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保险的收益十篇

时间:2023-11-17 17:19:49

分红保险的收益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1

事实真如此吗?

记者采访了多家保险公司银保负责人,这些公司均表示,虽然在2005-2007年间的大牛市中,投资类保险迎来一轮销售高峰。其中一大批3-5年的短期分红险今年将陆续到期,今年底保险公司将迎来一个满期给付高峰,但是在市场上,一切都还很平静,保险公司也对给付作了充分的准备。

“满期收益不如预期,这只是外界的猜测,因为保监会此前规定不对分红险作明确的收益预测,因此短期分红险产品是否收益不如预期,现在还不清楚,即使做最坏的打算,客户能够拿到基本的保底收益,即不低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但是如何和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比较,还要看各家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分红水平。”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银保相关人士如是说。

在寿险市场上,分红险向来占据各家保险公司的大头,占据保费收入的七成以上。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银保产品设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红火以及央行当时连续十次加息的情况下,当时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大力推销短期分红产品,确实拉动了保费规模的极大增长,银保渠道对购买这些产品的客户进行了高收益的宣导。

“分红险那几年的分红收益确实不错,但是从2008年开始,资本市场暴跌,进入了降息通道,对于分红险而言,收益水平的下降是可以预测的。现在这千亿的分红产品到底能够给客户多少的满期分红,谁也不得知,如果最后的收益和当初银保承诺的收益相比,悬殊太大,势必会引发市场的担忧。”这位负责人称。

有市场人士分析,2007年购买分红险的客户可能得到的承诺要高于这一水平。但是现在,这批分红险的收益很可能会远低于当初保险公司的承诺。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教授郝演苏也表示,这批到期的短期分红险多是在2005至2007年期间售卖的险种,经历了近三年的调整以及近期通胀,这些险种大多数不能达到当初承诺的回报额。

记者查阅到,去年三大保险巨头给客户的分红收益率,平安人寿给出的分红险回报为4.5%-5%;中国人寿次之,平均约在3.5%-3.6%,最高可以达到4%;太保寿险的分红率相对少一些,为3%-3.5%。有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预计,2010年分红险的分红率相较去年,或普遍在4%以上。

“问题是客户对于这样的分红收益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必将引发客户的投诉。”11月30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分析称。

“就保险产品而言,现在市场上依然是分红险为主打,万能和投连,很多公司都不销售,保险公司只是根据自己每年的投资收益水平来进行分红,这没有错,如果追究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银保销售过分急功近利。”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指出。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2

一些媒体指出,由于去年基金业全行业亏损,而保险业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所下滑,所以各家分红险的分配红利恐怕不会令人满意。

不过,就记者了解,分红险的分红情况与保险公司上年资金收益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分红险的热销和围绕它展开的争论,折射出这个新产品在客户、人和保险公司各方眼中扮演着很不相同的角色。

2002年的寿险市场,分红险贡献巨大。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到人身保费收入的49.3%,将近半壁江山。据了解,在深圳市场,2002年分红产品占到新单保费收入的80%以上,其火爆可见一斑。

保障还是投资?

简单来讲,分红保险是指保户不仅可以享受一般的保险保障,还可以定期获得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作后所得利润的分红。

不少公司在描述分红产品时说,它具备“保障、投资、储蓄”三位一体的功能。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目前的投资大背景以及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可以发现,分红产品的热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迎合了客户的投资需求。

一位保险业务员告诉记者,老百姓对保险的认识依然比较浮浅。以往人们常常将保险和联系在一起,后来又有灾害补偿说、投资说等等。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参加保险若不发生事故那就“不合算”了。而分红险的出现,让业务员多了一个说服客户购买保险的理由――兼具投资功能。在银行和业务员有意无意地引导下,许多客户是出于投资心态才购买分红险的。

看看某银行关于分红保险的宣传,就能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

“1996年至今,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城乡居民存款却还在一直攀升,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转轨与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时期,人们要通过储蓄应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百姓选择储蓄,其实是将银行视做‘保险柜’,尽管收益很低,但却安全,没有什么风险,至少本金不会受损失。有没有另外一种投资产品,它类似储蓄――保本、有保底收益,又有额外的投资收益,且办理手续方便又简单?有,它就是――银行分红保险。这是一种保本、有息、零风险的产品。”

目前国内普通居民的投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去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17%,许多人对股市畏而远之。“而存款利息又这么低,与其存银行,不如买个一举多得的分红险算了”。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投保人非常关注分红险和其他投资品种的比较。一些大众媒体甚至登出“分红保险和储蓄谁更划算”的文章。

有保险公司宣传说,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分红险获得了保险保障之外本金的保值和增值,合同到期时将获得“本金+保底收益+累积红利”。某保险公司的一位精算师告诉记者,保险人所说的“保底”收益,其实指的是保证利益,即包含死亡给付金额、生存给付金额以及退保金额,只要投保人在保险期间内不退保,投保人在这段期间内总能获得保险公司定额的保险保障金额。

在他看来,分红就可理解为一种不保证利益,它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否获得收益直接挂钩,并没有所谓的“保底”。也就是说,分红险包含了保证利益和不保证利益。当然,即使在保险公司上年资金运作没有赢利,分红保险的最低分红是不分红,投资者可能的最大损失就是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利率差。

但不少专家反复指出,分红保险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保险,而红利的分配只是其附属功能。分红险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误导和偏差,使得其投资功能被片面放大,而保障功能被忽略了。

出于投资心态购买分红险的人,自然盯着保险公司的红利报告。如果实际结果和员当初的过火渲染存在较大差异,保险公司的形象难免大打折扣。

红利悬念

我国的第一张分红保险保单诞生于2000年,由于储蓄、国债不断降息,股市又持续低迷,兼具保险、储蓄和投资功能的投资分红保险一进入市场就受到欢迎。而各家公司的分红保险产品包括国寿的“鸿泰”,平安的“千禧红”系列产品,太平洋的“红利来”,新华的“红双喜”,太平的“盈丰”、“盈盛”,泰康的“千里马”等。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每年3月15日前后向保监会报备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6月1日是红利分配起始日,之后在每张保单的周年日保险公司开始向客户寄送红利通知书。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有前提的,即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产生可分配盈余,而且红利的分配视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总之红利分配具有不确定性。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红利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有些公司的红利不包括费差益。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

这样看来,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投资回报率和费率。在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内,实际情况可能同预期的有所差别,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差别产生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

一个精算水平较高的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在核保、费用方面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能力的强弱,这表明所谓的保单红利不仅仅是赢利,也有可能是不赢利。

在公司经营有赢利的情况下,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该险种投资账户的可分配盈余。保险公司每年度计算盈余并进行分配,保监会规定可分配盈余至少为盈余的70%。所以,保险公司对分配方案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没有盈余的情况下,红利理论上可以为零。

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上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介绍,去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是:52%的资金是银行存款、18.6%用来购买国债,10.7%回购,6.96%金融债,5.4%证券投资基金,3.16%企业债。

部分媒体认为,由于去年基金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所以会拖累到保险业的投资收益。不过,从以上数据看,基金在保险资金用途中所占比例比较低,影响似乎不大。保险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倒是更有相关度,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为4.3%,而2002年这一数字只有3.14%。如果保险公司的分红方案和其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相关,那么今年的分红将比去年差一些。

当然,不排除保险公司在各年度之间进行调剂的情况。分红产品的期限比较长,保险公司对产品的分红方案有长期计划。所以,上年的资金投资状况不一定就在下一年红利分配中体现出来。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记者,在投资收益丰厚的年份,保险公司可能预留部分收益;而在投资收益较差的年份,有可能调拨往年投资收益补贴一部分红利。

各公司分红险的红利分配到底怎样,目前仍是未知数。较之投资连结险和万能寿险,分红保险的公开程度最低。保险监管机关也有规定,不允许片面地向社会公布投资收益率。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寿险精算产品中心的精算师告诉记者,如果只片面强调公司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进行不恰当的攀比的话,对客户来讲,其实是一种误导行为。

保费收入:财富还是包袱?

