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十篇

时间:2023-11-17 17:20:48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企业筹资;方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8日

一、筹资方式的类别及其优缺点

在我们分析筹资方式优缺点之前,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企业的筹资方式。根据国内经济界对企业筹资方式的定义来看,企业筹资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筹集资本的具体形式;二是筹资工具。这两方面内容明确表明了资本属性(资本债券或股权性质)及其期限。筹资方式按期限的不同又可分为短期筹资方式和长期筹资方式。依据内容不同,筹资方式的划分也不同,但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利用留存收益。就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这种筹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以公积金形式所筹集的资金是永久性资本,没有时间约束,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留存收益所筹措的资本是股权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地位,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又可以避免使企业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受到削弱;没有固定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负担;不存在筹资费用,在转增资本之前也不存在支付股利的义务,因而资金成本低。但这种方式筹资范围小,筹资额有限,资金用途受国家规定的制约,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时间是有限的。

(二)发行股票。这是股份有限公司筹措自有资本的基本方式之一。股票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1、优点。发行股票筹措资本不需归还;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较小;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它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2、缺点。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所冒的风险大,因此要求的投资回报也就高。另外,股利应从税后利润中支付,无抵税作用;发行股票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此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

(三)发行债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凭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它属于负债性质的筹资方式。

1、优点。债券的发行费用比发行股票低,债券的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发行公司实际享受了扣减所得税的优惠;发行债券,只需支付给债券持有人固定的利息。无论公司盈利有多少,都不必在规定的利息上多支付一分钱;债券持有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不会减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股权。

2、缺点。债券筹资有固定的到期日,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因而财务风险较高;筹资额有限:发行债券筹资,其数额大小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扩张。

(四)银行借款。就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它是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1、优点。筹资速度快,采用向银行借款方式,相对来讲借款程序较为简单,只要符合贷款条件,不需花费太多时间,能够满足公司及时的资金需要;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利用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比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低。另外,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是直接发生的,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因此也减少了交易成本,无需支付大量的发行费用;企业与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可通过直接面谈,来确定借款的时间、数量和利息。在借款期间,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了变化,也可与银行进行协商,修改借款的数量和条件,借款到期后,如有正当理由,还可延期归还,因而借款弹性好。

2、缺点。银行一般不愿借出巨额的长期借款,因此利用银行借款筹资有一定的上限;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一般都有一些限制条款,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不准改变借款用途等,这些条款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破产,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较大。

(五)商业信用。就是指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发性筹资”,它是一种短期资金筹措方式。

1、优点。商业信用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事先不必正式规划,方便灵活;筹资成本低,甚至不发生筹资成本,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则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会发生筹资成本;商业信用没有复杂的手续和各种附加条件,也不需抵押担保。

2、缺点。所筹资金利用时间较短,如果企业取得现金折扣,则时间会更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存在一定的风险。付款方如果到期不支付货款,长时间拖欠货款,势必影响公司的信誉,造成今后筹资的困难;收款方如果在较长时期内不能收回货款,势必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造成公司生产经营的困难。

(六)吸收直接投资。就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1、优点。吸收投资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能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借款能力,对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吸收投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比较灵活,所以财务风险较小。

2、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因为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根据其出资的数额和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寡来计算的;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者一般都要求获得与投资数量相适应的经营控制权,如果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较多,则投资者会有相当大的管理权,甚至会对企业实行完全控制。

(七)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是因承租人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资产,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自行购买,由出租人出资购买该项资产,然后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能够解决公司对资产的长期需要,所以也可看作是资本租赁。

1、优点。租赁是筹资与设备购置同时进行,筹资速度快,可以缩短设备的购进、安装时间,使企业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尽快占领市场,打开销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设备过时的风险较大,而利用租赁集资可减少这一风险。租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摊,不用到期归还大量本金,租赁则把这种风险在整个租期内分摊,可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的风险;租金作为一种费用,可在税前扣除,具有抵减所得税的效用;而且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租入的设备并不在表内的资产及负债方列示,并不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这样一方面使公司未来举债的能力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公司保持在目前的信用状况上。

2、缺点。一般来说,其租金要比举借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所负担的利息高得多,这是因为在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不仅包括租赁设备的各项成本,而且包括出租方应获取的利润;虽然出租人将设备出租,但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当租赁期满时,除非承租人购买该项资产,否则资产残值应归出租人所有,因而损失了资产残值。

二、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筹资方式也必然会日益多样化和具体化,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努力树立筹资的效率和风险观念,力争在广阔的资本市场中取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一般而言,企业在选择具体筹资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数量。根据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集数量。

(二)筹资成本。筹资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一般情况下,银行借款的资金筹集费用很少,因此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发行债券要发生一定的筹资费用,利率也比银行借款稍高一些,企业债券的资金成本较银行借款稍高。发行股票不仅要发生很大的筹资费用,如广告费、宣传费、资产评估费、发行手续费、印刷费等,而且投资者还要求支付的股利应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所以股票筹资成本最高。

(三)筹资风险。一般来讲,吸收直接投资、联营筹资由于都是一种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关系,因此投资各方的结合相对比较紧密,税后利润分配也可灵活掌握,故筹资风险较小。股票投资由于期限长或无期限,因而还本付息的风险较小。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这两种筹资方式,如果企业违约、不按规定支付贷款或租金,出资人就会采取一系列的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如以后不提供信用或附加限制性条件等,但不会导致企业破产,因而风险不大。而银行借款、信托筹资和发行债券则不同。如果企业违约,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债权人可能依法抽走资金,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所以风险较大。

(四)筹资时效。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灵活性如何。即需要资金时,能否立即筹措;不需要时,能否即时还款。通常期限越长,手续越复杂的筹款方式,其筹款时效越差。

