画、在设计二维动画技术上主要采用分层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然后叠在一起进行拍摄,由于使用的胶片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实现透明、折射的不同效果。最常用的二维动画设计软件有flash、softimage、Animo等,其中flash是最常用软件,这是一款以制作平面动画为目的的软件,无论在编辑图像还是在创作上都非常的方便,对图形进行移动、放大、更改颜色等,并且在放大后图像上并没有影响清晰度。

(2)三维电脑动画。三维动画主要是利用图像在生成技术,通过电脑完成建模、动作、渲染等步骤。通常使用的软件有3Dmax、Maya、Softimage等软件,其中3Dmax的使用最为简单,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三维动画软件,在他的工作界面内,用户可以进行各种参数的设计,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开发、教学等多个领域。

5 多媒体动画教学的效果

在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中将课堂上很多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利用动画将装配图拆分为部分的零件图,使学生对机械部件的内部组成有了清晰地了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使用动画教学还可以模拟机械的运动形式,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全靠老师做出模型和现场解说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准备动画模型,点击鼠标就可以把机械的运动形式进行演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晰地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 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图多媒体动画教学研究在课堂上老师使用flas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机械制图这门基础课程所介绍的知识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专业课和做课程设计都是必备,为了学生的后期发展有必要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改革,虽然现在主要使用电脑CAD三维作图软件,但是传统的机械作图是所有制图的基础。在多媒体动画教学上存在一定的优势,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课件中插入各种flas和网页链接及习题,丰富了授课内容,教学更趋向多元化而不仅仅是课堂的知识,及时补充了课外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但在初期课件的创作中都是老师自己创作,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每个教师、每节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长青,许志闻,郭晓新等.计算机图形学[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杜晓增.5计算机图形学基础6.工业出版社,2004.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3

关键词:多媒体;改革;数控编程;教学

Abstract: Some methods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reforming the course NC programe, such as adjus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regarding the construct of the textbook, reforming the ways of teaching, reforming the way of testing on the students and lifelong practal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reform;NC programe;teaching

《数控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和其他许多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机构、数控编程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数控编程》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减;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对数控加工的原理也可以只进行简单讲解,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讲授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这样,《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在确定了课程基本内容后,教材的编写就成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控编程》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为理论指导,进行高职高专《数控编程》教材的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分析” 是对一项信息,找出其构成的要素或部分,使得观念中相关的层次更为清楚,并且使得观念与观念的关系更为明白。本课程分析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中,各项功能的适用场合,并使用其进行编程;对典型数控机床的对刀调整、工作台调整、程序调整等进行分析,并确定正确方法。综合是将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本课程中“综合” 级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 程序的多方案比较,对较复杂零件进行工艺、程序、加工调整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教学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有效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遵循这一基本理论,才能形成高职教材的特色。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媒体与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录音、幻灯、录像、电视,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难学,但如果利用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就会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而且实用,这样就会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这门课也就不是难事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有些同学往往顾了做笔记就顾上听课,常常一堂课下来,笔记做了不少,但脑子却是一片空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无需做笔记,只须专心听课,课后将电子教案一COPY就行了,复习时也非常轻松,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也非常丰富,还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授课方法,不但板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较差。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会大大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4.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教师也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然而,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笔试(50%)+操作考试(30%)+综合考试(20%)=总成绩(100%)。1)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50分);试卷可以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这样真正做到“教考分离”。2)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基本技能(30分);3)综合考试:每个学生独立加工一个零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分)。

5.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为此,必须要重点建设好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结构及编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包括①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编程训练。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CAD/CAM软件,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 关于电机拖动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教学研究,2003.2

[2]单嵩麟等 二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

[3]田坤等”数控机床及编程”课程教学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机,2002.1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4

关键词:行动导向型教学;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07-02

行动导向型教学

行动导向型教学,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行为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从而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行动导向型教学可以通过如“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现,整个教学过程由收集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决定、实施、检查和评估等阶段组成。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行动标准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目标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和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核心理念,在完成具体职业岗位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行动导向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设计

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将《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设计为4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环环紧扣,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知识、能力目标。整个实训教学共计120学时,共4周时间。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一)情境一:安全教育,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

