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十篇

时间:2023-11-17 17:47:38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1

关键词:创客;STEAM;教育模式

一、研究背景

1.创客教育新理念的提出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创造者”。现在创客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以及其他新兴科技,把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目前来看,这一界定是对创客的狭义理解。创客的广义理解即为创造者。2015 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5年3月,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创客”一词,并将“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支持。在此政策指引之下,高校的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创客教育开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园地。广义上的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包含正式学习,也包含贯穿学习者一生的非正式学习。创客素养是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创客素养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经过不断的实验形成创造性、创新型的作品或产品的能力。创客素养与学习者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关,也决定着学习者在未来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工作,获得自我实现。有研究者指出创客教育是重塑全人发展的成功教育。

2.跨学科的STEAM教育模式理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目前STEAM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劳动力水平提升的热点课题。STEAM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它囊括了艺术、体育、人文、计算机科学、调查研究、创造与革新、全球沟通协作等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浪潮中,STEAM 学习的崛起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STEAM 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特征。

迎着“互联网+”浪潮,强调跨学科的STEAM 教育与强调创新的创客教育将改变高校的教与学。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利用前沿技术“玩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创造能力和STEAM综合素养。与STEAM 相比,创客教育不仅深化了项目学习能力,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创客教育将学习者视为创造者―――客;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传统学习场所以外的空间――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成功地把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这一转折成为创客教育的亮点。从STEAM 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本质上深化了从培养简单学科素养(即STEAM 素养)到综合素养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二、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

一、矫正学生的学习观,强化创新创业观教育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彻底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束缚,强调以兴趣和爱好为学习动力,强调锻造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减轻社会功利短视的影响。“创客”不一定以创业为目的,不忘兴趣和初心;创业不一定以赢利为指针,不应成为资本的奴隶。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调学习的创新特质、践行特质、服务特质,从而树立学生主动、明确的学习观。

二、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创客文化的基石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文化。没有学习,就没有继承创新;不懂学习,就不会创造。你可以不会,但你不会学吗?在高校中培育创客文化,首要是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能够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该体系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中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三、弥补专业教育的短板,促进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创新

STEAM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落实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跨学科教育和弹性教学体系,打破工业化时代专业教育的藩篱,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第四课堂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弥补了专业教育的短板,同时有利于加强复合型学院的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

四、营造滋养“创客”的文化氛围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其目的与手段都是最大化利用高校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创客们进行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责任提供有效渠道。高校的创客文化,核心精神是:以兴趣和自我实现为创新动力,不以赢利或功利为目标;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强调朋辈、共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创客培养教学活动能够推广这种文化精神在校内的传播。

结语

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首先能够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其次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可以培育和推广创客文化。“创客”运动正在影响高校校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成才观、择业观,影响学习方式、校园文化和人际交往。学习是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设计是对国家最新教育理念的响应,有助于拓展创客教育的宽度和厚度,激发创客教育的新活力,提高学生即创客的创造力,增强创客教育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 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40-44.

[3]祝智庭,雒亮. 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15,07:5-13.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2

关键词:高校资源;基础教育;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57-03

一、创客教育概述

1.国内外对创客教育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创客运动在全球不断发展。随着创客运动与创客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创客教育随之发展起来。在美国,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创客文化已经在教育中站稳脚跟。大约在2013年前后,美国的众多中小学开始加入到“创客运动”之中,开展“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此后,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并发展迅猛[1]。由于创客教育是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外对其定义都有适合自己本土的认知,但还没有统一的界定[2-8]。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创客教育认知的表述,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我国创客教育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根据学生兴趣,融合几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学科知识,通过创造、探究、体验、分享,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基于创造的学习。

2.国内创客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创客教育作为重在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国内外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高度重视,许多高校、中小学积极探索建设校内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9-12]。2014年,随着教育界、学术界和政府对创客教育的关注,我国将创客教育视为中国未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创客教育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并在大踏步地摸索前进。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城市通过创客空间、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创客俱乐部、创客教育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大大推动了国内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除高校外,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北京景山中学、温州实验中学等中小学建立了青少年创客基地,创建了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项目[4][13]。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创客教育,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创客教育工作。而在现今的创客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一支高水平实施创新教育的创客教师队伍。一线教师虽然有着教学技能,但在技术应用和技巧传授上却不能像创客那样灵活丰富。因此,快速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还没有系统完善的创客课程,因此,研发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十三五”时期高校正在进行转型发展,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对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但缺乏优秀创客指导教师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设计利用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术资源协助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工作方案,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趋势下,将Scratch编程、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切割等当前与创客密切相关的热点知识引入课堂,横向研究创客的范围,纵向探索各个分支的深度,摸索构建适合本土的中小学创客基础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作品,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推进我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二、中小学创客教育流程方案

1.初期

面对学生群体,从能源环保、电子科技两个方面设立专项产品,设置创客基础课程,引领学生感受创客乐趣。在能源环保方面,创客课程研发组依托高校实验室资源,引领学生利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进行新能源应用作品构建,利用自制超声波污水处理模型,演示环境污水处理过程,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电子科技方面,创客课程研发组依托高校资源全力研发适合基础教育学校的机器人创客教材和3D创客工艺设计教材,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延伸体验课“Scratch编程风暴”、机器人创客课程及创新应用、3D打印和激光切割智慧造物应用技术等课程,将电子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开展实践学习,让学生感受“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气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语、物理、数学等领域的抽象知识。

2.中期

开放创客教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创客教师指引下,依靠网络、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帮助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设计并分享自己制作的产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探究环境。

3.后期

带领学生参加各级比赛,,申请专利,利用“淘宝同学”等方式分享产品。通过长期的创客教育活动培养优秀创客教师队伍,同时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有益于万众创新思想真正落实。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理论,建立适合本土的总体创客教育支架体系,流程方案如图1所示。

三、中小学创客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网络时代,创客教育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来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持续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之间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创客教育无需建立大而全的课程体系,可以开设少量的基础课程,例如创新思维训练、一些常用的软硬件工具与技术介绍、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等,帮助学生熟悉创客空间的各种功能。在创客教育初期,创客课程研发组成员依靠网络和多种先进设备,结合学情,开发能源环保和电子科技方面的创客基础课程。

1.能源环保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利用太阳能资源,创客课程研发组计划带领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究。

(1)光伏板组件应用。利用光伏板组件制成不同形状,或者进行组件连接,让学生感受产生更多电力的原理方法。

(2)自制新能源玩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制作各种新型玩具,在玩具内部加入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使玩具在太阳光下任意运动。

(3)污水处理系统模拟装置。利用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将选来的水样放入多个锥形瓶,加盖密封,放入超声波清洗槽中,分别在不同处理时间取出一个锥形瓶的水样进行实验指标测定和处理效果研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样温度及物理变化等,最终帮助学生分析清楚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的过程及效果。同时带领学生去高校污水处理实验室参观学习。

