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急诊室;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均为某些突然因素而引起,使患者原来正常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后果不可设想。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笔根据自己在急诊室工作的实践中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护进行探讨,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急诊救护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肺部感染20例,药物中毒14例,低钾性麻痹1例,乙脑7例,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8例,均是急诊科急诊的患者。

        2 患者送达急诊室的状况

        2.1本组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呼吸急促,频率>30次/min,有31例;呼吸极度缓慢,频率>10次/min有13 例,呼吸快慢不均,双吸气者 6 例;三凹征明显有 31 例,皮肤、口唇指端发绀 39例,嗜睡,躁动不安、神志恍惚不清 44 例。

        2.2血气分析:PH值:7.24~7.55,PaCO2:6.8~8kPa,PaO2::4.7~7.8Kpa。

        2.3救护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加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控制感染。

        2.4转归:本组死亡10例,成活率80%。

        3呼吸道应急救护

        3.1即行口对口呼吸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本组病例需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正进行准备时,为了改善患病呼吸困难的状况,我们及时采取口对口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促使病人呼吸改善等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我们用较快速的挤压—换气循环法,抢救初期给予两口较长的吹气,每次1~1.5秒,这样可使胸部有时间扩张和减少由于过量气体溢出和吸入过多所造成的腹部膨胀的可能,每次换气后停1.5秒,利用这段时间,使氧气充分被带入病人体内。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其呼吸频率为12~15次/分,经急救实用,效果满意。本组有8例因需气管插管和行气管切开进行准备,我们及时采用口对口及简易手压式呼吸器,结果8例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明显改善。

篇2

本组144例中,男性113例,女性31例;年龄13~7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2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6例,训练伤2例,挤压伤2例。受伤部位:重型颅脑伤合并肢体骨折98例,颅脑伤合并颌面伤16例,多发肋骨骨折、反常呼吸12例,胸部伤合并严重创伤性湿肺12例,颈椎伤、胸腹联合伤4例,高位截瘫2例。伤后直接入院102例,转送入院42例。

2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对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98例患者,常规先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然后抬起下颌角,面罩给氧数分钟,流量为4~6L/min。

2.1.2吸痰是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操作,但易被忽略,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或套管内径的1/2;必须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责任心,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初12h内,分泌物较多,应及时处理。我们认为在每次吸痰前应给予纯氧吸入1min,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以保证足够的氧饱和度;但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若其气管插管导管末端采用了三通导管,使导管既与呼吸机相连,又和氧气相接,在对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或滴注药物时,不需停用呼吸机,从而不影响患者的FiO2,故在吸痰前不必给予吸入1min的纯氧。

2.1.3应用口咽通气导管,[3]使呼吸通畅。使用时抬起患者下颌角,将通气管弯头向上,由舌面上方压入后作180°翻转,放置于中央位置,直至通气管前端开口面对声门,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此时可感到患者呼吸气流通畅,解除了气道梗阻;反之,放置时如弯头向下,则易将舌根更推向咽后壁,加重通气困难;此导管不但质地为硅胶,适应高压蒸汽灭菌、还氧乙烷、煮沸、浸泡等消毒方法,而且口径较大,8~16号等型号吸痰管均可顺利通过,大大提高了吸痰的效果;口咽导管放置时间不等,直到呼吸道梗阻解除或有其它更进一步的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拔除,适用于舌后坠、咽喉部分泌物增多等呼吸道梗阻者。

2.2应用呼吸机

2.2.1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壁塌陷出现反常呼吸,但无血、气胸的患者,既往采用棉垫、胸带压迫包扎于浮动胸壁处,但常常不能使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痛苦不已。本组12例,均果断采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血气监测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在正常范围。

2.2.2对严重创伤性湿肺、呼吸频率在25次/min以上、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使用纽邦200型呼吸机行辅助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为500L/min,每分钟通气量为40~60L/min,吸呼时间比1:1.5~2,FiO2为0.4~0.5,调整吸气压为2kPa。

2.2.3应用呼吸机时,应注意报警系统是否出现高压或低压显示,高压报警多为通气导管系统梗阻,常见于气管内分泌物堵塞或管道扭曲;低压报警多为通气导管泄露、气源不足,常见于气路脱接或漏气,应及时处理。

2.2.4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吸痰、清洗口腔、变更等操作后,应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同时,观察患者反应,了解吸痰效果及呼吸机工作状态,作好记录。监护过程中通气良好的表现是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胸部呼吸动度适度,末梢循环良好。

