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7 17:21:01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1

关键词 生物防治;概念;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70-01

在农业生产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自然天气条件固然是农业生产影响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各种各样的农业害虫对农业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随着植物保护工作有力开展,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很多,如人工或物理机械防治、害虫监测预警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抗虫转基因作物利用技术[1]等。近年来不断出现防治害虫的新技术[2],如高效生物农药、信息激素和性激素诱剂、杀虫灯和转杀虫基因植物技术等,对传统的化学防治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如采用广谱性农药大面积连续喷洒,不仅没有杀死害虫,还引起抗药性。因此,必须从生态和环境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和安排。防治农业害虫是一个生态学的问题,它的目的不是全部灭绝害虫,而是把害虫控制在一定数量的范围内,使其不致于造成危害。害虫的消长与很多因素有关,人为地改变或利用这些因素,使其不利于害虫的发生。

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传统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敌动物,现代生物防治的含义有了较大的扩展[3],还包括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和寄主抗性等方面。

2 生物防治的特点

生物防治有很多优越性,如多具有预防作用,有的能够长期控制病虫害,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植物及其他天敌无不良影响,不干扰其他防治措施。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保持害虫与天敌的相对平衡,减少害虫的大量发生,因此是贯彻以防为主的必要措施。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并通过传播和繁殖,扩大受益面积。但也有不足之处,如一种天敌能够防治的病虫害的种类一般不多、防治效果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控制效果出现较迟等。因此,生物防治应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进行。

3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综合防治是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控制害虫数量,使其不能造成危害,即使受到了损失,也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在防治前需要确定一个防治指标,当害虫达到防治指标时[4],才综合考虑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他先进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天敌因素的作用和如何利用天敌,从而用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是综合防治首先考虑的问题。

4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4.1 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螳螂、澳洲瓢虫、草蛉等,生产上我国曾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效果显著。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组织为食,致其死亡。它们大多属于膜翅目、双翅目类昆虫,如被广泛利用的各种寄生蜂和寄生蝇等,它们寄生在蝶蛾等类幼虫体内或蛹内,致其死亡。

4.2 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产生的毒素防治害虫。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能引起昆虫发病甚至死亡,常见的微生物包括一些虫生真菌(如绿僵菌、白僵菌等)、细菌(如苏云金杆菌)、病毒(如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目前,国内研究开发应用并形成商品化产品的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病毒杀虫剂等种类。其中真菌杀虫剂有白僵菌、绿僵菌和拟青霉等,我国很多地方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绿僵菌用于防治金龟子等地下害虫以及杨树等林木上的天牛,效果也不错。细菌杀虫剂Bt对鳞翅目幼虫如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和小菜蛾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是一类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它们可使某些植物害虫(如茶蚕、小茶蛾等)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对害虫的猖獗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4.3 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如用野杆菌放射菌株84防治细菌性根癌病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工程防治成功事例,利用某些芽孢杆菌防治炭疽病、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

4.4 利用各种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除了寄生性和捕食性的昆虫天敌外,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还有其他动物,主要是捕食性节肢动物和食虫的脊椎动物[5]。鸟类天敌有啄木鸟、灰喜雀、山雀等,可以捕食不同虫态的害虫。节肢动物除了捕食性天敌的螳螂、瓢虫外,还有螨类和蜘蛛,此外还有青蛙、蟾蜍等,都对控制害虫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5 其他方法

除此之外,生物防治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有的方法虽然可能起不到杀害的作用,但是可以达到控制害虫大发生(下转第172页)

(上接第170页)

的目的。如利用害虫利用体液、性激素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性激素可以诱集异性害虫,进而对异性害虫进行扑杀,另一方面干扰雄性和雌性正常,使害虫数量下降;还可利用在一个区域中使用保幼激素,使未成年的有害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些生物药剂,通过接触害虫的表皮,可以改变昆虫表皮几丁质外骨骼的结构,从而使害虫不能正常蜕皮,最终死亡。

5 参考文献

[1] 吴孔明,陆宴辉,王振营.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前沿,2009,46(6):831-834.

[2] 邱式邦,杨杯文.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J].植物保护,2007,33(5):1-3.

