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42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学理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基本状况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们的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视。拥有严谨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盲目地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自身的数学知识能力掌握状况;个别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忽略了教学内容,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个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独立能力。这些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加强师生关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夯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学习氛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思想,进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最终制约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思维非常活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巩固学生的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高度统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与途径,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3.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加强对正确思维品质的渗透,通过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性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学生在对习题进行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选取可以锻炼学生敏捷性、条理性以及实践性的数学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解答,掌握整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培养,通过数学法则与公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支持,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性以及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数学题目的答案都是单一的,大多为封闭性问题,这样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思维创造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应用相关的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开放性系统的重视,通过开放性习题的锻炼与解析,提高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学生在对开放性系统解答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方面去了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与创造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深处发掘学生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特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的工作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2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

二、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如,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肌肉结实的做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再次要针对学生质疑的缘由,既透彻阐述“动体养形”、“静体凝思养神”、动静之“阈”的科学原理,又充分讲解身体与心理的动静对生命发生作用的辨证关系,使学生从中获得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工程,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过程和课余活动,传授体育基础理论和保健卫生知识,以及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条件和自我需要,学会科学地选择终身体育的内容,自我制定锻炼计划,科学地确定负荷量,以提高学生自我健身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实践证明,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自选课程的教学与健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确定体育自选课程的健康性、基础性和科学性教学原则。使学生真正地懂得田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专项技能均有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心力”与“体力”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培养 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其中在众多数学思维方法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一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师对逆向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也只是把逆向思维方式当作学习的其中一项内容,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就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问题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一、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原因

(一)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都习惯于运用顺向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乃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经常会从顺向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的惯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会使学生的思路受限,思维方式变得单一。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就能够弥补思维单一的不足。逆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很多解题捷径,一旦他们脑子里面形成了这种逆向思维的意识,就能够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别人要强很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要加强对高中学生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引导。

(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与常规思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从不同多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对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个本质的了解。所以,这种非常规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对问题有个本质上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就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逆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只有善于观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各种明显或者隐藏的条件的学生,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才会有飞速的提高。在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时就能够锻炼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逆向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灵感思维,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一)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逆向思维灌输其内

备课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在备课内容中要时刻牢记将逆向思维方式灌输到课堂内容中去。不断地引导和提示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过课堂上教师对不同的教课内容中涉及的逆向思维的不断疏导,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逐步的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当顺向思维解决不了时就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二)教师在讲课的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中的反向推理、反证法、假设法等等都是变相的逆向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公式方面、推理方面和概念方面都要进行逆向推理。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强化对公式的逆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用逆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新接触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公式、概念以及推理。充分理解后,就能够让他们在数学题中能够灵活运用。高中数学中不管是函数题目,还是几何中的证明题目,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不断的疏导,让学生有了逆向思维的意识,很多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问题上,反证法就是一种很多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正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则只需举出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就能够证明题目中的命题是假命题。逆向变式方法也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难题。

(三)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部分锻炼学生逆向思维方式的练习题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4

论文关键词:如何提高,早锻炼,身体健康

 

1. 早锻炼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早锻炼健身功能:健康社会学当今研究报告表明,人的肌肉力量及肺活量到八九十岁仍是可以训练的,而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活动习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大量的健康社会学调查表明,接近三分之一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预防的。毫无疑问,早锻炼在很大程度上使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进入老年后的人的生活充满活力,成为减少全球医疗花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相信,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早锻炼塑造美的生活:锻炼可以导致人的身体强壮、健美,使人从外在体形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锻炼为社会输送着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实质上也就是塑造生活。

1.3 早锻炼塑造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早锻炼时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与考验,激励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去锻炼,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胆怯、畏难恐惧、自卑等人性的弱点,使人们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

1.4 早锻炼的娱乐功能: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健康的身体外体育论文,还需热心于身体娱乐的兴趣和情绪,如同人们需要水和食物一样,合理而科学的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极限效能的有效保证,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

