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5:42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中医思维;软件;开发

1 概念

中医思维训练软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临床的指导下,通过收集临床病例,咨询名老专家对收集病例的中医临床思维设计及认证,将中医临床诊疗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语言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操作软件,开发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及临床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对模拟"患者"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选择进行评估,以实现学生将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

2 方法

2.1开发 收集并选择附属医院临床上常见中医病例,并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及对病例进行设计,并请名老专家进行认证,能够达到训练目的。最后请程序设计员把病例资料转化为操作系统。

2.2升级 随机挑选30名本校学生进行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收集反馈意见,评估该软件操作及收集改进意见。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并针对软件完成改进。进一步收集并完善病例资源库,对训练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并逐步向学生开放该训练软件。

2.3信息反馈 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该训练软件的满意度。依据信息反馈,进一步完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软件。

3 结果

3.1学生反馈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83.1%的同学满意,认为通过中医思维软件的训练能一定程度上达到训练目的。16.9%的同学不是很满意或不满意,认为不能训练中医思维,原因是病例库太小,自由发挥程度较小等。

3.2教师反馈 通过对老师的咨询与调查,也均认为中医思维软件对训练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需要对软件进一步设计及病例库的丰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4 讨论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教育是中医院校的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要求和目标也越来越高,但传统的临床教学环境、水平和方式为中医临床教学提供的资源难以满足当今如此成系统、成规模、全面的教学需求。发展思维训练教学已成为实现临床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外医学对西医思维训练教学的运用多年,目前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行并不断深化。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开始借鉴成功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高等医学教育院校陆续建立了医学模拟教学中心、临床技能中心等医学模拟教学设施,将模拟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辨治思维能力;课堂训练;辨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802-02综合辨治思维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熟练掌握中医辨证理论,认识和处理临床实际诊疗问题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辨证思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医学理论的临床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堂分类、分步解析临床实际病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辨治思维能力训练,达到临证时能准确选择辨证方法,熟练概括病因病机,形成完整的病证诊断,从而确立治法,完成临床处方用药的要求。

1训练内容

1.1中医辨治思维能力

即熟练掌握中医辨证理论和各种辨证方法在临床综合运用的能力。清代名医叶天士言:“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精要概括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全过程,突出了中医临床辨治思维的一般程序和步骤。1.1.1识证证的诊断来自症候的准确收集和分析处理。症候包括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识证的过程即辨证求因的过程。通过收集病史资料、分析四诊结果,推论病因病机,明辨病位,病性,病势,主次,真假,标本缓急等,完成由感觉到知觉的思维活动,从而达成证的诊断。识证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审证:首先要明确主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关系。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即主症)。现病史是当前所患病证的病史,包括就诊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演变和诊治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当时的全部症状(即现症)。既往史是过去所患疾病的病史,包括既往身体状况,曾患疾病及其诊治的主要情况等。其次在明确现症的基础上,要抓主证、辨兼证,明确主次关系。临床病案多错综复杂,往往多证同见,审证的关键在于抓主证,明确主证即可确定病名诊断;同时还要辨兼证,主证、兼证综合分析方可完善证型的确立。

②求因:根据病史资料对现症进行综合分析,以象测藏,由果论因,推求病因病机,这是中医重要的临床思维形式。在审证求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可用八纲辨证对现症进行分析,明确病变的表里、寒热、虚实,归纳阴阳属性。如外感病初起阶段多表现为表证,进一步发展则可变为里证;而内伤杂病一般都属里证。用八纲辨表里可明确病位及病势,辨寒热虚实可明确病因病性。八纲辨证具有纲领性强、适用面广的特点,可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八纲辨证可掌握病证要领,确定类型,预测趋势,点明治疗方向。其次,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辨证方法,才能使辨证更为深入、具体、准确。根据外感内伤的不同特点,当灵活选用不同的辨证方法。如为内伤杂病,可以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明确病变的脏腑、气血的虚实及病情的转化等;如为外感热病,则可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等,确定病变的部位、阶段、层次、传变趋势及转归预后等。从而更有针对性、更全面具体地认识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此外,还要对全部病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年龄、体质、职业、发病季节、情志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个体因素,如此才能对相兼错杂的症候进行准确的分析。整体观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而病证诊断的个体化特征是证最突出的特点。任何诊断和治疗都必须注意个体的特异性。

