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23 17:34:47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1

【关键词】社区护士;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护理工作也从病区走向了家庭和社区护理人员已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和责任,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从我国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护士的心理状况是不够满意的,一项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因此,关心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或清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琐碎,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急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极易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1.2 工作环境和职能的改变社区护理的出现扩大了护士的工作领域和职能,从患者到健康人,从医院到社区,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与医院临床护理有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护士承担的责任更多。因而易缺乏适应压力的良好心理品质。

1.3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大部分由中专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其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面较窄且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培训,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易造成护患冲突,人际关系障碍。

1.4 不健康情绪及人格表现 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只思索取,不思奉献,认为护士低医生一等。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总是忧虑重重,或是持续的紧张焦虑等。

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护士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偏见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士心理上易失去平衡。

2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1 树立正确观点,热爱护理工作 护理事业是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崇高职业,护理工作神圣而伟大,护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树立献身于护理专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倾注于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对不良刺激,应积极面对,通过自我调节控制,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社区护理是集保健、预防、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实践目标的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社区护士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努力学习,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需具备社区护理服务和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应对能力。随着工作能力的提高,会因胜任工作及工作成果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2.3 克服困难、善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当遇到困难时,尽量稳定情绪,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与知心朋友谈谈心,通过宣泄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改变自身的适应能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情绪是和环境呈正态分布的,情绪乐观,环境也轻松,护士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增加应对外界环境不良刺激和消极因素的有效抵抗力和承受力。

2.5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地位 护理工作是群体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应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荣誉,地位和权利的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将服务与社会,服务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

2.6 结交知己,和善待人 善于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互动的发展。与人相处时应保持正面态度和情绪,结交知心朋友,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2

一、行动目标

充分动员,部门联动,挖掘潜力,营造氛围,以构建“和谐我生活,健康人,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健康支持性环境”为主题,以“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倡导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环境”为重点内容,以倡导“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提升全民综合素养,促进全区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

二、行动原则

(一)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形成浓郁氛围。坚持社会动员贯穿行动计划始终,依托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平台,广泛组织引导市民参与健康主题促进活动,形成部门合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突出健康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从满足市民基本健康需求出发,大力普及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引导市民实现健康自我管理。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注重实效、惠及市民的原则,聚焦突出健康问题,运用科学干预措施,控制相关健康危险因素,提升健康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衡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人人健康膳食行动

普及合理膳食理念。向居民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注意存放、材料安全)、每人每日油盐摄入量(盐≤6克、油≤25g)等健康知识,在学校、医院、单位从业人员和社区家庭中开展系统的健康知识培训,倡导食品加工业生产低盐、低脂食品,在单位食堂、餐饮行业推广控制油盐、健康菜谱等干预措施,逐步引导居民构建低盐低脂、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等合理膳食的科学理念,进而适应并选择科学饮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社区健康志愿者宣传,加强营养指导与干预,倡导市民形成科学的营养意识和饮食习惯,引导家庭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定期组织营养学家深入社区开展膳食营养讲座。定期对区属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科学配餐指导,切实保障学生等重点人群饮食健康。特别是对幼儿园、学校、医院和各类单位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系统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推广适宜的油盐控制措施,鼓励其使用符合合理膳食要求的“健康菜谱”,并逐步推广进入市民家庭,促进市民调整膳食结构、均衡摄入食物能量。精心组织,举办一次全区性“人人参与合理膳食烹饪大赛”,逐步推出合理膳食、身体活动技术指导方案和简便易行、适用于个人、家庭、集体单位的支持性工具,帮助建立起适合人人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障食品安全健康。分层次、分类别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增强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突出监管重点,深入开展相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保障;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以“七进社区”(进机关、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景点)的形式,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覆盖率和市民知晓率;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五要点”(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注意存放、材料安全)等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监管法规政策,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同时,根据卫生部《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引导市民关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教育其正视用药安全、不过度用药、不过度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用药,培养正确的求医问药、科学指导下合理用药行为。