(五)筹资结构。在多种筹资方式中选取合适的比例就是所谓的筹资结构。其合理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短期与长期筹资所构成的合理比例。长期或者短期筹资结构的调配主要取决于所筹资金的用途。若是要求资产能够保持较快的运转速度,金额比较小,且周期短易于变现,比如用于流动资产,就应选用短期筹资方式。如果用于需求资金数额比较大,占用时间比较长的投资,比如长期投资,无形资产抑或购买固定资产,比较适合选用长期筹资方式;(2)股权与负债筹资所构成的合理比例。如果负债筹资比重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下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若是股权筹资增加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筹资风险会降低,且举债能力会增强。但是,如果负债比例过高会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增加,所以一定要选取一个合适的负债比例,这个比例的选取应充分考虑降低风险,并且最大限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多方面因素。据长期经验,中小企业负债比例适于控制在40%~60%。

以上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对筹资方式的选择。而在实际筹资过程中,企业还将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资信等级、企业类型、行业经济、社会关系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前三者。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包括税收因素在内的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筹资方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经营模式以及重大经营决策的选择,因而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俊骅.我国企业现行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林业经济,2009.4.

[2]许天成.我国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2

1、吸收直接投资资金。吸收直接投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投资风险较少并且其能够尽快地完成资金筹集工作,所花费的筹集成本较少。但该筹资方式所花费的资金成本较高,且能够筹集到的资金金额有限。

2、发行股票。与直接吸收投资相比,发行股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由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发行股票的优势是拥有永久性的筹资性质,不存在到期日,不需要股东偿还,能够形成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且在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举债能力。然而这种筹资方式的成本较大,所面临的风险系数比较高,并且股票持有者一般要求企业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否则即使企业选择该筹资方式,也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对承租方到期还本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且即使到了租赁合同规定的到期日,租赁方也能够象征式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来购入该批设备,从而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而对于承租方而言,选择融租租赁的筹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是提高资金成本,而且固定数额的定期租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4、商业信用。该筹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延期付款或者预收款的方式得以实现。整个筹资过程主要立足于企业之间的信用程度。该筹资方式的主要优势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落实灵活、运用范围单一、期限短。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3

关键词:筹资筹资方式 股权筹资债券筹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一个企业产生、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必须首先以筹资活动作为先决条件。因此,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资本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债市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以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为参照,应该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发展企业债券融资。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筹资方式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在于:(1)筹资速度快。贷款合同由借贷双方协商签订,不必进行证券发行过程中的报批、宣传、印刷、发行等步骤,大大节约了时间。(2)借款成本低。首先,省去了可观的宣传费、印刷费这些费用;其次,贷款利率比较低,并且长期借款利息还可以在所得税前支付。(3)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长期借款筹资仅仅把企业的经营情况告知银行,扩散面极小,对企业本身几乎没有影响。(4)有杠杆效应,如果企业借入款项后可以保持投资收益率大于长期借款的利率,那么企业将获得财务杠杆的利益。(5)借款弹性大。企业在借贷合同中与银行规定的还款期限、利率、偿还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财务状况的变化与银行进行变更。长期借款的缺点在于:(1)限制条件多。银行为了贷款的及时收回,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中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筹资、经营、投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资金的利用效率也随之降低。(2)筹资数量少。因为债券和股票是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的,面对的是数以亿计的社会大众,而长期借款的资金提供方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公众来说所能提供的资金是比较有限的。(3)筹资风险高。企业有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负担,在经营状况不佳时,有可能导致无法偿还借款,进而被提讼,直至破产。

(二)债券

债券是指企业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法向投资者出具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一种有价证券。利用股票筹资,只有批准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才能发行股票,而债券这种筹资方式是任何有收益的企业都能采用的。债券筹资的优点在于:(1)债券筹资具有抵税的效应。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债券的负债利息作为财务费用而记入成本在税前支付,这种法规和财务制度增强了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动机。这种优势不仅给负债企业增加收益,也给企业股东增加每股收益。(2)债券筹资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具有保护作用。债券持有人只是债权人,没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权力,只能每年从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息。(3)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是在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更大变动的现象,因此财务杠杆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一种表现。企业负债、不负债或负债程度的大小,对企业市场价值进而对所有者的权益有着直接的影响。(4)债券筹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债券筹资的这一作用发挥要受到资产负债率的限制,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应在50%以下。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对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债券筹资的缺点在于:(1)财务风险大。与长期借款类似,债券筹资也有固定的本息支付的财务压力。(2)限制条件多。债券筹资的限制条件比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的限制条件更为严格,连数量上也有限制。

(三)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的租赁形式。现在,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我们总结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有:(1)筹资灵活性强。融资租赁可以避免其他负债筹资方式中限制性条款的约束,使企业得到了更大的自主经营的空间;另外,融资租赁筹资速度快,比借款购置设备更迅速、更灵活,租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2)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融资租赁不直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直接影响企业的举债能力。(3)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我国的所得税法规定,承租方对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一并提取折旧;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利息、折旧等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4)承受的风险低。通过融资租赁形式取得的资产可以回避陈旧过时的风险。如果承租人发现所租的设备已陈旧过时,则可以通过拒付租金让出租人收回设备。融资租赁的缺点在于:(1)租赁成本高。融资租赁的租金要比债券和借款的利息高。每期固定支付的租金有可能成为一项负担。(2)利率变动的风险。在租赁期间,如果利率下调,承租人仍需按照合同规定的利率支付租金,就享受不到利率降低的好处。(3)租赁契约一般规定:未经出租人的同意,企业不得擅自对租入的资产加以改良,因而企业只能在设备原有的生产能力下组织生产,这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普通股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用以证明其持有人对公司所享有的平等权利的书面凭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股份制已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的组织形式。采用发行普通股的方式筹资的优点主要有:(1)筹资数量大。(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借债能力。发行普通股可以扩大企业权益资本的数量,使债权人感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有保障,间接上也降低了债券的成本,使企业可以借到更多资金。(3)筹资风险小。首先,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是公司的一项永久性资金;其次,普通股没有固定的费用负担。发行普通股筹资存在的缺点:(1)资金成本高。首先,发行股票要支付一些评估、宣传、发行等费用;其次,普通股投资的风险比较大,投资者自然而然地要求较高的收益;再次,普通股的股利是在税后支付的,没有抵减所得税的好处。(2)普通股筹资虽然风险较小,但同样不能享受到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3)发行普通股会损害原股东。发行新股后,企业原有的股份比例发生了变化。