2.3防止窒息

合并颌面部严重创伤的患者,由于咽部分泌物的不断滞留,很容易造成窒息。对此类患者,在清理咽部分泌物和血液的同时,行气管切开术,为保持较长期的呼吸道通畅,插入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易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免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减少呼吸阻力和呼吸道解剖无效腔。充分给氧,保持FiO2。本组有2例,因肺不张而及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后患者病情好转。因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应加强心理护理,这对提高救治水平尤为重要。

2.4呼吸道湿化

我院地处西北,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放置导管不到8h,导管前端即有分泌物干结成栓,使导管内径减小,造成分泌物不易吸出,呼吸道阻力增加,给呼吸道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创伤急救室采用空气和呼吸机湿化装置,来保证呼吸道湿润。前者是通过空气湿化即利用加湿器或直接将水加热成蒸汽来湿化空气,湿化水每日不少于250ml。地面采用拖地、洒水等方式,经常保持湿润,维持室内温度22℃,相对湿度60%;后者是通过给呼吸机湿化器加水加温,或增加雾化吸入次数,直接提高患者吸入气的相对湿度,呼吸机加温湿化器要定时检查,及时补充蒸馏水,使湿化瓶内的水保持在最低水位以上。

2.5避免意外伤害

篇3

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36例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分析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36例患者中好转27例患者,这些患者插管前SaO2

结论:对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进行鼻腔气管插管治疗,不仅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还能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在临床中加强对插管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经口腔气管插管 辅助呼吸 分析 呼吸机 临床治疗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2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86-02

在医院急诊观察区中,因疾病而引起患者的呼吸麻痹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很常见。此时,就需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使用经口腔气管内插管的途径来连接呼吸机,以此提供患者的呼吸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以下就将我院收治的因呼吸衰竭而采取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我院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36例甲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16岁到8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9.2岁;并且36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引起呼吸衰竭患者1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3例;而且这些患者在插管前测SaO2

1.2 试验方法。方法就是对36例急诊观察区呼吸障碍患者采用低压气囊气管导管[1],具体操作如下:先将呼吸机放置床边,然后接通电源氧气并调节呼吸机的参数;然后给患者静脉注射5mg力月西进行镇静和肌松,同时协助患者平卧头向后仰,并吸净患者口腔内以及气道的内分泌物,确保口腔通畅;再者就是将无菌石蜡油[3]气管导管前端,在普通喉镜或可视喉镜的引导下,可以先从口腔插入直到导管内口处,然后立即吸痰,以保持管腔的通畅。治疗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适当调节通气参数以适应患者呼吸,最后就可以将导管过渡到呼吸机上通气。

2 结果

对36例呼吸障碍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患者中好转27例,并且这些患者插管前SaO28kPa,PaCO2

3 讨论

在医院急诊区中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死率甚高,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插管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因为气管插管腔较长且内径较细,容易因为吸痰不便而造成的粘稠痰液聚积阻塞,因此在对呼吸障碍患者的进行插管治疗的前后,都应该密切观察插管期间患者的神志、瞳孔以及呼吸频率、节律等病情变化,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3.1 常规护理。确保室温保持在25℃左右,用紫外线照射消毒[4],然后帮助患者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并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预防霉菌感染。

3.2 插管时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做好呼吸机的监护工作,保持呼吸机管道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呼吸机中通气量和气道压力,当通气量下降时应调整患者使气囊重新充气;还需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湿化器里灭菌注射用水的量及温度,并做好呼吸机管道积水的及时清理。

3.3 患者气道的护理。在对患者施行经口腔的插管治疗时,应该做好患者气道的护理工作,吸痰前可以适当提高FiO2待到吸痰后的2分钟再调回[5]。并鼓励清醒的患者咳嗽咳痰,并辅助翻身拍背,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神志不清患者及时吸痰;并注意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的湿化,防止因为痰液粘稠而堵塞导管,还需要加强所有操作的无菌与隔离,以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3.4 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在对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及时观察患者在的神志瞳孔,对于插管后瞳孔散大且出现深昏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同时观察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pH、PaO2、PaCO2值的变化,以此来调节患者呼吸机的参数。

3.5 拔管的护理。对于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拔管时,也应做好护理措施,只有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平稳后,患者的神志清楚且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允许的状态下,才可以拔管并清理呼吸机,拔管时应该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吸出来,拔管后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吞咽以及发音的状况,并鼓励患者咳痰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而且拔管后患者在12小时内还要以流质饮食为主。

参考文献

[1] 孙裕强.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离的临床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06)