由学生自行分组(教师可建议学生异质分组,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互相搭配),每4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定。小组形成后,进行数控机床安全操作守则和文明规范操作教育,并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让学生扮演违规操作者,遇紧急情况时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通过角色扮演给其他学生提供生动的反面案例,训练学生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感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制定加工工艺时教师分发图纸,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从图中可获取到的信息,如零件的名称、材料、尺寸、基准、加工要求等。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所有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到工艺制定的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信息,促进加工工艺的改进。

(二)情境二:机床面板操作与零件编程

在进行机床面板操作时,教师向学生提供自编教材和机床面板说明书,作为学生自学的支撑材料。由教师做演示:示范操作数控车床、铣床的对刀方法和简单零件工艺分析、制定加工方案。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即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给定的引导问题,例如,教师示范操作数控车、铣床对刀时只对一把刀,那么,第二把、第三把刀怎么对?如何输入对刀参数?引导学生运用对刀的原理解决问题。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三:数控车、铣工件加工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学生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加工。为了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和铣削加工,首先,要学生讨论制定工件的工艺卡、工序卡、刀具卡和数控程序,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带着不同意见和想法展开辩论,阐述加工工艺的可操作性,直到拿出最优方案。接着制定分工表,各个组员分别进行加工前的准备,如准备毛坯、工、量、刀具、机床等。最后,按最优方案分工协作,共同进行车削加工和铣削加工。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教师主要观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各个切削参数能否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文明操作。半成品加工完成后,监督学生对零件进行检测,如有尺寸偏差,建议修改操作系统的摩号,重新加工。零件加工这个阶段是学生技能实操的主要阶段,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能通过讨论和请教等方式自主解决。正是这个重要阶段,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和团结协调能力。

(四)情境四:展示成果,自评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自评互评工作。首先,各组要展示产品,并上报检测结果,教师登记产品并给予评分。各组在展示自己的产品时,要进行比较,互相打分。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自评互评报告进行综合打分。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对产品的加工流程做详细说明,介绍经验,如何在规定工作时间内确保产品质量。通过此类评比,使学生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提升职业行为能力。

教学思考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个情境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参与从工艺制订到评价的完整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养成。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生产成品。从安全教育到独立加工零件的全过程,逐步使学生建立起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在行动导向型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是设计师,首要任务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是咨询师,作用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在考核评价阶段,教师是评价者,设计评价程序,主持评价活动。正确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明确教师在教学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郭婺,周洪江.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在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0(3):144.

[3]李华芳.行动导向教学在“机加工实习”中的应用[J].交通职业教育,2011(4):30-32.

[4]赵金波.浅析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127-128.

[5]魏新民,赵伟丽.行动导向教学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13-16.

作者简介: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5

关键词:中职;数控机床;培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48-0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产企业需要大量善于进行技术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工更是目前迫切需要的“灰领”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控培训方兴未艾,许多职校跨出校门接受社会培训。因而如何尽快、有效地提高数控培训学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形象比喻,通俗易懂

由于大多数学员是初次接触数控机床,且文化程度较低,对一些基础知识与概念的理解有困难,这时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进行教学。例如,数控机床的基本M成及工作原理可以以人作比喻:控制介质相当于语言、数控装置相当于大脑、伺服系统相当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检测装置相当于感觉器官、机床本体相当于人体骨架。比如在做队列操时,人听到“立正”口令时,将语音信号变换后传递给大脑,这个“立正”命令必须是人能听懂并明白其含义的,否则无法做出反应。大脑接受了“立正”命令信息后,马上记忆起该命令的动作要求,即人站直、腿并拢、手放好,并通过感觉器官检查动作是否准确到位、符合要求,然后发出动作指令。这个指令是很微弱的脑电波信号,不足以刺激肌肉运动,通过神经系统放大并传递后刺激相应部位的肌肉舒展或收缩,牵引骨骼运动,这才最终完成了“立正”动作。如果听不懂命令、不知道命令的含义、大脑不能正常思维或神经系统有障碍、肌肉拉伤或萎缩、骨骼有损伤,那么人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同样,如果程序有误、数控装置有问题、伺服系统有故障、机床本体部件损坏,那么机床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不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有时程序出错,甚至会造成严重事故。这样一来就把基本概念讲清楚了,学员也容易理解。其他如开环、闭环、半闭环控制方式、可控轴与联动轴等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讲解。

