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保险收益率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49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1

股市的火热不断刺激投资者对资金收益的期望值,也让人对以稳健增值见长的保险捏了一把汗。可是,没有想到,保险公司在这轮风潮中竟然借助投资型保险,确切地说是投连险――来了个华丽转身。

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的投连险原保费收入96.3亿元,增长1.9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连险保费收入更是出现几倍同比增长。仅上半年,保监会就先后批准11家保险公司设立投连险账户,连中国人寿也在7月跨入了投连险市场中,市场上没有开办投连险的保险公司成为“稀有动物”。

曾经受到热捧的分红险、万能险如今已成“没落贵族”,不仅放在银行里人们都不会看一眼,而且还要受到“退保”的威胁。

投资型保险主角变换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无法体验到甚至联想到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取舍的标准只有收益。投资型保险已经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如同股市的起起落落一样,挣脱了保险稳健羁绊的投连险,同样藏着风险,不可不防。

今年6月份以来,保险市场上又出现了几款带有投资功能的个人寿险。引起市场普遍关注的是,它们虽然都带有较强的投资功能,但保单都不约而同加强了保障功能,比如:同一级别保额的主险之外,保户还可以在大病、住院、意外伤害、养老上自由搭配。也就是说,新的投资型保险模式逐渐由身故给付转为如何满足保户生活期间的需求。

投资型保险逐个数

按产品的发展历史,保险产品分为传统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但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投资型产品,保障性才应该是保险产品最大的特点,其保障功能是其他的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

从产品形态上讲,大多数的传统型产品在费率厘算时通常设有一定的预定利率,大多数产品的保单收益和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关联性不大。而投资型产品多数会向客户明示保险公司收取的各项管理费用和保障费用,保单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会密切挂钩。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型产品为:万能产品、投资连结产品及分红产品。这些产品除前面所提及的新型产品的特征之外,本身又有各自的特点。

投资连结产品

是将保险费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客户的要求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公司按监管规定定期公布投资单位的价格,该类产品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比例可高达100%。因此,很多的投资连结账户价格与证券市场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在保险产品中属于较为激进的产品,也自然会有较大的投资风险。适宜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人士。

万能产品

同样会向客户明示各项保障费用和管理费用,但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但从另一角度也会使得保险公司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相对保守。

分红产品

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从平民到贵族:投资型保险中国演进路线图

检阅投资型保险这两三年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投资型保险正从平民走向贵族。

从资金要求来看:

最早热卖的分红险最低保费额只要1000元,完全是平民化的,针对的是最广泛的投资者。但到了万能险,则一般要求5000元的保费门槛。等到投连险上场,最低保费变为1万元。联泰大都会推出的投连险起售额甚至高达10万元,这也直接推动这两家公司投连险业务的突飞猛进,连续两个月保费收入超过2亿元,有消息称投资这种百万元保单的客户要占到三成。

从投资渠道来看:投资型险种从最初的营销员销售转到了银行,因为到银行的人是最直接的客户,有钱而且有投资需要。分红险最为普及,保险公司恨不得在每个银行都放上自己的分红险产品;到了万能险,在银行渠道的选择上开始有针对性,保险公司挑选战略合作伙伴;等到投连险,“嫌贫爱富”的本质表露无遗,有的投连险只放在外资银行销售,如中美大都会选择了在花旗银行销售,外资银行的客户都是资金雄厚者,这个渠道优势也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的投连险通过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销售,目的都很明确,吸引“有钱人”。投资型保险在渠道上就见出了高下。

从保险公司的定位来看:

分红险、万能险等的兴起都是由中资保险公司主导的,为的是保持保费的持续增长,把最广泛的人纳入到保险人群中。而投连险这轮风潮则是由外资保险公司推动的,外资保险公司的“精英”定位直指投连险投资者,有较高收入且希望理财。无论从险种开发还是销售力度上,外资保险都要胜过中资保险,外资公司投连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上半年增长7.2倍。

从收益率上来看:

分红险的收益率和万能险收益率都设有保底利率,非常稳健,当然收益率也不会太高,分红险只是与银行利率不相上下,万能险的名义收益率则比银行利率高一点点。而投连险的收益率则是与股票、基金抗衡,收益可以超过100%,也可以为负。

从这些转变不难看出,投资型保险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把平民投资者挡在了外面。

收益决定一切:投连险热销背后的两在推手

在分红险时代,保险公司曾许诺给予较高的分红收益率,后来就变为假定利率,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与实际收益率有着很大的落差,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超过5%,但分红险的分红仍然在1%~2%,即便加上保底利率,也不如连续加息后的银行利率。正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分红险实际收益率上的不争气,才让投资者灰心。

万能险红火是因为名义上的收益率超过了分红险,可是没有想到背后竟然还有一个初始费用的“陷阱”,前几年投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被保险公司收走,等到投资者恍然大悟,万能险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曾经因为收益率低一度陷入低谷的投连险借助牛市,来了一个咸鱼翻身。从2006年初到2007年年初,投连险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100%,而今年上半年,很多投连险的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50%,甚至跑赢股市大盘。这种收益率经媒体和口碑传播后放大,把投资者的心弄得痒痒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投资市场的变化,人们对于收益率的期望值也不断升高。在牛市没有到来之前,人们投资的参照对象是银行利率,认为只要高于存款利率就可以。可是,牛市到来以后,出现了几倍、几十倍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再加上银行不断加息和通货膨胀,原来的投资理念也就发生了变化,收益率仅仅与银行利率看齐已经不是目标了,更要和股市、基金看齐。因此,投连险受到热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在追逐收益的过程中,投资型保险的保障功能越来越被不重视,甚至被忽视了,这与投资型保险的本义有些背离。

有的保险公司显然琢磨透了这种“投资”的心理,干脆推出了与基金叫板的理财产品,如7月份,华泰稳健投资保险产品在工行销售,这是国内首款经保监会批准的准基金型保险产品,销售上限100亿元。其中,投资部分相当于一只平衡配置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约占30%至70%,由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开放式基金的模式投资运作,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配置于股市和债市,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和与之匹配的风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上市。

投连险当道

目前,投资型保险市场上主要是投连险当道。随着投连险的不断推出,保险人的作用越来越大。投连险个人投资账户中最少也要设置三个子账户,客户享有投资账户选择权和投资转换选择权,对于客户本身的投资素养要求较高,同时也对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投连险产品要求销售人在充分掌握保险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金融证券及经济大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协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转换不同的投资账户,为客户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这也是一些国家往往要求销售投资类保险的业务员必须具备证券投资质询资格的原因。

并非人人适合投连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客户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管理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直接联系起来。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将随着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的情况发生变动,所以客户在享受专家理财好处的同时,也将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恒安标准人寿首席精算师J o h nAtherton告诉我们,在英国,投连产品是大众性的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其拥有非常理性的认识,通常将投连产品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用来满足自己的养老计划。他们通常了解,投连产品因与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相关联存在短期波动的风险,但长期持有会比单纯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工具获得更高的收益。一般消费者购买投连产品的保险期限往往在20~30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即使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投连产品的短期收益,投保人也不会追涨杀跌,理性和追求长期收益成为英国投连产品持有者的主要特点。

John Atherton最后表示,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和投资市场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信与资本市场挂钩的投资类产品势必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要同基金盲目攀比