2.电子科技

开设Scratch编程、机器人课程、智慧造物课程,将电子科技与教学、创新相结合。

(1)Scratch编程实践教学

Scratch是专为青少年儿童设计的电脑编程语言,从零开始,用它可以很容易的去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等作品。根据做好的教学设计开设Scratch编程创客基础课程,首先介绍Scratch编程软件,让学生了解Scratch软件主要功能和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索Scratch编程软件,结合喜好学科,进行自主编程,创造编程作品,最后学生汇报展示编程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Scratch软件界面友好,学习Scratch编程,可以使学生对编程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是创客教育中良好的实践素材。

(2)机器人实践教学

机器人教育在基A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创客课程研发组在乐高机器人课程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基础教育教材实际情况,研发机器人创客课程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初步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知识层面的不同,不同年级教育型机器人有一定的差别。低年级学生利用LEGO WeDo2.0机器人完成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机器人创客基础课程,在教师指导下搭建机器人,使用简单编译程序进行指令模拟,从而实现各种创意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后本土化的LEGO EV3机器人课程,根据创客教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创造,搭建和改装机器人以实现其各种功能,并根据教师传授的编程知识编译自己想要实现的任何代码或者指令。具体机器人创客教育流程见图2。

(3)依托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的智慧造物实践教学

按照计划开设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创客基础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智慧设计打印物品。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3D打印技术和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在各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可以以多种方式整合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例如:语文教学中,小学五年级《赵州桥》的说明文教学,利用3D打印技术,协助学生打印出赵州桥的模型,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欣赏赵州桥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构成;数学教学中,中小学都有关于立体几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点。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己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在打印出来的实物上利用激光切割机斜切一刀,再对截面图做进一步的测量、计算,自己就会得出结论,最后再进一步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化。

四、对于创客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创客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发现依托高校优质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实践,方法可行,其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示范课程方案及方法。

创客教育初期,依托高校智慧资源,设计创客教育基础课程方案,根据方案研发能源环保和电子科技两个方面的专项创客教育产品。实施方案时,能源环保方面通过项目示范引领,电子科技方面研发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机器人创客基础课程和依托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的智慧造物实践教学课程,这些课程方案的设计,一定能为创客教育初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创客教育的中期和后期实践过程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从而为基础教育学校真正落实创客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飞,张宝辉.中国创客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数字教育,2016(3):20-25.

[2]Anderson,C.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New York:Crown,2012.

[3]张磊,江奇,尹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创客教育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5(5):9-11.

[4]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5]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6]李大维,谢作如.创客眼中的创客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4):4-8.

[7]谢作如.从机器人、STEM到创客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7):8-10.

[8]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21-29.

[9]Halverson,E.R.&Sheridan,K.The maker movement in education[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4,84(4):495-504.

[10]Martin,L.The promise of the Maker Movement for education[J].Journal of Pre-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 (J-PEER),2015,5(1):30-39.

[11]Hatch,M.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Rul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world of crafters[M].New York:McGraw-Hill,2014.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3

关键词:创客;创客空间;创客运动;创客教育;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13-04

一、创客和创客运动

1.创客及创客空间的内涵

什么是“创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李凌等[1]将创客(Maker)定义为“创客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顾学雍等[2]将创客定义为:“创客是英文Maker(制作者)和Hacker(创造性地运用技术资源的人)的综合释义,是给能够动手创造软件或硬件产品的人的一种标签”。并且随着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创客的理念已融入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创客的概念也随之越来越宽泛。笔者认为创客不仅指那些运用技术进行产品创造的人,还可以指那些具有新奇想法的人,所以人人都可以是创客,只要你想成为一名创客。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创客聚集的场所,它主要以社区线下实体组织形式来呈现。创客们可以在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并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最终创客自己或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创作。

2.创客运动

(1)创客运动的兴起

随着以制造技术为支撑的3D打印机、3D扫描、可穿戴设备、DIY作品、形形的机器人和各种新奇小设备等的出现,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源硬件、开源软件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创客运动悄然兴起[3]。与此同时,在政府对创客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创客空间急速增加的背景下,在各企业的支持与赞助下,在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中美创客大赛等的推动下,创客运动越来越被人熟知,并快速兴起和发展起来。“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以及低价的新科技产品,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创客运动的影响

第一,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3D打印技术、3D扫描仪等开源硬件平台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门槛,发明创造不再只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4],这无疑促进了国家产业升级;在国家倡导促进就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可以将自己的成品通过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也可以借助企业的推力将产品投入市场,从而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并且,很多创客作品具有市场价值,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将会快速推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创客们随着创客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将是“创客”、“发明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及综合国力必定得到提升。

第二,对教育的影响。

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正如“创客运动”发起者之一、《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所说:“创客运动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的确如此,随着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它将对教学理念、学习者个体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它越来越受到大学乃至中小学的关注,目前各大中小学也在尝试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肯定有它潜在的价值和优势。

二、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理念支持

1.创客教育的概念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界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一个新生名词,所以有关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研究成果并不多。祝智庭等[5]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杨现民[6]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笔者结合以上学者以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将创客教育定义为:“创客教育融合信息技术,以做中学,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为理论支持,鼓励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明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2.创客教育的理念支撑

虽然创客教育是近期“流行”起来的新生名词,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并以其作为成熟的理论支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杜威的“做中学”理论、项目学习法和建构主义等。

(1)“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

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做中学”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与真实世界的双向互动,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实际操作具体的事物,从而实现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7]。 创客教育正是以 “做中学”理论为支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最终开展动手协作,寻找解决方案。所以说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是支持创客教育的理论之一。

(2)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专题的学习”、“课题式学习”等,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8]。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不断完成富有挑战的创客项目来完成的。“创客项目”可以根据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立项,然后围绕立项的创客项目开展一系列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应用等活动,并且强调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习者在完成创客项目这一过程中,不断实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由外显转化为内显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创客项目,因此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之后,会产出创客作品,他们在获得学习成就的同时,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内涵没有统一的说法,流派不同,观点不同,但各个流派之间有相似和共同之处。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呈现,而是通过人们与真实情境的双向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因此,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探索,从而形成知识构建的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则是知识构建的辅助者和促进者[9]。

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通过与现实的情景接触发现生活中或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已有的知识或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在教师或同伴的协作参与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换言之,在整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而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对学习者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创客教育与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相一致。

三、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及特点

创客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肯定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并且有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下面我们具体从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维度具体分析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方面,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还是相对进步的,并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创客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提升和培养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第二,创客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各自独立的学科体系,实现了课程的跨学科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短板”效应,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课程基础;第三,创客教育是乐于分享的;第四,创客教育降低了创新的门槛,真正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创客教育对教育的改革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创客教育实践过程

根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理念,以及结合创客教育在实际开展中的应用,笔者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以及在各阶段学习者所获得的提升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成,并且第二阶段是创客教育实践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教师作为创客项目的设计者(Designer),为学习者设计真实情境中实际存在的学习项目。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小组成员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创客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动手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由于创客项目是开放的,并且正如桑代克学者所说的:学习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有了相应的提升和进步。

