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十篇

时间:2023-11-10 17:39:50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1

关键词:创新;本科教学;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教学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近10余年来,各高校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设立各类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提供各种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比赛。这些实践表明,高校的创新机制确实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不过,文献也指出,目前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文献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表明当前高校的创新机制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上大学生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和技术发展史表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于合理而充分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中,科研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科研思维将能在较大的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合理性和创新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将能在方向上较好地引导科研思维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较大程度上都尚未经过良好的科研思维训练。现今的本科教学内容中,很少开设专门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受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本科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无一不是经过前人的深入研究并经系统整理而得到的,也就是说知识被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因此,若能有意识地在授课时还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提出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思路和方法。

1、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训练

为了方便学习,各类教科书都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条理化。传统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会应用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却没能让其接受到知识本身被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而影响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的训练?首先,在教学准备中,授课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所对应的问题找出来,经提炼后将此问题还原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梳理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地还原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并最终引导到书本的知识点上。

为了应对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在还原知识被发现/创造过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步步为营”的探索引导方式,第二种是讲故事的形式。对第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已还原的“待解决”问题与学生已掌握的某些知识或日常现象关联起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然后再逐个方向去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去掉不能恰当解决问题的方向,留下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及解决方法,并籍此引导归纳得出书本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时间充裕的教学环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长期坚持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

对于第二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授课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主要是采用介绍性的方式还原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当年的科研故事来说明相关研究人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怎么走弯路的,最后又是怎么正确解决问题的。通过讲述研究故事,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探索研究过程的波折、思维、方法和经验。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科研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科研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的实质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结果。从不同方向发现或提炼新问题开始,进而用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因此,通过在教学中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以及介绍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还原出知识点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后,无论采用“步步为营”探索还是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在解决问题之初是如何朝不同方向思考而打开思路的,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及归纳总结,学生将能逐步认识和理解在解决问题之初可以朝哪些方向进行尝试和探索。因此,在需要创新或解决问题的实践场合,学生将能较好地朝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尝试。这就是在创新思维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此外,针对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的研究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还原科学问题并介绍不同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在一定数量的训练后,学生将能发现各种出发点和解决思路。经过不断的归纳总结,学生将能熟悉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若教学时间受限,则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了解的创新方式设想不同的解决方向,然后用其中若干个与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相关的方向在课堂上引导,而把其余方向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若后续的时间允许,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上适当选一些学生介绍他们对其余方向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另外,也可以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某个方向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查相关资料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在这些过程中,将有可能激发学生找到新的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都是从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开始的,也都有比较相似的教学过程,甚至还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过,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于如何打开思路,从而用不同的方向来形成不同角度的子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科研思维的训练则侧重于如何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已经提出的科学问题。

3、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实例

对于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涉及重叠执行和先行控制。该知识点先依次介绍顺序执行、一次重叠和二次重叠,然后再介绍先行控制原理。为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以便提升CPU的性能?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考查传统的指令执行存在什么问题(如传统的顺序执行过程中,存在指令部件利用率低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提高利用率来解决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去思考分析(如可以考虑一次重叠执行、二次重叠执行等;可以考虑增加指令执行部件资源;可以考虑提高CPU主频等)。

备课时梳理好上述思路后,授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创新思维训练的角度,侧重于让学生领悟到为回答该问题应如何打开思路,如先考查传统指令执行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进,进而想到一次甚至二次重叠执行的方法;或者另辟蹊径,考虑提升CPU的主频等。针对引导过程中提出的不同思路,可以逐一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一次和二次重叠执行要怎么进行,在进行重叠的时候会引入什么问题以及又该如何解决等。这实质上就是训练科研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上述过程,围绕同一个科学问题,同时兼顾科研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合适时间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最后得出书本上甚至超越书本上的结论。

4、结语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综合素养

创意,即是指对某些事物在原有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创新,因此,创意并不是空穴来风,毫无依据,而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联想与升华。创意,是创新和思维的结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由于问题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不同,在采取解决办法时也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问题,合理采用创意思维来解决不仅能够创新解决的思路和途径,而且能够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本文将对创意思维的具体培养过程做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通常包括理论和多向两种思维。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两种思维进行表现,但相对来说多向思维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艺术设计中。