1.5 早锻炼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发展适应能力: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士,都为了同一个爱好和娱乐而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互学共进、沟通情感、增进交流、共同提高,从而调动了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实效,使人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2. 提高早锻炼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1 学校要进一步贯彻并创新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知识有思想而没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 观念的改变才是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因素,所以首先就要让学生从观念上有所改变,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要有强壮的身体就要积极锻炼,让他们树立一种体育锻炼是科学、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如何提高早锻炼积极性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标准是: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体育早锻炼教育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早锻炼教育要从思想上从深层次根本上认识,对青年学生忽视早锻炼的问题采取有力的约束机制,要求学校要为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服务,改变传统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评价,改变只为了体育考试成绩,常年教学只安排考试项目的教学训练,改变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早锻炼教育的不良倾向。

2.2 学校要从组织形式上彻底改革

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早锻炼的组织形式几乎都晨跑,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摘要,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体育论文,从而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论文服务。

2.3 早锻炼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早锻炼的内容实质是收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效。学校应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兴趣,多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可塑性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应予以删除,具体具备以下几点:(1)锻炼的内容必须具备足够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技战术性、集体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2)早锻炼的内容新颖,其难度不大,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的,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3)学生所学的内容在受场地设备限制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的开展,并达到健身的目的,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2.4 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与气氛

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和气氛有利于早锻炼兴趣的提高。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早锻炼的认识,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全校园早锻炼的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早锻炼思想认识能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小组,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学练,激发受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中创设一种学练氛围,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有自信心进行自我锻炼,这样大学生在良好的学练环境中学到了运动技能,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发挥创造了平台,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早锻炼的兴趣。

2.5 早锻炼中要重视“教师投入”与“学生投入”

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教师以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教师应爱岗敬业、学识渊博,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育论文,热情、宽容、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妥善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渗透礼仪教育,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锻炼中尽情展现。学生要以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让自己在早锻炼中尽情地品尝合作、竞争、挑战、创新等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和培养自己的运动观察、模仿、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让自己不但能掌握知识技能、而且知道如何独立地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使自己不仅体验到获得知识技能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掌握方法、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乐趣。这样,从自身需要、兴趣爱好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了某种必不可少的需要,这种内在力量最终使自己获得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郭聪聪高勇论高校早锻炼风气的养成[J].浙江体育科学,2004,03

[2]揣佳凡,刘洪新;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J].内江科技.2010,01

[3]高振发.李维.探索系部开展学生早锻炼活动的有效途径「J.体育师友 2008,02

[4]陈宏志.体育课怎样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J].学周刊,2009,10

[5]姚德一.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探析[J].科技信息,2011,09

[6]生继开.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J].山东教育,2001,28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学二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思学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思维是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必要条件。学生的对身周事物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等均可充分体现其数学思维能力。受环境、教育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人生来即思维各异,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思维能力均是存在差异的。而数学又是一门极要求学生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正因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尤为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绝非简单的概念背诵和记忆。唯有引导学生积极运转思维,使其得到充分锻炼,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更让学生真正得以全面成长和发展。

新的社会背景下固然有了更多的机遇,却也迎来了更多挑战。当下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思维能力恰是其关键所在,更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下的直观体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学习生活、社会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兴趣激发,促进积极思考

兴趣永远是教育事业百年不易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为有效途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外如是,唯有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积极的思考数学问题,学生思维方能得以充分发散和锻炼。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样一个尚在成长发育之初的群体,他们感性思维明显胜于理性、好奇心重,更加倾向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锻炼其思维能力的绝佳途径也是关键所在。然而,实际情况是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往往是较低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存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教学手段逐渐进入学校。相较于传统讲台、黑板的教学方式来说,多媒体饱含色彩、声音,形象各异的直观呈现方式显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也更能激发他们主动、积极思考的意愿了。