[3] 沈智蓉,浦冠勤.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的作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7(5):29-30.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2

1.分析常见的森林虫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加强生物防治法应用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防治,必须对森林中常见虫害的来源、发生的阶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切实加强对其的防治。

1.1来源途径森林虫害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地森林原有的虫种。一般情况下,森林内的某一种害虫不会导致虫害大发生,并与种群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的环境存在较大的联系;二是从其它的寄主中转移而形成的虫害;三是通过外地传播。尤其是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种苗需要频繁的交换,而在交换过程中,一些害虫就会随着寄主传播到森林之中。

1.2发生阶段森林虫害大发生一般会经过准备、增殖、猖撅和衰退阶段,且在发生时往往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周期性和偶发性,并在实际中受到周边环境、地理气候以及保护工作到位与否等有着直接的关联。

2.森林虫害防治中如何加强生物防治法的应用探讨

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同的虫害所采用的防治方法也各不相同。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利用微生物、利用寄生性天敌、利用捕食性天敌等防治方法。鉴于森林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法的必要性,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主要就如何在森林防治中加强生物防治法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探讨性的分析。

2.1利用有益昆虫防治森林虫害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利用有益昆虫对森林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森林虫害防治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害虫,其天敌较多,所以必须利用这些天敌昆虫加强对其的防治。但是在防治之前,必须加强对害虫的天敌昆虫的调查。掌握森林中存在哪些害虫,哪些天敌昆虫又能为我们所用,并对害虫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掌握可以利用的途径,从而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训化和增殖,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害虫的目的。以下就如何利用有益昆虫加强森林虫害的防治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2.1.1加强对自然天敌昆虫保护的同时善于利用其防治森林虫害在森林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天敌昆虫,其作为限制害虫的种群和数量的主要载体,作为森林资源保护人员,为了更好地利用其防治森林虫害,就必须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良好的越冬场所,才能更好地将其越冬存活率提升,在保护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同时达到降低害虫的数量和种类的目的,从而更好地预防重大虫害的出现。

2.1.2加强天敌昆虫的人工繁殖力度很多天敌昆虫由于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天敌昆虫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降低其防治害虫的作用,若不加以重视,则可能导致发生大的病虫害。所以,作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者,必须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天敌昆虫的特点,针对性提供相应的寄主,并准备人工饲料,加强对其的繁殖。及时的将其放入森林之中,达到控制森林虫害的目的。例如松毛虫赤眼蜂,就是一种可以大量繁殖的天敌昆虫,利用有效防治森林中的枯叶蛾科、卷蛾科、毒蛾科等寄主昆虫给林木带来的危害。

2.1.3加强对天敌昆虫的引进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一些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没有,所以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就难以实现。而这就需要及时的引进害虫的天敌,有时候甚至需要从国外引进,但是不得产生副作用,从而更好地建立生物链,才能更好地对虫害进行防治。

2.2利用微生物防治森林虫害利用微生物防治森林虫害的主要原理是就是在森立虫害防治过程中,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达到防治的目的。常见的害虫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细菌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利用细菌防治森林病虫害,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致病细菌达到感染害虫的目的,使得大量的害虫因病而亡,最终达到利用其防治森林虫害的目的,但是采取此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害虫死后全身变黑变软,最后腐烂变臭。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常见的致病细菌以苏云金杆菌为主,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对鳞翅目的森林害虫防治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2.2.2真菌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利用真菌防治森林病虫害,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致病真菌达到感染害虫的目的,使得大量的害虫因病而亡,最终达到利用其防治森林虫害的目的。常见的致病真菌主要有虫霉菌、自僵菌、赤僵菌、绿僵菌等,且利用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3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28-01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也是维护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林木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因此作为林业部门,必须加紧完善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树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以下是对森林病虫害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1 对森林病虫害的分析

森林病虫主要是在森林里生长,以啃食树木为生,它们对树木有较强的危害力,给森林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系统造成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树木枯竭死亡,给林业及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对森林病虫害的多年研究中可以发现,病虫害一共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侵染性病虫害。这一类的病虫主要以细菌、真菌等为存活条件,一般是树木感染了真菌或者螨虫等引起的,它具有非常大的传染性,一旦一棵树木被感染,那么周围的其他树木也会受到一定的侵袭,因此对这种侵染性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特别注意。

其次,非侵染性病虫害。非侵染性病虫害与树木感染细菌没有太大关联,主要是因为树木在水分,光照以及营养方面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例如,在一些地区常年处于缺水的状态,树木受到的阳光照射强,水分不足就会引起多种疾病,那么树木在这种情况下,免疫力就会降低,进而受到多种病虫的侵袭。