[2] 张静涛.经鼻盲插在吸入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08)

[3] 张水琴.周丽萍.新生儿重大手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

篇4

呼吸理学疗法主要是为了保持气道通畅,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促进肺不张的再膨胀,维持氧浓度,改善肺的机能等,而采取的姿势管理、气管排痰方法以及呼吸辅助手段。呼吸理学疗法效果好时,气管内分泌减少,肺不张改善,换气量改善,在高危未熟儿发生慢性肺损害时,采用呼吸理学疗法辅助治疗,可预防拔管后肺不张。

1姿势管理

姿势管理方法有以下3种。

1.1仰卧位姿势 仰卧头部正中位,将布卷,小枕头等放入颈部以保持气管通畅,新生儿舒适为宜。意义:由于新生儿头部相对较大,颈部缺乏稳定性,平卧是往往自然表现为仰卧颜面横位,这种肢位不易保持气管通畅,不利于进行呼吸管理,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仰卧位,要注意将小儿头部适当调整,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便于吸痰、氧疗。

1.2侧卧-半侧卧位姿势 采用布卷等将小儿肢位相对固定,防止滚动。意义:采用这种姿势时,要注意防止小儿头部屈曲及后仰,此姿势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防止呕吐物的吸入,可抑制新生儿兴奋如角弓反张等 。

1.3俯卧位姿势 新生儿俯卧,头部正中,注意颈部不要屈曲及后仰。意义:此种姿势,可增加肺部呼吸时的含氧量,有利于增加换气量及动脉血氧分压,腹部接触床面,小儿相对安静,哭泣较少。

2支气管排痰法

当小儿呼吸分泌物增多时,首先使用听诊器听诊,确定痰液部位,采用排痰、拍打、震动方法使痰液松动便于痰液吸出或借助吸痰器等将痰液排出,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排痰法,通过听诊,确定痰的部位后,取立位,轻压法,震动法,然后呼吸辅助法3~5 min。

2.1排痰法 方法:新生儿头低足高位,10°~20°,间隔实施。意义:利用重压,促进痰的排出。

2.2轻压法 方法:利用呼气与吸气的关系,用指尖腹部或拇指球部,在小儿吸气终末,在小儿胸壁垂直方向给予轻压,频率40次/min左右,使胸壁下陷约米。

2.3震动法 方法: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或拇指球部对小儿胸壁进行振动。意义:轻压法与震动法主要是利用震动的原理,利用呼气与吸气的关系,对小儿气管壁进行震动,使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易于排出。

3呼吸辅助法

方法:随着胸部的起伏,呼气时用手掌适当压迫胸廓,使呼气量增大,残气减少,同时在吸气相对胸廓扩张,使通气功能得到改善。意义:①使换气量加大,促进气体交换。②预防及治疗肺不张。③呼吸量增加后有利于分泌物的移动与排出。④促进胸廓的顺应性,加廓运动量。

4接受氧疗

篇5

近年来,喉外伤病例有增加趋势,文献屡有报道[1]。闭合性喉创伤在临床上因其比较隐匿,易被医务人员和患者忽视,喉急性钝挫伤可数小时内无明显症状,因而比开放性创伤更具潜在的危险性[2]。如果诊治不及时,判断不准确,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闭合性喉外伤早期的常见症状除外伤史外,同时可出现声嘶及咯血症状,对外伤病人应紧急处理,争分夺秒以抢救生命,尽可能保留或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为原则。

1治疗

闭合性伤予以抗炎消肿、对症等综合性治疗,动态观察呼吸情况、禁声及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减轻喉水肿,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当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早行气管切开。

2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无休克征象者,给予垫高枕头,保持颈部舒展,也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3],以利通气。抗生素雾化吸入,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才进行吸引[4]。

2.2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保证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5]。但要密切观察,防止因滴速过快引起心衰和肺水肿。同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为抢救赢得时间。

2.3术前准备: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常规采集血样,及时做交叉配血及各项检验,皮试,等各项术前检查。注意患者的保暖。

2.4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血氧饱和度等。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颈部皮肤血运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6]。

2.5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套管的通畅和清洁对呼吸至关重要,注意观察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合适,位置有无移动,管腔是否通畅。

2.5饮食护理: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d内给予留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减轻喉痛及呛咳,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利于创口愈合[7]。保持胃管固定通畅,定时灌入流质,要注意食物和注射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肠胃炎,拔管前先要饮食训练,无呛咳方可拔管。

2.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遭意外,常表现为异常恐惧,悲观失望,作为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待患者,沉着冷静,抢救有条不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小结:护士要熟练掌握观察判断病情的方法,正确及时实施急救和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及呼吸道、饮食、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学愚.喉科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5~142.。

[2]邬俊译.329例喉外伤病例分析.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55~306.

