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5:59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1

关键词:青少年 口腔健康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资料与方法

5886名学生均为在我院体检的会宁县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7~20岁,平均18.6岁,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随机抽取1055名进行填写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以甘肃省高考体检表所涉及内容为主,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标准[1],对5886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列状况:包括龋病、龋失牙、牙体充填治疗及义齿修复状况,错畸形;牙周状况:包括牙龈炎,牙结石;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刷牙时间、次数、方法、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服务等)。

调查方法:参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结 果

接受检查5886人中,共发现各类龋病牙数7069牙,患龋率为39.95%,龋均为1.20,因龋失牙数为285牙,进行各种充填治疗牙数为126牙,治疗率为1.78%,受检查中无1例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受检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9.67%,牙结石检出率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显错畸形,发生率为34.27%。

口腔健康问卷统计结果为:所有被调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坚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无1人坚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从未学习过正确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横刷法,开始刷牙时间从5~13岁起不等,其中10岁以后开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从未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过口腔健康教育,仅有不到0.1%的人到医院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与治疗。4.6%的被调查者有过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医院接受过检查与治疗,有28.3%的人认为自己牙列不整齐,其中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只有3人,治疗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学生尤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卫生比女生差所致。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讨 论

中学生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监测其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可为指导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帮助,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懂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获得正确的学校口腔保健,自觉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为差。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高,患龋率39.95%,牙龈出血率为89.67%[3],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差。学校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在学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青少年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建议医疗机构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为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儿童正确有效刷牙,并针对当地环境进行氟预防龋病及预防性窝沟封闭,降低乳、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口腔专业机构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扩大专业人员队伍,广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及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建议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继续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就医行为,加强农村口腔卫生服务,根据当地环境,适当开展氟预防龋等口腔健康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众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实际上牙周健康与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定期保健与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预防了牙周疾病对牙颌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获得健康的牙,终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现实,以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微笑,面对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这一切都必需从小做起。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努力提高青少年对牙周疾病预防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1-207.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2

[关键词] 口腔预防;口腔医学;教育预防;口腔知识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普通医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将材料学、生物力学、机械制造学、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十余年来,无论在预防措施与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健康促进与社区人群口腔保健服务方面,口腔预防医学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及口腔专业人员对口腔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影响着社会人群在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的改变,为全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结合目前医学的学科特色和长远发展需求,紧密依靠医学,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正确处理好与医学间分与合的关系,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关注口腔医学,就是增进全身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1.口腔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疾病和健康是人类疾病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又互为因果。口腔科主要的疾病是牙病。我国龋齿平均患龋率为38%;有的地区乳牙患龋率高达90%,平均每人患有2.5个龋齿。龋齿已被W日O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WTO已将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错矜畸形在我国人群中高达49%。牙齿缺失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如果缺失一颗磨牙,咀嚼力约下降1/5。失去一对磨牙,咀嚼力下降l/3。失去二对磨牙,只能维持原来1/3的咀嚼力。口腔的患病率占人体各器官疾病之冠。几乎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难免受牙病之苦。

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口腔领域的龋病、牙周病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HO把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这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人类的关注,口腔疾病的防治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口腔医学与大预防医学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一门科学与艺术。随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预防医学在20世纪以来也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对口腔医学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口腔健康与口腔保健发展

口腔保健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只达到牙齿没有疾病的状态,而整个口腔还有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具有神经感觉,参与表情的功能,口腔实际上是从事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因此现代口腔保健新概念是:拥有洁白美丽的牙齿,口气清新,口腔运动、神经等系统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口腔保健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对龋病和牙周病进行早期治疗的全身及局部疗法;②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工程学的新一代诊断、治疗方法,给予口腔科医生更多的选择。③更多的口腔药物、生物技术产品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④新开发抗生素和抗炎症药物对一般疗法不起作用的患者有效。⑤科技的发展刺激需求;⑥企业对口腔药物及保健用品的商业兴趣增加。生物学其它进展也促进了口腔保健的发展,由于科技的突破及重大发现,将在以下方面促进对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口腔健康的医学管理:①非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如腮腺疾病、艾滋病、需放射治疗的癌症。②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早期龋诊断、分子探针、抗菌抗炎症药物、组织再生、人工唾液等,强调医药而不是机械性干预。③CAD/CAM技术。目前由于昂贵不能实际应用,但技术及设计上的突破将增加技术可接受性、方便性及经济效益。④龋病及牙周病疫苗。由于口腔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未来口腔科医生将成为面对患者健康各个方面的医疗专家。