投连险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不应该把这个产品理解成一个单纯的投资工具,片面夸大它的投资功能而忽略其保险保障。所有保险产品,保障功能是根本,分红、投资、理财只是延伸服务。

消费者对投连账户的波动、盈亏要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投连险与基金区别不大,投资收益也相差不多。其实,投连险具有保障功能,而基金则不具备。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意外,即使同时投连险投资失败,其保障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而基金投资者一旦投资失败,只能自己承担。

投资者不可被收益冲昏头脑,要充分认识到投连产品的投资账户不保证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低于本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许多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还比较薄弱,而且,往往只注重保费和投资回报率高低,却不能接受由于股市波动而造成的保险资产价格波动。几乎每次股市的向上行情总会带动投连险热乎一阵,但行情退去,热情也就会退去。

那么,投连险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呢?保险专家指出,买投连险要对风险有足够认识并且能够承受一定投资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购买。有些人由于收入不稳定,前期经济状况较好时购买了大量的投资连结类保险,而后期收入下降时就觉得缴费困难,最后不得不进行减保,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投资账户不是多多益善

投连险的资金一般投向: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可转换债券;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回购等。根据投资方向和风险高低的不同,设置多个账户。

随着竞争的加剧,投资险的账户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国泰人寿的财富经典投连险只有“平衡型”和“增长型”两个账户;海康“金如意”投连险分别为积极型账户、平衡型账户和安全型账户3个账户;中德安联的“汇金世家”投连险有6个账户;信诚(运筹)投资连结保险一共设立了7个投资账户;招商信诺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多达8个。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投连险账户并非多多益善,人面对过多选择的时候也是一种负担。如果对投资市场和风险比较熟悉,可以在多账户之间进行选择转化,规避风险;如果不熟悉,多账户还不如少账户省心。

专家慧眼:分红、万能险的挑选方法

在投连险强大的攻势下,同为一个战壕的万能和分红险日益受到市场冷落,但作为聪明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购买投连险并不足取。没有最好的、最时尚的保险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保单――虽然在投资收益上,分红、万能保单无法与投连保单相抗衡,但保险的最终意义肯定不仅仅只有投资回报。

专家观点:

万能险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保单的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 。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万能险:收益+保障的双重功能

近期股市涨涨跌跌,让很多投资者切实体验到了炒股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多人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既能提供长期保障、又能稳健收益的万能险。

万能险其实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新型保险产品,更是一种双功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保障功能可以保证个人理财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保单附带的理财功能,虽然其收益率方面

不及基金、股票等证券投资产品,但它在收益稳定性方面又是首屈一指的。

《钱经》观点:

把资金交给专家管理,借机构投资的优势,坐享收益的“委托理财”方式是当前最热门的理财选择。万能型寿险保单赋予了传统寿险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功能,它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广泛、资金规模巨大的优势,并且通过月月结算、复利计息等方式代客理财,最大程度地帮助保户获得较为理想的稳健投资收益。这同时也成为投资者选择万能型保单的最好理由。

分红险:升息的利好影响是长期的

目前市场上的一款累积式分红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分红型投资类保险,原理上保单的投资回报率应该列在投资类保险的最后一位,但这款产品的保单收益表现一直不错,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甚至已经超过10% 。

累积式分红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仅仅3年多的时间,在费用收取上,累积式分红产品与投资连结、万能产品一样,采用透明扣费的方式。然后,将剩余保费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产品通过账户单位价格增长和增加账户单位数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增值收益,使客户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保险利益的增长过程。

由于规定1.8% 的单位价格增长率,同时还会通过年度红利、特别红利终了红利等方式将保单全部收益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此类产品对公司的资本金要求很高。

在投资上累积式分红产品通常依照稳定性和持续性原则,在红利分配时有时会通过平滑技术对账户价格进行处理,保证投资回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由保费(扣除费用后)和历年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组成的保单账户价值部分,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会兼顾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而对于终了红利(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以外的收益盈余)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和盈利水平,通常可以选择更激进、预期收益更高的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即使在投资市场较为低靡时候依旧会取得较好的收益状况,目前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已经超过1 0% 。依照对产品的承诺,未来一年,产品的最低收益会超过2.5% 。

由于累积式分红产品收益状况良好,而且几乎没有大幅度的收益波动,因此,更适合收入状况良好而又没有足够时间打理自己财务的客户。这一人群多为新兴的都市白领阶层,这些人在投资时可能会更加偏于理性,即使市场中有很大的投机机会的时候,依旧能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

《钱经》观点:

分红产品在定位上并不是一种短期投机产品, 投资该产品更重要的是要长期持有并同时选择适当的保障投资。今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升息周期, 这会对包括保险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的形势匹配不同的资产。

此类分红产品虽属于利率敏感型产品, 但在投资渠道选择上更多会选择长期、稳定、回报佳的投资项目,因此,升息对该产品的利好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即使在未来股市产生较大波动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收益。在英国,很多累积式分红保单20年之后累积投资收益甚至超过了很多证券类投资产品。

加息带给寿险的积极影响

蕴 文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加息总体上可以提高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对某些保险公司来说,随着利息收入的增加,还可以缓解其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的问题。

具体到保险产品,第一,对保障型产品来说,利率和利息税的变动会对这类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如重大疾病类保险、医疗保险等。这是因为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产品更看中的是“保障”功能,而非预期“收益”。第二,对储蓄类和投资型的保险产品来说,利率的变动和利息税的调整会产生比较大的长期影响。随着投资条件的改善,股市、债市都将有较好的表现,而随着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境外运用的相关限制的松动,从长远来看,储蓄类和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能会提高。特别对于万能险,比如长城保险目前在银行销售的金富利产品,进行产品设计时已将加息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因此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在利率变动时期优势更加凸显。

理财应考虑平衡的资产配置成功地进行投资理财,应该把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一是必须储蓄应急资金。这部分资金应该占据3到6个月的收入;这部分资金基本不会亏损。

二是留出保障资金,用来购买保险。这部分资金应该是月收入的8%~15%左右。购买保险不但能设置保障,就资金本身来说,也不会出现亏损。

三是投资资金,用来投资,比如买股票,买基金。这部分资金应该是5~10年不用的闲散资金, 可以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买保险的目的并非“向保险要收益”。真正意义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其他理财产品不能替代。无论加息与否,生老病死的风险都无法阻挡,对保障的需求都不会消失。所以无论利息如何变动,长期的保障意识和保障规划都是首要的。

《钱经》风险提示:

在美国,销售投资型保险的营销员,必须通过证券、保险两个行业的专门考试,销售人员被要求应具有较高素质。而在我国,目前很多投资保险的营销人员在经过保险公司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上岗,因此,在推销投资型险种时,服务往往并不到位。

另外,保险公司的资金虽允许进入资本市场,但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窄,大部分资金只有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以及一定比例投资证券基金等。比如,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后,在市场处于弱势时,保险公司的投资也极易会出现亏损。例如,最近6、7月股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投资基金的资产大幅度缩水,有的甚至跌破面值。保险公司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想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也是很难的。

任何领域的投资者都应当清楚: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保险产品有时并不保险,因为,保险公司始终无法向保户许诺――今年或明年你能拿多少红利,或者分多少钞票。