[3]窦云英.一例多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护理[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7):1115-1116。

[4]黎建敏.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566.

[5]何义平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6):345~346.

篇6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道;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3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脑实质损伤,伴意识障碍及咳嗽、吞咽反射降低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伤后颅内压增高,频发喷射状呕吐;颅底骨折或者颌面部损伤伴耳口鼻腔涌出血性液等,极易造成气道堵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生命。笔者所在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急诊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现将笔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17~63岁,平均41.5岁,车祸26例,工地高处坠落12例,打伤2例。颅脑CT证实脑挫裂伤2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颅内血肿6例。

2 护理

2.1 院前急救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情况下脑组织只能耐受5~6 min的完全低氧,超过这个时限,脑组织将可能收到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分泌物、异物或者舌后坠等阻塞呼吸道引起肺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早期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首先应畅通气道,松开患者衣领,将头部偏向健侧,平卧,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取出假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呕吐方式。特别要探查呼吸是否平稳,如果张嘴困难及抽搐者应放置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流出;深昏迷舌体后坠者,用舌钳将舌体外拉并配合医师放置经口气管插管,然后加压给氧。遇有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气管切开。

2.2 呼吸道护理

2.2.1 预防误吸 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即采取头部抬高20°~30°,增加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予持续有效氧气吸入,氧流量4~6 L/min,伴有呕吐或者口鼻溢血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口鼻血性液,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吸出且昏迷较深,及早给予气管切开术。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低于95%以下的,提示肺通气量不够,及时吸痰或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2.2.2 湿化气道与有效吸痰 采用超声雾化机给予雾化吸入,通常用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每4~6小时雾化一次,每次20 min,或者经气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每次4~5滴,每小时5~8 ml。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2]。吸痰做到有痰必吸,吸要彻底,采取YYB-93D型脚踏式电动吸痰器,吸痰动作敏捷、轻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负压维持在26.6~40 kPa,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用生理盐水试吸维护导管通畅。(2)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用压舌板或者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在无负压情况下,吸痰管插入10~15 cm,过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3-4]。踩脚踏开关,边吸边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彻底吸净痰液。(3)在吸痰过程中,随时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堵塞,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吸或者更换吸痰管。如痰液黏稠病情许可,可叩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4)每次吸痰完毕,用纱布擦净唇周分泌物,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待平稳后方可再次吸痰。(5)在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紫绀立即停止操作,无自主呼吸者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待呼吸改善,再谨慎将痰吸出。

2.2.3 无菌操作与气管切开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储液瓶每日清洗消毒,放入气管切开患者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吸套管内分泌物,一套吸口腔内分泌物,两者分开使用;每次吸痰完毕,吸痰管一次一更换。根据痰液黏稠使用超声雾化和滴入生理盐水加药物湿化气道。笔者使用一次性无菌套管,套管口覆盖双层无菌纱布,并用生理盐水湿润,以湿化空气及防止异物吸入套管内。套管切口周围敷料每日无菌换药一次,如有痰液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时勿牵扯套管,以免套管脱落。换药步骤如下:(1)用无菌镊子轻轻将污染敷料从开口处向外拉出。(2)碘伏常规消毒两遍,消毒顺序:先套管后皮肤,从切口向外周环形消毒,消毒面积大于敷料覆盖面积。(3)将无菌敷料两块用无菌剪刀从中间剪开1/2,用无菌镊子小心送入套管周围,将敷料整理平整。(4)套管系带如有污染,及时更换[5]。

2.2.4 房间消毒与预防感染 单人病房,室内保持整洁、安静,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 ℃,用加湿器维持相对湿度50%~60%。病房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开窗通风。每两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叩击时手呈空心掌,从肺底到肺尖反复叩击背部,通过振动使呼吸道痰块松动,利于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早期呼吸道护理干预,经口气管插管10例,占25%;气管切开20例,占50%,保持了气道通畅,6例因脑疝死亡,34例院内安全转外科住院治疗。

4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脑组织创伤、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易并发肺部感染。早期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分泌物,配合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抢救成功脑损伤患者和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稚玲.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提高交通事故救治率[J].护理研究,2009,12(12):3248-3249.

