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救处理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3:46

脑卒中急救处理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1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而且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大约70%~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恶化快,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在院前急救病人中,脑卒中病人约占20%,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时得到救治,院前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救治的6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58.6±8.6)岁,均为电话出诊病人,初诊及病人追踪确诊为脑卒中。其中缺血性率中45例,出血性率中15例,高血压者36例,糖尿病者25例,冠心病者31例,死亡2例。

2院前急救

2.1 急诊护士接到电话时,应迅速问清病人的病情、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并简单指导家属自救,如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准备冰块等。

2.2现场急救

2.2.1安全到达现场时迅速作出初步诊断,使患者平卧位。如怀疑脑出血者头部可垫高15度。嘱患者精神放松,静卧。

2.2.2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避免活动而使针头脱出,穿刺部位避开活动的关节,肢瘫者选择健侧肢体,液体选择软包装,以防玻璃瓶碰碎击伤病人。

2.2.3保持呼吸通道畅迅速清除呕吐物。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舌后坠明显者置入口咽通气管并固定,同时予以氧气吸入。

2.2.4控制体温重型脑卒中患者头部的局部降温是非常必要的,选择两侧颈动脉处持续冰敷,可以止血,缩小血肿和降低脑基础代谢率,保护脑细胞,降低死亡率。

2.2.5安全转运尽量减少对病人的不必要搬动,嘱其静卧,不要紧张。转送时应轻微移动,尤其注意头脑的保护,减少振动。对于昏迷较重有脑疝形成者,应就地抢救,避免血肿向脑室破溃,或血肿增大而诱发脑疝使病情加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及早转运,争取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机会(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是3~6小时)。

2.3及时与院内联系通知相关科室在患者到达前做好准备,及时检查和分诊处理,蠃得抢救时机。

3护理体会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抢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生命。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处置后,再安全转送。本组60例脑卒中病人,成功转送58例,2例因脑疝形成而死亡。

3.1到达现场后要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或分泌物,本组病人鼻导管吸氧56例次,口咽呼吸管6例次,确保了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3.2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博、体温、瞳孔、血压等变化,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体征,说明病人有脑水肿发生,应积极降颅内压治疗。常用200g/L甘露醇静脉输注,有肾功衰者可选用呋塞米。随时监测血压,本组高血压者36例,占60.0%,脑卒中发生后因应激等原因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对于血压持续上升、收缩压大于26.6kpa者应给予降压药物,但不宜降的太快,否则会导致低灌注,加重缺血损害。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一方面可以进行抢救,另一方面进行早期治疗。在发病早期,脑卒中的性质不确定,因此宜进行中性治疗,如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对于病情明确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早期进行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但应慎重,因大面积脑梗死的表现与脑出血相似,同时较小量的脑出血其表现可与脑梗死相似。在鉴别缺血与出血时,病人是否有头痛是比较重要的体征,脑出血病人多伴有头痛症状。

3.4本组病人中有糖尿病25例,占41.7%,因此,对脑卒中病人在发病早期不宜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特别是高渗糖溶液,以免诱发酮症酸中毒。

3.5 本组病人中有冠心病36例,占60.0%,院前心电图检查26例次,虽为轻中度,但必要时应心电监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争分夺秒,急救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艰巨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因此要求急诊护士不但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应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院前急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彩云,姚燕秋.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急救护理[J].医学文选,2001,20(1)321-322.

[2]姜菊,李光明,刘端华,等.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1,16(3)532-533.

[3]高霞.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23-25.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2

[关键词] 院前急救;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b)-00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care on the emergency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adopt the pre-hospital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he emergency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sturbance in respiration, cerebral hernia, neurologic sequelae and dea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re-hospital care; Stroke; Emergency effect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而造成脑功能缺损[1]。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较高,而约70%以上的幸存患者中存在着功能,有的伴有意识障碍。多数患者的病情危重,发病较急,残疾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2]。对于脑卒中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急救是提高患者救治效果的关键之处。为此,该次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探讨其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Y料