牵头部门:区药监局、区健促办、区妇联、区团委

协作部门: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经委、区餐饮行业协会、各街道、镇等部门

(二)人人控烟限酒行动

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和被动吸烟的危害,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女性等人群的烟草危害教育,源头遏制新吸烟者的产生,积极倡导科学戒烟,逐步降低吸烟率。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依法控烟机制,贯彻落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针对娱乐、餐饮、网吧等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加大控烟监管和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无烟”创建活动,推动中小学校等法定禁烟场所实现全面无烟,推进医疗服务机构率先创建“无烟系统”活动。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促进机关和公共事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稳步推进控烟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控烟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对服务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控烟技能指导,定期组织巡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改善公共场所控烟状况。把预防酗酒、严禁酒后驾车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广大市民不过度饮酒;加强“饮酒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对过度饮酒危害性的知晓率。

牵头部门:区健促办

协作部门: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区教育局、区交运局、区房管局、区公安执法大队,区文化执法大队、区文广影视局

(三)人人科学健身行动

大力普及科学健身、控制体重的理念和知识。结合实施《青浦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41-20145年)》,丰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每天锻炼1小时、人人学会游泳、阳光体育及大联赛广泛开展,积极营造“天天运动,人人健康”、“体育生活化”的体育健身社会氛围。不断加强社会团队建设,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动员吸引广大市民坚持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和健身拳操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重点推广广播操和工间操,力争做到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方式。中小学校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锻活动不少于1小时,其他各类学校要从教学制度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锻活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校体育场所在非教学时间对社会开放。坚持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工程,继续在全区大型公园、绿地和居住区建设具有一定标准、符合市民健身需求的健康步道,加大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以及游泳池、体质监测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牵头部门:区体育局、区健促办

协作部门: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区绿化市容局、区建交委、区文广影视局

(四)人人愉悦身心行动

以2个街道、镇为试点,分别对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体育及文艺团队、企事业单位白领青年、医疗单位医务职工等人群和团队,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系列活动:一是建立社区、单位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举办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培训班,使相关人员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及宣传能力;二是依托华师大心理咨询室专业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团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及讲座,帮助市民了解自身心理健康情况,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及水平;三是组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寓教于乐,深入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通过组织专家编写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型指导手册,探索开展人际沟通技巧与问题解决技巧训练等实用项目,着重提高市民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健康单位建设,将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职业人群面对日常生活压力进行心理自我疏导能力;通过健康校园建设,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全体师生包括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学生因学业压力等心理问题引发相关危机事件发生。推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活动。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都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定期进行心理检查。建立市民心理健康档案,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高市民心理健康水平。

牵头部门:区体育局、区文化局、区妇联

协作部门:区总工会、区教育局、相关院校

(五)人人清洁家园行动

深入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继续巩固和发展以国家卫生区(镇)创建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卫生创建成果。坚持城乡并重、联动发展,聚焦城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卫生热点、难点问题,以巩固市级健康社区及区级健康型(老年)小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区,实施“城乡清洁”创建活动。以车站、医院、大型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为重点,倡导市民不乱吐痰、不乱扔垃圾和履行《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行为,利用广场、主要交通路口等市、区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加强市民文明、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文明、健康行为形成率,引导市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了解本区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素养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转变其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病媒生物日常防制,统一组织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努力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不断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有效控制和降低病媒生物密度,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牵头部门:区健促办

协作部门:区卫生局、区绿化市容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房管局、区经委、区文明办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4年月至20144年月,根据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规划,做好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培训,广泛开展宣传,建立工作网络,抓好开局启动;具体工作由市爱卫办牵头,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评估奖励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估,对全年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评估和年终评估;以市文明办、卫生、建设、规划、环保、教育、体育、公安、药检、交通、工商等部门为责任主体,分解任务指标,统筹协调,齐心协力,确保20144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的全面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44年月至2014年月,全面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对照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三年规划指标,调整任务分解,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研究并实施解决,把健康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确保全面完成三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

(三)评估阶段:2014年月至2014年月,在抓好当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实施的同时,对三年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进一步探索建设健康城市新三年规划指标体系,为部署开展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规划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全区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特提出如下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将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对各单位、各部门整体工作的考评。

(二)强化法制、健全政策。针对城市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制订完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充分就业等各项法律法规,将各项健康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研究、制订有利于健康的各项政策,深化医疗、教育、体育、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等体制改革,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三)分解任务、逐年推进。把健康城市的各项目标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各个部门,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并且,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规划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区舆论宣传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3