风险不可不防 认清投资型保险的3处软肋

尽管冠以保险的名称,但投资型保险已经站在了投资产品的行列,有收益就会有风险。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种风险需要提防。

收益风险

不管分红险、万能险还是投连险都有收益风险。

分红险的收益风险来自于红利的不确定性。虽然保险公司承诺把险种收益的70%拿出来进行分红,可是,保险公司的分红过程根本就不透明,缺少监督,这就没有办法保证最大化红利送到投资者手中。目前分红红利由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乃至退费差这几部分组成,保险公司不公布这些具体收益情况,而投资者也根本搞不清每年有多少红利,只能每年被动接受一次分红,没有收益上主导权。所以,就分红险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不管保险资金整体收益好坏,分红险的年分红利率一直在1%~2%之间。

分红率成了保险公司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在销售产品时,可以说有不确定的分红收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在分红时,可以调配分红的比例。

万能险的收益风险主要是投资过程风险。万能险比分红险“前进”了一步,每月都会公布账户资金的收益率,便于投资者把握。可是,万能险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基金、股票,这必然引起收益的波动。相对来讲,万能险因为有保底利率,目前一般是2.5%,将来可能随着寿险预定利率而上调;同时,账户资金主要由保险公司来操作运用,收益风险相对较小。

投连险与股市紧密捆绑,这注定了其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追逐高收益率,投连险的钱大都流向偏股型账户,而偏股型账户股市投资最高可以达到100%。股市不可能一路上升,再牛的股市也有打盹的时候,当股市下调,投连险收益就会受到直接影响。5月30日的印花税调整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特别是越后来买入的投连险进入股市的成本越高,风险更大。1999年,平安曾推出第一连险,最终因为账户投资大幅缩水而在2002年酿成投连险风波,很多投资者割肉卖出或者转成了其他险种。

费用风险

当投资者盯着投资型保险收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保险本身的费用,如果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保费进入账户中投资增值,很容易被打了“闷包”,此为投资大忌。

分红险主要费用有手续费和退保费用。其中,营销员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要远远高于银行渠道,前者首年的手续费要占30%~40%,加上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保费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进行增值,同样,通过营销员购买的分红险退保费用也很高,以某款分红型终身寿险为例,年交保费588元,保额为2万元。如果首年退保,只能拿回4.07元。相对来看,银行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比较低,而且是固定的,如退保一般为保费的5%~10%。

万能险和投连险的费用比较多,总共会涉及到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用等7种费用。这些费用占保费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初始费用,有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初始费用占到第一年缴纳保费的50%。在万能险热卖的时候,多数投资者被每月公布的收益率所吸引,等到投保以后才发现,缴纳的保费和账户中增值的资金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2005年11月,保险监管机构对于当时发展迅猛的万能险给予风险提示,要求投资者注意分辨初始费用和投资收益率。今年4月,保监会印发投连险、万能险精算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投连险和万能险执行统一的费用标准,目的是规范这两类保险的发展,避免发生费用风险。实际上,2005年热卖的万能险已经留下了后遗症,不少投资者弄清了费用后开始质疑保险公司,有的进行退保,这对保险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心理风险

因为人们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型保险的,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慌。特别是现在很多媒体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牛市起来的时候,就讨论要不要退保分红险;牛市中出现调整的时候,就明示或者暗示退保。这考验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没有比较坚定的投资信念,很容易就随波逐流退保或者买入。其实,投资型保险因为涉及到费用和资金运作,特别看重长期性,一旦选择好投资型险种,就要有长期持有的决心,否则退保会损失各种费用,得不偿失。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的认真选择降低上述风险。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高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投资收益情况。有以下几个标准:以往投资型保险收益情况、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有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者专业团队。在产品趋同化的情况下,选择保险公司要比选择险种更加有效。比如,有的保险公司获得了直接进入股市的席位,就比通过中介渠道进入的节省了佣金费用,处于有利地位。当然,还可以参照具体投资型保险的费用进行选择比较,选取较低费用者。

容易被忽视的费用人不告诉你的投资成本

新的《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万能险精算规定》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新规中明确了投连险只能收取下列费用: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手续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和退保费用;万能险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和退保费用。要想明白投资,先要弄清楚上述费用。

目前保险公司新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大都按照新精算规定设计,下面以投连险为例了解一下有关费用。

初始费用

初始费即保险费进入投资账户之前扣除的费用,就像是基金的申购费、认购费。通常期缴型投连险按照每个保单周年递减的比例来收取。按照规定,第一年最高不超过所缴保费的50%,以后逐年递减,一般从第六年开始就不再收取初始费,额外保险费初始费用比例的上限为5%。趸缴型的则是一次性收取一定比例的初始费,分为5%和10%两个限额。

不过,现在市场投连险竞争激烈,许多保险公司早就将初始费降得很低,以此吸引投资者,如联泰大都会人寿、中德安联均推出趸缴型投连险初始费率仅为1%,广电日生的同类产品初始费比例则为零。

手续费

保险公司在提供账户转换、部分领取等服务时收取手续费,用以支付相关的管理费用。考虑到客户为了获得收益不可避免要转换账户,一般保险公司都会提供几次免费的账户转换,有的公司干脆对所有账户转换都免费。

客户随时领取账户中的部分现金价值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称为部分领取费。一般也是逐年递减的,而且大多在3年或5年内须付此费用,超过年限则无需再付费。但是保险公司建议客户在前几年不要部分领取,以保证投资收入不受影响。

买进卖出差价

买入卖出差价有些类似外汇买卖中的差价,保险公司在这其中就像银行一样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差价也就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中间转换费”。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收取1%到2%的差价。根据保监会的规定,投资连结保险的买入卖出差价不得超过2%。不过也有保险公司,如联泰大都会的“财富精选计划”不收取这部分费用,也就是说客户进行买进和卖出时,价钱是一样的。

死亡保险费

死亡保险费是投连险中风险保障方面的收费%。这一费用的标准与传统寿险的费率制定标准一致,并且客户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比例。根据精算规定,个人投连险的死亡风险保额不得低于保单账户价值的5%,强化了保障功能,基本保险费不得高于保险金额除以20,并不得高于人民币6000元。有的投连险会赠送人身保障,如中德安联“ 金世家”就无需客户缴纳这部分费用。

保单管理费

这是一个与保单账户价值无关的固定金额,保险公司不得以保单账户价值一定比例的形式收取保单管理费。大多保险公司为每月5元。与普通寿险一样,投连险的保单管理费也是用来支付保单运行的行政管理成本。比如系统投入、每天对账户价值进行的调整、投保人变更、地址变更等。只是普通寿险不需要向投保人明示这些费用。

资产管理费

这主要是投资运作的管理成本。当客户买了投连险之后,就相当于将资金交给保险公司来运作,保险公司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为客户进行产品选择、日常追踪、完成交易等。资产管理费就是用来支付这一部分费用。按照规定,资产管理费年度百分比最高为2%。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2

降息环境下不能降保障。首先要强调的是,降息不能降保障。不应该把投保看作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简单地用投资的思维去计算回报率。人生风险不会因降息而消失或减弱,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险越发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来说,经济下行周期,因意外等情况发生更容易使家庭陷入窘境。因此,降息周期可先购买意外保险,其次是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然后再考虑养老保险及带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建议消费者在做出投保决策之际,不仅要看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预定收益率(传统储蓄类长期寿险),要判断保险产品未来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红产品的实际红利水平、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和投连险的实际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内容,看重其中的经济补偿功能。