1.1 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基于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解决新问题而创造性构建新的原理体系的一种思维。

1.2 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又叫作发散思维,指的是不拘于传统的解决方式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进行问题解决的突破从而创新途径的一种思维。多向思维中常常被提到的一个名词“多端”,被认为是创意思维的开端,然而,一个好的创意并不仅仅只是依靠一个好的开端,还要在知识基础、想象以及技能等多方面在艺术设计中的结合与构想,如何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效力也极其关键。因此,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创和造两者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发挥,以便能够在满足客观事物规律和本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形态。

2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开发

艺术设计领域一直是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领域,为此,创意思维对于艺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艺术设计呈现活力,如何保持创造力的不断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艺术理论素养的培养力度,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应当对创意思维的诱发过程做明确的掌握,以此为前提积累和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思维实践训练等。

2.1 创意能力的培养

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为此,要使得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首先要积累相关艺术和设计的知识,这是保证艺术设计符合客观事实的重要依据,对于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能够更加新颖和独特起到关键作用。在积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课本书籍当中的理论和前人经验,还要结合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从而获取灵感。

创意能力的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创意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自主思考、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聚合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我国长期以来重教轻学,对于创造性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创意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对训练者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要加以重视,进一步引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创意能力训练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联想训练,被广泛应用的训练方法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对于训练者联想能力和快速反应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在不断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者联想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对于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训练过程,主要是培养思维的独立创造性和灵活性,打开训练者的思路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培养训练者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切入理解事物,发挥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图形设计的一些方法对于训练者想象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可以引入一些图形设计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培养,常常会忽略掉聚合思维,为此,要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加以重视。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

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通常是在教室内部完成,甚至对创意能力的训练也大部分是在室内进行,所以受训者在进行创意能力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机会能够走到室外,也就使得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的结合度较低,从而对于受训者创意能力的真正发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首先,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加入实际创意的案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践方法有所了解;其次,要加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真实的设计问题,并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培养其创意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领域,因此,让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使得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更佳。虽然目前在许多领域,越来越多的分工被细化,但是艺术设计与之不同的是其领域内需求的人才属于复合型设计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所思所想恰如其分的表达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现在国内的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多数的本科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时候往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较多,高职高专院校则偏于实践较多,如果能将两者进行合理结合,则能够大大的改善当前艺术设计人才的稀缺状况。

2.3 综合素养的提升

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不断渗透,艺术设计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相关训练以及实践结合了,而是要从多个领域进行学习和汲取,不断地拓宽思维在创新上的广度、深度,比如可以从音乐、建筑、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中进行学习和汲取,得到灵感,不断地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碰撞,从而激发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探索精神、心态和求知欲等素质的提升,艺术设计的创新动力就在于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的应用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发展和革新的漫长历程,经历了诸多的失败和困难。因此,保持心态上的积极性和乐观性是艺术设计能够一直向前的保障。

3 结语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创新思维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是一门十分特殊的领域,对于创新思维的应用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在对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对于创意思维的培养从理论学习、方法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再到结合实践学习,提升综合素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创意思维的培养要紧跟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促进艺术设计领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名书.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略论[J].芒种,2016(02):123-124.

[2] 郭龙.浅谈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训练[J].科教导刊(上),2010(06):20-21.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直接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发展,由此,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这一特性,充分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然后用英语进行简单描述,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达到上述目的。

小学英语教材中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插图来创设情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这些插图,然后用英语描述插图内容,从而引发其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At the weekends ”的相关内容,教师就可以充分将插图作为情景创设的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根据插图内容“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s”,之后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谈“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这样,通过插图的启发,相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从而必定能更加积极、精彩地谈论之后的问题。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都是极为重要的,只要学生愿意自主进行思考、愿意自主进行学习,就能使其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而促进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无疑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唯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及学习,最终使其主动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教学“A busy day”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几个学生站到教室前排,然后教师报时间(如早上七点、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五点,晚上八点、十点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报的时间用动作告诉大家自己所做的事情,之后让学生评选出谁的一天最繁忙。这样,学生都会兴趣大增,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定是活跃的,他们尽量告诉大家自己繁忙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从而为其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借助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学生多听、多读之后,语言掌握能力就会随之增强,其运用能力也是如此。那么在学生掌握了相应词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说,由单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由段到短文。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写,写小作文、编写小故事等,充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保学生在达到学以致用的同时,使自身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开展多种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踊跃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如,教学了“An English friend ”之后,鼓励学生给自己的English friend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写一封信等,其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确定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在努力地思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往后的发展。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力求通过思维训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2]白继梅.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思维训练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4