3.现代口腔医学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口腔保健是卫生事业的一部分,是综合保健包括初级保健的一部分,应在科研、教育、预防保健各方面与医疗保健系统结合,维护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牙科医生和卫生士的长期预防和初级保健任务应继续增强。应强调将特别医疗服务转向初级保健,推行医疗保险,增加基本保健,控制开支。搞好口腔公共卫生,口腔疾病群防群治应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防保健对象中尤其要重视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医疗保健。减少口腔健康状况差别随着贫富差距增大,口腔健康状况和获得保健的差别也增大。医疗机构有责任为全体人民而不是经济富裕或相对健康的人服务,应努力减少口腔健康状况的差别。

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的临床工作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完成了研制各种类型的种植体及相应的器械,并开始在临床应用。种植体的各种上部结构如固定式、可卸式、覆盖式以及磁性固位种植义齿等也已在临床应用

总之,当前口腔医学在微观上进人更深的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同时又从局部整体、器官整体和整个机体以及社会环境,综合分析研究疾病的规律。学科不仅分化而同时又出现综合趋势,产生新的边缘学科,口腔领面外科和正畸科结合产生正领外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及口腔材料结合产生牙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生理等学科结合产生领学等。当今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总趋势,仍然是细胞生物学、亚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

参考文献

[1]韩志武,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及探讨[J] 《科技资讯》2007年32期

[2]李奉华、彭解英、贺达仁,世界预防口腔医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 实用预防医学2007(6)

[3]张震康,我国口腔医学的进展[J] 科技导报, 1994(11)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3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

(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晞,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4

目前,口腔病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牙齿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而在我国,根据各地区调查,龋齿、牙周疾病以及口腔黏膜病、唇舌疾患、口腔癌的患病率都很高。

我班按照学校政教处《关于全国爱牙日活动方案》的具体部署,以多种形式开展了爱牙日宣传教育活动。窝沟龋影响儿童牙齿健康,而窝沟封闭又是预防儿童窝沟龋的有效方法,它对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目前,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后牙窝沟龋占龋病的8090%,如果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窝沟龋的发生,既能极大降低儿童与青少年龋病患病水平,又能降低个人经济负担和社会医疗资源消耗,面对学生日趋严重的窝沟龋发病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对牙齿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掌握预防牙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爱牙日的宣传活动。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政教处相关文件及会议要求,利用健康教育课时间,全班进行了爱牙健康教育课。

二、活动开展

1、首先利用手抄报的形式想全班同学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和预防龋齿的系列教育。

2、听六年级学生国旗下的演讲《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

3、学生搜集关于保持口腔健康的文字、图片及标语。

4、观看视频,听由牙科专家讲解的关于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及如何预防龋齿,正确刷牙方法的示范,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等,让学生识记并实施到生活中去。

5、张贴与爱牙日有关的标语和图片。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口腔卫生保健的理念、理论指导以及工具和方法的介绍,提出了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腔科;口腔卫生与保健;研究

一 引言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规则腔隙。保持口腔卫生是人的生理需求之一,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使防止口腔内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促进口腔正常功能。对于患者来说,要更加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预防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口腔科中的口腔护理工作在临床上被加以重视,对于探讨有效的口腔卫生与保健工作方法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二 口腔卫生保健的理念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口腔卫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口腔保健并不是简单的口腔清洁,作为单纯地预防口腔疾病的手段之一,而是保持并促进身体健康,改善康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科学技术。在新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从维持口腔清洁出发来达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口腔卫生的新理念。

三 口腔医疗的理论指导

科学的医疗方法是口腔卫生保健开展的基础,理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口腔医疗工作在临床试验中得以不断完善,归结出以下几点理论:

第一,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口腔医疗,摒弃传统的机械地执行医嘱的被动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面评估、科学决策、系统实施、客观评价的主动调控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应用整体护理观,在为患者实施或指导口腔医疗时,要做到关注患者的感受。在开展口腔医疗及保健的过程中,医生需指导医护人员的工作,结合患者的感受做出效果的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方法,有效提高口腔卫生的内在质量。