关键词:因人养生;产后康复;心理保健;饮食保健;形体康复

产后康复是妇幼保健工作的最后环节,在中国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坐月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坐月子"非常重视,大多家庭独立承担,因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结果只能是--好坏自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世纪的年轻妇女对产后康复和维持自身完美形象有着迫切的要求。从因人养生的角度科学地制定康复计划,系统的进行产后训练来满足年轻妇女对精神、形体、营养等各方面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文的需要,是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需要,是促进和谐家庭的源头。

1因人养生的概念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个体差异较大。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不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易患性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保持身心健康,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这就是因人养生,是因人制宜养生原则的具体落实[1]。

2产后康复的概念

产后康复是指在先进的健康理念指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针对妇女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自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包括对产妇心理及产后子宫、阴道、盆底、、形体、内分泌、营养等内容的咨询、指导和调整,使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快速、全面的健康恢复[2]。

3分娩究竟给产妇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变化和压力

分娩给产妇带来的影响:①身材走样,肌肉松弛,腹部脂肪堆积,严重打击自信心。②照顾宝宝缺乏经验,造成紧张、担忧、恐惧的心理压力。③宝宝吵闹,夜间喂奶,造成失眠,烦躁,抑郁的负面心理。④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运动锻炼,可能造成盆底疾病隐患。⑤饮食不当,急于减肥,节食或产后大补,都易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⑥其他……。

如因人养生法所述: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不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易患性也不同。了解分娩对产妇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结合上述问题,利用因人养生法可以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制定出一份科学的、完善的产后养生康复计划,以便年轻的妈妈们能好好调理身体,快速康复,完美自信。

4从因人养生的角度制定产后康复的保健护理

4.1心理保健 产后3个月是发生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需要外在环境多给予精神及体力上的照顾,协助恢复。

4.1.1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有利于产妇体力、机体功能的修复,避免因劳累引起的烦躁不安。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舒适方便,温度适中,空气流通。

4.1.2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产妇要注意自己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不要过分苛责自己,也不要过于要求与责怪家人。参加一定范围的社交活动,保持头脑灵活,增加信息量,是科学育儿的最好来源。丈夫及家人要多给予产妇足够的理解,关心、体贴和照顾。尤其丈夫在此期间多给予精神上的,为妻子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抑郁。

4.2饮食保健 "坐月子"是妇女产后特殊阶段。分娩时消耗气血,产后又需哺乳,此阶段应加强营养,补充身体消耗,不仅要为哺乳做好准备,更要为身体快速康复打下扎实基础[3]。

4.2.1健康饮食,清淡可口,低脂肪易于消化。富含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少食多餐,进餐5~6次/d,逐步适应逐步增加。避免过饥或过饱。食物多样化,粥、汤、水果、蔬菜适量搭配;豆制品、谷物都是很好的选择。合理补充钙质、铁质,如:虾、鸡蛋、菠菜、海带、紫菜、猪肝、红枣、牛肉等。

4.2.2食疗养生,补气血、补肝肾、催乳等功效。木耳红枣乌鸡汤:木耳40 g、红枣8 g、莲子10 g、乌鸡1只。枸杞蒸鸡蛋:枸杞5 g、鸡蛋2个。砂仁猪肚汤:薏米20 g、砂仁5 g、猪肚(可去水肿、补脾胃)。益母草8 g、红豆10 g、鸡蛋1~2个,红糖适量(活血化瘀)。

4.2.3养心安神食疗汤,简单方便,怡情养性。(产后3 w服用)。小麦百合小米粥:小麦10 g、百合8 g、小米30 g。天麻鱼头汤:天麻10 g、鱼头300 g、姜丝5 g。天麻乳鸽汤:天麻10 g、乳鸽1只(2次/w)。

4.3形体康复 年轻妈妈对产后形体恢复需求迫切。适当合理的运动有助于产后身体机能的复原及体形的修复,建立完美自信健康的"辣妈形象",有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4]。