如果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产品,最好先购买保障类产品;如不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保险,则可购买传统分红险,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经济走势有较好的把握和领悟能力,再选择万能和投连产品不迟。

投连险

账户类型不同,影响不同,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投连险的认识总是与股市联系在一起。

其实,每个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一般都会设置几个风格迥异的账户,供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选择。而这些账户主要是根据其投资方向不同来区分的。货币型、偏债型的账户受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大,降息后此类账户收益会降低。而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偏股型基金的账户单位价格波动主要受股票市场影响,由于投连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而且盈亏完全由客户自担,保户承担的风险较高。可能享有较高的回报,也可能承担较大风险,可以说“玩的就是心跳”,保户的心情都得随着账户价格“蹦极跳”。

因此,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账户。一旦选择错误,要及时调整,比如通过同一产品内部不同风格账户的转换等方式进行弥补。

万能险

降息通道下收益有限,2012年上半年以来,各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保持“低位运行”状态,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近一年内基本保持在4%(年化)左右的水平,且几乎每月都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保监会规定,万能险必须有保证承诺的保底收益,其下限是1.75%,上限是2.5%。在目前环境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可能进一步下滑,因为万能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和现金,降息之后,万能险的收益率也会有所下滑。同时,投保人一定要留意的是,由于万能险的结算收益率都是指扣除初始费用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部分的资金收益率,因此折合为当年投入所有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后,实际收益率比公告的结算利率还要低一些。一般而言,只有当万能险产品的投资账户收益率达到4.5%~5%后,其长期实际收益率才能比定期储蓄、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理财方式要高。

当然,万能险的灵活优势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显现出来。作为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对保险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进行调节,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保险公司往往会对持续投入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如果中途不持续缴费,这些奖励就拿不到。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3

意外险和家财险利率联动保险产品

如从2010年11月10日起,阳光财险与光大银行联合推出一款具有投资收益的保险保障套餐,该产品投资期限1年,预期年收益率为4.3%,保障内容包括一张保单全家受益的“全家福”系列险,针对中老年人的“老益壮”意外伤害骨折险以及针对商旅频繁人士的意外险。消费者可根据需求选择。

此类利率联动性家财险的推出迎合了投资者既渴求保障,又希望获取超过通胀率的预期收益的心理。该产品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保险期间内收益率随银行利率同步调整,即在银行调整利率时,不需要到保险公司办理转存手续,保险公司会自动完成收益率的转换。而且产品多采用分段计息,可以规避因转存带来的利息损失。

如李先生2010年11月20日投保了阳光财险的“全家福”保险产品,原保单载明保单保障期限1年,预期收益率为4.30%。假设2010年12月25日央行再上调一年前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将上涨为2.75%,按照该产品有关条款的规定,该公司会调高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李先生保单满期后,该公司将会实施分段计算李先生的实际收益,即11月20日~12月25日之前的投资收益会按照4.30%的收益计算实际收益,12月25日至满期的时间段会按照公司最新上调的实际收益率计算。

目前不少公司的家财险产品都含有投资收益。如人保推出的金牛家财险的第三代产品,其保险责任除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障外,投资收益与银行利率联动,随银行利率的上调而同幅上升。年收益率为保单生效之日或之前最近一期的3年(或5年)期凭证式国债年利率+0.03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保险公司而言,这类产品主要是帮助保险公司融资。而加入了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无论是家财险还是意外险,保费往往要高于普通产品。如对家财险而言,投资型产品的保费一般在千元左右,不含投资功能的产品仅百元。

利率联动型万能护理险

某公司的一款“一生无忧个人护理保险(万能型)”,也跟上了随加息而上调收益的潮流,不过跟着利息上调的部分是其中的“满期奖励金”。此款护理险具有护理保障、身故保障以及交通意外身故额外保障等功能。分3年期、5年期与IO年期,如果在保单到期时投保人仍从未动用过保障金,那么除了退还保额外,还会馈赠一笔“满期奖励金”,奖励金的数目会随着每次央行加息而调高。

不过,与家财险、意外险比起来,护理险受利率联动的影响小很多。因为护理险并不是一个投资型险种,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收益,而在于人身保障。

分红险:可规避风险

分红险属于“利率联动”产品,分红收益不固定,收益是分段计算的,加息前按原利率,加息后则按新利率计息。一旦加息后,分红险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投保人的收益也相应提高。在加息的情况下,投保人购买分红险,可规避加息带来的冲击。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寿险产品都是分红型的,如今国内已有100多款分红险包装上市。

据了解,分红险的投资期限大多在5年以上,在投保时,要注意衡量资金流动性与实际收益率,避免提前赎回,导致本金损失。对收入稳定且短期内没有大笔开支计划的投保人来说,分红险是不错的选择。但分红险的缺点是流动性较差,若中途需要套现,就相当于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损失的绝不只是利息,可能连本金都难保。因此不适于收入不稳定和在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投保人。

万能险:要作中长期投资

据各大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大多在4%以下。如太平洋寿险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为3 85%,中国平安为3.75%,泰康人寿为3.875%。2010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一路下行。如一家寿险公司1月的结算利率为4.5%,到9月份降为3.75%,半年来降幅近17%。此外,不少寿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早已跌破4%。

不过,此次央行加息之后,保险公司万能险的这种状况将有所改观。因为其主要投资方向为银行存款和各种债券,部分投资于基金和股票。加息后,银行存款利率提高,万能险的收益水平也将跟着加息而上涨,投保人将因此获得更多收益。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买万能险需要支付风险保险费、初始费用和保单管理费等费用,扣除这些费用后。剩下的保费才能用于投资,计算收益的基础远低于本金。其中的初始费用年份越早,支付的费用越高,如果中途过早退保,投保人将得不偿失。因此,买万能险要作为中长期投资操作,期限一般至少在5年以上。

投连险:影响不一

投连险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主要投资于股票。据了解,信诚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投连险。

多数投连险产品有多个投资账户,每个账户主要投资的方向不同,风险、收益也各异。以某人寿公司的投连险账户为例,其投资账户共有7个,分为稳健配置,成长先锋、现金增利和平衡增长等。策略成长账户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超过50%,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保户,现金增利主要投资于短期存款、央行票据等,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保户。

由于投资方向的不同,不同投连险账户受加息政策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加息对投连险中的保守型账户和稳健型账户而言是利好消息,可以增加账户的收益率。特别是保守型账户,其特征是设有保证投资收益,最低投资收益率不低于当年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按时间(天)进行加权平均的收益率,在保证本金安全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利息收入。加息对此账户有一定影响,加息后,此账户的收益预期较好。

加息对激进账户影响比较复杂,主要视保险公司购买基金的种类与投资渠道而定。因为加息对各类行业、公司在股市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同影响。但目前股市处于震荡周期,有相当的泡沫成分。当股市整体水平下跌时,此账户也不会幸免,只不过下跌幅度要远小于股市。在加息预期下,可为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推荐投连险产品。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4

加息会提升分红险收益

一般来说,分红险的保险责任主要来自保证利益和非保证利益。

保证利益(固定回报)按照分红险合同的规定,每隔若干年返还投保者部分现金,只要投保者一直存活未触发相关的人寿保障条款,那么这部分的回报是固定的,相关的现金流是可预期的。