银行已成为寿险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据统计,2002年我国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银行寿险保费收入388.4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7.1%。

郝演苏教授认为,在分红险的销售中,银行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近几年银行经过不断改革,信贷管理已经相对健全许多。目前银行手里囤集了大量存款,如果放贷不出去,无疑是个巨大的包袱。为保险公司分红险,银行一举两得:一方面,将存款导入保险公司,可以缓解部分存贷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可观的费。

在郝演苏看来,保险是个新兴行业,对各种产品的市场定位还存在许多误区。由于股市从2001年8月开始持续低迷,而央行多次降息,并征收利息税,使得老百姓手中资金的可运用渠道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年青的保险行业义无返顾地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以分红险为诱饵,吸引了很多资金。他说,如果这些资金运用得好,自然是一笔财富,如果运用得不好,那就是一个包袱。

力推分红险的保险公司,往往以分红险在境外大行其道为依据。但有专家指出,境外投资型产品的大发展是在保障型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才出现的。如台湾传统产品的覆盖率是137%,香港是69%(不包括1/3的外籍居民),而内地2001年的覆盖率只有6%。

在成熟市场上,保障产品已经饱和,资本市场比较健全,国民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中国目前阶段,商业保障程度低,资本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居民心理比较脆弱。许多人是抱着投资的心态购买分红险的。这种心态将给保险公司巨大的压力。如果分红比较差,人们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的信心大打折扣。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3

分红险优势在于长期保障与投资

小王购买的分红保险保单已到期,她来到银行办理了满期金领取手续。对于领到手的满期金和累积红利,是继续买分红保险,还是抄底转投股票或基金,小王有所迷茫。

“如果这5年你把钱放在股市,很可能本钱损失很大;你买了分红险,既有保险保障和保证收益,这5年还将获得红利,这意味着在获得保障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收益。”理财规划师提醒小王,她目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投资一定要谨慎,应该注意分红保险的长期保障与投资。

像小王这样想借助金融理财获得收益是很多人的愿望。多数投资者总喜欢把分红保险与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进行比较,而且单一用“收益率”衡量分红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劣。业内人士指出,分红保险最基本的属性仍是寿险的保障功能,如人身保障、满期给付等,保险责任和保险金额在保险合同中都有明确的约定,对客户来说,一旦签订分红保险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不管红利分配多少,保险合同所载明的除分红外的其他保险保障和保证收益均不会变动。

此外,与银行理财产品及股票、基金有所不同,分红保险的保证收益将由保险公司兑现,红利分配依据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定。多种理财产品并没有可比性,毕竟分红保险的最大优势是其为客户提供人身风险保障。

资料显示,分红保险早在2000年就由中国人寿从国外引进并推向市场,主要满足在保险保障和保证利益基础上客户追求更多收益的需求。自分红保险推出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分红保险已成为寿险业务发展的主打产品。以中国人寿为例,截至去年底,分红保险为5128万客户提供保险服务,累计给付各项死亡和生存保险金2635亿元。

尽管分红险满足了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但其收益来源一直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业内人士介绍,分红险多以长期提供保障为主,保险公司对于分红险的资金多选择长期投资。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在投资管理方面就广泛地选择投资品种,一方面通过债券、大额协议存款、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固定收益品种进行投资,创造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有效平滑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公司也有机会通过投资股票获得收益。

不过,分红险的总投资收益率也会随着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发生变化。但相比资本市场总体水平,分红险的总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却没有那么大,这与保险公司投资政策规定及资金匹配的长期稳定特性相关。市场对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较为看好,这与投资渠道不断放宽不无关系。

据了解,近年来,保险资金渠道加速开放,2006年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放开,2010年非上市股权及其相关金融产品、不动产及其相关金融产品放开,都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分散传统渠道投资风险,匹配长期负债创造了条件。随着近期13项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将陆续推出,未来保险资金将有望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等业务,这将有助于分红险不断提高收益,让更多客户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分红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投保时需注意的五点

针对近期考虑购买分红险的投保人,保险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按需投保。分红险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养老、教育、身故保障等,投保人须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产品。分红险产品可以再附加各种健康险、意外险或者定期寿险等产品的搭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和保障需求。当然还要关注额外保障。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条款,却可为投保者带来许多额外的贴心保障。如福佑双鑫保险保障计划提供“重大疾病保费豁免”,在向被保险人给付第一次重大疾病保险金后,将豁免附加合同以及主合同的此后各期保险费。这意味着被保险人一旦丧失工作能力,断绝收入来源,依然可以靠有该条款的分红险,获得一份稳定的现金来源。

二是分红险的首要功能是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不要对投资收益期望过高。很多消费者在投保分红险时都错误地报以比银行存款高得多的预期,往往一听说有很高的回报,就匆匆投保。有的人囫囵吞枣地溜一眼合同条款,有的甚至连看也不看就签上大名,对免责、退保条款一概不知。这显然是不理性的投保行为,更是一种危险的投资行为。

三是以往收益仅做参考。分红险的收益随投资收益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今年的业绩好并不代表明年也会有同样的收益。由于分红险的收益率并不能提前固定和量化,产品的演示利率仅仅是作为参考,因此投保人需对有意向的保险公司多作了解,包括该公司的运营情况、行业评价、以往分红水平、投资经营风格、人的专业程度、公司服务水平等。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4

:在不少投保人看来,分红险是一种投资品,他们常常把其与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甚至基金、股票等的收益水平相比,觉得不划算。你认为这种观念是否存在问题?

刘彦斌:这些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消费、储蓄、投资和保险的关系。虽然分红险热销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人的认识还不够,对于保险的本质,分红的特质往往一知半解。他们习惯于将保险产品与定期存款甚至基金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品种做比较,但实际上,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买保险就是买自己的未来,不是为了做投资。一纸保单所提供的是一种保障,是对于未来不确定风险的预防,而返还型险种所具有的本金返还、利息给付等职能,只是保障功能的一种补充。消费者买这类保险存下的钱,在某个年龄以后存活下来得到的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用作未来养老生活是很必要的。

不能拿保险和储蓄和股票比,保险的优势是保值、安全,不会让资金恶化。分红险只是参与了投资,只是有效地抵御通胀,不是完全抵御通胀。消费者应该明确的是,分红险始终是一种兼具高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既然它还提供保险保障和固定收益,就不能简单比收益。

:人们通常把分红险和万能险、投连险并成为三大创新型、投资型性险种,这种划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其高投资收益水平的期望?