(五)优先股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较之于普通股在利益分配方面享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优先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优先分配股利;二是优先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优先股可以看成是介于普通股和债券之间的证券,它既像债券一样有固定的收益,又像股票一样是权益资本。利用优先股筹资的好处:(1)与普通股类似,风险较小。(2)大多数的优先股都定有可随时赎回的条款,从而使资金运用更加富有弹性。同时也便于企业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3)提高企业的举债能力。(4)不影响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先股筹资的缺点:(1)资本成本高。优先股股利是在税后支付,不能抵减所得税。(2)发行优先股影响普通股股东的利益。

二、股票筹资并非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

(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特性将弱化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上市公司管理层急于扩大资本的欲望同时不太关心内涵增长能力和股东的权益,从而导致了其随意滥用募股资金,随意改变募股资金投向,使得募股资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造成股权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

(二)不利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股权筹资稀释股票每股盈利,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筹资偏好导致了低效率的资金使用,公司的盈利水平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进而导致代表公司经营业绩的经济指标持续下滑,表现为大多数实施了股权融资方案的上市公司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后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都呈现负增长。

(三)不利于资金资源的配置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蓄意圈钱后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使得证券市场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次,从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本身就不高,再加上上市公司强烈偏好股权融资,势必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进一步降低,这样将危害间接筹资的生存空间,从而威胁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三、债券筹资是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股票市场快速发展并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这种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和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解决。在股票市场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时难以有效克服的情况下,在财政政策趋向稳健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变得更为迫切,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

公司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就是说,今后要把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作为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之一。

(二)有利于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企业进行债券筹资能大量吸收个人与机构手中的储蓄,使其转化为投资,从而达到直接增加筹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但是债券筹资发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作用是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应在50%以下。

(三)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高科技企业在创立初时都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受股市扩容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在股市上得到资金支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策无法解决。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一批投资者,他们对投资高科技、高收益、高风险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吸纳闲散资金投入中小高科技企业,是解决这些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分散全社会融资风险的集中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的收益远远高于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风险认识不够。而企业债券正是这些资金理想的去向。企业发行债券会涉及许多公共投资者,风险被分散到很多人身上。所以银行不愿承担的高风险的长期筹资在企业债券就有可能。因此,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其风险远低于股票市场,从投资者方面来看,投资者投资意愿非常强烈。

(五)有利于改善信用环境,培育商业信用

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促进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更快的成长,同时这些公司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韩复龄.“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胡道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上海金融,2003年06期.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企业筹资 筹资特点 筹资策略与方式

一、企业筹资要求与特点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生产、对外投资和资金结构等相关需要,通过对应的渠道,快速得到有效资金的方式。企业筹资通常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适当地调整企业的资金成本结构来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筹资主要包括扩张性、调整性、混合性筹资。扩张性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的筹资行为。多数情况下,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会采用这种筹资方式。调整性筹资是指企业根据资金成本结构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诱发的筹资动机。调整性筹资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生产经营都相对稳定的企业。而混合性筹资则是指企业为扩张性和调整性两种资本结构的筹资方式,这种混合性筹资方式不仅要考虑到扩张企业的产业结构同时也要顾虑到企业的资金结构。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类型的不同,企业筹资的方式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企业所得资金权益,可以划分为债务、股权与衍生性工具筹资;根据是否通过中介筹资,可以划分为直接性与间接性筹资;根据资金来源领域,可以分成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根据时期来分,企业筹资可以笼统地分为短期和长期筹资两种。

(一)企业筹资的具体要求

为了保证有效地筹资,必须满足相应的筹资要求。首先,要明确筹资的数额,这样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筹资过程中,如果资金过多,就会存在不必要的浪费;资金过少,则会造成资金供应不足。因此,企业在筹资前,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与生产要求以及企业的资金结构制定较为精确的筹资数额。其次,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结构与生产规模选择正确的筹资渠道。随着经济体制的日益改革,企业筹资的方式也日渐多样化。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产生的结果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政策以及财务制度,选用恰当的筹资渠道;最后,企业要努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水平,在努力构建投资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魅力,争取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企业筹资的特点

目前企业筹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性吸收投资、商业信用、发行债券、发行股票、银行借款与筹资租赁等。企业筹资是在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商业活动(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吸引资金,以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直接吸收投资是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方式,也是非股份制公司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吸收直接投资能够迅速地吸取外资,有效提高企业的信誉,能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财务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形成相应的生产结构。但是直接吸收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等。因此,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这样会给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发行股票是指企业以某种形式向普通群众筹集资金,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需要的资金,从而让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但是发行股票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旦没有正确经营股票,则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瘫痪。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社会向经营主体出具的债券,它拥有一定的利息凭证。一般债券利息都是在执行前确定好的,所以债券又叫做固定性利息证券。银行借贷是指合法营业的企业向银行转借资金的一种行为,它要求企业必须是合法的;在银行借贷时,还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近几个月的财务报表,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在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并在不动产担保中,或者找担保公司在银行与企业进行担保。商业信用则是一种负债筹资,并且筹集到的资金一般都是短期资金,它包括:应付票据、账款与预收账款等。

二、企业如何制定最佳筹资决策

(一)明确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股权筹资是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后,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而引进新的投资者,从而解决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但是股权筹资往往需要以分散公司股权为代价。这种筹资方式有利于规范公司的管理结构,并且迅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而债务筹资一般是用来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在此同时能够更大限度地取得财务杠杆收益和利息税前列支的税收条件。债务筹资方式的好处在于企业管理者能够控制股权,并能够维持企业原有管理机构,因此,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债务筹资比股票筹资更有吸引力。每种筹资方式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在选择这两种筹资方式之前,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经营状况来选择更适合企业目前状况的一种筹资方式。