2、组内探讨、组间竞争的小组竞赛形式。小学生是一群善于模范、急于表现自身、竞争意识强烈的小孩子。结合其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组内探讨、组间竞争的形式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思维。组内成员以优带差,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组间竞争的形式则是通过对学生小组荣誉感的增进,促进其积极性探索学习,提升小组成绩和竞争力。尽可能的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枯燥课堂更具活力的有效途径。

兴趣激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有待于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挖掘、探寻更为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继而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实现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最终目的。

(二)情境创设,实践引领思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凭借一些特定的数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逐步发现和解决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更能真正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除此之外,在数学情境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是让学生思维真正运转,掌握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认知情况创设符合学生情况的数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细致观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维运转的实践操作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思维锻炼。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活动的生活情境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如在长方体等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单纯几个面、几条边等抽象理论知识的介绍很难让学生真正熟知几何图形。因此,在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安排一个“趣味拼搭”的实践活动课。课内为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几何体,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可见可触的一些物品,让他们让学生看图形图案或者借助记忆来摆图案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向性,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三)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手段[2]。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提升其思维水平。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之间探索出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化其思维的深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需要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借助一些直观化、形象化的图形。另一方面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数量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可能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这样有时候当碰到一些变化了的图形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灵活的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所注意,需要用数学思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公式的含义。一般来讲,在求长方形周长的方式中主要有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在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中,老师需要教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让学生在求解的时候可以边画图形边求解,以此来深化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四)积极引导,多位思考方式

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群数学初学者,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以多角度、多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确立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促使其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1、波浪思考

波浪是水体在外力的作用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瞻前”并“顾后”的周期起伏的规律性运动。顾名思义,波浪思考是要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能“瞻前”、“顾后”。尤其是在问题的推理、证明过程当中,数学学习往往要求学生思维严密、运算过程缜密,任何微小步骤的错误均将导致整个结果错误。波浪思维方式则是要学生在运算推进过程中不忘记后退,能够在保证每个步骤准确性的基础上继续大胆迈步,如此瞻前而不忘顾后的学习方能稳扎稳打的逐步前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引导学生进行波浪式思考是要促进他们对运算细节的重视,数学基础的重视。这样注重缜密的思维模式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锻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好奇、好动,难于静下来解决问题,培养其缜密思维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2、逆向思考

当很多问题通过正面的处理方式我们无法顺利解决的时候,不妨引导学生学会反面进行逆向思考,不一样的方式往往会收获不一样的成果。如在一些命题证明的时候体现较为直观,有的命题证明从正面行径往往极为困难,甚至无法行进。这个时候,换一个方向从反面进行论证。若反面为正确,自然可以得出原命题的错误,反之亦然。逆向思维会让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解决方式多样化,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3、质疑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解决一个问题难,提出一个问题更难[1]。”质疑精神是人类之所以进步且不断进步的根源所在。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在疑问的推动下他们方能不断追寻、探究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我们可以多通过学生可触可见的生活情形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正是由于建立于理性角度的怀疑精神才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学生也同样如此,教师应当巧妙设定疑问,树立学生的怀疑精神,诱导其产生求知欲,从而主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进入乐于学习、乐于思考的良性循环当中,创新意识也在此得到培养。例如,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内容的教导时候,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先任意说出一些数字,并告诉学生们,我们不用计算则可以迅速得出这个数是否能够被它们整除,在学生给出数字,我们也迅速做出解答以后,则可让他们进行验证,显然,验证后的结果正确,则将让学生对此产生疑问,产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够迅速得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将更容易集中精神,自然会更易达到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往往需要学生不断的质疑、发现问题。在学生的讨论、思考过后得出了模糊的概念,教师再给予适当总结、引出数学知识。这样设置质疑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均有较大助益。学生的质疑也促进了他们课堂思维的集中,探究积极性的提升,有助于其思维能力锻炼。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6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创新体系 体育改革

1 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侵害,我国高校学生和教师,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体育教学始终处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普遍重智轻体,重体育竞技轻普及,重视课堂教育轻课后教育,重视课本内教育、轻课本外教育,当前仍有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里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正确体育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具有严重的片面性。