刘彦斌:业内目前的准确说法应是三大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但这种新也是相对的,在国内来说才是新,从国际上来讲早不是新鲜事物了。以分红险为例,1776年,英国公平保险公司进行了首次分红实践,距今有230多年的历史。

有些业内人士把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统称为三大投资型险种,我认为这更多的是出于某种习惯表述,有值得商榷之处。尤其对分红险来说,其投资功能是从保障功能衍生出来的,并没有像万能险和投连险一样设置有单独的投资账户,其本质上还应以保障为主,如果对投资过度强调,就有可能在产品导向上出现偏差,引致大量错配现象的出现。当然,从长期来看,“保障功能+投资功能”的耦合可能产生全新的概念,比如理财功能或资产配置功能等,这是另一个话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相关规定,原全额计入保费的投连险和万能险,将进一步细分为投资风险和保障风险两类,其中投资风险的保费部分,须从总保费收入中剔除,而分红险不受此影响,其保费收入甚至可以全部计入总保费。这是分红险成为寿险市场当家花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印证了监管部门仍然视分红险为偏保障型产品的思想。

把分红险划分为投资性险种显然强化了消费者对其高收益水平的期望。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根据其产品设计中投资功能的强弱,把其划分为偏投资和偏保障两类。偏投资型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或极少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偏保障型分红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产品功能一致,侧重给消费者提供灾害保障,分红只是附带功能。

这对消费者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侧重保障需求的人可选择一些保险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障型分红险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而收入稳定且短期内没有大笔开支计划的消费者,购买偏投资型分红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偏保障型分红险通过分红使得保额可以抵御通胀,不会因时间的推移导致购买力不如今天;而偏投资型分红险是把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在以上三大险种中做比较,分红险有何特点?

刘彦斌:分红险突出的特点是可以使保户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享受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收益。不论利率处于加息周期,还是降息通道,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动,分红险的收益都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分红保险的投资分红险资金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如存款、国债,企业债等,同时保持适度的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为安全稳健。投连险在投资方面最为激进,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全部由消费者承担,更适合于有长期投资理财需求的消费者。万能险相对于投连险而言,略显保守,虽然保险公司也为消费者设立了单独的投资账户,但万能险账户设有保底收益,并且随着投资的实际运作,每月公布一般情况下高于保底收益的结算利率。

分红险简单来说就是在传统保障功能上增加分红功能,更适合注重保障需求的消费者选择。而万能和投连正好反过来,更适合追求稳健收益,兼顾保障的消费者。

:6月11~12日,保监会在“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上就13项保险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并自7月下旬开始密集《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保险新政对分红险市场将有何影响?

刘彦斌:从改善行业形象到拓宽保险投资,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履新后的改革步伐越迈越大,厚积薄发的项式新政终于浮出水面。保监会连续下发13项旨在“松绑”保险资金的新政,令业内对这场保险创新大潮充满期待。

这13项新政主要包括:资产配置办法、委托投资办法、债券投资办法、股权及不动产投资调整通知、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政策、境外投资细则、融资融券办法、衍生产品办法、创新产品办法以及托管办法等。自7月下旬开始已正式密集其中4项。

这表明,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市场化的保险投资变革为核心,中国保险业吹响了迈向新时代的号角,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这意味着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将打破以往体内循环的封闭现状,实现与银行、证券、信托的对接。未来保险资金将有望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等业务,投资对象、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也有望不断扩展,将有助于提高分红险投资收益,并有效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对分红险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分红险的发展前景势必更加广阔。

:分红险的风险在哪里?你对消费者有哪些建议和忠告?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5

关键词: 累积式分红保险;传统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设计开发

累积式分红保险(unitised with-profits)是一种融保障、分红和投资于一体,代表当今英国保险业最新潮流的非传统型寿险产品。

一、英国累积式分红保险介绍

(一)产生背景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雏形已经在英国产生了。那时,英国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成功地开始销售账户管理型和周期性发生的趸交保费分红保险,这些产品与累积式分红保险有很多共同点。还有一些新公司开始在投资连结产品中引入利润分享机制,同时也提供账户管理型保单。

累积式分红保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1983年最早开发和推广这一产品的保险公司是英国标准入寿保险公司,随后在1984年sunlife迅速跟进。在过去20多年间,大多数英国的寿险公司都推出了该类产品,其中很多英国的保险公司已经完全停止了传统分红保险的销售。尽管传统分红保险已有200多年历史,而累积式分红保险只有20多年历史,但目前在英国寿险市场上有一种从传统分红保险转型到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趋势。

(二)产品定义

累积式分红保险从字面上理解是单位化的分红保险,英国保险监管方将其归为“累积式分红保险”,累积式分红保险是营销上的一种产品名称包装。

英国保险监督条例给出的“累积式分红保险”定义为“一种具有随时可以确认的保险利益的分红保单合同。其所确认的保险利益并不一定可以立即变现。该保险利益根据保费的支付而调整,并定期增加附加利益。附加利益来自于该保单对保险利润的参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普遍接受的累积式分红保险的定义。或许可以这样定义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体现保险利益的单位数是根据交付的保费和来自于可分配盈余中增加的、由保险公司决定的红利来分配的一种保单。

(三)产品特征

从保户的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看起来有点象一个银行账户,其收益应该比银行存款更高,但这点并不能保证。从另一个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也有点象风险较小的投资连结产品。我们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连结产品。投资连结产品的大部分特征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上均适用:透明的收费结构、灵活的保险利益给付、可变动的保费、定期的投资单位报告书、不同基金单位之间的转换。

累积式分红保险基本上是在投资连结的基础上运作的:保费扣除风险保障费用和其他保险合同费用后的余额用来购买分红基金的基金单位。单位价格通常保证按一个较低的固定利率增长,红利跟传统分红保单确定方式一样。但是,累积式分红保险与对应资产的连接是间接的,得到的保险利益不直接与基金单位所对应的资产挂钩。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将会保证基金单位价值按一个较低的保证利率增长,额外的增长由公司通过分红来决定。保单终止时,公司还可能会支付终了红利。

事实上,累积式分红保险可以看作是投资连结和分红产品的结合体。也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基本上看作是分红保险,但包装得如同投资连结产品,支付的保费和保险利益的增加之间有个明显的对应关系。当然,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的保费进入单位基金之前也可能有别的费用扣除,如固定的保单费用。累积式分红保险一般规定有一个最低保证累积利率。

(四)累积式分红保险在英国的开发背景和原因

1.市场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快速成长的时期,这对投资连结产品十分有利。投资连结产品销售势头很好,分红产品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尤其是养老金业务。分红保险的表现有个投资收益上的时间滞后性,因此分红保险在产品设计上有市场发展滞后的缺陷。这种缺陷再加上分红保单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支持,以及公司关注资本获益的时间性,促使保险公司考虑开发新的创新产品。

2.保费变动。1988年英国新的养老金立法规定给个人养老金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机遇,在这段时期英国的养老金业务持续增长。养老金业务的大量增长给以分红保险为主的保险公司增加了很多困难,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方式。养老金业务的保费收入一般倾向于不是定期和平准的,它们很可能与工资收入、公司利润、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返还等因素有关,而传统分红保险一般都假定在整个保险期间保费是平准的,业务管理系统也是根据这一特点开发的。变动保费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量,给业务管理系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