4.3.1胸部运动 增加腹肌弹性。适合产后第2 d开始。方法:仰卧,手脚伸直。慢慢吸气扩部,收下腹肌,使背部紧贴地面保持3 s后放松。重复5~10次。

4.3.2乳部运动 增加肺活量,预防松垂恢复较好弹性。适合产后第3 d开始。

方法:双臂左右平伸,向上举至两掌相遇。保持手臂平直不可弯曲保持3 s后放回原处。重复10~15次。

4.3.3颈部运动 舒展颈背部肌肉。适合产后第4 d开始。方法: 仰卧,手脚伸直。头部抬起,尽量向前屈,使下颚贴近胸部保持3 s后归回原位。重复5~10次。

4.3.4腿部运动 促进子宫及腹部肌肉收缩,恢复腿部美好曲线。适合产后第5 d开始。

方法: 仰卧,双手放平。抬高右腿至垂直角度,脚尖伸直,膝部不可弯曲保持3 s后放下,换左腿。左右腿轮流,重复5~10次。

4.3.5臀部运动 促进臀部和大腿肌肉恢复弹性与曲线。适合产后第8 d开始。方法:仰卧,右腿举起,使足部贴近臀部,保持3 s后伸直全腿。左右腿轮流,重复10~15次,2遍/d。

4.3.6收缩运动 收缩阴道肌肉,预防子宫、膀胱下垂及阴道松弛。产后第10 d开始。方法:站立,双腿微分开,收缩臀部肌肉,使之相挟,向大腿部靠拢,膝部外转,然后收缩括约肌,使阴道有上提感。重复数次,2遍/d。

5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养生保健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女性妇女在自身价值和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养生的追求越来越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产后的年轻妈妈,对产后以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形象重新稳固踏入工作岗位有着自身的追求与希望。因此,从因人养生的角度制定和推广科学、系统、有效的产后康复保健指导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烈光,李英华.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2013.1重印).

[2]谢晓璇.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体质测试法,测试并评估分析苏州市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的体质健康现状,了解其体质健康水平,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预防疾病和提高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工作人员体质现状亚健康体育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为亚健康状态。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苏州市338名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质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其它有关体质测试的资料,了解测试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信息,同时查阅了有关亚健康测试方法的资料,对涉及的研究内容全部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并进行分析。

2数理统计法

采用WINDIS2010操作系统下的EXCEL办公软件和SPSS10.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3体质测试法

运用仪器对调查对象的握力、立定跳远、30秒跳绳、闭眼单腿站立、俯卧撑(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男女各五项进行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得分标准

本次测试主要分为握力、立定跳远、30s跳绳、闭眼单腿站立、1分钟仰卧起坐(女)和俯卧撑(男),男女各五项,这五项测试能充分的反应人体的健康水平,每项的成绩满分为5分,总分为25分。分数低于15分即认定处于亚健康水平。

(二)总体分析结果

表1总体统计表

在参加测试的338名工作人员中,有166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偏低,身体处于亚健康水平,男性占到66人,女性100人;172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很好,身体处于健康水平,男性占到80人,女性92人。

由表1看出,男性当中处于亚健康水平的略大于健康水平,女性当中处于健康水平的大于亚健康水平;女性的健康比例大于男性。

(三)各年龄阶段的测试分析

1.20-25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在测试的338名对象中,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有127人,男性49人,有25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4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78人,有5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8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男女亚健康的人数都大于健康人数,测试结果跟这个年龄的特征不太符合。可见现在我们年轻人身体健康水平在逐渐走下坡路,难怪大学生每年的体制健康水平都在下降。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的身体处于发育的成熟和完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身体保护和锻炼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身体锻炼会为你以后的身体健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朋友应该多到户外运动下,有规律的参加写户外运动,如网球、羽毛球、篮球等,男女都很适宜。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对朋友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乏力身体消瘦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主要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营养补充。营养缺乏和补充不足会引起身体机能下降和加速疲劳,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法非常重要。

2.26-35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测试显示:这个年龄阶段,26-30岁,男性中有37人处于亚健康水平,34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39人处于亚将康水平,53人处于健康水平;31-35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13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1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8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结果可以看出31到35岁之间的男性身体的健康水平都不错,女性在26到30范围内,健康的人数大于亚健康的人数,这一结果很乐观,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大部分应该成为人母,但身体仍保持到健康水平,这可能跟当代女性的心理有关,好多女性生完孩子会考虑到自己的身材,想到了健身锻炼。针对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朋友,正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事业等方面的因素给我们带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很重要。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如打网球等。

3.36-40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在测试对象中,这个年龄阶段总共有8人,7男1女,测试显示: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6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0人处于亚健康水平,1人处于健康水平。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随人不多,但大部分都处于健康水平。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朋友,身体健康水平在走下坡路,在家中其桥梁作用,特别是男性,这个阶段应做一些较为和缓的运动,如网球,羽毛球,男性到健身房里做一下力量练习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女性可以到户外慢跑不,或做一些静力行运动,如瑜伽等,坚持锻炼很重要。