方便选择该院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均经CT、MRI确诊;②该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排除标准如下:①患者具有其他脑部疾病;②曾出现尿失禁;③患者具有造血系统障碍或者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损害。在8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分布为43~71岁,平均年龄为(56.2±3.2)岁。按照简单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6.7±3.5)岁,高血压患者36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7例,缺血性脑卒中11例,出血性脑卒中29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5.8±2.9)岁,高血压患者35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5例,缺血性脑卒中10例,出血性脑卒中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到达医院后未采取院前急救。观察组患者均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急诊医师在接到患者或其家属电话后,需要立即仔细了解疾病史,并立即通知急救车救援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并经过初步诊断后判断为脑卒中时,在电话中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初步就诊,叮嘱患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患者的上衣解开,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通道,使患者冷静,等待救援。当救援人员到达后,需要立即检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血糖、心率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昏迷、肌力改变等,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

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若处于合理范围内时,可不采取降压措施。若患者的血压超过合理范围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维持血压在160/90 mmHg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生理盐水中加入胰岛素进行滴注治疗,剂量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考虑。对于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20%甘露醇(国药准字H11020861)迅速降低颅压,而对于抽搐、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通过安定、甘露醇等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

转运:患者经处理,生命体征出现稳定后开始进行转运,转运之前需要与接诊科室沟通,并采取院内急救措施,在搬动患者时,需要保护头部、颈部,动作尽可能的轻、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送入院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院前的并发症、预后情况、从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所需时间、从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所需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前并发症及其预后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不畅、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更低,分别为1(2.50%)例、2(5.00%)例、8(20.00%)例和3(7.5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从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及接受专业治疗所需时间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所需时间、从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所需时间更短,分别为(18.02±8.54)、(30.32±12.21)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危重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残疾、死亡的几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院内对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变得准确、简单,但是当脑卒中疾病发作后,若能及时恢复大脑组织供血,将会降低大脑组织的受损程度[3]。有研究表明,当患者发生疾病后,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的疗效就越差[4]。院前急救可及时的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病情的加重,为患者接受院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可给予低浓度的给氧,急救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生理盐水[5]。对于高血压患者,若患者保持清醒,可不采取气管插管措施,避免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进而发生脑疝[6-7]。该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不畅、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更低,分别为2.50%、5.00%、20.00%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可及时救治脑卒中患者,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凤莲, 叶兰芬.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3, 34(1): 163-164.

[2] 门中华.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0): 2053-2055.

[3] 朱传明, 李慧英, 杨淑贞, 等. CT, MRI 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5): 2740-2741.

[4] 钟娥.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2): 88-89.

[5] 李宁. 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29): 134-137.

[6] 李雪娜, 海英. 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治疗急性脑卒中 40 例[J]. 河南中t, 2015, 35(6): 1267-1269.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3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5-02

由于一些老年患者出现脑血管急障碍,经常会发生脑卒中的现象,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细胞功能性坏死,更严重的是患者付出生命代价[1]。本文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了进入我院进行脑卒中抢救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患者112例,脑梗死患者8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先疏通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诊断,疏通患者静脉通路。

1.2.2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急救护理[2],包含以下内容:①在医院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动救护车,在途中和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现状、病情,例如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病史等,参考患者的情况制定初步的急救计划;②在途中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者的临时急救,首先要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之后指导家属不要移动患者,维持患者头部高位,去除患者口中异物等等;③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8分为界限,评分大于八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患者能够进行住院治疗,对小于八分的患者要立即供应氧气,疏通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患者血压;④对于不同的脑血管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安排住院。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要进行紧急处理。在运送患者的过程当中要和医院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工作给患者实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记录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存活率进行比较,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情况的对比 见表1。

2.2 实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时间存在着严格的限制,稍微把握不好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一般控制在病发后的6-9h内或是更早[3],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最佳的医疗措施并且进行到位的护理,对于修补患者脑细胞功能损伤、降低脑神经不可逆性死亡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院前急救的效果显得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主动进行护理操作,而不是一味遵照医嘱行事。护士在制定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之后,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护士就能够进行快速的抢救和评估,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当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患者治疗和住院的时间,并且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祝小丹,彭伟英,罗小英,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14-16.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4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98-1