非保证利益(分红回报)分红险之所以被称之为分红险,就在于其除了保证利益之外,还会将保险公司相关运营中的利差,死差,费差三块收益中可分配盈余中不少于70%的部分派发给投保人,也就是非保证利益。投保人获得的分红主要来自于保单的三差益,但其中死差益和费差益占比较小,利差益则占绝大部分。

分红险多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之类固定收益工具以及货币市场工具,少量投资基金和股票,其收益率水平与利率的相关度较高。加息会提升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的收益和提高协议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对固息债券来讲,加息会使已持有的债券交易价格下降,同时到期收益率会相应增加。对于保险公司新收取保费用于投资的固息债券来讲,加息会使得这部分投资收益率提高。对浮息债券来讲,票面利率会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加息不仅会增加新增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也会增加原有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债券投资占比通常达到50%甚至更高,加息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债券利息收入,从而增加收益。在目前加息预期越发强烈的情况下,分红险的收益率将水涨船高,分红险值得投资者关注。

按需选择分红险

人保寿险的保险专家建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分红险。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不稳定状态,2006年牛市强劲,但2007年末火热的股市开始遭遇寒冬,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我国投资市场雪上加霜,2009年以来股市是否第二次探底的疑问从未消失。与此同时,CPI指数跌宕波动,2005—2007年全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8%、1.5%和4.8%,呈现总体递增的趋势,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了5.9%,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①。然而当今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存款利率相当于为负数,给以存款为主的投资者的个人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资产的保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券、大额银行存款协议、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投资等收益相对稳定的渠道,并且保险公司通过汇集众多投保人的资金,积少成多,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专业管理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因此保险投资具有较强的保值功能。“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就是货币”,黄金是国际公认的硬通货,特别是实物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因此成为抵御经济局势动荡的最后堡垒,也是投资者保值升值、预防通货膨胀的重要选择之一,其在非正常时期的避险作用是其他商品及货币所无法比拟的[1]。

二、保险投资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特性

保险投资是指投保人将资金投资于保险公司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主要有: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所谓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每个寿险保单年度,在保障保单固有利益不变的前提下,按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效益,将该险种当年经营盈余的一部分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客户的一种保单[2]。投资连结型保险是保额和账户价值随独立账户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一般每款投资连结险都会提供不同的帐户进行选择,帐户区别主要反映在投资领域(如基金、股票、期货、银行存款),账户资金投资比例不同,导致帐户收益和风险存在差异,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投资选择。万能寿险缴费灵活、保费可调,保险公司为每个保单持有人设立个人账户,保费在扣除管理费、死亡收费等费用后计入个人账户累计,个人账户利息每月进行结算。

(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

黄金与股票、期货、债权、外汇并列为世界五大主要投资品种,是构成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之一。作为金融投资产品,黄金具有品质稳定且质地均匀、无须折旧、转移较快、交易迅速、全球通用变现容易的特点[3]。实物黄金投资是指持有金条、金币以及黄金首饰等黄金实物进行的投资,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以其显著保值避险的特点,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涉及到保管成本、鉴定费用等问题,需要买入和卖出的价差相对较大才能获利,因此,实物黄金投资可作为中长期投资的一种。

三、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比较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的一般比较

以预期收益率来看,从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到投资连接型保险,三者的预期收益率是逐步提高的,所以说风险相应地逐步增大。针对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连结险产品可以设计独立、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基金账户,供客户选择使用。但它与股票市场紧密相连,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最大,与保守性投资———实物黄金投资的可比性较小。万能保险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共同承担,所以风险性相对较小。但万能保险每月结算利息、交费灵活、可部分退保等灵活特性,使万能保险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很高,而与通货膨胀关联的资产多数流动性并不强,因此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很难通过万能保险实现与通货膨胀相关联,在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方面,不能与实物黄金投资作比[4]。分红保险的投资渠道收益相对稳定、风险最小。当投保人面临通货膨胀时,其损失可以由分红来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冲击。综上所述,分红保险与实物黄金投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比较分析

1.收益来源的比较。分红保险的收益来源于保险公司承诺的保底收益与红利之和,其中红利来自于该险种的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益[5]。而实物黄金投资主要通过提金作为保底,对资产进行保值,可以通过买卖价差赚取利润。

2.流动性的比较。从流动性来说,分红保险一般是长期性保险,在保险期间,投保人若要退保,则被保险人不仅不能获得保障,退保金额也将小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的投资将无法实现保值,所以说投资分红保险的资金流动性较差[6]。虽然实物黄金投资也是长期性的投资,但是“金银天生就是货币”,因此实物黄金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比分红保险强。

3.投资费用的比较。由于分红保险首年手续费几乎高达所缴纳保费的30%,续缴保费的手续费为续缴保费的5%。而实物黄金的费用主要为交易佣金0.2%和大约200元/年的保管费用。总体来说,实物黄金投资的投资费用比分红保险低。

(三)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实证分析

1.分红保险投资与实物黄金投资的收益率和风险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2005—2008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分红保险和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收益率为例,进行两者的比较分析。

(1)由表1、表2可看出,太平洋保险公司分红保险2005—2008年的平均收益率为8.85%,标准差为0.0437,离散系数为0.615。上海黄金交易所2005—2008年AU9999平均收益率为15.89%,标准差为0.1086,离散系数为0.6831。从平均收益率来看,实物黄金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分红保险的收益率,而从标准差上看,分红保险的投资风险要低于实物黄金投资,也就是说,保险投资的投资收益更具有稳定性。

(2)由两种投资品的离散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实物黄金投资的相对风险略高于分红保险,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保险更适合于风险厌恶者。因为分红保险的收益绝大部分收益来源于利差益,也就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由于保险投资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即保险投资必须保证其本金安全返还,而且投资收益率应该至少等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现阶段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渠道有银行大额存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股票、国债、基金、债券、未上市股权投资等,这些投资渠道的安全性都相对较高,因此分红保险投资比实物黄金投资的风险性小。

2.通货膨胀因素下分红保险投资与实物黄金投资的实证分析

(1)如图1所示,在不剔除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分红保险的收益率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而实物黄金则有很大的不同,通货膨胀对其影响是很小的,其收益率的变化主要随着投资者对实物黄金保值信心的变化而变化。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6

    退保支出是指由于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或者个人经济生活状况的改变,投保人中途退保时所获现金补偿的价值,属于非常规性支出,其中投资型寿险产品收益率与退保行为多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与利率行政管理的关系不明显。而保障型寿险恰恰相反,当银行储蓄存款收益持续上升时,保障型寿险业务责任准备金仍按预定利率积累,致使保单持有人产品收益率下降明显,保障型寿险退保支出将大幅上升。

    利率行政管理对寿险业务影响实证分析

    笔者选取了甘肃省2008~2011年寿险业务以及普通寿险、分红寿险、万能寿险、投资连结险四类不同险种的月度保费收入数据,共计48个观测值,通过对保费收入和相对应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模型分析,探求利率变化和保费收入之间的相关性与影响程度。

