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及法制教育十篇

时间:2023-11-08 17:50:37

安全及法制教育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1

一、以尊重理解为主旋律,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目标:我院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多,而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我们在教育管理时,不仅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而且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信仰,同中存异,处处给他们以集体的感觉,以和为贵。

工作措施:

1、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反应快速敏捷的班级学生信息员队伍。(由各班班主任完成,将学生信息员名单报辅导员处备案)。

2、每学期召开1次民族团结的主题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斗争再教育。(班主任完成,将主题班会记录交辅导员处备案)

3、建立民汉班级的“友谊班”,常规性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活动。

4、在民汉同学中开展“双语学习”的互动活动。

5、树立民族团结典型,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的宣讲。

二、强化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进一步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工作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预防校园发生;严禁学生从事宗教和非法宗教及传销活动;严禁学生酗酒、斗殴、贩毒、吸食;严禁学生佩带管制刀具。

工作措施:

1、每学期各班召开2次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负责同时将班会记录交辅导员处备案)

2、联系法学院从高年级学生中为我院选派2名法制辅导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法制教育工作。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2

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主要抓,有关科室主任及安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横面。“三线一面”相互兼顾,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职责,形成了安全工作合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方案》,协同各方面力量,统一步骤,突出重点,做好学校各阶段创建工作。坚持例会制度,了解创建进展,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校产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保安职责”、“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等各方面,涉及课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等各个场所。

三是制定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一日常规》、《住校学生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规范了管理行为。

加强依法治校力度建设。抓好“三个落实”、“三个强化”:即落实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及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民主参与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积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创设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

1.教育宣传到位。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作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学校通过会议布置和升旗、班队会、校内各种橱窗、板报、广播等阵地,加大对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格局。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平安创建活动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主要领导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主要抓,具体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将“平安校园”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员。各科室、全体师生根据要求,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量化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到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为了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学校与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平安校园”奋斗目标的实现。

3.监督奖惩到位。学校制定了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记录。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改进。结合评优树先、年终考核奖惩,实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票否决制。1、安全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学校把法制安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为学生上法制安全教育课。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把法制安全教育融合在生活指导课中,让安全常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学校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的法律安全知识,又提高了安全意识。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3

教育立法要有依据,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也不例外。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作为地方立法具有明显的从属性特征其立法依据主要有:

1.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以《宪法》为根本,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分别规定了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为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法律的依据以及法律的保障。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就是结合地区的实际遵循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并对这些上位法中有关交通安全教育条款进行具体化与条文化。

2.政策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池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而法律法规在一定意义上则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因此党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的方针政策既是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

3.实践依据。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地区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认真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从中发掘出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并将实践检验为真理性的且具有可行性的东西体现在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之中,使制定的交通安全教育法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此外,各地区还应从地方实际出发,广泛吸收借鉴各国、各地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力求使立法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教育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因时制宜与法制稳定相结合。因时制宜就是要求应根据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淮确地把握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如针对一段时期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蔗校车安全条例》的立法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切淦社会高度关注相关工作迅速启动并很快得以颁布实施。但需指出的是,因时制宜必须保证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须与法制稳定相结合避免“朝令夕改”现象的发生。

2.因地制宜与法制统一相结合。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应结合该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危造新的法律规范,以适应调整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关系的需要。但其相关立法工作厂方面需要解决好与上位法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避免产生照抄照搬上位法、抵触上位法等现象;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好同一位阶上的地区地方性法规相互之间协调一致的问题,避免产生相互交叉或相互;中突。这就须把因地制宜与法制统一结合起来要求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所确立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相抵触叽

3.因势制宜与法制创新相结合。因势制宜就是指应审度交通安全形势的变化厂切从实际出发从动态的角度主动地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投有国内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求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既要符合本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地方特点和状况,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立法权力进行法制创新创制出其他地区没有创制过的新规则开拓地方立法发展的独特空间,因势制宜与法制创新相结合。

三、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

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发展交通安全教育的具体政策以及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交通安全教育管理部门职责的明确。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必须要明确各级各类交通安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地位、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等,明确各级各类交通安全教育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的组成及其职责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责任和要求落实到宣传、广播影视、文化、教育、公安、交通、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等各种社会群众团体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扭转以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孤军奋战、包打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进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2.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筹措。经费的筹措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共性的话题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即使是在经济状况相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育经费筹措方法,结果交通安全教育发展速度却大尽相同。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优先发展就要确保财政等相关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并一套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应该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筹措确定交通安全教育经费拨款、集资、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地方各级财政对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等等。