脑卒中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是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这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大多在院外发病,现场急救值得重视。本文通过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治措施分析,初步探讨院前救治脑卒中的各项急救措施,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分中心2007-08~2009-08间院前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后经院内CT 或MIR证实的97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76例(78.3%),女性21例(21.7%);平均年龄(64.2±7.3)岁;出血性卒中63例(64.9%)缺血性卒中34例(35.1%);从发病到院前急救的时间(110±30)min,到达现场到转送入院时间(35±8)min;现场GCS评分(8.4±4.3)分。

1.2诊断方法采用Cincinnatiy院前卒中评价表和Los Angeles卒中筛选表,并联合两项评估的判断标准,即符合任何一项判断标准即可诊断为脑卒中。

1.3救治措施对每一病例均现场立即给以心电血压监护和SPO2监护、和3通道心电图检查,记录GCS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平稳者给予双通道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气道不畅者给予吸痰、口烟临时气道及面罩给氧;呼吸抑制或GCS评分低于8分者,给予口烟管通气或气管插管给氧或使用简易呼吸器给氧。所有患者均开发静脉通道。持续抽搐或有明显烦躁不安者静脉推注安定10-20mg,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及(或)速尿20-40mg静推。控制高血压。以气道通畅、癫痫发作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为开始转送标准,途中专人保护固定头部,并注意车辆平稳均匀行驶。入院前1-2分钟进行第二次GCS评分。

2结果

2.1本组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除予以一般急救措施外,行气道控制56例,其中口烟管通气47例(48.4%);气管插管9例(9.2%);血压药物干涉26例(26.8%);降颅内压治疗39例(40.2%);镇静治疗23例(23.7%)。

2.2本组97例安全转送回院,入院前未发生呼吸或心跳骤停情况。入院前1-2min,GCS评分9(8.5±4.6)分,与现场GCS评分无明显差别。

3讨论

3.1院前快速诊断一个完善的EMS,其脑卒中的院前评分结果和院内的神经专科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几乎是相同的。我们联合采用Cincinnatiy院前卒中评价表和Los Angeles卒中筛选表,可快速而系统的进行院外神经功能的初步评估,达到院前快速诊断的目的。从120救护车出发、到现场抢救、安全护送患者到医院,三个环节平均时间为48.3min。从这一数据上看120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可以减少到医院后的挂号、急诊医生接诊、请专科医生会诊等中间环节,为脑卒中患者赢得了治疗的“黄金时间”。120医生还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有条件的医院,避免患者反复转院。通过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通知专科医生开通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为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和脑梗死的超早期(发病6h内)溶栓治疗赢得时间[1]抢救脑卒中患者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从发病、途中运送、急诊科抢救到专科组治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有可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120接诊的脑卒中患者,能够使以上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并开通脑卒中的通绿色通道,基本能在1h内送到专科以上手中,从而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3.2一般急救措施本组97例患者均采用仰卧头偏向一侧,主要防止窒息。每一位患者均给予适当方式吸氧,以0.9%生理盐水开发静脉通道,除非患者低血压,避免快速输液。除非强烈怀疑低血糖,不要在输液中加入葡萄糖,因为这种液体是低渗的,可以加重脑水肿。头部降温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理论上对脑出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现场和转送途中有专人保护头部,以防加重病情。

3.3保持气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卒中院前急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意识不清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清除口腔异物,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对呼吸节律、频率异常,如点头样、抽泣样呼吸及呼吸停止者给予气管插管和使用简易呼吸机[2]。本组予气道控制患者56例,其中给予口烟管通气47例占83.9%,给予气管插管9例,仅占16.1%.有效的气道控制是安全转送患者的必要条件。

3.4血压干涉高血压常发生于卒中后,可由原有的高血压病、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紧张反应、脑灌注减少所导致的生理反应等引起。无需降压治疗,血压通常可降至正常[3]。有时抗高血压治疗是有害的可降低灌注压,导致脑缺血加重。

3.5降颅内压治疗本组约40.2%的患者出现明显的高颅压表现而给予脱水、利尿治疗。

3.6控制癫痫发作反复惊厥是一个可能威胁生命的卒中并发症,它能使脑卒中恶化,因此必须得到控制。要加强护理,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本组23例患者均采用镇静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