1.1.2立法根据识证的结果,抓住主要证候,关键病机,审因论治,制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1.1.3用方根据已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选择主方主药、配伍药物,并进行处方分析,确定服药方法和宜忌,完成辨证论治的最终体现。

1.2病证结合辨治能力

即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诊治的能力。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前提下,为更快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培养学生灵活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锻炼学生严密的西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西医病证诊断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根据主症资料提出临床相关理化检查的能力此部分的实施,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分步骤给出病例内容,发动学生同步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临床运用训练。如案例:张某,男,5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欲多饮冷水,每昼夜饮水2暖瓶以上,食量较平时增1倍,尿多而混浊,有臭气。现症多食易饥,大便干燥,形体消瘦,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课堂上先给出以上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此时的每位学生都是主治医生,当面临该病案时,都要作出针对该病例的必要体格检查和选择最佳理化检查指标,并提供自己的理由。在充分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再给出原病例临床相关检查结果等,让学生对照分析自已的得失。

1.2.2根据病案资料归纳西医辨病诊断依据的能力就临床思维而言,西医诊断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中医诊断则讲究灵活的辨证思维,两者有机结合是现代中医临床工作的要求和特点之一。此部分的实施,是在进行中医辨证思维确定中医病名、证型后,接着开展辨病诊断分析,确定西医病名,归纳诊断依据。如案例:某男,45岁,右胁疼痛4年,加重2天。4年前进食油腻后出现右胁疼痛,伴后背痛。此后常因油腻饮食而诱发,平素喜食辛辣厚味,2天前症状加重,不能缓解而就诊。现症:右胁疼痛,伴后背痛,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尿赤便干。神清,精神不振,墨菲征(+),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弦。查血常规:WBC11×109/L,中性75%,淋巴23%。B超示:胆囊壁增厚。查肝功能正常。根据病史资料,要求学生作出西医病名诊断,同时提出诊断依据。此过程的训练,既可复习回顾西医学知识,又可锻炼学生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的能力。

1.2.3根据辨病结果分析临床处方辨病用药的意义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而适当的辨病论治则可提高临床疗效,尤其在疑难病的治疗中辨病用药每多体现。这部分训练可解决学生在实习抄方过程中对一些辨病用药的疑惑。如案例:王某,男,42岁。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治拟疏肝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郁金12g,川楝子12g,姜黄10g,白芍15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佛手6g,砂仁(后下)6g,半枝莲20g,虎杖20g,土茯苓15g,炙甘草5g。在进行处方分析时,学生往往较难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解释半枝莲、虎杖、土茯苓等化湿解毒药的配伍意义。对此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中药药理作用,并适当介绍相关病证的现代研究治疗进展,由此拓展学生的思路,理解临床处方中辨病用药的意义,帮助学生缩短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2训练方案

选择完整的临床实际诊疗病例,按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过程。

2.1单病证病例的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所谓单病证病例即指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较单一的典型证候。在治疗过程中证情相对稳定,变证较少,多以一法一方为主,随症配伍加减治疗即可起效。

对单病证病案的综合辨治思维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治疾病的一般过程,熟练掌握识证一立法一处方这一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一般程序和步骤。

2.2多病证病例的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所谓多病证病例即指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多病多证夹杂的证候,具有病情多变性,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证情转化,因此治法随之改变,治方随之更换。对多病证病例的综合辨治思维训练,也是常与变的思辨训练,是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重要内容与形式。疾病和疾病的诊疗过程都充满变故,即所谓“病无常形,治无常法,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此部分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知常达变,灵活分析,动态辨治的中医辨证思维观。

2.3急性外感热病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急性外感热病,来势急,病情重,变化快,快速准确的诊治是治疗的关键,临证若辨治失误,不仅影响疗效,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中医辨治疾病的过程即处理不同的证的过程。临床上“证”会随着疾病的发展或治疗而变化,尤其是外感热病,