3.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法律监督。交通安全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因此应法中必须明确交通安全教育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及其责任。没有相关主体或责任不清交通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就会缺乏约束力,不利于对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见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应明确规定监督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约束其积极履行监督的权力从而做到有效、高效的监督。

四、结语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4

一、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学校平安的责任。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校长亲自抓,副校长、安全管理员具体抓,法制副校长配合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为学校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构建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日”、“119消防日”、“综治宣传月”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游泳等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及自救能力,减少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认真做好校舍安全检查工作和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和存放危险品的重点部位及人员集中的场所要重点检查,对消防设施要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加强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三、加强法制教育,推动依法治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扎实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拓展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制度,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依法治校奠定基矗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力争取得最佳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探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学校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的保护和维权力度,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工作长效机制,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是配合公安等部门,抓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二是争取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加大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的力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和措施,月月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强化学生课间和午休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行为有不良、体质有问题等“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树立“转化一个特殊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光荣”的观点;对“特殊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家访并与学生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过程,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学校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严格校外活动的报批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落实“综治”措施,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把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纳入安全工作总体规划,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加强防范xx和非法宗教对校园的渗透,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意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严格按有关学校安全与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交通、体育活动、消防、大型集体活动、食品卫生、卫生防疫、校舍、校园周边环境等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出现的新问题,加大学校及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力度,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因素;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1、重视宣传教育。学校重视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做好宣传教育和防范工作。每到寒暑假印发告家长书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经常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请派出所同志和法制副校长来校作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5

2006年,我校安全、普法、综治和“未保”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稳定社会大局、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进程,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一、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继续开展以创建“安全学校”活动。各校要根验收的标准,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安全”的活动中。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要坚持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安全知识资源,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场所和设备,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安全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自护能力。

3、加强安全管理。继续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舍安全、游泳安全、外出活动安全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期初有布置、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有督促,期末有评比、有总结,努力减少和遏制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4、通过学校宣传栏、广播、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学生大会、安全例会、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等途径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到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全系数高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

1、各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工作,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全面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素质,推进依法治教进程。首先,各校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其次要以“四民主两公开”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也是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各校要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治安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内部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实,设施是否过关,特别是要对学校内部的重要要害部位(食堂、宿舍、电教室、办公室、财务室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联合相关部门,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的原则,继续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力度,促使教书育人的环境不断优化,治安秩序保持平稳。

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许多困难,各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贯彻“两法”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尊重和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努力做好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要继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学生严禁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特别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种隐患的打击力度。三是突出重点,切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各校要继续坚持帮教制度,要定人、定时、定责任,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毫不松懈地做好控制流失工作,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附:月活动工作安排。

罗镇乡中心学校

二00六年二月十二日

2006年安全法制月活动工作安排

月份工作内容

二月份1、各校组织修订和完善学校各种安全防范制度,制定学校普法、综治、“安全”等工作计划,健全学校安全保卫组织机构,明确各种安全岗位人员职责;

2、组织开展师生安全教育;

三月份1、各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3月28日);

2、开展安全及法制教育;

四月份1、各校组织学期中安全大检查,并整改安全隐患;

2、组织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五月份1、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一次以道路交通、游泳、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2、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月活动;

六月份1、开展“世界禁毒日”活动教育(6月2日);

2、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开展“消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并开展一次消防专项整治活动(6月11日);

3、布置学校期末安全大检查;

七月份1、组织暑假学校安全工作检查;

2、开展校舍安全检查月活动,及时整改校舍安全隐患;

3、开展安全及法制教育活动;

八月份1、做好学校暑假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各校修订各项安全责任书,完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与措施;

3、组织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

九月份1、学期初安全检查;

2、各校组织各教师、班级、学生及其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十月份1、各校组织师生开展冬季森林防火、消防知识及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2、在师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市安全法制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

十一月份1、学校组织“创安”自查自评及总结工作;

2、做好迎接各级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评;

3、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4、组织开展“11.9”消总结;防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6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亲自抓”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经常性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文秘站网各学校也要按照有关要求,对安全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做到目标具体到人、责任到位,建立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明确由一名副校长主抓的工作制度。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安全与治安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教育局研究制定并下发《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措施100条》,使学校安全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二、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保持良好治安秩序

加强学校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中小学生法制意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学校良好教学秩序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计划当中,做到常抓不懈。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配有兼职法制副校长,要借助他们的力量,依靠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妥善解决学校遇到的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活力。

教育局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各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安排一次全校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注意做好劣迹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降低学生违法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通过采取这些有力措施,扎实推进道德、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使校内治安管理有序,无刑事和治安案件和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师生对校内治安满意度要达到97以上。