二、分析透彻,搞清概念

有些简单却重要的概念往往不被重视,包括专业人员,但又很容易出差错,这些问题必须讲清讲透,否则学员一知半解,掌握不了要领,导致在实际操作时出现失误。例如,数控车床坐标系的问题,数控车床同样采用人人皆知的右手笛卡儿直角坐标系,简单易懂,但问题是如何在所用机床的实际坐标系上判别圆弧的顺逆时针走向。多数学校的工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因经费原因,一般采用经济型数控机床进行培训,而企业则多采用中高档数控机床进行生产。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刀架位置与中高档数控车床不同,X轴及Y轴的正向正好相反。判断圆弧的顺逆时针走向应对着Y轴正向看过去,而经济型数控车床的Y轴正向向下,判别朝向和视线方向相反,因此看起来是顺时针其实是逆时针。这个基本概念很简单,但也容易出错,甚至在某些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上也出现这类错误。其他如数控指令的用法,尤其是循环指令的功能与刀路、坐标及刀具参数的设置等问题也必须要讲清楚、准确到位。

三、工艺是重点,编程是基础

初学者往往很重视编程,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而忽视了加工工艺。其实,数控机床是按照人所编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加工的,程序里面包含了工艺因素,反映了编程者的工艺思路,所以说,程序编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工艺排得好不好。因此,除了编程方法还需要介绍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特点与要求,重点讲解工艺分析、切削参数、刀具选择、走刀路线等工艺性问题。数控培训也可尝试创新教学,在学员初步掌握基本编程及操作技能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零件并进行加工,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工艺问题,尤其是刀具选择和刀路安排,此时教师再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使学员印象深刻更易于接受,效果比教师单向讲解要好得多。

四、掌握要领,运用技巧

接受培训的学员有些是普通机床的操作工,有一定的切削加工经验。有些则刚取得初级证书,工作经验很少,在习惯上往往还按照普通机床的操作过程来编制数控程序,这就需要在培训中反复强调数控机床的工艺特点,指导学员逐渐接受、掌握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一些工艺处理方法。对培训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可召集学员进行现场讨论,让大家相互汲取教训,这样做学员们既印象深刻,又能共同提高。培训使用的经济型数控机床,采用的是开环系统和步进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失步且无法补偿,故而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在操作中应加以注意。编程时仍按图纸规定的尺寸作为坐标参数,但在对刀设置坐标时要留出一些余量,或修改调整刀补参数,加工结束后按实际测得的零件尺寸重新设置坐标或修改刀补参数,再运行精加工程序予以修正,这样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五、结束语

数控机床操作工为紧缺工种,社会需求量大,政策扶持力度大,考工不受年限,取得某级别资格后,可马上申报高一级资格鉴定。因此,在培训中要加强学员的素质教育,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员打好扎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尽快达到工作要求,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6

(一)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不论是教学内,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钢琴课程的学习和设置都是由任课教师或某系自行决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此外,钢琴的教材使用也不统一,很难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适应,自然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技术也有强有弱,对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钢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为幼儿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不是专业的钢琴表演者,所以对钢琴技术的要求也没有专业水平要求高,只是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演唱、编曲等能力即可,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把专业水准的钢琴教学方式拿来教学,学生学习时无法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在今后幼儿教学中的应用钢琴技术也有一定的制约。

(三)钢琴教学时间短,实际操作时间少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自己的招生人数和范围,录取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钢琴基础来说,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些能生硬的弹奏一两曲,有些甚至连钢琴都没有接触过,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教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多,而钢琴课并不是每天都有,课程时间也很短,实际操作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需要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及方法的目标选项