(二)考虑资金的成本和效益

一般来说,股权筹资需要支付相应的分红以及资金利息等费用,债务筹资需支付相应的资金成本,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选择这两种筹资方式之前,要事先经过预算,只有这两种筹资方式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筹资成本时,对外筹资才是可行的。

(三)考虑筹资规模

筹集规模的大小即资金的多少,需管理者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考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资金需求。预算筹资规模非常的重要,因为筹资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筹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然而筹资不足则会造成资金达不到筹资的预期效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尽可能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降低企业筹资成本通常需要事先充分了解各银行间的信贷政策,然后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银行筹资获取资金,或者尽可能地增加企业规模,取得财政产业基金的支持,从而利用经济规模的优势提高综合能力,使企业获利。

(五)选择最佳的筹资期限

根据筹资期限来划分,企业筹资可以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一般来说,这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来决定的,但是他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偏好来选择长期或短期筹资,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预测短期利率会下跌,那么短期债务的融资成本则会低于长期债务,因此企业可以选择短期借款。如果预测到短期内利率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或是有上升的趋势,那么企业应该选择长期借款。企业资金一旦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根据流动资金容易变成现金、运转周期快、经营中补充数额偏小以及时间短等特点,企业可以选择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短期的筹资方式。长期融资不仅不会影响企业股权,对控制股权也有一定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减免个人所得税,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出了点纰漏,就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增加负担。因此,通常长期筹资用于时间相对较长、筹资数额较大的企业。

(六)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当合理地控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综合分析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收益与各项风险后,先暂时制定几组融资方案,然后经过反复充分的分析和比较,采用两优选择更优的方法选出最为经济、对企业最为有利的资本结构。总的来说,在企业筹资选择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筹资方式的利弊,分析主要应从企业筹资的目的、筹资时机、筹资组合以及如何进行筹资决策等方面,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和所处社会环境因素来进行。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筹资决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过于保守,传统的筹资思维方式制约了我国企业筹资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必须转变以往的传统筹资方式,摆脱以往的保守,大胆地选择其他的筹资方式,从而创建快速发展的新型企业。

三、结束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在企业筹资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资金成本与结构。在优化企业筹资目标的同时,选择最为有效的资金筹措方式,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盈利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曲立峰.企业筹资策略与筹资方式的选择研究[J].中国矿业,2010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5

证券融资是市场经济融资方式的直接形态,公众直接广泛参与,市场监督最严,要求最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证券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和衍生产品融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本市场运作。

一、股票融资优缺点

股票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种。优先股融资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本金;股利的支付固定,且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可适当增加公司信誉,加强公司借款能力。但筹资成本较高,筹资限制较多,财务负担较重。而普通股融资筹措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而且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另外,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但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地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筹资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此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也较高。而且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二、债券融资优缺点

债券种类很多,国内常见的有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要求较低。公司债券要求则相对严格,只有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发行资格,并且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及资本金等都有严格限制。可转换债券只有重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才能够发行,它是一种含期权的衍生金融工具。债券融资的优点:还款期限较长,附加限制少,市场利率比较低,融资成本不高;保障控制权;可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但筹资风险高,特别是长期债券,面临的利率风险较大,而又欠缺风险管理;限制条件严格,手续复杂,对企业要求严格;筹资数量有限,还款约束强,必须控制好还款风险。

三、基金融资优缺点

基金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整体组合投资方式,即投资者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基金管理人)管理,这些专业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基金契约规定的投资原则和投资组合的原理,进行分散投资,趋利避险,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并兼顾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获利的目的。

基金融资的投资选择相当灵活多样,从而使基金的收益有可能高于债券,风险有可能小于股票。基金对投资的最低限额要求不高,可以最广泛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汇成规模巨大的投资资金。基金实行专家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成功率。总之,对于那些资金不多,或没有时间和精力,或缺少证券投资专门知识的投资者而言,是甚佳的投资选择。但基金融资也有其缺点:他无法分散基金投资中单个投资的固有风险;需要有比较专业的管理人员,受到技术,知识的限制;基金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很多。

四、金融衍生工具融资优缺点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 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 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 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 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 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 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发行债券。

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部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 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的特殊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与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 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 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1)boot (build-own-operate-transfer) 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与一般bot 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 )”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与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与bot 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赖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 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与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特别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与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如果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特别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7

【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模式;私营管理模式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各国的养老保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因此对其的变革要求呼声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以及适应世界化潮流,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混帐”管理方式也要求变革。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模式做出理性选择提供建议。

1.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主要代表国家

1.1公共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由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因年老退出劳动领域而失去收人来源的人给予经济补偿并且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从国际上看,公共管理模式又可细分为完全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与松散管理模式。

1.1.1完全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强制手段,将参保人的部分收人以费或税的方式集中到一家公共管理的中央基金,政府社保部门直接负责这部分资金的投资运营,从而实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代表国家管理养老保险,其他任何机构都不能参与。新加坡是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它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全部交给中央公积金局来管理。

一是新加坡模式。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新加坡人民生活艰苦,老年人生活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新加坡政府选择了完全由雇员和雇主承担,政府无需负担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即强制性储蓄性社会保障制度。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制度通过立法而正式实施。新加坡政府的养老观念是“政府不养老,企业不养老”,养老保险基金完全由雇员和雇主负担,每个公积金会员都有一个个人帐户,每月缴纳的保险费存人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均由中央公积金局直接控制。新加坡模式的优点是:统一管理基金有利于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富于群众监督,有利于有效防止基金被挪用、占用等现象。弊端则表现为由于政府对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收益率过低。