第三,运用自理理论指导口腔医疗,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局限性,较难满足患者需求。自理理论顾名思义强调自理能力,即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通常学习后便能达到自理需要。而应用自理理论指导颅骨牵引患者通过应用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完成自我口腔卫生保健,让患者感觉到自身的力量,通过增强自信心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

第四,在口腔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循证思维,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情况各有迥异,应该适时地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口腔保健指导原则。通过及时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创造的证据,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学习和运用循证医学,明确技术标准,选择合适的器械、设备和药物,指导口腔科中的科研实践并提升科研质量。探讨如何运用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实践刻不容缓,应遵循的原则是运用循证思维的方式,重新认识口腔护理,在模仿口腔的生理清洁功能过程中使口腔卫生干预达到高度的个体化。

四 口腔护理的工具及方法

口腔护理是口腔保持卫生健康状态的最有效方法,科学的护理工具和护理方法的使用对抑制口腔疾病的滋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口腔医疗的基础。

(一)口腔护理工具的研发:一次性清洁刷是最常见的口腔护理工具,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省时省力,非常值得临床推广。清洁刷是由一根白色细长圆形棒和长方形表面呈锯齿状的海绵体组成,每一块海绵体有5个清洁面,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保质期为一年的一次性无菌物品。清洁刷的清洁面由于呈齿状结构,与牙齿咀嚼面吻合度很高,故有效接触面大,对痰液粘稠者,能更多地吸引口腔残液,去污效果明显。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护理用具,如三面牙刷、电动牙刷以及声波震动牙刷。临床专用三面牙刷是将市场上出售的三面牙刷适当的进行改造,牙刷中央挖凹槽,牙刷头部与凹槽两边留空间用于安拆棉球,更加贴合口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安全、高效、省时、省力。电动牙刷具有体积小、温和、转动灵活等特点,不仅可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对于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也有清除效果,而且还可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维护牙龈的健康。近年来市场新推出的声波震动牙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声波震动产生合适的刷力和频率,从而更有效地去除菌斑和口腔内其他物质。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声波震动牙刷对各牙面的菌斑清除有效率优于其他电动牙刷,尤其值得在口腔卫生依从性较差的儿童中推广应用。

(二)方法

1 含漱法。含漱法用于无意识障碍的患者较为合适。每日多次的含漱,类似物理性的冲洗,可清除大块残渣和分泌物,减少牙菌斑,而且对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口腔的自洁都有促进作用。具体操作为:把毛巾在患者颈下,用吸管或者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水,让患者用舌头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进行5到6次含漱,把弯盘置于患者嘴旁让水从一侧口角流出。若有口腔感染也可使用药液含漱,嘱咐患者每小时含漱1次,药液在口腔内保留3~5分钟,其中数在早晨起床、饭后和睡前的含洗漱更为重要。

2 擦洗法。擦洗法对有出血倾向、无牙、开口困难、不能含漱、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更为适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准备清洁溶液浸湿的纱布球4~8个、弯盘、小剪刀、弯血管钳、压舌板、开口器等。用开口器打开口腔,用血管钳持纱布球擦洗口腔颊部、牙齿外、内侧、舌下、腭部。使用压舌板和开口器时动作切记轻柔,为防止纱布球遗留在患者口腔,用后必须清点纱布球个数。

擦拭法在临床原本是使用棉球,可近年来国内有学者采用纱球代替棉球,获得的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研究发现纱球较棉球对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及软垢(P

3 冲洗法。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口腔护理法,其效果也十分显著。冲洗法适用于口腔损伤严重或口腔有夹板钢丝等固定物的患者。其方法简单来说是,操作人员左手持注射器缓慢注射漱口液,右手持负压吸引管进行抽吸,一边冲洗一边抽吸,直至口腔全部冲洗干净。

具体来说口腔冲洗法首先要准备无菌冲洗器、吸引器、漱口液、接水用弯盘等工具,双人操作, 接着需要暴露颊部,可用压舌板协助。使用生理盐水30m l 从磨牙后空隙开始,上下移动冲洗器头,由后及前进行冲洗,从左到右,由唇颊侧到腭舌侧。重复冲洗4 次,在冲洗的同时进行负压吸引。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冲洗液是生理盐水。插管气囊充气后,将患者头部调整到30度~45度高位,取出牙垫后一人固定气管插管, 另一人冲洗口腔, 强调使用软牙刷协助进行齿缝刷洗,再用50ml盐水自口角缓慢冲洗口腔,反复3个循环后再放入消毒牙垫, 固定插管,冲洗完成后注意抽出气囊内增加的气体。冲洗时保持负压吸引, 每天3次。