三、认真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设施完善

全区各学校要按照《消防法》的规定,配备配齐教室、活动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场所的消火栓及其他必备的灭火器材,室外消火栓及防排烟设施。一些特殊场馆,如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要配备火灾报警系统。

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常性的组织学校安全大检查,争取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种安全设施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暂时整改不了的要立即无条件停止使用,确保不发生消防、食物中毒等事故。

四、建设“平安校园”,整顿周边治安环境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7

关键词:安全教育 大学生 价值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314-03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

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及周边治安、刑事案件频发,极大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大学生,遇到学习、生活等环节的各种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安全危险,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财物安全,影响到高校的安定和谐,因此,高校需要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预防意外伤害、抵御不法侵害中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多起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其原因虽然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多数当事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缺乏。调查显示,在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不法侵害缺乏预见和预案;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防范能力不足;对社会消极现象缺乏分辨能力。因此,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安全因素的内容和特点,增强对不法侵害的辨别力和预见性;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防止不法侵害。

2.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法纪意识,遵纪守法,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变革时期,又受到外来各种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易于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而失于纪律或法律:大学生在校园内参与非法传销、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盗窃等违法违纪行为屡见不鲜;在寝室里违章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引发火灾等危害事故的时有发生;某些大学生因为与同学产生摩擦而残害生命的事件让人震惊;个别大学生在校园内驾车撞人并蔑视法律,更有甚者,在校外撞伤路人后不但不及时救治反而惨害伤者……极少数大学生从违纪到违法,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及时纠正大学生存在的糊涂认识,加强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提高法律修养,坚守法律底线,切实加强自律;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及工作后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诱惑,健康成长成才。

3.有利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高校随着办学形式的多样和学生结构的复杂,不安全因素增多:如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增加了安全隐患;部分学生在校外租房,疏于管理,在人身、财物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安全制度不健全,整改不彻底,隐患查而不除等;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这些不安全因素,制约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自己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最大限度避免不法侵害;帮助大学生了解校园的治安形势、不法分子的作案类型和常用手段,有效辨识园和谐稳定的“铁拳头”,有案必破,犯法必究,使不法分子在高校校园无施案之机、藏身之术,最大限度地打击不法侵害,维护校园及周边的安定和谐。

4.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国际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国内的敌对势力也未停止活动,他们妄想煽动、利用大学生闹事,破坏高校的稳定,甚至引起动乱,危害社会安定:一些敌对势力借助各种理由煽动学生去进行游行、示威等;一些敌对势力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企图“西化”中国;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等组织企图控制大学生;一些敌对势力对大学生采取金钱收买、出国担保等手段,刺探中国秘密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觉抵制和反对“”等组织的欺骗宣传;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涉及范围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

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在校安全的基础。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基础方面的课程以及《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国家安全教育

1.政治安全教育。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的冷战思维有所抬头,某些西方国家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崛起的图谋没有变。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腐败问题、收入分配悬殊、就业难;少数、分子、境内外“”挑事端;敌对势力利用民主、宗教、“”等来煽动学生闹事等。通过政治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形势,警惕敌对势力的欺骗宣传,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安全教育法》,保守国家经济秘密和军事秘密。提醒学生警惕西方的文化渗透,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知识涉及国家和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体系和应急运行机制;各类常见灾害、灾难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避险知识等;开展逃生和急救等演练,以及人身损伤紧急救护和技能等。

1.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知晓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增强灭火技能,让大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本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2.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增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法治观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医疗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有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不拖延,尤其是发烧症状;不到校外的无证小诊所就诊;对于传染性疾病,需要回家疗养的,征得学校同意后,可及时回家治疗;注意非典、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4.网络安全教育。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提倡绿色上网,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敌对势力在网上散布的的煽动言论。

(四)人身财物安全教育

1.人身生命安全教育。普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如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特别是学生公寓的用电安全;宣传人际交往的安全,特别是使女生了解如何避免受到异害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地生命态度,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提高自身安全的技能。

2.财产安全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不在宿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人离锁门;在教室要注意保管好手机、钱包、银行卡等,不要随意放置;拒绝非法传销,谨防受骗上当等。

(五)心理健康教育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从容应对各种挫折,排解负面情绪,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全面客观地悦纳自我,妥善地处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促进人格的完善,杜绝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