1.2 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落后

由于受到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指导,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十分落后,很多体育竞技的内容贯穿于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全过程,缺乏趣味,而且教学方法也以严肃为主,实在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教材中的体育动作难度非常大,一般的学生难以达到,另外,部分学校不具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使得教学过程显得非常空洞,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年来一直是讲解、示范、练习三个步骤,缺乏新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导致体育教学效果降低。

1.3 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落后的原因当中,除了教学目标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的落后。当今的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全部是围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计划从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到单节课的教学计划,全部以技术达标为中心。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利于提高人才的素质。

2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大学的体育教学应从认清体育教学本质和教学目标,改变教学内容而后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

2.1 认清体育教学本质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找出新的关系,引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灵感,必须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范围之内,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乐观豁达的心胸,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扩大学生的兴趣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认清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是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的原有思维方式,对体育教学的目标、方法、功能、内容、手段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构建出一个面向未来的体育教学体系。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进行锻炼身体的过程,单靠体育教学过程也锻炼不好学生的身体。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个基本意识和态度,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知识。

2.3 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增进学生的健康需求,满足学科之间的发展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应在不忽视体育教学中的方法教学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与健康相结合的方法的使用,使用体育健康养护方法以配合体育锻炼的需要,培养学生健康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对生理和心理调节的等实用保健方法。体育理论课不仅要授予学生体育锻炼、养护和观赏的知识,而且还要传授与未来社会高度相关的各种内容,找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连接的关键点,其中理论教学可以超前于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健康的认识。

2.4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现代体育要求,课堂的主题逐步从教室转向学生,从过去的以只是为中心,向以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为中心的转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当中,发现锻炼学习的兴趣,找到提高自身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增加体育锻炼意识。

2.5 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单纯以“结果”为体育教学评测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已不适合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应从过去的结果式向现代的结果和过程结合式的教学评价体系转变。其中的过程评测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贯穿体育教学始终的一个反馈环节,主要包括学校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四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的过程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只有学生们都树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以创新当前教学模式为基础

首先,高校必须对自身的教育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体育教学的核心都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自然这一淳朴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内容之一,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让高校体育学生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并且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重视体育教学理念和内容的创新是高校自身积极进步的表现,并且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实力,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其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改革,但是一直没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球类和田径类方面一直打不开局面。在当前情况下,在巩固传统优势科目的同时,积极引入各种新兴的体育运动,自然,一些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来开展一些体育运动,例如,在东北地区,可以开设一些冰球、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第三,要对我国现存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作出改革,在保留原有的一些优势基础上,更多地寓学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7

关 键 词:学校体育;锻炼习惯;解释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7;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5-0093-04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进行了许多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始终没达成统一的共识。Wood等[1]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反应形式,是一个人在稳定的环境中重复一特定的行为。当完成新的或少见的行为时,需要努力的思考和较多意识的关注。多数学者参考并增加了一些自动化的行为频率因素[2]。还有一些人则强调情境恒定因素[3]。巴奇区分了3种自动性的过程,即前意识,后意识和目标依赖。而锻炼习惯则属于后一类[4]。国内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7]。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体育锻炼习惯主要是发生在运动环境条件下的一种行为,其特征主要反映为“运动性”和“习惯性”。锻炼习惯的概念是一个典型的多维综合性问题,由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难以度量,目前对概念的研究很难准确而全面地体现体育锻炼习惯的特征,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用其解释体育锻炼习惯可能会产生以偏概全现象,误导认识、评价和干预决策等方面。而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SM),是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的一种,以规范方法为基础,简便、实用,有助于实现对多要素问题认识与分析的层次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本研究在初步探索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将含糊不清的体育锻炼习惯概念转化为相对直观的模型,并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解释结构模型的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成若干个要素,根据实践经验和知识,辅助计算机,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网络结构模型。ISM属于概念模型,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8]。它能够从众多构成因素中根据影响程度与影响层次对各要素进行划分,寻找出直接影响要素和间接影响要素,从而能够帮助决策层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关键点,提高效率。锻炼习惯概念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对影响锻炼习惯的不同要素进行准确的判断,对科学理解锻炼习惯形成的内在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1 ISM小组的成立