二是日本模式。日本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企业职工加人的养老保险;自营业者、农民、渔民、零散小企业职工加人的国民养老保险和公务员、公营企业等特殊行业职工加人的互助养老保险;雇员的无业配偶加人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前两部分由厚生省社会保险厅管理,第三部分由各互助协会自行管理。三大养老保险体系的金融往来分别由厚生省保险特别会计、国家国民养老保险特别会计及各互助会计结算。厚生养老保险与国民养老保险通过厚生省主管的国家特别会计结算,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于大藏省资金运营部,成为财政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日本的这种基本养老基金主要由政府部门管理运营,并纳人国家财政投融资体系,其主要优点体现在:由于政府统一调配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可以使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基金的分散流失;由于基金的运营计划是由国会决议,可以防止基金被挪用、占用;统一管理基金使得基金投资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乃至经济发展。但该模式也并非完美,其最重要的缺点就是由于政府的干预过多,政府会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调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因此在此模式下难以获得稳定的基金收益率。

1.1.2松散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和社会团体管理的模式,其重要特点就是由国家的专门机构负责养老保障的一般监督,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或雇主和雇员两方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养老保险基金实施具体监督,由公共的、少数私营的、公共私营合作的各类机构实施操作和服务,管理和监督分离,基金的收与支分离。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一些欧盟国家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

1.2私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将所有缴费交给政府认可的私营机构投资运营。这种模式一般用于职业年金或部分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国际上将该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1.2.1完全私有化模式。采取完全私有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就是智利,强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交由政府认可的私营机构运营管理。

智利1980年开始实行新的完全积累基金制度,推行养老个人负责制和基金运作市场化,强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智利的《养老保险法》规定养老金的管理由私人机构实施,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新组织——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AFP是私营性质的股份制公司,股东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个人,但不能是官方机构。目前,智利全国由21家这样的公司,它们分别由企业、贸易协会、工会、银行持股,大股东均为商业银行。

智利有关法律规定,每个职工每月都必须交纳本人完税后月工资的10%,存人所建立的个人资本积累帐户,但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家AFP来管理和投资自己的个人资本帐户,其成员资格不会因为调动工作、失业或者退休而终止,国家对最低投资收益和保障担保,要求最低收益达到全部养老基金平均收益率的50%。另外,AFP自身的资产与养老基金分开经营,养老基金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于公司;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完全归于养老基金,不纳税,但AFP的经营活动要纳税。在1981-1995年智利的AFP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13.5%,是国家管理制度下投资收益的5倍。

智利模式的优点有:由于有众多的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参与投资管理,各公司为了其自身的生存,会以提供较高收益率来吸引顾客;由于众多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这些基金选择良好的投资方向,各基金管理公司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缺点主要在于众多私人基金管理公司为了拉拢客户,相关运作成本提升,增加了个人为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缴纳的管理费用。

1.2.2部分私有化模式。采取该模式的代表国家之一就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于1998年1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实施养老金的改革方案,从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积累性养老保险制度。国内成立了巧家养老基金AFP和7家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AMC,统一由中央集中管理。养老基金负责管理其成员的个人帐户,而资产管理公司则负责把积累的基金投资于各种证券,从而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巧家养老基金中有一家是国营养老基金,其余14家是私人养老基金。国家养老基金由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直接托管,直接投资不需要经过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运营。职工可以在巧家养老基金中选择一家加人,如果职工为决定参与哪一家的养老基金,则被自动划人国家养老基金。另外,职工在加人任何一家养老基金后,可以在国家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中自由转换。哈萨克斯坦新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养老金整体收益率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养老金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其收益率高达32.93%,以后几年的收益率也呈现逐步上升之势。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且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如国家养老基金的成立;同智利模式一样,该模式在优化基金投资方向,促进资本市场完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缺点则体现在各基金公司为吸引顾客加大宣传营销费用等而引起的管理成本增加。

1.3公共管理模式与私营管理模式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1.3.1成本比较。采取私营管理模式的国家由于诸多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存在,各公司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加大了宣传和营销费用,使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而且在这些国家,政府一般都会规定最低投资收益,并且对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这样也加大了投资管理成本。而在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通过集中筹资基金,在投资管理中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了投资管理成本。参保者只须将养老基金交由政府管理,无须自己寻找基金管理公司,这样也相对增加了参保者的收人。

1.3.2收益比较。一般来看,私营管理模式获得的收益率要高于公共管理模式。实行私营管理模式的国家,成立多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投保者可以根据各公司的业绩来选择投保,这样就使各家公司为了吸引客户而提高投资收益。正是私营管理中存在的竞争使该模式获得了高收益。

2.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共同经验

2.1为保证基金的安全性以及投资收益率,政府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

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其保证人民最基本生活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安全性居首要地位,但又由于基金属于长期性基金,其保值增值也是各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其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来对基金进行管理。例如在智利模式中,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基金的投资运作,却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监督着的作用。智利政府为了规范养老基金管理的公司的运作专门成立了养老基金管理总监署,该机构完全独立于政府,直接监控和协调养老基金的管理经营。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每月向总监署和全社会公布最近36个月的盈利状况。总监署根据各养老基金历史记录,制定出最低收益标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达标,则取消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权。这一措施不仅能有效对基金管理公司实施监控,而且有助于保护广大投保者投保后的收益不受损害。

2.2养老保险基金必须遵循法制化管理的原则

为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够规范运营,切实保证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且逐步提高其福利水平,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制化管理是勿庸置疑的。许多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相继通过颁布相关法律确定了社会保障的法制地位。美国于1935年最先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并设立社会保障署,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老年保险计划。目前,《美国退休、遗属、残废和老年健康保险》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开支数额占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总开支约80%。有了法律的约束,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才会得到保障,基金的投资才会逐步规范,人民的收益、福利也才会依法得到保障。

2.3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富于群众监督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如此,缺乏监督只会导致养老基金的分散流失以及被挪用、占用。在新加坡模式中,中央公积金局由政府、雇主、雇员和专家组成,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等过程均受到了严格的监督,这样才不致于使养老保险基金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