最后,衰退病。衰退病主要是由于侵染性病虫害和非侵染性病虫害共同作用形成的,对树木的生长潜能造成影响,严重者还会造成树木的枯竭和死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虫害会引发植物和森林的多种病害,要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就要从病虫的基本生存原理出发,认真分析病虫的生长习性和繁殖习性,尽量减少病虫从树木体内吸取过多的营养,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的现象出现[1]。

2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确定森林树木的防治方针

对森林的病虫进行防治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针,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来对森林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虑,可以归结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经济因素。首先,一定要坚决抵制病虫害的出现;其次,提升现有树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后,强化对树木的保护力度,医治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树木。对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树木可以利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来讲,对于刚刚发生病虫害的森林,可以使用化学手段,这种方法只要用较少的剂量就可以对大面积的森林起到防止虫害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廉,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树木病虫就会产生一种抗体,化学方法逐渐失去作用,所以利用何种方法要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而定[2]。在预防方面,还要利用树木的伐根萌芽,对嫁接树种进行更新,那么在病虫的防治措施上,要利用人工的方式剪修虫瘿,并将其做彻底处理,以免在后续的树木生长中,出现天牛。

2.2 对森林树木进行免疫监测

森林树木检疫是预防森林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地区可以进行区域性的封锁,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这样能够防止病害在林木间进行传播。在新树林的栽种上,要对树种和苗木以及其他促进林木繁殖的材料强化管理手段,并且采用相对严格的免疫措施,以此来保证林木栽种过程中是健康无害的,这样树木才能茁壮的成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森林的病虫情况进行侦查,一旦发现异常状态立即报告,在侦测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树木生长状况,这样,检测通报会更加真实准确[3]。

2.3 封山育林工作和苗木的消毒处理

封山育林是解决病虫害的重要方式,在此要注意选择一些抗病力较强的树种,完善树种之间的混合栽种办法,以此来增加树木生物链群落,提升林木的保护性能等等,封山育林主要是减少人以及牲畜对树木的破坏,以免给树木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在森林苗木的栽种过程中要加强对苗木的消毒处理,因为在此期间树种和土壤之间容易产生病源,因此对苗木以及树种和土壤进行消毒是保障苗木健康的重要方式。另外,还要对害虫的天敌进行保护,很多鸟虫主要捕食林木害虫,因此在育林过程中要对这些有益的鸟虫进行保护,以此来抑制害虫的产生和繁殖,保护有益物种就是保护林木本身[4]。

2.4 森林病虫害的生物及化学防治

生物手段是治理林木病虫害的有效手段,在利用生物手段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昆虫性病源真菌的防治。在森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白僵菌的细菌防治方法传播广泛,在和南方诸多省份存在松毛虫这种病虫危害,白僵菌能够对此种害虫起到较好的杀害作用。从森林树木被危害的程度出发,选择不同剂量的白僵菌放在松毛虫的低虫口处,这样能够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还能对天牛等有预防的效果。

其次,昆虫病源病毒和生长调节剂。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时,针对了拉萨的实际情况,对青杨天牛进行治理。主要方法是利用常用量的威雷,与水调和成200倍前后的液体来毒杀天牛,涂抹的部位是树干或者青杨的侧面,涂抹微微湿润即可。一般所选择的屠杀时间为7月,这时是天牛繁殖的极盛时期。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昆虫生长调节剂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灭幼脲,这种生长调节剂对森林周围环境的影响力比较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害虫的天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非常好的效用,这是治疗青杨天牛的常见生物药剂之一。

最后,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化学农药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式,在选择化学药品的过程中需要对森林的树木病害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决定选择哪种农药,每一个树种的病害不同,选择的化学药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不能错过病虫害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喷洒药物,才能更有效的消灭害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森林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整改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简楠.森林的病虫害及防治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17).