实施ISM的小组是一个以作者为主,由关心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专家学者,12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和研究对象等近50余人组成,相关工作主要通过email联系完成。

2 影响因素确定与分析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随机选取的150名上海、江苏两地高校一、二年级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男85人,女6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和5位锻炼心理学专家的建议,采用综合取向运用归纳法对调查和访谈内容进行筛选,得出与大学生锻炼习惯相关的19个因素,分别是锻炼习惯、锻炼行为、行为重复、行为稳定、行为控制、行为简单化、运动能力、思维模式、意识参与度、心理效能、锻炼意向、自我评价、锻炼情境、自动化、身体健康、锻炼兴趣、锻炼效果、锻炼评价以及人际关系(以S1~S19表示)。然后选取30名学生对19个结构要素的两两关系进行判断(见表1),表中数字表示该单元行的要素对列的要素存在影响的学生人数。

3 确定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在解释结构模型法中,邻接矩阵是对系统要素两两之间的直接关系的描述,Si对Sj有影响填1,无影响填0,对于相互有影响的因素,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即有影响。其中,“有影响”尽量选择直接的影响关系,不考虑间接的影响关系。

所有矩阵元素只有1和0,它属于布尔矩阵,根据不同阈值下获得的解释结构模型与概念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经过小组讨论,建立各要素的相关性。把表1转化为表2。

通过对学生判断的分析,学生对锻炼习惯概念的初步判断与之前研究的概念特征基本上吻合,只是在社会适应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方面存在着差异。

4 生成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可达矩阵R有一个重要特性,即推移律特性。当Si经过长度为l的通路直接到达Sk,而Sk经过长度为l的通路直接到达Sj,那么,Si经过长度为2的通路必可到达Sj,通过推移律进行演算,这就是矩阵演算的特点。所以说,可达矩阵可以应用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并经过一定的演算后求得。根据表2的邻接矩阵,采用布尔代数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后得到可达矩阵(见表3)。

以可达矩阵为准则,在一个多级结构中,如果Si是最上一级单元,它必须满足下述条件:R(Si)=R(Si)∩A(Si)。这样,确定出结构的最高一级要素。找出最高级要素后,即可将其从可达短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短阵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就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级要素集合,最后生成骨干可达矩阵(见表4)。

5 绘制递阶有向图

根据骨干可达矩阵S的要素和关系,得出分级递阶结构模型,S10和S12为强连通块,它们之间构成回路,在分级递阶结构模型中增加S12,得到完整的分级递阶结构模型,即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的解释结构模型(见图1)。

6 分析与结论

青少年锻炼习惯概念解释结构模型分为3层:第一层是已形成的锻炼习惯,第2层是锻炼习惯的3个组成部分,第3层是锻炼习惯的具体表现。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直接决定第2层的锻炼行为、思维模式和锻炼效应,主要反映锻炼习惯的实质。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锻炼行为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锻炼行为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锻炼行为的倾向性。锻炼思维模式是指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经验积累的抽象和升华,是对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中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

行为的稳定性是锻炼习惯产生的前提。体育锻炼习惯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是对特定情境刺激的反应,包括稳定的锻炼频率和锻炼情境。其锻炼行为不会因时间、空间、环境等变化而变化。

锻炼效果的积极性是锻炼习惯形成的动力。锻炼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有较高水平的体适能和运动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实现个体需要的能力。效果的积极性也是区分好坏习惯的标准,同时是辨别锻炼成瘾的标准之一。

锻炼行为的自动化是锻炼习惯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的集中表现。随着锻炼行为和情景的巩固和发展,其锻炼行为开始在低意识控制下进行,较低的锻炼意向性,并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效率。但是动作自动化形成后,当环境变化使自动化受阻时,锻炼的意向便会增强。

参考文献:

[1] Wood W,Tam L,Guerrero Wit M. Changing circumstances,disrupting habi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5,88:918-933.