4.41-60岁之间的测试分析

41-50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3人处于健康水平,女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2人处于健康水平;50-60岁:男性中有1人处于亚健康水平,0人处于健康水平,无女性。

这个阶段的朋友各方面的机能正处于保持和下降时期,要特别重视,一方面要有好的心态,另一个方面要有规律的运动下,如快走,打打太极拳,跳跳舞。

三、结论与建议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338名测试对象中,有166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偏低,身体处于亚健康水平,172人的综合评定成绩很好,整体健康水平一般;女性的健康水平高于男性;中年测试对象的健康比例大于青年。

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伙伴,建议主要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戒烟限酒,必须严格限制。

参考文献:

[1]李仕刚.论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1998.4.

[2]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仇军.中国体育人口判断的函数方程推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67-68.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5

人的身体健康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和谐,保持身体内部、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和谐是生命得以延长、健康得以延续、生命质量得以保持的根本,所有试图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方法都必须遵循这个宗旨。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呢?首先,要身心兼顾。和谐不仅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更要身体和心理相互协调,这才是真正的身体和谐健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爱惜、锻炼、滋补身体的同时以同样重视的态度来对待心理,甚至对后者要更加重视,这是因为心理统驭身体,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身体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所以二者需要统筹兼顾,使自己经常处在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状态中。其次.要顺从自然。自然是最和谐的,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和谐健康。从时间上来说,在一年四季中饮食、穿衣、运动的方式和时间等必须有不同的特点,以适应自然的变化。从空间上来说,要针对自己所处的各种环境和条件,采取相应的保健方法。还要根据自身的身心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锻炼,不可越过极限强力而为之。再次.动静适宜。一张一弛,天之道也,人的健康也须动静结合,并恰如其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动静的度、时间和方式,以既保持身心愉悦又适应身体需要为标准,使自己在动静中延年益寿。另外,要全面照顾。所谓和谐,其基本要素是要使身体各方面友好相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在保健时对五脏六腑、四肢五体都要考虑到。当然,这样做不是不要重点。要对生命中的重要器官予以重点照顾。但重点不是惟一,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不顾具体情况地一味突出重点,要因时、因地、因具体情况而异。

和谐也讲究求同存异。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对于疾病,既要千方百计战胜它,也要学会对无法治愈的疾病予以包容、善待,长期与其和平共处。比如说:一个50多岁的人,得了现代医学还解决不了的病.与它和谐地相处上几十年,并不企图彻底铲除它,只是控制它的发展。使之不影响正常生活,这样岂不照样能达到保持生活质量、延年益寿之目的吗?有时候必欲铲除而后快的做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之,和谐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只要我们把握了这个宗旨,慢慢体会、努力去做,就肯定会大有收益。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6

1 日常生活护理中有机渗透生活卫生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勤洗手可以防止细菌和病毒感染,预防感冒,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督促幼儿洗手时湿透、洗净;在护理幼儿睡眠时,教幼儿迅速有秩序地穿脱衣服、鞋袜,顺序叠放衣服,自己展、叠被子、整理床铺等自我服务能,逐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进餐时让幼儿学习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营养价值,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懂得平衡膳食,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食,不吃不干净食物,并教幼儿学会使用勺等餐具,学会独立进餐等;在饮水时让幼儿了解多喝水是预防感冒的好办法,教育幼儿每天要喝足量的水;平时创造幼儿参加劳动的条件,指导和帮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定期组织幼儿擦床、洗椅子等。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使其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以此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

2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随机进行安全教育。

保教工作的核心是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发展。保教人员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真正关心幼儿的安全出发,保教配合,在一日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如:上下楼梯有序通行、不拥挤、避免碰撞等;了解水、电、火、煤气、刀具、大头针、热水瓶等的伤害性及安全注意事项,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会主动避开不安全的物品;在户外活动如荡秋千、滑滑梯、做游戏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教给幼儿防震常识和遇到突发事情时的处理方法;训练幼儿地震或者其他灾害突然袭来时如何自救自护等等,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个来我院体检的团体,客户人数共计678人,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7.96岁。