[2] 张延霞,时风丽,袁康,等.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246

[3] 陈群.重症颅脑损伤[J].医学文选,2006,25(1):168-169.

[4] 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 32(12):731-733.

篇7

通过对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护理中应掌握呼吸道的管理、合适的、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管湿、正确地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不畅,严重影响其通气功能,经鼻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病人易接受的特点,可延长气管插管置管时间。

一插管方法

1、插管方法:①吸引器、呼吸机置于床边,接通电源及氧气,调节呼吸机参数。②给患者肌注阿托品0.5mg,可预防插管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清醒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利配合。将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吸净,观察鼻腔是否通畅。③取无菌FOME-CUF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用无菌石蜡油前端22cm部,抽出外套气囊中气体,塞上活塞。④于患者咽喉部喷入1%地卡因行局麻,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从一侧鼻腔插入导管直至导管内口达气管上段、声门下(长度22~26cm)。若无纤支镜,长度可按耳屏到鼻孔的2倍计算[1]。立即吸痰,保持管腔通畅,松开活塞,使气囊充气密闭呼吸道,然后塞上活塞。导管外口接手控呼吸囊,试行手控通气15min左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了解是否仅插入一侧支气管,此时可适当调整导管深度。密切观察患者对手控通气的反应,并了解适应患者需要的通气参数,再过渡到呼吸机通气。

二护理

1、插管护理:①保持气道通畅。1~2h吸痰1次,以免时间过长使痰液结痂造成堵塞。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每次吸痰前自导管外口滴入2~5ml,以稀释痰液并刺激患者呛咳反射,以利痰被吸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深度以吸痰管到达导管内口为宜,过深易损伤气管粘膜,过浅而达不到吸痰目的。②导管全长32cm,插管深度22~26cm,导管外露长度6~10cm.若导管外露过长提示导管脱出。③呼吸机的监护。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观察通气量及气道压力显示,若通气量下降,表示气道密闭不严,应调整,并使气囊重新充气;若气道压力上升,提示有痰液堵塞气道,应立即吸痰。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

2、基础护理:①患者住监护室,室温保持25℃左右,紫外线照射消毒,1h/d.②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为宜,不宜侧卧,防止因改变使导管偏移,导致气道密闭不严,使通气量不足。③置管期间禁食,防止食物误入气管。④口腔护理,2/d.注意预防霉菌感染。本组9例咽拭培养发现霉菌,经用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口腔,3d至1周均治愈。⑤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加强皮肤护理。⑥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⑦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保证营养及电解质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病情观察:①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了解是否发生肺性脑病。②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如患者自主呼吸与机器对抗时,可适当抑制患者自主呼吸,以改善通气。③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此时可适当将呼吸机参数下调,或使用升压药物。④插管后测SaO2,1/30min,4h后病情改善可改为1/4h,必要时用长程SaO2监护仪,以观察疗效。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的变化,根据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⑤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每日清晨抽吸气管深部痰液作细菌培养。

4、拔管护理:①脱机指征。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并平稳,神志清楚,紫绀消退,SaO2>0.90,PaO2>8kPa、PaCO2

三营养支持

COP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而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机做功无力,肺顺应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使患者难于脱离机械通气。营养的补充采用肠内营养相结合,肠内营养主要给予鼻饲、混合奶、肉汤等。鼻饲进食中应防止为内容物反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肠外营养常用TPN液,经中心静脉缓慢滴注,不能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同时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保持树叶通畅。

四健康教育

意识清醒的患者,气管插管钱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应用镇静药物使其处于镇静状态。患者清醒后,很难耐受插管的痛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树立其治疗信心,及时让患者了解治疗进展,从而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拔管,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听广播,通过手势、写字、动作或卡片等方法,了解患者的需求。护理操作宜轻巧,力求将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讨论

1、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重症呼吸衰竭病死率甚高,近年来多主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对改善呼衰患者的通气及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消耗有肯定的效果。目前,机械通气连接方式,有逐渐以无创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代替有创的气管切开方式之趋势。气管切开术易感染,金属气管套管质地坚硬,易致气管损伤。置管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过长易造成气管壁粘膜缺血坏死。而气管插管选用低压高容气囊的硅胶或聚氯乙烯导管,该导管组织相容性好,能留置较长时间,常可达数周或数月,国外最长115d,国内最长220d。