参考文献

[1] 曾智慧,许志建,陈晓慧,洪春美.314例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393-395.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占人群疾病致死的第一或二位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率累积增加、致残率极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恢复频死状态细胞的功能,极大的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如条件许可,被作为急性脑梗死首选治疗。溶栓治疗效果肯定但大多数患者因延误时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因此应建立标准的溶栓流程、标准,以保确患者获得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苏北人民医院自开展溶栓以来,已完成静脉溶栓100余例,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我院卒中单元溶栓绿色通道的开展对卒中患者得到及时的救助、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就苏北人民医院溶栓治疗开展以来的经验予以总结,以供思考、探索。

1溶栓通道的流程

1.1患者及家属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卒中相关症状快速识别,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及时通知急救体系,实现快速转运。

1.2急诊神经科对于急诊入院时间小于2小时的卒中患者急诊医生做到①初步筛查是否符合溶栓的标准。②急诊一线医生,完成急诊首诊病例及路径;开放静脉通道;完善急诊血常规、凝血、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通知二线医生;③急诊护士完成医嘱并代领患者完善CT检查,通知卒中病房做好溶栓前准备。④完成头颅CT检查后,急诊二线及一线。

医生完成NIHSS评分及影像上评估,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转入卒中单元予溶栓治疗;符合动脉溶栓的转入介入科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联系脑外科会诊,其他返回急诊科。

1.3卒中中心①接到急诊通知后,通知护士做好心电监测等准备。②收入病房后住院医师再次观察神经功能评定、及观察神经功能有无变化。再次评定时间窗,判定是否符合溶栓条件;向上级医生汇报。③同时上级医生向家属交代溶栓的利弊,同意后签字,通知领取药物,溶栓治疗。④溶栓开始后住院医师15分一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评定神经功能。⑤对于有出血、再灌注损伤的溶栓并发症及器官系统危重病变的患者实施救助。⑥对溶栓后24小时的患者开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血压、血糖等管理。⑦登记溶栓患者的信息,搜集相关的临床影像学信息,登入数据库,以便定期随访。⑧对溶栓患者进行病例讨论及工作总结。

1.4神经介入科①神经介入科医生接到急诊通知后,和卒中单元医生一起准备手术室;②接入患者后完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判断血栓形成或栓塞的部位,评定灌注、侧支循环;③进行溶栓治疗;④完成术前术后的功能评分,转入卒中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决定进一步治疗。

1.5神经康复科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早期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家属及患者进行长期正规的训练。

2总结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卒中单元对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治疗及进行卒中教育和卒中回家的连续性治疗,使得病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资料显示,如果80%的卒中患者能进入卒中单元治疗,死亡率将下降5%。

目前认为卒中延误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识和意识浅薄,因此要通过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公众易把卒中早期症状如语言不清、头晕、肢体乏力或麻木等误为感冒、高血压、劳累或肢体受压时间过引起;对其治疗有误解,尤其对早期治疗的紧迫性认识不够,以致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入院后患者缺乏对医物人员的信任,及溶栓药品价格问题,以致沟通过程中耽搁时间,甚至错过时间窗。目前我院卒中中心通过门诊、病房开设宣传栏,电台等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其危害性、抢救紧迫性和治疗可能性的认识。

急救途径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转诊和患者转运在争取时间上有重要作用,新的卒中指南提出为了增加受治患者的人数和医疗质量,建议开展针对医师、医院工作人员与EMS人员的教育计划。120急救人员派遣时要优先考虑卒中病人,并尽量能减少转运时间。院前医疗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院前卒中识别工具,如洛杉矶或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EMS人员应当在现场开始卒中的初始管理。强烈鼓励建立供EMS人员使用的卒中规程。患者应被快速转运到距离最近的经过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或初级卒中中心,如果没有这样的中心,就转运到能提供指南中所说的急诊卒中医疗的最合适的机构。有时需要空运,甚至要绕过某些医院。EMS人员必须通知即将接诊的医院有疑似卒中患者即将到达,以便医院在患者到达前动员适当的资源。