“证”的变化更快,故吴又可曾有“一日三变”之言。因此,对急性外感热病的综合辨治训练,重在强化学生要注意对不断变化的、错综复杂的症候进行辨别,严密注意病证性质的变化(如寒热虚实的转化),明确病变的主次、标本、邪正的关系,以及旧病与新病,表证与里证的关系等,从而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3

该科承担着影像专业规培生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工作,针对该科服务对象既有患病妇女,又有健康妇女,而健康妇女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时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病理状态有别于内科、外科等临床各科的特点,我们始终强调掌握妇产科临床思维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规培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超声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6名影像专业的住培医师,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两组人员年龄分别为(26.92±1.08)岁和(26.90±1.19)岁,男性16名,女性30名,均为研究生学历,观察时间为3个月。

1.2 教学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该科轮转的20名住培医师归为传统教学组,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科轮转的26名住培医师归为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住培医师入科后进行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由科秘书统一排班,在科室7个诊室轮转,然后随机由不同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操作和夜间值班,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接受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后,有科秘书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结合该科疾病特征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典型案例的PPT交流汇报,练习妇产超声诊断思维方法,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1.3 培训后理论考试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和操作技能考核(满分100分)。理论考试两组均从计算机题库中随机选题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要求独立上机操作并书写规范报告单20份,现场再由考核老师复查患者,评估学生的操作及测量手法规范,报告单描述规范,诊断客观合理,漏误诊情况,整个诊疗过程要包括询问病史和必要的鉴别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规培医师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临床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传统医学的教学模式是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而规培生的临床教学可以起到有效的衔接作用,使医学生正真转变成临床医师,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在规培生的临床教学中教会学生在面对疾病时应该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临床思维的训练,是实现基础-临床的衔接和转变,行之有效的途径。

临床思维一般是指医师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各种疾病的具体认识,并按照这一认识指导医疗活动的思考过程。深入研究临床思维,有益于医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减少误诊和误治,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那么我们在规培生的妇产超声临床教学中如何认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如何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呢?

3.1 培养规培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其他影像手段无法替代的参考价值,如何出具一份无限接近患者盆腔真实情况的超声报告单,是作为一个妇产超声诊断医师职业生涯一直需要修炼的能力,培养超声诊断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是达到这一愿景的有效方法途径。为什么有些超声医师手中的探头可以扫查出病灶,而有些医师做不到,这虽然与各自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不断地告诉学生,只有想到这个患者有可能是什么疾病或者什么病理过程,你接下来的超声扫查才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主动的、有目的去发现一些影像,帮助你证实或排除最初的假设,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超声诊断。

3.2 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思维训练

(1)询问病史很重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月经史,生育史,前次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影像手段检查结果,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前期接受治疗的疗效情况。例如妇科各种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阴道出血、白带异常、急性或慢性下腹痛、下腹部肿块、闭经、外阴瘙痒和不育,那么一个育龄期妇女出现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论伴或不伴腹痛,妇产超声医师均需考虑到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有意识地探查宫腔和双侧附件区是否存在妊娠囊情况,这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十分必要。当然,女性盆腔除了生殖系统外,还有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了解这些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症状也有利于妇产超声的鉴别诊断。

(2)充分认识影像的不同是基于病理改变的不同,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病理组成却有着相似的超声影像。这就是在妇产超声诊断中存在着丰富的同图不同病、同病不同图的影像特点。以畸胎瘤为例,由于瘤组织包含毛发、脂肪、骨骼等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呈现多种影像特征:“瀑布征、面团征、脂液分层征、星花征”等;而对于有便秘病史的患者,粪块的回声与畸胎瘤的“星花征”影像十分相似。

(3) 充分认识妇产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这一特点在妇产超声的临床诊断中极为突出。这是因为卵巢、子宫腔内膜均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子宫内膜在月经增生早期呈“三线型”,而在月经的分泌期呈“强回声型”。同样这种动态变化在产科则更为突出,这是由于胎儿及其附属物随孕程和产程的进展发生变化。

(4)重视超声诊断结果的跟踪随访。对医学影像生来说经常阅读临床病案资料包括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提高疾病的超声影像认识和出具更加客观准确的超声报告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误诊漏诊及罕见病例,要通过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重新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包括该病的解剖胚胎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治疗、超声典型影像特征及其他影像学手段特征、疾病预后转归、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最好能将上述内容做成PPT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一起分析漏误诊原因。