2.4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以市场化管理为主

政府管理旨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但要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还是需要交给市场来做的。市场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优化养老金配置。实行养老基金市场化运作,通过养老保险基金机构投向资本市场获得较高回报率,不仅保证了基金的保值增值,加快了养老基金的积累,提高了人们的福利,而且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目前采取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相结合,实行混帐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现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急需变革。本文认为应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基金分开管理。

3.1将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分开管理的原因

3.1.1两种基金功能不同,有必要将其分开管理。统筹基金的功能是收人再分配,注重的是公平;而个人帐户基金则强调的是其保值增值,注重的是效率。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支柱的社会统筹基金是广大职工养老的本钱,尽管对其的保值增值也是必要的,但必须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硬性地将两种基金混合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两种不同的财务机制矛盾地混合在一起,如果产生了养老基金的缺口,则不能明显地确定导致缺口地原因到底是由于统筹基金地缺口还是个人帐户基金地缺口。

3.1.2两种基金分开运作,有助于防止基金挪用等现象。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待遇,基本保证了他们的老年生活,但这却是以不断增长的养老基金缺口和挪用个人帐户基金来填补统筹基金缺口来实现的。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个人帐户的初衷是为职工的未来养老进行预先积累和保值增值。但政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挪用个人帐户基金,出现了所谓的“空帐问题”。将两种基金分开管理,对个人帐户基金实行透明化管理,则能有效地避免个人帐户基金被挪用,充分发挥其对国民储蓄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1.3两种基金对投资收益的要求不同,需将其分开管理。相比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来说,个人帐户基金更加注重投资及其收益。在实际的投资运作中,采取公共管理模式通常由政府部门运营机构对基金进行投资,而这些机构多是非赢利性的,而且又以政府财政为后盾,这样就导致它缺乏基金良好盈利水平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再者,以基金安全性为首要原则,政府通常也会对社保基金的投资对象进行严格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个人帐户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就不重要,在个人帐户基金上,政府应加强对其的监管,采取不同于统筹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

3.2两种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文建议对两种基金分开管理。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8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筹资、投资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这些环节无一不与纳税有关,因此税收筹划是多方位的,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

1.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从提高经济利益出发,除了考虑资金的筹资渠道和数量外,还必须考虑筹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纳税因素,从税务的不同处理方式上寻求低税点。企业筹资方式一般有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债券、借款和融资租赁等。就举债筹资而言,要考虑举债筹资费用,如发行债券要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等,而借款虽不需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但要按借款合同金额的0.05‰缴纳印花税,因此税款的缴纳作为筹资费用因素必须考虑。就借款与吸收投资比较而言,企业支付的利息,税法一般允许作为费用税前扣除,而支付的股息则不得扣除。由于存在借款费用抵税的作用,在企业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适度举债经营应比吸收投资优先考虑。对于引进外资,税法规定,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于不组成法人的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各方分别核算分别纳税,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但对于有章程、统一核算、共担风险的合作企业可统一纳税并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因此,在利用外资方面,合资经营应是首选,若合作经营应选择紧密型合作,对中方企业来说可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

2.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决策者的重视。在对外投资中,股权投资收益一般不需纳税,而债权投资收益则需要纳税,投资者在投资选择时,除考虑风险因素外,对投资收益也不能简单比较。在对本企业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应考虑折旧因素,折旧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在税前列支,它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前利润水平和应纳税款。由于折旧的这种抵税作用,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折旧因素。对于企业提供的非工业性劳务,可利用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与兼营行为的不同税务处理寻求低税负。例如,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在安装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可注入资金设置独立核算的设备安装公司,使设备价款与安装劳务费合理划分并分别核算,分别缴纳销售设备的增值税和提供安装劳务的营业税,避免按混合销售行为一并征收增值税带来的高税负。

3.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投入企业后,其经营活动进入营运周转阶段,这一阶段集中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筹资、投资的效益通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而且自始至终包含着税收筹划。企业要根据税法规定,运用有利于企业的税务处理,避重就轻,避有就无,避早就晚,以期减少税收额外负担。所谓税收额外负担,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予以征税,但却可以避免的税收负担,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与会计核算有关的税收额外负担。税收规定,纳税人兼营增值税(或营业税)应税项目适用不同税率的,应当单独核算其销售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分别计算增值税与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也体现税负从高原则,对纳税人账簿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而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往往比实际应纳的税额要高。二是与纳税申报有关的税收额外负担。主要包括:企业实际发生的财产损失,未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不得税前扣除;纳税人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作为权益放弃,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作为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的基数,税务机关查补的所得税不得作为投资抵免的税款,但要作为计算抵免的基数,对符合条件的减免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批,逾期申请,视同权益放弃,税务机关不再受理等等。

对于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额外负担,企业应通过采取加强财务核算,主动争取低税负核算形式,按规定履行各项报批手续,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认真做好纳税调整等项措施加以避免。

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探讨税收筹划,目的是本着积极的态度,发挥其正面效应,采取可行措施限制、摒弃其消极影响。

首先,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税收筹划与避税都以减轻税负为目的,但税收筹划的过程与税法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它不影响税收的法律地位,也不削弱税收各种功能的发挥。而避税是本着“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的原则,千方百计钻税法的空子,利用税法的缺陷与漏洞规避国家税收,它是与税收立法精神背道而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税收筹划存有误解,将其与避税混为一谈,这是对税收筹划的不了解,混淆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本质区别。必须承认,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筹划与避税有时难以区别,一旦税收导向不明确,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筹划就有可能转化为避税行为。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科学的税收运行机制,严格的税收征管措施,增强依法治税的刚性,防止借税收筹划之名进行的避税活动。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众筹融资 小微企业 政策扶持 创新众筹基金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旨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一、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现实动因分析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号召,必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小微企业由于其灵活性,门槛低,特别是吸收就业人群能力强,在目前投资驱动后继乏力,就业压力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创新”型的小微企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小微企业创新创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在相关政策给予咨询和扶持,地方政府在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其自身完成“向服务型政府转化”的目标。