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作为人员资源的管理者(Manager)、调控者(Coordinator)和实践质量的提升者(Improver)。由于创客项目小组成员认知水平、能力、偏好的不同,因此会涉及到人员的支配问题,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管理者及调控者的作用。并且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任务支架(Scaffolding),在学生能够逐渐独立完成时,予以撤除;与此同时,教师在创客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起到质量监控(QC)的作用,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完成进度以及成员的协作情况,当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要适当给与帮助和指导,避免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确保学习者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11]。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要是在解决问题之后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则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五、创客教育的挑战及建议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既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又提供了巨大的挑战,笔者立足于现状,将创客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创客教师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和更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条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创客教育中,教师很难一下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不了解该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所以对创客教师的培养是创客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创客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明确教师的角色,从而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与此同时,在解决创客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培养师范生时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通过对师范生进行课程改革,在大学创立基于创客教育的融合课程,以及相关的专业训练,来培养创客教师人才[12]。

2.经费问题及应对策略

创客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必备设备和工具的支持,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经降低了许多科技产品的成本,但是对于许多学校而言,仍然负担不起。因此,经费问题是影响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联手协作,共同成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13]。由于资源是共享的,所以必定会降低成本。并且这种做法不仅可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吸引投资者为学校注入资金。学校可以将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专利作为回馈与企业签署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合同。这样不仅解决了经费的问题,并且使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更为紧密。

3.评价方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在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后,获得由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创客作品,每个成员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并且各个小组之间的创作的创客项目也不尽相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如何评价创客教育的成果是创客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创客教育可以借鉴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传统教育一般通过终结性评价检测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检测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创客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然后,在课程和创客项目完成之后再进行终结性评价。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形成最终成绩。

4.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虽然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进步的,但是创客教育能否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创客教育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育,那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就成为目前创客教育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笔者的观点来看,将创客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是当下最理想的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12-17.

[3]王星.创客运动热与冷[N].电脑报,2013-10-28(004).

[4]谢伊青. 创客运动:引领新的工业革命[J]. 成才与就业,2013,(24):48-51.

[5] [13]祝智庭,孙妍妍(2015).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 (1):14-21.

[6] [10]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7]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32-34.

[8]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6.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客教育;实践创新

2016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现阶段“创客教育”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这一定义,也是目前国内中小学普遍认可的定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明确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的培养目标。可见,创客教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与“实践创新”素养关系密切。目前,很多中小学适应时展的潮流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拓展类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在深化课改、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推进中小学以信息技术拓展类为代表的创客教育的发展。

一、推进创客课程建设,丰富学生个性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都在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没能得到有效落实,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一切都将得到有效改善并成为现实。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课程,开发更有宽度、更有跨度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根发芽,由于其注重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学校的重视。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客教育,主要针对一些学校开展的社团以及选修课的拓展性学习,来满足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以引导他们在学校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以创客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并举,深刻地影响并推动着我国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创客教育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更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基本的保证。创客教育中所贯穿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并不是以培养发明家为目的,而是将教育与创客创新的精神和内涵进行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实践创新素养的新时代公民。因此,创客教育课程要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努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有效推进创客教育在学校的发展,必然需要优秀的创客教育课程资源,而以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为基础,对其进行拓展性深化而形成创新课程,不仅能够落实对学生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培B,又可以通过将更“高深”的知识融入教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增加创客内容(如:Scratch趣味编程、Arduino创意机器人、App Inventor手机编程)[1]、摄影技术图片处理、电脑动画、电脑音乐制作等作为课程拓展,对课程内容进行特色补充,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例如:在Scratch基础上的硬件拓展形成Scratch的创客课程,以PS为基础的摄影技术图片处理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体验创客活动,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依靠信息技术基础性知识开发的创客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科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落实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融合与开发教学内容,实施创客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多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践创新素养。

当然,倡导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客教育,并非所有的学校都统一,因每所中小学校的特色及学生基础不同,应根据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选择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2]。例如,先开展基础性课程,如Scratch趣味编程、3D模型设计、虚拟机器人等,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实施拓展创新性课程,如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相关内容。假如在一个缺少师资,连完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仍存在困难的学校,还要强势地要求将各类基于信息技术的创客课程全部开齐,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先开好结合基础性内容的创客课程,如Scratch趣味编程+传感器等。当然对于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如果只满足于开设比较基础的拓展型课程,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局限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则完全可以开设更丰富更全面的拓展型创客教育课程,如3D打印、机器人、Processing互动编程等。因此,学校在实施创客教育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学校的师资与财力状况,不必讲究大而全,而是应该量力而行,讲究小而精,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做出特色,做出精彩,同样可以形成有效的创客教育课程并使学生受益。

二、落实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创客教育全面发展

创客教育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在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还缺少较成熟的完善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其更全面地发展。一般来讲,创客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对学校实施条件和资源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教师开发、利用和实施课程情况的评价。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评价方案,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估机制相对接。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创客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课程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要能够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和活动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积极情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创客教育的评价能够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量规与标准,通过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结合阶段性测评得出终结性评价。而对创客教师的考核,也不应该只依靠学生成绩这一把尺子,而是应该从多种评价角度、多元化地去“考量”教师,如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学生管理能力等,从而激发教师开发与实施创客教育的潜能和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校创客教育全面而持续地发展。

三、注重教师素养提升,提高创客教育效益

一门课程的发展,教师的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专家指出:“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当前创客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师资去学习运用并实施开展,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创客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需要学校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与时俱进、高素质的创客教师队伍,才能让创客教育为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与未来同行,是现代创客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创客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化所引发的知识理念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就是教师的观念与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追求有效课堂,要先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对教师来讲,创客教育的软硬件配备都只是教学或活动的一部分,它的效能取决于教师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借助这些资源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智慧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而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热心,更需要教师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素养。因此,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创客教师,必须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现代教育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学习与掌握发展创客教育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并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课堂改革实践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客教育的发展势不可挡。学校既要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应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基础性课程理念,扎扎实实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与信息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创客教育,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创客教育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和能力。总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创客教育课程建设,落实课堂评价以及教师自我提升,不断实践与反思,才能用智慧打开创客教育的大门,并推动创客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5

“双创”背景下,高校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创客空间的构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示范性的实践平台。针对目前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及创客空间的理解普遍存在盲目效仿社会现象,文章从高校职能的角度,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进行了理性思考;从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角度,界定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在于精神引领。

关键词:

高校创客空间功能;精神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对卓越人才的渴求也空前强烈。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和格局洗牌,创新力短板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总理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场创新创业热潮中,广大高校按国家政策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诸多高校普遍存在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定位为创业教育,忽视了创新教育,陷入培养创业类人才的误区,教育理念与定位错位,违背了教育教学职能与人才培养规律。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乱象:盲目跟风,定位不科学