    1.寿险:SX表示寿险

    2.普通寿险:PT表示普通寿险3.分红寿险:FH表示分红寿险4.万能寿险:WN表示万能寿险5.投资连结险:TZ表示投资连结通过模型以及确定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利率与普通寿险、分红寿险、投资连结险、万能寿险保费收入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其中以万能寿险的弹性系数最大。首先,本期利率变动1%将导致下期万能寿险保费收入变动1.512%;其次,投资连结险保费收入变动0.842%、普通寿险保费收入变动0.820%、分红寿险保费收入变动0.462%。可见,利率行政管理与寿险业务经营正向关系表现明显,其对各类寿险业务发展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取向。

    利率行政管理下寿险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1.保障型寿险业务利率风险

    保障型寿险产品设计时,一般会根据当期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设定保险预定利率,但这种平衡只是暂时的,因为保障型寿险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随着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频繁调整,自然会形成保险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基准利率长期背离的现象。利率的长期倒挂所造成的利率风险会增加保障型寿险为承保而保持高预定利率的经营成本。

    2.保障型寿险业务退保风险

    保障型寿险预定利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保人的收益率,而收益率的高低正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着投保人的行为。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持续上调后,保障型寿险预定利率比较优势丧失,退保支出不断上升。由于寿险公司不能对投保人退保行为在时间和规模上准确预测,退保引起的本期流动性资金减少,未来现金流降低将会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偿付能力造成损害。

    3.投资型寿险业务误导风险

    由于利率行政管理的影响,具有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能力,并能吸引资本市场振荡回调行情下资金回流的投资型寿险发展迅速,但发展中经营方式粗放,片面夸大投资收益,隐瞒犹豫期、退保费、责任免除等重要内容,宣传时作储蓄或基金介绍,将演示利率误导为保证利率,致使寿险公司实际履行责任大大超出合同规定的责任,业务发展面临一定的欺诈误导风险。

    4.投资型寿险业务市场风险

    与保障型寿险利源主要来自被保险人溢额缴付保费不同,投资型寿险利源除了极少数来自被保险人溢额缴付的保费外,绝大部分来自被保险人投资账户的管理费和投资收益,而这决定了投资型寿险较保障型寿险与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如果股指不能复制高增长态势或发生严重逆转,那么投资型寿险将面临投资回报的现金流压力,而这是靠精算技术所不能控制的,其经营将更加受制于资本市场。

    启示及政策建议

    启示一:大力发展纯保障型寿险业务,回归寿险业务保障给付的本质。寿险业的价值定位应是特有的保障给付功能,而不是保值增值功能,当前虽然投资型寿险拉升了整体保费收入的增长,但投资型寿险必须以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和信息公开透明为前提,否则寿险公司虽避免了保障型寿险业务的利率风险,却可能面临更不可控的市场风险。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7

“现在银行网点卖出的保险,90%都是分红险。”招行北分的理财人员告诉记者,加息后前来咨询分红险的投资者明显增多。

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是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等,其中投资在银行大额协议存款的比例最大,占到总体投资额的60%还多,其次才是国债、股权类产品和不动产类等。分红险的收益率由固定的2.5%左右的利率加保险公司根据上两年的实际收益情况给予的保单红利组成。按照《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每个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

因此加息对于持有分红险保单的消费者无疑是好消息。央行加息后,保险公司的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调,因此,分红险的收益也会随之上调。此外,保险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将间接提高分红险的分红率。加息之后,保险资金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将有较好的投资收益。

理财专家称,在加息通道下,分红险通常被用来作为抵抗通胀的工具。“如果CPI居高不下,加息持续的话,这种理财产品的销售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分红险相比较,万能险受加息的影响更为直接。分红险是每年公布分红水平,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保险公司根据宏观环境和同业情况每月调节一次。利息上涨后,保险公司将率先调整万能险结算利率。该险种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较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万能险的收益率亦会水涨船高。

定期寿险、短期意外伤害险、健康医疗险等产品,均以保障功能为主,储蓄功能较弱,其定价因素主要是考虑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投保人可继续持有。

如果投保人手中持有的是投连险,那么是否要暂停缴费,关键要看股市、债市的趋势如何。由于加息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投保人担心投资收益会受影响,可适当对投连险的账户进行调节,如将部分资金从激进型账户转入稳健型账户。

此外,普通终身寿险、两全险、养老年金险、少儿教育金险等传统固定利率产品,由于利率在其定价过程中起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银行储蓄利率不断上调,这几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功能就显得相对较弱,投保人可根据自身实际分析利益得失,再做决定。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8

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产物,也是银行保险的载体和物质基础。2000年以来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经历了由普通产品到专业产品、由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由趸缴产品向期缴产品、由纯储蓄类产品向保障类产品演变的过程。银保产品尤其是分红产品较好地迎合了消费者的储蓄需求,产品设计也基本与银行销售渠道相适应;目前由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组成的产品体系也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风险投资需求。但客观地讲,银保产品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1 银行保险产品战略定位不清晰

银保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载体,其战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融合战略。银保产品分为替代型和互补型产品两类,替代型产品在客户群体定位、功能定位方面与银行产品是有交叉的,其销售会对银行本身产品造成一定冲击。目前市场销售的分红产品可以看做储蓄、国债产品的替代品,投连险与万能险可以看做人民币理财、基金等产品的替代品,这样的产品定位直接带来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银行与保险公司潜在利益的冲突。而互补型产品可以满足现有银行产品无法满足的功能需求,是一种可以避免二者利益冲突、有利于形成双赢局面的战略。具体来说,互补型产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共享产品,即银行、保险两大客户市场均向对方市场渗透而生产的产品,比如银行保险联名卡、保单质押贷款;另一类是业务增强型产品,能够与银行现有的产品互相配合,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水平或提高其收益。比如银行卡透支保险、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履约保险等。在我国银保市场上,98%为分红型,互补型的产品战略尚未大规模启动。

2 银行保险产品功能定位失衡

银保产品的问世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至少应当包含保障和投资两个功能模块。从保险的本质来讲,保障功能是其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根本特征,[ZW(]保障功能即为特定风险提供损失补偿或给付的功能。[ZW)]储蓄和保值增值功能则是其派生职能。但在目前银保产品设计中,投资功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保障功能屈居其后,变成了派生职能。片面强调收益率使得银保产品的收益水平成为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导致银保产品与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同一领域内开展竞争。

从中国银保产品的更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倾向性:2000年,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5%,利息税的开征使得居民储蓄收益水平下降,而保险资金入市、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协商利率直接提高了保险公司预期收益水平,导致分红险热销以及银保业务爆炸式的增长;当分红险的收益水平普遍低于人们预期时,保底收益分红型产品取代了原有的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推出,更是切中人们追求高收益率的心理需求;当投连险的收益率低于人们预期时,出现了投连险的退保风波;2006年股票市场的复苏吸引大量流动资金涌向股市,投资型银保产品难以同开放式基金匹敌,保障性银保产品更难争得一席之地。此时,可以分享资本市场增长成果的投连险,又由退保风波中的“众矢之的”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银保产品似乎成了一种纯粹的投资品,收益率成为决定销售状况的主导因素,让人不得不质疑:银保产品还是保险产品吗?我们并不否认投资功能在银保产品中的定位,但关键是竞争力的比较分析。银行所销售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设计,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而风险保障功能才是根本。因此如何利用保障功能来引导融资功能是今后银保产品功能定位中的重要课题。

3 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9

关键词:投资型寿险 投资环境 风险防范 保险需求

从1999年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国内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保险后,友邦、中国人寿、泰康相继推出分红保险,太平洋保险推出“太平盛世•长发”万能寿险,这三类产品被统称为投资型保险,这些产品由于具有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功能而倍受青睐,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因收益率低下,与业务员推销时宣称的高回报率相去甚远,出现了不少纠纷,以至在2001年底2002年初大面积出现了“退保风潮”。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务院已原则批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等消息不断传出,预示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将大为放宽。受此鼓舞,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公司的新产品再度向投资型品种集中。多家中资、合资公司已经或即将推出新的投资型险种。在偃旗息鼓了一年多之后,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究竟是喜是忧?