(5)超声诊断线索或超声分析思维方法的传授。关于这一点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且需要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功底,才可以做到,不同的疾病略有不同。虽然对于规培生来说,由于时间短、上手操作的机会少、理论知识尚不完善、经验欠缺等因素,一开始全面掌握妇产超声所有疾病的诊断策略很难,但是先从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夜间急腹症的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学习开始,是很有必要的。简单举例:探查到患者左附件区低回声病灶,第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判断病灶的来源即解剖定位:左侧卵巢、左侧输卵管、子宫左侧壁、还有少见情况如来源于韧带、后腹膜、其他系统(消化道、泌尿道)等,问题解决以后;第二步鉴别诊断包括判断物理性质:假如上面的病灶是来源于子宫左侧壁肌层,那么你需要一一考虑都有哪些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型)、子宫肌层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滋养细胞病变等子宫肌层病变。这一步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信息储备包括不同疾病或病理改变的超声影像特征、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前期的询问病史,通过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回声,判断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混合性,并进一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是什么。这个例子是给大家展示了思维过程即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只有思维过程合理、正确,诊断才会准确无误。做到以上两步一份客观的诊断报告就基本呈现了,至于良恶性及病理性质的判断需要慎重和更多的经验积累。

3.3 临床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 口腔;仿真模拟;仿真头颅模型;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重要时期,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治疗操作、创伤性操作多,在掌握临床诊断技能的同时还要求有很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及教学内容的完成。口腔医学实验课中已较多地采用了仿真模拟教具,这些教具的使用缩小与临床之间的差距,使操作接近真实化、临床化[1]。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在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解决了临床实习中的不足和缺陷,大大提高了临床实习的效果。

1 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加强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2]。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相宜的门诊病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检查、诊断、操作训练机会,这是实现口腔医学临床实习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大部分病人不愿意让实习生操作,加上分科实习期间,碰到病例不足,将导致本科的实习计划无法完成,这是常碰到的问题。而且口腔临床病例的可重现性较差,许多阳性体征如牙体缺损、龋齿等难以重现,学习经验告诉我们, 学习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从个性到共性的反复过程,这方面的因素将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操作熟练程度。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能模拟患者的疾病状况、患者的阳性体征,通过问题设计、离体天然牙和模拟头颅组成一个具有真实感的、可以进行问诊、体检、分析、诊断和诊疗的全真情景模拟,锻炼学生的人际处理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结合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反复操练及活学活用, 模拟临床实际病例,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和强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和感受。

2 临床实习初期的规范化训练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除了观摩教师病例示教外,首先利用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让学生尽快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在仿真头模反复练习、反复操作, 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当他们接诊处治真实病人实习时,有了较高的自信心和较强的操作能力,避免了以往学生刚开始毕业实习时那种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也提高了实习生的诊疗水平,保证了实习生的诊治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3 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减少医疗纠纷

学生在给病人治疗操作中出现了错误,若当面严辞批评或过于直接地指出,会增加病人的疑虑和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激化医患关系。应提示以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加以改正外,诊疗后通过利用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模拟患者状况,纠正错误,并按规范反复操练。这样既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减少了病人的疑虑。唤起其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在病人面前也有助于维护医生的权威性。这些均有助于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诊疗氛围,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 集中、统一示教

学生在一个诊室中实习,人员集中,教学进度统一,便于教师指导。教员可以充分利用病人资源和(或)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对新病种或典型病例进行统一示教、重点传授,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利用下班前的短暂时间组织全组学员进行讨论小结,使每个学员都受益。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利用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针对自己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加以对照,找出不足、强化训练,缩小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5 使学生综合、系统认识和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

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分科轮转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完整、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口腔医学作为一个学科整体,分科轮转实习打断了口腔医学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限制了科与科之间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妨碍了学生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掌握理论与技能[3]。利用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模拟综合性病例,训练针对学生的全局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在发展学生单科纵向思维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纵横连贯起来,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根据病情为病人提出正确系统的诊疗计划,提高教学和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振西,董晓健,张铁,等.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特点及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3):26-27.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5