4 其它方法,例如咀嚼法、喉镜协助法在用于盲肠道术后口腔护理及在昏迷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同样令人满意。

五 口腔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接受健康的行为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人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之后认识到了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健康教育要防患于未然,拓展服务范围,由医院向家庭、社区、幼儿园和学校延伸,为易患人群提供一系列的口腔护理服务,如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运动,正确的刷牙方法,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线、牙签的应用等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晓英. 临床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85

[2] 刘萍,席淑华,马静. 口腔护理工具与方法新进展[J].上海护理, 2009,(01):73

[3] 邵书琴, 宋国慧. 对口腔护理的认识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1):104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6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乳牙;龋病;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8;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国学龄前儿童存在患龋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的现象[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全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龋病的有力保障。而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2,3]。本调查选择杭州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研究对象分别是主城区儿童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分别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抽取124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 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抽取137名儿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2016年3月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龋病检查,主城区幼儿园共抽取123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共抽取122名儿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记录[4]。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decayed teeth,dt)、乳牙因龋缺失的牙数(missing teeth,mt)、乳牙因龋充填的牙数(filling teeth,ft)。计算乳牙龋均(人均乳牙龋坏、因龋缺失及因龋充填的牙数,dmft/受检人数)、龋补充填比[因龋充填的牙数与患龋牙数及因龋充填牙数总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诊断标准,4名检查者经过标准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资医师负责质量监控。两所幼儿园检查均由同一批医生完成。

1.2.3 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开展持续一年幼儿口腔知识讲座,每月一次,每次20 min,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发育;(2)乳牙的重要性;(3)龋齿是怎么发生的;(4)为什么要刷牙?何时开始刷牙?(5)正确的刷牙方法;(6)乳牙龋齿的危害;(7)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意义;(9)甜食与龋齿的关系;(10)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2)正确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举行一次幼儿刷牙比赛;给家长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教室内张贴爱牙刷牙宣传画,组织儿童观看爱牙刷牙动画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乳牙龋指数用dt、mt和ft表示。群体患龋情况用龋均和患龋率表示,龋补充填比表示乳牙龋得到治疗的情况。

2.1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患龋率及龋补充填比比较

口腔健康教育后与之前相比,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t=0.023,P=0.037)和患龋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1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P>0.05),仅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P0.05),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dt、mt、ft及构成比比较

两所幼儿园儿童在健康教育后,龋齿均数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杭州市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人数百分比及构成比比较

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乳牙龋坏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P=0.041);因龋乳牙缺失人数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龋齿充填人数百分比明显上升(χ2=6.875,P=0.03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前,两所幼儿园d、m和f人数及构成比无差异。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的ft人数和构成比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χ2=6.214,P=0.023)(表3)。

2.4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性别对乳牙龋均及患龋率的影响

两所幼儿园男女生龋均及患龋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龋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龋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发展形成根尖周病变[5],引起根尖周组织的肿胀,疼痛,患儿不能咬合,对进食和消化均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6]。长时间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变甚至可能引起儿童颌骨和牙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齐,给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均会带来负担[7]。但家长常常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忽视乳牙龋坏的危害[8]。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长让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其防龋效果越好[11]。本研究针对杭州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护牙爱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而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低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但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家长经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能够正确认识乳牙的重要性,关注幼儿的口腔卫生健康,引起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目前,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多,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纳入常规,并扩大范围到社区[14]。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而龋补充填率却明显低于主城区幼儿园。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乳牙龋补充填率并无明显改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保健意识欠缺,收入相对有限,对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见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5]。

对乳牙龋均构成比和乳牙龋失补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龋牙齿均数依然占据较高的比例,因龋缺失牙齿均数比例较低,但龋补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这提示虽然健康教育后学龄前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家长对乳牙龋坏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杭州市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牙人数的下降表现缓慢,但龋齿充填人数的变化可以出现的更早。对儿童家长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对经济困难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情况[16]。

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调查中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可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更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20]。

[参考文献]

[1] 陈玲,张忠良. 2299 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 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 Miller E,Lee JY,DeWalt DA,et al. Impact of caregiver literacy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outcomes[J]. 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 Vann WF Jr,Lee JY,Baker D,et al. Or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female caregivers:Impact on oral health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 J Dent Res,2010,89(12):1395-1400.