要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艺取得突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认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面临的工作环境以人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编曲、演唱等技能为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设置符合专业特点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简单的钢琴演奏方法和技巧,熟知当前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及音乐曲目,并注重弹唱、即兴演奏、编曲等技能的提高。对于起点低的学生,以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为主。然后教会学生基本的钢琴演奏的指法、姿势等,学习连音、非连音、跳音等演奏方法,选用音乐节奏强的曲目进行练习,通过这些曲目的练习明确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此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视谱演奏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乐曲选择上要少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渐掌握和提高钢琴技巧。可以选用当前幼儿学习使用的教材,从中挑选音乐曲目进行练习,熟悉幼儿教材,掌握更多风格和特点的幼儿曲目。即兴演奏、弹唱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幼儿歌曲数量比较少,歌曲描写的内容与当今幼儿生活的环境也不相符,因此就需要幼师进行歌曲的编写和创作。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首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帮差的方式,让接受能力强,音乐学习能力高,技巧掌握好的学生帮扶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组成帮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提高学习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学习效果。由于钢琴课时少,课上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小,老师在课堂上示范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课下很容易忘记,这时就可以利用电话、电脑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电话把教师课堂上演奏的曲目、指法等进行录像,通过电脑下载需要练习的曲目,然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仿,及时记录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

(三)带领学生走出琴房,增强实践能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闭门造车式练习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直观感受和学习,还可以作为模拟教师进行实习,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师做好准备。

三、结语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7

关键词:模具制作 课程设置 实践能力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甚至出现了“技工荒”,年薪十万也难觅一个“数控模具技师”。刚刚从中职学校毕业的模具专业毕业生,虽然就业前景较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一个熟练技工的要求,还只能跟着师傅三个月到半年才能顶岗上机、独立操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机床或钳工工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模具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企业对模具工人的技能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课目,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那么,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路在何方?

从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可知,模具人员的就业需求发生了变化:一是使用模具进行生产的一线岗位操作人员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大,二是模具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人才的学历、基本素质、工作经验的要求提高,中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简单模具的设计或辅助设计,三是模具制造及维修人员需求有所增加。因此我们着重从模具的制造方面分析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模具的制造过程

模具的制造,首先是由模具设计人员根据产品(零件)的使用要求,把模具结构设计出来,绘出图纸,编写相关的技术文件,再由技术工人按图纸要求通过各种手工操作(如钳工的划线、钻孔、装配等)及机械的加工(如车床、刨床、铣床、磨床、特种加工机床如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等)加工好模具上的每个零件,然后进行组装调试,直到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模具,因此,模具钳工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凹模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1、选择材料及大小

2、锻造

3、热处理:退火,消除内应力

4、铣床加工或刨床加工6个平面并磨削

5、钳工划线及钻线切割工艺孔、各螺纹孔、定位孔,攻螺纹

6、热处理:62~64HRC

7、精磨上下两大面及两个互为垂直的侧面

8、线切割加工型孔

9、研磨型孔及销钉孔

10、检验保存

11、模具的装配、调整和试冲

二、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的需求:

模具专业毕业生应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因此,根据当今企业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理论教学部分

(1)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2)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具的种类和结构、模具的装配、调试和使用,为模具加工、制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转贴于

(3)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

(4)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等十大类模具的设计基本知识。系统介绍了与模具相关的原料、设备及其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着重介绍模具设计的一般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例来介绍模具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

(5)模具制造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工艺;模具零件铸造成型及挤压成型工艺;模具的装配工艺。其内容应反映最新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降低理论深度,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6)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7)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针对模具的成型零件,讲授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8)模具CAD/CAM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 CAM、

Pro/ENGINEER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及对模具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实习中能完整地从绘图设计到备料到组装有一全程的了解,还要学习冷冲压模具设计和注射射模设计课程。

2、实习操作部分

模具钳工工艺:锯、锉、钻、刮等钳工手用工具应用自如,姿势正确。零件从下料划线制作符合图纸要求精度,编写出加工合格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工艺过程。

电加工知识:熟练应用电脑绘图,操作线切割机,加工出图纸要求达标的产品,熟练操作电火花机床,电极的应用及制作。

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侧重于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加工工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重点掌握普通车床及铣床的操作。

模具制作工艺:在制图、钳工工艺、电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课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自己动手从设计绘图开始备料,机加工、电加工,模具组装,上机试模成功,制作出冲裁模具、拉延模具等类型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型腔模具。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的理论课程基本到位,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模具的拆装、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电加工知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参考文献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8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改革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65-01