[2]李业娟.森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2(4):21-21.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4

(一)虫情监测、预报

虫情监测

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虫情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要根据病虫监测预报情况,抓住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发生期预报、发生量预报、发生范围预报和危害程度预报。

虫情预报

杨树食叶害虫是杨树害虫中的最大类群,其中以鳞翅目蛾科的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为害最为严重。上述两种害虫在林间常混同发生,一年4-5代,暴发成灾时,最高单株虫口达到1880头,3-4天内即将树叶全部吃光,杨树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极大地影响到树木生长,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杨树叶片失去75—100%时,可使当年胸径生长降低21.1—50.8%,高生长降低20.5—44.7%,因此进行防治十分必要。虫害防治规模大、费用高,准确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范围非常必要。因此,必须抓住幼虫期虫情预报,其它虫态的预报以定性为主。中心测报点从每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进行系统虫情调查,确定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在立地条件相同时,对四旁树和农田防护林,按5%的比例选择标准株,对片林和防护林,采用设标准地的方法,按每400亩林地设置一块标准地,标准地内的标准木不少于20棵。

(二)防治对策及措施

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轻度发生区:以自然调节为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控能力,加强害虫种群监控,保护天敌并发挥其控制作用。中、重度发生区:采取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病毒、仿生制剂压低虫口密度,然后通过增加天敌数量,达到生物调空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对虫害特别严重的林分,大面积爆发成灾要采取飞机空中防治,地面通过化学农药打孔注药、释放烟雾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防治措施

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引进、推广抗虫免疫树种和抗天牛杨树品种,大力栽植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杜仲等免疫树种,引进推广抗虫杨树品种大力营造具有不同抗虫等级树种的混交林,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自身稳定性和抗虫能力,混交林中要求栽植10-20%的喜食树种作为饵树。根据系统调查结果,预测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提高,所以重点抓好前两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A、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成虫和蛹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地,以减少越冬蛹的数量,成虫羽化期应用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

B、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已达到防治病虫危害的目的的一种方法。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对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大多数可以人工培养,但易受自然条件限制,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有是效果不像药剂那样迅速和明显。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

以虫治虫: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的利用途径。寄生蜂种类很多,如膜翅目中的小蜂、小茧蜂等很多个科。寄生蜂是营寄生生活,其成虫将卵产到其他昆虫的卵、幼虫、和蛹里。一般以寄生在寄主的虫态,可以将寄生蜂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和蛹寄生。草蛉的成虫、幼虫都是经济林内常见的捕食蚜虫、叶螨的有益种类,应注意保护利用。

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的利用途径从理论上讲,一是通过创造昆虫天敌繁殖的条件和人工大量繁殖两个方面增加自然界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二是通过国内移植或国外引进以改变本地区昆虫的群体结构。我国利用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天敌提倡“以护为主,护、繁、移、引相结合”。护 主要是直接保护天敌,是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的基本方法。尤其在施药方面要考虑到即消灭害虫,又要保护天敌,避免使天敌死亡,是当前保护天敌的重要方面。繁 即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大量增加天敌数量。树种单一的杨树林,害虫发生严重,各种天敌难于在林内形成稳定的群落,或因化学防治破坏了生物群落,使天敌不能发挥持续的控制作用。移 即移植天敌,在一定范围内从一个生境引移到另一个生境,移地繁殖。这种移植是天敌利用的一个好途径。把瓢虫从附近林中引入杨树林内,发挥瓢虫的捕食作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一定要掌握引移对象的一般生物学特性,选择好引移的虫态、时间和方法以及林间散放点的设置与数量。引 即从国外引进天敌,这是改变天敌种类的重要途径,选择引进优良的天敌种类,应选择寄生专一性强,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的种类,既是搜集地区的优势种,也是本地区所缺乏的种类。

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制成杀虫剂,人为的使病虫感病而死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使害虫致病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等。以菌治虫一是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生产杀虫菌剂;二是利用天然的有益菌类,造成害虫疾病流行的条件。细菌性杀虫剂产品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多用于防治杨舟蛾,尺蛾等。

以鸟治虫

很多鸟类都以昆虫为食,一昼夜所吃的东西相当于它们本身的重量。森林内常见的鸟类如大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白眉翁等。除捕食一般食叶害虫外,还有的(啄木鸟)专门捕食天牛、木蠹蛾、透翅蛾等蛀干害虫。以鸟治虫主要方法是保护益鸟,其次是为益鸟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即在林子里设人工鸟巢。

C、仿生等药剂防治。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每亩用20%灭幼脲3号25克,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仿生农药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5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马铃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也是我国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同时,马铃薯对种植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产量较高,因此备受广大农户的喜爱。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病虫害,为了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其质量和产量,则必须要加强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在传统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化学农药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长期的重茬种植,导致马铃薯的病虫害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处于反复高发状态。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科学合理防治,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