[4]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 Theocharopoulou A,Lagerweij MD,van Strijp AJ. Use of the ICDAS system and two fluorescence-based intraoral devices for examination of occlusal surfaces[J]. Eur J Paediatr Dent,2015,16(1):51-55.

[6] Llena C,Leyda A,Forner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arly carious lesions and diet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ie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5, 16(1):7-12.

[7] Horowitz AM,Kleinman DV,Child W,et al. Perspectives of maryland adults regarding caries prevention[J]. Am J Public Health,2015,105(5):e58-e64.

[8] 白云洋,张笋.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9] 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 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 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10] Ghazal T,Levy SM,Childers NK,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cidence among high caries-risk 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5, 16(2):317-326.

[11] 张媛媛,石兴莲,程华刚,等. 遵义市城乡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 慧兰.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14-415.

[13] 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 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1-692.

[14] 马艳艳,张轶勋,张瑞,等. 朝阳区托幼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教育人员现状调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 蒋琳,庄庆明,王金华,等.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5):472-475.

[16] 唐琪,王维倩,杨宇,等.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78-280.

[17]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 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

[18] 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 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2):220-222.

[19] 李秋忠,曾晓娟.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512.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7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年龄增长患龋率也随之增加,给儿童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龋病预防工作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小,自律意识较低,其口腔健康的维护与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密切相关。为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以便针对性进行口腔保健宣传教育工作,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南充市市区6 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再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3个班,确定抽取班级的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828人,其中男性866人,女性 962人,平均年龄在36岁,城市户口有1438人,农村户口390人。

1.2 调查方法

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将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后录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用百分数进行表达。

2.结果

2.1 人口学特点

实际有效调查问卷1828份,有效率91.4%。在1828名调查对象中,儿童母亲作为填写人的最多,有924名(50.55%),其次为祖父母,有470名(25.71%)。小学学历最多,有570名(31.18%),无业人员位居第二,有501名(27.41%)。

2.2 儿童饮食和刷牙习惯

2.2.1 儿童饮食习惯 调查儿童每日食用碳酸饮料或甜饮料、甜点心、糖果情况,以及睡前吃甜食情况。儿童每日不少于2次进食碳酸饮料的有12.36%,进食甜点心的有16.08%,进食糖果巧克力14.4%;17.56%的儿童经常在睡前吃甜食,仅26.75%的家长称自己的孩子从不睡前吃甜食。

2.2.2 儿童刷牙习惯及方法 调查表明,大部分儿童养成了刷牙习惯,从刷牙情况来看,12.5%的儿童1岁开始刷牙,23.5%采用竖刷法,43.60%的孩子没有固定刷牙方法。

2.3 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 主要调查家长及对含氟牙膏的认知。890(48.69%)名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有778(42.56%)名家长知道含氟牙膏有预防龋病的作用。

2.4 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

2.4.1 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频数 据调查,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的有476人,经常帮助孩子刷牙的有229人,偶尔帮助孩子刷牙的有785人,从没做过的有338人。

2.4.2 家长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频率 17.51%(320/ 1828 )的家长每天检查孩子刷牙效果,14.99%(274/1828)每周检查,41.19%(753/1828 )偶尔检查,26.31%(481/1828)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效果。

2.5 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关注情况 过去的一年中,28.06%的家长不清楚孩子口腔健康状况。家长带孩子看牙的比例仅占27.74%,出于牙疼或牙齿外伤治疗的原因占55.85%,而对于定期检查牙齿仅占10.18%。

3.讨论

上述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饮食和刷牙习惯较差,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及对孩子的干预行为较差,48.69%的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使用含氟牙膏,57.44%的家长不知道氟能预防龋病。因此应加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干预行为及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等,建议如下:

3.1 养成正确的饮食和刷牙习惯

饮食习惯与牙齿健康密切相关[1],研究发现,儿童含糖食品的食用和龋病发生呈正相关[2]。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偏爱含糖食品,每日食用碳酸饮料或甜饮料、甜点心、糖果不少于2次分别占12.36%、16.08%、14.44%,仅26.75%的家长称自己的孩子从不睡前吃甜食。而家长并未认识到甜食对口腔健康的危害性,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过量摄入含糖食品对牙齿健康的危害,控制糖摄取的量和频率,养成吃完甜食刷牙漱口的习惯,平衡膳食,采用糖代品,补充钙、磷制剂,多食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减少龋病发生。

正确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最主要方法之一【3】,调查表明,虽97.43%的儿童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但每日刷牙2次及以上仅占19.69%,且近一半(43.60%)的儿童无固定刷牙方法,开始刷牙时间也较晚。因儿童口腔自洁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家长应每天监督孩子刷牙,采用竖刷法。小孩的模仿力强,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养成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的习惯。

3.2 加强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

调查显示,不知道孩子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的家长占48.69%,对于含氟牙膏的用处,虽42.56%的家长能认识到氟能预防龋齿,但39.28%的家长表示不知道,体现出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对此,在制定针对孩子自身牙齿情况的口腔保健计划时,我们应利用大众媒体或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宣讲活动,对含氟牙膏或含氟漱口水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进行宣传,提高含氟制剂的使用率。建议政府广泛在学龄前儿童集中区如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使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龋病的早期症状及预防,正确的刷牙方法等。

3.3 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

经调查,18.49%的家长从不帮助孩子刷牙,26.31%的家长对孩子刷牙后的效果从未进行检查,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口腔保健行为监管不到位的现状;因此可采取利用电视网络对家长的进行口腔保健宣教,帮助孩子刷牙并督促孩子正确刷牙,认识到此举措的重要性。

3.4 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

据调查,72.26%的家长从未带孩子看过牙,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的仅占10.18%。学龄前儿童乳牙健康有利于口颌系统正常发育,且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建议家长通过咨询口腔医务人员或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每半年带孩子检查一次牙齿,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政府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制度和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例如各市、区、县等定点口腔医院推行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等有效的个人口腔保健措施。

【参考文献】

[1]Arrow P,Raiieb J, Miller M. Brief oral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among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to reduce early childhood dental decay [J].BMC Public Health, 2013,13:245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 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 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5);女 大 学 生 龋 齿 检 出 率 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 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 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 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 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 刷 牙2次 以 上 的 学 生 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 min,用餐 后即刷牙仅 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 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 讨 论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9

关键词:系统口腔护理;护理干预;牙周病;口腔保健

为进一步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和健康教育,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在45~75岁。排除标准:①排除意识不清患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自主填写调查问卷;②排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伴有特殊疾病患者;③排除不愿意参加调查的患者。

1.2调查方法对所有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等。②患者牙周病情况及就诊情况;③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心理,并向患者讲明有关牙周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发作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

1.3.2口腔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1],包括菌斑、致病细菌等健康教育;牙石、牙垢与牙周病的关系;牙周病的常见症状、危害、防治措施等。

1.3.3指导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①护理人员向患者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软毛牙刷,使牙刷的毛尖对准牙龈边缘,并与牙齿成45°角,略加压。使得牙刷能够深入牙龈沟,清洁牙龈处的污垢,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口牙的清洁;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使牙线与牙龈边缘贴合,进入牙龈沟,并紧贴牙面进行反复刮动,清除菌斑;③牙签的使用:在使用牙签时要使牙签深入牙齿间隙,轻轻移动牙签,防止伤害牙龈。

1.3.4治疗中护理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药品用量或停药;②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对患者进行牙龈沟或牙周袋的冲洗,并利用碘甘油擦涂患者伤口处[2];③根据对患者口腔环境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对患者进行漱口;④患者就餐完毕后进行漱口,防止菌斑的积累。

1.3.5预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保证在进行口腔操作时清洗器械、洗手,保证无菌操作[3],防止发生感染。患者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净清洁,定时进行消毒。

1.3.6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及时复诊,保持口腔清洁等。并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及时解决患者康复中出现的问题。

1.4观察指标对比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患者在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后,其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正确率有着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

项目 干预前(n=200) 干预后(n=200)