理想的医学教育课程应该定位于精英培养,课程模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进新版教材和学科前沿的参考资料,配备优秀教师主讲八年制的课程,加强远程教育合作,提供交流培养机会。适当增加高技术含量的部分知识内容,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诊疗的发展动态,屈光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展以及显微手术的应用等。结合国际眼科学教育课程(InternationalCurriculaofOphthalmicEducation),积极借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基因到社会”课程的设计框架,将整体课程设计与临床实践需要相结合,努力实现医学预科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合理安排临床技能培训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给予医学生更多参与人生规划、设计的机会,有利于今后顺利完成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

2教学方法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定位于知识传承,强调医学知识的掌握多于启发,对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致使医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医学生的眼科学教学过程中,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如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多媒体等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引入并培养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思维,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有利于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中,全面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沟通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使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3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系统的临床培养包括:熟悉临床工作流程、规范化书写医疗文书、各种临床技能的培训、互动型教学查房模式、制度化的实习小讲座、双语教学、课后拓展和出科考核等。理想的考核方法不应仅以分数为依据,而应在关注医学生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整合、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估以及情感、思维、能力的评价。在保持传统的理论终末考试的基础上,将临床见习和PBL教学纳入评估范围,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建立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及一定的淘汰制度。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确定统一标准使评估相对公平和公正,并在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我们在眼科教学中应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眼科医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提高眼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

4体会

(1)实行阶段导师制。实行阶段导师制是八年制教育的客观需求,对于医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临床专业技能、提升临床技能和养成科研思维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此外,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向医学生灌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理念,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息息相关的。在3个培养阶段中,需要建立严格的导师考评和筛选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临床轮转阶段以及专科实习阶段的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例如安排充足的实验课对医学生进行指导,在见习阶段创造条件带领医学生亲眼观看并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如在掌握眼科必要的裂隙灯、眼底镜等诊断工具的应用后,学习包括取角膜异物、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眼睑皮肤清创缝合、霰粒肿手术等。加强导师与医学生的联系和交流,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2)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临床是指在医学教育的早期,为使医学生对临床产生感性认识,给他们的学习提供具体的、综合的临床认知资料,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进行初步整合。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理论—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科研实践,使医学生充分认识眼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早期培养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例如,通过门诊见习,参观手术和治疗操作等,对于常见眼病,既能弥补课堂理论讲授中的某些不足,又能提高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做好准备。(3)早期科研训练。早期科研训练是一种对医学生进行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在带教教师的监督引导和科研训练考查制度下,通过实地训练,开阔了医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医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了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医学生深化理解科研原则和要求,开展科研思路设计和科研论文写作。但是,我国的八年制医学生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各不相同,且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在软件和硬件条件方面,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差距巨大。此外,仍然有部分医学生未意识到科研能力与高级临床医生培养的内在关联,对早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参加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4)眼科显微手术操作培训。眼科显微手术操作培训是眼科医生临床综合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眼科专科医生的必备条件。要想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术,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眼球结构解剖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显微镜下操作技巧并勤加练习。传统的眼科专科医生显微手术训练一般是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学习。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互联网和虚拟教学能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效果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的机会,提高了显微操作培训的质量,在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5+3”一体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学制

一我国七年制办学成果及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试行七年制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1],这种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养的模式使得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毕业生有较强优势[2]。七年制医学教育是带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长学制本科教育,国内的培养方式以“5+2”和“4+3”分段培养模式为主。“5+2”模式的本科段和普通5年制的培养过程一致,但硕士段则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少1年,导致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科研水平不高。“4+3”模式的本科段减少了1年,进而缩短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时问,与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有所偏颇[3]。

二我国“5+3”一体化研究现状

2015年以来,原七年制办学院校在积极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总结本校七年制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各院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医科大学通过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模块”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4];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七大课程群,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会、卫生与健康、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实践技能、拓展课程等[5]。对生物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和模块整合,同时还构建了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首都医科大学将硕士学位课程全部纳入到通科培养阶段统筹完成,为学生进入后期硕士专业学位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阶段进行临床能力培养与科学研究留下充足的时间[6]。

三“5+3”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充分体现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优势