1 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和虫害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病害有真菌类病害与病毒类病害,其中真菌类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细菌性病害有环腐病、青枯病等,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等。常见的虫害又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蛴螬、马铃薯甲虫、蚜虫,尤其是蚜虫,其繁殖能力很强,主要对马铃薯的叶片以及嫩芽产生危害,而且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载体,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危害较大,也是需要主要防治的一种虫害[1]。

2 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进行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时,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传统种植过程中采用的防治方法是化学农药防治,尤其是一些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不足,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当病虫害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控制,治理难度会增大,对马铃薯生产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农业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技术,通过对马铃薯种植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以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从而提高马铃薯对病虫害的预防水平。例如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选择一些抗病性较高的品种,例如脱毒薯种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常见品种,可以对晚疫病以及病毒性病害进行有效预防,在种植过程中要对品种进行检疫,选择优质品种进行栽种。另外,在栽种过程中也要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对马铃薯种植土壤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选择偏酸性土壤,尤其是要选择一些地质疏松、透气性好、育肥、保肥的沙土地,可以对疮痂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再比如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要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是一种不适宜进行连作的作物,适合与玉米、麦类等禾谷类及大豆等轮作,不适宜与茄果类蔬菜进行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控制可以减少病菌以及有害昆虫的数量[2]。

2.2 对药物防治技术进行控制

药物治疗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农户采用的传统防治方法,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要对药物防治方法进行控制,对药物的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不同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对马铃薯蚜虫进行防治,可以采用预防药物进行及时喷洒,通常每667m2土地选择浓度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g兑水60kg进行喷洒或者每667m2土地采用浓度为40%的乐果乳油50~100mL,可以对蚜虫进行有效地防治。再比如在早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在发病初期采用灭菌宝500~800倍、科能600~800倍、锌而浦500~800倍等进行喷洒,每次喷洒的时间间隔为5~7d,每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时,发现中心病株之后要立即将其拔除,并且要在地面上撒施石灰,发病初期可以选用浓度为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洒,对晚疫病进行有效防治。在药物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对药物的浓度、用量等进行控制,防止用药不当对马铃薯生长带来影响。

2.3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马铃薯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应该要结合生物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生物防治对马铃薯的危害较小,基本不会产生药物残留,符合绿色种植理念。可以培养马铃薯病虫害的天敌,利用天敌对各种虫害进行捕杀;可以利用害虫的特性采取生物手段进行防治,例如地老虎、蛴螬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通过采用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作为茬口,可以对地老虎和蛴螬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有效防止这类害虫[3]。

3 结语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作物,是一种经济性高、抗逆性高的农作物,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该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要积极加强对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综合利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建军.浅析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08).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6

关键词:病虫害特点;防治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43

1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明显特点

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病虫害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而且一旦发生就会形成广泛传播的趋势。由于各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的来源都不是同一地区,且各种材料都有可能带有病虫害,因此一旦病虫害在这一地区内发生了,就很有可能随着运输和风力等传播因素,传播到其他地区和作物上,无形中使病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具有多样性的,种类很繁杂,症状也很复杂,这些都给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

2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前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五类: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指检验输出或输入的种子、苗木、薯块、果实等农产品及其他填充物料和运输工具是否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工作;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即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电、放射线和超声波等)或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又叫药剂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方法。五类病虫害防治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任何一类防治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它为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从事植物保护的农业技术人员,在多年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诊断和调查病虫危害工作中,在认真分析发生和流行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手段,不断探索适宜的防治办法,把握农作物生长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使农业生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都获得最佳值。

3在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全局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出发的,为控制病害的大发生和避免严重危害的出现,同时能够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为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合理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治理。

在进行病虫害治理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努力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好天敌,其中包括人工繁殖、引进和移植病虫害的天敌等技术措施;二是抓好栽培管理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进行及时的排灌和田间杂物的清理,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被病原生物侵染;三是还要把握好最有利的时期,并做好预测和预报工作;四是要从科学使用化学和生物药剂入手,研制低毒、高效和低残留的生物制剂,科学合理地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

4从法律角度思考我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农业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健全,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植物检疫防治工作。现行的植物检疫防治方法常常称作法规防治。我国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就明确规定了检疫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利的问题、行使检疫的措施和所负的法律责任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检疫病虫害的名录,并出台了许多同动植物检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当中最具有约束力的是《植物检疫条例》,此条例对于各种疫情的具体预防、农产品的检疫以及一些紧急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就目前来讲,虽说在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立法起步还是很晚,而且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7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新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5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播种面积广且产量较高,但是近年来玉米受病虫害威胁较严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给农户乃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常见玉米病虫害概述