篇8

【关键词】高原地区危重症患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46-02

急救医学是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院前抢救与安全转运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我院PICU为全省危重症患儿救护中心,在实行120医疗特服专线为纽带,集中管理,及时准确指挥调度网络医院、120急救站,进行危重症患儿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根据对我院2008-2010年院前急救和转运回院的危重症患儿的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地佐证做好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89例,女75例。年龄29天―16岁,均为“120”急救电话呼救患者。以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原因要求转运者占多数,其中重症肺炎呼吸困难76例,高热惊厥4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8例,溺水9例,脑炎6例,电击伤1例,颅内出血1例,其他中毒4例。

1.2 转运设备 用救护车配备供氧系统、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微量血糖仪、负压吸引器、复苏气囊、微量输液泵、抢救药品等。

1.3 转运人员 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配备:1名主治医师,1~2名护士。转运人员均是有经验、抢救技术能力强的医护人员。要求具备健壮的体魄(基本要求为无晕动病)、拥有跨学科知识、高超的医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沉着、熟练、有条不紊的应变能力。

1.4 转运方法 PICU设120 24h专线电话,通过电话向当地医院了解患儿病情。合理实施院前急救调度派车,派遣PICU急救小组(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或护师)前往接诊。到达当地医院后,做必要的处理以稳定病情,确定是否转运。在急救转运之前,使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患儿的病情,尊重患儿家属就医的意愿,同时,告知家属患儿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并签订转运同意书。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要确保转运小组与PICU之间信息联络畅通。转运途中加强监护,维护生命体征稳定。

2 院前急救和转运护理管理

2.1 稳定病情 现场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关键,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静脉置管,以确保在转运途中静脉通畅。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我省地处青藏高原,氧含量低,易造成患儿缺氧,应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低于0.85时复苏囊加压给氧,对怀疑ARDS或头罩吸氧下呼吸困难及青紫不能改善或呼吸暂停较频繁者则予气管插管,即适当放宽插管指征,以免途中需插管时因颠簸、光线、空间等因素操作困难延误救治。对气管插管和气道分泌物多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障气道通畅及有效通气的进行。有抽搐、昏迷、脑水肿等,可在转运前给予脱水剂、镇静剂以稳定病情,病情不稳定不主张进行转运,因途中还可能出现许多不可预料因素加重病情,患儿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儿、家属或与患儿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儿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

2.2 转运时的抢救及护理 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及四肢末端的色泽,将患儿置于温度在30-32℃、湿度在55-60%的转运车中,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2~4L/min),同时做好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并持续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低体重患儿在转运中置于恒温的暖箱中,以保持体温的恒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监测体温、血糖,低血糖者给予10%葡萄糖液输液泵输入;惊厥者给予苯巴比妥;颅内压增高时,用脱水剂;酸中毒时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俯卧位适用于合并呼吸暂停者,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能防止反流物的吸入,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1]。平卧位时危重患儿头部稍后仰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通气,呼吸困难明显者可采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或气道插管,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若病情变化,车辆在行驶中不能操作,应立即停车急救。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2.3 心理护理 颅脑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阿托品患儿往往焦虑不安,易激动,定向力障碍和精神错乱。在转运途中要注意年龄较大患儿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儿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使家属能适应疾病所带来的压力,缓和紧张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提高治疗的依存性。

2.4 转运到达目的地的护理管理 到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处理。如经过处理后病情明显缓解,可安排收住普通病房,如病情危重应立即将患儿转运到PICU病房,继续给患者监护和生命支持,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院前急救病例,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3 结果

本组164例患儿均转运到本院,其中15例转至普通病房治疗,治愈出院;剩余109例转运至PICU,转运途中无死亡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

4 讨论

近几年来急诊医学进展迅速,院前急救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2]。其重点是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的处理[3]。在对危重症患儿院前转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稳定患儿病情,合理调度派车,争取院前急救黄金救命时刻[4],以确保转运成功。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如下:①保持呼吸道畅通,适当放宽气管插管指征,使血氧饱和度在0.85~0.95之间;②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及时纠正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③对有抽搐、昏迷、脑水肿者应先给予镇静剂、脱水剂后再转运;④转运时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有气胸、休克等危重情况时应给予紧急处理,待病情平稳后转运;⑤低体重患儿在转运中置于恒温的暖箱中,以保持体温的恒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⑥妥善保存急救转运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备查,降低医疗纠纷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龚梅,王珏 ,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7,21(2):95-96.

[2]余汉林,沈向东.院前急救指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中国急救医学,1999,19:695~696.