自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的吹响,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在政府的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在社会中诞生。高校为响应国家政策也陆续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除了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也逐步建设创客空间。但是,相比硬件环境建设,目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并未有效显现出来。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响应政策积极,但盲目跟风社会,未能科学定位高等教育主要目的与职责。具体原因如下: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缺少创新实践教育传统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依然滞缓,本质上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灌输,死记硬背,制约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致使我国教育体系缺少创新实践性教育历史与经验。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倾向创业教育

近年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发展呈下滑趋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新型人才严重稀缺,为此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国家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业孵化基地等指标列入高校业绩考核范围;另一方面,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设完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经验匮乏等因素致使高校倾向于创业教育,忽视了创新教育,而且从效果来看,重“教”不重“育”,流于形式。

国家面向整个社会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要针对的是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对象。意在呼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企业之创新创业意义无可厚非。但高校盲目跟风效仿社会,简单将有多少学生创业列为创新创业教育业绩,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解为创业型人才培养。这未免有舍本逐末的体现。而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育人,即人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大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养成系统化训练阶段,理应注重“所有人的全面创新教育,少数人的创业教育”。据相关统计数据,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失败率高达97%以上,何况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在校生,所以高校对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解读存在误区。

三、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经济科技的发展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创业的环境与水平,而经济科技的发展说到底靠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自己清晰的定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创新实践教育。国家以就业为导向,政策主要针对的是高校,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则主要是对企业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钱学森之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我国教育存在这一弊端。新形势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结合当前创新2.0模式时代特点,加强创新思维民主化教育,即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创新的门槛,人人皆可创新,创新不再是精英的象征和少数人的专利。

(二)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

过去我们仅仅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至于怎么去创新,却缺少系统化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靠的是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训练,不断地研究。因此,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训练,让其在做中学,体验创新的乐趣。

(三)注重创新实践的专业化发展

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定位好创新的方向,形成兴趣,发展成自身的专长,才能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创新实践专业化发展过程就是大学生坚持敢于质疑、勇于行动、高度专注、持续品质的过程。因为任何领域只有不断地钻研和创新,才能实现专业化、专家化、高水平化。

(四)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爆炸性增长催生终身学习理念,在创新领域,也由个人创新逐步向团队创新转变,这也正是创客精神的核心品质之一。所以,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成为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主要素质之一。为此,创新实践教育在任务设计,团队组建等方面有所体现,重在培养团队精神。

(五)创新实践示范平台的搭建

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不同于社会创客空间的功用,社会实体创客空间主要为创业孵化提供服务,而高校创客空间的功能应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即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重在创新精神的引领和创新能力的展示,而不是创业能力的展示。以此为平台,“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六)针对较少数创业型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般来说,现实中真正对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数量不到总数量的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针对绝大多数人的创新教育,就是对着极少一部分人的创业教育,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文章才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定位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

四、瞄准高校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以创客精神引领创新创业教育

创客空间是开展创客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主要分为社会型创客空间和高校创客空间。必须对二者加以区别:社会型创客空间主要致力于创客科技创新与小微企业创业孵化,高校创客空间则主要致力于大学生创客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引领。所以,高校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引领,即以创客精神引领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引领广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从利用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的角度来看,不妨从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创客团队专业背景的组成、各种项目载体的驱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虚实结合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

创客空间的结构设计要整体体现个性、创意、艺术性等特征。有品位,有格调,简约而不简单,大气而不空洞。要给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创客空间的布局摆设要体现轻松、便于沟通的学习氛围。要考虑到团队化的学习讨论与创新思维的激发元素,与普通教室单一、枯燥、整齐划一的环境截然不同。空间文化体现开放、批判、共享,重点营造“人人皆可创新”的氛围。既有科技创新也有文化创新,还有生活创新。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够创新。创新的成果可以为生活增添品位,为自身能力和素质带来提升,也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创客团队专业背景的组成

创客团队成员的组成打破传统院系、学科、专业的藩篱,鼓励跨界交叉思维的碰撞与交融。文理科交叉或者跨专业学科交叉,利于活跃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灵感以及专长性格优势互补。各种奇思妙想在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这也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三)项目载体的驱动

高校创客空间功能发挥的效果关键在于项目载体的驱动。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项目、双大赛(职业技能类大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项目是很好的载体。校企合作项目载体需要企业给予创新成果的激励政策,双大赛主要是政府主办有一定激励政策。围绕创意、创新、创业,这些都为创新创业教育设定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与社会需求也有机的对接。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积极,效果也良好。

(四)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虚实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较大地提升了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效率和效果。线下物理创客空间与线上任务、作业成果考核、问题解惑等有机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契合。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地参与不同难度的创客学习项目,养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协作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创造制品的能力,实现自身在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成长。

五、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紧缺的迫切形势,社会、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高校应科学定位自身的育人功能和职责。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素质的培养。高校创客空间也要与社会创客空间的功能加以区别,其主要作为向全校示范创新的窗口,重在以创客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鉴于诸多高校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意无意中“重极少数人的创业教育,轻多数人的创新教育”,扭曲了教育自身定位和教育意义,以此文作为呼吁,期望对于广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一定倡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OL].中国政府网.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OL].中国政府网.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6

跨学科课程设计师。曾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天象馆任科学老师和天象解说员。本科于美国主修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辅修跨文化研究

我是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关注“创客”及“创客教育”的。那时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很少能看到国内关于创客空间或创客教育机构的文字,只有在各大英文创客教育网站上瞎逛,并厚着脸皮进了一个又一个创客教育群,开始接受创客精神的洗礼。自从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参观了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八个字写进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我的朋友圈中关于创客的报道如千万梨花绽放。一夜之间,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创客”一词摇身变为“创业”的代名词。我猜想这种“新常态”除了与政府政策推动有直接关系外,也可能与我们的语言有着间接的关系。毕竟“创客”和“创业”两个词的中文字面同根,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英文中的maker、tinker就很难让人立即联想到entrepreneur或start-up。

想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追根溯源为“创客”一词正名。语言这东西本身就是很私人的,是基于文化圈的(比如北方的你觉得“粽子应该是甜的”,而南方的我觉得“粽子本来就是咸的”),并且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比如我和我爷爷对“苹果”一词的理解就有天壤之别)。我决定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刚刚受了两个小小的刺激:一是在一个创客教育群里看到几位老师在聊是否坚持使用金属材质的创客套件,二是我在朋友圈里提了一下我最近在做创客教育的课程设计,一位朋友问我是不是针对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设计课程。在大家大谈创客教育时,我很想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说说我们饱含满腔热血做创客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创”

正在写这一段的时候,看到群里面创客老师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探讨“创客”中“创”的含义。很有意思的讨论,可对于我来说,从英文到中文追根溯源究其本意到底是“创意”还是“创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明白我希望赋予“创”这个字什么样的含义。这会直接影响到我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比如,我如果希望赋予“创”这个字“创意”的意思,那我会去反思: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引导我的学生转变惯性思维,帮助他们孵化打破体制的真创意呢?如果我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让学生跟着我亦步亦趋地模仿,那我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有没有真正体现出我尊重学生的创意,并要努力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变为现实呢?