1.1 常见玉米病害概述

玉米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以下3种:玉米大斑病害,其主要由于根部受影响所致,并由根部向上延伸,影响玉米植株整体,根部出现腐烂状况进而全枝枯萎;玉米病毒病害,其主要由昆虫传播影响,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2种,大多数玉米都是混合发病,且在玉米生长期内均有发病可能性,以苗期最为严重;玉米丝黑穗病害,生长过程中受牙鞘影响所致,受此病后玉米生长受到限制,容易枯萎甚至不开花。

1.2 常见玉米虫害概述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分为如下3种:玉米蚜虫害,多繁殖于玉米植株背面或幼芽之中,导致叶子枯黄卷翘,严重影响玉米授粉和生长;玉米红蜘蛛害,其多繁殖于玉米叶或熊穗之中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缺乏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玉米螟害会啃食玉米茎部,造成水分流失,并且其也会对熊穗进行啃食,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2 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2.1 农业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农业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玉米耕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以此保证其抗病虫害的性能,以北方玉米种植为例,可选择鑫玉37、伟科702等,并结合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加强新品种的研制。此外,在耕作方式方面,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地做深翻处理,以此达到清除病残的目的。并且在有机肥播撒过程中保证其腐熟程度,以此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及定期除草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2 化学方面防治新技术

化学药剂的使用时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防治效果^好且操作方面,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但化学药剂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性。例如在应用化学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方案,在播种后在玉米的出苗期,当幼苗植株达到2 cm时可进行相应的化学药剂防治,通常可采用1000倍液的辛硫磷乳剂(50%)或200倍液Bt乳剂进行喷洒,起到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作用。并且在玉米的叶丝期可采取相应的药剂对雄穗进行滴注处理,通常采用800倍液敌百虫(90%)作为药剂,保证玉米授粉的有效性。

2.3 生物方面防治新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其主要利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依据,减少对化学试剂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例如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界的守恒原则,合理运用生物之间的竞争,以此保证防治效果的最佳性,并不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危机。比如赤眼蜂对害虫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喜欢在有害虫虫卵的地方进行产卵繁殖活动,其幼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害虫虫卵中汲取一定的养分,这样一来便破坏了害虫的繁殖,造成其虫卵受损,破坏力明显下降,充分利用赤眼蜂的繁殖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2.4 物理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场地及病虫害的特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中物理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理新技术应用中,可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陷阱来消灭相应的害虫。同时如果害虫本质属性为喜好光亮的,可在其活动范围内设置紫外线灯具,对靠近的害虫进行捕杀。但是由于此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采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强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常见玉米病虫害的了解,并研究新型防治技术,从生物、农业、物理及化学4个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文仁杰.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6):115.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8

1.大豆病虫害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防治意识淡薄

在大豆种植业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豆病虫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豆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覆盖了大豆种植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只有加强大豆病害的防治,才能抑制大豆病虫害的蔓延,保证大豆的产量。但从近年来的实践工作上来看,各地的农民并没有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并不知道大豆防治的重要性,]有严格的进行实施。所以,近年来的大豆病害防治工作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效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农民的配合,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怎样去防治大豆病虫害,只会在固定的时期向大豆喷洒几种常规的农药,或者在病虫害发生之后再用药,但这时候大豆病虫害已经发生,已经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并没有阻止其传播,这种处理方法是极为不科学的,不仅增加了治理的成本,而且还延误了时间。现在市场上,治理害虫的药物有很多,但很多农民往往口耳相传,很多人都只会长期的使用一种药物,对新药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

1.2农民用药方法存在问题

因为没有治理病虫害的知识,在用药防治时,在农民用药时会发生很多用药不科学的情况,这种不科学的用药方式不仅会增加大豆病虫害治理的成本,而且会延误时机,使大豆病虫害更加广泛的传播,并使受到的经济损失加重。这种问题首先体现在对用药时间的把握中,在大豆病害防治过程中,用药时间极为关键,而在农民进行防治的时候,由于经验不够,或者没有足够的知识,会错过使用农药的最佳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对病虫害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在很多农民喷洒农药的时候,方法方式的不同,也会使防治效果不一样,很多农民在喷洒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豆叶的背面,或者只求速度,为了节约成本,为了图方便,不能把药喷的仔细,留下了隐患。现在我国的农药市场比较混乱,这也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对农药剂量的标注不明确,也可能会导致农民用药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影响了用药的效果。