(六)就业安全教育

要引导毕业生克服焦虑情绪,降低期望值,面向基层就业;谨防求职受骗,保护好人身财物安全;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不安全因素,打击不法侵害,最大限度保护大学生。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1.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合力”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解决安全和生命教育“三进”问题,即安全和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各部门力量精编高质量安全和生命教育教材;把大学生的安全和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配备专(兼)职教师,组织进行授课,规范考试和成绩管理等。其次,组织各部门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所课程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安全教育;学工队伍与后勤服务部门或把安全教育与宿舍安全检查、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或结合学校发生的具体安全案例进行专项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各部门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技能。各部门或通过消防安全演习、求生训练、防身演练等实战演练,或通过“安全防范月” 小品、相声、征文形式等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防范技能。

(三)抓好安全教育骨干队伍建设

1.注重专业保卫队伍建设。具体负责全院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处应以学生的安全需要为中心,引进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并不断对队伍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对全院安全知识教育的领导能力。

2.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常年奋战在学生安全工作的第一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隐患排查、排除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努力,因此,这支队伍的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安全工作中至关重要。每学期应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在内的培训,增强这支队伍在安全教育中的战斗力。我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落实辅导员的待遇、出路、职称等问题,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3.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1)成立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普法协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失窃、防心理疾病、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2)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引导热爱保卫事业的骨干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中来,能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防卫能力。(3)充分发挥各院系学生会、团总支、宿舍自律委和各班班委在学生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中的作用。

(四)抓好“三重点”安全教育

1.抓好重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有厌世、厌学等倾向的学生,要定期谈心和“一对一”的帮扶;对于经常打架、外宿、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等严重违纪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在对女生的安全教育上,主要是强化女生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意识以及特殊情况的自我保护等。

2.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高校应重点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

3.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重点抓好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在人群集中场所的安全教育。

(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1.坚持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充分发挥大学生安全教育骨干队伍、专兼职教师以及服务部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把安全教育纳入各单位及教职工的工作量,年终予以考核。对因安全教育工作不力导致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坚持全校安全情况通报制度。以“安全通报栏”或“安全简报”等形式,及时持续向学生通报本校每周(月)的安全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六)营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1.充分发挥学校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充分发挥学生安全防范和普法协会、校学生自律委员会、各院系学生自律组织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周连香.浅议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2011,(5).

[2]陶娟.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林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湘潮,2009,(3).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8

一、制度引领,做到安全有保障

(一)针对学生追跑打闹、打架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情况,我们要制定学生在校安全责任制度,依据“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校处领导及教职工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及工作范围承担相应的安全工作责任,下一级对直接上级负责,强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针对学生饮食卫生情况,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饮食卫生的规定,制定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及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要求采购负责人将每天所进货物的生产厂家、进货地点、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逐一进行登记,并使经营环境和加工过程的卫生指标达到具体的要求,保证学生在校饮食卫生的安全。

(三)针对学生传染病情况,学校要制定学校卫生保健制度、传染病预防管理办法等,学校定期对学生检查身体,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并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合格的医务(保健)人员,购买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校医定期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易发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四)针对防火、用电的安全,学校还应制定学校防火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制度及电工、锅炉工安全制度等,学校专人定期负责检查、维修和更换,及时排除安全防患,同时需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无损伤。

此外,学校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校汽车使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使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打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学校通过对师生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能够形成和改变大家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使每位师生的行为更符合社会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我们可以组织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为专题的大型讲座,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开办以安全自护自救、安全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宣传栏,召开以防火、防盗、防水、防骗、防灾等主题班队会、团会,或组织专题演习活动,使学生增长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校还可利用学生大会、校园广播、影视播放、图片展览、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在校园内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中

校园安全频频受到威胁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安全知识淡薄、自救能力低下、求生知识缺乏、心理问题复杂。课外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不系统,形式化偏重,迫切需要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纳入正常教学中。我们可在课程编排中增设一门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用小品表演、现场辩论、晋级问答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安全周”活动,利用课堂教学,集中讲解安全知识,进行相关的道德法制教育,加入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内容,同时进行必要的引伸,引导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合法有效地帮助他人。

四、家校互动,提升效果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长也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法定职责。家长们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很少有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自我保护和自救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自己都没有防护和自救这方面的意识,有的行为甚至还起了错误的“示范”作用。学校可以适时给家长举办如安全知识讲座、家庭教育讲座、亲子互动等教育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表现,预防学生消极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只有家校互动,相互配合,明确责任,通力合作,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五、开展好“警务进校园”活动

学校与公安部门联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校园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力措施,“警务进校园”活动就是很好的验证。提高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就要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教育主管部门只需要投入部分资金,由公安机关派驻一定数量的保安到各学校持证上岗,全天24小时守卫校门。同时在各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每周对辖区学校进行走访,随时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每月开展一次法制、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一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还可安排交警或协管员在校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护送学生过公路。这些正是学校所希望得到的社会帮助,教育部门应大力倡导“警务进校园”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将这一举措大面积开展,不要等事故出现再用钱去填补,我们要用少量的钱做好更大的校园安全工作。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9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