二、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众筹融资的优势分析

小微企业其本身具有如下特点:自身规模小,初业创期无资本积累,缺乏有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认可的有效担保物。目前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三种:

(一)内部融资

小微企业的初创者选择自己在企业内部或者家庭成员内部筹措项目资金。

(二)抵押贷款

小微企业以自有土地或房产,寻求银行的抵押贷款。但是整个流程手续比较繁琐,企业往往会受到银行条款的约束和限制。

(三)民间借贷

作为寻求民间借贷的方式,手续简便,但是担保贷款筹资方式成本高,风险性大,会阻碍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往往不乏前瞻性的创新项目。而这些创新项目急需前期的资金投入,以帮助其能够迅速地把创新的梦想转化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急需有一个平台能够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到相应的匹配资金。而众筹融资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融资效率高,能够将民间资本的信息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地对接。

三、小微企业在众筹融资中的遇到的障碍分析

通过对于现有众筹平台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微企业在众筹融资中,由于缺乏地方政府扶持呈现如下显著特点:

(一)基于大众的网络平台,而缺少专业化区分的平台

常规的平台有私募平台,微信众筹,微博众筹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众筹平台。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专业的政府创新企业孵化平台。

(二)创新项目缺乏技术支持,融资成功率偏低

传统的众筹平台往往以是否筹集到目标金额的资金作为成功标志。如果没有融到目标的资金则宣布项目失败。整个过程缺乏政府层面专家的审查和支持,一些优秀的,前瞻性的项目往往得不到大众的青睐而直接夭折。

(三)传统的众筹平台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和P2P网贷模式一样,传统的众筹平台存在着平台的积累风险。整个过程缺乏政府的监管,募集的资金缺乏专业的托管机制。虽然也有一些平台标榜有专业的第三方托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着资金流向不明等信息监控风险。

(四)传统的众筹平台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由于没有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现实的筹资过程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这样的矛盾中:如果项目介绍不详尽,缺乏相关的吸引力,有可能不能达到项目筹资的目的;而如果介绍过于详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又害怕被复制或者抄袭。如果地方政府在扶持过程中,能够推进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在众筹平台融资的后顾之忧。

四、地方政府支持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主要路径研究

(一)地方政府在模式选择上给企业进行引导

地方政府在模式选择上可以参考以下方式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的小微企业采用不同模式的引导。

1.P2P网贷模式。P2P网贷模式是以支付投资人一定的风险报酬作为项目的回报,而投资人并不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当中去,在整个项目运转成熟后,以回收初始投资金额的方式退出。

2.股权众筹模式。股权众筹模式下,每个投资人的认筹金额都被转化为一定份额的股份,享受原始股东的分红的权利。后期的运作类似于天使基金的运作,以企业最后IPO上市作为退出的时机。

3.P2P网贷模式+股权众筹模式。众筹的资金可以由投资人进行选择以上两种模式,可以选择领取固定的回报率,也可以选择转为股权投资。万一项目失败,选择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可以把这自己的项目认筹份额转化为股权投资。

4.建立政府性的创新众筹基金。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出资牵头,并占有一定的比例,相比于直接拨款,补贴,奖励给创新企业的传统做法,这种模式更具有示范意义,还可以以此作为示范平台来进一步探索地方政府对国家支持的创新小微企业间接持股的方式。

(二)地方政府在众筹融资后期提供的必要服务工作

一般基于网站平台的众筹融资都会遵循以下的几个流程(路径):

1.项目申请――2.项目审查――3.项目展示――4.吸引公众的吸引力――5.项目众筹融资成功――6.进行资金分配。

我们看到,常规的流程是以资金的分配作为众筹的结束。

纵观整个路径,发现其中由于缺乏政府的扶持,呈现出不完整的特点。对于政府来说,在众筹融资的后期则需要在多余资金管理监管,平台佣金比例规范,众筹资金专项资金托管项目,以及项目监管和有效推广的方面制定相应地政策的服务内容。

在资金多余的情况下,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合理规定多余部分是原路返回还是给初创企业。针对于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众多,佣金收取比例不一的情况,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约定合理的佣金比例区间。在既定的比例区间内,众筹平台可以根据项目的风险水平和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和内容来自行决定合理的佣金比率。针对于众筹资金的分配前的管理以及分配后的管理,地方政府也需要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确保能够做到项目专用,避免出现众筹平台挪用资金或者众筹企业将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现有的信用平台,让众筹融资的小微企业,每隔固定时间提交财务报表,使其后续的项目和财务状况能够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通过以上的路径研究,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业众筹融资需要在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在后期进行必要的服务指导。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地方政府实现探索以众筹模式成立民营资本人才项目投资基金的设想,发现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Belleflamme P,Lambert T,Schwienbacher A. Crowdfunding:Tapping the right crowd [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French Fianance Association (AFFI).2011:11-13.

[2]Mollick E.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Determina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J].Available at SSRN 2088298,2012.

[3]Rubinton B.Crowdfunding:distermediated investment banking[J].Available at SSRN 1807204,2011.

[4]小林.众筹模式的多重纬度,不只是电商的拓梦[J].互联网(23):32-33.