2. 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积极的进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工作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大豆病害的治理是不能只靠事后的处理的,要向农民普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在总体范围内大面积的控制大豆病害的蔓延,使大豆种植业稳定的发展。在大豆种植之前的选种工作中,若想使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加明显,一定要选择优良的品种,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为提高种子质量,在种植前要进行选种。在种植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保证大豆的健康成长。在种植之后的大豆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严格精细、科学化,化肥的选用和使用时机一定要准确,对于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在管理的时候采用加强除草、排除积水、降低湿度等方法,可以使大豆健康的成长,增加了大豆对病虫害的抵抗性。

2.2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综合的防治,

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在预防大豆病虫害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想要防治大豆病害,主要还要依靠化学、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在保证大豆能够正常发育的前提下,在大豆病害或虫害发生的高峰时期,在大豆发生病虫害几率较大的时候,可以对大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防止大豆受伤害的同时,保证大豆正常的发育。在病害发生几率较高的时候,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可以防止大豆的器官不受侵害。在虫害的高发期,为了保护大豆,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消灭虫源,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田间释放害虫的天敌,来降低病虫害产生的损失。总之,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升防治效果。

3.结语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9

关键词:植物;害虫;防治;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在与害虫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都有其自身生态学价值和位置,都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成员。园林生态系统的成员,除了园林植物外,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对人类而言,园林“害虫”就是指那些危害园林植物,并能给人类造成显著经济损失,或影响园林观赏价值的昆虫、螨类以及其他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有些害虫虽然危害园林植物,但危害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利益,这些害虫被称之为次要害虫。如许多乔木的叶片,被害虫少量取食后并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被害植物可以借助自身补偿而恢复。有些害虫仅是偶尔造成严重危害,被称为常发性害虫;还有一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是暴发成灾,这一类又被称为间歇暴发性害虫。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又叫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其蔓延。植物检疫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犯植物检疫法;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的长远利益;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将危险性有害生物堵在国门之外或控制在局部地区,并力争彻底消灭。

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和种苗调运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是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对园林害虫的防治极为重要。但由于植物检疫仅针对人为传播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园林害虫防治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一系列园林管理技术,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危害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且具有预防作用。此外,推广有效的园林技术防治,常可在大范围内减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甚至可以持续控制某些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园林技术防治也具有很大局限性。首先,园林技术防治必须服从景观要求,不能单独从有害生物防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第二,园林技术防治措施往往在控制一些害虫的同时,引发另外一些害虫的大发生。因此,实施时必须针对当地主要害虫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因地制宜。第三,园林技术防治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且多为预防性措施,在害虫已尼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

三、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采用物理的和人工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类防治方法。物理机械防治可以利用简单工具以及光、温度、湿度、热、电、放射能等来完成,见效快,常可把害虫控制在盛发期前,也可作为害虫大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这种技术对于一些用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来说,往往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类:

(1)捕杀

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如用竹竿打树枝振落金龟子;组织人工摘除袋蛾越冬虫囊和挖除越冬虫茧;发动群众早晨到苗圊捕捉地老虎;顺着新鲜虫粪的虫蛀孔,用小刀、铁丝等工具人工钩除天牛幼虫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如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采用黑光灯、双色灯或高压汞灯结合诱集箱、水坑或高压电网能诱杀许多鳞翅目害虫子。

(3)阴杀

人为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如早春在树干基部绑扎薄膜环或涂粘虫胶环,可以有效地阻止枣尽蛾雌虫等;温室生产过程中采用防虫网阻碍一些害虫入侵。

(4)高温杀虫

用热水浸种、烈日曝晒、红外线辐射,都可杀死种子、果品、木材中的害虫。例如对温室进行温蒸,能防治蚜虫、白粉虱等。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不仅能直接大量地消灭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作用等优点。但生物防治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见效比较缓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效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

害虫生物防治方法根据利用的资源对象不同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及其他有益动物治虫等。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展,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等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将不育技术、遗传防治和激素治虫等均列入生物防治的范畴,生物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也纳入到了害虫生物防治工作中来。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一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具有防治害虫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较小、适宜于大面积使用等优点。其缺点是如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等。

【参考文献】

[1] 李莉,张芳.关于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3)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篇10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