对于我院考虑溶栓的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从而为病人的救治提供提供良好的平台。急诊神经科医生作为守诊第一站,是制定溶栓方案和诊疗方案的主体,需严格把握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对溶栓前一些卒中并发症,及时认识及处理。急诊影像科辅助对卒中患者明确诊断的重要临床医疗资源,CT、MRI、CTA、MRA、CTP、PWI-DWI等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特征的判定提供依据,在临床指导溶栓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1例中,男185 例,女56 例,年龄60~89岁,平均(71.4±7.8)岁。既往有高血压162例,糖尿病91例,心脏病50例,卒中史78例,首发症状为明显意识障碍74例,嗜睡,恍惚43例,明显肢体瘫痪83例,轻瘫101例,肢体麻木84例,失语26例,言语不清48例,抽搐18例,尿失禁27例,头痛52例,眩晕21例,呕吐35例,声嘶及饮水呛咳14例,视物模糊及复视11例。

1.2 方法 发病6 h为早期就诊,超过6 h为延迟就诊。观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发病时间、居住情况,首发症状,到达方式及既往卒中史等与就诊时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统计结果:P

2 结果

ACI起病后6 h内的就诊率为58例(24.1.%),延迟就为183例(75.9%),起病6点~12点最多,12点~6点时段反之。就诊时间与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既往史,居住情况的关系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就诊时间与到达方式、首发症状,既往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就诊时间与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既往史居住情况的关系

因素早期就诊延迟就诊P值

性别(男/女)45/13140/43>0.01

文化程度初中以上40102>0.01

初中以下1881

发病时间6:002565

12:001646>0.01

18:001032

24:00740

到达方式120/救护车2472

私家车1541

其他1970

居住情况独居1019>0.01

共住4877

首发症状重38103

轻2080

既往史有49114

无969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科

3 讨论

脑血管病早期急救治疗涉及自发病到治疗的每一环节,其中任一环节均可能造成救治延迟。尽可能减少延迟是急救工作的关键。脑梗死发病早期症状较轻,常常未能及时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一般为3~6 h,此时间内很多脑保护剂和血管再通治疗是有效的[3,4]。本研究结果表明,ACI早期就诊率低,人们普遍对其缺乏急救意识。文化程度反映其对ACI认识程度,自我保健意识及相关职业,是否公费医疗,医保等因素有关。分析发现首发症状、转运方式、发病时有无意识障碍、脑血管病知识、文化程度、年龄、起病时间、既往病史、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作者发现病情严重程度与卒中的就诊时间关系密切,病情严重者,易被注意和重视,就诊时间就早。可能与发病时病情重, 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肢体功能障碍,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更能引起本人和家属的重视, 从而拨打急救电话,一般都能较早就诊,反之则易被忽视。可见医学专业的宣传作用及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丹麦首都关于卒中调查发现, 25%急性卒中患者在3.5 h内就诊, 绝大部分患者能在6 h 之内就诊, 美国有60%在3 h之内就诊[5]。而本研究显示仅有24.1% 的患者在6 h 内就诊,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某方面反映患者对脑血管的认识程度,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非常重要。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120急救或救护车,拥有私家车的患者在6 h内就诊率最高。呼叫急救车缩短就诊时间,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治疗。由于急救车通常把患者直接送到医院急诊,随车医生及时判断病情,从而减少延迟就诊的环节。同时发现有卒中病史者早就诊, 分析原因是因为有既往史者在就诊时, 得到医生有关卒中知识的宣传,从而了解一些卒中的警报信号和早就诊的必要性。有资料表明,社区脑血管病知识教育,有助于对早期脑血管病识别,缩短患者诊治延迟[6]。故必须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 普及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知识,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治率提高疗效, 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卒中患者能否获得有效治疗,其就诊时间的早晚至关重要,这就特别强调及时识别和转送[7]。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6.

[2] John M. pamer P, Faile E, et al.Factors causing patients to delay seeking treatment after suffering a stroke.W V Med,2005,101:1215.

[3] 张苏明,魏岗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抢救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23324.

[4] 谭铭勋,魏岗之,王新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理的建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262264.