同样,如果我想要赋予“创”字“创造”的含义,那我会进一步思考什么才能够称得上是创造。学生依照说明书或教学视频给出的步骤,制作出了一辆一模一样的火星探测车,这算得上是创造吗?如果算得上,那我这节课和美术老师教的手工课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仅在于学生作品的酷炫程度不同吗?我在给学生们布置动手制作任务时,我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给学生过多的限制,或者任务定义得太过模糊,以致阻碍到学生们主动创造的积极性了呢?

除了“创意”和“创造”,我其实还希望能够赋予“创”字“创建”的含义。创建什么?创建联系。在一步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我需要反思:我给学生们设计的每一次动手创造的活动,能否真正帮助他们创建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处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细节探究式的关注?我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到底是采用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是采用了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法,即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创建他们在动手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重建或深化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关于“客”

大家在说“创客”时,好像都会直接忽略掉“客”字的含义。可能是觉得“客”字仅指“做什么的人”,没啥特别深刻的意蕴吧。钻牛角尖的我会很在意“客”的含义,因为在我心目中,“人”虽只有两笔,却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字。我认为只有把“人”这个字理解好,我们才可能做得好教育。说实话,如果你对科技比对“人”更感兴趣的话,你可能只适合当一个安静的创客,却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创客教育者。我目前接触到的创客教育课程几乎都以科技产品为核心:3D打印机、乐高机器人、可视化编程、MakeBlock、Arduino、Raspberry Pi、littleBits……所以一说到创客教育,就给人特别高大上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向往。可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教育创客群里面大家分享的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机构的文章中,都会附上很多炫酷的科技产品和智能玩具的图片,而我对这些好像一直都不太热衷,我反而会去追问:玩这些炫酷科技产品的“人”在哪里?我会去关心,这门创客教育课程“人”在整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的思考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会很想知道,这节创客课有没有真正启发“人”去思考自己与科技、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关于“教育”

别以为创客教育听起来很潮,就一定很科学、很先进。其实如果你不懂教育,很有可能会把高大上的创客教育做成传统的授受主义(instructionism)。不相信吗?我这就打开我手边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The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ing sciences )翻到第一章,一起复习一下授受主义的几大特点。

知识是有关世界的事实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序集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将这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人们拥有了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时,就被认为是受到了教育。

教师是大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持有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首先,应先教授一些较为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再教授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简单”、“复杂”的定义,以及学习内容的顺序,通常是根据教师、教科书作者,或者是数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等专家的研究决定的,并非根据学生实际上如何学习而定的。

检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方法,是测试学生获得了多少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逐条看过去,你是不是觉得每一条都很熟悉?你在你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每一节课中是不是都能找到以上每一条的影子?

你告诉我,你的课程能够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我深知,只有当学习者清楚在真实世界和实际情况中如何运用你所教的东西时,你所教的陈述性或程序性知识才能称得上是有用的知识。你的课程设计中如果仅体现了教师需要教哪些知识点,而没有一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已掌握的先验知识的预评,没有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观点,没有让学生反思与分析自己的认知阶段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任何练习知识迁移的机会,你真的很难说服我相信,你是真懂如何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甘心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来做创客教育,我想我们首先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支撑创客教育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的深刻含义,即学习者通过在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来学习(注:建造主义学习理论与我们熟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有区别)。我们要清楚一点,其实创客教育中使用的教学用具的基本属性是“能够帮助思考的物体”。不论是所谓高科技的金属套件,还是低科技的塑料或木质套件,我们使用这些教学用具的动机应该是,希望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学习者的思考,而不应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教育的“逼格”。教育的“逼格”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的。如果教学细节没有做到位,即使你使用再高大上的教学用具,或从常青藤名校引进再赫赫有名的课程体系,你所做的教育在我看来还是很低级。我说这些,并非企图否定你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只是期待你在教育上能有更高的追求。因为我相信,你如果看准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就一定能把创客教育做得更好,你的努力会让更多的孩子——这个世界的未来——受益。当然,如果你优先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吸引更多家长和校方的眼球和尽快抢占市场的话,那你确实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把产品设计得更加炫酷上面。

今天在读Invent To Learn: Making, Tinkering, andEngineering in the Classroom 一书时,读到美国教育家安吉娄?帕特雷在一个世纪前曾说的一句话“游戏室和游戏,动物和植物,木头和钉子,应当同文字和语言肩并肩坐一起”。这句话让我回想起前几天群里面老师们关于创客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之间对立性的讨论。和安吉娄?帕特雷一样,我也认为“木头和钉子”和“文字和语言”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应该是能够并肩作战的好战友。我了解到,现在有不少创客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功打入体制内,为学生们提供机器人、可视化编程等拓展课程,很为他们感到开心。但我还是觉得,如果学校真的有心改革,仅仅做拓展课程是不够的。就像我之前一直在强调的,支撑创客教育的学习认知理论是建造主义,即通过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来学习,这种学习理念应该被积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可视化编程解决某个数学应用题,或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或利用指定创客套件阐释某个物理原理……目前,体制内教育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几个方面都太单一,一直饱受诟病。与其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和体制内教育争夺孩子们的时间,不如多花点精力思考如何能够利用我们擅长的动手制作和东敲西打(makingand tinkering)帮助完善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梦想推动更深入的教育创新,我们不仅要把信息技术老师培养成为创客教育者,还要想办法去影响文化课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努力把他们也变成创客教育者。因为想要培养大量的变革者(change-makers),需要真正的教育创新,而真正的教育创新则需要更多的教育变革者(educator change-makers)。

创客教育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成一门技术教育或学科教育。虽然很多人会把创客教育同科技教育混为一谈,但我们这些真正想把创客教育做好的人心里必须清楚,科技教育不应该被视作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创客是一种让学习者通过在动手制作可分享的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理念;创客是一种享受与人分享、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全身心投入游戏的生活方式;创客是一种对生活充满超出常人的好奇和对细节有着探究式的关注的人生。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不应只是因为总理最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是因为我们真的相信,这是一种充满感染力的、能够帮助孩子们构建促进智力发展的深层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是因为我们希望教育可以让学生站在新的点上看见无限的可能,并能够在无限可能的点上看见最好的可能。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7

关键词:创新 创客空间 创客活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16-02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瞄准智能制造、3D打印等前沿技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客课程标准、开发创客项目课程、创新创客活动内容,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客工具使用、创客项目制作与路演、创客竞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式,制定创客活动记录表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创客活动,通过创客活动开展提高全院师生的动手能力及校园创客氛围,探索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江苏省产业发展、南京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探索通过设置合理的创客学分,建立创客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创客项目与学生毕业设计互换,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客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客活动情况。