[2] Triandis H C. Values,attitudes,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G]//Howe H E.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Lincoln,N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0:195-259.

[3] Wood W,Quinn J M,Kashy D A. Habits in everyday life:thought,emotion and ac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1281-1297.

[4] Bargh J A. Conditional automaticity:varieties of automatic influence in soci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G]//Uleman J S,A Bargh J. Unintended thought[M]. New York:Guilford,1989:3-51.

[5] 王华倬. 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81-84.

[6] 王则珊. 试论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J]. 体育科学,1992,12(4):16-18.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实践 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5-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加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成为了目前对高中教育的考核内容。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出了探讨。

一、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内心深处去喜爱上了某件事情,才能够认真地去学习和探索其中的精髓。兴趣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能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对创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它是需要在逐渐地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培养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历史人物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通过高中数学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数学几何中的线条美能够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让学生产生一种创造数学美德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对学习数学保持长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积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线索,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只要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其余的另一部分来自于数学本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设置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大胆的猜想来分析和挖掘问题中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三、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来源于想象,创造同时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高科技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去制作数学模型、实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学和生活中的黑板、门窗、文具等,和数学几何中的点、线、面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物件的现状和位置,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过度到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和符号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运用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去学着制作几何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型,并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就是要根据数学的内容特点,用最直接的方法进行解答,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广阔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普遍使用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的变式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学课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行教学,将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轻松。课题活动教学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课外活动教学,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受教程内容的局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分析和总结,从而探索和发掘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思维的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化,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从中受到启发,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其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该不断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锻炼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9

一、解放教材,扩展教学内容

教程虽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是它并不是仅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学习资源。我们要让学生具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的概念,做到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数学,同时我们要主动的发掘一些课外学习资料,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例如在《认识方向》一课中,老师可以在课前收集附近周围的一些美丽景区的方向地图。然后老师在讲堂上分别以不同风景区的方向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喜欢去游玩的地方。最后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游玩。这样学生不仅在一个开心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分清了方向,也在老师的领导下,对自己美丽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和实际生活充分关联的目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来自教材,但教材来自于生活,使教材回归于生活,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乐意的去主动发现、了解、研究新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一个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锻炼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

只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合理组合,才是一个完整性的创造思维。因此老师需要认识到充分锻炼提高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可以有效弥补实际教学中学生集中思维充足,而发散思维缺乏的情况。比如在《十几减 7》一课中。应该以诱导学生从各不相同的视角处理问题,锻炼学生自我研究,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依据学生对十几减 8、十几减 9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十几减 7的课程内容进行是适当的变动。可以先创建一个老师发奖品的场景,然后通过发奖品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整节课程学生都在主动、热情的研究着题中提出的16-7的十二种算法,从而很容易的锻炼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举几个例子来说:(1) 补差法 7-6=1,10-2=8(6 减7 差 1,再从 10 里减1);(2)破十法 10-7=3;6+3=9;(从十里减,再加剩余);(3)假设法 16-10=6,10-7=3,6+3=9(假设减 10,再把多减的数加上);(4) 连减法 16-5-2=9;(5)相互加算减法 7+()=16;(6)数数法从 7 数到 16,数了几个数得数就是几等;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研究,不仅锻炼了拓展思维的能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容易的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制作开放式作业