[5]贾晓涛.众筹网上,人人都是超级玛丽[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吸收直接筹资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城乡统筹 改革发展 原则及重点

2007年6月中央将成都和重庆设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改革实验区1年以来,重庆在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但实际调研发现由于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崭新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东西,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中还存在着对改革应该把握的原则不够清晰,对改革的认识存在一些不同层面的误区以及改革中的工作重点不突出等一系列关键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中遇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实力不够,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基础薄弱

目前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非常显著,二元经济结构还比较突出,总体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体系以传统产业为主,大部分行业居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不强,链接城乡的产业体系不完善,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较弱,经济总量还较低,整体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各级政府的财力不足以完全承担城乡统筹改革的所有成本:广大农民基本上处于温饱和低质量的小康之间,他们更是无法承担城乡统筹制度改革的过高成本。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基础还很薄弱。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欠缺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实力。

(二)相应配套政策缺乏,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推力有限

改革相应配套政策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法规配套。按照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试”的总体要求,改革工作实际落实时,就会遇到如进城农民不愿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等很多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的解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出台一些有利于统筹城乡改革的法律、法规文件,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二是缺乏资金配套。调查发现很多改革项目的实施最终都涉及到资金问题,且数额巨大,改革的成本较高,而改革中县级财力不足。上级政府又没有相应的财政配套,因此改革成本与资金投入不足和财政配套的矛盾就成了制约统筹城乡改革最突出的矛盾,

(三)现行规章制度陈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进程受阻

现行的土地、户籍等制度对于现今的改革发展已显得十分陈旧,严重阻碍着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集体土地不能转让。农村土地闲置、抛荒严重,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受限等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固定的工作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经费,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保障金的收取、管理和处置机制还不完善。乡镇协调、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土地流转仲裁机构还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阻碍城乡之间人口、资源、技术的交流。加大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成为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改革发展中各部门间的利益争夺问题严重。

(四)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智力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且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机制,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不强,市场观念淡薄,改革中“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思想缺乏,对现代农业生产理念不易接受,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掌握程度较低,推进不仅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缺少谋生手段,缺乏竞争优势,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活,极大限制了其择业、就业的渠道和范围,严重阻碍了农民工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导致农业耕作方式传统老化,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缓慢,农村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效益不高,调整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五)理论学习研究滞后,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认识不准

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地区对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滞后。存在较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缺少系统性的认识。急于求成,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规划:农民进城只注重大城市,忽视了广大县域城市和中心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带动能力;将统筹城乡发展理解为城市单方面支持农村,忽视城乡两个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将统筹城乡发展简单理解为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盲目将农村变为城市,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并最终消灭农村,缺乏对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外延的认识;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忽略科技、教育、文化、制度等软件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中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严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观念依然存在。

(六)实际调研分析肤浅,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主次不明

改革试点中各试点区县基本都是将土地流转、户籍制度、保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农村金融、劳动力转移等各方面工作一起抓。但由于没有针对改革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使得工作的主次不明确,没有抓住改革工作的关键和突破点,改革效果并不理想。调研中发现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是各试点区县抓的两项重点工作,一般都有具体的工作指标,比如全年要流转多少土地,要转移多少剩余劳动力等。但他们的工作往往就土地流转抓土地流转。就劳动力转移抓劳动力转移,没有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对农民为什么不愿意放弃土地、农民进城的最大顾虑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原则

作为一项“探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中西部地区新型发展模式”的改革。必须触及土地、户籍、保险等一系列制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原则。积极地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规章、习俗、习惯性做法进行大胆调整和探索。准确把握“重庆城乡统筹改革”与既往改革以及“上海浦东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都城乡改革”等在改革目标、试点重点和自由空间上的差异性。对转型时期制度阻碍作先导性探索。大胆触及制度边界,对符合生产力标准、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的做法积极试点。

(二)坚持依靠市场推动为主的原则

城乡统筹改革是在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WTO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的,国家“优惠政策”的“边际空间”趋近于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现实资源条件,遵循内在规律提升发展实力,坚持依靠市场推动为主的原则,促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以“市场资源”为主体依托资源,更多依靠产业发展实现改革的财力保障,综合运用计划、行政与法律手段。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进程。不能坐等中央优惠政策和

项目资金的惠顾与支持,也不能继续沿袭政府积极的财政支出增加宏观经济有效供给的“凯恩斯疗法”。

(三)坚持优势资源互通互补的原则

坚持城乡之间优势资源互补互通的原则,消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通的各种体制性、政策,破除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打破城乡壁垒,增强城乡市场的联系,促使城乡资源要素相互流动,通过加大城乡资源整合和对接力度,充分发挥城乡双方的优势。从城乡两个层次统筹考虑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确保城乡产业发展的互补性,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优势叠加、产业协调的区域综合经济体。

(四)坚持城乡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应坚持城乡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建立统筹兼顾的发展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城乡互促的城乡协调发展目标。协调好城乡产业关系、城乡资源流动和配置关系、城乡居民权利义务关系、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城乡优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的差距,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大课题,涉及面广,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的改革绝对做不到面面俱到。各地应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清改革的主次轻重,注重改革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寻求突破点,合理规划发展,抓住改革亮点,形成发展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步伐。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面促进经济发展

重庆在今后的改革探索中应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川渝合作、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全市“一圈两翼”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实施的大好历史机遇和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推动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紧紧依靠产业调整和升级来带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各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以城带乡为纽带,做好城乡互促发展

国家的宏观政策应向处于明显弱势的农业、农村、农民适当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或就业,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村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改变城乡分割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扩散与辐射作用,通过以城带乡这一作用纽带。走上城乡互促、协调、统筹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上,以城市为龙头,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和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在社会文化发展上,以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形成城乡社区特色鲜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三)以体制创新为根本,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不断深入,必须以体制创新为根本,建立和完善适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构建功能互补、产权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二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吸收社会资金进人农村,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三是适应不同层次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多元化、梯度化,融合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

(四)以技能培训为途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统筹城乡发展要注重长远,加强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以技能培训为主要途径,加快提高剩余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农民和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技术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当地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建立定点定向订单教育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教育培训实体联合教育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以改革试验为契机,改善农村投资环境

以这次改革试验为契机,用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一是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农村科教文卫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管,特别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甚至违背农民意愿等问题。

(六)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完善县域城镇体系

各区县要立足自身,打破各种发展瓶颈,在加快县城建设、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增强对农村辐射带动功能的同时,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小城镇建设资源。重点加快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的建设步伐,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高度集聚人口、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农村区域、促进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就业能力,有梯度地往县城和中心镇转移。

(七)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学习和认识。一方面要从强化干部综合素质和转变干部思想观念人手,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对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帮助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升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法律、公共管理等业务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寻求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参与到改革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机制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各项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提升,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理论,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指导改革的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