1 校内创客活动

以常规创客活动为基础,以大型活动为展示平台,发挥创客教育导向作用,2015、2016年度共开展各类创客活动100余次。大力开展智能机器人、创客周末、创意激荡夜、创客沙龙、创客工坊等校内常规活动,同时以创客论坛、创客嘉年华、创客集市、教师创客季等大型活动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探索基于创客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客式教育课程改革,以“活动+课程”发挥创客教育的导向作用。

1.1 智能机器人比赛大众化

每学年秋学期,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特斯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系部、继续教育学院每周二下午在创客广场举行智能机器人常规赛比赛;每学年春学期,蓝岛创客空间组织擂台赛。

1.2 创客周末活动规范化

每学期初,蓝岛创客空间根据各部门的时间情况,制定老师和学生的创客周末工作计划,各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各自工作,按照创意激发、团队组建、原型设计、项目制作、项目路演、项目评审的步骤完成创客周末,具体步骤如下:周五下午按照创意提出、投票选举、组建团队、众创产生模型完成创意和设计工作;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完成材料购买、项目制作;周日下午项目路演评比;蓝岛创客空间每学期组织创客周末获奖项目的评比和跟踪并为项目优化提供服务。

1.3 创意激荡夜活动常态化

蓝岛创客空间联合系部构建学院-系部-班级三级遴选制度,每周定期组织创意激荡夜活动,实施按以下几步骤进行:自我介绍;主持人介绍本次创客激荡夜主题,主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或常用的东西为主(例如,水杯、耳机线等),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对本次主题进行痛点分析或功能优化、按照主题的痛点或需求类别进行分组,讨论改进方案,并进行汇笳故荆恢贫ㄐ卸步骤和计划,并完成创客项目推进表;项目制作;项目路演和评比;项目建档、跟踪、优化。

1.4 创客集市规模化

为营造学院创客校园建设氛围,每年举办3~4次创客集市活动,集中展示系部创客周末、教师创客季、科技类社团创客项目成果,工作坊创客成果展示和销售,提高师生参与热情,打造蓝岛创客空间“创意、设计、制作、转化”的闭环运营模式,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内容涵盖项目路演;工作坊项目展销及开课;电子、计算机产品义务维修;DIY制品展销;最新科技成果展示等。

1.5 教师创客季项目专业化

为深入开展创客活动,推动创客课程开发,提升教师动手制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实现创客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战略目标,每年1~4月份开展“教师创客季”活动。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动手制作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客项目作品,每名专业教师和专技岗位人员在活动期间,至少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制作。

1.6 其他创客活动丰富化

(1)每年通过定期参与“3D”打印进校园、南京创意设计周、校园创客嘉年华等活动集中展示我院创客校园建设成果。

(2)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实施系部特色创客活动。如机械系创意金点子活动、自动化系创意大比武活动等。

(3)创客主题班会。学工处、蓝岛创客空间每年联合各系部有计划的在各个班级实施创客主题班会,提高全体学生对于创客和创客校园的认知、参与度,集中收集学生的创意。

(4)创客沙龙。蓝岛创客空间联合创客茶吧定期组织实施创客沙龙活动,邀请校内外创客、创业者进行主题演讲,并和参与者进行主题讨论和互动。

2 校外创客活动

为提高创客作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创客空间环境,多跟社会其他空间进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蓝岛创客空间就多次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各类创客活动。

2.1 创客嘉年华

创客嘉年华即各地电子、机械、生物和文化类的创客,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聚集到一起,让公众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结合科技、艺术、传统手工艺、工业等领域,体验手工与科技相结合,启发创意思维的狂欢之地。蓝岛创客空间2年来多次利用参加各地嘉年华机会与社会创客空间进行交流学习,例如,深圳制汇节、南京创客嘉年华活动、上海创客嘉年华等活动。

2.2 创客论坛及创客交流会

多次参加创客论坛及相关交流会,回校后进行分享,例如,西安国际创客节、南京创意设计周、砂之船创客集市、南京文交会、中国创客空间联盟会议等。

3 结语

两年来,蓝岛创客空间通过各类创客活动来提高创客们的动手能力,目前已被评为省、市、区三级众创空间,相信随着各类创客活动的开展,蓝岛创客空间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创客教育的实践效果也能随之得到提升,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优质的创客教育学习服务,体验到“做中学”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晓哲,任友群.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35-40.

[2] 吴玮玉.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亚太教育,2015(35):8-9.

[3]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30-33.

[4] 王同聚.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智创空间”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22-25.

[5] 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 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2-17.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8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空间;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69-03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应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

目前,随着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的开展,创客教育、STEAM教育已经成为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力量。因而,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了创客教育的实践,并建构了相关课程体系。

我校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设了多个社团。信息技术社团包括3D工坊、乐高搭建、Scratch趣味编程、Arduino创意编程、数码摄影、Wedo机器人、EV3机器人等,此外还有一些如粘土制作、手工制作等社团。这些社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早期的社团活动和现在的“创客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也为后续的创客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在创客教育的道路上探索着,前进着,逐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客教育之路。

打造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学生动手创造、交流分享、展示自我的场所。我校早期建设的创客小屋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室、机器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场所都是实施创客教育的主要场所。每天中午,这些场所向学生开放。但由于现有的创客小屋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创客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新建了小能人创客空间。

小能人创客空间在功能上分为创新实践、加工、创客启蒙、研讨、展示等区域。创新实践区为中高年级学生的创造空间,学生们可结合Makeblock等硬件进行创造实践。加工区配备了激光雕刻机、小车床、钻铣床、木工车床、泡沫切割机、曲线锯、3D扫描仪、3D打印机以及各种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满足师生动手创造的需要。创客启蒙区面向中低年级学生,以机器人启蒙学习为主,如乐高简单机械、阿尔法1S人形机器人、JIMU机器人等。研讨区主要用于开展师生小范围研讨、头脑风暴,作品展示等活动。展示区面积较大,设计为多功能使用,用来展示小创客们的优秀作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借鉴优秀的创意。在没有展示活动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学生创造、学习及开展较大规模活动的场地。除了小能人创客空间,学校还建设设施先进的匠心坊。匠心坊、网络教室、EV3机器人教室、三模室等场所在同一楼层,便于管理和使用,并相互结合,各尽所长。

没有哪种硬件能够独立支撑起创客教育,因此,在硬件的选择和配置上有很多方面都必须要精心设计,如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学生的性别差异、硬件间是否有相互联系、硬件是否有着良好的扩展性等。此外,在工具及设施的配置数量上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确保师生可以开展一定规模的活动,每次活动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构建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课程是核心,合理的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学校创客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学校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上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特色及团队教师专长,课程的设置应当多元化,甚至个性化。同时,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心理及生理特点等,形成阶梯,逐步递进。当前,我校的创客教育课程类型有以下几种。