如何对数学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小学数学教课过程中,开放式作业的关键点。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开放式作业,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中的再生知识,有助于锻炼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把开放式作业的筹划作为重点,教师可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开放式习题的设计,如班级组织同学参观科技馆,全班总人数为58 人,售票处规定单人票价为 2 元 / 张,团体票价为 10 人 /15 元,请同学给出最佳的购票方案。学生会做出如下思考:若是买单人票 2元×58=116 元,团体票则是 15 元×6=90 元,如果两种票合买则是 15 元×5+2 元×8=91 元,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很容易发现购买团体票是最省钱的。利用这样的习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一些问题的最佳方法,对于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四、采取开放的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教课过程中,老师应以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为重点。老师要多对学生进行夸张、赞扬、激励等正面评价。不可以用讨厌、谴责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反而要对他们进行耐心地指导,并不时的用话语激励他们。多说“你能行,仔细想一下,别着急”之类的话语。例如曾在讲解20以内加法这一刻时,提问8+5=?,一个学生答道“14”,使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这时我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先是用严厉的目光看了一下所有学生,然后口气温和的对这个学生说道:“继续加油,离正确答案的距离很近了。”然后让他坐下来再认真思考一下。这个学生没有因为回答错误被老师责罚,就开始更加认真的听课,并且很有积极性的回答问题。我及时的用目光暗示有班上的学生,很好的遏制了班上其他同学对他的“嘲笑”行为,又很关心的让这个学习特困生很有面子地坐到了座位上,很大程度的鼓舞了他的自信心。这样一来,这个学生的学习激情显著提高了,变得十分喜欢学习了。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篇10

【关键词】 体育游戏教学 遵循原则 注意事项

一、引言

体育游戏是从社会生活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其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成的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较难与教学实际需要一拍即合。因此,怎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编创更为有趣、新颖的体育游戏,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师主导性原则

教师主导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中的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游戏中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进行管理,以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2、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游戏,纠正游戏中的错误。

3、制造游戏中欢快紧张的气氛。体育游戏虽然是体育手段的一种,但同时也是一种游戏,游戏是一种娱乐,它必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起来。好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带有欢快、紧张、热烈的气氛。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制造或加浓这种气氛,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加投入,玩得更愉快,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制造适当的游戏气氛是游戏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艺术。

4、掌握游戏结束的时机。一个游戏做多少次或者做多长时间最为合适,要靠教师从运动负荷量、学生的情绪、所花时间长短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择适宜的时机结束游戏。

三、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种辅助手段,不仅应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体育游戏这一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必须与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要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编创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支撑跳跃”、“障碍跑接力”等游戏;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可采用分组竞赛的游戏形式及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记分方法等;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构思完成游戏的方法时,教师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借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此外,体育游戏的名称既要能反映游戏的具体内容,又要包含一定的教育意义。游戏后的奖罚也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力求合理可行。

四、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原则

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遵循健康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即在选择体育游戏内容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采用的游戏形式要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应避免选择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容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体育游戏的内容、组织形式、运用时机等应具有科学性;体育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富有趣味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此外,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还要考虑运动场地、气候等实际情况,要对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加以必要的说明,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五、兴趣原则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是产生注意的源泉。我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集中注意,专心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学生听到自由体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能够引起他们对体操表演的兴趣。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

六、经常性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体育锻炼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体内异化作用的加强,进而得到恢复过程同化作用的加强,加快体内物质的合成,从而使机体内部的物质得到补充。在体育锻炼对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中,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刺激使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得到强化,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不断增强体质。如果坚持经常锻炼,使之成为作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形成生物钟节律,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反之体育锻炼时断时续或长时间停止锻炼,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就会消退,身体各种机能、素质就会慢慢减弱。因此,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已取得的锻炼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保证锻炼时间、次数、强度的衔接性和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经常性锻炼的要求:⑴合理地安排锻炼间隔,在每天的生活中,要有规律地坚持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时间,开始可隔日一次,适应后再增加次数;⑵锻炼后产生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随着机体的适应会逐渐消失,在此之间,锻炼者要有毅力去完成每次锻炼的内容,保证锻炼时间和质量,不断增加锻炼的信心;⑶锻炼要持之以恒,体质的增强和素质的提高,都是经常刻苦锻炼的结果,而人的运动能力,也不仅仅是运动器官的能力表现,往往取决于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等整个机体的适应过程。同时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个复杂的协调过程,要从不适应过渡到完全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要通过不间断的锻炼,达到从量变到质变。

七、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⑴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⑵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