力,增大了产品设计的压力。

3.股市灾难。1987年的股市下跌和1990年的股市低迷,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尤其是投资连结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连结产品的个人业务,特别是趸交保费业务,更是雪上加霜,保户开始转到分红保险或别的有本金保证的基金等有保证收益的产品上。

4.资本需求。除了影响销售外,股市变动还影响寿险公司的融资,对非投资连结业务的不利影响更大。寿险公司还将面临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机构的直接竞争。尽管寿险市场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市场,但市场壁垒正在逐步减少,其它的金融机构已被允许在一个更广泛的产品领域之间竞争。竞争直接导致业务成本增加,导致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地考虑资本需求较低的产品。

5.红利成本。竞争增加、投资收益下降,保户对分红越来越高的预期给未来的红利水平带来的压力越大。许多公司一直以来都维持分红水平不变。累积式分红保险提供一个使分红保险红利宣布的即期成本得以降低的机会。

6.分红变化。保险公司如果给传统分红保险较高的红利水平,会发现业务量受分红水平下降从而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影响很大。通过引入新式累积式分红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区别对待以往和以后的不同年代的保户。

二、产品设计和开发

不同的保险公司推出不同的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如趸交保费投资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期交保费储蓄产品。累积式分红保险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其产品设计范围很宽泛。

(一)分红的模式

累积式分红保险有两种单位运作的基本方式。一些公司用“增加单位价格”的方式运作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其他的公司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即用“增加单位数”的形式来给付保证收益和分红收益。增加单位数的模式下单位价格一直是不变的,通常保险公司每天分配额外单位给每一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这些是由保证增加部分和分红增加部分组成的。

二者的区别仅是一种表述而已。这两种方法和投资连结产品区分的关键是公司对红利分配的决定权,不管是用哪种形式。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中不存在投资连结产品中见到的、和特定资产或指数的直接联系。相反地,公司将对投资收益和红利分配的平滑用较长期的观点来看待,红利和所对应的资产组合当然有一个间接的联系。

在这两种模式

下,红利部分等同于传统分红保险的年度增额红利部分。当保险事件发生时,公司可能会在单位卖出价上加上市场价值调整。因此给保单持有人的保险利益不仅仅依赖于单位卖出价,市场价值调整可能在满期、死亡、退保时加上。累积式分红保险合同也可以以投资连结产品同样的方式,通过收取明显的风险保障费用来提供死亡保障,在这种情形下死亡保险利益会远远超出单位卖出价。

(二)费用的收取

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大多数费用的收取基本上和投资连结产品类似,如零分配期间、每月固定保单费用、退保罚金、基金管理费用。对于提供死亡保障的合同,还可以收取“风险保障费用”。

从技术上来说,费用也可以来自于红利:在累积式分红保险基金中基金管理费用可能不同于其他基金,它可能是不明显的,如通过减少红利来收取该项费用。

(三)市场价值调整

在有些情况下,对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单位价格还能作一个最终调整,这个最终调整被称作“市场价值调整”或“终了红利”。市场价值调整的基本目的是使从累积式分红保险单位中得到的保险利益接近保险公司按资产份额所评估的基本资产价值。市场价值调整通常运用在退保上,极少数情况下死亡和满期时也可使用。

不同的保险事件使用不同的市场价值调整方法。在退保时使用市场价值调整极其重要,这样可以防止发生财务逆选择的风险。在实务上,使用市场价值调整时要考虑如下因素:保单的账户累积利率水平、公司在退保金上希望维持的平滑水平、保户合理预期、使用市场价值调整的频率等等。

(四)退保

退保金通常等于虚拟分配给保单的单位卖出价减去可能的退保罚金。如果退保金小于资产份额,公司也许希望在退保金上加上一个终了红利调整因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价值调整。这个金额大小取决于公司的实践经验和公司对待市场价值调整的态度。

在合同对应的资产市值较低的时候,公司一般保留在退保金的处理上使用市场价值调整的权利,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这种情况下退保金不超过资产份额。

三、累积式分红保险与传统分红、投资连结产品的比较

(一)与传统分红产品比较

为了进一步澄清累积式分红保险的概念,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和传统英式分红产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比较。

在英国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采用的是增加保额法。盈余的主要来源是保费中附加的红利边际和超额投资收入。分红保单的红利代表利润的分享。红利通常是每年分配一次,一旦宣布红利,红利就变成基本

利益的保证增加部分,最终要给付出去。

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看起来有点象一种银行储蓄账户。个人的分红账户从零开始,通过所交付的保费和分红,账户价值得以增加。这意味着保户实际看到的价值是现值形式。用监管规定的语言描述,保单有“随时可以确认的保险利益”。然而,如果保户退保,可能得不到全部的账户价值。正如规定所述,保险利益也许不是“当前可变现的”。这个结构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中要表述清楚。

和传统分红保险相比,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有以下优点:在保单早期,较低的资本需求;变动保费,灵活管理;容易转移;透明性高;描述起来更为简单;在红利确定和宣布上赋予公司更大的自由度。

(二)和投资连结产品比较

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一般是单位化的,使它们看起来更象投资连结产品。和投资连结产品最重要的区别与公司确定单位价格以及在保险事件发生时支付的保险利益的方式相关。

第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投资连结产品的单位价格直接反映特定投资基金的价值或特定的投资指数,而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中不存在这种直接连接。

第二个主要区别在于退保利益的给付。销售投资连结产品的公司对退保金额没有处分权,退保金等于已分配单位的卖出价格减去合同规定的退保罚金。对于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退保金通常也是同样的规定,但公司保留用市场价值调整退保金的权利,调整幅度的大小由公司决定。

四、累积式分红保险在我国市场上的引入

(一)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在什么地方适合中国市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将来可能成为国内保险市场创新的险种之一。

从产品创新角度看,中国保监会最近大力提倡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创新来做大做强保险业。产品创新是寿险业发展的源泉,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即使没有新产品的创新,现有分红产品用累积式分红保险形式重新包装或改造也是可能的。

从产品特点看,累积式分红保险兼具投资连结和分红的特点,有利于拓宽保险的服务领域,更好地满足保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促进业务增长。

从提升管理水平看,引入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技术进步。

从资本需求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较低的保底收益可以减少公司所要求的资本金需求。相比传统分红产品而言,减小了利率风险,从而可以增加收益和分红。

从保险消费者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为个人提供了新的保险方式,能满足客户的长期储蓄和保障需求。累积式分红保险单独设立账户,收取的费用透明,公司通过定期扣除死亡风险保费来为保户提供风险保障、收取一定的基金管理费用来管理和运作分红基金。采取可变保费的缴付方式,产品更加灵活。

(二)在我国引入累积式分红保险的现实性

监管改革和放宽给产品开发带来了更大的灵活度。以前我国的寿险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产品和条款都要报批。但近年来,保监会不断放松对产品本身的报备要求,转向对偿付能力监管,并正在努力推动费率市场化。保险公司在条款设计和定价上被赋予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更容易进行产品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

分红产品的热销和快速增长。分红产品客户可以通过红利分配来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所产生的盈余。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看起来象另一种形式的分红保险,在分红保险热销的同时,将传统分红保险用基金单位包装成累积式分红保险,可能会成为市场上新的业务增长点。