1.2 方法

1.2.1 首先,总结健康体检结果:在2010年9月对以上5个团体客户进行体检后,由专家对客户的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提出诊疗意见及保健方法,做到疾病早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于最短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

其次,建立健康档案:将客户体检结果上传厦门市卫生局健康网,客户可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对团体体检客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比例进行汇总,向单位提供保护措施及建议,应单位要求将员工体检结果刻成光盘,以利于单位观察员工每年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进行保健。定期与体检结果异常客户联络,提供并督促客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健康体检服务的连续性,真正做到预防保健。

再次,健康讲座:定期请有关专家开展常见病的专题讲座,向体检者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把健康教育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1]。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深入客户家中,与客户及其家属进行互动,面对面帮助他们。

1.2.2 根据我院体检中心的统计,厦门地区体检结果中出现的疾病前三位的依次是: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2011年9月该人群再次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后,将体检结果与2010年9月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上述三种疾病发病率的变化。

2 结果

2010年9月该人群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的发病率分别是:43.7%、29.3%、21.2%,2011年9月再次来我院体检后,上述三种疾病发病率分别是31.1%、16.5%、15.2%,三种疾病发病率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同时经与其它未实施体检后连续跟踪教育的人群相比,发病率降低的更加明显。

3 讨论

客户通过健康体检对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整体了解,并做出医疗评估及诊断,在推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新观念上全面提升预防保健能力[2-3]。我院体检中心在开展健康体检中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坚持体检后续健康教育服务,使客户做到不仅体检后1-3月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对自身的生活习惯引起注意,时间长了就松懈,继续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用我们的坚持不懈,使客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真情真心”的全面专业医疗保健服务,并对保健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保证客户的健康状况处在良好的水平线上。

参考文献

[1] 何志慧.健康体检中的健康管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1(22):2201.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产科护理;应用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2-01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得病患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对治疗的效果与目的也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一定程度的保健知识,及时发现并改变任何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能够促进病患疾病的康复以及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1]。把健康教育运到妇产科护理工作之中,不但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还能够保证母婴健康,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此次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50例产妇,年龄最大的为38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6.13±3.28)岁,其中第一次生产的产妇35例,第二次及以生产的产妇15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比对组,每组25例产妇。两组病患在年龄、孕期、产次以及学历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比对组使用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比对组的护理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患产后的各项指标,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对产妇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评价具体临床使用价值。

1.2.2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病患实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2.2.1妊娠期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对孕妇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孕妇知识课堂,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宣传孕产期的保健知识、药物使用以及饮食规范等。对分娩前的各种心理特征变化以及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等进行宣传指导,告诉孕妇剖宫产的医学指征,指导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1.2.2.2分娩前健康教育告知孕妇胎心率的监护、胎动自测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依据孕产妇的具体心理情况开展相应的产前心理辅导,防止出现产后抑郁。告诉孕产妇以及其家属孕产妇在分娩前会出现焦躁、暴怒、害怕等心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分娩之后会自然好转,孕产期需要获得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并且告诉孕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正确用力的方法,模拟分娩时的情境,尽量减少产妇内心的焦虑以及因为陌生感而造成的紧张情绪。

1.2.2.3分娩时健康教育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在分娩的过程中全程陪伴产妇,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屏气用力从而减轻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感。在宫缩的间歇期鼓励产妇进食、饮水,告诉产妇只有保持充足的体力在生产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并且将产程的进展告知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宫口全开时,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配合助产士顺利分娩。

1.2.2.4产后健康指导分娩后产妇身心都会感到疲劳,应该让产妇在第一时间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内开奶,尽早建立母婴感情,并提示产妇做母亲的伟大意义,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使得产妇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有助于产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产妇充足的休息之后,为产妇进行良好的产后健康教育。包括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技巧、母婴同室的好处、饮食多样化以及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健康保健指导等。

1.3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

2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在比对组之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产科护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孕产妇的身体心理健康,不但要保证心理上,同时还需要注意生理上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上对产妇进行相应的支持帮助,使得产妇能够在最好的状态下完成自然分娩的过程,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向病患开展健康教育[2]。不但需要自身掌握大量的专业健康教育护理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够顺利的完成自身和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沟通任务变得更加有效果。孕产妇的整个围产期都需要对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教育指导,主要的任务是心理疏导以及产后康复锻炼,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上要认真细致,有耐心,为病患提供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3]。