1.程序设计类课程

程序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等能力有很大的益处,同时程序设计也是学生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我校在二年级进行了ScratchJr教学;三年级开设了Scratch程序设计学;四、五年级利用社团学习S4A,并结合Aruino开源硬件进行学习。学校还针对一些条件好、兴趣浓的学生进行了Arduino C的教学。另外,学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开展了Scratch小程序员等级认证考试,证书分为三级,即初级、中级和高级。

2.机器人教育类课程

机器人教育是创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能够搭建,还要能够编写程序进行控制。因此,学校设置了各种相关的课程并配备了丰富的硬件,从简单的乐高积木搭建、乐高简单机械、乐高科学与技术、Wedo机器人启蒙(学校配置有Wedo1.0和Wedo2.0)到人形机器人阿尔法1S、JIMU机器人、EV3机器人、Makeblock等。

3.手工创作类课程

信息时代,创客教育可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但课程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应与传统的DIY相结合,从而解放学生的双手和思想去创造。超轻粘土社团的学生首先手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然后再利用纽扣电池和LED制作出更富有创意的作品;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结合编程赋予作品更多的创意。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胸章制作、航模制作等课程。

4.工具应用类课程

创客教育起源于DIY文化,工具是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元素。学校开设了3D打印课程,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此外,学校还结合泡沫切割机、曲线锯、电子焊接等内容设置了相关课程。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创客教育离不开好的团队,学校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内驱力,组织了一支富有朝气、团结向上的创客教育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倡导合作,形成了凝聚力良好的团队氛围。目前,团队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外,还有美术教师、科学教师、数学教师、体育教师,在学科知识层面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补。

学校还成立了创客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创客团队先后前往上海、常州、杭州、温州、无锡、深圳、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接触了许多最新的创客教育理念和好的经验做法,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创客教育团队的教师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对创客教育的热情。创客教育对当前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定期组织创客教育团队学习、研讨,编写校本教材。同时,在创客团队教师发展上,学校积极地与周边高校及社会创客空间开展互动,寻求专家的支持与帮助。

面向更多的学生

创客教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普惠教育,因此,创客空间的开放、课程的实施要力求面向更多的学生。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客空间每天中午都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甚至周末和节假日,团队教师都会陪着学生一起在创客空间里享受创造的快乐。另外,学校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优秀的小创客进行培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暑期我校的三位小创客参加了第25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创客挑战赛。针对竞赛的主题,学生利用市面上现成的垃圾桶进行改造,制作了一款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桶使用了Me Orion控制板和mCore控制板,Me Orion控制板负责控制垃圾桶前面板上的超声波,当人靠近时控制舵机打开垃圾桶的盖子;mCore控制板控制表情面板显示垃圾量,同时控制固定在盖子内侧的超声波显示垃圾量。光线传感器连接在mCore控制板上,当环境光线比较暗时将表情面板关闭,这样能够做到节约用电,低碳环保。另外,三位学生还实现了利用负离子发生器进行定期杀毒的功能,学生将现场焊接完成电路部分连接到mCore控制板的电机输出口,从而控制负离子发生器工作,程序上设定为每周杀菌一次。当智能垃圾桶盖子打开时,为了不显示垃圾量,学生们在垃圾桶的边缘装置了限位开关,当盖子盖上时正好触发限位开关,显示垃圾量,当盖子打开时不显示垃圾量。

创客挑战赛比赛现场,三位小创客按照分工,井然有序地完成了任务,并且精心制作了答辩PPT。作品答辩PPT包含作品整体概述、团队介绍、成员分工、作品创意概述、作品介绍与演示、作品改进方案等内容。在学生们的努力下,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辐射引领,共同发展

创客教育的硬件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校作为有条件的学校,最先得到了市、区两级的经费支持。我校在做好自身创客教育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更愿意将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

2015年12月25日,江宁创客教育迎来一个新的开端,“江宁创客教育联盟”在我校正式成立。会议上通过了联盟的章程并对联盟工作做了布置,区教育局领导全程参与。

联盟成立后,我校采取了联盟教师到校学习、送教送培下乡等多种形式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一些学校开展活动缺乏硬件,我校会积极提供教师、器材等。联盟除了定期组织的统一的活动外,周末我们会齐聚东山小学,学习交流。联盟中的一批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学校创客教育的中流砥柱。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9

一、科技创新的条件

对创新能力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定义,一直未能达成共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6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我国学者刘丹对创新能力做出了如下定义:“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创新能力不应该只是一个方面的定义,它应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从内部因素来讲,创新能力是人类开拓精神的一种,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将信息归纳为生产实践的手段,并将其转化成为社会生产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手段三个方面。从外部因素来讲,得有使创新能力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指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基础,即创新的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科技创新以物质世界作为实现的主体或平台,它植根于客观上的实际需求和可能性条件,来源于现实生活。人类的创新能力都是围绕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来培养和发掘的。科技创新主体认识客体并改造客体的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进行科技创新。正如马克思所说,“宇宙的一切现象,不论是由人手创造的,还是由物理学的一般规律引起的,都不是真正的新创造,而只有物质的形态变化”[2]。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别就是具有自觉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能力的促进下,人自身的其他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进而推动人的生命活动呈现出一个持续的变革、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人在人化自然过程发现自然界的某种有用物并使其成“资源”并产生经济价值。通过人类活动实现自然资源、人工资源的生产和占有。人的素质和潜能的提高,是科技创新能够实现的关键。科技创新活动不是重复的生产实践活动,它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使人的本质全面呈现。科技创新活动是富有探索性和开拓精神的活动。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出科技创新主体的综合能力。科技创新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结,是创新主体各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物化的产物,它既真实地反映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也全面地、系统地展现了创新主体的各种本质力量。因而,科技创新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客观事物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需求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并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对旧事物进行改造、改进的结果。

二、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

(一)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的辩证统一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培养,以达到提高其艺术水平和审美力的目的。科学与艺术就像是硬币的两面,即科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学。艺术的熏陶能影响智力开发、集合想象力、启迪创造力,从而推动科学前行;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处理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3]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或者说是整个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淀和升华。科技是理性思维和解决人类实际问题的艺术,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灵动创造。科技追求慧与用,艺术追求美,科技探寻自然规律,艺术感受世界形象。科技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是真理普遍性、成果永恒性、意义深远性,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科技与艺术的交流互动,理性、感性、悟性的汇通互补,有利于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对世界整体的立体认识。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艺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挥出自身能力,包括培养激发其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而科技创新须依靠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激发与互补,从大跨度联想中得到启迪,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因此,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是辩证统一的。