保险公司应对国内寿险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 wto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外保险公司参与到中国寿险业的竞争中。对外资公司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在2004年12月11日以后已全部取消,外资将在团体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与中资公司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且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于寿险业本身,还有来自于财产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以及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潜在竞争。保险产品作为竞争的直接武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6

一、英国累积式分红保险介绍

(一)产生背景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雏形已经在英国产生了。那时,英国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成功地开始销售账户管理型和周期性发生的趸交保费分红保险,这些产品与累积式分红保险有很多共同点。还有一些新公司开始在投资连结产品中引入利润分享机制,同时也提供账户管理型保单。

累积式分红保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1983年最早开发和推广这一产品的保险公司是英国标准入寿保险公司,随后在1984年Sunlife迅速跟进。在过去20多年间,大多数英国的寿险公司都推出了该类产品,其中很多英国的保险公司已经完全停止了传统分红保险的销售。尽管传统分红保险已有200多年历史,而累积式分红保险只有20多年历史,但目前在英国寿险市场上有一种从传统分红保险转型到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趋势。

(二)产品定义

累积式分红保险从字面上理解是单位化的分红保险,英国保险监管方将其归为“累积式分红保险”,累积式分红保险是营销上的一种产品名称包装。

英国保险监督条例给出的“累积式分红保险”定义为“一种具有随时可以确认的保险利益的分红保单合同。其所确认的保险利益并不一定可以立即变现。该保险利益根据保费的支付而调整,并定期增加附加利益。附加利益来自于该保单对保险利润的参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普遍接受的累积式分红保险的定义。或许可以这样定义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体现保险利益的单位数是根据交付的保费和来自于可分配盈余中增加的、由保险公司决定的红利来分配的一种保单。

(三)产品特征

从保户的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看起来有点象一个银行账户,其收益应该比银行存款更高,但这点并不能保证。从另一个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也有点象风险较小的投资连结产品。我们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连结产品。投资连结产品的大部分特征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上均适用:透明的收费结构、灵活的保险利益给付、可变动的保费、定期的投资单位报告书、不同基金单位之间的转换。

累积式分红保险基本上是在投资连结的基础上运作的:保费扣除风险保障费用和其他保险合同费用后的余额用来购买分红基金的基金单位。单位价格通常保证按一个较低的固定利率增长,红利跟传统分红保单确定方式一样。但是,累积式分红保险与对应资产的连接是间接的,得到的保险利益不直接与基金单位所对应的资产挂钩。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将会保证基金单位价值按一个较低的保证利率增长,额外的增长由公司通过分红来决定。保单终止时,公司还可能会支付终了红利。

事实上,累积式分红保险可以看作是投资连结和分红产品的结合体。也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基本上看作是分红保险,但包装得如同投资连结产品,支付的保费和保险利益的增加之间有个明显的对应关系。当然,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的保费进入单位基金之前也可能有别的费用扣除,如固定的保单费用。累积式分红保险一般规定有一个最低保证累积利率。

(四)累积式分红保险在英国的开发背景和原因

1.市场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快速成长的时期,这对投资连结产品十分有利。投资连结产品销售势头很好,分红产品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尤其是养老金业务。分红保险的表现有个投资收益上的时间滞后性,因此分红保险在产品设计上有市场发展滞后的缺陷。这种缺陷再加上分红保单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支持,以及公司关注资本获益的时间性,促使保险公司考虑开发新的创新产品。

2.保费变动。1988年英国新的养老金立法规定给个人养老金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机遇,在这段时期英国的养老金业务持续增长。养老金业务的大量增长给以分红保险为主的保险公司增加了很多困难,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方式。养老金业务的保费收入一般倾向于不是定期和平准的,它们很可能与工资收入、公司利润、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返还等因素有关,而传统分红保险一般都假定在整个保险期间保费是平准的,业务管理系统也是根据这一特点开发的。变动保费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量,给业务管理系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增大了产品设计的压力。

3.股市灾难。1987年的股市下跌和1990年的股市低迷,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尤其是投资连结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连结产品的个人业务,特别是趸交保费业务,更是雪上加霜,保户开始转到分红保险或别的有本金保证的基金等有保证收益的产品上。

4.资本需求。除了影响销售外,股市变动还影响寿险公司的融资,对非投资连结业务的不利影响更大。寿险公司还将面临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机构的直接竞争。尽管寿险市场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市场,但市场壁垒正在逐步减少,其它的金融机构已被允许在一个更广泛的产品领域之间竞争。竞争直接导致业务成本增加,导致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地考虑资本需求较低的产品。

5.红利成本。竞争增加、投资收益下降,保户对分红越来越高的预期给未来的红利水平带来的压力越大。许多公司一直以来都维持分红水平不变。累积式分红保险提供一个使分红保险红利宣布的即期成本得以降低的机会。

6.分红变化。保险公司如果给传统分红保险较高的红利水平,会发现业务量受分红水平下降从而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影响很大。通过引入新式累积式分红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区别对待以往和以后的不同年代的保户。

二、产品设计和开发

不同的保险公司推出不同的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如趸交保费投资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期交保费储蓄产品。累积式分红保险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其产品设计范围很宽泛。

(一)分红的模式

累积式分红保险有两种单位运作的基本方式。一些公司用“增加单位价格”的方式运作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其他的公司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即用“增加单位数”的形式来给付保证收益和分红收益。增加单位数的模式下单位价格一直是不变的,通常保险公司每天分配额外单位给每一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这些是由保证增加部分和分红增加部分组成的。

二者的区别仅是一种表述而已。这两种方法和投资连结产品区分的关键是公司对红利分配的决定权,不管是用哪种形式。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中不存在投资连结产品中见到的、和特定资产或指数的直接联系。相反地,公司将对投资收益和红利分配的平滑用较长期的观点来看待,红利和所对应的资产组合当然有一个间接的联系。

在这两种模式下,红利部分等同于传统分红保险的年度增额红利部分。当保险事件发生时,公司可能会在单位卖出价上加上市场价值调整。因此给保单持有人的保险利益不仅仅依赖于单位卖出价,市场价值调整可能在满期、死亡、退保时加上。累积式分红保险合同也可以以投资连结产品同样的方式,通过收取明显的风险保障费用来提供死亡保障,在这种情形下死亡保险利益会远远超出单位卖出价。

(二)费用的收取

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大多数费用的收取基本上和投资连结产品类似,如零分配期间、每月固定保单费用、退保罚金、基金管理费用。对于提供死亡保障的合同,还可以收取“风险保障费用”。

从技术上来说,费用也可以来自于红利:在累积式分红保险基金中基金管理费用可能不同于其他基金,它可能是不明显的,如通过减少红利来收取该项费用。

(三)市场价值调整

在有些情况下,对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的单位价格还能作一个最终调整,这个最终调整被称作“市场价值调整”或“终了红利”。市场价值调整的基本目的是使从累积式分红保险单位中得到的保险利益接近保险公司按资产份额所评估的基本资产价值。市场价值调整通常运用在退保上,极少数情况下死亡和满期时也可使用。