[5] Jongehsen HS, Nakayama H, Reith, J, et al. Factors delaying hospital admission in acute stroke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 Neurology,1996,47:383.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7

说到卒中,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偏瘫、失语乃至卧床不起、情感淡漠的人。

确实,不论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受损伤的都是大脑,由于脑血管原因导致大脑营养、氧气等供应缺乏而带来的功能丧失,轻则留下难以康复的残疾,重则致命。据统计,卒中后有2/3的患者留下残疾。卒中,不仅是个人、家庭,也是社会的沉重负担。

卒中危害大,一个健康人离卒中有多远呢?卒中究竟是多严重的问题?资料表明,全国现有卒中患者7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为250万,每年死于卒中人数达150万。卒中是全国第二位死亡原因,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

治疗延误,卒中救治的大敌

下一个12秒,发生卒中的是不是你?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你是无法预料的。但这并不是说,对卒中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处于被动地位。近年的研究在卒中医疗救治上取得很大突破,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研究证实,在卒中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接受溶栓疗法,可以最大限度拯救生命、减轻后遗症。

3小时内接受治疗是救治的关键。然而,有多少人做到这一点呢?全国35家医院2270位患者的调查表明,一半以上(54.2%)的被调查者没有在3小时内到医院。一旦出现单侧面部、手臂麻木或无力等早期症状,对事关生命的卒中,又有多少人给予足够重视了呢?有657人(28.9%)不重视!而联系120进行急救的仅212人,占9.3%。

54321――防治卒中,行动起来

卒中危害严重,制约医疗救治的第一环节又掌握在患者手中,而且被大部分人所忽视,面对如此局面,我们有责任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卒中防治的认识。国际卒中学会将5月25日定为卒中教育日,我国也即将开展卒中教育日宣传活动,这无疑对卒中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卒中预防并不难,而且其预警信号是完全可以识别的,可以总结为“54321”。

5――认识卒中的5个症状

突然面部或(和)肢体的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

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

突然没有原因的严重头痛。

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说话。

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4――重视生命链的4个环节

早期识别症状。

快速转运病人。

选择适合的医院。

及时正确治疗。

3――了解卒中3个特征性动作

示齿或微笑。

正常:两侧面部运动对称,异常:一侧面部运动不如另一侧。

闭眼,双上肢伸出10秒。

正常:两上肢运动一致或无移动;异常:一侧上肢无移动,另一侧下落。

说绕口令。

正常:用词正确,发音不含糊;异常:用词错误,发音含糊或不能讲。

2――急救的2个要点

现场简单处理:就地放平、头偏向一侧、解开上衣扣、开窗通风、测量血压(如有条件)、不要给任何药物。

拨打急救电话:扼要说明患者症状,以及居住地位置特征,有助于急救人员及时救治,并保证将患者运送到有神经专科的“适合的医院”。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8

关键词 脑肿瘤卒中 手术治疗 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近7年来收治并经病理证实脑肿瘤卒中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病史1小时~2.5年。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例,癫痫病史2例,所有患者均无头外伤及脑卒中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有意识障碍8例,突发剧烈头痛、呕吐12例,偏瘫7例,听力下降1例。

方法:对19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可见有均匀高密度影患者11例,混杂密度影5例,高密度影并周围低密度水肿带3例。通过增强扫描后,均呈环状或不规则强化,中线结构移位,有8例脑室受压变形,7例行MR检查,均诊断为出血性脑肿瘤卒中。

结 果

手术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急症手术治疗。脑肿瘤全伴切除血肿清除12例,大部分伴切除肿瘤血肿清除7例;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12例,造成偏瘫4例,偏盲1例,听力下降1例,临床表现兴奋、躁动1例,但无死亡病例。

病理结果: 星形细胞瘤11例,转移瘤3例均为单发肺癌脑转移,脑膜瘤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听神经瘤1例。

讨 论

脑肿瘤卒中是指脑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发生肿瘤出血,侵及周围脑组织,形成脑内血肿或瘤体迅速增大。出血量较大时,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貌似脑卒中而容易被误诊误治。

脑肿瘤卒中临床上较多见,发生率为1.5%~7.5%,且颅内出血量大约占同期颅内出血量的10%[1]。脑肿瘤卒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肿瘤的血管结构和状态异常是易出血的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凝血功能异常则促发和加速出血的发生[2]。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种:一是急性型。发病突然,剧烈头痛、抽搐,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多为转移癌及恶性胶质瘤;二是突然加重型。多见于垂体腺瘤,患者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视力急骤下降、失明,头颅CT检查示出血与肿瘤征像共存。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出血量较大,良性肿瘤出血量较少,临床表现多急骤、发展迅速,脑肿瘤卒中一旦发生,必然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应及时抢救治疗。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必须结合CT、MR的检查进一步确诊,对脑肿瘤卒中确诊后的患者,应按急诊处理,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切除肿瘤,抢救生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9