(二)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

“人文活动和创新能力都是用感性认识作用于客观存在的行为活动,两者通过感性思维模式,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4]审美是审美个体将对美的感性构成能力作用于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新能力则是将人类对科学的认知显像成为客观存在,并对其进行认知表达和实践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感性的构成能力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审美活动与创新思维在内部构成形式上具有逻辑统一关系,都是由感性认识激发灵感,进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然后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社会目标,将意识转化成为客观存在,并作用于生产实践。因此,二者在内部构成形式上具有逻辑统一关系。艺术教育注重形象化的认知模式,其核心是直觉,通过直觉的第一印象感悟,然后再真实地展现对美的认知。创新思维也依赖于第一印象的直觉感受。直觉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源的作用,与审美意识一样,直觉的感性认识往往是来自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因而具有真实性、形象化的特征。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感触的直觉是美和科学诞生的前提条件。因而,艺术教育和创新思维都依赖于直觉,且统一于直觉。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泉,为人类提供思维观点、科学知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和未来预见等,是人的活动和物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增强实践目的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创新能力是对新的挑战作出创造性应答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源自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源自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延伸与发散,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两者密切相关且相互促进。

三、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工作,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一)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加强艺术教育工作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理轻文的观念,阻碍了文理兼容、相互渗透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导致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呈现出“瘸脚现象”。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在加强对自身内在价值认知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外在功能,即艺术教育对教育的基础作用。艺术教育机构是发展艺术教育的保障。高校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在行动上,要建立一支专门的专业化艺术教育管理队伍,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来规划、督导和组织艺术教育的教研活动,将艺术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互动

高校要实现艺术教育计划就应该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互动。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使不同学科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加强艺术课程综合化的合理设置。首先,要完善艺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其次,要注重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依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课程的综合化设置;再次,要依据“精选内容、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实现课程综合化的设置。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获得更多学习艺术知识的机会,从而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科研生活,进而激发其普及和传播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促进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的交叉与互动,能实现客观世界的真善美,有助于人精神活动的知情意与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科学、伦理学、美学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出人文精神浓、科学精神厚、创新意识强、创造能力高的优秀大学生。”[5]

(三)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体系

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体系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型的艺术教育体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将艺术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二是实现整个教育过程的艺术化。

(四)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

高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续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大幅度提升,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改变过去以学生在短时期内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程度为标准的单一艺术教育评价方式,放眼大局,用长远的眼光来评估学生艺术教育的效果,将学生各项表现的综合评比作为其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这样既能使我们的教育目的锁定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同时也能给学生在艺术教育的课程上减压,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篇10

摘 要:中小学创客教育是一个探索性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出现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年,有的甚至只有几年的历史。在创客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师资力量、教育平台等问题上,有很多东西没有定论,或者是还没有最终定型,但“创客”在很多领域已经显现出惊人的活力,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所以很有必要了解这些东西,理清人们对创客教育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从而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创客教育;误区;教育形式

一、关于创客教育的产生背景

“创客”一词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或“创造者”,一般认为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比特及原子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起的Fab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制作实验室)创新项目。而“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的兴起,学术界则普遍认为与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大会上的发言有直接关系。奥巴马在这次大会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随后,美国白宫立即启动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MEI),并让《Maker》杂志的创始人德勒・东赫提(Dale Dougherty)领衔执行。在我国,2010年李大维在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2015年1月4日国家领导人在深圳考察了柴火创客空间,同时提出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同年3月,“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客一词自此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说,2015年成为中国的创客元年。

创客教育的应运而生,正在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组织、模式与方法,由于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少数学者开始探讨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高校以何可抗、祝智庭、任友群等教授和专家致力于创客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小学以谢作如、张晓胜等老师为代表,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创客教育的落地。政府层面,2015年9月2日,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方面的应用”。2015年11月19日,国家领导人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创业大学、创客教育、微课堂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12月,温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嫦娥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郑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切实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3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贯彻国家“双创”要求,为创客教育、“STEAM”课程提供教育装备支撑。2016年10月,深圳市教育局印发了《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指南(试行)》和《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室建设指南(试行)》。这一系列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文件的出台,足见创客教育的“走红”,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的认识属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和困惑亟待解答和澄清,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创客教育实践,特别在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以下认识误区,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学者进行探讨交流。

二、中小学创客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创客教育的理念问题

中小学创客教育以创新实践为主要特征,体现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再学习与实践运用、信息的整合、工具的运用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是体现学生多维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方式。

在笔者看来,创客教育在国内并非新生事物,国内很早就有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情况。那么创客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上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是范畴最大的,从课程实施范畴而言,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包括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科技创新、手工制作、程序开发、陶艺加工、厨艺烹饪、艺术剪纸、视频剪辑等多方面,体现学科综合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科技创新教育主要涉及科学研究、科学调研、发明创造、科技创新活动等范畴,主要考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科学创新教育的成果可以是天马行空,不要求一定能够实现,主要培养与考察的是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研究型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基于TeamWork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对一个感兴趣的特定问题进行调研、信息整合,最终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自己的结论。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可能是老的,看法也可能是片面的,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文献研究、信息整合、实地调研以及小组合作才是关键。相较于以上几种教育,创客教育的内涵主要在于创新、快乐、学习、分享和变革。在创客教育中,参与其中的人彼此分享感悟和收获,从朋辈的交流中得以提升。在参与创客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做中学和给予,共同进步。相比于课程教育,创客教育更多看重的是“玩”,有目的地“玩”,在“玩”中迸发火花、迸发变革。创客教育的开展可能不是在教室或者是普通实验室,可能更需要在一个类似车间一样的空间,参与者没有等级之分,没有主导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团队的leader,在讨论、争吵、实验、失败中进步,最终得以提升,归根结底,创客教育其实是一种“非正式教育”。

误区二:创客教育的载体问题

通^文献、报刊、教育实践研究,不难发现,针对创客教育的载体主要有:机器人套件、Arduino开源硬件、电子积木、金工木制作、3D打印等。一些老师认为创客教育应以Arduino开源硬件为平台,通过价格低廉的设备、易于入手的平台和丰富的传感接入来完成创客教育,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创客教育应以3D打印为主要平台,通过电脑3D建模、切片处理,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快速地打印出成品,快速将创客教育的成果物化、实体化;还有一些老师认为,智能教育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设计出更加智能化的创客作品。

在笔者看来,创客教育的内涵在于“创”,在于对事物的创造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而载体的选择并没有优先、贵贱之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创客教育平台非常丰富,主要有Arduino开源硬件、3D打印、数控机床、激光切割、航模、Scratch编程、机器人课程、AppInventor编程、陶艺加工、金工木加工等平台。对于平台的选择,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项目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平台,取各平台的优势进行整合,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创客作品。故而开展创客教育,不仅仅只是需要硬件设备及相应平台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创”的内容独具匠心并有价值的idea的提出,并借助各类设备、平台的帮助使理想变成现“实”。

误区三:创客教育的师资问题

在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选择什么样的学科背景老师参与其中成为显著问题。笔者认为,创客的特征是实践、创造、协作和分享,往往体现了强大的学科综合性,参与其中的老师要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动手实践并乐于分享,同时拥有一定的信息、通用技术能力为宜。若能有一支创客教育团队涉及多学科,以顾问的形式参与其中,形成教师协作共同体,进行跨界融合,那将能更好地推进创客教育的开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客教育作为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形式,在日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视,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其优势与不足,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朋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讨论、创造、分享、交流,相信创客教育的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