不同的保险事件使用不同的市场价值调整方法。在退保时使用市场价值调整极其重要,这样可以防止发生财务逆选择的风险。在实务上,使用市场价值调整时要考虑如下因素:保单的账户累积利率水平、公司在退保金上希望维持的平滑水平、保户合理预期、使用市场价值调整的频率等等。

(四)退保

退保金通常等于虚拟分配给保单的单位卖出价减去可能的退保罚金。如果退保金小于资产份额,公司也许希望在退保金上加上一个终了红利调整因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价值调整。这个金额大小取决于公司的实践经验和公司对待市场价值调整的态度。

在合同对应的资产市值较低的时候,公司一般保留在退保金的处理上使用市场价值调整的权利,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这种情况下退保金不超过资产份额。

三、累积式分红保险与传统分红、投资连结产品的比较

(一)与传统分红产品比较

为了进一步澄清累积式分红保险的概念,可以将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和传统英式分红产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比较。

在英国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采用的是增加保额法。盈余的主要来源是保费中附加的红利边际和超额投资收入。分红保单的红利代表利润的分享。红利通常是每年分配一次,一旦宣布红利,红利就变成基本利益的保证增加部分,最终要给付出去。

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看起来有点象一种银行储蓄账户。个人的分红账户从零开始,通过所交付的保费和分红,账户价值得以增加。这意味着保户实际看到的价值是现值形式。用监管规定的语言描述,保单有“随时可以确认的保险利益”。然而,如果保户退保,可能得不到全部的账户价值。正如规定所述,保险利益也许不是“当前可变现的”。这个结构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保单中要表述清楚。

和传统分红保险相比,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有以下优点:在保单早期,较低的资本需求;变动保费,灵活管理;容易转移;透明性高;描述起来更为简单;在红利确定和宣布上赋予公司更大的自由度。

(二)和投资连结产品比较

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一般是单位化的,使它们看起来更象投资连结产品。和投资连结产品最重要的区别与公司确定单位价格以及在保险事件发生时支付的保险利益的方式相关。

第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投资连结产品的单位价格直接反映特定投资基金的价值或特定的投资指数,而在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中不存在这种直接连接。

第二个主要区别在于退保利益的给付。销售投资连结产品的公司对退保金额没有处分权,退保金等于已分配单位的卖出价格减去合同规定的退保罚金。对于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退保金通常也是同样的规定,但公司保留用市场价值调整退保金的权利,调整幅度的大小由公司决定。

四、累积式分红保险在我国市场上的引入

(一)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在什么地方适合中国市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将来可能成为国内保险市场创新的险种之一。

从产品创新角度看,中国保监会最近大力提倡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创新来做大做强保险业。产品创新是寿险业发展的源泉,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即使没有新产品的创新,现有分红产品用累积式分红保险形式重新包装或改造也是可能的。

从产品特点看,累积式分红保险兼具投资连结和分红的特点,有利于拓宽保险的服务领域,更好地满足保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促进业务增长。

从提升管理水平看,引入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技术进步。

从资本需求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较低的保底收益可以减少公司所要求的资本金需求。相比传统分红产品而言,减小了利率风险,从而可以增加收益和分红。

从保险消费者角度看,累积式分红保险为个人提供了新的保险方式,能满足客户的长期储蓄和保障需求。累积式分红保险单独设立账户,收取的费用透明,公司通过定期扣除死亡风险保费来为保户提供风险保障、收取一定的基金管理费用来管理和运作分红基金。采取可变保费的缴付方式,产品更加灵活。

(二)在我国引入累积式分红保险的现实性

监管改革和放宽给产品开发带来了更大的灵活度。以前我国的寿险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产品和条款都要报批。但近年来,保监会不断放松对产品本身的报备要求,转向对偿付能力监管,并正在努力推动费率市场化。保险公司在条款设计和定价上被赋予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更容易进行产品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

分红产品的热销和快速增长。分红产品客户可以通过红利分配来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所产生的盈余。累积式分红保险产品看起来象另一种形式的分红保险,在分红保险热销的同时,将传统分红保险用基金单位包装成累积式分红保险,可能会成为市场上新的业务增长点。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7

降息环境下不能降保障。首先要强调的是,降息不能降保障。不应该把投保看作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简单地用投资的思维去计算回报率。人生风险不会因降息而消失或减弱,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险越发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来说,经济下行周期,因意外等情况发生更容易使家庭陷入窘境。因此,降息周期可先购买意外保险,其次是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然后再考虑养老保险及带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建议消费者在做出投保决策之际,不仅要看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预定收益率(传统储蓄类长期寿险),要判断保险产品未来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红产品的实际红利水平、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和投连险的实际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内容,看重其中的经济补偿功能。

如果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产品,最好先购买保障类产品;如不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保险,则可购买传统分红险,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经济走势有较好的把握和领悟能力,再选择万能和投连产品不迟。

投连险

账户类型不同,影响不同,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投连险的认识总是与股市联系在一起。

其实,每个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一般都会设置几个风格迥异的账户,供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选择。而这些账户主要是根据其投资方向不同来区分的。货币型、偏债型的账户受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大,降息后此类账户收益会降低。而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偏股型基金的账户单位价格波动主要受股票市场影响,由于投连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而且盈亏完全由客户自担,保户承担的风险较高。可能享有较高的回报,也可能承担较大风险,可以说“玩的就是心跳”,保户的心情都得随着账户价格“蹦极跳”。

因此,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账户。一旦选择错误,要及时调整,比如通过同一产品内部不同风格账户的转换等方式进行弥补。

万能险

降息通道下收益有限,2012年上半年以来,各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保持“低位运行”状态,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近一年内基本保持在4%(年化)左右的水平,且几乎每月都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保监会规定,万能险必须有保证承诺的保底收益,其下限是1.75%,上限是2.5%。在目前环境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可能进一步下滑,因为万能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和现金,降息之后,万能险的收益率也会有所下滑。同时,投保人一定要留意的是,由于万能险的结算收益率都是指扣除初始费用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部分的资金收益率,因此折合为当年投入所有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后,实际收益率比公告的结算利率还要低一些。一般而言,只有当万能险产品的投资账户收益率达到4.5%~5%后,其长期实际收益率才能比定期储蓄、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理财方式要高。

当然,万能险的灵活优势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显现出来。作为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对保险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进行调节,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保险公司往往会对持续投入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如果中途不持续缴费,这些奖励就拿不到。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8

投连险加速洗牌

尽管受股市影响,但总体来看,其所受到的冲击仍小于基金、股票市场。细分后发现,即使平均表现还算不错,具体至个别账户,各家收益亦是相差悬殊。这意味着投连险的差异化竞争日趋加剧,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整个市场迎来了一轮洗牌期。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国金证券,日前了“投连险2010年第1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股票型账户平均收益为-3.31%,混合偏股型账户平均收益为-2.15%,灵活配置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67%,混合偏债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13%,债券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08%,货币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27%。而成为投连险抵挡本轮下跌最重要的“利器”在于,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人大多采取了把握结构性机会、周期性行业的交易性机会。

投连险业绩悬殊背后,折射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事实上,不仅是业绩决定成败,渠道和诚信等因素也决定着保险公司今后在投连险市场的发展轨迹,唯有同时具备以上因素的保险公司,才能在投连险市场继续保持高歌前行。