投资环境开始成熟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副主任庹国柱认为,现在投资型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该是个比较好的时机,但还要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为了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中国保监会在加强对保险资金监管的同时,也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调高保险资金投资的比例。2003年5月又下发文件,调高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同时放宽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这些举措旨在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最终起到规范市场行为及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依照目前的趋势,今后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将继续拓宽,前景看好。所以,推出投资型寿险产品,其相应的投资环境已经开始成熟。

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均趋于理性和成熟

目前,居民存款不断增加,全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元,这意味着广大居民已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来取得稳健收益。据透露,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中,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除了已发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还可以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可转债等。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一柄双刃剑,在可能带来资产增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市场的风险。新投资型寿险不再说大话,过去销售人员误导“至少8%年回报率”的宣传已听不到了。太平洋寿险推出的新品种只承诺5年固定收益5.6%,平安“智富人生”万能寿险向客户承诺年利率结算不低于1.75%。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新投资型寿险回归了理性。新投资型保险能否扭转第一代产品的低收益状况,尚需要时间来回答。但投资者似乎已不抱太高的预期,而更看重其保障功能。 投资型保险产品从1999年进入市场已有五年时间,广大市民已对这类比较复杂的保险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购买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几年前,经历过投资型保险的打击后,保险业意识到保险功能应该回归到基本的保障上面,而不是投资收益,所以近两年在着重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去年还停掉了热销的分红健康险,希望能唤起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保险的意识。消费者也逐步接受保险提供保障这一理念,今年上半年,虽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下滑,但传统保障型保险仍然保持了增势,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保障功能的认同。

风险仍须防范

重现江湖的投资型保险,其实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保险公司代客户理财的一种方式,有收益就会有风险。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低于2000年的3.59%和2001年的4.3%。而分到普通投资者手中时,收益率往往只有1%。虽然国家放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即将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 但谁能保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肯定能赚钱?且不说股市已经低迷了3年,不少机构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即使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股市也存在高风险。股市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收益的地方,弄不好便会折戟沉沙,那时,不仅没有收益,弄不好连本金也要打折扣。因此 ,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日本保险业从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到最后该商品的衰败,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保险业引以为鉴。

保险公司要苦炼内功。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相对于传统的寿险商品,其不仅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包括相对成熟、规范和透明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寿险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风险控制能力。中国寿险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92年,寿险公司在技术、人员、电脑、内控、经验和实力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外部的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大力根治市场操纵等不规范行为。在投资型寿险再次升温的现实面前,保险公司是否真正有能力管控好风险,将是对未来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保险业必须首先苦练内功,虚心学习外国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让自己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以监管促规范。保险监管的核心是偿付能力监管。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的初衷之一,是要化解中国国内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但前几年投资型寿险商品热销时却成为了各家保险公司突破保险产品限价规定,大打价格战,不计后果地扩大业务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未对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起到预期的作用,更使得市场不规范行为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到整个寿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时,更应防患于未然。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监管广度、深度和效率等的要求异常地高。在中国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力量都还需要积蓄和培育的情况下,市场呼唤保险监管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保险经营环境和运作导向。

购买必须谨慎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险种,投资型保险并非买不得,但它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如果说保障型产品是大众化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投资型产品则属小众化的,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投资需要,这部分人应该是手中有闲余资金,但又没有时间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投资的人。因此,大家在购买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投资型寿险。

分红保险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或者可能没红可分。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

万能寿险具有分红险的某些特点,设有最低收益保障,经营成果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同分享,而交费等方面比较灵活。适合于需求弹性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保险希望有更多选择权的投保人。

投资连结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险与投资挂钩的保险,但更注重保障功能。一般设有保证收益账户、发展账户和基金账户等多个账户。每个账户的投资组合不同,收益率就不同,投资风险也不同。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保险公司在收资产管理费后,将所有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由客户承担。充分利用专家理财(行内有人称之为请专家为自己打工)的优势,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因此投资连结保险适合于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保人。

对于在市场上热销的这几种投资型寿险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准确分析个人保险需求。如果比较倾向于传统的交费方式,即定期定额交费,同时对投资不是特别看重,希望以获得保险保障为主,对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也比较有信心,就可以选择分红保险。投保人如果需要保险产品有足够的弹性,希望在基本的投资保证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可以选择万能寿险。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和资产的增长,并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选择购买投资连结产品,当然,这需要客户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

要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就会有一定的风险,也就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总是存在着偏差。各种投资型寿险也不例外。分红保险将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盈余的部分分配给客户,但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投保人所得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也可能无红可分。但由于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得到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万能寿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与分红险没有大的区别,也具有保证的投资回报但是超过一定水平后由客户与保险公司分享。但由于万能保险具有较分红保险更大的灵活性,所以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希望对保险计划有更多选择权的客户。投资连结保险相对来说,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承担投资账户资产损失的风险。所以适合追求个人资产的成长为目标,并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注意保险公司的选择。购买人寿保险是一项长期或终身投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投资状况并不代表未来,一定要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因此选择保险公司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接近,很难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投资类保险在保费缴纳、保额变更、信息披露、投资作业、客户服务等各项内部运作不尽相同,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保险,需要保险公司在管理体系与信息技术系统上提供全新的平台。决定投资型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将成为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在选择投资型保险时,应该在认真了解产品本身的保险责任、费用水平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的实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在资源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包括详细考察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员工素质、利润水平、以往的投资业绩、品牌形象等。

总之,三类投资型寿险产品各有自己的优势,如何进行选择,真理只有一条——只选“对”的。所谓“对”就是既适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满足投保的本质需要。当然保险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产品之间的比较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也并不充分,所以,作为客户,可通过选择专业的保险顾问来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参考资料:

1. 张洪涛,庄作瑾.人身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篇10

分红保险自2000年3月在中国大陆一经出现,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一季度,我国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927.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34%,其中分红保险业务同比增长46.95%,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7.04%,在新型产品中占比更是高达96%。但由于投资环境、投资收益不理想,目前占据保费收入半壁江山的分红保险令寿险公司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分红与承诺的回报率大相径庭,可能引发类似“投连险风波”;如果勉强维持高分红,又势必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因此,认真研究分红保险产品面临的风险,积极寻求对策化解潜在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目前分红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