电脑艺术设计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现今的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已不是只会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而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只有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之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同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学校与行业、企业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接与合作的办学机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区域特色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 制定适应与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多中职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3~15周岁,正值青春年华,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与美,但他们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且该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技术学习有抵触心理。加上零美术功底生源占多数,没有审美鉴赏能力,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首先要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训练与培养,下学期才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设计创作能力,同时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三年级时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平面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

2 张扬个性,发散思维

创意设计是指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设计,他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为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意是设计意识中最突出并成为第一性的要素,而展示这种要素将成为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好方法之一。学生及设计作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的设计作品都是东拼西凑组成的,有的时候设计师为了快速完成设计作品还会使用网络上的一些素材直接下载制作,这些都是年轻设计师的一些设计误区,纠正这些误区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几种方法。首先,经常带学生参观画展以及成熟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取长补短;其次,设计前的构思是不可或缺的,好的灵感或者说好的构思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决定因素,例如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他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最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参加网络以及生活中组织的一些设计大赛,在实践当中广交朋友,得到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3 中职学校特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许多地方的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在减免学费,这样许多以前因学费困扰的家庭个人可以完成理想和学业。以前的中职专业因受到高中和高职教育的影响,生源成为学校生存的关键,现在国家对学校的投入明显增加,所以我们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低,学校内部教学发展偏向理论和社会脱轨也是因素,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能力,对于文聘仅是作为参考之一而不是首要因素,所以中职学校更应该抓住机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

3.1 创建校内设计工作室,建起了校办产业“孵化基地”设计制作中心

对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确定任务,围绕着本次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念、熟悉软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学习了新的技能并从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现在教育的一个弊端,讲解的知识过于理论化、书面化与实际和社会脱轨,导致学生走出校门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所学不能所用。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就能与社会完全接轨,让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3.2 校企联合,让学生未踏出校门就能工作是我们共同梦想

每位老板都希望他雇佣的人才是成手,可以不用培训的过渡期,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双方的共同想法就促成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方法。在学生完成基本软件的学习的两年后,第三年学校就可以和企业和学生签订合同,为企业培养定向型人才,例如:某某广告设计公司需要一个平面设计师,我们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和企业签订雇佣合同,学校可以作为学生对企业进行监督作用,合理保护学生的利益,这样学生就可以去公司首先进行实习的学习,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排版和打印,后期毕竟有设计经验比较成熟的设计师,学生可以通过拜师的形式向老师学习的请教,这样在毕业前,我们的学生就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也就是他们现在不可或缺的人才。

4 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

参考文献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9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 是大多数工科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并通过化整为零, 一门一门地分别解决, 教师教起来比较从容,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计算机类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通常只设一门课,却要涵盖电工电子学的几乎所有内容, 所以教和学相对来说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 、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素养和推理能力。高校扩招后,目前的高专高职学生中的许多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稍微遇到点需要动脑子思考的东西,就“知难而退”。

2.学生中存在着“读书无用论”。在高职院校,能够比较体现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有用性”的课程是《单片机原理》。虽然教师向同学强调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但学生普遍认为电工电子技术跟编程序做网站根本不搭界,所以存在相当严重的“课程无用论”。

二、 解决方案与对策

1.选择适当的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高职高专教材,许多是来自过去出版的本科教材的压缩,知识结构偏难,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的学习的教材。同时,该教材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学习、生活之中,能做到学用结合,活学活用。

2.讲练结合

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新知识的能力上往往不如扩招前的学生,所以对基 本公式、基本原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用心设计,精心讲授,深入浅出。每次课都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练习课前设计好的习题,讲练结合,讲讲练练,甚至是边讲边练,以培养学生勤思多练的好习惯,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一些可以一题多解的问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增强学习效果。

在讲授触发器的时候,一般教材上都列以计数器为例子来讲述触发器的应用,但是由于计数器跟学生日常生活尚有距离,而且效果不够生动,所以学生学起来反响并不热烈。笔者授课时候以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为例给学生讲解触发器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三人一个小组自购材料,制作智力竞赛抢答器如图1所示,容许各个小组自行设计与该图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制作,在约定的时间各个小组拿出他们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评定名次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结果,学生普遍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为了制作还查阅了很多资料。       