【关健词】咽通气管 脑卒中昏迷 缺氧

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放置在口咽部起到支架作用的通气性管道,是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脑卒中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稳定病情,是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使用咽通气管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我科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12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了咽通气管,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一2011年11月的急诊脑卒中昏迷患者抢救记录为本项研究资料,病例总数120例,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为15-120 分钟。经头颅 CT 检查,脑出血患者 70例,脑梗死50 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血压、脑卒中的程度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要点。

1.2 方法: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有义齿应取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洁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把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压舌插入口腔,对意识障碍、牙关紧闭、抽搐、躁动者用开口器将牙关撬开,压舌板从臼齿处放人抵住舌,咽通气管凹而向下对准咽部迅速置入,使前端置于舌根之后,预防舌后坠。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胶布固定口咽通气管于口角,避免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评价指标:采用美国惠普心电监护仪进行置管前后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记录置管前后呼吸频率。检测置管前、置管后1小时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 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5—10 分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SpO2:由原来60%~85%上升至91%-99%,呼吸频率由原来30~40次/分下降至18~24次/分。颜面、口唇、指端末梢发绀明显改善,置管前后SpO2、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见表l。

使用前后比较,P

3.讨论

在急救病人中,脑卒中约占20%,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危害民众生命健康的危重症,若诊治不及时,易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偏瘫致残甚至死亡[1] 呼吸道阻塞是脑卒中昏迷患者突然及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呼吸道阻塞的典型表现为颏舌肌及舌下肌失去神经分配,致使舌体后坠至咽喉部,咽腔容积变小,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通气量减小,SpO2下降,机体缺氧反射性地通过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严重缺氧时,可使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停止。咽通气管利用其弧形结构向前下的力量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从而开放呼吸道,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改善通气。其优点体现在:(1)使用方便、迅速、气道维持更容易; (2) 避免气管内粘膜损伤(3)吸痰过程中不中断吸氧;(4)早期建立人工呼吸;(5) 预防舌后坠引起的窒息;(6)脑卒中昏迷患者常伴有癫痫发作,放置咽管起到了避免咬伤舌头、口唇的作用。本组结果显示:使用口咽管后l小时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SpO2、PaO2明显上升,PaCO2下降,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脑卒中急救处理篇10

脑梗死危害如此之大,但医学上还没有方法能彻底治愈,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少,被我国广泛使用的所谓“神经营养”和“活血化瘀”等治疗,不仅疗效不确定,而且价格昂贵。

目前,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是在脑梗死发病的4.5小时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简称rt-PA)溶化阻断血管的血栓。研究证明,使用rt-PA溶栓与不使用溶栓(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每100例患者,会有32例因治疗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65例的病情没有变化、3例会因溶栓治疗副作用而病情加重,简单地说,就是溶栓治疗利大于弊。研究还证明,溶栓治疗的好处受到治疗时间的影响很大,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超过4个半小时则没有好处。因此,大众应知晓脑梗死的治疗如同救火,必须争分夺秒!

要争分夺秒救治脑梗死,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要诀:

1 .知晓脑卒中的早期表现。人脑负责人的意识、思维、运功、感觉等,一旦梗死,患者就会突然出现不能运动(口角歪斜、偏身无力或瘫痪)、感觉异常(偏身无感觉或麻木或突然眼睛看不见)、语言障碍(言语含糊或不能说话),甚至神志不清或思维混乱等表现。

2 .尽早到医院。患者和家属一旦出现有上述表现,就要想到是不是得了脑卒中,应该马上到医院看神经科急诊。特别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第一,发现自己的症状不重,仅仅是口角有点歪、说话含糊或手持物体无力,休息一会儿会好,结果却是一觉醒来半边身全瘫了,这时再到医院,已经超过了4.5小时的关键抢救点,痛失良机;第二,发病后,给子女家人打电话,等家人从单位或外面赶回家,再赶到医院,耽误了抢救时间。