长学制医学教育生属于优质生源,但当前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套到就业后的社会认可度、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来说,均没有体现出长学制教育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融通整合不足,“5+3”一体化核心要求体现不够

“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新的思考、质的突破,要重组基础和临床的知识体系,将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人文课程融为一体;在大一阶段引入临床导论课程,并设置“临床导师”制,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循序渐进地完成本科到硕士阶段的过渡;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出层次性和实效性。

(三)临床实践训练安排重复、科学研究训练不足

按照国家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时间为33个月,其中部分内容与第5年的临床实习内容重复,同时也造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时间和接受导师指导时间、科学研究时间的不足。这就需要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减少重复、补充不足。

(四)多部门管理缺少整体统筹,质量评价有待加强

“5+3”中的“5”归口学校教务部门管理,“3”的阶段归研究生部门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由培训基地负责管理,多部门介入造成职责不清、工作衔接不紧密,有必要建立一套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四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一)创新培养模式

定位“医教协同、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构建以本科入学为起点,以硕士研究生毕业为目标,实现本科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缝对接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按照“学科知识整合、基础临床融通、本科研究生课程合理打通、通科二级轮转安排有效衔接”的原则,构建五大整合课程群: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医学人文整合课程、公共卫生整合课程、医学科研整合课程、临床技能整合课程,强调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促进在本科阶段注入医学科研要求,为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倡导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思维与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医师。

(四)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设立“临床导师”,早期接触临床;利用模拟教学对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初步训练;合理使用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见习阶段培训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增进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设置“临床技能训练周”;技能中心设置“开放日”;临床实习阶段设置“自主选科实习”。构建出由早期接触临床、临床技能训练、实习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

(五)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将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重视全过程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基础导师”、开设科研类课程、实施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阶段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申报各类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将科研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点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 模拟教学 住院医师 临床能力

根据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简称住培)工作,这对强化临床医师实践能力,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医学教育规模扩大、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学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床边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住院医师培训的规范化和同质化目标。这时,作为床边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以现代化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教学创设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实环境开展临床教学和考核,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为医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极好条件,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意义重大[1]。

一、模拟教学概述

传统医学实践教学形式主要通过跟随带教导师进行诊疗活动,参加教学医院及科室开展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利用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具有接触病人数量有限,非常见病种不易遇见,患者不愿配合技能操作,不便多人训练,操作失误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等缺点,使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离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越来越远。医学模拟教学以仿真模拟人、局部技能训练模型、计算机交互模拟系统、虚拟训练系统、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各种人为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与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独特优势。

二、模拟教学实施

住院医师基本技能再训练是回归临床的前提。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理论是临床医学的基石[2]。但其生命力在于为临床医疗实践服务,没有足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医学生不可能成为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临床医师[5]。我院于2013年扩建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现被批准为“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配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护理等科目先进教学模型设备和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条件。三年来,承担了我院临床毕业实习医生和住培学员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竞赛和医学生毕业考试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培训对象

选择2014年入我院规范化培主训学员56人(其中社会人9名)为培养对象,其中内科24人,外科16人,妇产科4人,麻醉科6人,儿科4人,耳鼻喉2人。经过理论学习后,结合床边实践教学,每周下午组织住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根据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要求的常用基本诊疗技术操作来确定培训内容,并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2.培训内容和方式

学员按照培训专科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组,每周下午2小时,共培训1个月。相同培训专科的所有项目轮流操作,每组学生培训内容完全相同,培训过程中由培训教师记录所出现的问题,最后点评指正。

依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内容,要求住培学员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基本掌握各临床科室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比较熟悉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如,①体格检查: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并让住培学员写出主诉、现病史,进行模拟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相关训练。②内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种穿刺模型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临床常用操作的强化训练。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拟手术室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外科无菌操作(如洗手、穿脱手术衣、切口消毒、铺巾等)和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包括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拆线等)训练。④妇产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产科和妇科检查,包括女性骨盆测量、四步触诊、肛查、阴道检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机转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等培训。⑤儿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格检查、人工喂养及心肺复苏的急救训练。⑥综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的初步训练,重点培训住培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功能综合模拟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它能模拟临床各种场景,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各种类型的临床病历编辑在计算机软件中,对病例设置问题并进行编辑,要求学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最后由培训教师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三、结果与讨论