篇9

【摘要】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同时及早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使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得到了提高。结论:虽然NIPPV使用便利装卸快捷,患者舒适易于接受,费用低,可减少有创通气时易发生的并发症。但仍要慎重选择患者。良好的认知教育、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 、严密的监护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干预也是NIPPV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IPPV

Abstract: Objective: To heighten the efficacy of NIPPV on the acute or chronic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dical therapy, the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42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eceived 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by nasal/mouth mask.Result: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has enhanced. through the therapy on RF of 42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IPPV and early related nursing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 Although NIPPV use convenience, loading and unloading quick, expense low, the patients is comfortable and easy to accept, the illness complication which is easy to occur when the therapy of IPPV is used may be reduced. But the patient should be selected prudently. The cognitive good education, the correct and standard operation technique, the strict monitoring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dverse reaction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airway potency and so on are also the key to success of NIPPV treatment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在许多方面优于有创通气。其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舒适乐于接受,院内感染机会少。研究显示NIPPV对部分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肯定的治疗效果[1~3]。我院呼吸内科RICU于2002年以来,对42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依据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采用经鼻/面罩BiPA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 40例,女 2例,年龄61~79 岁(平均62岁)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重症哮喘2例,,均 为II型呼衰。

1.2 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应用英国伟康公司BiPAPR Sychrony型呼吸机压力支持。根据患者能否闭嘴呼吸,分泌物多少,面形大小、胖瘦、有无牙齿尽量选择合适鼻罩或面罩,用专用头带固定。其松紧以漏气量在7~25LPM之间为原则。模式S/T ,IPAP从6CmH2O 开始,EPAP从2~3 CH2O开始,备用呼吸频率为12次/min。根据老年患者病理生理和耐受程度逐步上调,IPAP至15~20 CmH2O, EPAP6~8 CmH2O,EPAP很少超过10 CmH2O 。应用最小PEEP达到最大的血氧饱和度保证SpO2在90~95%以上。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病情好转后,逐步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并转为鼻面罩吸氧,直至完全撤离。

1.3 本组病例连续使用呼吸机10~216h,平均71h。42例患者中40例病情稳定脱机(成功率95%)。2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病情变化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因家属放弃抢救治疗而死亡。

2 护理干预

2.1 加强教育,重视护患交流。本组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听觉、视觉也明显减退,语言、人际沟通能力下降。因此对此类患者在进行NIPPV治疗前,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NPPV的目的、重要性、要领、BiPAP呼吸机结构、漏气接口的作用、排痰、进食及鼻面罩脱卸和佩戴的方法。这对初始NIPPV的成功至关重要。必要时给病人演示或选择其他病人的示范效应。以解除患者及家属的不安和焦虑,消除心理与情绪因素,有助于提高NIPPV治疗的依从性和应急能力。本组病例中通过教育上机成功率达 95%。

2.2 操作技术规范正确是NIPPV实施成功的因素之一。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适当培训。国内外研究证实医护人员对NIPPV的态度,应用熟练程度对疗效影响很大[4]。在进行NIPPV前,护士应准备一台性能完好装置正确完善的呼吸机置病人床旁。将病人安置于舒适体位,一般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5]。协助医生给病人佩戴口鼻/面罩接氧气吸入,待病人适应5~10min后再连接呼吸机,将已设置好的呼吸机打开。上机后指导患者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用鼻吸气嘴呼气,可对患者喊“吸—呼—吸—呼—”口令,教会患者随机送气而吸气使自已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根据病情进一步调节呼吸机参数,并再次告之病人及家属有关BiPAP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以便得到很好的配合。

2.3 NIPPV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的临床监护。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处于应激状态,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6],因此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 、血压、神志状态。并监测患者呼吸肌运动情况,观察辅助呼吸肌运动,是否存在矛盾呼吸运动,是否存在人机对抗。同时结合SpO2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来确定患者病情是否在继续进展,NIPPV是否有效,NPPV参数调节是否恰当,是否发生了机械通气相关合并症,是否需要转为有创通气治疗。尤其在最初4~8h需要专人负责和监护,才能提高疗效[4]。确保患者安全以及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4 虽NIPPV较有创通气更符合生理,患者应用更舒适乐于接受,但也存在不良反应。面罩漏气是最常见问题,可造成气憋,人机对抗,还可见眼结膜炎。面罩漏气的因素很多,尤其重症张口呼吸患者,面罩与脸型不匹配常诱发面罩漏气。我们常采取选择尽可能与脸型匹配的面罩,适当增加头带拉力,必要时用下颌带密闭固定。面部压迫性不适或压伤,可造成患者畏惧、拒绝NIPPV。解决方法是保持头带拉力均匀,在着力点易损处(如鼻梁)贴上3M丝质胶布以防皮肤损伤,并适当减少拉力,使压迫性不适减少到最低程度。吸入性胃胀气也是NPPV不良反应,尤其是病情较重老年患者,食道括约肌松弛等易发生胃胀气,还容易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对上述病人我们常留置胃管,以减少胃胀气对NIPPV疗效的影响。