1.误导风险。本来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有没有红利可分都属正常,但遗憾的是,由于推销分红保险时出现的误导宣传,使投保客户的分红预期人为拔高,使保险公司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误导:首先是人的误导。尽管保监会下发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仍有个别人为单纯追求业务发展,在销售过程中,片面扩大分红保险的投资功能,如承诺高回报,隐瞒红利的不确定性等,误导消费者;其次是银行、邮政在销售时的误导。有的人员混淆保险与储蓄的区别,简单地将分红保险与储蓄的收益率相类比,把分红产品的收益率简单地列为本金+保底利率+分红,有的甚至在银行门口打出“本金+储蓄+红利,一个都不能少”、“银行保险+分红保险:客户是最大的赢家”等横幅,使客户误认为购买分红保险相当于用保费进行储蓄和投资,容易产生“买分红保险比储蓄合算”的误解。同时,不能排除部分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客户夸大回报率的现象。

2.成本风险。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经营中的“费差损”风险。寿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主要由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组成,目前在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的同时,经营费用却呈上涨之势。据有关报道,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同比分别增长了67.45%、212.99%、28.92%。这是由于一方面,部分分红产品主要通过银行、邮政等中介机构销售,随着银行保险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付给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得以规范,一旦手续费超过了当初定价时的费用范围,就有可能造成该险种的费差损。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保费规模,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营销员,进行各种业务竞赛,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有的公司还采取了有奖销售等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公司的销售成本增加,额外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有的公司甚至用其它险种的费差益来弥补分红险种的费差损,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危及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

3.经营风险。从销售情况看,有的公司在分红险保费收入中某一较短期限的保单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保险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追求保费规模所致,没有很好的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导致公司的粗放式经营,一旦保险市场相对饱和,保费收入的增长不能达到相应的速度,将会出现公司现金流不畅,满期给付困难的问题。另外,从退保的角度分析,如果分红结果不理想,客户会因为实际分得红利与其预期收益相差过大,造成客户失去对分红保险产品的信心,导致客户的退保风险。同时,由于分红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一般比别的险种高,如果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如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收益上扬时,许多客户可能会对分红结果不满意,而为了追求更高收益,他们可能会通过退保把资金转移到股市中去。

4.社会风险。分红保险的投资收益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但由于目前的保险市场依然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保险知识,风险意识淡薄。客户缺乏独立理性的分析,怀有投机心理或从众心理,导致对分红保险产品认识或判断上的错误,如认为购买分红保险就是为了投资赚钱,忽视了分红保险本质上的保障功能,或分红保险一定会有分红、红利演示的数额就是应得的红利等等,基于上述错误认识,客户往往对分红保险产品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而一旦分红数额与其预期有一定差距时,便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可能导致群体上访、集体投诉,甚至集体退保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社会媒介的负面宣传报导也极易导致分红险的外生性风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在获取信息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往往对媒体盲目偏信或唯媒体是从。假如媒体的报道有失偏颇,就可能将事态引向恶化,对整个保险业造成诚信危机,影响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5.对整个寿险市场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首先,境外分红保险产品的大发展是在保障型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才出现的,而我国的寿险市场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居民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纯保障型的传统保险其实仍有很大需求。同时,国内大多数的中资保险公司还停留在粗放型的经营阶段,在资金运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加上投资渠道的狭窄及传统保险覆盖率较低等情况都决定了寿险产品必然由过于偏重投资功能向保障功能的理性回归。其次,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寿险市场的保费结构很不合理。从全国看,2003年第一季度分红保险保费已占总保险费收入的67.04%,在新型产品中占比更是高达96%;分红产品对整个寿险市场的影响力过大且具体对一家保险公司来说,分红保险的保费过多地集中于一二个产品上,一旦后续的产品出现断层,到期分红时很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分红险保费收入的急剧增加,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增加了压力。而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保险资金运用既受制于投资渠道的单一,也受控于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实际上,资本市场不完善和民众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环境下,过度经营投资型产品不仅容易增加经营风险,而且一旦不能满足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的心理预期,很有可能形成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

6.投资收益风险。主要表现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利差损”风险。众所周知,分红险等投资性保险的顺利推广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支撑。只有当资本交易市场完善、投资渠道畅通、有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时,保险公司才能从投资中获取既定的收益,保证对投保人投资利益的兑现。但政府部门出于安全性考虑,对保险资金有较多的限制,目前的保险资金投资仅限于协议存款、购买投资基金、国债和金融企业债券等方面。由于现行的低利率使保险资金用于存款和投资债券的投资收益很低,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运用的最佳渠道是证券投资基金。然而,据“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3年年会”透露的消息,2002年中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费增长了近50%,但投资收益率却连年下降,2001年是4.3%,2002年下降到3.14%。由于2002年国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均处于低迷状态,使保险行业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为—21.3%,浮亏66.7亿元,大大低于2001年通过基金获得的20%的收益率。协议存款利率也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3.4%左右。直至2002年底,全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3.14%,连寿险公司一般演示系统中的低档收益率都未能达到。同时,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政策对于保险公司用于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限定在10%—15%,相对于各寿险公司庞大的保险资金而言,这个比例显然过低;在扣除2%—2.5%的保底利率后,可用于分派的红利金额确实不容乐观,离客户的预期可能会有一段距离。换言之,假如保险公司因其他各种因素考虑动用自有资金勉强分红,势必加重利差损的负担,有违当初推出分红险产品防范利差损风险的初衷,对保险公司今后的稳健发展十分不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各寿险公司所推出的分红产品同质性很高,面临的风险也很类似,因而上述六类风险是我国保险业分红保险所面临的共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利差、费差和死差,而三差中对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利差,其次是费差,也就是说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费用在红利分配中起关键作用。

二、保险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风险的存在很可能导致群体性上访、投诉和退保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经过“投连险风波”再到“分红险困惑”,各保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寿险产品的发展思路,认真分析研究目前分红保险中存在的风险,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未雨绸缪,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分红保险潜在的风险。

1.改变管理机制,转变经营理念。要进行根本的产权制度改革,逐渐打破国有资产垄断的局面,引进多元化的资本力量。解决了利润目标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保险产品创新的动机问题。与产权制度相适应,保险公司也需要将组织结构、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合资、战略联盟等形式,提高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资本实力,以及人才实力,真正为保险产品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优质保证;各公司应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开发满足人们真实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从而引导市场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各公司还应切实转变“跑马圈地”、过分强调市场份额的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脚踏实地,精心经营,从而摆脱我国保险业粗放式经营的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最终树立盈利是保险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的正确理念。

2.调整险种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寿险公司的保费大量集中于少数几个险种上,而其他险种的销售比例偏低,这也是造成分红险风险的原因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保险公司而言,一个或者是一类险种的保费比例过大,显然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没有替代性很强的后续产品连接上,那么保费收入就会波动很大,资金流的连续性会受到影响,造成到期偿付现金流的巨大压力。所以改善险种结构也是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因而各保险公司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坚决避免过度经营分红保险产品,导致险种结构、保费结构的不合理,同时要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回归保险保障功能,开发多元化功能的保险产品,避免保费结构中“一险独大”、经营过程中“大起大落”的局面,分散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寿险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积极引导,优化产品期限结构。针对分红险目前保费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优化产品期限结构,防范、分散分红险的内在风险。保费大量集中于少数几个险种或期限分布过于不均衡将影响到寿险公司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在今后的销售中,各保险公司应该在宣传、激励等多方面对消费者的保险理念和购买行为、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鼓励购买或销售期交或者是长期性趸交品种,使险种结构、保险期限结构趋于合理,优化保险资金的配比结构,尽量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