万能险利率下滑

根据各家保险公司公开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低于4%。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个人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保持在4%,太平洋人寿保险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为3.85%,联泰大都,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约在3.85%至2.5%之间;中德安联各类万能险结算利率保持在2.6%;太平洋安泰万能险结算利率从3.7%至2.25%不等;海尔纽约人寿万能险结算利率约为3.70%。

表面上看,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促使部分中资保险公司计划暂停万能险产品的销售。但实际上,直接导致保险公司冷落万能险的是,新会计准则对万能险保费十算方式的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万能险具有平滑保险公司历史投资收益的功能,万能险收益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而言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保险公司单纯为追求扩大市场而放弃万能险的做法,尚需考量。

分红险领跑市场

除了资本市场低迷、万能险等投资险种受拖累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是助推保险公司放弃万能险改推分红险的重要因素,分红险无疑成了今年各家抢占市场的利器。保险公司推出分红险新品的同时,还将“卖点”集中到了提高分红水平上,这也是业内公认的提高分红险保单吸引力的最直接的方法。

据了解,今年国寿、平安、太保的分红数字分别接近5.5%、5.3%、6%。而在去年,国寿、平安向分红险客户回馈的这一比例约在3.5%-3.6%、4.5%―5%。

两年之间的迥异,主要来自国内权益市场的变脸。按国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分红险账户影子表现的三巨头2009年总投资收益率指标均现正增长,国寿、平安、太保分别为5.78%、6.4%、6.3%。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9

分红保险自2000年3月在中国大陆一经出现,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一季度,我国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927.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34%,其中分红保险业务同比增长46.95%,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7.04%,在新型产品中占比更是高达96%。但由于投资环境、投资收益不理想,目前占据保费收入半壁江山的分红保险令寿险公司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分红与承诺的回报率大相径庭,可能引发类似“投连险风波”;如果勉强维持高分红,又势必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因此,认真研究分红保险产品面临的风险,积极寻求对策化解潜在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目前分红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

1.误导风险。本来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有没有红利可分都属正常,但遗憾的是,由于推销分红保险时出现的误导宣传,使投保客户的分红预期人为拔高,使保险公司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误导:首先是人的误导。尽管保监会下发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仍有个别人为单纯追求业务发展,在销售过程中,片面扩大分红保险的投资功能,如承诺高回报,隐瞒红利的不确定性等,误导消费者;其次是银行、邮政在销售时的误导。有的人员混淆保险与储蓄的区别,简单地将分红保险与储蓄的收益率相类比,把分红产品的收益率简单地列为本金+保底利率+分红,有的甚至在银行门口打出“本金+储蓄+红利,一个都不能少”、“银行保险+分红保险:客户是最大的赢家”等横幅,使客户误认为购买分红保险相当于用保费进行储蓄和投资,容易产生“买分红保险比储蓄合算”的误解。同时,不能排除部分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客户夸大回报率的现象。

2.成本风险。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经营中的“费差损”风险。寿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主要由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组成,目前在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的同时,经营费用却呈上涨之势。据有关报道,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同比分别增长了67.45%、212.99%、28.92%。这是由于一方面,部分分红产品主要通过银行、邮政等中介机构销售,随着银行保险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付给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得以规范,一旦手续费超过了当初定价时的费用范围,就有可能造成该险种的费差损。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保费规模,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营销员,进行各种业务竞赛,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有的公司还采取了有奖销售等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公司的销售成本增加,额外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有的公司甚至用其它险种的费差益来弥补分红险种的费差损,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危及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

3.经营风险。从销售情况看,有的公司在分红险保费收入中某一较短期限的保单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保险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追求保费规模所致,没有很好的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导致公司的粗放式经营,一旦保险市场相对饱和,保费收入的增长不能达到相应的速度,将会出现公司现金流不畅,满期给付困难的问题。另外,从退保的角度分析,如果分红结果不理想,客户会因为实际分得红利与其预期收益相差过大,造成客户失去对分红保险产品的信心,导致客户的退保风险。同时,由于分红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一般比别的险种高,如果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如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收益上扬时,许多客户可能会对分红结果不满意,而为了追求更高收益,他们可能会通过退保把资金转移到股市中去。

4.社会风险。分红保险的投资收益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但由于目前的保险市场依然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保险知识,风险意识淡薄。客户缺乏独立理性的分析,怀有投机心理或从众心理,导致对分红保险产品认识或判断上的错误,如认为购买分红保险就是为了投资赚钱,忽视了分红保险本质上的保障功能,或分红保险一定会有分红、红利演示的数额就是应得的红利等等,基于上述错误认识,客户往往对分红保险产品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而一旦分红数额与其预期有一定差距时,便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可能导致群体上访、集体投诉,甚至集体退保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社会媒介的负面宣传报导也极易导致分红险的外生性风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在获取信息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往往对媒体盲目偏信或唯媒体是从。假如媒体的报道有失偏颇,就可能将事态引向恶化,对整个保险业造成诚信危机,影响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5.对整个寿险市场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首先,境外分红保险产品的大发展是在保障型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才出现的,而我国的寿险市场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居民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纯保障型的传统保险其实仍有很大需求。同时,国内大多数的中资保险公司还停留在粗放型的经营阶段,在资金运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加上投资渠道的狭窄及传统保险覆盖率较低等情况都决定了寿险产品必然由过于偏重投资功能向保障功能的理性回归。其次,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寿险市场的保费结构很不合理。从全国看,2003年第一季度分红保险保费已占总保险费收入的67.04%,在新型产品中占比更是高达96%;分红产品对整个寿险市场的影响力过大且具体对一家保险公司来说,分红保险的保费过多地集中于一二个产品上,一旦后续的产品出现断层,到期分红时很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分红险保费收入的急剧增加,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增加了压力。而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保险资金运用既受制于投资渠道的单一,也受控于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实际上,资本市场不完善和民众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环境下,过度经营投资型产品不仅容易增加经营风险,而且一旦不能满足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的心理预期,很有可能形成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6.投资收益风险。主要表现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利差损”风险。众所周知,分红险等投资性保险的顺利推广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支撑。只有当资本交易市场完善、投资渠道畅通、有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时,保险公司才能从投资中获取既定的收益,保证对投保人投资利益的兑现。但政府部门出于安全性考虑,对保险资金有较多的限制,目前的保险资金投资仅限于协议存款、购买投资基金、国债和金融企业债券等方面。由于现行的低利率使保险资金用于存款和投资债券的投资收益很低,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运用的最佳渠道是证券投资基金。然而,据“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3年年会”透露的消息,2002年中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费增长了近50%,但投资收益率却连年下降,2001年是4.3%,2002年下降到3.14%。由于2002年国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均处于低迷状态,使保险行业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为—21.3%,浮亏66.7亿元,大大低于2001年通过基金获得的20%的收益率。协议存款利率也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3.4%左右。直至2002年底,全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3.14%,连寿险公司一般演示系统中的低档收益率都未能达到。同时,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政策对于保险公司用于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限定在10%—15%,相对于各寿险公司庞大的保险资金而言,这个比例显然过低;在扣除2%—2.5%的保底利率后,可用于分派的红利金额确实不容乐观,离客户的预期可能会有一段距离。换言之,假如保险公司因其他各种因素考虑动用自有资金勉强分红,势必加重利差损的负担,有违当初推出分红险产品防范利差损风险的初衷,对保险公司今后的稳健发展十分不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各寿险公司所推出的分红产品同质性很高,面临的风险也很类似,因而上述六类风险是我国保险业分红保险所面临的共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利差、费差和死差,而三差中对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利差,其次是费差,也就是说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费用在红利分配中起关键作用。