了解牙菌斑、致病菌与牙周病的关系 51.23 83.59

了解牙石、牙垢、食物镶嵌与牙周病的关系 61.25 94.58

了解牙周病的常见症状 42.58 89.68

了解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原因 57.68 97.58

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45.84 87.55

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 59.58 91.25

能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 44.58 88.58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复查 61.58 91.84

3讨论

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诱发原因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4]。临床上认为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龈炎症,恢复牙龈解剖形态、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此,要求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感染可能。

临床上,因牙周病而引起的失牙已居拔牙者中的第一位,约占拔牙数的40%[5],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牙周病的危害,对其认识不足,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对于进行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通过对200位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于牙周病的认识,对于引发牙周病原因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钟秀芬,陈燕,卢其芳,等.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55-156.

[2]卢飞,应丽芬. 口腔内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3,12(10):928-929.

[3]王丽芳,雷建华,刘敏. 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7(3):59-60.

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篇10

1.1一般资料

2014-2015级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共2319人,年龄20~24岁。

1.2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确保其一致性。调查内容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第5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口腔健康行为。如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采用的刷牙方法,口腔定期检查和洁牙、龋洞充填、阻生牙拔除等情况。(2)口腔健康意识。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龋齿病因,以及对窝沟封闭和氟化物是否了解等。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口腔科学授课时间分别为2017年3月6日至5月5日和2018年3月5日至5月4日,均在开课前1d由班长发放问卷和收回,课程结束次日再由班长发放同一内容问卷和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63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0份,有效调查人数为2260人,有效率为97.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者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

94.5%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发生了变化,其中刷牙行为的变化最为明显,与口腔科学授课前相比,牙周龈上洁治的学生增加了41.3%,龋洞充填的学生增加了10.8%,拔除阻生牙的学生增加了9.4%,但仍有5.5%的学生在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方面未发生变化。对未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调查后显示原因主要有2个:(1)听课时只关注考试重点,并没有把相关知识与日常口腔健康行为联系起来,占44.07%;(2)认为自身口腔健康行为良好,若患口腔疾病需要到专科医院就诊,故无须改变自身口腔健康行为,占57.63%。

2.2被调查者对口腔疾病认知的变化

教学后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和对龋病的认识正确率明显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被调查者对预防龋病方法了解程度的改变

教学后对预防口腔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好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医院口腔科医生对就诊患者和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要求。医学高校肩负培养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专业人才的责任,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部分,因此临床医学生除了自身具有一定口腔健康基础知识以外,也应肩负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口腔健康指导的责任,所以在医学生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十分重要。

3.1口腔科学教学在促进临床医学生口腔健康方面的作用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主要是从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得,然而这些信息大多比较浅显,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而且有些广告会误导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理解,故对于大学生口腔健康维护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而本校开设的口腔科学课程,相对于上述片段化的宣传信息而言,对口腔健康及基础知识的普及呈系统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键时期,应首先具有一定口腔健康知识,医学类高校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口腔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他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扩大影响,使口腔健康根植于大众思想中,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为我国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研究表明,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3],历时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从第二学年开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好于非口腔专业医学生,至第四学年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均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该研究证实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说明专业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系统性、实用性、综合性的指导,并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有利于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及发展,是值得推广的口腔科普教育模式[4-5]。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重要形成期[6],同时也是口腔问题的高发期。目前有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仍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口腔健康[7-8],这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口腔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和本身缺乏口腔基础知识有关。从本次调查也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口腔科学前,在刷牙次数和刷牙持续时间方面都显不足,超过一半的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科学授课后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本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口腔科学以后了解到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了口腔检查和口腔常规治疗,牙周洁治的学生增加了约40%。除了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外,在口腔科学学习后,学生对口腔疾病常见现象,如牙龈出血等的认知有了根本性变化。在口腔科学学习前,约80%的学生认为牙龈出血是上火或正常现象,加之目前某些广告鼓吹牙膏具有止血功效,导致学生忽视牙龈出血状况,延误牙周疾病治疗,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缺失牙的概率增多。学习口腔科学后,80%学生了解到牙龈出血为炎症所致,不治疗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牙周炎,这会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就医,治疗牙龈炎症,控制牙周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学生对牙齿脱落现象和龋病也都有了正确认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口腔科学后,对口腔疾病现象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且对口腔预防项目窝沟封闭和氟化物的应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推动学生自身及其周围人群的口腔健康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