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56人)住培学员各临床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成绩及各临床基地的年终考核成绩总体高于2013年(54人)住培学员的成绩。虽然少数学员的成绩不能代表全部样本,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模拟教学的成果。

在对临床带教导师进行的访谈中,大部分导师均表示住培学员的临床技能训练单纯依靠传统的床边教学模式无法完成,借助模拟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能够减轻临床带教导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新形势下,模拟教学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可同时制作大量教学模型模具供众多学生训练和考核而不必担心病人病种不足,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模拟特定场景或特定罕见病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其中“教与学”的矛盾[3]。对于临床带教导师,使用模拟教具为学员培训排除了引发医疗纠纷的顾虑,特别是对于有创性操作的考试和牵涉患者隐私方面的检查项目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临床教学病例不足、操作训练少、患者不配合教学的缺陷。训练考核可重复自由进行,不受时空限制,根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教学项目,根据情况随时反馈或中断,不断重复,有利于临床技能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建立客观、标准化评估系统。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型模具的使用,使批量训练考核的记录、反馈得以轻松进行,有助于建立综合、客观、科学化的临床技能训练、考核系统。

当然,尽管模拟教学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永远不可能替代真正的临床训练。模拟教学会使学生的爱伤观念淡化,以求速度和标准为主要目标,长期训练会形成简单的思维模式[4]。模拟环境或模拟病人毕竟不是真实临床环境或病人,它是复杂临床环境和复杂病例病种的简单再现,尤其是医患沟通不具备双向性,学员主要通过它进行技能操作型的练习,同时存在教学模型较昂贵、品种更新太快、无法齐备等问题,使模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需与传统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总之,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道德伦理,尊重患者权益,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了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情的感染、理的启迪和美的陶冶,推进知、情、意、行、品德诸要素协调、全面发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5]。在模拟医学教学形式尚未在赣州各院临床培训基地广泛推广的形势下,通过在住培学员中实践技能模拟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基地对培训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对医学模拟教学特征、内容、方法的认识,通过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临床培训基地的教学水平,为其他培训基地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金龙玉,高琴.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98-99.

[2]蒲丹,韩英,周舟,贺漫清,马俊荣,赵蓉,李为民.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与探讨.四川医学,2015,36(2).

[3]文宏,邓东红,程鹏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1,32(3):67-68.

[4]孙经武,刘成霞,马莲环,等.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13-414.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技能 模拟教学 考核体系 实践

一、构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诊断与治疗知识,训练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能。按照我国当前医学生培养模式,医学生经过3到4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但因为医学生扩招、医疗任务繁重、医患关系变化等原因,当前教学医院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越来越无法圆满完成。这就使得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获得[1]。因此,构建一个适合新医改形势要求的创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3]。在此背景下,我院于2013年扩建成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已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是“赣州市卫生系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中心配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护理等科目,有较先进的教学模型设备和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病例、多站式在线考核体系及多站式考核试题库,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培训中心主要应用于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同时应用于“住培”和地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强化临床医师实践能力,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创设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实环境开展临床教学和考核,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为医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极好条件,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意义重大[4]。通过科学化和综合化培训考核体系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我校临床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体现为我校本科生的临床技能考试合格率高达98%,2015年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华东赛区团体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团体三等奖,2016年参加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华东赛区团体三等奖佳绩。三年来,承担了我院临床毕业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竞赛和医学生毕业考核工作,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了我校临床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模拟培训中心特色是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中心,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5],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方式[6]。中心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纲规定内容,将临床常用技能操作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13年至今先后对820名在院实习生进行了内外、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护理等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2014~2016年共有3664名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2015年在对我院45岁以下420名临床医师进行了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培训及考核的同时,对13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三护一体化”三人急救配合技能竞赛。三年来接受全市临床技能大比武(内、外科)培训人员469名。

二、进行临床教学体系改革,构建适合我校发展的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和多站式考核试题库,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标准。