               图1  D触发器构成的智力竞赛抢答器                     

3.将编程合理地穿插到电工电子课程学习过程中

目前,从整体上来讲,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表现与教师的期望尚有距离。部分原因是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应用载体,导致学生觉得学习C语言没有什么用,这种消极情绪对学生学习C语言具有强烈的负效应。将C语言编程合理地穿插运用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给了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载体,有助于消除存在于一些学生头脑中的“C语言难学又没有用”的错误认识。

TURBO C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制作图形界面比较困难,VC制作图形界面方便,可是编程相对麻烦,而VB学用简单,交互性好,把它引用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与C语言结合使用,可以弥补C语言的交互性和友好性方面的不足。在求解典型电路的支路电流、三极管放大电流的交直流分析逻辑代数、逻辑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分析、列写逻辑表达式的真值表等场合均可以让学生利用VB进行生动地编程演练,既加深了专业的知识,也提高和巩固了编程能力。例如在三极管放大电路进行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VB 工程的Form上设置,然后进行后台编程,完成后能够实现只要在相应的Textbox内输入相应的数值,点击按钮就可以进行交直流分析。

结语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在高专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中开展电工电子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探索,以与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吻合。通过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该课程的有用和有趣,是教学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作者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电脑编程零基础教学篇10

关键词:调研 课程体系 模具设计与制造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速度加快,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任何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实现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模具设计制造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模具行业相关职业标准,分析提炼出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由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而开发出专业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实践,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

1.1 调研 通过对柳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模具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准确把握区域内及周边企业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调研采用参观、座谈、和深入挂职学习等方式。调研的企业包括柳州福臻模具有限公司、柳州五菱集团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模具中心、柳州新方九模具有限公司、柳州天晟模具有限公司、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柳州方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柳州汇众模具厂、柳州江航工贸有限公司和成都翰迅模具、成都宏明双新精密模具零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挂职企业包括柳州福臻模具有限公司、深圳东科塑胶模具厂、东莞世茂模具厂等企业。

1.2 岗位分析 模具生产从订单到模具产品交付使用经历以下工作过程:①产品工艺分析。接到客户订单后,模具主管分析产品的工艺方案和工艺可行性,如果不符合成型工艺或成型困难的产品,与客户商讨是否进行适当的改型。②确定模具方案并报价。在客户确认产品之后,通过类比法或者经验确定模具方案,对于复杂的产品应当进行CAE分析以确定产品的工艺和模具方案。③模具设计。根据模具方案,完成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材料的选用,技术文件编制。④模具主要部件加工。安排加工工艺流程、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研磨加工。⑤模具装配、试模、修模或改模。⑥交货及售后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如下表1。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综合考虑企业与行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进行了专业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和专业拓展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具体如下表2。

2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

高职教育侧重的是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欠缺是不争的事实,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更加喜欢动手实践,喜欢在“做中学,学中做”,先学习模具制造,再学习模具设计符合知识积累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转换。为此我们的课程体系实施采用了以六个实训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来完成课程体系的实施。

2.1 模具测绘与制图综合实训 目的:完成机械制图、AutoCAD及测量技术的教学,培养初级测绘员。

内容:以模具教具为测量载体,每个学生完成一套以上模具的测绘工作,使用AutoCAD出图。

教学方式:以两套模具测绘挂图作为测绘指导,学生完全模仿测绘过程。通过模仿,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机械零件表达方式,掌握测绘技术,熟悉模具结构零件,同时掌握AutoCAD的使用。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模具测绘教室一间,学生每人一套模具教具、测量工具、安装有AutoCAD的电脑一台和一张测量工作台,另外需要两套模具教具作为示范,测量过程挂图两套。学时:320学时,第一学期开课。

2.2 模具制造基础单项技能实训

2.2.1 车。目的:完成基本车削技能训练,初步培养读图能力,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零件检验,同学之间完成公差知识的教学,培养机械加工工人、初级质检员。

内容:学生每人完成一套导柱、导套的车削加工,留磨余量。批量检测,认知制造误差,理解制造公差含义,同时掌握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教学方式:以两套导柱、导套详细工艺过程和车削过程挂图作为指导,学生完全模仿工艺和加工过程。通过模仿,初步培养轴套类零件工艺编排能力,掌握车削加工技能。通过自行测量,学习检验知识,通过全体同学互相测量明白制造公差。