分娩对孕产妇以及其家属而言,都是一个既让人期待又让人焦虑的事情。产妇因为受到来自社会以及自身心理上的影响而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慌的心理,所以会更倾向于选择产程更短[4]。对新生儿影响更小的剖腹产,这就造成剖腹产在临床生产中一直有较高的概率。透过在妊娠期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指导孕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在本次的研究中显示,在分娩前为产妇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辅导,能够使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全的度过整个分娩过程[5]。在分娩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用力,并且鼓励支持产妇,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成功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生产之后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得孕产妇得到更好的母乳喂养、母婴健康保健以及饮食营养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提升母婴健康,使母婴更加安全健康[6]。

参考文献

[1]曾凡.谈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案,2011,12(6):37-38.

[2]林碧珠,秀琴,陆嘉玲,等.临床路径在骨科之应用[J].台湾护理杂志,2009,46(2):45-53.

[3]林少虹,罗少红,黄艳红.电子护理文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12):60-61.

[4]李惠卿,赵德生,汤舜銮,等.电子护理病历与手工护理病历优势比较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3394-3396.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9

【关键词】大学生;卫生保健;常见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2-02

高效医疗机构是保障师生健康、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机构。其主要责任是: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宣传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大学生常见病诊疗和转诊等一系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当前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及重量的策略,意在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一些帮助。主要从学生角度,医务机构角度以及学校角度三个角度入手,探讨卫生保健工作的提升路径:

1学生角度:培育良好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心态

1.1培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其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不伤身。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做到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休息时间应足够充足,以保持在8小时左右为宜。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实践和休息时间,既要做到不使大脑负荷过重,也要青春期正是大脑发育完善的阶段,要学会合理用脑,注意劳逸结合。

其二,注重个人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发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大学生常见疾病。具体而言,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注意眼部卫生,毛巾等私人用品请勿共用,注意定期消毒;注意面部卫生和口腔卫生,防止一些常见皮肤类疾病或口腔问题;日常保持良好坐姿,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习惯,合理控制读书时间和阅读时间,防止骨骼畸形和近视眼的发生。

1.2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抵抗疾病的入侵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生理机能的平衡,抵御外来疾病的入侵。大学生可以通过院校社里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一些心理调整技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技巧进行自我调节。要加强与同学,老师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的交流,以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式,适当宣泄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恢复平衡。同时,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来开拓胸襟,愉悦身心。

2 医务机构角度:注重常见病预防和治疗,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

2.1重视大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

大学生常见病主要包括: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近视、足癣、上呼吸道感染、龋齿、胃病、便秘、注意力难集中等。医务工作人员,首先应通过自身不断的深入学习和深造,提升自身进行医疗保健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深入院系、班级,宣传现代医疗保健理念,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务人员健康宣传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卫生保健知识学习和掌握;其三,借助院校广播等方式,树立学生的防病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抗病能力,促进大学生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2.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案例向大学生讲述正确处理生理、心理、社会等关系的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采用必要的心理辅导,严重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此外,通过健康宣教,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问题,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或药物辅助治疗调整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最终实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事物,能够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

2.3建立在校大学生体检档案

医务机构,除院校安排的体检外,应不定期组织进行大学生体检工作。特别是针对新手,要发挥把关作用,对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复查,并进行记录,建立大学生健康体检档案。周期性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将学生体检资料进行科学地汇总、统计及分析,记录在大学生体检档案当中,以便对大学生保健质量进行动态监测。针对在校学生患有疾病的,应根据其具体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休学、退学、治疗等特殊处理。同时,要做好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定期追踪、回访、干预和指导等,以保证能够尽早康复。

3学校角度:制定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加强大学食堂卫生安全监督

3.1制定科学的体育课程,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塑造大学生青春健美的体型。从学校角度,在制定体育课程时,应积极吸纳校内医疗机构的建议,结合体检所得的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常见疾病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体育课程。例如,太极、健美操、交谊舞、跳绳、短跑、体操、乒乓球、排球等。发挥不同体育活动类型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骨骼生产,增强韧带附着力,提升大学生运动的协调能力,既有效地锻炼了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3.2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监督检查

校园食堂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的又一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食堂食品的采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严格监督。具体做到:第一,学校食堂就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第二,采购的食品原料均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从正规、合法的单位进行采购;第三,保证每日的清洁工作,并做好周期性食堂卫生检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 结语

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卫生保健工作,必须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结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自身、医务机构以学校三个角度进行,采取防御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从预防,健康教育,安全检测,建立健康档案等多角度入手,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效大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志玲.我院2013级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卫生保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0:205.