第四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第五条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三)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四)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安全工作;

(五)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八条公安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及时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第九条卫生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卫生状况。

第十条建设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对学校建筑、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立即排除;

(二)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责令纠正;

(四)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

第十二条公安、卫生、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社会治安、疾病防治、交通等情况,提出具体预防要求。

第十三条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的有关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学校安全教育职责。

第十四条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二)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三)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者应当为学校购买责任保险。

第三章校内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学校门卫应当由专职保安或者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于政府保障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置于实验室显著位置。

学校应当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卫生(保健)室。

新生入学应当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第二十五条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应当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第二十六条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日常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以及接受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九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

(四)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当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三十一条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第三十二条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应当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第三十三条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三十四条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第三十五条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第三十六条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七条监护人发现被监护人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

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第五章安全教育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第四十条学校应当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第四十二条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

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第四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协商,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应当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其工作成果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

第四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第四十五条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第四十六条学生监护人应当与学校互相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被监护人的各项安全教育。

学校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章校园周边安全管理

第四十七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八条建设、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学校围墙或者建筑物边建设工程,在校园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场所或者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

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十条公安、建设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设施。

在地处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上下学时间,公安机关应当根据需要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人员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监督管理,禁止没有资质的车船搭载学生。

第五十二条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取缔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五十三条新闻出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取缔学校周边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查处学校周边制售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四条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取缔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

第七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五十五条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六条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七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五十八条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学校应当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属于重大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

第五十九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第八章奖励与责任

第六十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对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况联合或者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一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监督与管理职责的,由上级部门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学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

(二)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瞒报、谎报或者缓报重大事故的;

(四)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五)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安全及法制教育篇10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依法治国

在当下,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边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本文主要讲述笔者关于边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为什么需要对边疆高校学生普及安全教育

(一)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边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处室,行政上归属各边疆高校管理,业务上归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行政执法权,可以接警,但不能惩罚,使边疆高校保卫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无法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保卫部门有力使不出,而真正的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案件,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学校发生的小偷小摸,无暇顾及,对学生们的求助,显得力不从心。

(二)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不足促使改革出新的模式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有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模式、现场观摩教育模式、利用国家法定的一些节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模式、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网络宣传教育模式。然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却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全教育内容相对单调,涉及面窄,往往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时下颇受关注的新内容则涉及太少。边疆高校的宣传媒体在安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也不够,没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校园扩充到多校区,人才培养也由过去的单一向多方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有的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或进行勤工俭学,还有的因种种原因干脆吃住在校外,特别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接受来自于不同主体、不同途径传递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多,其信息摄取行为也愈显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由性也越来越强。而目前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说教上,且基本与学生特色的活动(娱乐活动等)无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很难创造出安全的环境来。所有这些都说明,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四)法治社会的需要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标准的不断提高,边疆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已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均明确了边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基本上形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这为边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要使大学生遵纪守法、把法律规章制度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深入、全面和规范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则是必然途径。

边疆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在新生进校时,就要将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可编写规范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教材,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可聘请公安、消防、银行、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员,给学生授课。各学院尤其是各分团委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月” 、“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应融入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安全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应融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内容。安全教育的融入,拓展延伸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辐射面。针对本学院的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确定教育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在班级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宿舍要选出安全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公寓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安全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宿舍安全员,将安全教育送进大学生宿舍。学校可研究制定宿舍安全员队伍建设及奖励办法。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如何在边疆高校进行和加强安全教育

边疆高校的安全是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边疆高校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分析本校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研究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学院和学生管理部门贯彻落实。

(一)普及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边疆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以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论坛等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通过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知识教育,应与公检法执法机关建立共建关系,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开展多种形式

通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自救互救实战演练、安全宣传漫画设计比赛等主题,来加强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安全本领。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与责任。

(三)进行校级安全教育

校级安全教育课领导机构要由各边疆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书记、校长担任主要领导,保卫、教务、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工作。边疆高校要将这一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评估中去,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经常性地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的科研成果推广开来,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边疆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大学生涉及的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参与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种是网上购物或网上交友被骗,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为此,首先应当加强网络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网络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以免大学生由于网络法律知识的欠缺,参与到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中去;再者就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现在,安全教育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边疆高校要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向适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使边疆高校的校园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稳定,让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绪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1(8).

[2] 刘建清.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 董刚.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