二、保险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风险的存在很可能导致群体性上访、投诉和退保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经过“投连险风波”再到“分红险困惑”,各保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寿险产品的发展思路,认真分析研究目前分红保险中存在的风险,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未雨绸缪,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分红保险潜在的风险。

1.改变管理机制,转变经营理念。要进行根本的产权制度改革,逐渐打破国有资产垄断的局面,引进多元化的资本力量。解决了利润目标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保险产品创新的动机问题。与产权制度相适应,保险公司也需要将组织结构、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合资、战略联盟等形式,提高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资本实力,以及人才实力,真正为保险产品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优质保证;各公司应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开发满足人们真实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从而引导市场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各公司还应切实转变“跑马圈地”、过分强调市场份额的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脚踏实地,精心经营,从而摆脱我国保险业粗放式经营的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最终树立盈利是保险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的正确理念。

2.调整险种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寿险公司的保费大量集中于少数几个险种上,而其他险种的销售比例偏低,这也是造成分红险风险的原因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保险公司而言,一个或者是一类险种的保费比例过大,显然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没有替代性很强的后续产品连接上,那么保费收入就会波动很大,资金流的连续性会受到影响,造成到期偿付现金流的巨大压力。所以改善险种结构也是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因而各保险公司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坚决避免过度经营分红保险产品,导致险种结构、保费结构的不合理,同时要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回归保险保障功能,开发多元化功能的保险产品,避免保费结构中“一险独大”、经营过程中“大起大落”的局面,分散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寿险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积极引导,优化产品期限结构。针对分红险目前保费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优化产品期限结构,防范、分散分红险的内在风险。保费大量集中于少数几个险种或期限分布过于不均衡将影响到寿险公司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在今后的销售中,各保险公司应该在宣传、激励等多方面对消费者的保险理念和购买行为、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鼓励购买或销售期交或者是长期性趸交品种,使险种结构、保险期限结构趋于合理,优化保险资金的配比结构,尽量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

分红保险的收益篇10

【关键词】新型寿险 投保人 风险承担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提高寿险产品投资功能以增强产品竞争力、转移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再加上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寿险产品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迁,完成了从以保障功能为主的传统型产品向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产品的过渡。新型保险产品是指新型分红保险、变额寿险、万能寿险等投资型险种。投资型寿险既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又能实现投保人投资的意愿,同时还可以规避利差风险。投资型寿险比传统寿险更注重投资收益,投保人在享有寿险公司专业化和规模化投资所带来的更高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二、分红保险产品的风险承担

(一)分红保险投保人的法律地位

分红险仍属于传统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只是比传统寿险多了分红功能。分红保险产生利润的来源可以分为:全差分红与部分差分红,其来源可能是利差、死差、费差、其他差中的一种或多种。从总体上看,保险公司的年度可分配盈余去向有三个:第一,支付给保户的红利;第二,提取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第三,剩余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其中,提取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在弥补应支付给保户的分红缺口后,剩余部分最终转换为公司净利润分配给股东。这样,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在公司利润分配上和股东就成为一对矛盾体,股东享有信息优势和公司控制权,因此,如何保护处于弱势的投保人或保单持有人享有分红的权利,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红险投保人面临的风险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有没有红利可分都属正常,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利差、费差和死差,而“三差”中对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利差,也就是说,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费用在红利分配中起关键作用。分红账户的盈余将影响客户的利益,为了保证客户利益不受侵害,公司必须实现分红保险的独立核算。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分红保险是无风险资产和风险性资产的投资组合。保单持有人将一部分风险性资产转移给保险人,收取预定利率回报率,这部分是无风险资产;同时将另一部分风险性资产留给自己,即保险公司对保单分红不确定,分红多少不确定,这部分是风险性资产。

三、万能保险产品的风险承担

(一)万能保险的性质

万能寿险的设计思想来自于将终身寿险:保单保险金额中的保单现金价值与净风险保额分开来,将其设立为两个账户。投保人购买了万能保险后,保险公司即为其建立一个万能账户。万能账户是实现产品“万能”功能的平台,其账户价值核算、费用收取、保障成本、收益增长等无一不通过账户实现。客户持有万能保单的利益就体现在对万能账户的利益的所有权上,投保人可以依法对自己的账户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万能保险中投保人面临的风险

万能寿险集保障与投资于一身,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客户需求,并且与一般的寿险产品相比具有保额自主、投资保底、账户透明、提取自由等特点,综合了其他险种的优点。但是,万能寿险属于寿险产品中的高端产品,其内涵和经营操作的复杂程度不为许多客户所了解,甚至人在营销产品时对万能寿险也不了解,因此会产生诸多风险:

利率风险。万能寿险产品有一个特点: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正是这个保底,使万能寿险存在潜在的利率风险。目前,我国寿险公司一般的保底收益都在年收益1.75%~2.5%。可是,由于万能寿险期限较长,收益率的保底却隐藏着利率上调的风险。若利率上调幅度较大,投保人可能会退保,但实际上退保的成本,特别是投保后前5年的退保成本很高。投保人投保万能寿险后,保险公司会立即从中扣去保单管理费、贷款账户管理费、附加险保险费等等,这些费用占前三种保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第一年要占到当年保费的60%~70%。因此,在保单前期用于投资的保费很少,对投保人来说,若前3年退保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资本市场风险。与其他新型寿险一样,万能寿险的投资依赖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收益。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的不成熟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资本市场自身就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万能寿险产品收益上不封顶,但其实这个“顶”已经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投连险产品的风险承担

(一)投连险的性质和法律属性

投连险的法律属性取决于其运作原理和产品功能。该种产品至少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必须包含一项或多项保险责任,保险保障风险和费用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投资账户的资产单独管理,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

(二)投连险中投保人面临的风险

客观市场风险。投连险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在扣除风险保费和基本费用之后,全部进入独立账户用于购买投资组合单位。这种运作模式相当于投保人的部分保费被用来投入资本市场投资,投保人也就成为了投资者,获得了相应的投资利益。

主观风险。投连险的风险具有多重性,且在分配上打破了传统寿险风险全部转移给保险人的风险分配机制,实行保险风险与投资账户风险区别对待:对于保险风险,仍全部移转给保险人;对于投资决策风险、账户风险和人风险等主观风险实行“背篓原则”,由投保人承担。也就是说,在与投保人投资利益相关的投资账户的风险中,投保人既要承担客观风险,又要承担主观风险,这无疑加大了投保人的风险负担。

五、结论

新型寿险产品的法律属性比较复杂,投保人在新型寿险产品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机制不完善,加上销售人员的浮夸宣传,都可能置投保人于不利的位置,从而容易产生法律纠纷。新型寿险产品的属性没有理清、当事人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得保险产品的投保人风险承担远超乎普通人的想象,将影响到这些保险产品的销售,进而可能影响到保险行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丁昶.中国分红保险的机理与制度框架[J].保险研究,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