[2] 夏明烨.上海学校卫生保健师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02:98-104.

[3] 周霞辉.浅谈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J].中国学校卫生,2001,01: 66.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青年教师 体育意识 体育行为

1.引言

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高职院校作为近几年来高校家族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的教师除了要进行相对“静”的课堂教学外,还承担着大量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这些指导都是在“动”中完成的,这就对高职院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体力要求。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的一线主力,思想压力大,家庭压力大,工作量大,致使他们身心疲惫,健康状况不佳,现代社会的都市文明病――运动缺乏症和健康透支现象在这个群体中呈现日益严重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引起重视,加强此方面研究,并能形成有效的机制与措施,从体育层面为满足中青年教师健康的要求提供平台。

2.研究依据

2.1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逐步增强,提升高等学校教师的健康水平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2.2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对该领域作过有益探索,提出了诸如“引入全民健身路径”、“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技能和素质的检测”等观念,这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3随着“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高校教师具备了较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对体育健身的强身健体、益智调心的作用持认同感,关键在于加强正确和科学的引导,以体育意识推动体育行为,使体育健身变被动为主动。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南京市5所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为样本,共发出了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80.6%。调查对象年龄层次为25岁-45岁,所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3.2研究方法

3.2.1问卷调查法。

为了对南京市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现状作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对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一是中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二是中青年教师对于体育的认知;三是中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3.2.2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法进行认真的数据分析,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参与意识、体育行为有了全面了解,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另外,研究人员还亲自到南京市3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数据的科学、合理性。

4.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及走访调研,我们对南京市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健身的意识与行为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为培养中青年教师体育意识与行为、找出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4.1南京市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

4.1.1工作压力加大,身心负荷加重,健康状况堪忧。

通过对南京市5所高职院校282名中青年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只有12.5%的人健康,有高达58.9%的人患有一种疾病,有28.6%的人有多种不同程度的疾病。在这些患病群体中又以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慢性病较为常见,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这说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4.1.2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自我保健是为保持健康、纠正不良习惯及在患病时自我照顾的综合能力。自我保健意识的强弱是决定自我保健情况好坏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调查统计表明,对自我保健“很关心”和“较关心”的人仅占33.6%,而持“无所谓”和“不关心”的人占66.4%。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漠,“身体没有严重的疾病就是健康”和“身体健康状况顺其自然”的错误观念普遍存在,部分中青年教师生活不规律,过度饮酒、抽烟、熬夜、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等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4.2南京市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体育意识

4.2.1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

在认为有利身心健康的因素中,58.8%教师选择“保证充足的睡眠”;53.4%的教师选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50.1%的教师选择“规律性的生活习惯”;49.8%的教师选择“提高饮食质量”;42.3%的教师选择“控制吸烟”;35%的教师选择“控制饮酒”;32.6%的教师选择“控制饮食”。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已认识到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对于体育锻炼是维持或增进自己身心健康最佳方法的认识还不足。

4.2.2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

结果表明,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基本上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作用。但是,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访问和观察,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没有达到内化的水平。

表1 中青年教师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

4.3南京市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体育行为现状

表2 南京市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度一览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参加体育活动是偶尔参加或根本不参加。这说明多数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只是偶尔为之或根本不参加,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5.对策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上的投入加大,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等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硬件除了保证日常的教学所需之外,也为教师充分享受体育的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中青年教师对体育意识认识不清;体育意识内化为积极锻炼身体的体育行为动力不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中青年教师的体育意识,最终达到心动到行动的转化,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水平。

5.1提升教师对体育健身知识的认知水平。

5.2培养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

5.3定期组织体检,让教师随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5.4充分发挥工会在开展体育活动与竞赛方面的作用,营造体育活动氛围。

5.5发挥体育部教师的专业特长,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技术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1]翁兴和,等.高校高职称教师群体体育健身意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34.

[2]王亚慧.对高校教师体育参与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2):131.

[3]陆建林.对高校教师养生与健康状况的研究[J].体育函通讯,2001,(9):21.

[4]陈鑫,等.西安市高校中年男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健身情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