在创造思维活动之前进行“引趣”谈话,在思维活动之时采用“探知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谈议讲研”的方法,公式、法则和定理可以采用发现法。习题课和复习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问题要赋予启发性,难易适中并且铺设探索的阶梯。”

二、挖掘教材潜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要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近几年高考题凸显了知识型经验型向能力型科研型命题的转化,加大了考察力度,增加了开放型探索型试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潜力,运用创造性教学活动重新调整组合。

三、注重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前面所述,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维度: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

1.训练流畅思维,抓住一个“思”字,思维的流畅度是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思维流畅,善于联想。

(1)从“正”过程联想“逆”过程,训练流畅思维。

(2) 从公式法则的引申中培养流畅思维。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以联想到它的引申,既能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扩大公式法则的应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高。

2.训练思维的变通度,抓住一个“活”字。思维的变通度既是思维的变通性,也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它不受思维方式的束缚,训练了学生的变通性,在教学中对例题习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克服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变通能力培养。

(1)从条件、结论多变中,训练灵活性。

(2)变换题目结论。

例如,关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若方程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可将结论作如下变换?

1)方程会不会有两个实根,一个在(-1,0)另一个在

(1,2) 。

2)方程能不能有两个负根?

3)方程能不能有一个大于1的实根和一个小于1的实根?

由于问题多变,学生不断变换应用知识的范围和方式,从而在应用中寻求灵活。

(3)从解题的多种方法中训练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中表现为善于分析题意,迅速建立联想,打开的例子举不胜举了。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抓住一个“新”字。思维的独创度既是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的方法新颖独特富于创新。应该指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灵活可以诱发变通,变通也可以反映流畅。流畅和变通是独特的前提,而独特是流畅和变通的结果。

四、加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创造思维相互激励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困难,想不出办法,气氛比较沉闷但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其他的学生也想出来了,有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解法,有些解法构思非常巧妙。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了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克服了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造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结合。

2.注意对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训练机会。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5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思维训练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今中学生已不局限于对事物浅层的认识,他们要求探索事物的本质,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给学生思维、探索的方法。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如何行之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排除各种定势思维的干扰,根据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触发联想,敏捷思辨,科学的判断和推断自身独有的见解。

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入重点,语言简炼而条理清晰,以较短时间传递尽量多的信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例如,在《边城》的教学中,可以围绕翠翠几次哭的原因和文中屡次提到的唱歌,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体味课文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采用的环境烘托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抒情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点,进行联想发散思维,以点引面,由同一个问题发散出更多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二、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要理清文章思路。“思路”即思维的脉络,它是形成文字的“语脉”,最终成为文章的“文脉”。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放弃对文章写作思维内部结构的分析,以“文本”为“本”,弄清“文本”的脉络,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把握文章的主旨,还原作家的创作构思,找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求“文脉”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文脉”,而不是另一个?如果是另一种安排,会对文章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比如鲁迅的《药》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暗线: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妈妈上坟。这两条线索从刑场开始,在茶馆交会,终结于坟场。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即主人公华老栓以人血馒头治痨病的无知(明线)。同时,还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即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即招来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群看客, 鲜血还被人当“药”吃掉,连自己的老母在上坟时都感到“羞愧”(暗线)。通过对文章“思路”“文脉”的探索,更深刻地认识到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的目的,有利于握文章的中心,更好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文章的艺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鉴赏,旨在检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不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情操和认识能力,也是正确接收和消化信息从中得到借鉴,提高自己有效地输出信息的本领。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信息总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加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下。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意识。例如《项链》这篇小说,从故事情节和我们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文中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虚荣心极强,享乐思想极浓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她的内心一直向往上流社会,为了参加上流社会的一次活动,她付出了十年艰辛的惨重代价。但是,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之后,她并没有推卸责任携夫潜逃,更没有以卑鄙的方式来偿还巨额债务,而是勇于承担责任面对现实,以自己的十年辛劳偿还“项链”,由此,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或品德质疑。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如果人的思想过于单一、呆板就不可能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而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引导学生从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来看,依靠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事不目见耳闻同样可以断其有无。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齐王不察纳雅言后果会是怎样?巧妙的引导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因此,要使学生有独创性思维,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不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同一个事物与现象,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种思维的形象体现。