在近几年教育部每年举办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背景下,结合临床实际,建立一套适合医学生教育特点的模拟教学系统和技能培训考核体系,有效整合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补充医院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医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培训中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依据《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第二版),从实习时间过半(20周以后)开始,每周安排3-5个下午组织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主要针对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选择培训项目,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培训结束后考核。二是在临床实习出科前,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相关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三是在毕业前,依据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家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对毕业生进行OSCE多站式技能考核。多站式考试总成绩(百分制)按20%比例折算,计入学生毕业考试总评成绩(毕业理论考试和实习成绩各占40%)。

我们建立的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试题库,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适用于医学生、实习生、住培生的培训考核。其考核内容包括三基考试、本科生考试、研究生考试、住院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考试、副高考核、医技考核、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西医、护理)等。考试题库依托计算机程序管理,采用B/S架构,无须安装客户端;使用IE浏览器可直接访问,无人数限制;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用户和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参加培训考核,还可供普通用户进行题库学习。该题库的主要功能优点是:(1)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管理员可以对海量题库资源进行管理、更新、补充模块,同时可以设置公开题库供普通用户进行题库学习。(2)组卷灵活,能提供强大的组卷功能,可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题型之间任意抽取指定题目进行组卷练习,组成的试卷及答题结果可以提供在线考试和导出功能,能将Excel文件中的题目批量导入系统也可将题目批量导出到Excel文件中。(3)防舞弊功能:人机对话,一人一机,考试题目由题库随机生成,可显示顺序随机、选择题候选项顺序随机都能很好地掌握,从而防止考试人员作弊。(4)试题库不仅用于实习生考试,同时应用于在校学生的日常教学、训练和总复习,使试题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试题库应用以来,已成功进行43场考试,系统组卷139套,系统阅卷4357份,上机考试人数达6690人。为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网络平台。同时,该试题库形成的在线考试系统平台,已在国内相关院校使用,均获得良好效果。

三、组织临床教师编写《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

根据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完善充实校本技能操作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为医学生技能训练和考核提供依据,培训中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共同编写《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有效整合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补充医院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医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此操作标准主要供临床实习生学习使用,同时对医学生、“住培”生、进修医师及临床研究生技能操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四、医学生模拟教学的实施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的实践研究。

在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对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共3届学员实施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培训阶段分为实习期培训、阶段性考核和医学生毕业考核三个阶段。具体培训内容包括:

1.职业素质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三个方面的训练。目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针对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医学生缺乏文化素养,与患者相处时见病不见人[7]。我们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8][9]。

2.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纲规定的内容,要求医学生通过模拟教学掌握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体格检查: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并让医学生写出主诉、现病史,进行模拟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相关训练。②内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种穿刺模型来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临床常用操作的强化训练。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拟手术室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外科无菌操作(如洗手、穿脱手术衣、切口消毒、铺巾等)和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包括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拆线等)训练。④妇产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产科和妇科检查,包括女性骨盆测量、四步触诊、肛查、阴道检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机转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等培训。⑤儿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格检查、人工喂养及心肺复苏的急救训练。⑥综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的初步训练,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由计算机控制,能模拟临床各种场景,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各种类型的临床病历编辑在计算机软件中,对病例设置问题并进行编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诊断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最后由培训教师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训练考核可重复自由进行,不受时间限制,可根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教学项目,根据情况随时反馈或中断,不断重复,有利于临床技能规范性和熟练程度提高。

总之,为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我们针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了实习期培训、阶段性考核和医学生毕业考核等规范流程,形成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训考核体系,强化了“三基”知识,重点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急救意识。而且形成了由医院领导、机关组织、科室实施的三级管理监控体系和由管理人员、带教教师、培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质量反馈体系,使得培训环节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曲政海,李云芳,姚珊珊等.临床技能培训实验中心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42-645.

[2]高萍,吴小燕,夏冰等.医学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3):96-98.

[3]黄河清,刘刚,谭琼等.关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师临床技能的改革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547-1550.

[4]孟晶莹,新医改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2):94-96.

[5]李淑红,王涛.丰富的教学手段对临床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8):944.

[6]郑建惠,黄河清,易雪等.腹腔镜虚拟训练系统在进修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3):42-44.

[7]刘刚,向国春,黄河清等.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4,17(053):1671-8348.

[8]黄小勇,王一.眼科医师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9-401.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