2.5 NIPPV不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粘膜萎缩、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敏感性下降易引起分泌物潴留。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潴留对初始NIPPV的成功非常重要。需嘱病人定时咳痰,有痰一定要咳出。对痰液粘稠、体弱无力者每2h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借助喉镜吸痰,不让分泌物潴留,使上气道相对通畅。保持一定饮水量每天1500ml左右,并注意调节湿化器的水温,水温32~35°C为宜,以保持气道湿润痰易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注意有无呛咳,痰液阻塞及缺氧情况。

3 小结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正确规范的操作,密切观察,监测各项指标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干预是NPPV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Sangeeta M,Nicholas SH.Noninvasive ventilation[J].Am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40-577.

[2]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12-216.

[3] 冼乐武,梁宗安,冯玉麟,等.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呼吸衰竭病人血气指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2,23(4):335-337.

[4] 张波,俞梦孙.无创正压通气技术[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3(5):232-233.

篇10

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自口咽通气管问世以来它已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1]。现将吸痰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危重患者置口咽通气管吸痰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为70.15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16例,呼吸衰竭15例,严重肺部感染10例,肺脓肿3例。意识清楚35例,意识障碍9例。

1.2 材料 治疗盘内有型号合适的半硬式一次性口咽通气管,一般为7-11号,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专制的一次性吸痰管10-16号数根,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一个,无菌手套数双。胶布、生理盐水1瓶,放于病人床旁。

1.3 方法 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一种为反向插入法。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①对意识清楚患者操作者应向其做好解释工作,采用反向插入法。取得患者同意后,嘱患者将口腔张大,有义齿应取出,洗净口腔内分泌物后置入口咽通气管,用胶布带将口咽通气管外端固定在患者唇面部以防移位或脱出。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送吸痰管到气管深部,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2]。②对意识障碍者可采用直接放置法。

1.4 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胶布易脱落,再者因胶布紧贴皮肤,粘住病人的毛发而产生不适感,甚至有些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改进的固定方法,即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小孔,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

1.5 评价 (1)愿意配合,有安全感。(2)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呼吸功能改善,缺氧得以缓解。(3)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4)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2 结果

44例患者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无发生痰液堵塞至窒息,有3例患者病情严重、呼吸抑制造成通气障碍行气管切开术。

3 护理

3.1 口咽通气管的选择 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等选择合适的型号。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3.2 患者取去枕平卧中立位,肩下垫一软枕,头稍后仰,颈过伸,四肢伸直平放。

3.3 吸痰时的护理 (1)保持管道通畅。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舌根后坠,便于吸痰。 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的原则,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患者误吸甚至窒息。(2)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可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也可适时经口咽管直接滴入蒸馏水,每天不少于250ml,或在吸痰时将5~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然后吸出[3],也能达到湿化目的。(3)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至后咽时待患者深吸气便把吸痰管插入气道内,深度为15-18cm,一般不宜超过20cm,避免插入过深刺激支气管隆突部而引起放射性的心跳骤停。吸痰管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缺氧。(4)操作时注意无菌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3.4 口腔护理 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以免造成黏膜压伤、坏死。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用2%碘伏液浸泡消毒3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晾干置于吸痰盘中随时备用。清醒患者每次吸痰完毕均取出口咽通气管,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

3.5 健康教育 (1)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置口咽通气管的目的、意义,便于配合操作。(2)操作中指导患者正确,及时关心患者是否舒服,重视与患者交流,避免患者紧张,影响插管。(3)操作后指导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或感觉导管不稳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协助患者取舒适。

4 体会

4.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舌根后坠,便于吸痰,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

4.2 刺激咳嗽反射较强 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的深度较鼻腔深5-6cm,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更强,使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能咳至上呼吸道,利于痰液吸出。

4.3 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减少了对鼻黏膜的刺激。

4.4 吸痰过程可不断给氧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加大氧流量,吸痰过程可不断给氧。

综上所述,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强组织氧和作用,改善通气功能,控制肺部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应用口咽通气管,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节省急救人员的体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梁静涛.口咽通气管误入气管2例报告[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