四、丰富思维的结构性

俗话说“见多识广”,作为中学生,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就要不断地扩大阅读面从而汲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尤其是经典作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都是跨越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要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掌握文章结构的同时,还得多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多了解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和科普知识等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而,高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重视选修教材的引导阅读、评论、模仿甚至背诵。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反复阅读,甚至于背诵,以此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

例如:《守财奴》)教学中,①课文中“啊!是真金!金子!”我们不妨变换语序:“啊!是金子!真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句子在表达艺术上的差异。很明显,原文的句子更有利于揭示主人公嗜金如命的个性。因为他用不着细细辨别,电光石火间便能看出金子的真伪,这确实是惟利是图的守财奴的专利。那么,在文学作品中还有那些守财奴的形象?又如鲁迅先生在他的《祝福》中出现词语相同,结构相同,只是语序不同的句子②“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可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情感角度分析,前者有祈使、劝阻的神态,后者有呵斥、责备、恼怒的意思,教师可通过层递设问的方式,由浅入深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本质。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层到本质,由肤浅到深刻的思维习惯。

总之,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教材活水来。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能架空于课文内容就思维谈思维,要符合语文教学味,在教学方法上开疆拓土,针对文本因材施教。文学作品着重训练形象思维、辐射思维、创新思维,说明文、议论文则重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只有多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继光,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5.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6

一、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兴趣是其创造力的根本。创作兴趣是指学生在进行创造活动时,在精神、意志、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奋点。在这个兴奋点的作用下,学生在挑战性、开放性、执着性、洞察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挥。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欲,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不囿于书本,勇于提出质疑,不要墨守成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开放,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思考与自学的技能,鼓励他们在广阔天地间寻找写作的素材。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体的差别,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首先应该肯定这种多样性和创新性,而不是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缚他们的思维。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常不敢表明自己的见解, 害怕回答错误而被人笑话,对自己的见解也不敢多坚持,总是被动地服从多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到纸的背后,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培养洞察力和执着性。鼓励学生究根问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积极探索、相互论辩的课堂氛围。

二、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且得出判断。如果把创造个性比作肥沃的土壤,那么创造性思维则是根植于这片土壤的参天大树。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而语文教学中,最能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应该是在作文教学这一块。作文教学是一块训练发散思维的绝好阵地。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着重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联想、想象能力的训

练。学生想象力的扩散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进行训练。

第一,续写式:续写式想象作文

主要以文章内容为线索,设置一个情

境。

第二,补白式:指通过想象补写

出文中留下的空白。

第三,氛围式:氛围式是利用一

定的视觉或听觉效果,让学生感受特定的氛围,然后再组织语言来描述。

第四,扩充式:是对某个材料进行充分理解后,指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再创造。

二是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指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多向展示, 使学生面对作文题或所得材料的时候能够总体把握,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如《由冰雪想到了什么》这个作文题,如何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思维过程的多向训练呢? 过程如下。

角度一:雪的洁白与纯真美好的心灵。

角度二:雪的冷酷与利己主义者的冷漠。

角度三:洁白的雪掩盖了世间的丑陋与虚伪。

这样的多角度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深刻而丰富。

三、学生创造技能的培养

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特点,创造技能的培养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有创造性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这种练习中获取创造技能。

学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7

关键词:探索性;创造性;流畅性;灵活性;发散性;开阔性;发散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笔者仅从以下几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重“逆向”训练,增强思维的流畅性

人自从出生那一刻起,往往就习惯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向思维。久而久之,以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顺向性地去思考。所以当一碰到逆向思维的问题便会无从下手、踌躇不前。

创造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向求索,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会有所发现和突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通过引导,使学生既会从左往右地进行思维,又会从右往左地进行思维。这样从中也会更好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励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逆向思维题:

“请你画出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

二、重“应变”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和分析问题。思维定势阻碍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方法上的定性化。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应变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及时地转化思维方向。

如教学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通过转变学生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不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转变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这样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灵活起来了。

三、重“联想”训练,提高思维的开阔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灵活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如在应用题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学生得出了上述多种答案,且都有一定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思路打开了,思维灵活了。“联想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8

【关键词】气象培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有创造性的思维。当前正处于气象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在气象培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值得广大气象培训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研究。气象培训中培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员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对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员的思维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学员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气象培训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发扬学员探索精神,激发学员创新动机

一般来说人类对新鲜事物都有进行探索研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培训学员探索气象自然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培训学员的创新驱动力。但是随着学员工作年限的不断增长阅历不断的丰富,学员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探索精神逐渐减退。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气象培训中应该充分发扬学员探索精神,激发学员创新动机,给学员创造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培训教师应当鼓励学员在培训教学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即使学员的思考质疑还不够成熟完善甚至不切实际,培训教师也不应简单对待,不要轻易否定学员的思维,而是积极点拨引导。培训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员,为全体学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培训教师应当给予每个学员适当的关注,让他知道教师在陪同他共同学习、共同创新,在时时关注他培训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培训数学中应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民主的培训教学环境,才能使学员带着信心主动地投入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员个人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学员创新性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学员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过程,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学员培训学习的重要保证。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学员的个性出发发展学员的个性才能,激发学员的内在潜力,诱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关气象预报实际应用教学,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员的参与动机。把学员引导到所提问题的有关情境中,从而激发学员产生弄清待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引起学员的参与动机,促使学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依靠自身素质,进行创新思维。培训教师要指导学员对气象预报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知的学习情境中。在促进学员思维转移的同时,教师应启发学员去发现相同点,找出不同点,培养学员的联想及思维的独创性。要实现这个过程学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储备,才能具备创新能力。

三、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员创新思维

学员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自始至终的结合培训教学内容,抓住创新思维发展的主线,遵循创新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让学员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展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维护保养”内容时,可以分解成如下过程:

①师生一起回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点及排除方法。

②让学员动手操作,准备好相关维护保养工具,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拆卸。

③指导学生观察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不断启发,逐一测试故障点直至找到故障点。

④师生一道排除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故障,然后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重新装好。

在上面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理论准备――实际操作――教师启发――巩固知识能力四个环节,这是考察学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激发学员创新思维,提高学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认真组织实训操作,发展创新思维

认真组织实训操作,引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创新能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学员的创新性思维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T的创新性学习。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引发创新思维活动的依托。

动手操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促进大脑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学员到观测场实际练习的特点便是充分发挥具体的形象思维优势,把知识点从抽象的理论认识转变为现实的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员可以直接获得较为直观的知识。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培训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实际练习的方法,培养学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员在活动中参与,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培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巧妙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员主动的探索精神,引发学员的求知欲望,从注重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设计教法,重视对学员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发展学员创新思维的目的。《学记》中日:“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导他走路,而不硬牵他,鼓励他而不强制他,启发他思考而不一切告诉他。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不同的思维环境,结合教材和学生的个人特征,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这样学员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9

关键词:精心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初三数学复习中,题海茫茫,题型千变万化,但各题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笔者认为在复习中,一定要对一些题目进行改装,或再设计、再变化在原题目基础上通过变换、类比、引申等方式,拓展问题的条件或设问的方式等,多角度、多层面训练学生智能和辨证思维能力,旨在增大题目中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拓展迁移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易疏忽处、易混淆处进行拓变,逐步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精心设计练习

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1.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深度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及很强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变式的训练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训练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式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问题的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个问题系列。随着问题条件与结论的不断演化,不仅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而且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次上逐步展开。设计一题多变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封闭式问题改为开放式,二是把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作纵横延伸。对一道习题适当的演变、引伸、拓广,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深广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题多变,变中有序”,一方面可从变中创设争论的气氛,激发辨析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让他们兴趣满怀地参与数学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分散、单一的知识导向结构化、系统化和规律化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的适当改变得出新题目,在题目的演变中使学生时刻处于一种愉快的探索知识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广度。

这样引导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试题、中考试题进行变式,最好在一堂课中从简单到综合进行变式训练,给自己的复习注入新意,让自己感到数学复习内容“旧貌变新颜”。