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普车实训场一间,学生每人配备车床一台、测量工具一套、导套、导柱零件图各一张,另外需要两套示范。学时:112学时,第二学期开课。

2.2.2 铣。目的:完成基本铣削技能训练,初步培养读图能力,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零件检验,同学之间完成公差知识的教学,培养机械加工工人、初级质检员。

内容:学生每4人完成一套上、下模板的铣削加工,留磨余量。批量检测,认知制造误差,理解制造公差含义,同时掌握板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教学方式:以两套上下模板详细工艺过程和车削过程挂图作为指导,学生完全模仿工艺和加工过程。通过模仿,初步培养板类零件工艺编排能力,掌握铣削加工技能。通过自行测量,学习检验知识,通过全体同学互相测量明白制造公差。

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普铣实训场一间,学生每四人配备铣床一台、测量工具一套、上下模板零件图各一张,另外需要两套示范。学时:5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

2.2.3 磨。目的:完成基本磨削技能训练,初步精细加工能力,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零件检验,同学之间完成公差知识的教学,培养机械加工工人、初级质检员。

内容:完成前面车削的导柱导套的外圆磨削加工,完成两者配合和前面铣削加工的上下模板的磨削加工。批量检测,认知制造误差,理解制造公差含义,同时掌握精细加工工艺过程。

教学方式:以两套导柱导套和上下模板详细工艺过程和磨削过程挂图作为指导,学生完全模仿工艺和加工过程。通过模仿,掌握磨削加工技能。通过自行测量,学习检验知识,通过全体同学互相测量明白制造公差。

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磨削加工实训场一间,配备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园磨床各5台、测量工具5套、导柱导套和上下模板零件图各一张,另外需要两套示范。学时:5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

2.2.4 钳工。目的:完成基本钳工技能训练,学习研磨技能、模具装配技能,培养装配图的读图能力。初步掌握零件装配,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装配检验,完成装配知识的教学,培养模具装配工、质检员。

内容:完成模具导柱导套与上下模板之间的装配。

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钳工装配实训场一间,配备钳工工作划线平台2张、划线工具2套,工作台10张。测量工具10套、研磨工具10套。模具装配图各一套。学时:5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

2.3 冲压模具设计实训 目的:完成冲压模具CAD设计,学习冲压模具结构知识、工件冲压工艺知识,培养装配图的绘制能力、模具安装调试能力。培养模具安装调试工、初级冲压模具设计员。

内容:完成一套以上冲压透明模具教具设计全过程,使用CAD出图。

支撑条件:同《模具测绘与制图综合实训》。另外需要冲床5台,真实冲压模具5套。学时:168学时,第三学期开课。

2.4 塑料模具设计实训 目的:完成塑料模具CAD设计,学习塑料模具结构知识、塑料件注塑成型工艺知识,培养装配图的绘制能力、模具安装调试能力。培养模具安装调试工、初级塑料模具设计员。

内容:完成一套以上透明塑料模具教具全3D设计过程,使用UG出图。

支撑条件:同《模具测绘与制图综合实训》。另外需要UG软件,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各一台,真实模具5套。学时:168学时,第三学期开课。

2.5 模具CAM实训 目的:完成模具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基本技能。掌握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能,实现模具CAM加工,培养模具CAM初级编程员和数控车床、铣床操作工。

内容: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车削、铣削自动编程与实践。

支撑条件:能容纳45人的CAM实训场一间,学生每人一台安装有 CAM软件及后处理器的电脑一台和数控车床10台,数控铣床10台,学时:168学时,第五学期开课。

2.6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 目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整套模具的制造过程,实现教学与就业的过渡,掌握模具设计到制造的完整过程。完成模具核心部位的加工,模具的装配和安装调试。

内容:模具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特种加工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模具装配和安装调试。

支撑条件:钳工装配实训场一间、电火花成型机5台、电火花线切割机5台。学时:112学时,第五学期开课。

3 结束语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对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以实训为主线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实现“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唐红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25).

[3]陈玉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