2.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人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时,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通过数学习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一些典型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即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最大可能的覆盖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知识的建构。通过有意识的设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地思考问题,再通过归纳综合,形成了有机的知识群体,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一题多问是对同一个题目提出若干个问题,问题间环环相扣,难度逐步增加,揭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

学习数学概念,贵在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复习课时可以回顾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变式设问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条件,引深拓广,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 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数学教学应该设计成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每一章的复习阶段,为提高学习效率,也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做。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尽可能多的涵盖本章的知识点。通过这类题目训练,可以促使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3.多题归一,提高 学生思维的收敛性

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组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型近质同”的问 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二、教学反思

适当利用变式教学,会对数学知识网络的形成、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减负增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变式训练,由一题出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把很多题联系在一起,结成题链,让学生 解一题懂一串,学一块懂一片,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缜密性、深刻性、探索性,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应该对一些“好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网状化的变式解题教学。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

阅读不仅仅是单纯地朗诵课文,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索,自己运用语言来理解文章并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等。阅读中不能缺少思维活动,思维是阅读的灵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阅读促成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和探索,通过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有疑才有思,有思则会把有疑变为无疑。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质疑和解疑的思维训练。

1.1教师质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解疑

阅读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学生遇到问题时,会因懒于探索、不善思考,而发现不到问题的疑点。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质疑询问疑难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第一,以疑激疑。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疑点处,如关键处、难点处、重点处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质疑。如《孔雀东南飞》中教师可提出这样的疑问: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值得吗?对全诗的主题进行设疑,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如他们是否可以抗争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分析全文,总结他们死的必然性的结论。通过思维训练,学生深刻认识到封建礼教的腐朽黑暗的本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第二,无疑处求疑。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因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而忽视文章本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质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疑点,深度开发学生的思维。[1]第三,挑起矛盾,质疑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审视课文,对看似矛盾的问题进行思考,更深层地理解课文。例如《死海不死》一文,题目中“死海”“不死”是否矛盾?教师与学生学习课文并寻找答案,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得出“死”字在文中包含的两种不同含义。“死海”的“死”是死海中没有任何生命物种,“不死”是因海水含盐量多,水的比重大于人的比重,人在水里不会淹死,还可开发一系列的旅游业和资源等,进而让学生深刻了解和掌握死海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第四,质疑分歧点。阅读中学生会因思维和知识的差异,对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造成争论,争论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及时准确抓住学生意见不一致的方面,提出质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1.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更好地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索,并且开发智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为学生要创造质疑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质疑,如早自习教师巡回时,学生可以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定期开展班会,专门进行学生质疑等。教师在解疑时,不应全都作答,作出示范后,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还可启发学生,提出有含量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作答。

2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思维训练不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促使学生从乐思到善思。思维品质主要指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和思之新四个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学生该方面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2.1思之快

思维训练中思之快也就是思维的敏捷度,智力的反应速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速度上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阅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进行知识的记忆和联想,思考所读文章,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通过视觉和思维的结合,形成快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敏捷性的提高。

2.2思之活

思维训练中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不同角度与方向的思索,培养智力的灵活性。首先,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知识迁移和渗透。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的旧知识。比如《春蚕》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能不能明确把握主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多收了三五斗》,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正确把握《春蚕》的主题,了解旧中国的社会根源。其次,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孔乙己》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认识到孔乙己作为封建文化的牺牲品的同时,也要思考科举制度下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变成这样?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发散思维思考中,找到孔乙己自身能力的缺乏造成其自己悲惨的命运的结论。[2]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索,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2.3思之深

思维训练中思之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思考能力的运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分析比较文章中人、事、理与情等,把知识的整体进行分解,比较研究个别的特性,深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更容易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等。如《变色龙》一文的阅读中,比较分析奥楚蔑洛夫语言多变特征: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时,他的态度与反应如何?不是将军的狗时,他又是如何的态度与反应?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可以准确知道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的丑陋行为,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题。

2.4思之新

思维训练中思之新指的是思维的独创性,智力的独创程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逆向思维,在逆向思维中,学生会提出独到的见解,避免产生固定思维,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的提高。逆向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而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行为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